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精选8篇)
1.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 篇一
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1、教师编“学案”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程标准(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学生自学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
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5、练习巩固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学案”可分为: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测试五个环节。
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
诊断补偿:首先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和新知有联系的旧知学生掌握的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导航:学案设计思路:①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②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③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知识总结;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最好是学生自我总结。
达标测试: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
评价: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牢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基础,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山东平邑一中自1996年起在全校开展‘自主探究学案导学’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我们以学案教案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自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发、诱导、启迪、导学、导练,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在动眼看、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创新的过程,自我领悟知识的内涵,从而牢牢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博士生导师齐涛教授在全国第二届创新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对平邑一中的课题研究成果评价:平邑一中在广泛学习中外现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创新性地构建了“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学案改革教案,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本质意义的革命。它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以师生活动为载体,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有效地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2.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 篇二
近几年,学校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从外面引入了多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就是我校引入的其中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就政治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导学案的作用
1.可以彻底解决学生的双基问题,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学会、会学、乐学,有利于教师教会、会教、乐教,更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2. 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导学案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所谓导学案,实质上就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它是一种以导为主线、以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是一种既重教又重学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过去的教案和学案,教案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学案则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导学案的实施则把教师与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伙伴,地位平等、作用并重,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双主体地位。
1.学习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学习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
3.知识链接。及时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于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学法指导。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这比较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建构特点。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群学)。
6.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的答案。展示应突出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7. 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要求。
8.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3.导学案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篇三
关键词:导学案 设置问题 分层设计 教学方式
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它给学生提供导学,改变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我在这几年历史教学和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几点问题。下面我就以历史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例进行阐述。
一、导学案整体设计没有体现分层思想,没有实施学案分层教学设计的方法
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分层呢?
(一)设置导学案前先将学生分层
在设置导学案之前,应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 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告知学生,以免有歧视学生的嫌疑。
(二)教学目标要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同,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设置高层次的目标,在导学案设置中设置一些中高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觉得有东西要学,让高手不觉得寂寞;对学习中等的学生,导学案的设置主要以基础性题目为主,让他们经过读书思考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对于差生,主要设置一些初中和本节有关系的基础知识,以及在书上能找到答案的题目,不让差生无事可做。这样,各类学生都能有强烈的求知欲,还能极大地发挥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三)课堂提问要分层
不同难度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优等生学生以发展性思维、拓宽性知识为提问中心;中等学生以印证性思维、规范性知识为提问内容;较差学生只提问课本上有的知识。课堂提问分层就是让学生都有机会品尝到成功的愉悦。
(四)导学案各环节设置要体现分层
1.知识梳理设置要基础,知识梳理要非常基础,每个同学都要掌握。
2.课堂探究设置要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得出答案,中等及以上同学掌握。
3.课堂练习设置要分层。课堂练习设置以基础型题目为主,再设置一些中高难度的题目和基础补习性的题目。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题目,确保后进生消化得了,优秀生吃得饱吃得好。同时也要防止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少数优等生得不到提高这一现象的出现。
二、“导学案”关于课堂的核心部分——课堂探究部分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设置问题缺乏系统性
有的教师在设置问题过程中,没有形成问题链,没有考虑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知识联系。这样,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只是对问题答案的简单堆积,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
所以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要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知识的系统性,并形成问题链。例如,在《美苏争霸》这一节中,设置问题如下:争什么?为什么争?怎么争?争的结果和影响怎样?这样就在问题和问题的设置当中注重了知识的衔接。即争什么?就是争世界霸权;为什么争?就是美苏争霸的背景;怎么争?体现的是美苏争霸的过程;争的结果和影响怎样?就是美苏争霸的结局和影响。这样就把美苏争霸这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通过这几个问题系统地体现了出来。
(二)设置问题不切合实际,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
1.设置问题太大,不利于学生思考
设置问题太大,学生对问题不明确,不知道如何下手,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这样不利于课堂学习的进行。例如在《美苏争霸》这一节中,关于怎么争这个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因为这个问题包含很多子问题,所以教师要把这个问题继续细化,以利于学生探究。我们可以把它细化为争霸分为哪几个阶段?争霸的每一个阶段特征是什么?以什么方式争?有哪些表现?这样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就具有了针对性,也降低了问题探究的难度。
2.设置问题过难或过简单,不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
(1)设置问题过难
当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实行小组讨论。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无法达成共识。在问题太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来降低问题难度。例如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这一节中,在讲授皇帝制度有何特点这一问题,如果单纯地呈现一个问题,学生会无从回答,为了降低这一问题的难度,我特意提供了一些材料,如皇帝从做上皇帝直至死亡,这是什么特点?皇帝死后由其儿子继位,这体现了什么特点?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这体现了什么特点?皇帝自称朕、寡人,下达的命令叫圣旨,这体现了什么特点?学生不难总结出终身制、世袭制、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的特点。
(2)设置问题过简单
当设置问题过于简单,能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时,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形式,仍要学生小组讨论,既浪费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也不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
总的来说,有的设置问题过难,有的设置问题过简单,这样在导学案设计上就会出现偏差。
3.设置问题过多,不利于学生重、难点的把握
有些导学案关于课堂的核心部分——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问题设计过多、过于笼统,形成头重、脚沉、腹中空的局面,学生很难把握重难点。所以导学案的设置要详略得当,突出重难点。
三、导学案设计的其他部分和形式不合理
导学案字体选用过小,对学生视力不利,学生答题和记录的空间留得不足,造成学生书写困难。有的预习作业设置过多,预习内容与后面的巩固作业和检测练习安排重复,加大了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做到“四精四必”
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二)突出一个“导”字
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参考文献:
[1]汪秀梅.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效率[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
[2]周可桢,曹旅宁.研究性学习:理论·操作·范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4.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和大家一起交流和相互学习。我就将我们学校使用导学案教学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赐教。
山小的导学案教学从去年的十一月份开始,在刚开始的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感觉费时、别扭,总担心学生学得不扎实,不如自己讲学生学得全面。实际上学生很厌烦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的教学,这种教学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也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去追求有效、扎实、高效的课堂。只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学习,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导学案的“导”是指导、引导,“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行动态的开发使用。它把教材按照物理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能力过程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路线图”、“指南针”、“导航仪”,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的依托和平台,具有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包括:明确目标、预习导学、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明确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挥棒。它是导学案编写的出发点 也是最终的归宿点,也是导学案的核心。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依标扣本,它是对标、本的细化;学习目标的制定要要体现“三维目标”;学习目标的表述要简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要明确并标示重难点。学生看了以后明确任务,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预习导学。这部分内容要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明确学生用多长时间、完成怎样的预习任务并记录所发现的疑难问题,要明确达成怎样的预习目标,要能够导预习。这里的关键是预习题的设计。预习题应当着眼全课的教学目标,从两个方面去设计:其一,是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积累。不能过易;不宜过难。其间的“度”需要老师精心 琢磨。其二,是让学生思考质疑。“思考”和“质疑”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一类的题目应当注意选好“引思”、“设疑”的点。要能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怀着思考的冲动;要能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绪跳荡在节骨之处;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思而生疑,以疑促思。这样的题目,需要我们老师群策群力,共同钻研探讨。学生质疑的情况,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
处理预习题的方法:
1、兵教兵
2、教师巡视,收集共性问题
3、教师点拔讲解,进行总结。
教师对学生预习方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在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有创意地进行,不能停留在检查层面,应该重对学生的展示激励机制;应该适时点拨和升华,应该有机地归纳共性问题,顺利导入“合作探究”环节 合作探究 应该说,每一节的学习活动而言,学生依据导学案预习就开始了,合作探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应当与预习相连贯,不能脱节;要重点设计好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环节。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学生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恰如其分”又“恰到好处”,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这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怎样在真正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学”题目来,是教师必须用功、用心之处。这应当是老师们思想和行为的自觉,而不是应付与迎合,甚至也不能勉强。
合作探究的使用方法
1、独学
2、群议
3、展示共性问题、个性学习方法、一题多解的成果
当堂练习和当堂检测
(一)“当堂练习”或“练习与拓展”。导学案上习题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与载体,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通过练习而掌握,通过练习而梳理,形成一定的条理或系统,这是学生练习的基本目的。考虑预习、课堂学习和巩固的连贯,以掌握为目的巩固应当注意适当“变式”;以形成条理或系统为目的的巩固应当注意综合性,注意复习以往。巩固练习要明确告诉学生练习时限,逐步训练学生自测自评、自测互评的习惯和能力。进行实践性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二)当堂检测
根据本节的学习内容制定的,包括基础题、能力题、拓展题三部分。“当堂检测”选题少而精,覆盖教学重点、难点,限于课本例子难度,体现及时反馈作用
目的是暴露问题,根本是为了解决问题,同时也了解了教情和学情。
导学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课型有具体的环节安排,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时间预设。各环节及时间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本着时间分段、任务切块的原则,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
导学案在各个学习环节设有学法指导。目标、环节为学习指定了方向及线路。学法指导贯穿始终。其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问题的处理策略指导。要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通过练习和检测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一边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5.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 篇五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学理论指导,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将新课内容按板块有层次地进行设计,并形成有逻辑的阶梯式问题,以便学生可以层层递进地走进文本。导学案是相对于教师的教案而言的,它是“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学、课后复习所使用的主动学习的工具与方案”。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知识的准确性、知识的系统性、思维的启发性、形式的多样性。在现实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已经很普遍了,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新课改倡导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在这个大前提下导学案就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一、导学案的运用现状
根据笔者对长春某高中使用导学案情况的调查研究可知,每节新课之前都会发放导学案,教师依托导学案促进学生的学习。导学案基本是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探究、课后作业或课堂练习等几部分构成。导学案,就应该是辅助正常教学的工具,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流程的报幕表,课文的学习完全按照学案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完成,一道题一道题去讲解,这样导学案的导学就失去意义了。字音字形作为预习内容不应再占用课堂时间去完成,知识链接部分也应该是学生提前阅读过,从中寻到自己的兴趣点或疑问点,带着目的走进课堂,这样的学习才会是有效的。而笔者观察到的现状,导学案运用僵化、应试化、习题化。
二、导学案的作用
通过观察思考,笔者认为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下面就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1)好的导学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案的设计不能脱离文本,不能生硬刻板,应以文本为基础拓展学生的学习面,呈现出学生不知道又必须知道的知识。导学案先于文本走进学生,它的质量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一篇课文学习的优与劣。例如,对作者及背景知识的系统呈现,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对文章产生兴趣或者根据呈现的信息产生自己的疑问,带着疑问去听课。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导学案才能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如果只是将学案设计得很好,发给学生一张纸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去完成,那就没有意义了。
(2)好的导学案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平等关系的形成。新课改之前的课堂,教师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一言堂”“满堂灌”是普遍现象,学生更多的是“听”,缺乏“思”“辨”“析”,教师“专制”的灌输导致学生对老师也是“唯师是从”,不敢质疑不敢反驳,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最起码在知识的学习主动权上不平等。新课改之后,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大背景下,导学案就更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一套学习方案,让他们带着思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充分自学的前提下接受教师的引导学习。导学案给学生建立了一个与教师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进而与教师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打破了原先旧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例如《老人与海》一课的导学案中在学习目标中呈现“学习运用反衬、内心独白等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和“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把握人物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精神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明确这节课我要学什么,我学习的重点是什么,而不是老师一人单方面了解课堂的重难点。
(3)好的导学案有利于扩展教师的教学思路。一个好的导学案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从内容的选择、顺序的编排、题量的多少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在导学案的编排过程中,教师会涉及一些教案所涉及不到的内容,会参考课本以外的书籍,从这些点滴的积累查询中教师的教学思路就会拓宽,不再单方面地局限于教参,而是通过资料的搜集、知识的系统化整理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让课堂中的知识内容更加充实饱满。例如《燕歌行》的导学案中就是先将边塞诗的内容、特征及代表作罗列出来,从整个边塞诗的学习进而走进局部的一首诗的学习。这就从局部到整体的模式转变为以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模式,在掌握了边塞诗的风格特征后再去详细地学习《燕歌行》,学生更能在大背景下体会与感悟。一系列诗歌的搜集、筛选,主题内容的确定,都有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展。
(4)好的导学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言堂”的课堂,教师只需备好课,将完整的内容讲给学生即可,对于学生是否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或学生能否接受学习,关注得不够多,教育的关注点也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一轮教完,教师的经验来源最多还是来自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更多也是一轮一轮的循环。而将课堂交给学生,用导学案去辅助他们学习,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给予解答,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这样的课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在自由的课堂上与学生思维的火花碰撞,这无疑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很好的方法。例如,在讲《红楼梦》时,教师将人物关系图放入学案中,以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在对节选内容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去了解整部作品,那么教师对于图式的讲解就很重要了,这就要考验教师的能力,能否用简短的语言生动地将大致情节讲给学生,进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应成正比例关系,以教促学、共同进步。
导学案的有效运用,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进展,于教师而言它是有利的帮手,一个好的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一同来完成整堂课的学习;于学生而言它是有益的学习资料,一份好的导学案是开启学生学习新课的金钥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向牌。美国教育学家埃富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提到:“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这里提到的困难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如何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性,让教与学达到统一,这仍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高中语文导学案的有效运用,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的帮手。夏老师提到:“导学案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充分重视了老师组织、引导、点拨、示范的教学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迁移、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小结
导学案的设计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教师对课文理解的不同、对学情把握的不同,就会编制出不同形式的导学案,但是一个好的导学案一定要最大限度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参与与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导学案时也应将具体任务落实下去,不能使一个好的导学案起不到导学的作用,成为课堂的额外负担。导学案既要设计好,也要运用好,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金梅.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09.
[2]程俊霞.高中语文导学案之我见[J].教学研究,2016,3(29).
[3]苏光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学案导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8).
6.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 篇六
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们以导学案为载体,精心研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教学的高效化。我们从两个层面对导学案的使用做了尝试,效果明显。
一、教研层面: 在教研上做到“拿来主义”,“研”字当头。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导学案是众多教师辛勤努力的结果、是优秀教师智慧的结晶。
1、自研自得,精益求精。我结合教材、仔细阅读,揣测意图,联系自己的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初次修改。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2、积极参加教研组会议,认真聆听学习。
“自研”是前提,“交流”是核心。“交流内容”可以是整个学案或者是某个环节或者是某个单词。交流时不遮遮掩掩,也不长篇大论,只要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就可以。与会老师倾听不同的理解和意见,再次对学案进行小范围的修改。
二、教学层面:在教学上做到“形神兼备灵活运用”。
1、充分学习和利用现代教学模式。
“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小组交流、组内展示——班内大展示——答疑解惑——课后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已被实践所证明值得借鉴和利用。导学案是这一模式的线路图。三年级英语主要是以认、读为主,使用导学案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自学任务。
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感觉很新鲜,但是对新生事物又有一种陌生感,部分学生从而产生畏惧心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使用导学案和小组合作,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和能力。
2、导学案是学生预习的“扶手”。
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导学案运用的重要形式。首先我在对学生深入了解之后,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划分了学习小组。导学案是学生预习的“扶手”,是老师课堂思路的提前展示,是学生预习效果自我认知和评价的依据。在课前预习导学案中,我对学生坚持做到“明确要求,分层达标”。针对不同的环节,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充分利用导学案的基本要求,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证。
其次,坚持不懈的培训所有学生对导学案步骤和流程全面熟悉,时间大约在一个半月左右。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层次,提出不同要求。三分之一的优生要掌握导学案中全
部五步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知识梳理和达标测试”;三分之一待优生学生完成导学案中五步中的三步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其余两部分只做了解,有能力则可以完成;三分之一的后进生完成“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其余三部分只做了解,有能力则可以完成。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要标画和理解,“知识准备”中要求的单词、词组、重点句子等,都要认真听录音,并进一步掌握,达到能认、能读,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中用双色笔做好标记,红色“问号”代表未掌握,蓝色“对号”代表已掌握。对于不同学生不能把握的知识和能力,则通过课堂“生生探究”和“师生探究”的方式,通过学生展示、教师引导共同完成。
3、“导学案”是课堂中的指南针。
在教学中,导学案犹如指南针,教师按照它指引的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展示的表现,可以调整教学的思路。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到“形神兼备灵活运用”。首先,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前5分钟,我重点了解和掌握“优等学生”在导学案中标有红色“问号”的知识,作为授课中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我将学生的疑点和教学预设中教学的重难点结合起来,速记在心,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重点突破。其他层次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小组合作”和“探究和展示”自主完成。
其次,“小组交流、组内展示”。进入教学阶段,我用导学案让学生开展“我能行、我最棒、我能挑战”等游戏展示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调动起来。“组内展示”主要解决基础性的知识。我坚持做到“确定发言顺序,评价发言效果,留足发言时间”。我一般采用“由低到高”的展示顺序。展示时,由后进生先发言,待优生接着发言,最后是优生发言,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预习反馈回来的情况,进行小组内的互学,低级别的学生进行,例如:单词、词组、重点句子的读写和讲解的小展示,每个学生在自己预习的知识层面和前面学生展示的基础上进行发言,由优生进行修正和评价。这样,一方面保证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消除有的学生不发言、有的学生“包办发言”的现象,另一方面满足学生不同能力展示的欲望。
小组展示时,我一定做到巡视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一定要熟记于心,在讲课时解决。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等,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再次,我的舞台,我做主——“班内大展示”。单靠优秀学生和导学案不能解决教学中所有的问题。面对优秀学生的疑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取了“班内大展示”。我将问题及时展示给学生,包括学生疑问和教学的重难点。由学生来讨
论和展示。这些问题属于“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学生从而享受到较高层次成功的喜悦。面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我做到及时、合理和正确的引导。在展示和引导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语言要简练,内容要表达完整。其次,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应具有实用性。展示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场景。
4、导学案是教师评价的“扶手”。以评促优,人人争先。对于学生预习、课堂展示和拓展训练,我采取小组竞争的形式,实行积分制。小组成员设立专门记分学生,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展示,分层次记分,同层比较。分数的汇总,由课代表完成(设立两名课代表),一周一总结和评比、及时张贴表彰。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我做到教师点评和学生点评相结合,纳入学生的个人评分当中。
评比分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优秀个人按学习层次,进行同级比较。获奖选手首先获得红星奖励,累计获得银星奖励,最高是金星奖励。在一堂课中,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还可以得到更少的家庭作业等奖励。这样学生会更积极的投入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
5、导学案是学生课后复习的文本载体。
一堂课下来,通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但导学案能完整地掌握,学生还获得了很多的乐趣和能力。学生整理保
存后,作为复习的重要依据,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学生中能够很好的再现学习内容,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导学案成为课后复习的捷径。
三、使用“导学案”的收获
1、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导学案”的研究、交流和完善,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删除了无效的、陈冗的繁杂的教学形式,减少“粗放式教学”所带来的弊端,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教学反馈。
2、课堂效果明显。利用“导学案”设计不同问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可以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半年来,通过水平测试,我任教班级的A级学生,得到大面积提升,为学生下一步的英语学习和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使用导学案的困惑
1、导学案设计的有限性和生成问题无法预知之间的矛盾。一张导学案,不会囊括所有的教学问题,在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也会生成很多新的问题。在和学生讨论过程中,用时过少,讨论就会是一锅“夹生饭”,用时过长就会完不成教学任务,明显影响教学效果。
2、导学案“试卷化”。导学案的使用,如果培训、要求和评价不到位,很容易产生导学案“试卷化”倾向,尤其是在导学案使用的初始阶段,更容易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质量不好。有些学生对导学案的认识存在偏差,不明确导学案在学习中的意义,单纯把学案当成试卷来用,拿到学案后只顾埋头去做,而不去翻阅书籍,资料等,导致事倍功半。
陶行知先生说:“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育”。三年级英语教学导学案的使用才仅仅是一个开始和探索,距离实现全部学生达标还有一段路要走,期间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的方向正确,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0 来顶一下
7.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 篇七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在准备上课教案的同时, 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 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建构编制的学习方案, 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它将知识问题化, 能力过程化, 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导学案是一种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案, 他要求老师怎样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怎样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工具, 是师生课堂互动与反馈的检测工具。正确合理地运用好导学案, 既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 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 编制了导学案, 并在课堂上实施, 发现整个课堂师与生, 生与生都在互动, 整个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 也达到了生本课堂的目的。
经过两学期导学案的使用, 发现导学案在数学生本课堂在起了以下作用:
1.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不会预习, 不知道预习的方法, 而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课程结构思路。它主要包括每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难信息点引、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 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 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 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 养成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按照这个导学案去看书, 做到了心里有数, 改变了过去看书后心里一片茫然的状态。
2.教会了学生怎样抓关键字和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而数学又被称之为思维的体操, 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何等的重要!在实施导学案的时候, 我们要求学生把定义和定理中的关键字和词勾出来。我们的学生在读题时, 抓不住关键信息, 或者忽略了另外一种情况。曾经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题:方程 (k-1) +x-1=0有实数根, 则k的取值为多少?学生做好后, 进行统计, 没有一个人做全对, 他们都忽略了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这种情况。学生在处理信息量大的题时, 也是不知所措, 根据这种情况, 我们在课堂上注重这方面的培训, 要求学生一边读题, 一边记录关键信息,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 学生在处理这类题型时, 也得心应手了, 同时也教会了学生要准确地运用字和词, 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有很大的好处。
3.教会了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 要有亲和力。我们在编制导学案目标的时候, 把一些词进行改动, 让学生感觉到语言很亲切, 不是被动的去完成老师布置的目标。譬如在编制一元二次方程解法这一节目标的时候, 其中有一条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法”, 通过课题组的老师反复揣摩和修改, 最后改成“你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法吗”?通过问卷调查得知, 学生喜欢接受后一种, 这种提法, 对他们来说有一种挑战性, 读起来让人感觉很亲切。现在要求创造和谐社会, 通过我们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训练, 我坚信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高素质, 高情商的, 为创造和谐的社会, 我们也献出了一份绵薄之力。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把原来课堂上师生间的单项交流转变为师生间, 学生间的多边互动交流, 增加了课堂的性息源,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有一个环节是需要学生分组完成,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之间相互探讨, 合作意识就进一步增强。人都有一种心理, 错了以后都希望尽快知道自己错的原因。达标检测后及时了解错的渠道:一是教师精讲, 把普遍存在的错误当堂解答, 满足学生这种急切的心理。二是把个别的错的放给学生,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可以小组讨论, 做错的向做对的同学讨教, 在讨教的过程中会的同学会很痛快去讲, 学生之间在讲解时比较融洽, 没有拘束感, 同时讲解的同学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 体验“成就感”, 做错的同学会认真去听, 合作探究的气氛也变得非常高。
5.提高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传统教学模式下, 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不敢勇于表现自己, 推销自己, 这与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格格不入的。在生本课堂模式下,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己。要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首先就得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勤于动脑, 善于发言。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 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 沟通对话渠道, 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 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我们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 对于基础题部分, 我们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进行讲解,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抽各类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让学生当老师, 向他的同伴进行讲解。这样就激励了学生先去自学, 在课堂上, 在课后才能够更好地, 有勇气地当别人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整个课堂上包干包尽, 学生无所事事, 即使抽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都胆战心惊, 答错了, 怕老师批评, 怕学生耻笑, 扼杀了学生固有的表现欲望, 也让学生求知的脚步变得沉重又胆怯!
由于导学案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 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 导学案设计关注的是每位学生的发展, 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全程性指导、调控, 关注的是合适的学习策略选择, 关注的是课堂的动态生成, 正是由于它的不确定性, 才体现出师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生本课堂上, 导学案作为载体,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把原来课堂上师生间的单项交流转变为师生间, 学生间的多边互动交流, 增加了课堂的性息源,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倡导教学民主, 师生互动, 营造了一种平等、宽松、和谐、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氛围, 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在数学生本课堂的环节中, 运用导学案学习, 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通过两个学期的实验, 我所任教的两个实验班在期末考试中, 平均成绩高出非实验班十多分, 导学案的使用, 在实现生本课堂目的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摘要: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通知中提出了新课程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活动, 要求学生会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实现这一目标, 导学案在生本课堂中起了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通知教基二[2011]9号.
[2]朱泽克, 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导学案”教学模式, 日期:2011年6月22日.
[3]钟炜,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导学案讲座三之1) 日期:2012年10月20日.
[4]付国亮“生本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人民教育》2012.3-.
8.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 篇八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课前预习肤浅虚假。部分学生在做导学案时,只做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没有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部分学生在课前不进行充分的预习,直接到网上或辅导书上寻找答案和解析,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少数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习惯于抄同学的答案,从而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2. 以“导学案”代替“课本”。有些教师编制导学案时注重知识点的“导”,比较详细地编写了对知识点的分析及重难点解析,在课堂教学中就只使用导学案而少用或者基本上不用课本,学生学完新课后对课本仍然很陌生,甚至没有认真地看过课本。
3. 课堂评价不及时、不准确。当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时,一个小组代表展示完毕后,需要其他小组评价,这时要么没有评价,要么只是对字迹、个别错别字进行点评,几乎没有对答案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评价或质疑。还表现在只评他组、不评本组,只评缺点、不评优点。
4. 有的教师没有及时、认真地批改导学案的练习部分。批改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检查批改,就会导致学生松懈,产生惰性,难以提高导学案预习的效果,也不能使导学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 教师的二次备课没有到位。对其他课题组成员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内容,有的教师不完全认同,以致弃用或临时进行大量增删。因为准备不充分,致使课堂上固守预设的导学案,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 鼓励学生,精心设计导学案内容,检查完成情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使用励志话语,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课前预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初中英语课堂内容的先行探究和思考上,突出其学习重点、难点,以问题为主,题目为辅,并要量力而为,量时下达。导学案应提前一至两天发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及时预习。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要及时抽查,部分预习作业可以收上来批改,以督促学生认真自学。
2. 导学案和课本要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厚此薄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重要平台是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其实课本在编写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分析,有着丰富的内容及思想内涵,导学案是无法代替课本的。
3. 教师要点拨、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课堂评价。我找了一些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视频(如杜郎口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评价),让学生观看,学习他们小组之间怎样评价,怎样正确地回答问题。
4.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批改练习。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全批,在时间比较紧的时候可以部分批改。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练习答案,让学生同桌互改。对练习部分的批改,教师不仅可以进行传统意义的对错判断,还可以选择从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5. 教师要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是课题组成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本班的实际,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导学案进行的再加工及再创造,是课题组成员个人对集体导学案的有效补充及调整。二次备课要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只能对共同的导学案调适调优,以获取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初中英语导学案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新事物。师生在实际应用中必然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只有学校教导处加大监督力度、重视学生的反馈,教师通过总结得与失,进一步督促和规范学生对导学案的充分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才能够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才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校的“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YQJK226)阶段性成果。
【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推荐阅读:
光合作用过程教学设计09-16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08-23
植物光合作用08-23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教案07-23
意识的作用学案09-17
教师推动教学过程作用11-06
斜面的作用学案07-03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案10-05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06-19
香蕉的作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