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作业安全规程

2024-06-28

开采作业安全规程(共10篇)

1.开采作业安全规程 篇一

2008年我县共发生工矿企业死亡事故4起、死亡6人,其中因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引发的事故2起、死亡4人,占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的50%和67%。今年1—8月份我县发生的唯一一起工矿企业死亡事故也发生在建筑施工工地。而就在9月9日下午,台州市路桥区富士路南侧房地产开发项目“幸福人家”工地发生一起泥浆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3人受伤。虽然事故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查明,但从电视画面和照片新闻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起因建筑施工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给建筑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这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建筑业事故多发,既有因行业因素影响,也有因人为管理不善造成。

一、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特点

1、高处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多。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目前建筑施工中有90%以上是高处作业。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械共同施工生产,上下左右多层次的立体交叉作业,造成不安全因素多。

2、施工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的变化大。建筑施工行业的每一项工程都有一定的工期,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但这个时间是相对短暂的,每一部位的作业也是短暂的。这就容易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产生临时观念,对施工中出现的防护设施落实不到位等安全隐患麻痹大意,认为凑合凑合就能过去了。而每栋建筑物从地基打桩、主体工程到屋面装修,不同时段的不安全因素要随工程的进度而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施工安全防护设施也要不断地改变、补充和完善,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3、人员流动性和施工季节性明显。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高空作业多,劳动对象的规模大以及工人须经常露天作业,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临时工和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大,人员流动性强。据统计,目前施工工地中农民工约

占50%-70%甚至有的高达95%。同时,高温和严寒等施工环境使得工人体力和注意力下降,雨雪天气还会导致工作面湿滑,夜间照明不够,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二、建筑施工行业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工艺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变化多端”等特点,决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这些事故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给死者家庭带来灾难,影响社会的稳定。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行业违法承包现象普遍。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施工方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现象普遍存在,施工现场物料升降机等特种设备的单独承包也时有发生。这些承包方往往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存在违章指挥和盲目施工行为。而建设方和建设主管部门对这种违法分包行为往往未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整改,这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定的制度内容不能切合实际,并且不能认真执行。安全教育制度不健全,制度内容得不到落实,不能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对员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和对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等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提高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的作用。甚至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对员工教育培训造假,根本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日常管理中也未按要求开展安全检查,存在检查前无计划,检查时无具体依据,检查出的问题不能整改到位等,特别是对存在重大隐患或由于条件所限安全措施不能防护到位的分部工程未予重视。

3、安全隐患的整改和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的整改和落实不到位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据事故调查,施工单位从上到下各级人员往往存在着侥幸心理,在检查安全隐患时走过

场,不能真正做到检查到位、整改到位。对安全检查不重视,甚至存在项目经理不组织安全检查工作,只是口头上强调安全,但真正落实到工作上却应付了事,有的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见不予重视,认为是小题大做。有的企业法人对法定安全责任不能履行到位。安全投入不到位,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安全措施、防护不到位,安全劳保用品发放不到位等等。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建筑施工行业成为该行业的主要力量,给建筑业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一方面由于企业往往迫于工期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各项措施执行得不到位,使其对农民工的安全检查、教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因受到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的影响,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对建筑施工的了解甚少,对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违章作业时,并不清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生产安全事故中往往他们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5、监理不到位。监理单位未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监理工作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建设方、施工方的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对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不及时向有上级汇报等等,致使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消除,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6、安全监督不到位。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未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到位。

三、如何提高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1、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建筑行业来说,只有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二是建立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特别要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重点检查工地用电、塔吊、物料提升机等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检查“三宝、四口、五临边”中的楼梯口、进出口、洞口、井口和预留管道口等安全防护工作。

三是建立施工现场班前交底制度。建筑施工不同于其它行业,具有“深基、高空、负重、临边”作业等特点,每天开工前班组长履行交底制度时,要针对不同情况,实行普遍交底和个别交底相结合,做好交底记录。交底双方都应履行签名手续,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四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限期把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部整改。对整改不到位或不整改的相关责任人要严厉处罚。五是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首先农民工进场要有安全生产浓厚氛围。施工现场要建安全生产宣传栏、事故案例警示图片、安全生产的醒目标志等,使新进场的农民工能感受到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坚持岗前培训,保证持证上岗。农民工上岗前,要严格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把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放在首位。公司、项目部、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后,要严格考试,考核合格才能持证上岗。上岗后,遵章守纪情况、安全生产情况、事故及不良操作行为等,都要记入个人安全档案。随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动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和制止各类不良行为和安全隐患。第三建立健全常年培训计划。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阶段性和临时性强的特点,制定常年培训计划。做到现有员工定期培训,新来员工随时培训,重点岗位重点培训,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2、监理单位

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施工质量隐患往往导致施工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造成质量事故,从某种角度上讲控制质量就是控制安全。所以监理单位在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应介入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的违章操作,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施工过程,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

3、政府部门

建设主管部门要根据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一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施工企业认真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方案并严格执行,严禁擅自改变设计施工方法或者简化工序流程,严肃作业纪律。二要定期开展建筑施工场所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重点围绕分包、转包、挂靠施工队伍管理以及拆迁、地下施工等安全生产薄弱环节,采取拉网式检查的方式,深入查源头、查隐患、查“三违”,督促各级各类施工企业强化施工基础管理,有效扼制高坠、坍塌、机械伤害等易发事故。三要强化执法联动与执法信息互通,进一步拓宽群众与社会监督渠道,加大违法违规行为、重点违法企业的曝光与打击力度。

对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建筑施工企业,安监部门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进行调查处理,加大事故问责力度,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对连续发生事故的企业要加重处罚,并对有关责任人从严处理。对每一起建筑施工事故,特别是死亡事故,相关部门和企业都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查找存在问题,吸取事故教训,落实整改措。(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开采作业安全规程 篇二

关键词: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安全风险,安全管理措施

石油产业在对石油进行开发时, 会根据石油基地的实际情况及其开采的具体需要进行开采工艺流程设计。设计师会根据开发商的开采要求及开采地的具体情况、利用地面与井下设备的配合, 对石油、水井等进行各种必须的井下技术操作, 在帮助提升采油量的同时改善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工作情况。然而这一过程却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对其风险及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阐述。

一、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风险及引发风险的安全管理诱因

1. 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风险

石油井下开采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必须要借助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技术设备, 如起升设备、钻井设备、打捞设备等, 这些专业设备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功能各异, 而且操作的方式复杂多样, 极易导致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 从而引发人员、设备、财产损伤等事故的发生[1]。因此, 加强对石油开采井下作业风险的研究与分析、增强对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工作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2. 引发石油开采井下作业风险的诱因

(1) 操作不规范

上文中已经提到, 石油开采井下作业需要借助各种大型施工设备, 并且这些施工设备的操作方式十分复杂。然而在实际的石油开采进行生产作业过程中, 施工设备操作人员往往存在着为了省力而不进行规范操作的情况, 甚至有些操作人员会违反标准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不遵守石油开采的工艺流程, 而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安全风险, 使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

(2) 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只有少数的石油开采企业会按照相关的执行标准对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 并定期的为石油开采井下工作人员进行安全讲座。当安全事故发生时, 井下工作人员往往由于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而不能很好的应对, 做出正确判断, 尽可能的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一些员工总以为自己运气好而心存侥幸, 不认真学习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 安全生产观念淡薄, 这在无形上增加了安全事故风险的发生几率。

(3) 石油井下作业设备老化、自动化程度不够、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有待提高

石油井下作业设备需要长时间持续运行, 设备长期处于疲劳工作状态, 故障率大大增加;许多设备年限较长, 自动化程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3]。

二、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1. 完善石油开采井下作业技术

先进的井下作业设备及完善的石油开采井下作业技术是保证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基础, 只有做到这两点, 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相关的人员及经济损失。因此, 石油开采企业必须要加大对石油开采井下作业设备采购的投入, 及时的对损坏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 保障硬件设施的性能, 为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安全进行提供基本的保障。其次, 针对石油开采企业井下作业员工安全意识松懈、作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现状, 石油企业需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意识及作用的宣传, 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到每个石油工人的内心深处。与此同时, 石油开采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起对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 定期安排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 提高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员工的整体业务技术素质, 将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责任明确到个人, 并加强对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 从源头上降低石油开采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 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相关机构在对以往发生的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时发现, 石油井下作业的不规范开采操作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一项重要原因。虽然现阶段石油井下开采作业的技术与设备都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然而这却不能够保证石油安全生产事故不再出现, 只有不断的增强石油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及防范意识, 规范井下作业人员的施工步骤, 才能有效的降低石油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几率。石油开采企业还可以通过精神鼓励、物质鼓励等手段激发石油工作者学习石油安全生产相关规定的积极性, 调动石油员工积极献言献策, 以推动石油安全生产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4]。

3. 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就要从根本上落实石油井下作业的本质安全。要明确岗位责任制的具体细则, 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强化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要求所有人员严格按照制度上的规范化要求进行施工安全操作, 以此发挥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5]。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实施:第一, 实行工程项目承包责任制;第二, 推行责任追究和风险管控制度;第三, 推行考核激励机制。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一切石油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 也是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在对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风险及其存在的诱因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 对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石油企业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军, 樊庆彤, 刘宏伟.浅析含硫油气井的井控技术及管理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16 (9) :49-51.

[2]王瑜.依靠技术创新与科学管理实现井下安全生产[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11 (12) :49-55.

[3]师忠卿, 李汝强, 陈勇.浅谈井下作业的井控本质安全管理[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0, 10 (6) :125-131.

[4]路利钦, 梁栋林, 朱国富.浅论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及安全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13 (05) :67-72.

3.电工安全作业规程 篇三

1.操作人员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持证上岗,睡眠不足、精神不好或酒后着禁止作业。

2.登高作业时,必须检查升降梯,安全带等工具是否完好,禁止在高空中互相传递工具和任何物件,严禁上下抛掷。

3.使用升降梯操作时,梯子坡度不能太大,同地面所成角度为60度为宜,梯子最高处不能站人,工作时不得探身梯外,梯子上只准一人操作,如果人在梯子上,不可移动梯子,人在梯子上作业时下面要有人保护。

4.手柄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停送电手续,高低压电机跳停复位时应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5.所有的检修项目不得少于两人,相互监督,事故性检修项目都要先做好安全措施,在有油迹和胶管出不准吸烟、休息、开玩笑、打闹。

6.新安装的设备,没有图纸不予施工,安装后试车符合要求方可投入运转,严禁随意短接保护装置。

7.对于不符合安全用电作业应立即停止。

8.电气设备在进行检修时,必须要切断电源,在检修前应检查确认切断运行的高压电源,并在断开处放置绝缘板,高压线路接地,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准乱送高压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9,作业人员发生触电事故时,救护人员应立即使其摆脱电源,严禁用手直接去拉,应先用绝缘棒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对触电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并报告值班领导。

我不伤害自己

伤害因素

1、未持证上岗,进入劳动现场劳保用品不能正确穿戴;

2、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3、作业前没有进行布置相应的防范措施;

4、工作期间思想不集中触摸设备运转的部位、触摸带电体;

5、未按要求持证上岗预防对策

1、持证上岗,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2、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3、作业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4、工作期间要集中注意力;

5、严禁触摸带电体和设备的运转部位;

6、必须持证上岗。

我不伤害别人

伤害因素

1、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2、擅自启动设备或启动设备前未能检查确认;

3、不重视文明生产秩序,乱丢杂物;

4、指挥不当,信息不畅通;

5、交叉作业没有进行协调;

6、停送电执行不规范; 预防对策

1、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启动设备前应进行认真的检查确认;

3、做到文明生产秩序,不乱丢杂物;

4、不违章指挥,保持信息畅通;

5、交叉作业前进行协调;

6、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我不被别人伤害

伤害因素

1、设备检修时进入设备内部时没有切断电源;

2、设备检修时没有挂警示牌;

3、交叉作业未与他人联系;

4、因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使别人不注意时对自己造成伤害;

5、没有了解作业时的情况下,盲目作业; 预防对策

1、进入设备内部时一定要检查有没有停电;

2、对于危险作业时一定要挂警示牌;

3、交叉作业前要与其他作业人员进行联系确认;

4、自己工作时要集中注意力;

5、作业前要对作业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

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伤害因素

1、看见他人违章没有及时制止;

2、发现现场存在危险因素未及时提醒作业人员;

3、危险作业现场监护不到位;

4、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

5、交接班不清预防对策

1、看见他人违章要立即制止;

2、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及时告知作业人员;

3、严格按照危险作业监护程序监护;

4、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4.船舶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篇四

为保障本船舶施工作业高效、安全地进行,秉承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原则,规范岗位HSE行为,特编制本安全操作规程,以达到消除或降低风险的目的,望各岗位工作人员熟知并遵守。

一、施工作业安全

1、工程船舶必须持有有效适航证书,船员必须持有有效适任证书,做好进出港签证手续,并配合好海事部门的定期安检工作。

2、水上施工作业期间配备有效的通信设备,安排专人值班守听高频,注意附近水域通航船舶动态,使用喇叭或高频提醒过往船舶安全通过。

3、大马力拖轮除了为工程驳船拖航外,主要还担任失控船舶的应急救援任务,拖轮的船员数量必须满足最低配员要求,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状态,24小时值班待命,甚高频24小时派人值守。

4、水上作业生产调度人员应掌握和及时了解当地的气象和水文情况。遇有大风天气应检查和加固船只的锚缆等设施;遇有雨、雾天视线不清时,船只应显示规定的信号,必要时停止航行或作业。

5、作业船只定位船抛锚、就位时应保持船体稳定,锚链滚滑附近不得站人,锚碇后应在涉及航域范围内设置警示标志。

6、船只操作驾驶人员应持证上岗,要了解、熟悉本河段作业区情况,并熟知本机船的动力设备和管系的布置、安装、修理方法、技术要求,做到操作熟练,发现故障做到及时排除。

7、施工水域遇有险情时,所有船舶必须主动担任救援义务,统一指挥,主动报告。

8、工程船舶应做好防污染措施,对残油及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袋装化,由机组人员运至岸上统一接收处理。

9、工程船舶上的走道和两侧必须设置栏杆,•运输船舶之间的空隙须铺脚手板或挂安全防护网防止作业人员落水。水上施工应设专用救生船,并派人值班。作业点处必须配备足够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器材及灭火器材。

10、交通船要有定员,并不准超员。乘坐人员必须听从船员指挥,不得强行上船。船到位后,必须靠稳栓牢方可上下。不得抢上抢下或船未靠稳就跳船。

11、船头、船尾、船帮上不得站立和骑坐。遇有风浪时,船上乘员要听从船员指挥,不得来回走动,非驾驶人员不得私自操作船舶。工程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严禁施工作业。

12、船舶施工人员严禁在工作期间饮酒,在离岗期间严禁酗酒,如若发现,调查与该作业人员一同饮酒或酗酒者,一并进行处罚。

13、作业人员严禁下海游泳或洗澡,机组人员应互相监督劝告,一经发现,对机组人员一并进行处罚。

14、船舶施工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戴好安全帽,严禁打赤脚及穿拖鞋,有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机长必须督促作业人员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没有的一律不得上船,如若发现船上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则作业人员一并处罚。

15、用电作业安全保证

(1)所有电气作业必须由持有“电气作业操作证”人员进行;(2)电气设备上安装接线,搬动任何电气设备前,应先关闭电源;(3)施工现场电气设备、电源线要整理整齐,破损处要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搭铁或漏电伤人;

(4)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停电、验电、放电,装设接地线,挂标示牌等技术措施;

(5)严格按照“电工安全操作作规程”定期检查、试验,保证合格。

16、管材运输及垛放、起重作业安全保证

(1)操作人员必须持安全部门颁发的起重特殊工种上岗证,方可进行作业,装管理严禁超高,高出拖车立柱或车箱部分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立柱必须齐全牢固,装车时管下应垫稳,全车捆牢,方可起运;

(2)拉运管材的车辆要中速行驶,避免急刹车,以防止管材滚动、移位伤人;

(3)管车运输前,进入施工现场的便道一定要修整平坦,以防钢管窜位或滚落伤人;

(4)装管要挑选管长接近的钢管装车,以防参差不齐,造成卸管危险;(5)管材运至施工现场后,应选择地势平坦的场地堆放,管垛底层应掩牢;(6)管垛堆放时应根据不同管径、厚度分类堆放,垛与垛之间要留必要通道,主要通道宽度一般不得小于5m,管垛高度按不同管材的管径规定堆放。¢529mm以上管子垛放不准超过三层,¢529mm以下管子垛放不准超过四层。

17、布管与对口作业安全保证

(1)布管时,应对布管钢丝绳,吊具进行检查。应配备二名人员在管子两端拉绳操作。以防布管过程中因设备移动,钢管摆动幅度大而伤人、设备;

(2)布管时,吊装设备应在距沟边3m以外行走或停置,钢管摆放应距已成形的管沟不小于1m的距离,防止管沟塌方损坏设备和伤人;

(3)布管过程,钢管放在作业带上,充垫物必须坚实牢固,钢管必须放稳,防止钢管滚动伤人;

(4)布管、对口前,应先进行扫线,平整施工通道,吊运设备在行进中,应躲避输电线路和地下障碍物(电缆标志桩、输水气管道、水井);

(5)禁止布管与卸管工作、管口组配工作同时交叉进行,应待布管完成10根后进行,并注意吊管机的通过;

(6)管口组对前,要认真检查对口使用的工具设备,对口时要有专人统一指挥,不准用手指点管口,更不准用手握住管口;

(7)采用外对口卡具对口时,要将转轴半圈握牢,以防松脱,伤及对方;(8)管口组对时,对口错边较大时使用铜锤、铜板时,要顾及四周,锤击方向前后不得有人,以防飞锤;

(9)管口组对完成后,要指挥吊装设备放下钢管,使钢管落稳。

18、电焊作业安全保证

(1)电焊作业要严格遵守电器安全技术规程,焊接前先检查焊机和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焊机外壳接地及焊机各接线点接触是否良好,焊机电缆的绝缘层无破损等;

(2)施焊前应佩戴齐全防护用品,面罩应严密不漏光;

(3)在潮湿环境下操作时要采取绝缘措施,电焊操作不得使人、机器设备或其他金属构件等成为焊接回路,以防焊接电流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事故;

(4)焊接地点周围5m内,清除一切可燃易爆物品,移动焊机、更换保险、改装二次回路等,必须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

(6)焊接时要按技术要求进行施焊。清焊渣时要防止焊渣伤眼。

19、气焊(割)作业安全保证

(1)气焊工必须熟悉本人安全技术知识。工作前穿戴好防护用品,检查好工具设备,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才能工作;

(2)搬运氧气瓶、乙炔瓶时不准摔碰、撞击。装卸氧气表或试风时要避开人,在工作中装有氧气表的氧气瓶禁止移动。如需移动,必须先卸下氧气表再移动;

(3)氧气瓶、乙炔瓶的阀门必须严密不漏气,氧气瓶、乙炔瓶要分类摆放,严禁乙炔瓶水平放置。禁止用紫铜材质的连接管连接乙炔管。乙炔表冻结时不准用明火烘烤,只能用热水敷化;

(4)乙炔瓶的放置,要远离输电线路的正下方,氧气瓶和明火地距离10米以外,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5米;

(5)有故障的焊割具、氧气、乙炔气胶管裂纹、老化,未经修复更换,禁止使用;

(6)风雨天气严禁作业,施工现场有安全隐患严禁作业;

(7)严禁油气混装,氧气、乙炔同时拉运,拉运氧气瓶,乙炔瓶要戴上瓶安全帽。

20、手持电动工具作业安全保证

(1)操作人员作业前必须穿戴好工作服、鞋、安全帽,保护眼镜、口罩(防护罩)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

(2)使用手操电动工具前,首先检查电源、电源线,电动工具连接线、接地线,如破损、接点氧化、一定待更换维修后方可使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加漏电保护器;

(3)操作前认真检查电动工具是否完好,漏电、开关失灵、机体外壳破损,轴心偏离等,禁止使用;

(4)电动工具连接线,不允许强行打折,硬物挤压以防线连接损坏。漏电,雨天严禁使用;

(5)操作砂轮机、磨光机,要加固摆正保护罩,上紧砂轮片,磨光刷。破损、裂纹、变形、受潮砂轮片严禁使用,以防破碎伤人;

(6)操作过程中,避开周围的人。2米以内其它工作应停止,更换砂轮片,磨光刷必须切断电源;

(7)手持电钻,禁止使用弯曲,反复多次使用打滑的钻头。钻头使用一定夹牢固靠,不允许有任何松动;

(8)操作前用冲子打好钻点,一定要垂直操作,不能用力过猛,以防钻头折断伤人。

二、生活卫生安全

1、个人健康安全

低温作业健康保证衣着应适当,保温轻便。积极防治冻伤,冻伤部位禁止用发动机尾气、烤火等直接加温。

2、宿舍安全、卫生

(1)禁止在宿舍内使用电热毯、煤气等危险物品;(2)节约用水,禁止浪费;

(3)内务整洁、卫生、衣物放置整齐,地面无污物、污水及杂乱工具,墙壁无乱拉铁丝、电线等;

(4)厕所有人进行定期清理。内外整洁,通风良好,地面干净。

3、食堂卫生保证措施

(1)炊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专项体检,须持有《健康证》。经常保持身体、头发、脸面、尤其是双手、指甲清洁;

5.港口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篇五

一、港口作业现场装卸人员和港口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服从指挥。对各种装卸设备,必须制定具体的安全操作工艺,并由经过操作训练的专职人员操作,以防港口安全事故发生。

二、港口有关作业人员上岗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安全帽、手套、防滑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三、进行装卸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所使用的装卸机械设备,使之保持良好和完整,确保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方可使用。

四、有关作业人员在患有影响港口作业安全的疾病期间,必须停止进行任何港口作业。有关港口作业人员在连续工作3小时后,必须休息,防止疲劳作业而引发港口安全事故。

五、凡在港口作业现场进行“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是指离坠落基准面2米以上的高处所进行的作业),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坠落安全措施,才准许作业。从事高空作业者,要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采取系安全绳、加装安全栏、安全网等防坠落措施,并必须设专人监护。

6.开采作业安全规程 篇六

近几年来, 在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 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尤其是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 农民纷纷购置农业机械从事粮食生产,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实践证明, 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普及和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责, 学习和掌握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民机手的迫切要求。现根据本人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体会, 谈谈水稻插秧机的选择, 安装调试和田间作业操作技术要领。

一、水稻插秧机的选择

目前在我县推广的插秧机, 按操作方式来分, 有步行手扶式插秧机和方向盘式即乘座式插秧机。按插秧速度来分, 有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按插秧机栽插行数来分, 步行手扶式插秧机有2、4、6行, 乘座式插秧机有4、5、6、8、10行等。如东洋PF455S为步行手扶式普通插秧机, 洋马VP4型为乘座式高速插秧机。东洋PF455S型插秧机作业行数为4行, 它具有价格低廉 (每台价为1.7万元左右) , 结构简单, 轻巧, 整机重170kg, 操作灵便, 使用安全可靠, 作业效率一般为2.5亩/小时。

现在插秧机技术比较成熟, 适合目前农村自然和经济条件, 适应水稻栽插的农艺要求。但对育秧技术标准化程度要求高, 对插前大田耕整地要求严, 对机手操作使用插秧机技术要求过硬。因此, 农机手在选购插秧机时, 应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 水稻作业面积, 插秧机的作业效率以及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等, 全面考虑确定选购步行手扶式插秧机, 还是乘座式高速插秧机。

二、插秧机运转技术要求 (以PF455S型插秧机为例)

1. 各运动件转动应灵活, 无碰撞、卡阻现象, 对运动件应加注润滑油。

2. 操纵手柄 (杆) 转动灵敏, 转向离合器转向自如, 发动机油门操纵应轻便, 并能准确控制发动机转速。

3. 所有紧固的地方, 都应按规定拧紧。离合器分离彻底, 结合平稳。

4. 各传动部件, 不允许有漏油现象, 工作运转应正常。

5. 各间隙调整正确。

如秧针与导轨插口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3~1.7毫米, 秧针和苗箱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5~2.5毫米。

三、插秧机的运转前准备

插秧机安装调整后, 要进行试运转, 在运转中检验安装质量。如果发现问题, 应及时排除, 使插秧机处于最佳技术状态, 投入作业。

1. 按插秧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给发动机加足燃油, 对各部位加注机油或黄油。

2. 起动发动机, 待发动机运转平稳后, 让插秧工作部件空运转10~15分钟, 观察是否运转灵活。

3. 按操作要求, 驾驶插秧机在平整的道路上行走, 观察发动机的运转情况。

插秧机传动机构、行走系统是否正常, 转向离合器是否转向自如等。

四、插秧机的田间作业技术要领

在插秧机下田前还要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调试, 以确保插秧机在大田里能够正常运作。按顺序检查:1) 前一天可疑处。2) 发动机部分:发动机机油 (察看油位计) , 过滤器的清洁, 空气滤清器的清洁。3) 液压部分:液压皮带的张紧度。4) 行驶部分:主皮带的张紧度 (张紧轮的作用) , 转向离全器的分离状态, 注油处注油。5) 插秧部分:取苗口的间隙, 秧叉的压出时间, 注油处注油。6) 其它:注油处注油, 确认各紧固部的紧固状态。并要根据大田的肥力, 水稻品种等, 对插秧的株距、插秧的深度, 每穴的秧苗株数进行检查和调整。

1. 插秧的株距、深度、株数的调整

(1) 插秧的株距调整。应根据水稻品种, 秧苗大小, 大田肥质, 确定插秧的株距。株距通过株距调节手柄进行调整。它有3个档位, 标有70、80、90三个档位, 对应的株距为147毫米、131毫米、117毫米, 每亩基本穴数分别为14000穴、16000穴、18000穴。

(2) 插秧深度的调整。根据农艺生产要求, 机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 越浅越好”。早稻的插秧深度一般为12毫米, 插秧深度调节是通过插秧深度调节手柄来调整, 共有四个档位, 往上为浅, 往下为深。还可通过换装浮板支架上6个插孔来调节栽插深度。

(3) 每穴秧苗株数的调整。水稻品种不同, 每穴秧苗株数也不同。一般每穴秧苗为1~2株, 如不对, 应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和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量, 从而改变机插时每穴株数。调节手柄位置每调整一档, 就改变取苗量1毫米。手柄向左调, 取秧量增多;向右调, 取秧量减少。一般先固定横向送秧的档位位置后, 再用手柄改变调整纵向取秧量, 以保证机插后每穴合理的秧苗数。

2. 插秧作业路线。科学的插秧作业路线, 合理安排装秧地点, 可提高插秧作业效率。主要有两种作业路线。

第1种:插秧时, 先在田埂周围留下一排即四行宽的余地。插秧地从田块的左侧下田插第一排。然后紧靠第一排, 插第二排……。最后沿田埂四周插完留下的一排, 插秧机再出田。

第2种:第一排直接靠田埂左侧下田插秧, 田头两边留两排即八行宽的余地, 然后一排紧靠一排插秧, 当插到田的右侧时, 留一排四行宽的余地, 再把田头两排八行插完, 再插田的右侧留下的一排, 插秧机再出田。

3. 掌握操作技术, 精心驾驶。

这是提高机插秧质量, 确保夺高产的重要环节。在机插秧作业时, 一是插秧机要保持匀速前进, 不能忽快忽慢或频繁停机。插秧机作业时行走路线要保持直线性, 行走中尽量不用捏转向手把或猛烈扳动扶手架方法来纠正插秧机前进作业的直线性, 以防急弯造成漏插或重插。二是边插秧边观察,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排除。同时注意送苗辊在苗箱槽口的工作情况, 若能超群发现槽口有秧根或粘土, 要及时停机清理, 以防止影响插秧质量。三是初装秧苗或秧苗全部插完后, 必须把插秧机苗箱移到最左或最右侧, 以保证栽插质量。

4. 插秧机的维护保养

(1) 每天作业后, 应用水冲洗, 车轮等转动部件如有杂物应予以清除, 而后将水份擦干, 要清理插秧机上的泥土杂物等。

(2) 清理干净后, 检查发动机、齿轮箱中的油料, 不足时添加。对各运动、摩擦部位加注机油或黄油进行润滑。

(3) 检查调整。对整机上各紧固螺丝。螺帽进行检查, 发现松动要及时紧固;对主离合器、插秧离合器、秧针与导轨的间隙、秧针与苗箱的间隙等进行检查调整。

7.厂区断路作业安全规程 篇七

The Safety Code for Road Breaking in Workplace

HG 23016 – 199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厂区断路作业的定义、安全要求和《断路安全作业证》办理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化工企业生产区域的断路作业。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厂区断路作业:

化工企业生产区域内的交通道路上进行施工及吊装吊运物体等影响正常交通的作业。

3.断路作业安全要求

3.1 凡在厂区内进行断路作业必须办理《断路安全作业证》。《断路安全作业证》格式见附录。

3.2 断路申请单位负责管理施工现场。企业要在断路路口设立断路标志,为来往的车辆提示绕行线路。

3.3 厂区交通管理部门审批《断路安全作业证》后,要立即书面通知调度、生产、消防、医务等有关部门。

3.4 施工作业人员接到《断路安全作业证》确认无误后,即可进行断路作业。

3.5 断路时,施工单位负责在路口设置交通挡杆、断路标识。

3.6 断路后,施工单位负责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栏、交通警告牌,夜间要悬挂红灯。

3.7 断路作业结束后,施工单位负责清理现场,撤除现场、路口设置的挡杆、断路标识、围栏、警告牌、红灯。申请断路单位检查核实后,负责报告厂区交通管理部门,然后由厂区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各有关单位断路工作结束恢复交通。3.8 断路作业应按《断路安全作业证》的内容进行,严禁涂改、转借《断路安全作业证》、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部位。

3.9 对《断路安全作业证》审批手续不全、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3.10 在《断路安全作业证》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断路作业时,由断路申请单位重新办理《断路安全作业证》。4.《断路安全作业证》办理

4.1 《断路安全作业证》由申请断路作业的单位指定专人办理。4.2 《断路安全作业证》由厂区交通管理部门审批。

4.3 申请断路作业的单位在厂区交通管理部门领取《断路安全作业证》,逐项填写后交施工单位。

4.4 施工单位接到《断路安全作业证》后,填写《断路安全作业证》中施工单位应填写的内容,填写后将《断路安全作业证》交断路申请单位。

8.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篇八

1.电气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一切防护用品,方能上岗操作,2.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它用。

3.施工现场和车间所有电器工程必须符合北京地区《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电气工程安装标准》及《建筑市政施工暂设电气工程安全用电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要求。

4.线路上严禁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点操作。5.熔化焊锡、锡块,工具要干燥,防止爆溅。

6.喷灯不得漏气、漏油及堵塞,不得在易燃易爆场所点火及使用。工作完毕灭火放气。

7.配置环氧树脂及沥青电缆时,操作地点应通风良好,并戴好防护品。

8.不得使用锡焊容器盛装热电缆胶。高空浇注时,下方不得有人。9.禁止采用一火一地的接线方法接线用电。

10.有大量蒸汽气体、粉尘的工作场所,要使用密闭式供电气设备。有爆炸危险的气体、粉尘的工作场所,要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11.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使用扑救电气着火的专用灭火器进行灭火。12.各种电气设备,不论是否有电,均应视做有电,严禁随便接触。13.停电作业前,必须使用验电器进行验电,确认无电后方准进行作业。

14.使用梯子必须安装稳固。单梯必须上端靠牢,下端防滑。人字梯必须有限制开关的链条或绳子,梯子上有人不得移动,不准二人同登一梯作业。

9.开采作业安全规程 篇九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矿山开采企业中389名工人为调查对象, 均为男性, 包括爆破工、掘进工和采矿工。

1.2 调查方法

调查工人职业接触史、既往史、耳毒药物史、家族史、自觉症状等, 并进行耳鼻喉科检查。对工人进行纯音气导听阈测定, 测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职业卫生医师和听力师承担, 采用丹麦AD226、VO522、M622诊断型纯音听力计, 并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校准, 隔声室本底噪声低于30 d B (A) 。为排除暂时性听力阈移影响, 噪声作业工人均脱离噪声12 h以上, 分别测试其左、右耳0.5、1、2、3、4和6 k Hz纯音气导听阈[2]。为排除年龄因素对听力损失的影响, 按照GB 7582-87《耳科正常人的气导听阈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的标准, 将389人的听力损失值进行修正, 以比较不同行业高频段听力损失。

1.3 听力损失评级

语言频段听力损失:以0.5、1和2 k Hz平均听力损失值, 双耳分别计算, 以较差耳判定。≤25 d B HL正常, 26~41d B HL轻度, 42~55 d B HL中度, ≥56 d B HL重度。以人为单位进行统计。

高频段听力损失:以3、4和6 k Hz任一频率听力损失最大值计算, 以较差耳判定。<30 d BHL正常, 30~45 d B HL轻度, 46~64 d B HL中度, ≥65 d B HL重度。以人为单位进行统计。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3]。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工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之间有无差异,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工种噪声作业工人高频段听力损失的P50、P90。

2 结果

2.1 听力异常检出

本次共测试389人, 年龄最小24岁, 最大53岁, 中位数为36岁;噪声作业工人接触噪声工龄最短2 a, 最长32 a, 中位数为16 a。按照接噪工人的3个工种, 389名工人的年龄和工龄统计描述见表1。

对389人的气导纯音听阈测试结果进行评级[4], 3个工种高频听力和语频听力损失率轻、中、重度分布见表2。结果单耳或双耳听力异常337人, 异常检出率为86.63%。单纯高频段听力损失286人, 检出率为73.52%。语言频段合并高频段听力损失 (包括单纯语言频段听力损失) 51人, 检出率为13.11%。采矿、爆破和掘进3个工种的听力异常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17, P>0.05) 。

注:各工种作业工人听力异常检出率比较, χ2=3.68, P>0.05。

2.2 高频段听力损失

将389人的高频段听力损失值进行性别年龄修正, 对修正后高频段听力损失。进行配对秩和检验, 比较左右耳高频段听力损失, 结果显示, 3、4和6 k Hz听力损失左右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去除无统计意义的左右耳间差异影响, 进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 结果显示, 3和6 k Hz听力损失在不同工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工种4 k Hz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做两两比较 (其校正水准α=0.017) , 掘进组与采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7) ;爆破组与掘进组和采矿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计算不同工种高频段听力损失P50、P90见表4和图1、图2, 听力损失曲线为陡坡下降趋势。

2.3 爆破、掘进和采矿组各年龄组和工龄组间语言频段和高频段听力 (左、右侧) 损失率

经χ2检验, 掘进组在各年龄组、工龄组间语言频段和高频段听力损失率 (左、右侧)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爆破和采矿组各年龄组、工龄组间语言频段和高频段听力损失率的χ2检验结果见表5~11。

注:各年龄组语言频段听力损失率 (左侧) 比较, χ2=13.186, P<0.05。

注:各年龄组高频段听力损失率 (左侧) 比较, χ2=15.010, P<0.05。

注:各年龄组高频段听力损失率 (左侧) 比较, χ2=19.760, P<0.05。

注:各工龄组语言频段听力损失率 (左侧) 比较, χ2=18.349, P<0.05。

注:各工龄组语言频段听力损失率 (右侧) 比较, χ2=12.765, P<0.05。

注:各工龄组高频段听力损失率 (左侧) 比较, χ2=21.896, P<0.01。

注:各工龄组高频段听力损失率 (右侧) 比较, χ2=13.188, P<0.01。

3 讨论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后, 可以对作业人员听觉系统产生危害, 表现为听力损失[1]。从听力异常检出情况可见, 总体听力异常检出率为86.63%。其中, 采矿工的听力异常检出率和语频段听力异常检出率均最低, 分别为84.1%和10.9%, 且其高频段听力损失P50、P90值均略低于其他2个行业组。采矿工噪声暴露来源主要为凿岩机、振动放矿机、装岩机或铲运机, 与爆破工和掘进工不同, 一般不参与井下放炮工作。语言频段听力损失异常检出率为13.11%。较高的语频听力损失异常检出, 考虑与爆震聋有关[5]。爆震聋是指暴露于瞬间发生的短暂而强烈的冲击波或强脉冲噪声会造成中耳、内耳或中耳及内耳混合性急性损伤。爆震性耳聋平时少见, 主要见于工矿企业中, 爆破工常在意外事故中发生听觉器官损伤, 大部分工人是由于工作中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而引起的。一方面, 由于骤然发生的短暂强烈的爆震会对中耳造成损伤, 因此与稳态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相比, 急性声损伤导致语言频段听力损失更严重;另一方面, 一些工人由于不注意耳塞的清洁, 易感染中耳炎等外中耳疾患, 造成听力损失。建议用人单位定期为工人发放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及时更换, 对工人进行培训, 讲解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清洁方法, 以提高工人卫生观念, 减少由于中耳炎等外中耳疾患造成的听力损失。高频段听力损失3、4和6 k Hz听力损失依次加重, 听力曲线呈斜坡下降型, 符合噪声性听力损失特点。爆破组第50百分位数 (P50) 依次为25, 32.5和40 d BHL, 掘进组为25, 32.5和37.5 d BHL。无论是年龄和工龄上, 中青年均是听力损失的高发人群。

职业噪声危害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已成为世界七大公害之首, 许多国家都曾遭受或正在遭受职业噪声的危害。职业噪声对人体最直接、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听力损失。有资料显示, 我国目前有超过1 000万职业人群在超标的环境下工作, 其中有数百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6]。噪声除了对听觉系统的损失外,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有文献报道, 持续性噪声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 使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 出现头昏、头痛、烦躁、易怒、易疲倦、心悸、情绪不稳定等[7,8]。预防职业噪声对工人的危害至关重要, 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做好噪声危害的控制和防范工作。

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 特别是听力检查, 观察听力变化情况, 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 取得听力的基础资料, 便于以后的观察和比较。凡有听觉器官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患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者, 更不宜从事强噪声作业[9]。

摘要:目的 减少矿山开采企业噪声对机体听觉损伤的危害, 使工人听力损失率逐年下降。方法 随机调查某矿山开采企业389名作业工人, 询问工人的职业接触史、既往史、耳毒药物史、家族史、自觉症状等, 并进行耳鼻喉科检查。对389人的气导纯音听阈测试结果进行评级。结果 调查对象单耳或双耳听力异常337人, 异常检出率为86.63%。单纯高频段听力损失286人, 检出率为73.52%。语言频段合并高频段听力损失 (包括单纯语言频段听力损失) 51人, 检出率为13.11%。经统计分析, 采矿、爆破、掘进工种的听力异常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语言频段听力损失异常检出率为13.11%。高频段 (3、4、6 kHz) 听力损失依次加重, 听力曲线呈斜坡下降型, 符合噪声性听力损失特点。爆破组第50百分位数 (P50) 依次为25, 32.5和40 dBHL, 掘进组为25, 32.5和37.5 dBHL。结论 该企业作业工人听力异常检出率偏高, 为此, 用人单位不仅要重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工作, 坚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更要监督指导工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对于从事爆破、掘进工作的矿业工人。

关键词:听力损失,气导纯音听阈,职业性噪声聋

参考文献

[1]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83-289.

[2]梁友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78-189.

[3]田凤调.秩和比法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1-28.

[4]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S].

[5]宋宇, 张贤玉, 杨敏荣, 等.噪声对作业人员神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 2007, 23 (15) :1281-1283.

[6]毛国传, 冷朋波, 陆蓓蓓.浅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程序[J].职业与健康, 2005, 21 (5) :741-742.

[7]王雷, 惠兆斌.铁路空调发电车乘务员听力情况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 2005, 32 (6) :21-22.

[8]冯洪杰.噪声作业500名工人听力检查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9, 25 (12) :1253-1254.

10.登高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篇十

1、在4米以上登高作业或45以上的斜坡屋顶及他险陡地方工作时,应使用安全带或安全绳栓牢在固定物上,如工作流动性大,不便于使用安全带时,需要外脚手架封檐(檐板高50厘米)及时安全(1、2~1、5米)等设备,保障安全。

2、使用安全带前,必须仔细检查皮带是否够力,带环是否牢固,发现有损坏腐蚀情形,不得使用。

3、安全带应挂在工作者的下上方固定物上,结扣要拴牢,钩稳。

4、安全带的绳子长度为2米,如用安全绳其长度亦不得超过3米,必须使用规定的安全绳,不准随便借用。

5、脚手架、马道板、屋面等,如上面有霜雪,必须打扫干净,如有冰冻,必须铺麻袋或等防滑物,并须视具体情况认为安全时,始得登高作业。

6、脚手架、脚手板上所遗落的砂石,灰浆,必须随时清除。

7、登高作业不准穿硬底如滑底鞋,衣取袖口,裤脚口要扎紧。

8、登高作业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打赌比力,开玩笑,不要东张西望、快跑急跳,以防失足危险。

9、凡患心脏病、高血压,大病初愈、年老体弱、疲劳过度,精神恍惚、酒醉、失眠及怀孕女士等均不应登高作业。

10、有雷电,暴雨和六级以上大风时,均不应登高作业。

上一篇: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会议发言稿下一篇:霸气励志个性签名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