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探析论文

2024-07-31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探析论文(通用11篇)

1.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探析论文 篇一

关于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高层建筑是城市化、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的产物,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是完成工程的保障。我国近年来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规模逐渐增大,施工技术越来越复杂。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技术有关措施的分析,为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出谋划策。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讨

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体型较为复杂,施工作业面比较窄,结构也复杂多变。高层建筑的层数较多,高度较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工期较长,专业性较强,设计依据又与一般多层建筑有所不同,因而对结构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势在必行。

一、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从我国整个建筑施工要求看,我国高层建筑有地基深度深、施工技术高、高空作业多、工程工期长、工程量大等特点。

1、地基深度深

因为高层建筑的高度增高,为了保证整体建筑的稳定性,需要加深地基深度,一般来说地基埋置深度应在建筑物高度的1/12以上,桩基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还至少要有一层地下室,埋深一般要在5m以上,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要在20m以上。因为较深的地基深度,地基问题处理复杂困难,在软土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就有多种选择,对工期和造价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对深基础开挖技术的研究解决便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一大重点。

2、施工技术高

我国的高层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还在发展钢混和钢结构。钢筋混凝土一般以现浇为主,因此,需要重注研究钢筋连接、建筑制品、工业化模板、高性能混凝土等施工技术。同时,我国高层建筑的防水、消防、装饰、设备等要求也很高,在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使用功能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消防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地下室、厨房、屋面、卫生间的防水也比多层建筑要求高。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3、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的自身高度比较大,导致垂直运输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在高空作业中要处理大量的制品、材料、器具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高空作业的用水、用电、安全保护、防水、通讯等问题的工作,防止物体坠落发生事故。

4、工程工期长

高层建设施工周期比较长,在冬季、雨季施工不可避免,一般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高达2年左右。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通过缩短装饰和结构施工工期来缩短施工周期。因为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因此,可通过合理选择模板体系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

5、工程量大

我国高层建筑工程量比较大,工程项目较多,对一些大型的高层建筑,经常是边设计边施工,工程涉及很多单位和部门。这些导致了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组织和协调的难度加大,因此,要精心施工,加强施工的集中管理。

二、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一)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因为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混凝土易因工作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产生质量问题,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太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

1、在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根据设计的要求做配合比实验和级配试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混凝土严格控制,配置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强度试验,在试验结果出来后,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

2、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温度等符合规定要求后,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一般情况下,浇筑按混凝土的斜面分层、自然流淌坡度、一次到顶、连续逐层推移的方法进行,要保证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保证混凝土初凝前被上层混凝土覆盖,避免出现施工冷缝问题。

3、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缩短施工周期,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但采用这种形式时,要严格控制浇筑和振捣,同时要严格执行养护制度。要按照混

凝土和不同水泥品种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进行养护,同时要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二)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技术

1、一般来说,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时,是根据建筑自身的特点进行安装施工的。因为钢结构的吊装、安装、焊接、拆除和测控都有严格的要求,对于较高的高层建筑,要以全钢结构为外框框架,通过核心墙、斜撑和钢梁的连接保持建筑结构的问题,并通过混凝土的浇筑和楼面钢板的铺设加固整体的建筑结构。

2、高层建筑的核心墙内一般都有钢结构柱,高度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数量应在24根以上,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钢结构的吊装决定了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因此可以通过分区吊装和一机多吊提高工作效率。

3、要注重钢结构的焊接技术,因为高层建筑的钢结构焊接技术内容相对复杂,质量要求比较高,施工任务较重,在施工过程中要使用良好的焊接工艺保证工程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工程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使用斜立焊、立焊的方法进行焊接,在焊接的过程中要注意焊缝层间的清理、焊丝的伸出长度等问题,要形成完整的焊接操作方法,确保工程钢结构的焊接工作。

(三)高层建筑的裂缝控制技术

1、设计措施:(1)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要重注对构造钢筋的配置;砌体无约束端应增设构造柱;对轻质墙体,应增设间距小于3m的构造柱,在墙高的中部增设和墙同宽的混凝土腰梁;屋面隔气层和保温层要合理设置;预留的门窗洞口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2)外墙面的要留分隔缝的适当位置,要设置永久性的伸缩缝。

2、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非常重要,在早期为减少收缩,要避免表面水平蒸发过快,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应注意控制砼的温升,尽可能的延长砼的降温速率,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值,减少砼的收缩,在完善构造设计和改善约束方面采取适当措施。比如,可以利用砼的后期强度,选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添加粉煤灰、减水剂等,通过选用较好级配的粗细骨料,控制砼的浇筑温度和初级温度,通水排热,避免集中出现水化热高峰的现象。

(四)高层建筑的地基和测量技术

1、我国各地地质环境不同,高层建筑的基础要因地而异,采取不同措施。当地基土质比较复杂,持力层较深,地下室埋置深度不大时,需要采用桩基础。预制桩的质量好,鉴别承载力的方法较为明确,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也有较大的承载力,在高地下水位地区可使用预制桩,但预制桩造价比较高,耗钢量比较大,截桩困难,施工噪音大,因此,可采用现浇桩对地基进行施工,现浇桩的造价较低,适应性强,噪音小,可作为发展的重点。当基础埋置较深时,施工技术较为困难,难以保证施工安全,应采用沉箱法或沉井法施工。

2、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好施测方案,并确定测量仪器,建立施工控制网,及时将控制轴线投影到建筑层面上,根据控制轴线做柱列线等放样。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并且一定要经过复核和校对,确保测量的正确性。结语:

因为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结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因此,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严格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和国家施工设计方案进行,通过认真、全面、切实、科学的组织管理,从多个方面控制施工质量,以保证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参考文献:

[1]罗家坤.浅谈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0.20. [2]鲍广鉴.王宏.深圳地王大厦主楼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J].施工技术,2008,25(2)[3]顾锡明、李勇.武汉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墙、柱、梁整体滑模施工[I].施工技术,2009,24.

[4]赵志缙、赵帆.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M].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

2.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探析论文 篇二

1 高层建筑的存在对城市整体所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的存在对于城市的整体有着十分大的影响, 仅仅高层建筑本身所具有的规模和其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 就对城市街道的集中、人口的集中产生了难以想象的作用, 对于城市将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可以看做是高层建筑与生俱来的环境关系, 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必须符合整个城市设计的主题。这就需要高层建筑的规划者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一些高层建筑的建造必须和城市达成相关的协议, 也就是必须符合城市现有的状况。在城市的整体构造当中, 高层建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高层建筑的体量十分大、高度非常高, 这就需要在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建造的过程中对高层建筑的体量和高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也就是对高层建筑进行尺度把握, 这主要是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当中:

首先, 在对城市尺度的把握方面, 也就是就高层建筑对城市中相关的系统以及天际线的影响进行把握。一座城市拥有的所有建筑物都能够对城市的整体产生影响, 而高层建筑的绝对高度也决定了其对城市整体影响的重要性。高层建筑的尺度应该控制在城市整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不能够脱离城市整体而孤独存在, 这样不但不利于城市整体的规划, 同样影响到城市整体的美观。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局部风景同样产生十分大的影响, 从城市内比较开阔的地方, 比如广场或者是绿地上, 所看到的天际线如何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

其次, 在对街道尺度的把握方面, 也就是就高层建筑对城市中的街区、街景以及人行道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把握。街道的尺度一般都是以街道的生活作为标准进行确定的, 最重要的显而易见是街上行人和高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高层建筑的尺度对街上行人所产生的影响。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周围的建筑进行密切的关注, 对街道附近高层建筑物的尺度进行有效确定, 要充分的考虑到街上行人的感觉, 使高层建筑物底层的裙房落在沿街的地方, 有效的减少高层建筑物带给街上行人的压迫感。还有就是高层建筑物与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方不应该只是作为道路存在, 应该加入更多的生活因素, 这样才能够让整个环境都生动起来, 有效的改善高层建筑物周边的环境氛围。

最后, 在对整体的尺度方面的把握, 也就是对高层建筑物本身的尺度方面的把握。整体尺度包括了高层建筑物的各个组成成分, 比如裙房、顶部以及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该高层建筑物给人的感觉等。一个合格的高层建筑物, 需要能够通过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对高层建筑物进行调节设计, 从而营造出一种能够让人感到舒服的比例, 这样就能够更加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所以说, 建筑物的尺度把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这就需要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注意高层建筑物各个部分之间的尺度比例的协调感以及高层建筑物中每个立面细部尺度之间应该有层次性。

2 对高层建筑物进行设计的相关手法分析

在高层建筑物还没有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的时候, 它就已经逐渐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城市, 逐渐取代了城市中原本的广场、道路和城市轴线, 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的一个象征。

首先, 顶部处理。我国的高层建筑的顶端造型在世界上都是享有盛誉的, 拥有外国所没有的特色。因为受到城市规划、建筑物限高和建筑物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高层建筑物在对其形态进行设计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自由, 不过其拥有的顶部空间却给了广大的设计师一个发挥的平台。开阔的顶部空间为设计师的策划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其次, 构造城市的天际线。一座城市所拥有的天际线和这个城市拥有的色彩是这座城市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城市天际线的存在能够有效的反映整个城市的风貌以及城市的历史底蕴, 对于表达城市的建筑风格、人们的文化品位以及历史的沉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层建筑物的出现使得一座城市拥有了新的天际线, 使得城市拥有了别样的韵味, 也体现出了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候的有效策略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打个比方说, 某个创新科技园包括了一座高层建筑物包括了一栋100米的塔楼、还有一栋150米的塔楼, 这两者是由一组4层高的商业裙房连接在一起的, 这就使得作为整个园区对外的外立面, 将现代化都市商业mall的含义和定义完美的展现出来, 中间的椭圆形玻璃主题在将商业DNA延续的前提下, 有效的将两栋塔楼中间的天际线进行完美的融合, 使得两座塔楼的高度不那么的突兀, 再加上塔楼顶端所进行的退台处理, 使得整个建筑物在展现了本身张力的同时与现代化都市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整个建筑物的天际线和城市的空间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意境深远。

最后, 为城市提供图底空间。从文艺复兴以来, 黑白图底之间的关系就是研究城市所拥有的空间结构的一种传统方法。随着现在都市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 仅仅从黑色和白色这两种颜色的平面关系已经不能够将整个城市的空间特征完美的展现出来, 这就需要高层建筑的存在将城市进行更加有效的规划设计建造, 使其能够更加的美好。

3 应该如何欣赏高层建筑物的美

首先, 应该关注审美主体所拥有的主观感受。审美活动其实就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一种, 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特殊感受。当作为审美客体的高层建筑物使得人们能够产生一种与其内心审美观点一致的感觉的时候, 主体的人就会和客体的高层建筑物产生一定的联系, 这种联系就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共鸣, 也就是审美活动发生了的结果。从中不难看出, 审美活动的结果如何, 完全取决于审美主体的主观意识。建筑物为人们提供可供活动和居住的地方, 是生活的产物, 是建筑物价值的体现。不过从古至今, 建筑物存在的含义从来都不是这么简单的, 人们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物质保障的时候, 就会对更高层面的精神需要展开追求, 这种追求虽然在一定的时候会变现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不过这种追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现代的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而要感受到这些建筑物可能带给人们的感受, 就必须身临其境, 必须对其进行审美活动, 而审美活动的结果又取决于审美主体, 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审美主体所拥有的主观体验感受。

其次, 关注高层建筑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产生的视觉效果。高层建筑物所拥有的象征意义包括两个方面的, 一个方面就是高层建筑物所能够代表的时代意义;一个方面就是高层建筑物所能够代表的场所意义。高层建筑物所拥有的时代意义和高层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将高层建筑物的象征意义表现的淋漓尽致。到目前为止, 人们依然认为高层建筑物是现代化的都市所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现在高层建筑物的快速发展完全没有对其所具有的时代意义产生任何的削弱效果, 这也使得高层建筑物成为了高科技时代的一个最好见证。从某种角度而言, 建筑艺术其实就是一种象征艺术。因为现在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感知往往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因此我们对于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对于高层建筑物而言, 如果建筑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希望该高层建筑物能够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就必须将各种流行因素和时代符号融入到高层建筑物当中, 使其能够拥有更多的标签。

最后, 关注高层建筑物的表皮建造。从世界建筑发展史来看, 不管是将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西方古典砌块建筑, 或者是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 他们多具有的形式都是一种自由发展的状况, 也就是建筑形式与其自身所具备的逻辑同时产生、趋向成熟和逐渐衰落。从某种角度而言, 建筑材料使建筑物本身拥有了生命。而现在越加发达的建筑物结构体系为建筑物的造型发展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这种成熟的建筑构造体系也使得建筑物的内外逐渐分离, 建筑物的表皮成为了一个独立存在的部分。而建筑物的表皮就相当于人穿的衣服, 人靠衣装马靠鞍, 如果建筑物没有好看的表皮, 其再深刻的内在含义也表现不出来。所以, 现在的建筑物应该重视其表皮的建造, 建造拥有真实的、诗意的表皮的高层建筑物。

4 结束语

总之, 在现代化的都市中, 高层建筑物因其体量和高度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各个大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却并没有与城市规划完美融合, 这就需要我们对高层建筑物进行重点分析, 了解其与生活的关系, 塑造融入生活的高层建筑物。

摘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 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仅满足于其单纯的功能设计, 还需要丰富的含义。本文就高层建筑的存在对城市整体所产生的影响、对高层建筑物进行设计的相关手法分析以及应该如何欣赏高层建筑物的美等方面对现代高层建筑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高层建筑,设计,影响,设计手法,审美

参考文献

[1]胡望社;寇佳;;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创意——“面”元素的设计与创意[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王志鹏;;浅议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以上海浦东为例[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3]赵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地面建筑设计的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年03期

[4]苏晓毅;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3.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探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现代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0.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强大。为了实现高层建筑综合性的发展,多用途的使用,结构转换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高层建筑的好坏。本文结合案例,就现代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1.工程概况

本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建筑面积55863m2,地下2层,地上32层,建筑总高度111.6m,4层以下是裙楼,属于框架剪力墙体系,层高4.5~5m,4层(包括4层)以上为塔楼,属于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为3.3m,在第4层设置梁式结构转换层,层高5m。一般转换结构的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4~1/6,该建筑最大净跨6.9m,所以大梁截面1200×2100mm,上下各配32ф28纵向钢筋;其余的梁在600×2400~600×1500mm间,平均板厚300mm,箱梁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50。

2.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布置

2.1模板支撑体系的选择

①一次性支模。转换层底模板的支撑需要从转换层底一直支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这种方案需要准备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

②荷载传递法支撑。将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由若干层楼板共同承担,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计算来确定。

③叠合浇筑法支撑。利用叠合原理将转换层分2次或3次浇筑叠合成型。这种方案利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板支撑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以此类推。支撑系统只考虑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可减小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减少大量周转材料。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以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承载力不降低。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经严格计算决定采用结合一次支模和叠合浇筑法支撑的优点,一次支模,分2次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案。

2.2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

①支撑体系的布置。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Φ48×3.5mm钢管)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由于转换层距地下室地板面高度达13.5m经过对转换层支撑系统的严谨的试算及验算,确定如下钢管排架支撑系统: 负一层立杆按间距800×800mm(净空3.75m),下部设置扫地杆和剪刀撑同时与已浇筑砼柱、墙等刚性拉接形成整体,转换层立杆的竖向连接,只能采用对接连接,严禁采用搭设连接;一层及二层板底立杆间距层按间距600×600mm进行搭设,转换层模板底水平钢管与每一根立杆相连处均采用双扣件,以保证扣件的抗滑承载力;为避免立杆对支撑楼面表面造成损伤,同时也便于对立杆传至楼面的集中荷载更好地分散传递,应在立杆下垫200×200×50mm垫木。在搭设转换层钢管支撑架前,应在下一层楼板面上,划出支撑架立杆的立杆定位点,作为控制搭设质量的依据。在搭设支撑架时,必须用钢管将支撑架牢固相连,并按要求设置剪刀撑,以确保支撑架的稳定性。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应派专人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

②荷载的传递。转换层施工时,转换层下面两层的模板支撑架不拆除,这有利于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的传递,同时,在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下二层的模板支撑进行加固。为保证后支设的立杆能够顶紧,在所有后加固立杆的底部设置可调支托。另外,还需对转换层暗梁对应支撑的薄弱环节进行验算与加固。主要措施是,在第1层搭设加强脚手架对第2层的梁进行加固,搭设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以保证荷载的有效传递。

3.钢筋工程

转换层钢筋配筋数量大且直径普遍较粗,特别是在梁柱节点和暗梁相交处,钢筋更是交错,其就位和绑扎难度更大。因此,在下料时考虑好钢筋的相互关系以及绑扎的排筋次序,有利于钢筋的顺利就位和绑扎,可以确保钢筋工程施工的质量。

3.1钢筋的加工与连接

因转换层钢筋的直径均在28mm及其以上,故其连接均采用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连接,可以充分保证其连接的可靠性。

3.2钢筋的绑扎

转换层的钢筋均在地面加工成型,为防止在吊装的过程中造成钢筋弯曲等变形,用塔吊并配以特制的桁架吊至施工楼层。例如暗梁钢筋在梁底模板铺设完成后安装,先在梁底上方搭设间距为1.5m的临时钢管搁架→铺保护层垫块→套箍筋→分铺下层钢筋→分层吊挂上部钢筋→穿腰筋、附加吊筋等→拆除钢管搁架→整理验收。

暗梁交叉处的钢筋交错,极易上下错位。因此,在钢筋吊装前对加工成型的钢筋逐一编号,按编号的顺序吊装、铺放,这样有利于钢筋的顺利绑扎。为保证梁底第2排或3排钢筋的位置准确,在每层钢筋之间每隔2m用与梁宽相同的Φ28短钢筋作为垫铁。由于钢筋密集且计划混凝土分2次施工,因此,层中必须留设插筋,为方便验收和减少返工,采用分层分段进行验收,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

3.3转换层上预留插筋的定位控制

转换层上部为标准层住宅,其构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转换层截面尺寸小,预留插筋位置准确是保证上层施工质量的关键,采用的具体措施是:①转换层楼面放线时, 分别放出剪力墙和暗柱的定位线和控制线,转换层暗梁的投影线和控制线;②由测量人员分别通过各种构件的控制线来确定各自的预留插筋位置,并在其两端用鲜艳色彩标识,弹出墨线后,根据墨线按设计要去布置预留插筋;③预留插筋完毕后,在通过剪力墙或其它标记用尺量测复核;④检查无误后,插筋用点焊固定在原钢筋上,预留钢筋上部必须绑扎三道水平箍筋,并用临时斜撑固定,以增强其整体性。

4.混凝土工程

4.1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本转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采用自拌泵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中掺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和WG-HEA高效抗裂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140mm~180mm。现场设1台HBT260型混凝土输送泵,因试配时已考虑了避免混凝土离析的措施,故布料采用泵管直接下料。为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均衡受载,保证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采用从中部开始,逐渐向两边扩展的方式进行浇筑。

①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并洒水湿润。第2次浇筑混凝土前,应剔除表面的浮浆并冲洗干净,再浇上10mm~15mm厚的水泥浆;②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根据设计要求两次浇筑完毕,为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冷缝或者施工缝,要严格事先确定的浇筑线路进行浇筑;③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50mm左右,每层间隔时间1.5小时~2.0小时(初凝时间8小时),以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注后一层为原则,在钢筋密集处用钢钎配合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④混凝土表面控制,严格控制钢筋绑扎质量,按设计控制好钢筋骨架的标高,混凝土浇筑前,放线抄平,在预留插筋上弹出500mm标高控制线,由于转换层面积较大,为确保整个转换层的表面平整度,混凝土收面时要拉通线收面,以控制其表面平整度。

4.2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应采用从原材料、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措施是:①为防止温度裂缝,在混凝土中加外加剂和优质磨细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②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塑性裂缝,在梁柱、梁梁相交的核心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毕的1h~1.5h后在初凝前,用直径35mm的振动棒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其抗裂性,表层混凝土应收光,以避免水分大量蒸发而引起收缩裂缝;③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施工中要求在满足泵送混凝土的基础上尽量用小值,现场实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18cm;④控制入模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避免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温度裂缝;⑤加强养护措施,为确保外加剂充分发挥作用, 须用塑料薄膜和草袋对混凝土进行湿养护,对已浇筑完毕的待初凝以后及时在混凝土表(下转第386页)(上接第250页)面和外模覆盖一层薄膜,并用湿草袋加以覆盖,保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养护不少于14d。底模: 除因模板支撑结构需要,满铺100×50×2000mm3木枋外,在木模板上满铺一层塑料薄膜,再铺一层竹胶板。在浇筑前三天,浇水湿透。在四层与转换板之间,凡无剪力墙部位,四周用塑料编织布作围护,使板下形成一温棚,以减少空气流动,达到保温作用。

5.结语

4.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探析论文 篇四

关键词:绿色策略; 超高层; 建筑设计;

1 引言

5.现代婚礼用品包装设计探析论文 篇五

关键词:婚礼用品;传统元素;包装设计

一、引言

随着婚礼用品市场的日益发展,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日益紧密,有生命力的包装常常采用一些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传统元素迎合消费者,以获取消费者的好感。如今,婚庆市场消费越来越高,市场很需要有创意的元素替代那些风格固定的老一套包装,这样多变化、多新意的包装设计,能够更多地体现人们追求这种欢快、祥和、热闹、喜庆的场面。

二、中国传统婚礼用品包装设计概述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因此,我国传统包装都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和文化。

1.传统元素设计创作理念

孟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古人把婚姻与饮食放在相提并论的地位,看做人类必须做的两件大事。结婚作为人生一大喜事,传统婚礼用品包装最主要的含义就是喜庆,追求热闹和吉祥如意的寓意是它最重要的特点。

2.中国传统婚礼用品包装设计的特点

中国人对红色有着特别的崇拜,红色一向是喜庆吉祥的色调,而红双喜字在传统婚礼用品包装中的运用体现出了民族传统元素。传统图形在造型上十分注重形的完整性、装饰性及象征性,讲求形与形的呼应。图形和形象的内容则注重反映民族生活风貌、民族特色、民族兴趣的趋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我国众多吉祥象征图形元素的创作都是憧憬美好,这种唯美常常不是以严格的理论形式体现的,而是以直观的形态和审美体现的。如“双喜鸳鸯”,鸳鸯在人们心目中是永恒爱情的象征,是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体现,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其意为祝福新人们白头偕老,似鸳鸯般相爱一生,这种吉祥的寓意是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具有理想的色彩。

3.传统元素设计创作存在的弊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消费观念得到了很大改变,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基础上,已经朝精神需求方面发展。但是婚庆行业这个新兴的行业市场虽大,却仍未形成产业链,谈不上规模经营和品牌服务,影楼、酒楼、婚礼策划和婚礼用品包装基本分散经营,婚礼用品出现在不同环节,使得质量参差不齐,需求量不集中。市场缺乏对婚礼用品包装设计的深入研究,难以满足当代青年追求的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

三、传统元素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1.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继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继承传统,是为了继承传统中的文化,是为继承传统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纵观世界各国设计风格,无不留有传统的民族性印记:以包豪斯为代表的德国设计,体现出了德国传统的严谨、重功能的品质;以追求美妙和浪漫的法国,时装、香水这些体现浪漫、时尚的载体成了这个民族的代名词;以节俭朴素的日本,沿袭古人的节约和自然精致,处处体现民族的简约与细致入微。在国外各种艺术思潮不断流进中国的今天,对传统元素的继承是一个无法阻断的必然过程。只有将民族性传统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作品才能增加文化价值,增强作品的完整性。

2.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再创造

(1)传统元素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

传统元素越来越多地成功应用到平面设计中,标志着平面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定。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艺术重“气”,而西方文化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如何将这些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并利用到现代设计当中,延续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才是我们继承和利用传统元素的意义所在。

(2)传统元素再创造的长远意义

传统元素在婚礼用品包装设计中的再创造,是对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根据社会需要的发展,将传统民族元素做相应重构,提炼出新的形象,适应现代消费视觉要求,使得婚庆用品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如中国民间绳结作为中国一绝,被世人誉为“中国结”,诗蒂牌“中国情”糖果包装设计,运用了双数的包装盒造型,把两盒用绳结进行联着结,连成一串精妙别致的同心结,寓意永结同心,借助与双心相连的这种形式表达人们对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以民间绳结作为提手,开启捆扎,展示了民俗文化的特点,又能起到装饰和点缀画面色彩的作用,增添了作品的文化韵味和形式美感,极具艺术特色。对传统元素的再创造,应该抛开形式上的束缚,追求其内在的思想,将之转化为本身的气质和修养,才能真正将中国传统元素收放自如地加以运用。

四、传统元素和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是包装设计创作的必经之路

传统元素和现代包装设计的创作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不可分割。传统文化给现代包装设计创作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文化内涵,没有传统元素作为基础和参照物,就没有现代包装的创新和发展。现代包装设计理念的更新,现代技术和手段的应用,给传统元素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对传统艺术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现代婚礼是西式婚礼与中式婚礼的相结合西式婚礼体现着浓烈的教堂宗教氛围,婚礼主要表现新人在上帝面前的誓约和承诺,主要是一种信仰的约束,所以很是庄严肃穆。而中式婚礼最主要的就是喜庆的含义。中式婚礼参与人员众多,为的就是热闹的感觉,闹得越开心,象征着未来的生活越红火。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华民族特色,如行的是跪拜礼,讲究的是明媒正娶,要步步糕、要跨火盆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表现,非常具有传统性。如今,现代婚礼主要融入时尚元素,吸收了中式婚礼和西式婚礼的相应特点,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出来的新婚礼形式。相对于前两种婚礼严格的流程,现代婚礼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这也是现在年轻人基本选择这种时尚婚礼的原因。

2.现代婚礼用品包装设计对传统元素的应用

(1)传统元素应用的新颖性

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但是发展必须保持传统,有续性地开拓创新。向西方学习先进设计经验,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用现代设计的表现手段,才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能推陈出新。我们在运用传统元素的时候,不能完全奉行“拿来主义”,直接将传统元素套用到我们设计中。可以根据现代审美将传统元素进行分割、提炼和再造。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将中国传统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散发出中国深厚的文化气息,还不破坏设计本身的现代感。所以,只有将传统元素根据现实要求进行新组合,才能在现代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传统元素应用的多元化

传统元素应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多元化,体现在设计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色彩的应用中,把传统元素用文字或图形将视觉信息传达给大众,让人们多角度了解现代包装设计。传统元素是文字和图形为基础,以深厚的民族艺术文化为背景,在追求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同时,注重形象美的综合表现。

(3)传统元素应用的先进性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的运用是现代包装设计不可缺少的手段,先进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原理是现代包装设计中采用的科学方法。工艺性、材料性与合理的技术性又体现了现代包装设计对传统元素应用的新颖之处。随着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给设计者提供了另一个巨大的自由设计空间。

3.现代婚礼用品包装设计对传统元素的应用满足于社会现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包装在新旧事物的冲突下不断进行新旧融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婚礼用品包装设计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继承和发扬传统元素,以一种特有独立的方式出现在商业包装中,是对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只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才能满足社会现状,才能在社会一体化包装设计中独树一帜,成为永不褪色的潮流。

五、结语

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婚礼用品包装设计中,研究和提炼出婚庆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对其进行创作和挖掘,将传统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作品中,体现作品设计的整体感。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重新审视传统元素,用现代构图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及现代工艺进一步完善包装设计的创作,在充分理解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在现代婚礼用品包装设计创作中,将中国民众心中共识的传统元素“囍”文化,加入简约主义风格的设计元素,将婚礼红红火火、欢喜一生的意义沿用到包装设计固有的内涵中,通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手工艺,对其形进行深刻地表现,从而使现代婚礼用品包装设计延展出更新、更贴近生活、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参考文献:

6.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探析论文 篇六

关键词:住宅;园林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展望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快,在这样高压的生活环境下,更多的人希望能够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能有一个美好而又回归自然的家,因此,现代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较为理性的分析,面对日益匮乏的资源和逐渐恶劣的环境,提升家的绿化建设的重视度也将是大势所趋。现代小区景观的理念

现代小区的建设不论是建筑物还是建筑环境,都是应该尽可能多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也就是说,只有将“以人为本”作为建设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从一而终地体现在建筑过程中,才能很好为人们建设出最为满意的居住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由原本的解决温饱到现在逐渐步入小康,巨大的生活改变让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让现代小区中的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都满足了,才能很好地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小区的绿化也是如此,尽可能多地满足居民的需求,通过对美的处理,使得居民能够在居住中体会出不一样的效果。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2.1应用的整体性。

建设一个居住小区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建设,同样,整体中的园林景观也应该满足整个建筑的风格,如果不能让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整个现代住宅小区,就很难使人们体会到绿化的存在感,突兀的设计会让园林景观显得十分陌生。将园林景观的设计融入整个建筑物的风格中,建立独特的设计体系,只有这样,成品才算得上是优秀。

2.2元素合理配设。

在园林设计中,少不了元素的搭配,应该将园林景观中需要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传统的中国元素往往都象征着美好和幸福,所以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将这些寓意美好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放置在最合理的地方,才能够给居民带来一种喜气扑面的感觉。

2.3材料适用。

建筑和设计小区园林景观的目的就是要环保节约,所以在使用的材料上,同样应该实现环保的理念。一般来说,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设计材料会有很大的不同,古典的设计材料偏向稳重和单调,只用黑白灰就将整个园林打造出比较庄重的感觉,而现代的园林设计就用到比较多的现代材料,可以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进行改变。所以,在建设园林景观时,要根据不同的风格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

2.4配套小设施。

一般来说,园林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在古典园林中,笼统分为园林小品和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比如厅、堂、楼、阁等可以算得上是大型的建筑,所以,应该将大型和小型建筑进行合理的搭配。一些配套的小设施是整个园林之中的点睛之笔。有些时候,正是这些细节之处才体现整个设计的精妙。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是这样的,只有将与设计配套的小设施进行合理的摆设和配置,才能更好地体现观赏价值。因此,在设计园林时,要重视小设施。

3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所发挥的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充分的体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和作用。

3.1景观环境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注重环境和绿化,这也是我们设计人员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3.2社会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还向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它既可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同时增强居民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治的社区环境。

3.3经济价值。

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为确保在今后长远期的换房及房产转让中居于有利地位,就不能不在房屋购置时考虑景观环境因素。经济杠杆使人们切实体验到了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潜在价值。

4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问题

4.1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满足功能要求根据居民各种活动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的场地与设施。满足风景审美的要求以景取胜,注意意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塑造景观,组成具有魅力的景色。组景园路应当既利于游览观赏,又方便交通。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多种植树木、花卉、草地,有利于改善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

4.2宅旁绿地。

结合住宅的类型、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道路等因素,布置宅旁的庭院绿地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住宅区旁的绿地上高矮植物的搭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同时将私人空间同公共空间区分开来。

4.3道路绿地。

住宅区道路绿地是住宅区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它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可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进行布置。靠近主干道的绿地以草坪为主,适当种植一些热带树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亦起到了遮荫的效果。

5发展趋势

5.1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住宅区相比,现代住宅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5.2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要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宅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适当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详和的居家环境。

5.3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7.现代高层建筑与环境 篇七

1 高层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环境的改造者。城市是人类聚居活动的产物,是由空间系统(建筑空间和开朗空间)、交通系统、绿化系统和工程技术系统等组成的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在孕育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地区、历史、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城市形态可见的物质形体环境和不可见的精神环境。城市环境一直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环境质量也越来越被公众所重视。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已经确立了重要的地位。环境设计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安全、方便、舒适和经济的原则,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要求。环境的允许限度和各环境因素本身的生态规律,将其妥善组织,有机构成,进而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创造出一个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的多维的环境空间,其核心问题即协调人—建筑—环境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在人为环境中,建筑环境起着突出的作用,而高层建筑尤其处于敏感的地位。高层建筑的设计不仅要为人们创造能满足生理与心理需要的良好形象,还要成为城市总体环境中的重要角色,成为城市景观中的组成部分,创造丰富多彩的形象及艺术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目前,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高层建筑的发展已成必然之势,鉴于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重大影响,除了采取一些强制手段进行限制之外,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师、建筑师们应该认真思索,以求创造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使城市环境空间质量更为符合人类生存的需要。

20世纪初,在美国一些城市中心区,尤其是纽约和芝加哥的中心区,成片建造了20层~30层的摩天大楼,构成了两壁由石块、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组成的峡谷状街道,造成了畸形的城市环境。狭窄的街面终日蒙在摩天楼的阴影中,难以见天日。

2 对高层建筑环境空间作策划的思路

2.1 留出部分用地做外部环境空间

按城市规划或环境空间品质,将建筑物布置在用地的部分地段,留出部分场地布置广场、绿化、建筑小品、停车场等,以丰富和改善建筑空间艺术质量。如果外部空间场地具有一定面积规模,应强化休闲、交往、绿化、小品设施、景观品质等行为与环境艺术标准,它可以成为“城市绿洲”。由于设置了公共广场、共享大厅等环境设施,为城市提供了交往场所,创造出了丰富、有特点的四度空间。

2.2 高层建筑下部收进,入口前空间凹入建筑下部

为高层建筑物下部占地面积、城市交通和人流划分出一定空间作为中介缓冲场地,以疏导交通和减少高层建筑的紧迫感。

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为改善建筑物下部空间环境,常将入口前空间凹入建筑物下部,并结合凹入空间进行环境组织,使之内部空间庭院化,可以取得外部空间环境的类似效果,成为摩天楼近地处的温馨场所。

2.3 高层建筑底部架空

将高层建筑底层(或2层~4层)架空,把城市道路、广场及市民可进入的空间连为一体,成为流动性开放空间,以减少因建筑物占用城市用地而造成阻碍人流和视线的拥塞状况。还可以将绿化引入建筑底层。如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广州东方宾馆新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新馆位于老楼的西侧,平面呈“工”字形,与老楼围合成一个内庭院,连接南北两翼的中间部分长约百米。为使庭院空间与新馆西部的西湖风景区形成空间上的贯通,扩大庭院的空间感,并有效地组织当地的主导风向——东南风。建筑师将连接南北两翼的中间部分,除承重的剪力墙、框架柱外全部架空。在架空层中,结合建筑的门厅、楼梯等空间和构件,布置了水池、山石、休息廊并引入了绿化。整个架空层与庭院空间穿插融合,成了庭院空间的扩大和延伸。

2.4 开辟空中花园(屋顶花园)

高层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塑造,其大面积的整体设计实施要比局部处理困难的多,它具有涉及面广、问题繁多、技术复杂等特点,并往往不易实现。因此,当今世界各国对摩天大楼内部环境的整体生态化,只是处在探讨、研究和构想阶段。据史料称,古巴比伦人曾经建造过空中花园,并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其形式和规模却缺少详细的记载。现代建筑的开山鼻祖勒·柯布西耶在1925年提出的“新建筑五点”中,明确提出了在建筑中引入“屋顶花园”和将建筑“底层架空”的设计手法,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结合方案予以阐述,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建筑和城市环境。

如今,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尝试在高层建筑中建造空中花园,使生活和工作在高层建筑中的人也能够接触到自然,因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空中花园”。

SOM事务所设计的沙特阿拉伯国家商业银行大楼,为了改善沙漠地区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缓和外部气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在建筑三面的中部挖了3个高8层的大洞,作为空中花园。而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楼,则在营造空中花园的手法上更显得技高一筹,该建筑高约300 m,53层,其平面为三角形,中央为上下贯通的中空大厅。三角形的每边每隔8层就布置一个高4层的空中花园,花园与中庭相连通,花园在建筑的外观上沿三角形的三边呈螺旋形上升的方式布置。从建筑中的每个办公空间都可以欣赏到花园里的景色。该建筑通过中庭和空中花园调节内部小气候,节约了建筑的能耗,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超高层的生态建筑。然而,空中毕竟不同于地面,“空中花园”的建设不仅需要有资金和技术的保障,还必须为绿色植物在高空中的生长存活提供合适的条件。

2.5地下空间开发

很多科学家都说,21世纪将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聚集,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向地下发展就成了大势所趋。在综合利用地下空间方面,日本虽然比北欧等国起步晚,但其成熟程度有目共睹。例如在新宿副都心(日本称中央商务区为“都心”,并从“都心”的概念中发展出“副都心”)的办公楼街区、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的国立国会图书馆、东京的八重洲地下街等,都是很成功的实例。高层建筑地下室设置不可避免,这是考虑了摩天楼的抗风和整体稳定性所致。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高层建筑是城市的独特景观。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建筑周围环境的状况一直是规划设计者关心的问题。国外设计者十分重视拓展高层底部的绿化空间,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原则,在高层建筑周围的公共空间中尽可能地布置绿化空间,并通过建筑法则的规定和实施,控制高层区环境质量,压低高层区建筑密度。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高层建筑与地面沉降[J].科学生活,2003(3):35-36.

[2]朱建军.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J].Chinese and over-seas architecture,2002(1):77-78.

[3]韩福元,张建华.美国高层建筑管窥与思考[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4):23-24.

8.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探析 篇八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SOHO 办公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地产开发项目,分为 A 楼和 B 楼两部分。A 楼设计为包含一个商业裙房、六栋高层 SOHO 办公塔楼(A1#楼地上(15 + 1)层,A2#~A4#楼均为地上(26 + 1)层,A5#~A6#楼均为地上(25+1)层)和五栋地上(4+1)层商业会所塔楼(A7#~A11#楼)的城市综合体,B 楼设计为地上(4+1)层的商业综合体。设 1 层地下室,局部为乙类常 6 级人防地下室,平时作为停车库使用。总建筑面积 17008㎡,其中地上 11888㎡,半地下建筑面积 24212㎡,地下建筑面积 26988㎡。建筑最大总高度为98.8m(93.2m + 5.6m)。建筑剖面图见图 1。

图1 建筑剖面图

本工程除商业裙房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外,其它建筑均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特征周期为 0.35s。基本风压按 50 年重现期为 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 B 类,对于房屋高度大于 60m 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按基本风压的 1.1 倍采用。

2   结构单元

本工程因地势高差,底层商业西面开敞,为避免形成多塔,且商业裙房部分结构超长,故需设置防震缝,防震缝从底层(-5.600m)处以上设置,将建筑划分为几个受力明确、清晰的独立结构单元,各结构单元均嵌固在地下室顶板(-5.600m 处)上。

结构防震缝设置

结合工程平面及立面特点,防震缝位置的设置见图2。建筑人防设计面积计算方法如下:A 楼:地上建筑,高层部分分为六栋超过 10 层的建筑,并通过二层的连接体(裙房)连接,该连接体与其相连的十层以上建筑物通过结构断缝在结构上完全脱离。故 A 地块人防面积计算如下:按结构断缝位置,高层部分按首层建筑面积计算;连接体按该部分建筑面积的 2%设计人防。B 楼:地上建筑为 4 层,按该部分建筑面积的 2%设计人防。

圖2 防震缝设置位置

本工程防震缝设置的位置有利也有弊,优点是结构形状相对规整,楼板相对连续完整,有利于控制扭转,结构计算概念清晰,避免结构超限。具体分析防震缝 3 跟防震缝 6 为何这样设置,根据建筑人防设计面积的要求,结合工程各塔楼情况及地方规定,A 楼高层SOHO塔楼(除 A1#楼外)均沿塔楼周边设结构缝与裙房断开,这样可尽量地减少人防设计面积,可节省工程造价。由于 A1#塔楼沿塔楼周边设结构缝时,即防震缝 3 下移至与防震缝 4 齐平时,塔楼偏置计算如下:

大底盘第 2 层质心  X 向:Xm =29.67m

Y 向:Ym = 0.86m

塔楼第 3 层质心   X 向:Xm =28.40m

Y 向:Ym = 10.20m

大底盘第 2 层   等效宽度 B =66.280m

等效高度 H =36.850m

结构塔楼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与大底盘相应边长的比值为:

X 向:(29.67 - 28.40)/66.280 = 2.0% < 20%

Y 向:(10.20 - 0.86)/36.850 = 25.4% > 20%

为了避免为超限结构,防震缝 3 按图 2 所示划分,塔楼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情况如下:

大底盘第 2 层质心X 向:Xm =35.00m

Y 向:Ym = 7.13m

塔楼第 3 层质心X 向:Xm =28.40m

Y 向:Ym = 10.20m

大底盘第 2 层等效宽度 B =66.280m

等效高度 H =51.750m

结构塔楼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与大底盘相应边长的比值为:

X 向:(35.00-28.40)/66.280 = 10.0% <20%

Y 向:(10.20-7.13)/51.750 = 7.0% <20%

由于防震缝 6 设置的位置对人防设计面积无影响,若往右挪一跨设置在 B 楼主楼周边,则 B 楼主楼周边需增设一排框架柱,形成双排框架柱,不利于建筑功能使用,而且下沉广场处会形成大开洞,楼板连接薄弱,不利于结构抗震设计。

缺点是 A 楼高层 soho 塔楼沿塔楼周边设结构缝与裙房断开,塔楼周边的防震缝弯折较多,且防水处理较不利,建筑需做特殊节点处理。若对工程造价能适当放宽时,建议高层塔楼周边的防震缝重新划分为较规整的平面,减少弯折,且尽量把防震缝设置在裙房屋面上(会增加人防设计面积),这样有利于防水处理,且裙房分成的各个独立结构单元较为规整。

3   工程设计特点

3.1 底层商业单面开敞

9.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探析论文 篇九

3.1 视觉造型的关联性

剪纸主要是通过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运用,科学布局这些视觉形象来实现的。普通的纸张是剪纸创作的主要材料。要想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传达丰富的信息,使剪纸的表现力更加强大,就必须使图形设计高度凝练,将具体事物中的有用信息高度抽象出来,合理地使用点、线、面等视觉元素,按照美学创作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实现艺术高于现实、反映现实的目标。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主要元素也是点、线、面。作为最小的造型要素的点,主要在艺术设计中的图形中得以体现,主要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各种圆点。由于线能够用来界定面的形状,即是面的轮廓就是一条线,因此线在图形造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条可以用来呈现各类情绪和思想,直线能够表现刚性的美,通常用来表现稳重、成熟;曲线给人以柔和之美,通常用来表现流动、温婉。面同样是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视觉要素,它具有一定的扩张性,既能够成为艺术设计的视觉焦点,也可以作为空白区来体现。面的大小和形状是由艺术设计布局决定的`。各类形状的面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圆形的面带给人扩、运动的感受;四方形的面让人觉得庄重、宁静;三角形能够使人感受到尖锐和不断向上。

3.2 视觉焦点的关联性

视觉焦点是艺术设计的中心,不管是剪纸艺术还是现代艺术设计,它们的设计都应当突出一个能够迅速获得观赏者赞赏的区域。通常情况下,视觉焦点与艺术设计的空间结构有关。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将现实物体的具体形象转化为体现在二维平面上的抽象的、夸张的、单纯的艺术形象。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者采用合理的想象和手法进行取舍,使艺术形象更加形象和生动。剪纸就像创作一幅山水国画,不用按照焦点透视等方法,只需要通过对点、线、面的巧妙安排,将创作者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即可。日月星河、人虫鸟兽等所有事物都能够按照剪纸的需要进行艺术抽象,将全部事物在同一平面上呈现出来。这就是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是一种自由不受时空约束的艺术创作形式,创作者能够自由地将自己内心表达出来。剪纸以轮廓为艺术设计的基础,在完全的平面二维空间中探索合理的空间设计,不受来自客观条件的制约,最终实现理想中的美丽景象。剪纸与现代艺术设计在视觉焦点的处理上都非常重视怎样将观赏者的注意力吸引,使作品中矛盾冲突对比最明显的区域成为核心,因此两者在处理视觉焦点的手法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3.3 视觉布局的关联性

剪纸与现代艺术创作的目的都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艺术设计方法和手段,对各种视觉元素进行重新整合与排列,最终能够呈现出一件能够充分表达艺术创作者思想的艺术作品,为观赏者带来一种美好的感受。剪纸的视觉布局大都是以封闭性完整的形象表现的,体现了一种内敛平衡的风格。例如,封闭状态的团花,多数使用圆形或方形来表现,在整体圆形或者方形的基础上,整体内部又会运用各类大小不等的圆形。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渴求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愿望,所以剪纸的视觉布局以满和实为主要特点,不会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区域。在剪纸作品中,通常使用几何纹样或者其他花样装饰画面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作品画面更加饱满,增强它的表达功能。

4 结语

10.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篇十

1.部分结构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对于高层建筑,与一般建筑不同的是水平荷载的影响占主要部分,轴向变形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随着高层建筑的高度增加,竖向结构部分就成为控制整个建筑物质量的核心部分。在某些高层建筑中,其底层部分整体为大空间,很少有抗震墙,仅存的砌体抗震墙也不符合工程要求,使整个结构体系失去科学性和合理性;部分结构使用的小构件数量和质量也没达到要求,比如悬挑构件的最小配筋率;部分结构设计的强度远远达不到工程要求,存在比较多的安全隐患。

2.设计深度低于工程要求

高层建筑设计人员态度过于松懈,没有认真考虑建筑所面临的问题,以致于设计图纸比较简单粗糙,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施工图纸缺乏部分详图;在设计图纸中重要的设计说明也没表述清楚,如设计参数、各种性能等级、防火处理等等;高层建筑对于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设计者的力学概念和相关专业知识都需要非常高的水平才能减少后顾之忧,但是实际工程的设计师们存在很多不达标的地方,对关键部分还存在不了解的情况,设计存在盲目和不慎重的现象,导致建筑施工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提升高层建筑质量的设计对策

1.地基和基础设计

地基是建筑物的重要部分,承载整个建筑的荷载。它的`质量直接决定建筑项目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建筑物的抗破坏能力,所以地基的相关设计非常重要。所以在设计地基的时候,务必好好研究相关设计规范,不能只局限于国家标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基设计规范,它能更加详细准确地位设计者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所以设计者要根据当地地基类型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拟定相关数据,规范设计图纸,以免对整个建筑结构造成基础性的影响。此外,设计时还要考虑基坑支护,在施工前要根据土质概况、基坑深度等确定具体方案,对于高层建筑,基坑周边应有防护措施。如设立排水设施,加强监测工作。

2.加强高层建筑的选型设计

建筑结构的选型设计关系到建筑最终的使用寿命和它的安全性,准确合理的选型设计时决定设计质量的关键。首先,流线型的建筑结构因为其相对较小的体型,具有很好地抗风性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具体包括截锥型或者类似建筑结构类型。此外,在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和布置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了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受力稳定性和力学平衡,在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时,要尽量使平面的形状和刚度匹配,均匀一致,对称协调,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扭转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高层建筑相对于一般建筑而言,在结构刚度、建筑稳定、抗压抗震、承载能力等方面均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根据大量的实际建筑工程经验来看,高层建筑设计一个合理的高宽比对其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3.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

建筑物的某些结构体系的选择是根据建筑的高度、建筑物的功能类型以及建筑物的抗震要求等因素,以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为原则进行设计的。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种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和筒形结构体系等等。其中,框架型结构体系自重最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整个建筑的载荷,从而减少了很多由于荷载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所以,目前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则是现代住宅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它可以有效减少非承重隔墙的数目,并且也不会有外露梁柱,得到许多用户的青睐。筒形结构体系相对来说则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因为建筑物比较高之后,会受到侧力的影响,而筒形结构因为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具有较大的刚度,因而抗侧力性能极佳。所以,设计师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某些结构体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一个最合理的结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4.使用辅助设计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物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更加苛刻。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已经开始借助于计算机设计系统进行辅助设计。它可以辅助工程设计师进行结构计算和结构分析,并且进行图纸设计。目前各研究院开发的相关软件有很多种,并且绝大部分都很优秀。但是,数值模拟软件虽然很强大,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分析和计算,每一款软件都是根据不同的条件模拟编制出来的,它们的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设计师明确各种软件的适用范围,在充分的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规范、深入细化的辅助设计,这是决定整个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一步。

5.加强结构分析计算

高层建筑相关的结构设计、分析和计算要比一般建筑复杂、困难的多,所以做好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分析和计算对提高设计质量意义非凡。相关的计算主要由周期折减系数、振型数目和藕联计算。首先计算周期折减系数时务必不能忽略砌体填充墙的影响;计算振型数目时要根据具体的振动特性;当多塔之间的强度差别很大时,不能忽视掉耦合效应,以免出现安全隐患。

三、结语

11.高层建筑电气防火设计的问题探析 篇十一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自动报警系统;消防配电线路

一、电气火灾的产生原因

由于过载、短路、漏电、电火花或电弧等电气方面的原因产生火源而引起的火灾,称为电气火灾。为了抑制电气火源的产生而采取的各种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称为电气防火。而由于电气设计问题引起火灾的直接原因主要有:

1、电气装置设计不当

有腐蚀气体的场所未采用相应要求的设备,以致绝缘破坏,短路引起火灾;防爆场所未安装防爆电器:线路载流量超过允许值导致电器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行,造成设备过热引起火灾:雷击场所未设置合理的防雷措施或防雷装置失效,由雷电流效应引起火灾。

2、电气安装不规范

导线连接处采用缠绕连线,时间长了由氧化引起接触电阻增大,接头过热引起火灾。断路器、接线端子板、插保险的熔丝、设备连接螺钉等处,长期运行经过震动连接不牢,接触电阻增大引起火灾。灯具不按规范要求安装,对白炽灯、卤钨灯等产生的热量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以致烤燃周围易燃物。

二、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设计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必须搞清楚设计对象的建筑形式、规模、分类、建筑个体的分布等诸多因索,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火灾报警系统划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随着新技术不断出现,火灾报警设备和元件也在不断史新和发展。报警系统设备的设置不宜复杂过多,过多将造成投资增大、可靠性降低,也不宜过于简单而达不到报警联动要求。这就需在不断实践中,寻找一个适宜的中间参数以满足报警系统的实际需求。应该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强调注意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还应注意不要单纯追求消防技术的先进性,而应结合国情充分考虑维护方便和维护水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从三个方而考虑。

1、探测器。探测器是消防自动报警的眼睛,它的功能是将火灾信号快速传到报警控制器,发出警报信号。其类型有:感烟、感温、感光、叫燃气体等4类。探测器的选型和布设需根据各部位可能发生火灾的特性、房间高度、房顶形式、相对湿度等,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设计,注意报警探测器与控制器必须选用同一个生产厂家的产品。

2、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是给探测器供电,接受、显示、传递信号,并能输出控制指令的一种装置。按其输入网络的系统线路划分有少线制和多线制两类;按作用性质划分有区域报警器、集中报警器、通用报警器三种。我们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3、消防联动控制。联动控制的对象有以下几类:一类是防、排烟设备,如电动防火门、正压送风阀、防火卷帘、防火阀、排烟阀等;二类是机电设备,如防、排烟风机、空调与送风机、电梯等;三类是灭火系统,如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等。联动控制方式是:火灾报警信号传至消防控制器发出指令,使设在现场的联动控制模块动作。在操作方式上有自控、远控、现控3种。

三、规范消防配电线路的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内包括大量消防用电设备,按其功能不同主要分为火灾自动报替系统、固定灭火装置、防排烟设施、人员疏导及物资疏散装置、控制及通讯设施等几类。由于各类消防用电设备功能不同.对配电线路的防火设计和性能要求也各有侧重,以下主要针对消防配电线路分析其防火性能。

1、消火栓泵、喷淋泵等配电线路。消火栓系统加压泵、水喷淋系统加压泵、水幕系统加压泵等消防水泵是实施灭火工作的主要设备。消防水泵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火灾扑救的效果,其配电线路的防火设计应该特别予以重视。根据消防工程现行做法,消防水泵一般集中设置在水泵房,其配电线路包括双电源或双回路电源干线和各个水泵电动机配电支线两部分。

2、防排烟装置配电线路。防排烟装置是高层民用建筑中重要的防火设施,它包括送风机、排烟机、各类阀门、防火佣等,这些设备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员疏散效果和能否有效防止火灾蔓延。由于防排烟装置的布置一般比较分散,因此其电气线路防火设计既要考虑供电主回路线路,也要考虑联动控制线路。鉴一于限燃型电统在遇到明火时,其电气绝缘性能会迅速降低,防排烟装置配电线路明敷时应采用耐火型交联低压电缆或铜皮防火型电缆,而暗敷时可采用一般耐火电统,联动和控制线路也应该采用耐火电缆。此外,防排烟装置配电线路和联动控制线路在敷设时应尽可能缩短线路长度,并避免穿越不同的防火分区。

3、防火卷帘门配电线路。在高层建筑中,大堂或中庭往往面积很大,许多高层宾馆还具有内置高空间和回廊,因而按照《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应采用防火卷帘门将不同的防火分区加以隔离,阻断火灾蔓延,防火卷帘门的隔离火势作用是建立在通过配电线路可靠供电以使防火卷帘门有效动作基础上的。

4、消防电梯配电线路。消防电梯是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时使用的重要工具,配电线路防火设计应与其功能相适应。根据当前消防工程实例,消防电梯配电一般是由设在高层建筑底层或地下室的变电所敷设两路专线配电至位于高层建筑项层的电梯机房,从而造成消防电梯配电线路一般都比较长,且路由也比较复杂。因此,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消防电梯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电缆,当有供电可靠性特殊要求时,两路配电专线中的一路可选用铜皮防火型电缆。此外,垂直敷设的消防电梯配电线路应尽可能设在电气竖井内,并应考虑第2部分第3条的要求。

5、火灾应急照明线路。火灾应急照明的作用是保证火灾时人员有序疏散和消防人员继续工作,它包括疏散指示照明、火灾事故照明和备用照明。一般情况下,疏散指示照明和火灾事故照明采用带镍福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或可强行启点的普通照明灯具,而备用照明则利用双电源切换来实现。所以,火灾应急照明线路一般采用阻塔型电线穿钢管保护暗敷于不燃结构层内,以达到防火要求。对于装饰装修工程,可能遇到土建结构工程己经完工,应急照明线路不能暗敷于结构层内,而只能明敷于吊项内的情况,这时电气线路应采用耐热型或耐火型材料。

6、消防广播通讯系统配电线路。火灾事故广播、消防电话、火灾警铃等设备的电气配线应该保证其功能的发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采用阻燃型电线穿管单独暗敷:当必须采用明敷线路时,应该对线路作耐火处理并参考第2部分第2条要求。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电气火灾防范的理论与经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问题也较多,应积极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IEC标准靠拢,努力学习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防火理论和实踐,结合我国国情把电气线路的火灾减少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GB 50116-19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

[2]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5]GB 50368-2005 住宅建筑规范[S].

上一篇:前台物业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观天那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