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阅读训练及答案(共16篇)
1.《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一
《论发脾气》阅读训练附答案
论发脾气
文/聂绀弩
听说世俗所谓的大人物中,竟有动辄发脾气的,拍桌子、摔茶碗,诸如此类。发脾气的时候面红耳赤,气促心跳,不但自己吃亏,样子也难看。大人物是要装得有威可畏,有仪可像的,竟肯以难看的样子示人,其中必有不得已者在。什么不得已呢?曰:生活上有不如意的地方。
人生活在社会里面,社会既存制度,是一种使有些人的生活如意,而另外一些人不如意的东西。就现制度说,如果是官,是上司、是师傅、是丈夫、是太太,就比较如意;是百姓、是下属、是徒弟、是妻子、是丫头老妈子,就大不如意。生活上既大不如意,容易动肝火,有发泄的机会就发泄,是不足为奇的。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本以为时乖运舛,为天地所不容;及至听见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原来是这两位仁兄在谋害,怎叫他不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呢?
但,大人物在现制度下,应该是属于如意的一方面,为什么也发脾气呢?那是因为不如意的人发了脾气的缘故。不如意的人既然发了脾气,就对于现状不能不有或多或少的危险,促成社会的或多或少的变动。他们是不如意的.,也就是贫困的、卑贱的、被侮辱;当然希望这变动,一变动,他们的生活就说不定有多少改善的可能。大人物和他们相反,他是如意的,即在现状之下,是富有的、高贵的、被尊崇;当然不希望变动,一变动,自己的生活就会改恶。纵然是大人物吧,要社会完全照自己的意思,一成不变,也难以办到,因为社会上真有人的生活不如意,而那些人又出奇地多;真有人在那里发脾气,而脾气又发得出奇地大。如果仍照自己的主观要求,以不变应万变,以少变应多变,以缓变应急变,以假变应真变,那自己倒很容易就变成日暮途穷,倒行逆施,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知是世界跟他开玩笑,还是他跟世界开玩笑。这是大人物之所以有脾气的根本原因。
凡发脾气,必定有对象,对象必定是人;如果对自己发,对草木鸟兽发,那只能算是发脾气的变种,不能列为正宗。同时,凡发脾气,必定是被发的对象哑口无言,或者连声谢罪。否则就是两人吵嘴、打架,而不能叫做某人发脾气了。如果这样,那就有许多人虽有脾气,也不一定有发的机会,百姓不能对老爷发,下属不能对上司发,徒弟不能对师傅发,妻子,尤其是下层社会的,不能对丈夫发,丫头老妈子不能对太太发,那些人多是直接蹂躏他们,使他们的生活不如意的,也就是正应该对之发脾气的,可是他们不能发,一发,生活就会变得更不如意。
百姓不能对官老爷们发脾气;反过来说,官老爷们却可以对百姓发,岂但可发,并且正是发的好对象。一边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边是“不怕官,只怕管”,什么人对什么人发脾气,什么人被什么人发,按部就班,毫不假借。三十几年来,政制有了若干改变,社会也有若干改变,但有些人,尤其是大人物之类,如前所述,本是不愿意改变的,他们的观念,也就真正毫不客气地没有改变。总还以为官是民之父母,某种地位,是古之帝王。自己成了帝王就要发帝王脾气;没有成为帝王,就忍受别人的帝王脾气。在君主行乎君主,在臣仆行乎臣仆,他们倒是两者都能适应的。加之社会既在变动,不如意的事本多,要拍桌、摔碗或者看别人拍桌、摔碗之类的事,就传到我们小百姓的耳朵里来了。从大人物常发脾气这事看来,莫非咱们这时代真要向前跨一步了么?
15.请根据文意概括大人物发脾气的原因。(6分)
16.理解“在君主行乎君主,在臣仆行乎臣仆,他们倒是两者都能适应的”这句话的含义?(6分)
17.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举例分析。(6分)
16.【参考答案】一那些大人物身份是君主时就向臣仆发脾气,同等,一旦易位便反过来,他可以接受上司的发脾气,(3分)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社会君与臣、官与民关系的本质矛盾。(3分)
【解题思路】“句不离段”“瞻前顾后”,根据画线句子的前句“自己成了帝王就要发帝王脾气;没有成为帝王,就忍受别人的帝王脾气”可知,大人物对身份的界限拿捏得非常到位。
17.【参考答案】①对比论证,如文章第二段把生活如意者与不如意者的人进行对比纵向对比,文章最后一段把大人物是臣仆接受别人发脾气和是君王时发别人脾气的横向对比一对矛盾体后,便列举发脾气的各种人等层层递进,形象鲜活②例证,如,第2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证明“生活上既大不如意,有发泄的机会就发泄,是不足为奇的”的观点。
【解题思路】本文逻辑严谨,文字生动,从第二段到结束处处对比法,反衬法,例证法,层层递进,形象鲜活。所以很容易找出实例。
2.《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二
一、应遵循的原则
(一) 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使用教材, 自主驾驭训练口语。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对话本质上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口头语言, 它从属于阅读教学又高于阅读教学, 其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与文本紧密相联。那么怎样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高屋建瓴自由驾驭展开对话?
1. 整体性使用教材。
每个文本是一个独立的活的整体, 近几年来, 整体性阅读受到广大教育者的研究与推崇。整体阅读的实施体现为对教材的整体处理, 即把文本视为一个独立的活的整体, 对文本的解读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模式。[1]
(1) 突出整体领悟, 步骤因文而易。
文章是有难易之别的, 我对教材整体性处理实行了区别对待:较平易的写人记事的文章, 步骤改为:整体———整体;较含蓄深刻的抒怀哲理性文章, 步骤改为:局部———整体;中等难度的文章, 步骤仍为:整体———局部———整体。
(2) 局部为整体服务, 问题因文而设。
整体使用教材并不排斥对教材的局部细研, 相反, 对教材精当的局部细研会更深入地达成对文本的整体领悟。但局部不可为了局部而局部, 局部必须为整体服务。在对文本细节处设计问题时, 要充分考虑文本的主题与表现手法。
2. 针对性使用教材。
(1) 根据教材内容, 设计表达话题。
首先根据文本专题内容, 设计阶段时间阅读训练的主话题。其次根据主话题设计每篇课文子话题, 将主话题内容分解细化。
(2) 根据教材特色, 营造对话情境。
教材特色首先是指文体特色。新教材突出人文内涵, 淡化文体观念, 不同文体的文章常收编在同一专题。教材淡化文体观念, 这会导致学生作文因文体不分而四不象的恶习。教者应认真分析每篇文章的文体特征, 努力引导学生的课堂表达与文本鲜明的文体特征相一致, 潜移默化中掌握文体知识并运用。
教材特色其次是指文章的语言风格。文本提供了学习语言的最佳范例, 各种风格的语言都值得学生借鉴模仿。实际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针对性地让学生口头造句、仿段, 纯粹就为学习语言表现技巧、美化语言表达。
教材特色还指文章的具体语境。每篇文章的内容与其形式一起, 构成其独特的语言环境。这种语境是文本式的, 是静止的, 需要教者用心发现、体悟并用各种手段去营造, 使之成为一个活的言语环境, 更具真实感、情境性, 更能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
3. 创造性使用教材。
(1) 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这里所说的“创造性使用教材”, 表现为备课时对教材文本的修正、删减或调换。
(2) 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在新课程中, 提出了“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理念, 即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 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二) 因“人”施教的原则———口语训练应关注学生个性与思维发展。
1. 目前对话教学存在的弊端。
(1) 对话形式的问答化。不少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把对话理解或者演绎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师问生答, 教师依然保持着话语霸权, 通过程式性的发问把学生的思维纳入预设的轨道之中。
(2) 对话主体的精英化。对话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创设民主、平等的情境, 让大多数学生自由地参与。
(3) 对话内容的浅层化。不少教师的对话实践往往把经历和眼光投注到外在的形式层面, 更多地关注课堂气氛的热闹与否、课堂过度的自然与否, 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浓烈,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烦琐化。
2. 重新思考对话关注点。
(1)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首先是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感悟, 即要听到学生独特的见解。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张扬个性, 发展能力,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能产生独特体验, 表达独特见解。其次是关注全体学生个体性格的发展, 即要听到不同学生见解。
(2)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针对目前对话教学走过场的肤浅化趋势,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在对话教学中尤为重要。具体措施:
给学生思考时间。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对课堂提问对话进行改革, 尤其在时间上, 变提问即答为“等待时间”再答或允许暂时不答, 这应是对传统提问答问的一种改进。增加了“等待时间”, 等于增加了学生思考的机会,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高对话质量。关键在于话题的设计, 以及教师的引导。
(三) 因“时”施教的原则———注重课堂口语训练的实用价值取向。
文本阅读的价值取向可概括为两点:理解赏析层面上的审美功用、积累运用层面上的实用功能。课堂对话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实现其实用性目的。
1. 表达内容多关注生活。
阅读教学中联系生活的表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指表达的内容联系生活, 包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表现在为学生引进大量的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鲜活素材, 对文本有效拓展、补充, 使之更丰富、更深刻。
2. 形式上注重交际性。
课堂教学中教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学生口头表达的交际性功能: (1) 普通话的训练; (2) 各种辅助手段进行语言交际训练。
二、可采取的方法
(一) 让学生有话可说。
1. 坚持积累, 使说有源头活水。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有如神。语文老师如何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状况下为学生赢得更多阅读时间?追求效率与持之以恒是最务实的出路。
(1) 坚守阵地, 实现课堂的有效积累。
首先, 重视对文本的体悟式积累。 (1) 以文本为资源。课堂让学生多讲一点、多体悟一点、多积累一点。 (2) 以理解为核心。课堂坚持少教多学, 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对思考表达的内容常会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一种隐性的积累。 (3) 以交流为过程。多联系课文中引起共鸣的思想感情, 和学生进行开放、平等的交流。 (4) 以积累为结果。只有将积累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看到成效。
其次, 提倡文本外的点滴式积累。 (1) 培养自觉积累的习惯。改变学生观念, 使之认为积累是一件有价值的事。 (2) 形式简短、丰富。改变以往所采用的每日几个成语、几个音、一句格言等过于零散不成体系的做法。部分由学生自主准备。 (3) 过程紧凑、灵动。展示积累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交流、互动。
(2) 拓展阅读, 实现课外的针对积累。
针对文本, 为课堂服务, 课前进行目的性、指导性的准备, 以保证课堂表达的有效进行;排斥干扰, 选择优秀读物, 布置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文学类书籍。
2. 精心设计, 使说有的放矢。
(1) 精心设计教师的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2]
(2)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课前, 教师还必需充分“知生知文”,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二) 让学生敢想敢说。
1. 消除心理障碍, 产生说的需要。
(1) 突破学生不愿说的心理防线。首先, 从理性的层面, 让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说的重要性。“说”可以提高语文成绩, “说”可以锻炼能力, “说”可以成就人生。其次, 从情感的层面, 让学生体会说的艺术与乐趣。可向学生列举口才成就人生的名人事例, 使学生对说话艺术产生由衷的羡慕钦佩之情。最后, 从行动的层面, 导之以行, 坚持说的训练。
(2) 消除学生怕说不好的心理障碍。首先, 课后提倡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课后主动与学生多沟通、交谈, 使学生从心理上亲近教师、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倾诉。其次, 课堂营造民主亲和的教学氛围。关键的是要在课堂上营造民主、轻松的气氛。
2. 营造语言情境, 激发说的兴趣。
营造语言情境是指创设与文体特征、专题内容相一致的语言环境, 前文已对有关文体特色的语境详细阐述, 这是再从方式上略加补充:
(1) 导入时, 设置情境。任何高效的课堂学习都应从“头”开始, 好的开端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2) 教学过程中, 辅以适当情境交融的媒体片断。如音乐、画面、影视剪辑等。
(3) 艺术化板书。或突现理性, 或突现感性, 亦可图文并茂, 所选用的词语简练、优美、富有表现力, 与课堂上的语言情境相得益彰。
(4) 专题总结活动课。比如记者招待会、模拟审判会、录音访谈、演剧等, 把学生带到说话的具体场合中去, 造成一种氛围, 激发兴趣。
(三) 让学生能说会说。
1. 结合各种表达训练, 强化言语实践。
(1) 听的训练———说的重要基础。
听的训练形式:礼貌倾听———要求耐心、专注;素材模听———从音准、音高到表情达意的语气、语调, 都给学生提供了标准的范式。
(2) 读的训练———表达的必由之路。
读的基本要求: (1) 读与思的结合。一定要养成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 (2) 读与情的结合。要求学生在把握作品创作背景主题、情感基调的基础上用响亮的声音自主、清晰、动情地朗读。 (3) 掌握读的技巧。充分合理运用停顿、语速、声调等朗读技巧, 才能读出韵味, 更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
(3) 说的训练———表达的实践要道。
说的训练要求: (1) 规范性。阅读课中的说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随便交谈, 说的内容与形式教育都应作规范性的引导与要求。 (2) 灵活性。说的训练灵活性首先是指计划安排的多样性, 其次是指非计划内的生成性。 (3) 挑战性。说的训练具有挑战性兼指说的内容与形式。
说的训练形式。 (1) 针对文本的说———复说、概说、问答。 (2) 与文本相关的说———演讲训练、对话训练、佳作介绍、故事接龙。 (3) 文本之外的说。善于及时抓住教学中出现的有效契机, 随机性进行说的训练。
(4) 写的训练———说的辅助升级。
写的训练要求: (1) 关注文本。写的视线应聚焦于文本。 (2) 关注质量。借助于写的辅助, 学生的说会更准确、更自信、更流畅, 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能提升学生口头表达的质量。
写的训练方式: (1) 说前构思写。主要指写下灵感中出现的关键词、观点、思路以及句式, 一刹那想到的妙语、修辞等零碎的词句, 这种构思写能有效保证说的质量。 (2) 说后润色写。这是课堂发言的一个重要回顾与再加工, 使学生表达能力进一步提纯与升华, 温故而知新。
2. 运用多种方法, 训练言语思维。
(1) 言语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
(1) 思维广度的训练。就是利用和发掘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拓宽思路, 使话语内涵丰富, 言之有序且富于变化。 (2) 思维的深度训练。思维的深度, 就是指想得深、看得远, 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从一些个别性事物的特征, 推断出事物带普遍性的规律。 (3) 思维的速度训练。口语语言稍纵即逝, 面对复杂多变的言语对象、言语情境和言语话题, 必须快速捕捉信息, 快速分析判断, 快速构建思路并组织语句, 及时、准确而流利地表达出来。快言快语、对答如流, 都离不开快速的思维。 (4) 思维的灵敏度训练。思维灵敏指的是脑子灵活一点儿, 解决问题应对有方, 不拘一格。 (5) 思维的创新与批判性训练。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 即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
(2) 言语思维训练的主要策略。
首先, 应注重言语内容, 利用问题教学法训练言语思维。
第一, 题的质量要高。具体表现为:
问题明确无误。主要指问题的表述简明流畅, 没有语法错误、逻辑错误, 也指问题所指向的内容准确切题, 与问题紧密扣合。明确无误的问题才有思考的价值, 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
问题难易适度。 (1) 不提过于空洞抽象的问题。问题应靠实, 接近学生实际, 不是那种学生脱口而出、异口同声的无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同时问题也不偏怪刁难, 架空无物。 (2) 不提无智力任务的问题。浅层次的问题, 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展开多向的交流、深入的探讨。
问题富有启发性。 (1) 较朦胧的抒情散文, 联系生活, 体会情感。 (2) 较抽象的思想论文, 辅以理论框架, 宏观把握。 (3) 较简单的叙事文, 跳出文本, 巧妙联系。更不必就文论文。
第二, 问的艺术要精。具体表现为:
善用追问艺术。 (1) 类比追问。是指把相似或相近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 将一个问题作为另一个问题的铺垫、桥梁, 起到横向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 (2) 对比追问。把相对或相反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 在对比过程中, 寻找异同, 起到逆向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 (3) 层进追问。这种问法根据学生思维实际将问题一步步推进, 由浅层带入深层, 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4) 随机追问。抓住时机, 即时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训练学生思维多角度任意发散的能力。
善引学生质疑。 (1) 不可为了质疑而质疑。将解读文本所设计的阅读题也由学生提出才有价值, 方显质疑精神。 (2) 疑不在于形式, 关键在于内容思想。学生确实有疑而质, 因百思不得其解而质, 这样的质疑给学生共同探讨后才能起真正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
其次, 要注重言语形式, 提升表达要求, 训练言语思维。
第一, 平实表达的提升训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平实表达要力求简明、准确、清晰、连贯, 若具有情境性, 还要求得体。可引导学生不断自我更正或互相修正言语形式, 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第二, 生动表达的提升训练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教师可采取表达方式转换的训练和善用修辞的训练。
3. 运用非语言因素, 辅助表情达意。
(1) 声音要素。响亮、富有高低变化、流畅、清晰;还要掌握一定的语音修辞技巧, 如语气、语调、重音、节奏、连顿的使用。
(2) 形象要素。应力求生动、适度, 可配合体势、手势, 增强表达效果。
(3) 心理要素。要努力构建与他人的和谐。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发展的需要, 重视口语交际、将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 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口语交际教学与读写有效结合, 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培养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新教学理念、注重语文课堂和学生生活的实证研究、不断探索教学理论基础, 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耀奎.谈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整体阅读训练[J].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4 (3) .
3.阅读训练答案 篇三
(一)1.lonɡ diāo 2.略
3.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4.(1)丢失 羊圈 (2)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5.略
(二)1.(1)魏国 楚国 南方 北方
(2)①马好 ②路费多 ③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3)①√
2.B 3.略
(三)1.mò qián 2.略
3.捉它很容易。
4.“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5.四件事。捕鼠(没捉着老鼠,还说老鼠太瘦了);捉鱼(没捉着鱼,被鱼尾巴打了一下,还说是利用鱼尾巴来洗脸);掉进泥坑(还说是用这个办法治跳蚤);掉进河里(还说在游泳,结果沉没了)。
6.猫爱吹嘘自己,掩饰过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被淹死了。
7.结合实际谈启发,言之成理即可。
四年级阅读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一)1.叼走 幼儿 清淡
唠叨 幻想 谈话(答案不唯一)
2.(1)大自然的规律
(2)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二)1.biān bǔ bì ruì
2.灵活 敏捷 启发
3.三心二意 五颜六色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4.(1)蝙蝠的眼睛被他们把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2)塞住了耳朵,蝙蝠就像失控的汽车到处乱撞。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不能安全飞行。
5.三,蝙蝠在夜里靠什么飞行,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1.严密 立刻 启示
2.风马牛不相及 声名狼藉 逐臭之夫 污秽
3.A 4.略
五年级阅读主题:语言表达的艺术
(一)1.shì shèn yì wèi yìnɡ qín
2.(1)拜见 就,于是 (2)给……看 说
(3)没有
3.略
4.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谈轶事
(二)1. jú zhǐ 贼 赔
2.微笑 傻笑 冷笑
3.得意洋洋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4.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是因为水土不同。
5.(1)种植用的土地 楚国的风气(楚国偷盗的风气)
(2)三,没出息,做了盗贼;羞辱晏子,显楚国威风。
6.略
(三)1.鲁莽 野兽 宰相 牢固
腥味 猩猩 冒犯 规范
2.管家 无可奈何 盛情 恍然大悟
3.安然无恙 豁然开朗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迥然不同 怡然自得
4.(1)因为……所以…… (2)如果……就……
(3)如果……就…… (4)如果……还能……
5.清政廉洁、有远见
六年级阅读主题:难忘的历史
(一)1.rěn zhònɡ zhuó
2.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3.可以体会到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面对危险和困难,坦然自若、临危不惧。
4.略
(二)1.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全句: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2.(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2)引用 对比
3.张思德同志牢记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三)1.chǔ wànɡ cónɡ ái
2.祸 殃 张 结 羞 怒 遍 鳞
3.略
4.(1)第一个是过度疲劳而休息。 第二个是死亡、牺牲。
(2)吉鸿昌坚贞不屈,忠于抗日,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赞扬其英雄气概,并为英雄的死感到惋惜。
5.(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2)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3)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4.说话的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篇四
1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说话粗野、冷漠、骄横,会给人留下低级下流、缺乏教养的印象;说话文雅、和气、谦逊,让人看到的是一颗善良、纯正、美好的心。这里仅举几位伟大人物的礼貌佳话为例。
2 有一次,列宁在下楼时正碰上一位女公务员端着洗脸水上楼,她看到列宁就往后退让,列宁却十分热情地说:“你手里端着东西,我是空着手,你先上楼吧!”
3 1955年,毛主席回韶山时邀请亲友中的老人吃饭,向他们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4 有一次,周恩来下了飞机后与机组的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当时机械师邝祖炳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和其他同志握手以后就站在邝祖炳身后等着,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邝祖炳工作结束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后面,赶紧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你在等我。”周恩来笑着亲切地问:“噢,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
5 语言的美,不在于辞藻华丽,也不在于抒情描写,而主要在于适合语言环境。[a]与同志见面时,问声:“你好!”一句亲切的问候,并非是多余的客套,它体现了谦恭、和关心人、尊重人的美德。[b]与别人打交道时,常说一声:“请!”也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c]不慎做错了事,先说声:“对不起!”可消除不必要的.猜忌,增进同志间的友谊。[d]别人道歉时,说句:“没什么!”表示胸襟开阔,还可以把窘境中的同志解脱。[e]请别人帮助时,说一声:“劳驾。”这不是普通的恭维,而是表达了尊敬别人的意思。[f]别人致谢时,说声:“别客气!”表现出你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你诚恳谦虚的美好心灵。[g]同志间分手时,说声;“再见!”这表明交往并没有在分别的时结束,友谊在告别声里继续发展。
6 总之,要做到语言美,要在说话时候做到“文雅、和气、谦逊”,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加强语言锻炼。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往往是学不像样的。
1.文章从说“话”的角度阐明了 的道理和 的重要性。
2.如果将文章的标题换一种说法,应该是
3.下面的话是从第 5 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 ]和[ ]句之间。
同志帮了个忙,说声:“谢谢!”它像一盒火柴,使人感到情感的炽热;它像一条纽带,连接了同志间的友谊。
4.文章主要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另外还运用了 论证、 论证和 论证。
5.细读文章,谈谈你对第 5 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
6.文章结合寻常事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常用礼貌用语在交际、沟通中的作用,读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5.《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五
骄傲的青蛙
有一只骄傲的青蛙,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有一天,骄傲的青蛙又在跟同伴吹牛自己有多伟大。这时候,刚好一只牛走过来吃草,同伴就说:你能够比那只牛还大吗?骄傲的青蛙说:当然能啊!说完骄傲的青蛙就猛(měng)吸一口气把肚子鼓了起来。同伴说:还不够大!于是骄傲的青蛙就拼命地吸气,把自己的肚子鼓得大大的,想要赢过那只牛,他吸呀吸的,终于砰(pēng)的一声,把自己的.肚皮给撑(chēng)破了。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2、选词填空。
骄傲 厉害 吹牛 拼命 伟大
(1)小雄是一个很贪吃的人,每次去自助餐厅都( )地吃。
(2)美美很喜欢( ),常说她家大得可以装进一艘船。
(3)狮子是草原上面狩(shòu)猎最( )的动物。
(4)孔雀常为它一身美丽的羽毛而感到( )。
(5)妈妈无私地疼爱孩子,是很( )的。
3、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它为什么会把肚皮给撑破的?
答案:
1、5
2、(1)拼命
(2)吹牛
(3) 厉害
(4) 骄傲
(5)伟大
6.《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六
①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
②经科学测定,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水达到45~50千克,占体重的60%~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水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水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夫弗杰普戈利茨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咸味,否则就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咸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3.5%)要低一些,但比世界上最淡的波罗的海的含盐度(0.2%~0.3%)却要高许多。况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之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的血的咸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皮下或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最常用的是含0?85%氯化钠的水溶液。炎热的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和在炼钢炉前干活的工人,每天都要流掉大量的汗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医生总是要劝这些人多喝些淡盐开水。这就是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⑥如此看来,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教科书。它告诉人们: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选自《白天的星星奇妙的人体海洋印记》有删改)
1.整体把握,清理思路,分析结构。(4分)
(1)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文字归纳在下面。
(2)选文的①⑥段是总说,其余段为分说,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结构示意图的括号内填上恰当文字,在分说部分相对应处填上自然段序号。
┌( ){ } ┐
① ┤ ├ ⑥
└(含盐){ } ┘
2.选文用得较多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请在列数字以外任意举出一种说明方法,并举例且说明其作用。(2分)
3.为了准确说明事物和事理,选文的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简明、周密。如果把下边句中加点词语去掉或换成其他词语,表达意思有什么不同?(任选作一题)(2分)
(1)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2)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3.5%)要低一些。
4.请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对以下问题大胆说说你的认识。
(1)有人说选文第⑤自然段是多余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分)
(2)请你根据选文的内容回答:人的生命起源于什么?人的生命离不开什么?(2分,此题为加分题,得分计入本大题)
答案:
1.(1)含水,血液中含盐(若答出血液中带有咸味亦可)。(每个1分)
(2)(含水){②③}含盐{④⑤}
填含水1分,填对②③④⑤给1分,若填错一个不得分。
2.说出说明方法并举例1分,说明作用1分,例如:
打比方:(第①段)这样使说明的对象(人体的内部)形象生动、浅显易懂。(意思基本一致亦可)
举例子:(第⑤段)先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作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作比较:(第③段)通过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人身上具有海洋印记(或人类来自海洋)。
3.与以下答案基本一致的即可得2分。
①普遍说明这个道理的正确性,因为它代表绝大多数,若去掉,那么特殊情况也包含其中,没有例外,与客观实际不相符(意思相近亦可)。
②1%是一个确数,加上左右二字,就变成了一个概数,若去掉,反而变得不准确、周密,不符合客观实际(意思相近亦可)。
4.(1)不是,第④段末提出了问题,就应有回答,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在第⑤段用具体例子作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言之有理即可)(2分)
7.阅读训练答案 篇七
(一)美丽的秋天
1.2:花、田野、晒谷场。
2.如诗如画 多姿多彩 汗流浃背 笑容满面
3.金色的秋天 盛开的菊花 火红的枫叶 金黄色的稻穗
4.“这”指的是堆积如山的谷子。
(二)捉青虫
1.共有(3)自然段;第(2)个自然段
2.句子序号表示分层结果: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捉虫。(√)
3.走;蹲;翻;找;扒;看;逃;伸;捉;碰;蜷缩……
四年级阅读主题:美好时节
(一)秋天的思考
1.cháo cān chéng
2.B.种植果树 D.果农
3.(1)农民们的辛苦耕种 (2)辛苦劳动和汗水
4.略
(二)茉莉花
1.碧绿 小小 细长 纯洁 尖尖
2.比喻句:人们只能看见龙爪一样半开半合的萼片,而小小的花苞却常常是藏而不露。拟人句:茉莉把自己的芳香和生命无私地献给了人们,人们常常称赞它的心灵像它的花朵一样美丽纯洁。
3.短文主要写出茉莉的茎、叶、整体形态轮廓。通过写茉莉的花、苞、萼片、蕾的形态、花朵寿命、花开花落,感慨生命的短暂,赞美了它的无私,心灵的美丽与纯洁。
五年级阅读主题:趣味生活
(一)蝈蝈
1.B.不叫、叫、逃走
2.D
3.C
4.略
(二)蚂蚁的救助
1.C
2.C
3.C
4.①B②D③A④C
5.略
六年级阅读主题:心灵启迪
只要弯一弯腰
1.秘 颗 即 长
2.A.忽然 B.美丽
3.A.昨晚我没有多捡些石子。
4.(1)科学教巴甫洛夫 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我们应该在小时候多学一些
(2)歌德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5.“不去弯腰”指的是不去做,“疏于弯腰”指的是很少去做,“耻于弯腰”指的是因做小事而感到羞耻。
6.A
8.《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八
停电的夜晚越来越少,精关的工艺蜡烛却渐渐流行起来。光线和阴影在摇曳地做着游戏,令人遐思。蜡烛带给我们的别样温存,也许是任何照明方式都难以取代的。
①蜡烛的发展
原始人的主要照明工具是纤维浸透油脂的火把,逐渐的,油脂包裹纤维的蜡烛在很多国家被独立发明出来。显然,蜡烛比火把和油灯更加便携轻巧,而且烛芯可以使它完全直立燃烧。
人类早期制作蜡烛的原料是动物脂肪,50前的埃及人把芦苇插在牛羊的脂肪中点燃,这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后来蜜蜂腹部蜡腺分泌出的蜂蜡、提炼自鲸鱼油脂的鲸蜡、从棕榈树叶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蜡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蜡。不过那时民间照明用的多是油灯,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使得起蜡烛,因为脂蜡是可以食用的,大多还非常有营养,人们可以用它来充饥。
蜡烛真正放下身价是在19世纪。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石蜡,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细长白蜡。此后,曾经的“照明贵族”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罕了。作为照明方式,蜡烛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电灯让这种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越烧越短的蜡灶究竟去哪了?燃烧时蜡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后又逐渐凝固。在这个从物理到化学再到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烛芯起着关键作用。
燃烧的烛芯使周围的蜡升温熔化后发生“毛细现象”,蜡液沿着烛芯上升,作为燃料被消耗掉以后,露出更多的烛芯,继续供给燃烧。
“何当共剪西窗烛”看似浪漫,实际是件很麻烦的事。最早用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无法充分燃烧,如果没有及时把炭化的末端剪掉,蜡烛就可能熄灭。直到18,一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辫状烛芯。与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相比,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燃烧时能自然松开,末端完全烧掉,省去了剪烛花的麻烦。
③
被电灯取代的蜡烛,逐渐成了停电时的备用品,但是更多时候它们被用在特殊场合。 在蜡烛发明伊始,它就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基督教徒很早就把蜡烛视为宗教神物。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中,也都有为逝者长燃蜡烛的习俗,点燃的蜡烛象征着不灭的灵魂。
生日宴会上,先许个愿,再一口气吹熄蜡烛,据说能够让你梦想成真。这个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月亮女神生日时,人们在祭坛上供奉蜂蜜蛋糕,插上点燃的蜡烛,比喻月亮撒向人间的轻柔光芒。这个传统后来被用在希腊孩子们的庆生会上,逐渐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沿用至今。
“洞房花烛夜”时,又粗又长的红烛被称为“喜烛”。喜烛从头烧到底,是对新人白头偕老的祝福。
如今,流行的工艺蜡有着各种色彩、形状和香味,它们是在蜡的基础上添加了颜料、精油等辅料。工艺蜡烛优雅的外形被摇曳的烛光衬托着,慢慢挥发出诱人的香味,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现在,帮人减肥或戒烟的各种保健蜡也被发明出来了。看来,蜡烛的传说仍然被书写着,也许会一直延续下去。
14.根据文意,在文中②③处的横线上拟写小标题。(4分)
① 蜡烛的发展 ② ③
L5.依据第①部分内容填空。(2分)
蜡烛的发展历程:
16.第②部分在介绍烛芯的发展变化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7.根据文意和表格内容提示,填写下面空格。(2分)
使用环境
作 用
①宗教、习俗
被视为神物;点燃的蜡烛象征灵魂不灭
②
③
④日常生活中
营造浪漫气氛;具有保健作用
参考答案:
14.答案示例:②蜡烛的燃烧 ③蜡烛的特殊作用(评分:4分。每空2分,其中“蜡烛的特殊作用”没有“特殊”一词扣1分)
15.脂蜡(牛羊脂蜡) 石蜡(评分:2分。每框1分)
16.作比较。(1分)突出说明了三根棉线编制成的烛芯的优点。(1分)
9.晏殊《喜迁莺》的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九
喜迁莺 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1)“花不尽”“柳无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何处不相逢”、“劝君看取利名场”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这两次劝慰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4分)比喻。(1分)用“花不尽”“柳无穷”形象表现出离别之情的“不尽”、“无穷”,(2分)折射出离别的悲苦之情。(1分)
(2)(4分)“何处不相逢”,着眼于当前“离愁别绪”,以今后还可能重逢相安慰;(2分)“劝君看取利名场”,着眼于“人生历程”,用古今名利如梦成空的道理相劝戒。(2分)
喜迁莺 ·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这是一首赠别词,作者将离情写得深挚却不凄楚,有温柔蕴藉之美。
起笔“花不尽,柳无穷”借花柳以衬离情。花、柳是常见之物,它们遍布海角天涯,其数无尽,其广无边;同时花、柳又与人一样同是生命之物,它们的`生长、繁茂、衰谢同人之生死、盛衰极其相似,在离合聚散之际,也同样显露出明显的苦乐悲欢。“应与我情同”是以花柳作比,衬写自己离情的“不尽”和 “无穷”,宛转地表露了离别的痛苦之深。“觥船一棹百分空”,一句出自杜牧的《题禅院》诗。作者这里强作旷达,故示洒脱,以一醉可以消百愁作为劝解之辞,而“何处不相逢”,则是以未来可能重聚相慰。在对友人的温言抚慰之中,也反映了作者尽量挣脱离别痛苦的复杂心态,他既无可奈何,又故示旷达。
下片自“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起,词情一转,正面叙写离别之情。高山流水,贵有知音,朱弦声悄,是因挚友远去,一种空虚寥落之感油然而生。“天若有情应老”,用李贺句意直抒难以抑止的离别哀伤。结拍“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二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又一次劝解。同为相劝之语,此处在内涵上却与上片不同。上片劝慰之语只就当前离别着眼,以醉饮消愁、今后可能重逢为解,是以情相劝;此处劝语却透过一层,以利名如梦为解,属以理相劝,在劝解之中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不能不使他感到利名场中的尔虞我诈,宦海**的险恶,人世的盛衰浮沉,抚念今昔,恍然若梦。
10.《小说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篇十
2.第一,大刘是一个十足的赌徒。他嗜赌成性,输掉了家里的所有财产。最惨的一次,输得只剩下一条内裤。从此,人送外号“刘一裤”。
第二,大刘曾经很能干,能吃苦。夏天种地,冬天去货场给别人装货,日积月累,存了一些积蓄。
第三,大刘有过自责与愧疚的时候。他看着自己女人的举动,深深地内疚起来。这么多年,女人一直跟着自己吃苦受罪,却从没有半点怨言。
第四,大刘能够改过自新。大刘用这最后一笔没有下注的钱,买了个三轮车,给别人送货,慢慢地,日子重新走上了正轨。
3.内容,这一段对油画的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文章内容充实,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主旨:这一段描写看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不大,而实际上却正好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任何赌博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油画的内容与眼前的景象很相像,所以起到了深化主旨的作用。
艺术:这一段是插叙,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同时也为文章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文的展开做了一定的铺垫。
11.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 篇十一
(2)自从我步入这所重点高中的大门,我就承认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来自农村,却以此为耻辱。我整天和班里几个家住城市的同学混在一起,旷课、打台球、看录像、追女生……
(3)我忘记了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多交了3200块钱的自费生;忘记了父亲的企盼。只知道在混混噩噩中无情地吮吸着父母的血汗。??。
(4)那晚夜色很黑,我们几个又一次窜进了街上的录像厅。当我们哈欠连天地从录像厅出来时,已是黎明时分,想不到偷偷摸摸回学校时被教务处的李处长逮了个正着。
(5)第二天,我被通知开除学籍。这个消息让我五雷轰顶。傍晚时分,父亲赶来了。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看着我……
(6)父亲坐在校园的一块石扳上喘着气。这飞来的横祸已将他击倒,他彻底绝望了。
(7)他把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渴望儿子能出人头地,然而……那一刻,我哭了,无声地哭了,眼泪流过我的腮边,流过我的胸膛,流过我的心头。
(8)晚上,父亲和我挤在宿舍的床上。半夜,一阵十分压抑的哭声把我惊醒,我坐起来,看见父亲把头埋进被子里,肩膀剧烈地耸动着。天啊,那压抑的哭声在凄历的夜雨中中如此绝望,如此凄凉……
(9)早晨,父亲的眼睛通红。一夜之间,他苍老了许多。像作山重大决定似的,他对我说:“儿啊,一会儿去李处长那里,爹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能不能上学,就看这一次啦。”说着,爹的声音哽咽了。我的眼里,也有一层雾慢慢升起来。
(10)当我和父亲来到李处长的办公室时,他很不耐烦:“你带回家吧,学饺不要这样的学生!”就在我羞愧地低下头时,突然,父亲扬起巴掌,对我脸上就是一记耳光。这耳光来得太突然,我被打蒙了。我捂着脸看着父亲,父亲又一脚揣在我的脚上,“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给我跪下”我没有跪,而是倔强地看着父亲。
(11)这时,我清楚地看到:我那50多岁的父亲,向30多岁的李处长,缓缓地跪了来……亲爱的父亲呀,当年你被打成黑五类,你对我说你没有跪;你曾一路讨饭到河北,你没有跪:你因为儿子上学而借债被债主打得头破血流,你仍然没有跪;而今天,你为了儿了的学业,为了儿子的前途,你跪了下来!我“扑通”一声跪倒在父亲面前,父亲搂着我,我们父子俩的哭声连在了一起……
(12)两年后,我如愿考入一所重点人学。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大,我跪在父亲面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年“我”在学校出的事情。(3分)
23、第3段画线句的修辞手法是及作用?(4分)
24、从儿子被通知开除学籍到重回校园继续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儿子的学业竭尽全力的父亲。请根据文章内容,仿造例句,概括父亲的表现。(9分)
例句:第一大傍晚,从乡。卜赶米,坐住_ji板上喘着气,默默看着我的父亲。
①第一大晚上,②第一二天早上,③第二大上午,25、对第11段中‘我那50多岁的父亲,向30多岁的李处长,缓缓地跪了下来……”这一句最正确的理解是:(??)(4分)
A、“父亲之跪”反衬学校李处长的冷酷。
B、“父亲之跪”突出了我羞愧的心理。
c、“父亲之跪”可以看出希望校方能网开一面的迫切心理。
D、“父亲之跪”震撼了我的心灵,彻底唤醒了我为人子的责任。
26、“男儿膝下有黄金”,但作者两次跪在父亲面前。请任选一次,补写跪中“我”的心理。字数:80字左右(6分)
《父亲之跪》:答案
22.在学校混日子的我因逃夜看录像被校方发现,被通知开除学籍。(3分)
(对象、原因、结果)
23.排比(2分)强调了 我 浑浑噩噩的表现,为下文 我在学校出事,被通知开除学籍作铺垫。(2分)
24.①挤在宿舍床上,半夜把头埋进被子里,哭的压抑而绝望的父亲。(2分)
②声音哽咽,对我千叮咛、万叮嘱的父亲。(2分)
③打骂我之后,缓缓朝李处长跪下的父亲。(2分)
25.D(4分)C(2分)
26.要求:前一次主要写到 我 的愧疚、感动之情;后一次主要写到 我 的感恩之情。
12.三峡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十二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北魏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略无阙处略无——________阙——________②隐天蔽日隐——________
③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④属引凄异属引——________
⑤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溯——_________⑥或王命急宣宣——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哀转久绝绝谳多生怪柏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4、文段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则描绘不同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5、文中画线的部分可以用李白的两句诗来表现,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全文看,第④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水经注》、郦道元、地理学家、散文家
2、①一点没有,完全没有;断缺②遮蔽③确实,实在④连续不断⑤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⑥宣布,传达
3、D
4、连绵不断 、隐天蔽日;季节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7、①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3.《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十三
关键词:球类健身;力量训练;必要性;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1-01
一、前言
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在迅速推广普及,人们对健康有了更多的认识与要求,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选择运动项目时,休闲型、趣味型、轻巧型等形式的运动项目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羽毛球是一种适用性非常强的隔网对抗性运动。不仅具备上述特征,还不受年龄限制、性别影响、场地约束。而且入门容易、安全性高、娱乐性强、活动时间灵活、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在我国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普遍喜爱。经过调查发现,广大民众普遍是自学羽毛球运动,或者参加培训班,入门之后,约上一帮朋友隔三差五实战比赛,这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健身方式。忽略了羽毛球的基础动作,更忽略了力量训练。是因为力量训练枯燥无味以及没有合适的训练场所等原因所导致。每一项运动都是在肌肉力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尤其是实战比赛更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收集资料,根据我国国民人体特征以及运动习惯,研究了力量训练在羽毛球健身运动中的必要性,对羽毛球运动的力量训练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阐述力量训练在羽毛球健身中的基本原则,旨在让更多的人在参与羽毛球健身运动中受到更多益处,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羽毛球健身运动中力量训练的必要性
1、力量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意义
体育锻炼对增进人体身体健康、延缓衰老、丰富文化生活有着积极作用。经调查,在全民体育锻炼方式中多数选择健身走、跑步、球类运动、广场舞等,而肌肉力量方面的专门锻练没有得到健身人群的重视。力量素质是我们人体的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肌肉工作能力的降低是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体的肌力从30岁左右开始衰减消退,从事非体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加明显。其特点是肌纤维数量的减少, 肌纤维体积的缩小,肌肉代谢能力的下降,结缔组织和脂肪的增多,并伴随着骨密度下降。这些变化会导致肌肉工作能力逐渐下降,具体表现是肌肉收缩速度变慢和收缩力量下降。这对人体的正常行动能力起受到了制约,必将导致其他机体功能水平的下降,最终使我们的健康受到了极大影响。通过对南昌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500名球类健身爱好者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多数人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随从性较大,不懂得如何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因此,可以认为受调查者在肌肉力量方面锻炼的不足和其认识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针对肌肉质量下降、骨密度降低、新陈代谢减慢这些变化可以用力量训练来有效阻止或缓解,也是增加肌肉力量的有效途径。而且还可以减轻背部疼痛、关节炎的不适感以及减轻糖尿病相关症状。肌肉力量锻炼可以降低脂肪含量,增加瘦体重。有研究表明,在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人体在30岁至 70岁这个阶段瘦体重要下降30%,而30岁至50岁之间体重却是一直在增加的,也就是脂肪在不断增加。也有研究者指出,体内脂肪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的现象可能与疾病和过早死亡有关。而力量锻炼对人体成分的改变是极其重要的。力量锻炼对肌肉的刺激最为直接和有效。颈椎肌肉力量的增强对缓解或治疗一些颈腰部疾病有显著作用。例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疼以及肌腱炎等等。
2、肌肉力量训练是球类健身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体育健身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与增加抵抗力,如果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那就适得其反了。因此,值得我们在健身锻炼中加倍注意与预防。我国对运动损伤产生原因的研究已经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即思想上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运动性损伤知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及放松活动、训练水平不够、运动技术动作的错误、运动负荷过大、训练者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和管理不当、体育道德修养不够、器材设备不符合要求、不良气候的影响等等。球类健身锻炼的运动损伤也不外乎是这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原因大多跟肌肉活动有关系。在预防措施建议中,研究者们几乎都会强调加强肌肉力量锻炼。在对南昌市500名球类健身爱好者进行调查中发现,对以上运动损伤的预防基本可以做到,但98%的球类健身爱好者都不重视单独的肌肉力量锻炼,普遍存在出来运动就是对肌肉锻炼的片面观点。但是我要清楚球类运动都是有比赛性质的对抗性运动,是在全面的肌肉力量基础上变化发展。对肌肉力量的锻炼是有限的、区部的。
三、羽毛球健身运动中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
1、全面训练与趣味多样原则
全面训练与趣味多样原则是指在足够重视的基础上把肌肉力量锻炼趣味化、多样化来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一种训练原则。通过对南昌市500名球类健身爱好者进行调查发现,肌肉力量锻炼枯燥无味是不受球类健身爱好者重视的重要原因。力量训练不仅仅有哑铃、杠铃等传统方式,还有弹力带、瑜伽球新型时尚方式。
2、定期安排与专项发展原则
定期安排与专项发展原则是指在安排足够时间进行专项健身训练的基础上定期安排肌肉力量训练活动的一种训练原则。训练频率总原则:每周不宜连续地进行2-3次力量训练。具体方案:力量训练的训练间隔要尽可能均匀。每周训练1次,则尽量选择周一或周四进行。每一次训练后,承受负荷的肌肉组织需要修复和重建,进而形成更强大的肌肉组织,这些有益的生理适应会在训练后的48-96小时发生,在这段时间内进行一次专项训练可以取得最佳健身效果。
3、小量多次与先大后小原则
小量多次与先大后小原则是指在每次训练时以小量多次、先大肌肉群后小肌肉群进行练习的一种训练原则。训练组数:健身爱好者在训练初期全身主要肌肉群以做1组练习为宜,随着训练水平提高,肌肉适应性增强,可以逐渐增加组数,采用相同负荷或递增负荷多组练习法;训练负荷 :建议先低负荷量练习(60%-70%最大负荷量),在训练水平有所提高后进行高负荷量练习(70%-80%最大负荷量)。重复次数:一般是以最大负荷量的60-70%的负荷,每组练习重复12-16次,使肌肉有轻微疲劳感觉为宜;练习方法:建议对称肌肉采用对应性练习,且先大肌肉群训练,再小肌肉群训练。
四、结论与建议
力量训练可以使肌肉快速运动,使肌肉更加强劲,同时使肌腱、韧带和骨等都得到加强巩固。使球类健身爱好者的关节更加稳定,不易受伤,日常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参考文献:
[1] 韩 伟.羽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健身价值分析[J].价值工程.2011(16)
[2] 唐 桢.论力量训练与高尔夫技术教学[J].经营管理者.2016(13)
14.《岳飞》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十四
满江红·登黄鹤楼①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②前珠翠绕,蓬壶殿③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④。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因相传仙人乘黄鹤过此而得名。
②万岁山:北宋京城汴梁内皇帝营造的精美宏伟的假山。
③蓬壶殿:汴梁内宫殿名。④膏锋锷:血肉浸透刀剑。
(1)从本词语言及内容看,属_____词(词派)。该词派宋代最杰出的代表是_____、_____。(2分)
(2)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3)简要归纳本词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2分)豪放词 苏轼 辛弃疾(答对两空给1分,答对三空给2分)
(2)(4分)参考答案一: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以“荒烟”中的城郭、布满郊畿的“铁骑”写出了现实中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笙歌作”等写出了昔日歌舞不断、富庶升平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参考答案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15.花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篇十五
他在为工作埋头忙碌过冬季之后,终于获得了两个礼拜的休假。他老早就计划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到个风景佳丽的观光胜地去,泡泡音乐厅,交些朋友,喝些好酒,随心所欲地休息一番。
临行前一天下班回家,他十分兴奋地整理行装,把大箱子放进轿车的车厢里。第二天早晨出发前,他打电话给他母亲,告诉她去度假的主意。母亲说:
“你会不会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
“妈妈,我也想去看你,可是我忙着赶路,因为同人家已约好了见面时间的。”
当他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他绕回一段路,停在一个花店门口,打算买些鲜花,叫花店给母亲送去。他知道母亲喜欢鲜花。
店里有个小男孩,正挑好一把玫瑰,在付钱。小男孩面有愁容,因为他发现所带的钱不够,少了10元钱。
他问小男孩:“这些花是做什么用的?”
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他拿出钞票为小男孩凑足了花钱。小男孩很快乐地说:“谢谢你,先生。我妈妈会感激你的慷慨。”
他说:“没关系,今天也是我母亲的生日。”
小男孩满脸微笑地抱着花转身走了。
他选好一束玫瑰、一支康乃馨和一束黄菊花。付了钱。给花店老板写下他母亲的地址,然后发动车,继续上路。
仅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时,他看见刚才碰到的那个小男孩跪在一个小墓碑前,把玫瑰花摊放在碑上。小男孩也看见他,挥手说:
“先生,我妈妈喜欢我给她的花。谢谢你,先生。”
他将车开回花店,找到老板,问道:“那几束花是不是已经送走了?”
老板摇头说:“还没有。”
“不必麻烦你了,”他说,“我自己去送。”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__________、 __________和肖像描写,其中侧重运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表现人物。
3.他终于决定去看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4.他最终做出看母亲的决定是合乎情理的,原因是文中有所铺垫。请找出起铺垫作用的两方面内容。
5.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十分可爱的人物,请你说说原因.
《花》答案:
1.写由于他首小男孩的影响,终于决定回家与母亲团聚并一起度过她的生日。
2.行动心理 语言动作
3.为小男孩的行为所感动。
4.他曾经给母亲打过电话他记起母亲的生日并给母亲买花
16.浅论武术基本功的内容规范训练 篇十六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探讨了武术教学与训练中的基本功以及高难度动作的形成与发展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规范练习。
武术基本功是发展专项身体素质,进一步学习武术套路和提高技术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武术基本功 训练
一、武术基本功的分类
基本功的训练包括柔韧性的手、肩、腿、腰训练;步法。桩功练习;跳跃翻腾训练等。这些基本功训练是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及风格来端正身体基本姿势,提高专项素质,掌握武术的基本训练。
(一)腿功
就是踢腿,在基本训练中就有14种腿法。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老练家,都必须坚持练习。因为腿是全身的支柱,务必根基牢固,根基不稳,重心不稳,武术就没有练到家。也只有在腿部关节柔韧性高的条件下,才能敏捷而准确地运用各种腿法。
(二)跌打功
跌打,是跳跃、腾空、翻滚、扑跌等技巧动作的总称,在武术基本功训练中有5种腾空跳跃动作。练跌打功既可以提高身体灵巧的素质,还可以增强练习高难度动作的能力。
(三)桩功
站桩是以静站方式调养气息、增长劲力的方法。称其为桩,是因为习练者要像木桩一样静止不动,久练之后就可以脚底生根,像木桩一样扎实稳固。桩功可粗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种。一个习武者,腰活腿灵,就是缺少桩功,脚底无根,那么演练套路,就会流于轻浮,交手实战,也会气浮身飘,容易被对手接力使力而打倒。
(四)腰功
腰功是集中反映身法的关键。肩、肘、腕、胯、膝各部动作全靠腰来支配、协调。腰功还是技击动作的基础,象指上打下,虚左实右、明进暗退、一闪即击等都离不开扎实的腰功。
二、武术基本功训练原则
(一)严格性
武术基本功的严,重在武术的规格,一招一式都要讲求方法清晰、动作准确。练习中对于身体基本姿势的要求,一般规律是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敛臀、上肢要舒展、挺拔;下肢要轮廓清晰,整个体形动作要匀称,具体到每一个动作,又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对下肢弓步的要求,前脚要内扣,全脚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部约于脚尖里扣斜向前方,挺胸立腰。严格的技术规格,贯彻在训练中,必须一丝不苟、高标准;严格要求、勤学苦练。
(二)全面性
武术基本功包括了发展下肢力量的桩功,发展柔韧性腰腿功,发展速度、弹跳能力的跌打功,内容廣泛,非常注重练习的全面性。人体是有机体,运动中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是以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实现,相互制约。进行肌肉活动时,其他的器官也发生相应变化,并且只有在所有器官系统的活动都相应提高时,肌肉工作才能顺利完成。
(三)系统性
武术运动是由单个动作到组合动作,最后以套路演练的形式来反映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的。基本动作以手形手法、腿法,进而弹跳腰功的翻腾跳跃;连接贯穿形成不同风格流派的套路,这种技术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环环衔接,主要是通过长期的系统性训练来实现提高的。
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正是根据这一运动生理规律。严格贯穿全年或多年的训练,保证练习中有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适应性的良好变化获得长期积累。并且要求把这一训练落实到每一个训练阶段、训练周期、以及每次训练课。
三、武术基本功训练的作用
(一)是发展专项素质的有效方法
武术运动和其他运动一样,要有适合于自己的运动特点的专项素质,基本功就是发展专项素质的有效方法,经常练习基本功,可以发展腿、腰、肩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提高速度、灵敏、平衡、弹跳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为过渡到专项训练打好基础。
(二)能为套路练习提供必要的条件
要提高动作质量,除了掌握一定技巧外,专项素质和专项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做一个腾空内摆莲腿,要是柔韧性不好,提腿力量差就踢不起,摆不快,造成动作不能干脆利索地拂地而过;又如做抡臂动作,如果肩的柔韧性差,就会造成动作不协调,抡起来显得生硬、不快,体现不出“转机轮,快风车”的风格。因此,要做好这些动作就需要很好的提高腿、腰、肩的柔韧性和力量等专项素质。
基本功训练中许多动作,特别是组合动作练习都是在动与静、快与慢、张与驰、吞与吐、起与伏等相对矛盾的运动中表现出武术运动特有的动力与节奏。而这些矛盾恰恰都是套路技术练习中所必备的要素。基本功从专项素质来看,专项技能的手、眼、身、步协调配合等方面都为武术技术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能够延长运动寿命
由于经常从事于基本功练习,加强了身体保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及弹性,提高了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因此,完成动作协调、舒展大方,并且保持较长的运动年龄,不少老武术运动员,虽然年迈古稀,但仍然登场打拳练指,舞剑耍刀,练起套路来照样能“身移随和,得心应手”这就说明长期从事基本功训练,能延长运动寿命。
(四)能防止运动中的创伤
经过系统性的基本功训练,加强了各关节、肌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力量,能有效地预防运动中的一些伤受事故发生。
四、武术基本功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是不能急于求成,好高骛远。一下子就像掌握很多较复杂的动作及高难动作,而要从简单的动作做起,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的安排训练量,比如踢腿时就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用力度由小到大逐步提高。
(二)坚持锻炼,持之以恒
通过长期训练,由量变的积累过度到质变,武术中有句俗话说到“冬练数九,夏练三伏”这就是说明练习要坚持锻炼,基本功才能在不间断的训练中获得提高。相反,再好的训练方法及条件,如果不能持之以恒,专项技能也会随着练习中断而消退,那就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成效。
五、结果与建议
(一)实践证明经常进行基本功的练习,能增强各个关节、韧带的柔软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必要的弹性。能提高动作质量,防止、减少训练中的运动创伤。
【《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阅读训练及答案】推荐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答案(2012年)06-29
2018法宣在线保守国家秘密法考试答案08-07
知识产权保护及保守商业秘密协议范文11-02
论消费主义的本质、内涵及其影响09-26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08-04
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06-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释义07-13
功利主义与道义论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