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系统方案

2024-09-13

临床路径系统方案(通用8篇)

1.临床路径系统方案 篇一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保障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我国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开展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在5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组织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由卫生部医政司负责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医院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制订各试点病种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收集、分析试点医院试点工作相关信息,制订综合监测和试点效果评估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本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并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研究工作,定期向卫生部医政司报告本辖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在我部下发的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制定本院相关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组织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定期向本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报告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试点范围

在全国范围内至少遴选50家试点医院,承担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一)试点医院的遴选办法和遴选原则。1.按照统筹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分布的原则,结合试点医院所在地区对试点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以及当地医院前期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选取北京市、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12个省(直辖市)作为指定试点省份。原则上各指定试点省份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医院主动申报的基础上,遴选本辖区三级医院作为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报卫生部审定。试点医院名额分配详见附件1。本方案分配的试点医院名额为最低限额,各指定试点省份可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试点医院数量。

2.试点医院应具备以下条件:

(1)试点三级医院应为地市级及以上三级医院;

(2)对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有较高积极性;

(3)医院管理水平较高,前期有临床路径或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经验优先;(4)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在当地综合实力较强且具有代表性;(5)满足承担试点工作所需的其他条件。

(二)试点专业的遴选办法和遴选原则。

1.在卫生部制定的22个专业11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范围内,综合医院选择至少2个专业作为试点专业,专科医院按照专科特色确定试点专业。

2.确保50家试点医院能够涵盖全部22专业112个病种。

3.确保50家试点医院的试点专业有一定样本量,具有统计学意义。4.试点专业科室应具备以下条件:

(1)试点专业科室对于开展试点工作有较高积极性;

(2)试点专业科室管理水平较高,有开展临床路径或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或曾开展相关研究;

(3)试点专业科室医疗服务水平应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专科医院选择的试点专业应与本院专科特色相符;

(4)试点专业科室满足承担试点工作所需其他条件。

五、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自2009年12月始,至2011年12月结束。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试点启动阶段(2009年12月)。1.印发试点方案。

2.各试点省份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本辖区试点医院名单和各试点医院拟承担临床路径试点专业报卫生部审定。

3.卫生部召开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议和培训会。

4.各试点省份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试点医院制订具体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0月)。

1.各试点省份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

2.各试点医院每月组织对本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3.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季度对辖区内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定期召开本省(市)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4.卫生部不定期对各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每半年组织对各试点医院上报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

(三)实施中期评估(2010年10月-11月)。

1.各试点医院对本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总结,并于2010年10月中旬将总结材料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部。2.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召开本省(市)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期总结会,对本省(市)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总结评估,并于2010年10月底前将中期总结评估材料报卫生部。

3.卫生部组织对各省(市)及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督导检查和评估。

(四)试点工作评估总结(2011年11月-12月)。

2011年12月31日前,卫生部对各试点单位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总结,组织召开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研究部署下步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探索。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试点医院要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助辖区内试点医院开展本次试点工作。各试点医院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专业和病种,按照我部下发的各病种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详细的试点方案,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认真组织开展对相关临床科室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务求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卫生部医政司和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综合组将适时组织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积极探索,总结提高。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国内外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很少。各试点医院要在试点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研究建立我国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制度和工作长效机制积累宝贵经验。

2.临床路径系统方案 篇二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80美元,20世纪70年代开始,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到1710美元,增加了20多倍。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临床路径已成为有通行标准的医疗程序,广泛地被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一些医院采用,并逐渐推广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广泛采用。1995年我国台湾地区实施全民健康保险,医疗费用实行按病例计酬支付后,一些医院纷纷采用临床路径来应对由此带来的医院经营管理问题。

2006年初,“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全社会公开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当然成为卫生系统乃至全社会共同责任。配合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将“深入细节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确定为当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主题,同时也是年度开展的重点项目。其实,“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引入在这个时候也就开始了。引入这一模式的直接目的,就是使医院收费更加公开、透明,杜绝大处方、大检查,从而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使医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防止过度医疗服务;在群众满意的同时使医院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我认为时机是成熟的,医院也正需要注入一股新的血液。

1998年以后,北京、天津、重庆、青岛、成都等国内一些城市的大医院相继开展了部分病种临床路径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北京协和医院于2001年11月开始实施临床路径,在保证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首批入选胆囊切除术、肺炎、充血性心衰、阴道分娩4种疾病进入临床路径。总体上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与全院平均水平相比,其平均住院日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住院费用也有大幅度下降,最高达58.31%,即要比路径实施前节省一半以上的费用。

中外医学史证明,临床医学及其临床医疗实践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不断地迎接着各方面的挑战,并不断地纠正自身的发展偏向和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为克服上述缺陷因素,首先由美国波士顿New England deaconess hospital与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研究推出了临床路径。

2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是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包括管理决策者、医师、护理人员及其他医疗有关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表)。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时间的、有序的、有效的照顾,以控制质量和经费,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一种设计好的多专业合作的标准计划。在具体运作中,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表述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步骤和服务时间的要求,以及要达到的预期服务结果。是一个多种专业人员合作的,以提高医疗护理服务品质与有效控制服务经费的工作方法。是医疗管理者用来控制医疗成本及改善医疗质量的方法之一。临床路径希望找出最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而达到过去一样的治疗效果,甚至比过去更好的医疗质量。最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就是最短的住院日数,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因同一种疾病再次住院,而且是大部份的医师都可以接受的治疗方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临床路径开展和应用并不广泛,部分报告仅仅处于研究状态。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手工的临床路径文本不符合现行的病案管理要求,造成医生护士除完成病案外还要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增加医生负担而实施无法坚持。二是临床路径中的每一个病人、每一个流程的变异分析和效果评估等工作,靠手工统计,实际上无法实现。因此,如何建立一套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克服和解决上述问题是开展临床路径的关键。

3 推行临床路径的意义和目的

尽管最早推出临床路径的背景是应对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和应对医疗保险制度对医疗实践造成的经济压力,但是,临床路径绝对不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措施;恰恰相反,它是临床医学及临床医疗实践当代积极发展的必然产物。临床路径的更加重要的意义,是它可使传统的“单纯技术型医疗模式”转变为“管理型医疗照顾”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从而使它具有临床医疗实践发展的里程碑意义。所谓“管理型医疗服务模式”是指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应是以全方位人性化管理为前提,以确保医疗服务的优质、低耗和高效率。为此,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必须成为医疗服务全过程的参与管理和自主自我管理的主体,以有效的管理活动来保证医疗技术实施的可及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施行临床路径的目的,主要是想由病人治疗的结果来分析及评估治疗的方法,希望依据每天对于病人的观察与记录,找出一种最适当的治疗方法,而这种治疗方法是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又可以维持或改进医疗质量的治疗模式,并且是大部份病人可以接受的。

综合得出的结论:(1)制定标准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日;(2)减少治疗上不必要的差异;(3)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医疗成本,合理支付医疗费用;(4)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发生;(5)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费用;(6)规范诊疗护理手段,使患者得到最佳方案的治疗护理照顾;(7)培养护士的自律性,加强医护合作;(8)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9)通过变异分析,促进质量持续改进;(10)患者及家属预知所接受的照顾,主动参与治疗护理,达到相互理解;(11)促使患者满意度上升,保险机构的支持,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现行医生诊治和临床路径的差异

4.1 现行的临床诊治是每一位医生都按照自己的诊治思维,提出对病人的诊治方案,结果是产生不同的医疗效果。如要检查其医疗质量,则需通过医院的质量控制组织审核。结果一定是难以统一标准,各人说各人的理,谁都不服谁,则医疗质量难能有所进步。

4.2 临床路径是经一组人员,即通过大家的协调,订出一个标准路径。要求大家都依此标准路经来进行诊治,产生一种效果。再通过医院的质量控制组织,按照标准路经审核效果,分析执行中所发生的异常情况,并不断持续修正改进临床路径。由于标准唯一,所以大家研讨有依据,共同完善标准,则医疗质量容易提升。

5 基于数字化医院的临床路径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建立

5.1 临床路径系统的建立临床路径系统是基于临床信息系统,依赖于临床信息系统的支持。

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是临床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功能。

实施“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概括起来具有五大特点:

一是以质量控制为前提。

病种临床路径,是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流程,减少同一病种不同病人、不同医生的医疗差异,制定出大家遵照执行的病种治疗模式,并实现对其医疗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实时评价,实现质量管理由终末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有效地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是以医疗流程为基础。

病种临床路径的制定,是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基础上,依据《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制定技术规范;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原则;依据病种临床路径的技术路线,确定各种卫材消耗和住院时限;依据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核定费用清单。真正做到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从而避免了随意简化医疗服务流程或限定价格的弊端。

三是以病例分型为依据。

病种临床路径的管理,按照病例分型管理的方法,将病例分型管理的方法,将病例分型中的“单纯普通型和单纯急症型”作为病种临床路径的“入路”依据。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种病情的变化或诊断进一步地明确,如果病例分型修正为复杂疑难型或复杂危重型,出现“错路”现象,仍可依据病理分型的原则,解决其“出路”问题,使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便于操作和执行。

四是以临床路径为核心。

病种临床路径是单一从确诊入院、检查治疗到治愈出院的全过程,合理选择病种,指导临床路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如我院对外科手术病种临床路径的制定,大体分为:术前路径(包括术前住院时限、检查项目、护理级别、用药种类等),术中路径(包括手术方式、麻醉方式、麻醉用药、术中输血及用药、术中常规卫材消耗、树种特殊用材等),术后路径(包括入住ICU时限、用药种类及时限、化验检查项目、病理检查、换药次数及分类、护理级别等)。每个病种临床路径都有要求,既有利于修改、补充和完善,又方便于及时评价。

五是以费用控制为目标。

由于病种临床路径清晰明了,每个项目都有严格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而且对涉及内容较多的护理收费(包括治疗、床位、陪床、空调、暖气、吸氧、输液等),以及平均住院人也有具体的标准。凡超过病种控制最高费用者,病人不再负担;若低于限制收费,则按实际发生费用结算,从而使病种费用控制的目标在管理实践中成为可能。特别是病种临床路径,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

从目前来看,这一做法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长远来讲,对今后以按病种定额结算为主,多种结算方式并存的付费制度转变,甚至为医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对接”条件,具有深远的战略管理意义。

5.2 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展示。

5.2.1 临床路径标准的设定与临床路径书的生成。

如图1所示,提供了路径类别、准入和溢出条件、标准住院天数和费用控制标准的设定以及时程的定义和按时程及时间订定的医嘱和非医嘱医疗服务项目。同时记录了标准制定的时间和修订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病种的全套的电子临床路径文书。

5.2.2 临床路径的准入准出。

如图2所示,系统实现了简单、方便的临床路径进入以及变更和退出的方式,使得临床路径的引入非常简洁。

5.2.3 临床医嘱的执行。

临床路经的医嘱执行与住院医生站有机结合,更加方便了医生医嘱的下达,医生只须按照路径的时程和时间引用路径,在引用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删减和增补。使得临床路径的医嘱成为一种带有“时间刻度”的医嘱套餐,即应用了临床路径的规范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适应医疗过程复杂多变的客观规律。而医生行为的规范性,可以通过后期的变异分析和评估来管控,医生又充分的自由,又有必要的约束。

5.2.4 非医嘱的执行与临床路径记录。

非医嘱的执行是现在几乎所有的信息系统都不能完全支持的部分,本系统提供了尽可能简单、实用的执行和记录界面,对该部分医疗服务进行记录和管控。

5.2.5 变异分析与费用分析。

如图4、图5所示提供了即时的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的变异分析和费用分析,实现了医疗行为的即时管控工具和手段;同时也成为临床路径改进的有力依据。

5.2.6 统计与评估。

系统提供了多个汇总和明细报表,成为临床路径评估的依据。

6 临床路径系统应用效果

某医院正式使用临床路径系统,建立了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置换术、法乐氏四联症、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射频消融和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十个临床路径,临床路径使用率占住院病人38%。初步实现了对住院诊疗过程的实时控制,使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得到落实,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通过对临床路径变异分析,采用标准化系统流程对医疗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对住院病例信息综合统计分析,进一步完善路径标准,确定路径适用对象和诊疗服务流程,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提高了患者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推行临床路径是促使医务人员将他们的技术工作与他们的自主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创造性地转变医学模式和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并推进临床医学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有效地研究开发和实施临床路径系统,使传统模式与信息化相结合,在医院收益的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医务人员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林海燕.基于数字化医院的临床路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Z].

[2]乔凯.临床路径[Z].

[3]张宏雁,董军.临床路径制订与住院诊疗质量实时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

[4]齐德广,秦银河.临床路径的应用及其相关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

3.临床药师如何应对临床路径管理 篇三

〔关键词〕 临床路径 临床药师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6019-〔2 011〕01-41-04

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其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一项重要的工 作。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临床路径管理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 管理的现代医疗管理重要手段,是我国医院管理的一次新浪潮。卫生部拟利用2年时间,通 过在5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 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 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 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要逐步 建立临床药师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临床药师已进入临床开展相关工作,并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而临床药师作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 战。

1 临床路径的定义和内容

临床路径(CP)是指临床专家、护理专家、药学专家、心理专家、营养师、检验人员以及行政 管理人员等联合为服务对象进行某一特定的诊断、处置而制定的一套最佳的、标准的服务与 管理模式。它是医疗管理者用来改善服务质量及控制医疗成本的方法之一。

对于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来说,“临床路径”通常是一套以时间为顺序的、具体的、详细的 医疗服务计划单或表格式程序或路径图。患者从住院到出院要遵照此计划逐项接受诊断治疗 ,一般包括诊断、化验及检查项目、药物治疗、医疗干预、护理、检测项目(包括用药效果 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疾病知识教育、治疗阶段目标、时间要求以及运动、饮食、营养、 及一些需患者协助的康复指导等等。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在住院期间,实施有预定 计划的临床诊疗护理,既保证了预期效果,又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费用。

可见,通过建立和实施“临床路径”,可以帮助和引导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的临床诊疗,更有 效地利用卫生资源,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医疗原则,提高医院 整体服务水平;并在有限卫生资源条件下,有效降低医疗总成本,增强医院的竞争和生存能 力。

2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和修正的循环过程。以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服 务和减少医疗经费、合理运用资源为目标。其循环必须依照循证医学、循证药学和循证护理 等方法,即结合本地区医疗水平、医疗条件,将所有为患者医疗负责的多学科、多专业的成 员群体组织起来,共同参与规范诊疗的过程和行为。在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 路径的调整意见,对患者进行药学知识教育。所以,临床药学是实施临床路径不可替代的重 要组成部分。临床药师在临床路径中的职责主要包括参与给药方案的制订,药学监护、药物 应用评价以及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教育,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药物费用 。

2.1 计划 现阶段卫生部已经发布了若干单病种的临床路径,各医院可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医院情况的单病种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并结合实际进行修正。

在计划阶段,临床药师要参与路径中给药方案的制订,在制订给药方案时,临床药师应根据 已发表的科研成果提供药物信息和最佳给药建议,避免应用不必要的药物,保证用药安全有 效,降低药费,减轻患者负担。

2.2 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是药学监护,并进行客观 评价 ,及时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沟通,提出临床路径的调整意见,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 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2.2.1 核查处方的完整性、药物的相互作用、注射药的配伍禁忌、患者个 体情况、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频率等。

2.2.2 患者用药监测。包括解决药物相关问题,如应用药物不当和对个体 差异大、治疗窗口小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以及记录药物不良反应(ADR)等。

2.2.3 对患者进行药学知识教育,特别是出院用药。在有限的住院日内,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用药概念,使患者了解药物的处置、治疗方式及不良反应。

2.3 检查 利用患者治疗结果和差异来评价路径成效是临床路径中不可缺 少的 步骤。分析的资料包括:资源消耗、临床路径的变异、住院天数、再住院率、感染率及满意 度等。惟此,才能知道临床路径与治疗效果及成本控制的因果关系,以便修改临床路径。临 床路径的变异是指病程中所发生的会影响预定出院日、预定成本及预定治疗效果等与路径内 容不同的偏差,这些变异的原因、时间、处置、对治疗效果及住院日等的影响应该加以记录 ,并以预设的编码进行分类,以供事后评估和分析。

临床药师在这个阶段中要进行用药分析,包括临床路径合理药费、患者平均药费、每月平均 药费超过合理药费的患者人数及百分比、造成药费差异的药物、医师间的用药差异、药物治 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等。

2.4 修正 临床路径是根据医学知识对某疾病制订的目前认为最好的治疗 方法 ,但它只能作为一种假说,必须根据实施效果、医学知识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善。临床 路径的变异分析是修正临床路径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参考资料,只有不断收集资料验证临床路 径,才能使临床路径向理想的方向不断改进。在这个阶段,临床药师通过用药分析找出差异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临床路径中的给药方案进行修正。

以上这4个阶段根据PDCA的原理循环往复,不断改进,逐步使临床路径的内容更全面,项目 更合理,更符合临床科室的工作实际。

3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临床药师应具备的素质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临床药师的作用及其重要。在临床路径的应用中,临床药师的素质直 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对临床药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 质,使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药师的工作有更好的了解,使他们充分信任临床药 师。

3.1 药学和医学知识 临床药师基本为药学专业毕业生,药学知识掌握较 多, 而医学知识相对不足,需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针对本院选定的单病 种临床路径,临床药师应针对性的加强选定病种的药学和临床两方面的知识技能。药学方面 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适应证、常用剂量和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禁 忌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等;临床方面则包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等。

3.2 药物经济学知识 为了避免医疗费用的浪费,并且能够提升照顾患者 的品 质,医院通常都会有很多组织及措施来达成医院管理的目标,临床路径即是其中一种较新的 管理模式。药物的合理使用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是安全和有效,更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如何有 效利用有限的药物资源,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临床路径与 药物经济学有同样的目的,因此,临床药师必须掌握药物经济学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 利用经济学的原理,在临床路径的制订、修正过程中就药物使用的经济合理性提出客观科学 的评价。

3.3 心理学知识 医学心理学是临床药师在职培训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临床路 径管理模式下,各个环节都强调沟通与交流,与医生、护士等交流可加强团结与协作,与患 者及其家属交流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心,增强用药依从性等。因此,临床药师必须较 好的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交流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以保证最有效的沟通。

3.4 知识更新意识 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医院药学工作必须强化 知识 更新意识,及时充实知识。这也是适应临床路径新型管理模式、保证胜任医院药学工作使命 的关键。

3.5 责任意识 医院药学工作应以最终能否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合理的 药学 服务为评价指标,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人员都应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医院药学工作的价值。

4 结语

临床路径是在我国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顺应医疗服务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临床路径的实 施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医患间的沟通和 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行医难”等问题,可达到政府、医疗保险 机构、患者、医务人员和医疗服务机构等多方共赢。而医生、临床药师是临床路径实施过程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路径的实施离不开医生、临床药师的付出,医药密切合作才能促进 临床路径的健康循环。临床药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在多方面为医师和患者提供重 要的、安全的药学服务。

5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

〔2〕王若乔,叶志霞.临床路径研究现况与展望〔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 ,16(2):125

〔3〕张波,徐小薇.临床路径及药剂师在临床路径中的作用〔J〕.中国药房,2001 ,12(10):592

〔4〕郦尧旺,王建平.医院药学如何面对临床路径管理〔J〕.医药导报2006,25(1 0):1102

〔5〕马丽颖.实施临床路径必须加强临床药学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 (12)50

〔6〕孙川,石志成.临床路径在医疗改革新形势下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 09,15(1):1

〔7〕凌雪梅,程永忠.临床路径实施中的医药合作〔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 (18):3578

〔收稿日期:2011-01-4〕

4.临床路径系统方案 篇四

2011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

锁骨骨折

2011年,在总结既往经验以及学习新的知识基础上,我们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是对既往成果的补充。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及改进锁骨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结合临床统计资料,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一、病人资料及成果:

病人总数61人,均为住院治疗,61例中男38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岁,其中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79岁。单侧病变59例,双侧病变2例。住院治疗5天-9天不等。61例中有52例(85.3%)有明显移位;18例(14.7%)无明显移位。经以上改进治疗方案及时用于临床治疗后,取得显著疗效,总有效率100%,其中痊愈率93%,好转7%。患者平均住院天数:5-9天,以上年相比有所缩短。平均费用:1800-2500元,与上年相比有所减少。

综上,对于锁骨骨折单病种治疗,目前认为不管有无明显移位,也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式,伤后都应早期及时复位提高治愈率,延迟复位致畸率和手术率明显升高。经改进治疗方案及时用于临床治疗后,能取得显著疗效:明显缩短患者早期腕关节肿胀、疼痛时间;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阿荣旗中蒙医院外科

二、治疗难点及改进措施:

难点:患者骨折愈合拆除“8”字带或锁骨带外固定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及功能受限。

5.临床路径系统方案 篇五

症瘕(子宫肌瘤)

一、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 1.组成: 组

长:屈兴玲

副组长:李秀玲

刘洪丽

王爱云

成员:吴宗真

储学贞

李婷婷

翟春杰

2.职责

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症瘕(子宫肌瘤)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各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培训

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2.科室依据症瘕子宫肌瘤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 1.临床实施

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

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1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的2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政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3.分析评估

(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在每月医政处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

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政处。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3.年末向医政处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妇产科

6.临床路径系统方案 篇六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

目 录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绍.....................................1 2 项目概述.............................................................2 2.1 建设背景..........................................................2 2.2 建设思路..........................................................3 2.3 建设目标..........................................................4 系统功能设计.........................................................5 3.1 界面与功能设计:贴近医生使用习惯..................................5 3.2 管理功能设计:医生专属的病人管理中心..............................5 3.3 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设计..............................................6 系统价值.............................................................7 4.1 临床价值..........................................................7 4.2 教学价值..........................................................8 4.3 科研价值..........................................................9 4.4 管理价值..........................................................9 系统功能.............................................................9 5.1 医院信息异构系统集成平台功能......................................9 5.2 信息一体化手术室应用功能.........................................10 项目实施规划........................................................13 深圳安泰创新公司介绍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高新园区,分别在广州、佛山、长沙、南宁、合肥设立了服务机构。公司专注于提供医院整体信息化、区域医疗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多年来为数百家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并保驾护航。

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nnet Solution全线产品,基于医院异构信息集成的信息一体化手术室、临床智慧诊疗系统,涵盖放射、超声、内镜、病理、核医学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以及区域健康医疗信息化平台等。Annet Solution系统设计遵循高度易用性、简便性、先进性、标准化、安全性、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高效率等的原则,并行处理能力强,采用全中文操作界面,简洁美观、方便实用。系统稳定、功能完整、可扩展性强,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需求、不断发展的用户需要。

公司的质量方针是:“实用、可靠、不断创新的产品;专业、快捷、精益求精的服务”,彻底的服务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我们赢得客户信赖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技术为龙头,服务为根本的发展原则,自成立以来,注重研发队伍的建设和投入,致力于医疗信息系统的产品开发,研制出一系列新的产品,不断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新功能和新服务模式,在系统架构上也锐意进取,采用最新的IT技术手段和方式提升系统水平。

公司拥有百余家各级医疗机构用户单位,其中包括一批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医院: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南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等。广西: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解放军第303医院等。湖南:湖南省人民医院、株洲331医院、怀化中医院等。海南: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安徽:安徽省立医院等。项目概述

2.1 建设背景

21世纪是信息与高科技结合应用的飞速发展时代,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能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已日益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信息化建设正是医院加强现代化管理、走“优质、高效、低耗”发展道路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信息化已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潮流。

为追赶卫生信息化的步伐,卫生部在2002年4月制订了《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医院信息系统发展,要求医院信息系统要逐步实现从以经济财务为主线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拓展,实现与医保系统的双向交互,利用远程医疗技术,为病人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随着《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出,从2003年起国内迅速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高潮,无论在建设目标定位、投资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北京、广东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还提出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在临床应用及深层次综合管理领域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明确了“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我院当前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正适逢其会,符合国家要求,符合医疗卫生未来发展的方向。

2.2 建设思路

随着医院业务日益增长,传统的手工操作与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医院日常工作与管理的需要,医院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在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如何同步提高医疗信息系统的实用性,符合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是当前医疗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医疗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医院内部发展出众多信息系统,面向不同专业领域,主要包括HIS、EMR、LIS、PACS/RIS、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等,由此医院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但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的信息系统却总是难以融入到医生的日常工作。例如,医生的日常交班、病例讨论、会诊过程中,需要展现汇总病人各方面的病历信息、检查报告、影像图片、检验结果等;医生需要反复打开不同的数据来源信息系统,调用需要的数据,调整不统一的数据标准,最后自行手工汇总,完成工作。这不仅没有解决医生实际的工作问题,反倒加重了医生的工作负担。另外,众多信息系统为技术管理和维护带来了难题,系统信息标准不统一,业务对接效率低下,每个系统各自为政,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医院信息管理部门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用于维护系统和联通每个“孤岛”。

过去十余年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众多案例和实践经验表明,传统按照划分业务系统进行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改变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从以业务为核心的建设方向,改为以临床诊疗系统为核心的建设方向。

2.3 建设目标

我院要实现以临床诊疗为核心的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应立足现有医院的信息建设基础和资源条件,着眼未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建设功能完备、标准规范统一的临床智慧诊疗系统。主要注重以下建设步骤:

建设医疗信息集成平台 在原有医疗信息建设的软件与硬件基础上实现系统集成;逐步将原有PACS、EMR、HIS、LIS等纳入集成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符合医院现状的数据标准和通讯标准体系,促进信息互认共享。

建设临床智慧诊疗系统和信息一体化手术室系统依托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医院所有数据高度集成并汇集成库。通过临床智慧诊疗系统,医生可以实时、便捷地通过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与患者有关的所有诊疗信息,进行更为精确有效的诊疗活动,从而大大提高医院诊疗的效率和成功率。

在上述基础上,建设医疗数据挖掘中心,加强医院信息的数据挖掘与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信息在临床决策中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医疗监管体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改善监管和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提高医院的监管效率。最终实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转变、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使医院医疗卫生水平全面提升。

目标: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和以诊疗事件为核心的智慧诊疗系统。系统功能设计

3.1 界面与功能设计:贴近医生使用习惯

 以病人为主体,展现病人各类关键信息,最关键的信息会浮现于病人内容模块表面突出提醒;如需详情,一次点击即可获取该栏目所有信息;为不同科室设计专属病人信息模块和贴心小功能;

 以诊疗事件为中心,规划不同的应用流程,设计不同的应用场景:交班、病例讨论、会诊、示教、大型学术会议等场景;

    建立医生技术交流的共享和展示平台; 设计不同的背景专题风格; 体现医生临床思考的过程; 数据展现符合医生使用习惯。

3.2 管理功能设计:医生专属的病人管理中心

    按科室汇总管理病人信息; 按医生汇总管理的病人信息;

病人信息模块化,关键信息呈现在模块表面,情况一目了然; 医生可以自行设置个性化的诊疗事件通知,避免遗漏

    提供个性化的管理界面,方便医生个人工作习惯

提供方便医用的交互路径,病人资料轻松归档,方便日后示教和科研 数据中心由医院统一维护管理,医生只负责使用 方便科室管理者统一查看、统筹管理全科室病人情况

3.3 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设计

     支持多点触控方式,简单易学; 触控灵敏,体验流畅;

“一触即发”的理念,保证医生只要点击一次即可获取需要的信息 最多支持6点触控;

大部分功能可以通过触控完成,如放大缩小,翻页,翻序列,调整窗宽窗位等,符合日常使用习惯;

 同时支持传统鼠标操作与键盘操作;

  系统界面可以轻松切换到传统Windows工作界面,保证工作效率; 终端灵活,能够支持会诊终端、工作终端、个人终端和手持终端,支持10寸、27寸、55寸、65寸、84寸等不同屏幕的终端应用。系统价值

与传统的医院信息化相比,智慧诊疗系统实现了医院信息的“三个高度”,即信息的高度集成、高度开放和高度流通。同时也为医院带来众多价值:让所有临床医生随时随地能获取病人的所有信息,为日常工作带来实际便利。

4.1 临床价值

   日常病例讨论,丰富医生之间讨论的内容; 规范病例书写规范。

解决临床诊疗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管理难的问题

在区域内促进实行统一的临床诊疗流程、诊断操作规范和质量考核标准。为临床诊断管理制度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 减少医患纠纷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对自身权益维护意识增强,医患纠纷的数量逐年增多、关系日趋紧张,医闹冲突时有发生。医患纠纷已经成为医院主管部门面临的尖锐现实问题。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强对医疗人员与流程进行监控、协调、质量控制与管理,从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

 临床流程简化与信息共享

医生在诊断过程需要能够减少繁琐无用的步骤,方便快捷地查询到病人的历史检查和历史诊断结果,全景医疗信息平台应能为医生的准确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在现有医疗水平和技术无法为病人提供诊断的时候,支持向更高级的医疗机构发出请求,解决远程会诊的信息共享问题。

4.2 教学价值

   减少教学准备时间,让老师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与学员的沟通上; 教学记录能够简单有效地保存,方便日后回顾应用; 改变讲课形式,丰富讲课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3 科研价值

  病人档案整理日常化,提供日常病人快速归档的高效整理方式; 提供基本的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功能,为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4.4 管理价值

  管理方便:系统工作流程标准化,不会因为某个信息厂商参加或退出而改变。减少依赖:随时实现任何厂商的信息子系统撤换、升级等操作,使得将来医院的发展摆脱单个信息化厂家的数据“绑架”,使医院获得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

 扩容便利:建立医院信息化统一的院方标准,保证日后新增系统接入数据的标准性和便利性。8 系统功能

5.1医院信息异构系统集成平台功能

(一)功能概述

医院信息异构系统集成数据交换平台是医院内部各个异构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数据交换通道。该平台可以帮助医院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且开放的、非专业技术人员可操控的、可热插拔的平台,用以在院内各异构业务系统间达到数据、业务乃至界面的整合,为HIS、EMR、PACS/RIS、LIS、CIS、OA等系统接入手术室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接入手段,并为医院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和消息应答服务。

为实现各系统间的业务数据能够与手术室管理系统联动,需要按照SOA 的设计理念,被集成系统需要与数据交换平台交互的功能组件、数据组件将被封装成“服务”,屏蔽被集成系统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及其实现方式,以标准的接口方式与数据交换平台衔接。同时根据需要部署前置数据库,进行交换数据的前置缓存。

为应对医院各个异构信息系统技术资源存在的差异现状,该集成平台主要提供下列几种数据接入方式支持:

    以WebService标准接口自动发布数据; 数据库表中数据的直接访问; 以HL7协议形式对数据进行访问; 以Corba形式对数据的访问接入;

(二)技术功能

作为各个异构信息系统与手术室平台之间的统一的通讯入口和出口,异构系统集成平台主要功能特性包括三个方面:

   开放特性

图形化流程编排特性 异构系统可“热插拔”特性

工作流引擎系统主要用于为平台快速定制接入各个系统的数据,定制和开发平台新的业务。以适应不同数据接口接入,开放,及业务变更的需求,安全可靠地实现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发布,有效地整合分散的医疗资源,建立更完善的一体化

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多个子网络系统互操作的集成式。系统流程定义工具基于图形拖拽的形式开发的UI,引擎系统采用J2EE/C++的分布式多引擎工作流系统架构设计,多个引擎系统采用数据通讯中间件进行分布数据交换,对外采用标准的Webservice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同时系统支持医疗系统数据交换协议例如支持HL7 v2.x、HL7 v3.0、XML、EDI、X12、TEXT等数据格式,以及TCP,DICOM等传输协议和File读写、数据库读写方式等进行数据交换。流程定义采用BPEL 2.0标准规范定义。病人诊疗信息整合服务:本业务功能主要是针对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层中与诊疗档案提供相关的整合服务,从而抽象出档案的基础性、概要性的内容,并向共享库提供整合后的健康基础文档。

5.2信息一体化手术室应用功能

手术室缺乏一个具备整体管理功能的信息化手术室系统。作为医院的核心科室,手术室承担了医院内所有大小手术与临床手术麻醉工作,手术室的管理不仅包含手术与麻醉的临床工作,同时担负着各科室专业医疗监护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手术室物资材料的管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系统的人员管理。其特殊性对手术室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手术室“信息孤岛”

手术室与全院信息系统难以沟通,手术室业务信息系统彼此间相互独立,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

(二)缺少全面的手术录播示教系统

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以外,针对实际操作的观察与讲解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缺乏麻醉操作的录播示教系统,缺乏能够为新医生提供指引的标准操作示范工具;在日常教学上难以对学生展示具体有参考意义的视频影像资料。

(三)无法实现完整的科室业务信息化管理  缺少手术电子护理病历管理功能。

 物资状况不能及时更新并实时反映到管理人员。 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停留在手动管理的阶段。

 没有专门的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 手术室内部信息系统的对外发布功能缺乏。

 手术室经营数据与患者数据没有进行有序的整合与分类。

 手术室数据没有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不能为科室经营提供指导。

(四)麻醉工作尚未实现无纸化与信息化  人工描画麻醉记录单费时费力。 手工书写的麻醉病历难以规范。 人工记录数据不完整。

 工作流程无法达到定性定量的控制。 无法快捷的得到科研所需的数据。

a)手术室内信息应用效果图 项目实施规划

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会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重点项目的建设。最终目标是以应用为基础、以医疗为主线、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医生医疗水平,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为基本点,带动医院医、教、研全面发展。

实现应用全面信息化运营,朝数字化智慧医院方向发展,除了构成医院自身的、功能齐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应用平台外,还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多系统集成的、能支持与医院之外的卫生数字化体系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其内容则包括了IT组织、技术架构、应用系统建设等方方面面。

整个信息架构建设可划分三个阶段,同步支持医院业务的发展,以平稳渐进的步伐来实现未来远景目标。

第一阶段:医院院内信息系统完善。

(1)智能信息一体化手术室建设。(2)临床智慧诊疗系统建设。

第二阶段:数据中心建设。

(1)云计算数据中心硬件平台建设。(2)云计算数据中心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7.临床路径系统方案 篇七

1 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1.1 选择入径病人

当新病人入院后, 医生在医生站系统中输入疾病诊断, 如果该病种是临床路径规定的病种, 系统即自动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系统, 对住院天数和手术或化疗等特定治疗日期作出明确规定, 在确定正式进入临床路径前, 系统还会显示入径标准提示医生该病例是否适合进入临床路径。

1.2 确定住院流程

确定进入临床路径以后, 在医生工作站病人信息中, 会显示不同于其他未入径病人的标识, 便于医生和护士识别。进一步进入该病人的住院管理系统, 系统会自动按照路径标准设定好住院流程, 并规定好了入院当日、入院第1日、第2日、手术当日、术后第1日、第2日、出院当日等每天的诊疗工作。

1.3 医嘱处理

在医嘱处理系统中, 我们既设计了单条医嘱记录, 也设计了“医嘱套餐”, 即把一些常规治疗及处理的几条甚至十几条医嘱组成“套餐”, 医生只需选择医嘱或“医嘱套餐”按计划执行就可以了, 这样就实现了医嘱电子化操作, 简单方便, 大大节约了医生开医嘱时间, 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医嘱选择后, 如果因医护人员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医嘱未在规定时间内执行, 在病人信息栏中, 计算机又会显示醒目的提示信息, 还会自动跳出信息框要求医生输入医嘱未执行的原因, 提醒医生关注并执行医嘱, 否则系统就被锁定, 使当日医嘱无法提交, 这样就实现了预警功能, 利用差错防呆原理减少人为犯错。

1.4 路径调整

当然, 在进入临床路径系统后, 并不是强制所有的病例一定要按路径完成, 在实际诊疗工作中有可能发生并发症、病情突变或其他意外的情况, 此时该病例已不适合按照既定的路径继续治疗, 系统允许医生对病人住院流程进行调整, 比如调整病人的手术日、出院日, 或者退出临床路径。在调整或退出临床路径时, 系统会跳出调整或退出的原因供医生选择, 便于我们收集数据今后进一步优化该病例的临床路径。

1.5 后台管理功能

在该系统中, 我们还设计了临床路径的后台监控分析管理系统, 不仅可以查询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的开展情况, 还能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例的各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比如住院日、收入、成本、费用构成等指标。另外还设计了变异分析功能, 对每一个开始进入路径后来又调整或退出的病例的原因进行汇总分析, 寻找变异的原因, 帮助我们优化临床路径。

2 胆总管结石ERCP案例介绍

我院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临床路径后,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止2007年5月份, 我院共实施临床路径48个病种, 执行路径管理5 400余例, 入径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下降1.15天。现以胆总管结石ERCP为例简要介绍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及效果。

2.1 制定标准化流程

我院设定的胆总管结石ERCP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确定住院日为6天, 基本流程为:病人入院当天完成必要术前检查;第2天上午上级医师查房, 明确诊断, 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术前准备;第2天下午施行ERCP手术;第3~5天为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第6天出院。

在制定标准化流程的过程中, 首先由科室ERCP手术医疗组医护人员共同讨论制定病人住院诊疗流程, 确定病人住院后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术前准备治疗、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治疗和出院时间, 然后由医院临床路径专家小组对科室制定的路径审核。医院临床路径专家小组成员包括了医学、护理、检验、药学、院感、信息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人员, 遵循循证医学原理对该路径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及安全性进行审核、修改, 最后将诊疗流程提交给计算机中心导入到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中, 科室正式遵照系统设定的路径实施胆总管结石ERCP手术治疗。

2.2 胆总管结石ERCP临床路径效果分析

以2006年度全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且无并发症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以实施ERCP临床路径手术治疗与未实施临床路径治疗作对照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

2.2.1 基本资料比较

对ERCP路径组和对照组病人年龄进行t检验, 男女性别比例进行χ2检验, P值均大于0.05, 两组病人平均年龄和男女性别比均无差异。

2.2.2 病人住院日比较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 对胆总管结石实施ERCP临床路径以后, 路径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只有8.23天, 远远少于普通对照组7.15天, 将近缩短了46.5%;术前待术日也只有3.56天, 少于对照组2.38天, 将近缩短了40.1%。两组数据P值均小于0.01, 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实施ERCP临床路径在缩短平均住院日, 提高工作效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2.2.3 病人费用比较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 对胆总管结石实施ERCP临床路径以后, 路径组病人的住院总费用比对照组少4 768元, 节省了30.6%;而病人的每床日费用比普通对照组增加了388元, 增加了35.8%。两组数据P值均小于0.01, 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病人来说, 实施临床路径能帮助其较少医疗费用;对于医院来说, 每床日费用的增加表明医院的收益率也增加, 也就是说, 实施临床路径对病人、对医院都获得了双赢的结果。

2.2.4 变异情况分析

在201个实施ERCP临床路径的病例中, 共有62例发生变异, 变异发生率为30.8%。对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发现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发生手术并发症、手术室无法按时安排手术、部分检查未按时出结果和病人要求延期出院。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优点

传统的临床路径管理方法有可能会给医护人员增加一些文字书写工作, 而我们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流程化系统控制后, 医师只需在计算机里就能完成医嘱执行操作, 避免了传统临床路径推行方式带来的工作负担。应用流程化控制系统还加强了对临床路径的实时监控管理功能, 而且大大方便单病种管理的质量控制及变异分析, 使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得以实现, 并为临床路径的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

3.2 加强对医院整体运营的系统化流程管理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院质量管理模式, 它可以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 离不开临床、医技、后勤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麻醉科、手术室有可能成为外科系统实施临床路径的瓶颈科室, 影像学或其他检验报告不及时, 甚至药物采购、配送等后勤系统都对临床路径实施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我们的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虽然能保证医生严格按路径实施治疗, 但是不能有效监控并保证医技、后勤等部门对临床路径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比如从以上胆总管结石ERCP手术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术室手术室无法按时安排手术、检验部门不能按时出报告结果就是改路径实施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所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医院整体的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同感

目前使用的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性系统虽然可以规范医生诊疗习惯, 但是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生诊疗工作的自由, 有些医生甚至认为实施临床路径不利于医学工作的研究和创新。而在实际操作中, 医生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关键, 如果不能完全得到医生的认可, 就有可能使得医生对入径标准掌握不严, 降低入径率, 部分适合实施临床路径治疗的病例不能按路径实施管理, 甚至对后续的推进工作形成阻力。所以我们在制定病种路径时, 会要求科主任和首席医生积极参与到路径修订的工作中, 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充分征询他们的意见, 制定适合我院实际的临床路径, 提高医生对路径的认同感。同时, 我们也加强了对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不仅使医务人员理解循证医学的理论和临床路径质量管理方法, 又帮助医务人员更快适应临床路径流程化系统管理, 这样就便于临床路径工作顺利开展。

3.4 探索、完善节点式、分段式和分支式流程化控制系统

由于外科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方法相对单一, 在流程化控制系统中容易设计、管理, 我院在此类外科择期手术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其他病种, 尤其是内科疾病以慢性病为主, 病情复杂, 合并症较多, 且多以药物治疗为主, 所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对此, 我们正在探索开发多途径临床路径管理方法, 将复杂疾病设置“诊疗关键点”[4], 以节点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还探索设置分段化临床路径管理模式, 比如对糖尿病设置入院前检查路径, 对剖宫产设置产后护理路径,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疾病, 仅设定入院到血透开始的一段路径。另外, 还有部分病种存在多种治疗或手术方案, 比如对阑尾炎治疗可以行腹腔镜手术, 也可以行常规开腹手术, 两种手术方式都可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只是在入院后医生有可能根据病人病情作出不同的手术方式选择。在我们现行的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中, 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模式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单一流程化管理, 没有实现节点式、分段式和分支式流程化系统控制管理, 这成为我们在现有的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中需重点攻克的难点之一。

3.5 加强系统的变异分析管理

对临床路径进行变异分析管理是实施临床路径持续改进的基础, 通过对变异数据的分析, 可以为临床路径的修改、完善提供重要依据, 使之不断改进, 形成一个良性的医疗过程。在原先的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中, 我们要求医生对变异原因进行输入, 但是我们发现, 在所有变异原因中将近60%没有输入或随意输入, 导致最终变异分析困难, 影响改进效果。后来, 在设定临床路径开始, 我们就和医务人员一起讨论, 尽可能列举该路径有可能发生变异的所有原因, 既包括了医院系统管理的原因, 比如手术室无法安排、各类检验、检查无法及时完成、物资设备发生故障或药品供应不到位等等, 又包括了病种本身的原因, 比如发生院感、术中、术后出血或合并其它并发症等原因。经过系统重新设计, 一旦发生变异, 医生只需在变异信息框中选择发生变异的原因就可, 无须手工输入, 方便了变异信息的收集, 使变异分析数据更加完整、准确。即使这样, 由于疾病复杂程度差异及患者的个体差异, 有时候我们也不能预先考虑到所有变异的可能, 对于少数变异还是需要医生去输入, 而我们也应该持续不断地充实、发展变异信息数据库。

摘要:文章以胆总管结石ERCP手术临床路径为例, 介绍了流程化控制系统在临床路径中的应用, 实现了临床路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使临床路径得以顺利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ERCP

参考文献

[1]陆栋定, 吴雁鸣, 徐德志, 等.临床路径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 (7) :17-19.

[2]季一鸣, 罗文达, 褚江洪.临床路径推广难点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5, 12 (5) :20-21.

[3]曹坤, 叶永斌, 蔡双宁.住院流程标准化计算机管理的实现[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15 (1) :47-48.

8.临床路径系统方案 篇八

【关键词】微创临床护理路径;心血管介入;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61-01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术将治疗用的各种器材送入心脏或血管内进行治疗和诊断的方法,其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手段[1]。但因患者对于微创介入治疗的理解能力不足,故其往往认为该种治疗与外科开刀手术相似,并极易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不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从而对治疗结果造成不良影响[2]。本次研究将以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血管介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微创临床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心血管介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11-71岁,平均年龄为(46.8±2.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为(46.4±2.2)岁;其中38例患者进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19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3例患者进行先天性心脏封堵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较好。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微创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成立微创临床护理路径监督小组,并依据患者的具体需求以及病情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表中要包括健康教育的宣教形式、宣教内容以及具体的护理流程、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药物治疗、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锻炼、出院指导)等,患者入院后依照表中的相关流程进行临床护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则要及时通知患者主治医生,并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将主要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以及住院时间等)。

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将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表中共包含三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意义。

2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其具有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等临床优点[2],但同时也需要辅以良好全面的护理工作才能确保理想的手术效果。临床护理路径可在将被动护理有效转化为主动护理,从而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工作的优质性[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心血管介入患者采取微创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并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诊疗方法的了解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李秀习以及李茂华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3]。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可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高淑兰,刘威,潘颖丽.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及护理满意度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8(9):133-134.

[2]李秀习.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3(5):728-729.

上一篇:大学党员自我总结下一篇:生命因奉献而精彩(税务事迹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