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2024-08-04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通用14篇)

1.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都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状态上,遇到欣赏课,也仅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等,很少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评论,这无疑就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初中美术课型中的欣赏课,学生每次都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入手,教师讲解很累。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掌握一种规律或方法,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现代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2)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寻找适合学生上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积极实现教师上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为课堂教学注入创造的活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美术欣赏课活动着力点的研究;

(2)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性调动的研究;(3)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4)美术欣赏课常用教学方法的研究;(5)美术欣赏课中师生互动环节设计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开展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

2、实施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

3、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1、准备阶段(1)理论学习

从课题申报起,我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提高自我认识。(2)撰写课题研究总体方案

从课题被批准立项后,我从多方面认真收集、查询、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制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

2、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中,实施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本阶段的研究主要以所任教的七八九年级学生为研究的对象,在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欣赏课教学方法。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分三个阶段来进行:(1)初级探索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

摸底调查。主要对七八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在教学中,利用观察法、调查法等进行调查,采用听课的方式,收集相关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欣赏课教学方法调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实施欣赏课教学方法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程度,学生对欣赏课教学方法满意程度等情况,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并写出学生关于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第一次反思: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在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确立了调查对象七八九年级学生,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具体措施。决定先从调查入手,找出学生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课学习兴趣的方法,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时段划分,知晓良好的欣赏课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师生共同介入课题研究。

(2)中期探索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

用新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对所上的新课,和其他美术教师进行讨论,运用恰当的欣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探究。将精心设计的欣赏教学案例运用到七八九年级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欣赏教学实践,并写出相关课题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例研究。

到其它美术教师的课堂听课,收集有效的欣赏课教学方法。

参加各种公开课和赛教课,请有经验的教师一同探讨不同的美术欣赏课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第二次反思: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欣赏课教学方法能让一节课充满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浓,注意力集中了,课堂的氛围也活跃了,课题研究成果已具雏形,形势喜人。不足之处:教师还应继续深入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要求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此外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教育方面,方法和手段上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3)终极探索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并对欣赏课教学进行系统的总结,汇总研究成果。

继续听课,搜集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并汇总。

成果验证。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七八九年级进行推广应用教学,从而更广泛地提高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第三次反思:通过课题研究,我将研究中形成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而且我把这一教学方法也推广运用到了其他班级,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课题研究成果显著。新的美术课教学方法正在推广验证,效果较佳。不足之处: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对有的章节的运用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3、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①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全面反思、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研究心得。

②认真撰写课题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的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实施计划和阶段性工作总结

4、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5、围绕课题研究形成的研究论文及研究心得

6、课题研究资料汇集(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课堂教学设计、课例研究、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课题研究活动安排等)

(二)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成果论述:

我在课题研究中,尝试运用了如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与研究,了解初中美术欣赏课一般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通过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揭示,加强自我导向性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发展自我。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调查研究法。针对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不强、课堂参与性不高等现象,将通过调查研究摸清问题症结所在,使研究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成效性。

对比研究法。针对本课题选两个条件相当的班,进行比较,一个班采取某种措施,另一个班按常规教学,然后比较结果。

经验总结法。对各种典型经验及教学进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

六、后续研究工作

1、提高研究的深度。

2、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2.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二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1. 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 讲解、说明。

2. 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 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 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像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 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 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 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 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 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 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 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 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 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 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 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 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教学,其中内容浩如烟海,而且跨越古今中外,因此以前的美术欣赏课,需要大量的挂图、幻灯片和画图纸多资料,还有言不尽意的感觉。因而欣赏课一直被任课老师认为不好教,学生也乏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当你欣赏经典名作时,某个画家的代表性及其生平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 不但可以将某件作品逐个观赏,还可有选择地将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学生虽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迈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当你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欣赏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成内部构造,而且可以作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另一种显示方式是设置一条观赏路线,让观者仿佛如临其境,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 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如此欣赏过程, 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在欣赏教学中,必须更好地运用多媒体,以求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四、尊重学生的观点,充分释放审美情感

常言道: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 分析和讨论,学生对美术作品必然见智见仁,会产生各种看法或不同的评价。由于学生经验、认识能力不同,有些看法也许是十分幼稚、肤浅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真实的,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教师可以作一些提示或补充,但绝不能轻易地将专家或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因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本无统一的标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累积,学生自己会慢慢懂得作品的真正内涵。对于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 教师更应注意对其发表的意见进行鼓励,尽管有些认识不十分贴切,但要使学生感到具有充分的探索空间、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审美的探究中,思维得到自由的驰骋,审美的情感得以充分的释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这样才能使学生个体的独立价值得以施展,个人禀赋在允许的范围内得以发展。

3.初中阶段美术欣赏与教学方法浅谈 篇三

美术 欣赏教学 再现与表现

美术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化学科,它同音乐一样有着相当强的专业特点。现代意义上的美术课程不是“画画”这个词所能包含的。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既有不同以往的内容设置,又有新理念的教学方法。从内容设置上看,分为四大教学领域。众所周知,其中的欣赏评述领域就对应着我们常说的欣赏教学。其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如何欣赏作品,把握作品丰富的内涵,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力和判断力。美术欣赏课涉及的涵盖面是非常宽泛的。如技法的,作者的,地域的,时代的诸如此类都在欣赏的范围。这些因素为欣赏教学增加了相应的难度。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美术教学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我想,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在思索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上好我们的美术,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上丰富知识,提高技能,体会学美术的乐趣。

一、传统与现代的纠结,再现与表现的交错

欣赏教学往往难于实践教学,这是许多教师的共同体会。而现代作品欣赏难于传统作品的欣赏。湘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绚丽的阳光》一课,重点了解西方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典型作品。在这节课中,不仅有印象派主流画家的代表作品,而且还列举了几幅印象画派以前的传统绘画代表作。在这一课中,教师要把握住的关键,就是印象画派的时代背景和绘画的风格特点,用对比法了解其与传统绘画的不同点,教师可以从绘画技法上进行适当点拨,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概念的理解。从而能够把握印象画派的创新性特点。而《红屋顶》一课,就是典型的现代绘画,在这一课中,教师要把握的关键是对现代画派的正确诠释,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画派的时代背景和多元化特点。本课所选用的作品,都是典型的表现性作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点明这类作品以表现作者主观感受为目的。在这两节欣赏课中,就包含着传统与现代,再现与表现。在某一节欣赏课讲完后,学生可能似懂非懂,等到再学了其他的欣赏内容,学生可能就完全不懂了。在再现与表现,传统与现代的纵横交错中往往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分不清南北东西。这是因为学生的审美价值还停留在像与不像的层面上,他无法接受现代的、表现性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种美,学生们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被这种美感动。而毕加索、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的作品,以学生现有的审美水准,却很难正确理解,因而也不会产生相应的审美体验的。传统是一种沿袭,以再现性的表现方式为主;而现代的美术由于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流派纷呈,主要以表现性为主。那么引导审美,学会审美,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就成了美术教师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的引导方式,指导方法,以及教师的知识容量,都将影响着欣赏课的完成情况。

二、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每一件优秀的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欣赏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对作品分析所使用的语言、方法、及教具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柏拉图曾说:“形式美乃是绝对的美”。形式包含的因素很多,如画幅,构图,点线面,形光色,这些因素都和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具体的作品分析中,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从直觉上感知作品,直觉感受和理性分析相结合是欣赏作品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如构图分析中,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将相似的和相反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可将两种不同的构图形式以及给人形成的两种不同感觉相比较。再如,色彩分析,可以将色彩强烈的作品制成黑白幻灯片或教具画进行对照,使学生体会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如果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构图均衡感和稳定性,可以抽掉画中某一部分的色彩和形象进行实验。教师对绘画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任何作品都只是其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物,作品审美价值的各种现象都有其局限性,或侧重于技法,或侧重于观念,或侧重于唯美,等等。这样,教学的过程则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在审美欣赏的过程中,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4.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四

摘 要:自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相关部门对于初中美术教学就格外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得到了完善和促进。在美术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发现美术欣赏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观点以及美术素养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尤其在新课改以后,加大美术欣赏教学的力度,更是初中美术教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欣赏教学还存在这许多的问题,笔者以下将对此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弊端就逐渐的显露出来,阻滞着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想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效率,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实现美术的教学目标。文章以下首先对我国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对我国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有利的参考。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以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状况来看,其存在着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实际上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师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其美术素养和审美观念。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造成美术欣赏教学效果下降。例如,教师对某一美术作品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发现该作品中的美,让学生明白该作品为什么美及其所蕴含的内涵。通过美术教学,最终使学生用独特的感官感受外界事物,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并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目前,一些初中美术教师没有弄清楚美术欣赏教学的最终目标。一方面,这些教师只是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赏析,告知学生作品美在何处,并讲述该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实际价值,却忽视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感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只是让学生自主欣赏美术作品,不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其他专业性的知识进行讲解,难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此外,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根据自身的喜好安排课程内容,对自己不喜欢的一些美术作品就直接跳?^,甚至一些教师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不考虑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课程核心不明确

这里所说的课程核心,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重点知识内容,是需要教师着重对学生讲解的内容。每一个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尤其是一些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赏析的美术作品,更是具有独特的价值,有很多的美术作品是融汇了世界各国各个历史阶段的优秀著作。不同作品应该欣赏的侧重点不同,某些美术作品应该欣赏它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美术手法,但有一些美术作品需要透过作品进行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寻找到创作的理念和背后潜在的含义。如,对中国“四大石窟”的欣赏,它的重点就是该类石窟壁画艺术的内容、风格、形式、创作手法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稍微带入一点历史背景即可,不必深入,只需要学生了解该类艺术形式的美感,并从中进行赏析和感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注重历史背景的教学,长篇大论地讲解石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成熟,以致在课程结束时,学生还没了解到石窟壁画美在何处。

二、改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问题的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的初中美术老师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要有方向性。第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要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使学生了解、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在美术欣赏过程中,不仅要做到欣赏,还要挖掘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术手法和创作理念。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情操除了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还包括对生活事物的审美。因为美术的美大多源自生活和自然,教师要从中找出联系,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和自然,丰富课堂情境,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心态,乐观面对生活、学习。同时,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身份,在课堂中让学生大胆“说”,自己在一旁辅导,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美术,热爱欣赏。

2.明确课程核心

明确课程核心也是解决初中美术欣赏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首先,教师要结合实际的课程核心内容,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任务。如,反映历史问题和人物思想的画作,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方向开展教学,而非着重对作品的绘画技巧进行讲解。有些课程教学则需要学生掌握绘画技巧与相关理论知识,如《几何形体的联想》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美术中对几何形体的运用。另一方面,针对不同课程内容,教师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牵涉到历史问题和人文思想时,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涉及风景、自然以及生活的表达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生活,并从中观察、发现自然和生活的美。同时,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播放幻灯片、开展网络教育等。利用现代技术,营造出美术学习的情境,在学生欣赏作品时播放优美的音乐。如,在欣赏《古代山水画》的过程中,可播放中国传统音乐,让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相映成趣,从而取得别样的效果。总之,一定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三、结语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而美术欣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审美观念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是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内容。新课改以后,我国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显露出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完善。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每堂课的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情操,同时要使学生善于用发现美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5.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五

人体艺术欣赏课教学

作者:张秀

学科:美术

单位:中岗中学

日期:2012-3-27

题目: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进行人体艺术欣赏课教学

姓名:张秀

单位:中岗中学

摘要: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是中学美术课的要求,而美术欣赏单元中有不少关于人体艺术的内容,那么如何让人体艺术教学能够很好的开展?如何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人体艺术欣赏课?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本文从

一、课堂教学反思,二、教师端正自身态度

三、导入、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浅谈我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人体艺术欣赏课。

关键字: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人体艺术欣赏 教学机智

正文:人体艺术是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在世界美术史中,优秀的人体艺术作品数不胜数。艺术家们神奇地描绘出了男性的健壮、女性的柔媚,并以史诗式的思绪使之达到了奇迹般的极致。他们在用自己的作品对人类心灵和人性进行无与伦比的歌颂。“人体艺术”不是中国的发明。它最早起源于15、16世纪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和法国,利用古代神话题材进行艺术创作,一方面是表现人体本身的美,另一方面是借以表达社会和人性的真善恶。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是中学美术课的要求,而美术欣赏单元中有不少关于人体艺术的内容,那么如何让人体艺术教学能够很好的开展?如何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人体艺术欣赏课?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对于大多数像我们一样的农村中学的人体艺术课应该怎么开展?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受当前电视、电影、书刊、杂志,特别是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影响,他们对人体内容的接触较以前的学生要多。对于农村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更不要说得到父母的引导教育,所以,老师的引导教育就非常重要。有学生单纯的认为,裸体就是人体艺术,在欣赏书中的人体雕塑时,带着懵懂的,羞愧的,甚至略带兴奋的心情去看。更有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抵抗力因而受不良影响走上犯罪歧途的。所以,在欣赏人体艺术作品的同时,我先给学生端正态度,告诉他们,其实,裸体并不一定就是人体艺术,这是两个不同概念。

一、课堂教学反思

在进行人教版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别的现象,当同学们打开书本的时候,班级里顿时出现了短时间的骚动,有的同学捂着嘴偷偷的笑,有的同学在小声议论着,有的同学低着头不说话等等。我马上就意识到,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课本第一页的《创造亚当》、《维纳斯的诞生》两幅作品而产生的各种反应。应该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呢?考验我的教学机智的时候到了,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也想到可能会出现一些状况,但是,这一节课我没有处理的很得到。考虑到农村地方特点,孩子们小时候大部分都有过和妈妈去女澡堂洗澡的经历,所以,在课堂中我可以把这个他们曾经的经历当做一个切入点来教学。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大的神秘感!而是让大家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来认识我们自身,让他们认识到,人体就是一个有各种功能的器官组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很常见的。

二、教师端正自身态度

根据普通中学美术课本中美术欣赏是整个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作品欣赏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美术欣赏单元中有不少关于人体艺术的内容。然而,由于我们自古至今的传统式的教育,特别是在性教育方面困乏。要现在初中课堂中很好的进行人体欣赏课教学有点难度,上好人体欣赏课,老师的心态非常重要,只有健康的心态,才能引导孩子正确了解人体艺术知识。我认为,人体艺术欣赏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成长至关重要,老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如果教师自己都对人体艺术作品避而不谈、遮遮掩掩的话,后果,就是给学生做了一个反面的榜样。他们会认为你看我们美术老师都是这样的态度,说明这是不正当的东西。我认为应该采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如讲故事,忆童年等,将概念化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应该着力破除学生对人体的神秘感和羞涩感。教师在表达时要像说一加一等于二一样轻松自然,还可以拿我们在大学里上人体课时的经验,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大家传递一种轻松的信息。为同学们创设一个活泼、轻松的氛围。

三、导入,教学过程

课后我认真的进行了反思,做了大量的功课。通过几个班的实验教学我感受到上好一节人体艺术课,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导入(轻松的导入会让同学们在一个开放的、轻松的空间里···)教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吧?

学生:我是某年某月某日。。(大家在争相回答)

教师:我们落地的那一刻,是不是像贾宝玉那样嘴巴里衔块宝玉落地的? 学生:哈哈!不是(大声的回答)

教师:那我们是不是光着小屁股来到这个世界的呢? 学生:呵呵!是的。(同学们齐声回答)

教师: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来这个世界上都是赤裸裸地来,没有一丝牵挂,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个人对人体并不陌生,所以我们在面对人体艺术作品时,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了。古代奥运会上的裸体竞技者被称为人体完美的状态。自古至今艺术家们神奇地描绘出了男性的健壮、女性的柔媚,并以史诗式的思绪使之达到了奇迹般的极致。他们在用自己的作品对人类心灵和人性进行无与伦比的歌颂。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人体艺术作品吧。

(2)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 学生:想!想!想!教师:“上帝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在东方立了一个伊甸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课本上第一页有美术作品——《创造亚当》就是利用壁画的形式把上帝赋予亚当生命力的瞬间!大家一起来欣赏 教师:同学们从亚当的眼神可以感受到什么吗? 学生:渴望、憧憬~~~~ 教师:恩!表达的非常准确!老师也有和大家一样的感受呐!同学们看到的亚当的身躯是不是非常的健壮的呢!学生:是的!很健壮!肌肉发达!

教师:那大家思考一下,米开朗琪罗为什么把亚当描绘成这般健壮的身躯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为了表现他的身材好!因为亚当是男人!因为他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如果他不强壮的话,怎么繁衍后代?(同学们的回答多种多样,但是,又仿佛也都合情合理。我感叹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教师:真是太喜欢你们了,真是感叹大家的想象力真的丰富极了!老师都自愧不如!(孩子们得到老师的认可,会更加积极、专注去欣赏作品)学生:呵呵!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吧,画的右上方是一位富有智慧的长者,在天使们的簇拥下,飞向亚当;画的左下角是亚当,他全身裸露,倚躺在一座绿色的小丘上。米开朗琪罗在创作这幅画时,对原来的故事情节稍稍作了一些改动,他把原来应由上帝将生命的灵魂吹到亚当身上这一情节改变为上帝将手伸向亚当,以与亚当向上帝伸出的手相接。画面上的亚当似乎刚从睡梦中醒来,抬头望着主神,身体的上半部也由于主神的到来而微微抬了起来,目光中流露出渴望得到智慧和力量的神色,左手正缓缓地伸向主神,几乎就要与主神向他伸出的手相接触,那生命的火花即将要从主神的指尖跳到亚当的指尖。这是创造人类生命最关键的一刹那。可是那两个指头之间的那么一丁点儿空隙却被米开朗琪罗永远地保留下来了。他让观赏者用自己的思维去填补它。神与人的手指象接电似的相互交流,这里表现了充满精力的老人和年轻而美丽的生命的诞生。体现了创造者的权威和被创造者的信心。

教师:下面我们分小组,一小组为单位对作品《创造亚当》进行表演,利用你丰富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及我们最初对作品的理解,看看哪一个组能够真切的体会画家的创作意义!······

(以游戏表演的形式来进行人体艺术欣赏)

四、总结

本文是通过我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遇见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感而发,浅谈我对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进行人体艺术课的几点看法。在我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孩子们由以前的懵懂、羞愧变得自然、大方。美术课本的人体作品的画面上再也没有大面积的涂鸦、乱写乱画的现象了,在此之前由于美术课本是循环使用教材,百分之五十的课本在人体绘画作品的地方都会有学生写的或者是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每次看到这些涂鸦,我都深刻的意识到我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引导。但是,采用我以上的教学方法之后,这种现象几乎被杜绝了。这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可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地带,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利用美术课教学的机会,利用人体艺术作品欣赏的机会,对孩子们做很妥当的引导教学,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 《美术及其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2] 尹少淳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蒋 良 《美术的教学选择》 湖南美术出版社

6.浅谈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篇六

浅谈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理解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明确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 者:季燕飞 作者单位:通州市实验小学刊 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

7.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七

关键词:美术欣赏,意蕴,审美,品质

美术是通过独特的艺术形象塑造来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可供欣赏的可视化形象艺术。因此,欣赏是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正处于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当前的兴趣喜好、思想情操、审美标准等会对他们的终身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合理借助美术欣赏课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一、立足教材,丰富素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开展依托与知识传递的主要工具,因此,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的第一步就要立足教材。与此同时,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广泛搜集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覆盖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以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为例,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要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发现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丰富色彩,以此来感受四季的不同美丽。教材主要以树木为主体,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以及给人的感觉,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感悟其中的美。我在开展教学之前会搜集许多以树为主的风景画图片。具体来讲:第一,以不同季节、不同形态、不同品种、不同特征、不同风貌的树为主体的风景画。第二,不同类型的图片本身。如素描、水彩、油墨等,让学生能够鲜明地感觉到同一季节、不同类型的风景画。第三,适当地选择三维立体图画。这里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搜集一些三维立体的以树为主体的风景画图片。为了尽可能地将素材丰富化,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二要尽可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素材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作品,从而更自然地进入欣赏状态。

二、比较学习,感受差异

欣赏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活动,是视觉激发、思觉支配、行动选择的一种非标准性活动,这就意味着同一幅美术作品,不同人在欣赏中会有不同的发现,而欣赏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作品中发现亮点、领略品质。对于美术作品的品质,我们只有发现美、认知美、感悟美,才能在美的品质中获得精神熏陶与升华。因此,为了让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上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优秀美术作品的品质,教师可采用比较学习、感受差异的方式。以苏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园林探幽”为例,该课的内容是:要求学生从审美角度对苏州园林有新的认识,并且在欣赏中体会江南园林所蕴含的人文气息与精神风貌。以建筑中的细节———漏窗为例,在教学中,我分别选取有漏窗的建筑和没有漏窗的建筑,将它们摆放在一起,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体会漏窗之于建筑设计的作用。除此以外,还可以将不同的漏窗规格,如40 cm×40 cm、30 cm×30 cm、20 cm×20 cm,分别选取后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在学生比较不同的漏窗建筑在艺术视觉上的不同时,我将漏窗上的图案与对应时代的人文精神相联系,让学生领悟到漏窗所代表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漏窗之于建筑的品质之美。

三、分析技巧,体会用意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不是偶然天成的,而是绘画者用心、用情、用法绘制出来的。因此,要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从专业化角度,分析美术作品的运用技巧,体会绘画者的创作用意。以苏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九课“中国古代书画”为例,比如,工笔花鸟精细逼真的写实与写意花鸟水墨酣畅的意境,就是两种不同的绘画技巧,它们各有不同的意蕴与审美角度,再具体到《荷花小鸟》《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园》《竹石图》这四幅美术作品,我一一地将它们的表现技法、构图方式、艺术效果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从《荷花小鸟》中体会到画家朱耷的为人与性格;从《写生珍禽图》中体会到禽鸟龟虫等动物的逼真感;从《墨葡萄园》中体会到画家徐渭的晚年心态等,这些水墨写意画都能从侧面反映与折射出画家借自然之物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美与意境美。

四、信息教学,创设意境

信息教学是指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开展的教学,与传统的黑板、图画等对比起来,信息教学依托于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能够将内容以多元化、立体化、生动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美术教学来讲,更容易创设出美术作品本身要营造的那种意境氛围。以上面列举的苏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九课“中国古代书画”来讲,我采用信息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音乐导入。音乐作为刺激听觉细胞的工具,它能够在第一时间先于视觉细胞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我在讲解每一幅美术作品时都播放了与作品内容相符的乐曲,如古典音乐、抒情音乐等,通过听觉来营造一种氛围。(2)动态影像。比如在分析《写生珍禽图》所表现的禽鸟龟虫等动物的逼真感时,我会播放这类生物的动态小短片,将静态的美术作品以动态的方式来呈现,这种由静转动的方式能够迅速地激起学生的反应细胞。(3)拓展链接。我选择了一两幅与该作品有类似风格与意境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这种连贯叠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品味该风格美术作品的意蕴与美。

五、师生互动,重视倾听

在传统美术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地在课堂上讲解。特别在欣赏课上,也由教师直接指出欣赏的点,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一方向与方式去欣赏美术作品,这种欣赏对于学生来讲就是被动的,这就意味着教学并没有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充分做好师生互动,重视倾听学生的想法。以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九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为例,这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通过感悟这一时期艺术的独特魅力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教材中选择了很多著名的画作,包括德海姆的《有青瓷水罐和花卉的静物》、霍贝玛的《林间小道》、洛朗的《海港日出》等,考虑到每一个人对同一幅艺术作品所感悟到的美感各不相同,因此,我采取的方式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洛朗的《海港日出》,有的学生擅于从构图整体这个角度入手去欣赏;有的学生倾向于从画作中每一个元素,如天空、渔船、建筑等去欣赏;有的学生喜欢从画作的光色变化上去欣赏,等等。我通过倾听学生的想法与见解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品味艺术作品的美,体会艺术作品的质。

六、学科交融,广采博收

学科交融是指教师在开展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时,合理地进行多学科交融,即在教学中借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普及教学,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以更立体化、多维化的方式来分析与看待艺术作品,从而更好地去欣赏与品味美术作品。比如上文列举的各种例子,其实都不仅仅拘泥于美术学科的相关知识。如《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中各个标志的设计是基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市场需求,这离不开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园林探幽》中关于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其实也是当时社会背景的一种折射,这离不开历史学的相关知识。《中国古代书画》中介绍的不同画家在当时的心态与追求等,也是画家个人生活经历的写照,这离不开语文的相关知识。在进行信息教学时,选取的音乐也要与画风相符,这离不开音乐的相关知识,等等。由此可见,美术学科教学,特别是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交融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作品的意蕴、审美与品质。

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的一种,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艺术修养的塑造、审美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激发这一重要的教育使命,而要最大化地发挥美术的教学价值,教师就要重视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通过立足教材,丰富素材、比较学习,感受差异、分析技巧,体会用意、信息教学,创设意境、师生互动,重视倾听、学科交融,以旁借他意的方式来让学生由内而外地、发自内心地去了解、分析、读懂、感受每一幅美术作品,从而在愉悦的、享受的欣赏过程中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八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困难;方法

一、课堂面面观

笔者教初中美术《垃圾变废为宝》这一课时,开始备课前就想如何从生活垃圾入手来达到教学目的。后来发现学生对于喝完的饮料瓶处理不当。于是教师就将这一节美术欣赏课的主题定为《瓶瓶罐罐大变身》,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课程分为“大家谈感受”“一起来制作”“大家比一比”等,号召学生把喝完的饮料瓶收集起来,然后加工改造,设计成可以用来种花的“花瓶”,这样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也能通过动手尝试来提高欣赏水平。但是后续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课上完成的作品,下课后并没有发挥其美学功效,很多被孩子或者孩子家长丢到了垃圾箱,这就失去了课堂教育的目的,教学环节上缺少延续性。笔者经过反思,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文化内涵,并没有让学生明白这节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无法从精神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就其发现的这几点困难,笔者认为其违背了课堂设置的初衷,没有将美术欣赏这一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就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笔者经过深入研究,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应困难。

二、问题大诊断

1.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还是把老师布置的“垃圾变废为宝”任务当成作业,对环保以及美学的理解都停留在概念上,没有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因此其对于参与活动缺乏积极性,并没有理解其内在的美学内涵。

2.缺乏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家长本身在生活中对于“垃圾变废为宝”的理解并不深刻。例如,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以后,很多家长为搜集塑料瓶,有时买来矿泉水倒掉,这样就造成了浪费。而且在课下,孩子把制作的“花瓶”拿到家里后,学生家长并没有表现出支持与认可,很多就是随手扔进了垃圾箱,这就失去了教学的价值,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没有到位。

3.教师自身缺乏创新性

教师在课程设置的时候缺乏趣味性与创新性。在教学中并没有去挖掘废品利用的美学意义,也没有研究相应的课程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理解课程设置的实际意义。

三、解决的对策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对于上述发现的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对策:

1.让学生爱起来

“变废为宝”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教师应该做的是让课堂有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例如,笔者在课堂上设计《我是小小美术家》等课程,给课程的设计赋予故事性,这样学生参与时就觉得有趣。学生感兴趣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就增强了。而且笔者还会将学生设计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互相欣赏,学生慢慢就会明白变废为宝的意义,并且会乐于在生活中“变废为宝”,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这样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让家长来参与

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道理,因此教学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执行,而这就需要家长参与。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设置时也应注意让家长参与进来。例如,讲课时就会提前告知家长课堂的意义,让家长注意辅助教学,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有好处,家长也乐于配合,这样课堂教学就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在活动中家长也受到了教育,从而使美术欣赏课更有意义。

3.让教师动起来

课堂现在的主导者仍是教师,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程的设计。如何让课堂富有文化内涵,如何在教学环节上增加延续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加强课程设置的趣味性,使课程更加具有活力与文化内涵。教师还应该在课程设置上考虑其整体性,这样课程设置才会有条不紊。

例如,笔者在课堂后续教学中,会给学生讲资源短缺,变废为宝的故事。这样学生通过故事就会明白变废为宝的意义,明天在生活中实行变废为宝能够美化环境,这样他们在生活中就会更富有使命感,也就会更加注重“变废为宝”。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学品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应该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使教学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仁义.初中美术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新课程(教师),2010(3).

9.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九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就是每当课程涉及到有关人体的作品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异常活跃,有的学生怯怯私语、有的学生小声议论、有大胆的学生则直接喊出“耍流氓”。这是每一位初中美术教师面临的很现实的课堂场面。学生往往对设计人体方面的艺术作品特别关注,面对这种局面有些教师就会无从下手,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中方法不得当不知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甚至面对言语过激的学生教师会训斥一番这个孩子,或者对作品做简单评述就敷衍过去了。面对这样的课程内容我们应如何,确实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道课题。一方面是学生非常的关注与期盼另一方面又是教师的“冷”处理,显然这之间出了一些问题。

(教师改变)要想找到解决的方法,教师应首先摆正立场。教师有义务为学生解答这方面的问题,也应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加以关注,不能冷漠处之。

(了解学生)首先要分析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由于其年龄小,具有儿童与青年的共同特征,因此对人体虽有一定认识,但尚处于朦胧状态。加之受当前电视、电影、书刊、杂志等各种媒介的影响,他们对人体内容的接触较以前的学生要多。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思想解放,但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也极少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他们在性别、人体知识方面的神秘和空白,这就更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填充。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人体艺术作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第一、从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方面进行积极引导

人体美首先表现在身体样貌的美。人体美属于形式美、自然美范畴,但带有社会性。人体的自然性因素来自先天的遗传禀赋,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

人体美包括两方面,就人的形体、体态、容貌而言,由形式美法则决定,要求人体线条挺拔,富于变化,匀称,有魅力,各部分的比例以及肤色、动作、姿态符合人类的普遍尺度。就人体美的本质而言,它是健、力、美的统一,展现出人的活泼、勇敢、热情、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

人体美的发展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不同时代、民族的人对人体美的审美标准有同又有异,文明的社会环境、美好的社会生活和长期的锻炼、保养为人体的日益美化提供了可能性。人体美是人的重要的审美对象,能使人愉悦,坚定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信。第二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身体结构 教师在涉及到人体结构的教学中,除了要讲解骨骼、肌肉的名称及男女形体的差异外,还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由男女两性组成,学习人体结构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内在结构及外部形体。男性由于骨骼大、肩宽、肌肉发达,因此男人体形给人以强健的力量感。而女性由于骨骼较孝肩窄、皮下脂肪较多,给人以丰腴的曲线美之感。第三引导学生认识健康健美是人体美的基础

健美是人体美的根本标志,健康仿佛是一面镜子,它可照见附着在人体美上面的阶级偏见、民族偏见、传统偏见,并教育那些有偏见的人,服从健康的原则,放弃自己的偏见。

人类自从认识到自身性的差异,千百年来,对男性人体美及女性人体美的认识便有了某些标准。在西方,人们将其分别归为崇高(壮美)和优美(秀美)的对立范畴,在中国则以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来形容。如果说男性人体犹如一首交响乐,那么女性人体就是一首小夜曲。从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再从中国汉代画像砖、北魏石窟造像中的男人体和唐代巨天的造型上,就可得到确证。我在教学时将“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与“掷铁饼者”及“大卫”挂图挂在一起,介绍画家及作品,尤其加深对美神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讲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希腊人对于人体十分崇尚,认为只有健全的身体才能有健全的精神。

在世界美术史中,优秀的人体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加深

10.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十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一些思索

初中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从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欣赏理念;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准欣赏切入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思索。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欣赏角度主动参与

由于欣赏课的特点,导致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并不重视,欣赏美术作品不知从何入手。一般认为:美术欣赏就是看看一些美术作品,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一、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欣赏理念,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前提

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不单纯的用眼去看,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联想和理解,能够找到自己渴望的和尚未达到的精神境界,这时我们就会受到震撼,就会从美术欣赏中得到启迪,这样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中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自身审美经验不够,艺术修养的不足,独自欣赏一些作品时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上、观念上给予帮助和提高。例如在欣赏著名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雕塑作品《公牛头》,整件作品是一件破自行车的车座和车把组合。学生觉得就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没什么新鲜的,更谈不上美。当教师向学生介绍画家的生平和西班牙人民对公牛的情感。看似生活中常见的的材料成为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雕塑。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艺术,不用什么技巧,只用神奇的一笔便赋予生命。有了这些知识补充,学生才能够真正认识到《公牛头》的艺术价值。

二、教师要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到欣赏的切入点

教师光备好课是不够的,对搜集到的欣赏作品一定要选好题材内容,要根据作品的特点来决定讲解的切入点。有的侧重于造型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能找出一件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美点。例如我在讲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荷花蝌

蚪图》时,首先请学生介绍一些齐白石的生平故事和作画风格,使学生对齐白石的作画风格有所了解。《荷花蝌蚪图》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的。欣赏课教学的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欣赏课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兴趣。上课时,我先出示欣赏作品,不立即讲解,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出的题,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有代表性、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避免提出一些表面的、无关紧要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受,胜于讲解。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形式才能由以往的教师唱独角戏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11.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 教学方法 兴趣 讲故事 多媒体

初中美术欣赏课以对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现象审美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能欣赏又能评述美术作品。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知识含量高,内容深广,很有探究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那么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认真反思,我认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经典的美术作品不仅体现着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反映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学好这类课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激动而学生冷漠的尴尬场面。课堂容易步入枯燥无味的“注入式”教学,灌输便成了常用的教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他们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欣赏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通过正确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爱好与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

中学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二是范图的欣赏,三是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欣赏,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的欣赏。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教师的热情投入换来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讲遍美术史上的名作,要想让学生欣赏更多的作品,就应让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方面就让学生首先从感观上去体会,然后通过介绍不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不同美术作品时的观察点,并在实践中总结,使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第一步首先要引导学生知道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对画面直观的形象进行赏析,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第二步要细致观察,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主要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第三步了解相关背景,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能够加深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第四步是从欣赏中学会创作,围绕欣赏,获得艺术的再创造,借鉴艺术家的思维灵感,使学生学会创作。

三、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由于我们所面对的中学生还处在少年期半儿童状态,他们所受到的美育极有限。而美术作品涉及的面却又相当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如何用浅显的方法来讲述深刻的艺术品,让学生在面对这些绘画作品时不觉得乏味、无聊,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如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春》,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古希腊神话故事,与维纳斯相关的金苹果的故事,墨丘利的传奇,丘比特的金箭和铅箭等,进而讲到画面的构图,在用线用色方面如何表现。还可讲与作品相关的一些轶事。比如《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是如何寻找犹大的模特儿,反映了他科学的、现实的绘画观念,是对中世纪僵硬的、概念的造型手段的革命,从而讲到什么是人文主义,什么是文艺复兴。再比如,当德国军官问毕加索《格尔尼卡》是谁的作品时,毕加索是怎样回答的。这些小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上课感到充实,他们的思维会更活跃,热情会更高。这样,通过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美术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必将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美术欣赏的教学也不例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美术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并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信手拈来的效果,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要达到这种要求,传统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欣赏课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让教师和学生驰骋于古今中外,在美的知识长河中徜徉。例如,在欣赏唐代人物画《捣练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仕女图,让他们了解不同时期人物画造型、用线、用色的特点,以及不同时期人们不同的审美倾向、服饰的特点等等,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印象,从而让他们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这种对比的教学方法能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美术欣赏中,我们要经常变换角度,变换方位去观察、分析,就会明白许多道理。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去解释他们不熟悉的道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十二

1. 依靠感官直接欣赏

美术是以其特有的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形式构成具体作品而作用于人的。展子虔的《游春图》中, 以山川树木为主, 人物细小以作点缀, 运用勾勒填色画出山石, 画面大量使用石青、石绿, 为我们描绘了在明媚的春天, 人们踏青郊游的情景。虽然这一山、一石、一树皆是死的, 但是画得好的画能让我们通过直接的视觉感受体会艺术品之美, 使人有亲切的感觉。

2. 就作品的风格欣赏

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 它与作家的气质、个性、人格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就作品的风格去欣赏, 能够体会到不同艺术家在形、光、色、线、点、面、材质、肌理、体、量与空间等艺术语言方面的不同, 在均衡、对称、调和、对比等艺术手段上的差异。凡·高的作品《星空》, 在绘画技法上, 突出了印象派的特点, 创新性地运用点来表现物体的光影, 而不是用简单的线和面来表达;而我国文人画的代表人物苏轼则多以山水花鸟来描写“物象”, 正如《枯木图》一样, 作者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思。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欣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 通过作品相关背景去欣赏

我们必须要联系艺术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以及艺术家的个人成长过程、艺术创作的发展过程, 才能完整地去欣赏作品。徐悲鸿的《九方皋》《愚公移山》

肖建中

等作品, 只有首先了解了徐悲鸿的人和经历, 才能体会这些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再如,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正是因为作者曾经拥有十年动乱和插队生活的经历, 才能刻画出这么一个皮肤黝黑, 牙齿脱落, 满脸皱纹, 手掌粗糙的农民形象的父亲。

二、多感官调动, 感受作品的人文内涵

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为了深化主题, 突出欣赏作品鲜明的时代、民族个性特征, 我们可以将美术欣赏课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影视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 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 提高审美实效。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中, 我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这些优秀的书画作品展示在屏幕之上, 再根据不同的画面内容配上不同的音乐, 如, 《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民族名曲, 营造出立体的欣赏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更好地融入到对美的感受之中。

2.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 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美术的技巧和美术美感, 以达到欣赏的目的。在欣赏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 我将画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五绝诗《江雪》相对比, 看看诗与画有什么异同。正所谓:“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通过诗与画的对比和赏析, 更能在教学过程中使我们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提升学生审美鉴美能力

1. 重视学生情感因素

绘画反映的是精神世界, 是自然物艺术化、抽象化的表现。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 如观察、判断和想象, 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 才能真正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 达到情感的陶冶、态度的激励。在《寒江独钓图》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画家匠心独运地在画面上留下的大量空白进行想象:这空白也许是代表水, 也许是代表山, 也许只是为了突出“寒”和“独”, 也许……让学生在想象中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在鉴赏美、品味美的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感情。

2. 鼓励学生直抒己见

13.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十三

问题现状及成因

1本课题研究的问题现状

初中美术七、八、九年级第一单元都是欣赏评述课,学生对欣赏课毫无兴趣,听课感到枯燥无味,老师讲过后印象很浅,美术欣赏起不到很好的审美教育,不能很好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更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2问题成因

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以专业术语、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理解不了。学生主要任务是听讲、做笔记,很被动。也有教师理论知识讲一遍让学生自己看课本图片,以自学为主。这样使学生对欣赏课慢慢失去了应有的兴趣。理论依据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首先,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虽然没有美术方面的专著,但他们的许多精辟的教育论述,揭示了美术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本质联系,对于我的课题研究有着指导意义。马克思说过“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现代美术教育许多论著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是我进行此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美术欣赏课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用双手去创造美好世界。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人生价值观等。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美术素质、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社会知识等。

2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热爱,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2)通过欣赏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3)通过欣赏,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认识评述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相同与不同的呈现方式。

研究内容

本课题围绕“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一是“上课前”教师如何备课,学生如何预习。二是“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自主讨论、交流、提问、质疑。三是“下课后”形成书面评述材料及参观画展和拜访当地有名画家。

研究过程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我分“三步”来完成教学。

第一步:上课前

一教师精心备课是前提

二鼓励学生利用书籍、互联网等查阅美术作品的相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

第二步:课堂中

一让音乐成为欣赏课的“佐料”

二“交互式学习”的课堂模式

第三步:下课后

一书写评述小短文

二拓展课堂——参观画展、拜访当地有名的画家

研究方法

此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联系性比较强,范围比较大,所以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将多种教育科研方法并用,因情施法,灵活运用。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课的学习达到五种基本素质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艺术审美素质培养、高尚情操素质培养、文化修养素质培养、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强调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大环境,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2根据知识时代的特征,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提高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3美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双手,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课题研究方案

郭庄中学

14.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十四

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社会作用等,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因情操,培养对现代工业设计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关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工业设计与一般工业产品技术设计的主要区别,以及现代工业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作用。难点是本课内容涉及面广,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因此,将本课的内容减少,降低难度,同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把自己审美的标准表现出来,并要求部分学生讲出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吃和喝是人类的最基本的要求。当遇到无法用嘴或手接触到水源时,动物会跑开去寻觅新的用嘴巴直接可以喝到的水源,但是人类会怎样?(动脑去创造可以延伸手或嘴的工具)。吃,可以充饥,然而人类却没有满足生吞活剥的充饥行为,而能钻木取火,以化腥躁。于是逐渐形成了食文化。但是人类有没有满足?(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人类并没有满足加长手臂的工具获取现成的水源,则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钻井工具,并将井设计的更加理想,以防污染和水的流失。喝水的工具也使其美观和使用相结合。有的还被设计成满足特定的场合使用,如祭祀或礼仪。人类为满足需要不断思考和不断实验,在这过程中,人们发现手工制作的局限,速度慢。人类是怎样去解决的?(机器化生产)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现代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孕育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当时出现了大批机器生产的工业产品。由于只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外表艺术效果,使当时的产品外观丑陋,用材不合理,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当然也就难以适应商品竞争。从而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开始注意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因此,英国通过讲座或成立学校等办法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受到影响。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包豪斯”成为西方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摇篮。包豪斯在为“大众而设计”的知道思想下,以现代生产、现代材料、现代生活为主题,设计了许多优秀的工业产品。

如1928年马塞尔·布罗伊尔设计的钢管椅(学生欣赏讲出体会)教师小结:布罗伊尔是现代工业设计史上公认的家具设计大师。他从自行车的钢管得到启发,采用钢管、皮革和纺织品结合,设计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现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几等家具,受到世界广泛的欢迎。他的第一张钢管椅子是在1925年产生的,为了纪念他与老师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者瓦西里*康定斯基的友谊,他将椅子命名为“瓦西里椅子”。这些产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新奇,但是,这些金属与帆布结合的椅子、金属与玻璃结合的灯具,便于机器加工的简洁的造型,排除一切繁琐装饰的艺术手段,却为我们敲开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大门。课本上的椅子是其1928年设计经过改造的钢管椅子,最大的特点是把椅子的四只脚换成两个S型的支架,减少了原来设计的许多接头,同时,坐上去的时候会有一点弹性。造型简洁单纯。

对于工业设计,各国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无论怎样,工业设计是现代机器大批量生产的产物,是一门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学科。它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产品设计;二是为产品竞争服务的视觉传达设计。尽管各国对工业设计的范围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作为工业设计的主要任务--产品设计则都是一致肯定的。其实就是实用和美观两则的统一。比如,像电话,在开始造型和纹饰烦琐,拨号是转动的,反映当时的审美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使用不方便,于是出现了现代的直接拨号的电话。(学生举例)所以工业设计人员和一般的工程设计人员是有区别的,工业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着眼于产品的外观(造型、色彩、装饰等)所体现的审美特性与产品功能的统一,而一般工程设计人员设计产品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外观是否符合审美要求,以及功能与审美能否统一,不是他追求的目标。正是这种对审美的追求界定了工业设计师与一般工程师的区别。工业设计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工业产品表面的美化装饰问题,而是涉及到产品的功能要求和产品外观的艺术设计的统一。为了做到这种统一,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产品使用的材料和技术,以及设计的独创性。凡是较好地体现了这些方面的和谐统一的产品,就是优秀的产品,其设计就是优秀的工业设计。

以汽车造型设计为例,它的造型具有科技和艺术的双重特征。常见的各种轿车,其造型极为简洁、流畅,使人感到它具有的高速、灵活的性能和鲜明的时代感。而常见的载重汽车和大客车则表现出一种坚挺、浑厚的造型,给人以力量、雄劲之感。这种不同的造型效果,是产品具有不同功能的反映。轿车以高速度、机动性强为主要特征,在造型设计中要以流体力学为依据,减少外裸部件,外观光滑平顺,降低车身高度,增强稳定性,使车身呈流线型,以此尽量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行驶速度,表现出现代轿车共同的造型风格。载重汽车、大型客车是重载运输工具,具有功率大,越野性能好的特点,造型上表现出粗犷的气派,显示了力量感。

这说明工业设计所追求的产品造型与使用功能是紧密相连的,不是忽视产品的功能去片面地追求所谓造型的艺术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往往就是因为脱离了产品的功能去追求所谓造型的艺术性。例如我国城市街道上常见的一些小熊猫、青蛙、狮子等动物形象的废物箱造型,就是忽视功能单纯追求艺术效果的结果。它的设计缺乏起码的依据(如城市街道设施的特点、人流计算、容量计算等),也不能满足起码的设计要求(如便于投入,便于清理等),结果造成垃圾外溢,难于清理的污染源,同时又亵渎了可爱的动物,破坏了城市景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工业设计乃是一种为满足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需求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断地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新的工业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解决了人类生产劳动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引导人们步入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家、世界工业设计联合会前主席荣久庵宪司先生在中国1991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上演讲时谈到什么是设计时指出:“设计就是解决如何将人们的某种需求、愿望、理想,通过创造某一物件而加以具体的实现。”“这里所指的人们的需求、理想和愿望的实现与满足,不仅包括一般的物质功能、使用功能方面的满足,同时包括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即产品在造型、色彩、宜人性方面给人以舒适和美的享受等。”由此可见,现代工业设计担负着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崇高使命,它的永不衰竭的推动力是人类的不断的发明与创造。

学生练习:设计生活中接触到的生活用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对于其特点一定会比较熟悉,这当中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象现在同学们家的电视机架,非常笨重,上次我看到朋友家的电视机架是用铝合金做的,几十分钟就可以安装好,而起结构简洁美观,与现代的家具相结合,非常美观。现在我们就把他表现出来,来个异想天开大发明。(参考:电视机架、电话机、床、椅子:碰到墙、手机、台灯、茶几、皮带)要求:实用和美观相结合。如果有时间,选择优秀作业要求学生讲出构思。

上一篇:优秀高三作文下一篇:冬季高一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