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共10篇)
1.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节
周长
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1.(1分)一块正方形草坪的周长是2400米,它的面积是_______公顷.2.(1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_厘米。
3.(1分)
胸围就是胸部的周长.
篮球场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篮球场的_______.
脚印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个脚印的_______.
4.(1分)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分米;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360米,测得操场的宽是80米,长是_______米.
二、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5.(2分)
下列选项中,都是四边形的是()。
A
.①③④都是四边形
B
.④和⑤是四边形
C
.②③④都是四边形
D
.③和④是四边形
6.(2分)强强沿着边长50米的正方形跑道跑了5圈,跑了()
A
.250米
B
.200米
C
.800米
D
.1千米
7.(2分)一块黑板,长4米,宽1米.在它四周钉上木条边框,至少要用木条
()
A
.10米
B
.5米
C
.10厘米
D
.5厘米
8.(2分)下面是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宽为1厘米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
A
.>
B
.=
C
.<
9.(2分)
判一判,下边的说法对吗?()
A
.对
B
.不对
10.(2分)王奶奶用30米长的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菜地(如图),这个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平方米。
A
.56
B
.112
C
.161
11.(2分)把一个大长方形剪成两个小长方形后,周长之和比原来的长方形周长()
A
.增加
B
.减少
C
.相等
12.(2分)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周长是()厘米。
A
.8
B
.8或10
C
.10
13.(2分)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8分米,第一个长方形的宽是5分米,第二个长方形的宽比第一个的短2分米.
(1)第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列式是()
A
.(8+5)×2=26(分米)
B
.(8+5-2)×2=22(分米)
C
.(8-2)×2=12(分米)
D
.(8+5)×2-2=24(分米)
(2)第二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列式是()
A
.(8+5)×2=26(分米)
B
.(8+5-2)×2=22(分米)
C
.(8-2)×2=12(分米)
D
.(8+5)×2-2=24(分米)
14.(2分)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
A
.相等
B
.不相等
C
.无法比较
三、判断题
(共1题;共2分)
15.(2分)1、判断对错.(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6米,它的边长是14米.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四、应用题
(共1题;共5分)
16.(5分)一个正方形果园,它的周长大约是600米,这个果园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五、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
17.(5分)填上适当的数。
(1)
长方形
长
15m
宽
5m
10m
周长
60m
(2)
正方形
边长
8cm
周长
100cm
18.(5分)王大爷家有一块长12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一面靠墙),如果要在菜地周围插上篱笆,篱笆最少需要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1-1、2-1、3-1、4-1、二、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5-1、6-1、7-1、8-1、9-1、10-1、11-1、12-1、13-1、13-2、13-3、14-1、三、判断题
(共1题;共2分)
15-1、15-2、四、应用题
(共1题;共5分)
16-1、五、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
17-1、17-2、18-1、
2.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P42-43.【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测量、思考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多种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算法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堂作业纸,配套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和框架各一组。
【教学流程预设】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引导复习析题:
(1)、什么是周长?
(2)、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二、展开学习:
1、设疑激趣:
华华想给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张小卡片分别围上花边。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一些?(作业纸长方形卡片长 6cm,宽4cm,正方形边长5cm。)(板贴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各一张,各边长度放大5倍。)
(1)、这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什么?(周长)
(2)、请先选好起点,再用手比划或用笔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3)、观察、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
2、探索新知:
(1)、怎样才能准确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比较)
(2)、你认为两个图形分别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
(3)、学生准确测量相关边长,标明数据后集体核对。
(4)、请独立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比较。追问:你能分别用几种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同桌进行简单交流。
(5)、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学生想法预设:
长方形:
A、6+4+6+4=20cm
B、6×2+4×2=20cm
C、(6+4)×2=20cm
正方形:
A、5+5+5+5=20cm
B、5×4=20cm
答:两张卡片需要的花边一样长。
(6)、小结: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理由是什么?
3、拓展延伸:
(1)、师板贴两个图形的花边(外框)后设疑: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分别拉成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相机指名拉动)。现在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周长又分别是多少呢?
(2)、生观察思考后组织交流:(要点:四边形拉动后形状发生变化,而周长不变。)
(3)、你会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吗?
①、出示:张大爷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他想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②、需要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生思考作答后师相机出示一组邻边长度)
③、学生尝试完成后组织交流。
4、走入文本:
学生阅读教材P42-43的例题2和例题3,并将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上标记。
三、课堂巩固:
1、判断正误:
(1)、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2米,周长是10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8米,那么它的边长一定是7米。()
2、新知应用:
(1)、基本练习:P42做一做第1题、P43做一做第1题。
(2)、补充:学校给每间办公室配了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如上右图),这面镜子的边框一共用了几米长的铝合金材料?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2、课外思考及作业:
(1)、请比较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
(2)、解决问题:
①、华华拿来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准备折一只千纸鹤,先将这张纸剪裁成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大体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以及第43——45页的单元练习。本单元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在学习多边形的开始的,认识其特征,不仅是学习本单元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以及其他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其实就是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和周长含义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这一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周长概念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其他多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就能领会并能掌握其他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和角的基本特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 使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 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4.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教学安排: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 认识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1课时 机动与练习„„„„„„„„„„„„„1课时 周长是多少„„„„„„„„„„„„„1课时
第1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例
1、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
1.使喾经历动手操作、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道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和角的特点,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能体会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尝试反思认识图形的过程和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图形来自现实世界,现实生活里充满几何图形,培养认真观察、比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若干,学生准备尺子,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板书:长方形 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2课时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例2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计算等活动,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并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初步学会通过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边长计算周长。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到建立周长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综合、抽象等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计算周长不同方法的比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和兴趣,培养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测量树叶周长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测线、直尺 挂图 树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初知周长。1.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指名说一说,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周长。组织学生独立指出课桌桌面,三角尺的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4.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 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课后作业。做“想想做做”第5题。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例3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使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算法,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能理解周长的不同计算方法,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周长,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的数学,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周长问题,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意识,及与他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2.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请你提出数学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教学例题。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1)28+15+28+15=86(米)(2)28+28+15+15=86(米)(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4)28+15=43(米)43×2=86(米)(4)提问:你喜欢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计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2)25×4=100(厘米)(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2.做“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提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追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练习六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周长计算实际问题,初步学习周长的估计。
2.使学生加深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提高分析、解决简单几何图形问题的初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周长计算在现实中的简单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作用,引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点名让学生回答。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2.做“练习六”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3.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第5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练习六6-1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能应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用四个小方块组成的不同图形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使学生通过应用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体会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口算。
75-36= 3×15= 12×6= 5×13= 13×4= 4×21= 18×2= 7+23= 2.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正方形呢?
请大家取了数学练习本先估计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确。(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出哪些数据)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完成“练习六”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2)讨论:如何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要画出这个正方形,你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如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2.完成“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六”第10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哪一面靠墙篱笆最短? 4.完成“练习六”第11题。(1)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3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2)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拼成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如何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又是多少厘米? 5.完成思考题。(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三、课后作业:课本45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第6课时 周长是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综合与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数学实践活动,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初步估计图形周长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体会图形变化现周长间的联系,用自己的方法猜测,估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创新的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周长与图形变化莫测的联系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挂图、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比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4.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的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突破措施:通过动手量一量、画一画、猜一猜、摸一摸、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感悟概念:
1、动画引出周长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那次比赛结果怎样? 生:小白兔偷懒睡了一觉,小乌龟赢了!
师:这次,小白兔改掉了偷懒的毛病,准备和小乌龟再比个高低。(电脑显示:小白兔、小乌龟在两块大小不同的椭圆草地上准备比赛的画面)它们的比赛规则是围草地的边跑一周,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胜利!猜猜看,今天谁会赢?
生1:小白兔!生2:小乌龟!生3:-------师:胜利到底属于谁呢?让我们来看比赛!你认为谁能赢,就可以给谁加油!(课件演示龟兔赛跑的过程,结果是小乌龟先到终点。)
师:哎呀,这次比赛小白兔虽然很卖力,可他还是输了,同学们对今天的比赛结果有什么想法吗?
生1:不公平,小白兔跑的圈大!
生2:这次的比赛对小白兔不公平,因为都是围着草地跑一周,但小白兔跑的一周的长要比乌龟跑的长的多。
-------师:有道理,今天的比赛,对小白兔来说,的确不太公平,所以它不能算输,小白兔和小乌龟都是围着草地的边跑了一周,从起出发又回到起点,(课件演示)围草地的边跑一周的长就叫草地的周长。(板书;
一周的长)
师:通过看动画,谁来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生答略)怎样是一周?(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初步感知了什么是周长,并在脑中初步建立起“周长”的空间概念。)
2、动手操作,演化对周长的理解。① 指名学生指课本封面的周长。② 同桌互相指指课桌面的周长并说说。③ 同桌互相搂搂腰围,比一比。
④ 师演示围黑板面的周长(两种错误的围法:一是没从边上 去围,二是没有围满一周)让生观察并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总结:只有把这个黑板面沿着边围满一周,这一周的长才是黑板面的周长,一个平面图形也是这样,只有当这个图形围满一周时,它一周的长才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抽象概括周长定义 师:请看屏幕,谁来指指下列图形的周长?
师:为什么后两个图形指不出它的周长?(生答:它没有围满一周,有开口)像前面这几个图形,他们围满一周了吗?(围满了)我们把这种没有开口,可以围满一周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补充板书: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
师:大家看这个图形有周长吗?(师在黑板上画出不规则图形,指名让生指)
(强化周长概念的理解,只要是封闭图形,不管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都能指出周长)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想一想围成这个三角形一周的长是几条边长的总和?这个正方形呢?最后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几条边长的总和?如果老师把它变一下,(电脑显示:六边形、八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长的和?(生每答一个,电脑闪烁其周长一次)师:那到底什么是周长?谁能概括说一说?
(虽然说的不全面,却是他们自己感悟的,这是最可宝贵的。)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研究求周长策略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让生估计一下哪个图形的 周长更长一些?
(2)出现不同意见,让生利用手中材料(尺子、线、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想出比较的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3)生反馈交流:a.用线绳把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围一圈,比较一下线绳的长度;b.把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沿直线或直尺滚一圈,比较所滚一圈的长度;c..用尺子量一量,算一算.----(此时师引导生说说怎样量: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长方形只需量一条长和一条宽,正方形只需量出一条边的长即可。)(4)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近一步引导如果要求一个长方形游泳池的周长,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准确,比较方便呢?(5)根据生的回答师总结:
“围”“滚”“拆”的方法有时有局限性,算的方法最准确,最方便,下面我们主要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1)利用手中学具(尺子和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求 出这两个图形周长,然后进行比较验证。
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指名把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2)生汇报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验证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师: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要知道长方形的什么才能求周长?(板书:长和宽)师:正方形周长你们又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后师问:4表示什么?20厘米表示什么?
那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是多少)师:经过计算验证,说明刚才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的同学 是正确的。真棒,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想不想试试?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小组合作,从身边选一物体,利用直尺或米尺,求出它表面的周长。(学生立即兴致勃勃的走下座位,有测地面砖周长的;有测桌面周长的,有测凳子面的,还有测墙上开关面的周长的---------)板书设计:
图形的周长
周 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
长方形周长
(长、宽)
1.15+5+15+5=40厘米
2.15×2+5×2=40厘米 2.103.(15+5)×2=4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1.10+10+10+10=40厘米 ×4=40厘米
5.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周长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3 【课程标准描述】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的长。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习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以检测评价目标1.2.结合具体问题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以检测评价目标2、3.【学习过程】
一、游戏引入
1.掰手腕游戏,体会手腕有粗细。
2.探讨测量手腕粗细的方法,体会什么是“一周”。3.试着测量自己的手腕。
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评价目标1)1.手腕一周的长就是手腕的周长,板书“周长”。2.举例:我们身边或身上哪里有周长。
鞋底、黑板、头围、本子、腰……
3.课件演示,对比辨析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辨析一周,化物为形。
呈现实物:五角星、钟表、树叶
指出各自的周长---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
(2)出示不封闭图形,辨析“周长”含义
辨析体会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
(3)出示所有图形
思考:什么是周长,揭示概念。
(4)练习:是与非 4.指一指规则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的周长。延伸:十边形、二十边形
小结:几边形的周长就是几条边的和。
三、内化巩固,揭示应用概念。(评价目标2、3)
1.出示图形,探讨交流:怎样测量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
2.合作完成,完成记录单。出示测量单: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活动,并记录下数据
3.展示汇报 4.小结:
(1)规则图形的周长:只要测出一部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长方形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
(2)弯的图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可以用“滚动”法也可以用“绕线”法再拉直了进行测量。
(3)测腰围时,应该贴着肚皮量,减小误差。
(4)测量会有误差。在测量时一方面要认真尽量减少误差;另一方面可以多次测量,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结果。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
1、先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
6.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六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观察、探究、了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正方形纸片若干、学生准备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从中找出平面图形。
观察屏幕上这些熟悉的物体,你发现了哪些图形?
学生预设:长方形、正方形。
观察的很仔细,数学来源于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去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究新知识
1、分组合作,探究特征
(1)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猜想: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师:大家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共同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一下。
2、探究特征
(一)长方形的特征
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大家的桌子上有长方形纸片、直尺和三角尺。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给你提供的学具材料,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找出长方形的特征。提示一点,可以从边和角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学生分组实验,全班交流)
1、学生展示:量一量的方法
2、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证明?(折一折)
3、认识长方形的对边
刚刚大家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上下两条长边是相对的,左右两条短边也是相对的,我们给相对的两条边起名叫对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
4、认识长和宽
我们把长方形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板书)
5、研究角的特点
4个角都是直角
小组合作利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研究长方形角的特点。
通过2次对折,只需量一次就能证明4个角都是直角。
6、总结长方形角的特点
(二)正方形的特征
1、小组合作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每个组把正方形纸片找出来,借助老师提供的直尺和三角尺,一起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交流)
师:我们给组成正方形的四条线段起了个名字叫做边。
2、总结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课件)
3、比较特征
师:仔细观察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他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有想法了吗?同桌二人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长方形的长慢慢缩短,长和宽一样,变成正方形。我们可以说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
4、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三、解决问题
(1)判断
四条边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
(2)要在信封里放一张纸,它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猜猜是什么形状的纸(课件显示)
(3)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格数相同,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吗?(提供方格纸)
四、总结
7.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79~8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长方形铁丝框,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图形的纸片,火柴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二、引入课题:
(出示)做这样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实际是求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出示课题.
三、展开与讨论:
先请你们试一试.(电脑出示例1)
[例1]你能求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周长吗?怎样列式?(三角形逐一出示)
学生列出算式:
4+5+6=15(cm) 5+5+4=14(cm) 6+6+6=18(cm)
5×2+4=14(cm) 6×3=18(cm)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而有的可以用两种方法呢?
四、探索与归纳: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电脑出示,学生拿出学具)请你量一量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长5cm,宽3cm)
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得出):(1)5+3+5+3=16(cm)
(2)5+5+3+3=16(cm)
(3)5×2+3×2=16(cm)
(4)(5+3)×2=16(cm)
(由电脑演示每种算式的推理过程)
提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根据生答板书):(5+3)×2=16(cm)
提问: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括号里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2?
小组讨论:你能根据第四种算法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2.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引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根据公式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电脑出示)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7+5)×2=24(cm)
(电脑演示: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6+5)×2=22(cm)
(电脑演示:再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5+5)×2=20(cm)
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由学生列出算式:
5×4=20(cm)
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是一个什么图形?
根据这种简便的算法,你能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试一试.
利用公式计算周长.(单位:cm)
4.看书79~80页.
5.质疑.
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释疑)
提问:要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五、巩固和提高:
1.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讨论:(出示和)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是不是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都不相等呢?
下面请你们动手摆一摆.
2.用14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长方形的周长哪个长?(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4根火柴摆成的)
引申:把(3)号长方形其中两根火柴平移成下图:(演示)
提问:改变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为什么?
想一想,是否还可以改变成别的形状而周长不变?
(学生再次动手摆)
3.口答书81页第③题,看下图,求(1)、(2)、(3)、(4)号正方形的周长.(单位:cm)
4.(电脑出示)下图中,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共多少?
把这两个正方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
(电脑演示合并过程)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4×2+4)×2=24(cm)
4×3×2=24(cm)
4×4×2-4×2=24(cm)
4×6=24(cm)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与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时,就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如果有两个答案,那么可以举双手.
六、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书81页练一练⑤题留作思考.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如果要铺上地毯,要计算地毯的长度,你应该怎样测量?
8.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八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 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6+3表示什么(长+宽),为什么要乘2?【(长+宽)的和的2倍】
(7)归纳公式。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5+5+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 .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9.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九
1、说课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海试用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0~112页的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会进行周长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一节课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打基础,同时又为后继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及长、正方体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本课内容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为主,通过讨论交流,围围描描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3、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二期课改教学大纲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可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②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能力与方法:
①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等操作活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周长的概念;
②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讨论,配以媒体的直观演示,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常用的周长计算公式,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以提高。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喜好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会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得出;而要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通过多种学生喜好的实践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观,来协调感性认识,并通过合作学习将得到的直观感受加以内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课内容,并形成一定的探究学习的方式。
二、说教法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实验的结果。”教学也是一样,学生的动作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让他们亲手去描一描,围一围,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认识和理解,在合作讨论和交流中进行完善和内化,在练习与运用中进行对比,排除误区,得以巩固。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面向全体,人人动手
本课内容概念性较强,又较抽象,如果单纯是教师演示或个别学生演示,必然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得不到亲身的体验而无法建立正确的概念或建立残缺的概念。因此,结合教师摆小棒、部分学生上前指一指图形的周长这两个示范性的初步感知活动,我又让每个学生挑选练习纸上2~3个喜欢的图形描出周长,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亲自动手的机会而不再是纯粹的一个旁观者。
2、激发主动,积极参与
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要通过个人的探究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显然对很多同学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聆听别人的方法,这样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并在讨论中相互取长补短,得出比较全面的方法。在这一小组探究的活动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主体性和主动性得以体现,一些思维、概括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被带动起来。
3、师生配合,多边互动
本课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以及帮助学生整理探究学习的成果。特别是在学生交流时,教师配以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媒体的展示,判断学习的成果是否正确,并在此基础上,辅导学生优选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计算公式。在第二次讨论学习后,安排学生看书,既是利用教材对前面活动成果的一个加强,又留给学生消化与质疑的余地。
三、说学法
“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围围,描描,让学生养成勤动手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自主的小组学习、讨论,经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尝试去发现和创造自己未知领域中的知识,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教材进行质疑,通过练习中判断题的解答,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排除干扰,巩固成果。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力求形成的一种学习方法和能力,为此本节课在这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一)、周长的含义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是这样安排的:
1、出示一个(小棒搭成)三角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由哪几条线段组成?
(出示周长概念):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周长。
演示:三小棒摆成一直线
2、出示一个(小棒搭成)四边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由哪几条线段组成?
(出示周长概念):四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四边形的周长。
▲这两次出示由教师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3、出示钉板(围着各种图形),让学生上来用手指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由几个学生上来操作,一是检测前两次观察后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二是继续加强学生对周长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完成练习纸:选择你喜欢的2~3个图形,用彩色笔描出它的周长。
▲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周长的含义,同时又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4、揭示课题:(指钉板上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们着重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
(二)、操作感知,探究方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本课的关键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我安排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长方形的周长
▲《大纲》中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由于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充分地感知了周长的含义,认知结构已有了调整和重组,所以在这一层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并就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作好记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学生应该很明白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在讨论探究的时间里,每个学生都享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拥有批判不同算法的权利,这段时间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对于学生而言,把问题交给他们远比把结果交给他们有挑战性,更容易使他们有成功的情绪体验,学习上的探究能力得以发展,合作意识得以加强,组内成员相互取长补短。
1、出示一个长方形(媒体):
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2)交流汇报。配以媒体演示。
▲此时应该是学生努力探索的精彩呈现,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对自己的成果的正确性是十分关注的,利用这一时间,不失时机地配以媒体的演示,一方面让学生巩固讨论学习已有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辨别学习结果的正确性。
(3)方法比较,得出常用公式。
根据四边形的周长概念,这四个算式都正确吗?你觉得哪个最简便?(5+4)×2
5+4表示什么?表示一份长与宽),配以媒体演示。
乘以2表示什么?(有这样的两份),配以媒体演示。
这个算式也就是(以媒体演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较为简便的算法,并引导学生概括为计算公式,此时学生的认识就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2、如果用字母C表示长方形的周长,a表示长的长度,b表示宽的长度;
长方形周长公式可以写成:C=(a+b)×2
练习利用公式求长方形的周长。(媒体)
第二层次:正方形的周长
▲这一层次基于上一层次的认识,学生应该有能力解决,但可能方法的选择上有一些偏差,因此,这里采用学生讨论的学习方式,主要使学生全体能对正方形的特征重新唤起,进而应对这种四边相等的特征,采用合理优化的解答方法。
1、出示正方形,a=5cm
这个正方形周长怎样求?为什么?
2、学生讨论,并交流:(配以媒体演示)
板书:(5+5)×2=20cm5×4=20cm
3、为什么这里可以乘以4?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
4、可以得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5、如果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C=a×4
6、练习利用公式求正方形的周长。(媒体)
第三层次:看书,划出概念,质疑。
▲这一层次主要对学生刚刚形成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进行重温和整理,培养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习惯及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
(三)、巩固反馈
1.完成P112练一练
2.A册34页第二题。
3.媒体出示判断题
4.根据要求在钉板上围长方形或正方形
(1)围一个长5cm,宽4cm的长方形,口答周长。
(2)围一个边长3cm正方形,口答周长。
(3)围一个周长是12cm的长方形,怎么围?(拓展题,视时间)
▲由于这是第一课时,练习也以实践操作题居多。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学生头脑中周长的概念。在第2个练习之后安排了第3个练习,使学生在比较中排除干扰,强化所学的知识。第4个练习的第(3)小题是一个拓展题,视时间,如果充足,在课堂上讨论;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则安排学生课后思考,使学生课堂上已掌握的知识得以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四)、总结整理: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0.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十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说教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推荐阅读: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课教案11-19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1-02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难点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08-13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07-16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06-16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1-07
三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10-2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练习题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