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规划方法研究

2024-06-24

城市风貌规划方法研究(8篇)

1.城市风貌规划方法研究 篇一

摘要:城市景观规划是一个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重新分配加以利用的过程,它的合理安排就是城市用地资源的`科学化、实用化的体现。城市中心区域的规划要想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就应从总体出发进行统筹考虑,尽可能使城市联系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完整统一的城市核心。城市中心区域地带因为城市中心人口交通密集,因而空气污染也相对严重,所以对这一区域的规划重点集中在绿化建设。在对城市住宅区进行景观规划时,要实现住宅建筑规模与需要的实际效果,将住宅区域周围的自然生态景观与住宅的人工生态建设合二为一共同融合到城市住宅区域的景观里去,达到各个有机部分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地步。

2.城市风貌规划方法研究 篇二

1.1 城市规划服务社会的目的

“城市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结构,任何一项政策或行动都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对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作用都会影响到其它要素”。城市规划关系到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的利益,它不是为一部分人或某阶层人而做的,也不是为“绝大多数人”而做的,城市规划的动力源是城市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规划的内容,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特定时期内城市社会普遍性需求和愿望的反映;而城市规划的控制,是通过城市社会系统对城市规划目标,具体行为进行检测和反馈。

1.2 城市规划的实践性

城市规划的制定决非仅仅是理念的构画,它必须具有未来实现的可能性。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力图在广阔的社会实践领域中寻求改造社会的道路,规划的实践活动——实施,是城市规划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规划实施的关键并不在于城市规划本身,而在于将城市规划内在于城市建设的活动和过程中,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决策的依据,城市规划要想成为政策的依据,必须对城市规划实施的对象,内容,方法以及规划与实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也就要求有一个讨论与协商的政治参与过程,公众的利益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在这种参与过程中得以体现。

2 对倡导规划的认识

城市规划是由一些与城市规划工作和关或与规划利益相关的人共同完成的一项社会活动,由于城市规划研究的对象反映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并且城市规划牵涉到城市中各方面的切身利益。因此,城市规划注定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利益方的关注。

“城市规划人群”可以是指规划师、规划行政人员、城市规划专家、关心城市规划的专家、城市规划司法人员,也可以是指社会领袖、财团首脑、集团总栽、开发商、也可以是普通居民,有关与无关的关心者等等。可以说正是由于不同阶层和社区的参与,才使得规划能够平衡各方的利益,才有必要提供多种选择,才真正能够得以实现。

3 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内容

3.1 市生命支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力,重点在于:

3.1.1 水资源利用

市区:开发各种节水技术节约用水;雨、污水分流,建设储藏雨水的设施,路面采用不含锌的材料,下水道口采取隔油措施等,并通过湿地等进行自然净化。

郊区:保护农田灌溉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禽畜牧场污染,在饮用水源地退耕还林;集中居民用地以更有效地建设,利用水处理设施。

3.1.2 能源

节约能源、建筑物充分利用阳光,开发密封性能好的材料,使用节能电器等;开发永续能源和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制气、能源利用的最终方式是电和氢,气使污染达到最小。

3.1.3 交通

发展电车和氢气车,使用电力或清洁燃料,市中心和居民区限制燃油汽车通行,保留特种车辆的紧急通道,通过集中城市化,提高货运费用,发展耐用物品来减少交通需求,提高交通用地的利用效率,发展船运和铁路运输等。

3.14 绿地系统

打破城郊界、限,扩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范围,努力增加绿化量,提高城市绿地率,覆盖率和人均绿化面积,调控好公共绿地均匀度,充分考虑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游憩的影响,通过合理布局绿地以减少汽车尾气,烟尘等环境污染,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生物栖境和迁移通道预留空间。

3.2 人居环境

城市的表现形式是社区的格局,形态,人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日常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生态城市规划中强调社区建设,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包括:

3.2.1生态建设

3.2.2生态景观

3.2.3生态产业

3.2.4环境教育

城市活动的最终主体是人,强调人人参与,普及对各层次,各行业市民的环境教育是创建生态城市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态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4 生态城市科学规划与开发的原则

生态城市科学规划与开发的八项原则:恢复和充分展示土地的生态健康和发展潜力,平衡开发强度与处理好土地承载力的相互关系,阻止城市过度开发与郊区无序蔓延,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实行低水平的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与效用,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城市绿化网架与绿色走良好,在生态环境优美的条件下,在城市建立市民安全,健康的居住,工作与游憩的空间,鼓励社区福利化建设,讲究生态开发策略,创造一个新型,现代的生态城市模式。

5 如何建设一个有序的生态城市

5.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髙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5.2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作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5.3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要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6 在中国推行倡导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引人公众参与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在保持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城市规划的人民性,主体性,强制性,从我国目前城市管理体制来看,由于非政府的社区组织发育还不成熟,社会公众参与主要是街道办事处及其辖区有关单位和居委会代表作为基层公众角色与到规划的制定与管理。

结束语

在城‘规划的发展中,城市规划以我为中心的传统的主宰思想正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的冲击而被打破,倡导规划理论能给我国城市规划的改革带来一定的启发,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整体的沟通,使得规划成为社会中各阶层人在谋求自身利益时所应遵守的共同“契约”,城市规划通过城市土地调节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城市体系的平衡和冲突,而这一切又使我们看到城市规划是由一特定纽带聚合的“人群”的共同参与过程,是城市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接轨的目标要求我们每一个城市规划师真正地去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规划作自己应做的事情。

摘要:通过对倡导规划内容的分析论述, 生态城市规划主要的内容, 生态城市科学规划与开发的原则, 如何建设一个有序的生态城市以及在中国推行倡导规划。

关键词:城市规划,倡导规划,公众参与,生态规划

参考文献

[1]郭彦弘, 城市规划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城市风貌规划方法研究 篇三

摘要:对一个城市进行合理规划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还能够增加城市整体的美觀度,本文通过对城市倡导规划的内容进行具体论述,以及生态城市规划化的阐释,以科学开发为原则,提出如何建立一个有序整洁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城市规划;倡导规划;公众参与;生态规划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未来发展以及如何进行合理布局的一种模式,在我国今后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应该更加受到重视。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还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保证这个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

1.倡导规划的意义

1.1城市规划服务社会的目的

城市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化网络结构,任何一项政策与行动都是这个网络结构中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会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在城市中生活的每个人都离不开城市规划,它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但是它并不是仅仅为某一阶层或多数人而做的,其面对的目标是整个社会群体。城市的社会发展需求是城市规划的动力与来源,城市规划的内容与方式均是在特定时期内为满足社会普遍需求与愿望的真实反映,通过对城市社会系统进行检测与反馈,从而达到控制城市规划的目的。

1.2城市规划的实践性

制定城市规划不是理念上的构画,而是要将其应用在实际中,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规划。空想社会主义告诉我们,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找到改造社会的出路,实质就是要将规划实施出来,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的根本意义在于把城市建设的活动与过程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依据,对城市规划中的实施对象、方法、内容以及规划与实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使之成为政策的依据。公众的利益与团体的利益在讨论与协商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2.对倡导规划的认识

城市规划这项工作是由与城市规划有关或与利益有关的人共同完成的社会活动。其对象反映的均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与城市中各方面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很多,受到利益方的关注同样很多。

“城市规划人群”包括规划师、城市规划专家、规划行政人员、城市规划司法人员等,同样还包括社会领袖、集团总裁、财团首脑、开发商甚至普通居民,只要是与城市规划有关的人群都可以称之为“城市规划人群”。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人人都参与其中,满足各阶层的要求,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提供多种选择,实现最终目标。

3.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内容

3.1城市生命支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力,重点在于:

3.1.1水资源利用

市区:开发各种节水技术节约用水;雨、污水分流,建设储藏雨水的设施,路面采用不含锌的材料,下水道口采取隔油措施等,并通过湿地等进行自然净化。

郊区:保护农田灌溉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禽畜牧场污染,在饮用水源地退耕还林;集中居民用地以更有效地建设。利用水处理设施。

3.1.2能源

节约能源、建筑物充分利用阳光,开发密封性能好的材料,使用节能电器等;开发永续能源和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制气、能源利用的最终方式是电和氢气,使污染达到最小。

3.1.3交通

发展电车和氢气车,使用电力或清洁燃料,市中心和居民区限制燃油汽车通行,保留特种车辆的紧急通道,通过集中城市化,提高货运费用,发展耐用物品来减少交通需求,提高交通用地的利用效率,发展船运和铁路运输等。

3.1.4绿地系统

打破城郊界限,扩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范围,努力增加绿化量,提高城市绿地率,覆盖率和人均绿化面积,调控好公共绿地均匀度,充分考虑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游憩的影响,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生物栖境和迁移通道预留空间。

3.2人居环境

城市的表现形式是社区的格局,形态,人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日常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生态城市规划中强调社区建设,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城市活动的最终主体是人,强调人人参与,普及对各层次,各行业市民的环境教育是创建生态城市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态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4.生态城市科学规划与开发的原则

生态城市科学规划与开发的八项原则:恢复和充分展示土地的生态健康和发展潜力,

平衡开发强度与处理好土地承载力的相互关系,阻止城市过度开发与郊区无序蔓延,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实行低水平的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与效用,在生态环境优美的条件下,在城市建立市民安全,健康的居住,工作与游憩的空间,鼓励社区福利化建设,讲究生态开发策略,创造一个新型、现代的生态城市模式。

5.如何建设一个有序的生态城市

5.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5.2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要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6.在中国推行倡导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在保持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城市规划的人民性,主体性,强制性,从我国目前城市管理体制来看,由于非政府的社区组织发育还不成熟,社会公众参与主要是街道办事处及其辖区有关单位和居委会代表作为基层公众角色与到规划的制定与管理。

7.结束语

在发展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将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深深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倡导城市规划理论不仅带给我国城市规划进一步的启发,还要求我们真正将改革做到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沟通是社会各个阶层在谋求自身利益时需要遵守的“契约”。土地调节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与政治等众多城市体系中出现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城市规划的参与人群是由特定纽带联结在一起的集合体,大家共同参与其中,为城市的发展作出努力,是城市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相接轨的目标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是城市的规划师,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都能够参与其中的特色城市。

参考文献:

[1]李博.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蔓延控制[J].城市问题.2009(01)

[2]张晋石.绿色基础设施——城市空间与环境问题的系统化解决途径[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4.城市户外广告规划研究 篇四

户外广告与人居环境之关系。从人出发,回归于人,这既是城市户外广告规划的先决条件,也是户外广告规划的终极目的。换言之,有人才有城市,人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另一方面,广告信息的最终到达对象与接受对象也是人这个主体。因此,毫无疑问,户外广告的规划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一切有悖于此目的的户外广告设置都不该面世。比如在大多数城市中,作为高层空间语言元素的楼顶广告牌设置没有从整体出发,或突兀而出,或嘎然而止,没有呼应,没有张力;作为中层空间语言元素的墙体广告牌和店招店牌随意性更大,视觉效果极其紊乱;底层空间语言元素之间更是繁复叠加,层次混乱,既有碍观瞻,也无益于有效传递广告信息。这样杂乱无章的空间设置,既缺乏视觉美感和视觉效应,而且势必给生活其间的人群带来压抑感,紧张感。正因为,户外广告空间设置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的质量,因此,户外广告控设的意义就是在人与环境二者之间获得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在尊重城市原有文化景观,尊重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赋予城市户外广告鲜明的个性特征。

户外广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关系,这是城市户外广告规划中无法回避的一对关系。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户外广告投放总额为129.27亿元,增幅排在传统“四大媒体”(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和新兴的网络媒体之首,高达30%。户外广告的高速成长,不但为户外广告的投放者和经营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促进了广告行业的良性发展,而且为城市政府带来了许多有形无形的利益,比如分布在广告行业产业链上的许多岗位可以分解就业压力,户外广告创造的利税可以用来分担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维护的费用等。尤其是,当下若干城市都将大型的、系列化的户外广告设置和发布权用于公开拍卖,这一举措无疑为政府平添了一笔不薄的财政收入。但是,户外广告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缺乏有效的控设机制和管理,经济效益的获取必定是以付出高昂的环境条件为代价的,这将是一种

得不偿失的获取。而且,这也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方式,是以获取眼前的小利而牺牲长期的大利为代价的。反之,偏面强调户外广告的社会效益,将户外广告视为城市市容市貌的点缀物,动辄以配合城市阶段性的社会活动或政治事件,对户外广告加以突击性的整治拆除,非但直接损害了户外广告投放者和经营者的经济利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引起是非争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对户外广告行业乃至整个广告行业的发展都是致命性的。因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一对需要通过协调,达到双赢的关系。

户外广告宏观规划与微观规划之关系。城市的户外广告规划,长则一二十年,短则三五年,是对一个城市户外广告设置布局的总体思考和规划。但对于每天都处在发展中的中小城市来说,只做宏观规划不做微观规划是远远不够的。可以不客气地说,假如只停留在宏观的、长期的规划上,那么所谓的规划就会因为不能指导现实,不能解决眼前正在整改的街区道路和大范围拆除的户外广告设置问题而被悬搁起来,从而成为一纸空文。事实上,这样“有名无实”,停留在纸上的规划方案俯拾皆是。与此相反的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城市政府和户外广告相关监管部门轻视宏观规划,将户外广告规划理解成城市规划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副产品,因此,对户外广告的设置和管理仅仅停留在局部的、微观的层面上,即毫无整体规划地对户外广告进行修修补补,拆拆建建,其间还不乏长官意志和即兴发挥。依笔者看,在中小城市户外广告的规划中,如何将宏观的、长期的规划目标与眼前的具体规划和实施结合起来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为,规划设计者往往容易从大处从长远着眼而忽视眼前亟需指导的实际工作,更何况,实施性质的规划具体得几近繁琐,是件既吃力又未必讨好的事。然而,由于中小城市缺乏专业的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和广告管理人员,户外广告的规划方案不能停留在空泛的宏观的原则性上,而是要尽可能地具有示范性、操作性,才能保证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因此既规划先行,又必须边规划边实施,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户外广告设置数量与质量之关系。户外广告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日渐发展的,80年代,户外广告对活跃城市经济,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作用。90年代,户外广告在城市亮化工程中担当起主角的重任。在目前的城市化改造热潮中,户外广告又经历了多次阵痛,快速成长。但是,广告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户外广告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明显,杂乱、低俗、粗陋的户外广告设施给城市带来了困扰。什么是合理的户外媒体设置密度?什么是多种媒体形态间的优化组合?什么是投入产出比合理的媒体类型?什么是户外广告的创意和创新?这样的问题几乎是难以穷尽的,却又是规划时无法规避的。笔者认为,城市户外设置数量必须有“总量控制”的意识,既有重要商业、交通等区域的鼓励设置,也应该有行政、教育、文化遗址区域的严禁设置。与此同时,还必须有高质量高品味的意识,禁止使用一些早已淘汰的技术,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提升户外广告的质量。如果有可能的话,政府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免收或少收管理费等,来促使企业主和户外广告代理商改进技术和材料,重视内容创新。

户外广告经营者与管理者之关系。这是户外广告控设体系中最微妙最难处置的一组关系。按目前通常的理解,户外广告管理者是城市户外广告规划的执行者、监督者,而户外广告经营者是户外广告设置的实施者,两者的关系是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关系,如果没有双方认同的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原则,就犹如足球场上没有判球的标准,势必带来两者之间无穷无尽的矛盾冲突、不公平不公正、暗箱操作等诸多弊端,使积重难返的城市户外广告控设雪上加霜。笔者认为,在户外广告控设体系中要充分强调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合作,这是双方必须达成的共识,只有合作,才是城市户外广告发展的阳关大道。而政府宏观管理的同时必须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让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同时发力。户外广告经营者迫切需要提高公民素

质,调整急功近利的心态,自觉将户外经营行为与城市生存发展作整体考虑,同时,或许更重要的是,户外广告控设体系中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只有依法办事,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才能保证户外广告与城市发展协调发展。

本文由鹰目户外媒体网提供

5.城市风貌规划方法研究 篇五

摘要:城郊旅游景区与中心城区关系密切,对于提高城市经济、保护城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满洲里市查干湖景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其区域位置、自然条件,指出现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规划设计策略,期望为城郊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郊旅游景区,满洲里市,查干湖查干湖景区概述

1.1 区域位置

满洲里市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第一大陆路口岸,第一欧亚大陆桥重要枢纽,是一座以休闲旅游、物流商贸、煤炭工业为主要部类的边境城市。它地处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西部,东临海拉尔河,南临呼伦湖。目前,随着草原旅游趋势的日益兴旺,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产业、壮大旅游经济”的总体要求,满洲里市旅游产业不断依托边境优势,发展特色旅游,相继在城郊开发建设了呼伦湖小河口景区、4A级俄罗斯套娃广场、国家矿山公园、鹰山婚礼教堂等旅游景点,逐步加强满洲里市作为“中国魅力城市”的文化底蕴。查干湖景区位于满洲里市西部,产业园区中南部,与市区相距8千多米。

1.2 自然条件

查干湖景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占地4平方公里,周边紧邻城市道路。区内现有两处自然水域,水域面积共计270公顷,随着近些年气温的不断升高,降雨量逐渐减少。但在其西南部现有一座于1987年修建的开放式水库,相距3千米,总蓄水量为50多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目前,景区一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有爱情岛雕塑、古生物博物馆、结婚纪念石、猛犸象雕塑群等景点供游人观赏。景区内小气候明显,降雨量集中,绿色植被覆盖条件优越,草原长势良好,蓄水能力较强。查干湖景区现状问题

2.1草原景观单调

查干湖景区的植物配置以草地为主,大片不加修饰的草原,虽然让人感受到空旷、辽阔的美感,但也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消极心理。首先,草原地势起伏较小,缺少变化,毫无层次感,一眼望去即可欣赏完整个园区的景色,各个景点清晰可见,无法调动游客好奇心理,使其继续游览前进,重游率极低。其次,绿化配置单一,只有天然的野草,尤其到了秋季之后,大面积的土黄色,冷漠色彩使乏味感油然而生。并且,由于查干湖景区位于城市郊区,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草地常年被牛、羊啃食践踏的参差不齐,草质极差,甚至裸露大面积的黄土地。这些因素大大地影响了景区的整体形象,也使得满洲里市突出的草原特色没有得到很好地表现。

本文由sun02.com 太阳城 提供,转载请注明

2.2景点缺少联系

查干湖景区内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没有游览路线和视觉通廊进行引导,各自凌乱地耸立在草原之上,这明显是设计者缺乏对当地历史、地域和人文的调查了解。并且,景点与景点之间,与周边环境之间均缺少相互衬托和对比,例如爱情岛雕塑为一对男女相拥坐在一座两层高的建筑上,雕塑高达30米,加上底座高达40米,基地面积为0.1公顷。相距不远之处有猛犸象雕塑群,和爱情岛雕塑相比体量相差不大,明显是设计尺寸比例失调。雕塑追求形式气魄的同时,却忽略了市民的行为特征和休闲需求,以至于美感下降,使用率低。

2.3旅游淡季期长

满洲里作为北方城市,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气温为零下0.7度,计算最高气温为37.9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2度,最大冻土深度近4米。并且满洲里地区常年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风大多沙,多年平均风速为3.6m/s,最大风速为25m/s。[1]加之城郊旅游景区地多人少,缺少建筑物和构筑物夏季遮荫避雨、冬季挡风驱寒。不舒适的旅游条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更加造成查干湖景区无人问津。

2.4配套设施不足

虽然,查干湖景区位置优越,周边有城市道路与市区和重要交通枢纽联系,但却缺少公共交通工具,没有公共交通站点,来这里大多只有通过自驾车和出租车方式。这里硬件设施缺少,景区内无休闲座椅、休息亭廊、公共厕所、娱乐器材等必要基础元素。软件设施方面也没有对景区进行功能划分。而且收入性经济产业投入少,粗犷式的发展方式和入不敷出的发展模式使查干湖景区成为不可接触的空间场所。查干湖景区规划设计策略

3.1 布置大地多元风情

在现有基础上考虑满洲里民族特点以蒙俄为主,查干湖景区可打造集俄罗斯风情和蒙古风情、艺术于一体,以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核心的民族村落,集中展示俄罗斯传统优雅、舒适、宁静的生活习俗和蒙古民族旷野、豁达、辽阔的生活性格,成为机场路上的景观亮点。在植物设置方面要将草原景观立体化、变幻化,在查干湖景区具体设计中,可结合当地农业,将适宜在满洲里生长的耐寒耐旱植物,分花色或果实进行大面积分类种植,形成变幻的多彩草原,提高草原亮点,融田园性、生态性和乡村性于一体,塑造属于自己的特色。[2]

3.2拼贴标志景观节点

考虑到现有景点凌乱、缺少联系的问题,在景区东侧建设主要入口区域,设置服务中心,打造精品入口景观,提高景区档次。为了节省建设景区园路的经费,可以在蒙古风情区草地固定路线利用骑马、在俄罗斯风情区利用马拉车作为游览交通工具。并且,在空旷区域依托现有景点,设置趣味浓厚的骑马射箭、冬季滑冰、环湖徒步、马拉雪橇等娱乐项目,活跃人气。因现有景点单一,可拼贴设计敖包、蒙古包、玛尼杆等富有少数民族宗教色彩的景点,渲染如同西藏藏族一般的神秘气氛。也可设计冰酒吧、欧洲城堡、跑马场等融合欧洲浪漫主

义色彩的节点。在设计中将各处景点结合起来,使这里成为游客难忘的奇幻之旅。

3.3生态手段克服冬季寒冷

6.城市风貌规划方法研究 篇六

2010年城市规划综合辅导:城市职能类型的划分方法

(一)城市职能类型的划分方法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为本地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另一部分具有超越本地的区域意义,为外地服务。前者叫城市的非基本活动部分,后者叫基本活动部分。

城市职能的作用空间包括城市内部结构和城市辐射区。城市某一职能辐射区域愈广,这一职能就愈强。衡量城市某一职能强弱的指标主要有两个:①这一职能在城市职能组合中的地位,以比例关系来表达,指示城市的专业化程度;②职能规模,以输出城市以外的量来表达,指示城市职能在国家或区域的地位。城市职能的划分包括3个方面:

(1)专业化部门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部门,其中专门化工业部门是划分城市经济职能的主要依据,专门化工业部门可能包括一个或几个工业部门。

(2)职能强度

若城市某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则该部门产品的输出比重也高,职能强度也高。职能强度体现的是城市基本活动部分与非基本活动部分的关系。

(3)职能规模

有些小城市某个专业化部门的职能强度虽高,对外服务的绝对规模却不一定大;而有些大城市某个部门在城市工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但产品输出的绝对规模却可能很大。在职能强度很高的专业化的工业城市之问。职能规模的差异常常退居次要地位。但在专业化程度并不高的综合性城市,职能规模往往构成城市工业职能差异的主要因素。职能规模反映城市某一职能在城市体系中的职能地位。

城市职能分类研究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很多城市地理学家为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的进步作出了贡献。英国的卡特(H.Carter,1972)按发展顺序把城镇职能分类的方法论分成5种类型。最早的是一般描述方法,40年代盛行统计描述方法,50年代多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最近发展起来的是多变量分析法。最常用的分析技术是主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这些方法的发展,总的说来是一个由简单向复杂、由单一变量向多变量、由主观向比较客观的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中,较多用的足统计描述方法。这一方法较简单、直观,主要用城市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和职能规模来表述。也有的学者利用聚类分析对中国城市工业职能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

(二)中国城市职能类型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现代城市是经济、社会(含政治、文化等)和物资三位一体的有机实体。因此,中国城市体系中城市基本职能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3个主要方面:

1.作为社会实体的城市

在中国城市体系中,城市作为社会实体,3000多年来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系统,以及相互之间的文化、社会活动,也就具有显著的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这种强有力的政治(行政)职能对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具有相当明显的地域中心作用。因此,我们将其划分为以行政职能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其中包括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3个层次。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中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网络的形成和”市带县”管理体制的全面铺开和落实,这类以行政为主的综合性城市职能将逐步向以行政一经济职能(或经济一行政职能)为主转化,而且将迸一步得到发展,成为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坚部分。

2.作为物资实体的城市

在中国城市体系中,城市作为物资实体,不仅是物资(商品)的生产者,而且也是消费者。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城市之间的商品交流和流通发生紧密的联系,城市必然具有交通和流通的职能。自先秦以来,中国城市体系内这类城市即有所发展。至近代,由于轮船、铁路、公路等交通方式的发展,交通型和流通型城市已成为中国现代城市体系对外开放、物资和”能量”交流的所在。根据城市体系内各城市对交通方式的不同依赖性,可将这类城市划分为以交通职能为主和以流通职能为主两种城市。

3.作为经济实体的城市

在中国城市体系中,尤其在现代城市体系内,城市作为经济实体,是现代生产力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上有着高度集中、高度专门化分工和高度协作的经济刚络,它在地域上的地位和作用必然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问上的投影,具有突出的经济职能。在中国古代城市体系中,这类城市不多,其经济职能大都是寄生于行政职能为主的城市上的。自近代以来,尤其是现代城市体系,由于近现代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几乎都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据点。因此,这类城市是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并且,依据制成品原料采集、加[和流通三大环节,又可细分为矿业城市、加工业城市和流通城市。流通城市由于对现代交通的依赖性,对行政中心的依附性,可以划为另一类城市。

此外,在中国城市体系内,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及不同的历史发展基础,还有一批有特殊职能的城市(镇),如旅游城市(含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城等以文化职能为主的城市。

根据中国城市现状特征,城市职能可以划分为如F几种基本类型。

(三)中国城市职能形成特点

1.受到历史政治因素的影响

中国城市悠久的发展历史造就了城市职能的历史性,长期的中央集权形成了市国城市强有力的政治职能。历史上城市政治职能的演化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使中国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职能高度集中,融为一体,在地域上有很强的一致性。城市经济、文化职能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依赖政治职能的强弱,一旦城市政治职能确定,必将使相应的经济、文化要素向城市集中。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城市的经济职能已大为加强,许多沿海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已超出其行政范围,但政治

职能仍在城市职能构成中起重要作用。

2.受到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取向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40多年是中国城市经济职能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阶段。这一阶段,在不同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下,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取向经历了一个从沿海向内地,又从内地向沿海的演化过程。其中最明显变化的两个时期是1964~1980年的大规模”三线”建设时期和其后转而实行沿海开放政策时期。”三线”建设时期,生产要素大规模向内地转移,内地矿产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各种工业部门也得到相应发展,内地原有工业城市经济职能大为加强,如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城市汇集了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同时,一批新生的高度专业化的城市得以发展,如攀枝花(冶金)、金昌(冶金)、十堰(机械)、六盘水(煤炭)等城市都是这一时期形成与发展的。1979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大城市再次成为全国经济建设重点地区,经济职能迅速加强,并向全国辐射。同时,一批新型加工业城市迅速发展,如深圳、珠海、海口、三亚等城市成为现代电子工业集中发展区。1985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由沿海向内陆沿边扩展,沿边城市的商贸职能迅速发展,形成一个新的职能体系--边境贸易城市职能体系,如黑河(中俄贸易)、满洲里(中俄贸易)、畹町、瑞丽(中缅贸易)等城市已发展为以边贸为主要职能的城市。新兴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新的职能体系的形成,中国城市保险业、咨询业、金融业的发展使城市的金融职能、信息传输职能迅速形成,北京、上海、天津正向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旅游业的兴起使城市成为旅游接待中心,高度专业化的旅游城市迅速出现,形成旅游城市职能体系。

3.城乡差异强化了城市的文化职能

7.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篇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规划

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干旱时放水,自主调节城市干湿度。较为官方正式的海绵城市概念是指全新的城市雨涝管理概念,是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应对雨涝灾害的一种城市建设方式。

1 海绵城市的优势

(1)渗、排:通过透水铺装、下洼式绿地、渗渠等渗透措施可以使部分雨水渗入城市地下,补充城市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有效缓解城市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提高城市的地下水位。(2)蓄、滞:在城市缺水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雨水罐、蓄水池蓄积部分清洁雨水。同时,通过建造调蓄池和雨水花园还可以滞留部分雨水,减少峰值流量,缓解排水管道的压力,减少城市内涝问题和控制溢流污染。(3)净、用:贮存下来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和浇洒道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问题。通过合理的净化措施净化贮存的雨水后,还可以将雨水用于冲厕、洗车等,从而减少自来水的用量,进一步缓解了城市缺水问题。

2 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2.1 以实际出发为原则

对于每一个城市建设来讲,都有着属于自己地域和环境的特点,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需要依靠于城市建设的先天环境问题,在相关的规定中也明确了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城市的经济状况、当地的水环境、雨水资源等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2 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原则

生态优先是海绵城市建设当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也就意味着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时刻以当地的生态问题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安全为重不仅仅意味着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一定的安全保障,在构建海绵城市的基础上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

2.3 规范化建设原则

任何一个项目的建设都需要依据科学合理的规范化目标与方案,对于现代城市建设来讲,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依靠于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方案,设计的方案不仅要着眼于生态与建设的平衡,还要根据当地的水文和水利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各项功能或设施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将来会面临的问题都要考虑其中,例如建造的费用、是否与城市经济发展保持平衡、维护问题等等。

3 海绵城市规划方法

3.1 水系湿地规划

水系湿地作为城市的净化器对城市环境保护、气候调节、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1)划定限建区和禁建区,通过法制等强制手段划分蓝线和绿线,让这些天然海绵体保持良好的调洪能力以及海绵吞吐能力。(2)修复自然生态,通过淤泥疏浚、生态砌岸、水植物培育等来修复绿色生态系统。但要注意重建设的同时更要重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与人工水系湿地的蓄水、补水、净水作用,建设海绵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造福城市居民。(3)生态走廊的构建,有利于海绵城市发展的生态走廊,例如河流、水渠和植物等,并通过生态走廊来加强多个生态板块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性的生态海绵体;另一方面也使得生态环境形成必须的网络和通道,方便搜集和利用雨水。

3.2 城市道路

现如今城市道路越建越宽广、越建越气派、越建越坚实,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道路并不渗水,甚至严重阻碍雨水的排泄,造成城市内涝。因此城市道路在建设中应该注意完善下水道系统,牢固井盖安全,充分利用透水透气材料建设城市交通道路,减少旱涝灾害,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近年来,深圳市开始大力提倡完善城市下水管道系统,建立完善的小水管道体系,减少城市内涝,充分利用雨水,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等问题。

3.3 地块内部

作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地块内部的规划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块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每一部分用地。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注重绿化、园林、湿地、湖泊等方面的建设,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城市正常有序运行的基础上,应把此部分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实现合理规划海绵城市。

4 结语

海绵城市的提出对于改善现阶段城市洪涝灾害、水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等有着重要的价值,能够让城市更好地适应自然灾害。通过城市灰色和绿色基础设备结合,让城市在面对干旱和洪涝时能够有海绵一样的能力,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基础上,全面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内部的储存、净化、渗透和再利用,从而改善城市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振强.我国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申报策略研究与能力建设建议[J].建设科技,2015(3)

8.“数字城市”的规划研究 篇八

“数字城市”系统分析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拟订的《雅典宪章》明确提出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提出有“计划”、有“秩序”发展城市的原则。“数字城市”重在整合设施、优化配置、共享资源、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服务人民。由于城市各行各业的发展急需数字技术的支持,建设“数字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实力,实属当务之急。

我国城市信息化的难点,以前是网络,现在是数据。一些城市正组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抓紧建设可以实际使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统筹规划,共享资源;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立足城市,形成特色;突出重点,拉动产业;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数字城市”总体规划

“数字城市”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五大平台、五个中心、五类应用、五大工程,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组织、资金、人才保障体系等。

五大平台是信息网络平台、公用信息平台、专题信息平台(多个)、空间信息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五个中心包括信息网络互联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身份认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决策支持中心。五类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服务、经济运行服务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五大工程包括市民卡工程、金融信息工程、社会劳动保障信息工程、社区服务信息工程和金旅工程。“数字城市”大力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城市的应用。

“数字城市”中心是“数字城市”的心脏。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负责全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组织实施,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与整合,集中管理重要信息资源。

中心也是全市综合数据中心、重要信息资源共享中心、重要信息备份中心等。

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系统包括:

(1)基础空间数据库:含遥感影像数据库、电子地图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等;

(2)人口资源数据库:含市民姓名、出生、婚姻、教育、收入、纳税、交费、社保、医保等内容,公民身份号码是基本标识;

(3)公共设施数据库:含城市重要公共设施数据,包括供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供热管线、燃气管线、铁路、地铁、轻轨、无轨、大街、小巷等;

(4)经济运行数据库:含经济及其运行状况数据;

(5)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含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如纳税情况、还贷情况、履行合同、遵纪守法和帐目情况等;

(6)元数据库等。

电子地图数据库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地理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存储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地理编码数据库实现地理空间数据与非地理数据的连接。元数据库描述整个数据库。

城市数据包括政府、企业、社团、社区等的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自然和地理等方面的众多实体集。数据规划包括数据总体框架和层次规划,全市共享数据中心数据库系统规划,全市分布式数据库规划等。

“数字城市”数据库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的数据库:

1)全市各单位、各行业的数据库;

2)参与“数字城市”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各行业、各方面分布式数据库;

3)全市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系统。

参与“数字城市”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各行业、各方面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遵照各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建设,形成“数字城市”数据系统的基础。这类数据库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城市数据中心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

分布式数据库包括国土资源数据库、水资源数据库、地震数据库、环境数据库、园林绿化数据库、统计数据库、工商数据库、税务数据库(国税数据库、地税数据库)、物流数据库、贸易数据库、城市规划数据库、城市建设数据库、房地产数据库、住房公积金数据库、农业数据库、旅游数据库、银行数据库、保险数据库、社区数据库、武警数据库、公安数据库、消防数据库、计划生育数据库、劳动和社会保障数据库、民政数据库、教育数据库、科技数据库、医院数据库、药店数据库、电力数据库、电信数据库、自来水数据库、燃气数据库、公共交通数据库、商场数据库等。

“数字城市”建立统一的、法定的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格式,尽可能采用规定的数据标准;制定相应的数据使用管理办法、数据版权保护、产权保护的规定;部门间签定数据使用协议,打破部门、地区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社会、企业、政府间的信息共享,解决“信息荒岛”和“信息孤岛”的问题,面向社会,服务市民。

“数字城市”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管理,加快制定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维护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确保“数字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有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严格信息化项目管理,强化市场运作机制;加强投融资环境建设;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

“数字城市”专题规划

“数字城市”的专题规划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服务、经济运行服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包括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公务员培训和法规法律建设五个方面;以党政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重点,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强人才培训与考核;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实施电子签章、政府信息公开、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与信息发布更新机制;达到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方便企业与市民的目的。

电子政务工程中的应用系统建设是关键。目前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和金税工程、金融监管(含金卡)工程、宏观经济管理工程、金财工程、金盾工程、金审工程、社会保障工程、金农工程、金质工程、金水工程等业务系统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专题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社会治安管理、城市交通管理、水资源管理、城市环境监控和城市应急联动指挥服务系统等。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

认真解决电子商务涉及的安全认证、支付方式、物品配送、网络结构、法律环境、协同工作等关键技术环节;完善金融行业、零售行业和医疗卫生等行业的系统;建立企业、市民资信中心,制定鼓励企业和个人上网交易的各项政策;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城市”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与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化农业示范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专业生产大户为依托,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系统;建立农业资源、生态、灾害等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开发和完善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库;使农业信息化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

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数字城市”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海洋信息工程,建立海域管理数据库、海洋生态和环境数据库、海洋经济数据库、海洋功能区划数据库和海洋资源数据库,开展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环境评估等,支持海洋开发的伟大事业。

经济运行服务

建设金融、税务、工商、诚信、不动产和技术监督等信息系统,为经济运行服务;进一步推动银行卡工程,建立现代化支付系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面、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建立完善银行业监管基础数据库、监管系统和预警体系;运用个人信用资料库,促进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全面建成人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建成统一的数据中心。

社会公众服务

以社会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应用,重点推进教育、旅游、社区、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准。全面建设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逐步扩展到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领域,成为一体化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建成连接市、区(县)、街道、社区(居委会)的全市四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支撑体系,完成全市信息化示范小区工程建设,普及推广信息化社区,家庭信息化由起步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城市卫星应用系统可用于海洋监测,天气预报,资源调查,定位导航、搜索营救和通信电视等。

“数字城市”重点工程规划

“数字城市”建设的重点信息工程是五大平台、五个中心、五大工程、五类应用和25个系统等。后者包括现代口岸物流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农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

建设五大险种合一的、包括就业服务在内的连接全市各级劳动、社会保险机构和其他有关机构的网络信息系统,发行统一的保障卡,为全市的社区、乡镇、机构、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全面及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这是为民服务的一号工程。

城市市民卡是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工具,是市民办理各项保障事务、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凭证,属于重要的民心工程。城市市民卡为IC(CPU)卡。他依托城市公用信息平台,依托城市社会保障信息工程和其它公共服务信息系统。

社区服务信息工程包括网络通讯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多个业务系统等。通过市场运作,依托城区规划改造,通过房地产开发,鼓励物业管理先进、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以方便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为出发点,建设现代化社区网络服务中心,为小区住户提供求职就业、家政服务、维修维护、文娱体育、医疗保健、网上购物、金融股票、社会保障、交通旅游等网络信息服务,开展社区网络教育示范和家庭信息化示范,为民服务。

继续扩建和完善城市金融数据网,与国家金融网联通,重点建设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建立大额、小额电子支付系统、信用卡授权交换和信息交换系统,同城结算自动化系统以及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金清算效率和周转速度。在此基础上逐步与国际接轨,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服务。

金旅工程建立完善的城市旅游信息网和网站,建设旅游投诉处理系统和旅游统计联网上报系统,开发旅游信息资源库,提供酒店房态、房价、住房率、旅游统计、旅游预报等信息服务,提高旅游产业收益,提升城市知名度。

“数字城市”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用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物流产业,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现代化的物流网络,逐步把城市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综合各种城市应急服务资源,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为市民提供紧急救援服务,为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系统采用先进技术,对各种分离的信息与通信资源进行整合,将110报警、119火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台以及12345市长公开电话等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跨部门、跨警区和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一致,使高效应急、联合行动成为现实。市民只需拨打上述报警电话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接通联动中心并得到所需要的应急救援服务。系统还可以帮助政府改进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地籍是土地的户籍,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地籍管理日益重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支持业务运作的应用系统、存储图文数据的数据库以及管理和支持系统三大部分;支撑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地籍统计和档案管理等功能。

“数字城市”重点工程还包括教育、科技、金税、金财、金贸、金盾、智能交通、城市公用事业、卫星定位导航、海洋溢油监视和应急响应信息系统等。

“数字城市”产品与服务

上一篇:工程造价毕业论文终稿下一篇: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源管理的调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