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与素质培养(通用8篇)
1.早期教育与素质培养 篇一
书法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之研究
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刘国宏 倪八燚
内容摘要 :书法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书法教育教学为载体,进一步探寻书法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内化和形成,有着积极的普遍意义。本文对书法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分析,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问题、探索方法、创建模式并用于书法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 :书法 人文素质 教育教学 模式创新
悠久的中国历史因书法艺术而灿烂辉煌,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书法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书法是中华历史文化发展演进的特殊符号。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在中职生成长中的巨大作,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名作,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是全面提高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一、书法教育现状观察
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国人对世界艺术的贡献。在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与韩国,中国传统书法对他们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在日本,他们把中国书法称之为“书道”。他们认识到书法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的内涵。在韩国,书法被称为“书艺”,学习书法被认为是有修养人士陶冶性情的必修课。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与韩国的书法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人文素养。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极其重视汉字书法教学。国外的不少艺术、文化教育机构都十分关注中国书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研究,还派了不少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和研究书法。中国书法的影响正在向全世界拓展,中国文化的影响也会随之加强。书法艺术历经几千年不断地继承与创新,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不仅在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过程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康有为曾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也通于道焉”。这个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与变化;小的方面则是指人类的素养、品行。
在传统文明,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受到强烈冲击,在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发生断裂的历史背景下,高度重视中职学生的书法教育,突破中国书法教育的瓶颈,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书法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1、书法教育与激发民族自信心。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纵观历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智慧。通过书法教育,可以让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著名的西班牙抽象派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说:“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我的书法来写我的画。”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深广久远的影响,足以使国人骄傲自豪。
2、书法教育与意志力培养。学习书法更多的时间是在临摹著名书法家的碑帖与墨迹。书法比较起绘画没有那么多的变化和色彩,更容易使练习者感到枯燥乏味。但是,正是这样的方式才使书法练习更需要意志力做支撑和依托。意志力可以通过书法练习得到更加充分的的培养和磨练。意志力可以使我们比其他人有着更多的韧性和耐力,我们可以克服很多眼前和预想到的很多的困难,我们可以在很大的困难面前保持镇静。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太马虎,不认真,不专心。而练字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平心静气,端正姿势,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知难而进的好习惯。
3、书法教育与人格培养。任何一门艺术,都没有像书法那样与人格的培养有那么密切的关系,“字如其人”是古训,也是现实。书法以文字为基础,人以文化为根基。我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强调“心正笔正”,要求“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今人解释为:“心正才能笔正,笔正才能字正”。要以修养心性为上,做到澄怀静思,虚空淡泊,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培养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古往今来,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书法大家都是以品高而书传后世的。
4、书法教育与文化素质培养。发挥书法教育文化功能,以“书”传“文”。书法的内容从甲骨卜文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白话文、格言警句、诗歌散文……无不涉猎。我们在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时,不仅被其形式美所折服,而且深受其文学内容的启发和感染。自殷商经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伴随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一起延绵发展,为推动民族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巨大的成就。因此,学习书法对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5、书法教育与能力培养(1)观察能力的培养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显见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在书法教育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所临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观察不同字体中笔法的变化和渊源关系,观察各类碑帖墨迹总体的神韵、风貌和特征。当有意或无意地观察到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并引起探索研究的兴趣,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维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如天空的彩云、春天的杨柳、奔腾的江河以及人的坐卧、行走、歌舞、劳动、战斗等等,都和书法中的神情意趣相契合。但是,书法“挫万物于笔端,不拘常理常形”,它不像绘画那样反映的是事物的原形,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抽象的线条造型。因此,书法教育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书法教育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
(3)记忆能力的培养
书法教育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临摹的训练中,它分为:对临:照着字帖,看一字,写一字,背临:脱离字帖,依靠记忆写出范字。“背临”的训练,完全依靠记忆力,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解决新的问题。
(4)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书法教育中创作训练是书法艺术的最终目标。学生在完整、准确的临摹古人碑帖的同时,还要从中汲取古人作品的精华,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这是一个从继承到创新,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与创造教育的要求学生开拓思路、发展个性、有独创见解的宗旨是一致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依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加以引导,适时指出他的艺术风格应向什么风格发展。
6、书法教育与审美素质培养。书法教育本身是一种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书法艺术以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美的感受。从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角度观察,有飘逸秀的姿态美,有辗转流动的气势美,有疏密错综的结构美,有浓淡间出的墨韵美,有厚重轻软的运笔美。从书法艺术的意境美角度研究,有的作品能使欣赏的心灵处在振奋的状态,并唤起人们崇敬的心情和自我的尊严;有的作品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处在平静安宁状态,并唤起人们对生活亲切美好的感受;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与冲动,并唤起人们豪放的气魄和不屈的性格;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种巧夺天工的和谐完美,并唤起人们协调严谨的作风。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豪放是美,婉约也是美;外露是美,含蓄也是美。
三、书法教育途径和方式的探索
任何学生在学习上的成长都依赖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措施,书法教育也不例外。成功的教育源于成功的教育措施,为搞好我校的书法教育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如下。
1、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安徽省团校)是隶属于共青团安徽省委的公办中专学校和共青团干部培训基地,承担着中等职业教育、共青团干部岗位培训的任务。“以政治为导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自1982年恢复办校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开设书法课。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
(1)书法教学的一般方式。从“书”到“书法”再到“书法艺术”,书法经历了近三千年的历史。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强调古典书论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把“书法教学模式”看作是一个由各子学科集合而成的母学科,强调各子学科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第二种,是自上而下的组建方式,即完全不考虑书法各子学科的独立性,以最抽象的书法哲学为切入点并作纲举目张式的展开。
(2)精讲多练,突出示范。对所教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先给学生做整体的示范,把书写的技巧表现给学生,使之更为直观。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实践练习,并对学生进行巡回辅导。通过示范和指导,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消化教学内容,并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避免了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善于比较,把握规律。教师要不断帮助、引导学生总结书写的规律,从而把握规律、遵循规律,通过规律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书体的更深认识,较快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这样学习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因材施教,抓住两头。为了让对书法有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班级书法兴趣小组或推荐吸收到学校的书法协会,每周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的培训和指导,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书法的尖子学生,使他们成为班级书法的骨干。抓住两头的另一方面是抓差生。对差生来说,他们都有写好字的强烈愿望,但往往是缺乏足够的信心或学习的方法不当。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树立起“我也能写好字”的信心。
3、书法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1)定期开展书法讲、练、赛、展、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提高学习热情。
(2)走出校园参加大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整体素质。走进社区为居民义务写春联。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
(3)以书法教育教学为载体,做到“人正、心正、字正”,实现“认真写好字,诚实做新人”的理想目标。(4)以创作带动基本功训练,根据需要统一命题,让学生走出字帖。在创作中寻找差距与不足并体验创造的快乐与喜悦。
2014/2/20初稿于 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基金项目:2012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JG12011
参考文献
[1] 谢和平.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中华文化复兴.四川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丁建顺.中国古代书法审美评说.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3] 陈振濂.书法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4]王强.高职院校书法教学的模式与创新探讨.百度文库 [5]于唯德.书法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龙源期刊网 艺术教育 2007年第7期
作者信息:
刘国宏 *** 倪八燚 *** 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合肥市长江路419号230061 lghart@163.com 1215164771@qq.com
2.早期教育与素质培养 篇二
教师作为“三元育人”模式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要实施好这一先进、科学的育人模式和理念,必须要有适应这一模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在实施“三元育人”模式的教育中,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教师人格的高尚是“健全人格”教育的前提
人格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是人的良好素质的体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立足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素质,而这一素质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其他不良社会现象,助长了“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的不良风气,这对教师高尚人格的构建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有些教师的人格已经缺失和扭曲,所以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素质包括从以下几方面:
1)具有敬业精神和主体意识。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持久的教育动机,即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要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净化自己的灵魂。
2)具有顽强意志和抗挫能力。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失败等,所以教师应有平和的心态,并具有较强的抗挫能力。在工作生活中即使遇到了困难,也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增强自信、乐观、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抗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3)具有自信心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学习中要敢于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充满自信,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出表率,对教育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应该将教育作为一项创造性的事业来看待,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潜能,指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和学会创造。
4)具有乐观心态和宽容心境。教师和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哪怕他知识再渊博也不能从事教师职业。所以,教师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始终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要有宽容大度的心境,要全面、客观地观察和评价学生,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尊重、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的精神。
二、“复合专业”是教师素质的基础
“三元育人”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基础,而只有当知识广博与知识的高深有机结合成有序的知识结构,才能最有效地推动教师各种能力的发展。
1)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厚的基础知识。教师应对自己本专业的发展历史、方向等有详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把课讲的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除了精通本学科专业以外,还应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广博吸取各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而是全面的。
2)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要获得深厚、广博的知识必须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必须刻苦学习,熟悉相关专业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更新。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知识贮存在人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并被初始状态形成一定的联系,如果能使知识产生新的连接,便会形成知识的迁移,产生新的知识”。
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求知精神。在“三元育人”模式的教育中,教师要能引导和带领学生严格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三、“实践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教师除了要具备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要打造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所以在实施“三元育人”教育教学中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转变教育理念,增强实践意识。更新和转变教育理念是应用型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先导,要搞好实践教学,教师必须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双师”素质。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增强实践意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去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2)参与校企合作,提高实践能力。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工厂等一线进行实践和挂职锻炼,在具体岗位上顶岗实践,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既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又能了解和掌握专业动态,把最新技术、最新成果和最新信息引入课堂。学校还要从行业企业引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带动原有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3)改善实践环境,参与实践教学。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项目教学、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注重在每个日常教学任务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实验实训室、校办企业、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营造一个全新的实践教学环境。4)参加技能竞赛,实施以赛促教。专业教师要积极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大赛。技能竟赛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为专业教师提供了锻炼、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准备参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备赛过程中,也能激发自身的内在动力,调动教学积极性,起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摘要:“三元育人”教育模式是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在举办高职教育阶段创立的一种新型育人模式。要实施好“三元育人”教育,培养一支适应这一教育模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实施“三元育人”教育中,具有高尚人格、精深的专业和基础知识以及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关键词:教育,三元育人模式,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三元育人”释义.http://www.jxcsedu.com/Article/Show Article.asp?Article ID=1778
[2]陈明德.三元育人:中国特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自主创新(N).江西日报,2006-11-25.
[3]严平.对“三元育人”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2(8)
[4]张先坦.浅析高校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J].教育与职业,2007(9)
3.情商培养与素质教育 篇三
关键词:情商培养;素质教育;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77-01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情绪智力商数),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商(IQ)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与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天生的差别,更多的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情商,而20%取决于智商。情商EQ比智商IQ在更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爱情,婚姻、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以至整个事业的成败。
素质教育是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文化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态度,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①文化知识教育;②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思想人文精神,消费观念等④生理素质教育。包括体育知识、技能的教育,体质、体能的锻炼和提高,坚毅守纪等优良品质的培养⑤心理素质的教育。主要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⑥劳动技能的教育。指对中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以及对劳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⑦审美教育⑧挫折教育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绝非单纯的智力教育。情商培养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内容。提高情商关系着孩子们未来的社会实用价值。只有尽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重视情商培养,才能挽救很多的青少年。在学校情商教育方面,美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其提升EQ的基础教育可追溯到1960年的情感教育运动。有一位中国教师在美国考察学习时,曾问哈佛大学的情商教师,“你们为什么要上情商课?”这位老师反问道,“中国小孩,小的时候要不要打预防针?”她说,“我们情商课就是在给小孩打心理预防钱。”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情商课是必修课。
09年9月,温家定总理在北京市第35中调研时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些年来我们的体制已经把智力教育推到了极致。在国内外的各种应试教育中,我们的孩子总是能名列前茅。为什么还培养不出总理心目中的“杰出人才”?这就应该从情商教育方面找找原因。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情商培养,我们应该:
(1)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情商教育的核心。这并不是人生来具有的,而是后天不断习得的。同情和关心他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受人喜欢,友爱善良,尊重他人,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乐观向上,耐受挫折……这些都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能否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求知、做事、共处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信、乐观向上的人。具备了较高的情商,学生才会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保持激情的能力。
(2)在学校教育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一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二是采用其他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而不是减少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从活动中发展情商,从同伴相处中学会生存,树立信心,发展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社会公德意识和坚强的意志以及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富有开创性的精神。
(3)提高教师的情商水平,热爱、关心、激励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知、情、意、行一个也不能偏废,学生情商的提高,创造能力的提高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情商,才能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地转化为能力。教师要善于而且要有技术地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善于与他人相处,善于自我控制和激励。学生自我约束增强,学习动机增强,目标明确,成绩也会上升,这就是情商对智商的影响。
情商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与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在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快乐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秀梅.浅谈“情商”与中学教育[Z].
4.早期教育与素质培养 篇四
摘要: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每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素质;情感态度;审美情趣
关于语文素质培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要求,其中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帮助学生实现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一定的语感和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基本的语文素质。
一、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态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语,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民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小学生只有热爱祖国语文,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学习祖国语文,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并为自己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1)展示汉字这种方形文字的历史魅力,展示汉字跟随时代变迁的历史进程;(2)通过文字游戏展示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比如给“妈妈、爸爸和弟弟看电影去了”“昨天的比赛火箭队打败了小牛队取得了冠军”等句子加标点,或者改“这家水果店关门了?”中的问号为感叹号,使学生感受加上不同标点和改变标点后句子意思的改变,在自我探索中发现祖国语言的奇妙之处;(3)通过教材中歌颂爱国情结的文章和古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忍受折磨,通过顽强斗争,历经五年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故事,教师要充分阐发其中的爱国精神,让学生在熏陶下培养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形成
张志公说:“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出语感来。丰富的语言积累,作为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要素之一,它的积累分为课内语言积累和课外语言积累两种。课内语言积累主要是指通过教材文章的学习,掌握常用字和词汇,背诵优秀段落和诗词歌赋,熟悉各种修辞表达。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语文知识的基础地位,语文知识是形成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它能规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加深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火烧云》一文中,带领学生学习巩固新词语“紫檀色”“笑盈盈”等,感受作者对火烧云的形象描述,充分掌握“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熟读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课外语言积累则主要是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实现的`。教师还可以多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的优秀读物。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言积累,熟读文章优秀段落,在课外阅读中丰富文本的题材和体裁,感受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语感。
三、在实践中完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
语文能力即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运用语言顺利传递信息的一种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言语交际过程,这一过程又离不开语文思维。语文思维即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与语言同步展开的思维活动,如,对交际内容的判断、领悟,思路的调整、语言的表达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或者创设合理的情境,以“秋天的快乐”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启发学生从“秋天”和“快乐”出发,结合本单元学过的对颜色的描述,以及“日积月累”中“天对地,雨对风”的表达技巧,与学生交流在金秋时节做过的事,当一个学生谈起了放风筝的事,大家从买风筝或者做风筝到放风筝的趣味故事开展口语交际,大家讲述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的金秋时光,将快乐的情绪通过有条理、有逻辑的语言感染别人,比一比谁讲得最动听。
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阶段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水平,在各年级中实施不同的培养方法。在一、二年级时,教师可以通过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为学生构建美好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从而关心自然和生命,通过诵读歌谣和浅显的古诗,为小学生铺开文学的画卷,带领学生进行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在三、四年级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中形象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的感受能力,比如,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和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为学生饱含情感地朗读,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沙群岛风景的优美,从文中优美的语言中学习对海水、岩石和珊瑚的形象描述;在五、六年级时,学习辨别相近词语的不同情感色彩,比较分析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表达效果,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语文素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5.早期教育与素质培养 篇五
论茶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
余孝东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号:061040359)
摘要:根植于华夏文化的茶文化,在很早的时候便已脱离了单纯的饮用功能,在唐代饮茶之风已盛行大江南北。伴随着时间推移与历史变迁,以茶为核心和主体,渐渐融入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等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体系。在当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亟需良好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引导与教育,茶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在茶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上展开一些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大学生素质培养
民族性和传统性应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两个突出特点,而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国茶文化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传统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发挥着特殊作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
第1页,总5页
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引用阶段;三,大量发展阶段;四,衰落阶段;五,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
茶道是茶叶品饮过程中的最高境界,核心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享受和人格的锻炼,这正是中国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
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茶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之一,融合了儒、释、道各家思想,是东方哲学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有人曾总结道“茶与儒通,通在中庸;茶与禅通,通在神和;茶与道通,通在自然”。茶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情趣对当今人与社会的进步都是有益的参考,正如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所说“茶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在大学校园中,茶文化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
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根洪老师开设的选修课《茶文化》,其理论部分详细介绍了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别是茶文化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同时还介绍了在茶艺表演时要用到的礼仪以及与茶有关的各种礼俗。引导学生讲礼仪,尊礼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茶中蕴涵的思想和道德观来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茶味人生”,人饮茶时茶味先苦涩而后甘甜。启示人生要如茶一样:人生之旅,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有风浪与挫折相伴。人生如茶,有淡淡的苦涩。亦有咀嚼不尽的甘甜,茶味不管有过怎样浓郁的甘甜或苦涩,最终会归于平淡,正如同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辉煌,最终总不失质朴与平凡的本真。告诫大学生要先吃苦,多拼搏,不要养成“好逸恶劳”,爱享受的思想。又如中国茶德所倡导的“廉、美、和、敬”的精神,启示大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不要“急功近利”,要遵循自然规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茶文化带给学生最大的影响是可以使他们能抛开浮躁的心情,静下心来。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去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茶文化中倡导的礼仪、礼俗。让当代大学生能养成文明的举止,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谦和礼让,敬爱为人的良好品格。有的同学在习茶心得中写道:“做人,不需要过多的背后议论.而需要更正面的直接沟通,时时换位,彼此谅解,如同玻璃杯中浮动的根根绿茶,虽有碰撞,但由于水的磨合,使矛盾的对立面轻轻反弹,没有损伤,唯有动态美,慢慢地,随着摩擦越来越小,茶叶也沉淀出一分静态和谐之美。双赢的魅力也在这一片不断的摩擦与自我抗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茶文化是一种怡情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内容,如千姿百态的茶造型之美;茶艺表演的韵律美与动作美;茶席设计的意境美;茶具之美;茶馆的环境美;茶包装之美;茶香、茶味之美等,这些,都在向大学生展示一种生动而传统之美。多媒体教学,有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茶文化之美,是一种“淡美”,茶文化之美,能启真扬善。淡淡的中国文化传统之美融会其中,学生徜徉其中,尽情领会,可以开启心志,怡情悦性,感受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启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而是心与物联姻后的产物”。茶文化在展示美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影响人心,让美根植心底。在茶艺表演时,学生还要注意仪态美、仪表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美的言行,美的举止。在课堂演讲环节中,将仪态、仪表、礼仪等项目也纳入评分体系,使学生在课上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尽量把自己最美的状态展示出来。因此,茶文化学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提升的过程,能达到培养审美情趣且陶冶性情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在大学生中扩大和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各种功能作用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加强道德修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不仅可以修身怡情,陶冶情操,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可增长知识,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便充分体现了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业。
小结: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在中国已经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修养。作为素质性的茶文化体系,经探索、实践和丰富完善,能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培养大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塑造良好的人格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茶文化作为一种渐进式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一时一刻就会起到明显的成效,而应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并融合其中,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开展,并与茶学专业的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这样不但可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可将一种潜在教育渗透到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使他们从中受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陈文华, 《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 沈佐民,曹刚,《对茶文化内涵的初探》,中国茶叶加工,2002年第2期;
[3] 高旭晖,刘桂华,《茶文化学概论》,安微美术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4] 福州绿工坊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知识全集》;
[5] 耿密,《论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6] 伏杰,《唐朝饮茶之风与茶税》;
[7] 陈香白,《中国茶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6.早期教育与素质培养 篇六
前言
步入大学也一学期了,第一次接触军事理论这门学科。听了朱兆平老师讲课,也许书本知识收货不是很多,但是所吸收所获取的那种军事理念是很多的。感受了中国国防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努力。而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有义务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我们就是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军事国防大学生人才新时代高素质
摘要
本文主要是我作为一名刚入大学的大学生的个人观点。国防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个国家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国防教育工作还落后于很多国家,因此中国国防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努力。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国防教育呢?这就需要我们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一直会是时代所必需的,只有我们新时代青年成为高素质人才后,加强国防教育,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强大,人民才能更加安康。
一.国防教育
1.什么是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颠覆威胁的建设斗争、防御外来侵略,而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一种社会活动。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
这是网上的定义,那么对于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认识国防教育呢?国防对于我们大学生有哪些意义呢?首先我们是一个公民,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义务维护祖国的完整与统一。只有我们储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知道怎么做。说这么多,国防教育对大学生而言,就是
学习知识,用笔杆子维护祖国,再次,作为大学生预备役的我们,也有必要学会用拳头维护我们的祖国。
2.中国国防教育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美国的《国防教育法》,是1958年出台的。而反观中国,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1997年颁布的。从时间上,就能看出中美之间国防教育之差距。
再看与中国纠缠甚多的日本,日本人尚武。日本国的国防教育有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用危机感来刺激国民对国家安全的关心,以增强国民的忧患意识。
再反观瑞士这个国家,为什么瑞士100多年没爆发战争,为什么这个“小国”能不受侵略。因为这个国家全民皆兵,他们把国防教育实施得很好。正如瑞士一位外交官说:“我们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时是一个公民,迈出左脚时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为什么我们100多年没有打过仗,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
而作为新兴起的大国的中国,我们的国防教育呢?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在功能上属于“技能训练型”,重点在对大学生进行国防理论知识普及和基本军事技能训练上面,在树立大学生国防意识方面还做得不够,在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过程中表面化军事色彩过重,掩盖了国防教育的意识教育功能,这就制约了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在功能层次上的提高。所以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只有把国防教育深入人心,我们才能取得成果。只有随时准备战争,不惧怕战争,才能保证和平。
3.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国防,从解字角度说,就是国家防卫。自古以来,有国必有国防,从古代的富国强兵理念到现代新时期的新国防,不战而屈人之兵。毛主席曾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说的就是要增强国防实力,才有主权。在看钱学森那部影片时我不禁感叹,若当初中国国防国力强大,钱学森回国又怎会受到阻挠。
在我心中,国防还是和平的象征。如果每个国家都有强大的国防,那么世界上很少有战争。发展国防并非是去侵略其他国家,而是要捍卫自己国家的和平。我国作为联合国任理事国之一,有维护和平的责任,所以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维护世界和和平。
4.如何提高国防教育意识
既然我们与别人差距如此之大,我们就得提高我们的国防意识。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化我们的国防观念。只有我们心里脑子里有了国防观念,我们的国防教育工作才能开展。其次,我们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虽然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但是,当今世界变化莫测,世界格局有变,战争谁也不能绝对避免。我们要有这种忧患意识,才能算是有了国防意识。最后就是加强国防教育工作,现在我们大学生更应该学好这门课程,作为预备役的我们,要始终有国防观念。现在中国大多高校都开了军事理论这门课程,改变了以往只是开学时的军事训练的方式,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军事国防教育的重视。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只有切实做好了,只有我们的国防意识提高了,才能带领我们广大公民提高国防教育意识,才能将我国发展成为军事大国强国。
二.培养高素质人才
1.什么是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判断一个人是否是高素质人才High-quality talent,不唯学历,不唯能力,关键看是否能成为公司的核心岗位上最称职、最合适的员工。懂得怎么样为人处世是最重要的啊,所谓做事情先做人,其次是有与时俱进的头脑,适应社会的高科技水平等等。另外注意自身水平的培养。文化水平,英文水平,计算机水平,是否有驾照和驾驶经验,有何种特长,等等。另外还需要有一些相关的工作需要的精神。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只会学习的学习机器。
2.高素质人才与“旧人才”的差别
在旧社会,在那个科举制年代,可能人才就是状元,被科举制度严重坑害的机器,只想着八股文与讨好掌权者。在今天,也有着这样一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为了考大学,大学之后呢?他们不知。他们是新时代的学习机器。
而现在,社会已经不需要机器了,社会需要的是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而非高学历人才。高素质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上文已经说了。旧的高学历低能力人才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
3.重要性
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不是学历,而是见识,是为人处世,是精明变通的头脑。社会瞬息万变,人才辈出,如果还是以往的看法观点,又怎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站住脚跟呢?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社会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唯有高素质人才方可胜任。一个公司企业,高素质人才可以做管理阶级而“旧人才”只能是被管理阶级。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原因。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就是要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全面发展,来适应社会需要。
4.怎样培养
既然社会如此需要高素质人才,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呢?培养高素质人才,要从学生开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大学教育要有意识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知识领域。大学校园在创造一种知识交叉和学科融合的氛围,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多学科知识的熏陶。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实践能力。校内实习与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很好途径,高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重视大学生的实习和实践环节,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的不同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5.当代社会的需求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 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 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社会急需高素质人才,只有高素质人才才能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只有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方向。我们的社会可以没有那些高分人才,但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需。
三.国防教育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系
曾经有人说21世纪最缺乏的就是人才,而我想要补充一下,21世纪最缺乏的是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对于现在中国来说是很重要的,现在中国还是有很多危机的。从黄岩岛、钓鱼岛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很多国家对我国还是很觊觎的。再加上现在的恐怖分子**,中国可以说也是内忧外患的。而现在由于某些制度,导致我们的高素质人才不足。现在我们的国防教育实施得也不是很好。国防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来说也是一门必修课,只有学习了国防教育这门课程,才能对国家的形势有更好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国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有国才有家,国为重,家为轻。只有学好了这门课程,有忧患意识,才能像瑞士那样,百年无战。
结语
军事理论课程让我了解了中国现在的军事形势,让我拥有了基本的军事观念。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明白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写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形势,了解国防教育,从各方面做好自己,成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是国家的栋梁,我们是国家培养的人才,建设中国社
会主义还是要靠我们这一代人,只有我们做好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建立一个更强大的中国,社会主义将会越来越美好。
化学1班赵杰
7.语文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研究计划 篇七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学习) 法,知识经济,素质教育,研究计划
导言
语文教育研究的范畴涵盖了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研究则是语文教育研究的基础。当今世界,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 知识信息扑面而来, 互联网、多媒体、智能手机┉赋予了这个时代太多的精彩, 网络化、智能化、快捷高效也给人们增添了更多的纷扰。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阅读和理解是很重要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的诸多方法中, “阅读教学 (学习) 法”就显得尤为实用和重要了。在大力倡导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实践能力、养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就成为衡量我们教育教学成效的检验标准。为此, 本文从语文教育教学的角度, 提出《语文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研究计划》, 以期抛砖引玉。
一、研究目标
1、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语言文字功底、仪表仪态规范、艺术审美要求、想象力培养、知识融会贯通等) ;
2、在倡导阅读实践方面, 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养成能力和创新能力 (包括课堂、闲暇阅读、拓展性阅读、阅读习惯养成、阅读速度快而有效、网络使用管理、信息检索搜集、知识传递交流、逻辑思维锻炼、创新能力培养等) 。
二、研究背景
1999年6月,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这是党和国家站在时代的高度, 对素质教育作出的全面部署, 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针。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以信息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以知识、信息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 即知识经济时代。它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 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 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技术智能型的新经济形态, 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形式。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新要求, 体现在五大能力的培养上, 即:
1、资源统筹能力。对人力物力资源的发现和对这些资源加以计划组织和分配的能力。包括统筹时间的能力、统筹财力的能力、统筹物资设备的能力和统筹人员的能力。
2、善处人际关系、同他人合作的能力。包括领导能力、谈判能力和差异变化的适应能力。
3、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能获取信息、评估信息, 能组织信息、保持信息, 能诠释信息、交流信息, 能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4、认识复杂交错的相互关系, 进行系统运作的能力。
5、能利用多种科技知识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
概括而言, 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三大基础, 即: (1) 能力基础, 有较高的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2) 思维基础, 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有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想象力, 有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 (3) 素质基础, 有责任心和自尊心, 善交际, 能自律, 为人诚实正派。
综上所述, 在知识信息铺天盖地, 互联网、智能手机等高新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对于他们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具备以上五大能力, 树立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依据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阅读评价手册》认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章相互作用, 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 运用阅读策略以获得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这说明, 阅读只能是学生 (读者) 的阅读, 学生 (读者) 的实践, 教师的讲授只是手段, 是为了指导学生“发现”, 最终达到教师“不讲”学生自能学习的目的, 这就是所谓“原动式学习法”、“发现式教学法”的主要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 对教师怎样教法的回答就是凭发现学习。他说, “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确切地说, 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学习法的具体做法, 就是提出课题和提供一定的材料,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得出原理。它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 要求学生主动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中的发现确实影响着学生, 使之成为一个建构主义者。”他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探索, 认为从事物变化中发现其原理原则, 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
所以, 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学习过程和实践活动中去, 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断寻找阅读兴趣, 掌握娴熟的阅读能力, 以提高阅读效率。不论是在课堂学习中, 还是在闲暇阅读、网上浏览、信息交流等方面, 都能够从锻造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 用探索求知的精神, 用发现的眼光, 发现的方法去学习和实践, 从而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识,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四、研究内容
正如以上所分析和叙述的, 在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有着太多的机会、条件、渠道、环境和手段工具, 如何去认知、选择和把握, 才是关键。古老而传统的学习方法中, 阅读不失为一种非常简单且实用的方法, 就是在信息化、智能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人们更要有阅读的意识, 掌握阅读的本领, 提高阅读的效率。因此, 本文研究在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中, 提出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个命题是十分有意义的。
研究的问题和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教学可培养“发现敏感”。
什么是“发现敏感”呢?用一句话表述就是:阅读者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仅凭经验和习惯上的直觉能很快地对问题进行质疑的个性特征, 有阅读成就感 (即在阅读时能产生疑问并形成新鲜见识) 的人多有这方面的体会。
2、在阅读教学中, 鼓励学生发现, 并留下发现问答。
从本质上说, 阅读是我们主动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 阅读课姓“读”, 只有充分承认这一点, 才能正确理解阅读教学的特殊性, 教师把自己的心得及别人的研究成果, 教给学生是“讲授”, 学生自己阅读、体会、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是“发现”, 教师的讲是手段, 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发现, 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发现, 控制讲授, 最终达到教师“不讲”学生自能学习的目的, 这才是提高了阅读效率。
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创造力是多种能力综合的结果, 如记忆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及好奇心等。其中想象力起着重要作用, 这是创新的翅膀, 语文教育教学通过一篇篇教材, 呈现出作家鲜明的个人风格, 独特的创造力,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 作出不同的解读, 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 而且启发了学生对人生世界的思考, 激起学生探求和创造的欲望。
4、开设拓展性阅读课。
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定量和质的课外阅读, 开展课外阅读的宗旨为:拓展视野, 培养习惯, 积累知识, 激发创意, 因此, 空出一些时间, 让学生尽情地遨游于书的海洋,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陶冶自己的情操, 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大千世界, 拓展他们的创造天地。
五、研究方法
任何研究活动都要建立在掌握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 本文所研究的这个命题也是如此。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实地观察法和座谈交流法等;
2、研究的技术路线:搜集整理资料——资料分类分析——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时间划分——撰写研究报告。即, 根据该命题研究的问题和内容, 主要采取课堂听课、教学观摩、走访师生、沟通交流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搜集;采取查阅文献资料、教师教案、教学课件、学生笔记、学生作业、作者手记等形式进行资料的分类整理和对照分析, 遴选出适用的信息资料, 以供最后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是门艺术, 是与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人文、建筑等门类一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学这门艺术的再创造。语文教育在诸多学科专业中起着统领、指导和教化的作用, 而语文教学又是语文教育和其它学科教育的基础, 因此,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学习) 法”是一种非常实用且非常重要的方法, 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本人以课题研究计划的形式进行陈述, 以期交流学习, 不当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评价手册》。
[2]谢保国:《教学艺术研究》, 宁夏人民出版社, 第36页。
8.浅析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与培养 篇八
关键词:高职;素质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69-02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致力于培养掌握高新技术职业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相应教育理念与体系也得到逐步规范和完善。面对社会经济的急剧发展和进步,急需加强高等职业综合素质教育,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修养的高职技术人才。
高等职业综合素质教育是指培养高职技术人才,使其具备执业资质、技术背景知识和专业职业技能,并富有职业精神、就业能力、专业兴趣等。高等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学习、就业和工作等长期成长过程中逐步完成和提高的。高职学习阶段要为职业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之后的就业过程中的在职教育、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得到逐步提升和完善。同时,高职综合素质是高职技术人才职业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培养标准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更是贯穿其人生职业生涯全过程的重要基础内容。高职教育既是高职人才综合素质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职业生涯职业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综合素质教育既是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应对就业市场需求的需要。目前,高等职业人才综合素质教育的不足已成为严重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社群职业人员来说,职业综合素养已成为判断职业技术人才职业素质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职业人才就业的关键因素,也就是社会常说的先做人再做事。不过,如今高等职业人才在高职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快速发展,高等职业人才的时代特征鲜明,他们思想丰富、个性明显,积极向上,渴望成才,急切融入社会,渴求社会认可。同时,社群也变得更加丰富复杂多采,信息渠道也日趋丰富多样,新观念新理念集中涌现,急速传播,层出不穷,泥沙俱下,青年思想活跃尚未成熟,加之接受能力强,自我控制力弱,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监护成长特性,在受到众多观念、理念、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对一些负面信息往往分析辨别能力不足,缺少科学有力引导的情况下,往往对社会观念事件的善恶、虚实、真伪、荣辱等难以正确判断,进而导致出现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高等职业学员综合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在自身的原因,也有许多外部社会的原因,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方面的原因。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入网络、微博、微信、媒体等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巨大,各类思潮难免会对人们的思想带来冲击和影响,而思想尚处于逐渐成熟阶段的高等职业学员更是首当其冲,尤其负面信息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教育不能与时俱进,过于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职业证书的考取,而文化课程的设置偏少,尤其缺乏丰富的人文教育课程,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也取乏正确的引导,导致高等职业学员人文知识匮乏,文化修养不够,职业素养不高。
鉴于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高职综合素质教育,完善高等职业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首先应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高度重视学员日常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习惯的养成,积极培养学员良好职业素养的习惯。在培养学员专业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职业素养,懂得职业礼仪,养成职业规范,了解职业准则,认识和了解社会就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人才素质客观要求,养成按照职业行事规则做事做人自觉行为,为未来适应社会需求打好基础。
其次应高度重视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选择优秀的具备高素质的师资构建辅导员队伍。在高等教育学院管理过程中,辅导员要参与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密切关注着学生的境况,与学员之间有效沟通和互动,向学生传达学校的各项安排、各项要求。同时,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影响着学员思想,引导学员健康成长,为高职全方位综合素质教育奠定很好的基础,稳定学员的情绪,为高职教学提供有效的保障,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教师从容教书,让学员安心学习。
第三营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克服教学过程片面追求就业的功利性教学思路。高等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坚持学员在高职教育中的为主体性,充分发挥学院的主观能动性,专业课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日常辅导教学等协同并进,全面兼顾学员的素质教育与技能教学。
第四应重视高职学员职业自律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等积极向上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职业自律能力,培养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员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第五应开展多元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和支撑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创新高职综合素质教育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整体素质,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统筹兼顾,寓教于乐,使学员更多地参与教学、更多的实践培训、更多的主导学习,创新教学方式,围绕高职学员为核心开展职业教学活动,从而全方位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最后应加强心理咨询积极干预,提升高职学员自我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确保身心健康成长。结合当代青年心理成长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开通学生心理咨询绿色通道,建立一人一策的心理辅导机制,提供学生心理咨询及时有效的及时辅导干预通道。为培养身心健康的高职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总之,高等职业综合素质教育是社会经济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基石,提高高等职业人才的整体综合素质是建立制造业大国强国的客观要求,是未来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综合素质教育,构建高等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培养知人文、识礼仪、懂技能、健体魄,能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早期教育与素质培养】推荐阅读:
早期教育专业培养目标09-15
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08-13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策略09-05
党员素质教育培养心得体会09-23
语文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论文07-20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初探论文09-13
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08-04
创新早期教育07-01
对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的思考08-10
中学体育与素质教育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