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

2024-07-18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精选7篇)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 篇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大学生现实

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社会现象的解读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情感、学习与研究以及生活方面三个方面的分析,浅析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大学生现实生活;指导意义

一、理论界定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辨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简言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合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解决具体问题,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发展的眼光看实物,以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解决大学生现实生活问题

(一)恋爱问题

大学生处于日渐成熟的年龄,爱情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恋爱中的矛盾,单身时的寂寞,无论恋爱与否,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感情有着或多或少的困惑。这个时候对于爱情要拥有辩证的态度去面对,客观地分析其利弊,才能做到无论是单身还是恋爱,都会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不断完善自身。

恋爱就像是将两个原本坚固独立的世界融合到一起。两个世界所有的好,中和之后或许不会看上去更好。但这两个世界所有的坏,所有的负能量和坏脾气,加在一起却是双倍的坏。每个人管理自己的情绪生活,要比兼顾其他人容易太多,所以恋爱中难免有矛盾,需要两个人相互磨合。驯化爱情是一门选修课。如果你选,一定要勇敢,勇敢的割掉自己的棱角,勇敢的去爱那个人的好与坏,勇敢的去牺牲,去放弃,去接受,去相信。并且记住,即便最后是以分手结束,也要尽量优雅的离开,感谢从这段经历中得到的成长,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能够做出选择并且下定决心的人最后都会有所收获,徒劳的则是那些左右摇摆的,单身的时候迫不及待的想要恋爱,爱着的时候又频频回望自由的生活。单身不得潇洒,爱时不能享受,才是最痛苦最不值得的事情。所以,无论如何让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去变得更好,只为尽情变成自己喜欢的自己,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进步。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去尽情享受单身的狂欢,勇敢承受爱情甜蜜的负担。

(二)学习与研究

我国一直以来面临着三大教育难题:即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没有产生在中国?和零诺贝尔(科学)奖现象。这三大教育难题的解决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系统研究方法,产生三大教 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育难题的原因是多元的,解决的途径同样也应该是多元的。在推行教育改革过程中,国家、社会、学校都应当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造氛围,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发生在学校范围内,而且整个实现过程要靠大环境。杨振宁先生说:“美国、中国的教育各有所长。美国的教育,着重培养思考新的方法,这适合20%的优秀学生,对其余的80%学生则是不利的。中国则与之相反。用中国的训练方法,可以使80%的人成才,但不利于培养冒尖的创造性人才。”可见,中国的教育也有自己的长处。因此国家和学校需要认真调整大学生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实现科教兴国长远目标。

大学生面临着另一个现实而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学位论文的写作,这是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的前提保障。写作强调论文的学术性和结构的逻辑性,另外,在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环节—— 使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很多学生不了解有哪些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了解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性和核心范畴,更无从去谈如何在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使用何种研究方法。在不知何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情况下,确定研究方法时就容易凭空捏造。所以学习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学位论文的写作及其它的论文写作都有不可轻视的作用。

(三)生活与思考

再者,通过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大学生要学会在单向度化程度严重的当今社会培养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人格,避免人云亦云。分析近几年我们身边发生的不和谐事件,比如邪教组织伤及无辜,钓鱼岛反日活动打砸抢烧同胞,被人洗脑后执迷于传销组织,这些都是因为个人缺乏独立思考、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容易盲从容易被不法分子煽动所造成的。

另一个现象是近年来还有一些年轻人抱怨社会和祖国,一味崇洋媚外,贬低、否定革命,丑化英雄,美化叛徒,虚构歪曲历史,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和其历史地位,美化中华受侵略历史,这些深入体现了历史虚无主义不良影响与危害,它抹杀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坚持爱国主义,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认识到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理性分析其原因,努力建设更加 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进步完善的社会体系。同时坚持保护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实现兴邦伟业,成为令国人骄傲的强国!

三、总结

不断的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的理解,并且学会在生活中不断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仅要求我们从生活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更要把马克思主义生活化,用理论指导生活,用生活丰富理论,这才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镜江.论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J].1988/03.[2]王伟光.简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基本原则.北京社会科学[J].1995/02.[3]庞跃辉,许尚立.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管理[J].2011/01.[4][德]马克思•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百度文库.2014/4/19.[6]袁祖望.“零诺贝尔奖现象”与中国教育——与瞿葆奎先生、熊川武先生商榷.北京大学教育

评论.2004 年1 月.4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 篇二

一、方法论教学的必要性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 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研究生的培养只有将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根本目的, 才能使研究生在日后不断地独立地获取知识, 并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然而, 不少研究生尚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 仍然对任课教师和导师有较大的依赖性, 甚至缺少对学科理念和学科研究方法的全面认识, 难以独立承担科研探索和创新工作。这与目前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知识的传授、理论上的探讨、任务式的科研实践为主, 而缺乏方法论教育有关。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要实现这一目标, 首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方法学的问题, 这涉及到学习的目标、策略、方法。从发展的角度看,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是方法论教育, 只有“授之以渔”, 才能使研究生不断独立地获取知识, 在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中不断创新与实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 不少学科之间在理论、观念、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方面相互借鉴、吸收、融合, 产生许多交叉学科及新兴边缘学科, 成为创新的生长点。这种情况下, 要突破原学科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 有必要加强新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的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一般规律, 对各个学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生产实践还是科学研究的创新, 科学观和方法论对其有着明显的指向性。只有用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 才能保证研究生在知识创造、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正确创新、科学创新。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对实施方法论教学的教学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为加强研究生理论修养的课程, 是中学、大学政治理论课的升华。其目的在于通过追溯历史, 正本清源, 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素养, 让他们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1. 从课程主要内容的提炼方面贯彻方法论教育

研究生政治课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树立大哲学观, 以方法论教学统领课程教学, 让研究生们熟悉并理解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中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涌现出来的新思潮, 同时也要捍卫自己的信念, 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通篇都围绕着《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内容展开, 体现了社会主义建立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主义就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的重要内容。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 针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实际状况, 教学中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批判精神, 对社会主义历史与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件, 引导学生运用新材料进行系统地分析。例如, 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时, 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文化大革命”的挫折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形象和经济基础濒临崩溃, 而国外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咄咄逼人, 我国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也出现差异, 中国能否搞资本主义?学生通过查找大量材料对当今世界各国迅猛发展和周边国家崛起的了解, 得出中国走老路只有死路一条, 走邪路没有出路, 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唯一的选择。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本框架构建起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研究生来说并不陌生。从高考到大学四年的政治理论学习, 再到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理论部分, 无一不是以这些理论为重点。其中的理论体系、纲要, 研究生们早已熟悉不过。如何让这些经典理论在讲授时焕发新的生命力呢?树立大哲学观, 构建基于大哲学观的教学内容体系, 让研究生理解各个时代精神和思想精华。应该说, 只有站在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使他们能用全球化的现代眼光观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立足当代, 在材料的取舍上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力争做到每次课的内容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 对学生的难点、社会的热点重点讲解, 组织学生查找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感到理论不再枯燥, 运用得当就好比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过方法论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可以有效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 这些都是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活动不可缺少的。

2. 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体现方法论原则

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命之树长青。我们知道, 任何理论的价值, 体现在这种理论对实际问题的真理性遇见和正确指导之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为加强研究生理论修养的学科, 在教学中应做到既尊重历史, 又立足现实;既要讲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定位, 更要立足于现实, 指导学生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 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能够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果在教学中对研究生系统“灌输”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教育工作者基本的任务, 那么鼓励和培养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敢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勇气和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研究生这个群体, 他们所关注和思考问题的着眼点与本科生不同, 他们更渴望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与他们展开对话和讨论, 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 为下一步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 立足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和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有机结合起来, 采用对比的形式进行讲授, 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作为两条线索贯穿始终,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艰难的历史过程, 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迁、发展规律、内在矛盾、现实特点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比观察, 有助于他们理清思路、解决疑惑。从成长的角度来看, 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基本定型, 要实现对他们思想中某些消极成分的有效改造, 简单的理论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实践对他们的思想更能产作用。要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见证理论用来实践时所能产生的效力。

参考文献

[1]岳云强, 张国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实践和改革的体会[J].教书育人, 2007, (12) .

[2]刘永存.研究生公共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两点设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10) .

[3]邱庚香, 陈龙泉, 龚姚腾, 王俊.加强方法论教育, 全面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9, (2) .

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 篇三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于5月17日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强调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学习,对马克思注意的科学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搞三个问题:是什么?即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即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怎么做?即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解决我们研究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现实生活

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界定

理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界定本文采取层层递进的理解方式。首先明白“社会科学”和“方法论”的概念的界定。然后递进到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的解释,最后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界定。首先,“社会科学”是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各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者是其中的一个学科。例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政治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一个总称。其次,“方法论”是一种关于方式、方法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论方法”和“方法论”。哲学中很注重方法论,方法论也很需要有哲学的思维。但是并不仅仅是哲学中才具有方法论,也不仅仅只有哲学的方法论,还有技术性方法论和科学性方法论。这些方法只可以作为研究的导向,是不可以代替具体的研究方法。层层递进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呢?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根本的方法,其主要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的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的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的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以及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类研究方法之外,还有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演绎和归纳的方法、综合和分析的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具体和抽象的研究方法等等。

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概念界定,那么有几点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开放的系统,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创造的合理的方法,我们应该对此办法进行积极的借鉴和吸收。这是无可厚非的。

其次,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如何把两者融合?对此关系存在着两种错误的看法。一种为自然科学的方法会取代社会科学的方法,另一种是,两者是相互对立的。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是我认识到不管是自然科学方法还是自然科学方法,两者都必须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要有利于人类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发展。这是价值性和客观性的互相统一。所以,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是可以把两者进行融合。

二、为何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在理解此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以及它的现实价值意义体现在何处!

(一)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作为一名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哲学的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研究课题就是围绕着矛盾分析法来展开的,具体的说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展开的。在矛盾的观点中我们要把绝对与相对相统一,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是矛盾分析法的重要内容,对割裂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形而上学观点也是矛盾分析法的重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对基本矛盾,为矛盾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完善社会主义体制,把这些方法论融入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大事件之中。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所以研究哲学课题必须利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社会问题及现象,正确对待社会矛盾,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统筹兼顾,一分为二,把握实质,抓住主流,把握大方向,才能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使我们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作用

科学主要是指一切进步的、合理的、正确的思想理论,既包括价值理性,也包括工具理性。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揭示了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阐述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丽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努力地道路与方向。反映出了不可偏离进步的价值取向,不可违背一般规律的普遍真理,推动我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我们现在和今后仍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理由是:马克思主义不但有工具理性的意义,更有价值理性的意义。它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党和人民明确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做好各项工作、加强自身修养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使我们认识到了自身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和党的团结的思想基础,这是不言自明的。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富裕幸福的基本条件就是党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假如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国家就会陷入混乱,我们党就会分裂,我们就无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受到极大的损害,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后果。所以,为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以及现实政治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

我们现在处于大数据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样,作为社会阅历较少的研究生们是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和消极的社会现实的影响,会导致我们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甚者导致错误行为的出现。通过学习此课程,有利于增加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树立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生观、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掌握是我们进行研究和学习的基础要件,所以我们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研究生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我们也了解到了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那么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此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

(一)解决日常交往问题

研究生处于比较成熟的年龄段,日常交往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与同学或者老师交往中的矛盾,自己的观点不被理解等等,每个人都对自身的感情有着或多或少的困惑。这个时候对于日常交往的问题要拥有辩证的态度去面对,客观地分析其利弊,才能做到无论是自己不被理解或者理解不了他人,都会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不断完善自身。和他人和谐交往就像是将两个原本坚固独立的世界融合到一起。两个世界所有的好,中和之后或许不会看上去更好。但这两个世界所有的坏,所有的负能量和坏脾气,加在一起却是双倍的坏。每个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生活,要比兼顾其他人容易太多,所以在和他人的日常交往中是难免有矛盾,需要和他人进行磨合,和他人和谐相处也是一门选修课。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必须去选修这门课,一定要勇敢,勇敢的割掉自己的棱角,努力的去放弃,去相信。所以,无论如何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去变得更好,只为尽情变成自己喜欢的自己,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进步。

(二)提高学习研究能力

研究生面临着另一个现实而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学位论文的写作,这是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的前提保障。写作强调论文的学术性和结构的逻辑性,另外,在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我们多不了解有哪些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了解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性和核心范畴,更无从去谈如何在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使用何种研究方法。在不知何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情况下,确定研究方法时就容易凭空捏造。所以学习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学位论文的写作及其它的论文写作都有不可轻视的作用。

(三)激发生活与思考热情

通过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研究生要学会在单向度化程度严重的当今社会培养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人格,避免人云亦云。分析近几年我们身边发生的不和谐事件,比如邪教组织伤及无辜,钓鱼岛反日活动打砸抢烧同胞,被人洗脑后执迷于传销组织,这些都是因为个人缺乏独立思考、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容易盲从容易被不法分子煽动所造成的。另一个现象是近年来还有一些年轻人抱怨社会和祖国,一味崇洋媚外,贬低、否定革命,丑化英雄,美化叛徒,虚构歪曲历史,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和其历史地位,美化中华受侵略历史,这些深入体现了历史虚无主义不良影响与危害,它抹杀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坚持爱国主义,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认识到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理性分析其原因,努力建设更加进步完善的社会体系。

所以,不断的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的理解,并且学会在生活中不断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仅要求我们从生活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更要把马克思主义生活化,用理论指导生活,用生活丰富理论,这才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镜江.论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3

[2]王伟光.简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基本原则[J].北京社会科学1995.2

[3]马克思·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

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 篇四

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 09级1班

姓名: 学号:

实习单位:合肥伊利乳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所在部门:生产2部岗位:操作工

实习时间: 2011年6月7日—7月22日共45天

这次暑假实习是我们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特色之一,实施四学年九学期制度,即增加了这个认知实习小学期。实习的目的就是增强我们的职业意识、劳动观点,扩大视野。通过实习,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了理解;初步了解了食品相关领域的生产及管理的基本情况,增强我们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动手能力,还有吃苦耐劳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怎样更好地与别人沟通交流,认识社会。

伊利作为一个国内大型的知名企业,这次实习能使我们大开眼界,了解现代化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的简单概况,并且能够参与到伊利的生产工艺流程,见识一些生产设备的简单操作,学习老员工的经验技巧,这有利于我们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划,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有方向性的提高自己和改变自己。

初到伊利,有很多不适应,心里不是很情愿,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和体会是我们在课堂上没有的。我前期工作所在的生产线叫莱恩线,是生产一种以糯米、奶油、面粉等原料制成的产品—伊利糯滋滋冰淇淋,可能是由于消费水平的原因,这种产品只在江浙地区销售售,每一个价值8元。整个生产线的流程大概是:原料搅拌混合——检测粘稠度、色泽——奶油凝冻——原料成型——检测重量大小——隧道冷冻——包装机包装——装箱——冷库存放。

我最开始是在莱恩线原料成型这一环节工作,车间主任夏为国还教会我怎么开启机器,控制出产速度,以及应急状况如何处理机器等操作知识。还要每隔几分钟对产品进行称重,调节机器的出产速度,使每个产品的重量保持在68——72克之间,并且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距大概保持在20厘米左右。还要时时刻刻注意成型机的传送带是否缺面粉,如果没有了干面粉,糯米团从机器成型后,就会粘在传送带上,导致产品损失,原料浪费。总之这个活不是很累,但是要注意的事情多,需要心细认真。

后来,我就被分配到了隧道线,每天进车间都是端那个又大又重的铁盘子,大概有20几斤重,一般一天下来就是12个小时,因为有时候机器慢,为了提高产量,还要延长工作时间。我们这个小组有两位隔壁班的女同学,她们也是很辛苦,有时候班长考虑到她们体力不支,会让她们坐着干一些活,有时候缺人手,就又让她们干重活,但是有些老员工一直持续干轻松的活。这中间也闹过一些不愉快。一方面,是因为老员工自以为资格老,懂得多,所以有时就把重活让我们干;另外一方面,我们才到厂,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听他们的,没能与老员工处理好关系。但是后来情况就好多了,大家也都了解一些彼此的背景及关系了,相处就好多了,比如谁谁是班长的同学啊,谁与谁是夫妻啊等等。在后来的工作中,还是很轻松的,再说了,又不是一直在这个生产线干活,就是实习两个月来这里学习为人处事的。后来有人告诉我说班长李研和我是老乡,李研是临泉南滑集人。我一听说

原来是老乡,感觉很亲切,干活好像就更有力气了。有一次下班前,他还找我谈话,说我能干活,干活实在等等,其实当时我在想那你以后要多关照我啊,别老是让我干重活。反正从那以后,我每次不叫他班长了,直接喊他老乡了。现在看来我的那种想法非常自私,如果我干的活轻了,相对来讲就增加别人的负担了,做事情不能拈轻怕重,要脚踏实地,做事就是做人。

后来大家都请假回去准备英语四六级考试了,我自己留下来了。后来才知道,就剩三个学生在这里了。干活自然就很累了,缺人手,班长就让我扛靶子,让我在隧道线的出口出盘子。这个活一般都不愿意干,不仅因为就一个人干很累,而且整夜都必须站在隧道出口,把那那些重达20几斤的大铁盘子从冷冻室内搬出来。要知道那些盘子都已经冻在传送的铁链子了。班长说,人手不够,委屈我一下。总之那几天真的是很痛苦。整夜站在冷冻室出口,腿冷,膝盖疼。班长看我撑不住了,他就替我干,说让我休息一会。就是这样站在出口,寒气袭人,一直坚持完成生产任务的。

等大家英语考完试回来时,我和班长说我想多学习一些东西,不想老是一直在干这个端盘子,班长后来把我调到拌料房学习拌料。那有一个30多岁的老员工,他是河南人,大家都是叫他大哥。就是这位大哥教会我怎么拌料,怎么使用那个微型搅拌机,怎么控制好配料的比例,怎么控制好粘稠度,色泽,湿度等。我认为拌料真是控制我们那条生产线的关键。拌料之后,还要及时存入小冷库,等待相关的技术人员来验收检查是否达到产品要求,否则就要重新配制。这不仅耽误前线的生产,而且也会造成原料的浪费,以及后面的隧道线、包装线、运输线的工作,所以配料是关键。另外,配料房的员工由于嫌工资低,要求涨工资,期间曾经发生几次罢工事件,据说罢工得目的胜利达到了。因为配料房是最原始的起点,没有原料供应,各个生产线就无法进行正常生产,导致后面的加工线、包装线、运输线等都必须停止工作。伊利实行两班制度,就是白班和夜班倒换。白班就是早晨六点半到晚上六点半,夜班就是从晚上六点半到第二天早晨六点半。我们住的宿舍是伊利临时安排的,离伊利厂房有十分钟的车程。上白班是最好的了,但是早晨5点就要爬起来,因为四十分钟后厂车就在宿舍楼下接送我们,六点到伊利员工食堂吃饭。早饭很差劲,就只有一个大馒头,一个鸡蛋,一小碗米粥,没有任何的菜,难以下咽,可是干活又累又饿,所以还是要吃下去啊!吃过饭后,六点半之前一定要穿好工作服下车间,生产线的小班长开会,内容就是点名、分配工作、今天的任务量要求、卫生要求、注意事项等。所有的生产线都是流水线操作,有几十个工作人员都在不停地忙活。中午饭是最好的,因为会有鸡腿或者鸭翅,反正是一荤一素搭配。因为伊利集团是内蒙古人创建发展起来的,它的企业文化带有浓重鲜明的伊斯兰色彩,不吃猪肉。这在最开始进伊利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给我们进行了伊利的企业文化的简单培训,以及上班时需要注意的安全、卫生、责任意识等问题。

后来我被安排到包装线,装雪糕了。这个活可以说是非常轻松的了。就是在一个小箱子里装六块雪糕,再把四个小箱子装进一个大箱子,就是这样不断的重复着。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夜班了。因为整夜都是不停地干活,机器不停,流水线上的所有人就不能停,所以我们几乎都是超额完成任务量的。比如说,规定今天的产量是2500箱,但是最终结束可能是4000多箱。据老员工说超额完成任务会有额外的奖金激励。当然奖金这些都跟我们的班长和车间主任有关,我们只是无私的贡献者吧。

还有一周,有两天我是在冷库工作的,进入那里面之前必须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因为里面的温度是零下25度。在这样炎热的酷暑,真的难以想象还有这么冷的地方,这里是存放各种伊利产品的总库。里面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冰,感觉好像进入了冰天雪地一样。在这里我主要是把传送过来的各个箱子按照箱子的种类、大小,把产品分类取放好,再有叉叉车搬运到内部各个小货仓。这是生产2部的最后一环了,我估计下一环就是销售部门的事情了。

可能由于在伊利上夜班熬夜,我发现头发脱落很多,头发掉的太明显了,我就请假去安医附院检查身体了。医生建议我尽量不要熬夜,少吃油腻食物等等。后来,我就向指导老师黄书

铭请假,说不想再在伊利干了想提前回家。黄老师让我找辅导员,辅导员让我开医院证明。医院不给开,只会给你病例诊断书什么的。辅导员又让我找黄老师。我当时心里就开始烦躁了,就感觉办一件事情真不容易啊。后来,我就买了火车票告诉黄老师我回家了。

5.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 篇五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时间白驹过隙,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经接近尾声,我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首过去,感慨万千。这一学期中,在滨州学院校方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人员的指导和关怀下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是一个全新的学生组织,主要是从各班选拔出额优秀学生干部组成,它充分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同学的根本利益,本着务实、高效、创新、团结、进取、宣传、量化的工作方针服务同学,为同学谋利益。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为宗旨,以“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目标,坚持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龙头,以狠抓学风建设为中心,以精品活动为载体,结合我院自身特色,全力打造出了富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学生活动,倾力展现了院师生风采。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不断完善学生会机制,进行科学领导,成为系院与学校、系院与老师同学以及与其他系院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桥梁,得到了老师们与同学们的认可与好评。

在悉数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在反省存在的问题。通知本次工作总结,我院学生会将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正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为以后学生会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学生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成绩

“学风教育”是本学期重点工作,我们欲通过此项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造就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全院良好的风气,并以抓讲堂纪律、出勤率带动全面校风建设。我们要通过抓学风在全院群体上形成“重学习、讲学习”的氛围,在学生意识上形成“刻苦学习光荣,放纵本身可耻”的思惟观念,并在学风、校风的外在表现上呈现出一样平常管理严谨标准,学生不良举动大大削减,全院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并实现“变有形的纪律约束为无形的文化引导”真正强化我院群体工作的育人功效。

在文明教育的具体工作中,我们仍是本着“同一思惟,提高认识,群体谋化,分步实施,分块落到实处”的思路,院、系两级群体配归并强调各系踊跃开展有特色的教育形式,最终谋求群体的教育效验。

首先,我们对全院学生会干部、班委会总体动员,会上王萍书记系统、全面、高屋见岺地阐述了文明礼貌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学院发展、学生成长的意义,并对如何抓好文明礼貌教育举行了重要指示。

其次,对全院学生骨干(学生组织、班团干部)举行工作动员,阐明学校的工作意向,重申各项具体工作摆设,从而使学生骨干带头,带领广大同学踊跃配合学校。我们还向各班发了宣传材料和工作指导文件,对整个文明礼貌教育工作举行指导。

再次,开课时学院组织多次专场报告会,结合形势政策课从思惟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包括《生理教育》、《今世大学生的本质问题》等。

另外,建议各班召开学生文明礼貌教育座谈会,强化文明礼貌教育意识,筹化各年级组织好“从我做起端正立场”主题班会,强化年级文明礼貌建设。

最后,为充分阐扬学生会会在文明礼貌建设中的踊跃效用,我们在整个工作中筹化了在期末评选“精力文明建设先进班”工作,鼎力大举撑持学生会阐扬主观自觉踊跃性,在抓纪律问题上有立异、求实效,从而在年级层面把工作做敦实,做出成绩,最终形成全院良好的工作局面。期末我们对抓纪律卫生有实效、形式新颖、有借镜和推广意义的年级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会思虑问题,探索文明礼貌建设的经验。

除了正面教育,在各项常规要求上加强督导是养成学生良好文明礼貌的重要方面,每个月前十天,我们在全院开展“迎评月”工作,全面加强学生各项一样平常要求,督查各类违规违纪举动,多次对全院凸起反应出的学生出勤问题、教育问题督查,使常规要求中存在的不良征象得到有效控制,也为学校的评估奠基了坚实基础。

二、亮点工作

学习部和纪检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风为首要任务。在班级量化管理工作方面,学习部一直以来都负责“文明课室”的检查评比以及英语寝室的检查,以促进我院良好的学习环境。纪检部每周不定时组织学生会成员对各班进行1—2次晚自习教室的检查。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上,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责令改正。在督促同学做好教室保洁工作、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维持晚自习纪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不良现象得到好转,有效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此外,两个部门还举办了以“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繁荣发展”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为活跃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气氛,做出了卓越贡献。

文体部始终坚持通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来丰富大家的课余文化生活,并认真对待了老师和同学反映的问题并合理解决。为老师和同学们搭建课堂外的交流空间,为更对多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文体部这个学期除了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班进行各种文艺活动,进行检查评比以外,还增加了文艺活动的次数、项目,积极响应号召学校组织活动。比如这学期组织开展了“我诚信,我快乐”演讲比赛、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书香传递”大学生阅读大赛等活动并取得了客观的成绩。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为我院争了光,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身心能够得到放松。

劳卫部在保持校园环境清洁、宿舍内务卫生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同学们所反映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地向教务处反映,使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得到解决或改善。同时,劳卫部每天对宿舍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每周还不定期地对宿舍内务进行检查评比2次,并评出了“文明宿舍”,并且在院公告栏进行有效公示,这有效督促了各班完成所负责的宿舍卫生。本学期劳卫部还组织各班进行了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劳卫部积极配合学校对宿舍内务的管理工作,为营造整洁的宿舍卫生环境立下了汗马功劳。

网宣部负责的是学生会组织的各项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平台,及时更新宣传内容,有效的使同学们及时。准确了解国际、国内以及校园重大新闻事件。热情的服务态度以及及时有效的工作效率得到了老师们和同学们的认可与好评。

助学部在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助学活动,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给院里贫困生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在这里找到自信与快乐,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三、创新做法

首先,创新思想观念。端正工作心态,创新工作思路。秉承十八大精神,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不断进行思想体质创新。

其次,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在保持传统活动精神下,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不拘泥与原有形式与内容,面向全院学生征集活动策划,体现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最广大同学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做到真正为同学服务,体现活动价值。

再次,管理工作上创新,不断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互相监督、评比,有效的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四、存在不足

学生会的工作,是最底层,最贴近同学们生活学习的工作,因此它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工作环节,整个学院的风尚与凝聚取决于我们工作的热情与态度。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们新一届的学生干部缺少工作经验没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导致部分工作没能及时完成。再活动组织方面,准备不充足,会使部分活动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等等。

6.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 篇六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心得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授课教师: XXXX

院 系: 应用英语学院

年级专业: 20XX级

姓 名: XX

学 号: XXXXXXXX

时 间: 2015.5.08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心得

这学期,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课程,通过XXX老师的讲解,我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比较深刻的体会。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进而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总体来说,我主要学习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观为基础,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是我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概念和特点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包括“论方法”和“方法论”。方法论需要哲学思维,但不仅有哲学的方法论,而且有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除了论述这些方法,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与自然科学方法相比,其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不仅要研究世界一,还要研究世界

二、世界三;二是对社会的研究不仅要说明,而且要诠释,即理解和评价,就是活动和改造。而在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方法的使命是引导思维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客体、把握客体。认识的方法只有体现认识对象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才是科学的。实践的方法也只有合乎实践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时才是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创造性的开放体系

创造性和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中展示出自己所特有的开放性,我们应当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直面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种理论和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心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面对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缜密的思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对待当代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应该采取批判的和开放的态度。一是批判的态度,就是对待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别,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二是开放的态度,就是以平等心态积极与之对话,对一切积极合理的东西都以开放的胸襟予以接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体系,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品格。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说,首先是开放自己,既正确地对待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格。其次是向外开放,即正确地对待一切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动地与它们交流,积极地吸收其有益的东西以发展自己。

四、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我们进行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基础,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研究思路,对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使我们认识到了正确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学术理想,逐步形成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其次,使我们关注当代中国和人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注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重大成果。再者,使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在学术创新和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理论和时间的结合,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我们在加强自身思想素质建设的同时,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了解现实社会的状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第二,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

我还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方法论有:

第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以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形式存在的。我们一切都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为物质世界在时空中不断地运动变化与发展客观实际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和实践都要从一定的客观实际出发。这启示我们要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实践为基础,发扬实证主义的精神,深入到社会中进行调查研究。

第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由各个要素与过程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世界的整体性就要求我们不但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还要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要整体地研究社会,不可片面。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分析其原因。

第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诸要素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源动力是矛盾对立面的相互影响、推动、透与转化。矛盾的观点告诉我们,在研究社会科学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7.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 篇七

导论

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

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

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

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英国古典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探索了劳动、分工等,分析了资本主义各主要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它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不合理性,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把它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四,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对阶级斗争进行了历史考察,初步揭示了阶级斗争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4.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过程中,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同时要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来说要做到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等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其代表是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突出强调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主张运用解释学的理论与方法,否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二者都关注了社会科学的特性,但是各自仅仅关注了一个方面,是不全面的,即有形而上学的错误。完整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遵循辩证法,将二者结合,并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鉴运用两者的合理之处。

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结果,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其代表是方法论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个体主义、整体主义二者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但是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现象既包括社会个体也包括社会整体,若社会科学方法论只是坚持其中之一,则不免有形而上学的偏颇。完整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遵循辩证法,将二者结合,以整体主义为主,也重视个体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和机制。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和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另外,行为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二者注意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但是忽视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因而,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运用二者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其他方法进行研究。

5.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因而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合性,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种科学而完备的方法论。

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过程中,还要坚持辩证法以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都是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同时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自身。

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本性。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有其现实的对象性基础和实践性条件,而对象世界、人的实践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要想保持并发展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就必须使其与对象的发展演变保持同步的更新。

第二,当代社会实践和现实为开放性提供了现实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放性,最关键的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第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精神状态。

理论工作者要勇于和善于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自我批判、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第一章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人类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因此,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研究社会,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解释人类历史的方法,是唯一科学的方法。

第二,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

人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人自身。

第三,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

人的实践活动解决了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达到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了问题便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这一特点,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科学研究主体必须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始终饱含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时代矛盾的集中反映,问题中饱含了时代的呼唤,现实的要求和矛盾最强烈地表现在人类所面对的问题之中。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要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没有意义,或者是一个伪问题,而后的研究就会变得毫无意义。社会科学研究的全部奥秘在于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而发展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社会科学理论产生于问题,它的发展是因为解决了问题。它的生命力就是提出和解决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直面“中国问题”是社会研究的根本要求。

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

社会科学研究不等于获得实践经验。

科学理论是规律性的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是停留在现象层面,是理性的认识不是简单地感觉经验,是观点的表达不是材料的简单概括。实践经验就是对现象的感性认知,而没有从现象中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

因而,社会科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提升的过程,就是超越的过程,就是经验中发现规律、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材料中引出观点的过程,就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即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

4.如何理解从实际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

从实际出发不等于价值中立。

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核心,即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这里的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事实既是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价值中立论主张,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一旦选择了研究课题,就必须放弃任何价值观念,用“纯粹客观的态度”和“中立的原则”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但是,社会科学研究研究是一种社会行为,其中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观念。无论是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设计,研究资料的取舍等各个环节上,无不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立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而,从实际出发的研究方法也处处体现价值,它不等于价值中立。

5.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在检验社会科学真理性的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

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是探索和检验真理的两种方式。

逻辑证明:即运用已知的正确的概念和判断,运用已经证实的经验事实命题、公理、定理和定义,通过逻辑演绎和推理,从理论上确立另一种判断正确性的方法。

意义:逻辑证明是探索和检验真理的一种方式,在验证真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局限性:任何逻辑证明都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另外一种理论进行检验,无法避免脱离实际,有形而上学的缺陷。

文本检验:即以文本作为衡量理论真理性的标准。经典文本的权威是实践赋予的,是在实践中获得的。

意义:实践赋予的权威决定了它的有效性,是一定意义上实践检验真理的补充。

局限性:但任何经典文本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无法避免历史局限性。

第二章

1.应当怎样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

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体现和运用。

(1)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方法论功能

第一,系统科学的兴起对当代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推进作用。

系统科学提供了系统、信息等范畴,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随机性、非线性、非平衡、复杂性等特性。

第二,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功能)

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一般都是复杂系统,系统科学提供了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等特性有助于研究复杂系统。

(2)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关系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方法论系统,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重要内容之一。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马恩不仅使用了系统这一概念,而且大量论述涉及和深刻体现了系统思想。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由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社会有机体体和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称做社会有机体。

系统科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把对象作为系统来进行专门研究,揭示复杂系统运动的规律,研究和应用它的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兴科学群。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由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

一、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的力量。

生产力的要素或子系统,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相互联系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构成了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

第一,生产力系统决定生产关系系统,对生产关系系统具有直接影响。第二,生产力系统以人口系统为基础。

第三,生产力系统及其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之和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系统,是上层建筑系统的基础,同时上层建筑系统反作用于生产力系统。

第四,生产力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作用。

二、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当中。

生产关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

第一,生产力系统决定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关系系统影响生产力系统。

第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之和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系统,上层建筑系统反作用于生产关系系统。

第三,人口系统中的人是生产关系系统的承载者和调解者。第四,生产关系系统对自然环境系统也产生影响。

三、上层建筑系统

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

四、人口系统

人口系统是构成一个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系统是社会大系统存在的第一前提。人口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

第一,人是社会生产力系统的首要要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又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者。

只有在一定数量的人口基础上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进行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

第二,人是生产关系系统的承载者和调解者。

第三,人是上层建筑系统的构成主体。

五、自然环境系统

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等。自然环境系统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

自然环境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

第一,自然环境系统对人口系统具有直接影响。

第二,自然环境系统与生产力系统相互作用。

自然环境系统可以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其他社会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在自然环境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所需要付出的劳动量较少;反之,所需要付出的劳动量较大。自然环境还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第三,自然环境系统对上层建筑系统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也具有一定影响。

例如,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与中国的自然环境有关。

在世界历史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那些濒临海洋的国家往往思想文化比较开放,而内陆国家则相对较为封闭。

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与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一、社会有机体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构成要素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马克思主义反对把社会生活的发展归结为生物现象,但认为把社会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的思想是合理的。

意义:马克思将辩证法联系、发展的思想运用和体现于社会有机体的分析中。一方面,他强调社会有机体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他强调社会有机体的变化发展。因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是社会唯物史观,使得历史观摆脱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二、经济社会形态

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按照这种标准,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意义: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正是依据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我们才能认识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演化规律,认识到每一具体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三、技术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人类经历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意义:技术社会形态概念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很多论述已经包括了技术社会形态划分的思想。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侧重从生产力、科学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角度研究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突出了生产力在社会发

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它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

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分析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有很多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

结构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表明,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的“非加和性”,即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做到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能损公利己,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在实践中要坚持西部大开发、东部崛起、老工业基地复兴等计划,坚持共同富裕为目标等等,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二、结构性原则

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重视结构性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原则,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以及政治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三、层次性原则

系统的层次性,揭示的是系统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对系统的层次性研究表明,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也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坚持层次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各个层次问题和各个问题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规律,对症下药,实现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开放性原则

系统具有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正是通过这种交换,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从而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原则,国家社会各个方面不再封闭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中,取世界资源为我国发展所用,促进本国发展。

第三章

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是矛盾。矛盾与和谐是事物内部同时存在的两种相反运动,共同贯穿于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始终。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矛盾是绝对的,和谐是相对的。没有矛盾的社会和谐是不存在的,社会矛盾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而社会和谐则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一个稳定的社会,一个利益协调的社会,一个拥有化解矛盾冲突机制的社会,但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与冲突的社会。正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拥有这套化解矛盾的机制,由此可以保证我们的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最终构建成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如果不能正视社会矛盾,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化解矛盾,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和谐社会;只有善于发现社会矛盾,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要在不断协调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首先,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来看,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那些不和谐的因素,使得矛盾双方乃至多方在矛盾的运动过程中达到平衡和统一,最终表现为和谐。其次,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来看,必须处理和解决好社会发展系统中的各种矛盾。再次,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机来看,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

问题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入口,已成为共识,关键在于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从哪来?我认为,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来自于社会矛盾。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问题意味着矛盾,但问题不同于矛盾,矛盾的存在于主体意识到矛盾是两回事。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框架、知识结构、利益取向、价值追求和立场等不同,因此面对同样的矛盾时可能会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问题。矛盾虽是客观存在的,但问题并不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要想把主体之外的矛盾转化为主体意识中的问题,就必须依靠理性的力量。社会科学研究要想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学术价值的“真问题”,仅有“问题意识”还不够,还必须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问题”越有质量,“理论”才会越有分量因此,就必须要善于透过矛盾,提出问题,懂得科学合理地把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转化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时社会中的矛盾,而社会中的矛盾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问题也在不断更新,这种发展变化推动着理论——“问题的理性解答”的创新与发展。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要想真正做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就必须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深入了解社会矛盾,从而分析存在的真正问题。作为新世纪的学子的我们,更应该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坚定自己的立场,始终做到以变化发展的矛盾为中心,切实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促进问题的解决。

善于从社会矛盾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科学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科学创新的根本途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衡量社会科学合理性与价值的根本标准。

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阶层功能主要体现在分析社会中层结构及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两方面,阶层是因资源在社会内部的不均匀分布而形成的团体。阶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特定的劳动分工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作用,从而导致社会资源在不同人群中的不均匀分布,进而在不同人群中出现了阶层。阶层源自阶级,表现着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改革开放前,我国呈现“2+1”的社会结构,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不仅形成了一些新的阶层,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从农民阶级、工人阶级中分离出来,而且在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新的阶层。在农民阶级内部,已经形成了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乡镇企业工人、农组干部、私营企业主、个体劳动者等不同阶层。在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公务员、知识分子、蓝领工人、白领工人、退休职工、企业家和个体劳动者等不同阶层。

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看,阶层相对于阶级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可以更精确地描绘社会现实。相对于阶级分析应用于社会政治现实的“质”的把握,阶层分析的基本功能在于对社会关系的“量”的说明,在于对一定框架下具体社会关系理论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具体来说,它包括两大理论优势,一是能够提供比较大的信息量,二是能够深入到阶级内部、阶级之间和阶级之外的“中间地带”,具有分析社会的特定视角。

阶层分析法以劳动方式、收入方式、收入水平和社会心态等多元因素为划分尺度,从社会关系的不同侧面,多方位、多视角地划分阶层,可以较为具体地研究各阶层的特殊利益,分析不同阶层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另一方面,从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角度看,阶层分析弱化了社会团体间的差异,淡化他们之间的利益分歧与矛盾,不仅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扩大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

4.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外因: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处于矛盾凸显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因:利益失衡是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和腐败现象的滋生,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根源,心理的不平衡和各种仇视心理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社会利益分配不均衡引发的干群矛盾。城镇拆迁、旧城改造及开发区建设征地用地过程中出现的干群矛盾。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村委会选举不透明、不民主引发的干群矛盾。因执法不严、违法不纠、显失公平引发的干群矛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引发的干群矛盾。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社会矛盾及其运动,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结构、普遍本质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当今社会矛盾呈现出以下复杂特征:1.非线性,2.不确定性3.动态性4.开放性

乌坎村村委会将一块集体土地卖给开发商,几年来在当地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3200亩土地陆续被政府贩卖,卖地款项达七亿多元人民币,而补助款只有500元,其余全部被当地官员私吞,盗卖村民土地准备兴建滨海新区碧桂园的开发商为祖籍乌坎的港商陈文清,他于80年代成为香港的广东海陆丰商会会长,同时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当地居民屡次上访无果,近期仅存的一块土地被卖给地产开发商,激发当地人于2011年9月21日游行示威,22日派出军警镇压而最终引爆骚乱。

“乌坎事件”的启示:社会管理得好不好,不在于是否存在矛盾冲突,而在于能否很好地容纳和化解矛盾冲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迫在眉睫。

5.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中介理论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中介理论,在当前具有以下世界观方法论意义:第一,掌握中介理论,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首先,“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其次采取辩证的思维方式,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再其次,我们就要学会具体分析和研究事物之间、矛盾的对立面之间联系和转化的条件,或是利用这些条件协调事物之间的关系,或是促进事物的转化和发展,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中介理论对指导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这突出表现在自然科学之间、社会科学之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第三,中介理论对于指导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也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必须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诸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经济发展中稳定协调和速度的关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科学向直接生产力转化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由于中介对于维系和协调统一体的存在,促进事物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有重大作用,因此,在处理以上关系时,除了要注意解决矛盾双方自身的问题外,还要采取中介方法,努力找出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中介,发挥中介的作用。

总之,采取中介方法,注意抓中间环节,是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面临的很多重大关系问题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方法。

第四章

1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思想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何方法论意义。

恩格斯说过“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里的“过程”不是抽象的过程,不是离开了主体和客体的过程。

世界作为一个过程,首先是指事物的过程,社会的过程,然后才是思想的认识的过程。

其基本含义有三:

1.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东西(就物质世界来说)

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事物的把握。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

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的自然界、现实的世界与抽象的世界。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恩格斯说,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着的人类社会:阶段性特征。

3.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

认识总是时代的认识,认识的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历史不具有最终的性质一样,认识也不具有最终的性质。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主体选择性,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2.如何理解社会历史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历史发展是自觉的、有计划、有意识的,是人的活动的结果。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包括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方法等等。但是,选择绝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客观的标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一,实践的客观性决定社会的客观性。

第二,人的选择受到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的制约。

第三,历史是自然的历史,人类活动的规律要服从自然的规律。第四,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第五,历史是一个合力。

(二)社会历史过程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3如何坚持历史主义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认识社会历史,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但是,后人在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不能超越历史过程和历史条件,用个人的好恶,用政治的需要,用主观的模式,去宰制、取舍、判断和塑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不能把这两种真实对立起来。

人类认识历史最终是为了认识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因此,应该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把握历史本质和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

为了把握历史的规律又需要舍弃一些细节和琐碎的事件:

坚持历史主义原则,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

并非一概的否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往往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虚无的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虚无的改良主义和反对进步和革命的历史。

第五章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1.“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强调:不能从“现实的人”所构成的现实社会之外寻找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只是“现实的人”的一个方面的属性,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例如有的经济学所定义的“人”是自利的“理性人“;有的社会学所定义的“人”是生而平等的“平等人”:有的政治学所定义的“人”是生而自由的“自由人“。这些所谓的人的假说,只是从一定角度对现实的人的某种逻辑抽象,它与“现实的人”的现实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它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王国。

2.“现实的人”是这些属性和特点的具体集合,相互约束和相互补充的聚集在一起,共同地表现着某个人的综合性特点。“现实的人”的综合性特点中哪一个表现为主要特点,要从他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来研究。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如何研究人的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也是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及其社会共同体,以及人的解放与发展等问题的方法论思想。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第一,人的本质是人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规定的。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个基本观点。

第二,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人们的社会关系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存在,它表现为社会共同体的形式。

第三,社会共同体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共同体对于人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社会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主要是揭示社会共同体的历史性特点。

第五,社会共同体性质与人的发展要求的矛盾推动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主要分析社会共同体发展变化的动力因素。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1、方法论意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又表现为具体的社会共同体,那么社会共同体又有什么特点呢?进一步说,如果考察了人所处于的社会共同体的性质和特点,那么,对于认识具体的人的特点就是有意义的。所以,研究特定的人所生活的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使人是特定的人的基本途径。

2、社会结构也表现为不同社会共同体组成的复杂性体系

家庭,家族:以特殊利益为基础,以特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群体

社会阶层:同一个阶层可能包含不同的社会共同体

社会阶级:同一各阶级包含有不同的阶层

社会阶层分析的价值:明确收入差距状况∕模糊不同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不利于清晰地分析社会结构

3、不同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方法论要求:两者要相结合。分析社会问题,就是分析这些不同的社会共同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研究社会管理,就是协调不同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是对未来社会的社会共同体的制度特征的构想。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特点:人是社会分工的主人而非奴隶;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消灭阶级和私有制以及强制性分工,物质与精神极大丰富。

为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

因为只有坚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才能回答和解决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提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和对策思考。

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发展着的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实现理论创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化”。

第六章

1.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社会现象是由无数个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构成的,它既有客观事实性的一面,又蕴含着价值的维度,因而,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既需要作出事实认知,又需要给予价值评价。

(2)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评价,既要客观地把握社会自身包含的价值维度,从而具有科学的社会认知功能,又要体现研究者所属群体的价值取向,从而表现出特定的主体性和价值观。如因价值尺度各异,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3)社会现象的“事实描述”,应当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结合别人已有的调查材料,互相对照,然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加以整理,最后作出描述和判断,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如格言: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

(4)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尤其需要通过对价值与事实的关系的认识,找到正确评价各种价值观的准绳,正确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知的真理性与价值评价的合理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客观地认识社会的性质和矛盾运动,正确地理解并把握人类自身的命运和使命。

2.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认知就是人们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的一种活动,方法与途径为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2)观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及其变化,进行细致的考察、观测。“一定的目的”即问题意识,确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有意识地”,指围绕目的而形成的自觉的研究计划。调查分实地调查和文献调查。文献包括报纸、杂志、书籍记叙的相关资料,也包括有关部门发表的数据资料、档案材料,还包括一些事件当事人的回忆录、日记等等;实地调查主要依靠调查者的经验观察。

(3)社会现象的“事实描述”或“事实判断”,应当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结合别人已有的调查材料,互相对照,然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加以整理,最后作出描述和判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目的都在于揭示社会事实的本来面目,而不应当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如列宁所说,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

3.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

(1)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生产力本身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与深度。从根本上说,人类历史就是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历史。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发展等多种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受生产力的发展的制约,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多领域的发展终究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发展和变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生产力标志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现实关系。

(2)生产力尺度是一种客体性尺度,立足于社会的客体方面、客体因素,力求把握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体现着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思想,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人们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评价应采取不同的标准,生产力只有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才能成为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生产力标准是“物”的不断丰富与人的不断发展的统一。历史活动的主体始终是人。人类历史就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手段。

(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的主体价值、主体地位及其权利人格等等都应受到尊重。发展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发展为了人民,就要把谋划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权益、文化利益、社会的权益。

第七章

1.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是在全面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相关总想找基础上,经过了。创造性的转换。而创立的。

首先,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理是绝对精神在时间上的展开和在空间上的扩展,是绝对精神不断获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马克思将这种头脚倒置、唯心主义的思想进行了

颠倒“,将之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其次,将核心概念进行了改造。在黑格尔邢里,世界历史既是从哲学观或哲学方法所

研究的历史,实指的是整个人类历史,是全世界各个民族发展的。通史。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讲,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里的世界历史。就不再是自古到今的由各个民族发展构成的整个人类历史,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即资本主义所开启的新的历史阶段。这个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它表明马克思已经借助形态的概念,把人类历史分成不同的形态和阶段,各个阶段各个形态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比之黑格尔将人类历史看做是同质的过程的理解,无疑是大大具体化和科学了。

再次,黑格尔在理解世界历史时虽然也注意到了劳动的辩证法及其重要作用,但他把劳动更多地理解为是一种精神劳动,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人出发,不仅看到了物质生产劳动在人的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更研究了劳动形式的历史变化,是工业这种“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构成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最深刻的动力。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对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人们在全球交往活动中既认识到了彼此存在的许多共同利益,形成了一些全球共识和全球行动,同时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和文化特质,强化了自

己的身份意识,并对于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权利有了更为强烈而明确的认识。因而经济全球化必然是多极化的,是众多主体共同参与又各自坚持自己的民族立场和利益诉求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统一体。看不到这种多元的矛盾统一,或是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态度,只看到共同、合作,只看到积极的方面而忽视差异和消极的方面,或是还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坚持以僵化过时的意识形态划线,以抽象的争论姓“社“姓“资“设问,都是片面、错误的。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们一般不笼统地使用。全球化。这个概念,即使使用也当做是一个缩略语,一个简称,是对经济全球化的简称。我们对全球化的确切理解,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统一。

3如何看待世界历史的现实本质和发展趋势

目前为止,世界历史发展的本质还主要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主导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们必须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当今的全球化是资产阶级主导的,也是资本中田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的普遍化。

它们一方面利用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梯级发展格局,利用金融和高科技优势,攫取超额利润;

另一方面也确实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发达国家国内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稀释和缓和。

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它的历史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净尽,它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在发展的同时还会不断产生出一些新的无法克服的矛盾。随着生产力和世界性交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日益饱和化,资本的价值实现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与资源短缺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资本逻辑对生存逻辑的压制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忍受,人的严重异化状态会逼得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推翻资本的统治。这时,世界历史将转变为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或者说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阶段将转变为。自由个性。的阶段。这种历

上一篇:国旗下演讲稿迎新年下一篇:成功励志经典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