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24-09-16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9篇)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一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阿左旗六小包淑清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

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三.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定位: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

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课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教给大家,学习课文还未掌握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四.优化教学情境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五.注重过程

注重过程应给予学生四大关注,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

键。

1.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显得很重要。我们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

2.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原先的经验。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笔者在教学《凡卡》一课结尾时,引导

学生讨论,提出质疑: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后,他的命运怎样?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为什么?凡卡能不能跑回去呢?为什么?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接他到乡下去,是否就能摆脱苦难的命运?为什么?这样逐层深入地讨论,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独立特性和创造性方向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二

关键词:牛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许多英语教师有了新的教学理念, 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并努力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是:在课堂上使学生“动”起来。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 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师需要全方位地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见到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区别;新教师有活力, 容易接受新事物;老教师有实践经验, 能驾驭课堂。无论是谁, 只有永远置身于英语教学的前沿, 紧跟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不断给课堂教学注入新观点、新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习、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充分、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便于师生、生生互动;便于生生之间或群体之间在学习活动中主动交流、探究合作。

5. 教师的素养。

外语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高素质的培养是外语课堂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因此,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具有广博的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并能熟悉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此外, 还应具有一定的英语国家背景知识, 结合教材内容能向学生介绍应该了解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和策略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调控能力。

6. 教师的教学态度。

课堂教学不但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知识信息的交流贯穿于情感交流之中,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双方情感交融的桥梁。教师的教态必须自然、大方, 衣着整洁, 仪表端正, 谈吐文明, 要求教师音质清晰、音量适中, 在教学中精力充沛、自信心强、声情并茂。

7. 学生的学习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 素质教育提倡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以及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习得知识, 练就能力, 发挥潜力, 弘扬创新精神,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怎样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把有效的学习时间渗透到目标中去, 是评价一堂课教学效度的重要指标。

8. 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新知识, 是否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关技能

首先, 教师要有激情。课堂上学生是否能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 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上课是否有激情, 教师是否能够用自己的激情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从而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充满激情、富有诗意, 用全部心血和智慧去构筑文化底蕴厚重又散发出令人无法抵御的人格魅力的精神家园, 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的座右铭。

其次, 教师要有幽默感。幽默如同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幽默, 让每一堂英语课都充满欢声笑语, 就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改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 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教师教得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和教案的设计, 教案设计得越全面,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发挥, 课堂效率也就越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注意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教师在编写课堂活动预案时, 要理解教材, 要研究教材中每个活动内容及活动的内涵和前后联系, 设计出适合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过程。 (2) 要切合学生的客观实际。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英语基础、

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是否能在学习中生成新的问题。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 他们的信息资料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否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是否进一步提高, 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求知欲是否增强, 是否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师生间的关系是否更加融洽。

总之,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 把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定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 重点评价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训练与课堂教学的各种语言学习任务融合起来, 把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训练结合起来, 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的策略, 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 引导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 重建课堂教学文化, 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学科走向学生, 从单一走向多元, 从预设走向生成, 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徐勇, 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如何引领职高生进行合作预习英语

潘秀艳

(永嘉体育运动学校, 浙江永嘉

摘要:合作预习指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 在听教师讲授之前, 预先了解学习内容, 带着问题听课, 使听课更加具有针对性。职高学生原本学习基础差, 他们通过课前合作预习, 不但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 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并能培养职高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就如何引领职高生进行课前合作预习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合作预习课前小组英语

预习可以使你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 准备

学习动态、兴趣爱好及教学期望等。 (3) 做好课后的自我分析和总结。课后, 一定要及时分析课上的情况, 总结经验, 写在教案后面, 为改进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进行教学研究积累资料。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看一堂课是否成功, 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课时的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 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有无收获或学生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学会什么, 在实践中能用多少, 这种“学会”、“能用”就是知识的“内化”。为此,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例如, 教Starter Unit 9 Speaking时, 我们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中的要求, 谈论在图书馆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而是扩充到让学生讨论在教室、在学校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进而扩展到让学生讨论在社会上要遵守社会公德, 努力为迎接奥运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教师执行新课标所强调“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注重语言的输入更要注重语言的输出, 语言就应该是在“用中学, 学中用”, 反复实践, 学用结合, “习得”与“学得”结合,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优化教学过程

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还遇到了课时紧凑的客观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 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 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要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要使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结构严谨、讲解精练、时间紧凑。无论教学什么内容, 一定要优化教学过程, 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 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三识记, 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可让学生坚持每天值日汇报,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做到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实践活动为主线, 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的活动方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活动前教师应明确这次活动的任务, 这些任务体现出学习的实效, 要求所有的学生通过活动来完成所给的任务。活动中人人认真准备, 出谋划策, 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组织比赛, 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你争我赶, 互不相让。组内交流, 锻炼能力。沟通交流, 培养开放型、交际型人才。轮流当组长, 提高组织能力。活动结束后, 学生应进行具体的成果展示。最后进行学生接龙汇报评比, 进一步激励优等生, 促进后进生, 在班级中进一步掀起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操练, 运用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好听新课所必须的知识。根据教育学中的“合作理论”, 语言教学内容的组织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模式进行。我发现课前开展合作预习, 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预习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也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与资源共享。基于这一点, 我就英语课前合作预习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精神, 充分认识到合作预习的重要性

五、优化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 无论是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发挥直观的教具作用

根据直观教学法, 运用实物、教具呈现, 有助于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实物可扩展到真事, 即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 灵活、适时地教学。当真事发生时, 教师立即用简单风趣的英语进行描述, 并启发学生用英语复述或描述, 学生非常感兴趣, 不仅踊跃参加到教学中来, 而且下课后许多学生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课堂上的事情。

2. 发挥幽默、笑话的作用

长时间学习会使兴趣逐渐减退, 注意力逐渐分散。英语教师能在课堂上抓住契机, 适时地幽它一默, 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情感, 使之在哗然一笑中学有所得并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将单纯的知识记忆和再现的教学方式转化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教学, 集形、色、声、情的神奇配合, 可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 达到抽象概念具体化, 增进理解, 促进记忆, 让学生身临其境, 得到体验, 将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几点是本人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素质教育开展,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 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直观性、形象性, 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书本知识交际化, 课堂活动生活化, 这些都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讨和研究, 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初中教学研究.

[2]学英语 (教师版) .

[3]新课程标准 (英语) .

3.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三

一、课堂有效的前提:授人以欲

1.激趣导入:让历史之舟轻装前行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有跌宕起伏才会引人入胜;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就像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一般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观众心弦,使观者欲罢不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历史教学导入的重要性。良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来,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成为“乐学者”。故而,在导入的创设方面,教师应构思出浓郁的历史氛围,营造一个兴趣天地。我非常重视这一激趣导入环节。我想方设法地通过这一环节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如巧用诗词、对联、歌曲、故事等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今有不少时代气息浓厚的诗歌、对联或成语典故,这些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历史,巧妙引用这些于历史教学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讲岳飞时,我在课上不仅引用了岳王庙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还引用了清代进士秦涧泉与好友同游西湖时作的一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样,学生无不痛恨秦桧陷害忠良的卑劣行为。通过人物对比,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

历史在谱写着歌曲,好的歌曲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历史影视片是历史的艺术加工和再现,它不仅让我们看到历史人物的风采,而且能够真实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因此,播放一段歌曲或影视片断,都不失为好办法。如讲长征时,教师可先播放歌曲《长征》,通过雄壮的歌曲来创设情境,然后再提问:这首歌讴歌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红军为什么长征?红军长征的经过、结果怎样?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得出了本课学习的目的与重点,可谓一箭双雕。

2.新材料、新角度:让历史课堂鲜活而有趣

一堂课仅有了导入一个激趣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课堂探究环节中还要不断抛出教材的亮点,将学生引到课堂学习中来。我注意选取典型史料(如导师语录)、创编趣味试题以及课堂中引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赏歌说史、图说历史、史料解析、思想感悟等方式,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在歌声中理解历史,在观察中感悟历史,在史料中走进历史,在感悟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客观“静态历史”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历史画卷,将其“动态”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既能兴趣盎然地回溯历史、感知历史,又能接受优秀的传统文明熏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比如,在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我就设计了用两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编写的材料题,使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的召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等原本枯燥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二、课堂有效的关键:不仅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表述是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因此,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将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怎样呈现给学生,这都成为值得我们研讨的主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熟读课标,把握课标要求

对新课程标准把握得准确与否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真正研讨课标,把握课标的精髓,才能在教学中践行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对课标的研读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但我说还要包括学生,如果能让学生对内容标准部分熟悉的话,就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关注难点,把握重点,从而使学生抛弃畏惧感,轻松学历史。

2.尝试新教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直到看到了这样一则材料:20世纪60年代,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教学实验室做了一系列实验,以证实在不同的指导方法下进行学习,24小时之后测量的学习内容的平均保持率。在形成的“学习金字塔”图示中,其中讲授获得的知识能够保存下来的最少,只有5%,而讨论组、实践练习和向其他人教授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所保存知识的容量则相对更多,达到了50%、75%、90%。这个图示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认为我应当在教学模式选择中体现“学习金字塔”的价值。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学习,这不仅对于教师很重要,对于学生同样重要。因此,我进行了改革的尝试:我采用导学案,布置学生预习完成预案。上课时,我采用探究导学,突破难点,当堂练习,加强巩固环节。这样,课堂上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变成了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他们在课堂上动手、动嘴、动眼,而且思维也在动。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听,真正动了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例如,通过让学生编写每课或章节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不仅从宏观上掌握一章、一节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线索,还从微观上理解记忆一目、一段内容。这样可以浓缩教材内容,化繁为简,还可以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提纲挈领,让联想能力得到了提升。历史记忆是让一些学生头疼的问题,课堂上我不时给学生渗透记忆方法,有谐音记忆法、间隔计算法记忆等。如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有“屋外两只鹅”,即乌克兰、外高加索、俄罗斯联邦和白俄罗斯。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我们只有多学习、多研究,充分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博采众长,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调动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掌握听课的方法、阅读的方法以及整理知识的方法,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把有效教学做得更好。

4.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四

双河二小 苏春莲

学生生来就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是怎样发生的?教师的教学就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养成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如果一堂课上得好,学生不仅知识掌握得好,而且应用自如。如果一堂课上不理想,课后即使多花多少时间来“恶补”也是有限的。因而,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呢?这已成为许多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这里谈谈一些看法。

一、营造氛围,培养自信。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的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意识,个体的潜能也才能得以释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教师每一句激励的语言、每一个赞赏的眼神、每一个鼓励的手势等,都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一般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怕说,更怕说错。而我在教学中却有心多让这部分的同学回答问题,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们。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例如,一次数学课上,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车间要生产144台彩电,工人们每小时装配18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144-18×5=54(台)。可是,一位女生在黑板上把算式列成“144÷18=8”,就做不下去了。坐在下面的同学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甚至还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做,真笨!”这位女生更是涨红了脸。为了给这位女生争得面子,我先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转向那位女生说:“你做的并没有错,只是还没做完。”听了我的话,全班同学都愣住了,个个都睁大着眼睛。我告诉学生,她这一步是先求这个车间装配完所有的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5小时,还要装配8-5=3(小时),那么没有装配的就是18×3=54(台)。经这样解释后,这位同学很高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由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会到敢于发言、敢于表现都是光荣的,这样,同学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的脑海里是决对不会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小悬念”,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和实践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先出示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锥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它的体积。有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生马上兴趣盎然,经过思考后,有的说捏成正方体、长方体,也有的说捏成圆柱体,有的说把它浸没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求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在肯定了学生各种有效的方法后,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想办法求出老师手中的这个用厚纸制作的圆锥的体积吗?”

这时,学生感到刚才的体积变形和放入水中的方法都不管用了,从而感悟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有自己的体积公式,有没有一个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自行领悟,这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的同时,建立了积极健康的数学情感,从而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

三、大胆创设,更新案例。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教材的使用需要作为学生活动创造者的教师去实践、去丰富、去完善,变传统的死搬教材为灵活处理教材、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自主的驾驭教材,在着眼于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上,灵活加工、整合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生活材料。

本着这一认识,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就摆脱了课本和教案的设计方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另行设计。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三袋弹珠,告诉学生这三袋弹珠的个数是相同的,(里面都有九个弹珠)要分给三个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但不是每人分一袋,而是第一个拿第一袋的1/3,第二个人拿第二袋的2/6,第三个人拿第三袋的3/9,你们说这三个同学哪个人拿得的弹珠最多呢?同学们立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但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老师让同学们推选三个发言积极的同学上来拿弹珠。中间的一位同学还请教另一位同学帮助分,三位同学按老师的要求拿完后,同学们哗然了,“怎样会是一样多呢?” “三个分数怎么会是一样大呢?”学生不相信眼前的事实,对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寻找规律。这样,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然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捕捉“资源”,引导创新。

一个几十人的班级,由于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处于不同的思维水平,那么每个人就都有自己不同的“数学现实”。他们都有“再创造”的能力,而有意义的指导则意味着教的“强迫性”和学的“自由性”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对于学生各种独特的想法,应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这里所说的“独特的想法”多是指老师所不曾想到的,它也许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都是课堂生成的“资源”,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创新。例如,在推导梯形面积的公式时,有位学生就先找出两腰的中点,沿着腰的中点将两角折出剪下旋转到上底中,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是把梯形转化为长方形后,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有效渠道,这就是“资源”,如果教师固守原先预设的“方案”——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忽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这一“资源”,只是轻描淡写说一句“你的想法也不错”就请另一位同学说下一种方法了,这将极大地扼杀了这位学生的这一创新意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种“扼杀”。这里教师不仅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赞赏,还应组织学生对这样的“资源”加以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踊跃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创新,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成功和喜悦,获得再创造的信心。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以上提到的是正确的“资源”,而在实际教学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心理学家盖耶说的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课堂上的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的“资源”。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发现学生经常出现类似0.49÷0.23=2„„3的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调整了教学预设将学生们的错误改编成一道判断题:0.49÷0.23=2„„3(),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待学生作出判断后,接着问:“你是怎么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很快找到了不同判断错误的方法。有的利用验算、有的利用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方法、有的利用商变化规律将余数还原100倍的方法„„。这样在纠正错误的同时,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而,把握错误的“资源”,帮助学生就错寻因,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积极评价,及时反馈。

积极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谁多提问,谁就是最爱动脑的人,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例,为什么我们写的“9”和书中的“9”不同;又有一位同学提出: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表示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不够准确,因为如果是乘比1大的小数呢?他建议应改为:一个数乘比1小的小数时,表示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再如:有个学生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句话不妥,原因是: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既是射线,说明已承认两条边没有长短,可无限延长,又何必再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呢?对这一问题,老师先组织学生讨论评价。结果,学生的评价是:这位学生读书很认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我们在研究角的大小时,即使把角的两边无限延长,角的大小也不会改变。这里,教师对于学生的独立见解,及时的给予了正确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会学”、“想学”、“乐学”的创新学习能力。

5.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五

我自愿参赛,并响应市教育局开展的“校园诚信体系建设”活动,倡导科研诚信。本论文系笔者原创,无抄袭、剽窃等行为。特此承诺,文责自负!

签名

新课标下提高高三英语讲评课有效性之我见

东阳顺风高级中学

韦海宁

摘要: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英语教学的常见课型之一,但传统的试卷讲评课存在着教学目标单

一、讲评方式单调、以讲代评、逢题必讲、就题论题等一些问题,高中英语试卷往往题多、量大,讲评不得法会造成费时低效。本文对照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讲评课低效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课标下如何采用科学的讲评方式,提高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对策及几项应该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英语新课程标准 试卷讲评课 有效性 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进入高三以后,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外,还有各种周考、联考、模拟考试。在平时的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往往讲解一灌到底、不提问一个学生、不留一个思考余地,学生则安安静静地听,并时不时把老师讲得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常常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堂课下来,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与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二、高三试卷讲评课存在的现状

1.考试后,教师未及时批改和统计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2.在讲评试卷时,讲评过于草率,学情抓不准,讲评随意,主次不分,流于对答案,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不作本质剖析,对典型例题不作总结概括,讲评过后学生往往依然故我,不见提高等低效的现象。

3.教师讲评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逢题必讲,就题论题,学生被动地听,机械的记。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和以语法为中心,重视对单项选择题的讲解,而忽视对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解题能力、解题技巧的点拨。

4.教师在讲评课时常讲这样的话:“这道题目我已经讲过好多遍了,怎么还做错?”“这么简单的题目还做不来?”训斥、挖苦学生(尤其考得差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试卷讲评课变成了批评课。5.试卷讲评后,没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巩固,学生没有及时消化疑点、难点,导致考了等于没考,讲了等于没讲。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讲评课教学模式费时低效,要走出试卷讲评课的误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三、提高高三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对策

1.讲评前应认真、及时批改试卷,做好准备工作

考完试后,教师应该快批快讲,做到“阅卷不过夜,讲评不过日。”这是因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人的记忆是先快后慢的。刚考完,学生对于试卷的知识点是最熟悉的,同时,学生急于知道分数,也急于知道答案,求知欲极强。教师既要认真分析、研究试卷,最好自己先做一遍,做好试卷分析报告,弄清试卷中知识点的分布情况、难易度及所占分数比例;也要认真统计和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为备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依据统计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教师确定讲评的重点,设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方矢。

2.讲评中师生互动,采取灵活、多样化的讲评形式如讨论式、辩论式、答疑式、探究式、归纳式等教学方法,优化讲评过程

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转变:在教学方式上,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在讲评形式上,变教师讲评为教师讲评与学生讲评相结合,集体讲评与个别答疑相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在讲评内容上, 变单纯知识讲解为知识讲解与技巧点拨及学习策略培养相结合。目前,相当部分教师在训练学生听力时,仅仅采用简单的“听音—做题—对答案”模式;分析阅读、完形时仅仅局限于对“读句—译句—对答案”式的分析;忽视对其进行语篇结构、语言表达层面上的分析。在讲解书面表达的时候,很多教师把参考范文分给学生,让他们抄一遍。这样虽然省事,但效果值得怀疑。笔者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把参考范文改编成短文改错的形式,把学生写作中的典型错误有意识地放在其中。学生要想得到标准的范文必须先做好短文改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错误的印象,又练习了短文改错,一举两得。

3.讲评后,建立“错题档案”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反思

学生对做错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认真分析,“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真正明白、清楚为止。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不耻下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每个学生必备一本“错题集”,在错题集上将所犯的错误订正,并做正确的分析、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养成“有疑必问、有得必录、录必常阅、阅必常思”的好习惯。下次考试前,翻阅“错题集”,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比如,在建立“错题档案”时发现在非谓语动词、从句方面出错率比较高,就应该重点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做到题不二错。教师可挑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有针对性的补偿性练习,变换角度设计题目,组成一份“回炉卷”其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填空题、单句改错题、汉译英等,增强知识点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巩固知识,以检查学生的订正效果和讲评成效。

师生共同写考试总结并进行自我反思。老师的总结要包括1.对试卷整体的评价2.教学效果分析3.改进今后教学的具体措施4.字数 600字以上 学生的总结包括1.各题型得分、失分情况2.各题型失分原因,总结得失经验 3.下次考试目标、具体措施 4.字数不限

四、提高试卷讲评课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讲评课要突出针对性的原则,即针对英语考试说明或大纲、针对教材、针对学生实际,“重其所重,轻其所轻”。讲评时教师应做到三个必讲――核心内 容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必讲;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2.激励性原则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讲评前,根据统计情况,我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表扬和鼓励优秀的、进步的同学,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寻找学生试卷上的“闪光点”。如我会挑选一些优秀作文作为范文加以点评,佳句等在全班朗读,并张贴在教室后的墙上供其它同学学习。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总之,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基调。3.及时性原则

有些教师未及时批卷,拖三拉四,批完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把试题忘得差不多了,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情绪懈怠,也就失去了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在讲评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反馈评价,使每堂讲评课要使成绩差的学生必有所得,使成绩好的学生必有所悟。4.主体性原则

要重视主体性,讲评时要把学生看成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自己能够讲得出的让学生自己讲,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一些题目也可以让做错的学生质疑,让优秀的学生解释疑难。最后,由老师小结评价。这样,学生印象深了,记得牢了,辩得清了,教学效果就会好了。5.系统性

讲评时切忌就题论题,可针对试卷中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典型试题做进一步的借题发挥,从试题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所以,讲评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力争通过一道题的讲评来巩固一串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套解题的方法。教师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图表式、口诀式,以便于记忆与理解。如讲单选题Now that we have discussed our problem, are people happy with the decisions______?(2009全国I卷)A.taking B.take C.taken D.to take 答案应选C 显而易见是考查 with+复合结构。因此。我对With+复合结构(doing /done/to do / adj /adv/介词短语)用法做了补充讲解。①The old man slept with the fire burning.②with his work finished ,the old man went to bed.③with a lot of work to do the next day, the old man went to bed early.④The old man slept with the window open.⑤The old man slept with the light on.⑥The old man slept with a book in his hand.⑦The little girl saw a broad street with green trees and red flowers on both sides.with+复合结构 的作用是两个:1.做状语 ①-⑥句 其中③句为原因状语,其它5句均为伴随状语。2.做定语 如⑦句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师在备课、上课、及课后巩固上下功夫,注意试卷讲评的原则,就一定能走出试卷讲评课的误区,提高高三试卷讲评课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李霞平“重视英语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效率”,《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年第6期

3.魏恒健“高中英语讲评课的探索与实践”《英语教师》2008年第2期 4.李斌“高三英语课堂沉闷的原因与对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年第1期

5.庞永升“复习课的基本原则”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07-2008学年第8期

6.《品社》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六

自从南县教育局把品社作为六年级毕业水平检测以来,本人所任教班级的《品社》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就如何提高小学《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 小学《品社》的教学,要源于现实生活,注重学生体验。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是《品社》课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领悟生活,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他们健康、向上、积极的人格形成。

二.小学《品社》的教学,要引领学生走进社会,探索实践。在品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去勇于探索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其实,在这些方面,品社教材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出校园,走进自然,亲身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学习、爱科学的巨大热情。这样的课外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有效性,是教室内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小学生道德的形成,源于儿童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小学生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品社》教学,要加强小组合作,注重讨论交流。在教学中,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汇报各个环节是提高品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自主学习”要有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具有自学指导作用。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等。

“小组合作”重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男女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明确小组组员分工。一般情况下四人小组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角色分工还要经常轮换,互相补位,以使每个小组成员能够担任多种角色,既能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能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的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讨论交流”是品社教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

“展示汇报”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交流的情况,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在班上进行展示汇报。展示汇报方式可多样。如语言陈述、操作演示、板书演示、课本剧表演、小白板展示、多媒体演示等。

四.小学《品社》教学要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在品社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师生关系平等鲜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师生关系紧张的案例并不鲜见。尤其被教师们称着“小学科”《品社》的教学更是如此。

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形式;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形式。

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有效性。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述说、表演。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的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开展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总之,《品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品社》又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进取精神,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所在。我们应该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品社》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有效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鱼口常西完小

7.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篇七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与能力

新课程标准与原有的课程标准相比, 最大的区别在于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与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勇于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胆选用适合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教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并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 也包括课堂教学之内进行的历史辩论会、课堂讨论会、情感体验活动等。

例如, 在讲授“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斗争”这一专题时, 我就采用课堂辩论的教学方法, 并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预习, 并指导学生围绕着相关内容, 或到图书馆翻阅、摘抄相关资料, 或走访社区中的离退休干部, 仔细聆听他们对于当时情况的回忆, 并进行细致记录和整理。通过这些活动, 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也形成了自己的初步认识。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前一阶段形成的初步认识, 我把学生分成两组, 围绕着当时的几项基本政策, 进行讨论。在我的引导下, 同学们各抒己见, 分别利用自己收集的材料, 或引经据典, 或据以事实, 以当时的历史事实进行分析, 并证明自己的观点与认识。同时我也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点拨、引领, 还在关键之处提供史料支持与史料解读, 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行分析和引导。最后, 我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了评述与总结, 对同学们的努力进行了肯定, 对个别学生暴露出错误认识予以纠正, 以促进其正确态度、观念的形成。对那些存在着争议的地方, 鼓励同学们继续查找各种资料, 进行深入探讨。我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 用小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些活动, 同学们各自暴露了自己的认知、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并相互勾通, 交互反思, 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丰富、拓展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深化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与把握, 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信心, 在情感上也有了一次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体验。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 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并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历史教材知识, 不只是书本上那些冷冰冰的死知识, 而是由一个个活生生事实与故事构成, 而历史知识的获得, 并不完全是靠对教材知识的背诵, 还可以是一个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看出, 这种教学形式, 也有利于学生探索与发现能力的养成。而对尚未形成答案的问题, 还会鼓励一些同学继续探索, 使他们对历史研究产生深厚的兴趣。

二、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伍德说过,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尽管历史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但历史无时无刻不对现实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无不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历史不能重演, 史实无法复原, 但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 使学生置身其中, 从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让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 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把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寻找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 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注意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会实际问题, 结合现实社会问题, 有重点, 有目的地分析、讲解。如在讲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一课内容时, 就把历史知识与时事热点联系起来。这一课中“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发展与东盟的关系”, “与欧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积极参加APEC”等内容, 都是学生所比较熟悉的时事性知识, 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比较热点与焦点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除要求学生关注与此相关的电视等现代媒体的报道之外, 我还用录像等做了一些课件, 使抽象的教材知识较为直观地展现在广大学生面前, 使教学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新中国的外交舞台上, 既有利于他们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当然, 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并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为联系而“联系”。关键是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规律, 把历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有关联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也才能真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 教育者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情感、意志且处于不断生长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认识的主体, 而不是只会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对这一问题, 过去讲得比较多, 理论探讨得也较多, 但真正能够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的, 却是少之又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这一思想的困难程度。因而, 如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作用, 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使历史教学收到最大的效果, 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惟其如此, 在教学过程在选择正确的方法对实践这一教学原则至关重要,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要善于教会发现知识。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改变过去那种唱“独角戏”“一言堂”的做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讨, 自我教育, 自我体验, 这正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长处。例如,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运用“读、议、讲、练”等教学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互相交流, 让教学成为师生间共同增长智慧、提升水平、促进发展的过程。“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指导他们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读, 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议”就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进行分组讨论,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并且养成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 这样学生的讨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讲”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材料, 对基本概念、重点知识进行解释, 对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错误予以纠正,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练”就是在自学、讨论和讲解的基础上, 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进行学习, 以巩固所学知识, 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以往的教学多注意书面作业的布置, 这固然有利书本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但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感意志的形成帮助不大。今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多样化, 例如可以让学生撰写学术小论文, 进行社会调查等。

8.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主动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47-02

好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要用自己教学智慧的积淀和教学艺术的折射,引发学生的内部需要,激发学生的内部活力,努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多年来我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努力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深入学生,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无私地帮助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体谅中国孩子学习外语的难处,鼓励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

批评有时也是必要的,但要注意批评的方式,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批评是真诚的爱护和帮助。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兴趣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教学智慧,努力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保持较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

比如词汇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挂图、模型、替代物、投影、幻灯片等,例如教broccoli,我们就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What’s this?It’s broccoli.Broccoli、broccoli再重复一下,花椰菜的音形意就会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花椰菜就会脱口而出broccoli、broccoli,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学生印象深刻,易于记忆,教学词汇也是在教学思维方式。

教课文,我们可以围绕课文,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英语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风格,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阅读之前应该给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再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采用分角色表演对话,复述课文大意,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教材教活,学生学得有兴趣,语言运用机会多,必然会取得好效果。

三、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学”是优化课堂结构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语言材料和背景知识,多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活动。同时注意重点照顾个别学生,帮助解决其学习中的困难,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如八年级下册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利用多媒体把UFO起飞和降落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人物的动作用第三者叙述的形式插入图片播出,课本插图按正确的顺序用电子邮件中的语言进行描述,制作成活动画面播放。然后板书一些重要词汇和短语供学生参考。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使用when和while描述事件,进行小组口语训练活动。最后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对话编写或课文复述任务。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有事可做,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是用耳听的被动处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了,比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四、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的兴趣更浓。

比如我在教学复数形式时做的课件,屏幕上是一棵苹果树,我问“What’s this?”“It’s an orange tree.”这时,树上掉下一只橘子在地上,显示“an orange”,一阵风吹过,地上又落了几只橘子,屏幕上“an orange”中“an”渐渐淡去,“orange”后面渐渐出现不同色彩的“s”,复数形式如何变换一目了然。在教学“What are those?”时,我先在屏幕上显示学生们早已熟悉的“What’s that?”渐渐变化到“What is that?”接着随着背景图片中物体数量的改变,“is”渐变成“are”,“that”渐变成“those”,这个过程十分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了“What are those?”的用法及由来。

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

五、合理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效率取之不尽的源泉使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帮助。在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对子和小组中,尖子生在帮助后进生的同时自己也复习了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语言材料,创设便于对子和小组进行交流的情景,合理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例如:在教学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2 What should I do?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一个“野营活动需要一些资金征求建议”的小组活动:

①一个同学提出问题,参加暑假的野营活动需要一些资金,那么资金的来源是什么,请同学们帮助想办法。

②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为这名同学出谋划策。

③小组成员对这些评论进行评价。

④小组成员之间再次进行讨论,评选出最佳答案。并进行全班的信息交流。

小组进行合作活动时,应注意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词汇、句式等语言材料方面的帮助。这样的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有效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要靠广大教师的倾情付出,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学生实际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徐延武(1970-),男,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9.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 篇九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要充分体现学生这个主体,教师也要充分认清自己的作用。通过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课堂教学要重视人性化教学,即要突出学生这个群体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完成学习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一、课堂教学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科学文化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知识的需求空前急切,即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强烈。

(二)、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互动空前加强。教学不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形成了学生和老师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局面,有力的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现代课堂教学不只满足老师“术业有专攻”,而是要求老师要“博闻强记”。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方面的关系,无疑老师在这三个关系中处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老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老师应该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小学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1、做到“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人”。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3、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中成功的机遇,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产生兴奋感和成功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三类:好生、中等生、后进生,同时把问题也分成三类:偏难题、中等题、简单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实施分层教学,这样的安排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捕捉到成功的机遇,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就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舒畅、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从心理上会形成完全彻底地接纳教师的教育教学倾向,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真正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不断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千万不可以讽刺他们,挖苦他们,防止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这时候要针对他们的特点找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我认为教师只有真正去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愿意与你交心,愿意把你当成朋友,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3乘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2乘几的方法来学习3乘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3乘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不同的体验。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这些激励性的措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四)、关注整体,兼顾对好生的培优和后进生的辅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好生的培优和后进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后进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好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好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后进生掉队。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特别是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如何为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何处理好开放式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突出课堂教学的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上一篇: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五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王凤娟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