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2024-09-09

202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有机实验总结(通用7篇)

1.202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篇一

汾阳市杏花中学芦少雄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实验题在高考中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近两年基本稳定在20%左右,历年高考试题的统计数字显示,实验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纵观历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回归教材是高考化学实验题的一大命题趋势。所以对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内容作一总结很有必要。以下是对中学阶段化学实验内容的几点总结:

一、高考分析及预测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近几年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及实验室事故的处理方法也在各级考试中得到体现;

3、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方法是每次考试的必考内容;

4、中学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性质验证仍是高考的常规方式

5、物质制备实验中的问题分析是近几年高考侧重的一个方面;

6、对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优化最佳的实验方法是高考的一大亮点;

7、常规仪器的非常规使用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一)、根据中学化学和高考的要求,应掌握以下10余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KClO3在MnO2作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或者用KMnO4直接加热制取(方程式略)

装置类型:固体+固体(加热)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方程式略)装置类型:固体+固体(加热)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和浓HCl共热(方程式略)装置类型:固体+液体(加热)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尾气用碱液吸收)

4、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CH3CH2OH和浓H2SO4(体积比1:3)迅速加热到170℃(温度计插入液面下)(方程式略)

装置类型:液体+液体(加热)收集方法:排水法

5、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Zn和稀H2SO4(方程式略)装置类型:固体+液体(不加热)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6、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CaC2(又称电石)与水(或饱和食盐水)(方程式略)装置类型:固体+液体(不加热)(不可用启普发生器)收集方法:排水法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CaCO3和稀HCl反应(方程式略)装置类型:固体+液体(不加热)

汾阳市杏花中学芦少雄

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8、二氧化硫的实验试制法

反应原理:NaSO3和稀H2SO4的反应(方程式略)装置类型:固体+液体(不加热)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9、一氧化氮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Cu和稀HNO3混合(方程式略)装置类型:固体+液体(不加热)收集方法:排水法

10、二氧化氮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Cu和浓HNO3混合(方程式略)装置类型:固体+液体(不加热)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注意: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固体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③先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在放药品的地方集中加热;④用排水法收集集体时,停止加热前应先把导气管撤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⑤使用长颈漏斗时要把漏斗颈插入液面下

(二)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一般选用洗气瓶、U型管、干燥管等

1、洗气瓶一般装入液体除杂剂,如:

(1)NaOH溶液——吸收CO2、Cl2、SO2、H2S、NO2等酸性气体

(2)饱和的NaCO3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SO2等强酸性气体杂质(3)KMnO4(H+)溶液——氧化除去混有还原性的杂质气体如:H2S、SO2等

(4)浓硫酸——常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HI、H2S等还原性气体(可干燥二氧化硫),也不能干燥氨气

2、干燥管、U型管内常装入固体干燥剂,常用的固体干燥剂主要有:(1)碱石灰、生石灰、碱性干燥剂——不可干燥酸性气体(2)P2O5酸性干燥剂——不可干燥碱性气体(3)CaCl2中性干燥剂——不可干燥NH3

三、中学化学常见物质性质试验

1、证明酸性:①利用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②与NaHCO3反应;③与锌等反应

2、证明弱酸性:①存在电离平衡;②测定对应盐溶液显碱性;③测量稀释前后的PH值

3、证明氧化性:与还原剂(如:KI、H2S、SO2等)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4、证明还原性:与氧化剂(如:KMnO4、浓HNO3、浓H2SO4等)反

汾阳市杏花中学芦少雄

5、证明有碳碳双键或三键,用溴水或酸性的KMnO4溶液

6、证明酚羟基:①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②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7、证明醇羟基:与酸发生酯化反应,其产物不溶于水,且有果香味

8、证明醛基:①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Cu(OH)2产生红色沉淀

9、比较金属的活泼性:①与水反应;②与酸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原电池;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⑥对应盐的酸性强弱;⑦电解池中的阳极放电顺序

10、比较非金属的活泼性:①与H2反应的快慢;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还原性;③置换反应;④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性强弱;⑤电解池中的阴极放电顺序

11、比较酸(碱)的酸(碱)性强弱:较强的酸(碱)能制得较弱的酸(碱)

12、证明胶体分散系:丁达尔现象

四、常见离子和物质的检验

(一)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K+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Co玻璃呈紫色)

2、Na+ :焰色反应(黄色)

3、NH4+ :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Fe3+ :①KSCN溶液(生成血红色物质);②NaOH溶液(红褐色

汾阳市杏花中学芦少雄

沉淀);③苯酚(紫色)

5、Fe2+:①KSCN溶液和氯水(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入氯水后显血红色);②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③苯酚和氯水(加入苯酚无现象,滴入新制的氯水显紫色)

6、Al3+ :NaOH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

(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CO32-:BaCl2、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味气体)

2、HCO32-:BaCl2、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加入BaCl2无现象,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味气体)

3、SO42-:BaCl2或Ba(NO3)

2、HCl[加入盐酸无现象(排除Ag+、SO32-和CO32-等离子的干扰)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4、SO32-:BaCl2、HCl、品红溶液(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使品红溶液退色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Cl-、(Br-、I-):AgNO3溶液、稀硝酸[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浅黄色或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三)常见气体的检验

1、H2: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不纯的氢气点燃时有爆鸣声

2、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汾阳市杏花中学芦少雄

3、Cl2:①使湿润的碘化钾试纸变蓝;②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4、NH3:①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用蘸浓盐酸的玻棒靠近产生白烟

5、HCl:;①用蘸浓氨水的玻棒靠近产生白烟;②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6、SO2:①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通入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退色,加热又变红

7、CO2:①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使燃烧的木条熄灭

8、NO: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变成红棕色

9、NO2:①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溶于水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又变成红棕色

10、CO:燃烧火焰呈蓝色,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有机物的鉴别方法(即官能团的检验)

1、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鉴别:加入溴水或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为不饱和烃)

2、苯和苯的同系物的鉴别:加入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为苯的同系物)

3、酚类的检验:加入氯化铁溶液(或溴水)[呈紫色(或产生白色沉淀)]

4、醛类的检验: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或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

汾阳市杏花中学芦少雄

(加热)][有银镜(或产生砖红色沉淀)]

5、醇类的检验:加金属钠(或醋酸和浓硫酸)[有气体产生(或有香味的油状液体产生)]

6、羧酸的检验:加紫色的石蕊试液(或碳酸钠溶液)[呈红色(或产生无色气体)]

7、酯:闻气味(有香味)

8、淀粉的检验:加碘水(呈蓝色)

9、蛋白质的检验:加浓硝酸(或灼烧)[变黄色(烧焦羽毛的气味)]

五、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分离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混合物彼此分开,从而得到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物质的提纯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其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质易复原)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有:

1、常见的物理方法: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主要有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分馏、萃取、渗析、升华凝华等

2、常见的化学方法:

(1)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可根据提纯气体中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体或液体作为吸收剂

(2)沉淀法:在被提纯的物质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其与杂质反应,汾阳市杏花中学芦少雄

生成沉淀过滤除去

(3)气体法:根据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加入合适的试剂,让杂质转化为气体除去

(4)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用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以正盐、酸式盐之间的转化为常见

(5)溶解法:对于固体试剂可选择适当的物质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以杂质为两性物质常见

3、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综合运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将物质加以分离或提纯

六、物质推断题 1火焰的颜色

(1)苍白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2)蓝色:CO在空气中燃烧(3)浅蓝色:CH4、H2在空气中燃烧(4)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2、沉淀的颜色变化

(1)Fe2+:遇碱液生成沉淀,其颜色变化为白色→灰绿色→红褐色(2)Ag+:遇碱液生成沉淀,其颜色变化为白色→黑色

3、烟、雾

(1)在空气中能出现白雾的有:HCl、HBr、HI、NH3、HNO3(2)在空气中出现白烟的有:HCl+NH3、HNO3+NH3

汾阳市杏花中学芦少雄

(3)燃烧时产生白烟的有:P+Cl2(4)燃烧时产生棕黄色烟的有:Cu+Cl2、Fe+Cl2

4、具有唯一性的现象

(1)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2)空气中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气体:NO2(3)具有漂白作用的淡黄色气体:Cl2(4)遇SCN-显红色,遇苯酚显紫色,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Fe3+(5)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白磷

(6)遇Ag+有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若沉淀为白色为Cl-,若沉淀为浅黄色为Br-,若沉淀为黄色:I-(7)可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Al(OH)3,可溶于NaOH溶液的金属氧化物:Al2O3(8)能与NaOH溶液产生氢气的金属:Al;能与NaOH溶液产出氢气的非金属:Si(9)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同入品红溶液使之退色,加热又复原的:含SO32-或HSO32-(10)某溶液能与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溶液一般含CO32-或HCO32-(11)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生成红色沉淀的酸性液体:甲酸

例:有一无色晶体A,将其研碎后做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晶体A的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用PH试纸检测A的汾阳市杏花中学芦少雄

溶液,发现其溶液呈酸性

②取A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浅紫色火焰③向少量A溶液中加过量氨水,得白色沉淀B,过滤 ④取少量沉淀B,滴加少量HCl,得无色溶液C ⑤另取少量B加NaOH溶液,得D的无色溶液

⑥取实验③所得滤液,滴加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E,再加稀硝酸E不溶解

⑦取A晶体加热时,有大量水蒸气放出 据此判断A~E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其化学式 A B C D E 【解析】由①判断A是强酸弱碱盐或强酸的酸式盐,据②判断可知A中含有K元素,据③④⑤可知A中含有Al3+,因为Al3+可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Al(OH)3白色沉淀,Al(OH)3则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据⑥推断A中含有SO42-,据⑦推断A中含有结晶水。综合以上可推知A为明矾KAl(SO4)2•12H2O,据此可推断其余各物质。(注:掌握几种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现象对物质推断题有很大的帮助)

汾阳市杏花中学芦少雄

(2010·课标全国·2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为9.69 s和19.30 s.假定他在100 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度时间与100 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度只有跑100 m时最大速率的96%.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度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以s为单位),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以m/s为单位),则有:

12vt+(9.69 s-0.15 s-t)v=100 m①

12vt+(19.30 s-0.15 s-t)×0.96v=200 m②

由①②式得t=1.29 s,v=11.24 m/s.(2)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a=vt=8.71 m/s2

答案(1)1.29 s 11.24 m/s(2)8.71 m/s2

2.202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篇二

一、2016年高考化学有机试题分析

第7题:该题考查了化石燃料、液化石油气、燃油的内容,要求学生对有机物基本内容有所了解,至少要掌握这类物质的组成元素,根据物质组成元素分析其不完全燃烧与完全燃烧所得产物。不难看出,一氧化碳会污染大气,但即使几种物质均完全燃烧都生成了二氧化碳也只是相对减少了大气污染的程度,不可能完全无污染。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学生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第8题:涉及到的物质有乙烯、苯、乙醇、乙酸,这四种物质均是在化学必修二的有机化学部分学到的,并且是必修中所学到的各类有机物的代表物,其性质、反应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丙烷、丙烯可以由学到的代表物进行推测。虽然氯乙烯、溴乙烷的性质是在选修五中重点讲解到的,但学生仍然可以从加成反应的本质“在反应过程中碳碳双键断裂,同时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加入其他的原子或者是原子团”中分析出正确答案。本题实则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第10题:考查关于二氯丁烷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与上题类似,虽然卤代烃的内容是选修五中的重要知识点,但此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我们可以从烷烃的取代反应入手,判断丁烷的种类,再进一步判断二氯代物的数目。本题考查了碳链的结构,取代基的位置等内容,综合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思维严密性。试题难度不大,得分率高。

第27题:此题为化学反应原理题,综合考查了反应热、化学平衡知识体系,难度相对较大,本质上与有机化学知识点联系很小,但以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物丙烯腈为主要物质展开测试,其中涉及到的副产物丙烯醛、乙腈(甲基腈)都属有机物范畴。虽然本题没有涉及有机反应,但给学生增加了一定的陌生感,使其在解答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紧张情绪。

第38题:这是一道选做部分习题,考查有机化学重要知识点的大题。内容常规,题目中所包含的化学物质虽然个别有些陌生,但是除了氰基外,其他的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和性质均为有机化学中的主干知识,不偏、不难。如:醇的消去反应、烷烃的取代反应、卤代烃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醇的催化氧化反应、酯化反应及聚合反应等。虽然有部分转化没学过,但题干中给出的两个信息转化关系也比较简单,答题时可以结合给出的信息,核磁共振氢谱的数据,运用逆向推测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再结合物质的性质,物质之间转化的条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一个问题中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测试为醛类物质,根据分子式、不饱和度确定官能团之后,确定链烃基连接方式,根据碳碳双键位置挪动氰基的位置,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学生来说,三种官能团的排列、连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得分率不是很高。

二、复习方法和策略

1.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2016年高考试题对2017年的复习、备考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建议2017年高考备考复习依然要回归课本,因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均为高频考点,这一点在课堂讲解中要有所体现。同时要注意试题的灵活性变化,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强调回归课本,对有机物的特点、物质的类别、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各类反应的条件、原理、产物分析等,不要让学生单纯地记忆、背诵,而是要掌握反应的基本原理,知道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2. 重视有机物之间的联系,化单一知识点为线为面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注重反应的本质、原理,掌握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建立起物质间联系的立体思维,而不是单一地掌握某个或某几个化学反应。如以烯烃(乙烯)为原料,建立起与烷烃(乙烷)、炔烃(乙炔)之间的联系,进而与苯进行关联,然后联系苯的同系物甲苯,再根据烷烃的取代反应建立起与一氯甲苯、二氯甲苯、三氯甲苯(侧链取代)的联系,根据卤代烃的性质以及结构的不稳定性,将不同的卤代烃转化为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它们之间又可以建立联系与转化,与芳香酯建立关联。这样不难将烃与烃的衍生物知识建立联系并使之浑然一体。在烷烃的性质方面,再根据取代的方式转变为卤代烃、醇、醛、羧酸和酯类物质,在乙烯的加成反应上转变为二氯代物,进而转变为二元醇、二元醛、二元羧酸、二元酯以及由二元羧酸、二元醇之间形成环状化合物以及高聚物,另与醇、醛、酸之间建立关联,相互转化。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上是物质之间转化的角度,还可以从有机物反应类型的角度进行分析。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都包含哪类物质的哪种反应,从另外一个角度加深印象。亦或从反应的条件入手:浓硝酸条件下的反应有哪些?浓硫酸的反应环境有哪些?碱性条件下的反应有哪些?

如此,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分析、反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有机物的主要物质之间的转化,既清晰又全面。

3. 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衣食住行中都能发现有机物的存在,将化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提供能量的物质时,除正常讲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官能团、性质外,还可以提出问题:在同样情况下,如何既满足日常生活的能量需求,还尽可能地不增加体重?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之后讲解生活中我们摄入体内的各种物质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提供的热量是多少,摄入每种物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物质分析常见疾病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如何防治等,真正达到通过学习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

4. 关注时事要闻、关注生产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不仅是化学学科,所有学科的考试都会关注到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方面内容。在化学方面,如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方向、涉及到的物质,流行疾病的治疗、药品的结构、新型毒品的原料等均可能与化学物质尤其是有机物相联系。因此,教师应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其可能与化学学科的联系,与学生共同分析,既能突破教材的束缚,又能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

5. 重视实验、动手操作,以实验为教学核心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实验一般都会在教学中完成,目的、效果明确,学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掌握重点难点。而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一部分学校可能因为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有限而取消,但更多学校是因为学生实验占用时间较多,而且会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取消。这种做法看上去节省了一定的时间,也阻止了一些危险的发生,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在将来的学习中,以及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都是大大不利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现象、实现数据、实验原理、反应原理等会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02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篇三

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复习,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就高三化学总复习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探讨如下。

1、研读《考纲》,把握高考命脉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考试说明》则是对《考纲》的细化与说明,研究《考试说明》可以明确考试的知识范围和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清楚哪些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哪些是边缘学科的内容,哪些是新增或删减的考点。对于只作“了解”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看书解决,对于“理解”和“综合应用”的内容则要下大功夫,挖掘知识规律,探究知识的生长点及可能的命题切入点,特别是新增或说法有变化的内容,很可能是第II卷出题的素材,应讲透学活。所以要研究2012年的《考纲》和《考试说明》,探究其中变化,包括题型示例和参考试题。有助于预测高考命题趋势,把握复习的标高。明确复习的重难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减轻学生负担,减少练习的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纲就是标尺,要依据考纲要求对资料内容大胆的删减。

2、紧握课本,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的能力考查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最终落脚点还是课本,所以切不可舍本求末,重教辅轻教材。

高考备考复习一定要依托于课本,降低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抓主干知识,建立知识网络,脚踏实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考纲中每个知识要认真落实,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为(25条):(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

3、注重学法,构建知识网络

化学学科有别于数学、物理,知识点多而且碎,识记量较大。但在零乱琐碎的知识背后,仍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解题方法有章可循。化学学科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学好化学首先要有“背功”,要“先死后活,死去活来”。记忆要有法可寻,在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知识,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构筑知识网络,建立各种题型的解法模型,达到见到不同题型,立即想到不同的方法。

4、优化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直以来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在复习阶段如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也尝试过很多方法。

例如: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知识多而杂,表面又看不出太多联系,所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自己阅读课本,填写知识梳理后,教师从深层次挖掘内在联系,做到前联后展;对于平衡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可采用先讲后练的方法,把历年来高考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试题进行认真分析后,根据知识点,切入点的不同,可先进行讲解,后训练,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完成,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对于《物质的量》,学生较为熟悉,知识在概念的准确性上需要进一步把握,所以采取先练后讲,在练习中发现问题,针对性讲解,以提高复习效率。

5、强化实验,注重开放性

化学实验内容在高考中历来权重高,难度大,区分度好,一直备受教师和考生的关注。化学实 1

验题选材大都来自对教材实验的改进和衍变。即改进装置或方法,变换药品或条件,迁移原理或方法,设计问题多角度,体现开放与创新。

在实验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复习可以采用章节渗透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法。

在章节复习中,渗透相关实验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和素质。适时穿插实验专题,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实验设计等。通过专题,强化对实验原理的了解和应用,对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的记忆有系统有步骤的训练实验基本功。

(2)在复习中,还要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和装置,掌握一些装置和仪器、药品的替代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掌握实验答题方法和套路,培养表达能力。

例如,对化学现象的描述:应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说出实验的颜色、状态、气味、声、光、反应热等现象,而不能直接说出现象所反应的结果。如“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成“产生AgC1沉淀”,“看不到明显现象”不能说成“不反应”。

对于化学基本操作规程的描述,应按照仪器和实验用品的用途,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从安全可行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又不能太啰嗦。

对于检验或验证实验,注意其程序为:试剂——操作——现象——结论

对于化学方案评价的描述:应从实验原理是否科学,操作是否简便,过程是否安全,原料是否节约,对实验方案加以评价,对比分析出该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6、强化训练,提高学科能力

对学生进行套题训练和专题训练是提高学科能力的有效方法,强化训练不等于题海战本,所以要注意:

(1)精选试题,注重高考题的研究。平时训练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中档题为主,穿插高考题中的典型题,易错题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解决学生的审题不仔细,表达不完善,不准确,化学用语不规范等问题。

(2)重视解题思路、方法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分析过程,归纳方法、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力求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3)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好习惯,做完题不但要听老师讲评,还要反思解题思路,解法,书写格式,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及思维的盲点、误区或书写表达的不规范,避免再次出错,书写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注意,在平常的教学和练习中要不断的强化规范意识。答题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化学式书写不规范,方程书写不完整。

b、专业术语中出现错字别字。

c、不按题目要求答题。

规范答题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做为教师我们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并将规范性落实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或避免学生失分,提高成绩。

附:高考化学总复习计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今年九月——明年二月底

目标: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章节过关。

打实双基,消灭知识盲点。强调“细、低、全”。“细”是指要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点,不遗漏教材知识和考试说明中所提到的基础知识。“低”是要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不随意“挖深、托宽知识,不做偏、难怪题、不脱离学生实际,不超越教材基本内容。“全”,是要针对全体学生,尽可能的使全体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双基”。

主要方法是采取章节过关和小专题相结合。例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推导、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守恒法、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多步反应计算等)、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的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的确定、有机官能团的推导等,训练的针对性要强,从而提高单项能力。

对于知识的落实主要采取间周练和月考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阶段:

时间:明年三月——五月初

目标: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使之能熟练的运用实施分析,解决问题加强能力训练。(1)将各部分知识按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重点训练审题,分析,归纳能力。

专题设置:(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元素及其化合物。(3)有机化学。(4)化学实验。

(5)化学计算。(6)高考得分答题技巧等。

对于常考知识点的强化训练:

1、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2、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

3、关于离子的考查(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4、关于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查

5、关于电极反应的考查及简单计算

6、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

7、关于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包括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化学键的考查及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晶体结构方面的考查)

8、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考查

9、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型体的考查

10、关于实验的考查(是必考点,包括试剂的保存、试剂的使用、仪器的使用、加入顺序方面等)

11、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推断及混合物的简单计算等。

第三阶段:

时间:五月中旬——六月初

目标:回归课本、考前热身

一方面回归课本、冷静思考,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套提训练,弥补知识缺陷查漏补缺,并强化简答题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要求:

1、再次研读《考试说明》。

2、重视实验。

3、再次回归教材。

4、及时纠错。

套题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每周安排一套套题训练,并安排专项训练:选择题专项训练、推断题专项训练、实验题专项训练等,作为考前的热身运动,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最后,对第二阶段设置的专题(6)高考得分答题技巧,还要再次认真温习,以保证万无一失。

金台高级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

王伟平

4.2022年高考英语复习建议 篇四

语法训练题要少做但要精做

在高三复习中,可以放弃以英语语法知识复习为重点的复习策略,从近年来高考改革趋势及英语语法试题命题的走向来看,“基础、常见、实用”这六字方针是语法试题的命题原则。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基础、常见和实用的语法题目的训练,注重梳理。近几年的高考题语法题中没有像所谓的习题集中的语法 “偏题”、“怪题”和“难题”。

考生没有必要在这些题目上花大量的时间。因为高考语法题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考生只要正确理解上下文一般就能找到正确答案。而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语法题目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并体现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因为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促进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发展。

切忌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难题、偏题、怪题。建议考生可先把学过的一些基础语法知识依次梳理一遍,对疑点、难点做好思路理顺,并配合学校英语教师精选的典型的语法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即可。要牢记“题不在多做,而在精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语法训练题要少做但要精做

在高三复习中,可以放弃以语法知识复习为重点的复习模式,从近年来高考改革趋势及英语语法试题命题的走向来看,“基础、常见、实用”这六字方针是语法试题的命题原则。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基础、常见和实用的语法题目的训练,注重梳理。近几年的高考题语法题中没有像所谓的习题集中的语法 “偏题”、“怪题”和“难题”。

考生没有必要在这些题目上花大量的时间。因为高考英语语法题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考生只要正确理解上下文一般就能找到正确答案。而近几年的高考语法题目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并体现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因为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促进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发展。

切忌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难题、偏题、怪题。

建议考生可先把学过的一些基础语法知识依次梳理一遍,对疑点、难点做好记录,并配合学校英语教师精选的典型的语法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即可。要牢记“题不在多做,而在精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高考英语备考方法

1、单词、词组复习不可少。

建议考生着重高频词汇的复习,可以抽出时间专门背诵高频词。很熟的看一下,生疏的最好动手写一写。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整理以前考过的试卷,回顾错题。

“可以翻看一下错题集,重新做一下以前的错题。”同学们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掌握好,这是考好英语的基础。

3、坚持每天进行英语听力训练。

“语言是需要反复加强记忆的,最后30天坚持天天听英语,增强语感和熟悉度,对英语考试很有帮助。”

4、写作积累与训练。

分题材进行回顾、总结,最好各类型的范文能背诵、掌握一两篇。近年来,高考话题贴近考生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为了保证测试公平,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命题情境的切入点,倾向半开放性写作。同时,民俗文化内容有关的文章越来越多出现在高考语文和英语作文,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最好留心下相关题材的文章。“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是一种命题趋势。”建议考生着重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法。

5、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题训练。

其一、进行自己相对较弱的题型的解题训练,但不做难题偏题,以免挫伤自信心;其二、训练解题技巧熟练度,限时答题的精准度。“英语阅读量大,因此考生要合理分配每个题型的时间,在日常训练中做到心中有数。”

英语考试答题技巧

1、选择题需要填涂答案在答题卡上

考生可把填涂区依次分四块填涂:听力题区一块,单选题区一块,完型题区一块,阅读题区一块。不要四区一次填完,容易造成移位。

2、书面表达规范要求

书面表达字数为什么不能太低?因为考生写的太少,看上去不像一篇文章是很危险的。对阅卷者而言,分数不会给的高。倘若写的太多,考生难免费神,自然减少其他试题的答题时间,还可能言多而失。十来个句子,且要保证正确无误。

书面表达若有标题,而且没有在答题卡上印出,考生要记得书写。

书面表达题的“字”法:字色(黑色),字迹(工整、清楚),字形(占格子的三分之二为宜),字体(一致),字距(不宜过密,不宜过疏,悦目为宜),字数(比较合适在100-130之间)。

书面表达题的“版”法:三段或四段体,切忌一段到底。每段开头缩进。不可超格、超框。“版”的核心就是要让文章看上去像文章!

书面表达题的“式 ”法:文章无乱涂乱画现象,整洁爽目。修改的地方应该尽量不留明显痕迹。写作一定要有从草稿到誊正的过程。

3、作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

不要在比较难的题目上耗费太多的时间,把容易的做完后,再回头来思考难的题目。

4、合理安排时间

5.202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篇五

高考中的考试即将是学生在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不应该让我们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海,所以在最后关键的时刻我们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要准确的走好每一步,高考数学复习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要盲目的去复习,有技巧的复习。

高中毕业会考这一水平性考试结束后,马上要转入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总复习,怎样在短暂的半年时间内搞好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师生负担,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是每个师生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众多中学教师及有关人员多年探讨的问题。

每到高考前的总复习都是“一本资料冶天下”,教师讲是“满堂灌”,学生练是“题海战”,师生共处于“题海中”,每天是盲目的讲题、做题,搞得疲倦不堪,高考成绩很不理想。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改革、尝试,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高考复习方法。可概括为:学习考纲看要求;钻研课本找标准;研究专题看形式,推敲评价找方向。

现具体阐述如下:

一、学习考纲看要求

《考试说明》是由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高考法定性文件,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等,特别是明确指出了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也就是说要考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要考到什么程度均有明确现定。如对于递推数列规定: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顶。另如在不等式部分几何部分均有明确规定,而许多老师还要求学生掌握超纲内容,这们做既加重学生负担,也加重老师负担,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当然考不出什么好成绩了,真是“出力不讨好”。因此,在复习中我们要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去复习。

二、钻研课本找标准

大多数师生在高考总复习时把课本扔到了一边,每天抢着本资料“埋头”做题,这是十分错误的。

其一,课本是全国统一的,这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统一,而且定义、定理、公式等叙述上的规范,符号上的使用也是统一的。无论资料上、参考书中怎样叙述,如何使用符号,但课本是标准。如93年高考题理科(24)使用了连加号“Σ”,许多考生不懂,但课本代数(下)P260出现过,由于长期不用课本,他们也忘了。

其二,许多高考题课本中有原型,即由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引伸、变化而来。

由此可见脱离课本的复习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以课本为标准,将课本中的题目加以引伸、拓宽、变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打好基础。

三、研究考题看形式

高考命题坚持以“两个有利”为指导思想,即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因此,高考题必将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无论复习哪部分内容,我们都应该认真的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效率。如细心研究近十年的高考题对参数方程的考查,可发现仅仅是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对参数方程的概念和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作了一点简单的考查;对二项式定理的考查主要考了通项公式的应用及求系数和的方法且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的等等。即便是来年要考其它方面的,也必将遵循“整体保持稳定,不造成大起大落现象”的原则。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有什么理由在这些内容上过多补充和发挥呢?

四、推敲评价找方向

每年高考评卷结束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要集中各盛自治区、直辖市的大、中学教师、教研员、评卷负责人及考试研究人员代表,召开高考评卷总结暨全国高考试题评价会,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根据各地定性分析材料和全国抽样统计数据,最后形成当年的全国高考数学试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对试题的难度、各章节知识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总体上的得与失等情况均有详细的阐述,甚至明确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建议。通过认真学习、研究、推敲评价报告,我们可以知道许多信息和高考题的改进方向。如从93年高考试卷评价报告中知:理科难度系数为0.59,文科为0.48,预计高考理科将适当增大难度,文科将适当降低难度,我们在复习时遵循了这一原则。结果94年高考题果然如此,理科难度系数为0.55,文科难度系数为0.50。由此可见,确实可从评价报告中找到复习的方向。“优点将继续保持,缺点将进一步弥补”必将是高考命题的根本原则。

6.202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篇六

1.为迎接鸡年新春,北京地区博物馆推出60余项文化特色活动,内容涉及文化、科技、历史、艺术等方方面面,让广大市民能够在春节期间享用到丰盛的博物馆文化大餐。这是基于()①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 ②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③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方面的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通过这些文化特色活动,让广大市民能够在春节期间享用到丰盛的博物馆文化大餐,说明了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①正确;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材料中的60余项文化活动,不是文化产业,②错误;推出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③正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错误;故选B。答案:B 2.(2017·武汉调研)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骂粗口,甚至会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①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 ②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 A.①③ C.②④

B.①④ D.③④

解析: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①正确;②③夸大了汽车文化的作用和地位;④正确表明了健康的汽车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 3.“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①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②排除;依据“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可以判断③正确;游子离家在外仍时时在梦中回忆起家乡,这说 1 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正确。答案:D 4.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专门的众筹网站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等许多网站成立的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通过互联网展示创意,筹集资金,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说明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②③当选,①错误,④与题意无关。答案:C 5.(2017·漳州模拟)“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A.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 B.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 C.对传统年俗的固守与坚持 D.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

解析:人们感叹年味淡了,不是担忧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了年味,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A与题意不符,B符合题意;对传统年俗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去看待,那些能够顺应时代变迁的,应加以保留,那些不能顺应时代变迁的,应移风易俗,而不是意味固守和坚持,C错误;D不符合题干“更深层次”的要求,答案选B。答案:B 6.(2017·张家口模拟)“欢乐春节”活动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国家级品牌。截至2016年,这项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并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大自然的节日”、“家庭的节日”和“世界的节日”(Hope,Home and Harmony)。这一影响得益于()①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强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 ③各国输出文化价值观念的“形势” ④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趋势”()A.①② C.①③ 选D。答案:D 7.(2016·东北三校二模,19)近期央视推出一系列蕴含儒家思想的公益广告,以传统特色的画面蕴含仁、义、礼、信、孝等儒家传统美德,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受到好评。

B.③④ D.②④

解析:①“强势”表述不恰当。③我国不“输出文化价值观念”。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A.色彩斑斓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文化包容性 C.文化传承 文化融合 文化竞争力 D.文化影响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解析:儒家传统美德陶冶了市民修养、提升了城市文明,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人、对社会的积极影响,D当选。答案:D 8.2015年10月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聚焦武汉市“晨读经典”,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点赞。节目介绍了湖北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晨读经典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情。开展晨读经典活动()①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 ②表明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③有利于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故排除。由材料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知,③④正确。本题答案选D。答案:D 9.(2017·广州模拟,8)2015年10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因为()①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决定着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命运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源泉 ③群众的喜好决定着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路 ④反映人民群众生活与实践的文艺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源泉,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决定着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命运,所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①②当选。群众的喜好影响但不决定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路,③错误。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答案:A 10.(2017·衡水模拟)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建立清朗的网络空间,发展健康的网络文化有利于()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培育和发展良好的社 会风尚

④彰显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②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④不选;发展健康的网络文化,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尚,①③正确。故选C。答案:C 11.2015年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多次试验,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取得研究突破,引发世界广泛关注。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医药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社会和文化意义 ④推进医药文化发展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成功 A.①③ C.①②

B.①④ D.③④

解析:屠呦呦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发,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首次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取得研究突破”,体现了医药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①③当选;②中的“包容性”强调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在材料中未体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有利于文化创新,但不是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④错误。故选A。答案:A 12.因央视《新春走基层》节目,“家风”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中国人历来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形成了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家风,这表明()①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注重家风的教育有利于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注重家风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A.②④ C.①④

B.②③ D.①③

解析:中国人历来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故①符合题意。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故③符合题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④错误;②与材料无关。所以选D。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2017·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二孩”生育政策会直接对婚姻家庭产生影响。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认为生育“二孩”对家庭最明显的好处是利于培养两个孩子学会分享、相互照顾,他们长大后可以相互照应。其次是为家庭增添欢乐。再次是生育两个孩子,孩子长大后会减轻养老压力。除此之外,在减少“失独家庭”悲剧、“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方面也都有益处,但不是主要原因。这突出说明家庭生育两个(或 两个以上)孩子主要是考虑孩子的教育和他们以后的生活状况,反映父母首先为孩子着想的态度,同时证明了“传宗接代”等传统旧思想的改变。同样数据显示,经济压力增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加大、生活成本提高,被认为是对家庭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也是70后、80后夫妇不愿意再生育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生育“二孩”还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家庭关系复杂,家庭矛盾也会相应增多。

材料二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从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0年,中共中央提出:计划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经济的措施,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到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显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谈谈对现在“二孩”生育观念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就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解析:本题第(1)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谈谈对现有“二孩”生育观念的认识。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文化相对独立性包括哪些知识,具体有:文化与经济政治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关系,有时同步、有时落后、有时超前;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相对稳定性;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然后调动和运用这些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本题第(2)问,要求学生就我国人口政策调整拟两条宣传标语,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符合题目规定的字数要求15字以内即可。答案:(1)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是经济、政治的反映。②但文化不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它与经济不是亦步亦趋的关系,即文化有时超前、有时又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社会环境、婚姻家庭状况、女性婚育和职业意识,教育水平,以及减少“失独家庭”悲剧、“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存在,都是对当前现实的适时、超前或滞后的反映。③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思想观念会阻碍社会发展,文化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这是文化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70后”“80后”夫妇不愿意再生育的主要原因,国人生育观念已悄然发生变化,说明文化影响“二孩”政策的实施。(2)①优化人口结构,应对未富先老。②传承尊老传统,弘扬中华美德。③减缓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④敬老从心做起,助老从我做起。⑤多生一个好,自己来养老。⑥完善人口政策,家庭社会共养老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家庭、涵养家训、家风,是一条重要途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输的首要载体。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家风的传承,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教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现在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家风教育大概就是西周初年周文王,周公的家 训。在《尚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周公告诫侄子周成王的一篇告辞。文中,周公告诫周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要荒废政事,要安定民心。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断生活格局发生了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因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因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总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上生长出来的,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传承良好家风的理由。

(2)请你从生活实际出发,就如何传承良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两条建议。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需要传承良好家风的理由。我们注重家风建设,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家风建设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贴近每个人,深入影响每个家庭;“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说明了良好的家风建设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养料;“正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良好家风相承接,良好家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就如何传承良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两条建议,只要学生紧扣传承良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奉献家庭,报效祖国”等。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家风建设通过家庭环境的营造,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贴近每个人,深入影响每个家庭。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良好家风相承接,良好家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③良好家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养料。④良好的家风建设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良好家风中得到延伸和传扬的。

7.2014年高考总复习方案 篇七

2月底 复习.关 念、定义、定理、公式、方法、技巧、题型,注重讲1.同步课时练;知识. 初至2014年2.每周一次同步过练结合,以单元训练为主,突出重点难点,夯实基础2.单元过关训练主要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强化重点

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对重点专题要重点训练.将专题可分为:

(1)函数与导数、不等式;

(2)数列、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二轮复习:

2014年3月

初至2014年

4月底(3)向量与三角函数; 1.以专题为主线进行复习. 2.专项配套训练(4)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5)直线、圆与圆锥曲线;(6)直线、平面与简单几何体;

(7)概率与统计;

(8)数学思想方法:函数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运动变

化思想、客观题解法研究等.

(9)热点问题: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创新型

问题. .2.每周滚动综合训练

1.精做历年高考真题.历年的高考真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考生可以购买历年各个省市的高考真题进行

1.前半段以综合训强化训练.

练、模拟训练为主,2.整理错题本.整理错题,建立错题库.一般的错

三轮复习:

2014年5月

初至高考 以提高综合解题能误类型有:①粗心导致错误,②思维与方法性错误,力. ③知识性错误等. 2.后半段进行查缺3.精选各地的最新模拟试题,进行模拟实战训练.之

补漏,回归课本,进所以选择各地试题,其一是为了熟悉各类题型,其二

行实战演练和心理是历年高考都有各地考点“轮回考”的特点.此外,最

调节. 后还是以本省市的模拟题为主.

4.回归教材.再次对教材的例、习题、复习参考题

上一篇:总结大纲下一篇:农委政务公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