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古诗意境 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2024-10-21

再现古诗意境 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1.例谈古诗意境的再现 篇一

一、想象填补空白

“言简意丰”是古诗的一个特点,诗人常常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虽是看似寥寥几笔,却能引发人们无穷的遐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去填补诗中的一个个空白,使凝炼的文字趋于具体,使跳跃的内容变得连贯,从而把诗的意境展示出来。

(如教学《游园不值》一诗)

师:诗人满怀兴致地去朋友家游园,想到园中欣赏美丽的春色。可谁曾料想主人却不在家,没能进到园中,诗人心中只是一味的失落扫兴吗?

生:不是。诗人也许先是感到失落扫兴,但随后感受到了惊喜和快慰,因为他看到了那枝伸出墙外的红杏。

师:看到这枝红杏,诗人会联想到什么?

生:诗人会想虽然我没能够进得院内观赏,但是院内定是一番浓浓的春意,关也关不住。你看,生机勃勃的红杏都将小脑袋探出墙外来了。

师:说得真好!那大家能不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园中这美丽迷人的春色呢?

(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尽情地描绘园中的春景。)

上述教学片段中我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想象满园春色,学生也不禁与诗人同悲同喜,同欢同乐,真切地进入到古诗的意境当中,感受着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有利于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展示学生的个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古诗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这类古诗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的表演,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进入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体会古诗的意境。

(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师: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好友就要相别于千年名楼黄

鹤楼了。他们有太多的话要倾诉,有太深的情要表达。仔细地读读古诗,联系当时的背景,想一想送别中的哪些场面令你为之动容?

生:李白和孟浩然两人饮酒话别。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孟浩然渐渐远去。

师:多么感人的场面啊!让我们通过表演再现当时那感人的一幕幕吧。同桌之间演一演,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方面来表现。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思考设计情境,精心组织语言,反复推敲动作、神情等,动情地演绎李白和孟浩然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上述教学片断中,在充分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通过表演,诗中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以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很好地体会到了诗中所体现的惜别之情。

三、有效拓展练笔

细细地品读古诗,总感觉古诗的意蕴是那么得幽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古诗潜在的情节及内容,有效地进行拓展小练笔,也是一种再现古诗意境有效渠道。练笔可写的内容多种多样,在学生练笔的过程中,或对景物进行细致刻画,或对事件情节进行生动叙述,或对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进行具体倾吐……

(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

师: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去拜访隐者却没有遇到,只碰到了童子,他是否会向童子询问有关隐者的事情呢?

生:会,从诗中的一个“问”字就可以知道。

师:那童子是否回答了诗人的询问呢?

生:回答了,从诗中的“言”字也可以得知。

师:那诗人和童子的这番问答对话,诗句中明确地写出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们能否根据诗句内容,将诗人和童子的这番对话写出来吗?

生:能。

(学生根据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将自身置身于古诗的情境当中,走近诗人和童子,较为生动合理地写出了他们的交谈对话。)

上述教学片断中,古诗本身并没有直接叙述诗人和童子对话,但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是可以推知他们对话的大概内容的。在此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笔的环节,引导学生想一想、写一写诗人和童子之间的对话内容,对领悟古诗描述的事件情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上一篇:电网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下一篇:协警违纪违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