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规范管理

2024-07-19

信息化规范管理(精选8篇)

1.信息化规范管理 篇一

《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修订说明 第一章 第二章 总则

数据、数据库、数据字典标准化

临床诊疗部分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门诊医生工作站分系统功能规范 住院医生工作站分系统功能规范 护士工作站分系统功能规范 临床检验分系统功能规范 输血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医学影像分系统功能规范 手术、麻醉管理系统功能规范

药品管理部分 第十章 药品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经济管理部分

第十一章 门急诊挂号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十二章 门急诊划价收费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十三章 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十四章 住院收费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十五章 物资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十六章 设备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十七章 财务管理分系统与经济核算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

第十八章 病案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十九章 医疗统计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二十章 院长综合查询与分析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二十一章 病人咨询服务分系统功能规范 外部接口部分

第二十二章 医疗保险接口功能规范 第二十三章 社区卫生服务接口功能规范 第二十四章 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功能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研制和浪费,保护用户利益,推动和指导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制定本《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第二条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为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一个基本依据,亦是现阶段商品化医院信息系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第三条 本规范同时为各级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用于评价各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的基本标准。

第四条 医院信息系统的定义: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对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与支撑环境。

第五条 实用性是评价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标准。它应该符合现行医院体系结构、管理模式和运作程序,能满足医院一定时期内对信息的需求。它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六条 医院信息系统不是简单地模拟现行手工管理方法,而是根据医院管理模式采用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理论设计建立的。在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前,医院必须首先规范自身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模式。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的过程,应是医院自身规范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完善机制的过程。

第七条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功能涉及到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教育、科研、财务、会计、审计、统计、病案、人事、药品、保险、物资、设备„等等。因此,评价医院信息系统首先必须保证与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相一致,并能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信息的要求。

第八条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与实施:建立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必须有相应的组织落实与保证,其中院长重视并亲自领导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重视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调动各级、各类医护人员使用信息的积极性是系统实施的先决条件。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必须根据各级、各类医院的具体要求,充分作好需求分析,制定出系统建设的总体技术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实施,最终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

第九条 医院在信息系统建设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及系统性能/价格比,保证合理的资金投入,这是保证系统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十条 医院信息分类:医院信息应该以病人医疗信息为核心,采集、整理、传输、汇总、分析与之相关的财务、管理、统计、决策等信息。医院信息总体可分为临床信息与管理信息两大类。

第十一条 医院信息系统运行基本要求: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的选择要求安全、稳定、可靠,开发单位应提供该方面的保证,并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

●系统须设置初始化及各级权限管理。

●系统应根据需要可随时调整设置各种单据、报表等的打印输出格式。

●系统须保证“7天24小时”安全运行,并有冗余备份。

●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必须设置为鼠标或键盘均可单独操作的方式,以便提高操作速度,减少两者互换带来的不便。

●要求系统数据处理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为不合格产品。

第十二条 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提供以下技术文档: 1.总体设计报告 2.需求分析说明书 3.概要设计说明书

4.详细设计说明书 5.数据字典 6.数据结构与流程 7.测试报告 8.操作使用说明书 9.系统维护手册

第十三条 系统运行的维护与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建立日志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系统维护应包括工作参数修改、数据字典维护、用户权限控制、操作口令或密码设置和修改、数据安全性操作、数据备份和恢复、故障排除等。

医院方必须考虑整个系统每年维护费用的投入。

第十四条 本规范所指医院信息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系统,因此各模块之间要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清晰体现内在逻辑联系,并且数据之间必须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第十五条 医院自身的目标、任务和性质决定了医院信息系统是各类信息系统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本《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根据数据流量、流向及处理过程,将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划分为以下五部分:

1. 2. 3. 4. 5. 临床诊疗部分 药品管理部分 经济管理部分

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 外部接口部分

第十六条 各部分功能综述如下:

一、临床诊疗部分

临床诊疗部分主要以病人信息为核心,将整个病人诊疗过程作为主线,医院中所有科室将沿此主线展开工作。随着病人在医院中每一步诊疗活动的进行产生并处理与病人诊疗有关的各种诊疗数据与信息。整个诊疗活动主要由各种与诊疗有关的工作站来完成,并将这部分临床信息进行整理、处理、汇总、统计、分析等。此部分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输血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手术室麻醉系统等。(见第3至第9章)

二、药品管理部分 药品管理部分主要包括药品的管理与临床使用。在医院中药晶从入库到出库直到病人的使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流程,它贯穿于病人的整个诊疗活动中。这部分主要处理的是与药品有关的所有数据与信息。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部分,包括:药库、药房及发药管理;另一部分是临床部分,包括:合理用药的 各种审核及用药咨询与服务。(见第10章)

三、经济管理部分

经济管理部分属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最基本部分,它与医院中所有发生费用的部门有关,处理的是整个医院中各有关部门产生的费用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汇总、传输到各自的相关部门,供各级部门分析、使用并为医院的财务与经济收支情况服务。包括:门急诊挂号,门急诊划价收费,住院病人人、出、转,住院收费、物资、设备,财务与经济核算等。(见第11至第17章)

四、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

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主要包括病案的统计分析、管理,并将医院中的所有数据汇总、分析、综合处理供领导决策使用,包括:病案管理、医疗统计、院长综合查询与分析、病人咨询服务。(见第18至第21章)

五、外部接口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项改革的进行,医院信息系统已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系统,它必须考虑与社会上相关系统互联问题。因此,这部分提供了医院信息系统与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系统、远程医疗咨询系统等接口。(见第22至第24章)第十七条 系统中各部分的详细功能规范,详见各章中的要求。各章中的功能要求属基本功能,允许系统在此基础上增加功能。

第二章 数据、数据库、数据字典编码标准化

第一条

医院信息系统是为采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病人医疗信息及相关的管理信息而建立的人机系统。数据的管理是医院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数据必须准确、可信、可用、完整、规范及安全可靠。

第二条

医院数据库是以病人医疗数据为主,并包括相关的各种经济数据以及各类行政管理、物资管理等数据的完整集合。数据库应包含医院全部资源的信息,便于快速查询,数据共享。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应依据医院数据量的大小,医院的经济实力以及考虑到医院今后的发展来确定。·

第三条

数据库的设计和使用必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及保密性。在网络环境下,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手段保护中心数据库的安全。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 3.中国计算机安全法规标准

在国家没有制定电子文档合法性相关法律之前,医院必须保留纸张文档作为法律依据。

第四条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技术规范要求:

1.数据输入:提供数据输入准确、快速、完整性的操作手段,实现应用系统在数据源发生地一次性输人数据技术。

2.数据共享:必须提供系统数据共享功能。

3.数据通信:必须具备通过网络自动通信交换数据的功能,避免通过介质(软盘、磁带、光盘„„)交换数据。

4.数据备份:具备数据备份功能,包括自动定时数据备份,程序操作备份和手工操作备份。为防止不可预见的事故及灾害,数据必须异地备份。

5.数据恢复:具备数据恢复功能,包括程序操作数据恢复和手工操作数据恢复。

6.数据字典编码标准:数据字典包括国家标准数据字典、行业标准数据字典、地方标准数据字典和用户数据字典。为确保数据规范,信息分类编码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对已有的国标、行业标准及部标的数据字典,应采用相应的有关标准(见附录),不得自定义。使用允许用户扩充的标准,应严格按照该标准的编码原则扩充。在标准出台后应立即改用标准编码,如果技术限制导致已经使用的系统不能更换字典,必须建立自定义字典与标准编码字典的对照表,并开发相应的检索和数据转换程序。

第五条

医院信息系统保密安全防范措施。

1.系统必须有严格的权限设置功能。为方便用户,此设置应尽可能灵活。2.数据安全:系统应具备保证数据安全的功能。重要数据,系统只能提供有痕迹的更正功能,预防利用计算机犯罪。

3.重要数据资料要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从数据输入、处理、存储、输出严格审查和管理,不允许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非法扩散。

4.重要保密数据,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再存人机内,对存贮磁性介质或其它介质的文件和数据,系统必须提供相关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 门诊医生工作站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门诊医生工作站分系统》是协助门诊医生完成日常医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处理门诊记录、诊断、处方、检查、检验、治疗处置、手术和卫生材料等信息。

第二条《门诊医生工作站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3.《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 4.《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 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条 《门诊医生工作站分系统》基本功能:

1.自动获取或提供如下信息:

1)病人基本信息:就诊卡号、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医保费用类别等。2)诊疗相关信息:病史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3)医生信息:科室、姓名、职称、诊疗时间等。

4)费用信息:项目名称、规格、价格、、医保费用类别、数量等。5)合理用药信息:常规用法及剂量、费用、功能及适应症、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

2.支持医生处理门诊记录、检查、检验、诊断、处方、治疗处置、卫生材料、手术、收入院等诊疗活动。

3.提供处方的自动监测和咨询功能:药品剂量、药品相互作用、配伍禁忌、适应症等。

4.提供医院、科室、医生常用临床项目字典,医嘱模板及相应编辑功能。

5.自动审核录入医嘱的完整性,记录医生姓名及时间,一经确认不得更改,同时提供医嘱作废功能。

6.所有医嘱均提供备注功能,医师可以输入相关注意事项。

7.支持医生查询相关资料:历次就诊信息、检验检查结果,并提供比较功能。

8.自动核算就诊费用,支持医保费用管理。

9.提供打印功能,如处方、检查检验申请单等,打印结果由相关医师签字生效。

10.提供医生权限管理,如部门、等级、功能等。

11.自动向有关部门传送检查、检验、诊断、处方、治疗处置、手术、收住院等诊疗信息,以及相关的费用信息,保证医嘱指令顺利执行。

第四条

《门诊医生工作站分系统》运行要求:

1.门诊医生工作站分系统不能代替医生作出决策,也不应该限制医生的决策行为。

2.在门诊医生工作站产生的各种医嘱信息是门诊药房、检验检查、门诊收费等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在联网运行中,要求数据准确可靠,速度快,保密性强,系统要求具有软、硬件应急方案,发生故障时,应急方案的启动时间应少于5—10分钟。

第四章 住院医生工作站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住院医生工作站分系统》是协助医生完成病房日常医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处理诊断、处方、检查、检验、治疗处置、手术、护理、卫生材料以及会诊、转科、出院等信息。

第二条

《住院医生工作站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同门诊医生工作站。

第三条

《住院医生工作站分系统》基本功能:

1.自动获取或提供如下信息。

1)医生主管范围内病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号、病区、床号、入院诊断、病情状态、护理等级、费用情况等。

2)诊疗相关信息:病史资料、主诉、现病史、诊疗史、体格检查等。

3)医生信息:科室、姓名、职称、诊疗时间等。

4)费用信息:项目名称、规格、价格、医保费用类别、数量等。

5)合理用药信息:常规用法及剂量、费用、功能及适应症、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

2.支持医生处理医嘱:检查、检验、处方、治疗处置、卫生材料、手术、护理、会诊、转科、出院等。

检验医嘱须注明检体,检查医嘱须注明检查部位。

3.提供医院、科室、医生常用临床项目字典,医嘱组套、模板及相应编辑功能。

4.提供处方的自动监测和咨询功能:药品剂量、药品相互作用、配伍禁忌、适应症等。

5.提供长期和临时医嘱处理功能,包括医嘱的开立、停止和作废。

6.支持医生查询相关资料:历次门诊、住院信息,检验检查结果,并提供比较功能。提供医嘱执行情况、病床使用情况、处方、患者费用明细等查询。

7.支持医生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下达诊断(入院、出院、术前、术后、转入、转出等);支持疾病编码、拼音、汉字等多重检索。

8.自动审核录入医嘱的完整性,提供对所有医嘱进行审核确认功能,根据确认后的医嘱自动定时产生用药信息和医嘱执行单,记录医生姓名及时间,一经确认不得更改。

9.所有医嘱均提供备注功能,医师可以输入相关注意事项。

10.支持所有医嘱和申请单打印功能,符合有关医疗文件的格式要求,必须提供医生、操作员签字栏,打印结果由处方医师签字生效。

11.提供医生权限管理,如部门、等级、功能等。

12.自动核算各项费用,支持医保费用管理。

13.自动向有关部门传送检查、检验、诊断、处方、治疗处置、手术、转科、出院等诊疗信息,以及相关的费用信息,保证医嘱指令顺利执行。

第四条

《住院医生工作站分系统》运行要求:

1.住院医生工作站分系统不能代替医生做出决策,也不应该限制医生的决策行为。

2.所有医嘱须经护士核对后方可传送到药房、检查检验、手术等相关科室的系统中生效执行。

3.抢救等紧急情况口头医嘱事后须及时审核补录入,并记录授权医生姓名或代号及操作员姓名或代号。

4.在住院医生工作站产生的各种医嘱信息是住院药房、检验检查、门诊收费等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在联网运行中,要求数据准确可靠,速度快,保密性强。

第五章

护士工作站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护士工作站分系统》是协助病房护士对住院患者完成日常的护理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协助护士核对并处理医生下达的长期和临时医嘱,对医嘱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同时协助护士完成护理及病区床位管理等日常工作。

第二条

《护士工作站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2.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

《护士工作站分系统》基本功能:

1.床位管理

1)病区床位使用情况一览表(显示床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护理等级、陪护、饮食情况)。

2)病区一次性卫生材料消耗量查询,卫生材料申请单打印。2.医嘱处理

1)医嘱录入(同...条)2)审核医嘱(新开立、停止、作费),查询、打印病区医嘱审核处理情况。3)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相关项目。

4)打印长期及临时医嘱单(具备续打功能),重整长期医嘱。5)打印、查询病区对药单(领药单),支持对药单分类维护。6)打印、查询病区长期、临时医嘱治疗单(口服、注射、输液、辅治疗等),支持治疗单分类维护。打印、查询输液记录卡及瓶签。

7)长期及临时医嘱执行确认。8)填写药品皮试结果。9)打印检查化验申请单。10)打印病案首页。11)医嘱记录查询。3.护理管理

护理记录;护理计划;护理评价单;护士排班;护理质量控制。4.费用管理

1)护士站收费(一次性材料、治疗费等),具备模板功能。2)停止及作废医嘱退费申请。3)病区(病人)退费情况一览表。

4)住院费用清单(含每日费用清单)查询打印。5)查询病区欠费病人清单,打印催缴通知单。第四条

《护士工作站分系统》运行要求:

1.护士工作站的各种信息应来自入院登记、医生工作站和住院收费等多个分系统,同时提供直接录入。护士工作站产生的信息应反馈到医生工作站、药房、住院收费、检验检查等分系统。

2.医嘱经过护士审核后,方可生效,记入医嘱单,并将有关的医嘱信息传输到相应的执行部门。未经护士审核的医嘱,医生可以直接取消,不记入医嘱单。

3.系统应提示需要续打医嘱单的病人清单,并提醒续打长期或临时医嘱单的页数。系统应提供指定页码的补印功能,保证患者的长期、临时医嘱单的完整性。打印的长期、临时医嘱单必须由医生签署全名方可生效。

4.护士站各种单据打印,应提供单个病人或按病区打印等多种选择。5.护士站收费时,应提示目前已收的费用,避免重复收费。

6.护士站打印病人检查化验申请单时,应提醒目前已打印的申请单,避免重复。

7.护士填写的药品皮试结果必须在长期、临时医嘱单上反映出来。护士的每一项操作,一旦确认,不允许修改,系统记录的操作时间以服务器为准。8.网络运行:数据和信息准确可靠,速度快。

第六章 临床检验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临床检验分系统》是协助检验科完成日常检验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协助检验师对检验申请单及标本进行预处理,检验数据的自动采集或直接录入,检验数据处理、检验报告的审核,检验报告的查询、打印等。系统应包括检验仪器、检验项目维护等功能。实验室信息系统可减轻检验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使检验信息存储和管理更加简捷、完善。

第二条 《临床检验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第三条 《临床检验分系统》基本功能:

1.预约管理:

1)预约处理:预约时间,打印预约单(准备、注意事项)2)预约浏览:查询预约情况。

2.检验单信息:

1)患者基本信息:科室、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病区、入院诊断、送检日期等。

2)检验相关信息:种类、项目、检体、结果、日期。

3.登录功能: 1)患者基本信息:

2)检验相关信息:种类、项目、检体、结果、日期。

3)医生相关信息:申请医生姓名、科室;检验科医生姓名,检验师姓名,一经确认,不得更改。

4.提示查对:

1)采取标本时:科别、床号、姓名、项目、检体 2)收集标本时:科别、姓名、性别、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和项目 4)检验后:查对目的和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化验单完整 5.检验业务执行: 1)镜检业务 2)仪检业务 3)结果录入

4)检验单生成、核准、打印

6.报告处理功能: 1)生成检验结果报告 2)向临床反馈信息

3)既往检验结果查询,提供比较功能

7.检验管理功能: 1)检验仪器录入 2)检验类型录入 3)镜检标准提示 4)正常值范围提示

8.检验质量控制功能: 1)定期调试制度 2)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9.统计功能:

1)工作量:检验报告数量、时间 2)特殊疾病及时提示、规范统计功能 3)费用提示 4)打印功能

第四条

《 临床检验分系统》运行要求:

1.输人数据和信息:提供多种输入格式和内容,提高录入速度。2.权限控制功能:录入者及审核者具有不同权限控制。审核者对医嘱进行审核、校对后才能提供执行,并对审核后医嘱的正确性承担责任。对来经审核的医嘱可提供修改和删除的功能。

3.由病历号/处方号自动生成检验单号,并保证由检验单号查询唯一检验结果。4.仪检仪器能够提供自动数据采集的接口,镜检仪器能够提供手工录入的接口,并对二者提供相关的核准操作手续。

5.每次检查的检验单号必须与患者在院资料相对应。

6.每次检验的数据都要经过严格核准后方可生效。

7.检验数据具备图形显示功能。

8.查询和修改:提供多种格式的单项和多项查询显示,对未存档数据可提供修改。

9.网络运行:提供数据和信息快速准确可靠。

第七章 输血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输血管理分系统》是对医院的特殊资源——血液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包括血液的入库、储存、供应以及输血科(血库)等方面的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医院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准确、方便的工作手段和环境,以便保质、保量的满足医院各部门对血液的需求,保证病人用血安全。

第二条 《输血管理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3.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4.《血站管理办法》(中心血库)5.《血站基本标准》(中心血库)第三条 《输血管理分系统》基本功能:

1.入库管理:录入血液制品入库信息,包括:储血号、品名(如:全血、成分血等)、血型、来源、采血日期、采血单位、献血者、包装、数量等。

2.配血管理:自动获得临床输血申请单并完成配血信息处理,并提供备血信息提示;

3.发血管理: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和配血信息进行核实,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附录八打印输血记录单,完成发血操作。

4.报废管理:提供报废血液制品名称、数量、经手人、审批人、报废原因、报废日期等信息。5.自备血管理:自备血入库、发血、查询,打印袋签等;

6.有效期管理: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有效期报警,并有库存量提示;

7.费用管理:完成入库、血化验(定血型、Rho检验、配血型等)、发血等过程中的费用记录,并与住院处联机自动计费。

8.查询与统计:入、出库情况查询、科室用血情况查询;费用情况查询;科室工作量统计与查询等。打印日报、月报、年报及上级所需报表等;

第四条 《输血管理分系统》运行要求:

1.能够实时读取其他分系统的相关数据;

2.运行速度快,显示信息直观,操作方便;

第八章 医学影像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医学影像分系统》是处理各种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存储、报告、输出、管理、查询的计算机应用程序。

第二条 《医学影像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符合DICOM3.0国际标准。

2.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第三条

《医学影像分系统》基本功能:

影像处理部分:

1.数据接收功能:接收、获取影像设备的DICOM3.0和非DICOM3.0格式的影像数据,支持非DICOM影像设备的影像转化为DICOM3.0标准的数据。

2.图像处理功能:自定义显示图像的相关信息,如姓名、年龄、设备型号等参数。提供缩放、移动、镜像、反相、旋转、滤波、锐化、伪彩、播放、窗宽窗位调节等功能。

3.测量功能:提供ROI值、长度、角度、面积等数据的测量;以及标注、注释功能。

4.保存功能:支持,lPG、BMP、TIFF等多种格式存储,以及转化成DICOM3.0格式功能。

5.管理功能:支持设备间影像的传递,提供同时调阅病人不同时期、不同影像设备的影像及报告功能。支持DICOM3.0的打印输出,支持海量数据存储、迁移管理。

6.远程医疗功能:支持影像数据的远程发送和接收。

7.系统参数设置功能:支持用户自定义窗宽窗位值、显示文字的大小、放大镜的放大比例等参数。

报告管理部分:

1.预约登记功能。

2.分诊功能:病人基本信息、检查设备、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划价收费。3.诊断报告功能:生成检查报告,支持二级医生审核。支持典型病例管理。4.模板功能:用户可以方便灵活的定义模板,提高报告生成速度。5.查询功能:支持姓名、影像号等多种形式的组合查询。

6.统计功能:可以统计用户工作量、门诊量、胶片量以及费用信息 第四条 《医学影像分系统》运行要求: 1.共享医院信息系统中患者信息。

2.网络运行:数据和信息准确可靠,速度快。3.安全管理:设置访问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陛。

4.建立可靠的存储体系及备份方案,实现病人信息的长期保存。5.报告系统支持国内外通用医学术语集。

第九章 手术、麻醉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手术、麻醉管理分系统》是指专用于住院病人手术与麻醉的申请、审批、安排以及术后有关信息的记录和跟踪等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医院手术、麻醉的安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合理、有效、安全的手术、麻醉管理能有效保证医院手术的正常进行。

第二条 《手术、麻醉管理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2.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 《手术、麻醉管理分系统》基本功能:

1.手术前 1)手术、麻醉申请与审批:根据有关规定完成手术、麻醉的申请和审批信息。

2)提供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例号、病区、床号、人院诊断、病情状态、护理等级、费用情况等。

3)术前准备完毕信息:各项检查完成;诊断明确;符合手术指征;手术同意书已签好;麻醉签字单已签好。

4)术前讨论和术前总结信息:书面记录。5)记录按规定标准安排手术者和第一助手。

6)麻醉科会诊记录:术前一天进行并填好,麻醉前签字。7)记录确认麻醉方案:术前科内讨论确定。8)记录手术前用药:麻醉科医生会诊决定。9)记录手术医嘱。

10)记录手术通知单:术前一日上午送交麻醉科;急诊手术随时送交。11)术前护理工作落实信息。12)病人方面准备信息。

13)手术器械准备记录:手术器械、麻醉器械、药品准备等。2.手术

1)提供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例号、病区、床号、入院、诊断、病情状态、护理等级等。

2)提供手术相关信息:手术编号、日期、时间、手术室及手术台;手术分类、规模、部位、切口类型等。

3)提供医生信息:手术医生和助手姓名、科室、职称;麻醉师姓名、职称。4)提供护士信息: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器械师姓名。5)提供麻醉信息:麻醉方法、用药名称、剂量、给药途径。6)核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敏试验结果。

7)核查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并予记录。8)以上信息术前录入,术后进行修改;急诊手术术后及时录入,并记人医生及操作员姓名、代号。

9)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数目。10)填写麻醉记录单。11)记录麻醉器械数量。3.手术后

1)提供手术情况:手术记录、麻醉记录。2)提供患者情况:血压、脉搏、呼吸等。

3)随访信息:一般手术随访一天,全麻及重患者随访三天,随访结果记录,有关并发症记录。

4)提供全部打印功能 5)提供汇总功能。6)提供费用信息。

第四条

《手术、麻醉管理分系统》运行要求:

1.手术、麻醉的实施事关病人健康,必须保证相关信息在录入及传输过程中的真实性,并在手术即将实施前仔细核实。

2.系统应设操作权限:手术及麻醉的申请和审批必须由不同权限的医师进行操作,必须保证操作的合法性及安全性,不允许越权操作。手术前后登记的有关信息一经确认,不得更改。

3.特殊情况手术、麻醉的安排手续要快捷、简单,让手术能尽快进行。4.疾病诊断及其编码库、手术名称及其编码库应符合国家标准疾病分类编码和国家的有关要求。

5.手术及手术相关物品的批价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6.与其他子系统的数据接口:能将与其它子系统相关的信息以合适的数据格式传人或传出。

7.在急症手术、抢救手术以及其它特殊情况的手术导致手术相关资料在手术前无法及时录入时,必须在手术后尽快补录。

第十章 药品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药品管理分系统》是用于协助整个医院完成对药品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对药库、制剂、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药品价格、药品会计核算等信息的管理以及辅助临床合理用药,包括处方或医嘱的合理用药审查、药物信息咨询、用药咨询等。

第二条 《药品管理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财政部、卫生部下发的《医院财务制度》中第二十六条药品管理; 2.国家对医院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3.国家和地方物价部门的关于物价管理的有关规定; 4.国家医疗保险部门有关药品使用的规定。第三条 《药品管理分系统》基本功能 1.药品库房管理功能:

1)录入或自动获取药品名称、规格、批号、价格、生产厂家、供货商、包装单位、发药单位等药品信息以及医疗保险信息中的医疗保险类别和处方药标志等。

2)具有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及采购单功能。

3)提供药品入库、出库、调价、调拨、盘点、报损丢失、退药等功能。4)提供特殊药品入库、出库管理功能(如:赠送、实验药品等)。

5)提供药品库存的日结、月结、年结功能,并能校对帐目及库存的平衡关系。6)可随时生成各种药品的入库明细、出库明细、盘点明细、调价明细、调拨明细、报损明细、退药明细以及上面各项的汇总数据。

7)可追踪各个药品的明细流水帐,可随时查验任一品种的库存变化入、出、存明细信息。

8)自动接收科室领药单功能。

9)提供药品的核算功能,可统计分析各药房的消耗、库存。10)可自动调整各种单据的输出内容和格式,并有操作员签字栏。11)提供药品字典库维护功能(如品种、价格、单位、计量、特殊标志等),支持一药多名操作,判断识别,实现统一规范药品名称。

12)提供药品的有效期管理、可自动报警和统计过期药品的品种数和金额,并有库存量提示功能。

13)对毒麻药品、精神药品的种类、贵重药品、院内制剂、进口药品、自费药等均有特定的判断识别处理。

14)支持药品批次管理。15)支持药品的多级管理。2.门诊药房管理功能:

1)可自动获取药品名称、规格、批号、价格、生产厂家、药品来源、药品剂型、药品属性、药品类别、医保编码、领药人、开方医生和门诊患者等药品基本信息。

2)提供对门诊患者的处方执行划价功能。

3)提供对门诊收费的药品明细执行发药核对确认,消减库存的功能,并统计日处方量和各类别的处方量。

4)可实现为住院患者划价、记帐和按医嘱执行发药。

5)为门诊收费设置包装数、低限报警值、控制药品以及药品别名等功能。6)门诊收费的药品金额和药房的发药金额执行对帐。7)可自动生成药品进药计划申请单,并发往药库。8)提供对药库发到本药房的药品的出库单进行入库确认。9)提供本药房药品的调拨、盘点、报损、调换和退药功能。

10)具有药房药品的日结、月结和年结算功能,并自动比较会计帐及实物帐的平衡关系。

11)可随时查询某日和任意时间段的入库药品消耗,以及任意某一药品的入、出、存明细帐。

12)药品有效期管理及毒麻药品等的管理同药品库房管理中的第12、13条。13)支持多个门诊药房管理。14)同药品库房管理第14条。15)支持二级审核发药。3.住院药房管理功能:

1)可自动获取药品名称、规格、批号、价格、生产厂家、药品来源、药品剂型、属性、类别和住院患者等药品基本信息。

2)具有分别按患者的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执行确认上帐功能,并自动生成针剂、片剂、输液、毒麻和其它等类型的摆药单和统领单,同时追踪各药品的库存及患者的押金等,打印中草药处方单,并实现对特殊医嘱、隔日医嘱等的处理。3)提供科室、病房基数药管理与核算统计分析功能。

4)提供查询和打印药品的出库明细功能。5)本药房管理中的库存管理同门诊药房管理中的第7、8、9、10条。6)药品有效期管理及毒麻药品等的管理同药品库房管理中的第12、13条。7)支持多个住院药房管理。8)同药品库房管理第14条。

4.药品会计核算及药品价格管理功能:

1)药品从采购到发放给病人有进价、零售价以及设置扣率和加成率参数,这二种价格应由专人负责,根据物价部门的现行调价文件实现全院统一调价,提供自动调价确认和手动调价确认两种方式。

2)要记录调价的明细、时间及调价原因,并记录调价的盈亏等信息,传送到药品会计和财务会计。

3)提供药品会计帐目、药品库管帐目及与财务系统的接口,实现数据共享。按会计制度规定,提供自动报帐和手工报帐核算功能。

4)药品会计帐务处理须实现计算进出药品库房和药房处方等的销售额与药品的收款额核对,做到帐物相符,并统计全院库房和药房的合计库存金额、消耗金额以及购人成本等信息,计算出各月的实际综合加成率。

5)药品会计统计分析报表应实现对月、季、年进行准确可靠的统计,为“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提供依据。6)提供医院各科室药品消耗统计核算功能。

7)打印功能:对药品会计处理需要的帐簿、报表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打印和输出。

5.制剂管理基本功能:

1)制剂库房管理,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入库、出库、盘点、领用、报废、消耗、销售等的管理。

2)制剂的半成品、成品管理,包括半成品、成品的入库、出库、销售、报废、盘点等的管理。

3)制剂的财务帐目及报表分析,包括月收支报表、月发出成品统计表、原辅料出入库明细表、原辅料、卫生材料及包装材料月消耗统计表、部门领用清单等。

4)提供制剂的,成本核算,并能自动生成记帐凭证。5)提供各种单据和报表的打印功能,如入出库单等。6)提供各种质控信息管理功能:包括原辅料入库质量检查、制剂产品(外用,内服)卫生学检验、成品检验等。

7)提供计划、采购、应付款和付款的管理。

8)提供各种标准定额的管理: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水电气的消耗定额等。

9)提供制剂生产过程、生产工序的管理。6.合理用药咨询功能:

1)提供处方或医嘱潜在的不合理用药审查和警告功能:

a)药物过敏史审查:审查处方或医嘱中是否有病人曾经过敏的药物或同类药物。

b)药物相互作用审查:审查处方或医嘱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配伍禁忌。c)药物剂量提示:对处方或医嘱中的药物进行剂量分析,给出标准剂量范围,提示低于或超过有效剂量的情况。

d)禁忌症提示:提示处方或医嘱中的药物对各种病症的禁忌。e)适应症提示:提示处方或医嘱中的药物是否符合适应症。

f)重复用药提示:对处方或医嘱中可能存在的同物异名药物或不同药物中可能含有的相同成分进行审查。

2)药物信息查询功能:用药指南;最新不良反应信息,单一药品对其它药品的相互作用信息,正确用药信息等。

3)简要用药提示功能:提供药品最主要的用法、用量和其它注意事项。第四条

《药品管理分系统》运行要求:

1.应保证药品数据和相应的财务数据在全院各有关科室发生时相互保持一致,准确无误。

2.运行速度:药品划价/门诊收费/门诊药房发药三处窗口体现协调快速、准确运行、减少病人等待时间,这是评价该功能的重要标志。

3.按规定时间及时提供降价以及销售药品的信息。4.按政府规定的价格或差价率及时调整药品价格信息。5.所有领药发药单据必须核对签字。

第十一章 门急诊挂号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 门急诊挂号分系统》是用于医院门急诊挂号处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预约挂号、窗口挂号、处理号表、统计和门诊病历处理等基本功能。门急诊挂号系统是直接为门急诊病人服务的,建立病人标识码,减少病人排队时间,提高挂号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是其主要目标。

第二条 《 门急诊挂号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第三条

《 门急诊挂号分系统》基本功能

1.初始化功能:包括建立医院工作环境参数、诊别、时间、科室名称及代号、号别、号类字典、专家名单、合同单位和医疗保障机构等名称;

2.号表处理功能:号表建立、录入、修改和查询等功能;

3.挂号处理功能:

1)支持医保、公费、自费等多种身份的病人挂号; 2)支持现金、刷卡等多种收费方式;

3)支持窗口挂号、预约挂号、电话挂号、自动挂号功能。挂号员根据病人请求快速选择诊别、科室、号别、医生,生成挂号信息,打印挂号单,并产生就诊病人基本信息等功能;

4.退号处理功能:能完成病人退号,并正确处理病人看病日期、午别、诊别、类别、号别以及应退费用和相关统计等;

5.查询功能:能完成预约号、退号、病人、科室、医师的挂号状况、医师出诊时间、科室挂号现状等查询;

6.门诊病案管理功能:

1)门诊病案申请功能:根据门诊病人信息,申请提取病案; 2)反映提供病案信息功能; 3)回收、注销病案功能;

7.门急诊挂号收费核算功能:能即时完成会计科目、收费项目和科室核算等;

8.门急诊病人统计功能:能实现提供按科室、门诊工作量统计的功能; 9.系统维护功能:能实现病人基本信息、挂号费用等维护。第四条

《门急诊挂号分系统》运行要求 1.系统响应速度能够满足门诊挂号要求;

2.系统应设置使用权限,操作员授权等功能,增加系统安全性。

第十二章 门急诊划价收费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门急诊划价收费分系统》是用于处理医院门急诊划价和收费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门急诊划价、收费、退费、打印报销凭证、结帐、统计等功能。医院门诊划价、收费系统是直接为门急诊病人服务的,减少病人排队时间,提高划价、收费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减轻工作强度,优化执行财务监督制度的流程是该系统的主要目标。

第二条 《门急诊划价收费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和有关财务制度; 2.使用国家或地方行政部门制定的编码字典; 3.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行政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 4.严格按照票据管理制度使用和保管收费票据;

第三条 《门急诊划价收费分系统》基本功能:

1.初始化功能:包括医院科室代码字典、医生名表、收费科目字典、药品名称、规格、收费类别、病人交费类别等有关字典;

2.划价功能:支持划价收费一体化或分别处理功能,推荐有条件的医院使用划价收费一体化方案,可以方便患者;

3.收费处理功能:

1)支持从网络系统中自动获取或直接录入患者收费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病历号、结算类别、医疗类别、临床诊断、医生编码,开处方科室名称、药品/诊疗项目名称、数量等收费有关信息,系统自动划价,输入所收费用,系统自动找零,支持手工收费和医保患者通过读卡收费;

2)处理退款功能:必须按现行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严格管理退款过程,程序必须使用冲帐方式退款,保留操作全过程的记录,大型医院应使用执行科室确认监督机制强化管理。严格发票号管理,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建议同时使用发票号和机器生成号管理发票;

4.门急诊收费报销凭证打印功能:必须按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格式打印报销凭证,要求打印并保留存根,计算机生成的凭证序号必须连续,不得出现重号;

5.结算功能:

1)日结功能:必须完成日收费科目汇总,科目明细汇总,科室核算统计汇总;

2)月结处理功能:必须完成全院月收费科目汇总,科室核算统计汇总; 3)全院门诊收费月、季、年报表处理功能; 6.统计查询功能: 1)患者费用查询; 2)收费员工作量统计; 3)病人基本信息维护; 4)收款员发票查询; 5)作废发票查询; 7.报表打印输出功能

1)打印日汇总表:按收费贷方科目汇总和合计,以便收费员结帐。2)打印日收费明细表:按收费借方和贷方科目打印,以便会计进行日记帐。3)打印日收费存根:按收费凭证内容打印,以便会计存档。4)打印日科室核算表:包括一级科室和检查治疗科室工作量统计。5)打印全院月收入汇总表:包括医疗门诊收入和药品门诊收入统计汇总。6)打印全院月科室核算表:包括一级科室和检查治疗科室工作量统计汇总。7)打印合同医疗单位月费用统计汇总表:按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科目进行统汇总。

8)打印全院门诊月、季、年收费核算分析报表。9)门诊发票重打。

第四条

《门急诊划价收费分系统》运行要求: 1.要求系统响应速度满足门急诊划价收费要求; 2.系统收费录入与结算、统计结果必须一致; 3.费用录入提交成功后方可打印发票;

4.门急诊划价收系统可靠性要求很高,大型医院要求建设软硬件冗余和备份系统,一般要求故障恢复时间在5—10分钟之内; 5.严格发票号管理,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建议同时使用发票号和机器生成号管理发票;

6.退款操作:退款必须严格核对原始票据和存根,由主管人员签字或在有条件的医院执行收费退费分开制度;

7.建立严格的发票存根抽查制度,强化财务监督管理; 8.建立门诊后台核对交款报表制度。

第十三章 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分系统》是用于医院住院患者登记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入院登记、床位管理、住院预交金管理、住院病历管理等功能。方便患者办理住院手续,严格住院预交金管理制度,支持医保患者就医,促进医院合理使用床位,提高床位周转率是该系统的主要任务。

第二条 《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和有关财务制度; 2.国家医疗保险部门的有关规定; 3.严格执行预交金管理制度;

4.病案首页及填写必须符合卫生部和有关部门规定的格式; 5.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床位收费标准。第三条 《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分系统》基本功能:

1.入院管理: 1)预约入院登记; 2)建病案首页; 3)病案首页录入; 4)打印病案首页;

5)支持医保患者按医保规定程序办理入院登记; 2.预交金管理:

1)交纳预交金管理,打印预交金收据凭证; 2)预交金日结并打印清单;

3)按照不同方式统计预交金并打印清单; 4)按照不同方式查询预交金并打印清单; 3.住院病历管理功能:

1)为首次住院病人建立住院病历; 2)病历号维护功能; 3)检索病历号; 4.出院管理: 1)出院登记; 2)出院招回; 3)出入院统计; 5.查询统计:

1)空床查询、统计:对各部门的空床信息进行查询统计,打印清单。2)病人查询:查询患者的住院信息、打印清单。6.床位管理功能:

1)具有增加、删除、定义床位属性功能; 2)处理病人选床、转床、转科功能; 3)打印床位日报表; 第四条 《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分系统》运行要求:

1)病人基本信息按卫生部统一规范的病案首页项目录入; 2)支持医保患者就医;

第十四章 住院收费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条 《住院收费分系统》是用于住院病人费用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住院病人结算、费用录入、打印收费细目和发票、住院预交金管理、欠款管理等功能。住院收费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能够及时准确地为患者和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费用信息,及时准确地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支持医院经济核算、提供信息共享和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第二条 《住院收费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和有关财务制度; 2)国家医疗保险部门的有关规定; 3)物价部门规定的药品和诊疗项目收费标准。第三条

《住院收费分系统》基本功能: 1.病人费用管理: 1)读取医嘱并计算费用;

2)病人费用录入:具有单项费用录入和全项费用录入功能选择,可以从检查、诊察、治疗、药房、病房费用发生处录入或集中费用单据由收费处录入;

3)病人结帐:具备病人住院期间的结算和出院总结算,以及病人出院后再召回病人功能;

4)住院病人预交金使用最低限额警告功能;

5)病人费用查询:提供病人/家属查询自己的各种费用使用情况; 6)病人欠费和退费管理功能;

2.划价收费功能:包括对药品和诊疗项目自动划价收费; 3.住院财务管理:

1)日结账:包括当日病人预交金、入院病人预交费、在院病人各项费用院病人结帐和退款等统计汇总;

2)旬、月、季、年结帐:包括住院病人预交金、出院病人结帐等帐务处理; 3)住院财务分析:应具有住院收费财务管理的月、季、和不同年、季、月度的收费经济分析评价功能;

4.住院收费科室工作量统计:

1)月科室工作量统计:完成月科室、病房、药房、检查治疗科室工作量统计和费用汇总工作;

2)年科室工作量统计:完成全院、科室、病房、药房、检查治疗科室工作量统计、费用汇总功能;

5.查询统计功能:包括药品、诊疗项目(名称、用量、使用者名称、单价等相关信息)查询、科室收入统计、患者住院信息查询、病人查询、结算查询和住院发票查询;

6.打印输出功能: 1)打印各种统计查询内容;

2)打印病人报销凭证和住院费用清单:凭证格式必须符合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或承认的凭证格式和报销收费科目,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住院费用清单需要满足有关部门的要求;

3)打印日结帐汇总表; 4)打印日结帐明细表; 5)打印月、旬结帐报表; 6)打印科室核算月统计报表; 7)打印病人预交金清单; 8)打印病人欠款清单;

9)打印月、季、年收费统计报表; 第四条 《住院收费分系统》运行要求:

1.收费录入:无论从何处、何种方式录入病人费用,应保留录入者痕迹。费用修改必须有原始单据为依据,以补充原始单位录入进行更正。

2.安全管理:处理数据应准确无误、保密性强。3.满足医疗保险对收费和打印票据的要求。4.打印住院预交金收据、汇总单;

5.严格住院费的日期管理,预交金、结帐单、退款单日期不得改动; 6.严格退款管理,必须核对预交金、结帐单、退款单,方可办理退款; 7.严格发票管理,建立严格的领取和交还发票管理制度,建立机器核对制度;

8.严格交款管理,财物处需要使用计算机复核交款单; 9.支持财务处定期复核在院病人预交金;

第十五章 物资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物资管理分系统》是指用于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各种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被服衣物等非固定资产物品的管理,主要以库存管理的形式进行管理,也包括为医院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和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的功能。

第二条

《物资管理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 2.卫生部和地方行政部门规定的物资编码字典; 3.国家和地方物价部门规定的物价标准; 第三条 《物资管理分系统》基本功能:

1.采购计划单自动获取或录入、采购计划单编辑查询功能; 2.专购品请购单自动获取或录入、专购品请购单编辑查询功能; 3.入库单自动获取或录入、入库单编辑查询功能; 4.出库单自动获取或录入、出库单编辑查询功能; 5.调拨单自动获取或录入、调拨单编辑查询功能; 6.库存量查询打印功能; 7.移库功能;

8.库存管理舍人误差处理功能; 9.库存分类汇总打印功能; 10.科室领用汇总打印功能; 11.出入库情况汇总打印功能; 12.采购结算统计打印功能;

13.物资管理月报、年报报表打印功能; 14.物资管理字典维护功能; 15.系统初始化管理功能; 16.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第四条 《物资管理分系统》运行要求:

1.录入单据确认后,禁止直接修改内容,应使用冲帐方式修改,并保留全部操作痕迹;

2.系统实际运行后,需要手工帐和机器并行运行一段时间,经核对帐目准确无误后,方可停止手工帐管理。必须定期打印帐目和签字,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3.必须执行国家和地方行政部门规定的物价政策。

第十六章 设备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设备管理分系统》是指用于医院设备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医院大型设备库存管理、设备折旧管理、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等功能。医院其它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参照本规范。

第二条 《设备管理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 2.卫生部《医疗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3.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 4.卫生部《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定管理办法》; 5.卫生部和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设备编码字典; 第三条 《设备管理分系统》基本功能: 1.主设备购增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2.主设备增值情况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3.附件购置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4.设备入库批量处理功能;

5.分期付款情况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6.进口设备购人有关资料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7.设备出库单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8.设备调配单录入、编辑、查询功能; 9.设备销减管理功能; 10.设备增值管理功能; 11.附件耗用管理功能; 12.库存盘亏处理功能;

13.设备维修情况记录和维修费用管理功能; 14.设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登记管理功能; 15.设备人出总帐检索查询和打印功能; 16.固定资产明细帐检索查询和打印功能; 17.设备折旧汇总统计打印功能;

18.设备购置分类检索查询、统计、汇总打印功能; 19.设备附件购置分类检索查询、统计、汇总打印功能; 20.卫生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报表汇总打印功能; 21.设备管理字典维护功能; 22.系统初始化管理功能; 23.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第四条

《设备管理分系统》运行要求:

1.录入单据确认后,禁止直接修改内容,应使用冲帐方式修改,并保留全部操作痕迹;

2.系统实际运行后,需要手工帐和机器并行运行一段时间,经核对帐目准确无误后,方可停止手工帐管理。必须定期打印帐目和签字,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第十七章 财务管理分系统与经济核算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财务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参见财政部和卫生部的有关规定。《经济核算管理分系统》是用于医院经济核算和科室核算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医院收支情况汇总、科室收支情况汇总、医院和科室成本核算等功能。经济核算是强化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促进医院增收节支,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标。

第二条 《经济核算管理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3.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法律、规定。第三条

《经济核算管理分系统》基本功能: 1.与财务管理系统接口,直接读取有关信息; 2.与医院信息系统接口,直接读取有关信息; 3.门诊收入、支出统计汇总; 4.住院收入、支出统计汇总;,5.药品进、销、差价统计汇总;,6.物资消耗和库存统计汇总; 7.固定资产统计和折旧计算; 8.房屋面积统计汇总;

9.各科室和病房工作量统计汇总; 10.临床工作人员工作量统计;

11.管理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收支和工作量统计 12.支持多种算法进行医院成本摊分; 13.全院综合分析统计核算;

14.各科室、病房、各部门核算和分配;

15.提供各项统计汇总信息查询、显示、打印功能。第四条 《经济核算管理分系统》运行要求:

1.尽量通过直接读取原始数据统计汇总,原始数据的准确度和详细程度是经济核算的基础,对于质量不十分理想的原始数据可以使用统计学技术处理;

2.摊分要根据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使用多种不同算法,结果一般仅供医院领导决策和奖金分配参考,因为不同的摊分算法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3.分类字典首先需要支持国家统一标准,也可以同时使用内部分类方法; 4.汇总的大量数据可以进一步使用统计或数据仓库等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第十八章 病案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病案管理分系统》是医院用于病案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该系统主要指对病案首页和相关内容及病案室(科)工作进行管理的系统。病案是医院医、教、研的重要数据源,向医务工作者提供方便灵活的检索方式和准确可靠的统计结果、减少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是系统的主要任务。它的管理范畴包括,病案首页管理;姓名索引管理;病案的借阅;病案的追踪;病案质量控制和病人随诊管理。

第二条 《病案管理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卫生部制订的病案首页标准和病案填写标准; 2.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第三条 《病案管理分系统》基本功能

1.病案首页管理所包含的基本内容:病人基本信息、住院信息、诊断信息、手术信息、过敏信息、患者费用、治疗结果、院内感染和病案质量等。

1)必须有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包括首页内容的查询、病案号查询、未归档病案的查询。对病案号查询要支持病人姓名的模糊查询。

2)对检索结果要有多种形式的显示或输出形式,包括病案首页、病人姓名索引卡片、疾病索引卡片、手术索引卡片、入院病人登记簿、出院病人登记簿、死亡病人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和肿瘤登记簿。

3)依据标准的疾病分类、手术分类代码处理一病多名问题。

4)具有基本的统计功能,包括疾病的统计分析、科室统计、医生(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手术师、麻醉师)统计、病人情况分析(如职业、来源地)和单病种分析等。

2.病案的借阅

病案的借阅是病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功能包括:借阅登记、预约登记、出库处理、在借查询、打印应还者名单和借阅情况分析。

3.病案的追踪

1)出库登记,包括门诊出库登记、住院出库登记、科研出库登记。2)能够处理门诊、住院病案分开的情况。4.病案质量控制 1)打印错误修改通知单 2)质量分析

3)打印按医生、科室的统计报表 5.病人随诊管理 1)随诊病人设定 2)随诊信件管理 3)打印随诊卡片

4)问卷管理,包括打印、回收确定、存档 第四条 《病案管理分系统》运行要求:

1.病人的基本情况(病人主索引)是全院的基本数据,必须在全院范围内共享,同时该分系统也要能够读取其它分系统的数据,例如:住院处分系统的出院病人数据。2.数据录入要灵活方便、提供多种必要的提示信息。3.权限设置:对非使用人员加以限制。

4.输入后的数据不得修改,任何操作都应留有痕迹。

第十九章 医疗统计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医疗统计分系统》是用于医院医疗统计分析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该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医院发展情况、资源利用、医疗护理质量、医技科室工作效率、全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储存、统计分析并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为医院和各级卫生管理部门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报表。

第二条 《医疗统计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2.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第三条 《医疗统计分系统》基本功能:

1.数据收集应包括:门诊病人统计数据(包括社区服务活动)急诊医疗统计数据;住院病人统计数据;医技科室工作量统计数据。

2.提供门诊、急诊统计报表:门、急诊日报表、月报表、季报表、半年报表和年报表。

3.病房统计报表:病房日报表、月报表、季报表、半年报表和年报表。4.门诊挂号统计。‘ 5.病人分类统计报表。6.对卫生主管部门的报表: 1)医院医疗工作月报表。2)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3)损伤和中毒小计的外部原因分类表。4)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法定报表。7.统计综合分析: 1)门诊工作情况。

2)病房(病区)工作情况(含病房床位周转情况)。3)出院病人分病种统计。4)手术与麻醉情况。5)医技科室工作量统计。6)医院工作指标。

7)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统计。

第四条

《医疗统计分系统》运行要求:

1.数据输入:既能从网络工作站输人数据亦能人工收集数据集中输入。2.数据处理:一次性输人数据、自动生成日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以及各类统计分析报表。

3.查询显示数据:查询显示多种组合的数据信息: 4.修改更正数据:对未存档数据允许修改。

5.输出打印:输出打印统计分析多种图形、报表内容和格式。

第二十章 院长综合查询与分析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综合查询与分析分系统》是指为医院领导掌握医院运行状况而提供数据查询、分析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该分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中加工处理出有关医院管理的医、教、研和人、财、物分析决策信息,以便为院长及各级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条 《综合查询与分析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第三条 《综合查询与分析分系统》基本功能: 1.临床医疗统计分析信息。

2.医院财务管理分析、统计、收支执行情况和科室核算分配信息 3.医院药品进出库额管理,药品会计核算和统计分析。4.重要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完好率信息。5.后勤保障物资供应情况和经济核算。6 医务、护理管理质量和分析信息。7.教学、科研管理有关决策分析信息。

8.人事管理: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总额、比例、分布、特点使用情况。9.科室设置、重点学科、医疗水平有关决策信息。10.学术交流、国际交往有关信息。

11.门诊挂号统计、收费分项结算、科室核算信息及门诊月报。

12.住院收费分项核算、各科月核算、患者费用查询、病人分类统计信息。13.医院社会及经济效益年报信息。

14.医技情况报表、医院工作指标、医保费用统计信息。第四条 《综合查询与分析分系统》运行要求:

1.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图象、图形、图表数据和语音综合形式表达信息。

2.采用触摸或鼠标操作,由使用者随意选择决策信息,运行速度快,展示信息直观,提供信息可靠、准确。

3.设置使用权限,保障信息安全。4.能够支持数据的远程查询

第二十一章 病人咨询服务分系统功能规范

第一条 《病人咨询服务分系统》是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以电话、互联网、触摸屏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就医指导和多方面咨询服务,展示医院医疗水平和医德医风,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是该系统的主要任务。

第二条 《病人咨询服务分系统》必须遵循国家和卫生部现行的有关规定,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必须符合卫生部《互联网医疗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第三条 《病人咨询服务分系统》基本功能:

1.医院简介:介绍医院历史、组织机构、医院级别、医疗水平、诊疗科目、诊断设备与技术、医疗科别、人员组成、特色门诊、医院布局等。

2.名医介绍:主要专家特长、照片和出诊时间。

3.就诊指南:医生出诊时间,提供检查、检验、划价、收费、取药、导医等信息。

4.收费查询:提供各项收费标准,查询患者的缴费信息。

5.药理信息:药品种类和价格以及药品的主要功效,简要的用药提示。6.检查项目:主要检查项目简介、检查须知、检查地点、出结果时间。7.检验项目:主要检验项目简介,检验须知,检验地点、出结果时间,正常值范围。

8.保险费用咨询:患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密码查询有关医保数据。9.保健知识查询。10.地理位置图

第四条 《病人咨询服务分系统》运行要求: 1.为病人提供的信息要及时可靠。2.能够实时读取其它分系统的数据。3.运行速度快,显示信息直观,操作方便。4.加强互联网接入系统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二章 医疗保险接口功能规范

第一条 《医疗保险接口功能规范》是用于协助整个医院,按照国家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保险病人进行各种费用结算处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医院信息系统与上级医保部门进行信息交换的功能,包括下载、上传、处理医保病人在医院中发生的各种与医疗保险有关的费用,并做到及时结算。

第二条 《医疗保险接口功能规范》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必须符合国务院下发的有关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及法规。2.必须符合劳动社会保障部下发的有关医疗保险的政策及法规。3.必须符合地方政府下发的有关医疗保险的政策及法规。4.《公费医疗管理办法》。

第三条

《医疗保险接口功能规范》基本功能:

1.下载内容及处理:实时或定时的从上级医保部门下载更新的药品目录、诊疗目录、服务设施目录、黑名单、各种政策参数、政策审核函数、医疗保险结算表、医疗保险拒付明细、对帐单等,并根据政策要求对药品目录、诊疗目录、服务设施目录、黑名单进行维护。

2.上传内容及处理:实时或定时向上级医保部门上传。

1)门诊挂号信息、门诊处方详细信息、门诊诊疗详细信息、门诊个人帐户、支付明细等信息。2)住院医嘱、住院首页信息、住院个人帐户支付明细、基金支付明细、现金支付明细等信息。

3)退费信息:包括本次退费信息,原费用信息、退费金额等信息。4)结算汇总信息:按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汇总。3.医疗保险病人费用处理:

1)根据下载的政策参数、政策审核函数对医保病人进行身份确认,医保待遇资格判断。

2)对医疗费用进行费用划分,个人帐户支付、基金支付、现金支付确认,扣减个人帐户,打印结算单据。

3)按医疗保险指定格式完成对上述信息的上传。

4)在医院信息系统中保存各医疗保险病人划分并支付后的费用明细清单和结算汇总清单。

4.医疗保险接口系统维护:

1)对下载的药品目录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药品字典的对照维护。2)对下载的诊疗目录与医院信息系统各有关项目的对照维护。3)对下载的医疗服务设施与医院信息系统中各有关项目的对照维护。4)对医疗保险费用汇总类别与医院信息系统中费用汇总类别的对照维护。5)对疾病分类代码的对照维护。

第四条 《医疗保险接口功能规范》运行要求

1.应保证上传数据与医院信息系统中保留的数据的一致性。

2.运行速度,要求系统在处理每一个门诊医疗保险病人时不得超过35秒。3.按医疗保险部门的要求及时下载更新数据。4.及时与医疗保险部门对帐并结算。

第二十三章 社区卫生服务接口功能规范

第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接口功能规范》是协助医院与下级社区卫生服务单位进行信息交换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跟踪病人,提高出院后服务质量,为社区病人转上级医院提供快速、方便的服务,以及为各种医疗统计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第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接口功能规范》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必须符合卫生部下发的与社区医疗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

第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接口功能规范》基本功能:

1.接收社区中病人基本情况、健康档案、病案、疾病情况、家庭遗传病史,过敏药物等信息。

2.接收社区中病人就诊时的门诊登记,住院病历和治疗记录等信息。3.接收社区中各种疾病的分布情况、流行周期、人口结构和死亡情况等与流行病学等有关的信息。

4.提供病人在医院中完成诊疗后回到社区继续就诊、康复、用药等基本信息。

第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接口功能规范》运行要求: 1.要求提供的各种信息及时、准确无误。2.要求通讯线路畅通,支持多种通讯方式。

第二十四章 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功能规范

第一条

《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功能规范》是指医院信息系统与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本地端的接口程序。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所需的信息能及时、迅速的从医院信息系统中直接产生并读取,最大限度的避免信息的二次录入,使对方医院能够调阅到原始的没有因各种处理带来误差的真实数据与信息。

第二条

《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功能规范》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必须符合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2.有关医学影像部分的内容必须符合国际标准DICOM3.0。第三条 《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功能规范》基本功能:

1.提供会诊咨询时,医院信息系统应能向远程医疗咨询系统实时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医嘱和检验、检查治疗报告单,医学影像资料等诊疗相关信息。

2.接受会诊咨询时,医院信息系统接收远程医疗咨询系统传送的会诊病人所需的基本信息、各种诊疗信息。

3.医院信息系统能将接收并贮存对方会诊病人的各种诊疗信息,还原并满足临床诊断所需的精度要求。4.动态查询、立即响应远程会诊病人所需的请求,并及时整理准备发送的信息。

5.对会诊的结果数据能够接收、整理和归档,并提供医院内部系统的医生工作站调用和作为病案资料保存的功能。

第四条 《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功能规范》运行要求:

1.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须保证传输中保存的资料的安全性、可靠性。2.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必须做到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换、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2.信息化规范管理 篇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和技术领域的革新已经重组了人们的生活、交流与学习方式,使社会逐步向智能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有效地实现班级信息化规范管理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因为信息化规范管理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保证教育服务质量水平的需要,它不仅重视先进的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而且要求规范管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班级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1. 由于信息系统实施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而创建信息系统时缺乏信息化规划,各个信息系统模块相对独立,沟通不畅,易形成信息孤岛,因而在班级实际管理工作中,上传下达或下传上达,都可能出现信息内容的添加、省略和改变的失真现象。

2. 管理者认为信息技术是万能的,可以替代人工全面实现自动化,实际上如果管理者本身没有理清思路事先进行好规范,却希望信息技术能够自动解决,这种思想是有误的。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种工具,主要发挥了自动计算的作用,但算法还是需要人去设计的。没有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导致无法与信息系统衔接,是无法使用信息系统来管理的。

3. 团队管理不善,岗位关联耦合度强,职责目标不明,易形成组织混乱。工作流程管理不规范,表单、流程、制度、手段的规范是信息化必须经过的步骤。

二、拟采取的策略

1. 团队建设管理

管理,就是构建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氛围,使每个成员都能在这个氛围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随着竞争的激烈,班级越来越需要依靠团队和系统来发展。每个团队或者系统中的个人分工力求越细越好,而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构建系统。当管理者构建的系统能够如流水线一般健康和谐地运转,就证明了他的工作是成功的。我们一定要深刻地理解班级管理不是靠一个人去支撑的,而是靠整个系统去支撑的。班级出色的原因不是管理者个人出色,而是其构建的系统出色。因此团队建设应规范化管理,要对班级管理职能进行认真的整合。岗位设置应做到设置科学精干高效、责权对应。

(1)人员规划:

标准参照学校所制定的班级考核评比内容来定员定岗。

(2)组建团队:

按照人员规划选拔团队成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规划并配置管理任务。

(3)开发团队:

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培训团队成员技能,明确团队成员绩效。

(4)管理团队:

追踪团队成员表现、激励团队成员、及时提供反馈、解决问题和矛盾、协调变化,努力提高团队绩效。

2. 数据规范化管理

教育管理信息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管理机制固化到计算机系统中,最忌讳的就是随意性大。无论是权限设置、流程表单还是基础数据都不能随意更改。如果允许随意更改,那么管理本身就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这种不规范被信息系统反映出来就是管理紊乱。将管理制度、流程和表单规范起来的文档应该通过严格的审核和审批,以杜绝随意更改和操作。

(1)静态基础数据要规范。

如果需要根据关键字筛选搜索学生资料,那么首先应该有书面的规范的学生档案,包含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班级、联系方式等一系列记录字段属性,只有先导入规范格式和数据,才能在系统里面查询。如果导入记录资料本身错误,那么查询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因为系统只是管理数据,目前还没有纠正数据的能力。只有按照这个范例等数据都规范输入,那么系统才能提供规范有效的数据。在制定了统一标准格式的前提下,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评估管理、考勤记录和奖惩记录、个别教育记录、班级工作计划、班会教案及班费收支登记、班级工作日志、课程表、座位表学生通讯录等模块与学工处,教务处的数据才能彼此建立联系与导入。

(2)业务数据要规范。

例如教师给学生评价,评价方式就各不相同:有采用百分制的,也有用ABC、优良中等。如果要查询一个学生的操行评价,无法准确定位。因此评价方法规范是必须统一使用一套标准,如百分制,这样所有教师在对学生的绩效评测中具有通用与可比性。

(3)绩效考评要规范。

首先应该建立评价体系标准,确定指标,包含定义指标的准确性;指标的多样性及均衡性;指标的数据化;指标的可达到性;指标评审的公开性、公平性。其次是指标的量化,这需要有细致的工作分析,明确的岗位职责与工作目标;再次是数据统计方法,只有严格可行的数据统计才能真正完成绩效评测。

3. 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

与管理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的主要是工作流程改善。例如学生请假、逃课、旷课、夜不归宿,有的可能就不查,或者查了也不报,班主任、学工处、家长都不知道,这样不利于学生工作,也无从针对教育。如学生请假需按照以下程序操作:由学生、管理者、学习委员三者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请假程序。首先由学生向管理者提出请假,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或当面请假,得到管理者的同意后,学生还必须在学习委员处填写请假条,学习委员则要把请假条送至管理者处签名后,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环节,整个请假手续才视为有效,否则就视为旷课处理。

三、结语

班级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积极更新管理思想,规范正确的操作流程,以信息化为依托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上有所创新,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建立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管理新模式,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中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勇, 庄小丽.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趋势[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6, (4) .

[2]杨岩.信息技术对教育及教育管理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 2004, (4) .

3.信息化规范管理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审判管理;科层制;司法规范化

一、信息化与审判管理

在信息化问题上,我国司法在当下的重要切入口在于审判管理方面而非审判本身,这或许既是因为管理工作及管理者更易接受现代信息技术,也是因为司法(审判)方式有保守性,较难因现代技术而迅速改变。当然,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开始发现,通过信息化可以引发管理革命,产生管理方面的全新机制与效果。

(一)传统的科层式管理机制面临淘汰,迫切需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我国法院审判管理系中国式的科层制。这种科层式管理在社会转型期的司法实践活动中具有有限性。由于案多人少的现实情况,人数较少的管理者往往只能对某些案件的若干方面如法律适用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并且传统科层式管理具有事后性。即传统的管理经常是在案件处理的后期方才展开,例如在案件审理完结阶段进行审批。此外传统的科层式管理时常带有某种主观性。如何创新管理,改造传统审判管理机制,便成为最高司法机关与地方各级司法机关自觉自为之事,而审判管理信息化正成为改造传统审判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也为司法规范化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法院管理信息化在改造传统审判管理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上成为有力的助推器。

为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以信息化为载体,开展司法管理成为浙江省各级人民法院探索、改革的重要之举。象山县人民法院在这场信息化改革浪潮中,以科技化管理、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价管理、层级管理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审判管理体系。

1.司法活动基础设施科技化

司法活动基础设施科技化是法院通过增设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系统,以此强化法院的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审判管理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它是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物质基础,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庭的电子化建设。法院审判实践与管理的重要场所-法庭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由于电子化技术的引用,从庭审过程的录音录像到文件档案的存储归档过程都已开始逐步实现。目前,象山县人民法院共建成22个科技法庭,为进一步拓展远程审判与监控提供了条件,建成了统一的闭路电视安保监控系统,实现了安保的信息化。二是法院的网络化建设。法院投入大量经费来配置计算机硬件设备与购买软件系统,以此推进法院的信息化建设。

2.案件流程管理智能化

案件流程管理是人民法院提高审判效率,针对不同案件设置不同的办理程序的一种客观性管理机制。该管理的突出特点在于办案流程由电脑通过节点加以控制。通过这种控制程序,缩短了法律上规定的办案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践中,象山县人民法院在里案与审判管理阶段,采用了最新案件审判管理系统--《通达海审判业务管理系统软件(v9.0)》,将案件审判管理分为9个大的流程管理阶段,100多个工作节点,10多个监控节点;在案件执行阶段,统一采用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管理系统》,同时配套了《执行联动系统》,实现了执行案件信息广范围搜集,执行查控得到严格监控的局面。

3.通过信息化展开的层级管理机制

层级管理是法院内部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与人员在审判管理中行使权力与承担责任的重要方式。在信息化平台的支撑背景下,象山县人民法院对传统的层级管理进行革新,依托信息化减少不必要的传统式层级呈递,大大加快处理信息的速度,改变审判管理的方式。这便使得审判委员会、院长、庭长、合议庭、承办法官各个层级的权限与关系得以明确和改善,尤其使得领导人员可以着重关注重点案件。

二、审判管理的信息化在司法规范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一)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功能,可以促进审判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升。

基于法院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审判管理的全方面渗透,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一是提升法官工作的效率。二是提高审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利用信息化系统,加强案件流程节点管理。三是增强领导监管的直观性。信息化系统自动生成的各项司法统计数据、审判指标数据、法官业绩考评一目了然,方便领导管理,促进了司法规范化程度的提高。

(二)信息化系统的便民功能,可以促进审判公开透明。

信息化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数据传输的高效。法院通过建设自己的互联网网站和电话语音个案查询系统等媒介对外发布个案信息、司法文件、案件公告、裁判文书等案件信息,进一步扩大公开透明效应。在法院内部还可以通过在立案大厅、法庭等处设立的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对外发布立案受理程序、诉讼风险告知、诉讼常识、法庭纪律、收费标准等信息,宣传法律,指导诉讼当事人参加诉讼,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 信息化系统的监督功能,可以促进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

利用信息化系统的公开、透明等特点,将信息化系统作为监督的手段应用于法院办案的各个环节,促进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一是规范法官行为上的作用。通过加强保安监控系统和科技审判法庭的建设,发挥考评、监督作用,对法官庭审活动起到了无形的监督作用,也促进法官庭审活动更加规范。二是规范司法辅助行为上的作用,最大限度杜绝人工干预和暗箱操作,增强司法行为的公信力。三是树立法院形象上的作用。通过信息化系统,促进了法院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而且搭起了一座与人民群众联系互动的纽带,树立了法院"尚法若水,守正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法院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改进

作为新生事物,法院管理信息化在提高司法效率和透明度与促进司法规范化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是如何在发挥管理者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的参与积极性。对一线办案法官而言,一方面多了些监督与制约,"权力之眼"似乎无所不在。

二是如何做到信息化管理的人性化与实效化。笔者作为一线办案人员深刻感受到案件信息的全面、客观、同步录入的工作量何其重,何其复杂和困难,这需要系统研发与改进时更多要考虑一线办案人员的工作量,使操作系统更加人性化和符合司法规律。否则,审执管理信息化将得到的更多是一线办案人员的抵触和排斥。

三是如何科学、全面确定与贯彻案件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我们发现审判治理评估的指标内容存在交叉,权重比例分配不均衡,有些指标操作性不够,据此生成的数据评价科学性、全面性就会打折扣。

上述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法治发达国家审判管理普遍不同于行政科层制管理,我国也不应全同于行政科层制,未来也不宜过多采用于行政科层制,所以,管理要适当,不宜过度与全面强化,尤其内容与方式不宜过于机械化。 其次,应不断反思和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澄清与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测量指标。

四、结语

实践表明,传统的司法科层制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和较好采用,其有限性得到了很大改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效果增强,全面管理、深度管理、高效管理的格局开始型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这无疑有助于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效率,促进司法规范化管理。

4.信息化规范管理 篇四

一是窗口服务满意化。以“方便、快捷、高效、务实”为基本要求,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行政、确保群众满意”为目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把社会保险服务窗口建设成为“学习之窗、服务之窗、创新之窗、效率之窗、协作之窗、清廉之窗”。

二是内部管理科学化。完善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用,以深化内部控制为重心,促进经办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规范了业务经办流程,审计稽核部门对业务经办各环节的全程监控。进一步强化稽核检查,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对冒领、骗取社保基金等违法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

三是数据处理信息化。加强“社保业务经办和社保业务全程电子化”建设,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和基础数据的管理和运用,并与。进一步强化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收费等功能,为社会保险业务、公共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依据,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截至目前,四是员工队伍全能化。窗口建设关键是人的建设,要造就一支工作作风硬、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担当社保重任的职工队伍,不仅需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培养、提高,实现由精通单一业务向熟悉全能业务转变,也需要切实改进服务,努力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

5.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篇五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基本功能,提出了平台/环境建设和软件设计应遵循的准则,规范了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电网经营企业和供电企业。

2引用标准

2.1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2.2GB/T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2.3GB/T17900-1999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

2.4GB/T16680-1996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2.5GB/T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2.6GB/T14079-1993软件维护指南

2.7GB/T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2.8GB/T14715-1993信息技术设备用UPS通用技术条件 2.9GB/T12504-19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2.10GB/T12505-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2.11GB/T8567-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2.12GB/T9361-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2.13GB/T9385-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2.14GB/T9386-19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2.15GB/T10114-1988县以下行政区代码编制规则 2.16《关于面向21世纪电力营销工作若干意见》 2.17《电力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导则(试行)》 2.18《国家电力公司信息网puterTelephony Integration, 计算机语言集成服务器)、IVR(Interative Voice Response,交互式语言应答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业务服务平台。

4总则

4.1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以市场和客户服务为轴心,以方便客户为宗旨,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监督能力,提高企业

决策和管理水平。4.2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按照职能管理层次和营销功能进行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4.3按照职能管理层次,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国家电力公司、网省电力公司、地(市)供电企业和县(区)供电企业四个层面。4.4按照营销功能,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客户服务层、营销业务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和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四个层面。

4.5各网省电力公司应按照“以省公司为实体,以地(市)供电企业为核心,以县(区)供电企业为基础”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统一,营销业务流程统一,数据代码格式统一,保证网络畅通,信息传递快速,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5系统结构 5.1.1客户服务层

5.1.1.1工作目标: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和优质的服务,树立电力企业的良好服务形象,为电力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5.1.1.2工作内容:通过营业厅、呼叫中心、因特网(Internet)和客户现场等多种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电力法规、用电政策、用电常识、用电技术以及用电情况等信息查询服务,实时受理客户通过各种方式提交的新装、增容与用电情况等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以及投诉举报等业务。

5.1.2营销业务层

5.1.2.1工作目标:将营销业务信息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原则,对电力营销业务实现快捷、准确的处理。

5.1.2.2工作内容:处理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合同管理,电量电费,收费与帐务管理,电能计量管理以及负荷管理等业务和流程。

5.1.3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

5.1.3.1工作目标:通过对营销业务层和客户服务层的业务处理标准、业务处理时限、客户服务的监控等特定指标的考核进行职能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迅速予以反映,督促有关部门加以纠正。5.1.3.2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流程优化与监督;营销业务稽查、合同执行情况管理以及投诉举报管理等。

5.1.4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

5.1.4.1工作目标:为营销策略的制定、市场运与开发、客户信息分析、效益评估、公关系与企业形象设计等管理行为,以及营销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5.1.4.2工作内容;通过对营销业务层、客户服务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等信息流的应用分析,提供诸如市场运营与开发、客户需求信息、市场

预测及动态研究等辅助决策信息。

5.1.5层次关系图

a)客户服务层是整个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对外的“窗口”,在与客户沟通并为其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负责收集客户的电力需求信息。b)营销业务层建立在客户服务层之上,负责对客户服务层获取的业务信息和客户需要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服务层。

c)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根据营销决策支持层的信息,负责对客户服务层和营销业务层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并及时将有关信息

反馈给管理决策支持层。

d)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通过对营销业务层、客户服务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等信息流的应用和分析,提供管理依据支持。将决策信息下达给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营销业务层和客户服务层。

5.2网络结构

5.2.1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结构图

5.2.2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由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和客户服务层组成。职能是:

a)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及时、准确掌握全国电力消费市场的动态,为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b)行使必要的管理职能,对网省电力公司的电力营销工作进行指导和都

督;

c)为客户提供有关电力营销的政策咨询,接受有关电力营销方面的投诉和举报(包括人民来信、来访),督促有关基层单位办理。

5.2.3网省电力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由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和客户服务层组成。主要职能是:

a)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全面、及时和准确掌握所属各地区的电力消费市场状况,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b)监督和管理各地区供电企业的营销工作;

c)为客户提供本省电力营销政策咨询,接受有关电力营销方面的投诉和举报(包括人民来信、来访),督促有关基层单位办理。

5.2..4地市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由客户服务层、营销业务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组成。主要职能是: a)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国家有关政策,执行网省电力公司制定的电力市场营

销策略;

b)及时、准确掌握供电营业区内的电力消费市场状况,为制定企业电力营

销措施提供支持;

c)各项营销业务信息处理中心,为客户提供电力营销政策、技术咨询和供用信息,实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d)对直供、直管县级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实行监督管理。5.2.5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由客户服务层、营销业务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组成。主要职能是: a)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执行网省电力公司制定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b)及时、准确掌握供电营业区内的电力消费市场状况,为制定企业电力营

销措施提供支持; c)各营销业务信息处理中心,为客户提供电力营销政策、技术咨询和电信

息,实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6客户服务层 6.1服务方式

有营业厅服务、呼叫中心服务、因特网服务和客户现场服务。

6.2服务内容

6.2.1营业厅服务主要包括柜台服务、自助查询服务等形成。a)柜台服务由营业厅工作人员通过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受理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缴,查询等业务,受理后的业务事项,直接进入流程处理,业

务数据直接进入信息系统数据库。

b)自助查询服务由客户通过触摸屏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自助查询电力营销

信息。

6.2.2呼叫中心服务主要包括24小时电话热线服务、自动语音服务和

信息发布等形式的服务。

a)24小时电话热线服务应实现对客户申请的各类用电业务的受理并提出咨询,自动形成工作单,通过网络传递给相关业务的受理并提供咨询,自动形成工作单,通过网络传递给相关业务部门。

b)自动语音服务应实现客户通过电话自助获得有关法律法规,供用电政策和技术,各类收费标准以及电费、电量,业务流程等信息的语音播放服务。

c)信息发布应实现发布停电通知、自动催缴电费等功能。

d)实现自动录音,记录客户对中心的每一次通话。

6.2.3因特网服务主要通过因特网向客户提供用电查询、业扩报装、投

诉举报、费用支付、信息采集等服务。

6.2.4客户现场服务是营业厅、呼叫中心和因特网服务的有效补充和延

伸。服务内容包括;a)现场受课业扩报装和用电变更业务; b)现场提供有关供用电信息咨询和查询服务;

c)现场提供安全用电、合理用电、工程设计的技术咨询等服务; d)现场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校验、安装、迁移、故障分析、检修等服务;

e)用电故障抢修服务。

6.3功能要求

客户服务层具备以下功能:查询与咨询服务,业务受理服务,收费服务,现场服务和投诉举报处理。6.3.1查询与咨询服务 6.3.1.1公共信息查询

a)电力企业介绍。包括电力企业发展、经营状况和目标,营业区域划分,业务管辖范围,业务查询电话和电力服务场所等信息;

b)电力法规的宣传。包括《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供电

营业规则》等资料;

c)优质服务承诺。包括投诉热线、客户投诉程序、社会服务承诺条款、示范窗口规范、文明用语、职工服务守则、严禁以电谋私的规定等。

6.3.1.2客户用电的信息查询

主要包括业扩进度查询、电量电费查询、欠费查询和历史信息查询等。

6.3.1.3技术业务咨询 a)用电须知、服务指南等;

b)变压器、互感器、电能表等设备的应用常识; c)违约用电、窃电的查处及违约使用电费收取的有关规定;

d)各种收费项目、适用范围的收费标准; e)电量电费结算方式、交费方式、欠费处理办法、电费违约金及其收费原

则;

f)安全用电知识及有关电气安全设计规范;

g)合理用电知识; 6.3.2业务受理服务

受理客户提交的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等服务要求,其中有关用电变更的业务受理内容应满足《供电营业规则》有关条款的内容要求。

6.3.3收费服务

主要包括电费和其它业务费用的收缴。

推广银行联网划拨和银行储蓄付费的收费方式。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在客户、电力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可逐步开展网上付

费和电话付费的试点。6.3.4现场服务

系统应有完善的流程管理功能,工作人员在客户的处理结果和收集的信息应及时进入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

a)现场记录客户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业务、供电方案答复和用电技术咨

询内容;

b)现场记录客户用电故障求助和抢修等服务信息;

c)现场对计量装置的校验、安装、轮换、迁移、故障分析、检修和数据采

集等信息进行记录;

d)客户用电信息的查询,包括电量电费,大客户日、周、月、年的负荷曲

线,催缴电费,电量电费结算等内容;

e)现场记录合同及协议的签订、违约用电、窃电信息、用电投资咨询、投

诉举报和其它供用电服务等信息。f)记录内部工程监理信息。g)记录电气设备缺陷信息和预防性试验信息。包括:缺陷种类、整改限期、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日期等。h)计算机辅助需求侧管理的实施。

i)客户用电成本分析。j)记录客户其他用电需求信息。

6.3.5投诉举报受理

系统应有完善的权限控制和流程控制功能,以保护客户用电的合法权益。客户电话投诉系统应具备电话录音功能和检索功能,以备事中监督和事后校核

使用。7营销业务层

7.1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

7.1.1业务办理应能接受并处理客户服务层传递的每一项业务,并对相

关部门的工作传递进行处理。

7.1.2勘查管理应对新装、增容、减容、故障换表、移表、改类、暂停/恢复等业务工作进行分派,并记录勘查内容。

7.1.2.1新装与增容勘查应包括供电方案的制定(包括接电线路、供电容量等);计量方式的初步确定;电价的初步确定有无外部、内部工程,记

录相关内容;费用及支付方式。

7.1.2.2故障换表勘查应包括电能表故障的原因和责任;需要客户赔偿的通知客户交款,并提出处理意见;需更换电能表的,在变更勘查工作单上

确定新珍的有关参数。

7.1.2.3改类勘查主要是核查确认客户更改的用电类别。7.1.2.4暂停/恢复勘查应包括核查客户的用电情况,确定是否可以暂停或恢复用电;进行暂停或恢复用电操作,记录暂停或恢复用电的时间。7.1.2.5移表勘查应包括确认电能表的位置情况及所需其它信息等。7.1.2.6减容/恢复勘查应包括核查客户的用电情况,用电类别是否发

生变化,记录减容或复容时间等。

7.1.3审批管理应对勘查过程中初步拟订的供电方案进行审核,并记录

签署意见。

7.1.4收费管理应对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进行帐务管理。7.1.4.1根据各类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产生应收费用。7.1.4.2按收费项目打印发票/收费凭证,建立实收信息,更新欠弼信

息。

7.1.4.3确定应退金额,并出具凭证。

7.1.5工程管理应记录工程进度,并对有委托工程的项目实行进度监控。7.1.5.1记录设计单位、设计内容概要、设计时间等有关信息。7.1.5.2记录工程设计审核的有关资料,包括一次接线图、表计参数

等;确定是否需要中间检查。

7.1.5.3记录工程预算和决算信息。7.1.5.4记录施工合同信息及施工 7.1.5.5记录中间检查结果及竣工报验信息。

7.1.5.6记录竣工验收结果 7.1.5.7记录决算结果

7.1.6装拆表管理应能生成装拆表通知单,分派装拆表工作;记录计量

装置的有关信息。

7.1.7送电管理应能产生送电业务处理工作单;记录有关送电信息 7.1.8档案管理应能实现客户基本信息和大客户设备档案的生成、变更

及查询管理。

7.1.8.1形成客户的用电资料。

7.1.8.2客户流程资料归档。通过流程档案自动更客户基本信息。

7.1.8.3实现客户主接线图可视化管理。7.1.8.4按权限对客户档案进行查询和修改。

7.2供用电合同管理

7.2.1建立高压供用电合同、低压供用电合同、临时供用不着电合同、趸购电合同及委托转供电协议的模板

7.2.2生成各类供用电合同文本,可编辑、打印、查询。7.2.3产生合同编号,签约人,签约时间等合同签约信息记录,并传递

相关部门。

7.2.4合同变更、续签及终止流程的记录与传递。

7.3电量电费管理 7.3.1抄表管理

对不同的抄表方式实现抄表日程、抄表段及抄表路线的编排管理,具备抄表数据的录入与校核处理功能,并形成抄表日志。

7.3.1.1抄表方式有抄表器现场抄表、集抄和负控系统远程抄表,抄

表本(单)现场抄表等。

7.3.1.2能进行抄表日程安排及调整,实现抄表段划分、抄表段顺序编排、抄表段客户记录数的增减处理;根据抄表日程安排,开成当日抄表路线;

编排并生成补抄工作单。

7.3.1.3对不同抄表方式提供相应的抄表数据录入方法,并对已录入的抄表数据进行校核。对异常情况,具备相应的处理手段。

7.3.1.4现场抄表中发现的计量装置缺陷及违章窃电问题,通过电子

传标转由相应部门处理。7.3.1.5形成抄表日志,记录抄表相关信息。

7.3.2电量电费计算

7.3.2.1电量电费计算包括正常电费计算和退、补电量电费计算。

7.3.2.2建立电量电费计算模型,进行电量度电费计算。7.3.2.3对电量电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对新装、增容及用电变更的客户,电量度电费要进行复算并校核。对各类异常情况进行提示并具备不同的处理手段。

7.3.2.4生成应收电费明细及报表。

7.3.2.5对电价表、线损变损表、力率奖惩电费表以及各类基金表等

计算依据,严格按权限进行管理。

7.3.2.6形成电量电费计算日志。记录电量电费计算相关信息。

7.4收费与帐务管理

7.4.1收费方式包括坐收、银行划拨、银行代收和走收等。7.4.2对不同的收费方式,应有相应的收费处理功能。能开具电费通知单,电费发标、电费违约金凭证;实现分次划拨电费、销帐、退还电费等处理功能;按不同收费方式产生相应的收费日报、月报。

7.4.3能按欠费金额、欠费时间、欠费次数产生欠费报表及欠费客户清

单。

7.4.4对发生电费违约金客户数、违约金金额、实收情况实行帐务管理。7.4.5对电费发票、收费凭证的发放日期、发票编号、领用人、使用客

户号、作废发票编号进行记录管理。

7.4.6建立各类收费方式的明细帐,包括总应收电费、总实收电费等。

7.4.7建立收费日志,记录收费相关信息。

7.5电能计量管理

7.5.1计划管理

制订计量设备购置计划、周期校验计划、周期轮换计划、抽检计划、用表

计划、二次压降测试计划等。

7.5.2资产管理

对电能表、互感器、失压仪等电能计量设备进行新购入库、资产流转的全

过程跟踪管理。

7.5.2.1新购电能计量设备入库并建立资产档案,实行标准设备、电能表和互感器等设备的档案管理,对库房内电能计量设备的物理存放位置进行

排序并确认。

7.5.2.2对电能计量装置能实现自动配置。7.5.2.3报废和淘汰的电能计量设备的处理记录。7.5.2.4对电能计量设备资产流转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7.5.3室内修校管理

7.5.3.1安排室内修校工作,记录修校工作信息,记录检定校验结果。

7.5.3.2记录表底数。

7.5.3.3综合分析计量设备的修校结果。

7.5.4现场校验管理。

7.5.4.1安排现场周期校验与特殊校验。

7.5.4.2校验信息的下载与接收;校验结果的录入与缺陷信息的记录。

7.5.4.3综合分析计量设备的现场校验结果。

7.5.5抽检与轮换管理

7.5.5.1根据抽检计划安排抽检工作。

7.5.5.2记录抽检信息 7.5.5.3分析抽检结果,调整轮换计划。7.5.5.4根据轮换计划安排轮换工作。

7.5.6标准计量装置管理。

7.5.6.1建立标准计量检定装置档案,记录标准计量检定台历次校验

数据,记录标准检定装置变更记录。

7.5.6.2建立标准计量器具档案,记录标准计量器具历次校验数据。

7.5.6.3标准计量设备考核、周检和复检管理。

7.5.7技术档案管理

记录和查询计量标准考核(复查)资料及技术档案;各类证书以及大客户

计量档案管理。7.6负荷管理

得用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负荷数据采集、在线监测和负荷预测等处理功能。7.6.1日负荷数据、有功电量、无功电量的采集,日、周、旬、月、年

及典型日负荷曲线的生成。

7.6.2在线监测计量表计状况,发生掉电、断相、逆相序时有告警,并将故障信息按工作流程用电子传票及时传递给计量部门。7.6.3在线监测客户用电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进入流程处理。

7.6.4监测客户受电端电压及功率因数变化情况。

7.6.5提供需求侧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持,与客户共同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制定电气设备更新、改造技术方案;帮助客户进行企业生产(用电)成本分析,制订客户负荷曲线优化方案;帮助客户进行蓄能用电设备(系统)的设计、与

实施。

8、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 8.1工作流程控制 8.1.1对每一业务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量规定预警时间。对超期量、超期率、出错量、出错率、滞留量、滞留增长等情况实现监控。对超期流程和岗

位应能督办。

8.1.2对不合要求的业务处理,按流程返回或撤消,同时应用记录可查。8.1.3业务流程的设置应满足安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要求。非流程操作人员无权操作,流程操作一经确认无法更改;经合法程序确认,流程维护

人员可实施流程变更。8.2业务稽查

8.2.1对新装、增容及变更用电的每一业务流程的时限进行统计,检查出超时限的流程、工作段和相关责任人。

8.2.2抄核收及电费电价

8.2.2.1统计电能表实抄率、抄表差错率、和收费差错率。8.2.2.2统计每日电费应收款及实收款,每月汇总统计的电费回收率

及帐龄统计。

8.2.2.3监督检查电价的执行情况。

8.2.2.4按月、季、年统计电费差错率,检查特大差错事件及责任人。

8.2.3电能计量

8.2.3.1电能表的周期轮换率、修调前检验率、修调前检验合格率、现场检验率、现场检验合格率、计量故障差错率以及PT二次回路压降周期受

检率。

8.2.3.2标准装置的周期合格率、周期考核率。

8.2.4客户用电秩序管理

8.2.4.1违约用电和窃电行为的查处记录及相关流程处理。8.2.4.2客户原因引起系统跳闸事故;全厂性停电(指大客户)事故;电网检修时客户倒送电等事故处理记录及相关流程处理。

8.2.5供电质量

8.2.5.1电压合格率监测。包括城网供电可靠率,大客户及重要客户的停电次数及时间。

8.2.5.2供电可靠性统计查询。包括城网供电可靠率,大客户及重要

客户的停电次数及时间。

8.2.5.3高次谐波测试分析记录,及治理措施与效果。

8.2.6客户报修处理时限统计

按全过程分工作段进行统计;并检查出超时限的流程、工作段和相关的责

任人。

8.3投诉举报管理

8.3.1客户投诉必须有记录、有调查、有处理结果。8.3.2内部投诉必须有记录、有调查、有处理结果。

8.4计算机辅助营业普查管理

根据工作要求进行计算机辅助营业普查,记录并处理普查结果。营业普查发现与现有档案不符的数据,应通过电子传票进入流程处理并转相关部门。

8.5合同执行情况管理

对各类供用电合同的签约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记录及相关流程处理。

9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 9.1统计报表生成

9.1.1设计特定条件,提取合成客户服务层和营销业务层的原始及处理信息,利用报表设计工具形成自助报表。

9.1.2根据有关方面的要求,生成和调用固定报表。

9.2综合查询 9.2.1查询业扩报装情况;电费应收、实收和欠费情况;电价执行情况和均价水平;客户的电量、电费和电价情况;供电合同的签约和执行情况;电

能计量管理情况等。

9.2.2根据各种可行条件的组合,浏览查询客户服务、营销业务和工作

质量情况。9.3综合分析 9.3.1销售分析

9.3.1.1按行业及地域进行售电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追踪本地区特大客户和重点行业用电代表客户的电量变动情况。

9.3.1.2按售电类别进行售电均价变化分析(结构影响和单价影响);

峰谷分电电价执行情况分析。

9.3.1.3欠电费构成及原因分析。包括行业欠费分析,重点欠费户情

况分析,以及客户电费预警点分析。

9.3.2市场分析

9.3.2.1市场现状分析。包括市场占有率情况,经营环境状况等。9.3.2.2市场竞争者状况分析。及时跟踪掌握竞争对手的营销动向和

阶段策略。

9.3.2.3市场预测分析。对未来市场状况及竞争的发展趋势预测。

9.3.3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分析

9.3.3.1分行业、分售电类别对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情况分析。9.3.3.2根据市场调查、客户咨询和现场服务了解掌握的情况,以及行业用电发展趋势,分析市场容量的潜力所在。

9.3.4抄核收质量分析

抄核收差错分析及对策。

9.3.5电能计量分析

对各类电能计量设备的运行和故障情况进行质量分析。

9.4需求预测

9.4.1根据不同的预测对象和预测期的长短,确定预测的内容、范围和时间;并选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和数学模型。

9.4.2利用系统中所有充分、正确的历史资料,对预测要素进行整理分

析。

9.4.3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校核,对用数学模型求得的预测值,要与已发生的实际进行比较,计算其误差,或与经验估计相比较,如出入较大,应找出原因进行修正,或改用其它预测方法。对于未来的一些特殊因素,如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新增用电及其它因素等,对预测值都有影响,必须予以修正。

9.5营销能力分析

从电网、服务和电价水平分析营销能力对需求的适应程度,提出改进的意

见。

9.6营销效果评估

各项营销措施的执行情况,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9.7客户分析 9.7.1客户调查分析

(1)分行业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客户生产计划和产品市场变化情况。

(2)居民用电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家用电器拥用情况变化,以及客户

用电情况分析。9.7.2客户信用分析

根据合同执行情况,费用交纳情况及与其他相关单位经济往来的信誉状况等,逐步形成信用评价体系,并通过评价结果影响客户申请处理及应享受的服

务。

9.7.3客户查询、咨询情况分析

根据客户查询、咨询业务内容及数量的统计,分析客户的需求及消费心理,了解营销流程的设置是否得到客户满意,提出改进的意见。

9.7.4客户投诉分析

根据客户的投诉和举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客户对当前服务和营销业务的意见,提出改进的措施。

9.7.5政策变动对行业用电的影响分析

10功能组合

10.1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10.1.1基本目标

(1)贯彻落实国家用关政策,及时、准确掌握全国电力消费市场的动态,为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2)提供对网省电力公司营销工作的宏观监控和指导;

(3)提供有关的供用电法规和技术的咨询。

10.1.2层次结构及基本功能 10.1.2.1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业务稽查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8.2.1

电费电价8.2.2 电能计量8.2.3 投诉举报管理8.3

10.1.2.2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统计报表生成9.1 综合分析销售分析9.3.1

市场分析9.3.2

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分析9.3.3

电能计量分析9.3.5

需求预测9.4 营销能力分析9.5 营销效果评估9.6 客户分析客户调查分析9.7.1 客户查询、咨询情况分析9.7.3

客户投诉分析9.7.4 政策变动对行业用电的影响分析9.7.5

10.1.2.3客户服务层

功能分析功能项目录对照

公共信息查询6.3.1.1 技术业务咨询6.3.1.3 投诉举报受理6.3.

10.2网、省电力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10.2.1基本目标(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国家电力公司制定的电力营销战略,及时、准确掌握本省供电营业区内的电力消费市场状况,为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营销策略和营销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对所属供电企业的营销工作实行监督管理、方便、及时、准确了解各地总体经营情况,能实时查询每天各所属单位的电费应收、实收、欠费情况、银行到帐情况。

(3)能查询客户的用电情况,并对重点客户实行监控,包括用电档案、合同执行、电费缴纳、负荷变化等情况。

(4)针对电力市场的外部环境(全社会、客户)以及主网用电情况,及时(实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及供用电状态,为开拓电力市场、维护主网供用电平衡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实行必要的管理职能。

10.2.2层次结构及基本功能 10.2.2.1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工作流程控制8.1 业务稽查8.2 投诉举报管理8.3 计算机辅助营业普查管理8.4

合同执行情况管理8.5 10.2.2.2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统计报表生成9.1 综合查询9.2 综合分析9.3

需求预测9.4 营销能力分析9.5 营销效果评估9.6 客户分析9. 10.2.3客户服务层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公共信息查询6.3.1.1 技术业务咨询6.3.1.3 投诉举报受理6.3.5 10.3地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10.3.1基本目标

(1)为地市级供电企业营销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电力营销

数据中心。

(2)利用多媒体、呼叫中凡、互联网等多种先进手段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执行上级部门制定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及时、准确掌握所属区域的电力消费市场状况,企业电力营销总体情况,为制

定本企业营销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实现本企业以及所属单位的营销工作全过程质量监控,行使必要的管理职能。能实时查询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售电量、应收电费、实收电费、欠费等信息,详细查询所有客户的申请信息、合同、档案、电费交纳情况,对重点

客户电力消费加强监控。10.3.2层次结构与基本功能 10.3.2.1客户服务层 应提供营业厅、呼叫中心、因特网和客户现场的服务方式。具体功能如下: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查询与咨询服务6.3.1 业务受理服务6.3.2 收费服务6.3.3 现场服务6.3.4 投诉举报受理6.3.5 10.3.2.2营销业务层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7.1

供用电合同管理7.2 电量电费管理7.3 收费与帐务管理7.4 电能计量管理7.5 负荷管理7.6

10.3.2.3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统计报表生成9.1 综合查询9.2 综合分析9.3 需求预测9.4

营销能力分析9.5 营销效果评估9.6 客户分析9.7 10.4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10.4.1基本目标

(1)为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2)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具体落实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等各项营销工作;

(4)及时、准确掌握所属供电区域的电力消费市场状况,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执行上级电力公司制定的电力市场营销战略,制定本地区营销策

略提供支持。

10.4.2层次结构与基本功能 10.4.2.1客户服务层

应提供营业厅和客户现场的服务方式,具体功能如下: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查询与咨询服务6.3.1 业务受理服务6.3.2 收费服务6.3.3 现场服务6.3.4 投诉举报受理6.3.5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7.1 供用电合同管理7.2 电量电费管理7.3 收费与帐务管理7.4 电能计量管理7.5 负荷管理7.6

10.4.2.3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工作流程控制8.1 业务稽查8.2 投诉举报管理8.3 计算机辅助营业普查管理8.4 合同执行情况管理8.5 10.4.2.4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

功能分类功能项目录对照

统计报表生成9.1 综合查询9.2 综合分析9.3 需求测9.4 营销能力分析9.5 营销效果评估9.6

客户分析9.7 11系统配置 11.1数据库服务器平台 11.1.1设备选型

a)省电力公司地市级供电企业县级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必须配

有专用服务器。

b)根据客户数量大小业务处理量多少和系统功能的要求服务器可以选用

微机服务器或大型机服务器。

c)系统的性能考虑要求在实际运行时每笔业务处理时间一般不超过5秒。

d)服务器配置应根据客户数终端客户数使用要求来具体确定。

e)供电企业服务器的选型由各省电力公司统一规定。

11.1.2操作系统

a)小型机服务器大型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可以选用Unix Linux。在同等条件下建议优先选择国内有自主版权 服务支持能力强的Linux 操作系统。b)微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可以选择LinuxUnix Windows 服务器操作系统,在同等条件下建议优先选择国内有自主版权 服务支持能力强的Linux 操作系

统。

c)操作系统提供的应用软件和开发软件要丰富。

11.1.3数据存储

a)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应当使用磁盘阵列来存储并采用

RAID1RAID0/1 或 RAID5。b)磁盘阵列应具备高可靠性。

c)磁盘阵列的容量大小应根据目前系统的信息量并结合将来的发展需要来决定。所配置的磁盘阵列容量应具有一定的余量。

11.1.4数据备份

a)为了确保数据的充分安全各数据处理中心必须配备高可靠的数据备份存储设备,包括磁带机、磁带库、光盘库。b)备份数据应异地存放,妥善保管。

11.1.5系统容错与容灾

a)由于实时性的要求,服务器必须采用高可用性技术,具备任务分担,故

障自动切换的功能。

b)客户数较大的供电企业,尤其是地市级供电企业还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容

灾能力。Web服务器平台

11.2 Web服务器在同等条件下建议优先选择国内有自主版权服务支持能力强的Linux操作系统。11.3网络平台要求

11.3.1各网省电力公司应建立在覆盖各地市供电企业、县供电企业的广

域网络,保证广域网络的安全畅通。

11.3.2网省、地市级、县级供电企业根据省公司统一的网络通讯规划建设局域网,要求采用高速宽带网组成主干网,建议技术上采用速率为100M以

上的组网方式。

11.3.3对于有多个分局的地市级供电企业,分局与地市局、分局与分局之间采用高速宽带网(或2M以上的组网方式),同时要求有备份链路。

11.3.4远程信息点的接入要求

a)各远程信息点接入到服务器的通信电路可灵活选用。

b)信息量较大、离网络中心较近的信息点,采用光纤直连,实现10M或

100M方式接入。c)信息量较大、离已有光纤到位变所距离的信息点,通过路由方式,实现

2M接入。

d)信息量较大、通讯条件暂不具备的信息点,租用DDN方式接入。e)信息量小且暂时又通讯条件的信息点,利用拔号方式接入。

f)信息量较大的远程信息点建议要有备份的链路。

11.3.5域名分配

各省电力公司遵循有关规定统一规划分配域名。

11.4数据库平台 11.4.1统一数据库平台设置 a)全省统一规划数据库平台。

b)以一个地市或县为单位建立一个数据处理中心,数据管理采用高度集中

管理模式。

11.4.2数据库平台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a)必须采用大型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提供较强的安全机制。

b)必要时(特别是采用容灾方案时)数据可按区域划分存放于不同的服务器上,但各服务器上的数据必须保证组成统一的逻辑数据库。

11.4.3数据库选型要求

a)分布式:支持各服务器节点的透明性和分布式事务处理的完整性。b)并发处理:要求能够实现多个客户端应用程序同时并发访问数据库。c)负荷分担:通过数据库级的表分割能力,使得库表能合理分布到多个磁

盘上。

d)完整性、一致性:整个数据库系统要保持高度的数据库完整性、一致性。e)数据共享:各个应用子系统肥同时使用或访问网上统一逻辑数据库。

12软件设计原则 12.1软件设计方法

12.1.1软件设计方法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应用软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应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12.1.2选用结构化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

12.2系统信息及编码

a)各类代码要求与现有国家标准一致。

b)全省采用统一的系统代码和信息编码,在系统应用中对于可扩充代码由

省公司统一进行扩充。

c)为了保证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与各省公司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各省公司系统要满中国家电力公司的统一信息编码要求,允许

做适当细化和补充。12.3数据库设计原则

a)数据库的设计应与信息模型完全相符。

b)数据库设计应充分考虑信息的扩展,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应尽量满足数据库设计第三范式的要求,不能达到的应有充分的理由并以文档形式与数据字典

一起保存。

c)为了便于管理和保证数据的安全,省级经下的供电企业采用以地市和县

市为单位建立集中数据库。

d)统一规定的报表经及与相关的系统交流的综合信息的设计,应采用国家、网、省电力公司规定的统一数据格式。

e)实现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

f)对数据库的各类操作应具有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功能。

12.4系统接口设计原则

12.4.1设计原则应符合共享性、安全性、可扩充性、兼容性和统一性的要求,省公司对同类系统应统一接口规范。

12.4.2系统接口实现数据共享的方式分为四种:直接访问、共享数据库、中间文件和采用前置机。

a)直接访问:提供与相关系统的相关信息数据读写的权限,各系统间直接

访问对方的数据库部份数据。

b)共享数据库:同时在MIS共用服务器上设立共享数据库,各系统将与相关系统的相关信息写入共享数据库。各系统通过访问共享数据库获取有关信

息。

c)中间文件:以文件形式(TXT、DBF、Execl)存放在预定在磁盘介质上,或通过文件传输,进行数据的读写,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d)采用前置机方式 12.4.3接口分类

a)系统外部接口,包括与局MIS、配电管理系统、财务FMIS以及调度SCADA系统的接口等。可采用直接访问和共享数据库的方式实现;

b)系统内部接口,包括与现有的集抄系统、自动校表装置、负荷控制系统、增值税开票系统的等接口。可采用直接访问、共享数据库、中间文件和前置机的方式。

12.5系统出错设计

12.5.1系统应有详细出错提示能力。12.5.2系统出错应有记录,并建立系统运行日志。

12.5.3系统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

12.6系统文档 系统在调研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验收阶段应有完备的文档,包括:《调研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数据字典》、《系统测试报告》、《用户操作手册》、《用户手册》等。

13信息管理及安全 13.1机房环境

机房环境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13.2机房管理 13.2.1机房要有专人管理。

13.2.2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13.2.3外部人员进入机户必须经批准登记并有内部人员陪伴

13.3系统维护

系统应有专责人员维护,负责操作系统的管理、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管

理、网络管理和硬件维护。13.4硬件设备安全

13.4.1制订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硬件设备运行良好。

13.4.2关键设备应有备件。

13.5软件系统安全

13.5.1建立严格的系统管理和操作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系统软件和

应用软件操作的安全可靠。

13.5.2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应由专门人员定期进行备份。13.5.3建立严格的密码管理制度,对每个操作人员设定不同的密码,并要求操作人员定期更换密码。13.5.4开发、测试系统与运行系统要严格分开。

13.5.5系统要有防病毒措施。

13.5.6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备份数据及技术方档等应由专人妥善保管,严格保密措施,严禁对外泄露。

13.6网络系统安全

13.6.1电力营销系统与外单位(银行、电信和政府等部门)系统实现

数据交换应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

13.6.2电力营销系统与局内部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应采用适当的安

全隔离措施。

13.6.3网省局、地市局、县局之间的系统应采用防火墙连接。要求有

专人对防火墙进行监控。

13.6.4对采用拨号方式与数据中心连接的远程信息点必须进行安全认

6.信息化规范管理 篇六

【背景链接】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分析】

近年来,政府加强对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其中,信息化是打造的重点内容。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进行社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起步比较晚,存在诸多问题。从信息采集方法落后,更新不及时到信息分立共享受限,使用效率低,从功能单

一、信息量小、使用不便到社会管理考核机制结合不紧,缺乏互动性。都显示出社会管理亟需转变方式,实现创新。信息化便是之一。

政府要洞悉民意,网络便是很好的渠道。网上有真知灼见,网上有民生疾苦。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拓宽网络问政的渠道,有利于应对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对策】

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需培育网络自治组织。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网民数量成倍增长,网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也在提升。但是,网络管理的无序化问题也开始突出,网络谣言的蔓延,网络个人信息的大量泄露,都给网络管理带来很大挑战。规范网络管理,需构建起虚拟社会管理组织和管理体系,来回应网民的疑惑,形成良好的互动。

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需提高网络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上管理者的互动。网络信息化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社会管理水平的高低。好的管理者能够充分调动网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社会管理者要以最真挚的感情、最投入的热情来进行网络管理,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7.消防信息通信运行管理规范化建设 篇七

一直以来, 消防通信属于消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消防中的神经系统。但是从通信运行管理现状来看, 存在最大问题就是管理上不规范, 严重影响着消防信息通信的正常运行。因此, 探究其规范化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二、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1) 实现了去前期建设的统一规划;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能够充分调查研究, 建立出明确清晰的运行方案, 还能够评估风险。 (2) 实现了统一指挥, 过去因内部的指挥环节较多, 导致信息沟通不顺畅, 但是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实现统一支护, 信息沟通也较顺畅, 对外也协调有序, 层次清晰, 具有较强应变能力。 (3) 分工明确;责任明晰, 实现了运行管理责任与权利对等, 实施过程与结果都和预期相符。

三、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3.1构建科学管理制度

对于消防通信而言, 衡量其能力的标准就是系统运行质量, 即是通信信息的准确、迅速的进行沟通与稳定传输, 进而实现系统优质运行质量, 不但要具有现代化通信设备, 还要具备一条科学维护管理体制。消防单位必须要重视与维护好每个环节, 结合先进设备与科学管理才能够确保通信设备长期、稳定的运行, 才能够提高整体运行质量, 发挥消防事业服务积极作用。

3.2执行科学管理制度

从各种实况来看, 采用有效管理办法能够促进运行维护管理的提升。其一要构建出科学化的管理体制, 包含了健全的机房管理、系统定期维护检测、设备维护保养以及值班等各种制度, 要划分出平时、急时及战时来制定出不同工作预案, 通过制度来管理与约束管理者行为。还要建立出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出发现、提出、研究及解决问题的保障机制,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题科研、业务培训、技术座谈, 这样才能够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 增强通信运行管理的质量。其二形成有效操作流程, 受案要规范维护管理的操作流程, 保障操作人员在各种情况下能够动作规范、沉着冷静操作, 将各种故障隐患或者苗头孽杀在孕育中。还要采取日检测, 周维护, 月分析之维护检修体制, 要定期召开技术人员分析会, 各个人员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谈谈体会, 进而分析交流, 研究讨论系统中所发生故障及隐患现象, 查找其中的原因及采取处理的措施。研讨工作中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解决措施, 提升技术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

3.3强化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对于消防通信而言, 其工作属于一项技术性强而要求高工作, 大多因为工作态度或者技术的疏忽, 就有可能中断通信或者损坏设备而引发严重后果, 因此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强烈责任心, 并且维护管理信息通信也属于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及系统的工作, 只有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做好每件事情, 才可以确保良好效果。因此在管理维护运行上就需要关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要真抓、早抓及主动抓, 防止将问题蔓延而出现危害。还要对维护管理人员做到定岗定人, 要采取谁管理谁负责, 这样才能够保证各个管理上有序进行。并且还依据其工作职责及考核重点出台有关考核奖惩细则, 依照公平、公开及公正原则进行绩效考核。

3.4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质

要实现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就必须要确保通信中各个设备运行质量, 还要具备过硬业务技术与工作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较好执行维护管理计划方案, 才能够制定出维护管理策略。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增强自身业务技术。如今消防工作必须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 就要采取科技强警的战略方针, 强化科学技术与信息通信运用到消防中的效果, 学习中包含了抢险救援、防火灭火以及队伍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 相关人员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各种业务知识, 提升自身的业务技术。

四、结束语

总之, 在消防中信息通信非常重要, 实现其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就是发展必然趋势。因此, 就需要依据消防队伍实况采取相应措施, 实现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消防队伍发挥自身最大功效。

摘要:随着科技技术突飞猛进, 对消防信息通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只有规范化管理通信运行, 才能够增强消防系统战斗力以及服务的能力水平。本文阐述了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进而探究如何实施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规范化建设,消防信息通信,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硕.基于虚拟技术的高层建筑消防GIS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8年.

[2]尤新雨.电力通信工作流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1年.

8.信息化规范管理 篇八

关键词:职能部门;规范管理;信息化管理

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一道重要关卡,如若管理不善,将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发展和规范相辅相成,设备与实验室职能部门也是如此。在大的发展和改革趋势面前,更应该规范管理,把从严治校、规范内部管理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通过信息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未来社会的优秀接班人。本文探讨了规范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设备与实验室职能部门的最优化管理。

一、规范化管理

高校设备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就是从学校整体出发,为高校设备与实验室制订相关制度、规程、指标等,并要求其严格实施。制度建设是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规范化管理具有严肃性,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实行规范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设备与实验室职能部门管理员应该严明纪律,廉洁自律,做到不贪污,不受贿,光明磊落。设备使用者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例如,在实验室中精密仪器不能混放,实验仪器不能带走等。只有用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和支撑才能让管理者的工作得心应手。当然,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也无法顾及所有人,所以制度的设置需要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但这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管理模式较多地注重了管理者的权威,却忽视了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教师和学生和谐共处、融洽协作、共同进步的事业。管理者对学生应该积极引导,而不能视学生为执行命令的工具,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信息化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来是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

1.信息化的两面性

信息化给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学生在资料查询中能够快速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但与此同时又可能被虚假的信息迷惑,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造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学生对信息具有真假辨识能力,也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教育。

2.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的建立为高校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创造了机会,学校对学生管理的范围也从有形扩大到无形,管理方法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信息化的运用还能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平等互动,在教育中的时时互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步。

3.信息化对高校的影响

信息化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支柱,同时对管理机制的协调和综合效用的发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子平台可以对校内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整合,实现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共享以及单项决策到综合管理的转变。这样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高校对学生管理的高要求,实现联网共享,系统地掌握学籍、就业等基础信息,真正实现跨区域的高校管理服务。另外,还要确保信息动态准确,提高信息准确性的辨识度,并借助对数据和过程的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管理行为的科学化。

在信息化的进程中,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学生教育的需求积极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把学生信息储存起来,形成覆盖学生管理全方位的数据库。同时,根据这些数据建立数据分析、监测、管理等流程,使高校档案部门充分掌握学生各个层面的信息。如学籍管理、学生选课等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撑才能够做到。

除此之外,通过有效存储管理过程的数据,也使管理更加透明化,增强了管理的规范性。但需要注意,虽然现在信息化普遍,但在高校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中还存在着高校间公共的教育资源覆盖不全面的现象。师资力量强大的名校资源多,而二、三线城市教育信息资源储备较少。如何解决信息交流不对等的问题,仍然是今后需要探索的地方。

三、总结

规范化和信息化相辅相成,都是为了用共同的发展理念和价值理念凝聚人心,创造一个师生互相信任、理解,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人文环境。规范化让学生遵守制度,养成良好习惯,信息化让教师系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建造美好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徐浩.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2]袁晓明.浅论高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138-140,160.

[3]甘露璐.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4.

[4]叶成景,杨叶芬.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12):36.

上一篇:感人英语小文章下一篇:就业指导课的心得体会与我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