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班家长会主题

2024-10-14

美术班家长会主题(8篇)

1.美术班家长会主题 篇一

主题式家长会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准备

各位家长: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今天的家长会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先请家长集中在这里,由我代表大班的老师来讲一讲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准备的问题,第二部分请家长回到自己教室,听班级老师讲一讲本学期的教育目标和需要配合的工作。

临近毕业,经常会碰到家长们问:“我们的孩子整天想着玩,怎么办?”还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学习没有长性,怎么办?……” 家长们一方面对自己的子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方面对孩子即将入小学又无所适从,往往为子女入学投入相当可观的精力和财力,结果却事与愿违,所以,这时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下面,我从两大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第一方面,我觉得入小学学习是幼儿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4各方面:

1、学习任务不同。

2、生活制度不同。

3、师生关系不同。

4、同学关系不同。

第一点,学习任务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园比较注重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教与养的双重认务。孩子在幼儿园中主要是学会一定的生活技能,知识的学习则注重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行智力训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要求不高。因此,幼儿的学习常常渗透在各种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活动之中,孩子不会感到压抑、厌倦、紧张。比如:生活技能的培养,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很重要,我以前带过的班级中,有个家长不重视这个问题,妈妈晚上打麻将晚了,第二天要么迟到,要么不来了,还有下雨天是不来幼儿园的。孩子经常迟到,以致于来不及吃早饭,经常胃疼。还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上一天班休息一天,休息天会睡得晚一些,送孩子上幼儿园也经常会迟到。这些家长认为,现在迟到没什么关系,只要上小学不迟到就可以了,同样,学习习惯也不是几天就能养成的,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无论什么事,不要等到了时间再说,也不要指望等到了时间自然会好的,就象机会是人人平等的,只不过就看你准备好了没有,如果准备好了,你就会抓住机会,如果你没准备好,即使它来到你的身边,也会悄悄地溜走一样。在这里,我要举一个“孟母三迁”的例子,不知家长们是否能引以为鉴?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三次搬家,最后,在专门培养宫廷礼仪的官府学院旁边居住,古代的家长就那么重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何况我们现在的家长呢?如果你的孩子生活技能还没有培养好,穿衣、吃饭到现在还要家长包办,那么,到了小学,肯定就适应不了小学的生活。因为你经常迟到,流动红旗就会被别的班级拿走,同学就会因此而责怪你。还有吃饭的问题,平时在家大人喂的话,到了小学吃饭肯定很慢,下午要上课了,人家都已经做好上厕所或者休息的准备,而你却饭还没有吃好,下午第一节课又要开始了,长此以往,他会有自卑感。所以,不要小看生活技能的培养。

还有,幼儿园的学习注重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学习起来就比较专注。一般我们在教孩子绘画前会运用一些谜语,或者小故事来吸引孩子。比如;画小兔子的时候,会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主题,先进行提问:“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你们猜猜是谁?听仔细了,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一蹦又一跳,爱吃青菜和萝卜。小朋友猜出来后情绪比较高,那么,这时老师再拿出范例,请小朋友观察,小白兔的头,身体是什么形状的,那么根据形状进行画画,幼儿就比较容易掌握。同样是小白兔的活动,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年龄制定不同的要求,小班我们以涂色为主,学习画基本的线条、各种几何图形的技能,中班要求幼儿根据图形进行组合,学习深浅颜色的搭配,大班要求孩子会根据故事情节画故事画。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非常愿意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由于我们安排的活动是由浅入深的,形式又是具体形象的,所以幼儿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责任,他们必须系统的掌握自然的和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无论是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的内容都要学习,这些都会增加小学生的压力,就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紧张。

第二点,生活制度上有什么不同呢?

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是动静交替的,每天上课时间不超过1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并且有2个小时的午睡,从时间的安排上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生活是十分轻松的,小学生呢?他们是以上课为主,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幼儿园在对幼儿的吃穿睡等方面是照顾得比较周到的,比如:从小班开始,无论是运动还是午睡,我们都要求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在运动中,孩子肚子露出来了,老师会提醒他们把肚子保护好,嘴巴干了,老师会提醒他们去喝水。而小学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颜色比较鲜艳,桌椅可以移动,有玩具柜,自然角,图书架等可供幼儿娱乐活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大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孩子缺乏吸引力。

第三点:师生关系有哪些不同呢?

在幼儿园,孩子们往往把老师看成是妈妈、阿姨、外婆,老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活动、游戏、散步,师生之间容易形成亲密的关系。在小学,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材进度,作业批改,以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的关心相对较少。

第四点:同学关系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松散,基本上是游戏玩伴,有时发生小摩擦会来告诉老师,刚刚转身却又一起玩了起来,也没有竞争的意识。进入小学则不然,同学之间的关系开始有点复杂了,但起决定因素的有两点:一是学习成绩,二是活动能力。一般来说,学习好,能力强的小朋友,在班级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但在优秀学生中,往往会展开竞争。并且常常会产生嫉妒的情绪。

由此可见,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如:对学习感到紧张,学习负担加重,睡眠不足成了一年级小学生遇到的又一个尖锐的矛盾,久而久之,人消瘦了,体重减轻了,性格也由活泼变得沉默,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接受能力较慢,以至于跟不上集体生活的节奏,也就会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产生自卑的心理,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在入学前的一段时间里,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准备。

第二方面我要讲的是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做好入小学的准备呢?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1、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一般来说,儿童到了入学的年龄都盼望上小学读书,期待着戴绿领巾,红领巾,有的孩子还向往过节一样盼望上小学,上学以后,如果感到心情愉快,学习轻松,这样的孩子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例子: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常常对他说:“现在让你多玩玩,以后上小学就没时间玩了。”这样,在孩子的心理上会形成上学很苦的想法,也有的孩子目睹邻居家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父母的责难,如果家长不积极疏导,孩子就会流露出畏惧上学的紧张情绪。

比如: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开展一些培养孩子自信心,增强责任感的活动,如开学安排的大带小的活动,中班的时候经常会把弟弟妹妹弄丢,到了大班这种现象就不会出现,在玩海洋球时,看着大班哥哥姐姐帮弟弟妹妹穿脱鞋子,他们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还有大班每年在六月份都要开展“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与小学老师联系参观小学的事宜,观看小学生升旗仪式,看小学生上课,初步了解小学生生活,模拟做小学生,整理学习用品,还要每天背书包上幼儿园,这些都是为孩子入小学作的心理准备。

2、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的物质准备呢?

孩子上学了,家长们一定会为孩子选购图案美丽,富有童趣的书包,文具盒及必须的学习用品,这不仅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并且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是一名小学生了肩负着努力学习的责任。良好的学习愿望与适度的物质条件相结合,可以增加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

2.美术班家长会主题 篇二

2003年,首届北京双年展得以创办。该展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型国际美术展览。2006年9月公布的中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其列入“重点扶持知名品牌文化活动”,表明中国政府对该展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确立了北京双年展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国际知名品牌的战略目标。2003年到2008年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累计展出作品两千余件,参展国家增至81个。参展艺术家中,既有代表各国当代艺术成就、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更有众多颇具潜力的青年艺术家新秀。

学界认为,北京双年展的不断发展,取决于其文化视野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在展现当代艺术自身的创造与发展情形的同时,要尽可能关注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联合国环境方案》警示:“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这句话意味深长。以“生态与家园”为主题的第四届北京双年展,将从艺术的角度呼吁人们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建设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拟邀请八十多个国家的约五百件作品参展,于2010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将集中呈现中国与世界各国当代艺术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化立场和艺术担待。大“生态”概念,具多义性、当下性,突出了问题意识;“家园”既有积极的建设性意味,也有对人为破坏活动的批判。北京双年展的主办者希望该主题能形成自然——人本——社会的互动,挖掘出艺术介入生态的成功案例。

“生态”主要是指“生物的习性、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即人类与其他物种在一定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需要我们共同应对。用艺术形式呼吁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和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也是当代艺术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本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生态与家园”,旨在表明中国与世界各国当代艺术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化立场和艺术担当。就广义来说,“生态”不仅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家园”不仅代表物质环境,也寓意精神家园。该主题亦可分几个部分,如生态危机、环境保护、生命礼赞、自然家园等。

据估计,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的参展作品中,有些是对生态危机的警示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的批判,更多的将是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的推崇与赞扬。这些作品着重抒发关爱一切生命的情怀,寄托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理想,以期激发公众自觉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克服生态危机、建设绿色家园的信心。

3.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历史机遇 篇三

著名油画艺术家

采访时间

2012年8月

曾参与历史画创作。

那段历史时期,很重要的艺术家都把这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对于我们党史、对于革命题材,感觉、认识、态度都不一样,那个时候就是以主题性重大题材为主,特别是油画就是以主题性绘画为最高的创作成就。作为历史画,它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它所反映内容的知识感、历史感、时代的真实性比现代人画出来的要贴切。

馆里对画家创作提供了什么条件?

上世纪50年代初参加历史画创作的画家现在可能也都去世了,我们创作的时候,他们都是领导小组的成员,了解比较多的应该是罗工柳,还有侯一民可能知道多一点,因为他是学校党委的,他会多关心一点组织工作的事,我们一般青年除了上课,别的事都不参加,也不知道。我画的几张历史画,五六十年代两张,再往后就是“文革”当中70年代画的两张,我们都是领导通知,叫我们去我们就去了,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刚工作不久,我是1957年从油画训练班毕业,毕业之后才开始画的。50年代在学校画的,后来60年就是在和平宾馆,全国的画家全集中在那里,“文革”中是在博物馆画的。

为什么集中在饭店?因为当时是困难时期,那里供应好一点,可以吃饱。画画材料都是博物馆提供的,当时博物馆还很重视,买外国颜料专门为了画历史画。当时创作在饭店住了有好几个月,施力行、陈大章、周士崎、李仁才都是美术组的。

实际上博物馆我去了两次,一个是1960年那次,革命博物馆集中起来组织的就是东方饭店那一次,后来就“文革”了,“文革”中间,我正在下放劳动,为了创作任务又把我们从农村调过去了,调过去先完成了一幅画,后来又去深入生活,然后画了另一张画。

馆里对画家创作提了具体要求没有?

一般先由内容组介绍一下题目内容,我们自己找资料,找馆里了解情况,或者是到馆里头借一些资料,没有的集中起来开太多会,现在中宣部组织历史画是全国集中起来开个会,提出具体要求什么,那时候没有,都是一个个的交代任务,然后你来熟悉这个内容自己去创作,创作中间领导会通知你什么时间要看,包括我们在东方饭店,60年代初的时候,也是几次去看稿子,由馆里的领导、美术界的领导组织起来的一张一张看。每次看稿都提具体意见,比如是内容上的问题,还是艺术创作上的问题,都会提出来一些要求,我印象当中50年代学校的专家比较多。

画的人物是根据史料来画?还是模特?

根据史料,模特是作品创作当中的事,因为在构思阶段主要是要找资料,用不着模特。一个是文字资料,比如回忆录,当时一些记录是有关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事实,查历史博物馆的资料,然后就是找相应历史时期的图片,有些时期的图片比较好找,抗日时期照相比较多,再往前就比较少,有的时候我们还跑到新华社去找资料,当时很重视,关键是多找资料,还有到当地搜集资料和访问,我画农讲所的时候就是到当地,访问当年的农会会员。

作品最后由馆里收藏,如果需要收集资料深入生活,都是馆里提供介绍信、提供费用,然后你自己下去。当时很方便,坐火车到那,下车自己背着行李到县招待所,县宣传部给介绍信,给你介绍到招待所和乡政府。像农讲所那时候的资料都有限,照片也很少。我印象当中,就抗日时期的资料最多,越早期的资料越少,顶多有时候画报上有早期相关的人物。我这个是毛主席年轻的时候相关时期,相应的就是毛主席青年时期的图片,毛主席形象还比较好找一些,其他人的形象就难找了,至于群众形象只有间接参考了,从那个时期的照片反映当时群众是什么衣妆、什么样子,具有相应的时代特征,能够有共通的参考价值,在那里头转换成你这画里面的人物,不一定就有你画里面要出现的那个人物的形象,有时候访问人家给你说一说情况。

您创作狼牙山五壮士油画采访了解放军战士,五壮士当中还有活下来的吗?

活下来两个,我见过一个,我还给他画过像。那些资料还在,画的像还有(素描像),我去狼牙山深入生活画的一些写生也还有。包括画农民运动时候就下去画当地的农民,虽然不是那个历史时期的,但是是当地农民的形象,那个时代的老人不一定都在,但是老年人还有,根据自己的题目,你到当地去深入生活,能去的尽量去,画一些人物和场景的写生。那时候有相机可是不简单的,我们基本上都靠画的,画速写、画图像,没有照相资料留下来,有相机都是到后来的事了。“文革”以前都很少有相机,都是单位才有,单位有摄制组,或者照相组可以拍点资料什么的,个人很少有。

在创作当中,国家有领导人来审查内容吗?

创作当中就是馆里头领导,跟有关内容组,然后就是美术界的专家,国家领导人没有参加审查。我们当时是青年教师,正在上课的时候,当时的系主任和革命博物馆的同志把我叫到系办公室,拿了一个本子,上面有个革命题材的目录,跟我讲革命博物馆历史画的任务和重要性,然后希望我能够从中选一个题目。因为我对《狼牙山五壮士》这个故事比较熟悉,多次赴狼牙山体验生活。油画《狼牙山五壮士》中5位战士屹立山头,摆出准备跳崖就义的造型,同时又像是耸立在山顶的丰碑。当时有一种文艺思想,就是觉得表现英雄人物必须要把他们放在战斗当中。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经过不同的审查,有一些领导觉得画面上五壮士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还准备跳崖,是对五壮士精神的一种歪曲,这种意见还很强烈。我为此感到十分痛苦,在宿舍里绞尽脑汁,最后又画了两张,一张是冲出战壕的,一张是扔手榴弹的。又有领导觉得还不如原来那个更能体现题材的特点,而且认为苏联也有类似的作品,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所以就对原稿重新给予了肯定。

当时有没有稿费、证书?

当时没有证书,但是有稿费。我记得400多块钱,我们工作都是几十块钱。

过去这个意识,不像现在,反过来了,过去报纸、杂志,包括出版社出版画册也好,发表你的画都要给作者钱的,都要给稿费的,现在反过来出版作品找你要钱,不给钱要给画,过去是他发表你的作品应该给你报酬,因为创作是我的,你发表,你用我的东西,我是版权者,过去很正规的是出版单位按照工作需要选发表作品,现在有点乱了,作者出钱就可以出版作品。严格来说,现在的规律不太对,但是,市场经济现在很难说,你发表你就得给钱。

你觉得现在历史画还有没有必要再延续下去?

前几年不是组织一次重大题材创作吗?那是新时势下的一个开创,好长一段时期对历史画、大规模主题性革命题材的画不太重视,中宣部、文化部提倡组织重大题材历史画,之后各地开始重视,现在很多省,包括很多重要博物馆,都在组织本省的革命历史画,部队也重视了,部队也要组织军事画。现在好几个省,最早是浙江最快,在中宣部重大题材开始同时,他们就组织一个浙江省的重大题材历史画创作。

中央开始重视了,咱就重视,文联不是还准备画五千年吗?它不只是革命题材,它是涵盖整个中国历史。现在搞创作就是先组织一个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会有一批专家,因为它是各个画种的,包括评论家,主要还是讨论,一次次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制作过程当中不断的给提意见,让作者修改,一些问题在过程当中就去解决。因为艺术委员会里头都熟悉,谁能画这类题材的画,有人画的很好他不画这类画,有的人善于画这一类的,哪些人可以画,他适合于什么样题材,有的就是约请他画,有的是自愿投稿的,投稿之后由相关方面和艺术委员来评判。

50年代都是邀请的,以前没有自愿投稿,以前也没那么多好画家。我当时是最年轻的,现在就是两条腿,一个是群众自愿投稿,一个是约请画家来画,由专家委员会来审定、选择,决定哪个有发展就让谁画下去。很难说哪个时代优劣,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这一批也出现了一些不错的画,但是,有很多画问题还是存在的,并不是说张张都是精品,也不是说都不怎么样。一百张画里面总会有一部分还是可以的,经过历史考验的话,可能有一些能够留下来。

相比较,您参与的几次创作,我觉得是很有代表性的。

那个时期不一样在于那时候比较集中,而且任务很明确,选择画家针对性比较强,都是很有能力的画家,像董希文这些人,现在画家整个队伍的状况跟那个时候不一样,以前美协会员才有多少人,而且画油画的人更少了,全国谁画的好都知道,美术馆当时内容也没那么多,现在组织画家的面大,各方面还是有区别的,水平也有区别,最后文化部可能也分几等,大体归类哪一类好一点的稍微稿费多一点,稍微差一点稿费少一点,还有一个工作量,有的工作量大一些的那就多一点稿费,工作量小一点的就少一点。

我觉得这很重要,就是组织工作本身要组织好的话,它能使作品质量有保证一点,如果中间组织工作散,反正题目给你了,到时候拿东西来,那就很难说怎么样,虽然画家都是经过选择的,但是画家都有局限性,他对一个问题的理解,特性题目这段历史状况,有些画家了解比较多,有些不是太清楚,毕竟是过去的事,有的还要靠内容组给介绍,或者靠深入讨论才能获得当时的感觉,能够把主题、情节确定比较合适一些。

领导提修改意见,画家和画家之间互动,人也多,一百张画,每一次文化部都是全国要一起看稿子,那工作量相当大。“文革”以后,就没有历史画任务了。

历史博物馆60年代开馆,不是专门展那些画,就是配合陈列,大部分都是底下摆实物,上头对应历史时期挂一张画,都不是作为独立展出艺术品,主要还是史实陈列,这些画等于是配合的,有点气氛,另外有点生动形象的东西,要不然都是文件、刀枪。现在新创作的题目内容也会多一些,因为革命博物馆要求不一样,现在这种创作是艺术创作,它不是作为史实一定要怎么样去解释,可以从艺术家角度来表现,需要有艺术的表现。但是,博物馆组织就要配合馆在史实方面的展陈会更多一些,哪些题目该换,哪些不该换,但需要配合一张什么内容的画都是由馆里陈列需要来定的。

这些画在史料的陈列里头,要是画好的话,给人家印象会很强,它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印象,当时是什么样、什么气氛、什么情况,你光看文献很有限,现在年轻人想象的空间有限,怎么去想也想不出来,就需要靠一些实物配合图像和艺术创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时间,在您的艺术创作当中,应该还是比较重要的一段时间。

我在五六十年代一直到70年代的主要创作,基本上都是以历史画为主,因为“文革”当中在学校里头开大会,搞运动,那时候画画除了毛主席像,红卫兵展览会要去布置展览,需要画毛主席,基本上没有艺术实践,后来就下乡去农村劳动锻炼了,等于是初期那阶段结束了之后,北京的所有机关部门学校都下放了,我们是部队带领到农村去劳动的,实际上就是进行改造,有的老先生身体不好就下不了地,在村里头养鸡、养鸭、养兔,也得劳动,有点强迫性的,属于改造,我有两张历史画就是在这个劳动当中调出来为党中央任务,革命的任务。

请您评价一下那段历史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什么位置?

那应该说很重要,那段历史时期,很重要的艺术家都把这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对于我们党史、对于革命题材,感觉、认识、态度都不一样,那个时期艺术创作基本上没有现在这样多元化的一个时代,创作思想很宽,创作的题材范围也宽,画的东西多了,那个时候就是以主题性重大题材为主,特别是油画就是以主题性绘画为最高的创作成就。

主题绘画当中除了反映社会重大的一些现实事件,那就是革命历史画了,应该说在美术创作当中属于高难度的、很重要的一个创作领域,艺术家能把这个画画好了也属于你艺术成就的一个体现,那个时候创作思想比较重视这一类创作,特别有成就的艺术家当时都是画这种作品的,50年代其他任务也没有,社会也不是像现在这么活跃,画廊、展览也没有这么多,你要搞创作,除非能画点肖像、画点静物、风景。国画当然好一点,当时山水、花鸟在社会上还不被重视,而且有一段还要批判,游山玩水、花花草草,不革命,顶多叫做有益无害论,就是说这种东西留着它也可以,也没什么害处,消除革命意志那就叫有害了,可以肯定也可以保留,但是,没有把它算作艺术当中多重要的一个东西,当时艺术的口号强调艺术要为政治服务的时代、要为革命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那时候画山水画的很多人都很苦恼,后来为了紧跟时代,画家在山水画加上公路、沟渠或楼房。其实这都跟山水画(原来意义上的)完全两回事了,这些是那个时代文艺思想局限性,那个时候对革命历史题材特别是画油画极重视,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来画,这种情况下一些作品都是有一定水平的,虽然在油画技术上不如现在这样熟练,油画的特点、油画的技法更加有艺术性,那时候叫土油画,但是作为历史画,它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它所反映内容的知识感、历史感、时代的真实性比现代人画出来的要贴切,它像那个历史时期的东西,现在画出来很多人物都不像,都像在演话剧似的,一看就是现代人,形象的风貌、气质都不像。

前些年我在青岛参观一个庙,我看门口收门票的道士,穿着皮鞋,留着长发,虽然穿着道士服也不像出家人。现在很多画里头也有表现得不好的,也就是图有外在的一个附加物,实际上掌握当时的人的精神、捕捉事件的真实的一种内在的感觉,形成历史画真实的时代风貌,这许多方面都不如老画。

那批老画虽然技法上不一定很强,但是,表现那个历史时期这种精神应该是非常好的。你看革命纪录片里面的群众,你再看看现在拍电影里面的群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个感觉,那个历史时期很多人是亲历过的,有很多人就是抗日战争里出来的,他贴近,他更能够把握以往时代的脉搏。

评价那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画总的来说,应该说是相当难得的保留下来这一批东西,它有很多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技术性来说,可能它有不足,但是,从历史画来说,全面要求,反映历史的那种真实情况,给人们提供历史时代气息,要配合你的历史陈列那更好。但是,对艺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还是应该尊重它,艺术处理艺术表现和技艺仍然是重要的,因为它起作用,要不然就不是规律了,要不然它就没有艺术表现力也没有艺术价值。

请您能否预测一下中国油画的发展及市场前景?

我们国家油画态势很好,各方面都很活跃,连市场都很好。从一个角度说这是好事,画值钱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混乱的现象也存在,这就是绘画的艺术价值判断不一,特别是市场比较混乱,在学术界也有它的认识,不是太明确、太清晰的东西。现在就是跟我们社会发展一样,我们国家大好形势,建设、发展多好,外国人来一看全国都在盖房子,但是,深入下去是乱局一片,有很多问题,这样房地产发展好吗?这样社会城市的发展、这样的规划、这样的建设,包括这样的速度,城铁快运不就是太求速度了吗?就出事故,很多的问题,我们艺术也是这样。艺术发展也是很快的,但是里头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作为学术研究,怎么样能够促进艺术健康的、更好的去发展,需要很深入的思考,各个方面都应该很好的去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怎么来理顺,其实现在油画创作和中国形势完全是一致的,艺术发展也是同步的,什么风格都有,当代的、古典的、表现的、写实的、照相的,卡通的,什么都有,美术馆什么样的展览也都有,各种美术馆不一样,总的来说是好事,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是好事,总比不盖新房子好吧,比国家经济上不去好吧?出现这些问题想办法逐渐去解决。包括我们文化艺术,你说音乐、舞蹈、戏剧里头没问题吗?问题一样多,全都是一致的,只是艺术形式不一样,是我们国家从事文化工作人的一个状态的反映,他的水准,他对事物的认识反映在他的艺术形式、艺术表现上,他的思想状态、他的水准、他对事物判断应该怎么样去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是能够引领人民提升文化高度、精神高度的,哪些东西是不好的?现在弄不清楚,你说不好,有人说好,闹不清谁是谁非,当然也不能简单化,多元社会就是这样的,在发展当中逐渐辨别,美术市场也是这样,他那几千万的就比你几十万高?他的学术价值和他的艺术价值,还有他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究竟怎么去认识。

这是我们艺术学当中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化艺术当前有哪些问题?前一段老跟着外国人屁股后面走,外国人就是真理,外国提倡的主流思想,就是全世界的思想,你说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问题,咱们大家都恶搞,你说这是不是一个真理?应该怎么理解和认识?从哪个层面上去认识?我们中国需要怎么样?问题多了。

现在当代艺术、传统艺术问题都有,当代艺术也不是都有价值,也不是都没价值,传统艺术也不是都有问题、都陈旧,但是,传统艺术毕竟有它陈旧的东西,有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东西,但是,有很多东西又是很好的,当代艺术有时候它引领时代,有些东西又不一定引领时代,究竟什么是能够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个现在是这样一个混乱的历史时期,需要各个方面从理论界和实践的艺术家本身去深入的思考,思考重新给自己有一个价值标准的判定。

现在我们价值标准如何呢?整个社会价值标准都混乱,一个人一个说法,你否定它这个东西,他就肯定这个东西,因为一个事物,说东边的有,说西边的也有,你强调它一点,它都有道理,但是,究竟的道理应该怎么认识那就很难说了,不像五六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简单化,那时候毛主席说了算,但是,毛主席说了算的有很大一部分是符合真理的,它是促进艺术利于社会发展的,在某程度上也有问题了,现在谁说了算?谁说了都不算,反正我自己说了算,老子天下第一,都是这样的,你说你批判谁,比如二人转,你批判它恶俗,那不见得,但是,你说它有恶俗没有?也有,里面是不是都是恶俗?也不见得,它有那种民间的、人民的健康的东西,很复杂,现在就是这种状态,所以,美术界也是这样,从“798”一直看到美术馆,到民间陈列的这些东西,一直到历史题材,你怎么认识?好现象都出来了,就等于是一片干枯大地,现在花花草草都在生长,你去捡去吧,你怎么样去给鲜花浇水,怎么样把有问题的清除?这是一个很极端复杂的工程,也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解决的。

4.家长会主题标语 篇四

2、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3、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4、播种生活,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5、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6、让我们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7、成功,我们共同创造!

8、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9、孩子的成长是你我共同的心愿

10、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应该谈谈。

11、尊重,沟通,共勉。

12、知识是永恒的追求。

13、用同样的心教育每一个人。

14、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15、多关心孩子,不要只关心成绩;多鼓励孩子,哪怕微小的进步。

16、培养好孩子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17、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你我共同的心愿。

18、家校共携手,构建和谐校园;学校新整合,谱写教育新篇章。

19、孩子的成功,需要我们共同创造。

20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

21、为了孩子的明天,请常来学校看看。

22、只要我们携手努力孩子明天会更美好。

23、家校合作是培养好孩子的重要前提!

24、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25、关心子女的成长,从我们的沟通和合作开始。

26、用关爱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用进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5.幼小衔接主题家长会 篇五

一、幼小衔接的原因------为什么衔接 1、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

孩子在六岁之前的成长要经过许多的关键期和危机期。三岁入幼儿园时,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出现了第一个危机期或适应期,产生分离焦虑,自我意识已形成。六岁从幼儿园入小学,又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又出现一个危机期或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孩子既感到自己长大了,在身体、年龄等方面长大了,但在心理上还不很成熟,这就出现了心理上的矛盾,既要独立,又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因此,有时表现出逆反现象。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特点,只要及时的注意,给予良好的引导和帮助,就可以把此现象降到最低。2、幼儿园到小学的六大断层

(1)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老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老师,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2)学习方式的断层:幼儿园是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小学则是正规科目学习方式,孩子必须适应集体学习的新形式。

(3)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需要,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4)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可,产生新的归属感。(5)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老师都对小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习减少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尤其是家长,希望每次考试要得100分,要当班干部等。

(6)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园的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

以上这些断层使30%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二、幼小衔接的内容------衔接什么(一)激发良好愿望,提升学习兴趣: 1、愿望和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关键,通过各种手段,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自豪,骄傲,自信,具有上进心,期盼上学和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天,产生内驱力。并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要用上学和小学老师恐吓、吓唬孩子。2、提升学习兴趣:

让学习象游戏一样有趣----在游戏中学习。

在学习中赞美孩子----“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精神奖励为主。

消除学习辛苦的印象----让孩子喜欢学习,产生学习的动力,因为有动力就不觉得辛苦。

让孩子领略学习的成就感---取得成绩得到认可和赞许,会增强自信心、求知欲、满足感,而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的学习素质,即学习的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其实就是学习,观察大自然、人事物。但观察不等于毫无目的,东张西望走马观花,而是落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发现事物间的区别、现象、变化,并带着问题去观察。如观察洗手间位置,家长止步线,老师办公室位置,周围同学,街道周边标志物等)

2、专注能力---起到决定作用。要求孩子做事情专注的做10分钟不要三心二意的一小时。家长首先做事情要专心坚持,要与孩子共同专心做一件事情,创设安静环境,避免新奇东西干扰等。

3、记忆能力---整个智力能力的基础。一年级写100个字,认400个字,拼音,课文背诵全靠记忆。记忆又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和意义记忆(理解后记忆),引导孩子联想记忆,理解记忆,靠方法记忆。

(三)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书中自有黄金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书能培养专注力,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读书是主要学习手段之一,培养孩子爱读书:首先家长要爱读书;多与孩子共同读书,作为消遣;选择适合孩子的书,避免大部头书吓倒孩子;让孩子随手可及喜欢的图书;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广泛阅读;和孩子讨论读后感等。阅读

阅读能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持续念故事给孩子听。

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这是对幼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

千万不要在孩子间横向比较,给自己的孩子乱帖标签。看到别的孩子能背20首唐诗而自己的孩子只会5首就说孩子笨,这样的标签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阅读、背诵不是任务。听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教育是有启发性的。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三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表达

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想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

练习手段有:坚持口述日记;多用提问方式与幼儿交谈;延伸孩子的话,引导继续表达;多与孩子说话,要学会渲染;多听孩子表达,耐心倾听;创造机会让孩子表演展示;看图说话或编故事。

2、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让孩子理解时间。儿童初步的时间观念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几点该干什么,还有多长时间该干什么等,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时间长度。

让孩子珍惜时间。认识钟表,在规定时间做完规定的功课和工作,提高效率。让孩子知道自己下面要做什么,有计划表或作息时间表,自己掌握。做到先学习后玩。承担因迟到带来的后果。3、克服孩子粗心的坏习惯

粗心不是习惯问题而是学习能力问题,是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和改正。

不要只重视孩子学习上的粗心问题,而忽略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纠正孩子粗心首先要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日常生活中避免粗心的情况,才能养成细心的习惯。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养成准时睡觉和按时起床的好习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准时上床,独立入睡,不轻易改变作息时间。设置闹铃,按时起床;和父母穿衣比赛;坚持早锻炼等。

2、让孩子喜欢吃饭,避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3、热爱运动,除单纯的玩耍,还包括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拍球、跳绳等。以次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积极心态;家长要参与孩子游戏,充当孩子的玩伴。

4、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家长起到示范作用,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设立孩子自己专用的物品、空间和抽屉,允许孩子将房间物品弄乱,但要自己收拾打扫整洁;经常要求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物归原处;自己洗手绢袜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5、自我安全保护:

(四)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1、让孩子学会独立。独立性非常重要,小学生会碰到很多障碍和困难,要独自面对和解决。

常见现象:家长代劳提书包、收拾书包,家长三陪(陪读陪写陪做),家长不陪孩子不会做作业,忘记带书、红领巾等,喂饭,帮忙穿衣服等。

造成原因:家长不放心,不放手,变相的爱变成了溺爱,包办代替太多,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根源是不尊重孩子,没把孩子看作是真正的人。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孩子们生活不独立,而是精神、思想不独立,依赖性强,不会选择和处理任何事情。、培养忍受挫折的能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忍受挫折能使人变的坚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忍不拔的生存能力。3、增强意志力---坚持性,自制力,规则意识。自我约束:一件事必须干完,自我控制,不半途而废。

遵守规则:自我不等于自我为中心,无拘无术,而是要遵守纪律、上课规则。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4、培养自信心,勇敢精神等。、保证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大声表扬,单独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五 幼小衔接的方法----怎样衔接(一)幼儿园方面 具体要求:

每个孩子带一个小书包,写上自己名字,装自己的书、用品,放到固定地点,每天带来,必须配备。

设立值日生,张贴明显的值日生专栏,详细职责分工,制作值日生牌,执行值日生值日制度。

上课时间延长至35分钟,期间减少幼儿外出入厕喝水次数,加强上课常规(举手发言等)。

实行不来园请假制度,幼儿不出勤必须电话或当面请假。

班级配备钟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张贴在幼儿看的见的地方,教孩子学会看各种表。各生活环节“限时制”:洗手,穿脱衣服,叠被子,吃饭等几分钟必须完成。举行各班“叠被子比赛,穿衣服比赛,系鞋带比赛等等多种小学生能力培养的比赛活动”。

各种姿势训练及达标--坐姿,书写姿势,举手姿势。每个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二)家长方面

保证孩子健康体质:饮食,睡眠,运动,环境,心情。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准备一个闹钟,让孩子自己用。

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到超市买东西,买早点,洗袜子等。坚持为幼儿记口述日记:认真对待并坚持。

创设环境,增加幼儿交往机会: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旅游。熟悉交通路线,熟悉小学:到小学参观,与小学生交往。

每天与孩子交谈,倾听孩子心声:不要只关心孩子学了什么,而要关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每天陪孩子专心干一件事情,培养专注力。(拍皮球,串珠,拼图,挑豆粒)多与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认字,多提问孩子,增加认字的兴趣。和孩子大声朗读诗文,练习发音、咬字、气息、感情、流畅。

物质准备(安全,方便,实用):书包,闹钟,铅笔橡皮尺子,记作业本,《格言》

6.开学家长会主题方案 篇六

活动目标:

家校联系,形成合力,促孩子新发展

活动过程:

一、学校组织在多媒体教室集中家长,发放宣传资料等。

二、教师与家长互动 :

(一)、家长交流教育孩子金点子;

1、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诺千金。

2、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逐步培养自查、自学的能力。

3、为孩子营造热爱读书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读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

4、平时多鼓励特别在退步时少指责,孩子犯错误后通过讲道理来进行引导,

5、使之认识到其错误,并保证今后不再犯。

6、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考好后帮助分析考卷,查找其原因,及时查漏补缺。

7、在校所学知识天天吃透,当发现作业中有错的地方及时抄下来,过段时间再让她做一遍,这就检查了她这一知识点有没有真正掌握。

(二)、各任课教师针对班级实际对学科提出要求;

语文老师的建议

语文成绩的提高重在平时的积累,而后将积累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力求每位同学在平时做到以下四“多”:

1、多读, 能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2、多写,每天坚持写好日记,尽量做到能将一件表达清楚,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3、多记,只有善于倾听动脑去记,才会积累到丰富的知识。

4、多说,课堂上要善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数学老师的建议

1、充分关注学习情况,关注作业质量,正视考成绩,特别要留心孩子的书写和错题情况,如果这方面问题突出,说明孩子很浮躁,这就需要适时教育了。

2、经常与孩子进行亲切交流,和他们谈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交谈时,要有耐心,不能简单粗暴。

3、培养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坚持使用草稿纸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让孩子养成过于依赖家长的不良习惯。

4、关注家校互动上教师的留言,及时与老师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最优方案。

英语老师的建议

1、学习英语首先要打好基础。从语音语调做起,多听录音多模仿。学习语言有一个积累过程,在听、说、写、读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是关键。应大量阅读英语小短文,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了解英语社会的文

化背景知识。

2、学习英语是为了使用。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想方设法使用学到的知识。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英语复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或写英语小短文或简单的日记。

3、对于语法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书面练习。

四)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督促孩子认真完成每项作业,特别是听读背的口头作业。

三、班主任汇报班级情况,提出教育孩子的有效建议

1、家庭关系和睦,家庭氛围温馨,家庭稳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2、严多于爱,寓爱于严,忌简单粗暴;

3、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美的细节,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4、家长要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以身作则,注意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5、批评要客观公正,不随意夸大,多一些正面引导,少点责备训斥。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东西他们并不明白,不能操之过急。

6、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不突破底线,不随意妥协。

7、教育要以理服人,忌简单粗暴,不要走向教育的对立面。孩子一般都服理。

8、尽可能多地信任孩子,但不盲目,培养孩子的自觉主动性,及时给予引导。

9、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要思考成熟,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地点。

7.谈家长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误区 篇七

1 家长对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与目标理解片面

针对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 它的目的首先在于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培养孩子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然而有些家长却片面地认为美术教育的价值仅仅在于孩子是否画了一副很像很漂亮的图画。于是为了画一副很像很漂亮的图画, 每次来学习班上课时, 家长就拼命地往前挤并叮嘱孩子一定要抢到最前面第一排的位子;如果抢不到第一排的位子, 家长就会责骂孩子没用;甚至有的家长还亲自出马把别人家的孩子挤走。如果孩子画的不如别的孩子好, 便责怪老师没有给孩子安排好额位置。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美好的心灵, 美好的行为举止胜过一副表面看似漂亮的图画带给孩子精神和成长的的深远影响。家长首先要增长自身的见识, 提高自身的修养。绘画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行为道德修养提高了, 才能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 进而构成健全的人格, 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2 家长的包办阻碍了儿童进行美术活动的创新性与自主性

有的家长过分“关爱”孩子, 认为自己能办的事尽可能替孩子办好, 让孩子集中精力去学习。其实不然, 任何一种学业都有个准备和进行的过程, 绘画也不例外。每个过程都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去体验, 这才算完成一件事的全过程。有的家长就剥夺了孩子做事的过程。如帮孩子找位置、摆放画具、裁纸、削铅笔、挤颜色、甚至调好颜色, 就差帮孩子画了…画好后再帮忙收画具、倒脏水, 需学生干的活都让家长干了, 像是跟了一个“书童”。儿童绘画主要是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有的家长却怕孩子不会想, 而去替孩子想。一张画该画哪里, 还可以再添加什么内容, 涂什么颜色好看, 都要帮孩子拿主意。如果家长在孩子学画过程中, 对孩子“帮助”太多, 孩子长期生活在凡事听家长“安排”按家长“规定”办事的环境中, 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随着家长不断加深的“关爱”, 更会逐渐减弱或消失的。使孩子凡事不能自己完成, 变得过分依赖父母, 从而失掉了孩子的自主性。要知道让孩子无拘无束, 随心所欲地学画对孩子来说是多么愉快, 他们正是通过这个绘画过程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 感情得到宣泄。绘画的过程正是一个人获得成就感的过程。家长要做的事是不帮忙, 只需微笑地鼓励孩子, 使孩子在绘画过程中, 逐渐建立自信。有位教育家说得好, 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不帮助, 也就是所谓的“无为”教子法。

3 家长的随意指责会扼杀孩子的绘画兴趣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 有些孩子只要拿到能画的东西, 不论什么地方, 像墙壁、家具、床单都会留下他们作画的痕迹。这样的举动会令一些家长非常生气, 会责骂孩子一顿。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他们错在哪里, 他们只是在展示自己的作品, 宣泄自己的情感。这个时期如果家长引导得当, 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画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在孩子的画中, 会流露出他对生活的观察, 以及内心的奇妙想法。家长是孩子的重要观众, 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 家长的正确观念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个别家长看到孩子画画时笨手本笨脚的样子, 干脆就帮着画起来。有的家长不了解儿童画的特点, 看到孩子画的画自己不满意时, 心里就着急来气, 看不顺眼。孩子在家长的“一点儿都不像”, “你真笨”, “越画越孬了”, “老没进步”, “怎么太阳一点都不圆”?“别的小朋友都比你画得好”!等指责下, 情绪越来越低, 抵触情绪越来越大, 最后流着眼泪拒绝画画。实际上, 家长的这种做法已经严重干扰了孩子的正常思维活动, 当我们横加阻止时或者毫无顾忌的指责时, 在不自觉中遏制了孩子内心的创造欲望, 干涉了孩子的自由想象和大胆的表现。这些好心的家长们无意中做了很坏的事情——严重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4 家长的商业性和功利性心理阻碍了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

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并不局限在美术本身, 而更多在于让儿童自我发现, 自我揭示。儿童的绘画可以帮助儿童打开自己独特的心灵空间。与成年人的世界比较而言, 儿童的世界几乎没有功利性, 以及少有束缚。我们知道, 思想的开放与开阔, 会帮助人走出思维的困境。相反, 过多的功利性会导致人走进狭隘的死胡同, 比如有些家长则把获奖和考级当成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 对孩子考级抱有一种“功利”心态。他们认为, 孩子考级越多, 对孩子的升学越有帮助, 美术教育趋向功利化。随着获得各类大奖的儿童越来越多, 真正创作出表现儿童特有感受和天性的作品却越来越少, 对此教育专家认为, “低年级学生参加课外艺术学习和考级仅仅是出于兴趣爱好, 这值得鼓励。但是, 到了小学高年级, 功利色彩越来越强烈。艺术考级并不是不好, 但家长要警惕念错了艺术考级的经, 最后对孩子的艺术观和人生观造成不利影响。还有的家长好面子爱攀比, 别人家的孩子在某某大赛中获奖了, 便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大奖, 甚至为了达到获奖的目的, 不惜自己代笔。其实各种比赛, 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激发美术兴趣, 培养孩子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 获不获奖, 得不得级都不重要。

5 家长为了培养画家过早地给孩子拔苗助长

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并不是让所有受教育者都将来成为画家, 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具备与自己学龄相适应的最基本的美术素养, 使儿童在德、智、体、音等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不能有美育的缺陷, 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和谐而全面发展的人。而有的家长却认为起点越高, 孩子进步越快。从孩子一开始学画, 就要求孩子要像绘画大师看齐, 学名人绘画。五、六岁就想让孩子学素描, 因为听说素描是正规绘画的基础课, 好为孩子将来成为名画家打好基础。因而不管自己孩子年龄如何, 一个劲地让孩子学素描, 而效果却适得其反。素描是属于绘画的基础训练, 造型严谨, 对孩子的理解能力、透视知识、表现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训练也比较枯燥, 一般低年龄的孩子, 不宜过早涉及。一些低年龄的孩子在画素描的过程中, 由于年龄偏小, 认知能力跟不上, 学起来特别吃力, 而且素描训练的枯燥无味容易使孩子失去学画的信心, 从此厌倦画画。

终上所述, 儿童的美术教育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极大, 家长所受的教育程度、价值取向、个性脾气、生活习惯、等等, 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长首先要增长自身的见识, 提高自身的修养, 走出误区, 对孩子的美术教育做到不盲从、不功利和不放任。然后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 使用正确的美术教育培养方法, 不要总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孩子, 要多给孩子鼓励, 使他们对美术更加有信心, 更加感兴趣, 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

结论

家长首先要增长自身的见识, 提高自身的修养, 走出误区, 对孩子的美术教育做到不盲从、不功利和不放任。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8.主题背景下的幼儿美术活动(八) 篇八

(一)拓印——源于生活化材料。

我们运用树叶、果壳、种子、石块、蟹壳、稻草等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在“好玩的落叶”活动中,幼儿在欣赏了落叶的奇特形状、天然叶脉肌理及丰富的色彩后,老师再启发幼儿将叶片涂上颜料自由拼摆、造型,拓印到彩纸上,然后用线、纸、芦花等辅助材料丰富画面。最后用滴、流、甩、洒等方法协调运用色彩,增添作品艺术效果。幼儿还可用大叶片画画,在颜料未干时把叶面上的画拓印到彩纸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装饰——源于生活化村料。

我们有选择地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生活化材料,利用水粉颜料来装饰这些生活化材料,如废旧T恤画、瓶瓶罐罐画、卫生纸芯桶绘画、纸盘画、盒子画、口罩画、帽子画、伞面装饰画等。在活动中,我们引导、激发幼儿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观察和感受不同事物自身的肌理特点,大胆创作出新颖奇特的艺术作品。

(三)作画——源于生活化村料。

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生活化的材料作为创意美术的作画工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不同材料技法所表达的不同结果。如在“妈妈的发型”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进行绳画创作,尝试用绳子画直线、弧线、波浪线、圆圈,选择不同的颜料,用绳子蘸颜料给妈妈印直发、短发、卷发等,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创意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再如“卡片刮画”——用废旧卡片把水粉颜料刮出纹理,在刮画中幼儿感受到了纹理美,“牙刷喷画”——用牙刷蘸色抖、甩、洒、泼出偶然的抽象画面,幼儿被色彩自然交织所呈现m的画面美深深感动……

在生活化的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充满着无限想象和浪漫创意的作品。我们相信,幼儿在与生活化材料的互动中定会进一步发展审美创造力。让我们一起感受孩子们的创意之美吧!

专家点评:

利用生活化的材料进行幼儿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体验不同材料的肌理,激发艺术创作的热情。生活中的废旧纸盒、纸袋、箩筐,自然界中的树枝树根,成为了幼儿和教师巧手中的百变精灵,装点着幼儿同的每一处风景。

同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欣赏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感受浓郁的色彩和丰富的色彩变化。

上一篇:小学生复兴中国梦征文下一篇:有益动物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