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铁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07-03

还原铁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6篇)

1.还原铁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一

一、总 论(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年处理万吨废机油还原基础油工程。2.投资方情况

投资者:XX省xxxxx 有限公司

注册国家:。中国XX省 法定地址:XX省 XXXXXX工业园区

法定代表姓名: 法定代表职务: 投资者概况: 3.项目提出的理由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能耗高,尤其是重化工业能源、资源消耗量高,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4.43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40%。单位GDP有色金属(铜、铝、铅、锌)资源消耗量约为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钢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倍,且矿产资源回收率比国外低20%。

工业废弃物环境负载大。2006年废水COD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分别增加了18%和12%,未能达到当年节能减排的目标。我国润滑油产量约占石油总产量的3%,而各种润滑油使用寿命不同,用到一定时限就必须更换。据中央电视台2007年9月报道,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机油总量达1000万吨以上。过去人们往往把废油倒掉随意处理,造成了对环境中土壤及水系的严重污染。也有的人将废油直接当作炉用燃料,许多废润滑油中都有重金属肖.重金属盐添加剂,含氯有机化合物,含硫有机化合物,含磷有机化合物。有些含氯化合物是芳烃的氯取代物,这些含重金属硫、磷、氯化合物属于有毒物,对人体及生物有害。并带来烟气中含有重金属氧化物及燃烧不完全的而生成的多环芳烃氧化物,环保效应太差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下开发可再生资源,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国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长期目标,逐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009年1月1日实施的循环经济法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年处理1万吨废机油回收还原项目正是根据循环经济理念提出。(二)项目概况 1)企业法定地址

企业法定地址在XX省 XXXXXXX工业园区。2)建设规模与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在XX省 造一个油田”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本项目拟建设年处理万吨废机油回收还原项目。首期投资为年处理1万吨废机油回收还原厂。该项目采取国内(世界)先进技术进行建设,该首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原料基础油、汽油、柴油等产品约9千吨,沥青添加剂约1千吨,实现销售收入约近8千万元/年,不仅投资者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它的建成对XX省 周边地区的油脂加工、精细化工、汽车制造、机械和外贸进出口及物流等的促进和发展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加快油脂循环应用发展速度,是资源再生利用和科技开发综合性项目,符合国家关于节能减排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产业政策,是国家大力提倡和重点扶持的项目对象。3)主要建设条件

(1)符合地区规划要求。本项目拟在XX省 XXXXXXX工业园区进行建设,该园区的设立已列入该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2)市场容量大。XX省 和邻近省份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市场容量大,物流运输和加工工业发达,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3)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产品、设备和原材料运输。

(4)原材料供应有保障。目前原材料可就近采购,扩产后XX省和周边相邻省份原材料供应充足。

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项目首期投入设备总资金共计1500万元,经估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很高,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此项目能提高能源效益,减少能源消耗,为未来能源发展奠定基础,具有较好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无论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角度看,项目都是可以接受的。

二、市场预测(一)产品的主要用途

本报告的产品市场预测仅以润滑油的基础油为例。润滑油的基础油的使用量非常大,原料(废机油)的来源也广泛。由于各行各业都会用上各种各样的润滑油而基础油就是润滑油的主要原料。我们生产还原的是基础油,目前基础油是供不应求,缺口很大,正好我们的项目是填补这个缺口,减轻国家石油资源瓶颈的压力。(二)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过去10年,中国成品油需求的增长速度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保持一致,成品油消耗以约8.6%的年增长率上升,成品油消费量也已跃居世界第三位。而我国的原油开采却达不到2亿吨。今后,我国的成品油需求量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GDP 将达到2000年的4倍。

(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目标市场确定

本项目地处中国沿海发达地区毗邻工业重省,目标市场首先是在XXXX、XXX、XXX、等地区,这些地区加工运输能力大,具备国内最大的工业加工出口的生产能力,对基础油的需求70%靠外购,基础油需求量有很大市场。但由于市场供应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规模发展和竞争力。本项目在我国基础油市场还完全是卖方市场的大好形式下应加快上马扩大产能将目标市场扩充到其他加工较为发达的地区,如:京、沪、江、浙等地和中西部地区。2.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本项目基础油投产后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估计应在0.1%左右。我国加入WTO后,随着进口关税的降低,国外产品将会更多地涌人我国市场,竞争更加剧烈。为了与国外产品抗衡,必须努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四)价格现状与预测 l.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基础油价格走势反映了石化工业的基本发展周期。有研究发现,他们的价格取决于可变成本与运费;而价格的上涨一般由中东石化生产厂商所带动,他们的价格取决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和欧洲的高需求。2.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基础油在国内市场的价格随着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而波动,由于国内市场的高需求,其价格总的来说高于东南亚地区的价格,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关税政策的调整,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其差价应趋向缩小。

考虑到国内市场供需之间的矛盾和对基础油高增长率的市场需求,预计在未来的5年内基础油的价格将呈平稳或稳步上升趋势。

根据价格分析和预测,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油价格可以低于进口的基础油。

(五)效益估算

1.若投资年产1万吨设备,每天纯利润收益约10万元 2.若投资年产10万吨设备,每天纯利润收益约100万元 3.根据上面数据不需要半年便能收回设备投资资金。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 1.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联合油脂化工项目的建设规模包括基础油装置本身的规模及其副产品产品加工方案的规模两个方面。

基础油装置是联合油脂化工企业的最基本的装置。目前还原基础油装置规模在1万吨/年以上,在10万吨/年以上规模。单从规模经济性考虑,在此范围内原则上规模越大,经济性越好,即规模效应。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仅对此做了综合描述。主要从油脂原料供应、产品市场容量、经济效益、投资大小和筹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建设规模的分析和比选。10万吨/年规模比较适宜;首期1万吨/年较为保险投入资金不是很大风险较小。从市场容量看,两种规模都无问题;从经济效益看,10万吨/年规模优于1万吨/年;从筹资能力看,10万吨/年难于1万吨/年规模。

与基础油装置配套的加工装置的设置方案(包括品种和规模)取决的因素也较多,要从油脂原料、市场、经济效益、管理、投资大小和筹资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而且基础油装置本身的规模和配套的加工装置方案要相匹配。2.推荐方案及其理由 通过多因素分析比选,主要从油脂原料和资金两个方面考虑,确定本项目的首期建设规模为1万吨/年整套生产装置及必须配套的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等。(二)产品方案

根据确定的建设规模,考虑市场导向,确定本项目产品方案为基础油供应厂家,有条件时可以考虑生产品牌润滑油。

四、技术设备工程方案

1、技术方案

受篇幅限制,本范例只就废机油回收装置进行技术方案的描述。

2、工艺流程选择

专利独有的工艺技术。工艺实用工业化程度高,废机油回收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已通过中试阶段,产品质量各项指标经广东省中心检验所测试达到并优于1995年修订的基础油国家标准,技术专家组具有本行业20多年的丰富经验。

总的看来,目前世界上废机油回收基础油的生产技术只有少数先进发达国家拥有。我们的技术成熟可靠的,并有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能安全稳定生产出符合各种要求的产品。该项目全部利用国产设备和自主创新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投产后将填补国内空白。

我们应用华南理工大学的高科技无污染还原技术把废机油还原为基础油,我们已经获得该专利技术的使用权。这个项目能把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机械设备用过的废润滑油重新利用,缓解石油短缺问题。该项目将以往传统的润滑油生产工艺由“基础油→添加剂→润滑油→废油→低档燃料用油”这样以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为明显特征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现在应用华南理工大学高科技还原专利技术整体改变为“基础油→添加剂→润滑油→废油→再生基础油→添加剂→润滑油”以低消耗、无污染、高效率为显著特征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是一种适应市场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

该技术是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的可再生循环,是典型的“绿色再生循环工程技术”。在环境特性方面优于其它的回收方法,没有对环境的污染,基本上达到零排放。

3、主要设备选择

在本项目中,由于各套装置的工艺情况不同,操作条件和材质要求各异,设备加工的技术难度差别也很大。因此,各个生产装置的工艺设备的选择和选择设备的情况也不一样。本项目共有设备几十余台(套),在详细设计阶段将进一步优化确定。本报告的设备选择以回收废机油还原基础油装置为例。

五、主要原材料(一)主要原材料供应

主要原材料品种、规格与年需要量

本项目主要外购原材料,其品种、规格与年需要量见表5一1。表5-1 主要外购原材料表

序号 原材料名称 规 格 年需要量(吨)辅助材料将根据工艺和质量要求、价格等情况,分别从国内和国外采购。大部分催化剂拟从国内采购,其他辅助材料拟主要从国内采购。(二)主要原材料价格 1.价格现状与预测

主要原料回收废油的价格随原油价格而波动。

近年来中国基础油需求猛增,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其价格由其在确定的指导价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而进行调整。2.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用价格的确定

本项目的基础油定价在低于进口的基础油。基础油价格的确定应按照当时国内市场价格在回收废机油上加适当的加工费为原则,它的价格随市场的高低而变化市场价格。本报告按照上述原则计算提炼还原基础油原料的价格。

六、环境影响评价(一)厂址环境条件 1.大气环境

目前厂址地区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基本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二类地区”的要求,详情略。2.水环境

《XX省 XXXXXXX工业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该地区海域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表明,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的50平方公里海域内,基本属于第二类水质,详情略。(二)项目的污染源、污染物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是生活废水和车间清洁废水、废气主要是CO2、废渣。

废气排放主要是CO2,CO2 是在发酵过程产生的。由于CO2 气体对大气有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发酵过程一定要控制好。

废渣的处理是把废渣再进行聚合,生成沥青添加剂,物尽其用。

噪声排放,包括产生噪声的装置名称、噪声源名称、噪声特征、噪声声压级及处理措施,详情和表格略。(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依据

(1)《1万吨/年回收废机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国家环保局对《1万吨/年回收废机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意见。2.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海水水质标准》。(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1)废水。本项目生产过程没有污水排放,其他的工厂生活污水、清洁废水(包括循环冷却水排放)及后期雨水,从设计上做到清污分流。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后排放人河湾。

(2)废气。本工程排出的废气主要是各种炉子、火炬排出的烟道气,通过一定高度的烟囱排入大气。对可回收的含烃废气进行回收或用作辅助燃料,不能进火炬的低浓度含烃废气经一定高度的排气筒排入大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噪声。本工程工作环境的噪声控制将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进行设计。对高噪声的设备,将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4。环境监测

本项目自建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的项目主要有各污水外排口水质、外排废气污染物、装置区空气的污染物、噪声及必要的废渣污染物等。(四)环境保护投资

环境保护投资由三废治理设施费、绿化费及监测设施费三部分组成,工艺装置中包含兼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绿化面积按《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规定,绿化系数为>。(五)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各装置采用了目前世界上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技术路线和清洁工艺,同时在工艺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措施,对所排放的三废采用的治理措施是有效的。同时本项目在三废处理和环境监测方面以工业园区为依托,首先满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场的要求,最终达标排放。

项目业主委托XX省XXXX石化环保技术中心负责为本项目编写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该报告在地方环保局组织召开的评估会上得以通过了专家评估。专家认为该报告基本符合石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要求,部分措施需在设计阶段予以优化和完善。

七、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本项目属于中型油脂化工企业,是以回收废机油生产还原基础油,具有一定附加值较高的民用化工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需使用的脱色剂、酶催化剂、聚合剂之类,它们没有自燃、易燃、易爆、有毒和强腐蚀等特性。而且有些生产过程是在高温100摄氏度以下,压力在1兆帕,低温10摄氏度的工况下进行。因此在设计中按上述情况考虑了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防护,对于保证人身安全和工厂长周期安全生产都是非常重要的。消防设施 1.火灾隐患分析

本项目涉及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部分是易燃、的物质。因此本项目大部分原料和产品储存及生产都是消防的重点。2.火灾危险性类别

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编制表格列出本项目气体物料火灾危险性类别表。本项目生产装置和罐区火灾危险性类别表,具体表格略。

由上述各表看出,本项目气体物料全部属于甲类;液体物料大部分属于甲类,个别属于乙类和丙类;固体物料大部分属于乙类;而生产装置和罐区以甲类居多,乙类次之,极少部分为丙类。3.消防设施

工业园区计划设置四座消防站。为了更好地保障工厂的安全生产,本项目拟设置消防站一座,并设全厂消防控制中心。该中心与工厂中央控制室各设一套火灾报警系统。

生产区的消防由全厂的高压水消防系统、低压水消防系统和生产区内的其他消防系统组成。

2.还原铁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二

关键词: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编写质量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79-02

在从事辽宁地区农业建设项目咨询设计工作期间,编写大量的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报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现根据工作实践,针对编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的编写质量提供参考。

1 编写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时的问题

1.1 缺乏农业工程建设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经历历史性的转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与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健全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对有效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推进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颁布多部农业工程建设标准。这些标准是咨询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加强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正确掌握建设规范、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推动技术进步、全面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与农业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的制定积累经验,对推动我国农业工程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仍存在很大的空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仍不够健全,部分标准存在深度不够、技术落后、标准偏低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推出更多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加快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更新步伐,使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的依据更加充分、更加科学、更加先进。

1.2 缺乏农业工程标准图集及图例

农业建设工程图纸包括农业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和农业田间工程设计图纸。在设计农业建设工程图纸时,一般依据建筑工程图集、水利工程图集、土地整理工程图集以及其他行业图集。这些图集并不完全适用农业项目,有时存在标准过高、规模过大、适用条件不一致等问题。此外,部分农业工程没有图集可依据,市面上又缺少农业工程相关图例资料,设计图纸经常是本单位自行研究设计,或是与地方农业科研单位合作设计,有时也由建设单位或是生产企业提供。由于有些工程项目没有统一的设计图集,甚至有些工程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造成工程设计水平不高、技术不先进、建设成果不统一,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这些现象,组织相关设计单位以及相关生产企业,编制有针对性的农业工程标准图集,提高全国的农业工程设计水平,统一设计图纸质量标准,提高全国的农业工程建设质量。

1.3 项目建设期不准确

一般情况下,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期的表达方式为具体的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由于项目建设期应从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投资计划下达后开始计算,而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到项目投资计划下达这个时间段弹性较大,因此,建设期具体到年月是不合适的。建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期的表述为项目建设执行所需的时间长度。

2 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编写质量的建议

2.1 端正态度,加强管理

1) 为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有效地防止错误和遗漏,在可行性研究中,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调查研究,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对于收集的基础资料,要按照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论证评价,如实地反映客观经济规律,从客观数据出发,通过科学分析,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客观结论。

2) 咨询设计单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由业务负责人担当质量管理工作负责人,对单位所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等咨询设计成果进行质量监督。每个项目设置一个项目负责人,重点对所负责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注重方案优化和比选,对项目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做到精益求精。由各设计室建立质量管理评估小组,业务骨干担任小组负责人。小组之间进行咨询设计成果的校对与审核,以保证咨询设计成果的质量。

3) 咨询设计单位建立咨询服务质量审查制度。由主管院领导担任总负责人,负责对所管处室的服务质量、工作运行等情况进行内部监督审核,定期对服务质量评估的结果进行回馈与评比,并对评比结果优秀的处室及个人给予奖励。

4) 为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的编写质量,应保证咨询设计单位有足够的工作周期。

2.2 提高咨询设计人员自身素质

咨询设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工程咨询和设计服务的质量水平。编写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是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咨询设计人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要熟悉各项标准、政策、法规,针对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灵活准确地加以利用;要了解农业生产规律、农产品经营销售方式、农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具备建筑设计能力以及财务分析能力。因此,作为咨询设计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同时经常关注各项标准、政策、法规的变化以及行业动态。

2.3 遵守相关标准、政策、法规

编写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必须以相关标准、政策、法规为依据,不得主观更改。主要依据的标准、政策、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规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农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范》《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以及相关的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编写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还应符合国家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政策、法规要求,遵循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建设标准、估算指标、造价定额、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检验与检测标准等。此外,具体的项目还有相对应的政策及管理办法,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等。

3 结语

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是建设项目立项的基础,是建设项目决策的依据。农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是项目前期立项工作成果的进一步深化和反映,也是进行后续工作的主要技术、经济指导文件。因此,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编写工作对农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广文,历兰伯.浅谈如何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水平[J].交通科技.2004(2):72-73.

[2] 方松.如何编好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J].发展.2007(11):82.

[3] 张建民,陈雅娟.编制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北林业科技, 2008(5): 58-59.

Abstract: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meeting in the writing of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on preparation of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preliminary design based on many years' experiences, mad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writing quality for it,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raising working efficiency for related agricultural staff.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preliminary design; writing quality

3.探讨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篇三

1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1 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得到项目的评价结果,使得建设单位或者国家审批机关能够对项目进行评定,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如何投资。

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估,所以可行性研究包含了建设项目的所有内容。而这些内容可以为计划综合部门实际对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管理和编制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向国土开发及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建设用地的依据。在可行性研究当中,必须做出合理利用拟建项目土地的规划及办法,并且还包括环保达标及治理等问题。这样,国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而决定是否批准土地的使用申请及签发项目建设许可文件。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措资金特别是向银行申请贷款或向国家申请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也是其他投资者的合资根据。在可行性研究被批准后,认定拟建项目确实可行,建设单位可通过可行性研究向银行或国家有关部申请贷款或资金补助。

可行性研究是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的依据。可行性研究对建设项目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初步设计是在其基础之上,做出的更为详尽的建设规划;同时,初步设计不得违背可行性研究已经论证的原则。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拟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供需采购计划的依据。在可行性研究当中,还涉及到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在它们被认定可行后,建设单位可根据可行性研究拟定相关的计划。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建设的基础资料。可行性研究包含了建设项目大量的基础资料,在项目建设过程当中,以可行性研究为基础,更进一步地对实际施工所需数据进行补充,保证下一步工作顺利进行。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对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也做出了拟定,这就为项目后评估提供了依据。在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对建设项目的实际运营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建设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1.2可行性研究对设计项目管理的作用

首先,可行性研究是编制设计任务书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初步设计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行性研究对拟建项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出了最佳的建设方案。因此,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可以编制设计任务书。若不能做好可行性研究,就不能提出高质量的设计任务书,以致设计项目管理与施工出问题。

其次,可行性研究是目标控制的依据。在可行性研究当中对建设项目的目标进行了拟定,因此,若其目标控制不好,对下一步的设计及后续工作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最终影响到整个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

最后,可行性研究是成本控制的依据。如果可行性研究不够规范,会造成设计任务书相应制定不完整,可能会造成施工时要重新修改设计图纸等,给建设项目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做出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可以缩短设计的周期,也起到成本的控制作用。

2 我国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可行性研究工作被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然而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存在诸多问题。

(1)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有不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能达到要求,质量较低,甚至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深度同项目建议书相当。

(2)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不规范。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必须要组建专门的研究小组,对建设项目是否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许多项目并未按程序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整个分析的过程不规范。

(3)不重视多方案的论证和比较。许多的进行可行性研究时虽设置了几套方案,但只侧重某一方案的分析,更有的项目只设一套方案。这就缺乏多方案的对比论证,不能筛选出最优的方案。可能造成对方案的选择不当。

(4)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指标等不够合理和科学。部分建设项目运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不当,对各项指标不能正确对待和分析,分析过程不够科学。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5)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有些建设单位为获取更多利益,故意掩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矛盾和风险:同时,存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单位把关不严的问题,使得这些研究报告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6)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许多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其评价指标根本不成系统。缺少部分指标或者忽略掉重要指标,整个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3 做好可行性研究的措施

在我国,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很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做的不足。因此,应提出相应的措施,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一,加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制度建设。改革经济体制和项目管理体制,增强主体宏观经济效率意识;建立和完善对可行性研究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制度;要建立市场约束机制;建立对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进行审计的制度。

第二,探索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不断完善可行性研究的评价指标。只有不断完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评價指标,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更好地对项目做出投资决策。

第三,以技术生态理念指导可行性研究。即是要做到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区域发展与全球未来相统一,结构合理与功能优化相统一。

第四,做好项目风险预测和分析。必须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敏感性因素,揭示项目的市场风险和主要因素的风险等级程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

第五,切实搞好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在做可行性研究工作之时,必须要踏实做好对市场和资源、环境等因素的调查,不断地进行市场预测,为获取、收集更多的信息。

4 结 语

4.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篇四

【关键词】房地产业 开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浅析

可行性研究分析主要是在房地产商开发投资房地产项目之前,先对该项目进行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整体预估,并结合项目欲投资金,对预估结果进行论证,得出该项目将的经济可行性如何,技术可行性怎样以及在市场中的适应性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对预上房地产项目中经济、技术以及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最终得到该项目是否可行,该评估结果关系到房地产商的投资决策,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市场研究、项目财务评价以及技术方面的分析这三个方面。首先市场上,对预上房项目所在的地市及其房地产行业进行市场调研;接着项目的投资方案、进度计划、项目前期的资金筹备以及后期的推广宣传销售都需要评估;最后,要对该项目开发过程中应用到的技术活动进行能力、可行性的估测研究。

二、目前我国房地产可行性研究的存在问题分析

(一)可行性研究过程不规范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的过程中,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一项重要参考依据。而且,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单位集资、向银行贷款的重要参考。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的产生:为达成房地產项目审批和贷款集资的目标,房地产项目方一般采用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或者委托个人,在没有深入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前提下,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更有甚者,脱离实际,千方百计拼凑事实,伪造项目的可行性结论。这种业界行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肤浅化、形式化、模式化的局面。将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操作成为“可行”而研究,偏离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在的意义。

(二)忽视定性工作的重要性

总所周知,房地产的开发投资项目前期做的可行性研究,是一项复杂全面的工作,需要市场调研、分析并研究之后得出最终结果。期间需要做定性、定量的分析以及影响因子研究。分析人员在做该部分工作时,往往会忽视定性工作的重要性,在调研进程中,将工作重心放在定量分析上,放在影响因子调查上。究其原因是这两部分的调研相对来说要简单的多,二定性分析则是一项严谨的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内容,比如说政策、法规、缴纳税、施工技术、经济收益等等,分析起来工作量繁重且复杂。

(三)财务评价方法、参数的规范缺失

财务评价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有机组成系统,是整个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核心,运用财务评价方法计算,与相关参数进行比对后的结果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可行性要就报告工作的进行,主要是依据《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虽然几经修订,评价方法逐渐贴近房地产经济评价实际,但依然没有建立完善的以市场经济为指导的评价方法和参数体系。

三、我国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改进建议

(一)建立责任机制,提升研究人员工作素养

当今世界缺少的就是有技能有素养的人才,人才在社会中各项工作中都是核心。要做好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有具有一定技能且素质高尚的人才。首先,可行性分析是一项复杂而精准的工作,研究人员自身要胜任这项工作,精通经济、经营、法律、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而且要具有最基本的为人原则及职业道德,坚定立场,明确责任人及其法律义务。合法合规的研究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

(二)增大定性分析工作,平衡工作重心

定性分析可以说是可行性分析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并且是最复杂的一部分,而定性分析中的投资环境分析是房地产项目中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定性分析主要是有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宏观环境、项目产品的目标客户及目标市场、市场因子等方面的分析;其次是预测房地产市场中的供给力、市场中目前及将来的需求量、竞争力如何以及价位可能发展趋势的分析;最后是该项目开发、建设中需要的技术在实施上的可能性方面的分析。

(三)构建并完善项目指标的评价体系

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因国土形状而导致具有多种评价指标,如果采用同一指标对这些房地产项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会存在很明显的误差,结果的可参考性也就不足考虑。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各地市的具体情况构建相适应的项目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并且在评价中根据需要逐步的完善这个体系以为房地产项目服务。

四、结语

当前,我国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不断启动,但在其可行性研究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进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诸多不良反应。对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具体对策研究并运用于房地产项目实践,必将有利于我国房地产业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狄成龙.浅谈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方法[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5-15.

5.还原铁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五

关键词:建设项目 可行性 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前期,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从而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选择的一种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建设项目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投资业主和国家审批机关主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提供的评价结果,确定对此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和如何进行投资,是项目建设单位决策性的文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做多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提出结论性意见和重大措施建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它的内容应能满足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的要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大体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市场研究,对产品的市场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解决项目的“必要性”问题;第二是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解决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问题;第三是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论,这是项目可研的核心部分,解决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问题。

建设项目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总论(项目背景及研究依据等)、市场需求预测及拟建规模、资源状况、建设条件和选址方案、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劳动组织及人员配备、项目施工计划和进度要求,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的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综合评价与结论等。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决不能把其看作一种形式肤浅地去作,一定要经过深入地调查与分析。否则我们的项目可能会因为某一项的不完备而功匮一溃,造成具大的浪费。比如原材料、燃料等供应是否落实;资金来源是否可靠;建设地址是否合理;是否有相关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相应的地质水文资料是否清楚;工艺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引进设备是否符合国情;新技术、新设备是否安全可靠等。

尤其我们的化工项目,环境保护应列为重中之重,分析拟建项目“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种类,成分和数量,并预测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治理方案的选择和回收利用情况,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有一个建设项目就是因为其造成的空气污染要花去不菲的居民动迁费用而不得不使已建成投产的项目而停滞,造成了其巨大的投资损失。如果可研再全面一些,再深入一些,再重视一些的话,可能就会少了一次惩罚。

一项好的可行性研究,应该向投资者推荐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使投资者明确项目有多大的获利能力,投资风险有多大,是否值得投资建设;可使主管部门领导明确,从国家角度看项目是否值得批准;使银行和其他资金供给者明确,项目能否按期或提前偿还他们提供的资金。

在建设项目的整个寿命期中,前期工作有决定性意义,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的可研,在整个项目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确定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投资业主和国家审批机关主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提供的评价结果,确定对此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和如何进行投资,是项目建设单位决策性的文件。

可行性研究是编制设计任务书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初步设计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行性研究不仅对拟议中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证,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值得投资,要进行反复比较,寻求最佳建设方案,避免项目方案的多变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和时间的延误。这就需要确保可研报告的质量和足够的深度。假如在设计初期不能提出高质量的、切合实际的设计任务书,不能将建设意图用标准的技术术语表达出来,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地控制设计全过程。如果使工程的初步设计起不到控制工程轮廓及主要功能的作用,或在只有一个粗略的方案下便草率地进入施工图设计,设计项目管理与施工肯定会出问题。

可行性研究中的总的目标如控制不好,使设计过程中朝令夕改,设计者无所适从,顾此失彼,往往造成产品先天不足。因此初步设计概算必须在可研报告估算控制范围之内,初步设计未获批准,不得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重大设计变更必须通过审批。有些工程,可研深度不够,初步设计也较模糊,造成工程建设中不断追加投资,使工程管理失控。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可行性研究及设计。

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投资估算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估算额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它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并应控制在投资估算额以内。

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措资金特别是向银行申请贷款或向国家申请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也是其他投资者的合资理由根据。凡是应向银行贷款或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的项目,必须向有关部门报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银行或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可行性研究的审查,确认项目的偿还能力及风险水平后,才作出是否贷款的决策。

批准的可研是作为建设单位与各协作单位签订合同与协议的依据。在可研中,对建设规模,主要生产流程及设备选型等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建设单位在与有关单位签订原材料,工程建筑,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协议时,应以可研为基础。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拟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供需采购计划的依据。可行性研究中对拟建项目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已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论证认为可行的,项目建设单位可依据可行性研究拟定的新技术引进和采购新设备的计划。

6.还原铁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六

关键词:课程现状;项目架构;业界流程

一、专业建设历程回顾与问题讨论

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前身实际上就是有相对比较长建设周期的“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作为教育部特设专业目录下的一个新的专业其实已经经历了一个包括思辨、描述和建构的全部过程。各个开设有本专业的院校都在“同质异构”的专业建设道路上探索了很长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提出命题、发现学科规律和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过程。大家都从盲目跟风办专业的阶段过渡到如何提高办学品质,如何在实行“完全学分制”修学体制环境下,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的阶段。可以说现阶段专业建设的“瓶颈”效应已经凸显出来,鉴于此,本文就艺术与科技专业在这样一个背景条件下如何形成有效的突破作些分析。

1. 新专业建设背景

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建设实际上是得益于业界的快速发展。业界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在产业规模和未来发展前景上都相当乐观,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未来都会有比较高速的增长。随着各地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及对产品、技术、服务的需求大幅度的增长,加之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化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的推进,都会推动业界的快速扩张。在不到20年的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产业无论是文化传播需求,还是产品技术推广的带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的会展经济从规模效应逐步导入到品质效应上来。因此,产业发展也同样存在文化传播层级和传播技术更新换代的发展“瓶颈”期。所以,产业发展将对与产业相关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对新一轮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这个要求相对于专业建设初期会更加具体、更加系统。

2.“双基”问题的存在与解决方式

所谓“双基”主要是指开设艺术与科技专业的院校课程设置中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这两类课程在课程设置总数中占比都在70%至85%。而综合性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总数中占比却相对较少,通常不到10%,这类现象在各类本科院校当中相当普遍。而随着各个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教学主旨上强调其开放性、实验性、多元性的论调的不在少数,但仔细阅读其课程设置内容会发现这些时髦的词汇很难对接教学实践。本科四年课程内容中将专业领域内的知识点纵向切割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然后再依据业界的运作流程分隔成横向的多个具体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这样就会造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被人为地割裂成细小的专业知识团块。由于缺乏综合性的课程将这些团块作整合,使得学生很难在四年本科阶段中完整地解决专业问题。其结果就造成“熊瞎子掰玉米”现象的发生,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一小部分课程内容会被接受,这也是艺术与科技专业“双基”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从业界项目操作流程来看上述问题,就会发现业界为什么对艺术与科技专业本科毕业生有那么多的质疑。我们回归到业界项目操作流程中会有一个清晰的路径:获得标书—研读标书—场地踏勘—策划文案—功能分区—展项分布—流线组织—界面形态—技术表现—初步方案—开标。第一轮初步设计方案的工作内容结束。如果首轮投标获得深化设计的机会,在下一轮的方案深化设计中还会集中在场地状况与展项内容的结合度上。进而会在技术执行环节与展现信息内容组织上加大工作力度,直至最终投标成功获得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机会。这是一个完整的链状结构,每个环节都与下一个环节紧密相连。本科教育虽然不能完成一个通才的培养目标,但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对应业界项目操作流程,尽可能地在控制场地规模和展现内容上,依据链式结构的项目操作方式来反复训练学生的策划、操作、控制、表达等综合能力。强化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高课程内容里的约束性条件,增减课程难度。这样的结果能缩短学生在业界适应时间,完整实现“门对门”的专业人才输送。这样的解决方式既可以解决知识结构人为割裂的问题,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可以得到反复的锤炼。

3. 业界的发展与课程结构的错位

业界的发展是动态的,而且一个周期会很短。新的材料、新的施工工艺、新的交互设备、新的表现方式都会促进整个设计方案的观念更新。如搭建材料的更新会使整个展示空间的结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这个领域的变化周期通常需要一年到两年。而一个教学大纲施行周期通常要四年,虽然大纲执行期间可以微调,但是课程内容相对于业界的发展状况是滞后的。尤其是展项中的数字交互设备,每一年度都会有比较大的技术升级变化,如果以四年为单位可能就会形成很大的“代差”。有鉴于展项核心数字交互设备有如此大的变化,会导致展示空间功能与尺度关系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搭建结构、面材、数字展现内容制作等一系列变化。这些现象在业界是“常态”,如果艺术与科技专业的课程设置总是自说自话的话,很难得到业界的认同。鉴于业界的“常态”,关于艺术与科技专业课程设置的错位关系一定会存在下去。随着业界发展节奏的加快,这样的错位会被人为地放大。对艺术与科技专业的课程设置到了必须打破这样的结构性错位的时刻,需要寻找一条不同的发展路径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项目课程的架构与学分对应关系

项目课程的推行其实很早就在设计教育中广泛应用了,我们把这样一个课程内容放在教学实践环节当中,而欧洲和北美则统称为“workshop”,中文的译名为 “工作室”。关键是形式相近,而实际的内容则有比较大的差异。我们的实践环节大多数是用来完成正课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比较多的院校是教师将学生放在电脑机房,教师巡视辅导的内容是正课只是讲授的内容被学生“数字化”深化而已。作业的内容也多数是教师虚拟的一个项目内容,参与社会实践多一些的教师也会将自己的校外项目内容移植进课堂。完全没有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过,随机性很强。“工作室”的内容是经过对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成果提交的深度和成果发布的平台,进而还包括成果的专利申报,以及推广和应用都做过详细规划。学生和教师在工作室环境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团队,与学生未来的职场环境相近。

关于“完全学分制”本科修学体制是一种把学生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现行的学分基本上从属于课程设置,由于前面描述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学生在选修学分中就会造成专业知识难以系统掌握的问题发生。

1. 项目课程的基本架构

我们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会展空间系统规划设计”课程为例:总学时为64学时,4个学分,通常会安排在第6个学期的下半学期。但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几乎涵盖了选修课程中的大多数内容,也对应了业界的项目操作流程。因此,课程具备成为项目课程的客观条件。就此课程成为项目课程的构成而言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问题的提出。透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六年的“城市主题设计工作室”合办经验来谈主要的成功要素得益于问题提出。课程内容严格意义上是要对应业界问题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广度,对应“会展空间系统规划设计”课程的问题也必须提出诸如。“如何创造快乐的体验空间?”“如何使用可视信息编码技术平台创造个性化信息体验空间?”

(2)技术路径。就像我们进超市选购食材一样,准备晚餐的口味决定了采购清单内容。 同样,在寻求技术路线的过程中也要选择可以实现效果的技术承载平台。也就是各个空间界面上叠加上去的交互设备的兼容性和实现最终效果之间的平衡。

(3)成果发布。以往的课程成果的提交就是刻张光盘存档尘封在档案室。对于课程成果发布依据过往的经验我们有两个大的平台发布:一是政府公共资源平台,如公开专项展览、纵向项目申请;二是对于课程成果的专利申报。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单一的、浅层次的外观专利申报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技术需求,应聚焦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层次上来。

(4)开放平台。除了要打破专业领域的限定,更要立足于国际化的平台上思考课程问题,要用开放、跨界的眼光来审视课程的结构,立足于城市尺度下的综合型设计思考。针对“艺术与科技”专业宽领域的专业特征,谋求更为宏观的课程成果内容,服务于未来会展艺术与技术领域。

2. 项目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对于“艺术与科技”专业的教学资源筹划与建设是不能完全沿用艺术设计学科传统思路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专业的知识覆盖范围宽,而且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要求扎实,成果的技术表达规范要求程度较高,在形成设计理念以前案头分析材料涉及内容也较多。实际上这是一门宽知识面、重基础知识和强调规范的成果表达的专业。所以,需要配置的教学资源也要落实在成果的执行环节的对应上。鉴于此,下面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的配置分成三个部分叙述:

(1)强调与业界适应性的课程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之初必须建立一个课程信息资源库,资源库的内容涵盖了课题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课题资源中囊括前瞻性、实验性课题,如特定材料的构建空间的结构与表皮,视觉信息内容展现、辅助制作、交互技术,产品市场营销与策划。

(2)强调项目课程的流程课堂环境建设。这个部分的建设重点是将国内现行的业界通行的招投标制度分阶段形成在线课堂。围绕着项目的内容进行从讨论、草图、观摩、初步方案、评图,再到深化设计、模型制作、视频制作、文本制作、PPT汇报文件制作,直至方案汇报。这个部分的建设主要是教学空间的功能对应上。

(3)围绕着项目内容,引入设立对应的人机交互功能性测评设备系统。系统的建构要立足于学生可以自主设定测评内容与测评方向。

以综合性测评数据支持设计方案的整个过程,并为设计方案提供客观的修改依据,使其进一步贴近人在展示空间中各种行为需求。

三、结    语

依据业界发展现状,重新审视艺术与科技专业 “完全学分制”修学体制,着力探寻其教学改革是摆在当下开设此类专业高校的一大课题。以上是以项目制结合课程相关资源进行表述的,尝试进一步将教学内容贴近业界的运作流程,并尝试在专业课程调整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体系建构的方向。进一步强化专业课程教学知识点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完整地运用专业系统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只有针对“双基”课程设立中存在的不足,另辟蹊径才能真正地突破专业课程中的“瓶颈”,并为业界提供更多的“无缝链接”合格的专业人才。

【还原铁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8-20

Win7系统还原和系统备份相关问题解答06-23

上一篇:第五周常规工作总结下一篇:安规考试电网建设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