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障碍的研究

2024-08-25

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障碍的研究(共7篇)

1.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障碍的研究 篇一

商业银行理财创新业务的审计研究(上)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早期主要以外汇利差和打新股等理财品种作为储户短期存款的补充。经过近十年的创新和探索,形成了与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衍生品等行业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开放式基金投资、证券投资、信托收益权投资、QDII、结构性理财等理财品种,并在业务量上取得了爆发式增长。作为审计部门,我们在为银行业务向多元化创新发展叫好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创新业务的成因和实质,甄别虚实,揭示创新中存在的违规行为,防范风险。

关键词:银行理财,业务创新,金融审计

一、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

银行理财业务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称谓,欧美国家通常称为金融规划服务或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和台湾通常叫财务管理服务,在中国之所以称其为理财业务,主要源于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向银监会申请在国内第一家开办这项业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1源于金融创新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带动了国外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经过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的金融创新和80年代后期的业务调整,已经逐步向“金融超级市场”发展,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即在对客户有求必应的同时,为商业银行创造了稳定的业务收入。相比于外国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伴随着2004年9月国内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的推出,光大银行拉开了理财产品的序幕,各银行也相继纷纷发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量呈倍数增长。特别是在2007年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1302只,外币产品1760只,投资方向以信用类与股票类为主。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呈井喷态势,从2007年的8190亿元发展到2012年底的20万亿元,其规模超过基金、券商集合产品和信托产品之和。普益财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24.71亿元,较2011年上涨45.44%。

国内商业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得益于制度红利和市场红利的共同作用。以2008年为例,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政府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于2008年11月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即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同时央行2008年的货币政策在年中也发生了少有的“大转身”,从上半年的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下半年的连续5次下调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向,围绕此而定的财政、货币、信贷等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对商业银行而言,十万亿的信贷需求被带动,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理财产品中信贷类产品的比重大幅提升。

2.监管考核指标的压力。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理财产品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银行考核指标的影响也不同。对于保本类理财产品,不论是保本固定型还是保本浮动型,都需要进入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通常体现为银行的金融资产,在负债方体现为存款,即纳入存贷比的计算口径,成为监管机构考核银行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从法律意义上,银行仅仅起到服务中介的作用,因此不进入资产负债表,在利润表中体现为“手续费收入”,即表外循环,同时可以大幅提高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3.规避金融管制。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商业银行由于业务范围的限制,不得直接从事信托投资、证券投资、保险等业务,但资金量的充沛和客户金融资产无法在银行得到一站式全方位管理,在利益的驱使下商业银行开始利用理财产品进行混业经营,比如将理财资金绕道信托公司参与证券市场、期货市场、股权市场的投资。

二、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特点

国内商业银行理财在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产品数量的激增,在范围上,从最初的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在产品种类上,从单一的保证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延伸到非保证收益型的理财产品,跳出了传统的国债、存款的旧圈子,产生了信贷、票据、结构性和证券化产品,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和QDⅡ型。

理财产品的创新对商业银行而言,拓展了其业务空间,增加了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向国外成熟的理财产品不断看齐;对广大投资者而言,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投资方式,从过去被动的“储蓄理财”转为主动的选择“理财产品”;对资金需求者而言,在信贷资金无法支持的情况下,通过理财产品的平台,获取直接融资。目前银行理财的创新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非保本型理财产品逐步替代保本型理财产品。随着货币政策缩紧,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不断上升,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可以改变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使得存款在其负债中所占比重下降,出现大量的表外资产,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减少,从而法定准备金计提的范围缩小。另一方面,非保本理财产品可以给银行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收入等中间业务收入,既提升利润空间,又减轻对中间业务的考核压力。

二是理财产品多进入“资金池”中黑箱运作。随着投资标的逐渐多样化,特别是银信合作产品的引入,银行发展出了一套“资金池”的产品模式。具体运作是,银行建一个“资产池”,银行就像个采购员,采购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票据、信贷资产等,将其虚拟地置入一个池子内;银行同时对应地建立一个“资金池”(规模大致与“资产池”相当),把从客户募集的资金放入该池中来对接采购来的资产。“资金池”从表面上看,就是将资金聚拢混合在一起运作,银行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不断募集资金。虽然每一种理财产品的发行时间、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率不同,但是募集的资金都进入同一个“池子”;同时,银行借助信托平台不断采购资产组建“资产池”。这就形成了多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着资产池里的多笔资产,单笔产品的收益与整个“资金池”挂钩的格局。正是因为这种混合运作模式,“资金池”成了一个“黑匣子”,多款产品无序对应着多款资产标的,单个理财产品无法实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无法进行估值和测算投资收益。客户如同雾里看花,无法知悉自己投入的资金具体买了什么,也就无从评估其中的风险。个别标的资产若真出了风险,银行也可以用新发资金的续接来“捂盖子”,最终有可能演绎成“庞氏游戏”。

三是理财产品期限趋于短期化,部分原因是商业银行发行大量冲时点的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存。为了达到存贷比时点考核指标,部分银行会通过理财产品的发行期和到期日的安排,以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在发行期的安排方面,部分银行使理财产品的发行期横跨月末、季末时点,理财产品发行行可以将其他银行的存款吸引过来,成为理财产品发行银行的时点存款。在到期日安排方面,部分银行会将理财产品的到期日设置在月末最后的一到两日,由于到账资金不能及时划拨,理财产品到期后资金将以活期存款的形式留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三、银行理财审计的方法探究

在银行理财产品高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理财资金混入“资金池”的混合运行模式;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模仿性强;非保本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弱化效应等等。

本文从审计角度,通过审计案例的剖析,提出在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中审计应关注的重点:一是关注通过理财产品变相发放贷款,使信贷资产表外化。

2010年前后,一方面,在国家宏观政策多次调控,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对贷款规模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等国家调控的行业资金链相当紧张,资金量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加息步伐跟不上物价变化,出现较长时间的“负利率”。

面对信贷规模控制和存款利率管制下的“负利率”,企业有旺盛的资金需求,居民有积极的理财需求,商业银行有推动理财产品和表外融资的动力,银行资金表外循环成为三方共同的诉求。而银信合作的创新理财产品是银行资金“表外化”的主要渠道。

具体操作为商业银行将发行理财产品所筹集的资金用于购买信托公司的产品,信托公司转而将这笔资金用于购买置换这家银行的存量信贷资产或向企业发放信托贷款。为制止此类现象,2010年8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11年1月下发《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通知》,这两个通知对银信合作业务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对银信合作业务产生了较大冲击。信托贷款量在2011年上半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商业银行为规避监管限制,又沿着两条路径进行表外创新:一是继续沿用信托平台,推出信托受益权转让型理财产品;二是抛开信托平台,直接做委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其中,委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取代银信合作成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并“曲线放贷”的主要选择。审计案例一:银信合作,信托公司充当渠道发放贷款。

C企业为私营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W市拍下多个地块,属于扩展型房地产企业,在A银行W分行有存量开发贷款,并想在新项目中获得A银行W分行的信贷支持。2010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信贷制度的调整和限制,A银行总行将C企业定为压缩、淘汰贷款客户,不许给予新增贷款。C企业通过正规途径将无法获得A银行W分行的支持,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威胁。经双方商议,由A银行W分行发行一期理财产品3.5亿元,将募集资金委托给W分行指定的B信托公司发放委托贷款给C企业,利率高于同期贷款利率30%。

上述案例中,A银行利用自身募集资金的优势募集到资金,借用B信托公司的渠道发放了贷款给自身熟悉的C企业,并获得利差收益。B信托公司充当了贷款渠道,无风险的收取了服务费。C企业虽付出了比银行贷款利率高30%的利息代价获得了贷款,但化解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看似三方共赢的局面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危机。首先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相违背,国家及时调控房地产行业,说明该行业存在着泡沫和危机。其次采取表外发放信贷资产的形式,削弱了金融调控的效果,积蓄了系统性风险。如C房地产企业倒闭,理财资金的本金和利息将损失惨重,给购买理财资金的民众造成巨大损失,进而严重影响A银行的声誉和并造成实质性损失。

参考文献:

[1]The king of had just.Financial Blue Book: China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2013)

[M].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First Edition), 2012

[2] Hu Mingdong.Bank financial products innovation effect on monetary policy [J].Wuhanfinancial, 2009(4).[3] Ge Zhaoqiang, Gao Hui Ning.Financial hszwater.com/dafa888yulecheng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of [J].banker,2010(4).[4] Li Yu of [J].business for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innovation, 2010(17).

2.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障碍的研究 篇二

一、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障碍

(一) 金融业的分业监管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准备阶段, 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 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限制了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拓展的空间。由于商业银行被局限在自身的业务框架内, 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实现增值, 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只能代理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 经营效益很低。所谓个性化的理财服务, 基本上还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 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这种分业经营体制使得大量系列化金融合作、组合产品无法生成, 产品的创新范围和创新的深度都十分有限, 成了目前理财业务发展道路上一个难以逾越的制度障碍。

(二) 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 客户围着银行转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一直沿袭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从业务流程看, 每部门均为独立王国, 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对外窗口众多, 客户围着银行转。这种内部机构模式与商业银行大力拓展个人理财市场的方针是背道而弛的。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 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 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入个人银行业务部。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内容非常广泛, 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 而上述业务当前又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 造成前台业务条块分割, 无法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 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定位过高, 有效需求不足

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显示, 200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6.15万亿元, 在这种存款数量扩张的背后, 蕴含了更为深刻的社会公众对个人理财服务的追求。在目前负利率的状况下, 个人资产在10~50万元左右的中小客户, 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充裕的时间亲自理财, 对个人理财服务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开发潜力巨大, 并且由于个体之间财产状况、理财预期目标、抗风险能力、风险偏好不同, 这一群体对银行服务要求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实际情况是, 我国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目前, 各银行的“门槛”一般在50万元以上, 只有在银行的账户余额超过一定金额的客户才可获得个性化高品质理财服务。

(四)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发育程度不够

一是缺少客户信息平台的有效支持。2006年1月,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运行, 查询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已成为所有中资金融机构办理个人信贷业务的必经环节。但是由于相关信用建设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社会信用的概念依然没有深入人心, 目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还不能约束个人过度负债行为;二是客户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片面认识, 认为个人理财就是投资理财。实际上个人理财业务分为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两个部分, 生活理财主要是帮助客户设计终身生活财务计划, 而投资理财是指为家庭制定合理的金融资产组合, 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并且, 个人理财服务是一种有偿的金融服务, 但是习惯了享受免费银行服务的我国居民对有偿金融服务还很难接受。

二、商业银行深化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一) 积极创新金融产品, 绕开体制障碍

近日, 国务院批准光大集团成立金融控股公司, 此举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向混业经营又迈出了一大步。随着未来混业经营控股公司的不断发展, 商业银行开展零售业务的新平台———金融超市将最终出现, 客户在超市中可以一站式购买所需的各种金融产品。而在近期, 商业银行也, 可以在现行法规允许的框架下, 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 探索混业经营的方法, 以期适应市场的需要。如2007年8月底, 民生银行推出了非凡理财———“沪深50共享成长”理财产品, 与中国沪深50指数表现挂钩, 该理财产品的实质是增强型沪市50指数基金类理财产品, 适合对资本市场有一定了解, 并对A股市场持温和看涨态度的投资者。

(二) 以客户为中心, 调整银行内部机构设置

目前,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普遍按照客户群来划分内部机构。参照国外同行的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商业银行要解决个人理财市场业务流程问题, 内部设置可作如下改革:首先, 要贴近市场需求, 优化网点布局结构。在人群密集区和高档社区等重要的营业网点设立理财中心, 让理财中心涵盖全部个人业务, 全面办理个人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 打破业务间相互割裂的局面,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其次, 要实现客户经理负责制, 客户经理作为联系客户和银行的桥梁, 负责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 了解客户的要求, 协调行内关系, 调解客户与银行的纠纷;再次, 推行网点内部的功能分区, 以现金服务区、非现金服务区、自助服务区、综合理财服务区、贵宾服务区为基本格局改造现有网点。

(三) 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稳定、业务全能的个人理财团队

首先, 要加快专业理财规划师 (AFP和CFP) 的培养速度。2006年11月, 国内首批488名CFP取得认证资格, 标志着中国的代客理财业务进入了专业人员提供服务的时代, 但是这一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缺口十分大, 商业银行要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员报考AFP和CFP;其次, 要建立健全现有理财人员的培训机制。商业银行要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理财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同时, 对理财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内部岗位交流, 使其尽快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 并通过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横向交流, 提高他们对证券、保险业务的熟悉程度;再次,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我国理财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四) 细分市场, 合理定位, 有效拓展市场需求

商业银行要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 合理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对于高端市场, 即按照“二八”原则, 能为银行带来高回报的优质客户, 可享受贵宾式理财服务, 比如拥有人才优势的招商银行定位于中高端理财市场, 凡是持有招行“金葵花白金卡”的客户, 可享受一对一个性化理财设计、优越专属的理财空间、星级酒店预订和VIP服务、E-mail理财秘书通知服务等七项高品质服务。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完善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自助服务功能, 以提高服务效率, 降低服务成本。

三、结束语

总之, 个人理财服务在我国商业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 需银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 明确个人理财服务的发展策略、客户定位、服务定位及品牌定位。随着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等的融合、渗透, 网络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个人理财服务在我国将会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广阔前景。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就目前给客户提供的服务, 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 距离真正的个人理财还有很大差距, 也无法与外资银行相抗衡,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的障碍。

3.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障碍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发展研究

一、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根据银监会的定义,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顾问及资产管理等具有专业性的服务活动。即由理财规划师根据客户的财务和非财务状况,通过专业规范的方法为客户制定出切合实际且可操作的规划方案。进而帮助客户将资产合理有效地投资于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之中,实现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分类。按照是否接受客户的授权和委托对客户的资金进行管理和运用,可以将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可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理财顾问服务是指专业理财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通过一般性的业务咨询活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由客户自行管理和运用资产、获得收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事先为客户制定并得到客户认可的理财方案,在接受客户委托和授权的基础上,代替客户对资产进行管理和运用,收益和风险由客户或以银行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方式获取或承担。综合理财服务又分为私人银行和理财计划。私人银行是向高净值人群提供的全面的理财服务。而理财计划则是面向普通大众所提供的理财服务。

二、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且品种日益丰富。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的核心部分,个人理财产品作为个人理财业务的载体,其发行规模逐年扩大、品种也日渐丰富。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56.43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85.87%。此外182家商业银行2012年发行理财产品共计3.2万款,全年平均收益率为4.34%,2013年共发行理财产品4.4万款,全年平均收益率达到4.65%,即2013年理财产品较上一年度增长了25%,全年平均收益率提高了31个百分点。

(2)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中占有率最高,国有商业银行次之。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对自身的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将个人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方向引导,对理财产品的创新十分注重。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努力提升自身服务质量的同时,不断扩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城市商业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一直在扩大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积极抢占理财市场的市场份额,表现出强势的追赶势头。普益财富2013年度中国理财市场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占比达到36.99%,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占比为28.81%,而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占比为24.78%。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各类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3)个人理财产品中人民币产品成为主流,短期产品占比较大。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币种结构上来看,理财市场中的理财产品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主,这主要是基于人民币币值近几年基本稳定,且一直保持着升值的趋势。根据普益财富2013年度中国理财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市场中占比为92.93%,美元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为2.68%,澳元、港元和欧元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5%、1.13%、1.14%。外币理财产品在我国理财市场中所占比重极小。

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期限结构上来看,理财市场中的理财产品主要以短期理财产品为主。根据普益财富2013年度中国理财市场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为期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市场所占比为470%,为期1-3个月的理财产品市场所占比达到54.64%,为期3-6个月的理财产品市场所占比为25.83%,6-12个月的理财产品市场所占比为12.5%,而一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市场所占比仅为2.22%。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客户出于对风险的考虑更偏向于短期理财产品,银行为吸收更多的资金而倾向于发行短期理财产品。

三、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政策层面存在限制,相应的监管不够完善。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使得银行市场、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相互割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业务范围较小,产品和服务仍处于较低的层次。此外,目前市场中的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缺乏透明度的问题,因此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也尚待提高。

(2)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存在缺陷。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个别银行利用理财产品进行变相的高息揽储的现象。盲目且无序的竞争使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中增加了更多的风险隐患,也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护。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违约事件,将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3)商业银行所推出的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发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与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财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此粗放化的市场定位使得理财产品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进而造成其销售市场被严重束缚。商业银行重产品营销而轻产品创新,仅对现有业务进行重新组合,这将会严重阻碍理财市场的发展壮大。

(4)缺乏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关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需要的是能够为客户提进行财务分析、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对资产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的专业理财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的金融理财知识而仅善于销售理财产品,其中能够提供专业化理财规划服务的人员严重缺乏。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建议

(1)重视理财产品创新,丰富理财产品品种。首先是理财产品设计上要注重层次化,满足各层次客户的需求。目前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中低端客户占绝大多数,而为低端客户所设计的理财产品品种较少。其次要优化产品结构,做好各理财产品之间的衔接,避免形成断档从而造成客户的流失。最后要发展外币理财品种,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目前我国的外币理财产品相对较少,除了增加对美元的投资之外,还应加强在港元、欧元、澳元等币种的投资。

(2)打造专业的理财团队,提高理财服务能力。首先是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专业素质的理财人才。商业银行内部应针对个人理财业务设计能力提升项目,积极组织针对不同层次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培训、专业理财技能培训和理财产品营销能力培训。其次要吸纳和引进外部优秀人才,进而在商业银行内部打造强专业、高素质的理财业务队伍,进而形成强大的服务支持系统。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形成合理、有效、公平、公正的业绩考核系统,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水平。

(3)创新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目前理财产品主要依靠于商业银行的网点进行销售,因此要重视网点的销售渠道作用。由于网点能够实现服务人员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因此网点是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和获得新客户的最佳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银行高效、简便、快捷的服务优势。鉴于网络银行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商业银行应积极促成网络银行成为理财产品销售的新渠道。此外应结合目前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理财平台,从而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如此在降低个人理财业务办理成本和理财产品销售成本的基础上,培养潜在客户群以扩大理财市场。

4.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障碍的研究 篇四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业务 金融风险

一、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银行理财业务是指银行通过充分收集客户资产负债和现金流情况,以客户的投资目标为基础,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各种财务设计方面,从而实现资产的增值。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银行理财业务逐渐被大众化,其产品种类、资金规模和发行数量也是在此时得到快速的增长。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资金规模更是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其中也凸显出了许多问题:

(一)理财产品结构单一

据2014年前两季度统计数据分析,我国100家大型商业银行共发行各类理财产品21862款,较去年同比增长70%,其中普通类产品占比91%,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9%。虽然理财产品的品种和款数不断增长,但通过分析产品的结构可以发现,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中结构类理财产品仍然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投资者日益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同时就产品设计而言,国内银行挂钩标的十分集中,产品设计盲目抄袭,这种情况也是银行理财产品难以创新的一大原因。

(二)业务运行机制不流畅

由于银行理财业务涉及资产业务、投资业务和负债业务等多个方面,涉及存款、贷款、证券等多种内容,而客户的个人理财需求往往会同时涉及多个方面,因此未来的银行理财业务必然是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许多银行往往直接设置个人银行业务部对理财业务进行直接管理,先对客户需求进行分割,然后联系资产业务部、信贷审批部、个人金融部等各部门进行分别办理,不仅业务处理周期长,同时效率也十分低下。

(三)业务发展空间不足

我国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监管,因此在金融业经营范围上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模式,证券、银行、保险三大金融市场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随着客户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银行往往只能对客户在证券投资和保险购置上提供建议,不能直接通过银行办理,这种情况不仅难以实现个性化服务、限制了理财产品创新,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四)理财人员素质低下

就理财人员的选拔上,由于我国大部分银行属于国资企业,工作岗位的待遇和福利也远超其他行业,因此实际中往往会有一些专业素质不足、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员通过不正当关系进入到银行体系中,对银行理财业务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再者,国内银行普遍不重视理财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理财人员在岗位上也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

二、银行理财业务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重点加强理财产品的创新

一是加强信托贷款类基础产品的创新,根据客户群体在单身、家庭组建、家庭成长、子女教育等不同时期的普遍需求打造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产品。二是加强结构性产品创新,充分运用艺术品、高档奢侈品、大宗商品等特殊挂钩标的物的创新来最大化迎合客户特殊需求。三是重点提倡开放性产品创新,将产品设计权充分移交到客户手中,由客户自主决定投资方向、投资周期等内容,再由银行制定出相应的投资组合,这类产品不仅客户贡献度高,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能转移投资风险。同时理财产品的创新还需基于客户需求,因此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必须充分收集、分析、运用客户的资产负债、现金流动、风险承受度等信息,积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起客户信息数据库,实时掌握客户资金的流动信息,准确定位客户群体,充分挖掘优质客户。

(二)建立健全业务组织运行体系

首先是加强宣传力度,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在宣传主体上,不仅要充分调动银行内理财工作人员的宣传积极性,同时可以运用客户资源来加强宣传攻势;在宣传方式上,不仅要充分发挥平面媒体受众广的优势,同时也要积极探索网上宣传,努力挖掘潜在客户群体。再者就是强化一站式服务,对于中高层客户,可以选择客户经理主动拜访,充分收集理财需求信息,然后整合银行内各部门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对于中低层客户则可以通过短信互动和电话拜访的方式深化合作意愿;最后就是突出个性化服务,重点依据不同客户在财务状况、理财目标、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努力优化理财策略,充分突出个性化、尊贵化和特色化。

(三)全面加强金融机构跨行业合作

要充分发挥银行体系作为储蓄流动枢纽的重大作用,积极引导客户资产在支付、投资、消费等各个环节合理流动,同时深化银行与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国家政策准许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合作空间,积极挣脱以往相互代理的浅层合作模式。同时银行也可以将客户当做理财业务合作的媒介,通过客户指定金融机构,银行积极加强沟通,努力营造出客户资产增值、银行效益提升、其他机构利润增长的多赢模式。

(四)重点提升理财人员综合素质

银行理财业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对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要求也非常高。不仅包括客户关系维护和潜在客户开发工作中需要的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交往能力,在银行理财产品功能、产品风险上的专业知识,以及证券、地产、保险、税务、财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甚至还包括业务纠纷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在银行理财人员的选拔上要充分兼顾以上几个维度,以制度化、公平化、公开化的方式为银行网罗一批新时代的金融业务人才。同时银行还需特别注意在岗职工的再教育、绩效考核和奖金激励,充分提升理财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力和进取精神。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国内银行虽然在理财业务的“量”上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在理财业务开展的“质”上仍然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业务机构组织不完善、理财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广大国内银行必须充分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创新产品设计、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全面强化外部合作,在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并为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丽娟.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5.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障碍的研究 篇五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过快,所对应的法律体制、金融法律制度、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等不够完善,从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以及风险。通过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个人理财;法律风险;防范

1 引言

个人理财业务,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较为认可的是来自于陈工孟教授和郑子云教授所给出的定义:评估客户各方面财务需求的综合过程,包括消费、收入、财产分析、保险保障、投资目标、退休计划、员工福利、税务策划等[1]。同时国外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解是如何对个人制定合理的财务方案,以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的过程。那么,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解,是通过一定的规范的程序,实现个人对于财务的目标,以降低人们对于未来个人财务的焦虑。

对照国外的个人理财业务,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还是存在着很多欠缺。目前,我国尚处于银行、证券、保险分管阶段,没有统一的联系。而且,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只是通过银行的理财专家,以客户的要求为目标,通过推荐相应的理财业务,并且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对其办理相应的业务,以达到客户所要求的目标。

本文主要是依靠投资学理论和金融学理论,结合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对个人理财业务及其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提供一些防范措施。

2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具有的法律风险

与国外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不过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飞速发展,其中出现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2.1信息缺失

我国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在法律中规定了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同时,一定要提供相应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如果没有做出相应的行为,则可能会受到理财客户的投诉从而会受到银监会的处罚[2]。银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同时要在个人理财业务产品中提供风险确认栏和客户签字栏。最起码要在客户确认栏上提示:“本理财计划有风险,请您确认投资风险,谨慎投资”。而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并没有或者该提示模棱两可,这样就会导致当可会投资失败时,会以此进行索赔,从而会从经济上和声誉上给银行带来不良影响。

2.2推销过程中存在风险

我国法律对于商业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销售以及宣传的过程进行了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遵守,否则会受到制裁[3]。比如未经批准的理财产品不应向客户推荐,同时也不能以储蓄业务混淆个人理财产品概念,也不能将储蓄业务作为个人理财产品的捆绑业务强制推荐。目前,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以及对个人理财产品的熟悉程度并不是相当了解,所以,容易在推銷产品的过程中产生错误,从而给客户带来风险,容易给银行带来不良影响。

2.3书面证据保留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未保存有相关客户评估记录和相关资料的,不能证明理财计划或产品的销售符合客户利益原则,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承担责任。”[4]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商业银行所推荐的理财产品出现诉讼时,商业银行应该出具相关的书面证明来确保自身在理财产品中所要付出的责任以及义务,同时明确不需要付出的责任和义务。此外,商业银行应该对办理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进行服务记录。同时商业银行要仔细的保留与客户所签署的相关真名以及各类授权文件,使合同文件规范化。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信息以及各类文件的存储工作做得并不仔细,而且有些还存在丢失的现象。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服务记录并没有大规模的保存,从而会造成信息的丢失。

2.4金融体制下的风险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多产业混合经营已经逐步得到认可,但是对于商业银行仍然实行分类监管的政策,规定商业银行不得经营证劵类、保险类业务。因此,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只能向客户推荐国债、金融卷等融资业务。然而在目前的市场体制下,商业银行可能会为了更大的利益或者应对客户的资金需求而去寻找一定的增值投资业务,这样会导致商业银行在目前的法律体制下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2.5海外投资的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在取得客户的许可之后,受客户委托以客户资金进行境外金融活动。但是这类银行在开展海外业务的同时,不但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银行业的规定,同时也要遵守国际的法律、以及海外当地的规定。这样就要求商业银行精通海外的法律法规,否则就会面临投资风险。

3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风险一些防范措施

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其中蕴含的风险也不断加大,所以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所存在风险要加强防范措施。

3.1银行要遵守国家法律,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要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进行业务的办理,一定要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同时要明确储蓄业务和资金信托业务与个人理财业务的区别,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3.2建立整体的风险防护措施

目前,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体系独立于银行整体的风险体系。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同时,要把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体系与银行整体的风险体系联合起来,进行综合的管理。

3.3提高理财产品的规格和管理水平以减少法律风险

在对理财产品进行设计时,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目前理财市场的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设计合理的理财产品,从而减少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海刚.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M].西南财经大学.2006.4.1

[2]肖黎剑.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投资者权益的法律保护[M].南昌大学.2012.6.2

[3]董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3第24期

6.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障碍的研究 篇六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财富管理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居民财富不断积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各种资产保值,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方式。在此背景下,银行推出的信誉保障高、投资简易以及收益可观的“银行理财产品”颇受社会各阶层热捧。经过10余年的发展至今,国内银行理财规模已超50万亿,已经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理财业务是新竞争形势下银行发展的产物,该业务已经占据了欧美国家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核心地位,并且利润以12%-15%的年平均速度增长。从业务收入角度看,理财业务远远优于基础的银行个人业务。因此加快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商业银行能吸引优质客户,同时可以增加表外业务,获取更多收入,增加利润。商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先进入该领域并不遗余力地专注发展的主力军,是非常典型的研究对象。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需求日益旺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平稳发展,高收入富裕阶层涌现。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年均增速为6.7%。据报告指出到2020年,该数字将翻一番。而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由2006年底的36.1万人剧增到2011年底的118.51万人。同时该类高净值人群所持有的可投资资产也从2006年的10.4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万亿元。这都为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理财需求的加强另一方面源于理财观念的不断加强。我国居民无论是从客观的收入条件上还是主观的个人需求上,都为银行理财提供了广阔的生产和发展空间。银行理财业务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市场中的潜力是何其巨大自然不言而喻。在未来十年里,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30%的年均速度增长,将成为继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之后成为全球极具潜力的个人投资理财市场。

(二)发行量和发行规模不断增大。2013年是中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第10个年头。从2004年,公认的中国银行理财元年开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逐年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势头。2006-2010年各年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从1197款、2561款、6518款、7139款到9926款,发行规模从2006年的2000亿逐年递增到2010年的7.05万亿,短短5年间增加了34倍。2011年发行量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以93.2%的增速飞速增加到28239款,发行规模也翻了一番。虽然2012年由于宏观经济和政策调控等原因,理财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发展放缓,但2013年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发行量到达了56827款的最高峰,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也打破了56万亿的天量规模。在统计期,产品发行数量与发行规模双双处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发行主力,城商行异军突起。2010年到2013年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是发行主力,保持着最大的市场占比。股份制银行的2013年发行量为19924款,市场占比35.06%,较2012年下降10.65%。虽然这几年间占比有小幅下降但并不动摇其绝对的领先地位。2013年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量为16588款,市场占比为29.19%,较2012年下降15.24%,依然稳居发行量第二名。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2013年到达了27.73%的最高点,势头迅猛。

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问题

(一)销售人员素质不高。银行理财业务对客户经理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理财产品营销人员不仅具有投资理财、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重知识背景,同时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尽职尽责向合适的客户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主要来自于两类职员,一类是业务能力较强的老员工和具备一定金融理财知识的年轻员工。这两类人员各有其优劣,老员工熟悉业务操作,掌握客户资源,有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但理财专业知识是其劣势,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理财需求。而年轻员工则相反,虽然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了专业的知识,但是缺乏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和必要的营销手段,更无熟悉客户群,业务开展难度较大。

(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由于个人理财产品在市场上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为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获得了一个空间,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并积极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以抢占更多客户和资金,促进理财产品销售。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银行间同业资金的金融产品市场,而且在面对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业态如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行业的一步一步接近挑战。这些都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客户的各种其他资金被迫转移投资银行渠道。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2012年开始,互联网强势进驻金融市场。以余额宝、百度百发理财以及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马联手打造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异军突起,因其方便灵活收益率高等特点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互联网大鳄开始用实际行动抢夺着银行业的蛋糕。商业银行不再是投资者选择理财业务的唯一机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高理财产品创新能力。产品本身是营销服务中的关键,要提升产品质量就要从设计和创新开始。商业银行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仔细观察不同年龄的客户群体的差异,钱,数额的教育背景、风险偏好、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对金融产品和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特点,服务不同的客户分析,关注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寻找潜在客户挖掘的金融产品,通过对客户和市场细分的分类,对目标市场的准确定位,并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通过对客户经理的生活状态的专业管理、金融社会状况、投资经验、信息收集和评估风险偏好,根据不同层次客户的资金数量和年龄、投资目标,以及自己的风险偏好,有针对性的发展,商品的设计和营销有其自身的特点,物理属性的产品,实现金融产品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的服务。此外,商业银行应根据营销环境和自身优势和优势,根据现有产品的市场细分,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自己的主打品牌,并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注重资源和实力的创造和营销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内容。

(二)提升理财品牌价值。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其竞争主要体现在服务上,而服务水平除了一些差别化服务外,银行理财的优质品牌至关重要。理财品牌一旦在客户心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就会大大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声誉。不少商业银行已经积极推行品牌战略,较为出名的有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等,所以下一步就要思考如何提升品牌内涵的价值,打造“金漆招牌”。

(三)发展多种服务渠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预期,有形的网络渠道是银行无法取代的最重要的营销渠道。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网点数量的缺乏,使更多的保持了良好的这一成熟的传统销售渠道,以美化网络商店环境,提高效率的窗口,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对自助银行设备管理等维护。同时,以传统业务为点的积极改革,将银行营业厅从以往的交易处理场所转化为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柜台,如家庭理财服务柜台、老年金融服务台等。

(四)建立高素质的理财队伍。商业银行想要更好地发展理财业务,必须有具备综合性业务知识的理财员,而由于长期的分业经营与管理,我国银行机构缺乏同时具备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知识的并具有一定营销技巧的理财人员。理财专业人员需要全方位的综合知识结构,因此专业理财人员队伍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商业银行应该从现在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为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作铺垫。

参考文献:

[1]杨林枫,吴龙龙.银行理财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56

[2]吴燕雁.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J].金融视线,2009.

[3]杜金富.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银行监管研究,2012.

[4]第一理财网.中国理财市场报告2012[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198.

[5]普益财富.中国理财市场发展报告2010-2011[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36-96.

7.论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 篇七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

0.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居民的个人财富不断增加,理财观念也就不断深入到个人生活中去,人们的投资意愿和需求也就随着增强,这样便促进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带动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种类也越来越繁多。然而由于我国的整体投资环境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依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非专业人士很难合理理财,这就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理财。所以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很广阔。

1.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概述

1.1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所谓个人理财(Financial Planning)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即由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聆听顾客需求等,为顾客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财产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施行的过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以自然人(或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包括代理投资理财、代理保管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1.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以理财业务为核心的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一方面在于银行业务转型所带来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财时代,人们收入增加,理财需求与理念得以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外在推动力。内外双重推力,成就了中国高速增长的银行理财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办理个人理财业务始于90年代中期。然而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仅局限于储蓄、代收代付、信息查询等简单的业务。近年来,随着外资银行开始介入我国境内个人理财市场,个人理财业务越来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成为其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最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通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一系列研究和探索,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个地区纷纷成立了“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供客户进行选择,都在把该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和核心的效益增长点。

2.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各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特色,产品单一,同质性高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业务有各自不同的品牌,但大多数品牌的业务都只是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稍作改动。所涉及的业务范围仅是让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一般只能局限于为客户代缴各项费用,做出“理财建议书”等,关于投资类理财产品相对较少,很少能按市场细分设置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创新,新产品的出现很容易掀起追风潮,虽然设立的名目不同,但产品的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都差不多,投资收益也相当。这种无差异性竞争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广大客户的需要,更加不能促进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2.2缺乏专业的理财人员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业务,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全面及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很难确保质量。近年来,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加快了理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优秀的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了解银行个人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资本、投资、房地产等相关金融知识,具有综合性强、灵敏度高、涉及面广等特点。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个人理财服务人员,并非专业性人士,大多是从传统银行业务的员工转化而来的,专业素质不高,仅仅只能为客户提供与传统储蓄业务相近的服务,不能真正为客户提供科学理财方案、让客户了解到理财的核心价值所在。

2.3未能开发多渠道的宣传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宣传渠道单一,在经营管理上仍然是对公业务和个人业务分开,在对外营销中,缺乏一个完整的宣传系统,没有形成联动营销,资源也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分配。银行侧重于推销银行现有产品,对客户的个性化了解不够也就不能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针对个人客户银行尚未能将客户的职业年龄、性格、金融产品需求考虑其中,仅是根据其综合金融资产余额来进行划分,这样设计出来的理财产品缺乏个性、没有亮点。关于理财产品的推广仅限于柜台、少数的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室,造成分销渠道建设落后,不能将客户经理、网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有形无形的营销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交互式、立体式的“网面”营销网络。

3.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的措施

3.1提高服务质量,分层次细化服务

分层次服务是指针对不同顾客的金融需求,结合他们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为不同层次的顾客提供有区别的服务,它有利于个人金融业务的开拓和银行收益水平的提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客户评价标准,采取分级别服务的形式,不同等级的客户由相应级别的理财机构和理财师提供服务,由他们根据不同客户的偏好和需要,进行最有成效的营销,为客户“量身定做”个人理财产品。在市场细分中,抓住目标客户群,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3.2培养综合型的高素质个人理财人才

个人理财服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产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因此,商业银行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和熟悉金融业务的理财专家,他们在个人理财业务中,能够为顾客提出详尽具体的规划,并根据客户的实际财务状况、风险偏好、个人目标等因素,对投资工具的种类和投资的回报率做出详尽的分析说明,使理财服务能真正立足于理财。

3.3加强横向联合,降低分业限制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因政策、法律的限制,只能实行分业经营,无法涉及证券、保险业务,不能给客户提供综良好的理财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要主动参与,加强与证券、房产商、汽车商等高档消费品商家的合作,通过充分利用信用资源,推进保险代理,增强银企合作,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3.4建立网上理财平台

网上理财平台是基于网络银行的全能型理财业务平台。网络银行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现在的网络银行不仅能提供储蓄、贷款和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还可以开展投资、保险、咨询等全方位金融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如果能在现有的网络银行的基础上拓宽业务范围,增加金融品种,整合证券、基金、国债等个人理财业务,就能搭建一个全能型的理财业务平台。这样的平台不仅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也能面向更广的客户群体,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4.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才刚刚发展起来,机制尚不完善,仍需要一段时间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从而实现个人利益和银行利益的共赢。[科]

【参考文献】

[1]孔晓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性质、风险与监管探析[J].金融纵横,2005,(7).

[2]刘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J].价值工程,2005,(2).

上一篇:《法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下一篇:主持人歌曲串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