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监督经验材料

2024-06-20

中医药监督经验材料(精选9篇)

1.中医药监督经验材料 篇一

施营中心中医工作工作材料

樊城区施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2年征求主管局同意,按照《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湖北省中医药“三堂一室”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投入一百多万元新建了中医特色鲜明的国医堂。并在同年通过评审验收,成为襄阳市第一批经过省级验收合格的规范化“三堂一室”。经过不懈努力,中心中医药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分级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强化中医特色的基础建设,改善中心国医堂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医疗条件。中心国医堂独立诊区内,从风格统一的“国医堂”牌匾到中式宣传展牌、诊椅、诊桌、药柜、器械柜,均做到简洁、宽敞、明亮,温馨,科室标志及路标清晰,国医堂的中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现已建成中医内科、肝肾科、针灸科、正骨科、妇科、中药房,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更加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为患者营造出了一种身心清净、舒缓祥和、人性温馨的诊疗氛围,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就医需求。

二、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融入社区

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中心以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突破口,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开展拔罐,针灸,艾灸、刮痧、推拿、熏蒸中药、理疗、煎药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用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病的防治。

中心根据辖区老龄化这一发展趋势,坚持以中医药为主开展治疗,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入手,运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和中医辩证论治的手段,在原有中医药辩证治疗的基础上拓展针灸、肢体康复按摩、器械康复等多种途径的治疗方法。并制定重点人群,如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药保健方案,并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国医堂的特色,受到辖区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

把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作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一是在各诊室配有中医健康处方、宣传资料,随时向患者和咨询者发放;二是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传授中医养生保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中心为提高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印制中医健康处方宣传单20余种,通过日常工作、开展保健咨询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方式,向群众发放8000余份。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方式的指导等工作,起到了良好效果。

开设了中医针灸康复理疗室,较好地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手法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中医针灸康复理疗取得长足发展,绝大部分颈腰椎骨质增生、颈性眩晕、颈椎病、坐骨神经痛患者通过颈腰椎牵引缓解了疼痛,提高了辖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加强国医堂内涵建设,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中心积极安排人员进修培训以及人才引进,从“望、闻、问、切”到适宜技术操作,每一个环节都严加规范,极大增强了国医堂诊疗实力,实现了患者满意、中心受益。

通过不懈努力,施营中心国医堂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切实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优质、价廉中医药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2013年12月9日 樊城区施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市政府经验交流材料(中医药) 篇二

使人民群众享受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果

邓州市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 日)

邓州市位于豫西南边陲,全市辖28个乡镇街区,609个行政村,172万人。邓州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籍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和全省十个直管试点县(市)之一。

中医是邓州的“名片”,邓州中医文化底蕴深厚,满目杏林,医学倡盛,中医药在民间深受欢迎。近年来,邓州市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着力抓好“四个突出”,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中医工作地位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里,邓州市以此为荣,历届市委、市政府也因此非常重视支持中医工作,中医事业在社会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委、政府明确提出:只要为了中医事业发展,要啥给啥,不遗余力。从而为推动邓州中医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9年,我市在全国第一个建立县级中医药管理机构,成立了邓州市中医药管理局。1991年,由政府投入资金,成立了中医科研机构--邓州市周围血管病研究所,经费财政全供。1996年,邓州市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称号,1997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中医培训试点县(市),为全国农村中医培 1

训提供了宝贵的试点经验。邓州市中医院被评为全国首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近年来,邓州市的中医工作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中医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在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中医工作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加大了中医工作力度。

一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刘树华任主任、高规格的邓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室,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把中医药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下基层调研中医药工作,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市中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除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中医药工作外,还邀请中医药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及邓州网、移动信息平台等媒介,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中医药工作,形成了全社会相信中医药、重视中医药、支持中医药的良好氛围。

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做为发展中医的突破口。市领导不仅带头争取中医项目,而且对争取来的项目倍加珍惜,狠抓落实。2011年,市中医院新址建设被列为全市十件实事之一,并向全市人民做出承诺。为了确保市中医院迁建工程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了邓州市中医院建设项目指挥部,由市长刘树华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主管卫生的副市长、公安局长任副指挥长,发改、财政、城建、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协调解决新址建设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三是出台制订倾斜政策。如在制订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偿方案时,把中医药的补助比例提高10%,市中医院的住院补助比例也比其它市直综合医院提高10%。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财政收入有限,经费并不宽裕。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保证中医经费投入,凡是中医预算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凡是项目配套资金无条件保证。例如市中医院项目建设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中央项目资金2000万元,省政府配套500万元,其余5300万元全部由市财政投入,包括拆迁和青苗补偿也全部由市政府买单,不增加市中医院一分钱债务,使其轻装上阵,解除了发展建设的后顾之忧。

二、突出中医体系建设

一是抓“龙头”。市中医院是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机构。按照“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的要求,我们在市中医院新址建设中高起点、大手笔。从规划选址开始,市政府就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最终我们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把一块占地70亩,价值3.5亿的“黄金地段”无偿划拨了市中医院。在规划设计上,坚持传统文化风格和中医特色,把市中医院新址定位为邓州城区的新地标和城市名片工程。到明年底,一座崭新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全省一流的县级中医院将展现在邓州百姓面前。

二是抓“枢纽”。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

展中医药“三个一”工程,即:设置1个中医科、1个中药房、至少配备1名中医师。为了强化中医药管理,我们选拔了12名中医药人员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或副院长,各卫生院均明确一名副院长分管中医药工作,把过去卫生院中医科改建为中医管理科,科长由优秀中医药人员担任,其职责由过去单一医疗型转变为全面负责型。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平均开设中医门诊2.3个,中药饮片达350种以上,中医病床占总床位的25%以上,中医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30%以上。下一步,市政府将投入300万元,为全市乡镇卫生院统一更新配置中药柜。

三是抓“网底”。我们把中医建设纳入全市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条件之一,要求配备100种以上中药和30种以上中成药,至少有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能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市已基本达到了“村村有标准化卫生所,所所有中医中药”。

三、突出中医作用发挥

一是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在传染病防治中发挥作用。在近年来的手足口病防治和H1N1甲流感防治中,我市疫情始终处于低发状态,关键是发挥了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在手足口病防治中,市政府拨款87万元,由市中医院按照省中医管理局提供的处方,统一煎制预防汤剂,向全市516家托幼机构的6万余名儿童免费发放。对散居儿童,则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组织,按照“广泛宣传、自觉自愿、成本价提供、面对面指导煎服”的原则,普及中药预防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

二是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推广中医药适

宜技术。我们用3年时间,推广了针灸、按摩、推拿等30余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对 名乡村中医进行了适宜技术培训,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 份,发放针炙针具、拨火罐等设施 套,使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三是发挥中医药贴近群众优势,开展“三进”服务。我们把中医药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广泛开展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市政府拨款20万元印发了中医专家唐祖宣编写的《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指南》,免费发放城乡居民家庭,广泛宣传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常识,引导群众主动使用中医药防病治病。在全市25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标准化的中医科和中药房,使辖区居民提供享受到便捷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四、突出中医文化传承

一是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邓州做为中医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医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我市的张仲景展览馆被列为全国50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之一。张仲景展览馆建设工程被列为邓州市“文化名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规划占工面积1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建成之后,将成为普及宣传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场所和邓州市的文化旅游景点。

二是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唐祖宣是邓州中医队伍涌现出的典型代表,他不仅是全国名老中医,而且是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不仅在周围血管病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常年累月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奔走呼吁,不仅为邓州,而且为全省、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

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市政府拨出20余万元专款,继承整理以他为代表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硕果累累。近年来共出版专著13部,近3000万字。同时,申报成立了唐祖宣学术研究室,得到了国家、省中医管理部门的批准,其学术经验将在邓州开花结果。

三是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坚持师承教育、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举,进一步发展壮大了中医队伍。在师承教育中,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唐祖宣已累计带徒56人,其中中医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3名。还将全市120名年轻乡村中医与市级医疗机构的中医骨干拜师结对。在学历教育中,以邓州市卫校为基地,对全市200多名无学历乡村中医药人员进行了中专学历教育。在继续教育中,以省卫生厅“522”工程和“51111”工程为载体,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培养中医骨干。同时鼓励乡村中医药人员到本市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费用全免。目前,我市中医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达 名(其中中医主任医师 名),中药专业技术人员达 名,村卫生所乡村中医达1264人,中药调剂465人。

以上是我市中医药工作的一些做法,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兄弟县市相比,与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导,真抓实干,加快发展,把邓州中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

3.工商银行审计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篇三

近几年,分行内控合规部在省行内控合规部和市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面履行新职能的新形势下,积极更新观念,顺利实现职能转变,大力拓展内控领域,改进内控方法,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提高内控质量,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转变工作理念,构建健全有效的内控体系。建立和完善新的内控体系,是我们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建设要求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保证全行经营发展能够保持“长治久安”的一项系统工程。几年来,我们始终按照全面推进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进程的要求,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和内控建设,从控制环节、风险评估与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交流、检查监督五个方面,全面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了各项业务健康的发展。

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内控管理组织体系。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分行在20xx年就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以后成立了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并在内控合规部设立秘书处,先后制定了《分行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分行内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实施方案》、《分行内控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和《中国工商银行分行内控管理事件应急预案》等多项制度办法。定期召开委员会工作会议,讨论全行内控管理的工作目标,通过各自行内控管理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全行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整改措施。

2、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内控合规工作质量。20xx年我行在、两地上市后,按照内外部审计监管环境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对点专项审计、重大违规问题查处,而是在这些职能基础上拓展到了推动全行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依法合规经营、加强防范操作风险等管理层次。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实现了三个“转移”,把工作重心由过去“以单纯的审计检查为主,向内控体系建设、全面控制风险,特别是以操作风险控制为中心”转移;把工作内容由过去“只注重控制结果的事后监督为主,向控制过程和控制结果并重的全过程监控”转移;把工作方式方法由过去“以简单、直观的现场核对、查验为主,向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非现场监测预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内控平价”转移。为提高对风险的反应速度,最大限度地缓释风险,减少或避免损失,20xx年建立了“检查监督发现问题信息库管理系统”,按照发生问题的严重程度、容易产生的后果以及可能发生的损失,设定的参数对问题数据进行风险划分和确认,生成预警信息,通过非现场跟踪监测,及时发出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对重大风险问题进行风险提示,有效的防范预警和风险操作风险。

3、强化业务学习与指导,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一是开展了“强化高管人员合规意识、创建人人合规内控文化”竞赛活动。各支行、各部门负责人为内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通过自身行为向各个层次的人员表明和强调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带头落实内控文化建设的各项原则,带头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员工做出表率,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人人有责”、“加强内控防范风险、减少风险就是创造效益”的理念。为随时掌握各网点经营管理的情况,切实加强网点内控管理。我行制定了《支行行级领导网点坐班制暂行办法》,要求各支行行级领导每周至少一天到网点坐班,坐班期间落实各项工作纪律,早上提前到岗,与网点员工一起做好上班准备,参加网点晨会;及时掌握当天工作计划和具体安排;采取多种方式了解支行各项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二是开展了《业务操作指南》推广应用工作,推动了全行员工内控文化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加强科技投入,最大限度地扩大培训人数。为达到全行所有员工都能直接收看到总、省、市行培训情况,创造有利于员工学习的良好环境,提高员工的学习热情。为5个支行安装了视频装置,从目前运行的情况良好,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确保了学习培训时间和质量。二是建立学习制度,制订学习方案,保证学习时间。本次学习培训是全行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集中培训。涉及人员范围大,学习内容广,培训层次高,持续时间长。为保证学习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我们统一确定了全行集中学习培训时间,每周2、4两个晚上,每次不少于2小时。制订了培训方案,确定5月-12月各业务部门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内容,并列出详细的培训时间表,包括授课人、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参加人员的范围等。三是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注重学习成效。为确保学习真正起到培训员工、熟悉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和防范操作风险的目的,我们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了重点和专业针对性,重点把握各项业务流程、风险点和风险控制措施。在培训授课上,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操作实例、案件分析为重点,尽量做好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融会贯通。在培训反馈上,加强与员工交流,及时了解基层行员工对集中学习培训的反映,并针对反映的问题对部分课程进行了

近几年,分行内控合规部在省行内控合规部和市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面履行新职能的新形势下,积极更新观念,顺利实现职能转变,大力拓展内控领域,改进内控方法,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提高内控质量,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转变工作理念,构建健全有效的内控体系。建立和完善新的内控体系,是我们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建设要求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保证全行经营发展能够保持“长治久安”的一项系统工程。几年来,我们始终按照全面推进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进程的要求,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和内控建设,从控制环节、风险评估与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交流、检查监督五个方面,全面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了各项业务健康的发展。

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内控管理组织体系。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分行在20xx年就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以后成立了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并在内控合规部设立秘书处,先后制定了《分行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分行内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实施方案》、《分行内控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和《中国工商银行分行内控管理事件应急预案》等多项制度办法。定期召开委员会工作会议,讨论全行内控管理的工作目标,通过各自行内控管理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全行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整改措施。

2、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内控合规工作质量。20xx年我行在、两地上市后,按照内外部审计监管环境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对点专项审计、重大违规问题查处,而是在这些职能基础上拓展到了推动全行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依法合规经营、加强防范操作风险等管理层次。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实现了三个“转移”,把工作重心由过去“以单纯的审计检查为主,向内控体系建设、全面控制风险,特别是以操作风险控制为中心”转移;把工作内容由过去“只注重控制结果的事后监督为主,向控制过程和控制结果并重的全过程监控”转移;把工作方式方法由过去“以简单、直观的现场核对、查验为主,向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非现场监测预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内控平价”转移。为提高对风险的反应速度,最大限度地缓释风险,减少或避免损失,20xx年建立了“检查监督发现问题信息库管理系统”,按照发生问题的严重程度、容易产生的后果以及可能发生的损失,设定的参数对问题数据进行风险划分和确认,生成预警信息,通过非现场跟踪监测,及时发出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对重大风险问题进行风险提示,有效的防范预警和风险操作风险。

3、强化业务学习与指导,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一是开展了“强化高管人员合规意识、创建人人合规内控文化”竞赛活动。各支行、各部门负责人为内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通过自身行为向各个层次的人员表明和强调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带头落实内控文化建设的各项原则,带头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员工做出表率,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人人有责”、“加强内控防范风险、减少风险就是创造效益”的理念。为随时掌握各网点经营管理的情况,切实加强网点内控管理。我行制定了《支行行级领导网点坐班制暂行办法》,要求各支行行级领导每周至少一天到网点坐班,坐班期间落实各项工作纪律,早上提前到岗,与网点员工一起做好上班准备,参加网点晨会;及时掌握当天工作计划和具体安排;采取多种方式了解支行各项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二是开展了《业务操作指南》推广应用工作,推动了全行员工内控文化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加强科技投入,最大限度地扩大培训人数。为达到全行所有员工都能直接收看到总、省、市行培训情况,创造有利于员工学习的良好环境,提高员工的学习热情。为5个支行安装了视频装置,从目前运行的情况良好,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确保了学习培训时间和质量。二是建立学习制度,制订学习方案,保证学习时间。本次学习培训是全行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集中培训。涉及人员范围大,学习内容广,培训层次高,持续时间长。为保证学习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我们统一确定了全行集中学习培训时间,每周2、4两个晚上,每次不少于2小时。制订了培训方案,确定5月-12月各业务部门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内容,并列出详细的培训时间表,包括授课人、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参加人员的范围等。三是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注重学习成效。为确保学习真正起到培训员工、熟悉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和防范操作风险的目的,我们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了重点和专业针对性,重点把握各项业务流程、风险点和风险控制措施。在培训授课上,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操作实例、案件分析为重点,尽量做好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融会贯通。在培训反馈上,加强与员工交流,及时了解基层行员工对集中学习培训的反映,并针对反映的问题对部分课程进行了

调整,增加了业务实例和案件分析,使内控“三道防线”意识深入人心,员工案件防范意识、遵章守纪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截至9月末市分行共进行集中视频授课37次,累加参加人数2500人次。

4、完善考核制度,强化内控激励约束机制。20xx年加大内控评价绩效挂钩力度的基础上,研究完善内控综合评价办法,将内控综合评价结果、各类检查监督情况以及内外部监管检查情况等纳入内控管理绩效挂钩考核的范围,全面考核各行内控管理的整体水平,以引导各行重视和加强内控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内控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同时,每年依据《分行内控管理奖励办法(试行)》规定,开展内控管理工作先进评选奖励活动,对内控制度执行好、管理效果好的行处、网点和专业,以及模范执行规章制度、敢于抵制违规的一线员工和查处违规有功的检查监督人员给予表彰,大力宣传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和典型经验。

二、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促进依法合规经营。20xx年我行在认真贯彻全省行长会议工作部署,以强化内控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为核心,加大对重点业务、重点部位和重要岗位的监控力度,认真履行常规审计职能,实现了预定目标。据统计截至9月末,共组织开展审计项目18个,其中:专项审计2次,临柜业务突击检查3次,离岗、离任审计13次。共发现问题107条,发出检查意见书25份,提出整改建议36条,对12个违规违章单位及9名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罚。一是按照“全面监督、突出重点、分步突破”的思路及年内实现“零违规、零差错”网点的目标,每个季度对各营业网点进行了临柜业务突击检查,覆盖面不低于25%,重点检查营业经理履职、现金管理、账户管理、反交易等16个风险点,对存在的问题做到了现场整改不留隐患,对严重违规的问题,按照《临柜业务处罚记分处罚标准》现场进行了现场记分处罚,做到了从严、从快的原则,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沟通。运行、公司、监察、内控等部门多次共同协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筑起防范案件防范风险控制线,为各项业务的依法合规、规范运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实现了检查项目和合规管理重点的互补,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三是严格各项业务专项审计工作。在监督检查中,我们坚守“三个杜绝”。即:杜绝“下不为例”。要求每一名检查人员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坚持制度,犯什么错误就要接受什么处罚,决不能因错小而手下留情,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弱化员工风险意识,放松案件防范警觉性。杜绝“姑息护短”。检查中如发现网点部门负责人对员工缺乏管理,对出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事后补上的行为,我们会加倍进行处罚。杜绝“业务发展违规”。越是业务发展,就越要强化内控管理,预防案件事故,我们在检查中对因出发点是为发展业务而形成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在严格处罚的同时,加强内控意识教育,真正做到“尊重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内控文化氛围。

三、加强审计结论的利用,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审计结论的利用是实现审计目的、发挥审计作用的关键环节。只有从纵向和横向向两个方面扩大和深化对审计结论的利用,做到审计一个行规范全行,处理一个人教育全行人,才能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我们主要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通过审计听证会的形式,帮助被审计单位认识自己工作的现状、主要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被审计单位正确利用审计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管理,改进工作;二是通过及时下发审计意见书、审计督办通知书、内部检查情况通报等形式,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检查情况,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及责任人处理情况,并结合自己的职能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和监督。

4.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我县于20xx年开端施实乡村扶贫开拓项目。从单一的科技扶贫到新村扶贫、卫生扶贫、移民扶贫、残疾人扶贫、劳务扶贫,再到扶贫贴息借款等多方位、多渠道的扶贫开拓项目。扶贫开拓项目所需资金包罗国度财务扶贫资金和信誉扶贫资金两个局部,财务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穷村的根底建立,经由几年的施实,乡村扶贫开拓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然则,因为扶贫资金起原渠道多,资金用处广,因此统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分治理,客观上构成了资金投入涣散,治理难度大比及问题,经由审计发现,扶贫资金的治理运用上存在以下问题待于进一步改良和增强。

一、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项目标方案性与项目实践施行的多变性。我们目前所用的上报项目、审批方案、按方案施行,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乡村扶贫开拓治理形式。项目方案的制订,是由治理者按总体要求意向规划,未能实在按受益者的实践状况规划。项目标成功取决于项目标施行者,扶贫资金是为农人效劳,是党中心为“缓解和消弭贫穷,进一步改善贫穷生齿的生涯质量,增强贫穷村庄的根底设备建立,改善生态情况,逐渐改动贫穷地域经济、社会、文明的掉队情况,为到达小康程度发明前提”而不是为完成义务外表景象的致富。审计发现乡村扶贫资金项目标施行单元无一破例均对方案进行了或多或少地调整。资金治理部分和贫穷户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流,方案的严厉性与施行中的多变性为实际的扶贫项目标施行报酬地带来难度。

(二)扶贫资金的运用和治理分歧成度地存在滞留、挤占、调用和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套取扶贫资金、私自改动投向、等违纪违规行为。财政监管不到位、主观方案、奖罚不严、好处驱动是招致这些问题发作的首要要素。

扶贫资金的挤占、调用首要受方案体系体例的影响,资金(物资)在运用进程中,既有当局的微观调控又有各级扶贫主管人员的主观志愿,使得方案项目资金受益者与实践扶贫受益者常会呈现错位,形成挤占、调用。

主观方案、好处驱动在资金县报账制中显得尤为凸起。在对乡村扶贫资金的反省中发现大多项目施行单元因为将农户根底设备三改五建,开展支柱财产生果、蚕桑,培训技能人员等项目调整为新修村舍路途工程,或为小集团好处驱动故弄玄虚,再按方案报账时运用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等伎俩套取资金,到达小我或小集团的好处。

滞留扶贫资金:多年因由于对扶贫资金治理没有一套严厉的监管伎俩,一些扶贫开拓重点县的党政指导把扶贫开拓资金当成是当地的第二财务,想方设法的使资金滞留,以备不时之需。

二、建议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用好扶贫资金,充沛发扬其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增强监管。

(一)进一步完美财务专项资金治理准则,加大监视反省力度。明白专项资金治理的责任主体。加大专项资金跟踪反省和违规处分力度,实在维护财生意律和农人的亲身好处。

(二)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立项治理。扶贫项目标施行,起首应由贫穷乡(镇)、村两级制定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分综合评价,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分依据扶贫资金规划,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

(三)强化对扶贫资金的效益审核。扶贫资金效益包罗立项效益和治理效益两个方面:一是立项效益应重点存眷立项能否科学,能否具有前瞻性,项目能否有明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的,能否契合国度财产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取向,方案项目能否与底层实践相符,能否进行了可行性研讨,能否存在先立项,后评价的景象;项目决议计划进程能否客观公平,能否进行了风险猜测;项目库的设计、挑选能否合理,能否准确处置部分好处与全体好处、短期效益与可继续开展的关系,能否了先急后缓、弃劣择优的准则。二是治理效益应重点存眷国度扶贫政策能否落实,资金的分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规划,资金能否按项目、按进度拨付,能否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挤占调用、滞留、抵扣扶贫专项资金的状况,能否存在受部分好处差遣,将扶贫资金投向非扶贫项目甚至用于机关经费。重点审核扶贫资金治理系统能否健全,内部节制准则和责任机制能否存在并有用施行,财政信息能否真实牢靠。扶贫借款和扶贫周转金的投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总体要求,能否存在金融部分和信誉资金治理部分为了本身经济好处和单方面躲避信贷风险私自改动放款用处、招致放款分明偏离扶贫目的,扶富不扶贫以及故弄玄虚骗取借款和贴息等问题。扶贫资金能否执行专户治理,封锁运转;专款进出能否执行受权审批,账、钱、物的治理能否别离;能否严厉划分出产性支出和优抚性支出;扶贫资金的详细项目能否施行了预算治理。

四、增强对培训费的治理运用:培训费是和扶贫项目资金一同下到达底层的。依据项目治理要求,它该当是对广阔贫穷农牧民及底层干部的政策、营业、科技、技艺培训的费用。但在

我县于20xx年开端施实乡村扶贫开拓项目。从单一的科技扶贫到新村扶贫、卫生扶贫、移民扶贫、残疾人扶贫、劳务扶贫,再到扶贫贴息借款等多方位、多渠道的扶贫开拓项目。扶贫开拓项目所需资金包罗国度财务扶贫资金和信誉扶贫资金两个局部,财务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穷村的根底建立,经由几年的施实,乡村扶贫开拓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然则,因为扶贫资金起原渠道多,资金用处广,因此统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分治理,客观上构成了资金投入涣散,治理难度大比及问题,经由审计发现,扶贫资金的治理运用上存在以下问题待于进一步改良和增强。

一、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项目标方案性与项目实践施行的多变性。我们目前所用的上报项目、审批方案、按方案施行,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乡村扶贫开拓治理形式。项目方案的制订,是由治理者按总体要求意向规划,未能实在按受益者的实践状况规划。项目标成功取决于项目标施行者,扶贫资金是为农人效劳,是党中心为“缓解和消弭贫穷,进一步改善贫穷生齿的生涯质量,增强贫穷村庄的根底设备建立,改善生态情况,逐渐改动贫穷地域经济、社会、文明的掉队情况,为到达小康程度发明前提”而不是为完成义务外表景象的致富。审计发现乡村扶贫资金项目标施行单元无一破例均对方案进行了或多或少地调整。资金治理部分和贫穷户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流,方案的严厉性与施行中的多变性为实际的扶贫项目标施行报酬地带来难度。

(二)扶贫资金的运用和治理分歧成度地存在滞留、挤占、调用和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套取扶贫资金、私自改动投向、等违纪违规行为。财政监管不到位、主观方案、奖罚不严、好处驱动是招致这些问题发作的首要要素。

扶贫资金的挤占、调用首要受方案体系体例的影响,资金(物资)在运用进程中,既有当局的微观调控又有各级扶贫主管人员的主观志愿,使得方案项目资金受益者与实践扶贫受益者常会呈现错位,形成挤占、调用。

主观方案、好处驱动在资金县报账制中显得尤为凸起。在对乡村扶贫资金的反省中发现大多项目施行单元因为将农户根底设备三改五建,开展支柱财产生果、蚕桑,培训技能人员等项目调整为新修村舍路途工程,或为小集团好处驱动故弄玄虚,再按方案报账时运用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等伎俩套取资金,到达小我或小集团的好处。

滞留扶贫资金:多年因由于对扶贫资金治理没有一套严厉的监管伎俩,一些扶贫开拓重点县的党政指导把扶贫开拓资金当成是当地的第二财务,想方设法的使资金滞留,以备不时之需。

二、建议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用好扶贫资金,充沛发扬其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增强监管。

(一)进一步完美财务专项资金治理准则,加大监视反省力度。明白专项资金治理的责任主体。加大专项资金跟踪反省和违规处分力度,实在维护财生意律和农人的亲身好处。

(二)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立项治理。扶贫项目标施行,起首应由贫穷乡(镇)、村两级制定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分综合评价,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分依据扶贫资金规划,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

(三)强化对扶贫资金的效益审核。扶贫资金效益包罗立项效益和治理效益两个方面:一是立项效益应重点存眷立项能否科学,能否具有前瞻性,项目能否有明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的,能否契合国度财产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取向,方案项目能否与底层实践相符,能否进行了可行性研讨,能否存在先立项,后评价的景象;项目决议计划进程能否客观公平,能否进行了风险猜测;项目库的设计、挑选能否合理,能否准确处置部分好处与全体好处、短期效益与可继续开展的关系,能否了先急后缓、弃劣择优的准则。二是治理效益应重点存眷国度扶贫政策能否落实,资金的分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规划,资金能否按项目、按进度拨付,能否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挤占调用、滞留、抵扣扶贫专项资金的状况,能否存在受部分好处差遣,将扶贫资金投向非扶贫项目甚至用于机关经费。重点审核扶贫资金治理系统能否健全,内部节制准则和责任机制能否存在并有用施行,财政信息能否真实牢靠。扶贫借款和扶贫周转金的投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总体要求,能否存在金融部分和信誉资金治理部分为了本身经济好处和单方面躲避信贷风险私自改动放款用处、招致放款分明偏离扶贫目的,扶富不扶贫以及故弄玄虚骗取借款和贴息等问题。扶贫资金能否执行专户治理,封锁运转;专款进出能否执行受权审批,账、钱、物的治理能否别离;能否严厉划分出产性支出和优抚性支出;扶贫资金的详细项目能否施行了预算治理。

四、增强对培训费的治理运用:培训费是和扶贫项目资金一同下到达底层的。依据项目治理要求,它该当是对广阔贫穷农牧民及底层干部的政策、营业、科技、技艺培训的费用。但在

5.中医药监督经验材料 篇五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典型经验交流材料主题

1、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医院财政补偿政策的措施。

2、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3、辽宁省中医管理局——将乡村中医药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经验和做法。

4、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通过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建设加大对农村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的做法。

5、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农村中医师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望奎县——农村中医药县乡一体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6、江西省中医管理局——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养的经验和做法。

修水县——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中医药优势的政策改革措施。

7、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在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兴院的经验和做法。

8、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望苍县——中药规模化种植带动农民致富的经验和做法。

9、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加大对县级中医医院财政投入的经验和做法。

10、甘肃省天水市卫生局——通过聘用个体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解决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缺乏的经验和做法。

6.中医药监督经验材料 篇六

近年来,××县委组织部把建立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不断地拓展监督范围、强化监督手段、增强监督效能,致力打造一支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的组工干部队伍。

一、坚持部务公开,增强社会监督针对性。提高工作透明度,建设开放性组工系统,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我们通过设立部务公开栏、建立党建网站、印发服务指南、召开情况通报会、扩大新闻宣传等方式,实行组织工作“四个公开”。一是政策公开。凡是涉及组织工作的重要法规、条例、文件,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等及时宣传贯彻到党员干部群众中,让干部群众吃透精神,掌握政策,对照检查。二是部情公开。公开部内机构设置、领导组成、人员分工、岗位职责、办事流程、联系方式,便于党员干部办事,便于到人到事实施监督。三是制度公开。在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争做“六个组工”等活动中,组织部门形成了组工干部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如《组工干部行为规范》、《考察干部八个不准》、《组工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等,不仅在部内进行认真学习,而且广泛地进行社会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中充分明确合格组工干部的各项要求。四是重大活动公开。在开展工作时,对于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一律公开,力求去掉组织工作的神秘面纱。不论是干部选拔、班子配备、人才培养,还是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除涉及保密事项外都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二、建立监督网络,增强社会监督广泛性。为了使社会监督具有广泛性、实现经常化,我们建立了一支相对固定、相对专业的监督员队伍。首先,明确条件,严格挑选。每年,县委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乡镇和县直机关从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普通群众中,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意识强、个人威望高的同志,作为部风监督员,从各级领导干部和各个行业网中推荐有影响的同志,作为干部工作监督员。县委组织部经过认真筛选,下发聘书,予以确认。其次,赋予权利,明确职责。《县委组织部义务监督员制度》明确规定,义务监督员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的有关事项具有知情权、评价权、言论豁免权,义务监督员要经常关注组织工作,定期保持联系,定期参加例会,定期报告情况,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提出意见建议。再次,开展活动,发挥作用。义务监督员对重大工作、重要事件、重要干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找准责任、及时汇报。

三、开辟民意渠道,增强社会监督便利性。为了使监督信息及时、方便、快捷传达给部领导,我们建立了一整套民意传输渠道。一是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部机关专门设立了一部电话作为举报专线,在工作时间内,明确专人接听;在机关院外设立了投诉信箱,办公室安排专人收取来信。组织部明确一名副部长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到事事回复,并限时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二是设立“部长接待日”。为了解决群众来访和反映情况,能够直接找到领导,将每个月的15日定为“部长接待日”。组织部长在接待日的当天,暂停办理其他工作,专门做好受理和接待群众来访,听取群众的意见反映,并及时做好意见回复,“部长接待日”遇周六、周日不休息。三是建立组织部长约谈制度。部风监督员和干部工作监督员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随时约见部长,汇报情况,部长及时安排时间予以接待。四是坚持调研走访制度。部领导分工负责,对全县所有的乡镇和县直副科级以上单位每半年走访一次,采用下发征求意见表、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工作建议的同时,对组工干部作风进行了解。

7.中医药监督经验材料 篇七

自我分局承担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责以来,分局工作人员扎扎实实搞调研,实实在在抓协调,同时大胆开拓,勇于创新,赢得了高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各食品监管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工作

无法可依,发文办事不具有权威性,有的单位认真落实,有的干脆置之不理,等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充分发挥我们的职能呢?根据近一年的工作实践,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供大家批评指正:好范文出品

一、要深刻理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能的内涵,找准自己的职能定位我认为:我们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是一种高端的监管,是对管理者的监管。换言之,是对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监督、监察,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而不是泛泛地去监管,不是代替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去监管。

二、要加强学习一是要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要做到心中有数,熟悉各监管职能部门的职责,找出各部门的法定职责没有涵盖、部门职能交叉、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在协调中,我们才不至于开不起腔,甚至开黄腔;二是要了解食品生产企业的概况及其工艺流程和监管要点,各食品经营企业和餐饮业所具备的卫生设施及监管要点,掌握易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各种因素,并熟知其处理程序等等,这样我们在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时,才能做到定位准确、处理妥当。

三、要树立“抓领导、领导抓”的工作思路就目前而言,仅靠我们一个部门的努力把食品安全工作做好,是远远不行的,我们必须抓住领导,让领导重视,然后让他们亲自抓,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抓领导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深入基层搞调研,深入市场明察暗访,从中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找到监管盲点。好范文出品

四、要树立服务理念,克服急躁情绪做每一件事情以前,我们要提前制定工作方案,与各部门加强沟通,争取其理解和支持,不要急于求成,以势压人。否则事倍功半,让组织协调工作陷入困境。

五、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工作机制用制度去规范,用制度去督促,用制度去约束,充分树立自己的威信。

8.中医药监督经验材料 篇八

禄劝县中医院(2014年5月)

禄劝县中医院始建于1985年7月1日,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现占地面积8亩,建筑面积13000㎡,固定资产4000万元。现有职工170人,其中正式职工77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32人。全院共开放床位200张,年接待急诊、门诊7.5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8000多人次。拥有CT、DR、彩超、动态心电图、500毫安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胃镜、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

自2012年12月1日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院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明确我院的功能定位。而我院作为改革的主力军,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主动适应新医改的要求,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运行效率明显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行成本核算,使医院财务管理科学化。

2013年1月以来,我院财务管理实行成本核算。为了加强成

9.中医药监督经验材料 篇九

鹿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总支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鹿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总支紧紧围绕“四个一流”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载体,着力在机关建设、依法监管和强化服务上创先争优,成为全省的一面旗帜。2010年以来被省质监局评为“全省系统县局级优秀领导班子”、“全省系统县(市)十强技术机构”,被石家庄市质监局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实绩突出单位”,被鹿泉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实绩突出单位”。

一、强化机关建设,着力打造“标准质监”

创一流环境,建一流队伍,实施“五个标准化”,着力打造“标准质监”品牌。一是工作制度标准化。健全完善51项规章制度,对岗位职责、任务、权限细化量化,形成责任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体系。二是干部考核标准化。完善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评先评优、奖励惩罚、选拔任用挂钩,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三是机关文化标准化。投资30万元建设文化长廊、活动阵地,购置文体器材,创办《质监工作周报》,设立质监讲堂,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四是办公环境标准化。对机关干部办公桌椅、文件资料及个人物品统一定位摆放,创造整齐划

一、洁净优美的办公环境。五是机关形象标准化。坚持“亮身份、亮流程、亮职责、亮标准、亮承诺、亮形象”,统一制作党员干部去向指示牌,方便群众办 1

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2011年,我局被确定为全省质监系统机关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石家庄市质监系统机关标准化现场会在我局召开;在“全面对标”活动中,我局有5项工作被列为石家庄市质检系统对标标杆。

二、强化监管力度,着力打造“平安质监”

创一流业绩,牢树“监管是首要职责”理念,加大检验设施投入,着力打造“平安质监”品牌。一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购置20余台先进设备,对食品检验中心进行升级改造,食品检验项目由原来的14类72项扩大到18类210项,顺利通过了省局考核验收,成为全省43个重点食品实验室之一,其中致病菌检验项目成为全省第二家通过认证的县级食品检验中心。选送31人(次)食品检验人员到国家和省级专业院所培训、进修,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吊销、注销问题食品企业33家,消除了食品安全重大隐患。另一方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鹿泉市有特种设备2799台,在石家庄各县(市)区数量最多,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党员干部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冒严寒战酷暑,深入企业加强监管,为全市特种设备充当着“安全卫士”,近年来鹿泉市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2010年全省客运索道现场观摩会在鹿泉召开,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经验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三、强化优质服务,着力打造“服务质监”

树一流服务形象,创造性提出“我是企业120”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树优良作风、创优质服务、做优秀党员“三优”主题实 2

践活动,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着力打造“服务质监”品牌。一是主动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业务咨询、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开展送优质农资到田间地头的“春苗”行动、“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食品安全宣传11次,免费为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商户检定计量器具214台(件),得到群众广泛好评。二是真心为企业打造“零距离”服务。开通“党员服务直通车”,制发2000余张“收费明白卡”和“工作行为意见卡”,先后推出停止十项收费、对21类行政违法行为实施“首违不罚”等6项服务企业的具体措施,为企业解决难题26项。如在得知鼎鑫水泥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出现故障、被迫停产情况后,我局有关人员主动与企业和设备生产厂家联系沟通,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仅用9个小时就帮助企业恢复生产,为企业减少损失70万元。三是全力提供品牌创建服务。今年以来帮助企业申报“省名牌产品”5项,“省优质产品”3项,“省质量管理奖企业”1家,“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1家,是历年来申报名优企业、名牌产品最多的一年,其中两家企业被省质监局批准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也是全省今年两个试点同时获批的唯一县(市)。

上一篇:小学生搓汤圆作文100字下一篇:来信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