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预警机制的建立(共7篇)
1.论税收预警机制的建立 篇一
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各项建设越来越依靠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来实现,另一方面,随着对经济调控职能认识的深入,政府需要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积极调控经济活动,如何协调税收的财政职能和对经济的调控职能,使其既为城市建设提供较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又能对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进行适度调节,从而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结合XX市近年来经济与税收运行特点,对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经济本身的影响。经济总量决定税收总量,税收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地方经济结构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影响着地方税收增长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剔除非正常因素,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应呈正相关趋势,这一关系可用公式表述为T=a+bG(T代表税收,G即GDP,a、b均指常量),经济增长越快,税收增长越快。然而由于现行税制下,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总是包括诸如行政事业单位的无税增加值、不带税收增长的农业增加值以及抑制税收增长的存货和收费等非税增加值,其统计范围明显大于税基,所以实际经济增减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有时也不一定引起税收的大幅波动,体现出税收与经济增减变化的不协调性。
二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微观表现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变化虽然不一定会引起GDP的大幅波动,但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却是十分直观的。当经济效益趋好时,税收就会得到充分体现,税收与经济“同波共振”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经济效益下滑时,税收也会随之减少。
三是经济结构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表明,三大产业增加值之和汇成经济总量,但由于三大产业自身的含税量不同,因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经济类型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税收规模和结构,进而使税收增减发生相应变化。
四是经济发展趋势对经济的影响。投资是推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表明,投资与经济增长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总量及投资结构影响着未来的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同时,现有的经济结构往往制约投资的方向。投资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影响税收收入的。
(二)税收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良好的税收制度、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是税收制度的影响。税收制度是影响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构成税收制度的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等因素以及税收政策的选择都会影响到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调节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采取变动税制要素的方法,是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调节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税收的覆盖面通过税种和税目手段调节。一方面,根据不同税种的不同调节功能,通过开征、复征、停征税种来调节生产、分配、消费及各种应税行为,调节资源和财产的使用开发和占有。另一方面,通过对税目的制订,明确征税对象包含的具体内容,划分征税与免税的合理依据,又体现不同税目区别对待的政策精神。二是税收对经济影响的力度和深度通过税率手段调节。税率是体现国家奖限政策的中心环节。通过合理设计各个税种的税率,明确各个税种调节的数量界限,可以对不同纳税人的利益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节供求总量,引导投资方向的目的。三是税收杠杆的灵活度通过调整税负的手段实现。减免税是减轻纳税人税负,加成加倍则是增加纳税人税负。在税率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实施税收减免或加成征收的办法,可以灵活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状况,鼓励需扶植的产业、产品发展,限制需控制的产业、产品发展,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二是税收征管的影响。税收征管是组织收入的重要手段,税款能否及时、足额入库,要靠税收征管来实现,税收能否增长,也要靠税收征管来保证,因此征管效率越高,就越能做到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就越有利于实现税收与GDP的协调发展;反之就会出现漏征漏管、欠税漏税,致使实现的税收不能及时入库,就不能实现税收与GDP的同步协调增长。
三是税收计划管理的影响。税收计划管理是影响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税收计划与经济发展所提供的税收一致,就有利于实现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如果税收计划偏离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创税能力,就不利于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现行计划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基数法”,在基数、系数的确定和特殊因素的考虑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性,据此编制的税收计划必然与实际税源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无法消除,这样不免出现任务畸重畸轻的现象,影响依法治税的实现。
二、XX市“十五”期间经济与税收增长实证分析
(一)从经济总量增长与税收增长趋势来看,未来的税收收入越来越依靠经济增长因素。“十五”期间,XX市的GDP增长率平均为21.1%;国税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分别以24。75%和24。79的速度增长,分别高于GDP增长的3.64和3.69个百分点。近年来,XX国税局不断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大力清缴欠税,堵塞税收漏洞,收入中一些非经济增长的因素较多,因此,未来税收收入空间将主要依赖经济的增长。
(二)地方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从XX市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来看,一产的比重逐渐降低,三产的比重逐年升高,但总体来看,二产的比重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05年,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9.3:54.6:36.1。这是近年来XX市着力打造四大工业产业集群的结果。据统计,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4.5亿元。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0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7%,比上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
税收方面,第二产业是形成税收收入和地方财力的主要税源,主体地位十分突出。
(三)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对税收的拉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XX市累计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119个、过亿元的内资项目92个,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19.8亿元;累计利用内资229亿元;2005年出口创汇15.8亿元,是“九五”末的2.7倍。至2005年末,XX市共有外资企业920户,尽管近年来实现的税收呈增长趋势,但总体亏损面较大。从2003-2005年外资情况来看,韩国是我市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家,投资比重占到了1/3以上,登记户数占到一半以上,但2003-2005年入库所得税仅为847万元,占三年外企所得税的4.74%。从2003-2005年外资企业实现利润和投资情况看,外资企业,尤其是韩资企业,实现盈亏与投资额出现倒挂现象,整体一直呈亏损状态,但投资额却逐年增加。
(四)支柱产业纺织业税收贡献逐年降低。针纺行业是XX市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实现国税税收13亿元,折合财政收入4.2亿元,占五年以来实现国税总收入的33.9%。近几年,在劳动力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影响下,针纺行业整体发展缓慢。尤其纺织服装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熟练工人的缺乏使企业生产设备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据企业发展局测算,目前XX针纺行业用工缺口约为15000人左右。同时,针纺行业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附加值低,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下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出口退税率和美元汇率影响使出口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增长缓慢,税收贡献逐年减缓,增值税贡献率由2001年的35%下降到2005年的14.3%,税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纺织服装、皮革及其他制造业和纺织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分别由2001年的4.89%和4.64%下降到2005年的3.2%和1.66%。
(五)个体税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呈下降趋势。个体经济曾经是XX市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XX市个体增值税完成3577.6万元,2005年个体增值税为3058.27万元,十年间XX市个体税收不增反降,减收519.33万元,占增值税的比重也由1996年的24.4%下降到2005年的6.6%。从近三年来看,也就是调高增值税起征点的2003年以来,个体税收也由2003年的3162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3058.27万元,下降了103.73万元。
三、建立税收与XX市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对策
要充分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建立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促进XX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稳定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态势。
一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持点。XX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技术进步与社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要加紧建立大工业体系,进一步打造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大工业体系要狠抓大项目,要全力以赴,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努力把大项目促上去;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采取不同思路加快推进,裂变出新的大产业;要走多渠道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对外经贸、个体私营经济、乡镇经济、城区经济和中小企业等。
二是规范并加强政府干预经济行为。首先,应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入手,合理划分中
央与地方财权、税权和责权,依法规范政府部门的收支行为,建立依法规范的收支机制和体制。其次,应继续依法整顿流通秩序,打击制假、贩假和地下经济活动,整顿商业流通企业返利销售等偷漏税行为和建立有效的价格监督机制。
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减压器、稳定器和推进器。扩大消费,尤其是扩大中低收入层的消费,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因此,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是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应出台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政策。如,扩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面,加强社会保障金(税)的征管等。
(二)培植税源,优化结构,为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在投资启动经济运行之前,必须认真分析推动GDP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的状况,以确定投资运行的基本导向。
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改善税收结构。要充分认识我税收结构方面的不利因素,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换代等工作中,着眼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大力发展高增值、高科技项目,为地方税收持续稳定的增长奠定基础。
第一,充分利用针织服装产业的基础优势,鼓励企业升级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目前“量大价低”、劳动密集的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第二,交通运输设备(造船)业规模大,产业链长,应尽快争取尽快上马,从根本上壮大财源。第三,充分利用好现有高新技术项目的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增加税源。第四,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对提高经济活力、完善产业链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应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发展。
三是启动更多的民间投资,扩大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比例。财政投资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应转向社会(企业和私人)投资。政府要通过体制改革和一些短期政策来鼓励民间消费和投资。刺激民间投资包括减免企业的税收和进一步放开对私有企业的贷款限制。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农业劳动者的就业,决定了他们的收入在社会需求中占有的份额,并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重点解决好小企业融资、技术服务等问题。
四是注重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提升产业水平的重要推动力,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提档升级。鼓励骨干企业向集群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集群配套发展,通过嫁接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革新加快成长,为民营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三)坚持科学化、精细化原则,强化税收征管,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源监控体系。一是完善税源分类管理,促进税源监控对象精细化。按纳税信用等级分类.纳税人可分为A、B、C、D四类。对A级纳税人以管户为主,主要职责是组织税收收入.督导政策落实,调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核算情况、分析预测税收收入,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对B级纳税人以管事为主,主要职责是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质量;对C级纳税人以管户和管事相结合,主要职责是加强纳税辅导,注重户籍管理、纳税申报核实、发票使用情况检查等,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能力。
按纳税规模分类,一般可分为重点税源户,中小税源户、个体零散税源户。重点税源户可建立征管一线分局和机关处室共管的分级管理机制,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零距离”监管;中小税源户可实行信息化和纳税评估相结合的监控手段;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的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实行民主评税、定额征收和社会协税护税相结合的监控手段。
按经营行业分类,以国民经济分类为基础,结台税收工作特点和管理需要,将纳税人划分成若干行业或行业细类,兼顾行业共性和个体特点,深入了解纳税人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经营规律,对各个行业进行剖析测算,确定行业税负标准,形成详细、准确的税源监控评价指标。
二是严密过程监控,实现税源监控内容精细化。1.细化户籍管理。一是进行户籍信息源头控管。通过进驻政府行政审批中心,推行国地税联合办证,建立从工商登记到国地税税务登记的“无缝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漏征漏管户。二是进行户籍信息全面监管。要认真做好纳税人的设立、变更,注销税务登记等工作,并切实加强对外出经营业户、非正常户、停业户、扣缴义务人的监督管理。三是加强户籍信息动态监管。要认真贯彻落实《税务登记管理办法》,通过漏征漏管户的实地清理和户籍信息的定期核查,对纳税人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及时更新,并通过信息化实现纳税人户籍资料的“一户式”存储管理。
2.加强纳税申报管理。制定统一、完整的税务会计报表,规范申报格式,加大纳税人如实申报的义务,通过强化这一环节,尽量收集有效的税源管理信息,堵塞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管理上的漏洞。接到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后,受理人员应认真审核纳税人产品(商品)产销(购销)、提供应税劳务收入、盈利等情况以及使用税种、税目,税率及税费基(资)金,滞纳金计算过程、资料填报规范性等,提高纳税申报质量。3.强化发票控管。一是积极推行有奖发票。在个人消费、现金消费所占比例较大的行业推行使用刮奖、抽奖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有奖发票,鼓励消费者主动索取发票,认真落实发票违章举报有奖制度,调动广大消费者参与发票监督的积极性。二是稳步推行税控收款机。按照统一部署,大力推行使用税控收款机和税控软件,强化以票控税。三是健全发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发票验旧和缴销制度,加强对纳税人发票开具信息的采集,加强对纳税人发票开具情况的审核检查,不仅要审查领、用、存的数量,而且要审查发票开具金额、开具项目等内容。4.切实抓好税务检查。一是要理顺税务检查职能。明确征管部门日常检查和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职责范围,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起征管与稽查的互动机制,相互促进,共同监管。二是要加大日常检查力度。三是要加大稽查打击力度。
三是整合资源,凸显税源监控方式精细化。1.注重内部衔接。要进一步加强征、管、查各环节及内部岗位之间的有机衔接,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征管查之间互动、互通,做到分工不分家。2.推进税源社会化管理。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配合,通过制度规范,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及时全面、准确了解各类涉税情况。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沟通,建立健全纵向协税护税网络,合力构建国税主管、部门配
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网络。三是加强对协税护税组织的管理,保证社会化治税的健康持续发展。3.加强征管信息化建设。一是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要在规范和提高内部信息质量的同时,关注外部信息的采集,根据数据评析和纳税评估的需要,采集有效信息,提高信息采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明确信息采集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采取由纳税人自行申报与税收管理员定期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采集。税收管理员实地采集信息时,要做到“三到”:即到企业的财务、销售等科室。从总体上掌握经营情况和相关财务指标:到一线了解生产企业原材料耗用情况以及实际生产情况,或商业企业实际经营项目、经营规模等情况;到货物存放地,掌握企业原材料、库存情况。对第三方信息,要建立与工商、银行、财政、审计、外汇管理、技术监督、公安、法院、民政、交通、房产、建设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机制,由税源管理机构进行采集。三是要加强信息利用和归档管理。对取得的某个纳税人具体信息,要做到“三比”:即将纳税人的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作纵向对比,与同行业纳税人的涉税指标作横向对比.将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账面记录作账实对比。
2.论税收预警机制的建立 篇二
1 海上溢油污染风险分析
1.1 海上溢油污染的种类
海上溢油污染可分为船舶溢油污染和海上油气田溢油污染两大类。
船舶溢油污染是指船舶在海上运输途中原油及其产品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 该类污染约占油类对海洋污染总量的47%, 主要来自机动船舶的机舱舱底污水、油船压载水、洗舱污水、海难事故及装卸事故中的溢油等。据统计, 每年因搁浅、触礁和碰撞等海损事故而造成的溢油污染占船舶油污染总量的18%, 约5万t [1]。由于事故而导致溢油的情况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其给海洋造成的污染往往是灾难性的。一般来说, 大吨位船舶进出的海域都存在重大溢油事故的风险, 这种风险的概率大小与船舶运输密度、水域情况、气候条件以及技术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相关[2]。由于我国在船舶技术状况、通信导航水平以及溢油预警应急能力等方面与航运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因此, 有专家得出:中国发生灾难性船舶溢油事故的可能性比发达国家大, 并且中国海域可能是未来船舶溢油事故的多发区和重灾区的结论[3]。
海上油气田在开发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易燃、易爆石油和天然气产品, 同时由于油气田开发工艺和设备运行的复杂性, 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发生油气泄漏、火灾和爆炸等重大事故的潜在风险。而溢油的风险存在于油气田开发的各阶段, 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包括井喷、火灾、爆炸、输油管道破裂、污油罐溢油、燃料罐破裂和燃料油传输溢油等。
1.2 我国海上溢油污染风险的主要区域
目前, 我国海上油气田开发与勘探活动主要以渤海和南海为主。其中, 渤海是内海, 自净能力较差, 而海上采油平台和生产油井众多, 一旦发生溢油事故, 将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随着海上采油平台和海底输油管线以及进出口石油运输等的逐年增加, 南海海域, 尤其是北部湾地区也已迈入溢油事故多发海域的行列。而南海海域也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的石油储备中心, 以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通动脉。这些原因都给南海海域带来了巨大的溢油污染风险。
此外, 渤海湾、长江口、台湾海峡和珠江口水域是我国沿海4个船舶重大溢油污染事故高风险水域。
2 溢油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由于海上溢油污染物的成分复杂, 如原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进入水体的溢油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发生变化。相对分子质量低的烃类 (C1~C10) 通过蒸发进入大气, 然后通过光化学氧化作用分解。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通过水体中悬浮粒子吸附、沉降等过程进入沉积物中。水体中的石油烃和沉积物中的石油烃被初级生物吸收, 石油中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有机物就会在整个海洋食物链中累积和富集。因此, 溢油的海洋生态影响不是仅仅限于单一污染物对单一物种的影响, 而是多个污染物对事故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据研究表明, 海洋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 要恢复正常是很困难的, 生态环境受到污染, 治理需要很长时间, 而要重建海岸生态环境则可能需要100年以上的时间。
2.1 溢油对鸟类及其他动物的危害
海上溢油对鸟类的危害最大, 尤其是潜水摄食的鸟类。一方面, 当这些鸟类接触到油膜后, 羽毛因浸吸油类而失去防水、保温的能力, 同时也就丧失了觅食能力, 最终会因饥饿、寒冷而死亡;另一方面, 鸟类用嘴整理羽毛摄取了溢油, 会直接对内脏造成损伤, 最终中毒死亡。严重时被油污包裹的鸟类就会直接窒息而亡。因此溢油事故发生后, 从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对鸟类展开急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2 溢油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溢油进入海水后首先会影响表层的海洋生物, 尤其是生活在这一薄水层中的“次漂浮生物”。油膜覆盖在水表面上, 会影响海水中氧的补充, 并妨碍海洋中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降低海洋的原始生产力[4]。
2.3 溢油对鱼类的危害
溢油的覆盖和毒害, 会将鱼卵和幼体杀死, 同时水域中大量的饵料生物 (浮游动、植物等) 因溢油污染被杀伤、致死, 由此破坏了子、稚、幼鱼及部分成鱼赖以生存的饵料基础, 食物链 (网) 传递能量脱节致使高级生物量下降, 造成区域生态失衡, 从而干扰鱼类正常的生理、生化机能, 引起鱼类产生病变[5]。
2.4 溢油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危害
溢油比较容易附着在哺乳动物的皮毛上, 降低哺乳动物的保温特性, 此外溢油还可能伤害表皮以及暴露在体外的部位。大量的油污能造成哺乳动物死亡或器官受伤害, 有物理窒息的作用, 也有化学毒害作用[4]。
2.5 溢油对岸线滩涂的危害
残留在海面上的漂油和油膜, 可以相互聚成油团块, 遇到海岸、滩涂以及水中悬浮物颗粒物质和沉积物时, 会紧密地吸附于沿岸、滩涂和底质上, 形成大片黑褐色的固体块, 这不仅造成景观和生态上的破坏, 而且这种破坏的影响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消除[6]。
由此可见, 溢油污染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危害非常严重, 防御和治理溢油污染,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任务艰巨。
3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
目前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事故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仍比较落后, 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和治理, 多是根据现场调查, 既花费很大的人力、财力, 又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做出判断, 缺乏时效性与准确性, 预测预警机制研究不够, 一旦有溢油事故发生, 不能及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做出迅速判断并依法立案, 在与肇事方谈判有关赔偿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 以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
3.1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原则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目的一是及时搜集和发现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信息, 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处理, 然后根据科学的信息判断标准和信息确认程序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二是及时向公众发布可能发生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或即将发生的信息, 以引起有关人员及全社会的警惕。因此笔者认为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原则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3.1.1 系统性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该由多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在管理体系方面应有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相关科研机构联合组成;二是需要海洋环境敏感资源与应急资源的相关数据信息, 应系统搜集, 分门别类, 综合分析, 认真研究;三是要以国际相关的规则和公约为指导, 如联合国海事组织 (IMO) 通过的《73/78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修正案、《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等;四是涉及我国的相关法规条例, 如《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和《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计划》等。
3.1.2 科学性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要充分体现科学性, 一是数据、资料、指标要适用、准确、即时和全面, 预警指标系统的设计层次清晰、纵横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二是预警过程应力求找出能反映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主要因素及内在联系, 做到数据翔实, 依据充分;三是确定海洋环境损害的标准和依据必须规范、科学, 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要通过数据信息综合、数值模型测算、得出结论, 同时要建立相关的数据库, 开发应用软件, 实现预警工作数字信息化。
3.1.3 实用性
建立预警机制旨在应用, 要确实能在海洋生态环境可能受到损害时提出前瞻性警示, 在海洋生态环境可能受到损害时, 对海洋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做出快速反应并提出对策措施。因此, 应由重点区域到一般区域确实对减免环境影响、弥补、恢复或重建等问题进行科学的论证与分析, 并保证对策措施有效实施的时间, 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可靠性。
3.2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基础工作
鉴于海洋溢油事故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基础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3.2.1 确定重点海域和敏感区域
由于海域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不同, 污染损害程度也就不同, 因此, 建立预警机制应由重点到一般, 重点区域和敏感区域应根据海域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状况和海岸带状况等多个因素拟定。根据这些因素, 确定重点海域和敏感海域的优先保护次序。
3.2.2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数据库
建立环境污染预警机制, 应掌握各海域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及海岸带状况等数据资料。主要包括:① 自然环境条件, 水文气象、潮汐潮流、地形地貌以及常年水质情况;② 资源状况, 重要渔场、海洋生物产卵场和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路线、珊瑚礁;③ 海岸带状况, 珍贵和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潮间带生物、自然保护区、沼泽地、盐田、水产养殖场、重要自然景观及名胜古迹和旅游设施、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等。
3.2.3 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可比、严谨的指标体系, 是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核心。它应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相关性。由主指标、分指标和子指标构成, 其主指标应包括溢油及程度, 海洋受油污影响的海水水质、沉积物等的范围和程度, 受油污影响的海洋生物数据, 溢油与损害的因果关系;其分指标则涉及海洋生态环境价值及受损海洋生态环境评价等[7]。
3.2.4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数学模型
建立海洋污染损害预警模型目的是用定量的方法揭示数据、因素、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关程度, 给出预警方案, 进行综合评价。预警系统应由图像模式和数值模型所组成, 包括溢油行为与归宿、溢油的浓度、溢油的深度以及对岸线造成的污染程度的模拟, 溢油对各种生境、鱼类、贝类以及野生动物的影响的模拟, 通过模拟预测溢油污染的范围, 得到预警结果。
3.2.5 建立对预警模拟结果的分析系统
利用预警数据库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溢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损害或损害威胁, 并根据国际公约和我国有关法规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为海事立案调查与裁决提供咨询意见。为达到此目的, 应建设包括溢油处理资源库专家支持系统、海洋溢油分析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及评估处理系统在内的统一的海洋溢油应急响应平台系统, 由相关的专家进行综合分析。
3.3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对策
3.3.1 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监管长效机制
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突发性强, 涉及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因此, 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监管的作用非常重要。应建立由国家海洋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机构, 形成和完善各级政府和各行政管理部门齐抓共管, 通力合作的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 加强联合执法, 发现问题立即报告,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减少污染损失。
3.3.2 加强海洋溢油应急响应体系建设
编制国家海洋溢油应急响应预案。建立“船舶石油平台陆地”三位一体, 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的海洋溢油应急响应体系。全面整合各部门现有溢油应急计划和沿海省政府以及大的石油企业溢油应急响应资源, 将其纳入《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之中。在国家及各沿海政府的溢油应急指挥体系中设立一个常设机构“溢油防治和反应办公室”, 成员来自政府相关的各个部门, 其行动按照国家应急计划和授权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人员和资源上的优势, 以保证应急反应指挥系统的反应迅速、步调一致和政令畅通。
3.3.3 建设先进的生态环境污染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损害监测综合评价和先进的预警技术体系, 加强应急现场监测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海洋、海事部门卫星遥感和油指纹分析对比系统的作用, 开发溢油动态预测系统, 积极发展三维海洋溢油动力模型, 开发新的监视手段和设备, 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监测网络, 拓展监测项目[8]。完善现场监测设备, 配置应急监测船艇及船载实验仪器设备, 开发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 建立快速获得生态健康危害评估指标与安全恢复技术方法及专家应急咨询体系, 及时准确的监测预警生态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满足生态环境安全管理的需要。
3.3.4 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近年来防止溢油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立法工作与不断修订实施的国际公约相比较明显滞后。应结合我国海洋溢油损害实践, 建立涉及国家各级政府在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应急反应方面的职能管理条例, 完善海洋溢油污染损害评估索赔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 以解决目前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应急反应监督管理工作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并为下一步法律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鄂海亮.我国船舶污染防治体系的分析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8.
[2]郭庆祝.船舶溢油因素分析[J].中外船舶科技, 2006 (2) :16-18.
[3]樊海涛.船舶溢油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咨询, 2008, 32:70.
[4]王耀华.海上溢油的归宿和形态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10.
[5]王志霞, 刘敏燕.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研究进展[J].水道港口, 2008, 29 (5) :367-371.
[6]吴兆春.潮汐河道溢油扩展漂移的数值模拟[D].上海:上海大学, 2009.
[7]杨天姿, 于桂峰.海上溢油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及展望[J].广州环境科学, 2008, 23 (3) :36-39.
3.论税收预警机制的建立 篇三
[关键词] 锅炉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实施
自2005年以来,煤炭形势紧张,很多中小型的工业厂家中,所使用的锅炉很大一部分燃料都是劣质煤,并且入炉煤种类包括高灰分的贫煤、无烟煤、高挥发份煤等,变化非常频繁,对锅炉运行的稳定性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因此,这类厂家就应当建立锅炉安全预警机制,其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机构、信息网络体系、运行分析判断、突发性事故预案和约束激励机制等,对锅炉发生事故的前兆进行信息汇总、综合分析判断,并且进行提前的预防及控制,把锅炉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提高锅炉在生产工作中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建立锅炉安全预警组织管理机构
成立锅炉安全预警组织管理机构,任命专业人员担任领导和成员,知道其他相关人员落实安全预警机制,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
二、信息网络体系
建立信息网络体系是为了准确收集锅炉运行的相关信息,为其提高准确的信息通道,从而增强其时效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要有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锅炉相关岗位原始记录
锅炉相关岗位人员上下岗都要对锅炉运行情况进行记录,;例如设备启停及原因、运行方式等等,定时的检查、维修、维护情况等。
(二)运行相关岗位信息收集
接班人员接班时要认真查看记录,如有疑问及时提出;值班人员要把锅炉的运行情况,班上的具体操作,班上发生的故障等信息及时上报;各个岗位对锅炉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异常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记录在案,各班组进行相互交流学习。
(三)专业人员信息搜集
专业人员接到故障汇报或者发现故障时应当立即答复或者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则要进行现场调试;专业人员要保证定时去锅炉运行现场,通过查看日记等了解运行情况,掌握锅炉可能发生的故障和影响因素。
三、运行分析判断
允许分析判断是关键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班组分析、岗位分析、专业分析、专题分析、部门综合分析等。
四、典型锅炉事故预案
(一)燃用劣质煤的应急预案
1.燃用劣质贫煤磨机口温度异常,电流下降,处分率低,此时应该加强监视风速、风温,确定最佳风粉配比;
2.燃用无烟煤质燃烧不稳甚至灭火,给煤机转数下降,电流下降,出口温度高,锅炉炉膛负压摆动大,此时应将煤粉细度控制在6%以下,尽量提高制粉温度;
3.燃用高挥发份煤质制粉系统出力增大,粉位上升加速,燃烧异常稳定,喷口着火距离缩短,四周发亮,管道发出爆燃剩,有时还会喷射出火炬。此时应迅速降低炉膛稳定,降低热风稳定,提高一次风压至3400Pa以上,定时检查喷燃嘴,及时清理喷口处的焦块,发生异常立即停止锅炉并清理;加强监视喷燃管壁的稳定,防止其接近或高于热风温度;
(二)锅炉灭火放炮应急预案
锅炉灭火放炮前,会发生炉膛负压增大,一、二次风压减小、炉膛发黑、汽温、汽压下降等现象,此时袋锅炉灭火后应当立即停炉,停止向炉内提高燃料,调整炉膛负压并通风。
(三)锅炉满缺水应急预案
1.锅炉满水时所有水位计都会指示高出正常水位,信号报警,给水流量非正常的大于蒸汽流量,此时应当解列自动,关小给水调整门,开启事故放水门,严重时按紧急停炉处理。
2.锅炉缺水时要采取所有措施保持锅炉汽包水位,若严重则要按紧急停炉处理,防止“干烧”。
(四)锅炉压力容器爆炸应急预案
当汽轮机调门突然关闭、安全门据动等现象发生时,就要迅速打开向空排气及一、二级旁路,严重时药手启安全门,同时减弱燃烧。
五、落实安全责任与奖罚相结合制度
锅炉的安全责任应当落实到个人,将安全管理工作的每一项措施做严、做细、做实。将其与奖罚向结合,充分鼓励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对员工在锅炉安全方面做出的贡献要给以肯定及一定奖励,同样的,发生安全事故的员工也要严格处罚,从基础认知上促进员工对锅炉安全的重视。
总结:自实行了锅炉安全预警机制以来,很多使用厂家多次避免了因燃用劣质煤等原因造成的锅炉灭火或者烧坏配燃器的事故,杜绝了因温度过高导致的锅炉爆炸等事故,杜绝了工作人员由于操作失误或者技术水平等问题造成的锅炉事故,确保了锅炉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可靠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兆俊.锅炉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J].电力技术,2010(2)
[2]丁士.供电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研究[J].电力安全,2008(12)
4.建立和完善测评预警机制 篇四
建议,及时进行整改。科学设计行风评议指标体系,每年对行业风气进行调查、测评。第二,深入调查研究。加强战略性、方针性问题研究。研究分析我区目前存在的现实矛盾,了解掌握反腐败斗争发展的进程,及时揭示腐败与反腐败的趋势和走向。加强政策性、对策性问题研究。结合本区实际,围绕一个时期的工作难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进行重点调查和专题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综合运用量化研究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揭示腐败产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和条件,提高防范腐败的预警能力。
第三,加强信访分析。建立信访预警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探索实行廉洁自律警示书制度。改进信访办法。做好初信、初访苗头性问题的排查分析;加强对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等情况的分析和监测。
第四,加强案件分析。开展个案、类案分析。建立相应分析指标,对典型案件进行剖析,查找主客观原因和深层次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帮助发案单位总结教训,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开展案件综合分析。定期对发案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分类分析,对违纪对象进行综合分析,对案件发展进行趋势分析,从中发现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五,探索建立健全廉情收集和分析系统。建立健全测评预警信息收集网络。建立廉情信息员制度,设置廉情直报点,广泛收集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反馈。建立测评预警信息资料库和分析平台。健全廉政档案制度,了解掌握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案件综合分析平台,通过设置案件资料库、档案库,广泛收集各类案件的信息资料,对典型案例和大案要案实行分类建档管理。
5.建立工业运行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 篇五
关于建立工业运行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的
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水平,增强运行调控的时效性和前瞻性,促进XXX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
一、总体要求
以加快全区工业经济建设为目标,从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重点镇办中挑选确立30家工业重点骨干企业、工业重点项目作为主要监测点,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经济运行的新变化、新趋势,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加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调度
根据经济运行调度需要,设定运行情况调度表格,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生产要素变化情况实施月调度、季分析制度,对涉及的相关企业必须按时报送有关数据和信息。区经信局进行整理汇总后,以简报形式进行通报。
三、建立例会制度与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区经信局每年举行两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会,每季举行一次信息员例会,交流情况,加强学习。各重点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进行重大项目合作、生产设备大修、重点企业停产、重大事故、重大市场变化等影响生产经营的重大事项,须及时向区经信局报告。
四、开展企业调研活动
对年内确定的工业重点骨干企业、工业重点项目,要进行调研活动,了解企业遇到影响经营发展或制约项目建设而自身无力解决的困难,及时上报区政府。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现场办公、专题会议等措施,全力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五、强化监测预警
坚持把超前预测作为转变组织运行工作方式、把握工作主动权的重要抓手。由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加大对重点企业经营、供应、生产要素、资金需求等情况的监测,发现风险苗头的,及时提出预警信息,同时,要特别密切关注宏观层面的CPI、PPI、信贷、房地产、汽车、能源、出口等政策调控和市场变化,对工业经济运行间接传导影响。完善和强化信息互通平台功能,广泛收集宏观信息,超前预测和判断工业经济运行趋势,努力在早、准、实上提升预测水平。
6.论税收预警机制的建立 篇六
如何更准确地把握好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主动有效服务职工群众,更加又快又好地服务于三个文明建设,超前做好影响企业安全文明和谐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的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从而使职工中的热点、难点带有倾向性、矛头性的问题得以及时化解和解决。以来,煤矿党委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把握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扎实开展
发展是硬道理。作为煤矿企业来讲,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安全生产,不断提高矿井的综合能力,提升文明和谐程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是主导的、能动的因素。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企业干部职工理顺情绪,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注意力和积极性凝聚到推进企业安全文明和谐发展上来。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的建立,从根本上保证了安全文明和谐发展的建设进程。
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即及时发现、分析、判断问题和作出迅速反映的机制。主要围绕干部职工思想问题,抓重点、抓关键,有针对性的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己然问题、预防未然问题,把工作模式由事后向事前转变,变事后应对为事前掌握,变被动做工作为主动预防。主要内容包括:动态信息捕捉、信访、综合治理三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组建三个网络:
一、信息捕捉网;
二、信访处理网;
三、综合治理网,分别由宣传科、党政办公室、保卫科及基层单位各党务工作者负责。具体流程分为:捕捉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三个步骤。捕捉信息即:矿建立信息中心、基层各党支部建立信息站、班组设立信息员,使网络覆盖全体职工和各岗位工种,每个信息点由专人负责,及时捕捉职工思想动态。筛选信息即:各信息点、信息中心对捕捉的信息进行筛选,按轻重缓急分类。处理信息即:信息经筛选后,报矿研究,责成各部门落实整改。
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建立后,在全矿建立信息员队伍,要求每名信息员每周至少上报一条信息,宣传科每半月根据信息上报情况,进行汇总,上报有关领导,提出建议。宣传科每月组织一次信息员例会,通报情况,提供信息,信息员的工作情况,与党支部书记积分考核排名挂钩;矿党政办公室,制定了《煤矿信访工作制度》,组建了信访员队伍,以文件的形式把工作职责、责任下发到各党支部。矿党委规定了矿领导信访接待日,矿有关职能部门领导陪同接待,询问有关政策规定、反映或求决等一般性的来信、来访的,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场给予答复;不能答复的,应在收到信访事项15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及时告知信访者。信访办公室每月进行一次信访不稳定因素排查,对于特殊信访事件,随时排查上报。排查的内容:对稳定可能产生影响的问题;职工反映较为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引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或赴宁进京上访的动态和苗头;已发生的集访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其他有必要排查的(来源:好范文 http:///)问题。信访办公室负责汇总有关单位或部门的排查情况,并形成报告,及时上报矿分管领导。对其中需由上级机关协调解决的矛盾纠纷,经请示矿分管领导同意后向集团公司信访处汇报;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问题随时排查并及时上报。
二、提高队伍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彰显活力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建设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上下功夫。建设一支政治坚强、业务熟练、工作务实、热心服务的企业政工干部队伍,是这个时代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矿党委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分期分批培训现有的和后备的政工干部,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换脑筋,改进方法,转变作风,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方针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在细雨润物中明白道理,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感知。
突出主题活动,夯实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基础。坚持不懈地抓好党支部书记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支部书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品质,保持思想、政治和行动上的先进性。深入开展“五好三强”党支部达标竞赛活动,以党支部书记工作业绩积分考评为切入点,运用系统的考评机制对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工作努力程度、工作业绩水平等进行公开公正量化考核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激发其争先进位的内在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提升党务工作水平,推进企业安全文明和谐发展。,矿党委在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了“每周一案”学习讲评活动,每周确定1至2名党支部书记,围绕过去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从人、物、系统、制度四要素进行分析、阐述,讲危害、论教训、明措施,达到探讨、沟通、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周一案”学习讲评活动。评出了压力、动力、危机,提高了党支部书记的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运销科党支部书记孟召领说,接到这一任务,感到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更是危机。以前在本单位小范围内主持安全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干部职工都熟悉,讲得好孬大家都能接受,不会说什么,现在面
对支部书记讲,大家都是同行,这是压力。异地讲课,面对的是外单位干部职工,感到压力大,讲不好,人就丢大了,这是动力。现在知识更新在不断加快,职工素质在不断提高,水平不断提升,不进则退,如果支部书记不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水平就会被抛弃,这是危机。开展党支部书记“每周一案”讲评活动,提升了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
加强政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年轻化原则,加大政工干部公开选聘和后备政工干部选拔工作力度。对于有一定工作能力、群众信誉好的政工后备干部,及时安排到岗位上进行锻炼,使他们熟悉和掌握政工岗位技能。,有4名政工后备干部到生产一线接受挂职锻炼。建立政工后备干部人才库,每年在全矿推选政工后备干部,保证政工后备干部人才不断涌现。
三、凝心聚力促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持续提升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完善企业管理,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是构建企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渗透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上下功夫。实践证明,要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必须坚持为生产经营工作服务的原则,密切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进行,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企业中,生产经营工作离开思想政治工作不行,职工的思想难以统一起来、力量难以凝聚起来,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主人翁精神难以焕发起来。同样的道理,思想政治工作脱离生产经营工作也不行,否则就是空洞的说教,“大道理”让人感到是在唱高调、说大话。
一是全面捕捉信息。矿信息中心组成的信息获取网络,覆盖到全矿的所有人员和岗位,矿内部网络每天有专人上网浏览,信息员每周要向信息中心上报信息。宣传科、组织科、工会等部门,根据当前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党员、职工代表、班组长等,围绕议题进行座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信访办公室人员主动下访,深入到职工中间,了解情况。
二是科学筛选信息。信息汇集上来以后,矿党委组织政工各部门对信息进行认真分析、筛选。在认真筛选的基础上按思想问题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划分为重点信息、一般信息;按问题产生的规模将其划分为局部问题和普遍问题;按思想问题发展的阶段将其划分为萌芽阶段、雏形阶段和激化阶段,以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相应的方法。下半年,煤矿经营情况出现了滑坡,产量下降,煤质下降。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效益决定收入。矿党委从全矿经营情况出发,减发了工人的工资。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反馈的信息中得知,部分干部职工有想法。减发工人工资,这是矿党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干部工人有想法,也是有道理的,说明干部工人对企业是非常关心的,必须要做好工作。矿党委要求各党支部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正确认清当前形势,聚精会神搞好安全生产”,把全矿的经营情况讲透,把政策讲清,把形势讲明,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政工各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纷纷深入到生产单位,召开干部、班组长、生产骨干和工人会议,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等等一系列做法,职工更加明白。
三是综合利用信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尊重人、理解人、凝聚人、关心人,在于有效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集中精力完成企业的各项生产任务。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就是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捕捉职工们的思想苗头,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找准带有普遍性的思想反映,做到点面结合、上下结合、灵活多样、及时应变地沟通职工的心里,正确引导、开导、疏导,统一职工的思想,及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活、做准、做实。11月,根据经营情况,机关、部分辅助单位的部分工人只发了最低生活费、棚户区改造、马坡井关破一时成了煤矿的三大热点。时值年终岁尾,工作千头万绪,到了安全生产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三个热点处理不好,将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非常大的负作用。矿党委充分发挥三个网络的作用,多次召开党支部书记和政工干部人员会议,要求干部正确认识形势,看到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必要性,宣传政策要及时、全面、准确,千方百计保持队伍的稳定。政工各部门全部深入基层,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发挥信息网员的作用,捕捉信息,信息源源不断汇集到矿信息中心。信访办公室工作人员及时做好信息下访工作,掌握了解信息。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网的作用,做好治安防控工作,保持了矿区的稳定,保证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7.论税收预警机制的建立 篇七
引言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始终保持产品高品质,也是工厂永恒的追求。在质量控制方面变被动应付为预防为主,建立产品质量预警机制,能帮助工厂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举措,防止其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恶化,确保产品始终处于高质量水平,维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卷烟生产流程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来实施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1、存在问题
企业目前质量信息化程度不高,制丝和卷接包过程的质量数据基本都依靠人员手动进行数据输入、判定、计算和分析。相关技术人员对质量趋势的变化和质量异常情况的了解往往存在不全面性和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质量预防显得尤为薄弱,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为此,在制丝和卷包生产过程建立产品质量预警机制。
2、建立产品质量预警机制
2.1产品质量预警机制的建立思路
第一步,确定各工序、环节的预警指标。选择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工艺指标或参数作为预警指标。第二步,合理确定预警条件。预警条件是设置应基于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要确保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二是要确保预警指标在有变差趋势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第三步,正确选择预警方法。正确的预警方法可以让产品质量问题在萌芽状态时得到有效地消除。第四步,建立一套产品质量预警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各预警指标的自动预警。第五步,确定应急响应方法,确保出现预警时,各方面人员能够协同联动,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消除预警。
2.2产品质量预警指标
根据生产过程的不同,将产品质量预警指标分为制丝工段的产品质量预警指标和卷包工段的产品质量预警指标等两大类。结合卷烟过程工艺管控与制造能力西格玛水平的项目要求,并经过对各过程指标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评估,最终确定制丝工段预警指标主要包括:叶线和梗线各关键特殊工序的流量、水分、温度、精度和批次管控得分等,共计53个指标、参数;卷包工段的预警指标包括:烟支重量、圆周、长度、吸阻,条装、盒装、烟支的A、B、C类缺陷和单机组管控得分,共计14个指标。
2.3产品质量预警方法
2.3.1预警原则
产品质量的预警原则有两条:
超限预警:即各指标实际值超过3σ控制线或过程管控规格线就进行预警。趋势预警:即各指标出现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等异常趋势时进行预警。
2.3.2预警条件
绘制预警指标的控制图,预警指标在发生不合格前或刚开始发生不合格时自动发出报警。预警条件包括:超过3倍标准差,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低于平均水平的40%,公司文件的指标要求,企业现有的正常控制水平。
2.3.3预警要求
按照预警作用的强弱,分为Ⅱ级预警值和Ⅰ级预警值。Ⅱ级预警值的预警作用较弱,Ⅰ级预警值的预警作用较强。
1)制丝产品质量的预警要求
批预警:作业班工艺员对每批烟中每一个预警指标进行人工预警。当出现预警指标满足Ⅱ级预警值的条件时,为Ⅱ级预警;当出现预警指标满足Ⅰ级预警值时,为Ⅰ级预警。周预警:白班工艺员每周对叶线批次管控得分进行预警,当出现3次管控得分满足Ⅱ级预警值的条件时,为Ⅱ级预警;当出现连续6次管控得分满足Ⅱ级预警值时,为Ⅰ级预警。
2)卷包产品质量的预警要求
日预警:作业班工艺员每天对每个机组的当班卷包过程质量管控检测得分进行人工预警。当出现管控得分满足Ⅱ级预警值的条件时,为Ⅱ级预警;当出现预警指标满足Ⅰ级预警值时,为Ⅰ级预警。周预警:作业班工艺员每周按班、按机台对各预警指标进行预警情况的查看。当出现预警指标满足Ⅱ级预警值的条件时,为Ⅱ级预警;当出现预警指标满足Ⅰ级预警值时,为Ⅰ级预警。
2.4建立产品质量预警系统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别新建了制丝产品质量预警系统和卷包产品质量预警系统。
2.4.1制丝产品质量预警系统
制丝产品质量预警系统将制丝产品质量预警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合格率绘制控制图,具体功能包括:任意时间段生产品牌的任意工序预警。系统自动对达到预警条件数据进行标识,并罗列不合格具体数据和违规情况,图1、图2、图3所示。
2.4.2卷包产品质量预警系统
因企业无卷包数采系统,现有的工艺检验数据均为人工录入,所以新建卷包工艺质量信息系统,包含数据库和预警两个功能。该系统将卷包产品质量预警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合格率绘制控制图或计算平均值,预警功能包括:任意班次、任意机台、任意时间段生产品牌的任意指标预警。对物理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能对超过3倍标准偏差数据显示红色,并在不合格信息表中罗列具体数据和违规情况。对所有指标均可计算任意班、任意机台、任意品牌和任意时间段的平均值,黄色表示Ⅱ级预警,红色表示Ⅰ级预警,绿色或无色表示正常值,图1、图2所示。
2.5产品质量预警的应急响应
企业以工艺质量检验科为牵头部门,对产品质量预警工作进行归口管理,主要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等。
2.5.1Ⅱ级应急响应-班组级应急响应
当出现Ⅱ级预警时,作业班工艺员经识别后发布预警信息,启动Ⅱ级应急响应。作业班工艺员要明确责任班组,启动纠正/预防程序,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责任班组在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方案、实施改进,加强控制等措施,直至预警信息的解除。如果在班组层面一定周期内,预警信息未能有效地解除,需上报部门,由部门白班工艺员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2.5.2Ⅰ级应急响应—部门级应急响应
当出现Ⅰ级预警时,预警人员经识别后上报部门,由部门白班工艺员发布预警信息,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白班工艺员要明确责任部门,启动纠正/预防程序,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责任部门在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分析原因,制定糾正方案、实施改进,加强控制等措施,直至预警信息的解除。产品质量预警的应急响应的流程,图3所示。
图3 产品质量预警的应急响应流程
Fig.3 emergency respons of early warning of the product quality
3、应用效果
【论税收预警机制的建立】推荐阅读:
建立和完善测评预警机制11-12
预警机制10-07
医疗技术预警机制09-07
专业运行预警机制10-16
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06-19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06-20
预防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10-15
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06-16
试论税收宪政的理论及其实践价值06-22
论企业IPO过程中税收问题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