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服务证明(共12篇)
1.社区志愿者服务证明 篇一
志愿服务证明怎么写
我国规范志愿服务证明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近日联合发文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现将文件内容摘录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明办、民政厅(局)、教育厅(委)、团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明办、民政局、教育局、团委,各有关单位:
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是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真实体现。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组织将参加志愿服务作为招生、招录人员和进行评优、表彰的重要参考和依据。许多单位依据《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文明委[]3号)和《志愿服务记录办法》有关规定,开展了志愿服务记录和为志愿者出具证明工作,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出具证明过程中,存在主体不清、格式不一、内容不全、随意性大等问题,影响了志愿服务记录的公信力和志愿服务证明的权威性。为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水平,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出具主体按照“谁记录谁证明”的原则,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出具主体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依法设立的组织或单位;
(2)需要出具证明的志愿者参加了该单位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3)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该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信息。出具主体因合并、分立、解散或其他原因无法开具证明的,承接其工作的单位或其上级单位(主管部门)可以作为主体接续办理相关事宜。
二、统一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格式为确保志愿服务证明的权威性、严肃性,出具主体应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为志愿者开具证明(推荐格式见附件)。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应包含下列信息:
(1)志愿者身份信息,包括志愿者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志愿者编号等;
(2)志愿服务信息,主要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时间(以小时为计量单位)和内容;
(3)出具主体信息,包括出具主体的名称、负责人、经办人、联系方式等;
(4)其他信息,包括证明编号、出具证明的日期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应加盖出具主体公章。如需补充证明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其他信息,可以附件形式附后。
三、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流程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按下列流程办理:
(一)申请。志愿者可以向有资格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的单位提出书面申请,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其他形式提出申请。申请人应注明证明用途、申请日期和联系方式,并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号码。在多个单位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可向自己注册或经常参加活动的单位提出申请,由该单位核实汇总所有志愿服务记录信息,志愿者提供相应的.协助;也可向具备证明出具资格的主体分别提出申请。
(二)受理。收到申请的单位及时核实申请人的身份信息和志愿服务信息,如申请人确实参加过本单位的志愿服务活动,则及时受理;如申请人未参加过本单位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则不予受理,同时向申请人说明原因。
(三)开具证明。受理单位应及时根据申请人的志愿服务记录如实为其开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并做好证明的编号、登记等工作,妥善保管好相关档案。
(四)公示。出具主体为志愿者开具证明后,应通过公示栏、网站、QQ群等方式在本单位成员内部进行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涉及多个志愿服务记录主体的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出具主体应在志愿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予以公示,接受本单位成员及其他社会成员的监督。
通过全国志愿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在线注册和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可直接在信息系统中下载打印志愿服务记录证明表格,到自己注册或经常参加活动的单位申请核实相关情况并加盖公章。
四、建立志愿服务
虚假证明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证明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建立志愿服务虚假证明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单位出具虚假证明或履行职责不及时的,将向其主管单位进行通报并由主管单位责令其改正。个人伪造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的,取消其因此获得的各项荣誉与优待,并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对出具、伪造虚假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的单位或个人,探索将其纳入单位或个人诚信体系,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五、加强对志愿服务记录
证明工作的组织领导志愿服务记录证明事关广大志愿者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事关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统一思想认识,积极主动推广使用统一规范的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格式,切实抓好志愿服务记录证明规范工作。要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好志愿服务记录工作,使用统一的推荐格式为志愿者开具证明。要将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与推进志愿者注册制度、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在线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在线为志愿者出具证明,为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便利条件。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介绍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让公众了解开具志愿服务证明的条件、途径和程序,让更多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等认可和使用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发挥志愿服务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的作用。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请民政部门及时汇总报送民政部社会工作司。
2.社区志愿者服务证明 篇二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规范管理
大学生志愿活动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近年来, 大学生走进社会、进入社区, 积极开展“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 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并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本文探讨以大学生志愿者自愿无偿劳动协助完善社区服务机制, 形成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 以大学生志愿者为辅助和补充的新型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该模式将使社区居民委员会从经费和人员紧张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同时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 为他们提供在社会服务和奉献中展现自我, 在社会的进步中成长成才的大好机会。
1 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义
1.1 志愿者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 在不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 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社区志愿服务, 是指依据个人意愿, 以社区为依托, 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 充分运用社区资源, 围绕居民个人、家庭的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以及社区公益事业开展的一种公益性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弥补了政府和家庭职能的某些不足, 增强了社会成员的生活保障,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以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1.2 人力资源理念的更新
对社区来说, 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入, 实际是发掘了社区所在地高校中潜在的优质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理念得以更新, 从员工人力资源模式向员工为主, 义工为辅的人力资源模式转变。
1.3 有益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实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 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具体的岗位实践, 培养他们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事业上的自我设计能力和公共社交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自我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 强化了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志愿者的组织形式
2.1 组织机构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 由学院和社区共同负责。由社区提出人员、时间和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 学院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安排情况, 选择学生的来源, 按学期进行聘任。学生分配到具体岗位后, 由学院、社区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分别负责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岗中检查和服务考评等工作。
2.2 志愿者的组成
社区志愿者活动坚持自发性、公益性、无偿性原则, 根据社区提出的岗位需求, 由学院组织本学院各年级学生自愿报名, 面试筛选出合适的人选。选定的社区志愿者根据自己的课余安排, 选择义务服务时间。
2.3 志愿者的结构
考虑到社区志愿者自治性、责任性、专业性的要求, 从管理形式上将志愿者纵向分为普通志愿者、志愿者协调员、志愿者项目负责人三个层次, 根据服务内容, 将普通志愿者岗位横向细分。
3 志愿者的活动内容
3.1 开展设点服务
设点服务即以街道设施和家庭、楼院设立网点为居民提供多种技能性或劳务性服务, 如儿童课业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 志愿者利用社区服务设施, 在居民委员会或到居民家中定期、定点开展。
3.2“一对一”重点帮扶
关注特殊服务对象, 既是社区居民的需要, 也是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区的重点。针对社区中有困难的老、病、残等服务对象, 重点围绕困难居民的实际要求, 开展以助老敬老、扶残助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
3.3 文化共建
与社区开展文化共建, 是创建文明社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也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更高层次需要。按照“共居共建、双向受益、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原则,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 与社区居委会以及辖区内的单位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知识讲座、艺术鉴赏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提升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的层次。
4 志愿者服务项目管理体系
4.1 管理机构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 必须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社区志愿者管委会, 该机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和志愿者项目负责人组成。对于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具体岗位、服务目标、规范管理或在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等都将通过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和社区居委会讨论认定。
4.2 岗前培训
凡是参加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必须提前进行岗前培训。该培训由社区工作人员、往期志愿者负责, 根据不同内容分别开展, 主要内容如下。
介绍社区的基本概况、服务功能、服务项目, 使志愿者了解社区的规模、特点、性质和自己所能承担的工作, 以及工作的重要性;介绍社区志愿者组织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使志愿者明确自己的言行举止将代表学院的形象;对具体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进行语言描述和实地操作, 使志愿者明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采用提问的形式对志愿者进行考核。没有进行培训和多次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上岗, 上岗的志愿者应身着学院制作的志愿者服, 便于社区居民的监督和社区管委会的管理。
4.3 量化管理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实行量化管理, 我学院实属尝试阶段, 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制度也正在试行, 通过多期志愿服务实践, 我们发现大学生不同的年级, 不同的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综合考察拟定量化指标。
4.3.1 主观量化指标
该项指标主要是指志愿者工作态度的量化管理, 占总分20%。主要包括遵守劳动纪律, 热情为社区居民服务, 勤问勤学, 善于提出创新建议等, 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分值。
4.3.2 客观量化指标
该项指标主要是将志愿者具体承担的工作项目, 按照工作类型、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和数量分别给予一定的分值, 占总分的80%。
4.3.3 量化记录
志愿者每次工作结束, 应当认真记录自己的主观工作态度和客观工作数量, 请上级管理人员检查、签字, 并相互交换意见。该记录每期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进行综合测算, 得出志愿者个人当期得分数。
4.3.4 总结考核
我们的量化指标以10分为基础, 当期志愿服务结束后, 将志愿者本期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算出每个志愿者的得分。这个得分根据工作情况不同, 可能最后的计算会出现1 0分以上, 所以我们不限制上线, 体现多劳多得分的原则, 也是对每个志愿者工作成绩的肯定。平均得到8分以上的志愿者, 当期志愿服务结束后发给优秀志愿者证书, 并报学院表扬;得到6分以上的志愿者学期结束后发给合格志愿者证书, 上报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备案。总结和考核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是非, 掌握行为标准, 有利于强化学生获得新品质, 巩固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所获得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同时, 适当的评价也将对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龙菲.当代中国的社区志愿服务[J].城市问题, 2002.
3.社区志愿者服务证明 篇三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建设
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国家,到2014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5.55%。面对巨大的养老压力,选择何种养老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养老相对于其他养老方式来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首选方案。而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社区养老的质量,需要特别关注。只有积极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才能改善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稳定老年群体,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相关概念
(1)社区养老。虽然众多学者对社区养老定义的阐述有所区别,但共同之处在于以下三点:1)社区养老是多方协调,共同开展养老活动的一种模式;2)社区养老都离不开家庭养老与专业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3)社区养老突出养老需求的多样化。社区养老综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与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方面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能性。因此,社区养老是目前解决我国养老难题的一个可行之策。(2)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又称为社区助老服务、社区老年服务、居家服务等。虽然社区养老服务名称各异,各个学者的对其定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指依托政府,社区协同,多方参与,共同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老年服务的一种模式。(3)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从广义上来看,凡是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可以被统称为养老服务人才,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也是养老服务人才的一部分。
三、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存在的问题
(1)志愿者数量不足。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发展较为缓慢,志愿者数量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在美国,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人数大约有9000多万人,而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我国的社区志愿者人数目前大约只有540万人数,而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就更少,差距显而易见。(2)志愿者来源渠道不畅。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大都是经过校园招聘的形式招募的,大学生群体有限,愿意参加社区养老服务志愿工作的大学生更有限,所以仅仅靠这一方式招聘,显然满足不了需求。(3)志愿者流动性大。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目前还没有严格的准入与退出制度,导致了志愿者队伍极不稳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现象突出。再加上,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大都没大学生,他们的课业比较繁重,时间也不固定,所以很难把这一群体给稳定下来。(4)志愿者服务质量不高。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与训练,简单的了解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后就上岗,专业性较差。志愿者群体大多为大学生,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在生活照料方面的技能较差,不能很好的照顾老年人;并且,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没有心理辅导、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老年人的服务范围有限,导致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不高
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对策
(1)结合志愿者的特长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在志愿者的社区养老服务技能培训中,注重志愿者的志愿精神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发掘志愿者的特长,给志愿者安排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志愿者运用自己的专长去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2)壮大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服务队伍。进一步扩大低龄志愿者队伍,发挥老年人余热,促进青年群体的加入。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注册制度、志愿者服务资金保障机制、志愿者激励机制等。吸引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加入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3)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信息档案。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信息档案,可以有效的使用志愿者资源。(4)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有偿服务机制。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大资金投入,对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提供一定的补偿,可以是经济上的经济补偿,如交通费补贴、餐饮费补贴或是按服务质量与服务时间给予少量的工资,赠送纪念品;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补偿,如在社区网站上公开表扬,在学校综合测评中给予加分认可;还可以是物质补偿,如赠送纪念品等。
参考文献:
4.社区志愿者服务口号 篇四
2. 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以一流业绩纪念英雄。
3. 团结实干求知创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4. 城乡共荣求发展,“三个文明”一起抓。
5. 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 与文明同行,与绿色相伴,倡导公德,美化城市。
7. 送科技下乡,帮农民致富。
8. 弘扬爱心精神,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贡献一份力量。
9. 化悲痛为力量,努力成为四个“新一代”。
10.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
11.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名快乐的志愿者。
12. 志愿西城,爱使我行。
13.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14. 微笑传西城,志愿你我行。
5.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篇五
南厂宅社区近年来积极开展各种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一定贡献。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大力开展包括道德讲堂在内的“精彩生活大讲堂”系列活动,提升居民的公民道德素质。通过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净化了社会风气,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和谐了社区人际关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次,积极实施开办好大讲堂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树典型与学模范宣讲结合起来,实现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及先进人物的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是社区通过强强联手,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日常化、制度化。
三是深入开展学习雷锋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弘扬雷锋精神,引导人们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精神,社区还开展了多次针对环境卫生及环境保护相关的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的常态化开展美化了社区环境,也净化了志愿者的灵魂。
6.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六
一、活动主题
为构建和谐社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美德,为发展公益事业、完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志愿者精神的行动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手段。
二、活动地点
小福州花园(睢中南校区南面,春天故事门口)
三、活动时间
12月5日上午9点自行集合四、参加人员
苏北计划志愿者6名,博爱志愿者协会成员6名
五、活动内容
1、准备阶段。联系幸福家园创建办,由其提供清洁用具;与媒体记者联系,确认其到场时间;与小区物业取得支持;制作横幅,准备绶带,通知志愿者带上手机等拍摄工具。
2、实施阶段。到达小区门口,志愿者三人一组,共分4组,两组进行清洁工作,一组分发倡议书,一组看守展板,为行人解说。先对清洁组进行拍摄,再回到展板处采访领导。采访结束后,所有志愿者集合,拍合照。
7.社区志愿者服务证明 篇七
活动开展当天社区刘主任热情地鼓励大家,社区工作无小事,服务居民是大事,每一份付出都是收获,代表志愿者们表示,要把美丽与微笑进行到底。
志愿者们是来自各个专业的优秀学生,以丰富的学科知识,多样的授课形式全方面地为社区有需要的老人、学生进行帮助与辅导。尹向前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主讲了“老年人的食品健康与养生”为主题的精彩课程,形象生动地讲述了生活中要注意的健康问题与健康生活习惯中的科学知识,并尽全力耐心解答居民们的问题。
与此同时,国旗班志愿服务的同学们响应爱国主义教育,同“千名律师进千村”活动带头人联合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社区人民送温暖、送服务,解决社区人民法律上的疑难问题。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志愿者联系社区放假的同学们进行作业辅导,辅导对象有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社区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一致认同、好评。
在与老人的相互问答中,大家其乐融融,相处和谐。之后,应老人们的要求,大家围坐一堂,一起进行发音练习,由周鑫讲解歌唱的技巧与方法、气息的训练。接着,周鑫用一首《喀秋莎》练习了正确的发音方法,欢乐和谐的歌声又充满了活动室。
接着,临汾市铁路东街道办事处书记张福明莅临三元社区活动室参观并指导。在三元社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并鼓励当代大学生应将姿态放低,下基层,切切实实为百姓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得到百姓认可,让教育走进家庭,走进生活。
在授课过程中,志愿者李琦同学为学生们教授英语课。通过卡片、板书、 讲义等多角度的讲解,使单调、乏味的英语课程不再难学。王涛、刘福生为低年级儿童普及美术知识,课堂融合脸谱艺术、戏剧戏曲、美学色彩、传统动漫等方面,让学生们从视觉、听觉全面感受美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次日,尧都区关工委主任王九菊,铁路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福民,区民政局纪检书记许建国,铁路东派出所教导员曹国萍等领导前来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揭牌仪式,并对大学生们放弃假日服务社区居民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感谢。关工委王主任教导接受辅导的孩子们一定要珍惜这次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的机会。街道张书记也真诚地鼓励志愿者, 用心做好志愿服务的要求,加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互相支持,密切合作,互赢互利!国旗班“三下乡”队伍辅导员、山西师范大学学生处高兵老师前来看望志愿者们,并参加了此次活动的揭牌仪式,这次活动基地的成立,是大学生“以锻炼自我,回馈社会,服务社区”新理念的切实践行,成为衔接大学生和社会的桥梁。
随后,高兵老师与民政局志愿科科长郝慧锋、三元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卫星女士共同探讨了志愿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对志愿者活动的内容与成果给予肯定。
当天下午,铁路东恒安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润润闻讯前来观看活动情况,在交流中,李书记针对如何展开教育建设,发展居民文化,推动家庭教育,与志愿者们展开深入的探讨,并对志愿者们的努力表示赞赏,认为志愿者们值得每一位社区干部效仿学习借鉴。
大学生志愿者们还参加了全国妇联家庭教育工作调研会议。国家妇联儿童部部长向阳等领导来到活动现场,深入了解了这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并给与大学生志愿者们深深地鼓励与赞扬。
活动中,社区的老人们把志愿者都当作自己的儿女来看待,彼此相互拥抱, 热泪盈眶。居民们与志愿者的每一个充满感情的互动及一个个温馨的拥抱,都无不表达了大家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不舍。老人们还自发为大家表演的节目。 志愿者们也带来了节目,尹向前带来太平歌词《秦琼观阵》,太原莲花落《杨大嫂》等传统曲目,周鑫、善东泽、刘玥也分别带来歌曲为老人们助兴,大家兴致高昂,共同合唱了《母亲》《小白杨》《鸿雁》等喜闻乐见的曲目。
8.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观察 篇八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的精神,更是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信条。近年来,中国志愿者组织和成员数目不断地增加,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觑。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规模,在规范化、制度化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但一个处于成长期的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
何谓志愿服务?综合各方意见,笔者认为: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出于自愿,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财富等贡献社会,不以获得物质报酬为目的而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提高公共事务效能为己任所从事的各项活动。由此可见,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大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大学生面向社区中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与便民利民服务。在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的规范这一大前提下,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也日益成长,但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建设的合作制度化、规范化以及服务领域的拓展与模式的创新方面无疑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性观察
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绝对主体,其构成与发展又有怎样的特性?与其他志愿服务的人群相比,大学生志愿者有怎样的优势与劣势?笔者拟从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其他各类群体的分别比较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性做出观察。
1.大学生志愿服务与一般青年志愿服务。在此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群体主要针对各类大学本科、专科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一般青年志愿服务主要针对的主体是与大学生年龄相当、但已经在各行各业中从事相应工作的青年人。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更强的组织性。以四川大学为例,四川大学的志愿者工作以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要指导,在每个学院还设立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学院之内还有各个班级小分队等,组织体制较为完善;同时,学生社团也在志愿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青年志愿服务则不然。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有更强的时间灵活性。由于大学生志愿者尚在学习阶段,时间较为灵活,在志愿服务的开展上有较强的时间优势。一般青年由于工作的原因,在时间上较为僵化。此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在专业化、智能化与多样化上较一般青年志愿服务也有很突出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2.大学生志愿服务与中小学生志愿服务。从群体特征来说,大学生群体与中小学生群体的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年龄差距、知识水平与专业化层级上的差距。大学生志愿者最突出的特点即专业化程度上。相比中小学时代的通才教育而言,大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专业化与专门化的明显特征。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能在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建设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综合而言则非常全面和专业。相比而言,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学习层次等限制,其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普遍较差。除此之外,大学生志愿服务与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相比同样也有时间灵活性上的优势。
3.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部分NGO志愿服务。NGO即非政府组织。目前我国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的NGO在提供社区志愿服务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在NGO中也占有重要的比重,两者从本质上来说存在较大的重合。
诚然,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化、多样性强,但是这样的特点在NGO中同样存在。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来看,大学生群体流动性强,因此从长期上志愿者的更新频率较快。这既是优势,更是劣势。如果在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传、帮、带”中没能得以较好的处理与协调,大学生志愿服务出现断层的可能性很大。而NGO由于其组织的特性,在人员流动上具有更好的优越性;由于组织的存在是以志愿服务为全部意义,在人员管理与流动上具备更好的持续性与延展性。这保证了志愿服务在延续性上得到保证,而志愿服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也就更为可行。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年志愿服务的主体。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究竟有何必要性?笔者试从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两个角度分别阐述。
1.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之于大学生志愿者。首先,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志愿活动,能够使独生子女融入到集体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培养互帮互助、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能力,从而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其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青年大学生奉献社会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与便民利民服务的过程中正是一种奉献社会的学习与践行。最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从目前社会的发展阶段来看,大學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涉及到人员的安排、组织的协调、团队的沟通等诸多环节。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与组织,为大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实现社区与志愿者的双向互动的同时为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2.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之于社区。首先,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帮助解决了社区建设中的许多难题。大学生在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与便民利民服务方面都做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大学生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本质上也是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过程。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就环保、科普等问题在社区中开展宣传与学习活动,在社区建设科学化的进程中,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大学生志愿者弥补了社区专业服务的空白。大学生的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丰富社区志愿服务的类型,开创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学生充分利用了高校强大的学科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提高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与水平,对于社区来说是社区建设的重大提升。(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9级)
参考文献:
[1]巩丽,张佳.《浅谈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2.
[2]王顺茗,张华胜.《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征》[J].科教导刊,2010.10.
9.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篇九
因势利导,引领社区精神文明:“市民劝导队”一年一个新主题,年年都有新突破,从开始的街面秩序维持延伸到小区、楼门、阳台;从市容秩序延伸到小区的环境卫生、安全维稳和应急帮扶;劝导对象不断扩大,从商户商贩延伸到辖区住户和居民;劝导队伍不断优化,从当初成立时的81人发展到现在的301人。劝导队员们自创《劝导队之歌》,自编《劝导队的故事》等,形成了劝导文化。
“双百结对”实现服务全覆盖:“双百结对”即一个劝导队员或爱心帮扶党支部成员与社区的一个或多个居民结对,重点与社区的弱势群体结对。目前已与社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结对189对,惠及到190多家。
10.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 篇十
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
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求,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这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在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这个中心,以“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推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建设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开拓工作领域加强项目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项职责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队伍。在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由上百名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发挥各自职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真正发挥组织机构的功能作用,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二、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社区宣传栏、党员学习日、组长会议以及社区举办的文体活动等活动载体,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了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社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志愿者,结合社区实际开展活动。
1、充分发挥辖区单位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例如,在学雷锋月与卫生院,共同开展辖区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两次,清运垃圾车,为整治辖区的环境卫生做出了贡献。另在端午节活动中,我社区志愿者同卫生院一起为辖区孤寡老人送去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让辖区孤寡老人、低保人员过上了一个温暖、快乐的节日。
2、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举办知识讲座,与辖区居民进行交流。例如安全消防知识讲座、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卫生健康讲座、环保意义讲座等活动,提高了辖区居民知识水平和加强社区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3、及时了解辖区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情况,定期到老人们家中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成为老人们诉说衷肠、解疑难的好帮手,让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4、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在社区内开展“洁美家园行动”,志愿者清理了小区内卫生死角,并且开展文明劝导工作。
11.社区志愿者服务证明 篇十一
【关键词】口腔保健;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寿命也随着延长,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知识的学习,口腔健康教育也逐渐被社会高度关注。为了确保口腔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我们把开展口腔健康志愿服务作为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最实用、有效的途径,有助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
一 、口腔健康促进志愿服务价值与意义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志愿服务秉承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们把志愿服务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纽带,使社会群体之间建立联系和交流的渠道,有助于形成诚心友爱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的道德责任感,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2、有利于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是常见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疾病的防治已引起大众的关注。口腔健康也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些口腔保健方法和用品也在被大众认识。因此,开展“口腔健康志愿服务”,不仅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在需要,而对口腔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口腔保健服务体系。口腔健康进社区志愿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如何不断把志愿服务活动引向深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克服随意性和因人员的更换而使活动停滞瘫痪,为构建科学的志愿服务体系创造条件。
4、有利于师生展示临床实践平台。我们把志愿服务落实到最实际的环境、环节和过程中,更好地将口腔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发现不足,针对性的弥补自身知识能力缺陷,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能力搭建舞台。
二、口腔健康志愿服务的发展的现状
(一) 组建志愿服务机构,建立志愿服务队伍
1、健全组织,确保服务有序进行。成立服务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责任、评估、激励、创新机制。建立责任、评估、激励、创新机制。确保做到“五个有”,即:有专人负责;有实施方案;有开展系列活动的记录和资料;有活动开展情况的信息;有活动成效展板。
2、加大口腔健康志愿服务平台和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扩大师生参与范围,提高志愿服务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促使由党员牵头扩展到全院共同参与,由阶段性开展转变为常态化进行,由松散型管理转变为规范化管理。
(二) 明确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形式
1、信息采集与资料收集。设计科学的活动方案,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有关社区群众口腔健康需求信息:运用问卷调查、口腔咨询等手段,加以分析,形成相应的结论。
2、开展口腔疾病检查及义诊送健康活动。改进志愿服务活动的传统设置模式,整合资源,深入社区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口腔疾病防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3、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针对社区群众的口腔疾病状况和刷牙情况,为他们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牙方案,提高社区群众预防口腔疾病、关注口腔健康的意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免费的口腔卫生服务。
4、全面规划,确立目标。为把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拓展和深化活动的内容,在深入社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选定活动重点项目,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目标管理。
5、抓点带面,全面铺开。遵循“重点突出,讲求实际,点面结合”的原则,确定宁夏特殊学校、宁夏给水团、吴忠红寺堡、银川穆斯林孤儿院和第一幼儿园等社区为重点服务场所,为进一步口腔健康促进活动覆盖面奠定基础。
三、口腔保健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管理,规范服务。 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制定了志愿服务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建立个人志愿服务档案,规范服务方式和行为,提升专业服务技能,有力保障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
2 建立机制,激发动力。通过多层次 多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志愿服务的情况适时向所在单位通报,并在评先评优、年终考核等活动中向志愿者倾斜。
3、应对措施,提高效果。一是在志愿服务创新形式上,不仅要结合口腔专业的实际,也要紧抓社会所需,全面促进教师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科建设,增强活动的有效性。二是为确保志愿服务顺利进行,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义务为社区群众建立口腔预防保健卡,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培养群众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宁夏地区口腔健康水平。
4、拓展领域,扩大影响 。口腔健康志愿服务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十分繁杂的社会服务系统工程。为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橱窗等加大宣传力度,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密切配合,由党员带头,让服务活动渗透到社区,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服务,从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5、统一指导,上下联动 。建立自上而下的志愿服务指导机构,专门负责指导和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党团委领下的志愿者协会,设立志愿者准入与注册制度,将党团员纳入其中进行统一管理,并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其中,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 建立经常化和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6、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站和微博平台,在互联网上发布服务供需信息,联通服务队伍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桥梁,整合资源,做好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联络和配置工作,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公开透明的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参考文献:
[1] 夏益, 社区口腔保健与疾病预防(一),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6月9版;
12.社区志愿者服务证明 篇十二
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省内大力推广健身气功功法, 先后举办了多期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培训班、健身气功新功法教练员培训班、健身气功管理干部培训班, 在各市 (州) 组建了众多的社区健身气功活动站点, 组织各级各类健身气功功法展示活动和健身气功竞赛等。2008年起将部分高校列入健身气功推广试点高校, 并举办了多期健身气功高校师资培训班和健身气功业务研讨会。截止2011年, 全省已有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以不同形式开展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活动。2011年5月成都大学被四川省体育局授予首家“四川省健身气功科研与培训基地”的高校。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建设和习练人群的增加, 受到了习练者的好评和欢迎, 想要学习健身气功的人越来越多, 为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 随着广大群众健身意识的增强, 对健身气功科学认识的加深, 对健身气功习练的需求进一步增大, 健身气功组织服务体系上的缺乏问题组建显现。顺应时势、搭建平台、加强指导、实施保障、加快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
1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的涵义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是以招募具有传授, 指导健身气功功法能力的志愿者开展健身气功运动, 提供健身气功运动服务为主要目的,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健身气功养生锻炼的权利和服务的组织体系。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应具备一般志愿服务组织的及时、高效、灵活和创新的特点, 体现亲民、便民、利民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该体系应包括健身气功硬件服务系统和软件服务系统。健身气功硬件服务系统主要是指习练健身气功锻炼的场地、设备与设施、站点建设、社区健身气功指导员的配备等, 健身气功的软件服务系统主要是指健身气功锻炼的信息宣传、指导方法、活动开展及组织管理等。
2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2.1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的人员构成
参与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主体应当是热心健身气功运动的专业体育工作者和经过健身气功管理部门专门培训的普通志愿者。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工作的体育专业人员是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最理想人选和主力军, 但这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毕竟有限, 而且, 他们一般都有各自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 难以完全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气功锻炼的需求。因此,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还应积极招募具备较高教育水平的健身气功爱好者作为普通志愿者, 并根据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具体要求为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健身气功功法和锻炼指导能力, 成为合格的健身气功志愿者。
2.2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活动内容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应当包括日常教学与辅导服务和健身气功活动开展指导服务。健身气功的推广首先要让想学练健身气功的群众正确掌握健身气功功法、懂健身气功的健身养身的基本原理和利用健身气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这就需要首先开展健身气功功法培训服务和健身气功科学健身的辅导, 解答群众在进行健身气功锻炼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功法与锻炼注意事项。其次推广健身气功需要举办一些功法展示与演练活动, 有时还要组织健身气功功法竞赛, 因此,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除了着眼于健身功法传授与指导等志愿服务外, 还需提供健身功法竞赛训练以及赛事组织方面的技术服务。
2.3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的经费来源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应当坚持财政投入和社会筹集相结合的原则。志愿服务是一种公益活动, 因此必须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和完善的保障体系。国际上志愿服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二是通过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基金会来募集社会资金。有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志愿服务的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多样化, 然而政府财政投入较少、社会捐助渠道过窄、活动经费金额小、主要依赖于志愿者的奉献精神, 这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因此, 建设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 也要依法建立可以募集社会资金的渠道。
2.4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的运行方式
志愿者的自愿参与和科学的、有计划的、制度化的系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是健身气功志愿服务应当遵循的。现代社会志愿服务的运行基础也是要志愿者自愿参与。同时, 现代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是一种管理体系, 它的基础是以针对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的一系列志愿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把零散的志愿者个体有效地组织起来, 这就保证各志愿体系完整化, 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退出而中断志愿服务, 从而志愿服务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
2.5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应当与其它类型的志愿服务一样, 是社会组织运作与政府支持引导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社会的志愿服务本质上具有社会互助的属性, 理应由社会自治组织来运作。社会化的组织运作能够有效避免政府直接管理所产生的种种弊端, 提高志愿服务的灵活性, 保证志愿服务高效、及时, 因而社会组织运作已成为现代志愿服务体系的基本组织模式和普遍经验。同时, 也要看到单纯的社会化运作也有其明显缺点,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缺乏足够的、持续的资源支持, 出现“志愿失灵”现象。因此, 现代社会的志愿服务体系的普遍特点和趋势是将社会组织运作与政府的支持与引导结合起来, 形成政府支持与社会运作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关系。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由于为社会提供了大部分的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因此相关政府部门理应积极的大力支持。另外, 考虑到我国政府部门的强大力量而民间社会组织发展先天不足的现状, 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引导显得尤为必要。
2.6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服务对象和资源调动机制
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重点与主要途径, 社区体育活动站点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载体。所以, 社区也是健身气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服务对象和资源调动单位。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应当充分重视社区健身气功锻炼站点的作用, 把以社区健身气功指导服务作为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同时, 还要看到现代社会的志愿服务体系已经融入新时代全球化的大潮, 走出社区, 面向更远、更大的范围调集资源, 开展志愿服务, 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因此,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也应兼顾两种视野, 即在做好社区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同时, 建立起更大范围内的服务和人力资源调动网络。
2.7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的动力机制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当由崇高的志愿服务精神和适当的激励措施共同推动。以自愿和兴趣为基础, 不求私利帮助他人、提高健身气功指导能力、发展健身气功事业的志愿服务精神, 应当作为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的根本驱动力和价值体系基础。不求私利是志愿者的要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应获得一定的回报。世界各国的经验也表明, 要持久的保证志愿服务, 仅仅单纯地依靠志愿和奉献精神是难以做到的。因此,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要给予志愿者必要的精神和物质的激励, 并不仅仅只有大力的宣传它的志愿精神, 这样才能为持久的志愿服务提供动力。
3 构建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的策略与建议
3.1 将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当前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
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健身是促进健身气功深入推广和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重要举措, 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民生工程。因此, 健身气功主管部门应把促进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健身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把促进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志愿服务体系纳入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工作之中。
3.2 选择城市社区开展健身气功志愿服务建设试点工作
四川省健身气功志愿服体系建设可以先在成都、绵阳、乐山、宜宾、泸州、自贡、内江等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在这些城市中选择省级、国家级社会体育工作先进社区和高等院校周边社区展开。这些社区有较为浓郁的社区体育氛围、丰富的社区体育工作经验、较为充足的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硬件设施, 易于开展健身气功志愿服务工作。例如:一些健身气功试点高校已经将健身气功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选修内容, 促进了健身气功功法在大学生人群中的推广, 这些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将会把健身气功带到所在单位、社区及朋友圈。在开展健身气功试点高校招募具有志愿精神的健身气功爱好者组件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可以列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和场地设施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健身气功培训班、开展健身气功功法演练展示、组织健身气功功法套路竞赛等各类服务活动。
3.3 给予政策支持, 加快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 确立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政府管理体系框架。健身气功管理部门协调体育局与团委志愿者组织, 设置专门机构承担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管理和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 负责健身气功服务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及相关工作。在健身气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 通过政策支持、项目资助等手段, 组建地方健身气功协会、依托社区体育活动站点、高校体育部门建立各级健身气功志愿者协会, 形成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基本组织框架。
第二, 加强健身气功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建设。以现有的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基本依托, 充分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健身气功志愿服务活动。再面向社区、中小学体育工作者、中等职业学校以及高校师生招募健身气功志愿者, 提供多种形式的健身气功专业培训, 如功法培训、裁判员培训、指导与管理培训等, 提高志愿者的专业服务能力, 壮大健身气功志愿者队伍。
第三, 省级及以上教育、体育、社科联等部门通过项目资助或政府采购的方式促进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发展。如可以在每年的科研项目中开设专门的健身气功项目立项鼓励体育工作参与健身气功科研与服务, 还可以在财政的体育经费中增设相关预算, 由各地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组织申请用于培训健身气功志愿者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另外,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在体育彩票、福利彩票收入中设立一定的健身气功志愿服务基金。
第四, 加强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 重点是对参与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激励制度建设, 促进健身气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沁.奥运志愿活动与北京市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J].北京社会科学, 2009 (3) :29-33.
[2]谭建光.社会转型时期的志愿服务与人文精神[J].社会科学, 2000 (5) :57-59.
【社区志愿者服务证明】推荐阅读: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表07-06
社区志愿服务事迹09-10
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09-11
英语学院学生志愿者爱心服务社区活动报道07-29
《社区志愿服务管理规范》样本08-20
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10-15
暑假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报告07-31
江门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10-17
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总结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