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有效引入流行音乐遮谈

2024-07-23

初中音乐教学有效引入流行音乐遮谈(精选2篇)

1.初中音乐教学有效引入流行音乐遮谈 篇一

一、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我国目前流行音乐教学存在着多种问题需要解决。第一, 传统的音乐教育存在局限。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音乐教材内容主要以国家规定的经典教材为主, 大都是学生很难理解的民族歌曲和古典歌曲, 缺少相应的流行音乐, 这就使得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带来了阻碍。第二, 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转变。很多老师对于流行音乐没有足够的认识, 认为流行音乐艺术性不强, 演唱缺乏科学指导, 造成很多老师对流行音乐持排斥态度, 很难将流行音乐贯穿于音乐教学当中, 也很难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第三, 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低,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很多老师在流行音乐教学中呆板无激情, 加上初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认知很是迷茫,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学习流行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教学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流行音乐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第一, 精心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教学应该贯彻到教育意义的范畴上来, 让学生在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流行音乐进行学习和欣赏的同时受到教育意义的感化, 在学习音乐中收到良好的教育。例如, 我们可以选取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 周杰伦的《青花瓷》、周彦宏的《好一朵茉莉花》等歌曲相结合, 把时尚和经典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韵律之美。第二, 选择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教学应该寻找一些切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音乐, 使他们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健康成长, 让他们在音乐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例如, 选取周华健的《朋友》、何炅的《栀子花开》、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等歌曲, 这些歌曲旋律欢快、情感真挚, 歌词十分动人, 学生很容易接受。第三, 多媒体辅助流行音乐教学。现代社会早已进入多媒体时代, 多媒体网络技术几乎进入我国所有的初中课堂,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流行音乐教学时, 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运用多媒体技术, 使学生在流行音乐学习中在听觉、视觉等多方面接触中增强对流行音乐的热爱。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多媒体技术为初中学生了解和掌握流行音乐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

总结

流行音乐是一种将会长期存在的文化现象,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是新时期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初中音乐教师, 我们有责任将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音乐教学实践中, 让学生逐渐学会鉴别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对流行音乐进行理性的思考和鉴别, 从而提高初中生的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 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是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教学过程中, 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新课改大背景下, 如何加强初中音乐教学中对流行音乐的引进早已成为初中音乐教师的思考重点。有关音乐教学人员应该深入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为我国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熊巍巍.与时俱进关注流行——流行音乐进课堂之我见[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8) .

[2]吕莉.关于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1) .

[3]郭小丽.如何有效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0 (07) .

2.初中音乐教学有效引入流行音乐遮谈 篇二

一、音乐元素背景下的提问策略实践

(一) 量“生”定做, 优化问题设计

1.根据学生对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兴趣点设计问题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它以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础, 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 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平平淡淡, 既不新颖又不奇特, 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提不起来, 课堂气氛就难以活跃。我们常常发现, 很多学生喜欢音乐, 但不喜欢上音乐课。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所提的问题就至关重要。我们的提问应该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他们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中, 成为好知者;又应如“柳岸花明又一村”, 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所以,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提问要新颖, 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夸美纽斯也曾强调, 要使先学到的东西为后学的东西开辟道路。通常我们的学校对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兴趣较高, 一些地方色彩较浓的音乐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案例1:在《京韵大鼓》课例片段开始部分, 教师手拿碟子和筷子, 并用重庆方言唱了一段京韵大鼓。

师:老师演唱的曲子大家听过吗?是什么?你们也来唱唱吧。

案例2:在《外婆桥》课例片断中, 教师用上海方言来演唱《摇啊摇》, 提问:老师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生:欢快的

师:你能听出《外婆桥》与老师唱得童谣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生:《摇啊摇》是欢快的, 《外婆桥》是抒情的。

师:与主题乐段相比这一段的情绪如何?能用不同的记号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吗?如何用声音表达出线条感和点状感?

在案例1的教学导入中, 笔者通过具有地域特色的京韵大鼓哼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紧接着下去的提问完成了将学生带入学习内容的环节。这一举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也为本课后面的教学设下了伏笔, 从而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与的热情。而案例2中, 笔者通过上海方言独特的旋律所唱的《摇啊摇》也同样具有案例1中的功效。在聆听《外婆桥》之后, 引导学生通过节奏和旋律两大音乐 元素的对 比 , 并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与主题乐段相比这一段的情绪如何?能用不同的记号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吗?如何用声音表达出线条感和点状感?”等三个问题, 试图围绕学生对音乐元素的兴趣展开教学, 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根据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接受能力设计问题

音高 (频率) 、速度 (节律) 、节奏、强度 (音量) 、长度、旋律与和声等是音乐的核心元素, 对其掌握程度好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完毕的过程, 称为解答距。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为了顺利实施教学计划, 提问后留给学生的解答距很短 (一般1秒钟左右) , 使得许多学生来不及思考、理不清逻辑, 音乐教学活动成了为数很少的反应快的学生的独角戏, 大部分学生成了陪坐者, 久而久之, 这部分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案例3:《美丽的夏牧场》

师:同学们, 你见过大草原吗?说说看, 你见过的大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发言)

师:同学们, 这首歌中所唱到的大草原指的是……?

(生学习歌词) , 师分析歌曲在旋律上的特点)

师:同学们, 你觉得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沉默)

此时教师没有急着自己说出答案, 而是对学生说:“好, 听老师来唱一遍, 仔细观察有无相同的乐句。”教师在顺利进行了三个提问后, 卡在了第四个问题上, 这时教师并没有表现出急躁的情绪, 而是充分信任学生, 让学生再一次体验音乐, 再一次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机会, 并巧妙地对问题难度进行了适当调整, 以使学生茅塞顿开, 拨云见雾, 更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二) 依“生”发问, 优化提问策略

1.在音乐元素的生成点提问

案例4:《拉德茨基进行曲》课堂片段

情境1:班长在我校刚刚举行的田径运动上打破了纪录, 现在为他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 (奏运动会颁奖进行曲)

情境2:小明的姐姐今天要结婚了, 他邀请我班同学参加婚礼。 (奏婚礼进行曲)

情境3:小王的爷爷昨天去世了, 爷爷是位老红军, 生前经常为我们讲革命故事, 现在我们一起去参加爷爷的葬礼, 为他老人家送行…… (奏葬礼进行曲)

情境4: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 带领着他战无不胜的队伍凯旋而归, 看, 他向欢呼的人群走来了, 他是那样的神采飞扬…… (奏凯旋进行曲)

情境5:2009年10月1日是我们祖国60岁生日, 国庆阅兵仪式中, 各方阵、队伍都已做好最后的准备。 (奏检阅进行曲)

师:为什么很多场合都可以用进行曲, 进行曲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思考)

通过上述内容, 笔者认为教师在音乐知识和 音乐元素 的生长点 处 ( 即新旧知识 的关联点 上 ) 进行设问 , 能促使学生 更加全面 、宏观地 掌握知识 , 并通过知 识的联系 , 达到更好 的鉴赏效果。

2.在内容的关键点提问

案例5:《拉德次基进行曲》

师:听了刚才播放的乐曲, 你认为进行曲在节拍上的特点是什么?

生:2/4、4/4偶数拍子

师:听了刚才播放的乐曲, 你认为进行曲在速度上的特点是什么?a快速b中速步伐行进速度c慢速

生:快速。

师:听了刚才播放的乐曲, 你认为进行曲在情绪上的特点是什么? a深沉b悲愤c高昂而有号召力

生:高昂而有号召力

师:你在倾听音乐时, 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乐曲可分为几段?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整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评。

在完成上述问题后, 多媒体再次播放视频《拉德茨基进行曲》,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走进乐曲, 具体分段分析。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分析:简短的序奏后主题音乐A出现——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 描写拉德茨基在马背上的威武形象。聆听第二部分音乐分析:比较活泼, 描写拉德茨基在马背上慢跑, 检阅部队时既轻松又严肃的形象。

提问5 (综合巩固)

师:《拉德茨基进行曲》在节拍、节奏、速度、情绪、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生讨论, 总结)

A、多为偶数拍, 节奏鲜明, 附点音符运用较多。

B、速度平稳, 常用于队列行进, 在情绪上有推动力和号召力。

C、结构规整, 常为三段体, 中段较抒情, 以实现同前后的对比。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重点是欣赏中外进行曲并了解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以及对中西文化结合的认识。案例中问题的设置, 使学生能够很快地找到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 不在不必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教学中并不是要求学生将一堂课的内容记个滴水不漏, 而是要引导学生首先记住最应该掌握的部分, 即我们所谓的重点。明确了重点, 就把握了课堂的精髓, 就能够由此及彼, 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境界, 就能够带动全面, 使其他问题也迎刃而解。

(三) 随“生”而动, 优化问答生成

1.恰当的候答

候答是指从教师提出问题、指名回答到学生说出答案经历的时间, 其本质是一种教学等待,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知识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 并与问题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做出决策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需要留出恰当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如果设计的问题是知识性的问题, 等待时间可短些, 如果问题设计是为了刺激学生积极思维并创造性地回答问题, 等待的时间则应稍长一些。

而有些时候, 教师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而是自己想当然地代替学生回答了, 可能是担心学生花费太多时间, 不利于课程任务的完成。这说明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被教学任务所牵制, 没有完全树立起以生为本, 以学促教的理念。

有研究表明, 如果教师在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 那么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水平就会提升, 他们会以更多的依据为基础做出有预见性的回答, 同时他们的成就感也会明显增加。

2.积极的反馈

案例6《鳟鱼钢琴五重奏》

师:听一听, 这段旋律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小鳟鱼在水中活泼、自由自在地遨游, 就像我们在水中游泳一样。

师: (嘲讽语气) 哦?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小鳟鱼都是“游泳高手”呢?会蛙泳还会自由泳呢?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的反馈欠妥, 使学生感受到一种不和谐的对话氛围。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答案和教师心里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老师可以说是在嘲笑学生, 这样会严重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 不利于民 主课堂教 学气氛的 营造, 不利于师生的交流。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学生聆听主旋律时, 意图是想通过聆听指挥引导学生对弱起拍、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处的理解。老师想说的是:音乐是一种最美丽的语言, 她可以描绘画面、表达情感, 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达到积极的课堂反馈呢?要用成功感和善意期待进行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提问的反馈中, 要注意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要重视反馈矫正中的情感把握, 善意期待和热情激励是取得良好反馈效果的保证。

二、音乐元素背景下的提问策略初步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 课堂上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合作, 课堂上有快乐、合作、和谐的氛围;课堂外也能听到、看到学生争论、奇思、独创的精彩……精彩在争相讨论中绽放, 知识在唇枪舌箭间积累, 能力在情境体验、感悟实践中生成。具体而言, 有三方面的成效。

学生方面:学生认为音乐课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 它不再只是艺术特长生的专利, 自己也可以通过聪明智慧来享受到音乐的魅力。

教师方面:课堂不再是闹哄哄的, 学生个个都成了音乐爱好者, 不仅陶醉于音乐中, 也能提出一些具有艺术含量的问题。那么教师心中的高兴和感动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

学校方面:涌现了很多艺术特长生, 学校艺术氛围浓厚了。学校为这些音乐爱好者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学生也为学校争得了一些荣誉, 区艺术节和省艺术节上都获得了好成绩。

三、音乐元素背景下的提问策略反思与展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笔者课堂提问感悟颇多。

1.设问要巧

《拉德茨基进行曲》案例中, 在欣赏时教师问:听了刚才播放的乐曲, 你认为它的体裁应该是:a进行曲b圆舞曲c梦幻曲。这些问题、提出, 学生马上就思考起来。这就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 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

2.内容要精

内容要精就是指问题设计上要具有代表性、精典性, 所提出的问题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提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否则就等于浪费了学生学习的时间。

3.数量要恰

课堂提问虽然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教师切不可为了提问而提问, 切忌过多过滥。提问过多过滥, 学生应接不暇, 没有思考的余地, 必然会影响其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掌握, 这样提问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 要恰当地进行。同理, 如果提问过少, 就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交流要勤

笔者认为好的提问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 而应是通过实践后总结出来的, 是通过同行间的交流提炼出来的。只有相互间无私的交流与共享, 才会真正地快速成长。

四、音乐元素背景下的提问策略实践体会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还应包括帮助学生积极地思考, 联系已有的知识, 培养其思维能力。同时, 通过践行上述策略, 笔者认为好的问题可以令学生思维或开阔、或深邃、或批判, 而不好的问题不但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还会令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基于音乐元素进行课堂教学提问不仅考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 同时也将考验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能力, 以及提问能力。探索的路也许很艰辛, 但我深信自己有这个毅力、决心会努力下去!

摘要: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问能够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从而增强学习有效性。音乐教学中设计问题和提问, 需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基础之上, 着重围绕音乐元素, 根据学生对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兴趣点设计问题, 根据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接受能力设计问题, 在音乐元素的生成点提问, 在音乐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提问, 并要注重提问的艺术与技巧, 从而着力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音乐元素,初中,有效提问

参考文献

[1]陈若君.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基于案例的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6) .

[2]吴廷凤.浅论初中课堂师生有效提问[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 .

[3]张腾.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策略[J].艺海, 2013 (12) .

上一篇:财务主管岗位应聘个人简历下一篇:描写古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