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说课稿

2024-09-14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说课稿(5篇)

1.《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说课稿 篇一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教案

大连市一0一中学

荣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养成尊敬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尊敬教师,理解教师,由衷的迸发出爱师之情。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的了解教师职业。教学重点: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的了解教师职业。教学难点:养成尊敬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由衷的迸发出爱师之情,并能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爱。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教学。

二、复习提问。

三、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家人父母带给我们无比珍贵的亲情,也看到了同学朋友带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友情,那么我们身边的老师,他们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上课之前,我想把一个美丽而又真实的故事送给大家。在一所中学的一个班级中,有一个内向而又自卑的小男孩,因为学习成绩太差,而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于是男孩一直自暴自弃,整天调皮捣蛋,恶作剧不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男孩无可救药了,后来班级来一一位新老师,新老师了解了这个小男孩的劣迹之后,并不想放弃他。有一天老师把男孩叫进了办公室,在男孩的手上轻轻的系上了一条蓝色的丝带,老师对男孩说:“但凡系上了蓝色丝带的人就是老师生命中最珍贵的人。同时老师又送给男孩一条蓝丝带,希望他能为他所认为重要的人带上,男孩搞到非常震惊,因为男孩从来没有想到能成为别人生命中那个最重要的人,他略有所思的拿着蓝丝带离开了办公室。后来,男孩开始发奋学习,改掉了身上很多缺点,再后来男孩考上了理想的学府,直至今天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多年后的一天,男孩回到了母校,找到了当年的那位老师,男孩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条蓝丝带,轻轻地系在老师的手上,男孩对老师说,您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老师谢谢您。

师:这个男孩,今天就站在这个教室当中,他就是我。此时,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与你们的老师之间也一定会有许多感人的动人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学生交流。

实际上在我们的学校生活当中,师生关系师一个重要的话题,他不仅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师建立在我们彼此了解的基础之上饿,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你们的老师吗?

(一)我知我师(板书)、学生活动:教室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多条提示,通过提示让学生猜猜这是身边的哪位老师。

教室:其实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而教师这个群体又有着共同的特点,思考我们身边的老师日常工作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交流回答。

讲课、批改、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讲授方法、关爱我们等等(板书)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个教师,他的工作真的很忙,如果把一件件事串联起来,就是我们老师辛勤耕耘的一生,我们看到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的无私奉献的,然而目前社会却有着这样的一种声音。

多媒体展示材料,电子教师可不可以取代教师。学生活动:讨论电视教学电子教学为什么不能取代老师。原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板书)教师:其实我们的老师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他们的付出远远的比我们感受到的多的多,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位老师。多媒体展示:谭千秋老师的事迹。

学生活动:讨论这位老师的榜样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精神的力量?

教师总结:谭老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却把希望和爱留给了我们,我们的老师就这样的伟大,他们赋予我们知识,教会我们怎样做人,甚至在为难关头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我们,这是因为我们老师都有一颗金子般的新心。这就是对我们的爱心。我的老师是春蚕,吐尽

银丝织春景;我们的老师是人梯,献出碧血育人才。书中45页知识点

这样的老师,我们怎末能不去爱他呢?我爱我师(板书)希望在这种浓浓的师生情意下,我们建立一种爱师、尊师。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面对我们身边的老师,我们要我指我师,我更爱我的老师。

学生总结:本节课之后,你对老师又了怎样新的认识?

2.《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说课稿 篇二

本课通过学生亲身体验, 再现了教材知识内容的情境, 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所要求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本课引入了电子白板技术及自制微视频, 增强了课堂的交互性、开放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发挥提供时间和空间。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本课是让学生全面了解老师, 在知师的基础上热爱老师, 并学会如何有效地与老师沟通。这也是初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课在本教材和本单元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经历从“向师性”到“独立性”的转变, 既迫切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 又难以摆脱对老师的尊崇甚至害怕的心理, 他们对老师的了解往往还带有神秘的色彩, 这是他们学习的难点, 但这也恰恰是他们学习的兴趣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和艰辛;能够正确评价老师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我画你猜”“我来模仿你来猜”“各抒己见”等活动, 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通过“观看视频”“拨动记忆的琴弦”“心语卡”等传情意的活动, 主动抒发对老师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能够尊重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教学过程

1.导入

歌曲导入《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听歌曲, 并说出歌曲描述的是谁?

设计意图:为本课教学奠定情感基调, 进而导出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

(1) 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

活动一:我画你猜。

(1) 展示学生为老师画的素描, 其他学生猜是哪位老师。

(2) 请学生模仿某一位老师, 其他学生根据模仿猜是哪位老师。

(3) 学生根据课前给老师拍的工作视频, 制作成微视频, 并在课上展播、分享。其他学生结合微视频及自己日常观察, 补充完善老师的工作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 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活动二:各抒己见。

以“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是否能够取代老师的作用”为主题, 将学生分为两组展开辩论, 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阅读教材, 补充不足。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 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

活动三:播放“最美乡村老师陈腊英的事迹”视频, 让学生体会老师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理解、明确老师的育人工作, 深刻地体会到老师的伟大, 同时通过视频了解老师的人格魅力, 激发敬师之情。最终, 学生的爱师情感从肤浅、模糊发展到深刻、清晰。

(2) 情感升华

活动一:给学生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老师先讲述自己与老师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 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活动二:拨动记忆的琴弦。学生讲述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活动三:“心语卡”传情意。学生在“心语卡”上写下想对老师说的话, 表达出对老师的爱, 增进师生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及“心语卡”实现能力目标, 即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老师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 并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另外, 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并能够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养成尊敬老师的良好道德品质。

3.课堂总结

(1) 学生总结

教师先将学生分组, 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 交流、讨论总结学习内容。然后请每组的代表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所总结的内容。

(2) 配乐朗诵

学生齐诵教师准备好的诗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信息技术为载体, 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课堂需要“爱”。

本课各教学环节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 以活动为主体, 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并落实在学生的具体行动中的原则。特别是学生自制微视频的运用, 丰富了教学资源, 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 由于课时、教学能力有限, 本课的设计存在许多不足, 在各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够细致。

点评

“互联网+”时代来了, 思想品德课怎样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是广大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说教?讲练?背诵?传统的课堂能否焕发新的生机?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可喜的变化。

1.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课堂

本节课从设计到教学, 处处可见学生的参与, 视频素材由学生拍摄、制作, 课堂活动由学生组织、学生主持、学生参与, 连课堂总结也是由学生共同完成,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学生已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退居幕后,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互联网+”时代的平等、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精神在本节课得到完美的体现。

2.信息技术的使用适时、适切

本节课中, 从“知”的层面到“行”的归宿, 电子白板技术和微视频的合理使用对学生情感的迁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3.“爱”仍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的主旋律

班级授课的优势就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情感的交流, 通过课堂活动升华师生情感, 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中, 课堂交流活动从学生素描画、模仿游戏、自制微视频到情感体验活动, 无一不围绕着对教师的职业认知的主题, 慢慢地“拨动记忆的琴弦”, 使师之“爱”由浅入深最后产生强烈的共鸣, 完成学生从“我知我师”到“我爱我师”的转变。无爱不教育, 课堂因为一个“爱”字, 跳出了看冰冷的屏幕、读乏味的书本、听枯燥的说教的窠臼, 并变得有生机和活力。

本节课尚可提高之处有二:一是从教学设计上来说, “各抒己见”环节是有新意、有意义的环节, 如果教师能够善加利用可能会有更多的精彩。二是从课程准备到课堂交流来看,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课整合的影子, 如果教师能够在这方面深度思考, 那么一个项目式学习的精品课程也就指日可待了。

3.《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教学设计 篇三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53-02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

本课为实验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个框题。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 本课以现代师生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同时兼顾传统师生观的合理成分,对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有重要意义,并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第二框题“主动沟通,健康成长”做了铺垫。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职业。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尊敬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并试着认同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

二、学情分析

当前,传统的师生观和学生观正在向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这种转型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影响很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尊重和理解教师。

教学难点:客观和真实地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由衷地尊师、爱师,赞美教师。

四、教学策略及手段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主体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为此,采用了创设情境法、音乐熏陶法、活动体验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每当走过老师你窗前》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到这首歌曲,你们想到了谁?你们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的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设计思路:通过播放歌曲,创设爱师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师情感,导出本课主题: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板书:我知我师。

(二)讲授新课

1?郾活动一:师恩难忘——说说你最难忘的老师及师生间的感人故事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回忆你最难忘的老师,说说师生间的感人故事。

(2)组织学生活动,师生互动。

师:大家都有与老师的感人故事。你从这些老师的身上看到了什么?请概括一下老师是什么?(展示幻灯片。)

设计思路: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讲述自己最难忘的老师及师生间感人的故事,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师:这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师,他们感动了我们,鞭策我们前进,是我们的榜样。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位感动中国的老师——李灵。

2?郾活动二:播放视频——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的事迹

【教师事迹】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看到有大量农村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的20多万元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她任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这个学校有7个班,300多名学生。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由于所有学生的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于是,李灵在放暑假期间,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1)教师提问。

师:看了短片,你感动吗?为什么?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为李灵撰写的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从颁奖辞里,你看到李灵老师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验。

设计思路:通过大屏幕播放影片,使学生再次认同教师的育人工作,深刻体会教师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激起敬师之情,使学生的爱师情感从肤浅、模糊发展到深刻、清晰。影片的播放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加大了课堂容量,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了解了老师。请你说说老师的工作特点是什么?

(4)小结:我知我师。

教师的工作特点:教书育人,用人格魅力为我们做榜样(板书)。

3?郾活动三:问题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些国家的学校用电视“取代”了老师。在未来社会里,老师真的能被取代吗?

(1)学生分析讨论。

(2)得出结论:老师不会被取代。

师:老师教书育人,他们无私奉献、热情、执着,让我们产生敬爱之情。我们爱我们的老师是因为老师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和高尚的人格 。

板书:我爱我师。

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因而有了无数赞美老师的名句。你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句子呢?

(让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展示幻灯片。)

设计思路:这三个活动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从对教师的简单了解,到对教师职业特点的基本了解,再到对教师人格魅力的深刻体会,最后通过“计算机能否替代老师”的问题辨析加以总结,使学生全面了解教师,并逐渐加深对教师的敬爱之情。活动使学生实现了知识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体会教师的辛劳,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这个职业。

师:老师为我们付出,甘做人梯,委屈自己,与人方便;甘做慈母,关心他人,辛劳自己。我们能不感激我们的老师吗?是的,我们感动,我们感激。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郾活动四:我给老师颁个奖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请你为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画张像, 并写一段颁奖辞,课后送给老师。如果这位老师在场,你可以在念完颁奖辞后,直接把画像送给老师。

(展示幻灯片。)

(1)学生为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画像并写一段颁奖辞。

(2)学生展示成果,学生互相点评。

(3)请学生课后把画像和颁奖辞送给老师。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为老师画像和写颁奖辞,表达了对老师的爱。这样教学,能挖掘学生资源,升华学生对教师的爱,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上,从而导出本课主题(后半部分)——我爱我师。同时,实现了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三)课堂总结

请学生谈谈在课堂上的收获。

教师总结: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谢谢大家!

设计思路:让学生谈感受,归纳课本知识,结束课堂教学。

(本教学设计获2010年桂林市教学能手比赛二等奖、2011年桂林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二等奖。)

4.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教学设计 篇四

长海二中 孙冬梅

一、教学内容:

《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本框内容对应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部分中: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并不陌生。但当前初中学生面临着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初中生正在经历从对长辈(包括教师)的依附到人格独立的转变,从主要是“向师性”到主要是“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

三、设计思想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学习本框题有三重目标:

一、是让学生通过课前对教师的访谈,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师;二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教师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三是让学生在爱师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赞美教师,并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真正让学生达到“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三重目标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针对这个情况,本人拟通过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使目标达成,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每一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其体验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原则。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尊敬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并试着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3.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职业。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难点:客观和真实地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由衷的迸发出一种爱师之情。

六、教学准备:学生分组,课前对教师访谈。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体验:

5月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下午2点多钟,谭千秋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时12分,谭千秋终于被找到。“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他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是他这一生永远忘不掉的。

提问: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首先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带动起来;其次从真实的事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师职业的伟大,从而激发对老师的敬意。)

过渡句: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之躯保护了四个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之师的内涵。那么,教师的职业有什么特点?我们又该如何与老师相处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二)展开探究、深入体验: 探究一:小薇的周记:

2006年5月26日 星期四 阴雨

今天,很难过!王老师竟“莫名其妙” 当众“骂”了我,还让我站了十分钟。可恶的家伙!您对我不好,我就不喜欢您。以后再也不要学英语了。

您放心吧。从明天开始,我会带着课外书去上您的课,我会积极地 “讨论”问题。

1.小薇以什么标准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喜好? 2.这样做能改变他们是师生关系这种事实吗? 2006年7月2日 星期六 晴

真的很后悔!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学习情绪不高,脾气暴躁。有些厌学,甚至有时想逃学辍学。

还经常和人闹矛盾,甚至顶撞老师。与老师关系恶化。如果你是小薇的好友,会建议她怎么做?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建立良好师生的意义:

1、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

2、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善于与老师沟通,是我们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意志品德有分析评价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同时,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从情感上认同教师的付出。)

过渡句:老师和大家一样,有着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但是之所以受尊重就是因为他有着一份如此不平凡的责任,把知识一代一代传下去,使每个人都获得知识。老师很辛苦。现在有一个好机会,可以让老师轻松一下,请看——上课的老师是台电视机。

探究二:唇枪舌战——“老师能被取代吗? 出示材料:上课的老师是台电视机

周一早上,在墨西哥中部特拉斯卡拉州的阿特利胡埃奇亚小镇上,14岁的曼纽尔•达米安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别以为他是逃学或请假在家,和其他十多名9年级学生一样,他正穿着蓝色校服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呢。上课看电视,这在墨西哥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该国有近130万名的中学生在上课时看电视。电视机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担任了主要的教学任务。采用电视教学的学校,通过全国性的电视台向学生播放不同科目的课程。“电视老师”一天要给学生上6门课,每门15分钟。每门课之后,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做书面练习,并复习学过的内容。现在这种教育方式遍及墨西哥,五分之一的初中生上的是“电视中学”。现代网络媒体也对教师的职业进行了强有力的挑战。

教师:网友高山流水说,今天,没有老师我照样能掌握知识,社会越发展老师这一职业会消亡。网友海阔天空说,这个观点不完全对,我认为教师这一职业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

你同意哪个网友的说法?谈谈老师真的能取代吗? 唇枪舌战:请学生根据上述两个观点分成两组辩论,根据中学生逆反心理强这一特点,老师尽可能加入“网友高山流水”这一组,激起对方组想战胜老师的欲望,也就达到了我教学欲擒故纵的目的,但这个环节需要老师冒险。出示证明材料:

墨西哥中学教育专家桑托斯说,在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中,许多“电视中学”的学生成绩都不太理想。在2003年,40%的“电视中学”考生未能通过全国性的毕业考试,而传统的中学学生不及格率仅为25%。农村地区9年级的“电视生”在阅读测试时,成绩还不如城里的小学二年级学生。

教师结合材料总结:老师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做人,用人格魅力为我们做出榜样。老师是不可替代的。

(设计意图:从习惯有老师的学习生活,引入墨西哥现代教学中的事例,通过学生的“引经据典”,观点碰撞,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育人功能),用学生自己寻找到的理由更有说服力。)

过渡句: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用他们的人格魅力为我们做出榜样。教师是不可替代的。探究三:我来当老师

1、解释成语:销声匿迹(或天衣无缝)------知识的传授者

2、情境:上课了,你拿着课本走进教室,教室里依然乱哄哄一片,这时你怎么办?------学习的组织者

3、情境:上课当中,一个同学乱讲话被你批评了,不服气,他说其他同学也讲话,为什么你就针对他,矛盾一触即发,请你马上辅导一下这位同学------心理的辅导者

4、情境:请你示范广播操的一段动作------行为的示范者(教师的示范作用更多的表现在平常的言谈举止中,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请学生谈谈当老师的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感受当老师的不易,从而产生对老师的热爱。)

(三)、情感升华、指导践行

探究四:赞美我师——我的老师我来夸 对你影响最深的老师是哪位?把他的才能、品德和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思维,既使学生对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再次认同,又使学生在生在情境中激起敬师之情。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老师高尚的人格,从情感上达到对老师的热爱。)

教师:我们了解了老师,进一步认识了老师,你心中是否也有感激或赞美的话想对老师说?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表达对老师的赞美。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过程,其实是对老师的进一步认识,这种认识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展示才能和锻炼表达力。)课堂小结: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他们精心的耕耘着我们的心田,培育我们成长,我们要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爱生尊师的好风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5.我爱我师,我敬我师演讲稿 篇五

我爱我师,我敬我师演讲稿

今年春节过年回家,和母亲一起整理衣物时,无意中翻到了一本外表发了黄,还附有酶斑的相册,索性打开看看,其中有张照片,唤起了我儿时不可忘却的记忆,和一些不可明状的思绪,顿时百感交集,不知所以然.泛滥的河水打着无情的字眼,肆无忌惮的样子,一个褊着裤腿和袖子的中年男子,背上背着一个一个孩子,孩子手里提着一双不鞋,背上还背着一个布包,中年男子小心翼翼的样子,同时有坚定不移的穿越在急促的河水中,河的两岸,一群土里土气上午孩子们,背上都背着布包,穿着布鞋,带着渴望的眼神,像一群遇难的孤儿在等待着他的援救,知道他是谁吗?

他是我的邻居,是这一帮孩子的老师,是我父亲的老师,同时也是我的老师.家乡的秋天是个伤感的,每到那个时候,雨水唏哩哗啦的下个不停,小时候,每次上学,都要经过一座木桥,那是一座紧贴水面的桥,如果天下大雨,大桥往往会被雨水冲走,上学的孩子,都害怕回不了家,孩子怕,其实老师更怕!于是他只有把孩子们一个个背过去,直达安全他才放心,当时我们的学校很破,不时会有哪个教室的哪堵墙倾斜下来,将要倒塌,他常常会在村里借用一间民房当教室,他自己一个跑到山上砍下来一些树木,顶住将要倒塌的墙,他教了一代有一代的学,修了一间又一间的教室,每逢春节,到他家找他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他只是乐呵呵的为村里的每一个服务,带领着无数个孩子奔跑在成长的轨迹上.看着这张照片,想想现在的他,发现他真的老了,没有了乌黑的头发,替代的只是花白和饱经风霜而来的皱纹,身上少了一份矫健,多了一份佝偻与迟缓,他患

上一篇: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研究实施方案下一篇:《爱唱歌的小杜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