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讲稿

2024-07-06

理论讲稿(通用5篇)

1.理论讲稿 篇一

XY理论

XY理论实质上是XY假设,是由道格拉斯·麦克里戈(Douglas M.McGregor,1906-1964)在他著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故后人称他为XY理论。

X理论认为:

⑴ 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⑵ 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

⑶ 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

⑷ 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⑸ 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Y理论认为:

⑴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⑵ 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⑶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⑷ 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 ⑸ 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根据Y理论的观点,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相应的管理方式是: 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发挥出员工的潜力,并使员工在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力量时,也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此时的管理者已不仅仅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旁给员工以支持和帮助。

X理论——强势管理

X理论就是强势管理。假设你的下属逃避责任、不愿意动脑筋,甚至很讨厌上司给他分派工作,碰到这种下属,就需要一种强势管理。这种强势管理可以对员工产生约束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Y理论——参与管理

如果你有这样的下属,他们愿意接受任务,也喜欢发挥自己的潜力,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名管理者你应该给这样的下属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管理。

日本学者威廉·大内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不同的管理特点之后,参照X理论和Y理论,提出了所谓Z理论,将日本的企业文化管理加以归纳

评价:X理论和Y理论是两种极端的观点,X理论更适合人们低层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Y理论更适合人们低层次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事实上,X理论和Y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在使用时要根据社会发展现状以及人的个体因素综合考虑,不能机械照搬使用。

案例

(一)他懂得让下属参与。他相信,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当然,在让下属参与之前,先要启发、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能力,在他们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让他们参与管理。

(二)他认为,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他强调激励,即每个人都需要激励,适当的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启示:究竟该使用X理论还是Y理论,是管理界最具争议的事情,在80年代,大家都强调X理论(胡萝卜加大棒、电网、末位淘汰),在90年代后期,随着IT行业兴起,又开始兴起Y理论(人本主义、弹性工作制)。

那么到底该在管理中使用哪个理论呢,我的观点是要区别对待:

1、看这个人所处阶段,初期的通常适合X理论,成熟后Y理论

很多人刚踏足社会时,都会有不适应期,很不喜欢工作,喜欢多休息,这个时候,找不到工作乐趣,总感觉上班是很痛苦的事情。在这个时期就需要用X理论来管理。等他慢慢成熟起来,懂得工作的价值意义就是通过帮助别人来帮助自己,就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到这个时候,就适合Y理论了。

2、所做工作不同,这个人作的工作,如果是他自己喜欢的,适合Y理论;如果是他极度反感的,适合X理论

很多人在工作时,喜欢少付出,多回报,能偷懒就偷懒,通常是他在做他不喜欢的工作,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监督、管理;当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时,就积极主动、自动自发,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人监督。

3、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理论,人和人确实是有差距的不是每个人成长速度都是一样的。有些人一辈子不能理解懂得生活的意义和道理,天天生活在报怨之中,特别喜欢消极怠工,好像迟到、早退占了企业的便宜,凡事消极悲观,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不喜欢学习,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这些人如果在工作中就需要使用X理论;有些人成长速度很快,很迅速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凡事积极乐观,善于观察学习,这些人只要给他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对这些人就需要使用Y理论。

2.危机干预理论讲稿 篇二

这就是今天我要讲的 危机干预理论【板】

面对一个我们不是很熟悉的理论或者领域,我们应该从哪里下手?(买手机)首先了解下它的初步框架,【了解】,然后深层次的探寻下这个理论下的概念和内容【深入】。熟悉概念后去看看理论是怎么被实践的【实务】。最后看看的实践后的结果,也就是评价【评价】

好。那现在来看,了解,首先要了解他的什么呢?【顿】我们可以了解下的他的发展脉络?了解形成与发展,大家来看看第一节的标题,需要我们最先了解什么?就是西方干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下面深入了解什么呢?那就是他的主要模式和观点。第三个,实践,理论在社会工作中间的运用。最后的评价也是就是最后一节危机干预理论的主要影响和评价。

下面,危机干预理论我们就分为四块着手,一起来看看它的,【板书】 【形成、发展过程】 【理论基础、特征】 【主要实务方法】【主要影响和评价】

首先,我们要看危机干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直说危机干预 干预危机,那么到底什么是危机,首先我们来看危机的定义: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就比如说,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这是危机

【读稿】危机有点三点评判标准,大家听听听看看是什么样的标准就算是出现危机了。(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

(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 的改变,但又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3)当事人或病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讲稿】危机由个体无力处理内心压力或外在事件引起。危机虽然以听上去,不自觉地想避开,但是还是要对危机有正确的认识。

就比如说某人遭受重大打击,精神突然不堪重负,崩溃了,他这个就是自己的认知出现问题,而非病态。而且危机是暂时性的,而且有特定发展阶段,但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人受到精神挫折,给可能需要点时间,慢慢就能抚平创伤,有些人就一直沉浸在阴影里,走不出来,都是因人而异的。另外,危机也提供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当人遇到危机的时候,个体本身的压力就会增大,紧张感也会增加,但是在这种状况之下,有可能会将体内的潜能激发,之后可能心里承受感也会增加。

针对于危机的这些认识,很能说明的一点就是,危机,危,危险,机,机遇 危机做好了就是机会,做不好就是危险。如果他严重威胁到了一个人的生活或者家庭,往往会产生自杀或者精神崩溃的可能。这种危机就是危险的,如果一个人在危机阶段及时得到适当有效的治疗性干预或帮助,则不仅会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还能帮助他学会信的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恢复到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因此可以说危机是一种机遇或者转折点。

危机干预理论,概念最早来源于两个人,林德门和开普朗。【板】希望应用较好的方法来处理未来的应激事件,国内外也有很多学者赞同林和开的概念界定,就是危机干预就是及时帮助处在危机中人们恢复心里平衡。

大家把书翻到79页,中间一段最后一句:综上所述,概念。大家把他画下来,这是危机干预的概念。

其实也就是说这个理论,将处于危机干预中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心理平衡。

下面我们来看危机干预理论的发展历程,1906年美国全国救生联盟在纽约设立了第一所自杀防止中心,之后,社会工作就开始运用危机干预理论来协助面对危机的危机者,但是这个不是是危机干预理论壮大的促因。,促因是什么?虽然1918已经率先提出来了这个理论,但是知道20世界40年代之后,危机理论和相关实务,得以发展。1942年椰树林俱乐部的一场大火,造成了439人丧生,林德门和 的同事在救助大火后的幸存者和丧失至亲的人们,首先提出了危机干预一词。他对幸存者,和丧失至亲的人们的心理反应进行了研究。他强调当事人经历痛苦,感受痛苦、发泄情感,正视事实,最终经历悲伤着几个阶段,这也成为了之后的日后悲伤心理处置过程理论中的经典论述。之后我们会讲到与这个有关的悲伤辅导模式 也就是从此之后,危机干预理论逐渐适用于灾难、强奸啊,亲人去世或者是得知自己患了绝症,或者说,个体,面临困境所产生的紧张焦虑或者抑郁。

之后逐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危机干预为主的短期干预工作模式就已普遍融入到社会工作实务之中。直到现在。

这是危机干预理论的的发展历程。与刚刚我们说到这危机干预理论他第一个目标是通过非那些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和群体,采取一些措施,使他们适应新生活,第二节讲危机干预主要模式和观点。除了刚提到的理论奠基人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也有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贝尔金【板书】。贝尔金认为当前的心理咨询中危机干预理论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除此之外还有折中危机干预模式,悲伤辅导模式,社会资源模式。

大家首先来看第一个平衡模式,顾名思义,意思是处在危机之下的人们是处在一个不平衡的之中的,具体来说,案主处在一种心理情绪失衡的情况中,通俗一点来讲,咱们平时说的“亚历山大,”对不对,而且在危机理论里认为,这个人一旦陷入了危机那么他还不仅仅是压力山大,而是可能还有点背 不住的意思。那么如何解决出现的这个情况呢?重点来了。按照平衡模式的观点,危机干预的工作应该是放在稳定案主的情绪,让他们,重新获得危机之前的平衡。,(大家看课本81页,找见了吗)这句话就包括了平衡模式的工作重点,适用对象和时期。

(这是平衡模式。,好接下来,我们来看认知模式,这个应该是更加偏向于个人内在的感受,具体他们是怎么认为的,翻过页,最底下一段,第二行,大家画下来)。他们分析这都在于错误思维,而不是在与事件本身。认知模式认为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内在原因比较多,通过改变思维方式,特别是改变非理性的认知和自我否定,人们就能够获得对自己生活中危机的控制,再往下看,看看认知模式适应的对象,刚刚的平衡模式对象是早期,现在看看这个是不是一样。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既然是心理社会模式,我们就从心理和社会两个方面来看,心理和社会一个内在一个是外在,心理大家都很明白,包括心理、情感,各种心理活动,而社会呢,社会包括案主的朋友家庭,达到社区、学校,有些还有些宗教信仰。,而在心理社会转变模式中间,需要的是内外的结合,具体书上怎么说的,第三行,目的在于将个体内部适当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和资源环境充分的结合起来,从而使案主能够在更多的解决方式中进行最佳的选择,也算是将内外两部分结合了。

下一个折中主义危机干预模式。首先来看看折中的意思,这个经常说某某思想是折中主义,在哲学中出现的比较多,简单来说就是两个选项中选取适中的的一个概念我认为这个应该是比较综合的一个模式,有意识的系统的,选择有效的概念进行帮助案主,正因为如此,他很少有系统的理论的框架,这一点和文学上一种文学现象很类似,就是杂糅,而折中危机干预模式的理论是一种混合,根据任务来决定操作。但不同的是,折中危机干预理在论将各种理论方法结合在一起。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符合案主的需求,那么怎么样整合才是合适,或者他有没有什么标准,现在看一下书上,(四)折中主义始终遵循两点: 一是所有人和所有危机都是独特的,二是所有人和所有危机都是类似的。之所以说是类似的,是因为在各种特殊的危机中都存在一定的共性的成分。

例 如亲人死亡的时候所产生危机是普遍的,有其危机干预的一般原则。但具体到每一个丧失亲人的求助者则又是特别的,需要的是特殊的干预技术,对于有5个小孩的家庭来说,患病夭折一个小孩都他们的父母来说是一种丧失。但如果是一个中年得子,且三代单传的家庭。小孩的夭折对父母的打击和危机程度可能要明显大于前者。尽管两者都是丧失子女。干预政策可能不完全相同,下一个悲伤辅导模式,也是危机干预理论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就比如说人们在极度悲伤的时候,大家都会安慰都会说,哭吧哭吧,哭出来就好了,而悲伤辅导模式就是强调在强烈悲痛的面前,人不能沉湎于自己的痛苦中,让自己感受和 经历痛苦合资后,发泄他们。而目标,就是让案主克服压力。

社会资源模式,次模式是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时候,可以利用训练团体的领导,提供及时的危机干预和减轻情感痛苦的服务,从而使团体内部的心理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这一模式也适用于那些,人员的专项培训,比如教师、警察等职业。

危机干预的处置原则,有七个。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个84页第一点,工作者尽快与案主建立信任与委托关系,以协助案主降低负面情绪。这个建立信任关系,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应该更早一点,原始人,两个人见面首先要摸对方的手掌,为了给对方一种安全感,就是我没啥什么石头或者工具准备袭击你。表示的就是没有攻击性,后面逐渐演变成握手,所以说社工想进行下一步的交流,那么社工首先要给案主表现出信任感,完全接纳。并且还应该让案主意识到自己也是被关注的。

那实务之中包括关键事件应激管理法,关键事件报告管理法,ACT干预模式,危机干预六步法、危机干预七步模型等。

首先来看关键事件应激管理法。首先明白这个危机干预方法之前,我们了解什么是应激。我下面来念几个应激表现的词语,大家看看自己曾经有没有过应激反应。能不能从中间体会到什么是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坐立不安 易激惹 过度疲乏 睡眠障碍 焦虑 惊跳反应 抑郁 喜怒无常 肌肉震颤 注意力不集中 梦魇 呕吐 腹泻 疑心 晕厥 Ps:但是这些标准的前提都是基本假设人们都是处在一种稳定的生活状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做为应激反应的一部分,躯体及情绪症状在任何方面都是正常的。

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没有人能够获得免疫。关键事件应激管理法,看重的就是家庭,把家庭看做全面干预的重要成分之一。所以很重视家庭的服务。因时因地提出不同的策略。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样。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感状态。提出不同干预策略。当时有学者就运用应激管理理论,去研究科威特士兵在伊拉克入侵后的应激反应,之后发现,如果给予一个正面的认知,那么会有正面的应激反应,反过来如果给予一个消极的认知,那么他就会一些不好的应激反应,因此也就证明了积极地认知解释倾向与更加健康和有效的的应激反应联系在一起,而消极的认知解释则与更无助无效的应激翻译联系在一起。运用这个理论可以适用于个案、团体甚至是社区工作。

下一个是关键事件应急报告法,他和关键事件应激管理法也仅是两字之差。他是关键事件应激管理法的延伸是综合的,多要素的危机反应技术,他的目标是防止或者降低创伤性时间激烈度或者是持久度,迅速使个体恢复常态,一般来说这个应激报告发分为两种,一个是正式的援助,那么另一个就是非正式的援助。两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干预的时间不相同,非正式的一般来说会短一点,直接在现场进行急性应急干预,整个过程大概一个小时,而正式的就显得复杂一点,分为七个步骤进行,通常是在危机事件发生了24小时内,也是发生的一天之内,一般需要两到三个小时,值得说的一点是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援助,他们都是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的。

在具体步骤之中,首先要介绍小组成员和干预过程,与案主之间相互信任,要求案中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去出发,提供一些危机事件中间的一些具体事实,鼓励案主解释与自己有关的最初和最痛苦的经历,让情绪表露出来。挖掘案主在危机事件最痛苦的一部分经历,鼓励他们承认自己的情感;然后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

3.训练基础理论讲稿 篇三

近年来,部队着眼有效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战斗力建设抓得比较紧,从严从难训练锤炼部队战斗力,成效比较明显.但官兵训练伤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训练伤不仅直接损害官兵身体健康,引发畏难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而且干扰基层正常工作,降低了参训率和出勤率,对部队战斗力,凝聚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从思想层面上来看:搞训练就会有受伤,训练伤不可避免的观念比较普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官兵防范训练伤的意识还比较弱;部分干部骨干关爱士兵的态度和方法不正确,认为越严越好,越紧越好,越苦越好,没有考虑到官兵身体承受力和思想实际,强制性训练和惩罚性训练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从组训能力上来看:基层骨干缺乏在运动学,生理学和训练伤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训练中凭老观念,老套路的多,根据个体差异因人因才施训,循序渐进施训的少,训练中因拔苗助长,盲目蛮干造成的训练伤比较多.从兵员质量上来看:近年入伍的战士中独生子女明显增多.这些兵员入伍前大多生活相对比较优越,缺乏运动锻炼,身体素质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特别是兵员征召制度改革后,部分地方征兵部门把关不严,有伤病史的新兵增多,训练强度和难度稍微增大就容易出现训练伤.要切实减少训练伤,必须把准脉,下对药,综合运用教育,管理,训练等手段,解决好训练伤问题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提高训练效益,维护好战斗力建设的根基.一、训练方面

统筹好防训练伤与保训练质量的关系,做到主动训练.许多基层干部骨干感到,当前部队训练参训人员多,室外作业多,实弹实爆多,受个体体质差异性,客观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训练伤的发生具有一定不可控性.保安全,防伤病就要降低训练难度,严格训练就会造成训练伤”的两头难问题还相当程度困扰着基层单位.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做到:(一)普及好训练伤防护知识.通过专题授课,本级培训和送学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一线带兵人的知识结构,着力培养一批精通生理学,运动学和训练伤防护等方面知识的行家里手.同时,要把卫生防护知识教育纳入经常性教育中,贯穿军事训练始终,组织力量编写相关知识手册,使参训官兵明确预防训练伤的意义,提高练伤的思想警惕,强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二)改进施训方法

.重点抓好因人因才施训,循序渐进施训等科学方法的研究和推广,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等粗放型训练模式,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训练,坚决克服不按规律急于求成,任意加大训练量和训练难度,让训练尖子“吃得饱”,训练水平低的”跟得上”.(三)加强训练组织管理.训练中,要做到安全措施不到位不训练,医护人员不到场不训练,动作要领没讲清不训练,场地设施不完备不训练,热身运动不充分不训练.注重灵活穿插各项训练科目,因地制宜地开展短小精悍,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和思想鼓动工作,让官兵在训练中感受到乐趣和激励,从而有效调节训练节奏,缓解训练疲劳,以避免因长时间单一重复训练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二、官兵关系与保障方面

统筹好严兵与爱兵的关系.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士兵.调研表明,当前部分单位领导在落实从严训练,从严管理要求上出现了偏差,严过了头,违背了科学训练和管理的规律,不符合以人为本要求.一些单位出于以训促管的考虑,不仅在正课时间安排大量体能训练,甚至在正常休息时间和节假日也过多安排训练,导致疲劳性训练伤较多.对此,要做到:(一)树牢文明带兵理念.切实端正各级干部骨干对部属的根本态度,引导他们用兄弟般的情谊教育人,引导人,感化人,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情;对训练受伤人员要主动靠上去,帮助其正确面对伤病,不让带伤,带病,带思想问题的人员参加训练,让每个人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各项训练中.(二)加强思想和心理疏导.基层干部骨干要区别对待战士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一方面要及时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深入分析症结所在,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帮促和说服教育,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切实把个人成长进步与训练成绩挂起钩来,营造苦练出精兵,训练能吃香的氛围,激发官兵爱军习武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要深人开展心理评估和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心理训练场地建设和心理训练力度,增强官兵应对高强度,高难度训练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力.(三)提高卫勤保障质量.建立完善医疗巡诊、会诊制度,突出抓好基层各级卫生员的培训,不断充实提高基层卫生所常用药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要培训好司务长和炊事员队伍,提高后勤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基层连队伙食搭配调剂的科学性,改善饮食条件,为官兵强健体魄,增强抗摔打和抗伤病能力奠定基础.三、训练考评方面

4.健美操理论讲稿 篇四

稿

昆明医科大学体育部

教师:冯

一、健美操概念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健美人体。健美操是一种将“健”与“美”融为一体,结合了舞蹈、体育等运动形式,是一种在和谐音乐伴奏下,运用专门健美器械或徒手进行的一种身体练习。同时健美操还是一项符合人体结构特点的有氧运动形式,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非常适合在社会上推广和普及。它能够帮助人们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还可以起到良好的塑造形体作用,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一)健美操所具有的美感

1.姿态形体美

健美操不同于其他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自然人体为对象,运用自己的力量把自身作为对象,实现自我塑造”。健美操是建立在美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人体运动方式,讲究造型美,要求动作美观大方,准确到位。健美操动作要求的力度和力量性很强,不论是短促的肌肉力量、还是瞬间的控制力量都表现为较高的力度感。健美操的力量性与舞蹈相比较,少些抒情、柔软,而趋于欢快、有力;健美操的力量性与体操相比,少些呆板、机械,而趋于自由、自然。由于身体动作的快速变化及脚下富于弹性、连续不断的跑跳,使全身充满着生命活力。健美操所形成的动作性风格,可充分表现出人体健的风采,美的神韵。健美操的力量性最能发挥人的个性,具有强烈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

另外,健美操所有的动作均在一定节奏下进行,它是将人体动作经过有节奏的组织和规范,使之摆脱自然状态,使人体的动作节奏化。健美操锻炼时的节奏感是通过身体运动表达的,节奏性运动使健美操充分表现出人体运动的艺术美。

2.内在气质美

健美操是表现美的人体运动,美是健美操给人特有的感受。它既注重外在美的锻炼,又强调内在美的培养,健美操是一种将舞蹈与体育有机结合的锻炼方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于在练习健美操的整个过程中,要充满自信,情绪饱满,积极乐观,所以锻炼者能表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并在音乐伴奏的感召下,努力使动作与音乐相互融合、渗透,达到视觉、听觉和本体美感的和谐统一。同时,人体意识是受主观意识支配的,人们在进行健美操锻炼时,人的思想、气质等也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动态所表现出的力与美能够达到内外统一,从而使健美操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充分展现出来。

(二)健美操的运动价值

1.改善形体

形体美是人体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综合体现,是由健、力、美三方面因素构成的。具体包括了形体外观的健美、赏心悦目的姿态以及高雅端庄的气质风度等。

健美操可以增强人体肌肉的力量和强度,改善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并使肢体的协调一致性得到发展。此外,它对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有着良好的改善和调节作用,使内脏器官更加健康、具有活力。健美操锻炼可以实现追求完美形体的愿望,因为健美操的成套动作是根据人体的解剖部位,科学地编排,因而可以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均衡发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达到矫正畸形的作用,它可使女性变得体态丰满,线条优美,婀娜多姿,秀丽动人,将对理想形体的追求转化为实现。

2.强身健体

健美操兴起一方面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病的抗争。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由此身体活动相对减少,产生了“肌肉饥饿”和“血流受滞”等疾患。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废物的排放、生活环境的恶化等,又使人类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人们精神紧张,抗病能力减弱。为了抵御这种健康危机,人们创造了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方法和手段,健美操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

健美操能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经常进行健美操锻炼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使肌肉的力量增强、肌腱等结缔组织富有弹性。对青少年来说,做健美操对肌肉、骨骼、关节、韧带均有良好的刺激,持之以恒可促进骨骼的生长,有助于青少年身体增高,使其骨质更为致密、结实。健美操能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同时,长期练习健美操可以改善新陈代谢,有益于健康。此外经常参加健美操锻炼会使呼吸肌变得有力。健美操还能改善消化系统的机能能力,有助于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二、健美操锻炼注意事项

(一)健美操锻炼的时间与次数

大学生在进行健美操锻炼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安排时间。每周至少应进行1~3次锻炼,如果需要减脂,一周进行5次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天以下午4点至8点为最佳锻炼时间,因为此时体力比较旺盛,人体产生热量最高,处于最佳运动状态。锻炼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灵活地增加或减少运动次数。一般初期参加健美操锻炼者,每次锻炼时间保持在1小时左右即可;锻炼一段时间(1~2个月)后感觉身体状况良好,可增加至1.5~2小时。

特别提醒:如果是饭前进行锻炼,应在锻炼结束后休息30分钟以上再进食;如果饭后进行锻炼,应在饭后休息1小时以上才能进行锻炼;如果选择在晚上进行锻炼,切记应在临睡前1.5~2小时结束锻炼,以免因锻炼引起过度兴奋影响睡眠及第二天的学习。

(二)不可或缺的环节——热身运动和放松练习

1.锻炼前的热身运动要充分

大多数锻炼者很容易忽略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其实,热身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使锻炼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做好运动的准备,尽快由安静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为剧烈运动做好准备。适量的热身运动能使身体发热,减少肌肉、关节、韧带的粘滞性,增加肌肉弹性,加大关节活动幅度,防止受伤。热身运动一般为10~15分钟,包括预热身体和伸展练习。首先是预热身体阶段,应该以动作简单、轻松、节奏缓慢和复合的运动为主,要活动所有的肌肉群。其次是充分活动各关节、韧带的伸展练习阶段。如小腿、腘旁腱、腰部和臀屈肌就需要特别注意,应进行一系列特别的伸展运动以活动开这些重要的部位。

2.切实做好放松练习

剧烈运动后切忌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应做一些轻松、活泼、柔和性的练习,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过渡到相对平静状态。放松练习时间为10~20分钟,包括整理恢复、伸展和放松三部分。整理恢复部分放在健美操练习结束后、肌肉调理前,做一些简单的步伐练习,使心率慢慢降下来。伸展部分重点拉伸在健美操锻炼中用得最多的肌肉,还可安排柔韧练习。放松部分应听着轻柔的音乐,配合呼吸,使紧张的神经逐渐放松。

如果长时间运动后突然停止运动,不做放松练习,大量血液会积存在肌肉中,心脏输出血量会突然减少,出现头晕现象。放松练习可帮助血液较快地回流心脏,促使心脏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可帮助消除乳酸,减缓肌肉酸痛症状。

(三)健美操锻炼中的负荷问题

大学生进行健美操锻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从生理学角度看,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科学地确定适合于自己身体情况的锻炼负荷,是获得健美操锻炼效果的前提。测定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脉搏测量法。(1)利用锻炼结束后的心率评定运动负荷。每次健美操锻炼结束后5~10分钟内,立即测量脉搏,并将测得心率与安静心率进行比较。若测得心率高出安静心率6次/分钟以上,说明身体反应不佳,如果没有疾病或其他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进行调整;如果高出2~5次/分钟,说明运动量适度;如果基本恢复到安静心率状态,则说明运动量偏小,应适量增加运动量,否则就达不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2.利用最大心率确定运动负荷。研究和实践表明,对于一个健康水平一般的大学生来说,当运动强度达到你最大心率的65%~85%时,锻炼效果则最佳。以下介绍的是如何用锻炼时的心率确定运动负荷的方法:

第一步:计算出你的最大心率,其方式有两种。

第一,如果你是一个没有训练基础的人:220次/分—年龄=最大心率;

第二,如果你是一个有训练基础的人:205次/分—年龄的一半=最大心率。

第二步:计算出你健身的心率范围

美国健身研究协会推荐的健身指示区是:最大心率×(65% ~80%);

美国人心脏学会推荐的健身指示区是:最大心率×(60% ~75%);

美国运动医学院推荐的健身指示区是:最大心率×(65% ~90%)。

心率在上述指标范围内均属有氧运动,故称健身指标区。百分比的指数越高,对身体的影响就越大,锻炼的效果就越明显。如果百分比指数超过上述范围,则属无氧训练,对一般健身无益。但过低,对健身又无任何作用,只能是一般的活动而已。因此,只有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负荷,才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三、健美操锻炼中的保健问题

通常,学生在参加健身健美操运动前,应进行身体的全面检查,并要重点检查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不允许发烧或患有感冒的人参加运动,以免加重病情。而对于有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在锻炼时要慎重,最好征求医生和老师的意见,酌情确定自己锻炼的起点。

(一)健美操锻炼的着装问题。

1.学生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练习环境的温度,穿合适的服装。最好穿着专门的健美操服,如果选择其他服装,应该尽量选择纯棉质地、弹性好、柔软且具有透气性和吸湿性的面料。鞋子最好选用弹性好、柔软性强、大小合适和透气性的运动旅游鞋。切记不可穿着高跟鞋、厚底鞋或体操鞋进行健美操锻炼。袜子应穿纯棉质运动袜,不要穿尼龙丝袜。运动服装和鞋袜应该经常洗涤、晾晒,保持清洁、干爽。

2.女大学生进行健美操锻炼的卫生问题。

(1)发型和装饰。女大学生进行健美操锻炼时应把头发梳理好,最好扎成马尾辫,尽量不要把头发散开,以免遮挡视线妨碍运动。另外,锻炼时尽量不要化妆,保持面部的清洁及通透性,便于排汗。最后,还应注意进行健美操锻炼时不要佩带手表、手镯、项链和戒指等硬物,以免损伤皮肤或丢失。

(2)经期锻炼的卫生问题。一般来说,身体健康、月经正常的女生,经期不必完全停止锻炼,而应继续进行适当的活动。由于月经期间身体相应的能力都有可能下降,因此,月经期的运动负荷安排要相应地减少,运动时间也不宜太长,通常不宜参加比赛。在项目选择上,要避免一些过分激烈的运动。对于月经不正常的女生,经期则应暂停参加锻炼。

(二)健美操锻炼中的饮食与饮水问题:

1.健美操锻炼与饮食。

参加健美操锻炼,必须注意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一般地,进食后需间隔1.5小时~2.5小时才可进行健美操锻炼。原则上,运动前的一餐食量不宜过多,并且应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样道理,锻炼结束后也不宜立刻进食。

2.健美操锻炼与饮水。

在进行健美操锻炼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热量,排出较多汗液,使体内失去大量水分,导致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运动能力下降。所以,及时科学地补充水分是进行健美操锻炼不可忽视的方面。健美操运动的饮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饮水的质量问题。应尽量不喝各种饮料,要喝白开水或1%的淡盐水等,及时补充体内由于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钠。第二就是忌服过冷的水。如果饮用过冷的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第三是饮水的量。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用的水量自然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次饮用。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

四、健美操锻炼常见损伤的预防

健美操是在快节奏下,大幅度、高强度地完成各种单个或复合的动作,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多为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常见的损伤类型有肌肉及韧带拉伤、关节扭伤、疲劳性骨膜炎和骨骺损伤等,易伤部位是大腿、膝踝关节。

预防健美操损伤的途径:

第一,加强自我监督和对运动创伤知识的了解,懂得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第二,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特别是易伤部位的训练,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三,及时改正不正确运动技术;

第四,做好热身运动,使关节肌肉充分活动开;

5.政治理论学习讲稿范文 篇五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主讲:黄正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意见》的落实,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一、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最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在又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正如《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这四句话,实际上是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关系的一个基本定位。

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内在一致性。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都坚持重在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都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还要认识到两者各有侧重,特别要看到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这样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更加突出了核心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三个倡导”,则更清晰地揭示了这个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二是更加注重了凝练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符合大众化、通俗化要求,便于阐发、便于传播。三是更加强化了实践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三个倡导”指向十分明确,每个层面都对人们有更具体的价值导向,是实实在在的要求,规范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便于遵循和践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切入点和工作着力点,有利于更好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就能生根、开花、结果,就能转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要把“三个倡导”基本内容讲清楚,引导人们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展示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入阐释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民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形象表达,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认知认同不仅要体现在理性认知上,也要反映在情感认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这就需要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要善于运用大众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培育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就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要把增强全社会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引导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现在突出问题是,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一定要正视问题,把正面教育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把热点问题引导与群众道德评议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树立正确导向、澄清模糊认识、匡正失范行为,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好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要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建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长效机制。要以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整治网络环境,对那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查处、严厉打击,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既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和发展。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添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的关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结合“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传统美德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然,对待传统文化,也要辩证地对待,加强鉴别、合理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把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宝库开掘好、利用好。

通过文化传承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既要有内容还要有载体,要有文化活动还要有文化产品。要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在国民教育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更好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们心灵、陶冶道德情操。现在,一些地方举办的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间民俗活动,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形式、好载体,近年来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活动已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品牌,这些都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继续抓好。要深入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围绕反映中华民族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党史、国史,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制定工程规划、加强重点扶持,推出一大批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精品力作。这里还要强调,所有精神文化产品都应当有一股精气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四、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参与面越广,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就越深厚。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要坚持不懈推动实践养成,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面向大众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必要的礼仪活动,让人们更好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活动不在多,关键要有效果。如果离开实际生活和工作去搞道德实践活动,不管口号提得再响,活动规模再大,最后只能是空对空。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一定要注意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让人们便于参与、乐于参与。

弘扬正气,就得压住邪气。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还应当把抓建设与抓治理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对人们反映强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要充分运用舆论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予以遏制、加强惩戒,形成社会压力,决不能听之任之。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这方面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远远不够,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下大气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秩序、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务求取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中不文明现象日益凸显出来。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引导公众增强文明出游意识,不断提升道德素养,更好地塑造和展示良好国家形象。

五、党员干部要引领带动

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员干部在弘扬先进思想道德上作出表率、见诸行动,就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抓作风建设,坚持领导带头、党员干部带头,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带动整个社会出现新的气象。这深刻启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

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要求普通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当前,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面,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重德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德”从根本上讲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让党员干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就要把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把“德”的要求、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到实处。对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要及时提拔任用到合适岗位上来,形成鲜明的以德为先用人导向。对那些信念动摇、精神颓废的干部,对那些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的干部,对那些在关键时刻逃避责任、引起民愤民怨的干部,要及时作出组织处理,决不能让“问题干部”消解思想道德建设的正效应。

六、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情,更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一定要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统筹规划、加强工作指导,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各级宣传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履行好组织实施、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对重点工作的谋划和督导,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中央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要认真落实《意见》精神,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各自工作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政策法律,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做好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使之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措施都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背离现象、脱节问题。要善于通过科学的立法、执法、司法实践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用有效的制度机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受到制约。要加大对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的关心和帮助,不仅要给予舆论上的推崇和道义上的支持,还应当给予物质上的激励和生活上的关心,推动形成好人好报、善有善报的正向机制,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2014年1月4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2日 08:40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学习时间: 2014年7月11日下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

黄正江

学习内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会手册》

1、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答: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

4、习近平同志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要把握好哪五个方面要求? 答:牢牢把握目标任务;认真贯彻总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领导带头;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突出抓好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教育实践活动,注重抓好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

6、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和自我批评,讲求实效,领导带头,分类指导等六个原则。

7、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分为哪三个环节?

答: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8、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9、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10、“照镜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学习和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

11、“正衣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维护良好形象。

12、“洗洗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原因,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

13、“治治病”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1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入点是什么? 答: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15、中央“八项规定”内容是什么?

答:(1)要改进调查研究;(2)要精简会议活动;(3)要精简文件简报;(4)要规范出访活动;(5)要改进警卫工作;(6)要改进新闻报道;(7)要严格文稿发表;(8)要厉行勤俭节约。

16、自治区党委“十条规定”内容是什么?

答:(1)自觉加强学习;(2)改进调查研究;(3)精简会议活动;(4)精简文件简报;(5)规范出访活动;(6)改进警卫工作;(7)改进新闻报道;(8)严格文稿发表;(9)厉行勤俭节约;(10)坚持廉洁自律。

17、喀什地委“十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1)自觉加强学习;(2)改进调查研究;(3)精简会议活动;(4)精简文件简报;(5)严格文稿发表;(6)改进公务接待;(7)规范出访活动;(8)规范新闻报道;(9)厉行勤俭节约;(10)加强廉洁自律。

18、什么是“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答: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19、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突出哪方面的建设? 答:作风建设。

2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增强哪“两个意识”? 答:宗旨意识、服务意识。

2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为民务实清廉。

22、如何理解“为民”?

答: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3、如何理解“务实”?

答: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之风。

24、如何理解“清廉”?

答:清廉,就是要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自觉性,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5、什么是“三公经费”支出?

答:指党政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产生的费用。

26、喀什地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1)着力解决政治不够坚强的问题;(2)着力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3)着力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4)着力解决围绕实现长治久安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5)着力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的问题;(6)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7)全面深入开展践行“喀什责任”,争创“四有一流”班子活动。

27、喀什地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是什么? 答:践行“喀什责任”,争创“四有一流”班子。

28、党员干部突出政治坚强、敢于担当在思想认识上的要求是什么?

答:清醒地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清醒地认识民族分裂主义不是民族问题,清醒地认识宗教极端主义不是正常的宗教。

29、党员干部突出政治坚强、敢于担当的第一标准是什么?

答:把对待民族分裂主义及其活动的态度作为检验所有党员、干部是否树立了宗旨意识、群众观点的第一标准。

30、党员干部突出政治坚强、敢于担当的第一要求是什么? 答:把毫不含糊地与民族分裂主义及其活动作坚决斗争作为对所有党员、干部正风肃纪的第一要求。

31、党员干部突出政治坚强、敢于担当第一责任是什么?

答:把遏制宗教极端主义渗透、坚决防止暴力恐怖案件发生作为各级党组织和所有党员干部的第一责任。

32、党员干部突出政治坚强、敢于担当在行动上的要求是什么?

答:面对大是大非敢于发声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三股势力”敢于坚决斗争。

33、党员干部突出政治坚强、敢于担当必须做到的“三个坚持”是什么?

答: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坚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把反分裂作为新疆工作的首要任务。

34、党员干部突出政治坚强、敢于担当,实现“三个坚决防止”的目标是什么?

答:坚决防止发生暴力恐怖案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骚乱事件、坚决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3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坚决反对哪“四风”? 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36、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端正学风,改进文风会风,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真正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37、坚决反对官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38、坚决反对享乐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克己奉公,勤政廉政,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39、坚决反对奢靡之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情。40、学习教育、听取意见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答:搞好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

41、查摆问题、开展批评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答: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认真查摆政治上是否坚强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2、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答: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每个单位都要抓住重点问题,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长期自觉的行动。

43、如何才能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答:(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2)按照好干部的标准要求,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3)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抓好作风建设;(4)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5)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4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6、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47、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9、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50、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1、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52、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

53、我们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54、党的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是什么?

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5、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6、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答:脱离群众。

57、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是什么?

答: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58、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坚持什么方针?

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59、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什么? 答:群众路线。

60、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什么?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答: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61、党员必须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哪些义务?

答: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62、入党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63、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重要基础和根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为民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务实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清廉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6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

65、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武器是什么? 答:批评和自我批评。

66、中央要求全体党员应以什么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答:整风精神。

67、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号召的内容是什么?

答: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8、毛泽东同志是怎样比喻党群关系的?

答: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69、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什么为最大利益和最高标准? 答: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70、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什么? 答:群众观点。

71、毛泽东同志指出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什么? 答:人民。

72、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整风的方针是什么? 答: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73、马克思主义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谁创造的? 答:人民群众。

74、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里,哪两条是最根本的? 答: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

75、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传家宝分别是什么? 答: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76、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 答:实事求是。

77、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答: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78、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要求党的领导保持怎样的态度? 答: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79、江泽民同志指出谁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答: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80、江泽民同志指出应该把什么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之中?

答: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应该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之中。81、江泽民同志指出什么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 答: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82、江泽民同志指出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什么问题? 答;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83、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无往而不胜、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是什么? 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4、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坚持艰苦奋斗,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85、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什么作为第一信号、第一选择、第一标准?

答: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86、胡锦涛同志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键是什么? 答: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87、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坚实执政基础分别是什么?

答: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88、习近平同志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89、习近平同志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什么?

答:最终要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90、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确处理哪三者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答: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91、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怎样用权?

答: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全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92、习近平同志指出,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答: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93、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个必然要求”重要论述的内容是什么? 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94、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有哪些?

答: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

95、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96、习近平同志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答: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97、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答:密切联系群众。

98、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政权和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什么? 答:民心向背。

99、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什么?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答: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上一篇:快手心情说说短语下一篇: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