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分析》心得体会(共11篇)
1.《命题分析》心得体会 篇一
一、考试的作用:
一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二是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根据初中新课程的要求,考试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是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二是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比较全面的考核。因此,在考试命题中必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第一、知识的掌握。主要是对基本观点和知识从不同的层次要求进行认识、理解、掌握。
第二、能力的发展水平。既包括学生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等操作的能力进行评估。
第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侧重定性评价的方式。
二、命题的走向
1.课标为根本,《考试说明》必须服从课标。
充分研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的意义对考试来说:一是缩小考试范围,二是确定能力要求与层次。
2.能力立意为主线,串连有考试价值的知识(主干知识、核心知识、智慧含金量高的知识)。
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考查融为一体。
3.遵循命题的科学性。
4.体现考试的选拔性(有一定效度、信度、区分度)。
三、命题的结构
1.立意——能力+课标要求落点+热点。
2.刺激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考察解决问题能力,体现学生素质。
3.设问——引导考生做出什么样的回答(语言准确、指向明确)。
4.评分标准——明确、分层、公正、合理、好操作。
四、命题的误区
1.背离课标。
2.背离学生的知识背景。
3.对知识考察过于直接。
4.对能力的考察要求层次混乱或不合理。
5.对热点的迎合牵强或浅表。
6.文字表达含混,指向不明确,产生歧义。
7.问题情境对解决问题没有实际的必要。把问题与问题情境强行粘合。
五、命题的分类要求
1、选择题
(1)题干
A、每一道试题必须涉及一定的内容领域或单一的认知行为,该认知行为必须与考试范围确定的测量目标和行为一致。
B、试题考查的应该是重要内容,不要考很次要,或不重要,或大家几乎都会的内容。
C、用新情境材料考查高水平的学习能力,不要用与教材相同的语言,以免考查考生的简单记忆能力。
D、避免过于专门或过于一般的内容。
E、避免试题纯粹以个人认识为基础。
F、应答所要求的思维过程不要过于复杂。
G、题干中不要包括无关的内容,选项中相同的内容应该尽可能置于题干中。
(2)选项
A、备选项在内容上和语法上具有比较好的同质性,以降低可能的猜测概率,同时提高考试结果的效度。
B、各选项分别与题干在内容和表述上构成合理的逻辑关系。
C、各选项要独立,选项在意义上(意思上)不要重叠或相互排斥。
D、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与题干形成逻辑关系。
E、选项尽可能与题干某些部分相关,使得每个迷惑项看起来都是可能的。
F、利用教材上的语言或真理性的措辞作为迷惑项。
G、用学生的典型错误来制作迷惑项。
H、避免题干对选项的提示作用。
I、不同的迷惑项应该反映不同的错误类型。
(3)试题
A、每道试题的内容要相互独立,试题之间要避免互相提示作用。
B、试题的语言表述要简洁、适当。
(4)选项个数
选项个数多少关系到命题的效率,从效率的角度看选项的个数尽可能少为好。我们需要从测量的角度讨论在满足测量学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选项的数目。
2、主观题
(1)情境材料
①挑选的材料应该有教育意义。
②挑选的材料应该与学生学习经历过的材料有点类似性或是全新的材料。
③情境材料选择必须考虑测量的认知目标和涉及的内容领域。
④考生经过情境材料刺激后,表现出的差异只能与要测量的认知目标和相关的内容领域的知识相关,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
⑤情境材料应该足够复杂,使考生不至于重复情境材料的话语。
⑥应该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或图表表述情境。
⑦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
(2)设问
①设问或试题设计必须考虑测量目标和内容领域。
②要用与测量目标相一致的动词进行设问(如分析、综合、评价、知识、理解、运用)。
③应该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述设问。
④问答题和简答题设问应该有一定的综合性,而且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宜太窄。
⑤设问的要求与材料应该一致。
⑥如有必要对应答可以提出要求。
(3)材料分析题应注意的问题。
①提供的材料应该对答题有实质用处。
②设计的试题应该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
避免问题的答案在所给的材料中;避免无需对给出的材料进行分析加工,根据常识就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对材料的分析加工,完全依赖所提供的事实材料。
③必要的话应该对考生的分析应答做出规定。
④规定考生按照下列要求应答。
要分析理解给定的材料;运用学科的理论、概念或原理;分析过程应该扣紧材料运用理论、原理、方法等,结论应该与分析过程一致。
六、命题过程的三个环节:
一是命题的准备,至少做到:考核知识点的心中有数,考核能力层次和级别的清晰明朗,命题素材的广泛丰富。
二是命题(审题)过程的协调沟通,调动命题专家的积极性,使他们身心愉快地投入命题工作。
三是命题考试后的分析总结(试卷评价与质量分析)。
——建构命题研究的共同体(金字塔形的梯队)
七、高度重视试卷的难易度
难易度与区分度紧密关联。难易度不光是试卷整体的平衡,而是要注意到每个题目的难易度,尤其是分值较大的题目,尽最大可能使难易度适中,因为题目太难或太易都可能导致区分度过低,也就是说,对学生能力的好与差甄别不明显,这实质上是对考生的不公平。答案标准的设置也非常重要,答案还是以准确、简洁、评分清晰为佳。
2.《命题分析》心得体会 篇二
一、重视《考试说明》的学习。
1.《考试说明》是高考最有指导性的纲领性的文件。
2012年的理科综合(物理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和去年对比,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内容比例及试卷难度都不变。《说明》规定理综全卷难度值为0.6左右,其中物理科难度为0.55—0.60,体现了物理科高考精神———“适当的难度”,切合实际,恰当合理,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中新课程“三维”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力地促进高中新课程进一步积极、稳妥、健康地向前发展。
2. 认真研究知识内容及《说明》中要求掌握的等级要求。
《说明》要求“要知道所列知识的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这部分内容对考生能力要求较低。分数约占总分的20%。
题型示例更换了2题(例4、9),修改4题(例1、3、5、6),同时对其他例题[说明]部分的内容表述做了修改。使题型示例所承载的功能更加突出,便于考生理解试题立意、明确能力要求、领会解题思路方法和感受试题难度等,更好地呈现考试内容的试题形式,展示试题能力立意的表现方式,提供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界定试题的难易程度。
虽说命题者要求“送分题要真正送到手”,但学生如果平时没有理解地记,高考失分就会很多。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要领的含义,才能避免死记硬背,乱用概念。
3. 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重视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迁移能力,以电学基础实验伏安法测电阻为例,要求学生对实验要理解透彻,弄懂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能准确记录数据,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便得出正确结论。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开放性设计实验。实验题考的原理,都是中学物理中最普遍、最常用的原理,但问题情境是新的,考查学生的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近十几年,全国高考与各省市高考的物理试卷中,以设计性实验的形式考查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的试题就有几十个,涉及定值电阻、电压表内阻、电流表内阻、电源内阻的测量等情形,但绝大多数设计性实验题均需要在传统的伏安法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演变,即在掌握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外接法和内接法外,还可以用伏伏法、安安法等方法测电阻,我省2010年高考卷理综第19题的第3小题的电学实验题,就是在掌握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上,选用伏伏法来测电阻,注重考查实验迁移能力。从每年物理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实验题的得分率一般都不高。其实实验题并不难,是容易得分的题目。所以在复习中,对物理实验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突出概念的科学、严谨、深刻。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概念多且抽象,对于概念的要求可以理解为: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的表达形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的似是而非的说法,能够概括已知的知识和所给的物理事实、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2011年高考第11题,是一道关于电流有效值的问题,考生应真正理解交变电流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发热公式Q=IsR来求解。但是许多考生虽然认识到本题中的交变电流不是正弦式电流,却错误地套用正弦式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来解答,更有甚者,发现正负两个最大值不等时,就干脆相加求和,取其一半作为有效值。这就明显地表明,他们根本没明确交变电流有效值的定义。因此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对物理现象要从其本质特征来分析,要明确一些重要概念的物理机理。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动量与动能,磁通量变化与磁通量变化率,等等),要通过类比,突出其本质区别,以提高鉴别力。
三、突出“矢量性”特点。
物理学中的矢量和标量是十分重要问题,由它们引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效替代的方法,以及正负量的处理,等等,是高考必考内容。以2011年高考题为例,考查“矢量性”有7道题之多。
例题: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细杆MN,如图所示(图略),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b、c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a、Eb、Ec,三者相比(%%)。
A.Ea最大%%B.Eb最大%%C.Ec最大%%D.Ea=Eb:Ec
从统计结果看,过半数的考生错选了D项。他们可能是这样想的,在达到静电平衡后,金属球内部的电场强度等于零,因而球内a、b、C三点场强相等。这些考生不理解,这里所说的金属导体内部的场是指空间中所有电荷在金属球内部任一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对本题来说金属球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是均匀带电细杆M、N和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分别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矢量和,所以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在金属球内各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不等零。本题要求考生对库仑定律,静电平衡,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原理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较深入的理解,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而且在分析和推理时,思维要合乎逻辑。
四、抓准物理实质,建立相关物理模型。
每道题都反映一些物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物理背景。要正确解答试题首先要形成物理图景,从各种已知信息中,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理过程,找出始末的速度、位置或温度、气压等状态,然后选择有关定律定理,运用定性与完全相结合的方法,从已知信息逐步拓展到本题的所求量,以上既是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方法,又是解题的分析方法,要能在审题后形成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如果一道题没有附图,审题后就应先画出一幅具有物理特色的草图,以便形成生动、直观的形象认识,但它还没有达到形成物理图景的程度,只有根据试题叙述的情境、立意、设问,弄清了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和解题的大致思路,才能构成初步的物理图景。因此,当我们能形成物理图景时,也就有了解题的把握了。有些试题虽附有插图,但它并不能代替物理图景。上面所举的例题就是这种情况。
五、突出物理的高度定量化,体现数理的密切结合。
常用的数学知识大致包括:列方程式、比例、不等式、极值、三角函数、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高考物理试题对函数图像要求较高,不仅要了解它的物理意义,而且要能够进行简单计算,以及定性或半定量的画出函数图像。但是考生在这些方面知识是薄弱的,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最多的。高考中图像最多的一年,试卷面上图像就有14个。2011年试题中也有10个图像,其中实验题三题中占两题,最具代表性的是2010年的压轴题(2010年试卷第26题)。
六、加强限时训练。
教学中常见到有的同学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题目不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用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
七、要求学生归纳总结。
3.社会网络的命题分析 篇三
根据时间持续长短和关联的强弱,将社会网络的关联划分为四种类型:长期强关系,临时强关系,长期弱关系,临时弱关系。
长期强关系,指持续强关系时间较长,且信息交流量大,同质性很强,交往密切,情感支持最多,如父母子女、夫妻等都包含在这一类型中。长期强关系是我们感情和信任的最主要来源,强关系中的固定结构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改变即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事件。长期强关系中交流的信息同质性和重复性很强,但是人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长期强关系的支持,是一种稳定的持续的无条件的支持。
临时强关系,指持续强关系时间较短,信息交流量较大,一时交往密切,临时强关系主要针对的是在寻求异质信息的过程中,与弱关系的节点发生直接联系,并确定了一种亲密关系,通过亲密关系的强化达到一种临时强关系的程度,交换异质信息或资源,达成共识,但是在双方满足各自需求之后,强关系慢慢淡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弱化为长期弱关系。这种临时强关系的弱化和改变并不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是可以接受的,在某些情况下是个人所希望的。
长期弱关系,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弱关系,这种弱关系是建立在强关系联结强关系的基础之上的,交流信息较小,异质性很强,是人们联结异质有效信息的桥梁,如父亲的同事,母亲的朋友,妻子的同学等等都包含在其中,长期弱关系是一个人潜在的社会资源,具有发展的潜力。长期弱关系并不会轻易改变,但是联系确实是微弱的,并不能直接提供资源和信息。
临时弱关系,是持续时间较短的弱关系,比如一次聚会中的短暂相遇,或者同学的亲戚,同在一个商场中购物等等,异质性最强,但是通常并不能直接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寻求异质资源的行为在临时弱关系中显得突兀和不妥当。
四种类型之间的转化,是随着交往时间和个人性格兴趣以及价值取向需求的发展而发展的。长期强关系的改变通常不会频繁发生,其改变会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因而其改变和发展是人们持谨慎态度对待的。临时强关系是可以转化为长期强关系的,如较好的朋友成为夫妻,但是对于转化为长期强关系的过程是需要一系列考量和波折考验的。临时强关系也会弱化为长期弱关系,这种变化是随着需求的满足后而发生的,在某些情况下,双方希望弱化为弱关系,因而可以恢复原本的生活而不受打扰。临时强关系的主要功能在于异质资源的有效获取。通常人们寻求拓展空间和异质资源中,需要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和基本的情感联系,才可能进行资源信息的交换。长期弱关系转化为临时强关系,在于双方互惠基础之上,同时认为与对方建立进一步的关系对自身的发展或需求有所帮助,因而双方都有意愿能够建立进一步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了交往的密度和时间,发展为临时强关系。临时弱关系向长期弱关系的转化同样需要感情的投人,只是投入较少,改变的关系的程度也较小,通常不具有明显的界限和标准,这种拓展的效率更大,覆盖面更广,异质性更强,人们在其中获得的发展空间也是最大的。在现代社会中,能否将临时弱关系成功地转化为长期弱关系,成为了一种衡量交际能力的标准之一。
4.命题能力培训心得 篇四
第四实验小学 刘婷婷
暑假开学前,区教研室对教师组织了小学语文命题能力培训,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应该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坚守课标精神,夯实语文基础
从近年的语文考试试题来看,光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要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活学,不要死学,要内外兼顾,不要把目光死盯着课本。要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理解。
二、坚守语文生活化 拓展学习的空间
这些试题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透露着一种“大语文”的思想。像卷中补充诗句、填写名言、关于词语积累的考题,这些题的目的既是考查一个学生综合性素养,也是考查出一个教师平时语文教学的方向,你积累了多少,看了多少书,背了哪些古诗词。如果一个教师只把目光盯在课本上,死背猛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那么,班级的综合语文成绩一定不会得到提高。
三、坚守语文学科特色 促使内在语言外化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语言是根本,少了语言文字训练,就不是语文课。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将语言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理解性层面上,而应该牢牢抓住文中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参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课文内容的感悟融为一体,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的天空里自由地放飞。
四、坚守课堂主阵地 提升课内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在课堂中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抓住读写结合训练点,抓住重点词句段落,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习得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片断和关键词语,纲举目张,切忌零敲碎击,逐句分析,更切忌一放就散,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课文的重点,要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该丢的丢,该引的引,该讲的讲,该练的练,变学生“接受式学习”为“吸收式学习”,做到:引学生“悟”、教学生“法”、导学生“理解”、重学生“运用”、求学生“发展”,要通过课内阅读,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积累、自觉积累的好习惯,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五、坚守语文两大要素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有两大要点,一个是阅读,一个是作文。目前看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很突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一是要加强读写结合。一篇篇优美的课文不应该再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蓝本。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于这些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读写结合的渠道有很多,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二是要加大课后练笔。如写日记、与单元有关的相应的摘抄,仿写、写读书笔记、写随笔,办手抄报……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增加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课程标准》着重提出“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详细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
六、坚守整体效应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
5.对六年级数学试卷命题的心得体会 篇五
孔庆松
通过我和车玲玲老师对这份试卷的分析、讨论,我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出好题、命好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针对试卷的质量做如下分析:
一、对试卷的题型进行分析。
试卷以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地考查。题型多样,形式灵活。
试题了选择新的背景材料,又适当改变题目结构的程式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例如第一大题中的第二小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这一要求的提出不但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而且考查了学生的答题态度以及认真程度。
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都不大。试卷的题量适中,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很快答完,并且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查。
二、从这张试卷可以看出今后试题的走向
1、从《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来看,将会重视知识与技能考查的同时,注重人文性、缓解学生答题的紧张情绪和学习压力,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2、不再单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将会加强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考察。
3、将会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用不同知识和方法灵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个性。
4、计算能力考查,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三、反思:
就本校学生情况而言,我没有让学生做答卷,只能从试卷的出题情况,反思我平时的教学行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要寻找生活素材,把知识点放到情境中,注重估算能力、空间观念的培养。在落实“双基”的同时加强题目深度的练习,加强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沟通,尤其在组合图形与综合应用这两块内容上要整体考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不能仅仅参照书本总复习的安排。在上复习课时,时刻要提醒学生,我们学习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这个知识?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继续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加快计算速度,重视估算。继续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计算基本训练,计算还应该达到一定的速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在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更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不难,难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作教师的我们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培养。
6.全省物理评价命题研讨会学习心得 篇六
黄河口中学 王忠军
全省物理评价命题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8日——19日在济南军区第二招待所五楼会议室召开,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和各地市教研员对中考命题方法和命题大方向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李新乡就课标与物理教学评价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指出:教学是用过去的事情,教育现代的学生,适应未来的生活。
他对物理考试指出几点建议:
1、难题效益,各类难题是让学生失去信心、放弃学习物理的有效工具。连续失败的考试是让学生对物理由爱变恨的根本原因。
2、低分功能,学生成绩普遍偏低,不仅伤害学生还伤害教师和家长。
3、送分效益,任何向弱势的激励都不如让其考试有个好成绩。因此李教授指出:要转变理念,改变评价。
考试一定服务于学生,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生成长,命题时要让学生高分不满分。让学生有个好成绩有效度,不满分有一定难度,发挥出实际水平有信度,分数有差别有区分度。
省教研室副主任宋树杰就课程标准与试题的统一做了讲解。
宋主任提出:立足过程,让学生经历和科学研究一样的过程,促发展,提素质。
试题要基于课标重能力,导向教学重课标。在命题上,注重基础,加强能力考查。联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从过程入手,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注意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体现服务学生。
任方辉主任对命题提出
1、建立专门命题的人的队伍。要能命题,善命题,并且长卷命题。他提出发展卷,大题量,学生选题,分层评价的新理念。
2、指导性提出:慕课联盟,翻转课堂
要求课前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微视频自学,做到基本学习,视频可以反复看到基本理解,进入进阶学习。
优点:可在课堂上省去引入环节,在前十五分钟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时进入重点学习。
节省时间可当堂训练,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翻转课堂,解决问题,以学定教,深度融合以学生为本。
泰安市、潍坊市、济宁市、青岛市、济南市等各地市教研员对各地市中考试题做出了详细分析。总体来说有
一、试题中的知识覆盖面
试题总量不大,考查的知识点覆盖率适当。
分值分配别基本稳定,波动比较小,力和运动、功和能、欧姆定律、电功率等内容属于重点考查内容,而且分值较大。电学和力学的分值每年都在80%左右。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一)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
1、解释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
2、以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为原形,变换角度命题,以考查考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3、结合科技成果,让考生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答。
4、挖掘本土资源题材,密切物理与生活联系。
(三)注重实验,突出能力
1、通过补充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来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2、让考生通过对题给现象的分析,归纳出结论或指出其原因。
4、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3、通过对考生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以落实实验技能的考核
(四)综合渗透,提高素质
1、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来进行考查。
2.、试着让考生去分析一些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3.、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4、注重知识的迁移。五)着眼发展,重视衔接
1、突出适当兼顾初高中相关知识的内容的衔接和拓展。
2、突出新的情境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考查。
3、突出自学能力。
通过上述专家和各地市教研员的论证分析,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复习和检测应做到,1.抓纲务本,夯实基础
在复习中,我们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特别要注意教材中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控制变量法”。如: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等概念的形成过程,欧姆定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得到等,都是采用“探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近几年的试题中除了考核“控制变量法”,也考核了“等效替代法”。
(2)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3)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过程。(4)相关的物理学史。2.注重过程,强化应用
近几年试题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内容的考查已趋淡化,更多的是考查它们的应用和获得它们的“过程”中的科学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要让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复习弄清“为什么学习它们”、“怎样研究它们”、“如何运用它们”,真正的把握住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复习时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益。
3.加强实验,提高技能 实验题的考查的内容主要有:(1)考查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考查各种简单的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3)考查测量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方法;(4)考查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5)考查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6)考查会用科学术语和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7)考查能否自主设计实验;
(8)考查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4.关注热点,把握动态
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科技热点成为2013年中考的命题背景,比如朝鲜发射火箭、钓鱼岛问题、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3星”、我国最大的海事巡逻船“海巡01”轮在武汉顺利下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等。教师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报道,并找一些类似上述热点、科技的中考试题进行训练,找到解决这些试题的共同方法进行归类。
5.精选精练,举一反三
根据中考的能力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不搞撒大网捕小鱼,不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重点知识要多练,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对中考的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讲究规范,减少失误
7.中考作文命题分析及趋势预测 篇七
一、题型———形式多样
2015 年, 全国各地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多样,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全命题作文独占鳌头, 稳居榜首。2015 年, 从收集到的全国各地100 多个地区的中考作文题目中, 全命题作文就有50 多个, 所占比例达总数的一半, 这是对传统作文命题形式的强势回归, 这是由命题作文强大生命力与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决定的。我们知道, 全命题作文既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审题和构思行文的能力, 又能有效地避免宿构, 且评分标准明确, 操作性强, 评价更客观、公正。同时, 还能减少考生拟题时的煞费苦心与举棋不定, 为考生考场作文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2.半命题作文保持稳定, 安如泰山。在2015年全国各地100 多个地区的中考作文中, 半命题作文有32 个, 占30%以上, 比去年的21%上升了近10%, 有向全命题奋起直追的趋势。预计2016年中考, 半命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将平分秋色, 共同占据中考作文命题的精彩舞台。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 也与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和优势相关:半命题作文既有限制, 又能在命题、选材、立意等方面给学生更大的自由, 能给考生再一次选择的机会, 有利于不同考生的发挥, 更便于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3.话题与材料作文零星点缀, 日渐式微。在2015 年全国各地100 多个地区的中考作文中, 有湖南益阳与怀化、福建泉州与厦门、浙江杭州与宁波、贵州安顺与黔西南、湖北十堰、河南、山西等19 个省市采用了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 所占比例接近20%, 这充分体现了这些省市的命题者对中考作文开放性的难以放弃。但是, 话题作文由于过度开放的命题范围和过于宽松的写作环境, 与选拔性考试的本质属性存在一定的冲突;而材料作文对概括材料、提炼主旨又有较高的要求, 在选题、立意上有—定的难度, 学生写作时容易出现偏题、离题、跑题的现象, 其更适合高中学生写作。因此, 目前这两种命题形式不太可能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
4.选题作文备受青睐, 风头正足。选题作文, 即提供两个作文供考生选择。在2015 年全国各地100 多个地区的中考作文题目中, 有24 个省市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选题作文形式, 占了24%。从命题的全面性来说, 选题作文可以让考生再一次选择, 两个题目互为补充, 若其中一个题目偏重感性认识, 另一个则可以偏重理性认识, 这样更适应不同情况的考生, 让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写作, 效果自然会更好, 可以说, 这是实实在在的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5.小作文加大作文, 天地广阔。2015 年, 湖南、北京、山西、浙江、内蒙古等10 多个省市采用了小作文加大作文的“一大一小”的命题形式, 且小作文的设计独特, 新颖别致, 可谓“风姿绰约”, 让人眼前一亮, 耳目一新。如湖南长沙卷就要求考生在《幸福的篮子》第⒁段横线处作一个关于“我”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片段, 并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等, 将读和写的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内容———丰富多彩
从2015 年中考作文命题所涉及的主题内容来看, 命题者主要着眼于以下六个方面:
1.“成长感悟”类。初中生在经历了懵懂、叛逆和自律的洗礼之后, 回顾过去, 一定会有很多的往事回忆和深切的感悟。因而, 中考作文的命题在内容上一般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和人生体验。如黑龙江绥化卷的“感谢生命中的美意”、江苏无锡卷的“读书滋味长”、江苏泰州卷的“_______让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贵州黔西南卷的“我学会了_______”、湖南郴州卷的“一同成长”、湖南张家界卷的“_______, 让我很快乐”、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的“_______使我受益匪浅”等, 命题者都在积极引导考生审视自我, 回眸成长足迹, 写出成长中的思考、体验和感悟。
2.“励志修养”类。通过中考写作,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 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阳光的心态, 引导学生关注人性中美好的事物和情感, 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理解。如黑龙江哈尔滨卷的“不成曲调也是歌”、江苏徐州卷的“方法总比困难多”、江苏扬州卷的“苦趣”、湖南常德卷的“关于成败”、湖南娄底卷的“话说诚信”、浙江丽水卷的“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浙江卷的“挥挥手, 出发”、山东聊城卷的“风景在路上”、河北卷的“这一次, 我没有_______”、甘肃定西卷的“我想去_______”、山东青岛卷的“赢得_______”等。
3.“社会生活”类。学生处在社会之中, 或亲历, 或目睹, 或耳闻, 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体验和认知。中考作文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了解社会, 认识生活, 及时总结生活经验, 有助于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如山东济宁卷的“邻居”、江苏淮安卷的“回味”、四川绵阳卷的“劳动的色彩”、江苏连云港卷的“凝视生活”、湖北随州卷的“与平凡相伴”、广西玉林卷的“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贵州贵阳卷的“给_______让出一条路”、浙江嘉兴卷的“_______, 不仅仅是享乐”等是这类主题的体现。
4.“感恩感动”类。人的一生, 总是不时处在感动或感恩的角色中, 正在青春年少的初中生, 最应该培养和拥有这种健康的情感, 珍惜感动, 懂得感恩。应该说, “感恩”“感动”是人类情感大卷中弥足珍贵的一章, 也是备受中考作文命题者青睐的主题。如江苏南通卷的“一次相逢一份暖”、湖北鄂州卷的“有种幸福在心间”、湖南湘潭卷的“生命里不能没有_______”、广东佛山卷的“我真幸运能够成为你的/ 您的×××”、安徽卷的“难忘那_______的眼神”、新疆卷的“触动心灵的_______”、山东东营卷的“向_______鞠躬”、山东滨州卷的“有你相伴真好”、四川眉山卷的“有一种记忆叫温暖”等。
5.“哲理思辨”类。在日常生活中, 许多事物或现象, 只要我们仔细思考, 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有些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 如果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 就会获得不一样的结论。中考作文出现哲理思辨类的试题, 目的就是为了有意识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江苏镇江卷的“补”、江西卷的“丢”、四川资阳卷的“拐杖”、四川内江卷的“距离”、湖南邵阳卷的“_______ (勇气、自信、坚强……) 让我走出困境”、湖北武汉卷的材料作文“树的成长”等。
6.“时政热点”类。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在的学生, 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而是身处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的“弄潮儿”。关注社会热点, 思考社会现象, 关心国计民生, 有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 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2015 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 有不少命题较好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 有机地结合了社会热点,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如天津卷的“晒出我的_______”、河南卷的“_______里的微感动”中的“晒”和“微”就很有时代气息, 能让学生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四川广安卷的“_______去哪儿了”就从提示语中暗示了此题目是取自于社会热点“爸爸去哪儿了”, 湖北孝感卷的材料作文是取材于家喻户晓的社会热点———“一组烈日下一名小学生为女教师撑伞的照片”新闻事件。这些命题新颖别致, 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 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焦点, 把握时代脉搏, 关注时代风云, 投身生活激流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趋势———稳中求变
根据近年特别是2015 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基于“大稳小动”、“稳中求变”的规律, 预测2016 年中考作文将会继续以命题作文为主流, 以关注自我成长、情感体验、品德修养、社会生活等为主向, 精心设计作文题目。这是《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 的要求, 也是将来中考作文命题应坚持的一个方向。因此, 对于广大的考生来说, 首先要做好命题作文的备战工作。另外, 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命题形式虽然所占比例不大, 但这些命题形式将会长期存在, 同学们在备考时, 对这些文体的训练也不要轻易放弃。
8.小学数学命题设计方向分析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命题设计 方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60
小学数学命题的设计要立足于教育的实际情况,融入现代评价的相关理念,既要突显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又要关注创新知识的开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命题设计应注重应用性
设计命题时,教师要考虑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明确教材内容的结构逻辑,有机整合各阶段知识,体现前后知识的衔接性和渗透性。命题要关注各知识点间的交叉和纵横关系,使之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考查的协调发展。
命题分析:
小明妈妈整理家务时找出了全家人的旧衣物,其中成人上衣8件、裤子9条,儿童上衣5件、裤子6条。一家旧衣回收公司的收购费是成人衣物9.8元 / 件、儿童衣物6.5元 / 件,另外一家的是上衣13.5元 / 件、裤子6.7元 / 条。按照两家公司的费用标准,小明应该建议妈妈将旧衣服卖给哪家公司?
这个试题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该题目考查的是财务运算,能有效引起学生做题的兴趣,并使学生重视计算的准确性。
二、命题设计应注重教育性
命题时,教师要使题目符合数学规律,具备较强的结构性、逻辑性,使命题中包含的前后知识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一个有序严谨的知识体系。命题设计一方面要关注社会的焦点信息,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要融入科学的教育思想,突显数学学科的教育性。
命题分析:
学校的一个水龙头因为没有拧紧开关,每分钟大约漏出25滴水,每滴水大概是0.5ml。这个水龙头一天会流失多少升水?一年又流失多少?
这个命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命题还隐含了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计算出的庞大数字,使学生产生震动,将节约用水的思想传达给学生,无形中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日常小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命题设计应注重生活性
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生活性强的数学命题,能快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设计数学命题时,应注重命题的生活性,使之符合生活的实际场景,让学生通过命题观察、分析、验证、推理等环节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命题分析:
例1 成年人每天至少需饮用1.5升水。小美爸爸的水杯为圆柱形,其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15厘米。请问小美爸爸每天应喝几杯水?
例2 我国国旗长度与宽度的比例为3∶2。按此标准,当我们学校使用的国旗宽为120厘米时,其长度应该是多少厘米?
这两道题目的信息都来自实际生活,例1包含的饮水生活常识,可引起学生读题的兴趣和解题意愿;例2包含五星红旗长宽比例的信息,使学生在解题的同时还拓展了视野,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意外而又令人欢喜的收获。
四、命题设计应注重创新性
教师命题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优势因素,突出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促进学生潜能的激发。
命题分析:
一块长方形纸板长50厘米,宽30厘米。要将这块纸板做成高6厘米的无盖长方形盒子,应该怎样设计?请画出设计的图形,并计算出盒子的容积。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在分析题目后得到的解题方法大致有以下两种。
解法一:(50-5×2)×(30-5×2)×5=4000立方厘米,方法如图1所示。
解法二:(50-5×4)×30×5=4500立方厘米,方法如图2所示。
这种开放性试题将理解题目、设计方案和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增强了题目的综合性、趣味性,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小学数学的命题设计方向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命题的评价导向功能,引导小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命题的设计既要具备基础性,保证形式多样、难度适中,又要突出创新性,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到蕴含于数学命题中的乐趣,从而促使命题考查真正服务于素质教育,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9.中考作文命题分析 篇九
中考此类文题还有:我心灵的.甘露(天津),那份不一样的真情(长沙),________就在身边(宜宾),感动(雅安),深处(宁波),心泉叮咚(沈阳),等等。
让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穿透肺腑停驻于笔头纸端,让美丽的真情倾泻于字里行间,你一定能在这样美好的真情中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按照这一思路,真情类作文备考,我们还可关注以下这类相似的文题训练:
情到深处
心灵之花盛开的季节
我____了(从“哭”“笑”“陶醉”“迷惘”“疑惑”“懂(明白)”等词语中选填一个)
不想____ (从“住校”“成为作业的机器”“做笼中的小鸟”“压抑自己的情绪”等词语中选填一个)
想____ 的时候(家、你、母亲、父亲、玩、旅行……)
10.《命题分析》心得体会 篇十
学业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带着以上宝贵的指导思想,我研读了《小学数学有效学业评价——练习测试命题问题诊断与指导》一书,受益匪浅。
新一轮课程改革自2001年在全国全面展开,至今已有十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具体落实到小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生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在获取数学知识、形成相关技能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习题命题的新变化及课堂教学实践,体会如下:
教学离不开评价,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纲要对学业评价的原则和目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学生学业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传统教学偏重与终结性评价,比较忽视形成性评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在肯定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强调了形成性评价。
各种形式的考查、测试,无疑是学生学业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任何形式的测试、考察都离不开命题,各种测试卷的命题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是否科学、准确,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各种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适切性的测试题,以此组织各种形式的有效测试、考察,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命题就是“出题目”。从这个角度论,学科教学的“命题”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仅指各类测试、考察的命题,还包括课前练习、课堂训练、课后练习以及各种复习、练习的命题。
研究和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业评价类型是形成性评价,而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练习以及各种复习练习无疑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途径具有毋庸置疑的评价功能。有效教学离不开有效地学业评价,有效的学业评价离不开有效的训练和测试,而有效训练和测试是建立在高质量的科学命题基础上的。
11.考研数学命题规律分析与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 考研数学 试卷结构 命题规律
一、试卷结构分析
整套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1.数学一和数学三试卷中高等数学占56%,分数值约为82分,线性代数占22%,分数值约为34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占22%,分数值约为34分。试卷结构为单选题8个,填空题6个,大题9个。数学一和数学三试卷的8道选择题中,1至4题考查高等数学知识点,5至6题考查线性代数知识点,7至8题考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6道填空题中9至12题考查高等数学知识点,13题考查线性代数知识点,14题考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9道解答题中,15至19题考查高等数学知识点,20至21题考查线性代数知识点,22至23题考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
2.数学二试卷中高等数学占78%,分数值约为116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占22%,分数值约为34分。试卷结构为单选题8个,填空题6个,大题9个。数学二试卷中没有概率论相关知识点的考查,直接是选择题1至6题考查高等数学知识点,7至8题考查线性代数知识点,填空题9至13题考查高等数学知识点,14题考查线性代数知识点,解答题15至21题考查高等数学知识点,22至23题考查线性代数知识点。
二、题型分析
1.选择题:主要考查中等难度的题目,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一般运算量较小,像等价无穷小、二重积分的对称性、积分上限函数的图像、过渡矩阵、伴随矩阵、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分布函数等问题,只要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就能解决;考查简单的逻辑思维,比如简单的逻辑证明的题目。这部分内容只要基本功扎实,那么顺利拿下不成问题。
2.填空题:基本考查中等和低等难度的题目,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有可能考查在大纲中考查频率小的知识点,另外填空题一般考查的内容非常基础,需要进行有一定技巧的计算,但不会有太复杂的计算题,题目难度与选择题不相上下。
3.大题:主要考查中等难度和高难度的试题,以下列四种类型为主: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几何应用、物理应用、经济应用)、综合题。这一类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也多为几种知识点的综合。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题目一般都会有多种解题方法和证明思路,有些甚至有初等解法。每题的分值与完成该题所花费的时间与考核目标有关。综合性较强的试题、推理过程较多的试题和应用性的试题分值较高,基本计算题、常规性试题和简单应用题的分值较低。大题属主观题,其答案有时并不唯一,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能处理一个题目,更要能看到出题人的考核意图,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三、命题规律研究
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从数学考试大纲的考试要求来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这个要求也是命题人的基本出发点;从近几年考研真题来看,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多,占的分值也越来越大。如果只从试卷的表面来看,似乎只是通过第一大题单选题及第二大题填空题考核基础概念和理论,但事实并不如此,后面的计算题和证明题如果没有基础做前提,这里的分数就还是拿不到。所以抓住基础,就抓住了重点。
2.知识点考查的要求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虽然考纲规定不以某一教材为依据,但试题涉及的内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均有涉及,甚至有的试题就出自教材,如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但试卷中题目的难度往往大于教材中题目的难度,并且对解题方法的要求呈现多样化。
3.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近几年,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但出现在大的计算题中,而且在单选题和填空题中也会出现不少综合考查题,往往每道题都是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知识点整合,再通过一两次的变形而来的,所以综合题的解题能力能否提高,关系到考生的数学能否考高分。
4.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很多题目涉及数学的基础知识,但考生仅靠死背硬套是做不出来的,只有理解了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正确作答。考经济类的考生,要把微积分在经济中的运用方法抓住并牢固把握解题思路;考理工类的考生在这方面比较难,每年几乎都会有一道应用题,考查考生通过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微分方程)及解微分方程的能力。这里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广,要求解题方法高效、技巧比较高。
5.重视熟练解题的能力。一套试卷由23道题构成,需用180分钟完成,如果不能熟练的解题,时间上肯定就是不够的。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试卷的运算量是比较大的,要想提高解题速度,一定要把基础打得非常扎实;再者,应该做有心人,把常见的一些公式的运算结果记住,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可以减少中间的运算过程;另外,熟练掌握常见的变量替换及常见的辅助函数的构造,也可以减少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以节省时间。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数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命题分析》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毕业命题的现状分析及命题思路06-23
高考数学命题预测分析06-20
三年级语文命题分析07-24
九年级数学命题情况分析08-26
三年级英语学科期末试题命题质量分析07-05
考试命题学习心得07-03
感动作文命题07-01
初二作文命题08-30
命题说话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