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词语

2024-11-02

学习的词语(精选10篇)

1.学习的词语 篇一

形容学习繁忙的词语

【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尝胆眠薪】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尝胆卧薪】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刺股悬头】形容刻苦学习。同“刺股悬梁”。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分甘绝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攻苦食啖】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啖,亦作“淡”。同“攻苦食淡”。

【攻苦食俭】犹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励。

【刮摩淬励】刮摩:磋商,磨炼兵器。比喻在学术上商讨研究,刻苦钻研。

【绝甘分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艰苦卓绝】卓绝:极不平凡。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坚苦卓绝】坚苦:坚忍刻苦;卓绝:超过一般。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见《尚友录》卷四。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见《晋书·车胤传》。形容刻苦攻读。

【聚萤积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聚萤映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映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口不绝吟】吟:吟咏,背诵。嘴里不停地吟诵。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刻苦耐劳】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刻苦钻研】刻苦:下苦功。下苦功,深入研究。

【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磨砻淬砺】磨砻:磨炼;淬砺:制造刀剑必须淬火和磨砺,比喻刻苦磨炼。指切磋琢磨,反复研讨。

【磨砺自强】磨砺:在磨刀石上磨擦,比喻磨炼。自己刻苦磨炼,使自身强大起来。

【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囊萤积雪】囊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三绝韦编】韦:熟牛皮。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十年磨一剑】用十年时间磨一把好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深自砥砺】砥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磨炼。自己刻苦地磨炼。

【铁面枪牙】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铁面枪牙】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衔胆栖冰】衔:嘴含;胆:苦胆;栖:栖息。嘴里含着苦胆,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励。

【宵旰攻苦】宵:夜;旰:天已晚。早起晚睡,刻苦读书学习。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悬头刺股】形容刻苦学习。同“悬梁刺股”。

【悬头刺骨】悬:吊挂。把头挂在屋梁上面,用锥刺自己的大腿骨。形容刻苦学习

【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饮胆尝血】指刻苦自励。

【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2.学习的词语 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际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 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正在形成汉语热, 由雷震创造发明的新兴群众体育项目——“中国英汉词语桥牌”应运而生。它发源于北京、影响全国、波及海外, 受到各界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英汉词语桥牌”原名“汉语拼音扑克”, 又称“雷震英汉词语桥牌”, 简称“英汉扑克”、“中国桥牌”或“文字游戏”。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会会员、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北京市语文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雷震先生发明的新型智力牌。

此桥牌由26个拉丁字母组成, 并按字母表的顺序分别给每个拉丁字母加上相应的号码:1-26, 通过变化多端的排列组合, 除了和普通扑克牌一样能玩拉大车、捉黑家、争上游、敲三家、打百分以外, 还可以组成许多四则混合运算题;拼出全部汉语拼音音节和全部英语单词, 对开发智力、提高四则运算能力、学习巩固汉语拼音知识、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以及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帮助记忆英语单词, 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都有积极作用。它既不同于国际桥牌, 更不同于一般扑克, 突破了一般牌类的数字模式, 增加了词语拼读的新内容, 被誉为牌类的一场“彻底革命”。

该牌既是“愉快教育”的好工具, 又是一项较量智力的文体活动。打牌时要两个同伴合成一组, 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所以打牌能发扬密切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由于打牌时要服从裁判、遵守竞赛规则, 所以打牌还能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 “中国英汉词语桥牌”和桥牌一样, 是一种数字概念很强的游戏, 不仅如此, 它还是词汇 (包括汉语词汇和英语单词) 概念很强的游戏。打牌时对手的牌是看不见的, 这就要考虑到许多偶然的因素, 运用数学中概率论的一些知识和逻辑推理, 对牌的分配和位置作出估计, 并以此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 还要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英语单词、汉语词汇和数学知识, 尽可能使自己的牌组成词、词组、甚至短语和较长的算式, 以增强自己实力。人们如何去克服偶然现象, 利用客观已知条件, 发挥主观能动性, 调动积极思维, 通过打牌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 因此, 打“中国英汉词语桥牌”又可以开发智力、锻炼记忆力、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培养坚强果断的意志。堪称一种既为一门艺术, 又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的、高雅的、老幼皆宜的高等竞技体育项目。

打“中国英汉词语桥牌”需迅速、灵活、正确的处理各种出牌情况。如果玩的是初级普及赛 (数字赛) , 要掌握“中国英汉词语桥牌”的基本原则:长管短 (多管少) 、前管后 (小管大) 和假管真, 并且要熟记每个字母的张数, 以便记牌、算牌和出牌, 避免盲目性, 提高主动性。如果玩的是初级提高赛 (数学赛) , 要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提高应变能力, 尽快地将手中的牌按牌面上的数字组成算术题, 这就要求具有较高的逆运算能力, 方能超越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 跨进柳暗花明的佳境。如果玩的是中级赛 (汉语赛) , 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 对各种拼法运用自如, 还要求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如果玩的是高级赛 (英语赛) , 要熟练牢记字母顺序, 对各种单词的拼法要娴熟, 掌握的词汇量要大。以游戏促进学习, 学以致用, 激发了玩牌者的学习积极性。

在比赛中运动员们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知识、新颖的构思、绚丽的词汇、巧妙的组合、标准的发音、灵活的战术、严格的组织和顽强的战斗作风等, 都会给参赛者很大的鼓舞和启发。

3.巧妙理解词语提高学习效率 篇三

一、查阅工具书

在教学过程中,查字典、词典是学生经常使用的学词方法,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词手段,但不能孤立使用,需要和其他方法综合使用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因为,有时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理解能力是看不懂字典或词典中的注释的。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强、比较抽象的词语,如“分解”“供求”“沉积岩”“表示”等,学生光看字典里面的注释很难理解。

此外,学生读懂了词典上的解释,并不一定就能理解它在语境中的意思。例如,《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里“狐狸赔着笑脸”这句中,“赔着笑脸”一词,如果查词典,“赔”有两个解释:补还损失;亏损,跟“赚”相对。但具体到这篇课文里,“赔”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需要通过仔细推敲才能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温度,词语所描绘的情境,只有在具体情境中才能体会,这是查字典、词典得不到的。

二、学习造字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字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有着很强的视觉性。因此,词语也必然具备这个特点。很多词语可从字形上分析理解词义,即“字形法”。

例如,“黄灿灿”这个表示颜色的词,刚接触时,学生是模模糊糊的,没有具体的印象。教师可鼓励学生去分析“灿”字的特点:火字旁代表热,火是金黄的,太阳就是个大火球。通过分析,启发学生回忆火和阳光,学生就能领悟到“灿烂”就是像火光、阳光一样耀眼明亮、温暖美好。

再如“朦胧”“蒙眬”和“曚昽”的字形很接近,可让学生观察词语的偏旁有什么不同,再推测出词语的意思:“朦胧”是跟月亮有关,是说月光朦胧;“蒙眬”是跟眼睛有关,是眼睛看东西模糊;“矇昽”是跟太阳有关,是说阳光太强烈看不清东西。汉字表意的这个特点很有趣,“字形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三、近义词替换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词语积累后,对于一些他们不大理解的词语,教师可换一种方法,如用近义词、反义词等表达,学生就能理解词义了。如《九寨沟》中“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这一句,“窥视”这个生词学生难以弄懂,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它的近义词“窥探”“偷看”。“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就宽慰了许多”这句中,要理解“宽慰”一词,可找近义词“放宽”“轻松”等来替换,学生很快就会茅塞顿开。

四、直观演示法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课文中,有些词语和感官体验的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可用直观演示、看图、表演等手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帮助理解。如学习“抓耳挠腮、暴跳如雷、眉开眼笑”等词语时,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学生就能体会到词语难以言表的微妙,感受到词语丰满的血肉。

有的词语,教师可举个例子、打个比方,学生虽然不能对词语进行精确解释,但也会有形象生动的理解和把握。如理解“宽慰”一词,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心情不好时朋友、家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理解“得意洋洋”时,我让班里比较骄傲的学生说说得到表扬,考试得到好成绩时,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举例,往往能一点就通,使他们终生难忘。

五、联系上下文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词不离句,词不离文。这就为理解词语提供了线索。课堂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寻找到文中上下呼应的地方,串联起来思考,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就能恍然大悟。

比如,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中描写金色大厅时用了“金碧辉煌”来形容,教师让学生找找上下文还用了哪些带“金”字的词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金色墙壁”“金色大门”“金色胸像”“金色镂花梁柱”“金光闪闪”等词,通过朗读、想象,学生感受到了目之所及,金色大厅处处金光闪闪,光彩夺目的景象,从而形象、准确地理解了“金碧辉煌”一词。

又如《水乡歌》中有一句:“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箩”的本意是用竹子编的底方上圆的器具,是用来放东西的。但歌曲怎么能装到箩里呢?因为水乡的人们都非常勤劳能干,驾驶着船捕鱼、搞运输,所以他们生活得很富足,很快乐。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学生就能明白箩里装的不是粮食,而是水乡人的幸福生活。

六、运用巩固法

运用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出真知。在学生对词语有初步的理解后,可让学生运用生词来检验一下。这也是学习词语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学习“小亭、鸟鸣”后,让学生给词语“找朋友”,说说怎样的小亭,怎样的鸟鸣,然后组成短语,再让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几个不同的句子。这样运用,一下子就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再如,学习词串“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后,我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语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在练说的过程中,学生既准确地理解了词义,又掌握了词语的使用方法。

当然,以上方法需要视情况随机应用,巧妙运用,这样效果才能发挥到最好。如果我们能巧妙地指导学生,长期坚持不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率就能提高,我们的词语教学也就达到了目标。

4.幼儿英语课堂学习颜色词语的游戏 篇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有关交通的话题。

2、培养幼儿交通安全的意识。

3、学习颜色的英文单词

活动准备:

1、课件《英蕊乐园》故事光盘、2、环境创设:街上马路交叉路口。

3、红、黄、绿的气球各一个(充当交通灯)、交警叔叔帽子一个。

活动过程:

1、Warm-up time!

2、播放故事光盘让幼儿观察,为什么猩猩警察制止了乐乐他们过马路?引导幼儿说出红灯亮了。

3、教师教幼儿学习交通灯,并告诉他们红黄绿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学习red light means stop,stop,stop;yellow light means wait,wait,wait;green light means go,go,go……

4、让一幼儿模拟误闯红灯,别的小朋友给予指正。让全体幼儿学习红绿灯知识。

5、引导幼儿描述对大街上的路口红绿灯的印象。6,教师当交通警察,让幼儿分组听老师的口令而进行动作,当老师用英文——green light 说绿灯时,幼儿就行走。说红灯时,幼儿停,说黄灯,幼儿就停止等待。(分两组进行游戏活动)做动作时幼儿分别用英文单词说出自己的动作——stop wait go

活动结束:

5.学习的词语 篇五

今天我们要学的词是underwater.

Underwater is spelled u-n-d-e-r-w-a-t-e-r. Underwater本意是“水下的”,但用在商业上可以指资不抵债。

美国房屋市场次贷危机产生了许多underwater mortgage,就是指房屋按揭额超过房屋市值的.贷款。最近的统计发现,Despite rising home prices, more than 30% of borrowers were underwater on their mortgage during the first quarter of .

虽然房价在上涨,但在第一季度,美国贷款买房者中依然有百分之30的人的房子资不抵债。

6.《我多想去看看》词语造句学习 篇六

【告诉】

1、妈妈打电话告诉小红,今天晚上加班。

2、班长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春游。

【遥远】

哥哥要到遥远的北京去读大学。

【广场】

1、南京新建了许多市民广场。

2、广场上正在举行大型义演活动。

【仪式】

1、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

2、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欢迎各国贵宾。

【非常】

1、今天,我玩得非常高兴。

2、这次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

【壮观】

1、玉龙雪山的景色十分壮观。

7.学习的词语 篇七

1.转化联想, 浮现词语画面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对于感知词语、积累语言同样也不例外。文本语言本身是以符号的方式呈现, 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将其转化为亲切可感的画面, 置换成为学生易于体悟与接受的鲜活素材, 从而在阅读中知其冷暖、感其质地, 真正体悟词语本身的意蕴。

例如, 在教学 《小稻秧脱险记》 一文中“团团围住” “蛮不讲理”“一拥而上”时, 充分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内容转化为脑海中付出的画面。在阅读这些词语时, 有的学生好像看到了一群杂草形成了一个圈, 把小稻秧包围在中间动弹不得的画面, 有的学生好像看到了杂草肆无忌惮、争先恐后与小稻秧争抢营养的画面。

在学生的画面感已经形成之后, 教师同时要鼓励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画面描述出来, 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画面质感的触摸, 而且历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起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2.对比辨析, 甄别词语异同

理解词语, 不能仅仅理解词语的字面含义, 更不能死记硬背工具书中的解释。要想真正习得词语, 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 引领学生在思考中感知, 在辨析中对比, 在想象中丰富。很多文本中常常根据情节的发展, 运用类似但是又有着细微差别的词语进行表达, 这不仅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技艺, 而且更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例如 《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文中就在不同语境下运用了“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 这正为学生感知词语之间的差别提供了有利平台。在教学中, 教师引领学生从内容的表述出发, 形成了这样的认知体悟:在行文之初, 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喜爱并没有得到有力证明, 作者运用了“着迷”加以表达;而随着文本内容的呈现, 各种事例也逐渐显现, 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程度得到了充分体现, 才使用“迷恋”;而在课文的最后, 学生对法布尔的特点已经形成了较为通透的把握, 作者顺势借助“痴迷” 最终展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程度。

学生在结合文本语境对词语的感知过程, 不仅让学生收获了文本中关键性词语的感知内容, 而且更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历练和积累。

3.链接生活, 体悟词语真义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始终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语文教学一旦与生活隔绝, 就意味着走向了一条死胡同。而词语的学习同样也是如此, 在学生已经形成对文本语言的体悟之后,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结合生活的案例加以印证, 从而丰富对文本语言的内在体悟, 在画面、生活的双重浸润下, 实现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 《变色龙》 中的“名副其实”一词时,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感知词语中“名”与“实”的指向, 学生则轻松地结合文本感受到这个词语指的是:变色龙名字中的“变色”与其实际的“变色”能力是完全吻合的。教学至此, 笔者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生活, 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类似的案例。有的学生说:“妈妈称我爸爸是‘大懒虫’, 爸爸早晨能睡到10点多钟。爸爸是名副其实的 ‘大懒虫’。”学生以文本情境为案例成功实现了对“名副其实”的理解, 而生活资源的介入更让学生对这个词语从多维度、多渠道进行了深入感知, 学生对词语的感知也逐步从抽象转向了具体, 起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4.情境表演, 丰富词语意蕴

语言符号相对较为刻板, 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障碍。而借助课文的语境和故事发展的情节, 就能充分激活学生内在的沉睡意识, 激发学生词语感知的动力。

如在教学课文中“卧薪尝胆”这个词语时, 学生起初只能依托词语的文字理解到“睡在柴草上, 吃着苦胆” 这种表层含义。这样的理解显然无法契合这个词语所形成的内在意蕴。于是,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情境表演的方式。教师从“卧薪尝胆”的缘由、过程、细节、感受等维度进行细化指导, 学生则在表演体验中深刻意识到“卧薪尝胆”是在迫于无奈之下, 内心涌动着崇高的意志, 并为此尝遍了种种艰辛等多重意蕴。

8.学习的词语 篇八

关键词:词语偏误 理性义 语素

词的理性意义就是概念意义,它反映的是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是词义中的核心部分。我们现在所用的词典对词义的定义其实就是对词的理性意义的概括。在词义成分中,理性意义是其他词义成分的基础。在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分析中,我们发现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中出现的词语理性义偏误还可以分为两种,即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偏误和理性意义不同的词的偏误。

一、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偏误

任何一种语言中都会存在大量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些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都存在某种联系,但是理性意义的侧重点、范围却不同。倘若学生如果只注意它们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忽略细微差别就容易用错,形成偏误。

(一)同语素词的偏误

这种类型的偏误指的是本该用某个词而未用,误用了与之具有同一语素的另一个词,也就是说该用甲,但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用成了乙,“该用词”和“误用词”是含有共同语素的近义词,在我们收集的语料中,这种类型的偏误最多,“误用词”和“该用词”在构词上含有相同的语素,这个相同的语素反映了两个词在词义上的共性,而不同的语素反映的是每个词的个性,即每个词的细微差别。由于维吾尔族学生不能有效区分两词之间不同语素义的细微差别,出现偏误,例如:

(1)这次去喀什是为了采集我论文的资料。(搜集)

分析:这两个词都含有“集”这个共同语素,表示聚集,这是它们同义的地方。然而它们的词义又有差别,差别就在于“采”、“搜”两个语素的语素义不同。“采”是“摘”的意思,“搜”是“寻找”的意思。所以这两个词强调了动作的不同方式,它们意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适用的范围。在汉语中,“采集”指收集、搜罗,如采集标本。而“搜集”指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如搜集意见,搜集历史文物。

(2)蚂蚁在寒冷潮湿的洞穴中生存,有着顽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顽强)

分析:该学生误用了“顽固”,应改为“顽强”。在汉语中,“顽固”和“顽强”都是形容词,这两个词都含有“顽”这个共同语素,然而它们的词义又有差别,差别就在于“固”、“强”两个语素的语素义不同。“固”是“固执”的意思,“强”是“坚强”的意思。因此“顽固”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或指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比如顽固守旧,顽固分子。而“顽强”指坚强,强硬,例如他很顽强,没有向困难低过头。由此可见,该句中“顽固”应改为“顽强”,表示蚂蚁的生命力强。

通过对以上例句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由于语素义不同而引起的这种偏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由于汉语自身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本身就承载了一定的意义引起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往往把一个词语的意思等同于其中每个字的意思或每个字的意思相加,不能较准确的理解改词的意思,从而不能有效区分含有共同语素的近义词。第二个原因就是母语负迁移。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知识、母语文化观念、行为方式来帮助第二语言的学习。而汉语中相对其母语来说的文化空白点,即使不会受到母语文化的干扰,也容易由于经验的缺乏而导致汉语学习上的困难。他们很难把汉字的形体同语音、意义联系起来,同时对含有共同语素的近义词中异语素的不同意思的区分度非常低,因而无法有效区分这种细微差别,导致用错。

(二)非同语素词的偏误

这种类型的偏误指的是应该用某个词而未用,误用了意思与之相近的另一个词,“该用词”和“误用词”之间没有共同语素。比如该用“阿姨”却用了“保姆”,这两个词没有共同语素,但都有“帮人照顾孩子,做家务”这个意思。在这类偏误中,“该用词”和“误用词”之间几乎没有词性的差别,这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都掌握了所用词的语法意义,但由于词汇学习不能简单举一反三,需要重点关注语义和语用,所以学生难免还会犯错误。

(1)大哥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终于当了劳动榜样。(模范)

分析:“榜样”和“模范”意义上都指值得学习或仿效的人或事物,可语言中能说“他当了模范”而不能说成“他当了榜样”。原因在于,“榜样”仅强调显示出原来的好样子,而“模范”含有“成为良好行为模式”的意味。前者同“当”难以形成意义上的和谐,而后者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2)这艘国际油轮从中国动身开往加拿大。(启程)

分析:该学生误用了“动身”,根据句义,应改为“启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动身”是“离合词”。“动”是自由语素,但“身”很少单独用,“动身”的意思是“使身动”,因此“动身”指“(人)出发”。该同学显然没有理解“动身”两个语素结合的理据,从而将它移用于轮船离开某地前往目的地。这种使用说明学习者只掌握了“动身”表示离开这层意思。这里说轮船离开用“启程”显然好一些。

中高级阶段维吾尔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会使用一定的学习策略,但学习策略的不当反而可能引起错误,这表现在学生使用词语时善于类推,出现“泛化”问题。比如在知道了“模范”和“榜样”是近义词并且可以说“当了模范”,于是有的学生就造出了“当了榜样”这种错误。

二、理性意义不同的词的偏误

汉语中有一部分词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来意义差别非常大,或者在用法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一般不会用错,但是对维吾尔族学生来说,这部分词却难度较大,使用起来经常出错。这些理性意义不同的词中,有些词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有些词外形上比较接近,许多维吾尔族学生在没有掌握这些词的词义和用法的前提下,只能是靠主观想象去猜测,最后出现偏误。

(一)同语素词的偏误

(1)今天是古尔邦节,妈妈做了一桌丰满的饭菜招待亲戚朋友。(丰盛)

(2)做实验的时候,有些同学曾察觉到下面一个有趣的现象。(观察)

(3)下雪天的時候,出租车的生意也格外火热。(红火)

(二)非同语素词的偏误

(1)学习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语法的掌握最感难受。(头疼)

(2)明天早晨,我们一起去操场玩太极拳,好吗?(打)

(3)玉山江是一个智力灵活、头脑聪明的孩子。(发达)

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是双语教学。由于词语的理性义的差异是造成跨语言交际冲突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汉语教学中词语的理性义辨析是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跨语言交际冲突几乎是随着语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不过在初级阶段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它采取宽容的态度。随着学生语言学习的不断深入,要求语言与交际并重,因此,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词语的理性义差异,防止产生交际误解成为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 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9.学习的词语 篇九

例如: 1.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 道“里”。2.下雨的时“后”,小朋友们喜欢跑出来玩。3.我“长长“在写完作业后,看课外书。

4.“令”天下午,我们到学校操场集合,举行运动会。

5、我“吧”作业写完了。

学生在写话中经常出现错别字现象,让家长、老师和学生本人都很为难,我常常采用以下几个活动可以改善这种现象:

一、学生活面

1.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朗读自己写的那段话,边读边找错别字。

2.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作文,互相找错别字并且纠正,时间久了不仅能解决错别字的问题,还可以让大家的作文变的丰富多彩。

3.强化课外阅读,多读书、多运用语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开展查字典比赛,丰富学生识字量,从其意义上掌握词汇。

5、开展“啄木鸟”活动,在社区宣传窗、街道广告牌等错别字。如“烧饼”的“烧”是否多点等。

二、教师活动

1.教授字词时,加强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的比较记忆,用字组词,用词说话既丰富学生词汇,又加强了记忆。

2.分门别类地组织容易混淆的字对减少写错别字是很重要的。在平时,我有意识地收集学生在写作业或写作文时出现的错别字,把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和相对普遍的错别字,结合小学生容易混淆的字归纳起来,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3.利用好造字法,增强小学生自我辨字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描绘,指事字的提示性暗示,会意字的想象解说,形声字旁的表义性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基本形成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的辨字能力。运用传统的造字方法,不仅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面,而且理解了字的含义,从而减少了因理解不够,混淆字的结构而导致写错别字的现象。4.开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活动,这样灵活有趣,便于学生记忆,基本上杜绝了这类反复出现的错别字。

5.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配合生动的教学手段,调节学生课 堂上小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同时采取编儿歌、顺口溜、猜谜语、找朋友、组合家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辨能力。如:刚学过的“照”编成儿歌“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点血”即让学生记住了这个“照”字,又增强了爱国情感。

10.词语运用: 词语的锤炼 篇十

……

有一次,贾岛骑着驴子在街上走。当时,曲江边上的树林旁,正有许多鸟儿在飞翔着,他想,鸟儿到了晚上一定是宿在这里的树上。于是便吟诗一句:“鸟宿池边树”;有了上句,可还没有下句。正在苦苦思索的时候,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座庙宇,一下子引起了他的联想:鸟宿池边树当然是在晚上,晚上和尚一定归来,归来必定推门,于是便吟出下句:“僧推月下门”。

但两句诗作成后,他吟着吟着,突然觉得“推”字不如改成“敲”字好,因为晚上庙门已关,“推”门进去不但不可能,同时也不生动,不如让和尚来“敲”门更恰当。可是究竟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他又一时决定不下来。坐在驴背上,因思考“推敲”入迷,误闯到韩愈的轿子前,惊了韩愈的驾,韩愈怒问,贾岛回答是因为痴迷于“推敲”而误闯,韩愈敬佩其精神消了怒气,并帮他分析到:依我看,“敲”字好。想想看,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四周寂然无声。这时候,一个僧人得得地敲打着山门,其情景该是多么幽美啊!贾岛听了,就将“推”改为“敲”了。

其实“推”好还是“敲”好,自从故事产生后,世人就有不同于韩愈的截然相反的理解,即“推”好。那么究竟哪一种理解好呢?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对我们很有启发:

一般人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实例。古今人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字固然显得鲁莽,但表达是冷清孤寂的氛围(庙里无其他和尚);“敲”虽然显得拘礼,但不免剥啄有声敲,打破了沉寂(也表明庙里还有其他和尚),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反衬了此处的清幽。

所以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推敲”就修辞上说实际上就是词语的锤炼。它是修辞中最普通、最常用也最易掌握的一种修辞方法。并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高考中考得也最多。例如:

1.诗歌鉴赏(03、全国卷,04、福建卷等)(年年都有)

如:04年福建高考题——下面这首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秋夜》诗全诗无“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又如:06年福建高考题——下面这首诗(李商隐《端居》)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2.对联(福建省04年、的对联题)制作(值得长年考试的)

如: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04年福建高考题)

上联:爱国诚信是做人根本

下联: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又如: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05年高考题)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振兴中华

3.写请柬(05年全国卷三)(新题型)

如: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不超过40个字)

刘伯父、伯母:

兹定于6月16日中午12点在阳光饭店设宴庆贺家父70寿辰,(届时)恭(敬)请光临。

王孝椿恭请

六月七日

4.选词填空(如全国卷一的第18题填关联词、05年两份考试中心卷所命制的写敬词谦语、更早期的诗歌选词填空等)(新题型)

如: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⑴想托人办事,可以主产“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拜托您了”。

⑵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包涵”。

⑶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高寿”。

⑷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恭候您光临”。

⑸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先生(斧、雅)指正”。

等形式对考生进行检测。而从这些检测的形式中,我们还发现对词语锤炼的检测,涉及到两方面,一是能分析这些词语对内容与形式的影响,二是能根据题目要求做具体的锤炼。

所以我们若要搏取高考的高分数,就得同时在这两方面提高词语锤炼的能力。就分析而言,我们要了解

㈠ 词语锤炼的目标

例一: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将下面句子

从此就看见许多“新”(可以是刚来)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相对“旧”)的讲义。(语义相对模糊) 改成: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从未见过)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从未学过)的讲义。

二者的差别在哪里呢?前面两个“新”相对后者显然都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即使仅理解成与“旧”相对,就有内容新、纸质新、思想新、教学新等多种意思,读者不能很快地准确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有可能误解,并且一误再误,造成最终的误读。而后者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例二:鲁迅在《无题》诗中原是这样写的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经过反复推敲,鲁迅定稿时将加点字“边”改成“丛”,于是有了现在的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大文豪鲁迅在这里追求的也是对题旨情境的适应,因为“边”虽然也显示了刀锋的`寒意,但只有“丛”才足以充分表现白色恐怖之浓重,所以它更符合诗人想要表达的情境。例三:宋朝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十分生动地刻画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例四: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⑴想托人办事,可以主产“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拜托您了”。

⑵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包涵”。

⑶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高寿”。

⑷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恭候您光临”。

⑸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先生(斧、雅)指正”。

总结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词语锤炼追求的不仅是用词正确,更是讲求用词最佳(最恰当、最生动、最得体、最简明、最有表现力)。那么我们的分析,就可围绕着这几方面进行。至于具体地运用,我们宜先了解

㈡ 词语锤炼的角度

1.词义上的锤炼(A.同义选用 B.反义配用)

例五: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拿、摸、掏、甩)出九文大钱。

而同一篇小说中的孔乙己作者还这样写道: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其实,当孔乙己“摸”的时候,他的情况与“排”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同是拿钱,拿出了各自不同的动作特点,心理活动,性格特征以及经济状况:作者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达到最丰富的表现效果。)

例六: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讲述蒲松龄作对的故事)

杭州西湖岳坟联(能表现在同一问题上的倡导和训戒) :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色彩上的锤炼

例七:一篇广播稿这样写:今年第一季度的产品全部(全都)合格。

(语体色彩不谐,“全部”与“全不”谐音,宜改为“全都”)

例八: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前几个褒义词及后面的“不幸”,特别能表现段政府的镇压的疯狂与恶劣,以及影响的范围,表达了鲁迅出离的愤怒以及对段政府的讽刺。)

例九:曲曲折折的荷塘上,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例十: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

例十一: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 C

① 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 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 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④ 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仅仅更动了一个“是”的位置,强调的重点就发生了变化。

再如做对联,对联拟得好不好,结构非常重要。

例十二: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04年福建高考题)

上联:爱国诚信是做人根本(大结构为“是”字主谓句,主语为并列短语,宾语为偏正短语)

下联: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词语锤炼可以从词义、色彩、语音、结构四个角度进行。 当然,光有角度没有方法,我们还是不会锤炼词语。所以我们还得研究一下那方法。㈣词语锤炼的方法

例十三:鲁迅先生在小说《药》中写华大妈拿钱,是这样写的: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

(同是拿钱,拿出了各自不同的动作特点,心理活动,性格特征以及经济状况:作者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达到最丰富的表现效果。)

例十四:邓小平在与撒切尔夫人谈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时,这样说道:

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

(这里不说“必须”,只说如果,用得好,它不但已经包含着“必须”了,表达得体而且还透着柔里有刚、绵里藏针的特点。) 例十五:后来,我从姐姐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嘴里,费了很多周折,才抠出几句话来。

(“抠”比之“套、哄、诱、逼”都具体形象,使人有所感)

这个例子表明,锤炼词语可以采用2.寓抽象于具体的方法。

当然除上述两法之外,锤炼词语还可以采用3.移用词语的方法,把本是用来形容甲事物的词语移来修饰乙事物,达到一种突兀、耐人寻味的效果。

例十六:

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人穷志不穷。

4.双关语(即“一石双鸟”,而非修辞格的双关),如:

例十七:04年福建高考题——下面这首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秋夜》诗全诗无“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5、活用词性

例十八:毛泽东的《沁园春》中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可见锤炼的方法至少有:寓繁于简、力求形象、移用、双关语、活用词性

课堂练习题:

1. 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溪涨清风 面, A吹 B 掠 C 袭 D 拂

月 繁星满天。 A 落 B 圆 C 明 D 上

数只船 浦口, A 傍 B 依 C 横 D 到

声笛起山前。 A 声 B 有 C几 D一

2. 简要分析说明加点词的用法及其作用。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生怕惊动了康桥的每一样东西,表达了对康桥的小心呵护,表达了对康桥深沉的爱)

3.下面对话摘自《雷雨》,鲁侍萍台词中的“老爷”可有可无吗?为什么?

周朴园:你是谁?/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有无“老爷”,大有区别。一个词便使整句台词有了弦外之音,无穷韵味)

4.请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锤炼方法与作用。

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

(水浅了,山小了,写出了水结冰、山因草木凋零而变秃,不仅写形,而且写心神之感受)

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有哪些含义?

“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这首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6.将下面的对联补写完整。

上联. , ; 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答案:攀天游峰,观东南胜景

7.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作用。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粪土当年万户侯;

(表达非常简洁,既赋于词新的生命力,也显得生动多了。)

家庭作业六道:

1. 下面这首诗(李商隐《端居》)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2. 下列句子的排列在结构上不合情理,请加以调整。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3. 将下面的对联补写完整。

上联:知荣明耻,一身养正气 下联: , 。

答案:除恶扬善,九州共和谐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咽”“冷”两字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景象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而这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其制欲、修行、学佛所需要的清高幽僻的意境。“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5. 这样几个句子组合在一起,按此顺序表达语意既不通,语音也不畅,请加以调整。

a加水可养鱼虾,b加人不是你我,c加马跑遍天下,d加土可种桑麻。

答案:调整这首诗,要注意的东西很多,首先内容上如何围攻一个中心,其次诗句前后是否连贯,最后还得考虑押韵押得怎么样。当然,若能抓住D这个中心句,便知当为ACDB

6.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几易其稿改定为“绿”(原先是“到”,后来改为“过”,又换为“入”字,再变为“满”字)。请分析为什么。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形象,能直观感受到。)

例三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2年全国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5.活用词性(类),例三十四:

国将不国;粪土当年万户侯;血沃中原肥劲草;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表达非常简洁,既赋于词新的生命力,也显得生动多了。)

6.大词小用,例三十五:

登高也响应老婆的号召,站起来伸懒腰。讲求幽默。

训练作业:

一、将下面的对联补写完整。

1. , ;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2. 知荣明耻,一身养正气

, 。

一、2. 除恶扬善,九州共和谐

二、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溪涨清风 面, A吹 B 掠 C 袭 D 拂

月 繁星满天。 A 落 B 圆 C 明 D 上

数只船 浦口, A 傍 B 依 C 横 D 到

(野渡无人舟自横)

声笛起山前。 A 声 B 有 C几 D一

三、下列句子的排列在结构上不合情理,请加以调整。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答案:调整这首诗,要注意的东西很多,首先内容上如何围攻一个中心,其次诗句前后是否连贯,最后还得考虑押韵押得怎么样。当然,若能抓住D这个中心句,便知当为ACDB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上一篇:典当业务操作规程及风险防范下一篇:老师入党申请书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