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2024-10-27

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共14篇)

1.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篇一

《水和物质的简单分类》导学案

姓名 班级

教师寄语: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等净化水的方法;

3、通过对电解水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再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4、认识分解反应和化学反应,并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5、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眸

1、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2、教师提问并归纳知识要点。

二、夯实基础

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2、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

C、氢原子和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氢原子和氧原子 B.氧原子和氢气分子 C.水分子 D.水

4.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石蜡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电解水

C 镁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

D泥水沉降分层

5.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________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杯壁有______生成,用手触摸烧杯,烧杯_______。说明氢气和

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_____,并放出___________,此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反应说明氢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

6.下图1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填写下列空白。

(1)与a试管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___极。a试管中产 生的是______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b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

(3)用V表示气体的体积,则Va∶Vb约等于_____________。写出通电分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点击中考】

1.(2012临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B、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冰块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2.(2010济宁)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面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为物理变化 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水为化学变化 C、用生石灰去除室内潮气为化学变化

D、水通直流电得到氧气、氢气为化学变化

3.(2012聊城)201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东昌湖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调查:

⑴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在实验室里,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漏斗和玻璃棒。

⑵若要测东昌湖水质的酸碱性强弱,最适宜的是________(填字母)→沉淀→过滤→吸附(活性炭)→消毒→用户。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的活性炭能吸附杂质、除去臭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A、酚酞试液 B、pH试纸 C、石蕊试液

⑶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填字母)

A、随意弃置废旧电池 B、含二氧化硫的工业废气排放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⑷“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任举一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⑴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通过对天然水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_________的方法。

⑵如图(见第一页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______;实验B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

⑶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中考预测】

1、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将是氢能源的世纪,氢气被称为最清洁的能源是因为()

A、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 B、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 C、氢气密度小 D、氢气不易溶于水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3、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反应,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_________。

⑵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是:河水→加絮凝剂(明矾)

_______________的结构。

②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将硬水软化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⑶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4、小兰同学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D.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5、甲、乙两位同学共同完成电解水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实验后,有下列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①甲指着氢气燃烧实验的装置说:“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若有水生成,我认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②乙回答说:“可能是这样,我也不能肯定。” ③乙指着桌上的一瓶无色气体说:“这瓶气体若点燃后能燃烧,我认为这是氢气。” ④甲回答说:“可能是这样,但我也不能肯定,能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很多气体都能燃烧。”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描述的是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降温到0℃,水结成冰B.加热到100℃,水变成水蒸气C.给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 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7、给水通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但不会分裂 B.不能破坏水分子C.能使水分子分裂成原子 D.能让一个水分子变小

8、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篇二

关键词:导学案,编制,策略

“导学案教学法”, 即以导学案为载体, 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要形式, 教师编制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教师由“教”变为“导”, 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 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和创造性。

导学案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的指导下, 根据学情, 在教师引导下, 由教师设计供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 是学生自学预习的重要依据, 是“导学案教学法”实施的蓝本。就此, 笔者对导学案中几个重要要素的编写策略作一探讨。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策略

学习目标是学生自学预习的指南。学习目标的制定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全面性, 做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二是层次性, 区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 针对不同课堂内容, 分解和细化目标内容;三是创新性, 挖掘教材资源, 转换目标内容,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目标;四是主体性, 内容叙述上变生硬的“要求”为轻松活泼的“谈话”, 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问题设计策略

导学案中问题设计包括用于学生自学预习的问题串 (即自学内容) 、激发思维的精选例题 (即例题精析) 、检测巩固知识的测试题 (即达标检测) 等。

自学内容中问题串的设计是指通过设计一些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 将知识引申和拓展, 激发思考、暴露疑点、了解认知状态, 便于调整教学策略。问题串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针对性, 针对重点难点设问、针对主干知识设问、针对学生疑点设问;二是思维性, 设计有思维容量的题, 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才能回答;三是层次性, 设计有梯度的题, 低起点、小坡度, 层次分明;四是开放性, 设计结论不确定或解题思路多样的题, 鼓励发散思维, 促进探究。

例题精析中的例题是教师用以阐明生物学原理及应用的题目。例题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典型性, 选取的例题要典型, 与重难点吻合, 以激发思维、澄清认识、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二是变化性, 尽量选取可变式拓展的题, 便于学生做一题会一类题, 以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三是全面性, 格式应齐全, 不仅有解析、答案, 还要有点评, 解析应从解题切入点、技巧等方面作阐述;答案应从解题格式、思路、得分点等方面进行示范;点评可从题目内容出发, 或对题中思维长度延伸、或对题中解题技巧归纳、或对题中模糊概念澄清、或对题中思维陷阱提醒等。

达标检测中的测试题是用于当堂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度的一组试题。测试题的编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适切性, 习题的数量和深度要适当, 紧贴当堂教学目标, 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当堂完成;二是踩点全, 针对知识点选题, 不漏点;三是多样化, 内容形式多样, 如知识应用、成果展示、纸笔测验等。

三、学法指导策略

学法指导即在导学案的自学内容和例题精析中, 设计学习方法提示,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 以让学生明白“怎么学”。

学法指导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多法并举, 将“引导、示例、总结、应用”等方法融入自学内容和例题精析中, 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二是明确要求, 即方法提示要明确, 如阅读某段内容、比较某个图表、分析某个图解等。导学案编制结束, 仅是完成了教学前的预设, 而“导学案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师依据学生自学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 即以学定教。这种有针对性、高效的课堂需要的更多是教师课堂上的生成。

3.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篇三

一、从“木”到“林”——纸质导学案,培养动笔习惯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很少带笔,课堂上多是“握着鼠标 丢了笔杆”的状态,但信息技术课是不是只需动鼠标,不需动笔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里那些内容适合使用纸质导学案呢?“程序设计”类的涉及逻辑、计算、编程等,需要学生在纸上划一划才能得出结果,写一写方能明晰思路的教学模块。比如小学信息技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7月第2版)四年级的Scratch单元以及五年级的Logo语言单元。

以五年级logo语言第2课《画楼梯》为例,本课是学生学习logo语言的第2课,需要掌握的命令共有4个,分别是FD前进命令、BK后退命令、RT右转命令、LT左转命令,这些命令是以后画任何图形所必需的基本命令,在教学时,我以纸质导学案为依托,预习为先导,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互动交流为主方式,在导学案中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驱使学生动脑(想方法)、动笔(写程序)、动鼠标(调试程序)相结合,一步一步探索总结,得出4个命令的使用方法,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导学案的基础载体是纸质,一般由教师设计好印发给学生。纸质导学案在其他的学科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实践中,老师们通常的做法是,纸质导学案的底稿采取电子文本的形式保存,根据自己课堂反馈及学生的特点等多种因素再在底稿上上修订,像这种保存电子版的导学案,每年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不断修订的做法,就是导学案向电子导学案迈出的一大步。

二、从“知”到“智”——电子导学案,引发探究之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电子导学案的优势则更为明显。电子导学案并非是纸质导学案的简单电子化,它更注重技术的操作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电子导学案由教师用Word、Powerpoint或者WPS设计好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通过网上邻居共享或者“电子教室软件”等发放给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里“网络基础”单元的保存网络资源类的教学非常适合使用电子导学案。例如三年级第15课《遨游因特网》,本课结合三年级学生语文课本中刚学过的《长江三峡》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完成有关“长城简介”的电子导学案,引出如何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以查找“长城”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线同时进行。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把网上搜索到的资料进行阅读、分析、筛选、整理、加工,将自己需要的内容保存到导学案中。

除了上述情况适合使用电子导学案外,需要教师提供半成品(例如图片处理)作品,留下相关的技术空白,以需求激发学生探究电脑技术这一类的教学内容也适用。

电子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要提示学生实时保存,并记住存储的位置,以便整理和复习。

三、从“碎”到“统”——网站导学案,延展教学时空

当下盛行的“微课”、“一师一优课”等优秀的教师授课视频资源,及课程所需的图片、影音、flash动画、拓展信息等资源需要一个共享的平台提供给学生进行导学,纸质和电子导学案都不能满足需求,网站导学案应运而生。它除了能容纳各种学习资源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涵括更多的内容:比如课前需要学生做选择题进行统计、收集信息,讨论质疑区、评价版块等。借助网站导学案,学生可在课堂上边学边做,也可以假期在家里远程自学,并把问题反馈在讨论区,师生共同探讨。

网站导学案一般使用制作网页的软件来制作,如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 它可以根据学情,自由方便地调整“学、展、点、测”等课堂环节,甚至删除某些环节。此外,网站导学案页面美观,系统性更强。高效课堂上的每个环节与流程,教师都可以在导学案上设置对应的方法指导(导航台)与知识提示(菜单栏),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完成知识迁移。网站导学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画图”、“文字处理”、“多媒体技术”、“演示文稿”、“信息技术基础”、“机器人”、“物联网技术”等软件使用和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前景单元的教学内容适用。以三年级教学内容《画圆》为例,这节课提供了以网站为载体的导学案,“导学案”给了学生路线和方法,也给了学生思想和态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哪块内容需要怎么学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了基础。

使用网站导学案的优势,让学习框架更系统,学习内容更丰富。同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教学无处不在、课堂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真正实现了以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在网站导学案的影响下,课堂模式与课堂形态也将会完成突破与升级。

4.《生物入侵者》导学案 篇四

课前延伸学案

1.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 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重点生字词:

重点词语解释:

3.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课内探究学案

一、目标展示(释放你的激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能力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1.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了解科学的引进生物物种

2.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1、了解生态环境知识。

2、培养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

●学习难点

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及其危害。

二、自主学习(走进科学,探索科学奥秘)

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从文中找出语句说一说。

2.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找出文中概括性、过渡性的关键语句,把握课文内容)

三、探究质疑(展示你的风采)

1.焦点访谈

如果你是记者,将怎样采访?会向当地农民、相关官员、生物学家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被采访对象,将怎样回答记者的提问?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语言品析

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严密的基础上又不乏生动有趣?请从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试作分析。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四、巩固提高(施展你的才华)

假如我是生物入侵监控局长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防范?

五、反思感悟(学海拾贝)

1.文章标题为《生物入侵者》,全文都起笔于生物入侵,落笔于启示,在平实、准确的说明中诠释了一种特殊的生态现象,使人读后可产生理性思考,那么,学完本文后,你有何收获呢?提示:收获可以是写作技法上的,还可以是思想上的,用“学完此文,我明白了„„收获了„„”的句式理性地叙述自己的提升、认识和思想的升华。

2.学完本课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提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六、达标检测(真金不怕火炼)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劫掠()栖息()藩篱()归咎()斑斓(2.解释下列词语

在劫难逃:

束手无策:

无动于衷:

五彩斑斓:

3.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鸟类,()鸟巢,()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2.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4.第一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5.“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课后提升学案

1.主题阅读“自然‘万花筒’”单元,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5.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篇五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是初中生物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为了落实这一理念,从去年开始,我校推行“学案导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本人积极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对这种教学模式加以尝试。在生物课堂中,以学案为依托,由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品尝到了“学案导学”给我的生物课堂教学带来的喜人变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前高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不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本人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凸现出来的作用

1、“学案导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知识获得的传授者和给予者,主要表现为整节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上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诞生的“导学案”,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纳者,而是知识建构的主动参与者。教师不再是一讲到底,而是精讲巧讲,学生不再是一听到底,而是主动思考,动手动口,合作互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的转换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学案导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种子的萌发形成幼苗》这一节,了解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种子的结构,本人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每两人一组,每组一套材料器具。讲解了实验操作的要求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剖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找出两种种子的种皮,胚、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并给玉米种子的纵切面滴加碘液,找出胚乳的位置。接着让学生将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的各个解剖结构分别粘在学案的指定位置,包括种子、种皮、胚、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再接着让学生在全班展示诞生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赞许后,学生的成功感油然而生。最后让学生讨论,以玉米为代表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和以蚕豆为代表的双子叶植物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学生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讨论显得顺理成章,气氛十分活跃。接下来学生在全班交流讨论结果,达成共识。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加深了种子基本结构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达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学案导学”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

探究案版块是学案的主要部分,本节的知识大都以填空、问题、表格、概念图和流程图等形式出现,重点突出,内容详细,布局巧妙,能够显示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把握章节知识重难点。

4、“学案导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由于采取的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主动表达,对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对技能进行了合理地训练,对情感有深刻地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自然,学习成绩也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

5、“学案导学”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更快速。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必定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地自我否定,不断地扬弃出新,不断地改进完善,从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自我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任何改革都是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也是一样。通过一年多的学案导学的尝试和运用,本人发现本备课组的学案导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导学案的编制还不够合理。

(1)初二生物备课组的导学案普遍存在容量过大的问题。

导学案中的探究案和检测案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究案是学生完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凭借,应该在课堂中完成。检测案是为了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应该在课堂中完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课时紧张,目标过多,内容难度大等等,导致探究案和检测案没有在课堂中完成,导学案的运用效果就会打折扣。

在今后的学案编制过程中,应该做到内容精炼,教师精讲,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活动时间。

(2)导学案中学生学法指导体现不明显。

导学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凭借。因此,每一节导学案中不但要写明学生在这一节中探究什么?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探究的方式方法,这一点必须在导学案中体现出来。有了具体的学法指导,学生的探究有法可依,探究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加强。

2、教师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还不充分。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精髓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一节课的时间大部分应该让学生活动,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只是精讲点拨。由于我们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走过来,还生怕学生不会学,学不会,我们对学生的搀扶还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学生活动的时间还不过多。在今后还

应该大胆放手,不该讲的地方坚决不讲,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

6.高一生物第一节课导学案 篇六

编写人:汪红松审核人:汪红松编写时间:2010—8—30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生物再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理解学习高中生物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物兴趣的建立。

教学过程

我叫-----------,你们可以叫我--------,本期教授大家生物。说起生物,大家好像很熟悉,因为我们每天无时无刻不在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打交道,如:动物、植物以及看不见的微生物。哪么,我还是想请大家说说,你们心中的生物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一、生物是什么样的?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病毒例外)

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向环境排泄废物)

3、都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即有应激性)。

4、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三、生物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高中生物的要求和方法

1、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记忆———→理解、思考———→融会贯通

2、要学以致用(要学会自觉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3、要学会做笔记和主动复习(每天花5分钟看学过的内容)。

7.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篇七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案导学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学生也能够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的一个表现便是学生们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得到提升。通过有效的学案编制,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在学案准备中为学生们留出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有充分的发挥舞台。当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输出———接受模式, 而是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验证、去探究, 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会很大的提升大家对于课程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只有当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有着强烈的好奇与求知欲时, 大家才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心思去思考研究这些内容, 才会对于相关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体验。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理论性很强的一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在理解与接受上也存在一定难度。为了让相关知识更易于被学生们接受, 在学案编制时我会有意识的留给大家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这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以及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前面的内容已经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 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 那么, 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本节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最后提出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对于这两个经典实验的研习是重点, 这也是很适合让学生们展开自主学习的内容。于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会引导学生们梳理前面学过的知识, 随后, 会让学生们自己来学习探究这两个实验, 然后展示相关的学习成果。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非常积极, 学生间的交流探讨也异常活跃, 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大家的思维能力也很有效的得到了锻炼。

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案为先导, 以学生的独立探究及自主展示为途径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但是学生思辨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 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可以很好的深化学生们对于教学素材的理解及认知, 这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种很有力的推动。在引导学生们展开有效的自主学习前, 教师在制作学案时应当让教学过程更为灵活生动, 要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并且设置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进而更好地推进教学过程的有效展开。

《关注人类遗传病》是和实际生活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一节教学内容,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会通过学案设置加入更多学生们独立探究的过程, 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让大家举例说出自己熟知的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并且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学生们纷纷就这个教学任务展开了各种研究。一个学习小组在自主展示中向大家展示了X隐性遗传病的有关资料图片, 当汇报人深情地介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舸”所患疾病和事迹时, 不少学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相信这不仅是对学生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 这个学习过程也会给学生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会让大家对于这部分内容有更好的掌握。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案导学—自主展示”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好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在学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节内容时, 学案设计中我给大家留出了两个思考问题:

1) 选取1~2种生物, 分析它们的生活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

2) 如果照片中某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会对这种生物产生什么影响?

对第一个思考题, 可指导学生以一种陆生生物和一种水生生物为例, 仍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找出它们生活所必需的环境因素, 并说出这些环境因素对它们的作用, 使学生明确, 在这些必需的环境因素中, 阳光主要为生物提供能量, 其余的各因素主要为生物提供物质。通过对第二个思考题所作出的假设或猜想, 学生们会逐渐明确每种生物都离不开适于其生存的相应环境, 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引起生物的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们在思考与探究这两个问题时需要自己尝试去获取各类资料, 这些资料中除了有关于思考问题的介绍, 其中也涵盖了大量其它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有帮助。

结语:“学案导学—自主展示”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辅助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 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且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对于学生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会是很好的推进。

摘要:“学案导学—自主展示”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辅助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 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且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8.生物教学中实施导学案的初探 篇八

一、如何使用导学案

1.熟悉目标,突出难点,强化探究

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以书面的形式在课前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并在预习中做到胸中有数。例如《减数分裂》学案中展示目标,强调知识目标,使学生课前进行有目的的预习。一是阅读教材,二是观察课本中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图文结合,重点观察染色体行为变化,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联系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变化规律,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规律,这样,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以便突出难点把握重点或主线,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教师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提出具启发性的问题和布置一些学生通过预习能完成的基础习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一些基础内容课前就能理解掌握。特别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克服难点,体现方法,以强化自主探究为目的的学习过程。

2.达成目标,体现关键,学有方案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对当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有所了解,并在预习中对知识有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并且,各个同学对知识理解程度不同,参与情况不同,各人能力得到不同的展示,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基因的表达》一节,我利用多媒体图像,先让学生观察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过程,直观形象地了解基因表达的方法和过程。然后借助磁性黑板,让学生演示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教师要诱导学生在课堂上听、读、写、记、思、答并重,多种感官齐参与,有机配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这样一来,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本节所学知识关键,体现纲举目张、融会贯通的宗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花时间去讲解学生已理解的内容,可以有足够时间解决重、难点,点拨疑难问题,这有助于所学知识系统条理化。例如,有关细胞器的知识,我引导学生采用表格形式从分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进而体现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这样,使学生从整体的知识结构掌握过渡到每个知识的内在联系,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的不同之处,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复习时可以避轻就重,有目的地安排复习计划,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二、如何有效实施导学案

1.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学、乐学,要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学生认识规律的形成过程。教师要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必须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发现知识”中学习知识,在“发现知识”中使学生学科观念和学科素质不断提高,在“发现知识”中使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2.提高学案的编写水平

编写导学案要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要针对不同对象编写不同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导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导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创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3.加强学案的具体操作

导学案应培养学生处理已学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学生自主学习来讲,它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向未知领域探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要体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状态与所需要帮助做出正确判断,需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组织、协调学生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此外,教师在安排自主学习时,需要有一个切合实际、比较科学的计划,包括时间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确定。针对这些大量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能抓住一切可利用时间,自主获得相关知识。

4.导学案重在交流

事实上,导学案交流也是学案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交流,导学案的功能就无法充分发挥和实现。学案交流切忌长篇大论,鼓励短小精悍,点明关键,直击结论,三言两语亦无不可。教师要学会认真倾听,这既是教学的需要,又是对学生无形的鼓励。

作者简介:

黄妍丽(1978.11~),工作单位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厂回民中学,从事生物教学15年,中学一级教师。

9.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篇九

【摘要】在教育技术不断的发展下,导学案也能成为新课标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学、创新、协作能力的培育,成功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生物导学案新课标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63-01

一、高中生物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1.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导学案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发生了大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从“讲师”变为“导师”,把课堂教学的主体交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解决教学难题、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会学”、“易学”、“活学”,让学生成功的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构建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必须遵循教学的梯度性原则、量理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诱导性原则和探索性原则,强化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生物学科的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做到学以致用。

2.导学案模式构建的目标。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有自悟的思想。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二。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此古语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想要在某方面有所造诣,必须要冥思苦想,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在自学中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在应用中如鱼得水。因此,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练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驾驭知识的能力。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考虑课时的因素,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单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开展教学活动,调整课堂教学的质量容量和难度,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学习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在学案的编制中,要设置相关的教学问题,教学问题要在学生理解的范围之内。再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现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案的设计上,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设置难度不一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2.学案的备课模式。导学案备课的模式为:前期备课――基体讨论――优化教案――教案讲授――教学反馈的备课过程。首先作为学科组组长,要召开学科教师就本学期讲授的内容进行研究,包括知识体系、讲授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流程等。通过小组研究,将教学的方案通过讨论、审查和审定之后确定终稿。教学将教案文本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近期的教学知识,学生可以读教学方案提出疑问。

3.学案的授课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教师做到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学生正确的学习。授课方式多样化,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难易程度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可以选用指导和协作的教学方式,而对于概念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些教学方式中,学生对知识点有个初步的认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性,其次是采用归纳的方法总结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三、导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1.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学案的编写要依据课堂教学的时间、目标,符合学生的理解层次,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创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的模式不是知识点的堆积,而是对知识点的优化组合,由易到难,层级渐进和专项突破的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网络,整个课堂教学思路为:命题方向――知识总结――重点记忆――知识延伸――专项训练。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遗传学成为考试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考点结合实例考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以及相关概率的计算,推测后代中性状表现及概率、个体基因型和性状显隐性综合呈现等。

2.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缺陷,其教学效率不高。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结合基础知识、实验原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制定试验计划,规范操作实验,高效的完成实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和学生的素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如以细胞膜的制作为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取材和操作等细节进行分析实验的效果。在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实验。实验课程要改变以前以课本为标准的实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协作能力,也提出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方式。因此,教师依据课本实验内容变换个别实验材料、条件完成相关实验要求。以细胞膜的制作为实验内容,可在实验的基础上鉴定红细胞的成分和功能,如蛋白质成分的鉴定,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鉴定,以及温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等。

四、对导学案教学模式发展的思考

导学案模式使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但是,导学案教学模式不是作为科学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的完善。教案是教师个人的杰作,在编写教案的过程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编写教案,致使出现教材的目标与教学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要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难点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对于学生疑惑的问题要详细的解答,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知识点。

总之,导学案还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需要不断深入细致地研究挖掘出其蕴藏的巨大潜力,使之适应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全方位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0.学案导学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篇十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 甘肃 武威 姜秀萍 摘要:“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

关建词:“学案导学”;初中生物;生物教学;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尝试着运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生物教学,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了教师教学高效和学生学习高效的双目标。

“学案导学式” 也可以看做“ 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三段是指课堂教学依据教师和学生活动主要分为三段,即学生自学练习、教师课堂精讲、随堂检测评价。课堂教学分三段的目的和依据是:第一段,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初步的感受新知,并掌握其中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常识性的知识,然后,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强化自学所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第二段,教师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课堂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热点和考点,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第三段,进行随堂检测与评价,题目不一定多,但一定要是经典题目,既要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又要贯穿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六环节的一般步骤为

编制学案、提出自学要求、交流讨论、精讲深化、练习巩固、反馈总结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编制复习学案一般包括课标要求、思考讨论、考点要点聚焦、综合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第二环节是抓学生自学练习,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三环节是预设问题,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第四环节是教师课堂精讲释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热点和考点;第五环节是组织随堂检测,检查学习效果,并进行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第六环节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理清知识层次与脉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知识。其中心环节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思考讨论就是根据课标的要求设立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考讨论,学生的思维条理越来越清晰,结论越来越明确,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上。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师生间、生生间有效地互动,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得到共享,共同完成对复习知识的建构。教师的精讲深化,学生的交流讨论应成为学案的要点。“学案导学式”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课改深处是模式,“学案导学式”

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编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教学大纲出发,但又不拘泥于大纲,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结语:

“学案导学式” 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当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学案导学式”不是教条,也不是教案的翻版,我们只有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境下灵活运用,才能让“学案导学式”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真正追求。

参考文献:

11.导学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生物教学;导学案;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9-02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方式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效果。所以,作为中学教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怎样去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新课程改革尤为重视构建高效课堂,其目的是进一步减少无效的教学时间,为了能确保起到培养人才的目标,通过科学合理调整相关的教学方式,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去发挥课堂教学功能,尽量去缓减学生学习的强度,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起到相应的提高[1]。

一、高效课堂的产生

通常来说,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并不是经过感觉或交流被动接受的;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学习,在进行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采取主动的方式,学习只有是经过主动方式建构起来的,我们才认为是有意义的。还有,为了进一步确保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是进行教学的目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学过程不仅可以适应学生各种学习需求,同时也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前提下,在进行教学的规定时间内,教师尽可能地去适应学生的各种学习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学习与发展的课堂教学,通常我们把这称之为高效课堂[2]。

二、导学案的概述

1.导学案的含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按照每位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精心设计其教学的内容,同时需要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进去,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准备的导学方案,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3]。

2.导学案的意义。①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以及组织,这主要是需要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展开。主要包括:a.在特定氛围下,对做事能力进行进一步学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做事的能力;b.在特定的环境中,进一步培养其学习的能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求知的能力;c.在进行实际活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学习与他人协助的能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共处的能力;d.在一定的环境中,不仅要对其生存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还需要对其做人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发展的能力[4]。因此,进一步培养其学习的能力以及尽可能地去完善其人格培养,这就是导学案的意义所在。②导学案能充分体现学业的高效。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课前预习,进一步去发现课堂教学内容中存在的疑惑,并在课前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课后,积极主动地去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同时对出现的疑惑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尽可能地做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如果能够较好地去掌握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严重的学习压力,同时这也能体现出导学案对于学业学习的高效性[5]。③导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以进行忽略,同时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进一步的落实。当然,如果不能较好地去落实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容易出现盲目学习的现象。综上所述,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去做一个启发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既不能成为目空一切的讲解者,而且也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6]。

三、生物学科导学案的实施要求

1.生物学科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①完成课前的预习自学的要求。首先,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在自身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查阅资料以及探讨等多种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工作,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师在这次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讲述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有效预习活动,学生可以做到对学习内容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心中有数。②课中积极参与探讨交流、学会聆听、大胆质疑的要求。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进一步利用两种的状态。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动口动手: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小组的交流探讨中,在整个合作小组内,积极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同时,与合作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进行相关探讨,经过探讨后,在所有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其次是需要进行的是动耳动脑:在进行合作小组探讨过程中,积极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同时还需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点评,并且进行积极动脑思考其正确性,最后根据已有的初步探讨结果进行归纳与总结。③课后及时巩固、归纳反思的要求。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的高效性不仅体现在课堂的高效,而且还需要对课后的高效进行分析,对于课后的高效主要是表现在复习巩固方面。

2.生物学科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①课前及时批改导学案并及时反馈。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批改,同时进行及时的反馈,这将是进一步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一个良好途径。在课前,教师可以全面分析在预习案中学生所遇到的疑惑及其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一步进行反馈或深入探讨。②课中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交流和展示点评。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其重点以及难点问题是生物导学案中的《探究案》,在进行实际讨论交流活动时,通常来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进一步达成共识,最终进行小组展示以及点评工作。③课后进行导学案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进行学法指导。总而言之,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检查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督促作用,通过这种有效的监督,可以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整理和反思的好习惯。

总之,高效课堂的实现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成三维目标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提升能力。导学案作为课堂的导航仪,能充分发挥其导学的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预习、学会归纳总结、学会听课、学会大胆质疑学会创新,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知识的“高效”、能力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徐斌艳,吴刚,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3]辛自强.知识建构研究:从主义到实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崔鸿,郑晓蕙.学科教学论系列一新理念生物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丁远毅,崔鸿.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篇十二

一、学习目标

1. 学生理解并掌握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运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了解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区别。

二、教材特点

本节内容始终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向为主线展开,内容比较抽象、复杂,涉及的物质种类比较多,仅通过自学学生很难理解透彻,这就需要将课本中的图文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展示其动态变化的过程。

三、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

1.设计学案,指导预习。教师除了设计学生要预习的内容,还要设计一些既有一定梯度,又有针对性的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如,学生自主预习各个知识要点之后,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预习了“RNA的组成和分类”之后,提问: DNA和RNA在结构和组成上有哪些不同? (2)预习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之后,提问:遗传信息在传递和表达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是否相同? RNA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分别与氨基酸有什么样的关系?

2.展示问题,检查效果。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教学的情况,就预习学案中问题的完成情况进行交流、分析,以达到检查的目的。也可依据具体内容提出新的问题,进而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在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可分为几步?其所需要的条件、原料、发生的场所各是什么?(2)参与蛋白质合成的物质都有哪些? 各有什么用途?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否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深挖教材,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难点、准点和关键点。教学时,合理选择并灵活应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1)图文并茂,激发兴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了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片段: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物质,加以修补和培育繁殖,竟然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大生物复生。学生了解了这个充满悬疑和想象的故事后,就会兴趣盎然地进行讨论,将本节课的学习推向高潮。

(2)提问设疑,破解难点。提问设疑是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可以阐明原理,理清知识点的外延和内涵。如,突破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为什么RNA适合于做DNA的信使? 2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给mRNA的?3mRNA也能携带遗传信息吗? 4翻译的直接模板是什么? 5碱基与氨基酸之间是如何对应的? 6游离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等等。这些问题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不但理清了知识主线,而且还对知识的分支也进行了深层次分析,使相关知识更加系统化。

(3)讨论例题,巩固知识。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例题,在课堂教学时分析讨论,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本节课的重点在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针对这两个重点,可以各筛选2-3道有关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4.课后反馈,纠正错误。课后的练习巩固是导学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主要依靠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每节内容的导学案都设计了巩固练习,学生完成后都要全部上交,教师认真批阅,将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利用自习或下一节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3.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篇十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林林总总,其中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综合进化理论,它较为深入地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拉马克学说。2.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4.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学习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学习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自主学习

活动1 自主阅读课本P110,说出拉马克学说的内容。

自学检测

1.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观点的是()A.后天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B.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 C.后代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物质

D.生物所有性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

2.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拉马克

D.摩尔根

3.仔细分析下列现象,除哪项外,都符合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为捕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 B.在黑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因长期不用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

学习任务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主学习

活动1 分析“长颈鹿的进化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并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来分析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活动2 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意义及局限性

自学检测

4.用解释模型来分析长颈鹿的进化原因

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 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 ;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

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合作交流

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害虫抗药性的形成的原因。

自学检测

4.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10%能发育为成体。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自然选择 5.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A.适者生存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学说 6.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7.按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甜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兔子和狼在长期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学习任务三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自主学习

活动1 阅读教材P113最后一段,了解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总结提升】构建本节课知识网络。

【巩固达标】

1.在农田中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其药效会下降。这是因为()A.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定向变异

B.杀虫剂诱发害虫突变产生出抗药性个体 C.杀虫剂选择并保留了害虫中的抗药性个体 D.杀虫剂超过了有效期

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正确理解是()A.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B.选择是不定向的

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D.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3.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变异不定向 B.a→b的变化是生存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性变异 4.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填“相同”或“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 ;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填“适者生存”或“不适者被淘汰”)。

14.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篇十四

摘要: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通过“学案导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依“案”而“导”,学生依“案”而“学”,从学案的设计、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验等方面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学案导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初中的学生,尤其是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好奇心强,兴趣浓,若能利用这一特点,在初中的起始阶段,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习惯,培养专业的生物素养,逐步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生物实验,做实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具上,不注意听讲,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有效操作,使实验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有什么办法既能提高实验课堂的有效性,又能关注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案导学”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学案导学”是以“不待教师教,学生自己能学习”为宗旨,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素养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下简称为《酒精》)为例,谈谈“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一、学案的创新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基础

实验学案的一般组成应包括学习目标、实验过程、学习检测三部分。

学习目标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落实。这一部分还包含有学习重点、难点,主要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即学习准备。

实验过程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DD制定计划DD实施计划DD得出结论DD表达和交流”这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设计。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探究实验。

学习检测是为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练习,选题要力求典型,有梯度,力争全部学生均能完成基础题,优秀学生能完成拓展题,使各类学生均可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要激发学生这种内在的动力,需要一份让学生感兴趣的学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学案的设计应在上述基础上有所创新:

1、加入情境内容

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酒精》一例中,我以“水蚤国国王离奇暴毙”为诱导,结合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中的人物“古灵精探”,创造出浓厚的情境氛围,学生很快就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想了解当中的原因,也就有了做实验的兴趣。

2、结合生活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重要手段,其设计是学案设计的关键环节。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如《酒精》中,我先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酒精会影响水蚤的心率?”,继而提问“白酒和啤酒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一样吗?”,联系生活,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实验。

二、教师的引导是“学案导学”的关键

导学的目的,就是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出学生潜藏的且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联系和能力,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说,导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少教,“不教”,让学生针对问题多思考,多交流。导学是让学生能在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交流,主动应用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中,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1、示案导学阶段

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以后,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在《酒精》一课中,创设情境后,教师马上引导学生思考引发“水蚤国王”死亡的原因,从而联想酒精对水蚤心脏的影响,继而查找喝酒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资料,通过比较后,作出问题的假设。

2、引导讨论阶段

在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然后巡班指导,并在这个时候进行个别的辅导,提醒学生做好学案的记录。

学生的分组要提前做出干预,确保组员的层次性,提高分组讨论的效率。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尝试解答学案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如《酒精》的实验中:“为什么可以用水蚤来做实验?”“水蚤心跳很快,如何数水蚤的心率?”等。

3、集思广益阶段

如果小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集思广益,在全班的讨论中提出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这个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通过“互问互答”的环节,让已经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巡堂时的准备,快速确定要讲的内容,抓住问题要点,层层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互问互答”环节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既加强了小组间的合理竞争,又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归纳巩固阶段

教师根据课堂学生实验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梳理概括,总结在学案上,使知识系统化。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创新为本的价值理念,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迁移应用阶段

教师要善于在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迁移获得新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如《酒精》一课中,便可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如果您是一个医生,如何劝告人们避免水蚤国王暴毙的悲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活跃,纷纷在学案上写上了“给广大群众的健康建议”等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内容。这个阶段是学生是否理解实验目的的检验,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创设民主的氛围,倡导自由讨论。

(2)在“互问互答”环节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一位学生发言后,允许其他学生的补充,或者请另一位学生来判断前一位学生讲得对不对,为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可以要求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要说明理由。

(3)教师要充分备课且对课堂有较强的驾驭能力。自由讨论的课堂不同的意见较多,对教师的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互问与互答、主题与个性化问题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各抒已见,又不能干扰课堂正常进行,更不能偏离主题,要做到课堂秩序活而不乱,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效实验的核心

学生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但实验课和一般的.授课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最明显的不同是学生必须要动手做。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做,教师先讲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全过程,然后让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实验,这种教法一成不变,学生的思维难以发散。“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体现出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接手。

(1)要让学生接手,必须在学案的设计上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明确学生的学习,不但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固化的思维变灵活,让灵活的思维更灵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践体验。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归纳和总结实验要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质疑也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解疑释难的方式,可以把“假设与结论不一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操作可能产生的误差或错误的操作等。

(3)“学案导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讲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上应用“学案导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和学科素养,也有效提高了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世卿,邱烈..“学案导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9(4)514~516

上一篇: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下一篇:成立大会主持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