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策略

2024-09-05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策略(共8篇)

1.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策略 篇一

激发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姓名:吴秋香工作单位:龙游罗家小学职称:小学一级通讯地址:浙江省龙游县罗家中心幼儿园电话0570-7084035手机 ***Emailqznjt7684415@163.com

【内容摘要】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在高度信息化知识型学习型社会里,早期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差异,幼儿学习随意性大,注意力不稳定。早期阅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在早期阅读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谈笔者的实践与感悟。

【关键词】早期阅读自主阅读能力兴趣培养

【正文】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如果能养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好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能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差异,学习随意性大,注意力不稳定。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自主阅读能力,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如何激发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下面谈笔者的做法和感悟

一、适宜环境的创设利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无庸置疑的。如何利用环境的教育力量,引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阅读长廊的创设、利用

我们在幼儿进入教室的走廊边创设了一个“阅读长廊”,让家长和幼儿出入教室时随意阅读,感受阅读,引发幼儿的阅读愿望。我们根据各年龄幼儿特点,将礼貌用语、交通常识、日常行为规范、幼儿活动时的照片„„张贴在阅读廊,让幼儿自由阅读。如:开学初,小班老师把“小动物上幼儿园”张贴在阅读廊里,色彩鲜艳有趣的画面,吸引小班幼儿的眼球,走过阅读廊时,总会用手指指、认认,在老师、家长指导下渐渐地会说图上的内容。又如我们把幼儿读过的阅读材料分页张贴在阅读廊上,孩子们会三三两两结伴进行讲述,甚至家长 1

来园时会自豪地读给家长听。我们还针对家长对阅读不理解情况,在阅读廊上方张贴家长阅读内容。如:“阅读的作用” “如何指导孩子阅读”“怎样使孩子爱阅读”等文章,让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了解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阅读长廊的创设,不仅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巩固阅读内容,引起幼儿主动探索和观察,充分感受书面语言,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家长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有效利用,大大提高我们阅读教学效果,培养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图书角的创设、利用

为了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用布缝制的图书袋,将各种幼儿

读物分门别类放制在各个小图书袋中,让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图书角不同类型、色彩鲜艳的图书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渐渐的我们又发现,幼儿在图书角看书总是静不下来,拿一本书草草翻几下又换另一本书。老师问他:“好看吗?”他会说:“好看。”而问他书中写什么,他又说不出来。当指导他们要仔细翻看,不要急于换书时,他们却认真的说:“我看完了呀。”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思考后调整了策略。教师进入图书角,带领阅读。当幼儿进入图书角时,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适时指导看书的方法,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一页一页往后翻书,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看等。做到幼儿随意阅读教师因人施教,有意指导。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幼儿慢慢学会了看书,也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并通过与其他班互换图书、让幼儿从家中带图书、大班幼儿自制图书等方法,增加了阅读内容,很快引起幼儿阅读兴趣。取得较好效果。

二、有效方法的运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有些幼儿并不是很喜欢阅读,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幼儿内部动机,以引导、培养、强化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阅

读能力。

(一)设置悬念法

幼儿具有好奇心。在组织幼儿集体阅读活动中,我们就经常利用这一特点,设置一些有

趣又充满神秘感的悬念,在读物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幼儿带入与

悬念有关的情景中,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早期阅读活动《会移动的房子》

中,我一开始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房子怎么会移动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而利用悬

念来激发孩子主动阅读,以探求真相。又如,当给幼儿阅读一个新故事时,我事先不告诉幼

儿故事的结尾,而让幼儿大胆地预测故事的结果;在讨论阅读重点时,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如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也引导幼儿懂得这些故事都是从书中看来的,书里有

许多知识,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又如我们根据幼儿经常会沉静在童话世界中,他们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和人一样会说会笑的特点,经常将一本故事书变成一个“连续剧”,每天给幼儿

讲一集,在每集的后面留下一个悬念,让孩子自己去猜测,去等待第二天老师的讲述。这样

就牢牢地将孩子的兴趣吸引到书中来。

(二)交流法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或同伴的感染。而大班幼

儿又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我经常在班中开展“读一读,讲一讲,比一比”的交流

活动,谁先看懂故事,谁的故事讲得好。每次阅读活动后,都不会忘记小结幼儿的阅读效果。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你看了一本什么书?书中讲了什么有趣的事?”等等。通过这样的同伴间或师幼间的交流互动活动,加深了幼儿对读物的理解,积累了书面语言,促进了同

伴间的阅读经验分享,并让每个幼儿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激发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三)激情法

在集体阅读活动中,重视情感作用。“老师赞赏和鼓励是语言发展的催化剂”。教师一

个赞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可以唤起幼儿的积极情感,激起阅读的愿望。因此,活动中我们总不忘用积极的语言来调动幼儿情绪,鼓励幼儿积极阅读。如“你看得真仔细”“你的说得太好了”“你真会动脑筋”等积极的语言来激发幼儿阅读的情感,磨练幼儿阅读的意志,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三、媒体教学的运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传统的集体阅读教学活动,大多是授课的形式。如出示一幅大图,集体观看。教师问,幼儿答。幼儿的兴趣不浓。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合成于一体。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形象化语言,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深厚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一旦幼儿对语言教学内容感兴趣,老师就掌握了教学的第一把金钥匙。”

例如在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中,运用多媒体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

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落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在这种诗情画意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秋天告诉大家。

又如: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一课,目标是幼儿理解故事,并有表情的进行表演,培养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把教学内容制作成了课件形式,在课堂上幼儿被这些能走、能跳、能跑、能叫的小动物给吸引住了。一只长着红红鸡冠的大公鸡从房子后面走出来,幼儿根据这个场景说一句完整的话。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见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又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用于阅读教学活动中,更能激发幼儿语言活动兴趣,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四、多形式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一)“以大带小”活动

进入中大班的孩子都有一种“我长大了,我是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我们就充分地利用

孩子的这种心理,开展“以大带小”活动,鼓励幼儿先自己看懂一个好听的故事,然后讲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长大的自豪感,树立阅读的自信心,从而

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二)开展游戏、表演活动

在日常阅读延续活动中,我们常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头饰、木偶、玩具、半成品材料等,让幼儿自己结伴表演。把静态的图画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动态的活动,综合地运用声音、动作、情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尝试,让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体验表演、创编故事活动的乐趣。例如:听了故事《小猪盖房子》后,我就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的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说角色间的对话。此外,为幼儿准备一定的头饰、积木等材料,让幼儿边玩边说。又如“小小播音员”的游戏中,我们用大盒子做成电视机,然后身临起境边编边演。这样,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不仅大大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了解,而且幼儿参与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对阅读内容的兴趣。

(三)图书制作活动

采用粘粘贴贴讲讲,画画讲讲的形式,指导幼儿开展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体验当小作

家的自豪和自信,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如把幼儿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钉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启其蒙而引其趣”是我们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首要任务,实践中笔者深刻领悟到,兴

趣将会引导、推进和支持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有效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当然,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是多种多

样的。我们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指导方法,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精神,才能真正逐步地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兢,南京师范大学《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余珍有《学前早期阅读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第二次全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幼儿教育2005.23、张明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早期阅读教育改革趋向前瞻》幼儿教育2005.24、孙秀荣:《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及指导策略》,幼儿教育2000。(7-8)

5、李莉扬州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幼儿早期阅读:一种文化视角》早期教育2007.5

2009.06.02

2.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策略 篇二

一、扶一扶——指导幼儿有序阅读

小班幼儿在入园前大多接触过图书, 但一般停留在“大人讲、幼儿听"的水平上, 会自己翻书看的孩子寥寥无几。所以, 对小班刚人园幼儿的阅读指导就从学习翻看图书开始。

1.让幼儿了解图书的结构

小班初期, 可采用边演示边打比方的方法, 把图书介绍给幼儿:书像是一间藏着许多秘密的房子, 封面是这房子的前门。瞧, 封面这扇书的“前门”上有什么?××× (书的名字) , 还有有趣的画。打开封面这扇前门, 就可以进到书里面;书里面一页一页的, 就像许多小房间, 每一页都记述着有趣的事, 将书一页一页地翻看过去, 就会知道书里的有趣的事、房子里的秘密。最后, 合上封底, 把房子的后门关上, 这样, 一本书就看完了。同时, 教给幼儿配以简单的动作, 帮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能作必要的铺垫。

2.引导幼儿掌握翻书的方法

开始时, 教师讲的语速放慢点。教师给幼儿一个语言提示, 让幼儿边听边翻, 体验教师讲的话与图书画面之间的对应关系, 强化有序翻书的经验。等有了一定的翻书经验后, 再开展正式的小图书阅读活动, 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逐步体会。例如, 小图书阅读活动《上床睡觉》, 让幼儿先自己阅读, 然后在基本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讨论:刚才看故事时, 你是怎么翻书的呢?为什么要一页一页地翻?不一页一页地翻会怎么样?让幼儿在具体的阅读中知道, 只有一页一页有顺序地翻看图书, 才能把里面的内容看懂, 感受到有序翻书的益处。久而久之, 幼儿就会仔细观察画面, 定下心来看书, 真正投入到书中去, 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3.帮助幼儿学会指读

在阅读活动中, 无论是指读还是翻书都得用上右手, 而小班幼儿还分不清左右。教师可以在幼儿的右手食指上画上五彩小点, 孩子们便会用“小点点”翻书, 找字宝宝了。其次,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指行的方法, 可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 在幼儿右手食指背上贴上小红点当“火车头”, 告诉幼儿书中的“字宝宝”都等着坐小朋友的火车, 通过“开火车”游戏, 让幼儿的“火车头”经过每个“字宝宝”下面, 使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指读的方法。

二、问问、讲讲——激发幼儿有趣阅读

1.读前设疑

这主要是指在读物内容与幼儿求知心理之间, 通过问题的创设来制造一定的悬念, 将幼儿的注意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采取“找一找”、“猜一猜”、“比一比”的游戏形式, 如“宝宝想睡觉了, 可是他只能睡在玩具箱里,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吧!”“小象出门去旅行, 回来后, 却怎么也走不进原来的房子, 这是怎么回事?”教师“抛”出一个能引起幼儿关注的问题, 以吸引幼儿倾听教师讲述书中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是寻宝者或者发现者, 而书中的角色和剧情就是宝藏。这样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 体验到看书的趣味。

2.读中释疑

对孩子来说, 阅读并非成人意义上的看、理解的思维过程, 它更像一种游戏。有些故事的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情节发展截然相反, 对于这样的文本, 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看懂画面语言, 而且还应指导幼儿从两种不同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幼儿尝到阅读的甜头。如阅读活动《过小桥》中, 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小桥又小又窄, 两个大胖子在小桥上相遇, 结果怎么样? (幼:掉到河里啦。) 又高又大的长颈鹿和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在小桥上相遇了, 它们也掉到河里了吗? (幼:没有。) 为什么两个大胖子掉下了河, 而长颈鹿、小松鼠它们却顺利地过了小梦呢?答案就在故事中两个大胖子和长颈鹿、小松鼠过河的画面里, 请小朋友看看、想想、找找吧。

接下来的时间里, 幼儿通过对相关画面 (也是故事中的重点画面) 再次阅读, 对两种不同的过河方法的观察、理解与思考, 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时, 幼儿得到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 更多的是一种阅读的满足, 滋生出的是更深层的阅读兴趣与愿望。

3.读后存疑

如读本《毛毛虫去散步》中, 有幼儿提出:毛毛虫会变成蝴蝶飞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文本中是没有的。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幼儿进行大胆猜想, 激起大家的兴趣。当然, 教师不能轻易地把谜底揭穿, 而是把问题留存下来, 请所有幼儿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查找资料, 找出问题的答案。当第一个幼儿把自己查找的答案资料——《动物大全》带到班上来时, 幼儿的阅读热情再一次燃起……

4.以讲促看

小班幼儿在图书阅读过程中由于受年龄限制, 往往会看懂书中的内容, 但却不会表达。所以, 针对小班幼儿特点, 我们以人类特有的语言符号, 结合动作、手势、姿态、表情等其他表达方式, 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百种语言”来表达表现,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以支持他们的图书阅读行为。从教师范讲入手, 以简单的几句话勾勒图书内容框架, 降低难度, 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接着又从外部奖励——贴有趣的卡通粘纸入手, 激发幼儿“讲”的动机;又将幼儿讲的故事真实记录, 并展览, 通过家长、幼儿园老师、小朋友的关注形成合力, 成为幼儿“讲”的动力。至此, 借助外部手段, 化外需为内需, 以“讲”促“看”。

三、演一演——促使幼儿有获阅读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 不能长时间保持静态的阅读。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 学一学书中的语言, 扮一扮故事中的角色, 演一演故事中的趣事, 既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又可以让幼儿在“玩”中获得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1.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幼儿在阅读读本中的画面时, 常常会对画面中一些成人不太注意的细节特别感兴趣, 此时, 教师不妨顺着幼儿的兴趣, 鼓励其尽情发挥, 即兴进行表演。这样, 既可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加深幼儿对所读故事的理解, 增强阅读的乐趣。

这样的即兴表演, 既肯定了幼儿的观点与行为, 增强了幼儿阅读该故事的信心与兴趣, 又引导幼儿理顺了故事的情节, 强化了幼儿对故事中事件的体验, 为下一步的阅读作了良好的铺垫。

2.活动中的情境表演

适宜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除了具有单页单幅, 主题鲜明、突出, 情节简单、清晰的特点外, 还有就是画面中人物有趣、可爱, 人物语言简单、反复。这一文本特点既使幼儿喜欢看、能够看, 又给天生爱玩爱动的幼儿提供了按自己的方式阅读、体验、演绎阅读材料的条件。因此, 教师可根据读本中的故事背景创设相应的情境, 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表演中听听、看看、玩玩, 习得相关经验。

在阅读活动《彩色气球》中, 教师为幼儿创设草地花圃、树林的场景, 幼儿则扮演乐于助人、憨憨的嘟嘟熊、可爱的包包鼠、善解人意的毛毛球等文本中的人物, 他们一会儿拿着气球在“草地”上奔跑玩耍, 一会儿“给花浇水”, 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共同经历大风刮走心爱的气球的焦急, 一起享受宽待别人和被别人宽待的感觉……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的说教成分, 而是以游戏贯穿始终, 幼儿在自由自在的表演中习得了阅读的经验。

在分享阅读中, 幼儿感受到的是爱, 而不是被逼迫、被评价的厌倦和压力, 在游戏似的过程中, 他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阅读, 喜欢上了阅读。这种小小年纪就顺利掌握了阅读的成功感觉, 会对他们的自我接纳和自信心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益处, 幼儿在分享阅读中养成的阅读习惯, 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张俊杰.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活动实践的点滴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09, (7) :16-17.

[2]陈东梅.幼儿听读游戏与早期阅读实验探索[J].科教文汇, 2009, (10) :103.

[3]李小玲.论家庭中的幼儿早期阅读[J].今日南国, 2009, (8) :68-69.

3.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策略 篇三

一、阅读活动的实质

阅读活动是阅读者借助视觉器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的一种心理特征。阅读能力所反映的活动过程就是感知、加工、贮存、运用几个过程在同一时间里,纵横交错地进行工作的过程。它需要幼儿具备感知能力、加工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多种能力的参与才能完成。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人的认知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人的情感、动机、兴趣、爱好也都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再者,由于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即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词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存在着许多缺点:只表意不表音,不易读出字音;结构复杂,笔划太多。因此,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汉语这样的表意文字对儿童来讲可能比学会阅读英语这种表音文字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阅读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高级活动,对于幼儿来讲并不容易。

二、早期阅读能力的基本构成及分析

早期阅读教育实践中常常把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混为一谈。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不可以互相代替的。在幼儿期,儿童最需要的不是系统全面的知识,而是不断增长的学习感受力,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并通过这些基本阅读能力去进一步形成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学习今后的各学科知识,这才是早期阅读教育的真谛。

阅读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结构,主要包括三种成分。

认读能力,是阅读活动最基础的能力,它是对阅读材料的文字符号进行感知的能力,也就是通过语音和字形规则的联结来认读对应的文字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认为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应从识字开始,应该先识字再读书,离开了识字就无法进行阅读,这是对早期阅读的错误认识,它将早期阅读与成人阅读混淆了。因此,幼儿的早期阅读认读能力不应简单地等同于就是让幼儿大量地识字,而应通过阅读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的对应关系、初步了解汉字的简单规律。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它是是否掌握阅读技能的主要标志。它是指阅读者把感知的材料联系起来,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想象与联想、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活动,了解其本质含义的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理解语言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理解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尽管幼儿年龄较小,积累的知识经验不丰富,也应通过幼儿的积极建构促进幼儿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口头语言和各种知识,引导幼儿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幼儿想象、思维、联想等能力是提高幼儿理解力的重要途径。那种认为只要认识了书写形式的字词,就具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的认识是错误的。

鉴赏能力,是阅读理解水平的指标之一,它是指阅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以及价值等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它是人们在阅读文字材料时的一种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交融的心理过程。对于早期阅读来说,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早期阅读活动可以通过让幼儿反复朗读、讲述、讨论、表演、仿编、创编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阅读材料的形式美及风格特点。

三、早期阅读过程的模型及启示

早期阅读的过程主要有两种模型:

一是自下而上的模型:这种模型中,阅读从字词的解码开始一直到获取阅读材料的意义从下而上进行。因此,阅读者要掌握阅读材料的意义需要从字、词、短语、句子开始。这种模型受到很多老师和家长们的推崇,此模型为教学过程安排了这样的结构:先教生字,再教词,然后再逐渐过渡到高级水平的技能。教师们常错误地认为离开了识字的前提,儿童阅读活动无法开展,儿童的阅读能力根本不可能形成。其实这是阅读过程的模型之一。

二是自上而下的模型:这种模型中,与自下而上的模型恰恰相反,认为阅读的起点是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它包括有关外部世界的一般知识及有关语言结构、语言使用的知识,而不是阅读材料本身。它更强调儿童的主动作用,强调有效的阅读并非精确地知觉与辨认所有文字成分,而是选择最少的线索以产生有效的猜测和推理的一种技能。这种模型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早期阅读的儿童来说,他们缺乏识别文字的技能,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无法进行阅读,而是可以通过丰富儿童的口头语言及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来弥补自下而上模型的不足。

阅读能力就是在阅读材料与个人经验之间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既离不开自上而下也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加工,教学中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早期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培养儿童阅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指导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促进儿童从亲子阅读、分享阅读向自主阅读的过渡。

1.通过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丰富幼儿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幼儿口头语言的丰富性与语音敏感性直接影响幼儿书面语言的认知与理解。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为幼儿接触与掌握书面语言奠定基础。

2.激发幼儿感知书面语言的动机与兴趣,初步了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一一对应关系

使幼儿具有感知书面语言的动机与兴趣,是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阅读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是通过幼儿自身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应为幼儿提供属于自己的、书面语言刺激丰富的环境;经常进行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榜样,使幼儿获得阅读的态度倾向及情感与动机。

幼儿的学习具有形象性、情境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可通过直观的实物形象与汉字相匹配的方法,使幼儿了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为幼儿创设图文并茂的阅读环境,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活动区角等地摆放的物品,家里的家具、墙壁、生活用品与汉字一一对应起来;通过认识自己的名字、了解书信的意义等活动的开展,使儿童初步了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关系。

3.通过语义策略,提高幼儿阅读知识的识记效果,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力

在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对其进行语义编码,提高幼儿识字效果,增强幼儿理解能力。主要可利用以下策略:

反复阅读: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采取不同的反复阅读策略。幼儿小班儿童由于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较差,简单机械的重复易造成幼儿的疲劳与厌烦。可选择一些内容相对简单,情节重复出现的阅读材料。对于中大班儿童可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反复阅读。在反复阅读中提高幼儿识记效果,增强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感受力与理解力。

多种活动的整合:阅读活动的同时,应整合其他领域的活动,如结合阅读材料内容进行音乐、美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活动,增强幼儿阅读活动的操作性,不仅能引发幼儿兴趣,维持注意力,而且可使幼儿在操作中建立表象,理解能力得到发展。

充分利用背景知识: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新的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靠幼儿自身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成人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用旧的知识来帮助幼儿理解新的知识,并将新知识进行同化,纳入到自己认知结构中。

复述:复述是对阅读材料的保持过程。对于小班儿童教师可首先帮助儿童建构起复述提纲,如故事可按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提出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主人公是谁?——还有哪些人物——先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问题都是故事中情节的再现,目的让幼儿对阅读材料进行回忆。中大班儿童教师可让儿童集体建构复述提纲,并可分小组或个别进行复述。

提问策略:这是一种教师常使用的非常有效的创造性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阅读材料性质不同,进行不同类型的提问。

概括、类比:这是一种阅读的精细加工策略,让幼儿在对阅读材料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包括让幼儿补充细节、进行联想、对材料进行概括、仿编或续编等。

参考文献

[1]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彭聃龄.语言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 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学前教育研究,2005.

[4] 张明红.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5.

4.谈讨幼儿早期阅读的组织策略 篇四

但是,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正走进课堂。在绘本阅读的切身体验中,也引发了我对绘本阅读的教学的一系列思考,激发了我对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学习的热情,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关于绘本阅读的组织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以导促读 以情激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绘本阅读教学主要在低段儿童之间展开,这就必须抓住他们识字少、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投入更多的感情读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打开绘本一探究竟的阅读热情,使“阅读绘本”过度到“悦读绘本”。

《小猪变形记》的阅读中,老师运用夸张的语言,演绎小猪的所作所为时,孩子们便开怀大笑、兴趣高涨,同时在轻松愉快中感悟主题。

二、注重方式,留有空间

只有自己感悟得来的东西才是记忆最深刻的,绘本简明的文字和细腻浪漫的图画、明亮艳丽的色彩对于儿童本身就是一种震撼,这种震撼连同各种精致的画面所流露出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只有通过幼儿的眼睛、幼儿的思考和创造才能真正内化为幼儿内心的美, 因此教师的阅读并不能完全代替幼儿自身的感受、感悟。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幼儿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另外,不同的绘本指导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像《逃家小兔》这类依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旋复式结构的绘本,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旋复式的结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推演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来,引导孩子们猜想情节,让故事在孩子充分想象中完成衔接。

如:绘本《爱吃水果的牛》中这个绘本清新、柔和,故事内容简节明了,主人公是小动物,故事情节拟人化,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绘画形象生动,主题突出,适合中班幼儿看图讲述,有利于幼儿展开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幼儿充分表达。在导读中,我便利用绘本中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让孩子参与其中,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孩子爱上阅读,爱上精致的绘本。

三、融入生活,感悟内涵

图文并茂的绘本吸引着孩子。比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气氛和童趣的故事,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揭示了爱是需要表达的这样一个道理。大兔子的语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样,相同的话,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时构成了文本语言的节奏美。在读完这个故事后,老师引导孩子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孩子们便以模仿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对妈妈的爱:“我爱你从山的这边到那边。” “我爱你像海那么深。”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论文 篇五

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包括阅读的良好习惯,知道图书与文字的重要性,愿意读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部分,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早期阅读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是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洛利斯马拉古兹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中的一句。通过科学家的充分论证,幼儿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听、视觉和言语器官发育逐渐完善,掌握词汇量与语法方面正处在发展期,尤其是口头语言能力发展较快,开始学习运用清楚的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适时与适合的早期阅读会促使幼儿获得大量生动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利于幼儿的交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阅读教育更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二)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

2-3岁的幼儿想象过程是完全没有目的的,也是最活跃的,在这个阶段依赖成年人的语言提示,我们通过阅读让幼儿通过直观的图画和语言的提示,引导幼儿大胆地想象,如果幼儿的想象不合乎逻辑和常理,我们也不要否定他,不要让他受到挫折而不愿意想象。适时的`引导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三)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儿末期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儿童是有自己的思维的,他们可以去探索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成人不应该去强加给他们,让他们只听不说,剥夺了他们去思考的权利。

(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许多优秀的儿童作品中都有许多概括性极强的语言,以及生动的画面。对于还未具备阅读文字材料能力的幼儿来说,还不能用更清楚、更准确、更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各种事物以及人物的情感,但是通过幼儿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人物行为的判断想象,能不断地促进其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他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因此,引导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我们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不能是单纯的读书,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创编故事的形式,通过对绘本故事的阅读,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去探索,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表演故事情节、制作故事人物服饰等情景再现法来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其次,要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自主阅读首先从爱书开始。有些幼儿的阅读习惯很差,例如,每过几分钟就要换一本图书,没有爱护书本的意识,随意撕毁、破坏图书,没有正确取放图书的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指导幼儿“正确”的看书,建立阅读的常规:如不能将书倒置,按顺序看书,用大拇指和食指翻书,轻轻拿放书本,爱护书本等,让孩子牢记于心,并努力做到。慢慢地就自然而然养成了。另外,教会孩子在阅读中思考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幼儿自主阅读的关键,进行早期阅读指导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通过阅读认识社会,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再次,应引发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在幼儿看书之前,老师向幼儿提出一些有关书中的内容、情节的问题。使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书,满足其求知欲和好奇心。

最后,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家中的书房、幼儿园的教室、图书室、阅读区、公共场所的亲子书吧等较为安静的地方,创建一个阅读区域,区内提供各种有趣的绘本以及丰富的阅读材料,使来到区域的幼儿有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除了图书,还要提供纸、笔等文具材料和绘画材料,允许并鼓励幼儿通过多渠道来反映自己阅读后的体验和感受,并对幼儿在创造性的说、画、涂、写等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影响幼儿一生,及时有效地培养幼儿要定时、定点看书的习惯、分类整理图书的习惯、定期上书店及图书馆的习惯、与同伴互相分享交流图书的习惯等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培养这些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幼儿认识1―10阿拉伯数字,使之能按页码数字的顺序翻阅图书。学习从左至右、从上往下的顺序看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在幼儿园的读书区域中,教师也可以将书架设置上数字或字母等标记,使幼儿知道在哪里拿的书,读完后要整齐地放回原处。

其次,要从兴趣入手,开展活动。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很感兴趣,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他们喜欢的材料。如可爱的小动物图案标识,有趣的物品,色彩鲜艳的画面以及与自己生活经验相似的内容等。要指导幼儿正确阅读,有序阅读。幼儿的阅读开始往往是依赖耳朵的“阅读”。幼儿爱听故事,教师可以经常给幼儿朗诵故事培养孩子专注的倾听能力。观察阅读,理解阅读。幼儿通过观察画面来理解,思考。允许幼儿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能力差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帮助他们组织语言,并让幼儿多次复述,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分享阅读,师幼可共看一本书,有利于直观互动,交流探讨阅读方法和经验。更好地引导幼儿读懂故事。伴音阅读,幼儿边听录音边看图书,可直接感受图书故事与录音之间的联系。伴音阅读同时还可以巩固幼儿的有序翻书经验。最后达到放手让幼儿独立阅读图书。

(三)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引导幼儿热爱阅读、读得懂书面语言的意义以外,在幼儿园里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认读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能,而这种技能将对幼儿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早期阅读应该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第一、按顺序看书,掌握看书方法。指导幼儿学习阅读活动时,要帮助幼儿掌握翻阅图书的经验,掌握一般的图书的规则方式;在幼儿看书时要求幼儿一页接着一页,大班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可以利用数字的识别来区别页码。

第二、学习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

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帮助幼儿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连起来理解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掌握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学会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地读书。

第三、构建文字与事物的关系,了解内涵。

我们要让幼儿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可以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如认识“香蕉”两个字,知道读“ xiangjiao”,并对照图片知道什么是香蕉。要帮助幼儿构建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如将想说的话写成文字,可以寄到别人手中,再转换成口头语言,别人就明白了写信人的具体意思。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阅读、集体阅读、娱乐阅读等方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

第四、借助亲子阅读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同时家长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版报、幼儿园活动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向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使家长真正理解、支持和主动参加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活动,逐渐让幼儿对阅读产生趣。幼儿园要为亲子阅读搭建平台,例如在园所内开辟读书区,方便家长接送孩子时,与幼儿共同阅读。幼儿园教师也要加强指导家长如何进行亲子阅读,纠正家长单纯地将阅读当作幼儿识字的机会,帮助家长走出阅读误区。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阅读活动,例如:阅读创意小书的制作活动、绘本DIY、幼儿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活动为家长与幼儿的亲子共读搭建了平台,又能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加强家长对阅读的理解。

6.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策略 篇六

安华二幼赵丛笑

内容摘要:早期阅读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是孩子们认识社会和大自然的最主要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对天才的成才过程进行多年的追踪研究,给人的启示是:早期阅读对于提高孩子的智商尤为重要。阅读能够刺激孩子的大脑,是健全大脑神经组织的最好方式。但有些人认为:早期识字是早期阅读的基础。不识字就无法让幼儿阅读。然而,幼儿凭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具体可感的形象。通过观察画面,同样可以感受、体验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容思想。为此,发展与提高幼儿的读图能力。是引领幼儿步入阅读殿堂的一条可行性途径。

因此,作者就幼儿园中班读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本文具体、明确的阐述了培养中班幼儿读图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主题词: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读图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在以往的幼儿园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是将此作为一个活动区域进行投放,但它对幼儿的发展究竟有何影响?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些人甚至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早期识字。不识字就无法让幼儿阅读。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选择图书时,那些画面色彩丰富、形象可爱的图书,通常为幼儿之首选,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在阅读时,画面首先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因为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源于现实生活。幼儿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画面,去感受、体验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容。因此,当幼儿在没有文字的支持下,他们同样可以去阅读。为此,幼儿阶段阅读的重心:不在于教他们识多少汉字,而更该注重的,应是发展与提高幼儿的读图能力。通过读图这一方式,引领幼儿步入阅读这个神圣的殿堂。

二、概念界定

本文中,读图能力是指:在阅读图»类书籍时,幼儿能够按照画面的顺序,通过观察画面的背景、色彩、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及其常用符号等,知道图与图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从而理解图书内容的一种能力。

三、理论依据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2-7岁婴幼儿的学习是以感知觉的体验为中心的,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婴幼儿后期的学习已形成语言、符号与生活体验的初步沟通。这种基本能力会逐步把以条件反射为主的新生儿转变为有智慧、有体验、有自己思想的学习者。

作为婴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的阅读活动,主要是通过图书画面、通过声音符号提供一些直观的形象,让孩子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把人、事、景、物与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发生沟通,由静态到动态,由零碎到完整,由无声到有声,由表面到心理,并通过观察、联想和感知形成体验,即心理图像。这种直观、联想的阅读行为决定了早期阅读内容、阅读材料应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直观性特点。它为婴幼儿创新意识的启蒙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四、实践与做法

(一)培养幼儿读图的兴趣

兴趣是活动之源,幼儿在最初往往是被动看图,缺乏细致的观察与思考。一般幼儿在阅读时,只是粗略的扫一眼图画,关注的只是他自己认为有趣或喜爱的那一部分,而书中为何这样画,它与故事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往往不加以考虑。即:阅读时缺乏目的性,比较盲目。意识不到图与图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在中班幼儿自选阅读的测查中,幼儿¾常会出现半分钟、1分钟看完一本书的现象,问其看到了什么,幼儿只是零散的回答出一些书中的人物,但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却很难说出。为此,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首先应注重培养幼儿读图的意识。幼儿阅读一本新书时,教师可先忽略故事中的文字部分,以猜猜看的形式与幼儿共同看图进行猜想,之后再读出文字,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逐渐意识到图与图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当某一页不知是何意思时,引导幼儿看一看前一页,思考后一页与当前页的»面有何关系。几次活动之后,幼儿便会发现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也能读懂故事,渐渐的,幼儿便会产生读图的愿望与意识,若教师能在每一次活动中再及时地给予鼓励与支持,幼儿的读图兴趣便会被激发起来。此时幼儿便会初步掌握一种看书的方法——读图阅读。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推理,培养幼儿边看图边思考的习惯 幼儿有了一定的读图意识后,教师在引导幼儿时,应注重对他们观察到的画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提问,以引导他们不断的在阅读中学习思考。因为只有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使观察变得更加深入,才能使幼儿的读图能力逐渐提高。

在提问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从人物的动作到神态、表情,以“为什么,怎会这样”等语句,不断促使幼儿进行观察与思考,这样才会收到好的观察效果。

如画面不能充分表达文字的内容时,教师应通过提问,架起图与文字之间的桥梁。此时,教师的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幼儿的想象插上翅膀,使幼儿在相互交流、讨论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例如:在《东方娃娃》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毛毛号大帆船》,小主人公的游戏过程如同一把钥匙为幼儿开启了大胆想象之门,在整个阅读的活动中,教师的积极认可,使幼儿摆脱了思维的束缚,他们大胆地进行想象、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思维的活跃远远超越于故事本身所带给幼儿的愉悦。这也正是看图思考的乐趣所在,他远比教师直接将文字读出所带给幼儿的益处多得多。

推理判断能力是人思维的最高形式。它对于提高幼儿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测查,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在识字量较少的情况下,幼儿合看同一本书所持续时间大大超越于独看一本书的时间。幼儿在相互交流、讨论中阅读,可以使他们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推敲”,从而对图书的内容有更加清晰地认识。那么,在提高幼儿推理判断能力方面,使用连环画故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因连环画前后画面的连续性较强,当幼儿读不懂某幅画面时。教师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一下前后的画面,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但因推理判断能力对于幼儿,乃至成人均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为此,教师在阅读中,同样应注意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应允许幼儿相互交流与讨论,鼓励幼儿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这对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高推理判断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通过模仿的形式,激发幼儿阅读的细致性

幼儿在单独阅读时,读图的细致性较比合看图书时的细致性会减弱许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的持久性、抗干扰的能力还较弱。身旁幼儿的走动、同伴间的谈论均会对单独阅读的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在阅读新故事时,教师在提问的基础上,不仅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故事中的情景、人物、画面的色彩。同时,教师还应引导他们模仿角色的面目表情,或是请幼儿站起来,模仿一下人物的肢体动作,这一尝试,不仅不会影响幼儿阅读的专注力,而且,幼儿会对人物的心理产生更强的好奇心理,总想知道故事后来会怎样,因而在阅读中,注意力反而会更加集中。同时,这种有张有弛的阅读活动,使得幼儿也进一步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四)通过角色故事表演,使图片动起来

图书作为阅读活动中的重要媒介物,仅局限于书中的画面、文字,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内在的价值,通过生动的表现形式,使图书中的画面、文字,由静态的转化为动态的,由无声的转化为有声的,这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讲,更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角色故事表演,涉及到一系列的活动,从《一起过年》亲子阅读活动的实况记录中(见附1)。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非常高涨,他们在活动中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设想出一系列需要筹备的工

作。如:做头饰、排练、请观众看、选售票员、保安等等。为使幼儿感受到角色表演的乐趣与不易,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一步步实施自己的设想。

在筹备过程中,通过反复阅读,幼儿熟练的掌握了台词,在家长积极的配合下,头饰也顺利的制作完成。但当准备排练过程中,舞台道具房子,使幼儿的意见产生了分歧,在交流讨论后,孩子们分成了雨伞组、地板块组、桌子组、积木组去分别尝试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在一次次尝试、失败、改进的过程中,许多幼儿的额头上都渗出了汗珠,孩子们那种投入的状态,不懈的探索精神令老师十分感动,当一幢幢房子搭建过后,幼儿细致地观察,并实际的站在房子中间试一试,比一比,感受一下房子的空间与高度,之后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改进的办法。当大家找出最好的搭建方案后,幼儿脸上露出了无比喜悦的神色。在之后的排练过程中,幼儿又在不断的活动实践中,不断调整,修改原有的计划。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语言表达的能力均得到了发展。可以说,在阅读活动中,角色表演系列活动是一个整合性的活动,幼儿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所表现的情节,表达的内º有更加深刻地认识与理解。

读图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步入图书的殿堂打开了一条通道。而图书带给他们的快乐也只有真正臵身于其中才能切身体会得到。愿更多爱孩子的人们加入其中。

参考文献:

[1]《幼儿语言教育》张明红 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写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赵寄石、楼必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3]《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华师大出版社

[4]《学前教育心理学》邵瑞珍 华师大出版社

7.浅谈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 篇七

一、墙体识字活动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在教室内开辟了“字宝宝乐园”, 把每周教的新字娃娃及儿歌贴在墙上, 孩子们每天都很乐意地拉着家长的手, 一字一指地读给大人听。“水果店”里, 孩子们根据货架上水果名称, 摆在相应的水果, “小小图书馆”更是孩子们饭前饭后休息的好地方。孩子们可以在图书角看书,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 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童话故事《狼和小羊》《狡猾的狐狸》《聪明的乌龟》等, 先是由老师有声有色地讲给孩子听, 然后让幼儿挑选喜欢的图书自己阅读, 最后让他们做小老师, 每天晨间活动安排一到两位小朋友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给孩子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

二、主题认读活动

通过活动, 创设主题环境, 挖掘孩子们身边的教育资源, 积极创造性地开展认读活动。我组织主题教学内容《多彩的秋天》, 小朋友通过收集色彩鲜艳的水果图片、实物及农作物、花卉、树叶等汉字, 让孩子们准确读出这些汉字, 如:苹果、香蕉、一串红、枫叶、梧桐、菊花等, 同时让孩子们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在《冬爷爷来了》这一主题活动中, 让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冬天运动的图片———跳绳、踢毽子、跑步、滑雪、堆雪人等, 这不仅美化了班级环境, 还让孩子们时时处在文字环境中, 识字效果可谓是事半功倍。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 让孩子在环境中认字, 教育有心、学者无意, 在不增加孩子们过重负担的基础上, 不知不觉地, 孩子们又认识了一批汉字。

三、利用社区环境, 培养幼儿对文字的感受能力

我们不仅注重幼儿园环境创设, 还把认读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主张生活化学习, 在社区大环境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感知能力, 譬如我们组织幼儿参观超市活动中, 各种商品, 有吃的、有用的、有玩的, 它们都有漂亮的包装, 孩子们都能一一说出它们各自的名称, 结合刚才所参观的, 小朋友买回来的商品, 把事先准备好的包装盒拿出来, 请小朋友把包装盒上的名称认出来, 说一说这些商品的特点, 再分类别建好贴在一起展出来, 在整个活动中, 小朋友互相学习, 掌握了相关的词汇, 学会表达自己所思所想, 而且在剪贴过程中巩固了自己知识, 培养动手分类能力。生活中, 这类资源随处可见, 马路上各种各样的商品名称, 色彩斑斓的广告牌, 书店内容丰富的图书……这不正是随时可认、随处可读的“识字天地”吗?只要老师和家长做有心人, 激发孩子自主认读的欲望, 就能让社会大环境成为开发孩子潜能的好帮手。

8.幼儿早期阅读策略 篇八

一、早期阅读要以“图音阅读”为主,避免过早涉及文字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来里斯一生致力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他提出了“20分钟听读启蒙教学法”。特来里斯认为,要培养儿童读书的兴趣,首先要诱发孩子想读书的欲望。这种巧妙的阅读诱发力出自父母、老师娓娓动听的朗读。实践证明,父母每天给孩子读一段书,老师每堂课给学生读一篇小文章,校园广播坚持定时“天天小故事”,内容由浅入深,长期坚持,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词汇,可以激发其想象、拓宽其视野、萌发其情感。

二、早期阅读要以“园地阅读”为主,逐步提升幼儿阅读兴趣

以集体教学活动及阅读角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阅读训练首先要培养孩子观察、模拟书面语言的能力,学习书面语言的基本技巧;其次要锻炼幼儿预期阅读的技能,在幼儿大量阅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给予点拨指导,帮助他们归纳概括出一定的阅读规律;第三,要历练幼儿自我调适的技能,引导幼儿自觉发现误差并主动纠正误差;第四,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让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情绪,为幼儿以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早期阅读要以“园本教材”为主,缩小通式阅读比例

早期阅读必须为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内容。图书中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规律可循,能帮助幼儿形成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因此,学前儿童接触的图书应是他们已有概念的文字代码,这样也有利于幼儿逐渐认识到书面语言的表意性质。因此,幼儿园的阅读启蒙要开发有特色的园本阅读教材,其应具备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语言浅显、生动有趣、琅琅上口、易学易记等特点。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层次、理解水平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不让幼儿因感到太难而退却、太简单而失去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的起点上均有所发展。

四、早期阅读要以“书香催发”为主,营造校园阅读的氛围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而需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应利用一切机会、场所,营造“步步有文化、处处可阅读”的场景与氛围,让孩子充分地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不断更新图书架、图书角的内容,开展图书交换、图书漂移活动,并注意提供充足的图书阅读时间,及时予以充分的阅读指导,以帮助幼儿集中获得阅读的文字和语感信息。

五、早期阅读要以“汇聚经验”为主,减少权威解读的影响

实践证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助于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可以使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幼儿园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地提供让幼儿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以使幼儿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六、早期阅读要以“家园联通”为主,提高整体阅读的效度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家长也是不可缺少的助手,幼儿在幼儿园习得的知识需要家长帮助巩固,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需要家长帮助坚持。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除了为孩子提供各类阅读材料外,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也要抱有热情,并给以具体指点、讲解和耐心作答。父母的阅读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水平。因此,教师要非常注重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使家园教育一致,共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早期阅读要给幼儿提供接触书面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机会,发展孩子的语言认知能力。而开展园本阅读研究,则是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和谐阅读”的教育环境,为他们积累终生阅读的经验,为他们走向成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动物,我们的知心朋友作文下一篇:2018年高中在校学生军训心得体会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