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2024-09-23

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共7篇)

1.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篇一

通信技术

骨干课程设置: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电路与信号、通信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数据库应用;数字数据通信原理、交换技术、通信电缆线路、光纤通信、接入网技术、通信电源、移动通信原理、CDMA通信;综合布线、AutoCAD、计算机通信网、通信工程概预算等。

培养目标: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环节考试考核合格的本专业毕业学生,将培养成为现代通信运营企业及相关企业从事信息交换、信号传输、通信终端、接入网和通信电源等相关设备的安装、调测、维护维修及工程设计等技术性专门人才;培养成为通信运营企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一线等需要的生产、销售、技术支撑和维护及技术管理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移动通信技术

骨干课程设置: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电路与信号、通信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数据库应用;数字数据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移动台原理与维修、天线与电波传播、CDMA通信、接入网技术、光纤通信;交换技术、通信电源、电视原理、市场营销等。

培养目标: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环节考试考核合格的本专业毕业学生,将培养成为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移动通信基站的设备开通、使用、维护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维修等方面的技术性专门人才;培养成为通信设备制造业一线的生产、技术维护、技术管理和其他大中型企业内部从事无线通信维护的机务、维修以及移动通信设备销售商的销售、技术支撑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信线路

骨干课程设置: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电路与信号、通信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数据库应用;数字数据通信原理、光缆线路工程、光纤通信原理与设备、通信线路工程、接入网技术、通信电源、通信工程概预算;交换技术、AutoCAD、移动通信原理、市场营销等。

培养目标: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环节考试考核合格的本专业学生,将培养成为现代通信运营企业及相关企业的光纤传输设备安装维护、光电缆线路施工维护、通信工程设计、工程监理等专门人才;培养成为通信运营企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一线需要的生产、销售、技术支撑和维护及技术管理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通信专业

骨干课程设置: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电路基础、模拟数字逻辑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计算机通信网、数字数据通信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安全、交换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纤通信、接入网技术;软件工程基础、通信工程概预算、AutoCAD基础、市场营销等。

主要实习实训项目:计算机操作、组装与维修、局域网组网、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等。

技能证书:通信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英语以及计算机相应等级证书。

培养目标: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环节考试考核合格的本专业毕业学生,将培养成为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市话测量、数据机务、宽带安装与维护等方面的人才;能够承担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终端、网络维护、互联网应用、信息管理与发布等工作;培养成为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一线的生产、销售、技术支撑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2.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篇二

(一)国际邮轮旅游持续发展

现代邮轮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邮轮经济的发展迅猛,一些国际大都市在经济发展中相继渗入了“邮轮经济”(cruiseeconomy)的元素。根据CLIA(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邮轮旅游一直以年均8%~9%的速度持续增长,是同期国际旅游业整体增长速度的2~3倍。上世纪七十年代,全球邮轮旅客只有50万人次,到2011年邮轮游客的数量达到了2060万人次,翻了40多倍。目前邮轮产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邮轮旅游仍然逆势而上。正因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客观的经济效益,邮轮产业已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

(二)国内邮轮旅游发展迅速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邮轮旅游起步较晚,从2006年国家旅游局主办首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起,中国邮轮旅游刚刚走过10年的发展历程。10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邮轮旅游发展,早在2008年和2009年,国务院分别出台《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支持有条件地区发展邮轮、游艇等新兴旅游,把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由于邮轮产业发展涉及旅游、船舶、商业、文化、专业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多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经济运行系统,需要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国际邮轮人才。2012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先后批复设立了上海金山、虹口,天津滨海新区、广东深圳蛇口和青岛等4家“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邮轮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会同有关六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加快构建新时期邮轮旅游发展的大格局。

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邮轮实现了快速增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今年2月底发布的《2015中国邮轮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有10个港口接待过邮轮,包括大连、天津、青岛、烟台、上海、舟山、厦门、广州、海口、三亚,共接待邮轮629艘次,同比增长35%;邮轮旅客出入境248万人次,同比增长44%。乘坐母港邮轮出入境的中国游客222万人次,同比增长50%;乘坐邮轮访问中国的境外游客26万人次,同比增长4.7%。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邮轮旅游客源国。交通运输部预计,2020年中国邮轮旅客数量将达到450万人次。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30年中国航运发展展望》预测,2030年我国每年邮轮旅客量将达到800万—1000万人次,成为全球第一大邮轮旅游市场。

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发展情况

随着邮轮市场的飞速发展,邮轮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就邮轮就业来说,分为岸上与船上两个工作领域,而船上工作人员又分为以船长为首的邮轮航行团队和负责游客服务的酒店服务团队。根据行业惯例,每艘国际豪华邮轮上游客与乘务人员的比例多为2:1,有的甚至达到1.5:1,从未来我国邮轮发展的趋势估计,今后我国将需要大量的国际邮轮乘务人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陈心德在2012年6月26日举行的2012中国“邮轮经济与城市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巨大的邮轮市场容量,迫切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邮轮专业人才,到2020年,我国邮轮、游艇、游船和水上旅游的人才需求量将超过30万。”

然而,尽管我国邮轮市场容量巨大,邮轮消费强劲,但国家对国际邮轮人才的培养却十分落后。而截止2012年,我国约有10所高等院校培养邮轮专业人才,每所院校每年平均招收100人左右,每年的邮轮人才供应量约为1000人。据估计,未来10年内我国对邮轮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万。照此推算,未来我国邮轮人才缺口将十分巨大。加快国际邮轮人才培养也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三、高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旅游管理基本知识,掌握国际邮轮服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具备规范的国际邮轮各部门岗位的服务和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渠道很多,而课程体系建设是所有途径和渠道的基础,由于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在我国刚刚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标准,所以,在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一定要遵循邮轮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内在要求,结合本地、本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系统科学地设计。

(一)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

基于邮轮工作部门和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设置相应课程,能更好地构建专业技能模块。

(二)人才培养规与课程设置

邮轮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部门与岗位众多,综合性强,对服务人才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服务人才具有复合技能。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1、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是邮轮公司对于邮轮乘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其高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能够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并达到听说无障碍。所以在课程体系的打造中要加大英语和其他语种的比例,突出口语表达和交流的训练,另外结合我国邮轮的发展,适当加强普通话训练。可以设置的课程有英语口语听力、普通话、演讲与口才、日语或韩语等课程。

2、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邮轮穿梭于世界各地,邮轮乘客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艘邮轮都须配备上百名甚至上千名员工,他们也均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对于邮轮乘务人员来说,需要懂得世界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民族风情,知道如何与世界各地的朋友友好相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同事相处,更好的为乘客服务。所以可以开设海事法规、中外民俗、社交礼仪、沟通技巧等课程。

3、娴熟的服务技能。各大邮轮公司对邮轮乘务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门等等。针对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职业技能要求,而企业需要的是能适应多部门需求的员工,因此要求邮轮乘务人员应具备多岗位工作的能力。同时,邮轮属于高端消费,需要为游客提供更专业、更高端的服务,因此需要邮轮乘务人员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突出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另外,邮轮公司还需要懂得邮轮产品营销的专业销售人员、懂得海事法规的专业法律人员、以及邮轮停靠口岸之后的岸上导游人员,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相应课程的支撑和实训的加强。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可以增加邮轮营销实务、海事法规、导游业务、旅游资源等课程。

4、基本的海员知识和技能。邮轮乘务与酒店工作人员不同,除了需要具备酒店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掌握坚实的邮轮管理和航运业的知识和技能。每一位邮轮乘务人员在上船工作以前,都必须参加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的海员专业培训,考取海员专业培训合格证,并获得国际海员证才能正式上船工作。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融入考证的内容和实训。

(三)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要求,结合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工作岗位要求,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如下:

1、基本素质模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形式于政策、大学语文、公共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心里健康教育、国防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艺术教育。

2、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邮轮概述、旅游服务基础知识、形体姿态训练、乘务礼仪、导游业务、旅游资源、世界旅游地理、前厅客房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饭店情景英语、邮轮实用英语、英语听说、日语、普通话、演讲与口才、中外民俗、服务心理学、海事法规。

3、专业拓展模块:摄影、旅游电子商务、茶艺、邮轮运营实务、邮轮营销实务。

4、专业实践模块:邮轮认知、急救、消防培训、岗位培训、顶岗实习。

未来10年,我国邮轮产业发展将处于爆发期、市场细分的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邮轮经济的发展,邮轮专业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也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邮轮乘务专业迫切需要规范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希望本文能够为完善我国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课程标准贡献绵薄之力。

3.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篇三

1、邓小平理论概论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其中电视课2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电大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深刻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掌握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增强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立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时代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现阶段的大政方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与对外开放战略、社会主义必须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体制改革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国两制”构想与国家统一战略、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在于党。

2、政治经济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电大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课。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资本主义部分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商品流通过程及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它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同时阐明了商品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了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内在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积累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的作用。社会主义部分主要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特征、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市场及市场体系;现代企业制度;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分配和使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经济数学基础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是经济学科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基本运算能力,使学生受到基本数学方法的训练和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需要打好必要的数学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预备知识,实数、方程、不等式、集合和区间;函数,函数概念、定义域的求法、函数关系式的建立;一元函数微分学,极限与连续概念、极限计算、导数概念与计算、复合函数求导数;导数应用,单调性判别、极值的应用;一元函数积分学,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换元积分法、分布积分法、定积分概念及计算;积分应用,积分在几何和经济中的应用;数据处理,总体和样本、重要特征数、频率直方图;随机事件与概率,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事件的独立性;随机变量与数字特征,随机变量概念、两类随机变量、数学期望和方差、正态分布;矩阵,矩阵定义、矩阵乘法、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和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求方程组的一般解和特解,矩阵代数应用举例。

后续课程: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原理等。

4、基础会计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任务及核算方法;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账户对照关系和会计分录;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六大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凭证的意义与作用;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账簿的试算与记账错误的更正;账簿的结账与对帐;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盘存制度、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会计报表的报送和审批;会计循环、会计核算形式;会计规范体系、会计法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等。

后续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

5、统计学原理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主要内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统计学的基本范畴、统计组织和管理、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统计分组、统计分布、统计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综合指标的应用、抽样推断误差、抽样估计的方法、抽样组织的设计、假设检验的意义与假设命题、假设检验方法、符合检验与秩和检验、相关的意义和种类、相关图表和相关系数、回归分析、指数的意义和种类、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因素分析、指数数列、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统计综合分析的概念及其一步骤、统计比较、统计综合评价。

6、西方经济学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设置的,它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们电大财经专业的基础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7、财务管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开放金融专科(金融与财务方向)的一门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财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财务目标、财务观念、财务环境;企业筹资管理;投资概述;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金融商品投资;利润管理;财务计划与控制;财务分析;资本经营概述。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

8、经济法概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经济法概论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有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论述了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对比现行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讲授内容包括: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经济法的原则、地位和作用;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确立和保护;企业法律制度(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法、私营企业法和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商标法、专利法)等;除此之外,还简要介绍了一些包括代理、时效、财产所有权等内容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财政税收法律;金融法律制度;计划统计法律制度;会计审计法律制度以及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

9、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实验45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工学科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也是电大其他专业必修或选修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安全常识等计算机基本知识;DO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Internet入网方法;WORD文字处理系统、EXCEL电子报表系统等教学内容。

10、基础英语(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1600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若干相关的常用词组及基础语法知识;能够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够读懂所学词汇海外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条等;能够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

11、市场营销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市场营销学》是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类金融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一门选修课。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服务的。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课程的核心内容。

12、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工商管理类专科各专业方向的必修课,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90学时,5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计划的种类、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经济预测:预测的含义及其类型、预测的步骤与方法;决策:决策的作用与原则、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组织的含义及作用、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的考评、管理人员的培训;领导者、领导者素质及领导班子构成、领导理论及领导方式、领导艺术;激励:激励理论、激励模式、激励方法;控制的基础理论、控制的基本内容、控制的基本过程;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预算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协调:信息沟通、协调的作用和原则、协调的内容与方式。

13、市场营销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市场营销学》是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服务的。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课程的核心内容。

14、公共关系学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学期。

公共关系学课程是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部分统设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服务的观念,掌握公共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

15、工商企业经营管理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是工商管理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从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能运用数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的知识解决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基本原理,主要介绍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概论、市场调查、环境研究及战略管理等;第二部分为专业性操作,主要从价格、产品、营销等方面介绍经营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第三部分为企业发展研究,主要介绍企业投资与发展、企业诊断和CIS。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基础、政治经济学等。本课程也可以与统计、会计等方面的课程并列开出,也可以将上述课程置于本课程之前。

16、国际经济合作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介绍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实际运作程序。论述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特征、合作领域、合作模式、发展趋势,从宏观角度分析当前各类国家、集团开展合作、协调的机制模式;从微观上介绍各类国际经济合作项目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运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实务等。

17、商务谈判实务

本课程3学分,54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企业公关、国际贸易、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商务谈判的原则、内容、技巧及法律规定,为商务谈判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商务谈判的知识。

18、国家税收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学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了解我国税制体系与现行税制基本内容,加强税收观念,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熟练应用。

19、市场调查与预测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

课程主要内容:市场调查与预测的主体、客体及研究对象;市场调查的含义、类型、内容及程序;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含义和特点;抽样调查的特点和组织方式;市场调查常用的几种方法;市场预测的含义、内容及要求;直观判断预测的常用方法及特尔菲法;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罚等的含义、特点及具体应用;市场调查与预测案例分析。

20、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广播电视大学为人才培养模式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工商管理本科开设的统设必修专业课,也是工商管理专升本的入门必学课。总学时数为72学时,学分为4。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基础。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后,组织行为学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从九十年代末期以来,组织行为学已成为各大院校各种管理专业和MBA的主干课程。通过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重视提高人的素质,实行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推行人本管理方式,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的自我完善;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

21、广告概论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学期。

广告概论是广告专业必修的基础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广告业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22、消费心理学

本课程3学分,54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为培养学生从人文科学的高度分析解决企业市场运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动手操作能力打下基础。

23、贸易实务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学期。

4.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篇四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治安管理专业)

学生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书

同志:

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和贵局领导的安排,我院 系 专业学生 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到贵单位实习,我院真诚地聘请您担任该学生的指导教师。

实习是学院教育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最佳途径。学生实习应当突出以教为主,边教边做的原则,把教与学、教与做贯穿于实习的全过程。为培养、锻炼、提高学生适应公安实战工作的能力,缩短今后踏上工作岗位的磨合期,请您在以下内容上给予指导:

一、政治思想指导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明确公安工作与国家稳定的关系,强化人民警察意识,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献身公安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文明执勤,规范办案,依法办事。

3.教育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4.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会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5.教育学生正确面对诱惑,善于识别真伪,拒绝腐蚀拉拢,勤政廉政。

二、业务指导

1.熟悉户口登记的基本制度,并能熟练进行户口登记;

2.做好报警求助人员的接待和案件的受理登记、上报等工作;

3.掌握发现敌、社情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并能写出敌社情分析报 告; 4.掌握熟悉人口的途径和方法,做好重点人口的管理工作; 5.学握暂住人口的管理范围、制度及基本方法; 6.熟悉并做好辖区防范的途径和方法;

7.正确运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治安案件;

8.熟悉公共场所管理的范围、基本制度和工作措施,学会发现并处理各类场所常见的治安问题;

9.掌握特种行业的列管范围、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法,学会发现特行中常见的违法犯罪、灾害事故及治安问题;

10.熟悉治安巡逻、治安检查等勤务,学会盘查、处理可疑人员; 11.掌握案件现场保护的一般方法,学会案件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置方法;12.掌握罪与非罪的界限,准确认定案件的性质;熟悉治安案件、刑事案件 的立案标准;

13.掌握调查访问、询问、讯问的法律要求、策略方法,能独立、完整、准确地制作符合各类案件特点需要的访问、询问、讯问笔录。能绘制刑事案件的现场图。

14.熟悉现场痕迹物证的保护、提取方法;

15.学会案情分析的一般思路、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基本技能指导 1.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与各阶层、各种对象进行语言交流;掌握对违法犯罪分子审讯、讯问及对证人的询问等的方法和技巧,克服羞涩、紧张、拘束等心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文字处理能力

对学生制作各类笔录和各种公安文书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学生利 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

3.组织管理能力

对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如巡逻、清查、守候,开展宣传教育,处置突发性事件等进行指导,培养独立开展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4.分析应变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进行治安管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判断和临 战状态的应变能力。

5.群众工作能力

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教会学生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四、实习成绩评定和实习鉴定

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实习总结,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作出客观评定,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报所在单位领导研究,作出对学生的实习鉴定。

感谢您对公安教育事业的支持!感谢您对学生的关心、帮助和教育!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 年 月 日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5.机电学院专业介绍专业介绍2 篇五

出处:招生办 日期:2012-04-24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在机械电子技术领域中从事理论研究、试验和工程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专业内容:

本专业以力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机电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学科方向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和制造基础、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化装置、机电系统设计、系统仿真、传感与检测技术等。

就业与深造:

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比例达53%。毕业生面向国家建设多方面领域,主要从事机电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产品开发、试验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

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主要从事安全防护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设计开发及安全监测、监理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内容:

本专业以力学、化学、机械工程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与工程系统与产品的碰撞冲击损害机理、系统安全性评估和监测,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性评估和安全防护设计,环境安全与监测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

工程力学、应用力学、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燃烧与爆轰、动态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CAE数值技术、安全工程学等。

就业与深造:

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44%。毕业生可从事各种系统及其环境的安全工程与防护技术的研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机理研究、安全性评估和安全设计、环境安全与监测、安全监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

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安全工程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班)

安全工程本硕博连读教学实验班是为了进一步体现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下的精英教育理念,为安全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及相关的工科类专业领域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研究型人才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今年计划在高考成绩优秀的考生中招收一个班(30名),学制8-9年,本科4年,颁发学士学位证书,通过考核的学生,将免试一贯完成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并颁发相应学位。

安全工程本硕博连读教学实验班实行本科、硕士和博士一体化培养模式,制定专门的一体化教学计划,进一步强化力学、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工程学科的系统性工程训练。同时,进一步加强个性化培养,学生入校学习半年后就确定导师,全程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选择,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研究能力,与学生商定研究方向并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另外,学校将优先在成绩优良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的学生中进行选拔,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或与国外大学进行联合培养。

武器类

含武器系统设计、武器能源技术与工程、毁伤与弹药工程、爆炸理论与应用4个方向。

培养目标:

在武器系统总体、武器能源工程、毁伤与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领域内从事理论研究、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专业内容:

本专业以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化学以及信息科学为主干学科,根据专业方向分别侧重武器系统总体设计,武器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制造和应用,弹药战斗部工程设计,燃烧及爆炸理论与技术等学科方向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段。

主要课程(群):

工程力学、应用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化学与化工、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CAE数值技术等,其他课程根据专业方向调整。

就业与深造:

本专业4个方向均具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毕业生主要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国防科技领域从事武器系统总体设计,武器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制造和应用,弹药战斗部工程设计,燃烧及爆炸理论与技术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测试与制造、技术开发与管理

等工作,也适合于从事相关民用工程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从事探测、制导和控制领域内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内容:

本专业以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培养军民两用人才。重点学习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探测技术、引信技术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

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制导系统原理、中近程探测原理、系统仿真等。

就业与深造:

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50%。毕业生面向国防科技领域,主要从事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探测技术、引信技术领域内的理论研究、产品开发、试验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

学制及授予学位:

6.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篇六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作为复合型产业的现代物流业无疑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安徽省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出台《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若干意见》, 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八大主导产业之一。为服务于安徽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安徽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06年设置;2010年4月被确定为校级重点改革专业, 全面实行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经8年的“一改三建”, 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专业“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得到凸显。

1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举措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始于2009年的课程实习综合化, 将多个课程实习综合在一起进行, 避免单门课程实习时间短, 走马观花, 流于形式。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强化“能力”核心, 突出“应用”目的, 即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年半通识教育阶段→一年半岗位模拟和运营深化教育阶段→一年专业综合提升阶段。

1.2“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能型师资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关键, 安徽科技学院一直以来将双能型师资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 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锻炼的意见》、《安徽科技学院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修订) 》等相关文件。自2006年以来, 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以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重点, 以“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鼓励教师进行ERP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校企教师“互派、互聘”、教师服务社会等措施不断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拥有双能型师资15人, 所占比例79%, 外聘教师25人。

1.3 应用型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是大学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1]。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途径。应用型课程建设思路是: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引入企业资源, 组建课程组, 实行组长负责制,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分解、优化资源配置、考核方式改革等全过程的管理, 突出“整体素质高、知识结构优、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采购与仓储》和《运输与配送》两门课程采取理实交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 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学生在现场学、在干中学,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果。

1.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 建立个性化发展的校内创业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立了功能多元的经管实训中心和个性化发展的创业基地。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建立于2011年, 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 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提升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所创办安科笑达快递通过项目论证、创新运作思路, 精细化运营, 取得了很好的运作效益。该项目团队在第一届全国创业专项大赛中进入全国20强。 (2) 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有安徽德力、南京远方、上海日精物流等十多家企业。合作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学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环节, 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学生毕业后, 部分被合作企业留用, 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

2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2.1 以行业发展为指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了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9-2015) 》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等政策, 为满足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旨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等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能够在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中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2.2 以职业岗位发展为需要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物流运营的实际要求并参考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 (二级) , 以职业岗位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是专业人才就业企业→专业人才就业岗位→核心职业岗位技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 即“2+3”课程体系, 既坚持学科的基础性, 又结合岗位的发展需要。两个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三个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新的课程体系夯实了学科基础、突出了核心能力的培养、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提升了岗位适应性和拓展性。

2.3 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了感性认知、模拟深化、综合提升的能力递进式“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及两线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线为物流管理专业能力训练, 一线为管理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做到层次合理、学时比例合理、递进阶段合理, 既夯实了实践能力又符合能力发展的规律。

2.4 以强化应用为目的改革教学方法

按照基础夯实、口径适中、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 整合了课程间重复内容, 提炼出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仓储》、《运输与配送》、《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和《国际物流学》等八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方法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理论融入实践, 企业参与, 采用课程有《采购与仓储》和《运输与配送》;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学生分组完成项目规定的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和策划书, 并制作PPT进行答辩, 教师参与整个过程进行指导, 采用课程有《管理学》、《物流刮泥概论》、《商品知识及养护技术》等;案例教学模式:典型案例→启发性问题→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理论归纳, 采用课程有《管理学》、《物流管理概论》、《商品知识与养护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

2.5 以凸显综合素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

形成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机制, 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学科基础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成绩 (20%) +实训考核成绩 (20%) +期末考核成绩 (60%) 。学生必须获得双60分以上方可通过课程考核, 其中三项综合考核必须达到60分, 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必须达到60分 (基础知识卷面成绩100分) ;专业课程考核由授课教师自行设计, 主要采用平时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校外实习课程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考核, 以企业考核为主, 考核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

2.6 以适应社会需求推进双证书制度

着力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及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 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已经开展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包括物流师、报关员、ERP工程师、ISO9000内审员、营销师等, 学生的参与率每届平均达到110人次, 通过率达到30%。

2.7 以整合企业资源助推专业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从共建实习基地的低层次合作、到共同承担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发展到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形成资源共用、机制互动和成果共享的高层次合作。合作企业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 每年定期参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会议, 讨论和指导专业建设的各环节, 企业管理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研讨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参与理论与实训授课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校企尝试实现人力资源“互派、互聘”机制, 实现才智共用。

3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色

3.1 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凸显

经过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 历经8年的改革与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在稳步提升, 2012届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率达到100%, 学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 优质就业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物流管理专业“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一定凸显。一条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两个融合:第1个融合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第2个融合是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及校园文化相融合;三层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以及师生与企业进行三位一体的无缝对接;四个强化: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强化个性化发展培养、强化职业拓展能力培养。五种素质: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吃苦耐劳、持续发展。

3.2 物流学科科研实力得到提升

浓厚的科研氛围培育了一支作风扎实, 积极上进的科研队伍。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了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研究, 青年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局面, 特别是近年来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胡月英教授的带领下, 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向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该方向的选择既符合我省区域经济的特点、又结合了我校农科优势, 学科组在课题申报、调研、研究等过程中, 提高了整体科研水平, 拓展了知识结构和深化了文化内涵, 一支具有良好教风、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学队伍正在形成。

3.3 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以积极主动、踏实能干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合作单位的信赖, 在物流园区规划、物流系统规划、中高层管理干部培训、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制定、创业培训、地方政府质量奖评审等方面与合作单位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合作。物流管理专业团队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基本培养方式和过程管理总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既要满足物流行业的需求, 又要遵循能力的递进规律, 还要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安徽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应用型课程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一定凸显。

关键词:能力递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罗高涌, 张瑾.基于CDIO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 2011 (5) :71-75.

[2]刘友金, 廖湘岳, 向国成.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 2010 (3) :100-103.

[3]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 2012 (3) :30-35.

[4]杨宗仁.论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嬗变[J].江苏高教, 2012 (1) :94-96.

7.应用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篇七

(专科起点本科层次)

1、艺术设计(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视觉传达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能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绘画、市场调研、广告策划、整体形象设计;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各类平面设计、图形及图像处理等技能;能在各类广告公司、装潢公司、设计院、策划公司及厂矿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包装、CI设计与策划等工作,获得艺术设计专业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图形设计、商业插图、字体设计、编排设计、计算机应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书籍装帧设计、CAD辅助设计等。

珠宝鉴定与评估方向

在原专科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知识、技能,能够在珠宝专业公司、科研、企事业部门以及学校从事首饰设计与珠宝评估及教学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Illustratro首饰平面设计、金属工艺与首饰加工、宝玉石鉴定与评估(钻石/红蓝宝)、宝玉石鉴定与评估(翡翠/白玉)、首饰工艺画

与创意设计、饰品模型设计与制作等。

室内设计方向

主要学习和研究室内外环境以及居住、办公、商业、展示等空间应用技术。培养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室内装修、室内

陈设、家具设计及技术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表现技法、构造与材料、展示设计、建筑设计、概预算、室

内设计应用、景观设计、壁画设计、陶艺等。

广告摄影方向

通过对广告设计摄影的研究、实践和学习,探讨摄影在广告中的运用技术,学习利用摄影及后期平面设计制作来实现更有表现力和说服力的广告,这是融合实用摄影和实用现代艺术设计的专业,培养从事广告和平面艺术设

计的专业人员。

主要课程:广告艺术学、传播学、多媒体技术、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

计、摄影技术技法、数码影像基础、摄影策划与创意、广告摄影技术、广告表现方法、影像后期制作、广告摄影研究、人像摄影研究、观念摄影、摄影

报道、国内外名家研究等。

中国书画方向

在原专科或相邻文科专业的基础上强化中国文化理论学习,并结合书法国画综合实践,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传统文化理念、艺风端正、集继承与创

作一体的书法、国画和现代电脑设计艺术相结合的研究创作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诗词学、书法技

法、国画技法、中国书法史论、电脑设计等。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网络信息领域、管理信息领域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开发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

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多媒体

技术、网络数据库及应用等。

3、土木工程(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建筑工程材料实验、工程结构质量检验等方面的专业

工作,获得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训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程序设计基础、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处理、结构力学、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

构、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地基基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

城市轨道工程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工程科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的站段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具备客运专线、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相关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施工、检测、监测、加固技术,能够应用先进仪器设备与方法为基

础设施的正常运转提供技术保障。

主要课程:结构力学、轨道工程概论、施工组织与技术、土力学、安全系

统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等。

4、自动化(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熟悉计算机控制及工矿企业供配电技术,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运动控制、楼宇自动化系统和自控项目设

计或设备安装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电机拖动、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VC语言+、过程控制、电器与PLC应用技术、运动控制等。

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以机为主,具有数控技术应用能力,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开发,现代设备的维护、运行、管

理及经营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语言VB、数控原理与编程、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伺服系统与位置检测等。

6、材料科学与工程(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制备等领域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设计、运行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质量分析、产品开发、材料应用及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工程技

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分子化学及其新进展、材料加工学、高分子材料与制品工

艺、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材料热力学等。

7、化学工程与工艺(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从事工艺设计、施工与新工艺研究开发、分析检测及污染控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

才。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化工工艺学、化工工艺设计及反应器、环境检测与维护、市场营

销等。

8、安全工程(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安全工程的系统理论、控制技术和管理方法,能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贸、物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安全科学原理、系统安全工程学、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通风除尘与空气调节、安全防范与监控技术等。

9、应用化学(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科研、教学及其它工作,也能在精细化工、轻工、电镀、环保等企业及技术公司从

事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又能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

事业行政部门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语言、化学类基础课程、仪器分析、化工原理、有

机合成单元反应、精细化工工艺学、英文文献检索等。

10、建筑学(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咨询等部门从事设计和专业咨询等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依托行业、面向应用的一线高

级工程师。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制图基础及CAD、建筑学概论、素描、色彩、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建筑法规与业务等。

11、网络工程(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规划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初步能力、较强的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能力和外语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基本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建设、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能,成为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网络设计与开发、网络管理与组织、网页设计与制

作基本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管理、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技术等。

12、会计学(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及会计电算化操作和相关的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国家各级财政、税务、金融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经营活动中从事资产评估、拍卖估价、房地产中介、产权交易与资产

置换等资产评估实务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概论、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经济法、中国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国际贸易理论、资产评估、会计制度设计等。

13、工商管理(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有较扎实的经济管理、计算机和外语的基础,能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的高级

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应用统计学、管理学概论、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理论、电子商务基础、经济法、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14、市场营销(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物流管理方向

现代物流是近年来在传统的生产制造业、运输仓储业、商品流通与信息产业融合重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跨学科、复合型新型产业。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从事市场营销策划与管理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并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与外语基础,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现代物流信息化、现代物流实用技术等专业技能,能在各种流通领域和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物流管理、经营和服务工作的应

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应用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基础、财务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商务英语、物流系统规划与设

计等。

15、国际经济与贸易(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市场营销业务的基本规程和技术,熟悉通行的国际规则和惯例,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和政策,了解商品学知识,熟悉掌握英语沟通技能的国际贸易应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口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实务、电子商务、外贸报关实务、知

识产权概论、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

16、会展经济与管理(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以市场营销、英语、艺术设计、信息管理为学科背景,培养具有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了解市场经济基本规则,熟悉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恪守国家法纪,诚信自强,身心健康,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特别是具有会展策划和会展营销等能力、具有较高的艺术设计品位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会展策划师、会展经纪人、会展项目经理等复合型的会展业核心人才,同时根据会展产业链的要求培养具有不同专长的其他会展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会展公司、会议中心、展览馆、博览会等组展企业担任项目经理和中层管理人员,也可到各类生产企业和商业企

业等参展企业担任营销管理人员。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概论,西方经济学,管理学概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会展概论,展览管理实务,会

议管理实务,节事活动管理实务等。

17、社会工作(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本专业是一个与国际接轨、应用性强、前景极其看好的新兴专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与律师、大学教授不相上下。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福利、劳动、司法、学校、社区、企业等系统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司法矫治、社区

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口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心理

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统计学等。

18、园林(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园林行业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备现代生物学及园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花卉苗木生产、绿地管理等工作。

上一篇:优秀家长事迹材料简介下一篇:这一次我真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