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2024-09-22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共8篇)

1.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篇一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感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新建小学

赵振华

古诗词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其精炼精微致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改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滞后状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怎样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大意,积累诗词的语言呢?怎样去因材施教,有效地去发展学生的言语、想象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呢?经过多年探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以读为主,积累语言

古诗词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教学生以读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探寻诗词的意蕴。

第一、反复通读,文通字顺。即一看到诗或词后,要求学生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诗词的一般节奏与韵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古诗词更是如此,不大声地读出来是很难从整体上去感受到它的语言美、情感美的。因此,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

读得通畅,既是趁学生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两全其美。

第二、质疑讨论明确诗词意,即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词意,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评议。而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词句、看课后注释、问别人等。第三、体会感情,品味意境。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了解了诗词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浅显易懂的,只要孩子了解了诗词意,就会自然而然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作者蕴含在诗词中的情感。第四、有效指导,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应该是诗词教学的生命。在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让课堂上“诗味浓浓”“词情浓浓”“书声朗朗”,以达到熟读成诵的境地。

第五、迁移运用“画、唱、演、吟”。读完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其它艺术形式将诗词再现,或是拿出彩笔画一

《忆江南》、《渔歌子》等,或是小组合作演一演,如《寻隐者不遇》,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描写的形象美,又易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

(二)自主探究,勤思创新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还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我们要谨记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更要知道他们“不但有力量,而且具有创造力。”因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1.温故纳新,开放教学

按照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学习者习得新知,不是依靠教师及书本知识的输出,而是依靠学生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以及群体协作,通过同化、顺应过程,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即情境、协作、交流,最后实现意义建构。我们只有充分地信任学生,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评价,学生的创造智慧才能犹如泉水一样喷薄而出。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有学好的能力,而不能一味地把学生当知识的容器一样进行灌输。

.诵读积累,以一贯之

教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的量,以诗带诗,以词引词,用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贯通几首诗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诵读四首关于送别的诗:《别董大》、《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学习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可让学生再诵读《春望》等关于爱国的诗。学生可以分组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每个学生各显其能,自由发挥。这样就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词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果这样长期地坚持下去,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就能学到二百多首古诗词,学生的阅读量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语文底蕴也就变得深厚了。3.主动探究,想象升华

陶行知辩证的知行统一观,为我们实施创造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并具体阐述了行动与创造的关系,他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等理解重点字词的 完成了任务。但要真正领悟这诗中的意境,光理解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古诗词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在能熟练朗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再抓住古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腾飞的小船进入诗词的意境。

4.积极引导,关注创新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古文的认识是有限的,在自主理解时肯定会有一些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又要作适当地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偏颇,指明学习古诗词的正确方法。对于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中体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的创新火花,我们都应该小心地呵护,积极地加以肯定,并引导其继续沿着自己的创新思路前进,结出一个个创造智慧的硕果。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拓展留下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这样,学生的积累丰富了,个性发展了,精神世界丰富了,古诗词教学也就有所创新了。

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在这经典的诗词长廊里,让我们一齐努力,给孩子们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课堂,引导他们去发现诗词的美,欣赏诗词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让古典文学的精华,从他们的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2.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篇二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诗词探究大队中的催化剂, 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诗词的最好老师。在组织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教学中, 教师想要把古诗词的教学意义切实得以发挥, 提高诗词的教学效率,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 要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情”入手——领略诗中的思想情感, 也要从“趣”入手——阅读古诗的兴趣出发, 找准诗词教学中的趣味因素,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 把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出来, 引导他们快乐地去学习诗词。例如, 我们在欣赏《锄禾》这一诗时,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毛泽东同志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们的故事, 来锻炼学生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在欣赏诗的时候, 穿插并且介绍一些诗话的趣事, 作者的经历等, 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思想情操, 又能激发他们的读诗兴趣, 也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二、拓展延伸, 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教材中的古诗词产生的年代都比较的久远, 一些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语言风格等, 都和现代的风格完全不同, 再加上小学生们的阅历较浅, 要想让他们准确的把握诗歌作品中的情感, 如果仅拘泥于课文必学的内容上是远不够的, 这也需要对作者的社会经历, 文化教养以及情趣爱好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了解, 当学生们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 才能和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所以说, 语文教师需要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 让诗人们的情于学生们的情在拓展延伸中有效地融合、拓展。

三、运用多媒体, 引导想象

古诗词的意境都比较的美, 多媒体课件又集多种优势于一体, 因此, 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 适当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加以欣赏, 既能够有效的改善因为年代久远而产生的距离感, 又能带给学生们的视觉冲击。如, 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 为诗词教学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例如, 在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的过程中, 让学生在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一个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 并且再鼓励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 想象一下“夏日里, 假如你们就是诗人苏轼, 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 此时的你也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 迎着徐徐的微风, 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外, 你们还能够看到哪些美景呢?让学生在感受雨中西湖画面的时候, 也可以让学生观看雨中的西湖云雾迷蒙样子的画面, 再让他们合理地想象:“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借助多媒体课件, 结合诗词的意境, 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把学生们的思绪带入到诗的意境当中, 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 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熟读背诵强化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古人也有曰:“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说的就是朗读诗词的重要性。学习古诗词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增加知识的积累, 同时也是学生积累丰富文化素养的过程。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加以背诵的, 这也是增加知识积累的手段之一。要想背诵一首诗, 前提是要能够熟读, 古诗词都具有韵律, 读起来也都会朗朗上口。因此, 在朗读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注意交给学生一些断句、重点字词的音节朗诵技巧等, 学生们充满感情的朗诵也为有效的背诵奠定良好的基础, 熟读成诵。背诵是学生强化记忆诗词的手段, 也是丰富积淀的途径。因此, 古诗词的朗诵教学也应该是诗词教学的重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诗词读多了其意也就自现了。所以, 读是理解诗词含义的先导, 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可能成诵。古诗词的朗读也要注重断句、注重重点的字词。古诗词的韵律一般都比较的明晰, 读起来又朗朗上口, 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古诗词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这些都特别适合小学生的朗诵和背诵的。因此, 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提高学生们背诵诗词的效率。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增加小学生的知识积累,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 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 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手段, 为提高诗词的教学效率想尽一起办法。

3.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改,是伴随着基础课程的价值定位来检验其实效的。小学生对中华民族诗词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获悉,是他们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重要渠道。

一、小学语文古典诗词课程特色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教材,也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真实体现。教材所选诗词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可充分启迪学生智慧,扩充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面进行深入了解,对小学生魅力培养、人格塑造、情感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

1.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主要和关键因素所在,也是初步了解古诗词,体悟民族精神和智慧的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更新,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的有效措施,还可以实现学科间的有效融合。

2.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探求优化古诗词教学方法,迎合小学生学习知识天性。可以从其兴趣出发,寻求一种贴近小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方法,提高小学古典诗词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要以个性化教学方针,注重珍视学生感受,启迪学生智慧,淡化诗词讲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正确认知诗词背后的意蕴。以诵读和情景交融式教学活动,能让他们体味古典诗词的教学境界。

3.让小学生充分领悟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意境美,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由衷的感受诗词意境。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领悟当时做诗词的文人那种曼妙的遣词造句之美。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多阅读课外诗词,从情感上升华出对古典诗词相契合的交融之美。

4.从相同主题、相同题材、相同诗人不同情感的對比教学中,让学生品味生活意趣。在优秀的古诗词教学资源中,以优美的古典诗词,了解作品背后的内涵,激烈小学生的成长,启迪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也就是在现代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体现。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以创新性、灵活性教学方略,充分了解诗词的精神内涵,能将他们塑造成合格的现代化接班人。

参考文献:

刘春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8).

4.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研究 篇四

【摘 要】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古诗的学习在小学课本中虽然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却很高,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学艺术瑰宝。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还可以了解他们的说话风俗,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古诗词的学习是当代与古代交流的媒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识素养,为小学生将来阅读更有深度的文言文打下基础,让小学生更好的了解古代文化,丰富他们的见识。所以,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古诗词 问题研究 趣味朗读 创新教学

现代教育体系当中,古诗词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古代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诗词可以增加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但是如今由于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古诗词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缺陷,需要加以改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老师们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出现,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忱,将我国古代文化发扬光大,学生是未来的继承人,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的重要性熏陶,是教育界必须注重的话题。

一、简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与如今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紧密联系的。老师们奉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先是让学生反反复复的朗读,然后,老师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让学生感受诗词传达出来的意境,最后让学生背诵古诗词,把古诗词设为必考内容。这种繁琐无味的古诗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厌倦,打击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学的课堂效率也非常低,老师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非常必要,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动力。

另一方面,教师们有时不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水平如何,只顾一味的要求背诵,更有甚者,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篇,还要定期抽查背诵情况,这种高压式的古诗词教授方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词的学习甚至成为了小学生一种学习负担,一旦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即使再疯狂的背诵,学生也不会真正的理解诗词里真正传达出的含义。即使有学生用心去背,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有的老师也只是随意应付学生的问题,不予以详细的解答剖析,学生也就丧失了更深层的学习的动力,对诗词的理解也没有那么深,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意思。这种打压式的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真正意义。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应试教育下,对小学语文古诗词那仅有的一点兴趣都不敢提起,因为大部分会被扼杀在摇篮中,虽然对小学语文古诗词背诵也下足了功夫,但是在实际上对古诗词一点都不感兴趣。

二、简析小学语文古诗词问题教学的应对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画笔和音乐想象诗词画面

诗词本就是古人对内心情感的委婉表达,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读完整首诗,解答学生对诗中不认识词汇的疑问,然后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通过自己对诗词大意的理解,将大脑中的画面画在纸上,也可以用彩笔,更生动的用画笔来描述,让学生以这种较为有趣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真正的含义,这种方法更加生动形象,用画笔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更有趣味性,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重新让小学生爱上古诗词,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例如,有笔者进行过这样的诗词教学实践,老师将诗词的专业朗读录音放给同学听,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此诗表达的是王维以酒送友人,以美酒表达王维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老师先播放名曲《送别》,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送别中的忧伤之情,让学生可以根据音符的律动感受当时的场景,然后再听一下诗词的音频,更深刻的感受字里行间的忧伤与不舍之情。最后让同学们主动举手深情的朗读原文,亦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调动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爱好,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含义。

2.重视深情朗读,体会诗中真意

老师可以让学生轮流深情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并选出朗读的最有感情的同学加以表扬,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自信心。俗话说:诗读百遍,其义自见。重复的朗读诗歌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诗中的真意,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纠正一下学生的朗读节奏,更准确的理解诗的含义。通过反复阅读,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深一步,老师指导学生用合适的音调朗读诗中的词汇,更近的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也是为了让学生更能理解整首诗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对于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背诵并不是目的,要教导学生真正体会诗中的内涵,与诗人更靠近,与诗人交流,喜欢上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高小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忱。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地位非常高,学校和老师应加以重视,改变原来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倾盆大雨式的背诵会让学生丧失对古诗歌学习的乐趣,也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所以,老师应该用更加吸引人的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反复的朗读和生动的音乐的熏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领略中国古诗词的真意。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11)

【2】鲁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5(10)

5.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篇五

甘肃省华亭县民族小学

马惠林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所具有的美育功能,并对其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提纲: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

⒈音韵和谐,形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婉转起伏,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⒉题材、风格丰富多彩,意象、意境优美动人。⒊情醇意浓,思想意蕴丰富,高尚。⒋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句不绝于篇,篇中有句。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的美育功能。

⒈向学生渗透古诗词意象、意境原型系统是小语教材中古典诗词最基本的美育功能。

⒉陶冶性情,诱人归善是古典诗词最基础的美育功能。小语教材中古典诗词最主要的美育功能。

⒊培养小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感受力和敏锐度,提升古诗词鉴赏水平、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最独特的美育功能。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的教学策略。⒈诗词教学中的“读”。⒉诗词教学中的“讲”。⒊诗词教学中的‘悟’。

正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提出了10条总

1 目标,其中在第二条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承担完成这一目标的载体,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部分。《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其中古典诗词推荐了70篇,现行教材中选编了74篇。从体裁上看,其中选编古词7首,其余均为五、七言古诗。从选编的朝代来看,其中汉乐府一首,北朝民歌一首,唐代诗词43首,宋代诗词18首,宋以后的7首。从选编作家来看,其中著名诗人李白7首,杜甫、苏轼各4首,白居易、王维、杜牧、王安石各3首,王之涣、王昌龄、刘禹锡、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各2首。可谓选编了诗词黄金时代顶峰诗人的极品之作,堪当传承文明的载体。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

从审美意义上分析,小学语文(以下简称“小语”)教材中选编的70余首古典诗词,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音韵和谐,形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婉转起伏,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押韵”是汉语言的独特创举,是古典诗词最独具传世魅力的艺术特征之一。小语教材中选编的70余首诗词,切合小学生年龄特征,虽风格各异,但都韵律自然,浑然天成,适宜颂读。有的读来,如秋叶飘落。怨妇夜泣,忧忧怨怨。如李绅的《悯农二首》中的第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有的读来,如莺夜歌,山泉潺潺,韵味十足。如李白的《古朗月行》(节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有的读来,如兵铁交鸣,烈马长啸,慷慨激越。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小语教材中选编的70余首古典诗词,虽然题材风格各异,但它们从不同的旋律中,共同典型的表现出古诗词这一文学体裁可颂性强的艺术特征,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语言感受力的极好材料。

2、题材风格丰富多彩,意象意境优美动人。

小语教材中选编的70余首古诗词,从题材、风格方面可归为山水田园景物诗,咏物哲理诗,送别诗,边塞诗四类。基本上涉及了古诗词发展史上出现过的所有题材、风格、流派。而且选编的诗词,都是传世名篇,典型地表现出我国古诗词独特优美的意象系统和

2 情景交融的意境,意象绚丽,意境优美。如杜甫的《绝句》(小语7册)是描写景物诗的佳作。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岒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佳作,展现了一幅十分动人的春景图:新绿的柳枝上,成对的黄鹂欢唱。蓝天上,一行白鹭渐飞渐远。绵绵的雪岭,就像是镶嵌在窗框里的图画。门外江边停泊着来自东吴的船只。诗的前两行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鸣翠柳”、“上青天”描绘了黄鹂欢唱、白鹭飞翔的景色,有声有色,令人赏心悦目。诗的后两行写的则是静景,“千秋雪”、“万里船”,从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宽阔的想象余地。全诗随着视线的转移,一句一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景物不断变换,诗人愉悦的情感贯穿其中,四种复合意象构成一个和谐统一,鲜明优美的意境。再如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小语11册):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全诗突出了菊花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寄托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诗人从咏菊入手,摹写菊的意象,后由象及理,上升至一种人文精神的寄托,一种人生哲理的感悟,一种个人品格的象征,联想奇妙,令人回味无穷。以上两例,虽题材不同,风格手法各异,但各自创造的意象和意境,给读者的艺术美感是相同的。

3、情醇意浓,思想意蕴丰富、高尚。

小语教材筛选的古诗词,都是历代进步文人情感的浪花,是他们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思索和感悟。历经千百年岁月长河的淘涤,至如今已凝结成一粒粒璀粲绚丽的小星星,镶嵌在文学的夜空中。它们如一杯杯美酒,醉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儿女,如一只只灵巧的小手,弹奏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感情之弦,使他们激动、欢乐、流泪、歌唱,引导他们善良、高尚、奋进、追求、同情。这些诗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人,它们表达的感情是健康的、高尚的、真挚的。或倾吐对大自然景物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或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同情,或从边塞军旅生活中抒写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或从与友人的分别中感叹人生的无奈、岁月的蹉跎。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更为丰富高尚,予人以启迪。如乐府民歌《长歌行》(小语12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百川到东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昭示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劝

3 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又如王翰的《凉州词》(新课程标准推荐篇目):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诗里极写将军要纵情痛饮却被催走上战场时的复杂心情。诗中既有喋血沙场的豪情雄风,也流露出对战争深沉的忧郁感伤。其情也醇,其意亦切,读来使人振奋,也发人深思。

4、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句不绝于篇,篇中有句。

小语教材筛选古诗词,既考虑到了整篇诗词的意境,也考虑到了传世名句的美学价值。入选的作品,大多篇中有句。小语教材中的古诗词中,传世佳句不绝于篇,篇亦因句而增色不少。其句独立的审美价值极高。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入选6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入编4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入编4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入编1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入编2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入编2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入编5册)

二、小语教材中古典诗词的美育功能。

1、向学生渗透古诗词意象、意境原型系统是小语教材中古典诗词最基础的美育功能。小语教材中的古诗词,是小学生传承古典诗词文化的桥梁,是向小学生渗透古典诗词意象原型的清泉,是浩瀚的古典文化向小学生打开的一扇神奇的门。古典诗词独特的原型意象系统,优美的意境原型系统,以这些入编的篇目为载体,向儿童们展示它美奂美伦的魅力,吸引他们去深入古典诗词文化的宝库,吸收古典优秀诗词的营养,初步理解认识古诗词的意象系统,领略古诗词所营构的一个个神奇的意境世界,逐渐在脑海中构建成一个个古典诗词意象、意境原型,从而提升古诗词的美学素养,丰富古诗词的文学积累。这是小语教材中古诗词部分所具有的最基础的美育功能。

2、陶冶性情,诱人归善是小语教材中古诗词最主要的美育功能。

诗歌是情感的浪花。古诗词所具有的情感熏陶功能,是其它文学体裁所无法比拟的。小语教材中编选的一首首古诗古词,情醇意挚,思想意蕴丰富、高尚。它们对小学生情感、思想、品格、情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特别大。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圣人感

4 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也就是说诗歌是通过以情感人来达到教育的作用。清人刘开说:“诗者,先王诱天下之人而归之于善也。”(《论诗说》)小学生的品格、情操和情感可塑性很大,古诗词所具有的陶冶性情,诱人归善的功能,是它最主要的美育作用和任务。

3、培育小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感受力和敏锐度,提升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水平以及文化品位、审美情感是小语教材中古典诗词最独特的美育功能。

一定的古典诗词素养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应具备的国民素质之一。古诗词那独特的语感,优美的意境,深广的意蕴,都是培育小学生对语言特别是古诗词语言感受力和敏锐度的沃土。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只能主要靠小语教材中古诗词的教学。提高古典诗词素养水平和鉴赏能力又是提升小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小语教材中古诗词对培养小学生的古诗词敏感力,提升古诗词鉴赏水平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功能和作用是其它文学体裁无法替代、也不可替代的。

三、小语教材中古典诗词的教学策略。

1、诗词教学中的“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学诗的经验之谈。这里所说的“读”不同于古人的“读”。这里的“读”,仅指小语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古诗词本就是供“吟”、“唱”的文学体裁,诗中所蕴含的优美意境、丰富情感、奥妙哲理,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颂读,才能体会出来。因此,朗读教学是诗词教学中的基础环节。

多数教师在诗词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字句意思的讲解上,对朗读则不重视,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会背诵即可,对朗读技巧不加指导,对朗读质量不做要求。其实,这是舍本求末的错误做法。朗读是学生理解古诗词韵味,培养语言感受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要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欣赏。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多读,加强朗读指导,并适时地创设一定的朗读情境,逐步提高“读”的要求,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的目的。如在教学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入选6册)时,“读”的教学可如下进行:

先进行朗读指导:(1)、交代这篇古诗押“i”韵;(2)、标示重音、节奏:春种/一粒

5 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然后让学生结合插图或投影进行想象,经过反复朗读大致了解诗的内容。朗读时辅以《江河水》忧怨的音乐,烘托气氛,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在脑子里浮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情景,感悟到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产生同情感。经过反复朗读和吟颂,达到背颂。背颂在课内进行。

2、朗读教学中的“讲”。

大多数教师都善于“讲”。由于多年的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许多老师在诗词教学中“大掉书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大到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小到一字一句的含义及字义的古今变迁,深到诗文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艺术特色,浅到一字一句的读音,都一丝不苟。其实想想,老师讲得再好,能好过原诗吗?老师讲得再透,能把诗中的意境、情感灌进学生的大脑吗?古诗词蕴含的情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处难与君说。只有通过学生的思索、体验、揣度才能领会。因此,诗词教学中的“讲”贵“精炼”,要讲在学生的疑处、难处、关键处,犹如暗夜中的闪电,使学生的思索突然恍然大悟,犹如大海中的指航灯,使学生的思想不迷失方向。在诗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掉讲风大盛的习气,要做到“画龙点睛”而不要“画蛇添足”。要变讲为“导”,三言两语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景之中,去体验、感受、想象,而不要让学生陷入枯燥无味的“书袋”之中不得要领。如在引导学生了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入编10册)一诗内容及艺术特色时,不要陷于枯燥的解词释句之中,可以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写的意境: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奏的景色,不由得兴致勃发,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园门外空地上长满了青苔,到了柴门前,轻轻的敲了好久,也没有人出来开门。虽然最终没有等到主人回来带他进园欣赏,但从那一枝斜斜的探出墙外的杏花来看,园中此时应该是姹紫嫣红,春色满园了。

讲到此,教者毋须继续罗嗦,只提出一个问题:请想象朋友园中的景色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放开想象,尽情描绘。最后教师画龙点睛的设问:为什么这么多美景,诗人不去描绘,却只写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呢?学生在前面的想象和描述中已进入了诗的意境,自然能很容易的悟出这种写法的奥妙之处,即:这种以大见小、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这比那些一览无余、面面俱到的描写景色,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

6 较大发挥读者想象的余地。教师这样子犹如一个“导演”,也要不知比那些面面俱到、枯燥无味的“掉书袋”高妙多少倍!

3、诗词教学中的“悟”。

“悟”指学习主体即学生在学习中的灵感。它是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对所学诗词蕴含的意境所达到的最高层次的体验,再生。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达到使学生“悟”的境界的。再好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使所有的学生达到“悟”的层次。“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天“悟性”有关。但不能据此就否定教学艺术对学生达到“悟”的境界的能动作用。而且学生的“悟性”通过后天培育,也是会逐渐提高的。这里所说的后天“悟性”,主要指学生对诗词语言的敏感性和对意象意境的鉴赏水平。教师所要努力的,就是在诗词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使尽量多的学生对诗词的思想感情、哲理意境、艺术特色达到“悟”的境界,使学生的“悟性”得到发展。

影响学生达到“悟”的层次的因素很多,也较复杂。但前面论述过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多读,教师恰到好处的精讲,应该是使学生“悟”的基础条件。除此而外,创设与诗词思想感情基调相一致的“视听情景”或课堂环境氛围,也尤为重要。教育要利用视听媒介、信息技术和大自然风物等教学软硬件,创设出最佳课堂情景与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感悟、探索、发现,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出古典诗词的美育功能,取得最佳的美育效果。如教学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入选6册)时,可带领学生到实地表演,让学生体验“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情趣和意境。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他们喜欢古诗,并且在颂读、学习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爱美的情趣,这是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选编与教学的根本意图和目标。教“活”古诗词、“活”教古诗词,是落实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尽管“教无定法”,但多读精讲,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感悟、欣赏、发展,是教“活”古诗词、“活”教古诗词的基本教学策略。希望瑰丽多姿的古典诗词,在我们辛勤园丁的努力下,在学生纯洁的心灵熠熠闪亮吧!

7 本文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七次印刷)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3、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1~12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4、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1~12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5、《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6、《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甘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6.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哪些方法 篇六

小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阶段,理解力、注意力、记忆力等都未达到成年人水平,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的内容故事都是非常简单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的研究意义更加在于诗词的创作背景,所以,在更高教育级别的中的研究,通常会研究诗词作者的时代背景,会研究当时是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

同样,在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学生的思想认知还无法达到所应有的深度,但是教师同样可以将时代背景加以利用,加以介绍。例如在讲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的时候,可以讲解作者实在怎样的情况之下创作的这首诗。

接着引申出作者王维当时为何对被贬,同时向学生提及当时的历史小故事,增加学生对于这篇古诗的热爱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细致的掌握这首古诗的含义,同时方便背诵记忆。

在为小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时,一定要化繁为简,通俗易懂,给他们举生活中常见的小例子,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把古诗词的意境和魅力带给小朋友,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传承给下一代,让中华文明的根深深扎下去。

二、教课方式避免生硬刻板

我国虽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中国式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为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一些考试只能全身心的投身于备考知识的讲解和强化,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可是死记硬背却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只注重应试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是否真的会灵活作用,活学活用。

“把这些都背熟了”,这是中国学生经常能听到的话,老师们总是把它挂在嘴边。对于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加小学生的厌烦感,尤其是小学生,就更加不愿意去背诵。

教师可以设计比赛的形式,同样是布置作业,但是告诉同学们明天会是一个趣味比赛,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只是增加了学生大脑的记忆负担,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怀,而是学生会从内心愿意接受并背诵这首古诗了。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节和趣味

小学古诗词读者是小学生,因此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教授《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时候,其中在讲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时候,可以配合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通过眼睛的直观感受来理解诗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画面。

同样,教师的在课堂的具体教书过程中,还可以提问学生“有谁见过荷花”,“在什么时候”等问题,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自己阐述对于荷花的理解,同时可以讲解荷花的花语,同时与本诗向对应。呆板的教学,学生不会引起共鸣,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对照反思,努力接受。

四、开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画画远比写字要容易的多,他们能更容易的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心中理解的诗的样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画出来的画向他们解释诗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

也可以要学生根据理解的诗歌内容进行舞台表演,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活动形式话,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死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形式,也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7.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篇七

1 初读诗文, 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 其义自明, 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 分自读、对读、群读, 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 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 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 自然成诵, 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 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 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 每个词的读音, 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 但古读音应该是“cui”, 古读音更能押韵, 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 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e, 就不和谐, 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 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 多读几次, 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 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2 品词析句, 体味诗情

首先要抓重点词语。都说诗是语言的精华, 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 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 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新课标指出, 古诗的学习, 重点在于考查“是否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 一味追求标准答案, 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多点个性化的理解, 把握中心, 体味诗情。如学习陆游的《示儿》, 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就是诗眼。陆游悲的是什么?透过一个“悲”字, 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 明白了陆游悲的是祖国还没有统一。透过“悲”字,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 卧在床上, 双手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 告诉儿子, 自己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等到收复失地了, 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这“悲”中有遗憾、有悲伤、有痛心, 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 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要善用想象。古诗是用凝练的词句创造意境、勾画形象。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所创造的意境及勾勒的形象去想象, 这样才能融入诗境, 才能品悟诗情。比如在学习古诗《春日偶成》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春游时看到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读诗, 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诗人闲来无事, 于中午前后出去春游。一路上, 只见鲜花翠柳, 河水长流, 心旷神怡。这样一来,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自己也成了诗人, 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朗读诗句, 就更能感受诗人那种愉悦的心情。

3 淡化诗意, 品析诵读, 尊重个性化理解

一首古诗, 诗人在创作时, 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 不同的人, 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 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 文化底蕴, 审美情趣千差万别, 这就表明, 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 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 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 古诗有“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意境美, 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 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 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 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 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 学生通过品读理解, 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 此时, 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 这诗与情, 情与境的交融, 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 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 抑扬顿挫, 韵味无穷, 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 诗文意境之美, 形象之美, 还可以积累语言, 受到熏陶感染。

4 指导朗读, 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 能再现诗的意境, 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 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 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 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 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 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5 古诗的想象

古诗词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形容等手法, 创造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 表达思想感情。教学中,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并通过联想, 使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首先, 古诗语言往往有较大的跳跃性。教学时要通过想象把其中的空白填补起来或加以联缀, 从而获得全诗的完整形象。如《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诗中“问童子”, 问的是什么?诗中留下空白, 但可以“言师采药去”的回答想象出问的是“你的师傅去了哪里?”这样想象, 诗就完整了。其次, 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成诗句, 需要引导学生想象比拟事物和被比拟事物在形象上的联系。如“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春风”和“剪刀”有什么形象相似性。再次, 用夸张手法写成的诗句, 需要让学生想象出通过夸张所表达的激情,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是银河落九天。”还要让学生想像出瀑布从高空飞落的宏伟壮观气势, 体会诗人的赞叹之情。另外, 古诗词的写作年代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 诗人又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思想与古人存在一定距离。所以要进一步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就必须借助想象来达到。

总之,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源远流长, 内涵丰富, 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 在教学时, 要通过课前预习、品词析句、课外延伸这三部曲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爱上古诗词的学习, 丰富他们的文化积累。

参考文献

8.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诗词教学 篇八

摘 要:诗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诗词文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精神气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从小学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认知,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诗词文的理解与鉴赏,受到古人精神文明的熏陶,不断的提升学生诗词文修养,实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05-01

一、从背景入手进行诗词分析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触、不同的思维,例如杜甫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伤怀之作,孟郊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乐观心态,这就是由于作者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时代背景造成的差别。所以想要引导学生学好诗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与《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观心态有着天壤之别。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诗词的时候进行背景的分析理解,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此一来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诗词,就会水到渠成,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诗词内容的分析、理解。

二、从细节入手进行诗词品鉴

诗词大多言简意赅,字字都是作者几经斟酌的经典。著名的“推敲”故事就是诗词写作过程中细节的体现: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思考这事没决定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看到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部分,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忽然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诗句的事,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想得出神了,忘记了要回避。韩愈停下马车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马和驴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字、词是诗词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诗词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细节、善于关注细节,以便能够从细节着手,加深对于诗词的理解程度。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更富有诗意,更具有灵性。

三、从识记入手进行诗词朗诵

朗诵是进行诗词学习的重要一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又比如在学习《长征》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电视剧版《长征》的主题曲让学生进行欣赏,通过主题曲中气势磅礴的歌词唱法来让学生进行诗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诗文的朗诵。

四、从体验入手进行诗词感知

上一篇:提高交警警务英语应用能力的研究下一篇:2年级下册语文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