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09-23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共9篇)

1.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

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30101 专业名称:法学(Law)

二、所属一级学科

代码:0301 名称:法学

三、培养目标

法学本科教育要培养系统掌握当代中国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法律事务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技能,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具有较强法律意识,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尤其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具备法律职业的基本素养,受到良好的法学思维和法律事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法律事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3、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法学分析方法和技术。

4、正确解读我国现行法律和党的现行政策。

5、具备法律事务所需要的良好语言表达和表述能力。

6、具有较强的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学、历史、社会学等知识。

8、具有法律职业所需要的良好职业道德修养。

9、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主要(核心)课程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劳动法学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实习、法律咨询、专业讨论和辩论、参与法律援助、社会调查、模拟审判、法律诊所教育等。

七、学制和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52学分。

八、毕业条件

须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包括各实践环节(公益劳动、军训、社会调查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合格;须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取得相应成绩;须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水平(或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五级水平)考试并取得证书;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体育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九、学位授予

经审核,符合《青海民族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条件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十、学分计算

1、课堂教学。普通理论教学(含实验教学)课程18学时计1学分;公共外语课程24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计算机上机课36学时计1学分。课时换算为学分时,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不保留数字。

2、实践环节。以教学周数为基数,原则上每周计1个学分。

3、课外学分:(1)阅读专业书籍20本计1分。(2)听学术讲座20次(不限法学院组织的)计1分。(3)社会调研2次并写出两份调研报告计1分。(4)《学生课外学分登记册》中课外学分登记要求核算记载的其他计1分。

十一、学分(学时)构成1、总学分、课堂教学总学时构成课堂教学学分(学时)实践环节学分课外

学分总学分课堂教学

总学时

理论教学学分(学时)实验教学学分(学时)

学分学时学分学时

***5224962、课堂教学学分构成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

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任意选修课

专业任选课公共任选课

4157141010

十二、课程设置流程图

十三、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学分课内学时周学时分配

学时讲授学时课内实践学时实验(上机)学时设计学时第一

学年第二

学年第三

学年第四

学年备注

12345678

14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随机

学必

程公

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15642143+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1725418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17254183+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5436182+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2828

2就业指导118181

英语11272272444

4计算机基础492464642

体育41361362222

普通话训练236362

大学语文2/036/036/02二选一

写作2/036/036/02

军事理论114141

 

;公共基础课程合计4***

专业课程法理学4564

宪法学342

3中国法制史3543

刑法学712643

民法学712643

刑事诉讼法学3543

民事诉讼法学354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3543

国际法3543

国际私法3543

国际经济法3543

劳动法学3543

环境与资源法学3543

知识产权法学3543

经济法学3543

商法3543

必修课程合计57998

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学分课内学时周学时分配

学时讲授学时课内实践学时实验(上机)学时设计学时第一

学年第二

学年第三

学年第四

学年备注

12345678

14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随机

课堂教学选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法律文书23622学生在所列科目中选修14学分即7门课

犯罪学23622

房地产法23622

婚姻法23622

物权法23622

合同法23622

外国法制史236112

西方法律思想史236112

金融法23622

证据学2362

专业限选课程合计14252

专业任选课程犯罪心理学2362学生在所列科目中选修10学分即5门课

中国法律思想史2362

刑事法律诊所2362

民事法律诊所2362

公司法2362

证券法2362

税法2362

法文化236&n

bsp;(美)A•L•科兵中国大百科全书1998

7欧洲合同法(德)海因•克次法律2001

8格式合同研究杜军群众2001

9合同法新论•总则王利明、崔建远中国政法大学2000

10合同法要义隋彭生中国政法大学200

311国际经济法论何力上海人民200

212WTO法律的国内适用孔祥俊人民法院2002

13国际贸易法文选(英)施米托夫中国大百科全书1993

14国际货物买卖杨良宜中国政法大学1999

15最新国际货币金融法赵威人民法院2002

16国际货物多式运输法律问题研究贺万忠法律2002

17国际投资保护的国际法制刘笋法律2002

18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朱榄叶法律2002

19国际服务贸易法律的多边化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法制陶凯元法律2000

20信用证杨良宜中国政法大学1998

21市场法制论邱本中国检察2002

22中国经济法学史研究肖江平人民法院2002

23自由市场与社会正(美)凯斯•R•孙斯坦中政法大学2002

24探究经济和法互动的真谛史春际法律2002

25环境侵权法曹明德法律2000

26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美)大卫•D•弗里德曼法律200

427反垄断法原理孔祥俊中国法制200

128环境法(日)原田尚彦法律1999

29竞争法研究王晓晔中国法制1999

30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与立法于安中国法制2001

31金融监管吴志攀中国政法大学2003

32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贺小勇法律2002

33WTO与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马卫华中国人民大学2002

34美国银行法陈小敏等法律2000

35WTO与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完善研究周辉斌中国方正

36财政法新论杨萍等法律2000

37财税法论丛刘剑文法律2002

(四)法理、宪法学应读书

序号书名著者出版社版本

1比较宪法沈宗灵北京大学200

12宪法监督论李忠社会科学文献200

23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莫纪宏法律2002

4宪法诉讼原论胡肖华法律2002

5比较宪法与行政法龚祥瑞法律2001

6中国行政法学新理念刘莘、马怀德中国方正200

17论行政相对人方世荣中国政法大学2000

8行政权研究王学辉、宋玉波中国检察200

29国家、公民与行政法董炯北京大学200

310比较行政法张正钊、韩大元人民大学1999

11行政法的价值定位关保英中国政法大学2003

12中国走向行政法治探索应松年中国方正1998

13中国行政救济理论与实务林莉红武汉大学2003

14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徐晓光贵州民院2002

15民族法学评论吴大华华夏文化艺术2002

16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教程徐晓光华夏文化艺术2002

17民族法学讲座吴大华民族1997

18民族法学通论吴大华中国方正 1997

19法人类学基础(日)汤浅道男 等华夏文化艺术2001

20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周勇社会科学文献2002

21民族区域自治法学赵秀玲华夏文化艺术1990

22法律文化理论刘作翔商务印书馆1999

23法哲学范畴研究张文显中国政法大学2001

24人权研究徐显明山东人民2001

25法律帝国德沃金中国大百科全书1996

26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认(奥)凯尔森中国大百科全书1996

27奥本海国际法(英)詹宁斯 百顿中国大百科全书1995

2.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二

关键词:工程管理,房地产,培养方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建筑业的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扩大, 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越来越紧缺, 从而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分析, 探讨现阶段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 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一、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概况

根据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并下设八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和工程造价 (八个本科专业) 。将工程管理专业设在管理学门类下面, 即强调了其管理类学科属性, 这与国际上多数国家将其归属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做法有所不同。因此, 中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类。目前, 国内共有三百多所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 主要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建工类、矿业类、电力水利类、财经类等高校。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 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 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不同高校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 但都是培养具备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及法律知识, 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 在国内国际工程建设领域中, 从事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程项目咨询、工程项目监理、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管理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法为主的多科性财经类院校, 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为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

1.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 接受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基本训练, 具备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技能与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适宜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从事房地产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业务, 以及在相关教学科研单位从事该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 由于学校的财经类属性, 专业的设置偏向经济管理类。

2. 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品德、健康的身心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相关的经济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2) 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3) 初步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技能; (4) 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5) 熟悉中国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工程管理的惯例和规则; (6) 了解本专业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学科基础课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等。专业必修课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包括工程技术监理、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学制四年, 学生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 修满学分, 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 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安徽财经大学普通学科学生学位授予办法 (学分制) 》规定的,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三、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制图: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投影原理:点、线、面、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常用建筑曲面体的形成及画法;投影制图:三视图、六面基本视图、辅助视图;组合体视图的阅读、绘制及尺寸标注;各种剖视图;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图:房屋建筑及房屋结构施工图;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构件图;室内给水排水工程图;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课程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 每一部分又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建筑的一般构造做法和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 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了解一般房屋建筑设计原理, 具有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正确理解设计意图。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课程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为主线, 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活动的全面理解为目的, 结合中国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实际, 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加以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房地产的基本法律制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管理、市场营销策划、房地产交易的类型以及特点等。

工程项目管理: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 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 从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承包商的角度讲授项目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强调管理的应用。其研究范围涵盖着工程项目投资前期, 投资建设期直至项目投产的整个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及协调的理论, 方法与手段;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项目管理在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目标及其他方面均取得最佳效果, 尽快发挥效益, 最终收回投资并达到投资增值的目的。

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本课程以中国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法律制度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为主要内容。具体涉及房地产法律的基本范畴、特点和制度演进;城市规划、房地产交易、转让、抵押、租赁等相关的法律规定;房屋拆迁的安置与补偿、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等相关的法律规定。

城市规划与管理:本课程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基本程序, 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影响和作用, 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具备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 以及分析与解决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规划方法等。

房地产估价:本课程以房地产估价工作所必备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为主线, 结合中外房地产评估行业发展的现状, 主要介绍了房地产估价的程序以及在熟练掌握房地产估价基本理沦知识的基础上, 对不同房地产类型、在不同评估目的条件下进行房地产估价时能够选择运用房地产估价中的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等合适的估价技术来求取估价对象客观合理的价格或价值。

四、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类门类中重要的专业科目之一,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必须逐步建立起满足市场需要的、与国外高校基本一致的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1. 由于财经类高校的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偏

向经、管、法, 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 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行业背景知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来说, 在保留经济、管理以及法律平台现有课程的基础上, 加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力度,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推动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

在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学生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 从而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毕业实践环节活动的开展。因此, 要逐步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推动产学研的发展, 完善教学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1]余渝娟, 祝亚辉.关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 .

[2]董肇君.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8, (1) .

3.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三

摘要: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越来越紧缺。隶属于交叉学科的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相互融合的专业,这对矿业类高校发展工程管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矿业类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为例,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完善矿业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矿业高校

作者简介:王一新(1980-),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王伟超(1979-),男,河南新密人,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讲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39-02

自1998年国家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工程管理专业出现在专业目录中,并于1999年正式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根据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八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和工程造价(八个本科专业)。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1]

如何体现具有矿业背景的专业特色、适应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矿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发展介绍

河南理工大学是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其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历经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

2001年,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增设工程管理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及相关领域从事投资与造价控制、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2]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掌握与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阅读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基本的专业外语文献翻译写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2]

3.主要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设置课程为:管理学原理、经济学、运筹学、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1、工程项目管理2等。[2]

4.就业或发展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工程咨询公司、设计院从事投资与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规划、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各类企业及公司从事项目建设论证、建设规划、建设管理、投资管理工作;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从事投资与项目管理的行政管理工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工作一定年限,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可进行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师、注册评估师、注册招标师等考试,取得相应注册执业资格。[2]

5.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3~6年弹性学制;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二、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分别设置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共五个课程平台,六个课程模块: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和创新学分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别。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详见表1。

三、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设置了39个学分,占总学分的20.31%,修读时间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共14个环节。其中设置了工程经济、工程估价和工程项目管理这三门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并强化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训、工程算量与计价软件实训、工程招标与投标报价实训,从而更加有效地结合工程管理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详细设置见表2。

四、完善矿业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建议

1.完善课程设置

对于具有矿业背景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偏向工科理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偏多,经济、管理、法律方面的课程设置力度不够,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1]培养方案应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然而,在总学分一定的条件下,通识教育类课程已经占了38.55%的学分,若要强化经、管、法类课程的设置力度,急需更加均衡地设置课程学分比例,适当删减不必要的工程技术理论课程,课程设置侧重体现工程管理专业交叉学科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充分体现矿业院校的学科特色

矿业背景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矿业院校特色。在保留必要的矿业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些矿业企业或矿业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教学实践环节,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入矿业工程项目方面的案例,并编制矿业工程监理和造价管理等方面的教材或者讲义,创建具有矿业特色的精品课程,以体现河南理工大学的矿业特色。

3.全面开展教学实践环节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弱,[1]因此,应强化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校企联合或者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落实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活动,这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路有所更新与发展,更应面向工程实际,[3]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华军.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2]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Z],2010.

[3]瞿焱.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3).

4.保险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篇四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保险学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有创新意识,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经过学习,掌握保险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保险法规制度,具有风险管理、保险、投资与金融等方面业务的技能,外语水平较高,毕业后能在保险、银行、证券及其它经济部门和公司从事相关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一)专业特色

强调实用性和为地方经济服务。

(二)根据培养目标学生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感、使命感,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抱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遵纪守法的表率和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2、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保险理论知识,能运用有关理论了解分析行业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从事金融、保险等业务的工作能力。

3、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方法和技巧,基本掌握人身、财产、社会保险等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并达到学院规定的水平或等级。

4、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

学分要求:总学分164分。其中:课堂教学140分,(包括:通识必修课51学分,通识限选课8学分,学科共同课40学分,专业必修课20学分,专业限选课21学分。)实践环节24学分。

五、学位授予

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保险学、风险管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保险法、保险精算概论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学生于第二学年的暑假进行依次社会实践活动,完成2000字以上调查报告一篇;于第三学年下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完成3000字以上实习报告或学术论文一篇;于第四学年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完成6000-8000字毕业论文一篇。

八、课外教学环节

学生在课外时间,需参加学校和学院两级组织的学术讲座、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等素质教育,达到基本要求,取得相应学分。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5.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五

贵州大学2013本科人才 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系统掌握动物疾病诊疗技术及其防控措施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兽医行政管理、动物生产、动物药业相关部门从事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兽医卫生监督与管理以及相关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创新型高级动物医学技术人才。

*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动物疾病的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及治疗技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及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正确认识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3.具备从事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综合防制及动物检疫的技能。4.了解动物医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及自然科学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

5.熟悉国内外动物医学发展方向、兽医防疫检疫、动物生产、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备较强的调查与决策、组织与管理等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集成创新及文字表达的基本能力。

* 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 农学(09)。

2.学科类: 动物医学类(0904)。

* 核心课程

家畜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外科学、家畜内科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 家畜生理学。研究型课程:

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中兽医学。讨论型课程:

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

* 计划学制: 4年最低毕业学分167+6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6(9.5)学分

1)思想政治类15(4)学分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30010101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3001010102中国近代史纲要230010101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30010101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1)300101010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2)3001010106贵州省情***形势与政策1

2)军事体育类6(5)学分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3302110001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2(1)3002010311体育11(1)3002010312体育21(1)3002010313体育31(1)3002010314体育41(1)

3)外语类(非英语专业)12学分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050201020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230502010223大学英语33学期 全年 春夏 春夏 秋冬 暑期 暑期 暑期 学期 秋冬 秋冬 春夏 秋冬 春夏 学期 秋冬 春夏 秋冬

0502010204大学英语43春夏

学生也可选择修读相应的大学日语、大学德语、大学俄语等系列课程。4)计算机类(非计算机、信息专业)3(1.5)学分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期 TC80610901大学计算机基础3(1.5)全年 TC80620816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B3(1.5)全年以上两门课程,学生可选择一门修读,也可选择修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2)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3.5学分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期 0905031230细胞分子生物学3.5(0.5)秋冬 0905031235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3(0.5)秋冬 0701010617大学物理23春夏 0905041236动物遗传学3(0.5)春夏 0905031215畜牧学4(0.5)秋冬 0905031210动物保护与福利2春夏 学院各专业相同或更高学分的计算机类课程。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学生可申请免修该模块的学分。5)通识拓展课程10学分

本专业学生在下面几类课程中修读规定的学分:

1)历史与文化类课程(2学分);2)社会与经济类课程(2学分); 3)自然科学类课程(2学分);4)沟通与交流类课程(2学分); 5)艺术教育类课程(2学分);

所选课程名称及学分数详见学校通识拓展课程选课模块。学生至少应在沟通与交流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课程”中选择1个学分。

各专业还可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其它的修读要求。

2、学科大类课程45.5学分

1)必修课程32学分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期 0701010607高等数学4-12.5秋冬 0701010608高等数学4-22.5春夏 0811010401大学化学2-13.5秋冬 0811010403大学化学实验2-12(2)秋冬 0811010402大学化学2-23春夏 0811010404大学化学实验2-21(1)春夏 0905031113动物解剖学3(1)春夏 0905031114动物组织胚胎学3.5(1)秋冬 0704031143动物生物化学4(1)春夏 0905031115动物生理学4(1)秋冬 0905041325兽医微生物学3(1)秋冬

0905031237植物学3.5(0.5)0905031238动物学2(0.5)0905031214专业外语

23、专业课程57.5学分 1)必修课程17学分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0905041306兽医病理学4(1)0905041307兽医药理学4(1)0905041309兽医临床诊断学4(1)0905041326兽医免疫学2(0.5)0023041301动物性食品卫生学3(1)

2)选修课程最低选修20.5学分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0905041445兽医传染病学3.5(1)0905041444动物寄生虫病学3.5(1)0905041446家畜内科学3.5(1)0905041419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4(1)0905041524家畜产科学3(1)0905041418中兽医学4(1)0905041488家畜环境卫生学2(0.5)0905041423动物检疫学3(0.5)0905041425兽医法规20905041448兽医公共卫生学3(0.5)

3)实践教学环节10学分

学分学分春夏 秋冬 春夏 学期 春夏 春夏 春夏 春夏 秋冬 学期 秋冬 秋冬 春夏 春夏 秋冬 春夏 春夏 秋冬 春夏 秋冬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期 0905051601认识实习2(2)暑期 0905051602社会实践2(2)暑期 0905051603专业考察2(2)暑期 0023051604专业技能实习4(4)暑期

4)毕业论文(设计)10学分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期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期 RK30011198形势与政策实践1暑期 300310900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0.5暑期 3003109002大学生就业指导0.5暑期

2)选修+4学分

学生可通过参加下面几类实践项目获得要求学分。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期 0905051606毕业实习4(4)春夏 0905051607毕业论文6(6)春夏

4、个性课程最低选修15学分

A.建议本专业学生在以下选修课程中选修: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期 0905041421禽病学2(0.5)春夏 0905041533兽医流行病学2(0.5)秋冬 0905041527经济动物疾病学2(0.5)春夏 0905041534小动物外科学2(0.5)秋冬 0905041532兽医生物制品学2(0.5)秋冬 0905041537新药研制2(0.5)秋冬 0905041526人兽共患病学2(0.5)秋冬 0905041528中草药制剂2(0.5)秋冬 0023041515宠物饲养与玩赏2春夏 0905041530兽药残留检测2(0.5)春夏 0905041529动物病毒学2(0.5)秋冬

B.本专业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和兴趣选修其它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

5、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3学分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期 0023041601新生课程研讨1(0.5)暑期 0023041602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1(0.5)暑期 0023041605动物医学实践技能竞赛1(0.5)暑期

6、第二课堂+6学分 1)必修+2学分

RK23081301RK23071301RK23051301RK23041301RK23061301

6.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六

学科门类:

类别:

专业名称: 工学 电气信息类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代码: 代码: 专业代码: 08 0806 080608Y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信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面向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应用和信息技术等领域,能在电气行业、信息行业、研究设计院所等部门从事电气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检测、控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为宽口径专业,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自动化等专业方向。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学、单片机系统设计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电力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为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电气应用系统设计、电力工程课程设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结合社会实践、各种竞赛和专业认证,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备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职场竞争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

1.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较为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2.具有较好的外语综合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必须的较宽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5.受到较好的专业实验、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理论与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师职业道德,了解国家对电气工程领域生产、设计、研发、环保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7、鼓励有余力的学生选修其余专业课程或研究生课程、攻读双学位、修读二专业。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学、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系统设计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电力工程、过程控制与现场总线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等。

五、学制:四年

六、修读年限:三至六年

七、毕业总学分:180

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九、各学年学期建议修读学分

7.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七

物联网通过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 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 能实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 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新一次浪潮, 在未来将被广泛地应用于物流、交通、电网、环境监测以及军事等领域, 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1,2]。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2013年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 2015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 都要求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化革命中的优势。

2011年, 南京市重点打造一谷两园, 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 向世界软件名城迈进。金陵科技学院积极落实南京科技九条, 配合政府努力向南京软件科技大学迈进。金陵科技学院目前信息技术学院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及优良的教学质量赢得南京地区的赞赏, 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在物联网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 密切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和南京经济发展战略, 整合校内外的优质资源, 从物联网人才需求角度出发, 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推进教学改革, 探讨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 物联网专业正式进入金陵科技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中, 足以说明地方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市属高校的办学力量相对薄弱, 学科设置还不够完善, 这对于综合性极强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金陵科技学院物联网专业目前尚无本科毕业生, 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实验室、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尚处于前期建设阶段。因此, 金陵科技学院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势在必行, 必须结合交叉学科特点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构建。

二、地方物联网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2012年,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在南京成立, 总部设在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科技园。中心下设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物流、智慧节能环保、智慧矿山、智慧医药护理、智慧家居安防等六个分中心, 包括物联网共性技术、应用标准、信息安全等三个支撑平台。该中心的建立, 加速了南京地区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 据教育部信息中心相关数据显示, 目前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不仅缺口大, 其专业人才在各个行业上分布不均衡。

南京软件谷下一步将大力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 努力建成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 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软件名城, 逐步打造成世界软件名城。

面对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物联网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对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金陵科技学院在人才培养上, 要重视对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分析, 积极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学院多年办学经验,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物联网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 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 能进行物联网设计、开发、管理与应用服务工作、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

三、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是近年兴起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跨越多个一级学科, 具有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等鲜明的特点[3]。金陵科技学院物联网专业旨在培养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 熟练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系统设计与集成、软硬件设计与开发, 具有良好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基本理论, 具有工程基础厚、自主学习能力强、创新性突出的高级工程人才。

(一) 依托学科优势, 明确专业方向

物联网系统技术内容复杂、形式多样, 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 可将物联网系统划分为四个逻辑层: (1) 感知识别层, 即以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二维码等智能终端设备为主, 实现物的识别; (2) 网络构建层, 即通过互联网、无线广域网、无线局域网等, 实现数据的传输; (3) 管理服务层, 即通过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存储技术, 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处理; (4) 技术应用层, 即利用现有的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各种应用。由于每个层次内容都比较丰富, 知识面范围覆盖广, 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所有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专业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应用、安全与商业模式等整体知识体系, 同时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来深入展开学习与实践。根据上述分析结论, 可以从四个专业方向上来对物联网专业进行划分。

1.物联网信息感知方向。这个方向对应物联网技术架构中的感知识别层, 掌握的知识范围包括: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微电子机械技术、视频识别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

2.物联网传输网络方向。这个方向对应物联网技术架构中的网络构建层, 掌握的知识范围包括:网络管理、无线通信、无线网络标准、无线传感网、网络管理、多种网络通信技术等。

3.物联网信息处理方向。这个方向对应物联网技术架构中的管理服务层, 掌握的知识范围包括:大规模异构数据处理、多源异构数据库设计、物联网网络监视、并行计算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

4.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这个方向对应物联网技术架构中的技术应用层, 掌握的知识范围包括: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关键、应用数据结构与数据流设计关键、应用系统设计关键技术以及新型服务模式等。

以上四个专业的建设上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独立性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根据各自方向来确定, 其联系性体现在共用同样的基础课程平台。

(二) 构建专业课程

目前, 国内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时间还比较短, 专业建设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 其技术与应用也在蓬勃发展。因此, 一方面应该保障教学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需要不断动态地更新, 必须跟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与时俱进。将专业课程分四大部分, 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可设置为思想政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和通识教育方面的课程等。

2.学科基础课程可设置为微机原理、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和电工与电子学等。

3.专业基础课程可设置为物联网导论、与应用、物联网M2M开发技术、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等。

4.专业方向课程根据上述四个专业方向来确定。信息感知方向专业课程可设置为:二维码、视频识别技术原理与技术、信息安全、无线定位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等;传输网络方向专业课程可设置为:无线传感网络、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TCP/IP网络与协议、网络安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Zigbee技术与应用、网络协议分析等;信息处理方向专业课程可设置为:操作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导论、云计算与大数据、高级程序语言设计、软件工程等;技术应用方向专业课程可设置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终端开发技术与应用、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以及多媒体技术等。

上述课程的设置仅仅是目前的物联网专业课程构建的建议, 其教学内容必须跟随物联网产业同步发展,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体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 开展教学实践环节

地方本科院校的物联网实验室建设不多, 投入的资金不足, 现代化水平较低, 为此需加强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一方面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学院实验室资源, 依托现有师资力量自主开发相关实验项目, 投入专项资金提升实验室现代化水平, 以增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力, 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 积极建立同物联网校企合作,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等, 负责教师相关课程培训和部分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实训, 而学校提供场地, 比如与新大陆、远望谷、中兴等签订合作议, 促进双方之间人才、设备、资金、技术的资源共享, 达到校企互利双赢的目的。

四、研究展望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正式进入金陵科技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不但是国家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巨大体现, 也是南京市政府的迫切需求, 同时更是国家在人才培养策略上做出及时反映的重大举措。为培养适应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从物联网信息感知、传输网络、信息处理以及技术应用四个方向上探讨了物联网人才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面的内容。通过金陵科技学院相关专业多年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办学条件, 探索人才培养策略, 构建产学研协同教学环境, 强化工程实践, 突显自身的办学优势, 推进高校物联网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 为其他同类高校的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8.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八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1]。作为地方院校,通常定位于教学型高校,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的,其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有别于研究型高校。本文在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方法、通信行业发展状况基础上,以长沙学院为例,讨论地方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一般方法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标准,而人才培养标准通常依据国家专业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位素质要求,再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来制订。如果是工科专业,还可以参阅“卓越工程师计划”标准和工科教育认证标准。从这些培养标准中细分出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和素质要求,再由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来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接下来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即教学计划、教学体系的确立,包括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方向、教学进程和考核标准等。

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体现出科学性和先进性[2],它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并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和就业竞争力的人才。具体方案的制订需要在前期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并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最后经过反复论证和研究,形成操作性好的方案,并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3]。

二通信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分析及能力素质要求

1行业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两个方面。通过信息的准确收集和精确控制,可以达到提升效率、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等目的,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反之,各行业的信息化进一步促进了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整个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ICT不再局限于通讯本身,而是成为整个社会运作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信行业协会预测,未来10年,通信行业将超越“语音、管理、人口、CT”等限制,进入到“数据、内容、机器通讯、ICT”的新阶段。近期我国通信业发展将聚焦在:4G网络、宽带中国、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及相关领域,用户体验及用户感知提升。通信行业的产业链也在不停地延长和分化,在传统通信运营商、产品制造商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终端开发商等大批新的通信企业。

2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通信企业类型在增加,传统通信企业服务内容也在变化,因此通信技术人才的就业岗位也在不停发生变更。相当一段时间内,通信企业急需补充适合下列岗位的通信人才:测试工程师、测试分析工程师、微波/传输工程师、交换调测工程师、核心网调测工程师、核心网产品售后服务工程师、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移动终端开发工程师、融合网络工程师等。总体来看,熟练掌握一至两门新的应用型技术的通信人才更受欢迎。

3能力素质要求

大多数通信企业对急需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表述为:知识面较广,掌握一至两种企业需要的常用工具,具有实操经验,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具有沟通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也就是在满足人才的通用要求条件下,还要有多业务综合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所学知识能跟上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长沙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长沙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体的应用型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其专业特色总括起来就是“实践性、工程性、创新性”特色。因此,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通信工程专业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认证———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补充标准”,通信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以及本校通信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制定出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数据通信、无线通信和移动应用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程序开发和网络运维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及素质,能在通信信息行业或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从事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制造、安装、测试、维护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高素质强能力”人才培养规格

通常对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政治素质、体育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是其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通信技术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是其特有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门路,提高就业率和未来事业成功率。

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新知识学习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工程能力等。通信作为工程性很强的学科,其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算法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工程实践能力。

3课程群衔接的课程体系

建立“核心课程群+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使通信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教育能较好地衔接。这既满足了学生所学专业技术与企业所需岗位技术的无缝对接,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

课程教学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途径,组建课程群能集中训练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目前,确立了五个专业核心课程群: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群、计算机类课程群、电类技术课程群、信息处理与通信理论课程群、通信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群。同时根据课程设置原则将课程群的具体课程分成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集中实践课和专业选修课六个模块,模块化的教学能逐级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基础理论课教学尊重学科性,但不恪守学科化,求宽、求新、不求深。注重理论的应用形态,即“打好基础,重在应用、强化能力、适当延伸”。专业课教学内容则要体现综合化和实施化的特点,求新、求变、求异。由三至四门专业限选课(属于专业选修课)组成的课程群形成一组专业方向课,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开设了电信工程、移动应用技术、无线通信网络三个专业方向。改变传统的专业培养方式,学生入校后,先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再通过考察学生个人兴趣要求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确立其专业方向。endprint

另外,一些专业课程如SDH技术、路由交换技术、无线网络优化、移动终端应用技术开发、软交换技术等,可以直接使用行内知名企业的培训教材和教育资源进行教学。

4层次式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实践教学分为理论课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课程设计、校内工程实训、校外实习和工程实践等环节。其中,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百分比为19.2%,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为17.9%。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有:软件基础课程设计、网络通信课程设计、电工实习、电子实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通信仿真课程设计、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通信系统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场所分别由传统专业实验室、校内通信技术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实习基地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采用循序渐进的分层次培养方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并制订不同的渐进培养目标,分为工程认知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综合能力培养三个层次。

5多渠道教学模式

简单的课程教学并不能造就通信人才的工程素质,只有采取多渠道培养模式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要把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设计、兴趣小组培养、竞赛活动、大学生创新活动、本科生参加导师科研、认证教学、就业培训和网上教学等新型教学实践和通信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多途径学习,含课内课外学习、校内校外学习,可反复锻炼知识运用能力,优化教学效果。需要强调的是,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参加省、市、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参加省、市、学校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网络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将探索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6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是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密切配合。要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与教学相关的各方面的作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目标,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对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处理并调动其潜在的积极性。对教学实施目标管理,对教学过程实施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监控,构建起以教学信息监控为纽带,以常规管理监控、教学督导监控、评价激励监控为手段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执行过程的持续监督,定期搜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信息,及时地向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进行反馈,管理者、教师、学生通过反馈的信息分析和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改进教学。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最终评判依据,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评判依据是用人单位的评价、学生就业能力、学生的各项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能力素质水平。

总之,长沙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自2011年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以来,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近3年来,就业率在98%左右,研究生升学率在15%左右,获得各项竞赛奖励27项,毕业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其专业素质和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灵飞,修树东,金春德,等.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 2012,30(5):29-32.

[2]贾宏禹,余静贵,吕志鹏,等.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12,9(9):55-57.

9.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篇九

综合改革调研报告

一、前言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是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实施蓝图和指导文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及培养模式等几方面的内容,它集中体现了高校的育人思想、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它也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总体设计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报告首先通过对国外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究我国高等教育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上与国外高校的差距与异同,其次调研国内八所著名高校对于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综合改革情况,以期为我校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国外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比较 通过国外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比较,关注本科教育,品评国外人才培养之优劣,并以资借鉴。

(一)国外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英国的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其基本特色就是既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模的大发展又在

总体上确保了高质量、高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也与大学本身的管理体制密切相关。

法国高等教育的基本体系与英国相近,在为数众多的法国大学和工程师学校中,有约十四所大学校,其实行的教育可以说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大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业务能力、较强组织和管理能力、并熟悉企业项目运作模式的工程项目组织者和管理者。

法国大学校学生是三年制(之前在预备班已学习两年),进入大学校后的三年,对学生的培养分三个不同阶段:第一年,进行宽口径的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第二年,课程内容则偏重工程应用知识,同时还要到企业实习;第三年,学生需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具体项目。第二年的学习可在本校完成,也可在企业或国外的学校完成。实际上,多数学生第三年的学习是在学校之外完成的。大学校还特别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特别强调,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只是业务扎实,更应该是面向全世界的工程师。

法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性。大学必须通过多科性综合培养,使本科人才不仅能够适应企业对技术和经济的需要,熟练地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要依据市场的变化,顺利地从一个技术领域转到另一个技术领域。巴黎理工学校校长让•诺瓦克在“世界名校校长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学校应以培养胸怀开阔的、可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应付复杂世界的人才为自豪。因

此,希望给我们的学生一个广阔的科学文化视野,以便他们能进行对比。我们非常强调这些能力,如果培养的人才只懂专一门,而不敢尝试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是很危险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教学大纲中除密集的综合科学课程外,还要保持人文科学和体育的原因。”

德国的高等教育应对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变化,出现了基础化、综合化、国际化和实践性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基础学习阶段不分专业,设置共同的基础学习阶段来避免过早出现专门化,在主体学习阶段通过限制专业设置数和引入核心课程对专门化加以限制。实践环节体现为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主要途径为:企业实习,项目形式的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双元制”专业等。

其中“双元制”人才培养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产学合作模式。“双元制”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元制”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其特点为: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课程编制上以基础面宽为基点;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

美国高等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养成综合适应能力的人”,作为实用主义的发源地,其高等教育也一直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首要目标。教育政策也一直是这一导向,提出本科教

育要“培养学生所必需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使学生适合大学、研究生和个人生活的需要:培养艺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欣赏能力”。这表明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推崇。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教育战略计划委员会”对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生提出的标准包含十二项内容:1.具有清楚地思维、谈吐、写作的能力;2.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5.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6.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7.具有判断什么意谓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8.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日本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最大特点就是对于创造性和个性的培养,重视个性成为教育改革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高等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课题探索能力。如早稻田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形成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进取精神,学问活用的模范公民”、“培养探索与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各个大学根据本校的理念和条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澳大利亚的本科教育实行的是一元化的体制,其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非常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大学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广泛而合理的课程,发展

每个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使他们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国外本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比较(1)共同的趋势

课程设置中基础科学是全部所有知识中是最稳定持久的部分。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生在短短的求学期间要掌握全部现代科学知识是不可能的,只有雄厚的基础科学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因此,各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中,普遍强调基础理论教育。

英国各高校的基础课程所占的比例为30%~40%左右,法国的高等学校其基础课程所占比例可达40%~60%左右,此外,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其基础课比例分别为:53.57%、32.94%和31.72%。由此可见强化基础性课程已成为近年来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特征。

l、基础课程设置综合化

一方面是基础科学与技术、工程科学相结合,以提高基本文化素养和改善理论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突出课程的应用性。这是因为现代社会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环境、人口、能源等都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它需要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作为补充。

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文理结合、理工结合、多科综合。如美国的麻省理工

学院在课程设置中明确要求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个领域内至少修完72学分的课程,占教学计划的20%;主修文科的学生必须学习占学位课程16.5%的自然科学课程。另如德国的柏林科技大学不同程度地开设了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ety)课程,呈现出课程设置的综合化趋向。

2、课程设置的实践化

德国的高等教育保持了理工科重实习、重实践的传统,课程设置的选修上,各国大学的各院系均在积极压缩必修课程的比重,普遍开设了灵活、广泛的选修课程。事实证明,通才教育比专才教育思维更开阔,适应能力更强,也更容易出成果,大量开设的选修课程恰恰为培养和造就通才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如法国高校选修课程在全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0%~60%,日本大学本科生的选修课程在全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为30%~50%。美国和英国的选修课程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德国的选修课程虽然总量较少,但每年均呈递增趋势。澳大利亚则和英国的情况类似。

(2)不同的特色

美国高等教育课程种类繁多,但始终贯彻着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的原则,各类课程配置比较均衡、全面。在实践上,既注重基础知识教育,又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法国的高等学校的课程比较注重职业教育,学校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对学生实施以职业为目标的各种灵活多样的培训。为此,教学主要分为理论课、指导课和实践课三种,从而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德国的综合大学积极发展新学科,把本科学生的科研训练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

日本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灵活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倾向。各高校及时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动态,经常调整、压缩旧有学科,增设新型专业,注重培养创新型和急需型人才。

澳大利亚大学的课程设置考虑为社会服务,也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设置和改变一门课程既考虑主管部门的要求,也考虑学生是否认可,是否选学这门课程。学校每两年对已有课程要进行回顾与审核;新设课程有严格的审批程序,由学院提出足够的证据,包括国内外同类课程开设情况,成本核算,设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校学术委员会严格审批新设或调整的课程。

(三)国外与我国本科教育的比较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国家对于人才的目标、质量、规格的反映。每个国家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有别,其人才培养模式侧重点也有差别。从本质上来说,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绝对的高下优劣之分,评判的标准是能否适合一个国家的社会

发展水平,能否适应并推动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能否为受教育者提供个人发展的机遇和幸福生活的保障。

1.教育观念

国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多样并存。从50年代我国就开始学习苏联的经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既学习了“舍弃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性、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又借鉴了“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并鼓励学生跨院系、跨校修读课程,培养复合型、个性化人才。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教育。

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模仿前苏联的教育模式,虽然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通识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一时半时还未被人们很好地接受,加之办学条件有限。因此,虽然也在着手实施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但真正实施起来则举步维艰。

2.教学方法

日本的本科教育实行的是“突出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公开化。而美国更重视的是鼓励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参与。对“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里,敢想、敢说、敢问是国外学生的一大特色。澳大利亚大学鼓励学生参与科

研活动,开阔思路,提倡“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是掌握如何应付一个新的空间”。以悉尼大学为例,学校非常注重研究教学,把科研融入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水平。学校采取奖励的方式,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学校设立教学学院,研究教学及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开展向学生了解教学质量的调研,以此对学校课程作出调整。在教学上提倡和实施探讨式教学,澳大利亚大学的课堂教学除了讲授知识外,还很注重与学生讨论,这是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论据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意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我国的教学方法则比较呆板,基本上还是以书本和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谈不上什么探究式教学。据调查表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知识是最好的。但这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高等教育面对的是充满活力、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变被动的“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与沟通,按照培养能力、启迪悟性、挖掘潜力的原则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国内著名高校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特点

选择国内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

大学等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加以列出,其中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是综合型大学的典型代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则是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这八所高校本科教育在本国都堪称翘楚,同时也都是本国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综合改革的先锋。

1.北京大学

通过实施元培计划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基础和实践环节,扩大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已形成了元培学院、学科大类或院系招生和培养、跨学科人才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辅修与双学位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元培学院教育组织模式和北大学科的综合优势,培养跨学科人才。

大多数院系都开设了双学位或辅修课程,全校选修双学位课程的学生保持在30%左右,双学位和辅修教育已经成为北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在试验项目中建设高质量的核心课程体系。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为项目组学生开设课程,通过调整教学计划,逐步缩减本科生毕业学分要求,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与选择空间。与此同时加强课程质量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形成了高质量的主干基础课,通选课和大类平台课为代表的课程系列。

重视通过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鼓励把学术科技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组织同学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支持学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学习与科研实践。着力推进学生海外学习和合作研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校的整体国际化水平。

2.南京大学

以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后劲足”的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数年来以教研项目的形式先后立项建设了94门通识课程、167门新生研讨课程。在所建成的94门全校通识课程中,文学艺术与美感类课程30门,科技进步与生命探索类课程14门,世界历史与世界文明类课程13门,经济发展与社会脉动类课程11门,中国历史与民族文化类课程11门,价值观与思维方法类课程10门,跨文化沟通与人际交往类课程5门。目前,南大新型课程体系已初见规模,并开始向结构优化和内容精炼方向发展。

力争在不突破专业建制的情况下,尽可能淡化专业的浓厚色彩,并通过降低专业学分数等手段大力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以数学系为例,该系除为全校学生开设公选数学课之外,将其专业课程最大比例对外系学生开放,同时降低5个专业课程学分,聘请商学院、电子学院、计算机系的老师开设了“微观经济学”、“精算数学”、“计算机图形学”、“数据通信与网络”、“软件工程概论”、“数字图像处理”

等一系列选修课,这些开课老师也参与指导数学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3.中山大学

深化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各类课程的科学分布,实现通识教育、大类课程教学与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交叉学科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的课程模块与课程梯度,通过相关课程的设置为低年级学生尽早接触专业领域的知识和高年级学生的分类培养创造条件。

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拓展理工科和医科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增进教学与科研及产业实际的融合,加大实习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深化通识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多学科思维的培养,继续加强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板块的质量内涵建设。具体措施有:(1)建设适应专业发展需求的分类通识核心课板块;(2)拓展工具类和方法论领域的课程,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鼓励有条件的院(系)设置专业导读类学术讲座课程或新生研讨课(以1学分为宜)等。明确公共选修课程学分修读总体要求和核心通识课程各模块的学分要求,形成有利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构架。

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同类专业课程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凝练和更新教学内容,夯实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教学,形成逐级递进、体现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专业必修课体系,使学生建立宽厚的学科与专业知识基础。

建设面向学术研究、行业应用等不同发展路径的个性化课程模块;从专业特点与专业知识构成等出发,开设高质量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

引入专业教学质量的国家与国际标准,结合相关专业认证与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与行业领域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4.山东大学

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综合、开放、研究环境下本科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推进优势特色专业的国际化,按照世界一流大学课程标准和国际认证标准要求设立课程,加大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内外学时和学分比例。在学校统一规划通识教育课程、各学科大类搭建学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凸显专业优势与培养特色。

树立学生主体观念,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和分类指导的思想;适当增加选修课比例,增强培养计划的弹性,力求

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和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营造好通识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通识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安排和整体设计,分类规划和重点建设体现学校优势与特色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平台,构建富有山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加速推进创新教育,构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教学理念,在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规划和建设,强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在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强研究型、讨论型、课题型以及自主学习型课程建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的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积极推进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要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推进创新方法课程、开放实验、创新训练项目的建设,课内课外相结合,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训练和竞赛活动,训练学生的创新方法,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构课程体系框架,推进学科大类培养。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拓宽专业口径,着眼于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科学重组和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

减少课内必修学分,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的交叉复合培养乃至综合型发展,减少学生的修习总学分,适当压缩课内学时。贯彻整体优化、少而精的原则,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及考试方式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协调好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

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打破跨院选课壁垒,丰富选修课程资源,增加学生选择空间。

5.清华大学

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本科教育总学分由200分减少到170分。如果按照一门课2至3学分来算,这就意味着学生至少可少上10门课。此举是为了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自己量身定做“个人学习计划”。所“削减”的课程一方面是某些适应性窄的专业课,这主要是由于新教学计划调整后,学生实行“通识”教育,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基础素质;还有些课程由课内必修变成了课外学生实践,另外也有些课程在课时方面有所压缩。据介绍,新培养方案强调必

修学分而不是必修课程,学生可在教学计划之外、培养方案框架之内选课。

在全国首开了实验室科研探究课,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课。实验室科研探究课组织学生轮流到相关教学单元实验室感受科研,学生每学期可以选修8个不同院系的教学单元。

6.浙江大学

深入实施前期通识课程与大类课程培养、后期宽口径专业培养和跨学科学习。

加大通识课程建设力度和广度。注重通识课程内涵提升和类别整合,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增加“通识教育实践”环节,贯彻“全人教育”理念。

按培养大类进一步整合大类必修课程模块;注重拓宽学生专业基础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满足工学、法学、医学等执业资格要求的大类课程模块;各专业可根据对基础课程的不同要求,从大类课程平台中选择适当课程组合,以更好衔接后期专业教育。

建立研究型大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进一步整合与优化,逐步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专业课程注重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和缺失。

积极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凝炼了一批精品课程和荣誉课程,精心打造量大面广的核心基础课程;鼓励院士、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为本科生开课,要求教授每学年领

衔为本科生开课不少于2门;较大幅度增加课程门数,尤其鼓励多开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改进选课系统,进一步扩大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

加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推进研究性教学,特别是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小班化教学等;逐步实现课程的网络化教学,要求所有课程教学资源上网开放。

突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整合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大力推进各级各类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拓展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实验项目空间;建立多维学习与成长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需求。

各学科专业设计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供学生跨学科修读,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各专业第一学年通识必修和大类必修课程中确定并公布不超过5门的专业前置课程,以方便学生跨大类修读。修读专业前置课程是学生确认主修专业超容量时的重要考察指标。

保证通识课程平台和大类课程平台有充足的课源。加强“导论类”通识课程的开设和管理工作,改革开课机制和考核方式,确保课源充足,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进行新生英语分级考试工作,合理确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修读的起点;增设“通识教育实践”必修环节,前期安排专业指导性

教学计划解读和选课导航等内容,后期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职业道德素养训练等内容。

7.华中科技大学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竞争意识、领导意识和公民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将近几年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系列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

坚持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树立高水平的教学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坚持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坚持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增强和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坚持统一规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把因材施教落在实处,为学生选专业、选课,辅修及攻读第二主修专业提供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的提升;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推进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大类平台课程。

各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导论和研究方法类的课程,由学科带头人主讲;工科各专业在学科基础课程教学中,设置课程设计环节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在专业教育阶段,设置综合课程,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度整合,构建和充实实践教学的体系与模式,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数量,在控制总学时的前提下,适度调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增加实践学时,缩减理论学时。

8.大连理工大学

以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定位,注重通识教育,确立适合理工科学生和人文经管类学生选修的两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注重大类培养,构建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注重个性发展,灵活设置特色专业方向和各类选修课程。以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实践与创新教育,加强创新性实践环节;注重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学科体验实验等。以优化知识结构为重点,注重本研贯通,设置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递进的课程和通选互认课程,科学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通过整合高水平的教师、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科研、高水平的管理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高水平的教育与教学。

四、结语

综上,一个科学、合理、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不仅凝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而且也体现了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实践效果直接影响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我校先后制定2008版和2O12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目前已启动制定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工作,鼓励各专业紧紧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方面打造专业特色。紧密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与社会需求,强化专业教育,根据行业企业要求改善课程结构,优化和梳理专业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行业的要求。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先进课程开发理念和课程模式,推动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1.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需求,选择合适的公共基础课模块,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相应的学时、学分要求。

2.减少理论课总学时,尤其减少教师课堂讲授学时。推行研讨式教学,将课程学时设置分为教师课堂讲授学时、教

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研讨学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减少课程总门数。整合、优化、精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解决课程之间内容简单重复、错位和交叉等问题。

4.更新教材内容,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学科前沿引入课堂、教材。

5.建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制定实施专业核心课程负责教授制。

上一篇:江苏环保产业概述下一篇:中学实验楼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