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学生理心理

2024-09-24

女性心理学生理心理(精选9篇)

1.女性心理学生理心理 篇一

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的生理机制是很复杂的,它与脑干网状结构、边缘叶和大脑额叶等脑组织密切联系。首先注意与觉醒状态密切相联系,脑干上部组织和中脑网状结构在觉醒状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表明,在中脑部位切断脑干或破坏脑干网状结构而保留感觉上行特异传导通路,动物就陷入沉睡状态。临床上,脑干上部损伤的患者出现睡眠或梦样状态,选择性注意严重障碍。因此,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被认为是保证觉醒和注意的最泛化状态的脑结构。

大脑的激活状态是选择性注意的必要条件。选择性注意必须有更高位的脑组织──边缘叶和大脑额叶的参与。边缘叶中的海马和尾状核称为是有机体实现选择性注意的重要器官,即像“过滤器”那样,抑制无关的习惯化的刺激的信号进入大脑,而对新的有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大脑额叶的作用是直接参与主动注意和集中注意。

2.女性心理学生理心理 篇二

学生厌学的主观原因包括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1 厌学心理的行为特征

心理活动往往会以某种行为表现出来, 并具有明显的特征。根据观察研究, 厌学心理通常具有以下几个行为特征:

1.1.1 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 认为读书无用

这里的“读书无用论”有两层含义, 一是认为所学专业对找工作没什么直接帮助;二是认为学习的内容理论居多, 操作较少, 对将来从事的实际工作而言没什么用处。而社会上的用人不公、分配不公现象又使得“关系论”从反面证实了“读书无用论”。这种错误的认识是一种认知偏见, 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 “读书无用论”成了学生厌学、自我调节心理平衡的精神支柱。

1.1.2 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 消极对待学习

学习本来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 但由于种种原因, 使得学生讨厌学习。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 学生勉强学习, 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因此, 有的学生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谈到学习就头痛, 听到考试就害怕, 看到作业就心烦。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

1.1.3 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 远离学习活动

对于在学习中常伴随着不愉快体验的学生来讲, 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 才能找到快乐。他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不愿做作业, 不认真听讲, 经常违反课堂纪律, 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 有的干脆弃学出走和辍学。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 常故意抵触。

1.1.4 表现为对学习策略存在认识偏差, 不知如何学习

在厌学者当中, 除极少数外, 大多数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想学习的, 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但由于对学习策略不重视, 不探究学习方法, 使得学习方法不对头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学习, 往往对着书本不知所措, 坐着发呆, 而他们通常会归因于“静不下来学习”。久而久之, 学生对学习感到无能为力, 整天浑浑噩噩, 无所事事。

1.2 生理问题方面主要是体能的不足

体能不足是中职学生存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在所有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探讨中, 很少有人提到这个方面。体能不足是他们在初中学习失败的一个因素, 到中专这种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众所周知, 学习是靠智力和体力结合而进行的, 体力不行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1]。

2 引发中专学生厌学两大因素的解决办法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 我们应该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 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注重教师怎么教, 还要注重学生怎么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 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意识状态;要教会学生生活, 保证学生的体能, 用学生的智力指导学生锻炼体力, 以学生的体力支持和保证学生的智力, 达到使学生想学习、会学习、能学好, 直至爱学习的效果, 真正使学生能够愉快地生活, 愉快地学习, 这样对厌学学生的教育才算是一个完美的教育。

2.1 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2.1.1“祛邪”

青少年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 教师一定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事件当中深刻分析错误的原因, 彻底摧毁学生心中形成的错误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思辨能力和哲学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 把抽象的大道理和生活实际事件紧密联系起来, 深入浅出, 生动活泼, 才易于学生接受, 达到预期效果[2]。这是整个针对厌学学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直接决定着对厌学学生教育的成败。就像一块田地, 长满了杂草, 草拔不干净, 就不好播种一样。

2.1.2“扶正”

拔除了杂草, 教师就可以播下健康的种子———良好的思想品质、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如教育学生懂得去爱护别人, 勇于“吃亏”, 学会感恩, 会说话、会待人接物;会享受宁静生活的美, 会欣赏大自然的美;知道学习的重要, 相信自己能学好, 尝试着去努力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怎样记忆、怎样理解、怎样阅读等[3]。

2.2 针对学生生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2.2.1 科学饮食

一日三餐营养合理, 可以吃出健康。很多中专生不注意科学饮食, 三餐安排不太合理, 导致疾病和亚健康状态。

2.2.2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

科学的锻炼可以保证良好的体能和健康。要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 尝到体育锻炼的甜头, 做到会锻炼, 爱锻炼, 为学习提供一个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

2.2.3 保证合理的睡眠

中专学生上课睡觉是家常便饭, 原因很多。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消除厌学情绪。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厌学心理并非一朝一夕产生的, 产生原因十分复杂, 行为表现多样化。唯物辩证法认为, 原因可以导致结果, 结果也可以转化为原因。因此, 排除厌学心理必须深入研究学生个案或者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的办法, 对症下药才能根治。消除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 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深化改革,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给学生以科学的教育, 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 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亢金星.后进生厌学心理分析与转化方法[J].安徽教育论坛, 2004, (3) .

[2]尹水云, 杨春华.技校生厌学的心理类型及对策[J].煤炭职业技术教育, 2002, (4) .

3.心理影响生理 篇三

第一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

大家说,这不是和饮食因素有关吗?吃肥肉太多了、吃盐太多了、运动太少了就容易得这类病。美国进行了连续40年的研究,发现A型性格的人容易得这类病。A型陸格的特点就是,争强好胜、总爱拔尖、把同行当成对手、时时害怕別人超过自己。这种性格的人常处于一种焦虑的、紧张的状态,所以得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几率特别高。平常那些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心情愉快、对朋友和同行的进步由衷高兴的人,很少会得这类病。

第二类,消化道溃瘍、溃瘍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的疾病

这类疾病和心理因素关系特別密切。有的人一着急生气就拉肚子。口吃、神经性呕吐、厌食、习惯性便秘都属于心身性疾病。

一个学生应聘到南方工作,压力特别大,她对新工作又不太熟悉,所以不多久就出现了顽固性的便秘和环形脱发,月经也紊乱了,吃药也不管用。半年后回到家,心情放松了,所有症状也没有了。

第三类,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有人说这些病不是过敏引起的吗?是过敏,但有的人,在某一年龄段他不过敏,在另一年龄段他就过敏。身体的状况是在变化的,情绪紧张焦虑,哮喘就发作,过敏就发生;心情愉快放松,这些病就会好转。

有一次,一个妈妈带着她的小孩找医生看过敏性哮喘。这个孩子每说半句话,就要看妈妈一眼,孩子患过敏性哮喘三年了,住过一次医院,住到医院,还没有用药就好了,医生突然意识到,是这个孩子太紧张了。就单独和孩子聊天,了解到她妈妈要求孩子特严,孩子很怕妈妈,所以见妈妈就紧张,哮喘就发作。医生就给她妈妈做王作,说支气管哮喘,有一类是心身性疾病,心理压力大,它就容易发作,心理没有压力,它就不发作,你的孩子是非常典型的心身性疾病。后来,她妈妈改变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孩子也很少哮喘了。

第四类,神经性皮炎、斑禿、牛皮癣、湿疹和曰癫风等病

这些都是皮肤病,很多皮肤病的加重和发展,和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焦虑,不要紧张,不要让脸上过早出现黄褐斑。

第五类,类风湿性关节炎

部分肿瘤和某些糖尿病

这些疾病的发病、加重发展都和心理因素有关。某家医院有一个年轻的外科女护士,她大便脓血两年多了,一直当成慢性痢疾来看。有一天一个外科医生仔细帮她检查了一下,发现是结肠肿瘤。这位护士知道后,心理负担很重,白天吃不下饭,夜里睡不着觉,不到3个月,她就去世了。心理承受能力的低下,导致了肿瘤的迅速发展,最后断送了她的生命。

第六类,性功能障碍

所有男性的阳痿,如果不是因为器质性病变的话,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心身性疾病。女性的月经紊乱也是心身性疾病。有一个42岁的女性,闭经三个月了,以为是更年期,但一检查发现是怀孕了。但病人根本不信,她结婚8年都没怀孕,到医院也检查不出问题,她就以为自己是不孕症,原来他的丈夫家里是几代单传,特別想要个男孩,这位女性和丈夫感情很好,也特別想给丈夫生个男孩,心理压力一大,每次性生活都十分紧张,于是就较难怀孕。后来他们领养了一个孩子,没有心理压力了,反而怀孕了。

除了上述这几大类外,紧张性头痛(比如有的学生一考试就头痛)、偏头痛、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疼痛,儿童厌食、遗尿、夜惊,这些疾病都属于心身性疾病的范畴。可见心理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4.小学各年龄阶段心理生理特点 篇四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3、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小学二年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3、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小学三年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三年级学生一般为8—9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

2、三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二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

3、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较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三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

4、三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

5、三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因此,要多安排中、小强度的练习活动,不易安排静力性或爆发性练习。

6、三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7、三年级学生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兴奋和抑制的机能有所增强,学生每日平均需睡眠的时间为10小时左右,清醒时间增多,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较明显。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三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三年级学生注意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三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三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愿意依靠老师,由老师来评价动作好坏和裁判胜负。

5、男女生在一起活动不受性别的限制,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同学,结成一组练习。

6、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但被批评后的情绪很容易恢复。

四年级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一般为9---10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四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2、四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三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

3、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不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四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4、四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比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容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和练习前的准备活动。

5、四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大肌肉群发育比小肌肉的发育要早因此,要多安排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在注意发展大肌肉群的同时,也要注意小肌肉群的发展。

6、四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7、四年级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逐渐占有主要地位,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要有意识地将体育教学的五大领域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四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四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5、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6、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五年级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五年级学生一般为10—11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率高

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10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

增,12岁达到高峰,因此,五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的最高峰时期。

2、五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四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12岁以后差距逐渐加大,男生大于女生。

3、五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

非常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五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11---12岁时,灵敏

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4、部分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恰好是女生素质增长波动起伏或下降的阶段。女生由于月经初潮的到来,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给女生素质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五年级应开始对部分女生注意区别对待。

5、五年级学生处于敏感素质发展即将交替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大小肌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五年级是素质发展的大好时期,相应练习的容量要大。

6、五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接近中学青春期的特点。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

7、11---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11---12岁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五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

2、五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五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

4、五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5、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集体意识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愿意练习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性游戏。

6、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对老师的行为敢提出批评意见,对老师不公正的处理会有不满的表现。不愿违反规则,十分重视约定事项。

六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1、六年级学生一般为11---12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

率高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12岁达到高峰,以后增长率逐年迅速下降;女生均自8---9

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因此,六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的最高峰时期。

2、六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五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1---12岁时仍处于增长阶段;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男女生比较男生均大于同龄女生,12岁以后逐年加大。

3、六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五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13岁时,静力性耐力和爆发力也开始为敏感期。

4、部分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恰好是女生素质增长波动起伏或下降的阶段。女生由于月经初潮的到来,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给女生素质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五年级应开始对部分女生注意区别对待。

5、六年级学生处于敏感素质发展即将交替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大小肌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

6、六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开始进入青春期的特点。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

7、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每天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六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许多练习虽然属于已学过的教材,但其动作规格标准提高了。

2、六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六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意义记忆。

4、六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5、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十分尊重强者确定朋友关系的倾向十分浓厚,愿意同水平相当者竞争,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强,但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5.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篇五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 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 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我们每一个人本应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于我们在生命历程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我们实际离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6.女性心理学生理心理 篇六

导读:大家好,心理咨询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心理生理学的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

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

(重点题)(问答题)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此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重点题)(问答题)感受野: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如果把微电极插在视觉中枢的某个神经元上,记录其电活动,凡能引起其电活动显着变化的视野范围,就是该视觉神经元的感受野。

(填空)眼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外部世界千变万化的视觉刺激转换为视觉,这种基本功能的实现,依靠两种生理机制,即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前者将外部刺激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后者激发视网膜上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光感受功能,产生是感觉。

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通过眼外肌肉的反身活动,保证使运动着的物体或复杂物体在网膜上连续成像的机制,也就是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

(重点题)(问答题)眼睛的随意运动有哪几种方式?它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

答: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重点题)。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最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问答题)非随意的眼动

(重点题)(问答题)微颤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适应现象(感受器的适应)?

答: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其持续时间约在150-400毫秒之间。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

追随运动:是观察缓慢运动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的角速度最大可达500/秒。

颜色视觉的光生物化学基础

(填空)(选择)光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视杆细胞之中,是产生明暗视觉的基础。颜色视觉的光生物化学基础在于视锥细胞内的视蛋白结构不同。

视网膜上有哪几种细胞?排列方式及电传导方式?(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题)

(选择)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由色素细胞组成,由此产生和储存一些光化学物质。内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从外向内依次为视感受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足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细胞联系的一般规律是几个视感受细胞与1个双极细胞联系,几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关。因此,多个视感受细胞只引起1个神经节细胞兴奋,故视敏度较差;但在视网膜中央凹部只有视锥细胞,每个视锥细胞只与1个双极细胞相联系,而这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因此,中央凹视敏度最高。视锥细胞自中央凹向周围逐渐减少,所以中央凹周围的视敏度较差。在视网膜的5种细胞中,由视感受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形成神经传递的垂直联系;由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在垂直联系之间进行横向联系,发生侧抑制等精细调节作用。

视网膜中央凹附近的视感受单位较小,而周边部分视网膜的感受单位较大。

电传递方式:除了神经节细胞之外,视网膜上的其他细胞对光刺激的反应均类似光感受细胞,根据光的相对强度变化给出级量反应,这种级量反应是缓慢的电变化,不能形成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但可与邻近细胞的慢变化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效应。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对视觉横向联系的作用正是以慢电位变化的总和效应为基础的。在视网膜上对光刺激的编码,只有神经节细胞才类似于脑内其他神经元,产生单位发放,对刺激强度按调频的方式给出神经编码。视网膜的横向联系中,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对的处理和从光感受细胞至双极细胞间的传递都是以级量反应为基础的模拟过程,只有神经节细胞的传递才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

视觉的传导通路:始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其细胞轴突构成视神经,末梢止于外侧膝状体。

侧的视神经左右交叉到对侧外侧膝状体;而来自两眼颞侧的视神经,不发生交叉投射到同侧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经视放射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1),继而与二级(V2)、三级(V3)和四级(V4)等次级视皮层发生联系。V1区与简单视感觉有关

(重点题)(问答题)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皮层神经元感受野有什么不同?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现同心圆式,其中心区和周边区之间总是拮抗的。对感受野施予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开反应;相反,撤出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闭反应。在神经节细胞同心圆式的感受野中,其中心区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开反应,周边区引起闭反应的神经节细胞称开中心细胞;相反,其感受野中心区引起闭反应的,而周边区引出开反应的神经节细胞称闭中心细胞。

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形成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拮抗的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分三种类型:简单型、复杂型、超复杂型。简单型感受野面积较小,引起开反应和闭反应的区均呈直线型,两者分离形成平行直线,但两者可以存在空间总和效应;复杂型感受野较简单型大,呈长方形且不能区分出开反应与闭反应区,可以看成是由直线型简单感受野平行移动而成,也可以看成是大量简单型皮层细胞同时兴奋而造成的;超复杂型感受野的反应特性与复杂型相似,但有明显的终端抑制,即长方形的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效应。总之,简单型的细胞感受野是直线形,与图形边界线的觉察有关;复杂型和超复杂型细胞为长方形感受野,与对图形的边角或运动感知觉有关。

(名词解释)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

目前,大体有两种功能柱理论,即特征提取功能柱和空间频率功能柱。视觉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在视皮层内存在着许多视觉特征的功能柱,如颜色柱、眼优势柱和方位柱。

听觉生理心理学问题

(选择)人能听到频谱大约为20-16000赫兹的各种声波,对400-1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

频率鉴别阈限:在1000赫兹最适宜音高的附近,人们可以分辨出了赫兹的变化。

物理声学分析声音的频率、振幅或声压以及复合声的频谱;心理声学考虑到这些参数与人类主观听觉间的关系,则提出相应的参数是音高、音强和音色。

听觉通路:首先达延脑的耳蜗神经核,交换神经元后大部分纤维沿外侧丘系止于下丘。最后由内侧膝状体,由内侧膝状体将听觉传送到颞叶的初级听皮层(41区)和次级听皮层(21区,22区,42区)。

(选择)听觉的神经编码(理论):德国黑尔姆霍兹听觉共振假说;位置理论;频率理论;美国贝克西行波学说。

(填空)关于内耳音高编码问题的两种方式为细胞分工编码和频率编码。

(选择)(填空)在外周和中枢内对音强编码的机制较为复杂,可分为极量反应式编码、调频式编码、细胞分工编码。

(选择)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有两种基本方式:锁相-时差编码,强度差编码。这两种编码都依靠两耳听觉差为基础,前者是由声波达两耳之间的时差所形成的空间定位;后者是由声波强度在两耳之间差异所形成的声源空间定位效应。

味觉通路:舌的味觉传入冲动均达脑干孤束核,在这里交换神经元后上行至桥脑味觉区,最后达大脑皮质的前岛叶,这里是最高级味觉中枢。

嗅觉通路:前梨状区及杏仁核内侧。

躯体感觉模式及编码的一般规律

躯体的感觉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由表及里分成三个层次:浅感觉、深感觉、内脏感觉。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度感觉等,这些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置、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肌腱等组织中;内脏感觉一般情况下这些感觉并不投射到意识中来,分布在脏器、血管壁之中,受到牵拉或触压会引起痛觉。

躯体浅感觉与深感觉传入径路:先投到一级皮层区(3-1-2区),再投身到二级皮层区(5区和7区)。

7.女性心理学生理心理 篇七

1. 单纯性肥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肥胖是21世纪严重危害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少儿肥胖症已广泛地出现在世界各国, 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少儿肥胖会引起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另外, 肥胖少儿经常遭到同伴们的嘲笑和歧视, 自尊心和性格受到损害和影机体耗氧量增加, 心输出量增多, 心室充盈量增加, 并且引起心脏的离心性肥大。其心脏的储备能力降低, 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腔与心脏体积大于正常少儿。肥胖者胸腹部脂肪积累, 横隔被抬高, 胸廓运动受到限制, 降低肺通气量, 导致肺部换气受限, 严重者甚至发生肺心综合症。

1.2 单纯性肥胖对心理的影响。

单纯性肥胖容易使儿童产生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专家们研究发现, 中度以下的肥胖儿性格多温和、宽容, 并无易激惹倾向, 而随着肥胖度增加, 尤其是极度肥胖儿情绪稳定性差。此外, 肥胖少儿的个性、气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由于体态异常, 肥胖少儿常常受到来自环境, 尤其是家庭方面的压力, 过于担忧自己的身体, 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低, 容易形成孤僻性格, 从而导致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受损, 进而影响智力潜能的发挥。

2. 体育运动对肥胖学生身心的影响

2.1 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 提高肥胖学生的身体素质。

少儿时期是成长发育的高峰期, 需要丰富的营养, 节食减肥和药物减肥方法均不适合。体育锻炼是少年儿童最有效的减肥方式。体育活动是日常能量消耗变化最大的部分, 在能量平衡中起关键作用。运动疗法可通过直接增加能量支出或间接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体热收支负平衡而减肥, 运动减肥同其他减肥方法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对身体成分的不同影响。其他减肥方法在减去体脂的同时, 大多伴有体重减轻, 而运动减肥在减去体脂的同时能使运动者体重有所增加, 因此可以使身体看起来更加结实、健康。

在实践教学中, 针对肥胖儿童的具体情况, 我尝试让肥胖儿童参加以下体育活动。

(1) 踢毽、跳绳、跳橡皮筋。体育专家称之为四季咸宜的“10分钟最佳活动”。

(2) 慢跑。慢跑几乎活动全身, 可以消除紧张, 减少焦虑, 调整情绪, 增进心理健康, 是最值得推荐的少儿减肥活动。最近一项权威的调查表明:慢跑是最简单易行的减肥方法。每天慢跑45分钟, 每周4次, 锻炼1年, 就可以减体重8公斤。

(3) 练哑铃、俯卧撑、棒操等健美活动。这些活动可一人在家中进行, 也可在做作业的间隙进行, 形式灵活, 效果较好。

(4) 踢足球是少儿最喜欢的活动, 但目前体育场有限, 应选择好场地, 注意安全。

(5) 游泳、登楼、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2.2 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 消除肥胖学生自卑等不良心理。

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组织形式等能够使少儿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这对于改善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促进与他人正常交往等方面会起到重要效果, 而且积极健康心态的形成更加促进其主动投入体育运动中, 使超重少儿形成天天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养成乐观向上、开朗的性格。

3. 关于肥胖学生体育锻炼的思考

根据不同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少儿设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是保证良好干预效果的关键, 该模式中运动、心理、饮食三维度的具体制定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3.1 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方法。

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的组织形式 (包括强度、时间、频率, 以及娱乐性、集体性, 等等) 是影响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的项目、强度、时间和频率的运动有不同的能量消耗, 因此, 目前相关运动处方较多。专家综述了耐力运动对单纯性肥胖少儿健康起到的重要作用, 针对单纯性肥胖少儿不爱活动、易接受生动事物的特点, 运动的组织形式需要保证形式多样化、内容生动活泼。

3.2 运动的同时加强饮食控制。

除了加强锻炼外, 肥胖孩子的饮食结构要更合理化、更科学化。

在对初中肥胖学生对饮食的喜好调查中, 73%的肥胖学生喜欢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66%的肥胖学生喜欢吃瘦肉、鸡蛋、黄豆, 他们都明白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鸡蛋、黄豆是相对健康的食品, 但我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发现大多数肥胖学生对肥肉、奶油、油炸食品和各种零食、甜饮料都存在着偏好;特别是各种甜饮料, 尽管只有30%的学生选择会经常饮用, 但实际上每次体育课下课后学生基本上都喝可乐等甜味碳酸饮料。

因此, 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应减少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增加蔬菜、豆类、杂粮等食物的配给, 帮助孩子改变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让他们逐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使其受益终生。

摘要:本文从单纯性肥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体育运动对肥胖学生身心健康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旨在促进中小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单纯性肥胖学生有所了解, 并为正确指导单纯性肥胖中小学生进行体育健身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中小学生,体育健身,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韩松.单纯性肥胖儿超声心动及血清雌二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 2000, 2.

[2]姚文华.肥胖病诊疗问答[M].长春出版社, 1994.

[3]吴梓梁.小儿内科学[M].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 1402-14101.

8.女性心理学生理心理 篇八

一、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不适应

女孩子到了十二三岁之后就会出现月经初潮,她们往往对这一突然来临的生理现象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昔日平静的心理一旦被打破,注意力就会被分散。

二、月经期内分泌变化导致情绪改变

不少少女由于内分泌功能还未完善,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不平衡,常常伴随着月经出现周期性情绪变化,如烦躁、易怒、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有的还伴有头痛、腰酸背痛、腹胀腹痛、困倦嗜睡、乳房胀痛、轻度浮肿及全身不适等躯体反应。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月经前7~14天,经前2~3天加重,行经后则减轻或消失,因而称之为“经前期紧张症”。

三、角色期待及外部评价对他们的负影响

据调查发现,女中学生中有40%左右感到月经期间根本学不进去,90%认为月经对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老师和家长往往难以理解这一点,常常批评她们“懒”、“不认真”、“退步了”,或叹息“女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总是读不上去了”,因而采取更严厉的措施。老师、父母的这种偏见和管教容易激发女孩们的逆反心理,导致双方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上述诸因素常常互为因果,交互影响。这使女孩子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因此导致神经症或诱发精神异常。

9.女性心理学生理心理 篇九

【关键词】飞行疲劳;睡眠剥夺;动态监测;生物反馈;放松

0引言

飞行活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复杂的劳动类型之一. 在飞行过程中,飞行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1]. 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机舱的噪声和振动、气压变化、长时间飞行、无规律工作、高应激状态、似昼夜节律的扰乱以及睡眠不足等,致使飞行人员经常处于疲劳和半疲劳状态,导致飞行员的能力下降,易引起判断失误,出现飞行错觉,甚至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2].

1飞行疲劳及主要特点

飞行员产生飞行疲劳, 最初感觉全身乏力、倦怠、萎靡不振、精力分散, 飞行能力明显降低. 据调查,连续飞行10 h后,有70%的飞行员头晕头痛, 70%~80%的人全身酸痛、倦怠无力.

飞行疲劳与日常中的疲劳,既相似又有其特点.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劳累感似乎成了现代人的普遍感觉,保健专家将这些劳累感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体力性疲劳:这种疲劳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或过强的体育运动造成的. 表现为手脚酸软无力,体能下降明显. 二是脑力性疲劳:由于长期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大量消耗大脑内的血氧,从而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 此类人群常表现为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失眠多梦等症状. 三是心理性疲劳:是由现代生活中高强度的压力与紧张感造成的. 超负荷的精神负担可使心理处于一种混乱不安的状态,从而导致人情绪沮丧、抑郁或焦虑. 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在不断地增加人们的精神负荷,故心理性疲劳的人越来越多,此种疲劳比体力和脑力疲劳的危害更大[3].

飞行疲劳的主要特点是:反应迟钝,思路单一,思想麻木,记忆力下降,判断失误,条理性差,视力下降,个性变为冷漠或易激惹[4]. 有研究表明飞行事故的1/5直接或间接地与疲劳相关. 因医学原因停飞的前5位或多或少与疲劳产生的后遗症停飞[5]相关.

2引发飞行疲劳的因素

为了飞行安全和飞行人员的`身心健康,飞行管理部门对飞行人员疲劳问题非常重视,各国军航或民航都在进行有关疲劳方面的教育,分析成因和研究对抗措施,尽可能减少或缓解飞行疲劳,提高飞行质量,消除飞行事故隐患. 在引发飞行疲劳的逐多因素中,工作负荷、睡眠、情绪等是常见因素.

2.1飞行负荷过重飞行负荷,通俗地讲就是飞行工作量. 它决定于飞行时间、飞行任务的难易、技术是否熟练、情绪是否紧张、航线上的气象条件、跨越时区多少和座舱的环境条件等. 如飞行时间相对过长, 部分耐力差的飞行人员就可产生明显的或过度的疲劳感[6].

2.2睡眠和休息不足睡眠和休息不足,容易产生飞行疲劳. 如长途飞行, 跨越时区较多, 飞行时间长,作息制度也受到较大的影响,干扰正常的睡眠过程, 这样就容易产生飞行疲劳. 如飞行前睡眠不好,起飞时就有疲劳感的飞行员,在空中对缺氧、加速度、颠簸等的耐力低于正常水平, 容易产生错觉.

2.3不良情绪情绪稳定的飞行员,在飞行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不受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干扰,能根据任务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以便在紧张飞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能和技能. 反之,就会因情绪波动而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致使动作忙乱,导致不能发挥正常的飞行技术水平. 而起飞、着陆时的紧张情绪则可能增加飞行负荷, 导致飞行疲劳.

在众多损害飞行人员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因素之中,睡眠不足是最普遍、影响最严重的因素之一. 航空环境中导致睡眠不足的几种最主要的原因,即工作的需要对睡眠的限制,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精神紧张和似昼夜节律的扰乱.

3疲劳监测的研究进展

疲劳的监测主要从睡眠状态、生物节律、脑电图、心电图、体温、脉搏和血压几个方面进行监测. 关于疲劳的评价主要从主诉、量表和飞行日志等进行分析评价.

1992年,澳大利亚Snell等[7]人对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生理学测试,试图从血液测试中判断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和身体中铁的代谢状况,以此监测慢性疲劳的程度. 1991年美国Coen等根据个体无氧阈来控制长跑训练,以利于更好地消除疲劳. 同年,意大利的French等[8]对优秀长跑运动员运动至疲劳时通过摄入咖啡因来缓解和消除疲劳. 有研究表明由于长途飞行疲劳的飞行员的警觉性时常减低,甚至在应急状态下也是如此,因此,Cabon等[9]应用飞行员活动电子监测仪(the electronic pilot瞐ctivity monitor,EPAM)对飞行员的警觉状态进行连续监测,并限制困乏状态如打盹以预防睡眠惯性,并用脑电图、心电图和心率等生理参数进行监测,以证明EPAM监测飞行员低警觉期的能力,结果表明是可行的.

1987年最早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订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诊断标准,并于1994年加以修订完善[10]. 该标准被国际医学界公认为金标准.

用瞳孔的遮闭状态来判断疲劳 . 通过对眼动仪瞳孔模块输出视频的图像处理,由此推断瞳孔的遮闭状态,计算出用于疲劳判定的眼睑闭合度值. 主要观察指标:从图像采集卡中采集的图像反应了被试者瞳孔的开闭状态. 计算出用于制定疲劳的眼睑闭合度值,推断被试者的疲劳程度[11].

运动性心理疲劳概念模型的提出. 分析阐述了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评价心理疲劳的可行性以及心理疲劳、生理疲劳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提出了采用不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不同层次与性质的心理疲劳的研究设想与思路,如用内分泌激素等生化指标检测评价负性情绪性心理疲劳,用ERP等生理指标检测评价认知性心理疲劳等;提出进行相关研究时应特别注意检测手段与指标的检测效度、敏感性、适用条件、综合评价、个体差异等,以避免研究工作走向歧途[12].

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改变. 通过设计一种高输入阻抗,低噪,抗干扰性强的前端表面肌电信号(SEMG)采集器将驾驶员的腰部肌肉疲劳信号采集到DSP处理器上. 实现疲劳状态在DSP处理器上的定量描述. 从而实现疲劳驾驶检测[13].

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HRV). 徐先慧等[14]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方法检测16名北京—美洲、北京—澳洲和北京—欧洲航线飞行的飞行员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HRV);另外检测10名国内昼间飞行的飞行员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HRV)作对照组. 结果发现跨时区飞行使飞行员HRV 谱成份的昼夜周期节律显著降低.

肌电皮温生物反馈仪. 飞行疲劳可以使飞行人员操纵能力下降,造成错、忘、漏,是导致飞行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开辉等[15]应用 JD/PW25型高级肌电皮温生物反馈仪对 49例飞行疲劳的空军飞行员进行肌肉放松训练,达到了消除飞行疲劳的目的,收到较好疗效.

付兆君等[16]探讨睡眠剥夺条件下服用咖啡因对情绪情感状态的影响. 实验中服用咖啡因后,POMS量表(取自WHO“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中的指标有力-好动高于安慰剂组,疲惫-惰性、困惑-迷茫得分低于安慰剂组,表明服用咖啡因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剥夺引起的不良情绪 ,提高积极的情绪要素水平,降低主观疲劳程度,使人充满自信.

4预防飞行疲劳的措施

如何消除疲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方位、多指标的问题. 研究缓解飞行疲劳是一项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目前试图在评价飞行疲劳指标上找到突破口尚存诸多困难,但采取综合应对措施,可以把飞行疲劳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4.1充足的休息睡眠高质量的睡眠是保持充沛体力和精力所必需的,对军人来说,则与战斗力密切相关. 休息环境要安静, 无喧闹、无吸烟等不良影响;室温不宜过高或过低;飞行紧张阶段要安排好午睡;应制定适时打盹、强制睡眠训练计划. 如有的国家对承担离开基地数日或更长时间飞行任务的人员作出规定:出航天数越多,每天值班的时间应越短, 以保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4.2良好的飞行环境消除或减少飞机座舱中的不良因素 如缺氧、过冷过热、噪声、振动等.

4.3合理的营养饮食营养学研究表明,含糖丰富的食物容易使人困倦,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以使人清醒. 如果饮食搭配合理,并在开饭的时间、菜谱安排上与要求的节律相适应,就有助于调整节律到某一状态. 为了效果更好,最好在出发展开地点以前就开始调整饮食的时间、成分等. 保证每餐有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禁止空腹飞行,以防发生空中晕厥. 在夜间执行任务前给予高蛋白饮食,将有利于飞行员保持觉醒,提高其脑力工作能力.

4.4积极的情绪情感飞行人员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耐力, 减少疲劳. 睡眠剥夺不仅可以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同时还可以对情绪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 改善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使飞行员身心俱佳,从而减少疲劳的发生.

4.5适量的体育锻炼研究表明,平时经常进行适当体育锻炼的人,其身体耐力较好,除了不容易患病外,其适应时差变化和调整节律的能力较强,同时也能较好地适应轮班工作. 适当锻炼可以降低夜间血浆褪黑素水平,安排适当时间进行适中锻炼可以调节人的节律. 在生理节律的最低点前进行适度体力活动还可以提高人的觉醒水平.

4.6合理的规章制度合理控制飞行量,为了防止飞行疲劳,有关部门规定了一段时期内的“最多飞行时间”. 如民航飞行员每年飞行时间不得超过1000 h, 以防过度疲劳. 飞行训练中应吃间餐,长途飞行应隔4 h进餐一次.平时应加强飞行员的日常保障和身体锻炼,严格体检标准, 进行疲劳意识教育,提高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和健康鉴定质量,防止飞行员带病飞行.

飞行疲劳是航空航天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不仅关系到飞行员身体健康与工作绩效,而且直接威胁到飞行安全. 引进和发展飞行疲劳处理系统模型和睡眠训练系统,增强飞行人员自身处理疲劳的能力. 通过模拟训练,提高操作熟练度,降低疲劳发生率[17]. 建立飞行疲劳的动态监测系统,对军航、民航飞行人员进行有关飞行疲劳教育,使他们学会预防和消除飞行疲劳的措施和方法,对保障飞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建明. 浅析飞行疲劳的生理原因与对策[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15(6):10-12.

[2]曹雪亮,孙云峰. 航空环境中睡眠不足的原因及其对抗措施[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3(2):132.

[3]林俞欣. 现代人劳累感的自我检测[J]. 求医问药,,9:49.

[4]胡文东,马进,韩文强. 飞行疲劳的预防和监测手段[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42-543.

[5]成海平,柳松杨,俞梦孙. 缓解军事飞行疲劳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323-8325.

[6]薛雁歌. 飞行疲劳与飞行事故[J]. 解放军健康,,66(4):9.

[7]Snell P, Vaughan R. Physiobogical testing of high performance distance runners[J]. Mod Athl Coach,1992,30(1):24-25.

[8]Coen B, Schwarz L, Urhausen A. Contralof training inmiddle and long distance running bymeansof theindividualanaerobic threshelol[J]. IntJ Sports Med, 1991,12(6):519-524.

[9]Cabon P, Bourgeois睟ougrine S, Mollard R, et al. Electronic pilot瞐ctivity monitor:A countermeasure against fatigue on long睭aul flights[J].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74(6):679-682.

[10]袁萍,梁伯衡.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20):70-73.

[11]耿磊,吴晓娟,彭彰. 改进的基于TMS320DM642的疲劳检测系统[J]. 国外电子元器件,2005,8:4-7.

[12]林岭,张力为. 可以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6):731-734.

[13]王峰,孟哲,易威. 基于DSP的疲劳驾驶检测仪研制[J]. 医疗装备,2005,10:9-11.

[14]徐先慧,葛盛秋,张宏金,等. 跨时区飞行飞行员生理负荷评价方法的研究[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10(2):120.

[15]王开辉,姚力萍,王金法. 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消除飞行疲劳 49例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 2005,33( 2):211.

[16]付兆君,马瑞山,程宏伟,等. 睡眠剥夺条件下服用咖啡因对情绪情感状态的影响[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10(3):142-145.

上一篇: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探索与研究下一篇:小班“庆圣诞 迎新年”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