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寻访活动邀请函

2024-11-14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寻访活动邀请函(共7篇)

1.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寻访活动邀请函 篇一

寻访“最大学生美志愿者”活动方案 正值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全国高校积极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掀起志愿服务活动热潮。为进一步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校园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决定开展寻访“最美大学生志愿者”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通过寻访“大学生最美志愿者”活动,深入寻找发掘宣传有代表性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高素质志愿者,展示全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风采,宣传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宣传志愿者敢于付出、无私奉献的时代风采,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风尚,分享高校志愿者管理经验,为全国高校志愿者队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活动主题

美在身边 爱在奉献

三、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青年网

承办单位:校园频道 校园通讯社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文化传媒中心

四、活动对象

全国高校志愿者均可通过推荐等形式参加活动。

五、活动内容

本活动将进行“最美大学生志愿者”事迹与稿件的征集、采访、宣传等。由各高校团委组织传媒类社团进行优秀志愿者事迹的采访、撰写、拍摄等工作,由中国青年网校园频道进行专题报道。

六、评选标准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秉持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热心志愿服务事业。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奉献爱心,贡献突出,深受服务对象的赞誉和志愿者的拥戴。

3.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不畏艰苦,能够发挥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七、参评办法

(一)学校推荐

各高校团委可推荐本校同学参加,原则上每所高校推荐名额不超过5名。

提交材料如下:

1.提交被推荐人的主要事迹、照片、材料;准确介绍和客观评价被推荐人的基本情况和先进事迹,要有具体、鲜活的事例。

2.提供被推荐人有关事迹的书面证明、证书、奖状等复印件。

(二)自荐

本次活动,优秀志愿者可自荐。

提交材料如下:

1.个人主要事迹、照片、材料;准确介绍和客观评价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先进事迹,要有具体、鲜活的事例。

2.提供个人有关事迹的书面证明、证书、奖状等复印件。

八、评选流程

(一)初选环节

时间:2014年3月10日-3月30日

由中国青年网筛选出50名事迹典型、感人的大学生志愿者,提交组委会核准。

(二)决选环节

时间:2014年3月30日-4月15日

2014年3月30日-2014年4月15日,入围的50名最美志愿者在中国青年网公示并接受网友投票。

4月15日,按照网友投票,最终确定前20人为“最美大学生志愿者”,后30名为“最美大学生志愿者提名奖”。

2013“最美大学生志愿者”推荐表

2.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寻访活动邀请函 篇二

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激活师范教育、农村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盘棋”

1997年, 原忻州师专党委决定开始实施“411工程”, 向山老贫困地区派出首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2006年忻州师院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扩展到本科层次, 全面实施本科生“512”教学模式、专科生“411”教学模式, 校内安排本科生7个学期、专科生5个学期课程, 本科生在第5或第6学期、专科生在第4或第5学期, 用完整的一学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 返校后针对性地培养提高。从1997年至今, 已先后派出24批共13200余名本专科大学生, 到晋西北11个贫困县567所农村中小学, 顶替全职教师岗位进行实习支教。学院与地方政府签订了至2013年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协议, 届时, 派出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累计将达2.5万人左右。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活动是一份多方受益的事业, 它激活了师范教育、农村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盘棋”。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目标, 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大大缓解了忻州市农村教师短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而言, 有了登台讲课锻炼的机会, 认识并了解社会, 促进其成长、成才,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 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 并将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扶贫顶岗支教实习实掌握现代的教育管理方法与手段, 积极学习先

进的教育管理理念, 提高成绩管理水平。作为高校, 要切实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对成绩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

育, 注重引进教育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参考文献:才来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全面提高成绩管理人

1. 潘秀珍.中国高校学分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1

员的整体素质, 在职称评定、进修等方面给予践活动, 大学生们既认识了国情、省情、乡情, 培育了爱心, 又升华了品德, 锤炼了意志, 实现了德育和人格进步。对此, 陈至立同志予以充分肯定:“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 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需要和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30年, 我国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格局。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关键问题是, 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致使理论教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而社会实践则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首先,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社会实践的需要。邓小平指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三个面向”, 就必须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这样就使得学校教育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 学生的知识更多地来自社会。社会上的各种不同的荣辱观、是非观、价值观等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面对这些严峻的考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仍然“重课内, 轻课外”、“重理论, 轻实践”、“重说教, 轻养成”、“重教化, 轻内化”, 停留在“填鸭式”的纯理论灌输, 将学生置于假设的理想的环境之中, 脱离现实世界, 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要求, 那么在解决现实问题时, 就会显得软弱无力。所以,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其次,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四有”新人。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及简单的政治说教, “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古板僵化等问题, 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当代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单一的课堂教授, 他们迫切希望开拓新的教学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既搞好课堂教育, 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然而, 提倡实践教学以来, 由于学校、社会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还不够广泛、深入, 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因种种条件限制, 面临许多困难, 有的流于形式, 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成为影响高校师范教育的瓶颈因素。因此, 开拓新的社会实践途径势在必行。

最后,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

倾斜,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 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使成绩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的建设事业。

2. 邓万友.基于网络环境的选课系统.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 (6)

3. 王鹤.关于教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的研究.科技咨询导报, 2007 (05)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

(责编:纪毅) 德品质素养的主渠道,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 更应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中探索未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 高校大学生接受文化信息比其他人更迅速, 他们的思想变化也比其他人更超前;另一方面, 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 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往往肤浅或片面, 知行分离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讲的是大道理, 与现实生活不搭界。这就提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开展对思想政治学科理论与实践运用结合点的研究, 加强对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 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忻州师范学院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活动正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践行实践教育思想, 以提高师范院校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师范教育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为最终目的而展开的。

这一活动不仅仅出于实践的需要, 也有其科学的理论支撑。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生活、实践的观点, 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毛泽东提出:“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一个正确的认识, 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实践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过程, 也应遵循一般认识过程的规律。首先, 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 除了……生活于 (实践于) 那个事物的环境中, 是没法子解决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具有间接性和选择性, 不是他们自己亲身实践得来的, 不容易深入,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其本质、规律和包含的丰富内涵。其次, 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个由感觉到理解再到感觉的过程便是在实践中发展认识、深化认识的过程。社会实践由于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形式的直观性与多样性、影响的深刻性与持久性等特点, 能够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感觉到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深化对疑难问题的认识, 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再次, 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大学生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别人或前人证明了而他们还没有证明的, 他们可能产生怀疑, 减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 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弥补的办法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规范、科学、系统的社会实践既可以检验理论知识, 又可以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理论体系,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当作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不仅使大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还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是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德育论基础。知行转化规律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知、情、信、意、行五要素要统一均衡发展, 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体验, 才能检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 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认识;只有通过多次的思想品德实践的锻炼, 才能强化自己的情感、信念和意志;只有在长期的行为实践中践行思想品德规范, 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因而,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每一个要素, 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强化和巩固的。

三、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一,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 改变过去从校门到校门, 再到机关门, 知识化程度高, 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扶贫支教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 了解百姓在做什么, 了解如何与人交往。社会生活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的, 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一桩桩真实动人的事迹, 震撼着他们的灵魂, 激励着他们去自省, 进而从更深层次去认识社会, 认识自己, 其影响和效果是课堂教学所远远不可比拟的。在忻州师范学院对“扶贫支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中, 对“能否有效地锻炼自己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一问题回答时, 有84%的大学生认为能。由此可见, 投身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洞悉国情、认识自我的途径, 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是知识和能力、做事和做人更好地统一起来的重要途径。

第二,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意志, 提高觉悟。当代大学生由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 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中长大, 很少有机会学习独立自主并享受劳动的快乐, 也无形中剥夺了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强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使他们心理脆弱、思想浮躁、意志薄弱。因此, 他们的独立性较差, 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采取回避和退让的态度, 犹豫而不果断;遇事浅尝辄止, 没有持久性和耐性。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年龄, 实践出真知, 实践锻炼人, 仅仅一个学期, 他们由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从容的中小学教师, 这种变化在大学校园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调查显示, 有53%的同学认为通过实习支教, 自己在思想上的主要收获是敢于面对困难和更加成熟。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学生才会明确历史责任, 才能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休养和政治觉悟。

第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当今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和集体主义合作精神日渐弱化。个人主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 诸如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实现、个人价值, 使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脱节;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而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在人际关系上, 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过分强调了竞争、排斥, 甚至你争我夺, 忽视了合作,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团队精神是集体主义在当代的表现形式。通过扶贫顶岗实习锻炼, 使大学生懂得要发扬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要齐心协力, 克服困难, 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种体会, 没有参加扶贫顶岗支教的学生是很难领悟的。在对“在支教过程中你愿意与别人合作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 有61.3%的同学选择愿意与别人合作, 分享成果。扶贫顶岗支教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最好课堂。

第四, 扶贫顶岗支教实习为大学生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对人生的态度、理想和前途极为关心, 对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树立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渴望得到满意的答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耳闻目睹感性的材料, 可以印证并丰富课本中比较抽象的理论条文, 进行行为的培养的训练, 在活动中履行道德规范, 自己教育自己, 说服自己, 可以更好地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实践、关注时代, 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新课题,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 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从而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扶贫顶岗支教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 而且是大学生把所获得的思想认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引导学生通过支教实习, 理论联系实际, 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 要求学生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 发现并弥补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 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内容和载体, 必将在实践中愈来愈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伟松.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

[2].赵凤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走向[J].长春大学学报, 2002 (2)

3.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思考 篇三

【关键字】支教 实践能力 实习活动

一、前言

支教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且支教呈现规范化、组织化的趋势。一些高校每年组织学生支教,学生支教社团每年有支教活动,大学生通过高校支教平台获取支教信息并对支教问题互相交流。高校的大学生支教活动增多,从每年几次到每年十几次,各学院支教活动交叉进行。大学生“组团支教”的活动越来越多,大学生“组团支教”成为支教时大学生的重要选择。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支教活动缺乏指导,缺少支教经验,准备工作不足,在支教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

二、大学生支教的双向作用

1、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为了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会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支教地区的艰苦环境锻炼了大学生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备课、上课和解决学生问题提高了大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通过与当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强了待人处事和交际能力。支教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大学生支教提高了大学生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为祖国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2、改善当地教育环境。支教地区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等导致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匮乏。大学生支教可以给当地带来新鲜的血液。许多受援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老龄化严重和教师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教师结构性短缺状况。在支教期间,学校老师也可以替换出来进行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3、增强农村学校的生机。大学生实习支教覆盖面之大非以往各类支教所能相比, 实习支教学生的到来,大大缓解了中小学、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紧缺的压力。充实并加强了这些学校的力量,缓解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提供了师资的支持。实施顶岗支教计划,对于解决补充合格教师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示范作用,促进各地重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支教生多数都在条件最艰苦的农村或远郊的乡镇学校, 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差。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去。在支教学校,支教生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支教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教学基本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5、帮助农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大学生群体认真对农村未成年学生开展行为习惯教育,对处于相对教育环境较差的农村未成年学生群体进行引导、启发、教育、纠正,让真正代表社会发展倾向的东西成为这些群体身上的一种既得的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利于农村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三、强化学生指教活动的措施。

1、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安全保障。农村老师的工资待遇远低于城镇水平,难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应适当增加农村地区教职工工资,另外,由于经费限制,贫困地区学校难以开展实践和科研活动,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予以支持。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支教工作的中心,要始终重视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当做好防范工作,提供办公场所,为大学生支教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

2、健全学生支教体制。在运行机制上,针对各支教团体联系较少,缺乏沟通的情况,可以由高校或地方教育部门建立联络机构,协调多方支教行动,整合“支教资源”。高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制定相关制度规章,使支教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支教培训机制,让大学生了解受援学校各方面信息,通过培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3、严格选拔支教学生。顶岗支教生的选拔按照学生自愿报名、学院考核等严格规范的顶岗支教生选拔程序进行,并明确了学习成绩、品德操守、基本能力等方面的标准。最后有针对性的对即将赴乡村中小学顶岗支教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组织有声望、有经验的老教师给学生们上好教学法课,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理念辅导,了解掌握乡镇中小学教学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引导支教生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有准备的奔赴乡镇。

4、集中训练,提高综合能力。对于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实习生支教前应接受实习支教任务、组织纪律、安全要求、实习支教学生的管理办法等几方面的培训, 从教师职业必备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包括支教宣传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相关学科教学论课程、备课、多媒体教学方法等。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培训合格后再走上岗位。

5、加大支教宣传力度,增强社会的认可度。社会对支教的不认可在农村地区较为严重,认为那是找不到工作的借口,显然这些对当代大学生下乡支教的意愿产生极大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国家及政府对支教的宣传力度不够,国家应加强对支教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教,进而投身于支教; 除了向大学生宣传,更要向其父母宣传,深入农村进行宣传,让支教不仅受大学生的青睐,还受家长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沈涛,陈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1.

4.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寻访活动邀请函 篇四

各高校团委: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已于12月正式启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现将《2010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方案》转发给你们。希望各高校团学组织充分深化自强的时代内涵,弘扬自强的时代精神,挖掘青年学生中的自强典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请各高校按照通知要求做好省级推荐的相关工作,2012年3月25日前,根据活动方案要求,将本校推荐的“自强之星”候选人(不超过2名)的报名表及相关材料上报到团省委。

联 系 人:陈玉娟

联系电话:0531—82073825、82073566 电子邮箱:xxb2073825@126.com

附:团中央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方案

共青团山东省委学校部 山东省学联秘书处

2011年12月8日

附件:

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活动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协办单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官方网站:中青在线、中国校媒网

官方微博:微博校园(t.cyol.com)、腾讯微博

二、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2012年5月

三、报名条件

1.普通高校(含民办、高职)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业成绩优良,品行端正,热心公益,乐观向上;

3.有梦想并勇于克服困难、突破限制、超越自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爱国奉献、科研创新、自主创业、志愿公益等方面,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个人能力,有突出的自强事迹或个人成就,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时代榜样;

4.2012年3月5日前,本人必须在微博校园t.cyol.com开设实名微博(已有腾讯微博或QQ账号者,可使用腾讯微博账号登录,或通过QQ账号授权登录,然后通过“设置”按钮,将“姓名”一项修改为本人真实姓名),发布个人报名主页链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并获得不少于30个转发支持,具体标准详见活动官方网站专题(star.xiaomei.cc);

5.2012年3月15日前,本人的自强事迹在本校的校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或其他社会媒体上有过相关报道或介绍,自强事迹在校园内引起较大反响者优先;

6.往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不再参加本次活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不受此限。

四、活动安排

(一)活动推进

1.活动筹备阶段(2011年11月—12月初)

2011年11月底前,组委会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并下发活动通知。同时,各省级团委在收到通知后,应启动本地活动的相关筹备工作,尤其是重视本活动对新媒体的应用。

2.活动报名及新媒体展示讨论

报名时间:2011年12月初—2012年3月5日

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大学生,均可登录活动官方网站(star.xiaomei.cc)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12年3月5日16时。

报名截止前,参选者均可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在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公布自己的报名主页链接并进行相关的展示和宣传,接受公众监督,争取周围同学、老师及网友的转发支持。

3.报名审核及公示

审核时间:2012年2月10日—3月6日 组委会秘书处将对所有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重点关注报名者新媒体展示及公众在新媒体的转发支持情况,并分批次通过官方网站(star.xiaomei.cc)公示通过报名审核的名单。

同时,组委会秘书处将通过官方微博及时更新相关进展,并与大家进行微博互动。4.校内审核宣传阶段

审核推荐时间:2012年2月15日—3月10日

各高校团委举办校内寻访“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需根据团中央、省级团委的要求,登录活动官方网站,审核本校报名同学的基本资料,考察自强事迹情况,从通过组委会报名审核的同学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本校的“自强之星”名单以及向省级团委推荐的名单。

校级“自强之星”产生的具体流程和办法,可由各高校团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向省级团委学校部进行说明和备案,同时通过校团委官方微博及时公布相关流程。对通过一定形式校内公开选拔推荐上来的同学,在省级推荐及最终的标兵确认时优先考虑。

各高校团委应做好校内的宣传和展示工作,对本校开展的“自强之星”寻访活动及涌现出来的自强典型,利用校园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

5.校内公示阶段

校内公示时间:2012年3月10日—15日

校团委确定推荐名单后,应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的校团委官方账号进行名单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和评论。

6.校级推荐阶段

校级推荐时间:2012年3月16日—25日

校团委官方微博公示完成后,各高校应根据当地省级团委的安排,在2012年3月25日前,将本校推荐的1至2名“自强之星”的报名表(注明事迹类别)及校内宣传材料上报到省级团委学校部。报名表在通过组委会报名审核后会在本人的报名主页自动生成,可下载打印。

7.省级推荐阶段——产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提名奖 正式提名时间:2012年3月26日—4月5日

2012年4月5日前,省级团委在收到各高校推荐材料后,进行综合评议,根据团中央规定的名额,正式向组委会提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提名奖。省级团委的提名材料应包括:汇总表、被提名者的报名表和所在学校关于本次活动的有关宣传报道材料(包括样报、样刊、网络截屏等)。

所有材料(相关表格在活动官网下载)均以特快专递、电子邮件两种方式提交到组委会秘书处(地址: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新闻事业部 邮编:100702,E-mail:selfstar@qq.com)。

省级团委学校部应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的官方账号,公布向组委会推荐的名单、发布相关信息,并考察各高校团委在活动中对新媒体的应用情况,及时了解公众对活动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此阶段至评选揭晓前,所有被提名者均可继续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新媒体平台,争取更多的公众支持。评委会将参考最终的微博热度及听众人数等相关情况,经综合评定后,投票确定“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名单。

8.公布寻访结果——产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公布时间:2012年4月10日—5月5日

2012年4月,组委会将组织有关专家,从各省级团委推荐的1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确定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并通过活动官方微博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随后,组委会将通过官方网站star.xiaomei.cc以及《中国青年报》公布本寻访活动的最终结果。

9.活动表彰及后期宣传

团中央、全国学联将择期发布结果和举行颁奖仪式。具体奖励办法如下:(1)“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10名,每人可获得荣誉证书和10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受邀参加颁奖仪式;

(2)“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00名,每人可获得荣誉证书和5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3)“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800名,每人可获得荣誉证书和2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4)组委会将根据校内组织宣传工作情况,评出10所高校获得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优秀组织奖”,颁发奖牌。

全国组委会还将适时开展励志系列报告会及其他互动交流活动。

(二)新媒体应用

为了顺应新媒体的发展,及时准确地发布活动信息,充分有效地实现与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公众准确认识和理解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本的活动过程中,将全面引入微博新媒体平台。

1.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

组委会秘书处在微博校园(t.cyol.com)平台开设官方微博——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时发布活动相关信息,实现与公众的互动交流。

(注:微博校园与腾讯微博内容互通共享;可使用腾讯微博账号或QQ账号登录微博校园。)

2.报名者实名微博

所有报名者应在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平台开设个人实名微博,公布个人报名主页网址及相关情况,介绍自强事迹,争取公众的转发支持。

报名者通过实名微博发布的重要信息,应同步@本校校团委官方微博,便于校团委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3.校团委官方微博

活动启动后,各高校团委应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的官方微博收听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自强之星”及所在地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并及时发布本校相关活动信息,关注本校报名者并通过微博平台实现与公众的交流互动。

校团委官方微博发布推荐名单公示等重要信息时,应@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以及所在地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

4.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

活动启动后,各省级团委学校部应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的官方微博收听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并及时发布本地区相关活动信息,关注各高校团委官方微博,通过微博平台实现与公众的交流互动。

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发布推荐名单公示等重要信息时,应同时@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

五、联系方式

未尽事宜请联系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组委会秘书处。地址: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新闻事业部 邮编:100702 联系人:黄忠

5.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寻访活动邀请函 篇五

关于做好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活动的通知

各团市委、市学联、各高校团委: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已于12月正式启动,现将活动方案予以下发,请各地、各高校按照有关要求,充分深化自强的时代内涵,弘扬自强的时代精神,挖掘青年学生中的自强典型,做好“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推荐申报工作。

附件:

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方案

团省委学校部

省学联秘书处

2011年12月21日

附件

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活动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协办单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官方网站:中青在线、中国校媒网

官方微博:微博校园(t.cyol.com)、腾讯微博

二、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2012年5月

三、报名条件

1.普通高校(含民办、高职)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业成绩优良,品行端正,热心公益,乐观向上;

3.有梦想并勇于克服困难、突破限制、超越自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爱国奉献、科研创新、自主创业、志愿公益等方面,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个人能力,有突出的自强事迹或个人成就,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时代榜样;

4.2012年3月5日前,本人必须在微博校园t.cyol.com开设实名微博(已有腾讯微博或QQ账号者,可使用腾讯微博账号登录,或通过QQ账号授权登录,然后通过“设置”按钮,将“姓名”一项修改为本人真实姓名),发布个人报名主页链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并获得不少于30个转发支持,具体标准详见活动官方网站专题(star.xiaomei.cc);

5.2012年3月15日前,本人的自强事迹在本校的校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或其他社会媒体上有过相关报道或介绍,自强事迹在校园内引起较大反响者优先;

6.往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不再参加本次活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不受此限。

四、活动安排

(一)活动推进

1.活动筹备阶段(2011年11月—12月初)

2011年11月底前,组委会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并下发活动通知。同时,各团市委、各高校在收到通知后,应启动本地、本校活动的相关筹备工作,尤其要重视本活动对新媒体的应用。

2.活动报名及新媒体展示讨论

报名时间:2011年12月—2012年3月5日 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大学生,均可登录活动官方网站(star.xiaomei.cc)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12年3月5日16时。

报名截止前,参选者均可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在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公布自己的报名主页链接并进行相关的展示和宣传,接受公众监督,争取周围同学、老师及网友的转发支持。

3.报名审核及公示

审核时间:2012年2月10日—3月6日 组委会秘书处将对所有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重点关注报名者新媒体展示及公众在新媒体的转发支持情况,并分批次通过官方网站(star.xiaomei.cc)公示通过报名审核的名单。

同时,组委会秘书处将通过官方微博及时更新相关进展,并与大家进行微博互动。

4.校内审核宣传阶段

审核推荐时间:2012年2月15日—3月10日 各高校团委举办校内寻访“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需根据团中央、团省委的要求,登录活动官方网站,审核本校报名同学的基本资料,考察自强事迹情况,从通过组委会报名审核的同学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本校的“自强之星”名单以及向团省委推荐的名单。

校级“自强之星”产生的具体流程和办法,可由各高校团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通过校团委官方微博及时公布相关流程,并@江苏团省委学校部(团省委学校部官方微博)。对通过一定形式校内公开选拔推荐上来的同学,在省级推荐及最终的标兵确认时优先考虑。

各高校团委应做好校内的宣传和展示工作,对本校开展的“自强之星”寻访活动及涌现出来的自强典型,利用校园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

5.校内公示阶段

校内公示时间:2012年3月10日—15日

校团委确定推荐名单后,应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的校团委官方账号进行名单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和评论。6.校级推荐阶段

校级推荐时间:2012年3月16日—25日

校团委官方微博公示完成后,各高校应根据团省委的安排,在2012年3月25日前,将本校推荐的1至2名“自强之星”的报名表(注明事迹类别)及校内宣传材料上报到团省委学校部。报名表在通过组委会报名审核后会在本人的报名主页自动生成,可下载打印。

7.省级推荐阶段——产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提名奖

正式提名时间:2012年3月26日—4月5日

各团市委、各高校推荐的提名材料应包括:汇总表、被提名者的报名表和所在学校关于本次活动的有关宣传报道材料(包括样报、样刊、网络截屏等)。团省委在收到各高校推荐材料后,将进行综合评议,根据团中央规定的名额,正式向组委会提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提名奖。

所有材料(相关表格在活动官网下载)均以特快专递、电子邮件两种方式提交到团省委学校部。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0号10号楼,邮编:210013,电子邮箱:83393586@163.com)。

此阶段至评选揭晓前,所有被提名者均可继续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新媒体平台,争取更多的公众支持。评委会将参考最终的微博热度及听众人数等相关情况,经综合评定后,投票确定“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名单。

8.公布寻访结果——产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公布时间:2012年4月10日—5月5日 2012年4月,组委会将组织有关专家,从各省级团委推荐的1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确定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并通过活动官方微博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随后,组委会将通过官方网站star.xiaomei.cc以及《中国青年报》公布本寻访活动的最终结果。

9.活动表彰及后期宣传

团中央、全国学联将择期发布结果和举行颁奖仪式。具体奖励办法如下:

(1)“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10名,每人可获得荣誉证书和10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受邀参加颁奖仪式;

(2)“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00名,每人可获得荣誉证书和5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3)“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800名,每人可获得荣誉证书和2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4)组委会将根据校内组织宣传工作情况,评出10所高校获得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优秀组织奖”,颁发奖牌。

全国组委会还将适时开展励志系列报告会及其他互动交流活动。

(二)新媒体应用

为了顺应新媒体的发展,及时准确地发布活动信息,充分有效地实现与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公众准确认识和理解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本的活动过程中,将全面引入微博新媒体平台。1.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

组委会秘书处在微博校园(t.cyol.com)平台开设官方微博——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时发布活动相关信息,实现与公众的互动交流。

(注:微博校园与腾讯微博内容互通共享;可使用腾讯微博账号或QQ账号登录微博校园。)

2.报名者实名微博

所有报名者应在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平台开设个人实名微博,公布个人报名主页网址及相关情况,介绍自强事迹,争取公众的转发支持。

报名者通过实名微博发布的重要信息,应同步@本校校团委官方微博,便于校团委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3.校团委官方微博

活动启动后,各高校团委应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的官方微博收听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自强之星”及团省委学校部官方微博“江苏团省委学校部”,并及时发布本校相关活动信息,关注本校报名者并通过微博平台实现与公众的交流互动。

校团委官方微博发布推荐名单公示等重要信息时,应@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以及@江苏团省委学校部(团省委学校部官方微博)。

4.团省委学校部官方微博

活动启动后,团省委学校部将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的官方微博收听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并及时发布本地区相关活动信息,关注各高校团委官方微博,通过微博平台实现与公众的交流互动。

五、联系方式

未尽事宜请联系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组委会秘书处或团省委学校部。

组委会秘书处地址: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新闻事业部

邮编:100702 联系人:黄忠

联系电话:010-64098392 电子邮箱:selfstar@qq.com 团省委学校部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0号10号楼

6.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寻访活动邀请函 篇六

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各学院分团委:

现将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关于组织开展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每个学院推荐1名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候选人,于2012年1月10日前报送至校团委。

联 系 人:刘琴琴 联系电话:0571-87557336 电子邮箱:zjcjtw@163.com

附件:

1.关于组织开展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的通知

2.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方案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1:

关于组织开展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

自强之星”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学校部,学联秘书处: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和“新东方西部特困大学生专项助学金”候选人推荐活动于12月正式启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现将《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地、各高校团学组织充分深化自强的时代内涵,弘扬自强的时代精神,挖掘青年学生中的自强典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于寻访和资助活动的未尽事宜请联系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

联 系 人:李天国 刘 昕

联系电话:010—85212353、85212282(传真)电子邮箱:xuelianban@126.com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 全国学联秘书处

2011年12月1日 附件2

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活动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协办单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官方网站:中青在线、中国校媒网

官方微博:微博校园(t.cyol.com)、腾讯微博

二、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2012年5月

三、报名条件

1.普通高校(含民办、高职)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业成绩优良,品行端正,热心公益,乐观向上;

3.有梦想并勇于克服困难、突破限制、超越自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爱国奉献、科研创新、自主创业、志愿公益等方面,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个人能力,有突出的自强事迹或个人成就,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时代榜样;

4.2012年3月5日前,本人必须在微博校园t.cyol.com开设实名微博(已有腾讯微博或QQ账号者,可使用腾讯微博账号登录,或通过QQ账号授权登录,然后通过“设置”按钮,将“姓名”一项修改为本人真实姓名),发布个人报名主页链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 博),并获得不少于30个转发支持,具体标准详见活动官方网站专题(star.xiaomei.cc);

5.2012年3月15日前,本人的自强事迹在本校的校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或其他社会媒体上有过相关报道或介绍,自强事迹在校园内引起较大反响者优先;

6.往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不再参加本次活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不受此限。

四、活动安排

(一)活动推进

1.活动筹备阶段(2011年11月—12月初)

2011年11月底前,组委会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并下发活动通知。同时,各省级团委在收到通知后,应启动本地活动的相关筹备工作,尤其是重视本活动对新媒体的应用。

2.活动报名及新媒体展示讨论

报名时间:2011年12月初—2012年3月5日 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大学生,均可登录活动官方网站(star.xiaomei.cc)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12年3月5日16时。

报名截止前,参选者均可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在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公布自己的报名主页链接并进行相关的展示和宣传,接受公众监督,争取周围同学、老师及网友的转发支持。

3.报名审核及公示

审核时间:2012年2月10日—3月6日

组委会秘书处将对所有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重点关注报名者新媒体展示及公众在新媒体的转发支持情况,并分批次通过官方网站(star.xiaomei.cc)公示通过报名审核的名单。

同时,组委会秘书处将通过官方微博及时更新相关进展,并与大家进行微博互动。

4.校内审核宣传阶段

审核推荐时间:2012年2月15日—3月10日 各高校团委举办校内寻访“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需根据团中央、省级团委的要求,登录活动官方网站,审核本校报名同学的基本资料,考察自强事迹情况,从通过组委会报名审核的同学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本校的“自强之星”名单以及向省级团委推荐的名单。

校级“自强之星”产生的具体流程和办法,可由各高校团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向省级团委学校部进行说明和备案,同时通过校团委官方微博及时公布相关流程。对通过一定形式校内公开选拔推荐上来的同学,在省级推荐及最终的标兵确认时优先考虑。

各高校团委应做好校内的宣传和展示工作,对本校开展的“自强之星”寻访活动及涌现出来的自强典型,利用校园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

5.校内公示阶段

校内公示时间:2012年3月10日—15日

校团委确定推荐名单后,应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的校团委官方账号进行名单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和评论。6.校级推荐阶段

校级推荐时间:2012年3月16日—25日

校团委官方微博公示完成后,各高校应根据当地省级团委的安排,在2012年3月25日前,将本校推荐的1至2名“自强之星”的报名表(注明事迹类别)及校内宣传材料上报到省级团委学校部。报名表在通过组委会报名审核后会在本人的报名主页自动生成,可下载打印。

7.省级推荐阶段——产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提名奖

正式提名时间:2012年3月26日—4月5日

2012年4月5日前,省级团委在收到各高校推荐材料后,进行综合评议,根据团中央规定的名额,正式向组委会提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提名奖。省级团委的提名材料应包括:汇总表、被提名者的报名表和所在学校关于本次活动的有关宣传报道材料(包括样报、样刊、网络截屏等)。

所有材料(相关表格在活动官网下载)均以特快专递、电子邮件两种方式提交到组委会秘书处(地址: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新闻事业部 邮编:100702,E-mail:selfstar@qq.com)。

省级团委学校部应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的官方账号,公布向组委会推荐的名单、发布相关信息,并考察各高校团委在活动中对新媒体的应用情况,及时了解公众对活动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此阶段至评选揭晓前,所有被提名者均可继续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新媒体平台,争取更多的公 众支持。评委会将参考最终的微博热度及听众人数等相关情况,经综合评定后,投票确定“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名单。

8.公布寻访结果——产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公布时间:2012年4月10日—5月5日

2012年4月,组委会将组织有关专家,从各省级团委推荐的1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确定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并通过活动官方微博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随后,组委会将通过官方网站star.xiaomei.cc以及《中国青年报》公布本寻访活动的最终结果。

9.活动表彰及后期宣传

团中央、全国学联将择期发布结果和举行颁奖仪式。具体奖励办法如下:

(1)“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10名,每人可获得荣誉证书和10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受邀参加颁奖仪式;

(2)“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00名,每人可获得荣誉证书和5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3)“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800名,每人可获得荣誉证书和2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4)组委会将根据校内组织宣传工作情况,评出10所高校获得2011“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优秀组织奖”,颁发奖牌。

全国组委会还将适时开展励志系列报告会及其他互动交流活动。

(二)新媒体应用

为了顺应新媒体的发展,及时准确地发布活动信息,充分有效地实现与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公众准确认识和理解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本的活动过程中,将全面引入微博新媒体平台。

1.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

组委会秘书处在微博校园(t.cyol.com)平台开设官方微博——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时发布活动相关信息,实现与公众的互动交流。

(注:微博校园与腾讯微博内容互通共享;可使用腾讯微博账号或QQ账号登录微博校园。)

2.报名者实名微博

所有报名者应在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平台开设个人实名微博,公布个人报名主页网址及相关情况,介绍自强事迹,争取公众的转发支持。

报名者通过实名微博发布的重要信息,应同步@本校校团委官方微博,便于校团委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3.校团委官方微博

活动启动后,各高校团委应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的官方微博收听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自强之星”及所在地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并及时发布本校相关活动信息,关注本校报名者并通过微博平台实现与公众的交流互动。

校团委官方微博发布推荐名单公示等重要信息时,应@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以及所在地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

4.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

活动启动后,各省级团委学校部应通过微博校园t.cyol.com(或腾讯微博)的官方微博收听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并及时发布本地区相关活动信息,关注各高校团委官方微博,通过微博平台实现与公众的交流互动。

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发布推荐名单公示等重要信息时,应同时@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组委会秘书处官方微博)。

五、联系方式

未尽事宜请联系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组委会秘书处。

地址: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新闻事业部 邮编:100702 联系人:黄忠

7.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寻访活动邀请函 篇七

关键词:互联网+;支教活动;责任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5006104

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通过多渠道做出各种积极有意义的尝试,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及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广泛渗透,在“95后”大学生中出现只关心个人私事,集体观念淡薄,重视自我发展需求,对社会及国家不关注,社会责任感不强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利用互联网新兴技术,结合“95后”大学生的发展心理和网络行为习惯,搭建基于“互联网+”支教活动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实效,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义务支教活动与“95”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

“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各传统行业”,其核心内涵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平台,将目前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进行有效融合,创造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互联网+”的興起,不仅给工业、金融、电子商务带来了发展,也给大学生义务支教活动带来了新机遇。“互联网+”支教活动是指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在支教地点安置电脑、投影及语音设备,依托网络在线教育系统对偏远地区儿童开展非面授形式的网络实时教学活动[1]。

长久以来,大学生奔赴偏远地区开展义务支教的传统支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师资匮乏的现状,为支教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受到了当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赞誉。随着支教活动的深入开展,传统支教活动也陆续体现出一些不足,如支教活动只能在假期开展,支教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延续性较低,不能常态开展;也存在着支教成本高、支教安全性低、团队建设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依托互联网技术,大学生开展网上支教活动开创了大学生义务支教的新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支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网络支教采用远程教学的模式,克服了时空的局限,可随时开展授课活动,很好地解决了距离和交通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化和组织化安排,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循环,实现支教活动的常态化,进而提升支教活动的实效。支教活动开展依靠互联网,双方在当地即可通过远程传输实现支教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支教成本,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和支教地学生在人身安全、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保障。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已高达6.88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2%[2]。据调查分析,大部分学生上网使用的是网络聊天、游戏等娱乐功能,进行学习行为的占比较低。同时对于“95后”的大学生,他们处于社会快速发展前进的特殊时期,其思想、心理、行为等各方面表现出与以往学生所不同的特征,主要展现出热衷新鲜事物、学习接受能力较强,个人主义浓厚,加之网络已深深扎根于“95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部分学生长期沉迷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现实交流互动能力较弱。针对当下“95后”的网络行为特征,在学生中开展网络支教活动,通过这种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积极拓展了大学生实践平台,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同时也提升了网上引导的有效性,减少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娱乐的现状。通过网络支教活动,让互联网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行深度融合。二、“互联网+”支教活动契合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内涵

大学生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现了大学生个体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同时也体现出大学生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3]。“互联网+”支教活动不同于简单的公益活动,它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建设,对于大学生主体,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停留在认识层面,而是把责任情感落实到社会实践活动中[4]。因此有效的开展网络支教活动,促使大学生产生自我成长需要被满足同时被社会广泛认同的感受,进而产生更加积极的义务支教情感态度。大学生开展支教活动,不仅能够弘扬积极的社会风尚,同时还能满足个人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进步需求,具有更深层次的实践意义,这一点就基于网络支教的内涵建设。

“互联网+”支教活动有助于夯实大学生责任感认识。责任认识是责任感的前提,是大学生个体对自己承担的具体社会责任的认识,主要包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义务,承担这些义务的原因与现实价值[5]。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通过大学生义务支教的形式,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国家偏远地区教育的真实情况,面对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当地社会生活的迫切需求与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建立有效推动关系。在进行网络支教活动的同时,大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支教责任的重要性,这使得大学生在以后求学、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主动保持对农村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更加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懂得大学生对于社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互联网+”支教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责任感情感。责任情感是责任感的基础,是大学生个体对自己的履行责任情况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与愿望,它根植于个体的内心道德坚守和对利益的现实需要[6]。大学生在网络支教情境中所受到的情感感染与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通过与支教地学生、老师深入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贫困落后地方学生的生活困难、求学历程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知识和外面世界的渴望等客观现状后,更加激发了大学生助人情感,更加唤醒“95后”大学生冷漠的心理。支教大学生与受教学生不断的进行感情交流互动,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加深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支教大学生在得到当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与鼓励后,进一步激发了责任情感,进而树立理想信念和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互联网+”义务支教活动有助于塑造大学生责任感意志。责任意志是责任感的关键,是大学生个体从思想认识到现实实践这一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责任行为。通过网络支教的形式,使得大学生了解到偏远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相对城市教育严重滞后,甚至普通话普及的都不够,这就需要大学生富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畏惧困难,积极与支教学校的老师沟通,认真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厌其烦反复教导学生。定期与支教学校学生交流,与支教团队成员交流,探讨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网络教学方案,这个过程,也使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良性互动,支教团队成员彼此帮扶,彼此鼓励,从而促进大学生坚定责任感意志。

“互联网+”支教活动有助于改造大学生责任感行为。责任行为是责任感的实践体现,是大学生个体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具体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大学生在开展网络授课期间,需要做大量统筹协调的具体工作,如招募志愿者,前期培训、观摩学习、网络试讲、教学内容制定、与扶持学校联系协商、对外宣传、教学效果的评估等实践活动。通过进行现实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主动把自身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大学生网络支教活动使大学生主体和社会客体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个体提升和发展的需求得到实现;同时,在大学生网络支教活动的促进下,当地的人文生态、教育水平等均得到提升,实现了社会的进步,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做的贡献对当地带来的实质性回报,进而更加激发参与社会实践的志向。

三、“互联网+”支教活动拓宽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有效实现路径

社會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热衷的互联网络开展公益活动,迎合了大学生网络行为习惯,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的相互转化。将互联网与传统支教活动进行深度融合,创新了义务支教模式,因此对于日常化运作的网络支教活动,应根据其运作内容和自身开展的特点进行规范培训和管理,搭建完善技术支撑平台和配套适当的激励机制,在保障网络支教活动顺利开展基础上,要兼顾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和社会责任教育共赢的心理诉求,进而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支教活动在责任感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加强技能训练,为支教活动提供后续保障。与传统支教活动不同,网络支教主要依靠互联网的手段进行在线教育。这种全新的支教模式吸引“95后”大学生高度参与,同时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就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因此需要对支教大学生进行严格把关。很多大学生可能因为一时兴起才参与网络支教活动,但毕竟网络支教是一项教书育人的重大公益活动,要求大学生既要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要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通过严格规范人员的筛选,在保证支教成员较好素质基础上,提供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在网络教学中所需要的能力,尽量避免出现教学经验不足、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考虑到受支教地多是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当地学生会存在自卑、自尊心强的心理,为了提升网络支教科学性,避免授课过程中出现言论不当现象,应对支教的大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开展心理学相关讲座[7]。

完善激励机制,为大学生支教活动提供持续动力。大学生开展网上义务支教活动,对于偏远山区的基础教育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虽然支教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之间是自愿并主动参与的,但由于网络支教需要授课前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准备,同时也要消耗一定的物力和财力,若不能构建配套激励制度,大学生在长期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会渐渐消磨自己的支教激情,无法全身心投入网络支教活动,影响支教效果。因此,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把大学生个人成长与支教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对大学生付出给与充分认可,是确保支教活动常态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规范志愿者服务时长考核机制,将志愿服务与评奖评优进行有机融合,对于支教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个人,进行奖励和广泛宣传,通过多举措来激发大学生的热情,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优化团队建设,提升大学生支教团队执行力。目前,在校大学生所建立的各种支教团队,多是以社团的名义存在,学校在此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且,由于支教组织的换届周期短,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支教活动“无头无尾”的现象,从而产生团队成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为了保证支教团队的稳定性和专业化程度,在招募志愿者过程中,通过筛选一批能吃苦耐劳、热衷公益事业、责任心强、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同学,来加强支教团队建设。对于团队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交流,通过开展学生参与度高的活动,来增强成员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团队成员在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进而提高支教团队的凝聚力,形成网络支教公益社团特有的良好文化氛围。通过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保持团队人员构成的稳定性,保障支教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加大宣传力度,弘扬社会正能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加大对网络支教活动的宣传,为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招募优秀的支教老师和争取良好的社会资源。通过校园宣讲、支教分享会、微视频、支教现场图展览、新媒体平台等途径,第一时间将网络支教活动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向周边高校学生进行展示,提升网络支教公益事业的知名度,扩大宣传范围,让没有支教经历的学生了解网络支教活动,充分认识到网络支教活动的现实意义,进而主动加入到网络支教团队中来。同时将网络支教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感人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积极宣传正面典型,树立前沿的公益理念,营造积极的志愿服务氛围,弘扬社会正能量。

开展实地调研,提升网络支教的实效。利用周末及节假日的时间,组织支教团成员前往网络支教学校开展实地调研工作。了解当地学校学生受教育程度、生活情况、社会需求、家庭组成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便于在前期制定教学大纲时开设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同时,考虑到网络授课的先进教学模式,应提前针对支教地学生开展网络课堂讲解、互动及演练,防止该教学模式不能被支教地学生接受,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在实地调研时,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对接,争取当地教育资源,为网络授课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网络支教大学生需要频繁的与支教地区的学校进行线下沟通,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支教学校的情况,与当地老师面对面交流学生具体学习状况,及时反馈支教效果,与支教学校的儿童开展面对面的互动活动,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进而提升网络授课的互动。通过实地调研,与支教地负责人建立畅通有效的联系机制,建立网络教学反馈机制,从常态开展网络支教的角度出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从而实现完善优化教学内容,形成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依托互联网开展网络支教活动,创新了大学生义务支教的形式,拓展了支教活动的内涵,促使支教活动能够常态化、常效化开展。在大学生高度使用和依赖网络的今天,将互联网与传统支教活动结合,顺应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和需求,同时促使大学生从繁杂的互联网中认识到依托网络可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网络支教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社会责任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网络支教活动,积极的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知转化为具体实践行为,促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事业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培养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卢宁. 网络教育背景下的新型义务支教模式探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8):123-12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2016-06-25].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

[3]趙琼,王学风,张吉玉.广东省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青年探索,2010(1):89-92.

[4]陈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8):46-49.

[5]毕丽娜,李忠华.志愿者活动在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J].人民论坛,2014(1):169-171.

[6]陈七三,曾斌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基于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协会青年志愿者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4(8):1-5.

[7]龚莉红,陈筱铓.大学生支教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8::72-75.[责任编辑:吴晓红]第5期汤娜,等:90后大学生就业道德问题的实证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第18卷第5期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8No.5

上一篇:放暑假了作文素材下一篇:机电11月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