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体会

2024-10-05

摄影体会(精选8篇)

1.摄影体会 篇一

摄影艺术学科论文

学号:

班级 : 姓名: 指导老师:杨春明

学科体会

短短的十几节课程就快要结束了,竟有些不舍,起初选这门课时并不是对摄影方面很感兴趣,只是想混个学分,又想到摄影这种活动是比较有技术性的,还得要求各种配套设备,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这些东西,对于这样一个陌生的课程,只是抱着一个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感觉竟在几节课之后发生了转变„„

原来老师讲的不是生涩难懂的摄影技术方面的东西,而是拿生动的图片展示给我们,我们讲解这些图片的故事和由来,后来我发现,老师展示的每一张图片不仅仅是张简单图片而已,每个背后都还有一个不简单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催人泪下,或激人上进,或发人深省„„而故事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悄然淡化,甚至慢慢逝去,如若想留住这片刻的画面须我们去记载,文字是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却略显苍白,文字留给观赏人更多的是遐想,观者也不免会强加自己的理解于故事,给原来的故事蒙上一层面纱,使真实的场景难以重现。此时,相比文字,图片却成了这一故事扩展和传承的更好办法,图片鲜明直接,更具有表达力,观者能直接明其意,读到故事的真实情况,假若配以文字,那将是更好的组合。

照片也不仅仅是一种纪实,纪实的照片完全沦落为新闻图片,除此之外,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照片是富有美感的,例如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的景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此美景,肯定会让人陶醉其中,假如此刻我们眼前有这样的景色,我们肯定会流连忘返的,摄影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留下美景的机会。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来,这样我们就有永久保存这美景的机会了,后日里翻出来看一眼,重新感受这美好景色的同时,也记录了自己曾经的足迹,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摄影的原因。因为爱记录生活和美,所以爱摄影,而因为摄影记录了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它,发现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而更加热爱生活,从而培养了美的性情,陶冶了个人的情操。

就这样,慢慢喜欢上了这一门课,老师丰富多彩的讲解让人学习了解到了很多东西,每次一周繁重的专业课下来,总是让人头疼不已,而每周一次的摄影艺术课反倒成了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良好药剂。

2.摄影体会 篇二

关键词:摄影兴趣,培养,作用

只有做你喜欢的事情时, 才会高效率, 而且不觉得辛苦。有情趣相伴, 摄影的学习就不会感到辛苦, 有兴趣相随, 对摄影的追求就不会感到寂寞。情趣成就了多少摄影名人的事业, 兴趣又实现了多少摄影名家的梦想。陈景润情钟于解方程, 而成就数学探究事业, 李四光趣浓于山川岩石, 而达成了地质科研梦想。情趣是明灯, 它能引领你前进;情趣是知己, 它能鼓舞你不屈不挠的追寻梦想;情趣是伙伴, 它能陪伴你在前行的路上如痴如醉、乐不知疲。激发自身的学习情趣, 让摄影技术在浓浓的情趣里学习进步, 在盎盎的兴致里历练成长, 才是学习摄影的首要问题。1

一、用理想去激励摄影兴趣的培养

要想学好摄影, 首先要对摄影发生兴趣。兴趣是最重要的动力, 兴趣越浓厚, 学习摄影的动力会越强。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才会相应地提高。凡是有成就者, 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强烈的、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任何一件事只要获得成功都能产生满足感, 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 继而更有信心从事这一事物。我对摄影的兴趣就是从对前途的选择需求开始的, 希望到大自然中去, 到广阔天地中去欣赏壮美山河, 用手中的相机拍摄千变万化的人间美景。摄影活动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满足了我的这一要求。那时候我的理想是学会摄影可以在比赛中获奖, 赢得别人的尊敬或者升学的优势, 学好了还可以专门从事摄影工作。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 我开始留意周围的摄影作品, 虽然还不能拥有自己的相机, 但这阻止不了我对摄影的关注, 报纸上、杂志上还有专门的摄影作品展都成了我留意的对象, 在这些作品中, 我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美的素材, 都是我平时没有留意过的, 也从没有发现的, 还没有正式学习摄影, 我就感受到了摄影的妙处:发现并展示生活中的美, 也明白了摄影并不仅仅是拍照片那么简单, 于是我对摄影的兴趣又浓了几分。

二、在失败中激发兴趣的培养

第一次接触摄影, 对我来说是件新鲜事, 那是在同学的家里我看到了一架相机, 于是我们偷偷地跑到野外, 清风送爽, 阳光和煦, 不拍照我们已经幸福得不得了。何况我们手里还有一架能摄下自然之魂的机器呢, 我们把山啊、树啊、水啊、花啊疯狂地拍了个够, 回去以后啊。我们兴致勃勃地把底片送去照相馆, 结果不知操作过程中谁把胶卷曝光了, 什么都没有留下, 结果是失败的, 可摄影过程中的快乐却铭刻在心, 那段记忆终生难忘, 为以后的摄影先积累了经验。

有了自己的相机之后, 我的摄影技术也有了提高, 懂得了照片从题材选择到布局、构图、用光都是有讲究的。一张好的照片, 背后一定有着作者独到的眼光和对人生的思考。在我看过的作品中, 给我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大眼睛》和《父亲》, 是这两幅作品让我明白一位好的摄影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摄影技术, 更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对摄影的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因为摄影的内涵在不知不觉地吸引着我。2

三、使摄影兴趣持续的方法

人的兴趣一般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觉得摄影有趣只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 掌握摄影技巧, 才是由“有趣”进入”“乐趣”的关键, .时刻鼓励自己, 建立起信心, 把“乐趣”上升为“志趣”。才是摄影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

1、在工作中保持兴趣

每一个人都需要工作, 但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 收获就会有大不同。任何一个工作岗位, 无论是复杂工作, 还是简单工作, 都是对人的一种考验。越是简单、平凡的工作岗位, 愈能考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品德。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事与自己的兴趣相合的工作。重要的是, 我们要善于从工作中发现兴趣。兴趣能够激发热情, 能够让我们沉迷到自己的工作中。摄影工作让人快乐、富有创造性, 但是也很辛苦, 只有感兴趣的工作才会让人不知疲倦, 兴趣是工作最好的推进剂。所以在摄影工作中, 我常常激励自己保持旺盛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才能从中获得快乐。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竭尽全力地去把工作做好。

2、在自我激励中保持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期望和满足。在摄影工作中获得成功, 会使人觉得喜悦和鼓舞, 直接导致所以兴趣的增强, 形成稳定的志趣, 彻底爱上摄影。所以我不放过参加国际国内一些摄影大赛的机会, 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登或者获奖的时候, 一切的付出与辛苦都有了回报, 成功的喜悦会激发我更大的创作欲望, 即使都喜欢摄影, 但不同的人兴趣点也不相同, 有的喜欢拍风光, 有的喜欢拍人物, 有的喜欢拍花卉, 有的喜欢拍新闻, 有的对色彩造型异常敏锐, 有的对光影效果情有独钟。要抓住自己的兴趣点, 在自我激励中保持对摄影的兴趣。3

我听过只有一个故事, 说的是三个砌砖工人的工作。有人问:“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位工人回答:“砌砖!”第二位工人回答:“我在做每天赚十美元的工作。”第三位工人则回答:“我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三位工人的回答让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第三位工人说的话说明了他对工作的看重和热爱, 他能从简单枯燥的工作中发现乐趣, 显示出他发展的巨大潜力。在以后的岁月里, 前两位工人仍在砌砖, 而第三位工人则成为一个伟大的建筑师!4

积极地面对生活, 静心工作, 全心全意地热爱着你所从事的事业, 你就会觉得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一种幸福。只要你珍惜和喜欢自己手头上的这份工作, 那么, 每一项工作都有它自己的魅力, 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摄影这门艺术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你。对摄影的兴趣就在蕴藏在摄影工作本身之中, 只要你以激情和努力的工作去接触她、寻找她、挖掘她, 你就会从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5

参考文献

[1]朱玉平, 谢鑫.无敌女生——第六集兴趣小组[J].第二课堂 (小学) , 2008, (09)

[2]施晰明.兴趣小组给课外体育活动带来生机[J].中国学校体育, 1994, (01)

[3]洋洋.杨柳树下[J].三月风, 2002, (02)

[4]乔清彬.搞好英语课外兴趣小组方法谈[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 (02)

3.摄影体会 篇三

(一)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2002年,“两岸摄影家·两岸行”系列交流活动开始启动,至今已举办了十三年。共同拍摄、共同办展和共同出书是“两岸摄影家·两岸行”活动的最大亮点。“三个共同”在十三年间虽然普通但并不平凡,看似简约实则并不容易,它切实为两岸人民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平台。

最突出的主线就是“两岸摄影家中华文化行”;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记录历史,传播文化,建立友情”。这项活动以摄影为媒介,以文化为纽带,使我们同台湾摄影文化界、政界、军界、工商界及南部乡镇有关人士进行了广泛交流,结识了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政治背景的众多台湾朋友。已出版系列画册10种。

(二)紧扣文化,才能维系同胞情感

中华文化是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纽带,文化自信是我们开展两岸文化交流的持续动力。十三年来,我们有针对性地策划了以传播“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彝族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当代世博文化”“苗族文化”等为主题的系列交流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坚持以我为主,以我为先,通过广泛持续深入地开展交流,使岛内民众不断清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不断了解大陆的建设成就和现代文明,感受和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三)加强合作,才能取得积极效应

十三年来,文化的镜头与光影伴随两岸摄影家遍布神州大地,凝结成一幅幅精彩而动人的影像。他们共同将历次活动结集出版,陆续推出的“两岸摄影家·两岸行”活动系列画册《凉山火把节》《古徽州·新黄山》《闽西北风情》《两岸城市巡礼》《光影世博》《台北花博》《荆楚文化行》《映像齐鲁》《跨越三个世纪的影像——汤姆森后的福州与闽江》《多彩贵州》《川西文化行》等,都是两岸摄影家用光影共同书写下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壮丽山河的崭新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北摄影学会前理事长蔡登辉先生殚精竭虑地参与策划组织系列活动,频繁地往来两岸,并用十年的辛勤汗水凝结出《祖地寄情》这部大作。

(四)强化素质,才能提升交流水平

两岸文化交流,说到底是人的交流,人的素质决定了交流的质量。在对台交流过程中,人本身就是“流动的宣传品”。台湾民调显示,岛内民众对大陆人民的负面印象主要为:不文明、强悍霸道、炫富、自私等,因此赴台交流人员的一言一行,更是代表着大陆人民的形象素质,也是改善台湾民众对大陆负面认识的有效手段。这对从事两岸文化交流的人员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是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和交流内容的掌握;其次就是要具备善于沟通、待人真诚的亲和力;最后就是举手投足间的文明礼貌行为。

十三年来,通过持续开展“两岸摄影家·两岸行”系列活动,以两岸摄影家的镜头语言,向台湾民众展现了祖国大陆的建设成就、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逐步增进了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和当代大陆文明的了解和认同。

4.摄影心得体会 篇四

学诗词写作,文化底子薄,学起来难度大;学唱歌,五音不全,嘴一张调就跑了;学跳舞,身材不佳,多影响”市容”;干脆,学摄影吧,不就是拿相机照像吗,比较简单又好学,就这样我报了辽宁老干部大学摄影班。

光阴似箭,一晃三年就过去了。三年来在几位老师辛辛苦苦的教育指导下,在全班同学们的热情帮助辅导下,虽然因看孙子事情较多,上课和外拍活动,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还是受益匪浅。

从思想上完成了摄影就是照像,到摄影就是艺术的转变;从技术上由一点不懂,到能够基本上掌握手中相机的过程。虽然拍出来的片子,与老师的要求和同学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自己与自己比,还是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而且对摄影比过去体会得更深了:

一是脑要勤。xx老师说过:“快门靠思想,构图靠修养。”思想的武装是靠勤奋的学习和思考,丰富知识的积累和沉淀,造就了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如果没有文学、艺术、音乐、审美等修养和素质,看到的风景也只能是浅层次的,低层次的。看不到风景的历史、人文、地理、音乐,看不到风景后边东西。

所以,一个学摄影人就要勤动脑,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修养。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寻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寻常,在众多的拍摄的题材中,找出主题,找到意境,拍出不但能感动自己,而且也能感动别人的好片子。

二是眼要勤。可以说美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美就在身边,美在于发现,关键看你有没有一双独具的慧眼。

我认为,对于初学摄影的人,不见得非要去跑名山大川,不见得外边的月亮都比家乡的圆,我的同学马均宇在她家不足百十多米房间里,不也拍出新颖独特的好片子。要立足于身边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多看多思多想。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练出一双慧眼,再冲出家乡,冲出中国,走向世界。

三是腿要勤。不管任何的事物风景再好,人没有到那个地方,谈何拍摄呢?用姜守凯老师的话说,拍摄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合”。

因此,学摄影的人腿是不能懒惰的,不管早晚,不管刮风下雨,不管路途多难艰难,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勤走勤跑。

自己走,实践课堂学到知识;跟着大家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同名师一起走,学习经验少走弯路。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只要马不停地蹄走在摄影的路上,就一定会出好作品的。

四是手要勤。摄影是瞬间的艺术,“咔嚓”一声,留住了就留住,即使留住了也不会再重复了。

所以我体会是,只要是能给予你拍摄冲动,只要你感觉这个地方可拍,要毫不犹豫按下快门。即使拍的不理想,也成不了作品,但已记录下它特有的那么一瞬间可做为永久纪念。

不要责备求全,认为这个地方不够理想,那个地方还差点。在犹豫中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空间,浪费了可拍机会。质是靠量来实现的,金甫人老师那句话说的好,拍出来的片子,没有什么好与坏,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大胆地去拍,好片子就在你的眼前。

学摄影不但带给我精神上的快乐,身体的健康,而且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朋友,丰富多彩的生活。

5.摄影课程心得体会 篇五

一、什么是摄影艺术?

早在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将他的“银版摄影法”公诸于世,标志着摄影技术的正式诞生。当时的摄影主要是用来拍摄静物和人像,还谈不上艺术性;我们所说的摄影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即照相机、胶卷、暗房工艺等),拍摄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照片,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摄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方说我们假期出去旅游拍照留念,新闻媒体等采访报道,文工团演出特写或花絮等等这些都会涉及到摄影技术,拍出好看的照片和录像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眼光。

二、摄影艺术的种类和特征

1、摄影的种类

标准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分类方法。

(1).从感光材料上可分为:黑白摄影、彩色摄影两大类。

(2).从表现方法上看又可分为:画意摄影(如香港著名画意摄影家郎静山先生)、写实摄影(如美国著名的摄影大师亚当斯先生)、抽象摄影和特技摄影等等。(因为表现方法的不同摄影才分为各种流派。)(3).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人物摄影、风景摄影、静物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新闻摄影等等(这是日常最普遍的分类法)。

2、摄影艺术的特征

我们所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现实场景的逼真再现,这就是摄影的第一个特征。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摄影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它可以将现实世界的每一个场景即时“留影”,镜头在一定程度上有“镜子”的功能,可将现实世界摄入其中,逼真再现。因此照片可作为流金岁月的“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可作为“呈布公堂”的证据,这都源于它本身固有的真实的特性。虽然在一些摄影艺术中,会有叠放、变形、甚至其它种种“超现实”的特技手法,但照片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应是真实存在(而非虚构)的。摄影中特别崇尚抓拍,就是为了突出其真实性的特征。

我们又注意到,照片所截取的不是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而只是一个瞬间,这就是摄影的第二个特点。

(2).瞬间性

我们如果想用摄影表现一个“过程”,也只能截取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瞬间来完成。这就是摄影与影视、摄像的区别。所以摄影被称为“瞬间的艺术”。艺术中的绘画和雕塑也是表现瞬间的,但它们的瞬间可以是画家根据他对生活的理解而虚构的。摄影的瞬间带有极强的“纪实性”。

(3).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一开始,摄影的发明就起源于“针孔成像”的科学发现。摄影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器材”,如照相机、胶卷、放大机、冲洗药液等等。摄影的发展与照相器材的发展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用于拍照的照相机,从最初形式的“暗箱”,到简单的全手动照相机,再到现代全自动电子照相机、数码相机。一百多年的摄影历史是踏着科技进步的节拍器走过来的。摄影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

那么,当我们用越来越先进的照相机拍摄风景、拍摄人像、拍摄生活时,却越来越应该讲究“艺术性”了。

三、摄影艺术欣赏要素

艺术是要塑造形象的,摄影也不例外。文学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音乐是用旋律与节奏塑造形象。摄影塑造形象用什么呢?是通过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因素而完成。这些就是摄影艺术的造型因素。

1、造型因素

(1).构图

摄影构图是摄影画面的总体布局安排。构图是要把多个摄影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幅画面中,构成一定的造型形式。构图的成与败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现。要做到着一点,必须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取与舍的关系:

美术是“加法”的艺术、摄影则是“减法的艺术”,摄影者随时都要考虑将现实场景中的哪些人与物排除在曲景框之外。根据主题的需要取舍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效果。由此可见,摄影的构图应该是:突出主要的东西,保留次要的东西,剔除无用的东西。

主体与陪体的关系:

所谓主体,是表达作品主题思想和情感的主要对象,它是构图的中心。而陪体是画面中衬托主体,与主体构成一定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内涵和特征的对象。

对主体的处理要使之“突出”。突出主体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将主体置于“黄金分割点”上:如果将一个长方形的画框九等分,这里四个交叉点大约就是黄金分割点。这四条线就是黄金分割线,处于这四个点或四条线上的对象,不仅显得均衡和美观,而且特别吸引观者的视线。

对于陪体的处理,只有一句话:要有效地衬托主体而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前景和背景的关系:

处于主体前面的景物叫前景。由此可见前景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增加画面的纵深感、空间感。二是突出主体。三是表达与主体有关的内容。

处于主体后面的景物叫背景。背景的作用则是:烘托、深化主题。表达与主题有关的内容。(2).用光

我们知道,没有光照明就无法使胶片感光,也谈不上摄影。但是,摄影中的“用光”不仅是指把光作为照明的方式,而更是指用“光”这种造型因素,更完美地表现主体,表达主题。

摄影中的“光”按照光的投射方向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脚光等。这几种光都有明显的方向性;没有方向性的光叫散射光;阴天时的太阳光就是散射光。

这几种用光的方法各有特点。其中最常用的是正面光、侧面光、逆光。正面光:也叫顺光,光的方向和照相机摄轴的方向基本一致。适合表现明亮、纯净、细腻、平滑等情调。

侧光:光的方向和照相机摄轴的方向成90度角。可加强被摄对象本身的质感和立体感。

逆光:能清晰地勾勒出物体轮廓,展现被摄物细节,空间感强烈。

(3).影调

摄影中常说的“影调”一般是指黑白摄影中的黑、白、灰、明暗层次的变化。摄影大师亚当斯曾把自然界所有密度变化分成0—10个等级,摄影家通过拍照和冲洗两个过程可以比较准确地控制影调等级。

摄影很难把自然界中从0密度到10密度的十一个等级完全展示常常只是还原了其中一部分密度等级。如果照片整体密度偏重于白和浅灰,深灰和黑的分量少,这样的照片称之为“高调”。如果照片的整体密度偏重于黑和深灰,浅灰和白的成份很少,这样的照片称为“低调”。也就是说,整体密度小叫“高调”照片,整体密度大叫“低调”照片,介于二者之间的成为“中间调”照片。

另外如果一张照片灰的成分多,黑白两极成分少,叫做“软调”或“柔调”照片。灰的成分很少,黑白过渡剧烈,很少中间层次,我们称之为“硬调”照片。

(4).色彩

对于黑白摄影来讲,主要讲究影调,而对于彩色摄影来讲主要讲究色彩。

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红色给人以暖和、热烈、紧张;蓝色带给人清凉、冷静、平和。摄影家为表达主题的需要,往往为自己的作品确定一个整体统一的色调,即色彩的基调。色彩的基调有冷、暖和中间色之分。

2、技术技巧

自然和社会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摄影只能从中截取某一时刻的画面呈现于读者,给人以美感。要使画面变得精彩,还要讲究以下拍摄技巧:

(1).瞬间

《赶鸭回家》:有一次,美国摄影家麦克马洪看到一个男孩赶着几只白鸭子走过一座木桥,乡间的田园情趣吸引了他,于是他顺手拍了几个镜头。冲洗出来一看,发现所拍的照片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相比之下,只有第三幅比较理想,于是摄影家就选中了这个镜头。这一段胶片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某一个正在发展和进行着的事件里,最好的镜头(即最佳瞬间)只有一个。把握瞬间就是把握按动快门的最佳时机。

《无名小站》:在某个冬天,一个战士的背影,一辆远去的汽车,特别是从残破的车窗玻璃中露出一张孩子的脸„„不用任何语言,照片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引发我们的联想。也许每一个观者的想象不能完全一样,但不管怎样,小站惜别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瞬间的内涵是靠观众的想象来完成的。这种传达了对象间相互关系的“情节瞬间”是值得我们把握的。

《飞车》:这种以被拍摄对象姿态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动态瞬间”,是值得我们把握第三种瞬间。

《在结婚登记处》:照片反映的是我国刚解放不久,妇女终于可以婚姻自主,这位少数民族的女青年来到结婚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的情景。人物既甜蜜又羞涩的神态,非常典型,是这张照片取胜的关键。这种典型的有意义的表情瞬间也是值得我们把握的。

要更好地抓住各种瞬间,要依照拍摄者高度的修养,敏捷的思维,细致的观察,以及熟练的技巧、正确的方法和先进的器材。

(2).角度

对于同一被摄体,由于相机拍摄角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我们的审美感受,所以角度也是我们丰富影像表现力的重要技巧。角度可分为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其中,水平角度包括正视角度,反视角度,侧视角度。而垂直角度包括平视角度,仰视角度俯视角度。

很多时候,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相互结合,又可产生更为丰富的角度变化。

(3).气氛

所谓气氛是指摄影作品特定环境中所洋溢的情调和气息。它是使摄影作品产生“意境”的重要手段。这种气氛的营造,有时是靠事物本身的态势:如万马奔腾、暴雨滂沱、斜阳晚照、静谧幽雅等。有时又要靠形与色、光与影等视觉元素来表达:如水面的反光形成五彩斑斓的意境;侧光、逆光的拖影造成的深邃、幽远的意境,等等。

分析摄影作品的气氛,一是要看它是否抓住了人物形象所表露的真情实感或事物所处的真实状态;二是分析画面所造成的环境与背景是否能够很好地陪衬和烘托主体;三是看光线的运用和拍摄的角度是否得当,是否使人物和环境得到和谐统一。

(4).摄影的其它技术技巧

动感:

是指表现运动物体的姿态、速度和力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用高速快门拍摄的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佳瞬间,画面影响清晰;二是快门速度适当,画面出现虚实结合的动感效果。前者重要表现动体的姿态,后者主要表现动体的速度。

朦胧:

有时“虚”比“实”更具有艺术魅力。使影像产生如梦似幻的朦胧效果则更具有表现力。朦胧绝不是焦点不实。它是在正常对焦的情况下,在镜头上加用柔焦镜、魔幻镜,或虚实两次对焦以及在镜头上抹上凡士林等方法完成的。

质感:

摄影可以通过特写或近景表现物体细腻的质地:木头表面的纹理、钢铁表面的反光、皮肤表面的汗毛孔,这些都可以在镜头下得以最逼真地表现,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出被摄体原始的质料。这就是摄影中对质感的表现。

3、表现方法

由于摄影家的生活阅历和世界观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创作思想,在他们的整个作品中,往往会有不同的创作方法。如在艺术领域中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分。在摄影中则有许多摄影流派。如:写实摄影、抽象摄影、画意摄影等。不同的流派可能遵从着不同的表现手法。抽象摄影《马可宾的自画像》是用四重曝光的方法拍摄的。《渔光曲》(陈复礼 摄)则带有浓重的中国画风格。

4、主题思想 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摄影家通过审美创造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如果一幅画面没有表达出任何思想倾向或思想感情,那末大约就不能算是一幅艺术作品。

苏联评论家瓦尔坦诺夫说过:“如果一幅照片只是反映了相机的作用,而没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的活动,那它也是没有什么好看的。我们认为,摄影应当是一种应当是一种艺术创造的形式,这就意味着,照片上不仅可以看到记录的现实生活片断,而且还可以看到摄影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这种“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就是一幅摄影作品的主题。

6.摄影教学心得体会 篇六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摄影教学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内容:摄影师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你知道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欢迎大家阅读!篇一春之娇娆,人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沐浴阳光,此时正是我们摄迷们大显身手的机会为...摄影师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你知道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春之娇娆,人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沐浴阳光,此时正是我们摄迷们大显身手的机会为家人、朋友、还有你身边的 MM。我们要努力创造更好的效果来显示我们玩儿的是摄影,不是日常生活照,所以就要掌握更多的方法进行户外人像摄影。户外自然光下人像摄影有别于影棚,光线不能随意控制,但仍有方法解决。今天我就整理一下学习笔记,供大家参考。以下内容整理自,在用光上颇有建树的摄影大师托尼科贝尔谈用光之道的译文,为了让大家更易理解掌握,我又将译文加工整理翻译成白话文,编个顺口溜。虽然话有点俗,但如果俗话更易记忆,我认为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基本控制

1、拍摄的不是被摄体,而是落在被摄体上的光,而阳光又不易控制。

2、采用“相对补光”,进行光的转变,来控制现场的自然光

1、拍摄的不是被摄体,而是落在被摄体上的光,而阳光又不易控制。

拍摄的是光感,光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变化多端的东西。好的自然光比影室里仿制的强,但是不好找、不好用、不好控,即使是好天好景,但光的强度又是难题。当然有日出后和日落前的绝佳光线,但每天不能都等到那拍摄的瞬间。

2、采用“相对补光”,进行光的转变,来控制现场的自然光

即使在强烈的日光下,也可通过“相对补光”进行光的转变,营造最好光线,控制现场的自然光,延长拍摄时间,而不必等一天中那段完美时刻。

1、背景亮,闪光灯

2、主体明,挡板用

3、反光板,位置清

4、光束少,塑料顶

1、背景亮,闪光灯

加:背景过于明亮而主体过暗时,使用闪光作补偿,闪光灯照亮主体,就要相应地提高快门速度,而在闪光灯照明范围以外的所有区域就自然而言被压暗。快门速度越高,背景中能被相机感应器感应的光越少,因此背景就有效地压暗,从而产生一幅整体曝光平衡的作品。

重点:为有效加光,一是不要让衬托人物的景物看起来太亮,二是要使用正确的曝光参数。

2、主体明,挡板用

减:背景较暗,主体日光直照较亮,你就可让别人用黑板或不透明的伞什么的在主体头上挡光,提亮背景。但有人说那不是在阴影中吗?只要调

整光圈和速度就会得到来自被压暗的主体更多的光,同时就自然而然地提亮背景,如果身边没有工具,可以让主体站到门廊下,树下或能遮挡直射光的物体下方。

重点:这一技术是用来提亮主体和背景在内的整个场景,简单调整曝光量,就能使画面明亮。

3、反光板,位置清

乘:如果你希望通过反光板把自然光反射到构图中较暗的区域,反光板的位置是离主体不远的地面阴影处,在这里补主体背光,光的方向最合适。如果给脸部补光。要使用白色的织物,白色的 T 恤衫也是很好的选择;而给头发或胳膊边缘补光用银色金属类。

重点:不想用闪光灯时,掌握利用反光采光的方向和材料

4、光束少,塑料顶

除:通过半透明的材料过滤照在主体上的阳光,改变光的质量(强度和色彩)。如你拍摄的画面很完美就有一束光躲不过去,你就可用半透明的挡光板或伞甚至塑料布改变光束强度。

重点:如果你用长焦拍肖像,用这个方法在一天中不用愁了。

二、具体控制

1、数码相机拍摄时,让画面光比小些,反差不要太强。

2、不要认为没有好景遗憾,不要让背景束缚,背景不能喧宾夺主。

1、数码相机拍摄时,让画面光比小些,反差不要太强。

如果曝光过度,相机传感器会认为画面很多区域没有图像信息,这样用

PS 也 P 不回来,争取得到画面光照范围均匀的照片。

2、不要花大把时间去寻找完美的拍摄点,不要让背景束缚,背景不能喧宾夺主。

通过使用长焦稍微改变手段,你家房后可能就是绝妙的地点,只要把它虚化掉,处处都是形形色色不可言的背景。在某些场景拍摄时不要不舍得扔掉一些背景,应清楚拍摄的主体是什么。

1、光照脸,再选景

2、交界光,见佳境

3、反射区,影鲜明

4、曝光准,光干净

5、寻机会,稳操控

6、光线佳,转选景

7、轮廓清,方向正

1、光照脸,再选景

首先应选光能照到脸的地方,让人看上去容光焕发,光彩照人,美化脸部,然后再选周围的景是否能达到你拍出好照片的要求。,2、交界光,见佳境

学会使用阳光和阴影之间的“边界光”能拍出精彩的照片。原因一是虽然在纯阴影中拍摄不会遇到顶着光的问题,但阴影中的光阴冷平淡,没有方向感,不能照亮人物的眼睛而无法表现个性。二是在阳光阴影交界出容易得到照亮人物的头发和轮廓光,有景深加大的感觉,使人物更有立体感,更有活力。

3、反射区,影鲜明

户外人像摄影时,寻找有反光的区域如墙壁反射的阳光作主光源,能给被摄者提供漂亮的光。获得反射光的方法:一是白天到被照射的建筑物周围去找,那里是巨大的柔光箱,反射光有鲜明的属性:非常饱满、醇厚。二是一条真理,所有物体都反光,就看自己能否发挥创意。

4、曝光准,光干净

要严谨用光,杂乱光线不可用,确保脸部用光的干净,正确曝光,控制脸部的同一色温

5、寻机会,稳操控

不是仅仅寻找用光地点,更重要的是寻找用光机会。不反对到窗户边、树枝下、屋檐下,或一天中自然光线最可人的时段,我们也要到更多的地方用光机会去拍摄。这些不同的地点将会扩展你户外摄影的范围。如停车场地面反光可照到脸上你就在那拍,马路对面的大楼能反射很棒的光,你就可以立即创作。

6、光线佳,转选景

如果你正处在一天最好的光线中时,原地旋转 360 度,寻找周围最合适的拍人像的位置,然后再下手。这样拍出来的人像才能多种多样。

7、轮廓清,方向正

寻找拍摄地点时,除了有光能照到人物的脸部之外,最好能有光照到人物的头发、背景和画面的边缘,不要只满足人物脸部的不错的光感。要找到一个能为你被摄主体提供优美的轮廓光、背光的地方,让这道光为你的PP 漂亮的绘上一笔。

同时,自然光线下人像摄影最易犯的错误是所用光方向不对。如看到树干周围的光很美,你就立即在对面架起相机拍人像。但你要知道包围树干的光也包围被摄者的脸,有可能从他的后脑勺照过来,这就是用错了光的方向

如果此翻译真的对你有所裨益,不用言谢,因整理胡编的过程也是我加深学习的过程。

好啦,哥们姐们,在这春风荡漾的季节,你就往草地、花丛、树荫、房前、屋后冲啊......越俗越好记。再整几句,喜欢哪个看哪个。

基本控制:

1、加:背景明亮主体暗,使用闪光作补偿

2、减:主体明亮背景暗,找个东西挡住光

3、乘:反光板要巧使用,摆放位置要妥当

4、除:光束单一照脸上,塑料口袋派用场

具体控制:

1、先寻光照后选景,脸部美化最为重

2、阳光阴影交汇处,边界光中见佳境

3、反射区域要常用,光感漂亮影鲜明

4、光照不能只顾脸,头发背景轮廓清

5、杂乱光线不可用,脸部光照要干净

6、采光地点虽重要,用光机会需掌控

7、所处最佳光线中,原地转圈选美景

8、错误出现你未觉,光线方向没选正

篇二

对于摄影,我小时候挺陌生的,但是还是挺喜欢的,我没有相机的我觉得每一个瞬间都是美丽的,我知道摄影能把美好的记忆留下,使我对摄影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以前对摄影的了解也很少,仅仅觉得就是简单的拍照而已,以为只要一按下快门,可以随便拍出一张相片,也就是摄影的全部内容了,没想到学过才知道,才发现,从中竟然隐藏了这么多的知识、技巧、要领。

经过漫漫长假中的摄影拍摄练习,我明白了很多,生活中很多优美、生动的形象,只要是通过丰富的光影、引人的情调,就可以从平凡的物体中揭示出一种隐含着静中似动、栩栩如生、意味深长的情景,使人看后兴奋、愉悦、联想,享受到一种别样的乐趣。

在正常的自然光下拍的照片非常好,当天气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发现快门速度及照片的效果就不是很好,问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当出现快门不够快的时候,就要看一下现在的光线是否强,如果不够强请调下你的 ISO 感光度,越高快门速度越快,当然也有他的弊端,那是什么了,这也就意味着图片的噪点越多,所以并不是什么都是最高的就好,根据你的需求来调节,天色有些暗用 400 左右,如果太黑就用800-1600,不过这样的照片就要后期降噪处下。

第二,光圈,这个时候很多朋友肯定知道光圈这东西,但是如何来合理使用,这个并不难,这样来理解,大光圈进光量多,快门速度快,虚化的背景漂亮,多用与人物特写,小光圈进光量少,快门速度慢,拍摄时间长,适合夜间拍摄风景照片,一定要用三角架,如果你感觉你能拿着相机一分钟站在那不会动的话,可以不用,这样就意味着照片特别清楚,没有虚化的背景效果,色彩饱满,这样你就知道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光圈大小,根据你想要的效果来调节。

第三,我还深刻体会到,不论拍摄什么题材,你首先要学会观察,要喜欢和尊重你的拍摄对象,使你的整个身心能与拍摄题材进行感情交融,做到“用心”拍摄;其次,要大胆打破构图法则,用更多的精力去把握作品的内涵和内在的生命力,除了追求唯美的感觉和真实的自然以及努力提高作品的视觉诉说力以外,还要学会用“情”拍摄。也就是通过镜头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文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去提升文化内涵,而且更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历史感,那就是对环境建设的觉醒、保护和经营。

对于我这一个拍摄者来说,在以后的摄影生活中,是需要培养耐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拍摄出来的事物更加的形象生动,让我在以后的拍摄生活中给予我提供了许多的基础知识,不像以前那么的盲目拍摄,至少我知道了自己拍摄这个东西是出于什么目的。这已经是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的拍摄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并且可以让我有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还可以提高我的摄影水平、提高摄影的基本功,还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每幅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开拓视野,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转眼间这个假期即将过去了,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拍到

好的作品,同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学习摄影心得体会范文 3:

喜欢摄影,很简单的是因为它能记录下动人的瞬间,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当时按下快门的情景、心境。但是摄影并不等于照相,摄影是倾注你的情感于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门都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它的意义,如何运用手中仅有的工具去表达你心中想表现的东西。我佩服一名摄影师会有洞察事物实质的观察能力,纯属的技巧与不断累积的经验等。所以我想向这个一位摄影师的能力靠近,上完这个摄影基础选修的时候,学到的并只是快门、光圈、感光度等名称及意义,学到不只是操作相机的技巧、经典构图方法,而是学习培养一颗习惯观察的心,把自己比作一部相机,用静止的眼光留意这个大千世界的美丽,宏观、微观。

从选修课中了解到相机的发展历史,过去摄影的成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得起,只有贵族或者富豪才能探索它的魅力,初期摄影更多的只是担当纪实的功能,器材的笨重,甚至比作画需要更久的曝光时间等都使它的艺术功能得以削弱。再后来光学胶卷相机便携性大大增强,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高,所以光学摄影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乃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摄影家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到现在数码相机时代,技术发展,相机越做越小,相机随处都是,如果手机都属于相机的话,那么基本每人都会有一部,每个人都有记录有趣事物的能力,单反相机配合长焦镜头能把很远的风光、人像都摄进储存卡内,一切都变得简单而方便。科技以人为本,技术使我们按下快门的成本下降,其实我们拿起手中设备的时候更应该把握摄影的本质,用更精良的设备去捕捉感动人、美丽的瞬间,而不只是照相。我们有了更多练习的机会,照下可以马上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可以围绕想拍的东西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例如:逆光、顺光、测光等下的拍摄方案,记录各组曝光组合数据,积累经验,使以后更得心应手。

在课上欣赏各大师的作品,一边了解作品里的精妙之处,一边模仿学习。在解决了曝光、清晰度等问题后,这个时候,构思更多的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意境的表达。摄影构思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构思、即时构思和后期构思。前期构思是在拍摄摄影作品前,构思观察,思考如何运用摄影语言及其表现手段来表现作品的意境,如使用什么光线、什么色彩,如何定标题、如何构图等;即时构思是在拍摄一幅作品的之时即运用摄影语言及表现手法来表现摄影作品意境的整个思维过程。摄影艺术的瞬间性决定了即时构思成为摄影构思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而后期构思则是在拍摄后的暗室后期进行制作完成,并通过电脑进行修复,也是摄影构思的最后环节。一张照片看似简单看似按下快门几千分之一秒很快完成的事,其背后需要很长准备时间,有时等待一个场景,一个机会,少不了耐心的等候,孤独的坚持与不断的自我交流。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是执着,摄影也是。一份执着的热情,不断观察练习积累,我在这条路上收获喜悦,付出更多精神。

篇三

喜欢摄影,很简单的是因为它能记录下动人的瞬间,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当时按下快门的情景、心境。但是摄影并不等于照相,摄影是倾注你的情感于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门都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它的意义,如何运用手中仅有的工具去表达你心中想表现的东西。我佩服一名摄影师会有洞察事物实质的观察能力,纯属的技巧与不断累积的经验等。所以我想向这个一位摄影师的能力靠近,上完这个摄影基础选修的时候,学到的并只是快门、光圈、感光度等名称及意义,学到不只是操作相机的技巧、经典构图方法,而是学习培养一颗习惯观察的心,把自己比作一部相机,用静止的眼光留意这个大千世界的美丽,宏观、微观。

从选修课中了解到相机的发展历史,过去摄影的成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得起,只有贵族或者富豪才能探索它的魅力,初期摄影更多的只是担当纪实的功能,器材的笨重,甚至比作画需要更久的曝光时间等都使它的艺术功能得以削弱。再后来光学胶卷相机便携性大大增强,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高,所以光学摄影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乃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摄影家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到现在数码相机时代,技术发展,相机越做越小,相机随处都是,如果手机都属于相机的话,那么基本每人都会有一部,每个人都有记录有趣事物的能力,单反相机配合长焦镜头能把很远的风光、人像都摄进储存卡内,一切都变得简单而方便。科技以人为本,技术使我们按下快门的成本下降,其实我们拿起手中设备的时候更应该把握摄影的本质,用更精良的设备去捕捉感动人、美丽的瞬间,而不只是照相。我们有了更多练习的机会,照下可以马上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可以围绕想拍的东西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例如:逆光、顺光、测光等下的拍摄方案,记录各组曝光组合数据,积累经验,使以后更得心应手。

在课上欣赏各大师的作品,一边了解作品里的精妙之处,一边模仿学习。在解决了曝光、清晰度等问题后,这个时候,构思更多的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意境的表达。摄影构思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构思、即时构思和后期构思。前期构思是在拍摄摄影作品前,构思观察,思考如何运用摄影语言及其表现手段来表现作品的意境,如使用什么光线、什么色彩,如何定标题、如何构图等;即时构思是在拍摄一幅作品的之时即运用摄影语言及表现手法来表现摄影作品意境的整个思维过程。摄影艺术的瞬间性决定了即时构思成为摄影构思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而后期构思则是在拍摄后的暗室后期进行制作完成,并通过电脑进行修复,也是摄影构思的最后环节。一张照片看似简单看似按下快门几千分之一秒很快完成的事,其背后需要很长准备时间,有时等待一个场景,一个机会,少不了耐心的等候,孤独的坚持与不断的自我交流。

7.图片摄影和影视摄影的相关思考 篇七

我国当前电视电影的摄影师有很多同时兼职图片摄影, 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懂得影视摄影和图片摄影的相关知识, 也需要了解导演、动画、编剧、动画、表演、录音、照明以及化妆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想要成为一个具备多种能力成功的摄影师就要抓住影视摄影以及图片摄影之间的不同之处, 将其进行更好的利用。

图片摄影和影视摄影的画面与声音不同之处

图片摄影的本身是没有声音的, 只是一种视觉艺术, 但是摄影作品能够通过联想和渲染等手法将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进行“诉述”。而影视摄影是一种视听艺术, 其声音包括环境音响、自然音响以及音乐、三白和解说等。并且影视摄影的画面和声音因当是有联系的, 并对彼此进行渲染、补充、烘托和深化, 共同展示所要表现的内容。一些影视作品的解说词具有丰富的镜头表现力, 起到解释画面以及表现作者创作感情的作用。摄影师在拍摄时, 不但要注意到形象的画面, 还要注意听觉上的感受。镜头只有视听统一, 影视作品才能够声画同步、声情并茂。

影视摄影偏向于群体创作而图片摄影偏向于个体创作

图片摄影能够利用静态艺术、图像艺术、视觉艺术以及瞬间艺术来展现内容。摄影师是唯一的或者是主要的作品创作者, 具有发挥自由、构思独立以及单独实践的特性。作者能够不被群体影响到他的生活积累、基础知识、美学水准、技术技巧以及艺术修养, 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电视电影比较注重视觉形象, 是一门综合时空交叉、视听统一以及声画并举的艺术。在电视电影的艺术之中, 影视是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也是其基本的元素。影视的摄影师不但需要按照导演总体电视电影的构思以及分镜头布置来对自己的摄影台本进行安排, 而且还要充分的体现出导演的创作意图, 并和照明、化妆、场记、表演、录音以及美术等工作人员紧密配合, 一起来进行摄影艺术的集体创作。影视作品能够创作电视化和电影化, 这是图片摄影所不能达到的。

图片摄影和影视摄影所表达情绪的不同

图片摄影所要表达的情绪主要是运用影调、构图以及色彩等空间的关系来进行表达的, 有的时候也能够运用瞬间的主体运动而产生作用, 但这是由观赏者通过瞬间的凝固加上想象得来的。影视摄影所要表达的情绪主要是运用影视时空而产生的, 含有蒙太奇、摄影造型以及叙事和表演等因素。就从摄影的角度来说, 这是由于空间造型以及时间累积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由于主体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所以时空表达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进而也会有不同的情绪表达;偏向于戏剧性空间叙述因素的, 会利用空间造型来进行情绪的表达。所以影视摄影的情绪是综合性的。

图片摄影和影视摄影在时空上的不同之处

图片摄影偏向于空间的关系, 图片只是保存了瞬间的时间, 表现了主题瞬间的状态或者是动作趋势。图片在空间上分为画外空间以及画内空间, 前者指的是画面和观赏者形成的形象空间, 后者指的是再现或者是截取所拍摄的现实空间。影视摄影会顾全这两个方面, 并且在一些镜头中是会有一些侧重的, 有的时候偏向于时间, 例如镜头的运动镜头、蒙太奇转换或者是特写镜头等, 这些往往比较注重于时间的转换、某一时刻运动的瞬间状态以及运动和时间的同步;有的时候比较偏向于空间关系, 例如静止镜头、运用景深镜头或者是空镜头等, 静止镜头和景深镜头能够用来加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关系之中的事物、人物之间的练习等抒情因素或者是戏剧因素。并且在影视的摄影过程中, 是不能完全的将空间和时间分开的。影视空间是一种自然或者是社会的假象空间, 是利用蒙太奇手法剪辑而成的。只存在于观看者的头脑中, 但在总体上来说, 是不存在所影视时间和空间的。

图片摄影和影视摄影之摄影小说

摄影小说结合了影视摄影以及图片摄影, 在近几年的科普摄影中应用的比较广。摄影小说是由很多幅图片而组成的, 人物情感、景别变化、情节安排、时空交叉以及场景转换等形式和内容都和相似于电视小品。

有部分的摄影小说作者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或者是资金不足, 对于有时空交叉的内容, 不改变场景;随着时间的变化, 服装和客体景色应当是变化的, 但有些摄影小说的作者没有做到这些等情况出现。所以在拍摄摄影小说时, 应当多借用影视小品的手法, 运用多机位、多时空、多景别以及多场景的表现内容, 利用有限的画面让观众尽可能的享受到多层次的摄影感受。

图片摄影和影视摄影在韵律节奏上的不同之处

8.摄影文化 文化摄影 篇八

其实,2000年跟任何一年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年,只不过是人们打从2000年前确定下来的一种纪年方式,从数字上讲不过是个偶数、一个整数而已。然而,它的确又有点特别,它毕竟是人类纪年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的整数(年),它毕竟表明人类又走过了一个世纪一个千年。尽管在这一年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会发生什么根本的改变,但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尤其是象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十分崇尚“整数”年的东方国度里——它便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只是从旧(的一)年过(渡)到新(的一)年,它更是从旧的世纪旧的千年过渡到新的世纪新的千年。但它毕竟首先还是“过年”。

“过年”是人们通过物质的方式来完成的精神祭祀活动,久而久之就成了不同民族特有的民族生活习惯:一种民间风俗——民俗。

春节是中国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从头一年腊月二十三日“小年”一直延续到次年的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迎接新年和春天。其二,年节也用来祭祝祈年。古代农业靠天吃饭,因此格外讲究祭神祭天以祈年,置办丰盛的物品供奉在神龛神位前,于是门神、财神、灶神、床神、井神……尽享人间香火;人们还笃信天神会在除夕之夜下凡,于是燃放爆竹烟花,驱邪迎神、烧香占岁。其三,年节历来是合家团圆、祭祖敦亲的日子,亲友互拜,互致祝愿。其四,年节更是人们娱乐欢庆的日子,耍狮舞龙、旱船高跷、杂技歌舞、社火百戏、秧歌锣鼓、赏灯猜谜、进食元宵、鞭牛迎春……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庆祝活动,祈愿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延年。尽管年节习俗历经数千年变迁、演化,不同时期内容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民俗都得到比较好的传承和发展,可见民俗的力量之大——虽然人有生老病死,国有朝代更迭,但是民俗却可以穿透人生、代代相传。

然而,我们对上一年上一世纪上一千年的那些个“过年”还记得些什么?上一个新年我们是怎样度过的?50年前的那个新年我们的父母是怎样度过的?100年前或者更早——150年前的那个新年我们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又是怎样度过?有谁能记得这些并将其展示给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看?我们做小孩的时候老是盼望着过年,那时候天天要上学,一个星期要上六天,过年就意味着有好吃好玩的,更重要的是意味着要放假,放假的意味就太多了,相信每个人都不一样。今天的人不巴望过年吗?别的人我不太知道,摄影人大多数是盼望过年的,那不仅仅是可以放假,而且还因为在过年前后,在中国任何地方都有很多值得你摄影的“东西”,如果你愿意拍的话。假如你想搞摄影“艺术”,无论你是传统的暗房制作加工或是用电脑经数字处理,或者你“艺术”地拍,过年对你依然有无限可能性。但我在这里不谈论这些。我想谈谈做“过年”这样的专(命)题的文献摄影,或者说做属于文献摄影的有关“过年”的民俗摄影。

假如我们先来追究一下:在以往有关“过年”的摄影中我们还留有什么印象?顶多就是看灯、舞龙耍狮、划旱船、踩高跷、放鞭炮烟花……这样一些热闹的“场面”。但这些构图精美的艺术制作跟“过年”的民俗摄影有什么关系?何谓“民俗”?何谓“民俗摄影”?

民俗也可称为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某一地域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时代、民族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传承、流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规范人们言行和心理的一种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与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但并非所有民间文化都是民俗。民俗只是那些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同时,因其具有社会功能,那么作为“民俗”它是否存在、是否具有生命力就要看它是否还能发挥它的社会功能。

切不要以为那些存在于各旅游点乃至什么“民俗村”中倚着角楼、草屋招揽你进去、穿着节日盛装、跳着竹竿舞的姑娘小伙夹道欢迎你的各类特色表演是什么“民俗”,那不过是一些打着“民俗”和“文化”旗号的旅游战略和商业图谋——是一种冠之“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美名的生财之道、致富之策:对内,可以满足国人“到此一游”,领略异族他乡、非同故里的“民族风情”心态;对外,让“老外”们感受感受中国的地大物博、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然后自觉交款(照我的理解这才可能是这类“表演”的根本目的!),它和真正的民俗完全是两码事。

因此,对“民俗”的无知,势必导致“民俗摄影”对拍摄对象把握与判断的失据,进而对“民俗”事项表达失言,或者把泛民间生活文化都当作“民俗”;或者把失却了“民俗”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结果——已经没有传承且不能发挥“民俗”功能的某种残留当作“民俗”;或者把“民俗摄影”的焦点只锁定在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抑或所有民族的农村而独缺城市。如此一来,灿若晨星的“民俗”天地就被我们的无知阉割得所剩无几了,而我们中的不少人还得意洋洋地以为自己是个“民俗摄影家”呢!

我们常常说“扬长避短”,就摄影而言,“艺术”是这种语言的“长”项吗?进而言之,“艺术性”是“民俗摄影”抑或“纪实摄影”应该张扬的吗?对一个摄影家来说,他拍过或将要拍摄的任何一种事物、任何一种景观都不过是他所面对的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对象而已,对象本身并不存在“艺术”不“艺术”的问题。如此一来,摄影“艺术”与否,就要看你为何摄影、为谁摄影以及用它来做什么与怎么做了。而我们有些人搞的“民俗摄影”,虽然你以民俗事项为拍摄对象,但因为你并没有打算使之“文献”化,而欲使之“艺术”化,那么你的这个所谓“民俗摄影”充其量也只是一种“艺术摄影”罢了,而其中的“民俗”则仅剩下一种形式,一个华丽、干瘪的空壳。

因此,假如你是要去考察民俗,那么你的照片就不应存在被日益强化和升温的“纪实摄影”的什么艺术性;并且,“自我”在你的照片中也是“零度表达”。如若不然,“民俗摄影”就一定会沦落成“民俗”事象不见踪影或者仅见皮毛,这正表明“民俗摄影”在中国被误读了。

此外,这种误读还表现出我们对城市民俗的无知。实际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民俗,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肯定自有城市起,“城”里就有了“城市民俗”呢?可为什么又几乎很难见到这类影像?为什么中国民俗摄影学会编选的一本洋洋大观的《人类的记忆》中竟难找出一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民俗影像?究竟是摄影师不知道有城市民俗?还是我们的意识中压根儿就没有“城市民俗”这个概念?这算不算我们摄影人对“城市民俗”的失言抑或失语?或者既失言又失语?

同时,城市民俗形成、发展的周期缩短,更迭、变化加快。就好像随着城市中胡同、里弄、巷道逐年减少,代之以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楼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的城市中耸立,楼宇文化、生活、工作必然要衍生楼宇中的民俗,我们注意到这种城市居住民俗的变化了吗?我们注意到伴随这种城市居住民俗变化引发的其他民俗的逐渐消失或新生、发展变化了吗?

20年来我国城市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单元房的兴建、家庭收入的提高、家电产品的使用……必然导致城市民俗的演变。让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就说“火炉”之都武汉——我们还能看见家家户户桌椅板凳碗筷盘碟地在自家门口吃饭、东家长西家短地聊天吗?还能看到夏夜乘凉的奇观吗?而透过这种“民俗”的演变我们是否还能看到某种城市的、社会的、思想的、观念的、经济的、文化的演变呢?

上一篇:开展全员法制宣传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2024年烹饪技能大赛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