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要从幼儿期培养

2024-11-21

社交能力要从幼儿期培养(通用8篇)

1.社交能力要从幼儿期培养 篇一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社交能力的培养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儿童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化的社会,这就需要未来儿童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幼儿交往的主要对象是同伴、父母和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生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他们接触最多的对象是他们的老师和同龄群体,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一环节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幼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教师应利用生活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学前期,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愿望非常强烈。同伴交往是幼儿学习社会知识,发展社会技能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同伴交往,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初的主要形式。因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景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尽可能地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教师可以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图书和玩具,鼓励他们主动与小伙伴们进行交换阅读和玩,教育他们要爱护别人的物品。利用互借图书,互换玩具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互相交往的机会。

二、教师应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增强互动交往的愉快心情

游戏是适合于幼儿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也是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幼儿都喜欢做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和活动是幼儿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兴趣与能力又是一条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例如,在区域游戏中,医院游戏区中扮演“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超市游戏区“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理发店游戏区“理发师”与“顾客”的交往等不同的角色。同时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会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从中学习到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

三、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幼儿掌握必不可少的社交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在孩子活动中应该常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幼儿中去,当孩子们发生争执时,尽量不去充当“裁决者”,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去寻找争执的原因,又通过商量协调的方法,解决孩子们之间的争执。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勇于承认错误、敢于道歉的勇气,赞赏孩子们豁达、宽容、与人为善的大度,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四、教师应通过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创造模拟交往的成功机会

由于在家庭中,孩子们一般只限于与家里人交往,他们常常处于“中心”地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我为中心”。教师应该提供给幼儿与熟悉、不熟悉的同龄人或成人的机会,扩大幼儿的交往的范围,同时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以交往为主要手段的主题活动。如可以让大班的幼儿每周帮小班幼儿叠被子,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向大哥哥大姐姐表示感谢,还可以把自己的糖果与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分享,体会到关心与爱人的乐趣。又如到“母亲节”“妇女节”的时候,让幼儿给妈妈、奶奶敬献礼物并说一句或一段祝福的话。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与成人进行交流,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或得了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

五、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提高行之有效的社交能力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除了可以用游戏、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还可以通过鼓励幼儿之间找朋友,辅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教学中选用生活直观的艺术形象如故事、礼仪儿歌等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化情感,或是跳跳“找朋友”、“拉拉手”的舞蹈,唱唱“幼儿园里朋友多”等歌曲,在这其中教师自身的热情、礼貌和交往艺术,在幼儿交往过程中或交往结束后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等都能给予幼儿积极的暗示。

六、教师应通过家园共建,帮助幼儿形成日趋完善的社交素养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交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有一个一致的要求,共同合作与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有的幼儿从小独自惯了,不愿意也不善于与别人相处;有的幼儿娇养惯了,比较霸道,到了幼儿园可能和同伴发生冲突。为了协调家庭、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家访等形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存在哪些不良行为和与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争取与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常晓梅.浅议幼儿交往.幼教博览,2001年第9期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荟萃——关于集体教育

2.社交能力要从幼儿期培养 篇二

(一)家庭因素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得到了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集中关心与照顾,是所有大人目光的焦点,因此普遍个人意识比较强,缺乏群体合作的意识,不容易合群。所以,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玩耍中,总有一些幼儿因为玩具的多少或使用的先后顺序等问题发生争执,总想着自己多玩,不顾他人的感受。而一些家长甚至会参与到幼儿的纷争中去,帮助自己的孩子解决,并尽可能地争取利益。久而久之,幼儿对父母依赖加深,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动力便慢慢减退,出现了社交障碍。

(二)园所因素

幼儿园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对家长的依赖和信任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幼儿教师的身上,因此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尤为重要。有的教师无法科学处理好与每一个幼儿之间的关系,甚至经常冷落、打骂幼儿,未能与他们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那么就会使幼儿心理不平衡,从而造成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不协调。

(三)自身局限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但是由于幼儿的年纪尚小,这使得他们的词汇量小,语法掌握少,所以在交往交流中常出现表述不清、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交流受阻。因此,在幼儿园的集体交际活动中,很多幼儿往往因为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使得双方之间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误会,引发了不必要的矛盾。

二、加强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发挥榜样力量,以身作则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揭示了榜样在儿童社会学习和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榜样以及教育者,教师和家长应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自身的言谈举止,以正面积极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语和行为都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父母要注意处理好与朋友、同事、邻居之间的关系,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人,给幼儿做好榜样。父母还要在节假日多带幼儿出去参加聚会或是进行户外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从而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对幼儿的言行进行有意识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而与此同时也培育了幼儿与人交往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值得一提的是,在幼儿教育的要求和标准方面,教师和家长之间要进行积极的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使得幼儿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接受到同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是非对错在他们的脑子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从而明确指导自己该怎样做。同时,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及时、敏锐地抓住教育素材和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从而有效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全面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创造交往环境,鼓励交往

幼儿时期是社会交往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幼儿与他人特别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是幼儿掌握社会交往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基本途径,对于他们社交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并鼓励他们进行自由交往,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和价值,并自己去摸索、发现一些交往中必要的技能。例如,在教室内设立美术角、故事角、音乐角、读书角等,让幼儿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一起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验,不仅能使幼儿交到更多趣味相投的好朋友,也能逐渐在谈论兴趣爱好的过程中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还可组织开展角色游戏,让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动画角色体验交际行为,习得社会交往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学会分享与合作。

(三)教给交往技能,提升能力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应适时地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应对交往中遇到的状况,并形成习惯。例如,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见面说“你好”,受人帮助说“谢谢”,分别时说“再见”,求助要说“请”,给人道歉要说“对不起”,等等。家长还可在幼儿过生日时带上生日蛋糕到幼儿园,请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吃蛋糕,让幼儿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同时,教师还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教给幼儿虚心听取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人多时要排队、在游戏中要遵守游戏规则等社会交往的技能,并在幼儿良好表现时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发零食作为奖励。而为了真正帮助幼儿改善交往现状,家长和教师就需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勇敢面对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和冲突,切不要大惊小怪,把孩子间的矛盾等同于成人间的矛盾,代替孩子去处理,而应该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只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引导和点拨即可。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逐渐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出与人交往、和谐相处的基本道理,才能掌握有效的交往技能和交往方式。综上所述,当幼儿具备了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交往技能后,他们就会更容易被人们所接纳和喜爱,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三、结语

幼儿教育不仅要对幼儿的心智进行启蒙,同时也要对他们的行为举止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得到发展。因此,重视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这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联起,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并传授一定的交往技能,让他们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提升自己的交际水平。

摘要:社会交往能力是指人能够明确察觉到他人的情绪意向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具备这项能力对适应当今社会十分重要。幼儿虽小,但是社交能力还需从小培养起。所以,本文先从影响幼儿社交能力的因素分析下手,提出了一些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建议,希望对幼儿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学,能力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毛娜.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尝试[J].新课程:小学,2010(7).

3.社交能力要从幼儿期培养 篇三

一、教师应利用生活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学前期,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愿望非常强烈。同伴交往是幼儿学习社会知识,发展社会技能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同伴交往,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初的主要形式。因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景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尽可能地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教师可以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图书和玩具,鼓励他们主动与小伙伴们进行交换阅读和玩,教育他们要爱护别人的物品。利用互借图书,互换玩具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互相交往的机会。

二、教师应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增强互动交往的愉快心情

游戏是适合于幼儿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也是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幼儿都喜欢做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和活动是幼儿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兴趣与能力又是一条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例如,在区域游戏中,医院游戏区中扮演“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超市游戏区“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理发店游戏区“理发师”与“顾客”的交往等不同的角色。同时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会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从中学习到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

三、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幼儿掌握必不可少的社交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在孩子活动中应该常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幼儿中去,当孩子们发生争执时,尽量不去充当“裁决者”,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去寻找争执的原因,又通过商量协调的方法,解决孩子们之间的争执。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勇于承认错误、敢于道歉的勇气,赞赏孩子们豁达、宽容、与人为善的大度,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四、教师应通过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创造模拟交往的成功机会

由于在家庭中,孩子们一般只限于与家里人交往,他们常常处于“中心”地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我为中心”。教师应该提供给幼儿与熟悉、不熟悉的同龄人或成人的机会,扩大幼儿的交往的范围,同时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以交往为主要手段的主题活动。如可以让大班的幼儿每周帮小班幼儿叠被子,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向大哥哥大姐姐表示感谢,还可以把自己的糖果与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分享,体会到关心与爱人的乐趣。又如到“母亲节”“妇女节”的时候,让幼儿给妈妈、奶奶敬献礼物并说一句或一段祝福的话。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与成人进行交流,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或得了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

五、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提高行之有效的社交能力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除了可以用游戏、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还可以通过鼓励幼儿之间找朋友,辅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教学中选用生活直观的艺术形象如故事、礼仪儿歌等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化情感,或是跳跳“找朋友”、“拉拉手”的舞蹈,唱唱“幼儿园里朋友多”等歌曲,在这其中教师自身的热情、礼貌和交往艺术,在幼儿交往过程中或交往结束后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等都能给予幼儿积极的暗示。

六、教师应通过家园共建,帮助幼儿形成日趋完善的社交素养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交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有一个一致的要求,共同合作与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有的幼儿从小独自惯了,不愿意也不善于与别人相处;有的幼儿娇养惯了,比较霸道,到了幼儿园可能和同伴发生冲突。为了协调家庭、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家访等形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存在哪些不良行为和与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争取与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常晓梅.浅议幼儿交往.幼教博览,2001年第9期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荟萃——关于集体教育

4.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篇四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引导孩子购物

3至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

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完好的家。所以,父母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

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果您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小一点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会吃亏,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实更可能是:孩子与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学习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与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学会了照料别人。

所以,请您充分尊重孩子,赋予孩子自由选择小朋友的权利,您只需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做些参考。

带孩子到处走走

旅游能扩展孩子的交往范围,增加他的交往对象。同时,多走多看也会增加孩子对于异域文化或风俗的了解。

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

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帮助他改进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

5.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篇五

(1)当宝宝能走路时,要给他创造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可以每星期带他去几次商店,有可能的话,每天都可以带他到有孩子玩的地方去。宝宝虽不能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他却愿意看着,他可能会站在很近的地方盯着看,或很严肃地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别人,然后又拿回来。到2~3岁时,宝宝就会同别的孩子一起玩得很开心了。

(2)帮助孩子结交玩伴,鼓励他交往,并给予他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力。父母可以经常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们一起做游戏、听故事、唱歌、跳舞.画画,逐步培养宝宝与同伴交往的习惯。即使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闹矛盾,家长也不要强行把孩子拽回家,更不要骂孩子“草包”、“笨蛋”。最好的方法是从中调停,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矛盾,友好相处。

(3)孩子最初的交往会出现一些不友好的态度,如说”不要你到我家里来”,或双手将小朋友推出去,或者抢夺别人手中的玩具,或一大堆玩具自己一个人霸占,不愿分给别人。这些不良态度,有的是受成人影响的结果,如成人间不礼貌酌训斥、吵架就会传染给孩子。有时,成人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快收起来,隔壁小弟弟要来抢了!”这些做法只会引发孩子的嫉妒、自私自利、贪心的心理。成人应从正面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谦让、容忍、礼貌等品质,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6.社交能力要从幼儿期培养 篇六

以儿童主动性参与式学习为核心的美国高瞻课程提出了学前儿童在社交中的问题解决六步法与小组解决方法, 帮助教师在儿童主动探索社交解决途径中提供相应的支持与鹰架作用。

首先, 教师要对学前儿童冲突的根源充分了解。在教室范围内, 引起学前儿童冲突的主要根源主要是物体、空间、特权以及同伴交往中的其他争执。比如, 儿童为了同一个玩具出现争抢; 为了占用某个位置或者区角使用而冲突; 为了谁是第一个洗手或者谁来回答问题而争吵; 在与同伴一起玩耍中出现隔离某个小朋友或者产生误会等各种交往中的问题。

除了教室内冲突根源, 教师很多时候还需要关注到教室外的冲突根源。学前儿童在家庭中所产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常常会影响他们在幼儿园里的表现。最简单的比如儿童的身体状态———睡眠不足, 饮食不足, 身体欠佳等都会影响到儿童在幼儿园里的情感控制与人际交往中的反应。再有, 家庭中出现的各种突然变故———弟妹的出生、搬家、父母离异、亲属死亡, 等等, 都可能造成儿童情感上的困惑、伤心、焦虑、愤怒等, 而这些未化解的情感需求必然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社交。最后, 儿童在社区中所遭遇或者目睹的一些负面事件———暴力事件、车祸、欺骗, 等等, 都可能造成儿童在理解上的各种困惑或者各种探索, 包括模仿性探索。

另外, 笔者自己还认为有三种必须引起教师重视的冲突来源:第一, 隐藏的冲突环境———由于区角材料的缺失、一日流程的不明、师幼互动的问题导致各种隐藏冲突时时爆发。教师必须从硬环境和软环境入手, 建立一个真正支持性的课堂班级, 使得儿童的冲突能够防患于未然。第二, 未解决的冲突尾巴———在儿童冲突解决之后, 一些儿童并未完成自己对于整个冲突的理解和接受, 因而其情感和认知需求并没有得到完全满足。教师对于这些儿童如果没有进行继续观察, 给予必要的跟进支持, 就会出现这些未完全解决的冲突重新爆发出来。第三, 看不见的冲突类型———某些儿童由于性格过于随和、怯懦或者畏缩, 他们与其他儿童在社交冲突中往往选择了放弃权利, 从而形成在集体中看不见的冲突。教师需要去发现这些儿童, 并且帮助这些儿童逐渐建立表达自我意愿的自信心, 让他们的声音也可以被其他孩子听到和尊重。

教师理解和分析冲突根源, 有助于更好地为儿童提供相应的鹰架作用,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改善班级教室的环境创设, 并提升自己的师幼互动技巧。美国高瞻课程在处理学前儿童社交冲突上提倡“六步冲突问题解决法”。这一源于成人冲突协调方法的六大步骤从情感认可和安抚, 尊重儿童的阐述, 鼓励儿童对于问题的讨论解决, 到最后的跟进, 再次强调了儿童在整个冲突解决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 支持儿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六大步骤分别是: (1) 平静靠近; (2) 认可儿童的情绪; (3) 收集信息; (4) 复述问题; (5) 询问解决方案并一同选择最终方案; (6) 准备随时跟进。

【案例】在音乐区, 乐乐正在敲击自己的小鼓, 小雨走过去说, “可以给我玩一下吗? ”乐乐说, “我还没有玩好呢。你得等着。”小雨在旁边等着, 过了一会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但是乐乐还是表示需要继续玩。小雨接着大声说, “你已经玩了太久了!”他过去抢乐乐的小鼓, 但是乐乐两手拽着鼓的带子, 不肯松手。杨老师平静地走了过去, 挡在乐乐和小雨中间, 并用双手握住小鼓, 跪坐在地板上, 语气平缓地说, “乐乐, 小雨, 你们两个人看上去都很生气。这个小鼓老师先帮你们拿着, 等我们一起解决好问题再还给你们。”说着, 她等待两个孩子慢慢松手, 然后把小鼓放在自己胸前, 并认真听两个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在乐乐和小雨各自讲述完经过后, 她重新复述了一遍, 并和他们各自确认, “乐乐说, 他准备玩好了以后, 就会把小鼓给你。是这样吗, 乐乐?”“小雨说, 他已经等了很久很久, 真的很想玩小鼓。他不知道乐乐什么时候才可以玩好, 所以才自己去拿小鼓。是这样吗, 小雨?”在收集好双方的信息后, 杨老师说, “现在你们两个都想玩这个小鼓, 我们该怎么办呢?”乐乐跟小雨说, “你数到一百, 我就玩好了。”“不行, 一百太多了。”小雨表示反对, “就数到59。”乐乐想了想, 接着说, “59太少了, 必须数到50。”小雨点点头, 表示同意, 并且让杨老师帮助他一起数。杨老师说, “那么你们的问题解决了。乐乐可以接下来玩小鼓, 直到小雨数到50, 然后就轮到小雨玩小鼓。是这样吗? ”两个人都点点头, 于是杨老师把小鼓重新给了乐乐, 并和小雨坐在一起数数。乐乐按照他们数数的节拍敲打着小鼓, 并在数到50的时候把小鼓交给了小雨, 然后说, “现在轮到我数了。”杨老师退出了音乐区, 但是仍然时不时看看乐乐和小雨。

上面这个陈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乐乐和小雨争抢同一个物体———小鼓。在这种情况下, 杨老师平静靠近, 既让自己可以清醒分析问题, 又用自己的平静情绪影响两个孩子。然后, 她把引起冲突的物体慢慢收起, 使得儿童停止争抢, 有机会来关注问题的解决, 同时她语气平稳地认可了两个孩子的情绪表达———“都很生气”, 并没有使用她的权威来判断谁错谁对, 从而安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 让他们可以逐渐平静下来准备下面的问题解决。接着, 她认真听取两个孩子对于整个经过的描述, 并与他们进行确认。在这里, 两个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回顾中思考问题的缘由, 从对方的阐述中看到和学习领会他人不同的观点。而教师进一步确认, 是为了帮助学前儿童进一步理清思路, 特别是帮助语言上比较薄弱的儿童, 同时也是为了支持双方的阐述。在了解过程之后, 杨老师复述了问题, 并鼓励儿童进行问题解决的探讨。在乐乐和小雨顺利的讨论中, 杨老师坚守了聆听者的身份, 并没有干预他们对于解决方案的最终选择。同时, 杨老师并没有进行数字大小的教育, 而让孩子集中精力放在解决冲突的方案讨论上, 并尊重和支持了解决方案的执行。最后, 杨老师并没有远离冲突现场, 而是继续进行观察, 以便提供必要的跟进支持。

在对待幼儿冲突解决的态度上, 高瞻摈弃回避式的“乌龟”风格和专断式的“鲨鱼”风格。乌龟风格往往不愿意看到冲突, 常常用注意力转移法或者中和法来回避矛盾, 比如在上述的轶事陈述中使用另一个玩具或者游戏吸引儿童或者拿出另一个小鼓或乐器来中和矛盾。鲨鱼风格则让教师使用自己的权威和权力来进行矛盾的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强加在儿童身上, 比如在轶事陈述中批评乐乐不懂分享, 并命令乐乐立刻将小鼓交给小雨。高瞻提倡更为英明的“猫头鹰”风格, 教师鼓励和支持儿童在社交冲突中的问题解决, 并给予相应的鹰架作用。

另一方面, 在集体行为出现问题时, 高瞻仍然坚持对儿童自主问题解决的鼓励, 并提出小组或者大组的讨论活动进行问题解决。比如, 在晨间信息时间, 将出现的问题用图画和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最后共同选择解决方案。

【案例】昨天下午在工作时间出现小积木被转移到其他区角后, 散落在各个区角, 造成教师和儿童在教室里的行动不便, 甚至有小朋友被绊倒。为了解决这个安全问题, 杨老师和刘老师在备课时间讨论在第二天的晨间信息时间内加入小积木的讨论和问题解决, 并提前画出了一张积木散落在地上, 有人被绊倒的图片。第二天早上, 在晨间信息时间, 杨老师主持了讨论时间, 她让小朋友一起看看图片, 并说, “昨天下午在工作时间发生了一个危险的情况。大家来猜猜看, 到底是什么问题? ”由于昨天很多小朋友都得小心绕过散落的积木, 所以有很多小朋友表示小积木没有及时收起来, 他们走路都不方便。另一个小朋友指着图片说, “你看, 都有人绊倒了。真的很危险。昨天洋洋也摔了一跤。”又有一个小朋友表示其他玩具玩好了也应该及时归位, 要不然也会造成教室的安全问题。于是, 杨老师接过话, 总结说, “大家都觉得玩具乱丢在地上, 没有及时归位, 很容易让老师和小朋友绊倒, 会影响我们安全游戏。那么, 我们该怎么办呢?昨天, 我和刘老师提醒大家了, 但是好像没有起到作用。”“谁不收拾好玩具, 就不给他们玩。”洋洋气呼呼地说。刘老师拍拍他的肩膀, 说, “洋洋昨天被绊倒了, 有点不高兴了。洋洋的意思是, 游戏的小朋友应该及时把自己玩好的玩具归位, 是吧? ”洋洋点点头。一个小朋友说, “如果地上玩具太多了, 我们就得停止游戏。我爸爸说安全第一。”看到很多孩子都在点头, 杨老师问:“那么我们怎么让大家停下来呢? ”孩子们提出一些方案, 最后大部分同意新野提出来的“红灯停, 绿灯行”的建议。有几个小朋友自愿提出要在工作时间制作红灯与绿灯的标志。在接下来的计划时间里, 几个小朋友计划了如何制作他们的红绿灯标志, 并在工作时间里完成标志。小朋友们在工作时间里先是口头提醒, 然后使用红灯标志来让大家停下来收拾地上的玩具, 用绿灯标志表示可以重新回到游戏。在几天之后, 这个玩具乱丢的问题逐渐减少了。

高瞻的问题解决法里涉及了儿童的情感技能、社交技能以及语言与认知技能的综合使用。这些能力的综合培养使得高瞻幼儿园的儿童更为自信和主动去面对和解决自己所碰到的各种问题, 更加自如地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

不管我们多么关爱我们的孩子, 他们所要面对的明日世界将是我们所未知的。我们不能够预料他们将来会遇到的问题, 也无法一直在他们左右给予指导和安排。高瞻的主动性学习把主动权交到儿童手中, 在支持的氛围中, 鼓励儿童自主解决问题, 独立自信地与同龄人以及成人交往。

7.社交能力要从幼儿期培养 篇七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71-02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无穷。”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为了学生能够快快乐乐地学数学,看到了数学应用题、文字题不再“傻眼”,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培养学生数学的阅读能力。而低年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从低年级做起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培养阅读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美好的故事情境才能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而低年级的数学课本大部分都是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愉悦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步入故事之中,站在文本主人翁的角度来阅读,充分发挥他们思维的想象,巧妙地设置数学问题。学生通过故事情境获得数学信息,又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反馈,自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不觉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学习不再是那么枯燥的乏味的,而是十分有意思的,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习身边的数学,培养阅读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把生活情境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阅读,从情境图中获得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方式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如教学北师大版上册“小猫吃鱼”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0”以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因为有了生活经验,积极性非常高,说:直尺上有“0”、手机上有“0”、车牌上有“0”、温度表上有“0”、……通过联系身边的事物学习数学,学生体会到“0”除了表示什么也没有外,还可以表示分界点或表示起点。

二、多方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1.思考与阅读相结合,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认识的字不多,对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数学题阅读是很难的,他们往往抓不住题目的重点词语,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经和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案例“15比9大多少”,教学时,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思考比较下面三个不同句子的差别1.15比9大多少?2.9比15小多少?3.15和9相差多少?像这样,通过学生思考比较,抓住重点词“比……大”“比……小”、“相差”等来理解。这是比较两个事物或两个数的大小,它有几种不同的提法,但是解题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

2.动手实践与阅读相结合,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结合具体情境对材料(学具)的直观操作尤为重要。教学时指导学生边看课本,边动手操作,通过亲身的剪、拼、折、量、摆、观察、比较、体验,感受数学内容,深入理解新知。这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知识。如教学10的组成时,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自己动手分一分,学生边分边说出相应的算式,然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整理出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有了动手实践的经验,再指导学生看书,填写表格,很快地就掌握了新知。又如数数时,我就要求学生“点点画画”,按顺序地数,边数边做记号,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数数的方法,达到仔细审题的目的。还可让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来表示不同数学词语的意义,强调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心中有数,如:在遇到“文字题”、“解决问题”等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边读题边圈出题中出现的数学信息,题目中有有哪些比较关键的词语,需要注意的,圈起来。经过认真细致的阅读,理解信息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多种形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必须利用多种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加强训练。我在低年级的做法是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如课前预习时,为了提高课前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对学生预习的范围提出明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与旧知联系的带有悬念的问题或与新知相关的有趣练习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复习应该是解题与阅读思考的有机结合。只有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需要时,才会回到课本中去阅读思考有关的内容,我们要明确提出课后复习的阅读要求,并适当的给予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复习阅读后体验成功的喜悦。由于班级环境、时间、学生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课堂内不能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因此要进行课外阅读的补充。可以准备一些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富有一定挑战性的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使得各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有关的各种资料,捕捉到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了解了数学的历史,也培养了阅读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不要认为低年级数学就很容易过关,要教好它,我想,我们低年级数学老师是任重道远,我们只有潜心钻研,深入思考,脚踏实地地去实践,把我们的责任投入到教学中,投入到孩子们上,孩子们才能从我们身上有所收获。知识是能后天获取的,能力却需要我们教师及早培养。我把自己教学中关于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下来,希望能得到同仁们的指点,也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点促动。

8.幼儿生活教育要从兴趣出发 篇八

兴趣是有层次的,是根据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作为幼儿教师,我必须说一句,幼儿的兴趣与成人甚至小学生、初中生的兴趣点是截然不同的,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的新鲜,他们会从一把勺子、筷子、鞋子、教室、说话等方面开始一点一点地产生兴趣,这种学前时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现在就来说说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吧。

一、环境刺激,从教激趣

我们常常利用墙饰带领幼儿开展社会、语言、科学等活动,例如:在科学活动《认识标志》中,请幼儿介绍自己已经知道的标志时,孩子们很自然地会先从身边环境中认识的标志说起,这时墙饰上的标志便被运用了起来,不仅使得孩子敢说,而且让其他幼儿有了一个方便可观的机会。其实墙饰的作用很大,游戏区的角色扮演是为了幼儿能大致了解各种工作人员的岗位知识,主题墙饰则是为课堂活动起到了一个提前引入的作用。

二、设计材料,动手引趣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认知是在活动中探索得到的,因此,可设计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究问题。在准备材料的时候,不仅要好看还要有趣,更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层次性地进行设计,让活动材料能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让幼儿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多一些提高。

例如:在小班“数物匹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按照幼儿个人的不同认识水平准备不同的材料:

1.实物与实物匹配。

2.点数与实物匹配。

3.数字与实物匹配。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能力强的幼儿的兴趣,还能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提升。

三、媒体手段,吸引从教

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课堂中沉闷的气氛,为幼儿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形成和谐亲密的师幼关系,帮助孩子营造学习的气氛。例如:大班语言活动《城市美容师》,如果只是用讲述的方式试图让幼儿进行了解感知工人们的辛苦显然不可能的,但如果运用多媒体的视频和图片,加上语言讲述和生活经验,则效果可能会相对好得许多。

四、互动游戏,升华情趣

游戏分集体游戏和竞赛游戏,到大班后,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多了起来,由于参加游戏的幼儿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因此有的幼儿就能够通过参加活动来克服腼腆的心理,从而拓展兴趣去学。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玩得开心,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扩大了知识面,汇聚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满足倾听,鼓励兴趣

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对事情的不同看法,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进行引导、探索。有一次学校搞活动庆祝“端午”,红红带来了装着红蛋的彩色网兜,好几个孩子都围上去看新鲜,一边看一边问:“这网兜里的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为什么要吃红蛋呢?”孩子们聊得热火朝天,而我当时正忙着组织他们选择当天的区域活动,结果很多孩子都被彩蛋迷住了,对区域活动缺了兴趣,我一下子就着急了起来,大声说:“不要都挤在一块,去别的地方玩!”

后来想想如果我在这时能够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导这个有意义的课题,教孩子比较区分生蛋和熟蛋,利用幼儿的原有经验,生成新的教学活动进行随机教育,那不是很好吗?所以,我觉得当孩子们对事物有了兴趣的时候,教师不应随意去打断他们的探索学习,而应该鼓励这种现象,引导他们,不是一味地要求跟随老师的节奏走。

六、生活教育,侧面引趣

在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延伸幼儿兴趣进行生成教育,在观察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对一些幼儿做出的难以理解的行为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进行多次观察与对比,不要轻易下结论和行动。

如:晨间体锻时,我发现孩子们很爱捡地上的脏东西,有时候还会把石子、小虫子等带进教室,每次看到都有点生气,恨不得好好批评一顿,可是看到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我就心软了,问道:“这些东西哪里来的?”孩子们说:“刚才玩的时候在地上捡到的或者在草地里捉到的。”这时候我才知道孩子们刚在围在一起是忙着观察它们呢。因此,我就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绘本和图片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由此可看出,教师不应该只把教育活动当成是教育,更要明白生活中处处是教育,要帮助孩子们拓展兴趣,使他们能够从生活中获益。

七、享受成果,提升智趣

兴趣增强了学习欲望,学习的坚持可以带来成就感,成就感可以再次促使幼儿形成更高的行动力。例如:区域活动中,我请小锦和我一起玩“瓢虫秋游棋”的棋类游戏,让她先摆棋盘故意成为获胜者,然后对其进行表扬,增强她的自信心,她的眼神中透出了一股欲望。从那天起我感到她有了多一些的兴趣,这就是成功感。活动中,经常性地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积极的动力与能量,这正是我们现今的教育所推行的。

八、竞争活动,培育斗趣

竞争活动比较适合中大班的孩子,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从而对竞争性的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例如:抢答精彩得红苹果的游戏,可以以多种分组的方式进行抢答,大部分孩子都十分积极,对于大孩子,教师需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太难,最好能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因此,一般可设置一两个难题其他题目则相对比较容易,让大部分孩子都能维持原先的兴趣参与活动是最主要的目的。

上一篇:我的梦在这里飞翔初中作文下一篇:雨霖铃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