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2024-07-07

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精选8篇)

1.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篇一

教育类学术期刊杂志论文发表与投稿指南

如何才能在教育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呢?根据个人的投稿经验,不管是科技类了论文,还是教育类学术论文要想投稿成功首先,你得有一篇好的学术论文。这个是能否发表的前提条件。毕竟每一个期刊编辑都要对自己的期刊杂志负责,再有就是现在期刊资源相对于发表者来说,还是比较稀缺的。因此,如果你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是很高,就可能面临退稿的危险。至于如何提高论文的写作质量,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再有要提高教育类学术期刊杂志学术论文发表的成功率,大家还有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期刊杂志,搞清楚自己的学术论文是否适合在这个杂志上发表,这本杂志是否能够满足你的发表要求等等。因为在同一领域内,可能会有报道范围相近的几本刊物,但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和报道重点,有 自己的读者群,作者要加以研究,找出适合自己的投稿对象。即使是同一本刊物,一般也都有相对固定的栏目,不同的栏目对稿件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作者最好了 解这些要求后,直接针对栏目投稿。有一些期刊实行栏目编辑负责制,栏目编辑有一定的推荐、组稿权,如果稿件直接投至栏目,经栏目编辑推荐,将会增加成功的 机会。

最后,为大家举几个杂志投稿要求与指南,让大家知道不同的期刊对来稿要求是有差异性的。如果大家看了之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来论文发表向导网咨询,我会力所能及的解答你对这些方面的疑惑。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杂志投稿指南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杂志坚持稿件质量第一的采用原则,公平对待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的教育行业内和行业外的一切作者,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办刊宗旨

立足学术研究、带动实践探索、促进教育产业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导向性、创新、可读性、资料性为本刊的办刊特色。欢迎全国各类型高等院 校、中小学(园)校及职业教育机构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踊跃投稿。并始终以“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为已任,报道教育战线的最新理论、新成果和新方法等。

二、来稿要求及说明

1.稿件内容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2.文稿语言要精练、流畅,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内容丰富、翔实。

3.稿件应主题明确,层次精楚,结构合理,论据有力。

4.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均采用国际标准。

5.稿件组成见示例,正文内容最好控制在2000~3500字以内。

示例:浅谈中考英语复习策略„„„„„„„„„„„„„„大标题,用2号字黑体字

程国清„„„„„„„„„„„„„„„„„„„„„„作者,用5号字黑体字

(安徽省安庆市白泽湖中学,246006)„„„作者单位、地址、邮编用小5号字宋体

摘要:内容省略„„„„„„„„„„„„„„„„摘要200字左右,用小号楷体

关键词:双基;中考;复习;吃透教材„„„„„„„关键词2个以上,用5号楷体 吃透教材,循序渐进(内容省略)„„„„„„„„„„一级标题,用5号楷体

1.1 课改教材是中考命题的基础和依据(内容省略)„„二级标题,用小5号楷体

1.1.1 目的性是前提(内容省略)„„„„„„„„„„三级标题,用小5号宋体

参考文献(内容省略)„„„„„„„„„„„参考文献3条以上,用小6号宋体

6.作者投稿应在正文后面注明联系方式,包括单位详细地址、邮编、电话、E-mail。

7.作者交稿时,同时提供打印好的文字稿和相应的软盘(排版软件Word),也可以电子邮件直接发至xddk167@163.com或xddk167@126.com。

8.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的版权,对于侵犯他人版权及其他文字、图片的文稿,一经发现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自负。

9.本刊对来稿均有修改权,如读者不希望修改,请事先说明。

10.对投受本刊刊载的论文,其论文版权即归《现代教育教学导刊》杂志所有,本刊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和网络传播权等多种形式出版。如作者不同意请投稿时事先声明。

11.作者投稿在三个月内如未收到编委会的稿件处理意见书,可自行处理稿件。在此期间,作者不得向其他刊物投稿。作者来稿,本刊一律不退还,请自留稿底。

12.作者对来稿尚有不明事宜,可向本刊编委会咨询。本刊咨询电话:(010)60700167

《教育与职业》杂志投稿指南

《教育与职业》杂志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17年创办,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现为旬刊,上旬版以报 道教育热点、焦点等综合内容为主。中、下旬版以刊登教育学术研究论文为主,为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理论创新和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中、下旬版的主要栏目有: 研究与探索、教育管理、师资建设、德育研究、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教育史研究、比较教育、教学理论、教法研究、课程与教材、交流平台等。凡欲投稿的作者,敬请阅读此稿约。

1.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练,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教育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最新成果。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特色稿件和专家稿件。对于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的文稿,本刊将优先发表,稿酬从优。

2.文稿书写格式及要求。来稿请按如下顺序撰写:文题、作者姓名(不超过3个)、摘要(不超过200字)、关键词、作者简介(真实姓名、出生年份、性 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专业学位和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单位所在省、市、邮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及英文题目和作者拼 音名。若有基金资助或课题经费资助的论文,请在[作者简介]后用[基金项目]注明基金项目名称或课题项目名称及编号。

·文题:应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以不超过20字为宜,一般不用副标题。

·关键词:2~5个,采用教育教学标准主题词,若规定标准词表中无该关键词的可使用自由词。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此两项共占一行。例如,[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图表:凡文字能说明的内容尽量不用表和图。文中的表或图应各有表题、图题,同时必须有相应的表序号和图序号。表中需说明的问题采用*、**、***表示,并置于表的下方加“注:„„”作图要规范,图坐标要设计准确,刻度均匀。

·名词使用:文中所用专用名词不要随意缩写,如所用名词过长,而文中又需多次使用,则应在第一次使用时在全名后加圆括号注明缩写。

·计量单位: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均按国家标准执行。

·标题序号:可按四级小标题的格式写:“

一、”“

(一)”“1.”“(1)”;一级、二级标题另起段,正文另起段;三级、四级小标题不另起段,与正文接排。

·注释: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诠释和说明,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置于文后,标注文献类型。中文注释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圆圈)、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外文注释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圆圈)、作者姓、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参 考文献:所列参考文献只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公开出版的主要文献,按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内部刊物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均不列入。参考文献置于注释之 后,标注文献类型。中文参考文献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方括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外文参考文献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方括号)、作者 姓、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的,请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的顺序分别排列,并以第一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及外文字 母为序;外文书名及刊名请用斜体字。若引用文章为电子文献,请注明网络地址及时间。

·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标识(外加方括号),如专著(普通图 书)为[M],论文集(会议录)为[C],汇编为[G],报纸文章为[N],期刊文章为[J],学位论文为[D],研究报告为[R],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 献为[A],未说明的文献为[Z],数据库为[DB],电子公告为[EB],联机网络为[OL],联机网上数据为[DB/OL],网上电子公告为[EB /OL]。

3.常用注释和参考文献标注举例:

[注释]

①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0.②陈宇.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与职业,2004(1):46.③Harris,Peter.Foundation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 Comparative Approach[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0:43.④Hindson,Colin E.Educational Planning in Vanuatu:An Alternative Analysis[J].Comparative Education,1995(31):327-328.[参考文献]

[1]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3]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J].自然杂志,1984,7(7):527.[4]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6]潘懋元.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N].光明日报,1978-12-07.[7]Barber M.The Making of the 1944 Education Act[M].Guildford and King’s Lynn:Biddles Ltd.1994.[8]Siegal,Harvey.Multiculturalism,Universalism,and Science Education:in Search of Common Ground[J].Culture and Comparative Studies,2002(3).[9]DOWLER L.The research university’s dilemma;resource sharing and research im a trams imstitutiomal emvironmemt[J].Journal Library Administration,1995,21(1/2):5-26.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为便于稿件统一登记、防止丢失,请不要将稿件寄给个人。稿件一经刊用即寄样刊并付稿酬。来稿自寄出之日起,三个月内未刊用者,作者可自行处理。

6.投稿请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来稿中请注明作者详细通信地址(收件人姓名、单位、住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等)以便邮寄样刊与稿酬。

1.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层次清晰、论述简练。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6个版面(约10000字),每篇文章应有中文摘要300~400字、关键词3~8个,资助基金项目务必在篇首地脚处注明。

2.文稿中的文字、数字计量单位、符号等一律按照有关国家标准、法规书写。

3.附图时请寄图坐标数据,表格请用三线表。

4.文稿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和单位、图题、图例、表题等同时用中、英文表示。

5.参考文献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参考文献应按顺序编码制进行编码,在正文中引用文献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序码,并与文末文献序码对应一致。参 考文献只列出作者亲自查阅过的文献,其著录项依次是序码、文献作者名、文题、期刊名、年、卷、期、页码。多作者文献必须写前3名并加“等”或“et al”。例如:

[期刊] 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著]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论文集] 作者.文题[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学位论文] 作者.文题[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专利]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名:专利号,发布日期.[报纸]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电子文献] 作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6.投稿时请附第一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略),籍贯(省,县),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并附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

7.来稿文责自负,要遵守职业道德,如摘引他人作品,务请在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署名的作者应为参与创作,对内容负责的人。合著的作品来稿应征得合著者同意,并写明联系人。文章发表后,作者如不同意其他报刊转载、摘编者,请来稿时声明。

2.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篇二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根据申请学位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 其论文有不同的要求。

学士学位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规定, 授予学士学位需达到下述学术水平:一要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这两个条件, 不仅是获得学士学位的要求, 也是撰写学士论文的要求。根据《条例》要求, 学士论文考察的只是“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初步能力”, 因此论文的题目不宜太大, 论述的范围不宜太宽, 只要对某个问题有一定的创见, 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看法, 就是一篇好的学士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条例》规定, 授予硕士学位需达到下述学术水平: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论文的要求比学士论文高, 通过答辩的硕士学位论文基本应达到发表水平。硕士论文的选题应遵循先进、实用、可行三项原则, 其既可由导师在研究方向上指定一个范围, 由研究生自己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由导师指定研究题目。

博士学位论文:《条例》规定, 授予博士学位需达到下述学术水平: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是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生是我国学位培养的最高层次, 其学识水平、科研能力和创造性的成果主要通过论文来体现。博士论文有以下特点:创新、系统深入和独立完成。

二、学位论文的写作格式

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规范化要求基本相同, 本文仅就学位论文撰写中的特殊要求简要介绍如下, 包括署名、摘要、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附录、目录和字数。

署名:应按“实事求是”、论功署名的原则, 不计资历深浅.不论学衔高低, 根据在研究工作中所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决定姓名排列的先后;摘要:学位论文, 尤其是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除同学位论文一样需要写一个简短 (200~300字) 的摘要位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外, 还要求写一个为送请评审目的的详细摘要;前言:为了反映硕士生和博士生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 对研究方案做了充分论证, 前言可用较多的文字对本课题的历史及其现状进行“叙述”, 可以独立成章;材料和方法:为了答辩或便于评审委员会了解作者的设计思想和研究过程, 学位论文常将实验仪器、方法、步骤及计算详细写出;结果:根据实验结果, 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列表或图, 要求是一定要如实写出;附录:学位论文有时还有附录。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 并非必需。附录的内容请参照国家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规定, 附录可编于论文后, 也可另编成册;目录:篇幅长的学位论文, 尤其是博士论文有时是一本科学专著, 因此要列出目录, 使读者一目了然;字数:一般学士论文0.5~1万字, 硕士论文1~3万字, 博士论文5万字以上, 某些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可以是20~50万字的科学专著。

三、学位论文的发表

3.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篇三

【关键词】在线出版;学术出版;学术期刊

【作者单位】黄国春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国际STM学术期刊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出版,据DOAJ统计,到2014年,以e-only数字形式开放获取出版的期刊已经超过10000种[1]。学术数字化出版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中国的学术数字出版平台迟迟未见出现,这既有技术原因,也有着学术出版体制、学术评价机制等深刻与复杂的原因。但无论如何,任何困难也挡不住中国学者对数字学术出版的期盼。

一、中国学术出版数字化从艰难中走向前台

中国学术出版数字化的推进步履维艰,传统纸质学术期刊仍处于强势地位。原因有三:一是学术期刊垄断学术资源,学者争相向“核心期刊”投稿。新媒体无法与之争夺学术稿源与受众;二是中国学术期刊体制特殊。学术新媒体难以获得“刊号”等出生证;三是学术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学术期刊是学术评价的前提,所有评价机构的定量评价都是基于“刊”的[2]。这三个原因确实切中要害,也是学术出版数字化进程难以推进的关键所在。

中国学术出版数字化的推进步履维艰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学术期刊多数是附属于研究机构、大学或政府部门,在行政上、经济上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位。这与国外的学术期刊作为独立机构或出版集团的一部分有着本质的不同。2012年7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试图把学术期刊编辑部“转企”或合并到出版集团 [3],以期实现学术出版的集团化、集约化和数字化发展,但因忽视了学术期刊非独立性的体制问题,引起了学术期刊的很大抵触,结果无法实施下去。

但中国并没有因此停住迈向学术传播数字化的脚步,学术数字出版领域出现了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多种数字化学术传播平台。在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学术期刊依靠纸本传播信息的渠道早已名存实亡,今天的学术期刊无一不依靠互联网来进行传播,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但这些数字化学术传播平台只是学术期刊纸本的网上浏览器,并不具备数字出版功能。中国的数字化在线学术出版平台还亟须建立。

二、学术数字出版平台的模样

桑海博士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在线学术平台》[4]中对未来的“在线学术平台”进行了构想:学者注册为平台用户,向网络平台投稿,通过平台编辑人员初审后发给评审专家,通过同行评审的稿件发至作者投向的期刊,限期选用。若作者选择“OA(开放获取)出版”,未被期刊录用的稿件将在OA平台发表,发表的文章注册DOI号。论文在平台以专栏化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这个在线学术平台的形成有几个条件:①有众多的学术期刊加盟;②建立各学科的评审专家库;③OA出版的文章注册DOI号。这个平台在不改变纸本期刊结构的基础上与网络两条腿走路,网上投稿审稿,纸本出版与网上发表可同时进行。这个平台之所以纸网条腿走路,一是纸本的权威性和合法性目前仍无法撼动;二是向数字出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三是用纸本的学术把关人为数字出版开路。

在線学术平台的数字出版模式是OA出版,即纸本期刊没有选用通过评审的稿件时,在作者选择的前提下,可以在网上开放获取。平台并没提及Online First(优先在线出版),而真正的数字出版应该是e-only的。OA是在纸本之余的在线出版。而Online First则不同,论文通过评审后优先在线出版,纸本期刊再从中选择印刷出版。论文经过二次筛选、二次评审,更突出纸本的精品地位和评价作用。为了体现学术研究的多样性、层次性,平台应该扩大优先在线出版的容量,让更多论文Online First发表,注册DOI。数字出版平台以学术交流和传播为中心,大量的在线优先发表论文增大了纸本选择的空间,纸本期刊从中自由选择,再进行专家评审出版。无论是优先在线出版或是纸本出版,论文全部进入在线平台数据库开放获取。平台提供用户评价功能,用户可对论文进行在线评议和评分,系统计算引用量和影响因子。

桑海文中没有提及在线学术平台的数字出版格式。从目前来看,国际STM数字出版平台普遍采用基于Web平台的XML、HTML5或RichHtml格式文档[5],如SpringerLink、Elsevier等。而国内的学术网络传播平台普遍采用适合印刷的PDF格式。采用XML格式的好处是可以多媒体出版,可以容纳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元素,XML文档可标记、注释、编辑、链接和搜索,为语义出版提供条件[6]。文中的数据、公式可计算,程序代码可运行,XML文档还可容易地转换成其他格式的文档。

三、数字学术出版带来的影响

从国际上看,数字出版给学术出版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中国学术出版的影响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是可以预见的。

1.DOI成为学术论文的身份证

国际出版界广泛采用DOI(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在学术出版领域被称为“学术论文的身份证、出生证”[7]。国际DOI基金会(IDF)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作为中文DOI码的注册机构(RA),为中文学术出版界提供中文学术内容(包括期刊、图书、科学数据等)的DOI注册、解析等服务。出版机构或信息服务机构给在线发布的论文注册DOI编码。截止到2015年8月,DOI注册量1.17亿,点击量每月最高超过3亿次。2015 年 5 月 15 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15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施。规则新增DOI作为电子图书、电子学位论文、电子期刊和电子资源的标识符,意味着中国将DOI纳入国家标准管理范围。

2.扩大投稿渠道与选稿范围,有效阻止学术不端

纸本出版形式中,作者要选择将论文投向某一期刊,而且不能一稿多投。数字出版形式中,数百上千的期刊加盟到一个数字出版平台上,作者只要将论文投入一个在线平台,那么平台上所有期刊都有机会参与选择论文。投稿方式由论文选期刊变成期刊选论文,论文与期刊从一对一变成多对多关系,从而提高论文对期刊的适配度和命中率。DOI提供论文的惟一标识和永久性的内容链接,可联网查询。抄袭、剽窃、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数据、文献和注释的论文很容易在数据出版平台入口被堵住,无法进入传播平台,從而有效阻止学术不端行为。

3.数字出版为建立新的学术评价机制带来可能

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评价性质的纸本学术期刊还会保留,但学术评价机制不能把数量庞大的数字出版论文长久排除在外。基于纸本“三大核心”的学术评价机制颇受争议。数字出版出现之后,以刊评文、以量评文的学术评价体系会受到以质量评文、以文比文评价体系的严重挑战。一是DOI可以提供准确的论文访问量、引用量的统计,为学术评价提供准确的计量依据;二是数据出版平台可以提供学术批评功能,注册学者可以在具体某一篇论文的“学术批评”栏提出学术批评,指出其学术缺陷或赞扬学术成就,批评的依据直接链接到DOI。

四、数字出版将迎来学术出版的大众化时代

数字学术出版平台的出现,扩大了学术成果的出版渠道,学术成果呈现可以多样化,对广大学者来说,这将是一缕明亮的曙光。尽管在线学术出版平台只是比现有的纸本出版多了一条出版通道,但数字出版将大大地改变以往期刊的出版概念,没有了定期出版和定量出版的限制,论文可以随时在线发表,且数量不限。这样必然会出现数字出版的论文比纸本出版的论文多出几个数量级的现象。只要有研究价值、创新价值,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论文都可以在线发表并进入传播平台。数量庞大的e-only论文按学科门类在网络传播,为学者阅读、检索和引用提供了便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期刊观念将逐渐被淡化,纸本期刊若无不可替代的功用,有可能会被数字出版湮没。

[1] The Gold Open Access Landscape 2011-2014 Wed, 09 Dec 2015 at 08:40 http://wwwdoaj.org/.

[2]朱剑.学术新媒体:缘何难以脱颖而出[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仲伟民. 缘于体制:社科期刊十个被颠倒的关系 [J].南京大学学报,2013.

[4]桑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在线学术平台[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2015(3).

[5]彭希珺,张晓林.国际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2013(6).

[6]翁彦琴,彭希珺.爱思唯尔语义出版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0).

4.毕业论文写作与发表论文 篇四

摘要:论文是作者思想传播的平台。论文的格式是我们大学生必须掌握,同时也是学术发表者所知的。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论文的格式以及书写要点。方法:通过上课和查阅资料。结果: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课余参考资料,我了解到了论文的基本格式以及如何选题。结论:本文通过论文的写作过程来阐述对这课程的评价,同时提出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论文写作 评价 建议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本科阶段完成的学业的最后一个步骤,大学生写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大学所学专业的学习成果,通过自己所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毕业论文可以说是对某一特定的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各种学科理论问题进行艰苦的科研工作而总结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和理论的学术论文【1】。毕业论文从其写作内容来看,一般是提出某一学科中的问题,在借鉴他人已有的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该问题今后科研趋势和研究的方向。此外,另一种就是针对本人所主攻专业学科中的某个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科研总结出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富有创见性的观点。通过本课的课上和课余知道了什么是毕业论文。

二、如何写毕业论文?

1.毕业论文的选题

在毕业的论文选题过程中,我们要必须坚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从我们的学科专业领域内选取。因此,我们在选题中必须符合实际。

2.毕业论文的立论

毕业论文的立论要做到科学,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不能凭空而来。当然也可以通过大量的研究,在实际的基础之上可以预测他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的方向。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因此论文的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同时,要使立论有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观点的创新。创新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同时也是该论文的价值所在。国家科委成果局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2】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3.毕业论文的写作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同时用较优美得语言书写,要做到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除此之外,还要做到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三、对该课程的评价

1.此课程开得科学合理

本课是在我们大三下学期接触的,距离我们毕业时间只有一年之多的时间,将在我们毕业的时候能用上,立足于了我们学校基本校情和我们的课程安排,为我们毕业时写一篇好的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对于我们大部份学生来说,以后在工作中都要涉及与科研相关的课题,特别是对于临床的学生来说,以后在临床的工作的时候,可能对某种疾病的治疗产生新的观点和看法,想要把它推广都得借助于论文这个渠道。对于医学这个行业中,医生在职称这个上面,都要倾注大量的精力,用于写论文,只有在某些学术的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够有资格去评。此课程开得是时候,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埋下重要的伏笔。

2.课程的丰富知识

在此课程中老师讲了大量的基本知识,以及写作的论文基本技巧,最关键的是讲了论文的基本格式以及在书写论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1文体写作的总体要求,要做到简洁、精炼、具体、确切。2作者署名和单位——署名原则、署名顺序和要求(事实求是,用实名,按贡献大小排序而不是职位的高低,排序在定稿前就确定),作者和工作单位要求——作者工作单位应写全称附邮政编码地址并要注明第一作者的详细地址以及电子邮件3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四大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摘要的基本要求4关键词(3至10个).主体部分:1前言要做到言简意赅、意精、词明,四到五千字的论文前言最多为300字,一般为250字。2材料和方法——文章描述要有重点、适度、简略或详尽,内容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可比性,试验资料包括试验设计、步骤、要点、记录方式、试验的选择、成果和资料的收索及整理,所用方法不以损害患者的利益为准则,以及其具体要求。3结果、讨论、以及注意事项还附录部分论文的参

【3】考文献中注意作者的顺序,以及他们之间的标点符号。

3老师对该课学生的要求严格

本课程每次的到课率都很高,与其他的课寥寥无几相比,可以堪称壮观。这都跟老师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老师不但要求我们去上课,而且要做到认真听课。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力让我们学到知识。同时,老师讲课比较幽默,让我们从紧张的环境中放松,更能够轻松的学到知识,寓学于乐。如果老师以后能够把声音提高点,也可能是由于设备的原因,将其改善,效果将更好,达到广泛教学的目的。

4论文的造假启示

西安交通大学六教授联合举报长江学者造假——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4】,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事件——至少70篇论文造假【5】,这一系列的造假事件不仅反映出中国科研论文中相关机构的腐败,同时也反映了科研的不实之处。这不仅造成国人对大学的科研的猜疑,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在国际的声誉。论文造假反映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对大学的改革呼声越来越大。那么,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做到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论文书写要求,尊重他人成果,尊师重道,我们主动拒绝作假,形成良好的风气,促进学术健康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也不会辜负老师给我们讲造假事件的期望。参考文献:

【1】CSSCI学术论文网

【2】国家科委成果局《发明奖励条例》1983年3月

【3】曾文雪等毕业论文写作与发表课件

【4】新华网《中国高校论文造假的背后》2009.3.16

5.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篇五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及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暂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根据《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及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对我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及发表学术论文做如下规定。

一、参加学术活动

1.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术报告会和做学术报告)是我校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必修环节,按要求完成该必修环节,方可获得其学分,并具有申请论文答辩的资格。

2.硕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至少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学术报告会10次,本人做1次学术报告。博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至少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学术报告会15次(其中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本人做2次学术报告。

3.研究生做学术报告(不含开题报告)由各系(室)组织,以学科(教研室)或系(室)为基本单位开展。报告在校内公开举行,应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加。

4.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应在《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薄》上进行记载。指导教师根据记载内容写出评语,并做出是否达到要求的评定。

二、发表学术论文

1.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相关学科学术刊物或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全文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硕士生为第一或第二作者(若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应为导师)。

2.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正式出版的相关学科核心学术期刊或正式出版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全文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3篇以上(含3篇)。其中至少有1篇被SCI或EI收录,或发表在相关学科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上。博士生应为第一或第二作者(若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应为导师),但至少有1篇为第一作者。

3.硕士、博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应是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位论文的章节中充分体现),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且以河南理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4.此规定适合除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之外、在我院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其他各类人员。

~33~

三、参加学术活动及发表学术论文的审核

1.硕士、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时,应提交《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薄》。

2.硕士、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应提交在校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首页复印件及原刊(审核后退回)或录用通知及版面费交费收据复印件(若需要及时报销,请先凭发票及录用通知到学位办登记),并提交《研究生在读期间成果登记及学院认定表》,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符合规定条件者,方可申请学位。

3.申请学位资格审查通过后,院研究生工作秘书及时将上述材料交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审核。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资源环境学院

2012年6月26日

6.《读写算》教育类学术期刊发表 篇六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沙古初级中学郑贻摄524396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体制大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大,初中新课程的改革也逐渐深入,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也从过去单一的理论知识教学转变为以探究过程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所以,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手段,从而真正的调动起学生们的主动性。本文主要以初中物理学的教学为例,对于在新课改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初中新课改;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初中新课改下物理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

1.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关于科学探究的重要因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这几个要素,操作的一般程序也是按照以上顺序进行的,再加上对实验结论的巩固与运用。

通过以上对探究性实验教学操作程序的描述,从而得出其一般操作程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1.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中的操作程序流图

2.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实验要求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安排,即便在相对死板的测量性的实验中,如果教师设计的方法到位,也可以得到探究性实验的效果。

例如,在对“水的沸腾现象”进行研究时,指导教师可以按照下面的设计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实验可以安排2-3人为一个小组,准备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等相关实验器材。首先,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水的加热过程中,观

1察水温的变化情况。另外,让小组同学通过共同的研究,提出一个最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其中包括:需要准备的器材?需要进行的操作?需要记录的数据?等等,通过小组同学的共同商讨,从而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并对水温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在探索性实验教学中的组织形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中,最主要的就是以人为主,注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结合教师的指导,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假设

探究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提出问题,有了具体的问题提出,才有了明确的探究方向。一般问题有三个来源:一个是教师结合教学资料直接给出来的;二是学生们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学习,从中获得的启发而提出的;三是学生们针对探究课题直接提出来的。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通过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促使学生们提出问题,结合初中物理学的教学实际,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提出问题

创造问题的情境有很多种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现物理现象的新奇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利用事先充分准备的实物和课堂讨论的问题,创造与探究问题相关联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提出问题。

2.教师进行自我控制,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最开始的时候,由于学生们还没有养成自主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样老师就要很好的保护提出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往往怕自己提出的问题简单或是出错从而被笑话,也就不愿意进行同学之间的问题讨论,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同学的发言,绝不能随便中止学生们的发言,同时要适时的给予鼓励。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问:“当前的情境适合学生们提问吗?”“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给出适当的评价了吗?”等等一些自我监控的方式,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们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3.引导学生们进行猜想和假设

通过这种方式明确所要探索问题的大体内容和方向,从而指导学生们沿着正确的探索方向进行实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经常出现一些乱猜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老师根据已有的经验为同学们的猜想和假设提供相应铺垫,这样在肯定学生们提出假设的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思辨的方式进行猜想,例如,“你的猜想与提出问题是否相关”,“你提出假设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怎样的推理可以得出你的假设”等等。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一提、二议、三归纳”的方法提出假设,就是先让学生们无限量的提出猜想,再进行同学之间的讨论,排除一些根本不成立的猜想,最后,和学生们一起归纳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们探讨的整体方向有所把握。对于猜想和假设的环节,在必要时是可以省去的。

(二)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和组织交流

1.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在进行探索性实验之前,要对实验目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方法和过程等,在实验的具体实施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小组和个人的指导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共同出现的问题和个别学生单独遇到的问题要给予不同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将书面指导和口头指导相结合,书面指导针对于实验中的操作步骤或是辅助性的绘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口头指导针对于实验步骤的正确进行,对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同时,对学生的指导要及时,学生遇到问题时,要第一时间予以适当的启示,从而促进学生们实验成功,增强学生们的实验兴趣,也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

2.组织学生们合作、交流

在初中物理探索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分组进行实验的,进行合理划分小组,将好、中、差等级的学生均匀分配,指导学生进行组内的分工协作,鼓励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为其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老师也要深入到实验当中,参与学生们的交流,监控和支持学生们的合作,从而使同学们更有效率的进行实验。

三.结束语

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提倡一直都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这种实验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不仅仅只应用单一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是结合各种教学方法,机动灵活的进行应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本文对于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了教学提高的相关策略,对于教学中涉及的教学案例提供的不够充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郭桂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87.

[2]张大昌.从新课标物理(九年级)实验教材看科学课程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44.

[3]毕渔民,孙文英.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篇七

1 未发表学术成果著作权侵权研究的必要性

现在像毛泽东所说的“人家写的整本小册子, 给调换上几个名词, 就说是自己写的, 把自己的名字安上就出版”[1]的情况虽然没有完全绝迹 (如《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25日和6月1日分别报道的《“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调查》和《除了“致谢”不同其他内容一字不差比“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还要牛》中所述案例) , 但也屈指可数, 因为此种全文抄袭已发表学术文献的方式实在太傻瓜, 其既容易被发现又容易被确证。相比较而言, 剽窃已发表学术成果、抄袭或剽窃未发表的学术成果既不易被发现又不易被确证。再相对而言, 抄袭或剽窃未发表的学术成果比剽窃已发表学术成果隐蔽性更强, 危害性更大。因此很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研究。

未发表学术成果著作权侵权研究之所以必要, 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其一, 当前未发表学术成果著作权侵权不再是个别情况, 笔者自己不仅亲闻过几次此类事件, 而且亲身遭遇过此类事件;其二, 这种侵权方式比较隐秘, 被侵权者举证困难, 维权存在诸多障碍, 有的被侵权者得知被侵权后, “不知道该怎么办”[2], 怕在后发表论文的原作者被学术共同体误认为是自己侵犯了在先发表学术成果的学术人的著作权, 有的举报、揭露后却反被侵权者状告侵犯名誉权, 可以说“被抄袭者为此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钱财, 结果, 不少学者即使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他人抄袭, 也不愿揭露抄袭者的丑行”[3], 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助长了侵权者的嚣张气焰;其三, 学术人的学术思想或思路从初步形成到完整表述、到正式或非正式学术交流、 (请求或提供) 指导、到立项资助或正式发表前的学术评审 (如项目申请书评审、学术论文编辑评审和同行评议等) 、再到正式公开发表, 往往不可避免地在一定范围内被他人知晓, 即不可避免地存在被他人抄袭或剽窃并抢先发表的可能性;其四, 如果真正著作权人不能维护自己的著作权, 势必一方面轻者影响其后续相关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重者可能导致其像匈牙利数学天才、非欧几何学的创立者之一———雅诺什?鲍耶 (Bolyai Janos, 1802-1860) 那样永久性地从其“研究领域撤退”[4], 给学术发展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其对一切学术研究的热情;其五, 如果科学发现的优先权通过学术成果抢先发表的方式被学界错误地确认而得不到合理地纠正, 必然影响该学术成果实际完成人及其他知情的学术人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从而最终影响到学术的健康发展。其六, 目前未发表学术成果侵权有关研究还很是有限, 基于中外已知学术不端案例的历史和现实研究更是难见, 可以说是学术失范与学术规范建设研究的盲点。

2 他人知晓进而抄袭或剽窃未发表学术成果的途径和方式一:合作与交流

未发表学术成果被他人知晓是其被抄袭的逻辑前提, 因此研究未发表学术成果著作权侵权, 实际上主要是已经未发表学术成果被他人知晓的途径和方式。

2.1 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的前提是合作者彼此合意, 合意的前提之一是彼此信任。一般情况下, 合作研究中合作者对合作研究内容都比较了解, 成果写作时可以是一人完成也可以是分工协作, 但毫无疑问都应该署上合作者的名字, 因此成果发表时, 大家需要协商的主要是署名顺序问题。然而当信任被利用或者信任危机出现时, 未发表的合作成果就可能面临危险。

中外学术不端案例史上, 就曾有过合作者之一利用其他合作者的信任, 悄然独自抢先发表合作成果的案例。1995年底西南师范大学教授蓝某提出与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刚入西南师大工作的陈某某合作写一篇针对经济史研究方法的论文, 1996年2月文稿写好寄往《中国经济史》编辑部后, 蓝某发现《安徽史学》1997年第1期上出现了陈某某单独署名的一篇文章《论农业经济史研究理论的若干误区》, 抢先发表了两人合写文章中由蓝某撰写部分的主要观点[5]。国外也发生过类似问题, 1986年美国犹他大学的工程系终身教授余某 (Jason C.Yu) 就曾“不适当地把跟人合作的成果只归功于自己”。

当合作者之间出现信任危机乃至分道扬镳时, 以前的合作研究但尚未发表的成果也可能会遭遇同样的命运。伊拉克人阿尔萨布蒂 (Elias A.K.Alsabti, 又译阿赛迪) 从其工作单位———美国费城杰斐逊医学院微生物学家惠洛克 (E.Frederick Wheelook) 的实验室离开时带走了一份填好了的经费申请报告后, 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现阿尔萨布蒂很快将带走的资料抄录整理后分别发表于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国学术期刊上[6]。

2.2 学术交流

“人类社会中提供、传递和获取科学情报的种种过程是科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机制, 这些过程的总和我们将称之为科学交流”[7]或学术交流, 其可以分为以图书、论文、会议等学术文献交流形式或组织化口头交流形式的正式学术交流和其它形式的非正式交流。

其一, 正式学术交流

正式交流的各种形式中, 有可能涉及未发表学术成果抄袭或剽窃的往往是学术会议, 因为国内外学术会议参会论文提交的习惯性前提条件是未公开发表, 未公开发表又要在学术会议上这一一定范围内公开宣读和讨论 (有的会务组为了方便参会者讨论, 还将提交的论文打印出来, 散发给参会者) , 这样会议组织方和参会者在未发表学术成果通过期刊、报纸、图书等形式公开发表前就都已知晓了其主要乃至完整内容, 如果其中有别有用心者, 其后果可想而知。

会务组织者抄袭或剽窃参会者论文往往是有预谋的, 或者说事先就想好的, 开会只是一个幌子。大约1997年, 某大学研究所在贵州省织金县某风景区组织召开了一个“全国区域文化研讨会”, 实际上会议并没有真正开, 只是组织参会者在周边游玩而已, 几个月后一本“某某某著”的著作《区域文化新探索》出版了, 其实“书中的内容全是那30多篇研讨论文, 不过是掐头去尾、改头换面、变动一些词句”[8]。

参会者抄袭或剽窃可能是有预谋的, 也可能是临时起意的, 或者说, 记录或搜集别人的论文本来只是用来学习的, 在学习中发现值得“借鉴”才抄袭或剽窃的。虽然说参会者一般都是为了学术交流, 但学术不端案例史上确实有过这样的案例, 如复旦大学申某某就曾将其“参加的1987年在北京召开的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上别人散发的一些论文抢先发表”[9]。

其二, 非正式学术交流

非正式学术交流或称科学交流的非正式过程是“指基本上由科学人员自己来完成的那些科学交流过程。如科学家之间在从事研究或研制领域里的直接对话、参观同行的实验室和科学技术展览, 科学人员之间交换书信、出版物或其他资料;科学人员研究或研制成果在发表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发表形式以及发表单位和时间的选择等等”[10]。

1965年美国国防部技术情报处的M.W.卡尔森在对美国国防部从事军事技术研究、研制、实验、鉴定的600名工程师利用科学情报的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 41%的科学情报来源于非正式学术交流, 非正式学术交流中又有75.6%是口头交谈[11]。尽管今天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由于学术研究的分工和合作、学习和指导的需要, 由于非正式学术交流的简便性、快捷性、针对性、详细性、反馈及时性、彼此信赖性等特点, 由于非正式交流尤其是口头交流往往还可以通过表情、肢体传达语言文字难以传达的信息, 非正式交流在今天的学术交流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非正式学术交流也因其非正式性、随意性, 往往为学术不端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比如说朋友或其他同行在发表前将成果送你阅读, 根本就没有任何设防, 结果你却毫不客气地抄袭或剽窃了。上海某大学29岁当上教授、30岁当上博导的胡某某, 1997年被清华大学教授举报, 被校方认定抄袭的博士论文《CVD反应器中超细粒子的形态控制》一文中, 胡某某就曾将“国外科学家送他阅读的、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中的精彩内容据为己有, 移花接木”[12]。

非正式学术交流没有正式交流那样相对比较正式的程序, 交流的方式、场所等选择往往比较随意, 因此还有可能被局外旁听人有意或无意中知晓交流的内容进而抄袭或剽窃。英国地质学之父史密斯 (W.Smith, 1769-1839) , 就曾遭遇如此不幸。一天, 他“在一间咖啡馆里向朋友谈论”他多年的观察心得“如何划分地层的问题”时, 不料“被邻座的一位牧师听去了”, 并“以自己的名字向英国地质学界公布, 轰动了学术界”[13]。

此外, 还有研究生同学尤其是 (同门) 师弟师妹在师兄师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报告、论文答辩之后, 假借“学习”之名, 索要相关材料, 抓住对方投鼠忌器的心理, 在加工整理之后公然抢先发表等情况发生, 难于一一列举。

3 他人知晓进而抄袭或剽窃未发表学术成果的途径和方式二:指导与评审

3.1 学术指导

学术指导包括请求他人给予指导和为他人提供指导, 两种过程中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对方知晓自己的学术思想或学术思路, 从理论上讲, 指导者和被指导者双方都存在抄袭或剽窃对方未发表学术成果的可能性。

请求指导者抄袭或剽窃提供指导者的未发表学术成果案例, 在意大利学术史曾出现过。一元三次方程求解方法其实并不是卡尔丹诺 (G.Cardano, 1501-1576) 而是尼柯洛·冯塔纳 (Nicclol Fontana) 建立的, 冯塔纳在还没有公开发表前, 卡尔丹诺曾向冯塔纳“请教”, 得知后迅即在其著作中发表, 冯塔纳有口难辩, 以至于直到今天人们还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公式称之为“卡尔丹诺公式 (Cardano’s Formula) ”[14]。

提供指导者一般比请求指导者学术造诣高或学术声誉大, 按理说没必要抄袭或剽窃后者, 然而中外学术不端案例史上却都出现过这样的案例。国外案例如, 1983年1月,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员蒙特尼尔 (Luc Montagier) 及其学生西诺西 (Barré-Sinoussi) 从一名同性恋患淋巴结病变患者身上发现了一种被他命名为LAV的病毒, 同年10月在《科学》上发表相关论文前将病毒菌株寄给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肿瘤研究所著名科学家罗伯特·盖洛 (Robert C.Gallo) , 请他辨认, 然而次年盖洛将从中培养出的病毒重新命名后在《科学》上发表了系列论文[15]。国内案例如, 2009年7月1日《新民周刊》报道, 某中医药大学两名女教师赖某和吴某某实名举报本校校长徐某某博士论文严重抄袭自己指导并已毕业的博士生敖某某的博士论文。

3.2 学术评审

由于资助资金、出版资源等学术研究资源有限, 学术成果申请项目资助、获准发表往往需要经过学术评审环节, 以便筛选出相对优秀的成果。在此过程中, 评审人知晓未发表学术成果不仅是被允许的, 而且是必须的。然而由于评审人自己也是从事相关学术领域的学人, 为了本人或熟人的学术进步和职业前途, 需要了解相关的最新学术成果, 由于评审人抄袭和剽窃条件便利、方式隐秘、不易被发现, 由于学界学术不端谴责的矛头绝大多数指向的是被评审人而不是评审人 (后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有点像立场中立的法官) , 由于即使被揭露也可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学术话语权等学术权力、学术地位、学术声誉等压倒对方甚至使对方在学术、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 因此评审人抄袭、剽窃现象时有发生。

其一, 项目申请材料评审环节

虽然有的评审机构规定了评审专家不得自己“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37条) 、也不得向他人披露“与评审有关的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20条第二款) , 对于“对违反保密规定和办事不公正的”评审专家, “将视情况给予批评, 情节严重者将停止其参与评审工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组建试行办法》第5条) , 但实践中仍然有少数评审专家有意或无意违反有关规定, 导致参评的未发表学术成果被抄袭或剽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2006年第2期简报》曾通报了评审专家自己抄袭他人申请书的案例, 简报称“高某某负责单位下属部门的基金申报管理工作, 利用参与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论证之机, 抄袭了何某某的申请书”, “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2006年第二次常委 (扩大) 会议研究确认, 2003年高某某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 利用职务之便抄袭他人申请书的不端行为属实”[16]。其实早在2001年12月, 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研究诚信办公室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缩写为ORI) 就曾认定, 德州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助理教授熊墨淼在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缩写为NIH) 递交的资金申请报告中剽窃由他审核的他人资金申请报告[17]。

评审专家由于保管不善, 无意中泄露评审材料的情况虽然很少, 但也有发生。《人民日报》曾报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根据举报调查发现, 某学院教师、在读博士生王某, 在提交给某省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 多处、大量抄袭了他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王某的博士生导师———某大学研究所所长马教授是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通信评议专家, 在评议过程中, 由于保管不善, 造成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被王某复印后抄袭[18]。

其二, 学术论文编辑评审环节

编辑获得未发表论文一般不会傻到自己抄袭或剽窃并予以发表的程度 (当然也有个别编辑就这么干) [19], 但是至少存在以下几种可能:一是编辑越权无偿或有偿将来稿让渡给他人使用, 这种让渡从理论上讲可以是主动为之也可以应他人之请而为之。1999年3月烟台师范学院副教授李某某发现自己历时六年、五易其稿但尚未发表、上万字的得意之作《列宁“一国建成”思想新论》一文被当代中国研究所陈某某抄袭、以题名《对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意义的探讨》发表在《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第1期上, 抄袭率竟达80%。李某某对陈某某“从哪里弄到了文章的原稿”感觉很纳闷, 因为他只先后向四家杂志社投过稿, 最后他得出结论是陈某某是“从某编辑部或某人手中直接窃走我的文章原稿”[20]。二是编辑对未发表来稿管理不善, 被他人窃取。阿尔萨布蒂在原作者发表论文之前抢先在《日本医学科学和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 据说就是从《欧洲癌症杂志》的信箱里窃取的[21]。

其三, 学术论文同行评议环节

学术论文投往学术期刊经编辑初审通过后一般要送同行评议, 评审专家知晓学术论文属于正常的学术评审, 但这个环节中评审专家如果自身违反学术道德规范, 则学术论文很可能遭到抄袭或剽窃。

第一种情况是评审专家自己抄袭或剽窃。《科学时报》曾报道, 《电子学报》稿件评审专家、燕山大学教授付某在2009年先后对《电子学报》让其审稿的两篇论文提出的评审意见都是“修改后重审”, 次年却“标题略作变换, 正文仅部分文字略作改动, 数据、图表几乎全然照搬”地分别投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和《自动化学报》。前一篇剽窃论文由于审稿人碰巧是该文的原作者之一的关某某, 剽窃被揭露后被退稿。后一篇论文却被发表在《自动化学报》2011年第3期上, 次月被原作者陈某某向《电子学报》举报, 经查证属实[22]。此种情况国外也发生过,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农学院女植物科学家Mariam Sticklen发表在《自然综述·遗传学》 (Nature Reviews·Genetics) 2008年第9期上的一篇论文, 就曾抄袭了其作为《植物科学》 (Plant Science) 匿名审稿人时所评审的一篇论文。

第二种情况是评审专家违反评审有关规定, 未经学术期刊社同意自行转委托他人进行评审或有意向其他人传播或由于对评审材料管理不善, 导致他人抄袭或剽窃未发表学术成果。1978年11月9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著名糖尿病学家罗思实验室的初级研究员海伦娜·瓦赫斯利希·罗巴德将一篇论文投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杂志社委托耶鲁大学医学院著名的分泌学家费立格审稿, 费立格有意将论文转给其从事同样研究的助手索曼, 索曼复印一份, 并于次月将抄袭作投给《美国医学杂志》, 碰巧审稿人是国家卫生研究院罗思, 而罗思也违反评审有关规定将论文传到罗巴德手中, 罗巴德立即发现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被该文严重抄袭[23]。

当然, 还有学位论文评审、专利审查等学术评审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另外, 除了学术合作与交流、指导与评审, 遗著保管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抄袭或剽窃遗著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史上经常存在学者终生研究不息, 至死未及发表成果的情况。如果遗著被有学术道德的人保管, 如马克思遗著被恩格斯保管, 自然没有问题, 但如果是落入没有学术道德的人的手中, 其命运就不难想象了。清代历史学家万季野历经十数载写成310卷《明史稿》, “未及刊行就去世”, “原手稿落入王鸿绪手中”, 被其找人誊抄后全部署上了王鸿绪的名字[24]。英国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埃弗拉德·霍姆爵士“被任命为他更为出名的姻兄约翰·亨特未发表的文件的保管人”, 然而他却“在亨特去世后, 在《哲学学报》上发表了116篇来源不明的论文, 并且把亨特的手稿烧了”[25]。

此外, 还有诸如上海某大学法学院院长潘某某“直接将下属的稿子‘要’了去, 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26]、未发表学术成果存储介质遗失或被盗、网络存储或邮箱遭黑客侵入被他人获得未发表学术成果、学者或导师讲座或讲学被听众或学生记录而获知未发表学术成果等情况。虽然事发不多, 但像季羡林老先生说的“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 在公开学术报告中听报告人讲演”, “认为有用或有趣, 于是就自己写成文章, 不提老师的或者讲演者的”名字, “有人在谈话中告诉了他一个观点, 他也据为己有”之类“没有学术良心或者学术道德的行为”, 还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戒心”的[27]。

未发表学术成果著作权侵权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其保护的相应措施。其实通过上述对他人知晓进而抄袭或剽窃未发表学术成果的途径和方式的阐述, 不用进一步阐明, 想必大家自己就已经可以从中得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了, 故不赘述。

摘要:基于未发表学术成果著作权侵权案例研究, 论述未发表学术成果著作权侵权研究的必要性, 分类阐述他人知晓进而抄袭或剽窃未发表学术成果的途径和方式, 即学术合作与学术交流、学术指导与学术评审以及遗著保管等, 从而为未发表学术成果著作权保护提供某种思路。

8.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篇八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学术论文 写作能力 构成与培养

在研究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研究生英语能力的检测与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生在英语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是重要体现之一,其英语学术论文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学术成果的质量。随着国际之间学术交流的日益紧密,除了英语专业之外,其他非英语专业也对英语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加强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构成和培养的研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概念

随着国际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际学术交流日益紧密,英语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背景下,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研究主要依靠英语学术论文来实现的。为了满足需要,各大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开设了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相关课程。在这个大环境下,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这个概念开始提出并被人们开始渐渐熟知。但是,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的研究还有空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对于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更是在逐渐提高,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在日常高校英语教学中,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逐渐凸显出了其重要性。

二、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构成

1.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构成。从本质上来看,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语篇、技术、思维以及社会这五个方面,对于语言的精确化、语篇结构的严格要求、学术论文的技术处理、思维的导向性以及社会交流等都体现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笔者认为,对于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构成,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学术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理论能力、语篇应用能力、检索文献能力、专业能力以及话语交流能力等几个方面。

2.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要求。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于问题处理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对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做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其次,学生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对于研究过程中的理论知识有着明确的掌握,可以准确合理的运用,这就是学术研究过程中对于理论能力的要求。再者,学生还必须具有着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可以使自己的学术论文连贯、严谨。应用能力是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重中之重,对于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普遍较高,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实践应用来补充自己学术论文。专业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有着较为扎实的基础,可以在英语这一专业明确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概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具有着一定的专业技能。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还包括工具应用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具应用能力,可以检索参考文献以及学术研究中所需要的一些资料。总体来说,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具有着系统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这些特点。

三、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国际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深入,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很多高校英语教学中,将之列为教学重点之一。关于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教学过程中加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教材中加入有关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阐述以及培养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往英语教学中,对于教学中的写作能力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方面有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英语写作教材也是英语教师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教材中对于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阐述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教师开展有关写作能力培养的活动,是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的体现,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英语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紧密,对于英语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高,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构成与培养对于英语教学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明确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构成,明确学习目的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齐彬.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未来与发展,2014(7):112-113.

[2]周梅.论项目驱动中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106-107.

[3孙蓝,陈纪梁,邢鸿飞.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时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143-144.

上一篇:西山煤矿粉尘检测制度下一篇:趣味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