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精准扶贫汇报材料

2024-10-16

村精准扶贫汇报材料(共9篇)

1.村精准扶贫汇报材料 篇一

xxx行政村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xxx行政村由于无集体资产,无集体收入造成我村贫困。xxx行政村辖xx、xx、xx、xx4个自然村,现有人口839户2958人,中共党员65名,耕地面积2430亩,2017年人均纯收入12700元。村两委成员8人,驻村工作队3人,“一村一品”主要是养殖、果树种植。2014年共识别贫困户201户383 人,2015年减贫162户300人,2016年减贫10户34人。2017年减贫28户47人,目前现有贫困户1户2人。其中享受低保人数17户41人,享受五保人数8户8人。

二、扶贫措施

驻村工作队进驻xxx行政村以来,共协调各方资金30 余万元,修建400余平方米大队部一处,修建400余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处,修水泥路2.5公里,打机井3眼,并进行了坑塘治理,更换路灯、喇叭,村庄亮化美化等工程。帮助全村839户村民全部接通自来水。发放《农业知识》80余册,为农户提供果树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按照扶贫工作要求,制定实施以“果树+养殖”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与行政村和所有贫困户签订双向曾诺书,为所有贫困户免费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大病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与所有贫困户签订“八个一”健康扶贫协议;为所有贫困户发放分红证进行了分红;为每个贫困户办理了新农合补贴。

三、工作计划

2018年计划投资建设扶贫车间一处,建设后承包给贫困户或者其他农民,承包金用于其他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分红,多措施并举。这样通过产业带动,提供就业岗位,贫困户分红等方式,让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确保2018年底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村精准扶贫汇报材料 篇二

本文以延边州龙井市光昭村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考察, 在分析光昭村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采用推广农村电商方式推动农产品销售, 助力农村达到脱贫致富,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对策方案。

一、延边地区及光昭村精准扶贫现状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 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针对地区实际, 延边州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积极动员, 积极参与地区各项精准扶贫活动。如和龙商行为和龙青龙渔业有限公司、和龙和鑫商贸有限公司等带动贫困户的5户企业发放扶贫贷款7000万元。企业可带动4870个贫困人口享受到红利。安图县农商行发放石门镇采石场生产设备贷款150万元, 采石场与镇政府签约, 带动本镇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该行还向涉农企业贷款2099万元, 企业带动182户贫困户脱贫。汪清县兴帮牧业在邮储银行支持下, 实现净利润100余万元, 可带动大兴沟镇龙水村等8个村493户贫困户受益, 4000余贫困人口脱贫。截至7月末, 延边州金融机构发放精准扶贫类贷款2.1亿元, 支持涉农企业、专业农场、合作社15户 (家) , 带动贫困农户5000余户。这些典型事例, 延边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带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延边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贫困县脱贫政策, 组建《延边大学赴光昭村扶贫工作队》。作为大学生也深感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也为端正学习动机, 树立学习目标, 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组织部分学生参与考察和扶贫活动。

通过实地调查, 发现光昭村地界偏僻, 离市中心较远, 交通不够发达, 来往车辆较少。由于地处边境线的原因, 通讯网络不够顺畅。光昭村的大部分年轻人出外打工或出国务工, 村内只有部分留守的空巢老人。这些老年人对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掌握不多, 甚至不感兴趣, 也不愿意接受新兴事物。因此, 村内的互联网应用几近于“零点”水平。

二、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的可行性方案

(一) 农产品生产的品牌化

为了加大需求方对农产品的接受度, 使顾客能够更加放心的购买农产品, 可以建设一个农村专业合作社。以光昭村为例, 光昭村有一个御良田, 是末代皇帝溥仪特奖赏1000平方米水田专为其上贡御膳米, 这是大米市场上的一个优势, 但因农户散乱, 大家都是各自卖各自的, 规格也都不一样, 加之没有品牌效果, 导致大家在购买大米时不够放心, 如果出现问题无法追溯产地, 再加上之前没有对此进行宣传, 导致大米的知名度不高。

大学的扶贫工作可由农学院的老师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 经济管理学院和信息联络员学生, 协助分析市场行情和信息, 组织村民采购生产物资, 统一种植, 统一生产品牌化大米产品。最后由合作社负责市场销售和物流组织。

(二) 农产品加工包装

为了提高品牌化农产品的电商销售, 可进一步在包装环节提高品牌价值和营销促销。

(1) 制作原产地标识二维码

近年来, 饮食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重大, 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问题以及产品原产地的追诉越来越重视。因此, 在包装过程中采用二维码, 使得消费者对原产地的追诉便捷和迅速, 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2) 采用小量、个性化和品质化的包装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市场上的大米都是麻袋包装方法, 每个包装量大。虽然方便了用户, 也便于农村的包装环节, 节约成本。但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 众多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小量包装, 小量包装能够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对于那些短期居住的用户来说却十分困扰。一麻袋的大米吃不完, 但又不能饿着肚子不吃,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引进小型脱谷机, 用户需要多少, 就可以包装多少、购买多少。这种小型脱谷机既不占地方, 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包装销售, 为客户及供应商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3) 农产品深加工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是否能够吃饱肚子, 而是倾向于其他能够进行品尝的美食。这样, 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卖御良田的大米, 而是要对大米进行深加工。光昭村素以自制大米米酒和玉米米酒味道可口、美味为荣。因此, 可协助农民传统米酒酿制成商品化和品牌化, 与村里的特色大米一起, 打造成光昭村的特色品牌。

(三) 创建地标品牌

进入互联网时代, 品牌效应在商品的营销上极为重要, 而且商品品牌与地域品牌或者地标品牌的融合, 给消费者以强大的消费刺激和满足感, 同时也可带动地域其他经济活动。地方政府应积极帮助光昭村争取省部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充分发挥地理优势, 建设一个“光昭村御良田大米”品牌, 以此来加大产品的知名度, 并扩大产品的销售量。

(四) 开展乡村游活动

要彻底帮助农村农民脱贫致富, 不仅协助农产品的产供销, 更应帮助农民多渠道开辟致富之路。随着自驾游和骑行潮流的掀起, 很多人喜欢在闲暇之余选择和家人一起开车出游, 或是与骑友一起骑行, 其旅游休闲目的地最为吸引人和最有实惠性的就是城市周边的近郊农村。因此, 协助光昭村农民在自家庭院种植绿色无公害的有机水果和蔬菜, 供游客们进行采摘、品尝或有偿代种植、代收割, 可算得上是既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 又能为游客增加自驾游和骑游的亲情满足感。开展农村乡村游, 不仅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同时也可为地标品牌的推广宣传带来积极作用。

三、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 增强技术措施, 解决通讯信号问题

由于光昭村与邻国隔山相望, 相距较近。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 村内的通讯信号有严重的干扰。因此, 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技术措施, 率先解决通讯设施的顺畅流通。在此基础上加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农村电商的感性认识, 普及基础应用能力。基础设施和村民对农村电商问题的认识是, 不仅是以电商方式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关键问题, 而且也是农村农民接受外界发展信息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问题。

(二) 培养信息联络员

由于村里居住的是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朝鲜族老年人, 对互联网的认识和了解都不够, 学习新兴事物也实际困难。因此, 可以利用延边大学的合作机制, 组织青年大学生形成信息联络员, 与农村形成长期的合作服务机制, 协助农村农民解决电商应用问题。首先, 联络员搜索网上市场信息, 再依据农村农产品和特色产品, 通过合理的电商渠道, 发布农产品供应信息, 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的针对性。并协助农民完成网上交易, 交由农民组织货物和发送货物。同时也开展相应的基础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

(三) 积极投入和充分使用各级各类农村电商合作平台

开展农村电商, 不仅要积极参与和使用现今国内成熟的第三方平台, 也应积极参与农产品专门的各级类平台。自国家推动“互联网+农业”工作以来, 全国各级各地管理部门积极启动和建设了一批影响力较大的农村电商平台, 如“供销e家”、“吉禾网”、“延边特产网”、“淘宝吉林馆”等。县乡政府应积极寻求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推动富有自身特色的农村电商项目开展。

(四) 切实解决物流问题

农村电商的开展物流是关键的又是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光昭村离延边州州府延吉市有50余公里, 单靠农民自身很难解决农产品销售后的物流配送问题。因此, 建议村政府组织形式在延吉市建立一个农产品储备网点, 再利用延吉市多渠道多方式的物流体系, 完成农产品的配送。

结论

进入“互联网+时代, 拥抱互联网”不仅是企业经济发展新途径的探索, 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线。积极吸收和采用日益发展的技术红利, 制定灵活的、符合当地现实情况的农村电商发展, 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既具备可行性又兼有先进性的, 可探索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湖北精准脱贫激励机制实施意见出台.贫困县村脱贫即“脱帽”.荆楚网, 2015.8.27.

[2]延大召开全面推进光昭村脱贫攻坚工作动员部署会.吉林省教育信息网, 2016.04.26.

3.宜昌市黄马河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湖北;精准扶贫;调研

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近年来不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本文以湖北省级贫困村——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黄马河村为例,通过分析该村的贫困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83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现有贫困户92户228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体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贫困仍是最基本的村情。

(一)生存状况差。一是收入水平低。村内无集体企业,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0%,还有村级债务14.5万元。二是住居条件差。全村现有土坯房412户,其中危房382户。三是生活压力大。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人口, 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自救能力差,生活水平低。

(二)基础设施弱。一是行路难。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部分住户因山高路陡,不通公路。二是用电难。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三是饮水难。饮水困难207户。

(三)脱贫解困难。一是自然条件恶劣。该村地处高山深谷,基础条件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二是农村劳力匮乏。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主要是孩子和老人,且长期患慢性病或身体残疾。三是文化素质低下。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能力,又无技术,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二、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夷陵区一些基层干部对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担忧情绪。

一怕基础设施建不起。当前,贫困村群众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愿望十分迫切,但由于区乡财力有限,村级 造血功能更弱,筹集资金搞建设成为基层干部一大头痛的难事。难以筹集配套资金,不得不放弃一些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

二怕重大疾病治不起。近年来,随着新农合的全面实施和保障水平的逐年提升,困难群众就医现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目前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往往一个人得大病,全家便陷入困境。群众时常感叹“救护车一响,一头牛白养”。

三怕产业风险担不起。贫困村脱贫致富,推进产业帮扶是关键,但由于贫困群众缺技能、缺信息,势单力薄,农业又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多,效益低,加之市场千变万化,发展产业存在很大风险。调查中,很多乡镇干部感叹,引导群众发展产业经常是费力不讨好,群众“赚了钱不谢你,亏了本要找你”,产业风险真是担不起。

三、做好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以及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二是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三是精心谋划项目。要认真谋划项目,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四是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精准扶贫工作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4.村精准扶贫汇报材料 篇四

川口村基本情况

川口村现辖7个社,373户,人口1732人,全村共有耕地9900亩(其中:退耕还林4400亩),人均耕地面积5.7亩,全部为旱地。全村共有低保户107户、335人(其中:A类15户26人,B类54户164人,C类29户117人,D类9户2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82户、739人,贫困覆盖面48.8%,2015年计划预脱贫53户、226人。有10%左右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或接近2800元的脱贫标准,但收入不稳定;有50%左右的贫困户普遍存在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的“四缺”问题(其中,缺项目的占贫困户的15%,缺资金的占16%,缺劳力的占12%,缺技术的占13%);因特殊原因致贫的达到40 %左右(其中:因学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4%,因病致贫的占10%,因建房致贫的占4%,因婚致贫的占5%,因赡养老人和照顾孩子致贫的占4%,其他原因致贫的占3%)。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川口村认真学习省、市、区、乡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六个精准”要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争取2015年减贫226人。

户,建设垃圾池28个,实施上川口到魏家沟、上川口到夏家台道路绿化,安装太阳板路灯102盏;富民产业培育方面,成立种养殖合作社1家,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家,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及各种杂粮5000亩,土地流转达到4500亩,发展菊芋种植,在退耕还林林地建设万只散养鸡场,养殖猪646头,羊500只,牛30头,带动更多群众发展养殖业;能力素质提升方面,培训两后生40人次,种养殖技术培训600人;公共服务保障方面,维修、改建原村部为幸福养老院,解决孤寡老人生活问题,配臵村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维修山刘舞台、新建三义舞台,建设信用社金融服务点,为群众协调妇联小额、创业、草食畜牧业贷款363万元,完成宽带进村委会;其他方面,配臵6套广播器材。

四是精准细化目标任务。根据村级和贫困户的需求,制作了扶贫攻坚作战图,包括村社基本情况、产业及社会事业发展、减贫任务及脱贫时序进度表、组织机构和结对帮扶花名册,根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实行“倒逼”法,时间倒排程序,目标倒排进度,任务倒排时限,做到各项工作任务一目了然,推进不拖延,扶贫见成效。同时,将扶贫攻坚作战图在醒目位臵上墙,使各项帮扶措施及落实情况全部臵于“阳光”下,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5.2017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篇五

今年以来,我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扶贫部门10项重点工作,力争取得我办2个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更加完善。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委书记赵克志到XX县调研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关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对全市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全面升级完善,确定了2017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基本达到脱贫标准、2020年稳定脱贫同步小康的工作目标,逐县签订精准脱贫责任书,印制了相关挂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

2.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借鉴贵州“四看看真贫”做法,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要求,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指标体系,编印村户档案样本,组织9个贫困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并在贫困县的非贫困村和9个非贫困县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逐村逐户制定扶贫开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一户一人。我市先后3次代表全省接受国家组织的建档立卡督导、检查或观摩,得到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3.细化精准帮扶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五个一批”要求,谋划推进五大精准脱贫工程,做到对症下药、分类施治、靶向治疗。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实施“钱袋子”工程。对符合这类条件的扶贫对象,把发展食用菌、设施蔬菜、中药材、高效林果、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努力为每个贫困户都找到一条致富之路。主动瞄准对接京津地区用工市场和用工单位,组织开展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增加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实施“挪穷窝”工程。对生存环境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在完成搬迁任务的同时,对贫困地区群众居住状况和搬迁意愿进行摸底。全省列入国家搬迁盘子的共9万人,我市就达到4.7万人,占到52%。与贫困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紧密结合,科学编制“十三五”搬迁规划。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施“聚宝盆”工程。打好“生态牌”,围绕打造“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国家公园”,开展山水林田湖治理修复工程,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施“兜底线”工程。制定“两线合一”方案,从2016年1月1日起,将低保标准由2300元提高到2900元,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同时,对因病致贫返贫、需要通过医疗救助扶持的贫困群众,从提高民政保障对象医疗救助比例、提高补偿比、建立特殊人群医疗救助基金、建立大病补充商业保险、设立扶贫门诊、在XX县率先推行60岁以上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医疗机构看病全额救助机制等7个方面创新突破。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实施“拔穷根”工程。围绕“不让贫困群众输在起跑线上”,大力实施3年教育提升计划,建设68所山区寄宿制学校,保证山区4年级以上孩子应宿尽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壮大提升燕太片区“9 2”职业教育协作区,提供从学校到岗位的“一站式”职业教育。

4.创新扶贫新业态,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积极拓展扶贫新业态,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光伏扶贫。累计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260兆瓦,带动1.49万贫困群众增收。新建分布式光伏电站2个村,涉及贫困户130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旅游扶贫。大力支持XX县旅游扶贫试点县和10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改善旅游农家院硬件设施,统一服务标准,并与发展绿色生态种养殖产业项目相结合,增加群众收入。XX县依托白石山景区带动4万人增收的做法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XX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旅游带动脱贫示XX县。金融扶贫。发挥贫困县扶贫自立服务社全覆盖的作用,用好4个扶贫担保公司和4个省级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试点项目,累计为贫困群众解决贷款资金9.5亿元,涉及贫困户2.8万户。XX县金融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经过积极跑争,我市被确定为全国4个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示范区之一。家庭手工业。针对留守妇女、老人等半劳动力较多的情况,大力发展新型家庭手工业,并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积极打造自有品牌,促进产品上档升级,提高附加值。全年打造家庭手工业村示范109个,新增从业人员6461人,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以9个贫困县的16个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共流转土地6.32万亩,带动周边85个贫困村、2.3万贫困户实现增收。通过“租金”、“薪金”和“股金”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互联网 扶贫。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优势,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 电商、互联网 旅游、互联网 务工等扶贫新模式。9个贫困县实现电商平台全覆盖。XX县完善拓展“淘宝中国.阜平馆”电商平台,全县农村网店超过330家,增长200%。XX县成为国定县(片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销售第6名。XX县、XX县与京东,XX县与“购特网”合作建立电商扶贫平台,为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搭建了平台,既方便贫困群众生活,更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5.加强扶贫队伍建设,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强化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市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农村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118个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全部建立扶贫办,明确了专人负责。所有1082个贫困村由工作队牵头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室,使上级的政策能够更好更快的传递到基层末梢,惠及贫困群众。我市加强县级扶贫机构建设、成立乡镇扶贫办、建立村扶贫工作室的做法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定评价。深入推进驻村包户帮扶。组织由158个市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保单位,组成28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加上省直、县直工作队,实现了1082个贫困村帮扶全覆盖,所有贫困户都明确了帮扶责任人。市县成立扶贫驻村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出台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严格督导考核,并首次分别为本级工作队安排专门经费共计2271.5万元。全年累计筹集各类帮扶资金 7775 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300多个。

6.加强资金项目跑争,争取资金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4.42亿元,其中5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落户5个片区贫困县,实现8个片区县彩票公益金项目全覆盖,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9500万元,支持了90个贫困村的小型公益设施建设。争取资金总量和中央资金总量都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发展设施菌菜1.6万亩,中药材6.5万亩,核桃等林果12.7万亩,猪牛羊9.4万只,肉鸡65万只,兔1.68万只。

7.“阜平试点”扎实推进,得到中办和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指导XX县紧抓试点政策机遇,先行先试,开拓创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早落地、早见效、群众早受益,“三年大见成效”交出了合格成绩单。办机关先后90多次到XX县调研、指导工作,组织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加大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持力度,帮助XX县解决脱贫攻坚中的实际困难。XX县建档立卡全覆盖、扶贫产业全覆盖、金融扶贫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教育扶贫、山区综合开发、社会保障兜底等做法和相关工作机制,得到了中办回访组和省委赵克志书记的充分肯定,“联办共保”金融扶贫的做法在全省推广。

8.强化扶贫宣传发动,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积极拓展扶贫宣传的形式和途径,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在市电视台、xx日报上开办专栏,宣传扶贫政策,反映贫困地区发展状况,展示扶贫开发成果,弘扬社会帮扶先进典型,全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扶贫稿件172篇(含全市扶贫系统),在本单位网站和微博上发布信息586条。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先后报道了我市扶贫工作经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编印《精准扶贫政策100问》3000余册,组织进村入户宣讲,印发明白纸48万多份,让基层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各类扶贫惠农政策。利用10.17“扶贫日”的平台,发布倡议书,组织现场捐款,刊发扶贫先进事迹和公益广告,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营造浓厚氛围,有效调动了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为扶贫攻坚增添了不竭动力。以贫困地区干部、致富带头人为重点,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开展家庭手工业、金融知识、电子商务等各类扶贫政策和致富技能培训12.6万人次(含各部门和各县组织人次),提高了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面对精准脱贫要求和众多新政策、新机制,部分干部还习惯于用老思维、老办法考虑、解决新问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足;工作中存在点优面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全市扶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2016年目标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对照赵克志书记提出的“两个率先”要求,把2016年确定为“精准脱贫攻坚年”,扎实落实好全省脱贫攻坚的“八八战略”、八大脱贫攻坚行动和七大工程,全市所有贫困县都对标XX县,在完成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继续抓亮点、育典型、做表率,重点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确保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是以XX县为发起点,打好易地搬迁“当头炮”。指导XX县打响全省易地搬迁“当头炮”,在景区XX县城周边启动2个5000人的小区建设,完成10000人的搬迁任务。以此为引领,结合生态建设、农村养老机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多种路径,全市启动建设24个搬迁小区,搬迁0.7万户、2.6万人。

二是以股份合作为途径,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坚持长短结合,以短为主,大力发展食用菌、长毛兔、手工业等特色脱贫产业,确保实现贫困村村村有增收产业,村村有股份合作体,户户有脱贫门路,为2018年全市贫困人口基本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推进教育扶贫拔穷根。完成68所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基础教育教学条件和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雨露计划”生活补助,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从学校到岗位的“一站式”服务。

四是以“两线合一”为基础,提升社会保障兜底水平。从今年1月起,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900元,实现“两线合一”。今年内,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提标后的医疗救助政策将全面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五是出台“1 9 9 7 20”脱贫攻坚方案,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对照省出台的11个专件,组织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制定出台(完善)“1(全市总方案)9(9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方案)9(9个非贫困县脱贫攻坚方案)7(7个市辖区、开发区对口帮扶方案)20(市直有关部门专项方案)”脱贫攻坚方案,完善全市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责任体系。

六是加强供需对接,创新精准帮扶机制。调整驻村工作组,选派年轻后备干部担任工作组长和“第一书记”,组织9个非贫困县、7个市辖区(开发区),针对贫困县的不同需求,实施不同形式的对口精准帮扶。

七是借助“旅发大会”机遇,深度拓展旅游扶贫。借助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我市贫困县召开的机遇,积极探索打造景区带动型、农家游型、易地搬迁小区与景区同建型、资产收益型等多种模式的旅游扶贫新亮点,促进贫困群众快速增收脱贫。

八是打造“三个示范”,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大力推进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金融信贷支撑。指导XX县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示XX县,XX县景区带动区域整体脱贫示XX县,并积极争跑其他试点示范政策项目,带动全市各县、各项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2017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二)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当年有18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建档立卡时的12.4%下降到7.5%。

一、工作进展情况2015年

我办3个项目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分别是:贫困地区村屯道路建设、实现减贫人口4.9万人、精准扶贫,全面完成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工作。目前,这些工作都按《贵港市扶贫办2015年10项重点工作推进表》进度实施,划定我办10项重点工作月形象进度完成的时间节点,并把10项重点工作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扶贫办,把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扶贫部门10项重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典型亮点

(一)实现减贫人口4.9万人。把调整后的减贫增收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把责任落实到位。2015年全市计划减贫人口4.9万人。

(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扶贫资金4000万元修建村屯道路200条190公里,缓解20万人行路难问题。

(三)精准扶贫,全面完成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推进工作措施

(一)减贫增收

1.把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把减贫增收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把责任落实到位。2015年全市计划减贫人口4.9万人,具体目标是:桂平市减贫23168人,平南县减贫14553人,港北区减贫3126人,港南区减贫4331人,覃塘区减贫3822人。目前各县(市、区)完成信息录入,完成目标形象进度。从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目标。

2.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拓宽增收渠道。2015年,全市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83万元,发展种植22100亩,养殖家畜1900只,家禽养殖40.9万羽,受益人口87665人。重点培育1—3个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势产业,打造在全市乃至自治区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品牌。积极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优势产业都扶持有1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3.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学种养水平。2015年,我办计划完成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000人次。去年,我市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57%,排名全区第一。今年要继续结合我市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农民科学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采取“三个结合”的方法:即当地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思想素质提高相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与新品种推广相结合。在培训形式上,采取“理论上弄通(听讲课),现场传授(走下去),外地参观(走出去)”等三种办法。目前共举办培训班5期,累计完成培训3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占计划60%,争取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贫困村群众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群众劳动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3.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5年,计划争取上级贴息贷款1.46亿元,向龙头企业发放扶贫项目贷款贴息438万元,目前已下达各龙头企业贴息贷款项目贴息资金指1.46亿元指标,待贷款期限满一年后即可以拨付贴息。探索建立金融扶贫机制,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开展产业扶贫担保,进一步解决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户贷款难问题,并且要切实加强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扶贫效益。

(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投资财政扶贫资金4000万元修建村屯道路200条190公里,缓解20万人行路难问题。年初,我们就制订了《贵港市扶贫办2015年“1010”工作项目推进表》,划定扶贫部门项目建设月形象进度完成的时间节点,并把工作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扶贫办,把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171.8万元,开工230条138.3公里,完成185条132.45公里,桥梁2座12延米,占计划79.2%。其余项目也将陆续开始组织实施建设。

2、严格项目建设质量标准,切实做到建好一条发挥作用一条造福群众一方。要认真落实资金、目标、任务、责任“四到县”,把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任务具体分解到县市区、到乡镇、到项目村屯,确保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各负其责,并按照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标准、资金筹措、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按质按时完成。

3、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指导、督查工作。市扶贫部门每月要组织督查,了解项目建设进度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年中还要联合市财政、审计、发改等多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督查,确保项目进度如期完成,扶贫资金规范使用,杜绝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改变投向等情况发生。

(三)精准扶贫

全面完成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工作6月27日召开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各县市区相继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确定贫困村数和贫困人口数并报自治区备案。

四、存在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补助标准低。由于受到资金规模少的制约,有的贫困村只是“解决村屯路和人畜饮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状况,与小康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更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为主要投资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十二五”“整村推进”目标要求投入的需要。

五、下步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任务到位,责任到人。各项目责任人要高度负责,从力量配备、措施落实到进度安排,都要亲自把关、亲自抓。

(二)加强宣传力度我们要采取板报、墙报、媒体和培训等形式大力宣传“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建设工作。

(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各级扶贫办要对开展“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采取逐月汇报、逐个项目检查、验收考核等方式狠抓工作落实,并安排专门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人员,要及时进行检查监察,追究责任,确保项目建设逐月按要求和形象进度完成任务。

(四)确保工程质量“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建设是利民工程、民心工程,各级扶贫部门将严格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检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定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以致出现不达标、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

6.xx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篇六

按照市委、区委对扶贫攻坚工作提出的“打好攻坚战、啃下硬骨头”的总体要求,镇党委政府迅速传达落实,专题研究部署,坚定“打赢扶贫攻坚战、必须决战决胜”的决心,采取“上下联动,多轮驱动,限时完成”的有效措施,现将我镇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找准“靶子”,摸清“困情”,建立好精准台账 xx村和xx村。经过走访调研,我镇结合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为每个村量身定做了脱贫作战图。全镇共有建卡贫困户853户,2711人。其中巩固提升户782户,2477人,深度贫困户71户,234人。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需求,为每户建立了基础台账,落实了“一对一”的帮扶措施。

二、找好“路子”,对症下药,落实好帮扶措施

(一)全面推进贫困村脱贫工作

一是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硬化村级公路我镇共有16个村,有贫困村三个,分别是xx村、6.06公里,泥结碎石路21.5公里,已全部放线,10公里路基已进行开挖;人行便道42公里,已完成5公里建设,完成路基平整60%;已全部完成18个垃圾箱(桶)建设;正在规划小型集中供水工程3处;已完成20口山 坪塘整治规划,其中4口已开工建设;土地整治4400亩已由土房局规划设计完成。

二是加快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立足贫困村资源优势,加强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宣传,推动蔬菜、经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积极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与贫困户组建合作社,坚持农旅融合,流转土地在2000亩左右。目前全镇培育种养大户17户,建立专业合作社4个。

三是改造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改善居住条件,改造D级危房43户,开工12户,竣工8户,确保所有贫困户有稳固住房。严守环保底线,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启动沼气池建设,20口名单已申报。摸底人畜饮水困难户,打机井20口,已由区水务局组织实施。发动群众村民自治,制定“爱党爱国爱清洁、自信勤劳抓产业、互帮互助传美德”村规民约,全镇组建17支志愿扶贫队伍,倡导每月1日为村民集中打扫清洁日,打造和美乡村环境。

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和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贫困村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便民超市1个;培育文化中心户7户;实现广播社社通;建成17个村(社区)标准卫生室;落实好“乡土人才”计划,为16个村引进16名大学生回村创业挂职,培养他们成为农村产业带头人;选派7名科技特派员充实到村级扶贫队伍。

(二)多措并举推进贫困户帮扶工作 一是三级帮扶措施。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我镇对贫困户落实了区镇村三级帮扶措施,制作了“三帮一”明白卡,发放到群众手中,张贴在群众家门,让群众有困难找得到人。截止目前,宣传部、武装部、林业局、新闻中心、老干局等区级部门为贫困户送来各类扶贫物资共计5万余元,镇级投入扶贫资金10万余元。

二是按需帮扶措施。我镇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认真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制定脱贫措施。据统计,贫困户产业需求计羊74只,猪33头,鸡鸭571只,鱼1620尾,鹅10只,核桃苗1385株,蒜种10斤。目前,已落实羊羊67只,猪34头,鸡223只,鸭137只。

二是示范帮扶措施。我镇倡导辖区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攻坚扶贫工作。8月12日召开了龙头企业座谈会,各企业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截止目前,已收到龙头企业对口帮扶资金2.6万元,用于为贫困户购买猪崽羊仔及生产生活用品。

三、想好“法子”,认真实施,推动好下一步工作

在下一步的扶贫工作中,我镇将按照区委区府的统一 部署,落实好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和贫困救济实施细则,努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年内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一是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在自立的基础上给予支持帮助。

二是突出产业帮扶,组织全民参与,跟踪服务,争取在确保脱贫的基础上,建立巩固产业帮扶的脱贫长效机制。

7.XX村扶贫攻坚汇报材料 篇七

2017年,在县扶贫办和XX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帮扶单位省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XX村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现总结如下:

一、XX村的基本情况。XX村地处XX镇南部,现有耕地面积XX亩,全村共有13个自然庄,20个村民组,XX户,XX人,今年新增人口比例占总人口数的1.8%。2014年贫困户X户,XX人,2015年新增19户,31人,核减17户,26人,到了2016年,经过精准核查月和“回头看”等工作,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数X户,X人。其中,五保户X户X人,低保户X户X人,一般贫困户X户X人,主要致贫原因为疾病或残疾。按照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2016年脱贫X户X人,全村整体出列。2017年拟脱贫30户,55人;2018年拟脱贫30户42人。

二、贫困户脱贫的主要工作和成效。一是严格程序、精准识别,做到“扶真贫”。严格按照贫困户申请、村民评议、两公式一公告的程序进行评选上报,确保该评上的一户不少,不该评上的一户也不增加,杜绝亲戚户和人情户。二是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一户一档两册”档案资料,专人专柜进行管理,对贫困户的人口信息、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进行逐项登记,为后续产业扶贫到户和扶贫政策实施打好基础并留下记录。三是加强扶贫政策宣传,让贫困户坚定脱贫信念。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一起逐户走访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分析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户需求,因户施策、对症下药。四是精准施策,做到“真扶贫”。贫困户确定以后,实行“一户一本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一名帮扶责任人”。对有脱贫能力的贫困户,搞好“六个一”、技术培训、介绍务工等政策扶持,增加资源投入,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信心,通过苦干实干脱贫致富,对无业可扶、无劳动能力的,采取入股分红、光伏等措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其中,“六个一”项目的202户,每户给予最高5000元的补贴、危房改造25户,验收合格后每户补助资金1万元(五保贫困户2万元)、光伏措施38户,每户每年3000元、入股秋歌合作社50户,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小额信贷21户,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介绍务工21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民政救助95人,2.1万元,做到使所有脱贫户一户一策或一户多策,因户施策,公平公正。对于情况特殊的贫困户,我们特别对待。如,本村贫困户XX,丈夫因病去世欠下医疗费用致贫,儿子上高中因为家庭的变故得了自闭症,这些打击让XX几乎要垮掉,每次看到村干部都是泣不成声,镇村干部通过献爱心给母子俩送去2万多元捐款,村里又给她安排了环卫工的岗位,每年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现在脸上又有了笑容,对以后的生活树立了信心。

8.村精准扶贫汇报材料 篇八

一、基本情况

浅河村地处陇西县城南部,菜子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辖村民小组7个,510户,2477人,现有贫困户342户1679人。有耕地面积4988亩,人均2.01亩,人均产粮260公斤,大家畜存栏298头(匹),2012年人均纯收入2051元。

一、项目建设情况

浅河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916.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39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增收项目29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3%;科技扶贫113.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2%;其他项目2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部门配套项目550万元,占总投资的49%。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沟儿社至张家湾社砂化道路5公里、浅河小学巷道硬化3公里,现已全部完工。集雨水窖50眼已全部落实到户并建造完成。增收项目,已建造完成钢架大棚任务150座;日光节能温室1座已完成,另外1座正在建设当中。引进基础母羊40只,建造圈舍10座。目前,圈舍全部建造完成;500亩的无公害白菜种植推广任务已全部完成。科技扶贫项目,已组织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200人(次)。在全村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1111亩,扶持农户350户,投入资金111.1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教育、公共基础条件得到初步改善,村域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主要做法

在具体工作中,我镇切实做到“一个靠实”、“ 两个关键”“三个确保”。一个靠实:即工作责任靠实。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包村,镇干部包社,村干部包户的”三包”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责任、目标、完成时限、考核办法,层层靠实了工作责任,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完成提供了坚强保证。

两个关键:一是政策宣传是关键。为了让群众尽快了解掌握项目实施的政策,镇上组织镇村两级干部,以项目实施为目的,以经济效益和国家的产业政策为导向,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广播和挨家挨户做宣传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培训工作,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是示范带头是关键。通过政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突出“两建”。以浅河村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为龙头,以引进种养能人,建设养殖小区为重点,整体规划,重点示范,逐步推进。

9.**村精准扶贫工作简介 篇九

一、基本情况

**村有4个自然村,365户1477人,耕地面积2012亩,人均耕地1.36亩。全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614人。

历年新识别纳入0户0人,返贫0户0人,脱贫退出111户564人。动态变化净增-1户,净增人数-25人,累计建档立卡户117户589人。

2018年底还剩余贫困人口6户25人,贫困发生率为1.69%,2019年全村计划脱贫5户20人,到2019年底剩余贫困人口1户5人。

(一)社会保障方面:2019年全村现有低保户35户155人,其中:一类低保户6户19人,二类低保户24户114人,三类低保5户22人;特困供养5户7人。

(二)特殊社会人群方面:领证的残疾人有63人。其中:精神残疾5人,视力残疾1人,听力残疾14人,言语残疾2人,肢体残疾26人,智力残疾5人,多重残疾10人。

(三)健康扶贫方面:患有大病7人,患慢性病81人。

二、主要工作

今年,根据镇上的安排,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产业方面:目前全村有果园620亩,其中:苹果600亩花椒20亩。今年栽

植了果园50亩,其中:苹果40亩,花椒10亩。现有盛果果园560亩,今年户均收入15000元,人均果园收入1600元。

(二)短平快项目方面:对于没有果园或新建果园的农户,支持和发展短平快项目,种植优质玉米、油菜、马铃薯400亩等。基本可以保障户均增收300元。

(三)投资入股方面:全村有合作社2个,2018年投入村集体资金30万元,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万元。10户贫困户共投入扶贫资金11.25万元,入股1个合作社,已兑付分红户均0.09万元。

(四)劳务方面:今年,参加市、县、镇、村四级实用技术培训的30人次,输出了劳力120人次,户均劳务创收600元。为贫困户落实村级公益性服务岗位6个6人,户均能够收入1万元。

(五)民生方面:全村共有15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名学前教育学生,23名高中生,13名大学生,包括在政策范围内的贫困户,都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临时救助5户26人。今年,全村的参合率和养老保险收缴率均为100%。

三、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种养业方面:新栽植了果园50亩,其中:苹果40亩。花椒10亩。种植优质玉米、油菜、马铃薯多亩。养殖蛋鸡4000多只,育肥猪100多头,养羊30多只。

二是“三变改革”方面:为了整合产业资源和资金,变资源为股权、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东,**村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采取政府主扶、村“两委”主抓、合作社运作群众入股参与的发展方式,实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了资源聚集效应。流转土地20亩户均受益600元。

三是合作社带动方面:10户贫困户共投入股资金17.92万元,入股2个合作社,三年累计分红4.3万元。

四是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方面:村党支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紧盯村脱贫指标,整合各类扶贫项目,紧抓到村到户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破解出行难问题,积极实施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行政村主干道拓宽硬化工程,切实改善了交通条件。围绕破解住房难题,大力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党员带头,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村党支部将提高支部党员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作为抓党建强治理促脱贫的重要手段,利用“三会一课”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学习乡村振兴相关的政策,在党员干部中牢固“四个意识”,始终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确定每月1-2日为支部党员活动日,丰富学习内容、增强活动实效。党支部坚持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主动汇报村里的工作情况,听取党员对村工作的建议意见。党员踊跃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引导村民主动对村中大小事情进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

四、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想法

我村在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二是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弱;三是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上一篇:骨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下一篇:关于百天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