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庭价值观

2024-10-10

什么是家庭价值观(精选9篇)

1.什么是家庭价值观 篇一

什么是家庭关系障碍 ?

家庭关系障碍是其中夫妻关系是最基本的,还包括父母与子女、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各亲属之间的关系发生问题,有待协调与解决。解读不良父母关系之影响

一、父母对抗关系:

1.父母热对抗:父母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而且冲突以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双方互不尊重,常常激烈地争吵和打架。

2.父母冷对抗:这样的家庭看似平静,父母双方没有争吵,但他们在心理和情绪上相互敌对,彼此很少说话,也根本不想交谈,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二、父母分居关系: 研究发现,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异常较为明显,在分居家庭里,和母亲生活的子女的心理异常程度要比与父亲生活的子女要大,女孩的心理异常比男孩要突出。

三、父母离异关系: 父母离异是造成子女心理异常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离异子女的心理异常比父母和睦子女要明显增多。

四、父母再婚关系: 父母再婚,对子女心理影响也很明显。再婚父母的子女与未再婚父母子女相比,前者的心理问题较多,仅次于父母离异的子女。

2.什么是家庭价值观 篇二

核心概念之所以具有统摄力和解释力, 是因为聚焦学科概念的教学内容涵盖着丰富的地理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地理观念是经过长时间的地理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方式与态度。地理思想方法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发现和解释其他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念和规则, 是分析处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 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1]可以这样理解, 地理思想是指人们对地理学科理论与内容的本质的认识, 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灵魂是地理思想, 思想是对方法的抽象认识, 方法是思想的具体化形式, 二者具有统一性, 统称为地理思想方法。

中学地理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 其背后的“灵魂”是学科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 这是抛掉具体知识剩下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教育的真谛就是将大部分知识忘掉以后剩下的那一点点”。奥苏贝尔提倡,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科和教材的基本结构, 即那些最有“解释力量”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性观念, 从而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学习和迁移。这与布鲁纳倡导的“课程—结构”说是一致的。布鲁纳认为, “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 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 而且还包括培养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的态度”, “他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 几乎归结为定义, 则这些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因为‘基本的’这个词, 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恰恰就是一个观念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用性”。

地理学科围绕研究对象, 逐渐形成了关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观念和法则, 包括:

(1) 空间观念。涵盖区位论, 区域差异, 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观点, 蕴含着空间定位、空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将世界组织成不同区域加以认识、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2) 系统综合的观念。涵盖系统观, 全球观等基本原理、观点, 蕴含地理环境整体性、人地关系等思想方法。

(3) 动态观念。涵盖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观, 蕴含地理过程、时空关联等思想方法。

(4) 可持续发展观念。蕴含人地关系的思想方法, 其中“人对地”的影响中包括环境观、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一些观点。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 牵住地理学科基本观念、学科思想方法这一主线, 围绕这些基本观念和背后的学科思想方法组织教学内容, 就能抓住最有教育价值的核心概念实现“教给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生一旦悟到了地理学科观念、学科思想方法, 不仅能减少或避免思维的盲目性, 使思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灵活性, 而且能够具备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的效率。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应该围绕一些基本的地理观念来选取和设计内容。如高中地理模块一涉及的地理观念包括: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人类从事各种活动, 都应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 尊重自然规律, 讲求环境伦理道德;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 一个区域内地理因素发生变化, 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就成为自然灾害。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观念性知识—原理性知识—事实性知识“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学内容, 教学时再“自下而上”帮助学生在事实和材料基础上提炼观念性认识, 在具体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概括, 建构学科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一个有效途径是进行单元知识内容的深度解析, 用核心概念和地理观念统领单元知识内容。

案例一: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洋流”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

该单元体现的核心概念与基本观念:空间的相互作用 (空间观念、整体性与差异性观念) 、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地观) 。

地理观念:

大气的运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水循环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通过促进高低纬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参与地表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其分布对地理环境有重大影响。

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其塑造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基本问题:

大气运动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

大气运动有什么规律?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世界表层洋流是怎样分布的?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地壳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

上述案例进行知识层次分析的价值, 主要体现在通过分析, 提炼出高层次的上位性的观念性认识, 这些内容能提升学习水平, 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案例中, 学习和记忆洋流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具体知识是必要的, 但这些知识毕竟是形成能力的载体, 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 比记住洋流分布规律本身更重要的则是掌握背后蕴含的用地理模式图概括表达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思想方法,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洋流为何如此分布 (空间差异、空间相互作用观) 、洋流对地理环境 (要素相互作用以及人地关系观) 带来重大影响等观念的深刻理解。这些就是超越具体知识的上位性的思考和提炼。

案例二: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平A:讲清西气东输起点、终点、长度、经过省区、调取资源量、调入区和调出区发生的变化等。

这个层次的教学, 把案例本身当做有用的知识, 这是典型的事实性知识的堆砌, 这些缺乏能力价值的知识往往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心生厌倦。

水平B:分析西气东输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进而辩证地分析问题。

该层次的学习重点已经上升到体现人地关系原理的地理观念。

水平C:把西气东输仅仅作为一个跨区域资源调配的案例, 在A和B的基础上, 借助读图和各种资料, 分析西气东输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地理环境影响的一般原理和分析思路与方法。

这种教学从地理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角度对资源跨区域调配这一类问题进行总结, 实现了案例教学的目的, 走出案例本身, 有了一般分析思路和方法的提炼, 可以由个别知识向同类的知识迁移, 具有一定的能力价值。

水平D:帮助学生从地理学视角和方法对资源跨区域调配这一类问题进行观念性认识总结与提升——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造成区域差异;区域差异引起资源跨区域调配 (差异产生梯度, 梯度引发地理流) , 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对地理环境不能满足需求的条件采取对策或是改造活动, 引起空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空间相互作用必然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表现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需要克服不利影响、利用有利影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些观念性认识是具有统摄力的上位性知识, 可以统摄诸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人口迁移”等其他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等相关内容, 进而形成科学方法论。

这最后一个层次的教学, 在学科内容的深刻性上又提升了一步。从资源跨区域调配这一具体内容凝练出空间相互作用与人地关系的深入理解, 达到了核心概念的认识层次, 渗透了深刻的学科思想方法。不仅能够统摄具体的区域资源调配等知识内容, 还能统摄和解释更多其他任何反映区域联系的地理过程和现象的知识。显然, 最后一个层次水平的知识其能力价值水平更高。

可见, 教师的教学站在哪个层面上, 决定培养出来的学生站在什么样的素质高度。一位教师只有深刻理解了教学内容、学科思想, 才能将方法、技巧变成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基于核心概念的地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具体知识的记忆走向地理视角、学科观念的养育, 学科思想方法的感悟和领会, 启迪和生成地理智慧。

参考文献

[1]袁孝亭.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7) .

3.美国家庭的理财目标是什么 篇三

过去15年美国人面临的最大的改变恐怕要数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日益加重的家庭财务负担。由美国消费者协会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与1997年失业率较低且消费者信心指数强烈的时候相比,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感到维持生计不易。更多的美国家庭需要考虑如何从有限的资源中省下钱来供自己养老以及为子女提供大学教育费用,同时还要在不负债的前提下,预留出一笔紧急备用资金。但无论情况怎样变化,有一点似乎始终维持不变,那就是有理财规划的家庭在应对变化时更加信心满满,他们在管理财物、储蓄和投资方面的表现也更加不俗。理财专家认为,制订理财规划有助于人们严肃思考自己的财务问题,无论富人或者穷人都能通过理财规划来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

储蓄和投资是家庭理财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储蓄意味着要会过日子,这样才能做到攒钱;而投资则是将积攒的钱拿来做资本,用钱来赚钱。但储蓄也好,投资也罢,这些只是达成家庭财务安全目标的手段,而对于不同家庭而言,首先要明确家庭财务安全的目标很重要。家庭生活要不愁吃不愁穿、孩子要生活得快乐、有房子有车、供孩子上大学、为儿子娶媳妇,似乎这些都成为人们拼命工作、养家糊口的生活经。其实这里的每一项都是家庭财务安全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是有足够的钱来作支撑。

家庭财务目标的长线与短线

在美国人看来,家庭财务的第一个目标是要攒有一定数量的应急钱,这也称之为家庭财务安全的短线目标。美国人储蓄率低是有目共睹的。在美国人观念中,如果有钱会去投资,而不是存在银行里吃利息,因为银行获得的利息还赶不上通货膨胀涨得快。在调查中,6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存有应急钱,而36%的受访者则承认家庭没有应急钱。应急钱指的是如果家庭收入来源中断,家庭积攒的钱可以维持生活3到6个月。根据调查,48%的美国家庭存有的应急钱可以应对3个月以内的开销,20%家庭存有的应急钱可以应对3~6个月的开销,29%家庭存有的应急钱可以应对6个月以上的开销。

在有理财规划的家庭,35%的家庭存有应急钱。而在无理财规划的家庭,只有28%的家庭存有应急钱。在生活中积攒一定数量的应急钱属于救急不救穷。人难免遇到天灾人祸,特别是一旦失业或是遇到大的医疗开支,收入来源中断,有了应急钱还可以有经济实力来渡过难关。

退休积蓄是美国家庭财务的第二目标,这个叫作家庭财务安全的长线目标。美国人不靠儿女养老,也不完全依赖政府养老,更多情形是老了自己养。美国家庭十分重视退休后养老问题,而家庭理财规划中退休积蓄就成为一个重要议题。美国家庭中有61%的家庭拥有退休积蓄,而39%的家庭缺少退休积蓄,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在退休积蓄上更是落在下风。其中有理财规划的家庭,49%的家庭有退休积蓄;而没有理财规划的家庭,拥有退休积蓄的家庭只有12%。从中可以看出,有无理财规划对退休积蓄的影响很大,也可以说在家庭财务上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大项采买指的是花钱金额较大,需要一段时间积蓄才能做到的家庭支付,如购买汽车、昂贵的家用电器和家居改善等。美国六成的家庭在这方面存有积蓄,而四成的家庭则是过一天算一天,啥时有了钱再想这种事。当然有理财规划的家庭会比无理财规划家庭情形要好一些。在有理财规划家庭中有37%的家庭有大项采买积蓄,无理财规划家庭中22%的家庭有大项采买积蓄。

家庭财务目标的小三项

上面谈的是家庭财务目标的大三项,接下来则为家庭财务目标的小三项。子女教育积蓄指的是供养孩子上大学的积蓄,美国48%的家庭存有子女教育积蓄,52%的家庭没有子女教育积蓄。看起来虽然美国父母也重视子女的教育,但在家庭财务目标上,攒钱供孩子上大学并不是最主要的目标。好在美国大学教育费用可以有多种选择,父母的负担可以轻松一些。但从家庭理财的角度看,有理财规划的家庭在子女教育积蓄上仍有优势,32%有理财规划家庭存有子女教育积蓄,无理财规划家庭有子女教育积蓄的比例只有17%。

住房贷款是美国家庭的第一大债务,支付住房贷款主要是靠每月的收入,但民众在购房时一般需要支付10%~20%的头款,这就需要积攒下一笔钱。根据调查,在美国计划未来10年要买房的家庭中,只有34%的家庭已经攒钱为支付头款作准备,而有66%的家庭还没开始为买房的头款操心。在有理财规划和无理财规划的家庭,为买房积蓄头款的家庭比例没有差异,这也表明购房头款对于很多家庭并不是家庭财务的最主要目标,因为人们在购房时可以寻找到不需要付头款的的贷款条件。

为父母医疗开支攒钱在美国不流行,全美只有14%的家庭有这类积蓄,高达85%的家庭根本没考虑要为父母的医疗开支来攒钱。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并不是美国人不孝,而是政府承担了民众的医疗保险福利,民众在这方面自然也就省了一点心。当然,老年人在晚年护理上仍有一些花费需要自掏腰包,儿女若能在这方面存有一些积蓄,也可谓未雨绸缪,对家庭财务安全只有利而无害。

理财规划让家庭生活更有条理

上面谈到家庭理财有长短线之分,短线是指存有一定金额的应急钱,长线是为养老而积蓄,这两点归结到一起就是:家有“粮草”,有事不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理财经中最基本之点是在生活中要有积蓄,而不是寅吃卯粮,最后成为债奴。而在积蓄上,有理财规划的家庭和无理财规划的家庭无论是生活的感受和财务管理、支配以及投资上的结局都有很大差异,这表明理财规划确实能够对改善家庭财务状况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

首先从对生活的感受上看,美国有理财规划家庭中有37%的家庭认为生活过得很安逸,无理财规划家庭中只有18%家庭认为生活很安逸。针对不同收入家庭观察可以发现,低收入家庭如果有理财规划,感觉生活安逸的家庭比例要远远高于无理财规划家庭比例。15%有理财规划的低收入家庭认为生活很安逸,而无理财规划家庭感觉生活安逸的比例为7%。在中等和中上收入家庭,有无理财规划对于生活安逸感受的影响似乎不大,因为比例相差不多,这反映出理财只是一种手段,生活过得是否安逸还有更多的影响因素。

nlc202309030938

但如果观察具体的财务方面,就会发现有理财规划和无理财规划对家庭财务影响上的差异。从比偶2中可以看到,在“管钱有方”这一项上,即使是低收入家庭有理财规划的家庭占到85%,而无理财规划的家庭则68%。

能够设立理财规划就是迈出了理财有道的第一步,而且在减少债务上也会有成效。在有理财规划的家庭中有41%的家庭感到对家庭财务掌控有方,41%的家庭可以每个月按期偿还全部信用卡债务。而无理财规划家庭中只有19%的家庭对家庭财务掌控觉得有底气,22%的家庭每个月可以按期偿还全部信用卡债务。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理财规划对于家庭减少债务负担作用明显。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家庭,效果更为明显,每个月按期偿还全部信用卡债务的家庭比例,有理财规划的家庭比无理财规划家庭比例几乎高出一倍。

说到“投资有钱”,在美国有理财规划家庭中,28%的家庭存款或是投资超过100000美元,而没有理财规划的家庭比例只有5%,两者差异很大。在低收入有理财规划的家庭,存款或投资超过100000美元的家庭占6%,而没有理财规划家庭存款或投资超过100000美元的比例不到1%。即使是中上收入家庭,虽然说是收入不低,但有理财规划和没有理财规划结果则是大不同。在中上收入有理财规划的家庭,存款或投资超过100000美元的家庭占29%,而没有理财规划家庭存款或投资超过100000美元的比例为11%。

人们都说过日子攒钱难,省吃俭用也许是个方法。美国人利用理财规划来掌控财务支出,而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更能攒下钱。在有理财规划家庭中,46%的家庭能将收入10%或更多积攒下来,而没有理财规划的家庭能将收入10%或更多积攒下来的比例只有14%。在低收入有理财规划的家庭能将收入10%或更多积攒下来的家庭占14%,而无理财规划家庭能将收入10%或更多积攒下来的比例为9%。在中等收入有理财规划的家庭能将收入10%或更多积攒下来的家庭占34%,而无理财规划家庭能将收入10%或更多积攒下来的比例为13%。在中上收入有理财规划的家庭能将收入的10%或更多积攒下来的家庭占54%,而无理财规划家庭能将收入的10%或更多积攒下来的比例为24%。

全面理财规划对各种家庭皆有益

储蓄率或是积蓄率高,对家庭财务安全是一种保障。但美国理财专家并不推崇高储蓄,而是强调全面的家庭理财规划。所谓全面的家庭理财规划包括储蓄、投资、退休计划和保险需求等。也就是在生活中长短线结合,既要考虑日常生活所需,又要为退休后的生活奠定基础。全面的家庭理财规划一直被视为是有钱人的理财工具,但很多研究和调查发现,制订全面的家庭理财规划实际上对不同收入家庭都有益处。对于众多美国家庭而言,并不缺少家庭财务的个别目标,缺少的是家庭理财规划,特别是全面理财规划。

对于高收入家庭,制订全面家庭理财规划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投资,有助于增加家庭财富。中上收入家庭可以增加积蓄,让小日子奔小康。例如在美国年收入50000至99999美元的家庭,在有全面理财规划家庭中有57%的家庭每年可以将10%的收入积攒下来,而在没有全面理财规划家庭中只有39%的家庭可攒下10%收入。有全面理财规划家庭中有37%的家庭积累的投资额在100000美元以上,而在没有全面理财规划家庭中只有19%的家庭积累的投资额在100000美元以上。

对于中等和低收入家庭,建立全面理财规划的最明显之处是有助于减少家庭债务,尤其是信用卡债务。根据调查,年收入25000至49999美元的家庭,在拥有全面理财规划家庭中有46%的家庭每个月可以准时付清信用卡债务,而在无全面理财规划家庭,只有26%的家庭每个月可以准时付清信用卡债务。至于年收入25000美元以下的家庭,这种现象则更为明显。在拥有全面理财规划家庭中有41%的家庭每个月可以准时付清信用卡债务,而在无全面理财规划家庭,只有16%的家庭每个月可以准时付清信用卡债务。

4.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篇四

家庭教育的先导性

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第一个教育者是父母。家庭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举止,从小就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儿童正是从这些家庭教育因素中学会了头脑的思考和语言的交流,懂得区分是非美丑,辨别善恶荣辱,形成最初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儿童所接受的这些教育影响,就成为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儿童在家庭接受的初步教育,对后来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具有先导性质。由于家庭教育已在儿童心理上发生了初步定势作用,对后继教育总是产生筛选作用。在接受新的影响时经常是在不断依据家庭先前灌输给他的价值观修正自己的经验,并不断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和经验与家庭成员的经验相对照,建立循环的反馈联系。家庭教育成为青少年儿童接受后继教育的过滤器。

家庭教育的感染性

感染性是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指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能引起别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它像无声的语言,对人起着感化的作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彼此心心相通,情感的感染性就显得更为强烈。家长的好恶取舍,常常决定着子女的行为举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情感上的感染作用,有时是说服力很强的言语说教都难以代替的。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权威,是一种社会关系,它以意志服从为特征,权威不仅对一个国家或集团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对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取得,更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性,是家长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子女的重要前提,而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权威性。这是因为父母是子女的天然尊长,血缘上的亲密关系和经济上的依赖性使子女对父母有着特殊的依恋和依赖感,再加上父母因其自身努力工作而被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成熟的思想意识等等,这一切都使得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高大、权威的形象,子女养成了对父母尊崇和信任的心理。子女一旦形成这样的心理定势,就会自觉自愿地去接受父母的要求和劝导,向家长希望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家庭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鲜明的针对性,是家庭教育的又一大特色。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这话不无道理。孩子从一生下来,就首先进人家庭生活,同父母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同父母接触的机会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因此只有父母能够全面地、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又由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所表现出的个性非常真实,所以家长能深刻地了解孩子。这样就使家庭教育比较容易地做到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中问题抓得准,抓得及时,教育方式方法选择得当,教育内容也适宜,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充满了家庭的个性色彩。

家庭的终身性

在人的一生中,享受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性。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论时间长短,都只是一种阶段性和间断性的教育。家庭教育则不然,它不仅使人在未成年时获益匪浅,而且在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以后,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所具有的血缘关系,家庭教育依然在发生作用,父母永远是子女的“老师”,家庭教育的这种终身性特点,有利于家长对孩子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和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

5.什么是家庭价值观 篇五

学习经典对我们的孩子会滋养一种浩然正气,会激发一种鸿鹄志气。

但是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学不懂,没有方法坚持不了,而失去这种教育的机缘,以致于这些智慧在古代都是为帝王将相家庭所用所学。

而现在我们在老师的创造与引领下,经典已经走进千百万家庭,平民百姓也一样能学经典,用经典,使得我们在家里就可以轻松地解决我们人类史上教育的难题。

其实老师给我们的方法又很简单,就是首先做到傻傻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就会弄懂其中的一字、一句或几句!

不要小看,这可是经典里的一字一句,就算只能理解1%,殊不知,就这百分之一,就已经相当了不起!经典智慧取之一瓢胜过绘本、故事书整个江河。所以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真经一部。

我们常说“育儿先育己”,是吧?

《易经》观卦里说,“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你当妈的孝顺爷爷奶奶,孩子他看在眼里。

自然会照样学样,将来她也孝顺于你。“下观而化也”就是这个意思。

有的父母不是这样,对孩子指东又指西,让孩子不知所措,“盥而不荐”,是这意思。

比如你守信用,到时就能早起,早起后读经,孩子他就会学你,“有孚,顒若”,是这意思。

这就是观卦的家教。

现在的父母普遍都没有学过经典,所以我们变通,马上让孩子读经,母子一起来学,学习中共同前进。

不能像古代,父母教我们做人,现在是齐读经典,子教母如何做人。为什么说是子教母? 因为孩子天真未泯,学经典比大人要快,我们不努力,还真的不如小孩儿。

通过学习,我们都知道《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书里早就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目标、内容、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易经》提供给我们的家庭早教智慧。

教育的时机是什么?

早期教育很重要,早期教育的方向到底是什么?

《易经》蒙卦中“蒙以养正,圣功也”道出了教育的方向-----养正教育,教育的时机在蒙童。

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易经乾卦云“元者,善之长也”,何为善?

《道德经》云,利万物而不争则为善。教人向善,以养正气。

家庭早教的目标是什么?

《易经》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大格局的人。

我们让孩子学习易经和其他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格局的人才。

整部《易经》圣人都在教我们天道、地道、人道,教我们如何做君子、大人、圣人,教我们如何做事。

乾卦“自强不息”、“元亨利贞”、“潜龙勿用”、“终日乾乾”、“亢龙有悔”,坤卦“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履霜坚冰至”、“含之以从王事”、“括囊无咎”亘古未必,这些都是大道。

孩子理解了其中几句,他的一生就可能因此而改变。知道了这些大道,孩子就具备了做人做事的大格局。

当然这些大道就像是一颗颗珍珠,镶满了整部《易经》。

家庭早教的内容是什么呢? 《易经》蒙卦云“君子以果行育德”,指出孩子出生后要果断地对其进行道德教育。《易经》多处指出道德的重要性及如何“修德”,如:“德合无疆”、“以懿文德”、“厚德载物”、“进德修业”、“以成德为行”、“与天地合其德”。德者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家庭早教应该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

教育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就是读经典。

《易经》屯卦中讲刚柔始交,君子以经纶,十年不字。我们不得不惊叹,我们的祖先的高级智慧。

两口子结婚,就是刚柔始交,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个时候,就是经纶。经纶者,经典也,也就是说,圣人提醒我们,现在要注意胎教了,而进行胎教的东西,就是经典。

大蓄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圣人告诫我们,多学习前人的言行来育德。而这些言行大多在以易经为首的六经四书中。

十年不字,字面的意思,不要给孩子解释,十年后,才进行解释。从胎教开始,就应该读经,而且一读,用十年。这样的目标是什么呢?

是建侯,也就是帮助你自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真正的大结构人才。

宜建侯而不宁,不宁者,不要偷懒也,好好的读经,教育孩子,是最伟大的事业,不要偷懒。

刚刚出生的孩子,是天造草昧,是最好教育的时候。

学习经典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融入了易经思维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圣贤经典的最好方法。《易经》升卦云“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圣人之道,无非积小成高大,故圣人重积,累积也,重小,细微也,不重其积,安成其高乎,不重其小,安成其大乎。累积式教育法,是重累积,重细小,而重质量也。

大道至简,这套学习方法就是每天一遍,每天读三样,连续读七天。三大纲领八大原则,让人不得不佩服这套学习方法的理论之严密。

这套学习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榜样一样的大格局人才,让人不得不佩服这套学习方法的实际效果。

并且这套学习方法可以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可以说老师真正为人类做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

家庭早教的度又是什么呢?

《易经》强调的就是中庸,无过,无不及,这就是家庭早教的度。

乾卦云“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就是告诉我们做事要谨慎,要行事中庸。

现在很多孩子,自由散漫,是为家庭早教之过。

只有父母爱孩子,而孩子并不懂得爱父母,违反天性,孩子成上帝,父母是奴隶,是家庭早教的不及。

家人卦云“家人有严君,父母之谓也”,父母不能有效的掌控自己的孩子,就是教育的失败。

早期教育的中坚力量是什么呢?

家庭早教兴趣班是大家的选择,我认为家庭教育才是家庭早教的中坚力量。

父母对家庭早教一无所知,苦的是孩子,笑的是家庭早教机构。大格局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大格局的孩子。

家人卦云“君子必言有物,行有恒”父母应该注意言传身教,不可以轻言行。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仅靠老师是很难教育好孩子的。

家人卦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家庭成员各有其道,各行其政,家庭必然和睦,必然和谐,孩子必然成长。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会学习,要善于学习。

明智的父母不可不知,不可不学,不可不教。让孩子读经典,做智慧父母!

家庭早教最好的平台是什么??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提高,一起手拉手走过孩子教育的黄金期,一起相约十年。感恩各位老师的分享和交流,感恩大家的无私付出。

人生没有智慧的四大表现,一个是遇明师不拜,一个是得良友不交,一个是不孝顺父母,一个是不教育自己的孩子。

经典就是明师,好的指导老师和学习方法就是良友。

这些家庭早教的智慧是老祖宗几千年前的易经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明智的父母不可不知,不可不学,不可不教。让孩子读经典,做智慧父母!

6.家庭教育中爸爸的优势是什么 篇六

爸爸不会像妈妈那样心慈手软。孩子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妈妈大多是在嘴上讲大道理而在行为上纵容,而爸爸则会用很刚性甚至可以说“暴力”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只要这种“狠”不过度,只要这个“狠”有理由,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就是有好处的,至少能让他记住教训,以后自觉遵守规则、懂得规矩。

家庭教育中“粗”、“狠”正是爸爸式教育的好处,这是母性教育所不能赋予孩子的财富。所以,爸爸要正视自己对孩子的重要性,认识性别差异带来的教育差异,在教育上和妈妈相互协调、取长补短。

7.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美好的 篇七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功教育;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

“这个周六咱们去春游,行吗?”孩子满怀期待地问。

“没空!明天上午要去学钢琴、下午要去学英语。”妈妈坚定地说。

“星期天到爷爷家去看油菜花好吗?”孩子央求道。

“不行,星期天上午要到兴趣班学画画,下午要去兴趣班学奥数。”爸爸冷漠的回答。

现如今,孩子的时间、兴趣爱好都被家长剥夺了。我们不禁要问:儿童的天真哪去了?儿童的天性哪去了?本该属于他的快乐的童年又哪去了?很多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当然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没有遵循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自己教得很辛苦,孩子学得也很累。

众所周知,家庭要成为人类教育有力的影响要素,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秩序、和睦的气氛。家庭中的美术品、书籍与假日的风俗习惯均可在孩子的情感世界和想象生活中刻画出鲜明的轮廓,反映出斑斓的色彩。父母与子女保持平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往、相互慰藉、相互帮助,可以使孩子的利己心与利他心一同向前发展,个性可以得到自由地舒展。家庭不仅是孩子身体的家,更是他们精神的家。在家庭平和的气氛中,孩子的灵魂既宁静又飞翔,精神生活得到持续和谐的发展。在这样的家庭气氛熏陶下,一代新人将渐渐体悟人生的意义,对人生将有明确而坚定的信念。

去年的寒假我有幸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

这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明海所著。读了此书,给我感受最深的部分是其论述的爱伦·凯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现将感想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一、要正确地摆正家庭在教育中的位置

家庭不能只是学校教育的预备室,孩子生活的最好时间,学校只可占小份,家庭应该占大份。不论是常日还是节假日,只要孩子有余暇的时间,家长就有利用这余暇时间在游戏或作业中引导孩子变成家庭一分子的义务。

二、要建设和谐、健康、美满的家庭

孩子高尚的德性、美好的情操、博爱的精神、健康的人格是在美满家庭中形成的,唯有美满的家庭才有健康的孩子,所以,首先要为孩子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正确处理双亲与孩子关系

父母为孩子牺牲一切,一切都为子女安排得好好的,过度地照顾孩子,养成孩子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同时也为孩子所厌倦。父母要把孩子纳入自己的模式之中,企图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翻版,无视孩子的个性,这更使孩子痛苦不堪。爱伦·凯认为家庭应该充满“理性的光明”,孩子不是为父母而存在,也不是父母为孩子而存在。谁也不能对谁专制,谁也不能忍受谁的专制。

四、母性不自私

不自私的母亲应该很乐意把她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的最好部分给一个正在长大的孩子,把一切门为他打开,放他到美好的世界中去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而且丝毫不能存在求回报的心思。聪明的母亲会用她的智慧和慈爱去保护孩子,引导孩子按照孩子的法则去生长。

五、父母追求高尚的生活境界自然可以深刻地影响孩子

小孩是善于学大人的,大人在做着好事,他们也会学做好事;大人欣赏自然与艺术之美,他们也会知道欣赏自然与艺术。另外,父母在精神世界不断求索不仅会让自己永葆青春,同时也将永远赢得孩子的尊敬和学习。

六、敢于放手,让孩子到大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经受锻炼

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是不管,而是管的过于细致,以至成为对孩子的一种变相软禁。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不能使孩子舒心,反而使孩子感到腻烦,以至于越是把孩子软禁得厉害,孩子反叛的愿望就越强烈。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还孩子一个天真的童年,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家庭要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明确要求每个公民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孩子文化知识,更应教孩子学会做人。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想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整个社会、家庭也应尽自己更大的责任。将门虎子的例子更能够说明家庭环境对孩子诚信、友善的人格、品德形成往往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育孩子要牢固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想时,家庭教育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母亲的言传身教在这方面将是孩子的榜样——母性不自私。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家校统一、合作才能育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明海.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吴明海.英国伊顿公学的英才教育[J].中国教师,2005(05).

[3]吴明海.英国夏山学校教育人类学考察[J].民族教育研究,2002(02).

作者简介:李荣春,男,1971年12月出生,安徽省繁昌县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梅冲小学校长。1992年参加工作,从教20多年,曾先后参加安徽省新课程改革的试验、在线课堂的教学试验等教学研究工作,并获得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

8.刘道玉: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篇八

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家庭的民族,国家一词就是由“国”和“家”组成,这是任何其他国家语言所不具有的深刻蕴意。早在2500多年以前,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国之本在家。”香港影坛巨星成龙和刘媛媛在国庆60周年的焰火晚会上,演唱了一首名为《国家》的歌曲,引起了全场强烈的共鸣。其中,有几句歌词是:“……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这说明在汉语中,国与家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中,成为唯一香火不断的文明,这是令华夏子孙感到无比自豪的!家国同构:家庭是第一所学校

既然国与家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那么家庭教育和国家的教育,也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我国古代就有“家国同构”的教育模式,就是把教化天下的任务分摊到每个家庭承担。这正好体现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由此而论,家庭在教育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类的知识、经验和文明的传承,基本上是通过家庭链条进行的。世界事物的发展往往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比如自学,人类就是由自学发展到学校教育,而且又将会从学校教育发展到自学为主的网络学习。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明传统,在其发展的历史中,曾经有过不少家庭教育成功的例子。例如,《欧孟仪型》是清朝吴嘉猷的一幅名画,展示的是欧阳修和孟轲的母亲教子的伟大母爱的画卷。孟子3岁丧父,从小聪颖,天性贪玩,模仿力极强,为了给孟子营造学习的环境,孟母三迁,终于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被后人称颂为我国古代的亚圣。无独有偶,北宋时的欧阳修4岁丧父,母亲偕他从江西迁到湖北随州,投靠做官的叔父。但是,寄人篱下的日子过得很艰辛,但母亲没有放弃教子之责,用木炭和树枝教儿子识字写字。后来,在自己已经不能再胜任教授儿子的情况下,就鼓励他自学,没有书就四处借书、抄书自学,终于欧阳修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

实际上,《欧孟仪型》展现的仅仅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个别典型,但像这样成功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每一位杰出人才的背后,都有伟大的父母之爱,以及他们为教育子女所付出的心血。反之,每一个家庭教育的悲剧,从根本上说,也都有父母放弃教育或者教育不当之责。因此,为人父母者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重任,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的正确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决定他们的前途和命运!

家庭教育:父母是最好的教师

事实上,我国家庭教育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人们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在进行,是以正确或不正确的方法在进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极端情况,即过度溺爱和棍棒教育,虽然其表现形式迥异,但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因此也都是有害的。就大多数家长而言,他们处于家庭教育的灰色地带,即有心教育孩子,但又不知怎样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好孩子。由于我国教育市场的兴起,近十多年出现了众多的家庭教师和培训学校,还有网络学校。虽然不能一概否定这些家庭教师和培训学校的作用,但仔细看看,这些培训学校都是市场催生出来的,是改头换面的应试教育。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因此父母应当是最好的家庭教师,我们为什么不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呢?有些家长宁可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或请家庭教师,也不愿自己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是转嫁或是推卸自己的责任。事实上,现今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具有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能力,比起欧阳修和孟轲母亲那个时代的水平要高得多,完全能够培养出现今的欧孟那样的杰出人才。当然,现在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了,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树立“立学以读书为本”的思想,营造清心寡欲的学习氛围,抵制功利主义的诱惑,排除浮躁和浮夸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大有作为的!教育真谛:启迪智慧享受快乐

顾名思义,家庭教育是由家庭和教育两部分组成的,而东西方在家庭与教育方面的观念又是迥异的。我认为,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东西方完全能够做到互补,既要发扬我国重视家庭的美德,又要借鉴西方教育子女的先进理念,比如,去掉父道尊严,多一些平等和对孩子的尊重;放弃对孩子的支配欲望,多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权;少一些溺爱,多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少一些包办代替,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少一些担心害怕,多鼓励孩子冒险;淡化分数和状元情结,着力启迪孩子的智慧和思辨能力;放弃模仿和形式主义,多鼓励孩子探索和创新。总之,我们要在发扬重亲情、爱抚、孝道、诚信、守纪律、朴实等美德的同时,要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教育的真谛不是用知识填满学生的脑袋,而在于启蒙和解放,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培养良好的个性,启迪智慧和享受快乐。因此,家庭教育并不是要全部代替任课教师的教学,最重要的是;的人才。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呢?

怎样看待孩子的成功,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不同价值观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标准。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应当以多元的、动态的标准看待成功,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人。我国普通的家长,都怀有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情结,虽然其情可嘉,但这终究是不可能全部实现的美梦。无论是龙也好,或是凤也好,无非是指精英人才,比如高级领导人、著名科学家和亿万富翁等。但是,根据精英理论分析,社会精英始终只是极少数,这不是因为个人的智质和努力不够,而是因为社会精英资源和机会极其有限。比如,美国建国240年,通过竞选担任历届总统的只有43人;自1901年到2014的114年中,获得诺贝尔奖的共有889人;世界拥有亿万富翁最多的美国也只有400人。虽然我们不能放弃成为这样精英人才的可能,但绝不应该仅仅以此来界定成功,否则不仅造成个人理想巨大的失落,而且还意味着我们教育的失败率岂不是太高了吗?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界定家庭教育的成功呢?我认为,一个孩子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到智心身俱增的童年乐趣。进入到成年以后,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业,学有所长,找到合乎自己理想的工作,并执着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要倾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既是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同时也获得了个人的幸福与快乐。这就是绝大多数人能够实现的成功人生,也是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浅白 刘道玉简介:

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1977年,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为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1至1988年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1988年3月6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现任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会长。个人经历

1933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市)蔡阳乡刘家坡[1] 1941年-1947年先后在蔡阳古城私塾和蔡阳铺中心小学读书 1947年9月-1953年6月先后在襄阳二中(原襄樊二中)、联中、枣阳中学、襄阳五中读书 1953年10月-1958年8月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1955年任武汉大学脱产专门从事肃反的学生干部 1956年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肃反积极分子

1957年任班上反右领导小组组长;四清工作团副团长

1958年9月-196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任助教1961年1月-1963年7 先后在留苏预备部和前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学习,任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 1962年,武大派他到苏联科学院,攻读有机氟专业 1963年9月-1966年4月在武汉大学化学系任讲师[2] 1963年9月-1966年4月在武汉大学化学系任讲师[2] 1966年5月-1977年4月先后任武汉大学副教务长、校党委副书记,历任校文革教育组组长;武汉教职工战斗兵团司令;北京大学文革联络组组长;工宣队任命的校教改组组长[2] 1973年7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2] 1977年5月-1979年4月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司司长,为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78年3月被北京市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5月-1988年2月先后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校长1979年11月率代表团访问法国,与法国政府签定第一个交流协议[2] 1981年11月率代表团第二次访问法国,与法国政府签定第二个交流协议1982年8月,1985年5月先后被评为化学副教授和教授[1] 1982年9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2] 1983年5月-1993年9月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第一、第二届主任 1983年5月-1993年9月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第一、第二届主任 1983年9月率代表团访问日本与东京都大学等学校签定交流协议 1984年8月参加在美国召开的中日美第二届金属有机化学讨论会

1985年5月接受法国驻华使馆公使拉奥授予的法国密特朗总统荣誉勋章[2] 1985年7月作为代表团副团长参加中日大学校长第一次会议 1985年11月率代表团第三次访问法国,签定第三个交流协议 1986年9月参加美国耶鲁大学第20任校长就职典礼和签定交流协议

1987年11月参加日本创价大学17周年庆祝活动并发表演说。接受池田大作授予的东洋哲学学术奖章[2] 1988年2月10日被免除武汉大学校长职位

1988年5月-1999年2月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专家委员会主任 1988年10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988年10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9年3月参加香港章(太炎)黄学术思想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1988年3月6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但刘道玉却被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誉为“永远的校长”、“武汉大学的蔡元培”[1] 1989年12月被英国剑桥名人中心(IBC)聘为终身会员和名誉顾问 1990年10月参加中国化学会,被选为22届理事、永久会员[2] 1991年1月参加“863”高技术评审会议并承担一项重点课题任务 1993年3月获英国剑桥名人中心颁发的20世纪银质功勋章[2] 1994年3月8日武汉路石教育改革基金会成立,任理事长

9.什么是家庭价值观 篇九

朱彦夫,中共党员,他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经历过长津湖战役,动过47次手术,是特等伤残军人,退伍后,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极限人生》,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2022年3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人物。请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1: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是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个体自身条件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素,要客观地认识自我,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相应的主观条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增强体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保证人生道路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实现人生价值也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需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还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等。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序上决定着其人生价值实现程度。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参考答案2:

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一个人只有满足对人生价值的自我肯定,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人生价值的价值量大小,由人生价值目标的境界及实现程度来决定。是否与社会总理想目标相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多大贡献,决定了社会成员个体的人生价值。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不同于以往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对社会、对集体的奉献;今天的价值观认为,个人应当对社会、对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而社会、集体也应该尊重个人的努力,从各个方面体现个人的价值。个人与社会、集体的互相尊重,良性互动是探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这一命题的前提。

其次,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奋斗精神。人活着,就要有精神。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人在面对各种事物与情况时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让自已从容面对社会,不至于因为一点点挫折或打击而心灰意冷,甚至精神扭曲。奋斗精神,则让我们时刻充满战斗的欲望,时刻勉励自己不断前行、不松懈、超越自我,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知识和能力不论多少,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知识和能力是从事一项具体工作时所不可或缺的,它们的储备除了在校学习时期的不断努力外,社会对于它们不断丰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我们在工作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才能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助一臂之力。

第四,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总结,更新自己的目标。目标不论长远的还是短期内的,都是人生价值的具体、量化的体现。树立的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指路明灯,可以让自已在社会大潮中不迷失方向。而目标也要不断地更新,社会在发展、人生在进行,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局面,将使得自已原有的目标变得不再那么的具有前瞻性和指向性,只有不断地总结,并更新自己的目标,人生才能更好的前行,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

第五,要有实现的平台。平台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着更加具体、可视的作用,前面所强调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精神、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以及正确的奋斗目标,不论多么的正确和完美,如果不能给它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它们又怎样体现并起作用呢?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内心的种种想法,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上述几个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因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是前提;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精神,提供动力;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提供保证;正确的奋斗目标,把握方向;实现的平台,提供载体。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参考答案3: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1)选择符合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人生价值,是人们追求生命价值的精神支柱;

(2)除了外在的客观环境和机会外,有意识地提高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上一篇:金话筒少儿公开课下一篇:外出学习培训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