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说课稿设计

2024-09-05

《灯光》说课稿设计(通用10篇)

1.《灯光》说课稿设计 篇一

(一)紧抓线索,突破重点。

文本的情感力透纸背,学生在理解真切的人物时,靠的就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对学生来说,每个文本都是一种开放性的,对文本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我以理解“多好呀!”为线索,辐射学习郝副营长神情、动作,补充想象人物的心理,对人物的感受形成立体的了。在不断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散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我们指导学生走近英雄,感受理想,感悟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二)围绕“憧憬”,主动体验。

在与文本深入对话后,安排层层递进的师生对话系统,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把学生带进“情境场”――语言情境、作者及学生的文化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沉浸在这一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使学生通过语言运用,宣泄情感,促进认知发展。

当学习郝副营长未来憧憬的句子时――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学生自主理解后,我还引导学生个性演读的方式:郝副营长眯着眼睛,望着远方说――

郝副营长深深吸了一口烟,兴奋地说――

郝副营长一边抚摩着图画,一边深情地说――

郝副营长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深情地说――

郝副营长心中的这份憧憬是如何实现的呢?我就出示句子: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qq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顿时响起了一片喊杀声。为了加深理解,我又创设了一个情景:文章中没有写出郝副营长说什么,也不可能写郝副营长想到了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

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的后续部队想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怎么办?郝副营长想――――

突击队队员知道郝副营长要烧书为部队指路,对他说:“郝副营长,烧书的亮光被敌人发现,多危险哪!”郝副营长说――――

“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实现他美好的愿望,为了让更多的人用上电灯,过上幸福的生活,点燃了他的生命之光。”让我们再来读读,让那一瞬间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三)拓展想象,瞻仰英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走进文本,调动情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还要关注文本的结构形式、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从而积累、迁移运用到阅读类似的文章里去。

“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就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文本,作者特定的时间――清明节,特定的地点――天安门广场,了解前呼后应的句子理解,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辨析,再一次回归到郝副营长的憧憬当中去,感受他的壮举。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实现他美好的愿望,为了让更多的人用上电灯,过上幸福的生活,点燃了他的生命之光。让我们把那一瞬间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抒发自我的情感,并挈机推荐一些革命著作,让学生拓展阅读。

2.《灯光》说课稿设计 篇二

1 说“教材”

1.1 分析教材

我校选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 吴丽文主编的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老年护理》。该教材突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特色, 以项目任务为载体, 以行动导向为目的;突出职业能力, 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强化人文于一体。据统计,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60%都同时患有2种甚至是2种以上的疾病, 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这些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老年人的饮食与健康”是《老年护理》第3个模块中的第1个子模块。将该模块安排在《老年护理》的前部分, 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 目的是为学生将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1.2 确定教学目标

老年人的护理重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而健康的饮食是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根本。笔者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3个方面: (1) 能力目标:能根据老年人营养素需求的特点, 针对老年人营养摄入的影响因素, 为老年人制订营养、健康的食谱, 保证老年人的营养供给;具有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2) 知识目标:掌握老年人对营养素需求的特点, 了解影响老年人营养摄入的因素, 熟悉老年人的膳食制订原则, 学会制订老年人的营养食谱。 (3) 素质目标:通过学习, 能理解老年人、尊重老年人、同情老年人, 并尽自己所能关心老年人的健康, 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和做事态度。

均衡营养的摄入是保证老年人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可是老年人却经常出现营养摄入不均衡的问题, 如何帮助老年人健康饮食是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思考和掌握的知识, 因此, 笔者确定教学重点为:老年人的营养素需求特点, 老年人营养摄入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营养食谱制订的原则。教学难点为:老年人食谱的制订。

2 说“教法”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 使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

2.2 案例教学法与角色扮演法相结合

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由过去的以听为主, 转到自主参与式的以思考为主;变“被动苦学”为“主动乐学”。通过角色扮演法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变“抽象理论的难学”为“身临其境的易学”,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3 启发提问与奖惩相结合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杜绝学生上课睡觉或缺课现象,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的习惯。采用启发提问引导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与奖惩相结合, 答对者在期末成绩中加1分, 答错或缺课者扣2分, 促使学生在学到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 培养其严谨的学习和做事态度,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2.4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实现“教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制作多媒体课件, 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 灵活运用案例、图片、挂图及教学短片等手段进行教学, 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2.5 教学资源的选用

包括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和电教光盘、课件的准备、不同版本的《老年护理》教材及网络资源。

3 说“学法”

3.1 学情分析

笔者教的是三年制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 学生文化基础较好, 学习主动性、理解能力、迁移能力也比较强。老年护理在最后一学期开设, 此时学生已有了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积累。

3.2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分组讨论:不断引起学生的探索、发现以及想象, 引起学生兴趣, 使课上得生动、活泼。

现场扮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及价值观形成。

作品展示:有利于学生正确认知和操作技能的养成。

互评互改: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说“教程”

笔者计划用2个课时 (90分钟) 来完成教学任务, 共分为6个教学环节。总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5分钟) →讲授演示 (35分钟) →综合实训 (30分钟) →考核与评价 (15分钟) →小结 (3分钟) →能力拓展 (2分钟) 。

4.1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5分钟)

教师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因此, 笔者用与老年人饮食有关的视频引出教学内容, 将学生带入职业情景之中, 提出问题“什么是适合老年人的健康饮食?”“老年人的营养摄入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你能为老年人制订健康食谱吗?”让学生进行讨论, 引出新知识, 并用3个问题将教学内容分解成3个任务。

4.2 讲授演示 (35分钟)

第一个任务:老年人营养素需求的特点。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清晰的语言讲解, 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再利用富含各种营养素的精美食物图片进行提问,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第二个任务:老年人营养摄入影响因素的评估。通过各种图片使知识点 (生理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 更加形象化, 加深学生的印象。并结合案例进行分组讨论。

第三个任务:食谱的制订。导入视频“西木教授谈老年人的健康食谱”, 使学生对老年人的健康食谱形成初步认识, 提供“等值食物交换份表”挂图, 针对视频内容, 让学生各自为60岁老年人制订一日的健康食谱, 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完成食谱后, 让学生对比老年人的营养食谱制订原则与方法, 看看自己的食谱是否符合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对于重点和难点要采取重复强化, 配合多媒体展示等措施, 鼓励学生质疑提问以获得正确的反馈信息。

4.3 综合实训 (30分钟)

模仿职业工作环境, 将学生按座次表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选1名学生扮演老年人, 其他学生扮演护理人员, 对这位“老年人”进行营养摄入影响因素的评估, 并根据老年人营养素需求特点, 参照老年人营养食谱制订原则与方法为其制订食谱。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制作完毕, 每个小组派1名代表上台展示作品, 请同学互评互改, 教师总结,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总结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将整堂课推向高潮,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步提高。

4.4 考核与评价 (15分钟)

用案例来考核, 用“老年人营养食谱制订评分表”来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在学生出错时多鼓励, 树立其自信心。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收集反馈信息, 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4.5 小结 (3分钟)

对讲授演示环节3项任务的要点进行小结, 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4.6 能力拓展 (2分钟)

给出一个案例, 要求学生为案例中的老年人制订1周的营养食谱, 并要求食物不能重复, 下次上课前交, 作业将纳入期末成绩。

总之, 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与拓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的饮食与健康,说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前进.说课——医学临床课老师必备的基本技能[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1 (2) :76~78.

[2]廖桂香, 赖优良, 朱佳.家庭评估说课稿的设计[J].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 (6) :281~282.

[3]亚冬.说课也要“说学生”[J].辽宁教育, 2005 (11) :9~10.

3.“变压器原理与结构”说课稿设计 篇三

关键词:变压器 机电机械专业 技工院校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变压器原理与结构”一课是陈小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机与变压器》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该门教材是国家高职院校“十五”规划教材,实践性强,通俗易懂。

1.教学大纲

根据电机与电压器课程的教学计划要求,该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变压器原理与结构的,即要求学生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内部结构以及工作效率等。

2.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突破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在电压器工作过程中,采用一次绕组方式与二次绕组方式时电压的比值等于它们之间线圈匝数的比值。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怎样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解题。为了突破难点,本节课选择幻灯片演示四道题目,并且给出解题过程。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说教学过程中会详细说明准备过程)。

3.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方面。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素质目标方面。本节课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第三,情感目标方面。本节课着重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的和谐性以及促进学生课后自习习惯的养成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笔者传授该课程的对象是技工院校机电机械专业大二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电工和电子基础知识,为该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主动性比较低,他们不喜欢抽象式教条,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

2.教法

本节课应该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学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本课可以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更加明白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使用实物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变压器的内部结构;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向学生演示题目以及解题过程,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学法

提问法: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解题法: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解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总课时为45分钟。

第一步:举例说明,实物拆装(5分钟)。

可以向学生举例现实生活中变压器的使用领域以及使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拆解变压器,让学生了解普通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变压器双绕组结构时主要有心形以及壳形两种形式。

第二步:讲故事和提问题,让学生明白变压器的基本功能(15分钟)。

为了使学生明白变压器的基本功能,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广泛使用电力变压器,为什么还要研究开发电子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与电子变压器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没有标志的电源变压器通过怎样的办法使其能够得到利用?直流电能够在变压器中使用吗?通过讲故事和提问题,让学生明白采用一次绕组方式与二次绕组方式时电压的比值等于它们之间线圈匝数的比值,删去教材中繁琐的论证说明变压器变压作用。不过,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强调,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了解变压器变压作用的推导过程。

第三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10分钟)。

多媒体教学材料需要教师课外精心准备,结合大纲要求,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变压器工作原理。

第四步,多媒体教学,向学生讲解典型样题(10分钟)。

将事先准备好的典型样题通过播放幻灯片的形式演示给学生看。题目演示时,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思考后,再播放解题过程,让学生比对校正。该部分教学安排是因为考虑到技工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通过加强练习巩固消化知识。

第五步,小结(5分钟)。

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总结过程中还要对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比如将重要概念、重要结论以及解题方法等在黑板上呈现给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了解了双绕组变压器结构具有心形和壳形两种结构模式;变压器磁路主体铁心是电路主体绕组;一次绕组方式与二次绕组方式时电压的比值等于它们之间线圈匝数的比值。

四、教学反思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是笔者一直思考并为此努力的方向。

4.《灯光》说课稿设计 篇四

word版免费说课稿

《冬夜的灯光》

荣成二十中学 苗晓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你们好!我叫苗晓燕。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冬夜的灯光》。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冬夜的灯光》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友情为主题。这篇文章虽然精短,意蕴却很丰富。冬夜里一盏盏普通的灯,给作者带来的却是温暖,友谊和乐观。相互的关爱,真挚的友情,会赶走寒冷,驱散黑暗,让人们的生活美好起来。是一篇感悟生活,涵养人格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与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的特点,再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学会借助工具书弄懂字词,积累字词。

学会精读方法——圈点勾画

过程与方法

学习多角度地阅读课文,拓展思维空间。

理解文章运用的对比手法。

体会环境描写对突出文章主旨的重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关爱他人。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注重”生命课堂”的开展。本节课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情景设置法

朗读法

讨论法

学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真理,在学生的学习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学习。学法如下:

圈点勾画法

自主探究与讨论结合法

悬念法

四,说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利用一个感人的小故事。《寂静除夕夜》与感人的音乐相结合来导入新课,感动学生,并提出问题:是什么使你们感动 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乡亲们的善良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关爱,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加拿大,去感受那里人们的善良与淳朴,去聆听一个加拿大医生讲述的感人故事吧——《冬夜的灯光》。

这样的情境,学生很快会受到感染,很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初读感知〉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主学习,圈点勾画,借助工具书弄懂字词,并出示图片,有难度的地方加以强调。另外,通过学生的初读整体感知,思考问题: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使之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间渗透着对记叙文六大要素的回顾。

〈精读研讨〉

要求学生精读课文,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从多个角度拓展思维,达到预定目标。

奥克斯小镇,地方偏僻,天气寒冷,是什么使”我们”感觉到”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该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再点出”小镇虽然荒凉,偏僻,天气寒冷,却拥有淳朴而真挚的情意,是这情意让寒冷的冬夜洋溢着无限的温馨和暖意。说课稿网站特邀请一线专家、名师、学者为广大新教师整理编辑了部分精品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指出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的作用

这一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第一幅是课本第8,9,10自然段中去掉环境描写的几句话,第二幅是加上环境描写之后的原文。前者虽然也能把意思表达完整,但后者更能突出冬夜的寒冷和黑暗,更具有感染力。两者一比较,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体会出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衬托气氛,突出主题。

3,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解决”文章以’灯光’为题足以表现文意,为什么还要加上冬夜呢 “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明白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温暖,明亮,冬夜给人的感觉是寒冷和黑暗,这样写更能突出灯光的暖与亮,就势指出这种写法叫对比,通过对比会使主题更加明显,之后引导学生用身边的事例和课文当中的对比来体会对比的用法及作用。

4,找出文章中充满关爱的地方

这一环节让同学们合作研讨,找出答案,体会文章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拓展提高〉

这一环节设计了一段过度语:同学们,刚才找出这些都能充分体会素不相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关爱如冬夜里的灯光,温暖了我们的认识,世界到处充满爱,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充满关爱的故事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畅所欲言,倾诉真情,将身边发生的帮助贫困生,抗洪精神以及有关抗击非典的白衣天使等一一再现,使其接受了依次情感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点评与表扬。

〈课外延伸〉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想运用课外阵地去巩固课内效果,推荐读书,并设计作业。

最后,我还要说,在整节课中,我只起到了中介作用,把教材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是教师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5.《双控灯设计》说课稿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巴中市职业中学的何奕,我说课的题目是《双控灯设计》。这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授课时长为两学时。

基于“与社会需求同步的职业化成长”理念,我的教学是以兴趣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促提升,以思考求发展进行设计的。

现在,我将从 “我为什么这么教”、“我是怎么教的”、“我这么教有效果吗”三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先说说我为什么这么教。

我是基于理念、教材和学情三方面的思考。1.基于理念的思考

本次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达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通过活动情景的创设,运用任务驱动法,适当引导学生,促进他们培养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能力。

2.基于教材的思考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该教材的优点是深入浅出、知识够用,注重理实一体,突出技能培训。本节教学内容选自第六章技能实训任务二《照明电路配电板安装》,我本着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态度,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学习内容,确定本次教学内容为“双控灯设计”。

3.基于学情的思考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交直流电路,对交流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有足够的了解,他们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但自制力不够,理论学习能力较弱。

基于以上思考,我将趣、动、合、思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即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独立思考,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根据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灯双控的原理并设计出电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设计方案安装电路,并进行故障检测与分析。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学生学以致用,体验到学习电工知识的乐趣。

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设计一灯双控电路,并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电路安装。教学难点确定为电路故障检测与分析。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掌握知识。

一堂有成效的课总少不了教师和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

首先,我遴选并培养导生,作为我教学和课堂管理的助手。导生通过指导、监督、评价同学来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其次,给小组分工,将全班学生分成十五个小组,每组两人,人人有任务,个个都参与,大家都能获得提高的机会。最后,教师发放项目任务书,供学生学习。学生则提前准备好工器具,明确小组分工,预习学习任务。

接下来我具体说说我是怎么教的。

本次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理论学习、仿真实践和实际操作。因此,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引入任务,设计任务,验证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拓展任务六个环节。

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任务

我让学生观看图片,并引导学生找出图片中照明电路的缺陷,思考克服其缺陷的方法,逐步引入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这样,由实际生活问题引入教学,能创造一个有趣有用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环节

2、层层推进,设计任务

我将设计电路的任务分为三步,引领学生应用已学知识来完成电路的设计。第一步:复习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第二步:结合实物掌握单刀双掷开关的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第三步:设计双控灯电路图。

让学生就如何实现一灯双控展开小组讨论,群策群力,探究一灯双控的方法,并形成方案。

环节

3、仿真实践,验证任务

进入这一环节,学生会非常兴奋,他们可以运用仿真软件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学生在验证设计的同时完成了模拟接线练习,从而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为后面的实际接线操作做好准备。

环节

4、动手实践,实施任务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我将电路安装的主要流程按照小步子教学的理念,细化分解为清、固、接、检、试5个步骤。

(1)清——清点元器件

各小组根据清单清点元器件,并检测其好坏,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固——固定元器件

各小组按照设计布局图,进行元器件的固定。

此时,我会提醒学生安装时要保证元器件平整、牢固、不倾斜、不倒置。(3)接——连接元器件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我给出温馨提示:接线时“横平竖直,直角转弯”,少用导线,少交叉,多线并拢一起走。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分步演示,积极巡视,指导学生规范操作,降低学生操作难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了剥线、布线、接线等工作。从而解决了电路板安装这个教学重点。

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我示范指导,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4)检——检测故障

故障的检测分析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本课的难点。在检测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路检测方法和可能出错的环节,提醒学生注意。其中一个小组在检测时发现从闸刀到负载的电阻为无穷大,出现了断路的情况。我鼓励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故障进行分析,逐一排查。他们发现其中一只开关处的接线松动了。这样,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很有成就感。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效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来,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试——试验结果

在检测成功后,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到试验环节。这时,我再一次强调用电安全,学生要在检查并确定所有接线正确的情况下方可通电试验。当同学们看到自己亲手设计安装的两个开关成功控制一盏灯时,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鼓舞了学习热情。

环节

5、同台竞技,评价任务

学而不思则罔,及时的课堂总结,成果汇报很有必要。师生共同比较评价各小组作品的优劣,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学生总结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项,最后我对合作高效、技能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

在整个评价环节中,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导生评、教师评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评价体系。通过分享成果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环节

6、布置作业,拓展任务

这是课堂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延用本次课的学习方法来完成作业,既实现了知识的巩固,又完成新的任务。

课堂结束前五分钟,组织学生按“7S”管理要求整理整顿,落实职业素养的培养。

最后说说我这么教有效果吗。

本次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

本次课我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趣,它是有趣的。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所以本次课是有用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掌握了一灯双控的知识和电路安装的技能,所以学生在本次课中是有收获的。

6.《 服饰图案设计》说课稿 篇六

——工作岗位

1、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工作岗位;(图案设计师工作岗位)

2、可以为服装、饰品进行装饰图案造型与色彩纹样设计

《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为服装行业、服装企业培养服饰图案设计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在服装设计的流程中,注重于图案纹样的设计,主要是服装的装饰效果,是服饰设计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服饰图案渗透于服装材料、服装结构、服装工艺制作等服装设计的各个方面。因此《服饰图案设计》课程在服装设计、服饰品牌企划、饰品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注重于图案纹样设计的基础知识教学(即让学生掌握纹样最基本的造型、色彩、构成形式以及形式美法则等知识);通过学习与实训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设计素质(使学生能依据具体的市场情况和品牌特点进行服饰纹样设计)。

二、课程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注意内容的精选与提炼。突破传统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老方式,改革以学生动手、教师为辅,教师传授设计知识与制作技能,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把可以简化的内容进行简化。

如:简化理论教学部分——简介图案的发展概况以及意义,图案形式美法则、作品欣赏内容部分。强化图案设计流程——从如何写生、到变化、到设计,最后结合服装进行服饰图案的设计与应用。重点培养学生从设计到服饰图案应用的能力。同时将企业项目结合课堂教学,通过企业项目纳入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把所学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把图案设计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为余荫山房设计了一批文化T恤衫。已获一定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主要划分为三大模块进行教学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教•学•做同步(重点)

三、项目教学——完成企业设计任务(重点、难点)

课程整体设计如下

该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有重点、难点、设计与制作等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老师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懂得完成一个企业项目的设计与制作流程,能很好的完成设计任务。

首先老师传授服饰图案设计知识并把企业项目引进,然后组织学生下到企业,了解企业文化,教会学生如何收集设计素材。回到课堂,再由老师分析讲解收集到的素材如何提炼为设计元素,如何将写生收集的素材依据图案形式美法则进行变化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手法以及老师反复指导与修改,学生反复设计,定稿后再把余荫山房特色的图案印在T恤衫上。通过这些T恤衫的设计与制作,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一个项目如何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流程,并掌握了该流程的设计与技术等能力。掌握了服饰图案设计与运用技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的。

7.《探索规律》说课稿 篇七

今天,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第一课时《探索规律》。首先谈谈我的设计理念:

1.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是“身边的数学”。

2.课堂是学生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形成思想和方法的过程。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对本节课的认识和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作为本章最后一节, 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本节主要通过对学生非常熟悉的日历中的规律的探索, 使学生体会到代数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对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建模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为学习后续知识, 如方程、函数等内容做了重要的铺垫, 是中考重点考查的一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经历探索数量关系,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问题中的规律, 并验证规律。

2. 亲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了解问题解决的意义、思想和方法,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3. 体验数学与生活之密不可分, 规律之美, 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验证规律过程, 逐步学会用代数式表示规律。训练学生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规律, 难点是体会数学模型思想。

四、教法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说明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将分别采用: (1) 情景教学法; (2) 小组合作法; (3) 活动探究法; (4) 模型演示法等。

五、本课运用教具

日历, 自制课件, 折纸, 棱柱模型, 三角板。

六、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温故知新;合作探究;解释应用;拓展延伸;回顾反思;布置作业。具体如下:

1. 巧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举班齐唱“1只青蛙, 1张嘴……”的儿歌。学生发现这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儿歌, 我顺势提问:大家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首儿歌的内容吗?学生大声回答:“n只青蛙, n张嘴, 2n只眼睛, 4n条腿, n声扑嗵跳下水……”原来, 用一个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就可以使得问题变得简洁而明确。这就是规律给我们带来的好处。那么, 你们能想起来哪些我们曾经学过的有规律的数学结论吗?

在学生联想、回忆、踊跃回答之后, 我通过屏幕展示我们曾经探索过的一些的数学规律, 使学生感受规律的简约之美, 同时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2. 小组合作, 探索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本节课我借助学生熟知的日历来引导探究, 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在2分钟的熟悉课本内容后, 学生开始分组探究日历中的规律。

探究内容一:日历中同一行、列及对角线上的数字规律。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 分组解决不同的问题,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用字母表示这些规律, 并要求组内其他组员验证规律。然后各组汇报交流结果。

探究内容二:日历中同一行、列及对角线上数字之和的规律。数学, 是思维的体操, 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本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 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 引导学生展开多方位的探索, 将问题分析透彻。在此过程中, 我只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点拨,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探究内容三:日历中特殊形状如十字型、H型、W型中数字之和的规律, 这一活动侧重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经历了一番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的探究活动之后, 学生会主动提出设问, 并利用手中各自不同的日历进行探索、交流, 感受数学活动的创造性, 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3. 应用解释, 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经历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我设计了第三个计算工地钢管数量的问题。新颖的问题总是能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易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又培养学生的数感, 让他们体验生活与数字、图形, 密不可分, 从而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需要的是等待学生讨论后的完美答案。

4. 延伸拓展, 举一反三。

新课程倡导学生多动手, 动脑。这一环节中, 我设计三个问题, 由师生互动完成, 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个问题由教师演示各种棱柱模型,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 得出结论, 并清晰地表达发现的规律。

第二个问题是老师、学生共同在折纸游戏中探究完成。我设计了三组问题, 这三组题目, 由浅入深, 逐层推进, 对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很有好处。同时本题的背景又赋予数列以实际意义, 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函数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要求学生从答案中再发现规律, 生成新的结论, 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拓展延伸, 以此来鼓励学生挑战自我, 体验成功。

一纸道具, 使每位学生都活跃起来, 他们边折, 边想, 边讨论, 充分享受着思维带来的快乐的不觉中, 获得了知识与方法的内化。在民主交流、和谐轻松的气氛中,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并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5. 回顾反思。

学生通过探索的过程, 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 无论是认知, 还是情感, 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 再通过交流评价, 形成反馈机制, 既利于他人的进步, 又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如教学最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 你的表现如何, 今后要怎么做等。

6. 布置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布置了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利用网络等学习工具, 探究身边有规律的数学现象, 并将探究成果写成科学小论文。

8.《斑羚飞渡》说课稿 篇八

《斑羚飞渡》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编选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本文《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1.教材有以下特点

(1)本文故事内容中陌生新奇的动物世界﹑惊险动人的特写镜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且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课文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具有现代意识。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动物保护意识。同时能让学生在斑羚们在特殊的求生自救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族精神和整体合作精神受到洗礼。这篇教材既是当前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的延伸,又是试图从动物世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对人性的探求。

2.本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理清并感受文中生动、感人的情节。

(2)情感目标

领会斑羚在危机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 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领会斑羚在危机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学生反复让学生感悟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3.指导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做预习笔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问题等,但不可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三、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预习法

(1)在预习环节中布置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字词,找出重点词语并造句,写在预习本上。

(3)找出你认为优美生动的句段并加以欣赏。

(4)准备复述课文中斑羚飞渡的 主要情节。

(5)搜集有个斑羚这一动物的资料。

通过预习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交流合作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5.积累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对积累的认识,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养成积累的习惯。如在本课中,我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个问题:“文中多次出现彩虹,分别有什么意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以景物烘托气氛的写作方法,为作文写作积累方法。

6.拓展法:使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培养联想能力,如由“从‘镰刀头羊 最后的悲壮献身中你有何感悟?”从现实中寻找例子学会课文与社会的联系。

7.以读促写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语言丰富,可写的东西也很多。学完本课我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本文后的体验﹑反思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整合。

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组织:

课前预习

(1)在预习环节中布置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字词,找出重点词语并造句,写在预习本上。

(3)找出你认为优美生动的句段并加以欣赏。

(4)准备复述课文中斑羚飞渡的 主要情节。

(5)搜集有关斑羚这一动物的资料。

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为研读作准备。

1.导入新课

由大连公交司机黄志全的故事导入(故事情节:黄治全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作的三件事)情景渲染导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作者

2.整体感知

扫读整体把握

(1)题解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块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

(2)要求勾画出生字新词,查工具书加以掌握。

肌腱(jiàn)逞能(chěng) 恍惚(huǎng hū)娴熟(xián) 略胜一筹(chóu) 眼花缭乱(1iá) 炫目(xuàn) 斑斓(1án)悲怆(chuàng) 磐石(pán)

对峙(zhì)湛蓝(zhàn) 坠落(zhuì) 苍穹(qióng)

(3)结合课文解词

A.对峙:山与山相对而立。

B.进退维谷:维,文言虚词;谷,比喻困难的境地。进退都陷于困难的境地。

C.一尘不染:形容非常清净、纯洁。有时比喻人的思想没有沾上一点坏影响。

D.迥然不同:迥然,距离很远的样子。形容差别很大。 E娴熟:熟练。

F.眼花缭乱:眼睛看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以上内容课件展示)

(4)自由朗读课文读

要求:

①要用流利的语言有感情的读。

②领会文中的生动的词句 。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增强语感,检查预习效果。巩固基础知识。

3.问题探究

(1)当时斑羚羊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几次描写美丽的“彩虹”是为了真是地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吗?

(3)找出描写镰刀斑羚羊的句子,文中重点抓住那些进行描写?在这种环境镰刀头羊表现如何?

(4)文中多次出现彩虹,分别有什么意义?

(5)从斑羚羊飞渡的事件中,从斑羚羊身上反映出什么可贵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互相启发,在议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共同解决疑难。激发探究的兴趣,培养自学和表达能力,突破重点。

4.研读与赏析

(1)研读课文。要求:运用圈点法,全出你认为重点的内容。

(2)小组讨论欣赏: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的生动的词句,进行品味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分析欣赏斑羚羊飞渡的情景: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斑羚飞渡时的画面,同时指名学生看画面抓住关键动词复述,形象的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学习斑羚的种族精神。

(4)学生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1.通过朗读诵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和思想感情。

2.回应课时的问题,培养概括和表达能力。

3.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

5.拓展延伸

由于人类的滥杀滥捕,造成野生动物的濒临灭绝的事例很多。请从你的身边搜集材料,写一篇有关野生动物作文。

设计意图:完成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效果

1.通过字词训练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巩固;

2.通过让学生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锻炼了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生动,积极活泼,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珍惜生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9.《赶海》说课稿设计 篇九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感。下面就针对第一教时的教学谈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激情入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三、重视字词教学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10.设计的说课稿 篇十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简单平面设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对前面所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在掌握了图像获取及图像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把它们应用于平面设计中。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学生,在教学中我通过一般的文本与精美的典型设计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什么是平面设计,任务设计灵活,这样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比较容易上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发展的空间。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图书封面作品,甚至有自己个性的封面作品。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平面设计的概念。

②掌握图书封面的组成及一般包含的元素。

②学会应用图像处理软件设计图书封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根据任务需求,引导学生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完成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

②通过分组协作创作具有个性的封面作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协作学习的意识。

②通过对平面素材的合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图书封面的设计;因为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难点是平面设计的创意;因为初二年学生刚开始接触平面设计,对于合理运用平面素材的能力有限,要设计出有创意的平面图案作品比较难,所以我将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我采用对比、启发引导、任务驱动、展示评价等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设计创新。

学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主探究、协助学习,实践操作等方法,并让各大组的组长负责解决本组学生的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安装了图像处理等软件的学生机

3.本节课课件及相关素材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感知概念

首先通过一般的文本与精美的典型设计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什么是平面设计,在欣赏过程中去强烈感受平面设计的优点。

再展示几幅精彩的有创意的平面设计作品,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为后面的设计创作作好铺垫。

接下来请学生看课本P36理解什么叫平面设计,我再补充讲解(简单地讲就是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人们,让人们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对平面设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展示封面,探究学习

展示几本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封面,与学生共同分析图书封面的组成(封面、书脊和封底三个部分)。

然后请学生翻开课本P37自己学习“读一读”,强调注意封面(要突出展示书籍内容)的重要性,并划出它们一般包含的元素。

[设计意图]展示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封面,愉快地学习封面的设计。

3.任务驱动,灵活设计

学习了封面设计后提问学生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设计图书的封面,然后告诉学生设计时还要用到前面所学知识,并让学生一起简要地回顾前面知识(图像的获取及图像的处理)。

展示任务一:设计《中国探月工程》图书封面

提示学生可参考课本中的效果图,也可自己构思设计,并提供相关图片素材及网上链接。

展示任务二:为本校校报《新雨》设计封面

提示学生能力较强的可选择任务二,并提供《新雨》内容简介 ,学生要先阅读,再设计。图片可借用D盘上的图片素材(学生机上有),也可上网查找。

学生活动:小组(2人)灵活选择任务,自主探究、协作设计

组长活动:负责解决本大组疑问

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个别问题

作品提交:

学生完成设计后,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交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索意识及创新能力。

4、展示评价

展示一些学生作品,让学生举手表决有创意的作品和失败的作品,然后进行对比评价,分析存在不足及优点所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平面素材及评价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5、教学小结

借助课件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平面设计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6、拓展延伸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2-3人一组)合作设计一个平面作品参加校级比赛,主题不限。

五、说教学特点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首先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什么是平面设计,而后又展示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封面,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封面的设计。接着通过任务驱动等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设计创新,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通过自学与协作探究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有所得。

上一篇:讲故事谈感受作文下一篇:银行贵宾客户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