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门诊工作制度

2024-08-19

急诊科门诊工作制度(共10篇)

1.急诊科门诊工作制度 篇一

《将军路街卫生院2012门诊(急诊)护理工作计划》根据区卫生局的评审标准,紧紧围绕我院提出的“创建省示范卫生院,提供优质卫生服务”为宗旨及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急门诊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2、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严格执行“四不放过”。

3、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4、分层管理:按主管护师——护师——护士——新护士(1年以内)——实习护士,对她们进行分层管理,加强新护士的培训学习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5、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6、加强护理人员自身职业防护: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知识,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具体的处理措施和程序。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文明优质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确保、完善便民措施,管理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解除患者的顾虑。

4、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3、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

4、定期对质控小组、护士长质量检查、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四、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规范一次性用品及后及时毁形、浸泡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对各消毒液浓度定期测试检查并登记。

3、增加“总务班”,专门负责本科室各类物品、仪器等的清洁、清毒、保养等。

五、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加强教学、进修、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按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按主管护师(或年龄45岁以上)——护师(或年龄35岁以上)——护士——新护士(1年以内)——实习护士,对她们进行分层培训学习管理,2、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3、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每季度进行急救技术演练,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4、通过科室推荐、护理部考核进行综合评价,选拔护理骨干人员,定期培训学习,安排护理讲课任务,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护理骨干——新护士的分级护理教学管理网络。

六、提高护士个人素质,积极开展活动

1、成立护理文化管理组织,定期开展丰富的护理文化活动。如: “各类节目或聚会”、“护士节”技能操作比赛、“护士坐谈会”等等,旨在增强团队凝聚力。

2、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创建护理文化品牌营造和谐的护理团队。

七、完成年护理管理目标

1、护理文件书写≥90%

2、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3、急救物品、器械完好率100%

4、差错事故发生数“0”

5、三基理论、护理操作合格率≥90%

6、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7、护理安全管理≥95分

将军路街卫生院门诊(急诊)

责任人:沈惠娥

年12月12日2011

2.急诊科门诊工作制度 篇二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13年3月救治的急诊病人258例, 其中男197例, 女61例, 年龄7个月~81岁, 平均年龄38.5岁。其中意外伤害137例, 包括车祸18例, 高空坠落36例, 挤压挫伤19例, 溺水6例, 电击伤5例, 爆炸伤3例, 动物咬伤11例, 重度中暑3例, 酒精中毒12例, 一氧化碳中毒24例。其他疾病121例, 其中包括心脏病59例, 上消化道出血4例, 过敏性休克15例, 低血糖休克13例, 小儿高热惊厥12例, 原因不明抽搐6例, 脑血管意外5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癫痫1例, 消化道异物4例。

1.2 方法

本组258例急诊病人, 均由我院门诊出诊接诊。现场救护过程中, 要严格遵循“先重伤后轻伤、先止血后包扎、先复苏后固定、先救治后运送”的救治原则[1], 查体按“心脏-呼吸-腹-脊柱-头颅-骨盆-四肢-动脉-神经”顺序进行, 防止遗漏伤情[2]。对创伤严重病人, 尽快根据实际需求给予吸氧、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击除颤、静脉输液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以确保病人呼吸通畅, 保持明显生命体征。在监护型救护车转运时, 利用车上设备给予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 必要情况下实施抗休克处理。运转途中, 救护人员利用通讯设备向院内门诊通报病人情况, 让门诊做好抢救病人的准备。病人送达医院后, 对危重症病人启动急诊绿色通道, 即先抢救、诊断, 后补办入院手续等。对病因不明病人, 入院后接受必要的辅助检查, 避免检查时间过长或者项目过多, 以免耽误最佳救治时机。对门诊医疗条件无法满足救治的病人, 经诊断需转往上一级医院, 例如重要部位的枪击伤、颅内出血、脑挫裂伤、呼吸道及消化道大出血等, 均要转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医疗实施救治[3]。本组的上消化道出血、脑挫裂伤、大部分车祸、高空坠落、挤压挫伤等61例病人经确诊后, 立即转院。但这部分病人生命体征不稳, 立即转院存在较大的风险, 门诊需给予一定的处置, 使其病情相对稳定时才给予转院。

2 结果

本组258例病人中, 252例安全运转, 占97.67%, 运转期间死亡6例, 占2.33%, 其中严重肝脾破裂2例, 失血性休克3例、心脏破1例;治愈出院189例, 占安全运转总病例75.00%, 转院59例, 占23.41%, 院内或转院途中并发脑疝等并发症死亡4例, 占1.59%。

3 讨论

基层医院门诊承担着急诊救治的责任, 接到急诊电话后, 要迅速派出救护车接诊。通常急诊病人伤情严重, 需要现场救护[4]。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分工明确, 临危不乱, 分清轻重缓急, 严格遵循“先重伤后轻伤、先止血后包扎、先复苏后固定、先救治后运送”等原则, 通力配合做好病人的安全运转工作。但基层医院门诊设备简陋, 抢救条件不完备, 面对各种复杂的病情、伤情, 仅仅依靠急救箱或急救药物是远远不够的, 本组对于颅内出血、肝脾破裂、脑挫裂伤、消化道大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危重病患, 因没有完善的医疗设备用于救治, 导致运转途中发生出血过多死亡病例。由此, 笔者认为, 基层医院门诊需要逐步完善院前急救常规, 包括编配齐全现场抢救的医疗器械, 例如先进的心电监护仪器、除颤器、洗胃机、呼吸机等。

对于危重症的急诊病人而言, 时间就是生命, 因此, 在运转病人到院的期间, 门诊内医务人员需争分夺秒做好一切准备, 开启急诊绿色通道, 简化入院手续, 甚至采取“先救治、后登记”的办法;辅助检查时优先检查, 迅速获取结果, 免去不必要的检查项目, 尽量缩短急救周期, 让病人尽快获得救治, 这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意义重大。

门诊接诊病人后, 获得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配合是进行有效救治的重要条件。部分病情严重病人, 门诊急诊医生无法确诊病情时, 应迅速联系各个专科的医师前来会诊, 忌武断、片面地自行下结论, 以免错诊、漏诊, 耽误治疗时机[5]。本组有42例外科病人在麻醉科、神经外科、心血管科等专科的配合下, 及时实施了外科手术治疗, 缩短了在病房周转的时间, 最终均成功救治。如病人经门诊确诊或予以必要的处置后, 因门诊不具备住院救治条件, 必须转院治疗者, 医院要为其联系好医院, 并协助家属做好病人运转工作。在转院过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病人生命危急, 不适宜长距离运转时, 门诊要继续实施相应的处置, 稳定病人生命体征, 再实施运转。在本文入选病例中, 有心脏病、脑血管意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38例病人, 经相应处理后予以转院, 除途中2例脑血管并发症死亡外, 其余病情均好转。

总之, 基层医院门诊科在进行急救工作时, 应当坚持基本原则, 通力配合, 不推诿、不逞强、争取时间、善于总结, 从而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摘要:目的:总结基层医院门诊救治急诊病人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部2006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诊病人资料258例, 总结救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果:252例安全运转, 占97.67%, 运转期间死亡6例, 占2.33%;治愈出院189例, 占安全运转总病例75.00%, 转院59例, 占23.41%, 院内并发脑疝死亡4例, 占1.59%。结论:现场急救中遵循先抢救后治疗的基本原则, 建立完善的急救绿色通道, 编配齐全的急救器械, 争取各专科配合, 能有效提高门诊急诊救治的成功率。

关键词:基层医院,门诊急诊,救治体会

参考文献

[1]黄丽兰.基层医院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23) :129-130.

[2]杨富刚, 詹瑛, 高佳栋.基层医院急诊处置的做法与体会[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2, 14 (3) :167-168.

[3]俞祥玖.加强院前急救是完善急诊医疗体系的当务之急[J].急诊医学, 2012, 7 (1) :417-418.

[5]刘雪梅, 魏君.急症抢救4 380例病因及死因分析[J].临床医学, 2013, 1 (9) :289-291.

3.急诊科门诊工作制度 篇三

【关键词】急性腹痛 诊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 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31-02

急性腹痛是急诊门诊常见的急症,指病人自觉腹部突发性疼痛,常由腹腔内或腹腔外器官疾病所引起,前者称为内脏性腹痛,常为阵发性并伴有恶心、呕吐及出汗等一系列相关症状,腹痛由内脏神经传导;而后者腹痛是由躯体神经传导,故称躯体性腹痛,常为持续性,多不伴有恶心、呕吐症状[1]。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且病因复杂,这就需要医生在诊治方面要及时的正确的判断,一旦诊断失误则很容易导致患者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为了了解急腹症的病种构成和临床特点,提高急腹症的急诊诊治水平,本次对2013年5月 -2014 年1月本院急诊收治的536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 2013年5月至 2014 年1月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536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32 例,男女比例 1.31:1,年龄 15 岁 -85 岁,平均年龄48 岁。从发病到医院就诊 , 时间最短为10分钟,最长为 4 天。

1.2 诊断方法 对意识清楚者可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既往史等),诱因,时间及过程,有无伴随症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液生化、心肌酶谱、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等。相关器械检查包括X线、B超、CT、心电图及胃镜和肠镜等检查。部分患者还需选用一些有创性诊断性穿刺检查,如腹腔穿刺等。

2 结果

2.1急性腹痛的病因构成情况:急性胃肠炎120例(22.4%)、泌尿系结石98例(19.6%)急性胆道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59例(11%)、急性阑尾炎60例(11.2%)、急性胰腺炎45例(8.4%)、急性肠梗阻44例(8.2%)、急性盆腔炎30例(5.5%)、宫外孕16例(3%)、消化道穿孔11例(2.2%)、痛经6例 (1.1%)、急性心肌梗死9例(1.7%)、肾梗死3例0.6%)、主动脉夹层5例(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0.9%)、肝癌7例(1.3%)、结肠癌3例(0.6%)、铅中毒4例(0.7%)、病因不明12例(2.2%)。

2.2治疗效果 急性胃肠炎患者酌情予抗生素抗感染,解痉止痛、制酸、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有32例在急诊科行抗炎保守治疗,另28例收入外科行手術治疗均治愈;泌尿系结石予止痛、解痉、碎石等治疗;胆囊炎予抗感染、解痉治疗,需手术者或病情重者住院治疗;肿瘤者全转肿瘤科治疗;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穿孔等均住院进一步治疗,宫外孕者全转妇产科治疗。本组患者治愈528例,治愈率 98.5%,死亡8例,死亡率为1.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例,主动脉夹层2例,肝癌破裂出血2例,急性胰腺炎 1 例。

3讨论

急性腹痛是急诊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进展快、变化大,有部分急性腹痛具有隐匿性,是某些危重疾病的一种不多见的临床表现,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2]。能否做出及时和准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将直接关系到治疗和疾病的转归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危。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对每个具体疾病的特点必须熟悉在涉及急性腹痛的大范围里有一个十分明了的临床思路更需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临床诊断思维。

我们的结果显示急性腹痛的病因以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胰腺炎、急性胆道疾病、急性肠梗阻等最为常见,与国内外报道相似[3.4]。临床诊疗过程中,只要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全面的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一般都能明确诊断。关键在于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以免延误手术时机,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国外报道[5],50岁以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较50岁以下患者明显增高。

在判断病因的时候应根据年龄、性别的不同有所侧重,并且不要只注意消化道本身的疾病:对于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应该全面综合的分析病情,同时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较低,应该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病情变化,避免漏诊;特别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应注意是否存在消化系统肿瘤。对于女性患者应详细询问月经史,阴道是否有异常出血或异常分泌物。

当然有时急性腹痛病因较为复杂,急诊检查一时难以诊断,应当建议患者住院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观察病情变化,以免发生意外,导致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急性腹痛的原因有很多且比较复杂,所以在临床工作上,急诊内科医师需要掌握各科疾病相关症状及体征,加强对于各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掌握各种急性腹痛的治疗原

则,为腹痛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而建立互信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及时和正确地诊治急性腹痛患者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剑华 . 急诊 1500 例急性腹痛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5(14): 241-233.[2] 周海冰 . 急性腹痛 56 例临床诊治体会 [J]. 临床研究 ,2011,07:37

[3] 4 Marincek B.Nontraumatic abdominalemergencies:acuteabdominalpain:diagnostic strategies.Eur Radiol,2002;12(9):2136.

[4] 卓衡,卢素春.急性腹痛诊断附110例急性腹痛病因统计.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5;2:39.

4.急诊科门诊工作制度 篇四

(一)各科门诊医生、护士上岗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日常清洁、消毒、隔离制度。(二)医务人员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应认真洗手,接触特殊感染病人要戴手套,脱手套后用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再用清水冲洗。

(三)每次洗手按六步洗手法,时间不少于15秒。

(四)每个诊室备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快速手消毒剂。洗手后用一次性擦手纸巾擦手或自然晾干,不得在隔离衣任何部位擦手。

(五)体温计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血压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袖带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清洁;听诊器胸件用后须75%酒精棉球擦拭。

(六)室内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温度允许时持续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七)桌面、窗台、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地面要湿式清扫并保持清洁。被病原菌污染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八)下班后认真洗手,更换口罩。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急诊科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二)各诊室有流动水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

(三)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传染病人后要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

(四)建立预检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做好必要的隔离与消毒。

(五)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加强日常清洁、消毒制度。保持各诊室空气新鲜,诊桌、诊椅、平车、轮椅、台面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不少于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消毒处理。(六)急诊抢救设备及治疗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按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处理并清洁干燥保存。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七)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送医院感染办公室。

(八)急诊注射室、输液室、治疗室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九)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区要成立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措施和消毒隔离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认真填写《监控手册》做好本病区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

三、病房环境要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

四、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五、病房地面要湿式清扫,被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地面要用500mg—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六、病室、治疗室、走廊、卫生间的拖把要分别使用,有专用标记,用后清洗悬挂晾干,干燥保存。

七、病床每天要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桌、床栏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要及时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病人衣裤、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被褥、枕芯、床垫要定期消毒清洗。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特殊感染病人(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所用被服用后双层塑料袋包装,按医疗垃圾焚烧处理。

九、病人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十、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血压计的袖带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清洁,并有记录。

十—、病人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二、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要分别放置不同颜色的袋内,由专人收集、运送。具有传染性的垃圾要用双层黄色塑料袋严密封闭,袋外应有警示标识,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三、严格探视陪住制度,特别是疾病流行时要加强病房管理。

十四、对传染病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没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安尔碘及酒精开瓶后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注意密闭保存,一周内用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无菌物品(棉棒、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包装,须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病历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九)不能用同一注射器为不同的病人进行肝素封管。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功能划分和空气净化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要求,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标识明确,有实际屏障。设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消毒物品由清洁通道进入,污染物品经污染通道送出。分别设工作人员出入口与病人出入口。并设隔离手术间。

(二)手术室墙面、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排水管道通畅,便于清洗和消毒,排水口不暴露。

(三)加强手术室入、出口管理,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按规定通道出入。

(四)进入手术室工作人员要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出手术室必须更换外出衣、鞋。(五)手术室内环境及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卫生、无尘、无污染。

(六)接送病人所用平车应用交换车,平车上铺单(防水、防渗漏)要保持清洁,一人—换。接送隔离病人平车应专车专用,严格消毒。

(七)手术进行中限制人员活动,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能超过3人,严禁串手术间。污染手术及传染病人手术禁止参观。减少开启通向走廊的门,严防污染空气进入。(八)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九)手刷要一人一用一灭菌。手术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管理规范,外来器械管理规范。

(十)麻醉病人所用一次性导管及面罩严禁重复使用。(十一)连台手术要重新刷手更换手术衣和手套。

(十二)特殊感染手术应由隔离标志,并于手术时挂于门口,术中需要物品时由室外人员传递,室内人员不得外出。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及物品首选一次性的,使用后进行双层密封包装焚烧处理,重复使用的应先浸泡消毒再清洗灭菌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三)灭菌器每锅有工艺监测、每包有化学监测、每周有生物监测记录。

(十四)消毒员应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上岗。

(十五)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台面、地面要进行彻底湿式清洁,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空气培养、物体表面、手培养和灭菌物品抽样培养。

(十六)加强空气净化系统管理,每日手术结束后对排风口外表面清洁擦拭,每周对排风口过滤网清洁一次,初效过滤网每半月清洁一次,高效过滤网每年更换一次并有详细记录。尘粒计数每年监测一次并及时检测内环境细菌污染情况。

(十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符合有关规定。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严格区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区域划分清楚,区域间有实际屏障,人、物分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二)工作人员上岗要衣帽整洁,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必须戴口罩、戴帽子、换鞋,并严格洗手。

(三)无菌物品存放区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监测,灭菌物品每月进行抽样灭菌效果的监测。

(四)器械物品清洗、包装、灭菌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灭菌物品有明显标志和灭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发放使用。包布干净无破损。

(五)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有明显标识,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分区存放。(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七)消毒员应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上岗。(八)压力蒸汽灭菌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每日进行一次BD测试,均应登记备案。各种测试包体积符合标准。

(九)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十)执行卫生部消毒供应室三项强制性标准。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l、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有实际屏障,限制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非限制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产前进行HBV、HCV、HIV有关检查,设隔离待产床和隔离产床,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做好标识,密闭运送,按医疗垃圾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严格无菌操作,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次性手刷严禁重复使用。

5、各类物品分别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消毒剂。

6、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监测。

7、医疗废物处理符合有关规定。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l 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5.急诊科工作制度 篇五

急 诊 科 工 作 制 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 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 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 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 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 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 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 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 观 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 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 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 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6.急诊科工作制度 篇六

二、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l O O%,并经常保持救护车车厢内的卫生。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必要时派出护工)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四、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出车执勤时,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到达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动作迅速,处理果断。对病人及家属要态度热情,文明礼貌,严禁争吵现象发生。

五、根据病员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好转后再送回医院。若病情允许应尽快将病员护送回医院进行抢救。护士接诊危重病人时必须要测量体温、呼吸、脉博和血压。

六、凡急诊、重症病人需要住院治疗者,须在住院前先预交押金,如被救病人一时筹资困难时,可允许其在8小时内补交各种费用。

七、出诊医生到达现场后,如病人已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出诊医师不能开具死亡证明。

八、急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科室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科室或l 2 O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另派救护车。

九、转送过程中,出诊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遇危急情况时,可送就近医院抢救,任何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病人。

十、医护人员出诊后,由院内相应科室当班医生负责增援急诊。如全部出诊或非专科医师值班,人员安排有困难,即时报院长安排有关科室医护人员增援急诊。

十一、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力求完整、清楚、准确、扼要,送转医院急诊室后应作详细交接。返回后及时作好补充抢救药物、更换物品等工作。

7.急诊科门诊工作制度 篇七

工业化革命把人类从传统的手工作坊时代带入到机器生产时代,工业化生产的特征就是机器设备的大量使用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劳作。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设备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在某些领域、某些生产工序,已发展到非得用设备来生产而不可的地步,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设备性能的完好不仅是产品实现的必需保证,也已成为生产计划完成的重要保证。但是设备在使用中由于老化、磨损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功能丧失或降低的现象,这就是设备故障。这些故障的发生轻则造成生产的损失或生产的无法进行,重则会造成人员的伤亡等重大事故。设备故障不可避免,如何能把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世界各国早已开始研究,目前仍在继续探讨的一个课题。

实际上设备也像人体一样,人体在他的寿命期内,难免会生病,对人而言叫生病,对设备而言,这种生病就叫故障,细究之下,设备与人体有很多相同之处:人的大脑、心肺系统、手足、眼耳鼻舌感官器官等就相当于机器设备的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执行机构和传感器及测量装置等。

几乎人体身上的每一个功能器官,都能在机器设备上找到一个对应的功能部件;同样,机器设备上每一个功能部件,也都能在人体身上找到一个对应的功能器官。既然设备与人体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那么在人体医院中已经完善成熟的人体诊病系统能否移植到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设备维修诊治上去呢。从而为生产企业设备维修人员配置、设备故障预防、设备故障诊断和修复等方面工作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

2 医院诊疗系统模型与设备的门诊/急诊维修系统

医院中根据人的病情与病理,将医院中的科室划分为门诊部与急诊部,在门诊和急诊中又细分出许多专科。门诊和急诊两大诊治系统已经涵盖并可应对人体绝大多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门诊部主要面向和针对的是由于人体生长、生活过程中自然发生的一类疾病;而急诊部针对的主要是一些毫无征兆突发的一类疾病。现代的医院诊病治病系统中,除上述的门诊部和急诊部两个诊病救治部室外,还又多出了一个部室,就是预防防疫科。

综上,医院的诊病防病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进,医院的诊疗系统设置已渐趋完善,已可以应对和处理绝大多数的人体病患,至于其他一些当代医学的疑难病症如艾滋病、癌症等等,另有专门的医院与研究单位去施治。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代的医院系统建制,已完全可以满足常规人群的生存和医疗需要,在当代的医疗技术水平条件下,医院诊疗救治系统已堪称完美。

既然医院诊治系统已经如此的完备,而设备系统与人体系统又有如此多的共性,因此,可以把设备当作一个人体来看待,用医院为人体诊治的系统方式来处理设备的疾病或故障。

3 设备的门诊急诊维修系统模型建立

历数设备管理发展历程,发现每一种维修模式分别都对应着一种故障分类方法:(1)第一代事后维修模式,这种模式对应的故障分类方法是按故障发生的时期进行的故障分类;(2)第二代预防维修模式,也称为计划维修制,这种模式对应的故障分类方法是按故障发生发展的进程进行的分类;(3)第三代生产维修模式,这种模式对应的故障分类方法兼具了按故障发生的时期和按故障发生发展的进程进行分类的两种故障分类方法。

设备门诊/急诊维修模式对应的故障分类方法类同于第三代生产维修模式,也是兼具了按故障发生的时期和按故障发生发展的进程进行分类的两种故障分类方法。参照前文描述的医院诊疗系统,设备诊疗系统的模型可以按图2建立。

由图中可见:门诊部以生产单位自己的维修力量为主;急诊部以生产单位与设备技术、设备抢修联合进行;预防维修部设备预修、设备大(项)修,由设备技术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在此我们把设备大(项)修也归入到预防免疫的范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类修理修复方式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设备常规故障,是根据设备的状态,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从预防维修的定义看,应该入预防维修的范围。

上述模型并未将设备日常点检、一保、二保的工作内容纳入到设备医院负责的范围。因为点检内容就如同我们人体日常的洗澡、清洁,而一保、二保内容则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碰破点皮或磕肿了某个身体部位,个人自己就能简单处理而没必要上医院一样,故在设备医院模型中并未列入,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各单位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处理和掌握。

4 设备的门诊急诊维修系统模型的运作

上述设备门诊/急诊模型中,将所有的设备故障分为三类进行处理,相应的设备维修部门被划分为三个部,这三个部工作既互相独立,又紧密关联。

4.1 设备门诊部

4.1.1 常规门诊

这部分的修理内容实质就是传统维修方式的小修部分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修复,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拆卸有关的零部件、进行检查、调整、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这部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掌握的磨损规律,更换或修复在修理间隔期内失效或即将失效的零件并进行调整,以保证设备正常的工作能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常规门诊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设备使用过程中异常现象的观测与记录。

乘过车的人常常佩服老司机的那种敏锐的感知能力,同样是在车上,一般人感觉不到的异样,司机却能感出异常,有些能立即做出判断并采取措施,有些可能自己判断不出来但已有异常的感觉,此时就会在适当的时候送维修点检测,从而做到预防维修或预知检修。车辆驾驶员之所以能对自己车辆出现的一些细微现象如此异常的敏感,其奥秘就在于,他与这辆车朝夕相处,对车的呼吸都能感到,能觉察出什么样的状态是车辆的正常状态,什么样的声音是不正常的状态,哪怕是极轻微的变化也能感受得到。设备维保工作如果也能做到这一步,那预防维修工作就会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在生产中,真正能达到对设备细微变化如此敏感的人,非操作工莫属,因为操作工与设备朝夕相处,对他所操作的设备了若指掌。

在设备管理第一代发展阶段即事后维修阶段,其中的兼修时代强调的就是操作工=维修工。遗憾的是在设备管理发展的以后各阶段,这种方式都被认为是低效而落后的方式而被抛弃,但这种方式在那个时段能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证明这种方式并非是一无是处。在现代管理技术大放异彩的今天,如果能在新的管理模式中为设备操作工赋予新的维保职能,相信企业会受益匪浅。

常规门诊部一般就是各设备使用单位的设备科,此部分维修的内容就由各设备使用单位自行承担和负责。

4.1.2 专家门诊

专家门诊解决的同样是在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但与前述职责不同的是,常规门诊科处理的都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问题或常见的容易处理问题。但专家门诊不同,问题的发现和来源虽然同样是在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但这类问题发生的原因已难以判断和查明,仅靠设备使用单位自身的维修力量和技术力量已难以应对,此时就需要依靠专家门诊来解决。

由于这部分故障的判断分析处理相对较为困难,故此,专家门诊与维修依靠的就是公司的设备专家或公司的设备技术力量,必要的时候还可联系动用社会上的专业维修公司或研究院校的专家力量。

4.2 设备急诊部

按照故障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分类,故障被分为渐发性故障和突发性故障。已知维修方式中不论是预防维修、定期维修、状态维修、事后维修,还是按照维修分类的大修、项修、或小修,这些维修方式解决的实质都是渐发性的设备故障。面对突然发生的突发性故障,门诊/急诊模式中应对的方式是交由设备急诊科去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包括:建立应急预案;成立设备专修队伍;成立设备抢修队伍。

4.2.1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一旦发生故障会对公司生产构成重大影响的关键设备或生产线,提前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故障发生对生产的重大影响。应急预案应包括突发故障发生后紧急修复所需要的人、材、物(备件配件储备)等资源的需求,以及突发故障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方案,生产预案等方面的内容。

4.2.2 设备专修队伍

成立设备专修队伍,专门研究处理专用设备、特殊结构设备等,详细了解其结构原理与运行的特点,以备在这类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的原因及处理的方案。

4.2.3 设备抢修队伍

成立设备抢修队伍,专门研究处理与公司生产紧密相关,一旦发生故障会对公司生产构成重大影响的关键设备或生产线,详细研究了解其结构与运行的特点,以备在这类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的原因及处理的方案。

设备专修队伍与抢修队伍可根据各公司或厂家的生产特点,及公司内部设备与生产关联的紧密程度,灵活进行组建。

4.3 预防维修部

预防维修部的主要职责有二项:一项职责是承担完成设备的大项修理工作;另一项职责是应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收集统计分析设备的状态数据,为状态预知维修的决策提供依据。

4.3.1 设备的大项修

设备大修时,需对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解体修复基准件,更换或修复全部不合用的零件;修理调整设备的电气系统;修复设备的附件及翻新外观,从而达到全面消除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规定的性能和精度。

设备项目修理也叫项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对状态劣化已达不到生产工艺要求的项目,按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修理。项修时,一般要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修理或校正坐标,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性能和精度。

4.3.2 设备故障诊断检测技术

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发展经历了事后维修、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等三个阶段,从早期的事后维修模式发展到定期预防维修模式,现在正向状态预知维修的方向发展。定期维修制度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但可能出现过剩维修或不足维修的弊病。状态维修是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维修方式,但要做到状态预知维修,其条件是有赖于完善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实施。状态预知维修是一个方向,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也是一个趋势。

应用故障检测技术可以对设备故障进行预知维修。在门诊/急诊模式中将其列入为预防维修科的工作内容。

5 门诊/急诊模式与传统维修模式的比较及应用特点

5.1 门诊/急诊模式与传统维修模式的比较

国际上将设备管理体系进展划分为图3所示的四个阶段。

如果按照设备维修方式来划分,传统的维修方式可以划分为预防维修、定期维修、状态维修、事后维修四种方式,但这四种维修方式混杂在一起,很多时候很难界定,因此,企业也不对其严格定义区分,只是根据企业的设备实际状况安排修复与处理。相对于此,设备门诊急诊模式打破了上述的设备维修分类方式,重建的维修模式中又涵盖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见表1、2所示。

从表1、2中可以看出,设备门诊/急诊模式涵盖传统四种维修方式,维修的组织方式条理更为清晰,医院建制的应用,使得维修的管理与工作开展更为简便。更多的异同,还有待于各生产企业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比较与探讨。

5.2 采用设备门诊/急诊维修模式的优点

(1)门诊/急诊模式既克服了单一传统维修模式应用时存在的不足,又包容了当今几种先进的维修管理模式的优点,简单实用,可操作性较强;

(2)如同一般医院一样,设备门诊/急诊系统脉络清晰,职责明确;

(3)适用性强,可以根据企业的设备实际增减或变更科室的设置;

(4)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多个企业可以联合,也可走设备社会医院的路线;

(5)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体医院里,医院是不动的,病人是流动的,而在设备医院里,设备一般是不动的,而诊病的人员和仪器是流动的,这一点在设备门诊/急诊体系构建时需给与足够的重视与考虑。

6 结束语

设备维修在设备管理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从前述设备管理体系进展几个阶段名称上就能看出,不管是那一代,都是在围绕着维修这个重心在展开工作。

近现代的设备管理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在对待设备维修的问题上,不再强调单一维修方式的运用,而是更注重多种方式的综合与运用,以期发挥各种维修方式的优势同时抑制各种单一维修方式的缺陷与不足。设备门诊/急诊模式也是意图在对各种传统维修方式进行重新整合,借用在医院系统已经成熟的模式到设备维修系统上来,以便使各种传统的维修方式能更好的服务于生产服务于企业。同时以简便又易操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设备的性能,保障生产的需要。

医院的设置在人类疾病的救治过程中已被证明是可行而又成功的,既然设备系统与人体系统如此的相近相同,相信这套仿医院系统的设备门诊/急诊模式同样可以在设备维修系统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国伟,文德邦,主编.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1.

[2]李葆文.设备管理的新思维新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5.

[3]王江萍.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08.

[4]袁峰,许晓栋,李从心.基于B/S结构的设备管理系统.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7,42(2):110-112.

8.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篇八

一、护理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调换以保证急诊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急诊护理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协同完成。

三、坚守工作岗位,不得因私使用急诊专用电话,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措施,认真做好交接班。

四、各类抢救药品、器材应准备完善,专人管理,定位放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随时使用。

五、熟练掌握急诊科各种抢救器材及抢救仪器的使用。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六、遇重大抢救,须立即报请科主任、护理部和院领导,并做好记录。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急诊科各治疗、抢救场所要保持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定期消毒,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八、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做到“三及时”:及时接诊、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护理;“三落实”:落实首科科室、落实观察人员、落实处理措施;“三负责”:负责维持急诊抢救秩序、负责配合医生救治患者,负责留察、转诊、入院接送以及护送危重患者做各种检查等。

9.急诊科门诊工作制度 篇九

1、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人员就诊时,急诊检诊分诊护士应及时接诊患者,根据病情将患者正确分诊至相关科室,值班医师立即接诊患者,进行诊治。

2、接诊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就诊时间、患者性别、大致年龄、初步诊断及送来人员单位、车号,双方签字确认。

3、危重患者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执行。

4、与此同时,应积极报公安部门寻找联系患者家属,向其家属及时通报病情,以便能够及时到医院确认患者。

5、需办理各种检查和住院手续等时,工作时间由医务科审批,非工作时间总值班审批。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因费用问题延误患者治疗。

6、患者须看护请护理员协助。

7、对危重患者,实施抢救科室及检验科、输血科、放射科、药剂科、手术室、功能科等科室必须紧密协作,全力抢救。

8、明确患者身份后及时进行补办登记。

10.急诊科门诊工作制度 篇十

关键词:糖尿病,精神分裂症,门诊急诊

糖尿病与精神医学的关系,无论在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精神症状的产生、预防治疗等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1]。糖尿病与精神分裂症共病在精神科临床上比较常见,两种疾病均有急诊的急性病情,而两种疾病并发就会增加精神科门诊急诊的机会,现将68例并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门诊急诊临床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海南省安宁医院门诊急诊的并发2型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导致高血糖,均为第2次以上就诊的复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以及符合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此次门诊急诊前均已经明确诊断两病并发。共入组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5~65岁,平均(48.52±3.28)岁;精神分裂症病程为15~240个月,平均(92.93±8.86)个月;2型糖尿病病程为12~96个月,平均(45.20±4.82)个月。

1.2 急诊标准

(1)精神分裂症急性精神病症状急诊标准:精神分裂症急性病情发作,如病情急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者;严重危害到自身或他人安全需紧急处理者;冲动和暴力行为、兴奋状态、自杀、自伤、木僵拒食、严重幻觉和妄想状态,精神药物过量与中毒、常见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等。(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急诊标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酸中毒,糖尿病低血糖症,糖尿病慢性感染急性发作等。急诊的方式有:家属强制送来门诊急诊,海南省安宁医院门诊出诊急诊接诊,海南省“120”急救中心转诊等。

1.3 方法

分组方法:采用两种分组方法分组,对68例并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门诊急诊时均急查血糖以及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量表)评分。第一种分组方法,根据血糖水平进行分组,分为血糖异常(>6.11 mmol/L)组及血糖正常(3.89~6.11 mmol/L)组,在此分组方法中,血糖异常组55例,占80%;血糖正常组13例,占20%。第二种分组方法,根据BPRS量表评分进行分组,BPRS量表为精神科常用量表,其分值大小反映精神病情严重性[1],本研究结合入组病例临床特征,将病情进行BPRS量表评分,根据分值大小分为≥35分组及<35分组,在此分组方法中,BPRS量表分值≥35分组58例,占85%;BPRS量表分值<35分组10例,占1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Pearson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疾病门诊急诊比例

根据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及精神分裂症急性精神病症状的急诊标准,将68例患者分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急诊病例和精神分裂症急性病情急诊病例。在68例并发2型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就诊的为8例,占12%,因精神分裂症急性病情就诊的为60例,占88%。

2.2 血糖水平、BPRS量表评分分组比较

血糖水平和BPRS量表评分在门诊急诊中的影响无差异(P>0.05)。结合本文的分组方法分析,血糖升高致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和BPRS量表分值增加评定精神分裂症病情发作,对于并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门诊急诊,血糖升高和BPRS量表分值增加在门诊急诊中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别,说明该类患者在精神科门诊急诊中,既有精神病性症状急诊也有相当比例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急诊。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与精神分裂症均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国外的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和2型糖尿病均为多基因遗传病,很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致病基因,由此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相关糖代谢异常的遗传素质假说[2]。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糖尿病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食欲增加以及神经内分泌改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另外,不排除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多糖尿病危险因素或两种疾病存在某些共享基因或位点,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容易患糖尿病[3]。首先,无论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还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可引起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的发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糖和血脂代谢异常的概率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使用日渐增多,它们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其次,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产生的镇静、困倦及乏力等不良反应也会导致患者活动减少,易于并发糖尿病。其三,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意志行为减退,运动量减少及饮食不合理,也导致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糖尿病的机会增加[4,5,6,7]。国内外研究均证实,无论是在首发精神分裂症还是在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国外资料显示,7.8%~25.4%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糖尿病,说明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共病已成为精神科临床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8]。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aryn ecker和Janert Hux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报道,精神分裂症使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增加许多,调查结果发现,在平均随访4年的时间里,有超过12%的伴发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至少因低血糖或高血糖到医院就诊,研究人员认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应更多关注身体健康的其他方面[9]。精神分裂症患者门诊急诊一般以急性精神病症状为主,如冲动和暴力行为、兴奋状态、自杀、自伤、木僵拒食、严重幻觉和妄想状态。而并发2型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两种慢性疾病都需长期服药,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综合征,如高血糖、糖尿病等,而糖尿病也可以出现精神症状,两种疾病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加重病情,出现急性并发症或者急性病情急诊的机会也就会随之增加[10,11]。此外,由于精神病患者以及家属缺少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识别,而且长期的诊疗已经习惯就诊于精神病医院,所以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在精神科门诊急诊也就变得比较常见[12,13]。本研究发现:68例并发2型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门诊急诊患者中,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就诊的为8例,比例为12%;因急性精神病性症状就诊的为60例,比例为88%,但血糖水平和BPRS量表评分在门诊急诊中的影响却无差异(P>0.05)。说明有相当比例的并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急诊时是因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就诊的,因此精神科急诊不完全是以处理精神病急性症状为主,这就要求精神科医师在处理急诊病例时必须重视躯体疾病的检查及处理,以免贻误病情。目前精神科医师对其他专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一因为临床诊断思维狭窄,存在重视精神症状而轻视躯体疾病的现状,其二因精神科临床的特点弱化了其他临床技能,其三对其他临床技能的培训不够。因此应重视常见的慢性躯体疾病对精神病的相互影响,特别是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临床急诊中的相互影响。同时应培养正确全面的临床思维模式,加强其他临床知识及技能的培训[14,15]。

上一篇:同居分手协议下一篇: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