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酒店发展方向

2024-07-04

未来酒店发展方向(共8篇)

1.未来酒店发展方向 篇一

未来绿色环保酒店发展方向

节能技术标准要服从于酒店服务质量标准。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服务型产业,必须要以你的服务质量来维持你的生存。对于低星级酒店,可以选用不使用酒店提供的六小件为代价提供一个便宜的住房的裸价。这样鼓励大家不使用六小件。绿色酒店的本质也还是一个经营性的产业,也是需要GDP能耗来评价的,所以既得满足服务性的本质要求,又要以节能为目标。酒店业算是一个比较高投资的产业了,所以运营的成本就需要严格的核算,在运营时就得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运用比较先进的节能技术。

酒店节能首先要从节能理念开始。从开始的建设,节能建筑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话题。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设计是按照一些节能的规范节能标准来做,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酒店管理的话,那么它的建筑节能也是实现不了的。所以只有一个相对的建筑节能,哪怕设计不好的一个建筑如果管理得不好,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管理,可以相对自己一年比一年可以有所进步,有所节能。而且建筑节能又有很强的地域性、时效性和经济型的平角,扬长避短,要取其长避其短,通过运行管理优化的技术才能实施一些实质性的节能。

酒店要走绿色环保路线,降低负荷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做的时候可以把外墙的保温可以适当的高于一般的公共建筑,现在有设计标准,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我们高考虑一些外墙保温可以适当的高于一般的公共建筑。第二点就是说要考虑一些遮阳设施,在建筑上要多考虑一些遮阳的设施。很多酒店是一个平的立面木墙立面,有的时候我冬天进入酒店感觉房间里面很暖和很热,就是阳光比较充分,所以要考虑一些外遮阳的设施,尤其是夏天,这是一个非常主要的节能措施。

另外酒店客房电器也是酒店的能耗重点。空调的温度是否能自动调节,电视、音响等电器设备是否能自动关闭,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我们日常入住酒店时往往都会忽视掉,晚上睡觉后客房各种电器设备都没有关闭。这里介绍个新的客房多媒体系统“智慧e房”,他们能够把酒店客房的所有电器设备都统一管理,不发热、低功效只为10瓦左右、无噪音、无需维护,系统的亮点音乐助眠帮助客人进入梦乡后可以自动关闭系统,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客房能耗,降低成本。

2.未来酒店发展方向 篇二

一、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 一) 我国酒店管理体制尚不成熟

相比于国外酒店管理而言, 我国酒店管理起步较晚, 因此在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方面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 我国的酒店企业往往会选择生搬硬套我国酒店企业的解决方法和管理对策, 而不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的解决方案。当然, 在我酒店企业中也不乏有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 但是和国外相比, 这些企业往往没有较为完善成熟的管理模式, 在经营时会显得较为分散, 这样对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发展时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 根据对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在近几年内, 我国涌现出了大量小规模运营的酒店, 这些酒店普遍存在着发展范围较小、发展较为单一的问题, 因此这类酒店想要跨地区或是跨省经营是较为困难的事情。当然, 这些问题也是酒店管理体制不成熟导致的。如果, 这些小规模酒店在短时间内无法调整自身的管理体制或是管理模式, 在面对未来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时, 很可能会面对被吞并的命运[1]。

( 二) 我国酒店管理人才缺口较大

我国的酒店概念始于上个世纪80 年代的初期。在酒店行业刚起步时, 它并不是作为一项职业存在的, 因此并没有专业的人才培养系统对酒店行业的人才进行培训, 这样就使得我国酒店业人才的发展速度大大低于其他行业, 从而导致了我国酒店业人才的短缺。除此之外, 相比于国外酒店行业而言, 我国酒店行业起步较晚, 因此在经营管理方面我国酒店的水平远低于国外有百年历史酒店。在专业设置上, 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时间较短, 相对来说, 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并不是非常的成熟, 而又由于我国社会上对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着误解, 所以选择这个专业进行学习的高水平人才并不是很多, 一些大中专院校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并不具备管理酒店的专业能力同时也不愿意进入酒店工作。

以上这种种原因就导致我国酒店管理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的素质普遍不高等问题。从长远来看, 这些问题会降低我国酒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分散企业的核心资源, 非常不利于酒店的发展,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国外大型酒店企业纷纷入驻我国, 国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想要在这个环境下生存下来并有更好的发展, 我国酒店行业必须加强加快对人才的培养。

( 三) 我国酒店企业自身文化建设不足

根据对国外百年大型酒店企业的研究结果来看, 这些企业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这些文化是受到国家特征、民族气息以及当地文化影响而成的, 因此单靠照搬模仿是不可能完全吸纳的。对于我国酒店企业而言, 只有少部分的企业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企业价值观, 这就是我国酒店企业和国外酒店企业的巨大差别。对于一个酒店企业而言, 自身的文化是这个企业上下共同认可、共同努力的方向, 使他们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 同时也是他们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只有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文化, 企业的员工才可能更加热爱自己工作的环境, 才可能在这个环境下的熏陶下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才可能将工作当成事业来热爱。而没有自身文化的酒店企业, 就如同一盘散沙, 使用无法凝聚起来。

二、我国旅游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 一) 我国旅游行业的产品定位不够准确

旅游行业被称之为“朝阳产业”, 它是新时代下具有巨大潜力和蓬勃生命力的新兴产业。根据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旅游业可以分为6 大部分, 分别是“住、游、行、吃、娱、够”, 其中酒店行业占据了“购、住、娱、吃”四个部分。由此可见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可是, 就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 即使旅游内容划分较为明确, 但是旅游产品的定位仍旧不够准确。一般情况下, 旅游的最终目的地都是风景区, 风景区的管理水平以及质量对旅游产品的整体影响极大。然而, 我国风景区普遍存在资源设计与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这样就会导致旅游产品在开发时受限, 产品进入市场时壁垒较高, 即使产品不断的整合改进, 产品的形象不断重塑, 仍旧很难获得游客们的青睐。

除此之外, 旅游景区在管理方面还缺少创新意识, 一些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无法得到足够的挖掘, 从而就大大降低了旅游产品的档次。当然, 一些旅游产品在进行设计与管理时可能融入了创新的元素, 但是由于设计者没有充分的了解景区的特性及其周边环境的条件, 一些创新的元素和旅游产品非常的不搭配, 使得产品不伦不类。因此, 旅游行业产品定位不够准确是目前非常严重的问题之一[3]。

( 二) 我国旅游行业忽视了对文化的导入

在进行旅游管理和旅游产品开发时, 都应该全面的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 如果旅游产品失去了其文化内涵, 那么同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根据对游客旅游意愿的调查结果来看, 大部分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时都是为了体验产品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 从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除此之外, 旅游产品的文化表达还需要导游的辅助, 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大部分是对当地文化没有足够了解的人, 他们对景区最直接的了解就是来源于导游。然而我国导游的水平层次不齐, 甚至一些导游自身并没有拥有相关的资格认证, 这样就使得产品文化的导入和表达受到了极大的限制[4]。

( 三) 我国旅游行业缺少运营战略

想要保证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运营战略的设置非常重要。但是根据对我国目前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多地的旅游景区在运营时都没有制定运营战略。这是因为我国在开发旅游产品时没有对市场进行实地的调查, 只是在关注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照搬他处的开发方案, 使得多地景区旅游内容机械重复。在对旅游产品进行推销时, 景区并没有对售卖产品的旅行社进行监督并且过度的以来旅行社的推销, 从而使得景区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强。

( 四) 我国旅游行业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不够协调

众所周知旅游行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因此旅游经济和文化关系的协调是决定旅游业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我国大多数景区在对待这个问题时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周庄。周庄作为一个具有浓厚江南风光的旅游小镇, 其美丽的水乡景观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之一。然而, 由于过度的产品开发, 小镇具有了浓厚的商业气息, 小镇唯一的入口由于经济效益的需要设置了牌楼, 大大影响了小镇风光的整体效果。而正是这经济和文化的不协调关系, 使得周庄景区的生存周期大大缩短, 游客对该景区的满意程度也在逐年下降。

( 五) 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旅游行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 在发展旅游行业时, 应该人为的对周围生态环境实施保护。但是根据近年来对旅游景区周围生态环境的调查结果来看, 每一次旅游的高峰期都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灭顶之灾”。虽然目前国家和政府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大大增加, 但是带来的改变并不是非常可观。因此, 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时就应该考虑到周边的环境, 只有保护并改善自然环境, 旅游业的发展才可能更加长远。像如湖南省张家界观光电梯那样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的景区产品, 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 六) 缺乏优秀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

21 世纪,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然而我国旅游业是最近兴起来的, 在人才的培养上明显落后与缺乏, 尤其是精通以文化为依托的来发展旅游业的人才, 更是稀缺。

三、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我国是旅游古国, 旅游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包括国家的整体与区域地理环境、历史变革、风俗人情、遗址、审美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等, 特定民族在中国大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独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风尚、审美趋向、情感模式、风俗习惯等。挖掘这些文化内涵、发挥其独特优势, 显得非常紧迫。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明确旅游文化的重要地位。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 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优势, 将这些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 创造整体性的文化氛围, 整合旅游文化资源, 提升文化内涵, 使人们能够体验、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与魅力; 并创新旅游经营的人文特质, 将旅游文化资源转变为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产品, 进而形成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 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 将其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 结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形地貌, 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品牌, 丰富与完善全国旅游重点项目, 建设旅游文化街区、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旅游文化综合体; 通过从历史经典、风土人情、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图片、相关设施等, 建成博物馆、纪念馆, 将物质形态转变为旅游文化产品; 通过搜集、整理、复原、保护历史文物、遗迹遗址, 积极开展文化观光、文化体验、旅游演出等。

扩展参与体验, 丰富文化载体。结合区域、民族特点, 策划节庆活动, 给游客留下深刻而独特的文化记忆; 通过大型的综合演出、舞蹈表演、音乐演奏、歌舞表演等形式, 展现具有民族或区域特色的音乐、舞蹈、民间技艺、民族艺术等旅游文化资源; 通过组织、安排游客参与旅游娱乐活动, 让他们体验区域的民俗风情, 扩大旅游文化影响力; 运用科技手段、网络、电视、手机等宣传平台, 再现立体化、生动化的旅游文化; 运用情景再现等动态形式, 灵活展现旅游文化; 通过积极参与有影响的旅游文化交流活动, 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 做大做实旅游文化品牌。

四、我国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未来的发展形势

( 一) 我国酒店管理的未来发展形势

酒店行业作为旅游行业的合作重点之一, 它未来的发展形势会对旅游行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根据对该行业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来看, 未来酒店行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应该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酒店管理中的人才培养将成为重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人才的竞争在一方面就体现了企业的竞争, 而酒店管理的成功的关键就是人。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形下, 只有人才水平提升了服务水平才可能提升, 只有服务水平提升了顾客的满意度才可能提升, 而顾客的满意度就是酒店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一个酒店只有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它才可能在强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来。其次, 酒店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创新和改革。在新时代下, 传统的管理模式必然会被淘汰, 酒店企业只有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对管理体制不断地做出调整和创新, 才可能使得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 我国的酒店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入手, 不断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 并对这些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 得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整套战略规划和管理机制, 并通过这些手段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最后, 酒店的营销策略和产品服务将更加的人性化。对于酒店来说, 个性化是它的追求。因为在新环境下, 标准化的服务和营销策略已经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 因此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吸引更多的新客户, 留住更多的老客户, 就需要将“标准化”转变为“个性化”。

( 二) 我国旅游管理未来发展形势

对于我国旅游管理来说, 未来的发展形势必定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旅游管理的信息网络会更加系统化、协调化。在未来旅游管理的发展中, 网络会对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而只用旅游管理与时俱进的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协调与沟通, 利用网络对该行业进行规划开发、设计投资, 通过网络汇聚各行各业对旅游行业的意见或建议, 才可能不断地强化行业内外的联络, 才可能使得我国的旅游管理有新的成果、新的经验、新的标准。其次, 我国旅游行业未来的管理模式将会以“自律”为主。不论是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还是旅游商品,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都会不断地加强自律。行业内部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应该严格的执行相关自律制度, 努力提升并发挥诚信和自律的作用, 使得和旅游相关的行业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共同发展的氛围, 而只有旅游行业的管理能够由“强制模式”逐步转变为“自律模式”, 才能说明行业的秩序得到了足够维护, 人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才更可能提升行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结语

我国经济想要获得更大的效益就必须全力发展第三产业, 而酒店行业和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内容,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必定会迎来更大的机遇, 而为了把握住机遇不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这两个行业就必须把握住未来发展形势并针对这些形势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李依含.国有酒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实习酒店为例[J].商, 2013 (29) :54, 49.

[2]陈娅玲.新形势下酒店管理如何实现创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4) :199-200.

[3]姜盼.酒店管理中营销策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品牌, 2015 (8) :9-10, 13.

[4]李德鑫.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研究[J].决策与信息 (下旬刊) , 2014 (3) :86-86.

[5]郭琳.关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 2015 (10) :239.

[6]于桐.当前旅游管理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8) :165-166.

[7]韩宸辰, 张伟伟.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下“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5) :33-34, 67.

[8]蔡善柱, 陆林.旅游安全信息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 28 (9) :861-864.

3.未来酒店发展方向 篇三

关键词:酒店设计;使用功能;审美表现;发展趋势;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酒店室内环境装饰设计未来将走向何方?许多设计师都面临这样一个划时代的问题,也都试图作出尽可能科学并获得普遍认同的答案。21世纪前的百年设计史为后来的设计及设计师建立了雄厚的精神和物质基础。它们在设计原则、设计构思、材料革新、科技进步和设计文化诸多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促使今天的设计及设计师对当今时代的酒店环境设计进行全面、审慎的思考。

一个时代会形成一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特征。过去的二十几年间,现代社会所经历的无数变化显然对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内容上,更表现在设计美学方面,也包括设计理念丰富多彩的变化。作为今天的设计师对未来的酒店室内装饰设计应该具有一种敏锐的观察、思索和预测设计发展的能力。设计总是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它应该肩负起推动社会向更加文明、更加进步的方向迈进的重任。鉴于此,在此对酒店室内装饰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以供思考探讨。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观

“为人服务,这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酒店室内装饰设计的目的是创造酒店室内空间,进而优化室内酒店环境。设计者应始终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思考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从“以人为本”这一根本目的出发,通过对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给予充分地重视,用于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酒店室内环境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相应地应该考虑不同的要求。例如:幼儿活动区域内的窗台,考虑到适应幼儿的尺度,窗台高度应降至450mm-550mm,楼梯踏步的高度也在120mm左右,并设置适应儿童和成人尺度的二档扶手;一些公共空间考虑残疾人的通行和活动,在室内外高差、垂直交通、厕所盥洗等许多方面应作无障设计。

在酒店室内空间的组织、色彩和照明的选用方面,以及对相应使用性质室内环境氛围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酒店内要求客房室内空间的安静、具有亲切感,会议厅规范的室内空间具有庄严感,而娱乐场所绚丽的色彩和缤纷闪烁的照明给人以兴奋、愉悦的心理感受等。

二、整体、和谐的自然设计观

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酒店周边环境整体的考虑。酒店室内装饰设计,从整体观念上来理解,应该看成是酒店环境设计系列链中的重要一环。

酒店室内装饰设计的“里”和室外环境的“外”,可以说是一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矛盾体,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环境整体意识薄弱,就容易就事论事,“关起门来做设计”,使创作的酒店室内设计缺乏深度,没有内涵。当然,使用性质不同,功能特点各异的设计任务,相应地对环境系列中各项内容联系的紧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从人们对酒店室内环境室内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综合感受来说,仍然应该强调对环境整体给予充分重视。

三、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观

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又一个基本发展趋势,是在创造室内环境中高度重视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使之相互结合。从建筑和室内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的酒店设计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酒店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被予以日益重视。

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视艺术性,在重视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酒店室内环境;另一方面使酒店室内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达到高度平衡和综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酒店室内现代化、智能化的高新信息设备应用日益频繁,形成信息多元化的历史潮流。室内环境设计师虽然不需要去掌握与科技有关的艰深理论,但必须对它的发展要有基本的概念,并能将它应用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如此才会产生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实效方案。

而就酒店室内环境设计整体观而言,设计师应认识到科技只是一种工具,大量智慧型的信息设备也只是空间中一种新的构成元素,它们不是最主要的方面,人才是空间的主角,未来的室内环境设计还是以人为主的设计,并且会让人性更加彰显。因此,科技多元化的设计也应是更重视人性尊严和情感诉求的设计,这也是未来的设计观。

科技将会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应以宏观的态度去吸收各种科技的新观念,利用科技将人文艺术、自然、形态元素等空间内涵结合在一起,并应用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这是未来酒店室内环境设计前进的一大方向。

四、提倡绿色环保、节约型的设计观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室内环境设计师面临的最迫切的研究课题。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的长足进步,同时也造成了全球环境的恶化。一方面,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广泛运用各种建筑装饰材料、手法,在创造悦目、舒适的人工环境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另一方面,这一进步是以地球资源与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它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日俱增。于是,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便成为全球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成为现代设计师们的责任。生态学的观念在当今乃至未来的设计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将逐渐发展成为室内环境设计的主流。

把生態思想引入酒店室内环境设计,扩展其内涵,有助于酒店室内装饰设计向更高层次和境界发展。酒店室内环境生态设计有别于以往形形色色的各种设计思潮,主要体现为三方面内容:

(一)适度消费

通过室内环境设计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人类居住消费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室内生态设计也把“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但与其不同的是,生态学设计理念倡导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反对酒店室内环境的豪华和奢侈铺张,强调把生产和消费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内,保证发展的持续性,以体现一种崭新的生态文化价值观。

(二)注重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生态因素,强调和谐有机的美。它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刻意雕凿;同时,又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下,运用科技手段加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与自然的融合。因此,生态美学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境界、更具生命力的美。

(三)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

室内生态设计强调在酒店室内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即是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现代酒店室内环境生态设计的基本特征,也是未来设计体现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与理念。

五、简洁的室内环境设计观

简洁就是设计思想高度的精练,使设计简化到它的本质,强调它内在的魅力,追求一种形式和内容的简洁化。在现代酒店室内装饰设计中,线条及造型趋向简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趋势。究其产生的缘由有三方面:其一是由于早期现代设计运动中功能主义的持久影响。建筑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至今仍然有极强的生命力,且不断被后代设计师进行新的诠释。其二是受到东方设计传统,尤其是日本设计艺术的影响。日本战后在建筑与设计领域异军突起,形成影响很大的一个设计流派,更加剧了这种简洁的设计风格。其三是由于受目前或相当长一段时间备受重视的生态设计观的影响。生态学设计观强调的是环境保护意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原材料的最少使用而达到最完善的功能,就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

简洁明快的直线和简洁优雅的曲线空间环境,产生的很多简洁的酒店设计作品,更多地体现在对自然界万物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升华,这种升华的设计又辅以对现代材料的灵活运用。

六、动态的可持续发展观

“与时变化,就地权宜”“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即所谓“贵活变”的论点是我国清代文人李渔在他室內装修的专著中提到的。李渔“活变”的论点,虽然还只是从室内装修的构件和陈设等方面去考虑,但是它已经涉及了因时因地的变化,把室内设计以动态的发展过程来对待。

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对由于时间的推移,从而引起酒店室内功能相应的变化和改变,显得特别突出和敏感。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酒店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总之,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提出来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建筑师协会共同召开了“为可持续未来进行设计”的世界大会,其主题为各种人为活动应重视有利于今后在生态、环境、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到现代室内环境的设计和创造,设计者必须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而要确立节能、充分节约与利用室内空间、力求运用无污染的“绿色装饰材料”以及创造人与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即要求室内设计者既考虑发展有更新可变的一面,又考虑到发展在能源、环境、土地、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4.我国经济型酒店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四

目前,学术界对经济型酒店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根据史密斯旅行研究定义,经济型酒店指的是保持低廉价格,针对 20% 低端市场的价格敏感消费者的饭店。简单而言,达到 3B1P,即浴室(Bath)、床位(Bed)、早餐(Breakfast)和停车位(Park),突出房间的实用功能,追求足够大的客流量以保证薄利多销。根据经济型酒店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可以总结为: “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

从基本定义可以看出,经济型酒店必须包括四个基本特点:一是价格低廉,基本在300元以下;二是优质硬件,这是区别于传统旅馆招待所的显著特征;三是优先设施,这是区别于传统星级酒店的显著特征;四是优质服务,经济型酒店仅凭低价格是难以赢得消费者青睐的,还必须依靠清洁舒适的客房和高水平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我国经济型酒店最初的发展始于 年,上海锦江集团旗下的“锦江之星”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问世。我国经济型酒店经过十多年的培育,竞争格局经由锦江之星一家独大,到锦江之星、如家两强主宰,发展到今天的诸强领跑、多头竞争的格局。

二、 我国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趋势

(一)发展规模:未来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潜力巨大,主要基于如下两点判断:一是休闲旅游和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二是替代品市场客源丰富。

1. 休闲旅游和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

经济型酒店的客源主要是商旅客户和个人游客。这两大客源将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国内游和入境游的蓬勃发展而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据统计,国内旅游人次达到26.4亿人次,同比上升12%;国内旅游收入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21%;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

随着带薪假期的实施、交通条件的改善、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迅速发展,国内游客已经成为酒店不可忽视的客源。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大众旅游的主体并非那些消费支出较大的群体而是刚刚走上小康的普通阶层,他们热衷于外出旅游已提高生活质量、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但在外出的财务预算上不可能有较高的开支支付高星级级酒店的住宿费用,而大部分抵挡酒店的设施卫生、服务条件太差,又难以入住,

目前,随着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人群增大;再加上大中小城市工作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工薪一族工作压力巨大,假期选择旅游释放压力的人也越来越多。多重因素促使旅游人次快速增加,总体来说我国已步入休闲旅游时代,未来旅游将持续高速发展。根据旅游业的“十二五”规划,国内旅游人数将从的19亿人次提高到33亿人次。

另一方面,截至20底,我国工商登记的中小法人企业超过1100万家,未来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预计5年我国国内商务出行市场规模增速约为20%,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商务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由于中小企业商务人士对出行成本十分关注,经济型酒店的性价比无疑成为其出行的必然选择。

2. 替代品市场客源丰富

一方面,依据行业发展经验。近来,经济型酒店在欧美地区发展迅速,但在我国酒店业的现有格局却呈明显的“力量大、中间小”的不合理状态,即质好价高的高星级酒店和质次价低的社会旅馆数量大,质量与价格适中的相对少。据美国酒店业协会统计表明,营业收入排在全美零售业第三位的经济型酒店数目达5.39万家,占当地酒店市场份额的70%,然而,按此标准衡量,国内现有的标准经济型酒店尚不足10%。(见图2)这一消费断层给经济型酒店带来了巨大的替代空间。

另一方面,站在经济型酒店的角度考虑客源以及替代品市场。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对住宿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对舒适度、卫生环境、安全程度等方面的要求格外高,传统的个体旅馆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因此经济型酒店可以通过开发低端市场攫取社会个体旅馆的客源;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商务型顾客的观念也有了一定的转变,不再盲目地追求酒店的档次,更注重酒店的实用性,因此经济型酒店可以通过更为集中的优质服务不断吸收着低星级酒店的客源。

(二)发展区域:区域渗透―二三线城市市场空间广阔

经济型酒店主要依托于城市而发展,随着各酒店大佬们在一线城市一系列的“跑马圈地”之后,尤其是在高档经济型酒店在一线城市的发展日益陷入同质竞争的一片红海,而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召开,更是助推了经济型酒店行业在一线城市近乎无序的扩张。与此相对的是,二三线城市经济型酒店发展严重不足。

5.未来酒店发展方向 篇五

2016年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行业市场运营状况分析

1、中国酒店行业供给与需求分析

酒店行业供给规模分析

截至2014年底,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共有12037家星级饭店,其中有11180家经营情况数据通过省级旅游主管部门审核,完成率为94.02%。

图表 2006-2014年中国星级酒店数及增速

单位:家,%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

酒店行业供给结构分析

2014年,在12037家星级饭店中,除停业的857家饭店外,有11180家完成了全年经营数据的填报,包括一星级99家、二星级2557家、三星级5409家、四星级2373家、五星级745家。2014年,中国各星级酒店数量占比情况如下:

酒店行业需求规模分析

2014年,全国星级饭店平均房价为334.80元/间夜,平均出租率为54%,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为181.48元/间夜,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为143.63元/间。

酒店行业需求结构分析

2014年,全国一至五星级饭店的平均出租率分别是49%、53%、53%、54%和55%;平

网址:

均房价分别为106.75元/间夜、160.89元/间夜、213.60元/间夜、354.86元/间夜和687.73元/间夜。其中,四星级酒店的需求量最大,其平均出租率为54%;五星级酒店的需求量次之,其平均出租率为55%。

2、中国酒店行业经营现状分析

酒店行业发展整体概况

截止到2014年底,在12037家星级饭店中,除停业的857家饭店外,有11180家完成了全年经营数据的填报,填报率为94.02%。填报完成率在90%以下的省份有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99%以上的省份有山西、内蒙古、吉林、安徽、山东、海南、四川、陕西和新疆兵团。

酒店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1)星级酒店总体营业收入分析

2005年以来,我国酒店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2010年增长速度最快,达16.8%。2014年,全国星级酒店共实现营业收入2151.45亿元,同比下降6.17%。

图表 2005-2014年中国星级酒店营业收入及增速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二)不同星级酒店经营指标分析

2014年,全国完成财务状况表填报的11687家星级饭店中,不同星级酒店经营情况如

网址:

下:

(三)不同地区酒店经营情况分析

截至2014年底,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的经营情况看,平均房价位最高的城市是北京,为714.09元/间夜;平均出租率最高的城市是湖南,为67.73%;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最高的是上海,为415.34元/间夜;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最高的城市是上海,为329.46千元/间。

3、中国酒店行业发展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酒店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酒店行业研究小组看好度假酒店、小型酒店和会展酒店的发展前景,具体分析如下:

度假酒店发展前景广阔

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休闲度假旅游正日益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观光旅游者最大的不同是,度假旅游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酒店中度过的,人们愿意在舒适的度假酒店中享受从容的生活状态。因此,度假酒店是度假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载体,它是以接待休闲度假游客为主,为其提供综合性服务的酒店。

小型酒店发展前景广阔

从中国酒店行业的现状来看,高端连锁酒店开店总数和房间总数多于中档了连锁酒店。一线城市连锁酒店数量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国内旅游市场的继续增长,要求酒店业契合国内旅游需求和经济实力建立配套设备。而国度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标明,中国目前外出旅游人群,目前留给住宿的价钱均在百元左右。中档连锁酒店百元左右的房间关于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市场运营分析

1、连锁酒店整体市场运营分析

连锁酒店整体市场品牌竞争

“2015中国连锁酒店品牌规模”排行榜中,“2015年中国连锁酒店高端品牌市场占有率”前十名分别为:如家酒店、7天酒店、汉庭酒店、锦江之星、格林豪泰、莫泰酒店、锦江酒店、维也纳、城市便捷、尚客优尚。

连锁酒店整体市场发展特点与趋势

(一)国企改革优化连锁酒店经营模式

(二)经济型连锁酒店转战中端市场

(三)中企连锁酒店海外投资收购此起彼伏

网址:

(四)“互联网+”助力连锁酒店营销多元化

2、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运营分析

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品牌竞争

在中国连锁酒店网发布的“2015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规模”排行榜中,“2014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市场占有率”前十名分别为:如家快捷、7天、汉庭、锦江之星、格林豪泰、莫泰、城市便捷、尚客优、99旅馆、布丁酒店。

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盈利模式

关于经济型酒店的盈利模式,以7天为代表的连锁酒店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摆脱了第三方中介的分销传统,目前大部分经济型酒店仍没有完全放弃第三方中介,但通过第三方中介的占比被压缩在非常小的范围内。如锦江之星和如家,这一占比均不到5%。经济型酒店的利润主要来自入住率的提高和自身规模的扩张。

3、高端型连锁酒店市场运营分析

高端型连锁酒店市场品牌竞争

在中国连锁酒店网发布的“2015中国连锁酒店高端品牌规模”排行榜中,“2015年中国连锁酒店高端品牌市场占有率”前十名分别为:锦江酒店、首旅建国、金陵饭店、碧桂园凤凰、开元名邦、华天酒店、世纪金源、阳光酒店、万达嘉华、维景国际酒店。

高端型连锁酒店市场盈利模式

从盈利情况来看,2011年以来,中国高星级酒店利润总额逐年下降,2013年出现了亏损现象,2014年亏损额度拉大。同时,高星级酒店百元固定资产创营业收入也出现了整体的下滑。未来,高星级酒店亟需拓宽盈利渠道,经营模式方面需要进行必要的转型升级。

中国重点区域连锁酒店市场分析

1、北京连锁酒店市场发展分析

北京连锁酒店市场经营情况

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55.26%,较上年下降3.14个百分点;平均房价714.09元/间夜,较上年增长34.8%。2014年,全市完成经营数据填报的星级酒店523家,营业收入260.83亿元,同比下降5.7%;其中,客房收入占比46.87%,餐饮收入占比30.78%。

北京连锁酒店市场竞争格局

截止2014年底,从北京市星级酒店分级来看,其中五星级62家,占比10.44%;四星级128家,占比21.55%;三星级207家,占比34.85%;二星级181家,占比30.47%;一星级16家,占比2.69%。由此来看,目前北京市星级酒店市场以三四星级酒店为主,其酒店

网址:

数量占比合计65.32%。

2、上海连锁酒店市场发展分析

上海连锁酒店市场经营情况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市共有星级酒店244家,完成经营数据填报的240家。平均出租率63.70%,较上年提高了4.45个百分点;平均房价652.06元/间夜,同比增长5.7%。2014年,上海市完成经营数据填报的星级酒店实现营业收入189.20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客房收入占比为46.45%,餐饮收入占比为34.50%;实现利润总额18.75亿元。

上海连锁酒店市场竞争格局

截止到2014年底,从上海市星级酒店层次来看,其中五星级59家,占比24.58%;四星级65家,占比27.08%;三星级79家,占比34.58%;二星级31家,占比13.33%;一星级1家,占比0.42%。

3、广州连锁酒店市场发展分析

广州连锁酒店市场经营情况

根据国家旅游局对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星级饭店经营情况统计数据,2014年,广州市星级酒店总计235家,完成填报的202家星级酒店共实现营业收入77.37亿元,同比下降7.68%,其中,餐饮收入占34.71%,客房收入占47.96%;平均房价为486.68元/间夜;平均出租率为61.49%。

广州连锁酒店市场竞争格局

截止到2014年底,广州市星级酒店中,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的占比分别为10.85%、17.45%、58.96%、12.74%。三星级酒店占据50%以上。

中国连锁酒店行业标杆企业经营分析

1、标杆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分析

如家酒店集团

(1)企业市场定位分析

如家酒店集团旗下各个酒店品牌的市场定位为:(2)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2015年,如家酒店集团旗下的如家快捷酒店在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所占的份额是17.26%,位居第一;集团旗下的莫泰酒店在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所占的份额是4.65%,位居第六。

网址:

2015年,如家快捷酒店的迈点品牌指数MBI维持在380-900之间,在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品牌的排名维持在第1-6位之间。

(3)企业主要品牌分析

如家酒店集团旗下拥有如家酒店(Homeinn)、和颐酒店(Yitel)、莫泰酒店(Motel)、云上四季酒店(Fairyland)四大品牌,形成了国内最大的连锁酒店网络体系。

(4)企业酒店规模分析

如家酒店集团旗下现有五个酒店品牌:和颐酒店、如家精选酒店、如家酒店、莫泰酒店和云上四季酒店。截至2014年12月,集团在中国330个城市共有3000家酒店投入运营。

(5)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利润分析

2014年,如家酒店集团实现总收入62.71亿元,同比增长5.21%;毛利总额为12.49亿元,较上年增长14.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5.13亿元。综合来看,公司整体经营情况较2013年有所改善。

资产负债分析

2014年,公司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均较上年有所减少,分别为93.95亿元和43.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6.19%,说明公司负债规模适中,偿债能力较强。

现金流量分析

201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13.45亿元、-5.06亿元和-10.46亿元;现金净减额为2.07亿元,反映出公司经营运转能力下降。

2、标杆中端型连锁酒店经营分析

维也纳酒店

(1)酒店规模分析

目前,维也纳酒店是中国中档商务饭店市场份额第一的品牌,其发展速度也居于前列,是未来中档酒店的领航者。目前,维也纳已拥有六大子品牌,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中拥有500多家(在营及在建)分店,拥有超过5000万注册会员,并创下23年零安全事故的记录,现每年以新增100-200家分店速度发展。

(2)酒店市场占有率分析

2014年,维也纳酒店在中国连锁酒店中端品牌市场所占的份额是22.72%,位居第一。2015年,维也纳酒店的迈点品牌指数MBI维持在152.8-488之间,在中国中端酒店市

网址:

场品牌的排名维持在第1位。

(3)酒店发展模式分析

◆模式创新:开创国内有限服务型饭店业态 ◆空间拓展:由区域性集中到全国布局 ◆扩张模式:由单一直营到直营和加盟并存 ◆品牌拓展:由单品牌到多品牌

3、标杆高端型连锁酒店经营分析

锦江酒店

(1)酒店规模分析

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着全中国124家星级酒店,客房数超过36000间,足迹遍布中国76个省会城市。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着一系列酒店品牌,包括全新奢华的J品牌、面向精英商务人士的豪华五星品牌、时尚简约四星商务品牌以及历史悠久的经典酒店等。

(2)酒店市场占有率分析

2014年,锦江酒店在中国连锁酒店高端品牌市场所占的份额是9.77%,位居第一。2015年,锦江酒店的迈点品牌指数MBI维持在129-421之间,在中国国内高端酒店市场品牌的排名维持在第1-8位之间。

中国连锁酒店行业标杆企业经营分析 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发展前景

1、连锁酒店行业发展前景趋势

连锁酒店生命周期阶段分析

结合目前经济型酒店的情况,如家、锦江、7天、汉庭等前7大品牌基本为市场所熟知;国内游和入境游的持续稳定增长带动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不断增加;直营酒店和加盟酒店的建设快速推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利润呈加速增长。两者是十分相符的,因此可以推断经济型酒店行业目前已进入成长期。

因此,当前出现的经济型酒店行业需求大幅增长和新增需求向全国性品牌集中的趋势有望在未来3-5年得以延续和强化。

未来中国经济型酒店替代空间分析

前瞻预测,未来连锁化和品牌化的中档及经济型酒店将通过新开店和吸收传统酒店,来

网址:

满足市场需求。

相比传统的星级酒店和单体酒店,连锁化经济型酒店具备明显优势,这主要体现在:1)用户体验更好——拥有标准化的房间设施,住宿体验,更高的品牌知名度以及更好的服务质量;2)规模经济带来费用节省——单一门店能够享受集团的会员资源、并且统一后台信息技术支持和营销系统;3)投资成本低——集约化的产品采购带来初期投资成本的节省,成熟的运营体系保证了单房投资成本的经济性。

2、连锁酒店发展趋势分析

酒店企业并购重组趋势

过去几年中,重大的投资项目和企业合并主要出现在低端市场。而在未来,中高端领域将是企业合并的主战场。

据估计,这一市场细分的企业并购将不断增加,从而将产生新的行业领导者。随着高端市场的进一步聚合,进入市场的机会将越来越小。未来两到三年将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后机会。

酒店品牌化趋势分析

6.未来酒店发展方向 篇六

十天的军训,一转眼就过去了。可军训所经历的欢歌笑语、辛酸、泪水却充斥在心中,经久不散。经过这次军训许多同学都深有感悟,而对我来说,却是刻苦铭心,感悟颇多。

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我也很努力,很认真,很投入,可是我却错在没有坚持,彩排的时候我没有参加,事出有因,可会操的时候我却是在逃避。那天,看着我们班的人上场、演习、获奖,一个个项目有条不稳地进行,在一边看着的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局外人,那种感觉很孤单,很恐怖。

蓦然发现,自己真的很缺乏集体荣誉感。但是我坚信,现在发现还不算太迟,我可以改变自己,我相信在这个班我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铸造辉煌!因为我也是酒店二班的一员。我们所学的专业是酒店管理,需要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而我却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缺陷。军训中我已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但我一定不会让这种遗憾延续,我相信我能做到。

坚持,是一个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的话题。但何为坚持?我想即使已经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不敢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从军训结束后同学们的感悟,我的亲身体会中,我了解到坚持就是在艰辛也不放弃。军训中是这样,生活中也应该是这样。“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在军训中,这句口号是喊得最响的,也是坚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所以,坚持是永不落伍的一种精神。以后的日子

里,坚持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永不言弃!吃苦耐劳是我们的必需品。军训中有时候站军姿一站就一个小时,练齐步,跑步,正步走,练得脚都很疼,可我们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喊痛。当我们毕业后找工作是,不可能开始就是领班、主管,一般情况下你,我们是从服务员,传菜生做起。每个人都在酒店吃过饭,都能体会到服务人员的累与痛,上菜是她们的,打扫是她们的,有时候客人故意找茬,受苦的是他们,客人喝醉酒,耍酒疯,委屈的是他们〃〃〃〃〃〃〃将来我们做的也是服务业,所以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服从命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教官的话中我们知道,军人必须服从命令,服从上级领导,才能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班级更优秀,企业能成功。

军训虽已过去,但我相信,在军训中体会到的精神,将历久弥坚,已为我们走向社会奠定了初步基础。

7.未来酒店发展方向 篇七

随着酒店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许多国家都已经将酒店专业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的范畴。瑞士的酒店专业教育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又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通过梳理瑞士的酒店教育经验及其启示, 以期对我国酒店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1 瑞士酒店教育发展概况

瑞士位于欧洲的中部, 面积仅为4.1万多平方公里, 人口795万左右, 境内多高原和湖泊, 可耕地面积很少, 是地理条件不佳、矿产资源贫乏的多山内陆国家。而瑞士却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瑞士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与长期以来大力发展教育与科技事业的理念和做法有着密切关系。除了阿尔卑斯山与日内瓦湖成就了瑞士美丽的景致之外, 瑞士也是世界上酒店业发展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这个仅仅有着近800万人口的国家却拥有4 600间酒店[1], 每年为世界3 500万之多的客人提供高水准的酒店服务。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格里昂酒店管理学院以及SEG瑞士酒店管理学院集团, 都是当今国际最知名的培养酒店业高层管理者的优秀学院, 培养了众多出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

2 瑞士的酒店教育特点

2.1 以兴趣为先导, 以实践为主线

“把热爱酒店的人集合在一起”是瑞士酒店教育最突出的特色。学生对自己所选择专业的热爱, 包含着强大的学习动力。作为酒店专业的学生首先要递交入学申请, 表明自己对酒店工作的喜爱之情, 同时提交至少一年在酒店或餐饮企业工作的证明。以洛桑酒店为例, 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必须经历厨房、酒吧、客服、迎宾等一整套实践, 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就很难完成枯燥的社会实践, 而这些实践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恰恰是随后三年理论学习的基础。作为酒店专业的研究生则必须具备至少两年的全职相关经验。正如学院所说:“我们录取的不是综合素质最好的学生, 而是最适合、最热爱接待行业的学生[2]”。

2.2 产教结合、学以致用

近年来, 随着旅游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瑞士的酒店教育也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 不断拓宽教学视野, 更新教学理念, 对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根据行业的发展进行完善和调整, 推出了许多实用性较强的新兴专业课程, 对于一些传统的酒店专业课程, 学校会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 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实用性与方法性;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让实践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涯, 将学过的知识及时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寻找答案积极探索, 从而形成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2.3 职业经验丰富, 一专多能

许多瑞士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师都有着在酒店工作的经历以及丰富的职业经验, 不少人甚至担任过总经理等高级职务。为了让教师队伍始终处在行业发展的前沿, 学院对教师给予高薪补贴, 并会定期安排教师到教学领域进行为期3~6个月的实践工作。瑞士的酒店专业鼓励一专多能的教师, 也允许教师在酒店或相关企业中担任一定的职务, 甚至会主动向企业推荐教师担任企业的兼职顾问, 从而保证了教师不脱离经营管理一线, 保证了教学的生命力。

3 对我国酒店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酒店专业教育起步较晚, 发展水平较低。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师资力量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借鉴瑞士酒店教育的成功经验, 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我国酒店教育健康、有序、持续和快速的发展。

3.1 改变传统观念, 营造教育氛围

在瑞士, 家庭、学校和社会已经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只有符合孩子兴趣和实际的专业, 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可以这样说, 在瑞士读酒店专业的学生, 无一不是对这一行业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并希望在这一领域中作出一定的成绩。正是基于这种对酒店教育积极的、正确的认识, 才使得瑞士的酒店从业人员保持了行业的纯洁性, 摒弃了功利性的一面;也使得瑞士的酒店业享誉海外。在瑞士, 许多酒店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 一生都在从事酒店行业。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许多公众心中, 认为酒店专业的地位不高。甚至有些“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歧视的心理, 觉得学酒店就是伺候人, 吃青春饭的。要解决这一问题, 最根本、最迫切的就是改变这种偏见, 构建终身职业生涯理念, 以全新的、发展性、国际化的眼光来看待酒店工作, 让真正热爱酒店的学生能自由地、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3.2 以行业实际为主导, 培养酒店专业人才

明确培养目标是瑞士酒店专业实践教学成功的前提。瑞士的酒店名校办学目标十分明确, 就是为酒店业界培养行业精英, 这种精英首先要懂得酒店服务业的技术特点和基本技能。在教育上则体现为以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酒店行业中脱颖而出。将管理与实践, 理论与服务操作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目前, 我国在酒店专业学生的教育上, 存在着两种倾向, 一是过分强调重实践、轻理论, 特别是轻视学生对酒店管理宏观认识的把握。二是注重理论知识传授, 忽视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的锻炼, 空有纸上谈兵, 却难于深入一线, 无法成为酒店的服务型管理人才。从学历构成来看, 我国酒店的管理人员通常也主要由两类构成:一类是学历低, 但资历深厚, 这类职员是从基层做起, 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但由于理论知识和管理功底的欠缺, 一旦升入高层管理人员, 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另一类是从管理培训生起步, 学历层次较高, 但对一线的很多实践细节却不了解, 在工作初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熟悉酒店环境。而从酒店的角度看, 当今酒店最缺乏的就是集应用性、实践性、理论性和公关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3]。借鉴瑞士酒店管理学院的经验模式, 我国的酒店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注重把握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原则。在培养层次上, 既要有专门技能, 又要有综合应用 (运用、设计) 和理论研究 (策划、研发) , 所培养的酒店人才, 不仅要有专业素养, 还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不仅具备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 更要具有管理水平。

3.3 内外并举的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高素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 也是酒店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士的酒店教育深切地意识到认知实训课程对学生角色转变的重要性。瑞士的酒店院校多由学校和酒店两部分构成, 也可以说学校本身就是一座酒店, 所有学生的校内实训都是在学校自有酒店完成的。例如学生会在专业厨师的带领下, 轮周值日为在校师生做一日三餐和酒水的调配。在制作过程中分析产品质量, 有了问题调查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同行业接轨, 学校还会聘请希尔顿、凯悦、洲际、万豪等国际酒店集团CEO组成的顾问团队, 定期为学生做公开讲座, 通过讲座他们将全新的行业信息和理念介绍给学生, 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国外的教学实践证明, 职业性的教育最有效的教学媒体不是电脑、黑板甚至更先进的教学设备, 也不是模拟实验室, 而是真实的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因为再真实的模拟环境, 仍无法再现真实的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 最多只能传授显性的技能, 却根本无法或者说不能承载技能传授中的灵魂[4]。

3.4 师资建设注重实践

教师的职业素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殊行业。它一方面需要教师的理论功底深厚, 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有相当的管理实践经验, 并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此, 我们可借鉴瑞士酒店院校的一些成功经验,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去调研。首先, 多引进“双师型”素质的教师, 在工作期间, 学校提供给教师定期深入企业服务挂职锻炼的机会。任课教师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深入酒店第一线进行顶岗锻炼, 以熟悉企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前沿动态, 考察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熟悉新的管理服务模式, 强化服务与管理实践能力, 更好地为学生传授最新的酒店经济发展资讯、企业最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法, 更好地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

摘要:瑞士的酒店教育在教学体系、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各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瑞士酒店教育特点的介绍, 提出可供我国酒店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瑞士,酒店,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8.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方向探讨 篇八

关键词: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化;发展方向

前言:学校中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是建立出市场需求基础上的,所以就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还要运用好社会与学校中不同的教育环境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这样也就以工学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实现学校与社会上的共赢。同时也可以保证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样也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做好人才的定位工作,以此来突出这一专业的特点

就目前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在人才的培养上基本上是以工商管理类的特点来进行的,将学生培养成为管理上的人才。就我国目前的教学现状上来看,旅游教育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实际中却出现了高层次旅游教育比重较小的现象。其次是从高级管理上来看,可以分为,第一,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当基层人员升入到较高的职位以后,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第二,是學历层次相对较高,但是却并不是旅游专业的人才,而对于旅游业与酒店行业的应用性相对较高,但是在管理上却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做好相关工作。所以可以说培养旅游与酒店管理的专业人才是建立在社会时间需求基础之上的。且在此过程中,还应当要注意的是,旅游行业是具有实践性强与应用性较强的行业,所以管理人员就要熟悉好基层中的实际业务工作,或是要从基层做起,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实践能力强与管理能力强的人才。

通过将旅游、酒店行业与其他行业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时实践也会高于理论,所以也就需要理论与实践都相对较高的应用人才。第二,作为联系世界的网络来说,具有较强的涉外性,所以也就需要掌握外语并可以实现口语对话的人才。第三,一直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所以也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并可以熟练进行操作的人才。第四,作为与形形色色人打交道的行业来说,冲突与矛盾不断,所以也就需要具备相应能力的人才。

二、及时调整专业的发展方向,完善教学计划

就我国目前来说,专业的学校还是较少的,普遍的是一些综合性的法学中所下设的学院等。在实际中往往是根据师资力量等方面来开办具有优势的专业,且大多数都是酒店与旅行社管理,而对于旅游以及其它方面的领域来说,则很少有人关注,这样也就造成了专业人才的不足。随着国际之间交流的不断增多,旅游行业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人才供不应求现象开始加剧。所以就要在满足旅游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来做好专业的设置工作,改善目前专业上重复与供求不均的现象。在一些院校中,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中,并没有过多的力量来细化专业,所以在教学中,就可以安排一些与之相关的课程来充实课堂教学,或是可以选修等方式来实现补充。

在一些旅游专业的院校中,教学计划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没有涉及相关的专业课程,并以一些基础性的课程为主。而在第二阶段中,则主要时针对专业课程等方面来进行学习的。这从这样的教学计划中看出,存在着轻视基础重视专业的现象。所以想要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就要适当增加一些基础性的学科,同时在学习专业课中都会开设一些重复性的课程,因此就要综合好课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并,而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就可以避免理论性的讲述,让学生参与到实习中去。

三、完善课程教学的结构

对于课程结构来说,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且在旅游专业中,还涉及到了营销、文物以及心理等领域。所以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就要从整体上出发,来构建出合理的结构,同时还要突出专业中的实务理论。从旅游学科上来进行划分可以看出,第一,是经济体系,如旅游营销学等。第二,是文化体系。如旅游文物等。第三,是管理体系,如财务管理等。第四,是技巧体系,如餐饮服务等。第五,是工程系统性,如旅游规划等。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做好基础性的教学,积极开展相关的专业课程,以此来增强学生在适应性,同时还要对专业进行扩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来让学生可以在适应中实现发展。只有做好课程选择工作,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同时也是旅游专业发展的基础。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许多旅游专业的教师并不是专业的科班出身,有的教师更是长期从事一门课的教学,这样也就使得自身的知识系统固化,实际工作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在实际中,教师也要尽可能的阅读一些图书,以此来实现知识的积累。其次,是要积极深入到社会中进行调查,以此来增强自身的专业实践知识,掌握旅游行业的实际发展现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结语:想要促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就要积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树立出正确的人才培养管理,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还要及时调整课程,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知识,促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

上一篇:班级自主管理表下一篇:中石化职称考试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