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的夏天

2024-09-29

社会人的夏天(共13篇)

1.社会人的夏天 篇一

中班社会:过夏天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夏天的基本避暑方法。

2、知道夏天有很多开心的事情,喜欢过夏天。

二、活动准备:

1、故事视频。

2、判断避暑方法的正误图片若干。

3、一段欢快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语言导入,引出故事。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2)师:“有一个小朋友,他很不喜欢夏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为什么?”

教师播放故事视频(小朋友因为天气太热,中暑晕倒。)

(3)幼儿说说故事中小朋友不喜欢夏天的.原因。(夏天太热、容易中暑)

2、避免中暑的方法。

(1)师:“你们能告诉故事中的小朋友,怎样使自己的凉快一点,避免中暑吗?”

(2)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3)教师总结避暑方法。

3、提供图片,判断正误,巩固幼儿的避暑知识。

师:“今天班级里还来了几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过夏天的,做法对吗?”

教师依次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正误,并说一说应该怎样做。

4、寻找夏天的快乐。

(1)师:“原来只要我们在夏天注意防暑,就不会中暑晕倒了。”

(2)师:“你能说说夏天里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吗?告诉故事中的小朋友,让他也喜欢上夏天。”

(3)幼儿说说夏天里可以做的快乐的事情。(吃雪糕、游泳等。)

(4)师:“哇!原来夏天还有这么多开心的事情呢!现在故事里的小朋友一点也不讨厌夏天了,反而很喜欢呢!”

5、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一做你在夏天想做的事情吧!”(播放欢快的音乐)

2.社会人的夏天 篇二

自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短短30年间,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凭票供应的短缺经济时代已一去不返, 现在商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卖出积压成堆的商品, 国家考虑的重点也转到如何进一步扩大和拉动内需。如今, 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丰盛的商品, 无处不在的广告, 高水平的消费, 人们如陀螺一样在不断赚钱和不断花钱的周期中高速旋转, 疲惫不堪, 但又难以停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不同的社会———消费社会。

2 消费社会的特征

“消费社会”这个名词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学者笔下和人们日常口头中。虽然究竟什么是消费社会尚无明确的定义, 但毋庸置疑的是, 高度发达的消费是新型社会下的突出特征。

波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中, 提出了消费社会的几个主要特点:“丰盛”, “消费的神奇地位”和“增长的恶性循环”。

丰盛是消费社会的首要特征和前提, 马尔库塞也认为, 资本主义社会 (或者说其带来的消费社会) , 丰盛本身是无罪的, 恰恰相反, 丰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过去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短缺, 几乎所有商品都要凭票限量供给, 人们努力工作以求满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 对消费品很少有选择的空间。

然而, 随着生产力的急速增长和物品的全面丰盛, 可供消费的物品与消费品的种类都越来越多, 消费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甚至取得了神奇般的地位, 人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系列难以取舍的替代品中做出选择。此外, 无处不在的广告总在不断提醒人们, 还有很多东西可供消费, 值得购买, 甚至是“必须购买”。橱窗和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 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户外随处可见的广告, 这些构成了消费社会最常见的风景。它们共同劝诱人们进行消费, 并时时暗示或明示着, 购买是实现健康、快乐和幸福的捷径。

消费品的膨胀同时也带来了信心的膨胀, 消费社会欣欣向荣的富足景象使得人们开始相信一切都可以在增长中得到解决。消费社会不仅体现为家庭开支的增加, 更表现为集体消费的增长。许多人开始乐观的认为, 贫困、混乱、压力、焦虑等问题都是暂时, 会随着物品的进一步丰盛而自行解决, 然而事实则是物品的积累和高消费并未使得上述问题得到减轻, 反而带来更严重的冲突、巨大的浪费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们仍然惯性般的将问题症结归结于增长不够, 于是继续拼命扩大生产, 结果又进入一个新的恶性循环圈。

3 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

消费社会是丰盛而富足的, 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高速增长的社会。就如朱丽叶·朔尔注意到的, 如果追问消费社会到底怎么了, 经济学家的回答很可能是“没什么”。经济学理论通常认为消费主义是毋庸置疑的, 消费可以提供便利, 从而保证人们的福利。然而, 身处消费社会的人们总难免感到一些难以摆脱的问题:紧张的生活、沉重的压力、焦虑、亚健康和难以满足的欲望……这一切都在提醒着, 消费社会或许并非像它表面那样光明美好, 波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中提出了深刻的批判。

3.1 福利和平等的神话

经济学家多注重商品和服务的使用性, 强调消费能够为人提供福利。然而, 在高度发达的消费社会, 人们所消费的已经远远不是物品的使用价值。相反, 消费品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符号, 作为身份、地位的标签而被购买。这样的消费很难说起到真正提供福利的作用。

由于人们消费的目的日渐趋于炫耀其与众不同的优越地位, 评价消费品的标准已经不再是绝对的“美”和“好”, 而是时时变换的“流行”。豪宅、名车、古董、珠宝……在很大程度上, 购买这些消费品并不是因为它们能给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国产的奇瑞汽车和宝马一样都能便利出行, prada的皮靴或许还赶不上老北京布鞋舒适, 而是因为它们标示着一种身份, 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与区隔。较低的阶层为了追求较高地位总在竭尽全力地模仿上层的消费, 而上层为了保持区隔的标志, 就需要不停地变换其标准。

3.2 消费社会中人的异化

消费社会中的人每天都淹没在大量广告的海洋中。从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短信, 到电梯、地铁、户外招牌、甚至电线杆, 无处不见广告的身影。人们被告知, 优良的儿童需要补铁、补锌、补血、补钙, 补充各种维生素、营养品、脑黄金等等;优质的女人需要用减肥药、护肤品、化妆品、香水, 另外还缺不了名牌包、名牌服装、鞋、首饰等等;优秀的男人则要具备手机、电脑、商务通, 以及名车、名表、公文包……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消费社会看似关怀备至, 它关心着我们地身体、健康和福利。从头发到脚趾甲, 消费社会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身上的每一处细节, 并提供各种神奇的消费品来服务我们, 使我们变得“更好”。

然而, 广告中苗条性感、浓妆艳抹的模特真的就是我们应该努力达到的标准吗?少了各种补品和营养药, 孩子就真的无法健康成长了?静下心来思考就会发现,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导去追去太多原本不需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 不仅不能提高真正的福利, 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女性和孩子尤其容易成为消费文化的牺牲品———只要看看那些因减肥药而消化不良, 甚至得厌食症的女孩和营养过于丰富的“巨型儿童”就不难知道了。

3.3 难以持续的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的另一个更加明显的致命缺陷在于, 它是一个一种无法持续的模式。消费社会的丰盛是以耗尽资源为代价的, 它永无休止的生产着满足, 并以更多的消费品作为解决忧虑的解毒药, 然而, 这个恶性循环造成的是资源更迅速的耗竭和环境的严重破坏, 在这一方面, 美国是一个明显的先例, 美国高消费的社会模式是建立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剥夺的基础上的, 因而那种模式不可能大规模的被推广和复制。

4 结论与反思

在波德里亚看来, 消费社会只是一种不同的社会类型, 而远非值得期待的“更好”的社会, 他甚至将消费社会作为危险而难以对付的敌手。他注意到, 消费社会的力量渗透一切, 甚至对其进行的批判都可能被转化为消费品。“广告越来越多地进行自嘲, 并把反广告纳入其广告技巧中”, 作为大众文化重要载体的各种报刊杂志也把对消费社会的哀歌作为必需的宣传调。

美国学者罗杰·罗森布拉特感慨, “我们一直在渴望着, 但是, 要渴望拥有的东西少一些, 而不是多一些, 我们渴望一种简单的生存方式, 这样穷人的生活可以改善, 富人的生活可以达到平衡, 而且, 其他的物种可以生存, 整个世界可以继续。但是, 我们的知识不足, 或者说, 我们的毅力不够, 无法做到这一点, 因此我们既想拥有又不想拥有。于是, 不知不觉地哭了出来。”

如今中国的人民也在渴望着, 渴望着拥有更多, 渴望更加富足。这种渴望无可厚非, 但必须注意的是不要在这个过程中丢掉原本拥有的东西, 不要重走西方老路, 落入消费社会的陷阱。有了西方社会的教训, 但愿我们能有足够的知识和毅力, 去过一种丰盛而不失平衡的生活。

摘要:波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中指出, 消费社会并不能带来普遍的福利和平等, 反而会造成人的异化、环境破坏等恶果。中国已经开始进入消费社会, 人们在享受消费喜悦的同时要吸取西方的教训, 警惕消费社会的潜在问题, 避免步美国社会后尘。

关键词:消费社会,炫耀性消费,异化

参考文献

[1][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李小兵译.上海三联书店, 1989.

3.慢阻肺病人的夏天可以这样过 篇三

锻炼:增强耐力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抵御呼吸道感染,也能陶冶情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夏天气候炎热,锻炼要注意选好时间、地点,选对运动项目,把握适合的运动量。

选择好时间、好地方锻炼宜安排在清晨和傍晚,避开气温最高、日照最强的上午10点至下午2点这一时段,以免引起中暑。公园、湖边或绿树成阴的地方含氧量较高,有利于慢阻肺病人的健康锻炼。

选对运动项目慢阻肺病人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量力而行,最好能选择一种全身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呼吸操、慢跑等,以达到增加肺活量和耐力的目的。

控制好运动量慢阻肺病人的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中间要休息几次,运动量要稍低于春秋季。夏季锻炼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

饮食:改善营养不良

夏季气温高,出汗多,肠胃功能相对较弱,易引起食欲不振。慢阻肺病人因长期能量高代谢、缺氧及药物等影响,常合并有营养不良,故在夏季,尤应重视饮食调理。

少吃碳水化合物慢阻肺病人呼吸耗能增加,每日的能量消耗超过健康人。碳水化合物虽是机体能量的来源之一,但对慢阻肺病人而言,一餐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会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加重呼吸负荷。病人在夏天不妨吃些易消化,又有饱腹感的粥类,比如燕麦粥、小米粥、银耳粥等。

多吃优质蛋白质牛奶、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都是慢阻肺病人可以选用的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一杯温牛奶或者鲜豆浆加一只水煮鸡蛋是早餐的好选择。火腿也是夏季饮食中的常客,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增进食欲。冬瓜汤里放些火腿,既消暑,又补充了蛋白质。黄鳝富含蛋白质,味道鲜美,也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夏季美食。

新鲜蔬果变花样夏季蔬果品种繁多,是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慢阻肺病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番茄、丝瓜、西兰花、青椒、柑橘、葡萄、草莓等,有助增强机体免疫力。

多喝水,少吃盐夏季出汗多,机体容易缺水,多喝水可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以免痰液过于黏稠,不易排出。老年慢阻肺病人在夏天还应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量,因为研究表明,吃得过咸易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导致咳嗽、气喘,加重病情。

4.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文化 篇四

社会化过程中的实施机构包括家庭,同龄群体,学习和工作组织,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是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对其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这其中的网络在中国普及的时间虽然不长,它却以燎然之势迅速蔓延开来,中国网民的结构仍是青年担当着主力军。而关于人的社会化的研究中,最集中的问题是对儿童青年社会化的研究,这一时期是社会化的主要时期的,青年期是基本社会化的最后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

网络对于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应辩证的看待。一方面,网络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具有积极的作用。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学习,大学生也不例外,像当下流行的慕课,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大学生通过慕课等网站可以学到通识知识或者是使用技能。各类社交网站,让大学生们认识更多的朋友,方便了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有网络社区、论坛,它们为大学生们的交流,思想碰撞提供了方便,作为各种网络用语的发源地,它产生有益的健康的网络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另一方面,网络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网络充斥着各种社会观念,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作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结束紧张的高中生活,面对自由的大学生活的青年往往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逃课宅在宿舍,或者去网吧,终日面对着电脑屏幕,甚至废寝忘食。减少了于同龄人的交流,社交能力退化,有的甚至连语言能力也退化了,阻碍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从这一点看网络无疑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5.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夏天》 篇五

活动前言

走在田山的小路上,看到了金黄黄的麦子,一大片一大片的,就像是汪洋的大海,被风一吹,一浪接着一浪,还不时的能够看到割麦子的老农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虽然是顶着火红的太阳,可是却看不出他们有丝毫的疲惫,这是他们的收获!通过此活动,考察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通过比较让孩子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四季的特点!

活动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活动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谣回答。)

2.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夏天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图中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大

(2)分组观察、讨论: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认识夏天的一般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夏天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地夏天的特征。

①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树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树叶茂密,桃树结出了桃子。)

③田野里的庄稼有什么变化?(玉米长高,小麦成熟,开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变化?(河岸长满绿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开放。)

⑤人的衣着有什么变化?(换了夏装。)

⑥孩子们在户外玩什么?(游泳)这说明夏天的天气怎样?(变暖。)

(4)观察课本第18和48页的图。

(5)分组讨论:每幅图说明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夏天与春天的不同。(可参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小结。)

2.比较当地的夏天与春天的不同

(1)讲述:课前,你们观察了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的自然情况,下面来汇报一

(2)汇报观察结果:

认识当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 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个同?

②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图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分别提出一些问题──天气、河水、树木、庄稼、鸟、昆虫、农业生产等进行比较。)

(3)教师小结: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体的特征(例如天气热的程度、什么树开花、什么庄稼和果实成熟、什么鸟飞来等)有所不同,夏天到来的早晚、延续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一般来说,南方夏天到来的早,延续的时间长,天气特别热;北方夏天到来的较晚,延续的时间较短,天气也没那么热。

这个问题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学的局限性。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夏天的特征。

2.学习歌谣──夏天

此歌谣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点,教师可以参照此歌谣,根据当地夏天的特点重新编写。这样,学生学起来更亲切,更有意义。

夏天天气好炎热,天气多雨河水多。

柳叶茂盛桃子熟,野草开花满山坡。

布谷鸟在树上啼,蝉在树上高声歌。

玉米长高麦收割,小孩游泳乐呵呵。

(四)布置作业

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随着季节的推移有什么变化。

教学参考知识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气炎热,有时会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长,夜晚短;

(2)夏天,各种昆虫,小动物都出来活动,许多鸟开始脱羽毛,有许多兽的毛也脱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4)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期,他们要进行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劳动;

(5)夏天,人们穿浅色和单薄的衣服,许多人都积极参加游泳活动。

6.论社会公德与人的全面发展 篇六

论社会公德与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公德指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人类社会的公共道德.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公德与私德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应完美统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自然和社会公德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作 者:谭德礼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广州,510320刊 名: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分类号:B82关键词:社会公德 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7.体育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篇七

关键词:体育教育,社会化,体育运动

1、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体育的社会化功能愈益受到重视。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 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海兰考曾说过: 如果把体育运动忽然从世界上和人的意识中消灭掉, 只要人的社会化不变, 体育运动很快还会诞生, 也许还会再造出形式与现在完全一样的体育运动, 他认为体育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 并使之最终成为合格社会公民的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具有共同的内涵, 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同时向人们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的模拟机会, 引导人们融入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体育教育在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发展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的功能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体育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影响的特征

2.1、社会化过程的持续性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作为个体的人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以及对不同活动项目的认识和延伸出来的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是不断推进和完善的。通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地解决“我是谁”, “我在哪”的问题 , 在角色扮演中不断的调整、适应、更改 , 有意识的积极思考生活的其他方面与体育的适应的关系,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受到人们所处社会环境、文化的影响, 体育教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对人的身心产生深远的影响。

2.2、人的社会化和体育功能的交叉性

人的社会化过程和体育教育功能的发挥是交叉进行的。体育活动在提高个体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是体育健身功能的体现。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也是体育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功能的体现等等。所以说体育功能的发挥伴随着人的社会化进程。在体育活动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作为发泄的窗口, 作为交友的平台, 作为展现的舞台, 从而重新找回自信和希望, 体育也在人们对世界、对社会的认识中不断发展。

3.体育教育社会化功能

体育社会化最终是通过伴随着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关系而发生的, 而不是通过参与本身这一纯粹的事实, 也就是说, 与体育运动相联系而产生的关系, 要比参加体育运动更重要。体育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3.1、指导社会行为规范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人必须受这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制约。体育的娱乐性特点使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愿意接受规则, 参影响适宜个逐步发展的过加体育运动可以不断强化行为规范。所以, 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群体意识、教导社会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从儿童时期的体育游戏, 小孩通过服从来遵守游戏规则;少年时期, 逐渐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成年时期自觉遵守规则。体育对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一个逐步推进和完善的过程。

3.2、体育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所带给予人的社会认可, 更容易使人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并且增强个体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动力和信心。人的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的成果为社会所认同, 有益于社会发展和群体生活中人生价值的实现。现在风靡各地的广场舞以及老百姓日常的社区体育活动, 不仅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 同时也加强了与周围居民的交往,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3、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和社会角色

人的社会化的内容之一就是教育社会的各种角色按其享受的权利和义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在体育活动主要以群体的形式开展, 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求每个人对自己角色的正确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配合。随着群体的成员间的的不断深入了解, 群体的每个成员都能够适应群体的活动, 并能从中得到满足。体育群体中每个成员所处的地位和角色是与他自己的能力和特性相适应的。所以正确认识自己, 并认可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3.4、促进社会化人格形成和完善

人的社会化其终极目标是以社会化人格的形成和完善为表现的。体育活动不仅是对人身体的锻炼, 也是对人心理的考验, 它需要较强的自发性和反复进行练习的耐心。体育活动中的自我约束与群体约束, 要求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不懈努力, 发现自己的长处战胜自己的不足, 超越和战胜自己。加强自身的团结协作能力。而在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 获得的尊重需求, 也促进了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4、结 语

体育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 新时代的人们对体育的活动形式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运动也以它固有的方式, 鼓励个性的正当发展, 并加强群体的力量。体育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和个体、社会对体育社会化的认识、运用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的社会化对个体和对社会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体育活动实现人的社会化是一种生活化的自然演进过程。应加强对体育社会化和群众体育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并将理论研究成果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谭志丽.浅析体育与人的社会化[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2]芦金峰, 王玉滇.试论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7) .

[3]田荣和.试论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J].2009.

[4]顾美琴, 张丽凤.浅探体育的行为方式对促进人的社会化的作用[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6) .

[5]韩鹏伟.论体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J].科技信息, 2010 (3) .

[6]常毅臣, 温波.人的社会化与体育功能的扩展研究[J].社会学研究, 2006 (4) .

8.社会新鲜人的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篇八

伴随着2011年的到来,带给我的唯一感受就是时间似流水,时间不等人。现在停下来回头看看在已经过去的2010年发生的事,有哭有笑,有悲有喜,有进步也有后退,有成长也有前进;不过对我而言最大的事件莫过于结束了校园生活踏进了社会,接着就是在兄弟公司的五个月的工作时间,来到这个新的团体,带给我的是从未有过的感觉。结识了像朋友一样的同事,跟我们打成一片的领导,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才让我没有跟在学校中的感觉产生强烈的差别感。

仿佛一转眼就过去了五个月一样,可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同时,发现在这转瞬即逝的五个月自己收获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在工作能力上,从刚开始的笨手笨脚,完全找不着北,到现在的能够掌握公司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还是在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甚至对人生的态度上,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学会了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学到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担当,懂得了责任。

在学校时,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当今社会每个社会人都要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以及与他人配合的能力。那时学习的只是理论,而现在来到公司强烈的感受到团队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五个月的工作当中,明白了一个公司的良好运营就是靠各部门的协作配合与沟通下进行的,而我们每一个员工需要完成的就是做好自

9.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 篇九

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

通过对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分析,着重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协同共进的关系.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保障;另一方面只有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 者:刘增芝 作者单位:保定师范专科学校,马列与思想品德课教学部,河北,保定,071051刊 名: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BAODI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16(3)分类号:B038关键词:现代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持续发展

10.论学校人到社会人的成功蜕变 篇十

看完这个故事, 我感受颇多:一件事情如果你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 它就会如你所相信的去“实现”你所相信的。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大学生们。随着高校扩招, 全球经济的不景气, 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一方面, 学校人———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 企业却在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忧心重重。那么, 学校人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功蜕变成社会人, 在职场上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才能从学校人成功蜕变为社会人?我认为, 我们应该仔细品读这个小故事, 学习这位年轻人的妈妈, 因为你的愿望有多大, 实践的力量就有多大!借用“吸引力法则”的说法, 就是“心想事成”。也就是说, 我们大学生们今天的思路会决定未来你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出路!

1 学校创新教育———成功蜕变的摇篮

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其所能, 培养大学生具备合格、够用的文化素养、一定的动手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 大学生才能顺利就业, 成功蜕变, 我们的教育才能彰显其功能, 为社会人开启完美人生的第一步提供起步平台, 从而帮助他们开辟就业的新天地。

1.1 夯实文化素质培养, 创新课堂教学

社会在进步, 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 岗位的提升都要求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包括已掌握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基础文化知识体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学习和探索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专业技术知识体现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 动手能力强, 适应岗位所需, 能够成为社会认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一线教师应该利用课堂这个教育阵地, 努力夯实课堂教学, 培养有知识, 有文化, 懂技术, 有能力的一代合格人才。每个人的手指头长得都不一样齐, 更何况, 我们一个个活生生的大学生们。他们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教师千万不能有抵触情绪, 或者是反感, 反之, 应积极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 早已经成为了“过去时”。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这一新媒介使学生能够以更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 同时提高快速把握新知识的能力。多媒体的优化组合, 还可以扬长避短, 互为补充, 发挥视听媒体深刻的表现力, 良好的重现力, 拓宽教学信息传输渠道, 从而显示出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效应。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它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合理地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环境,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 课堂上一定要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使之作为一种催化剂来保障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保证教学效果。

1.2 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加大技能培训的力度, 重视实践教学

今天的职业教育, 还是偏重于教育, 而不太职业。也就是说, 偏重理论教育, 轻视职业技能的培养。众所周知,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而非研究型人才, 所以, 应按满足社会需求来制定各专业毕业生的技能培训方案。这方面, 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职业教育。美国职业教育非常讲究实效, 无论是专业学校还是企业办的职业技术培训, 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都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生产和工作实际, 针对性强, 学习和应用大力结合, 吸引力大, 效果好。美国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的教学内容都是先进的实用性技术, 都立足于基本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环节实践性强, 多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模拟训练、电化教学等。总之, 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上, 特别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重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 着重技能的培训,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鉴于此, 要想让我们的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以提高, 更加职业化, 就必须学习美国的职业教育理念, 加大我们在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比例 (建议至少要占到总学时的50%) , 减少不必要的验证性实验, 增加技能实训, 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

1.3 加强校企结合, 为大学生提供实训平台

实训就像是参加工作前的实习一样, 学校应重视建立实训基地, 与社会上的一些优秀企事业联手合作, 做到人才提供与实际岗位无缝对接, 达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实训基地要实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方式。在校内建立实训场所或实验室, 模拟不同专业的工作、生产的真实流程, 让学生在校内进行最基本的模拟训练, 为到实训场所实际体验做好铺垫。然后, 在校外建立一些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 以满足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开放式教育的实训要求, 即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负责输送实训人员, 企业负责岗位培训, 达到校企互惠互利, 双赢共生, 相互依托。发现王国———坐落于大连开发区的一家大型主题公园, 占地之广, 耗资之巨大, 仅从国际巨星章子怡小姐亲临为其开幕剪彩便可见一斑。学校为了增加学生们对社会的了解, 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特别安排了相关专业的学生去实习。实训前期, 学生们在学校接受一些必要的岗位知识教育;实训中, 校企不断保持联系和沟通, 及时处理实训过程中所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训期结束后, 学生们回到学校做回顾总结。从整个实训来看, 发现王国给予了我们学校和学生很高的评价, 学生们也普遍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培养并提高了自己适应岗位的能力, 甚至有的学生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社会上生活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没有两把刷子还真不行”。可见,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还可以为他们日后找到工作打好基础。

1.4 强调德育教育的培养

我们的教育在传授知识, 培养有文化的接班人的同时, 还必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也就是说, 教育必须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主力军, “德”占首位, 否则, 教育就是失败的。早些时日的“苏丹红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2009年10月, 接二连三的三起校园血案、今年年初的“皮革奶事件”、路人昏倒无人上前救助……还有很多我们数都数不清的被媒体曝光的不道德事件, 这些都会让人“不寒而栗”!作为一名教师, 如何在课堂上既“教书”又“育人”, 把教育的功能最大化, 让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懂知识, 明道理, 会做人, 能做事?我认为这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一线教师应该坚守好自己的岗位, 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阵地, 除了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之外, 还要对大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和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 适度对大学生们开展德育教育!所以, 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够把课堂教学这个阵地长此以往地坚守下去———教书、育人两不误, 我相信, 不但大学校园里的暴力案件会越来越少, 而且, 走入社会后, 误入歧途的年轻人, 昧着良心赚黑钱的奸商也会越来越少, 社会也会越来越美好!我们都希望看到:教育所培养出的合格人才是“金钱的巨人”, 而不是“道德的侏儒”!

1.5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凡事都要有计划性。俗语说得好:“三思而后行”。一个人要想实现梦想, 必须先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 然后逐步制定计划, 再逐步实施, 方能少走弯路。也就是说, 个人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性质、要去的工作单位、要担负的职务、要做的事业等一系列发展轨迹做出设想和规划, 从而为日后寻求工作, 从事哪方面的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各院校和全体一线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有计划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为大学四年时间对许多大学生来说, 是个漫长的学习经历。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 这宝贵的人生四年很有可能就在无聊中虚度。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帮助每位大学生从一入校就制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 那么, 通过一边学习, 一边修改, 始终如一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拼搏, 相信学习一定会有成效, 目标也更容易实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学生们安排各学科日常学习的轻重缓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能使大学生们紧紧抓住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增加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可见,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只是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 并且进一步详细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势、限制, 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以便将来就业。

2 学校人的思路———成功蜕变的前提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提早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 应对就业难问题, 做足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从而为开启自己的美好人生打下基础。

2.1 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 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进入二十一世纪, 我们的邻国———日本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 都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根据其理念付诸实践, 在各阶段进行着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现今国情决定了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 差距的弥补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但亡羊补牢, 犹未晚矣, 大学生们必须在此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在于提高对自我的认知程度和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知。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发展定位, 明确日后的发展方向, 同时让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引你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只有这样学校人才能够在走出学校之后实现顺利就业, 不走或少走弯路。

2.2 提高专业素质, 确保拥有“一技之长”

要想成功就业, 学校人必须有所准备, 包括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等全方位的准备。职业发展要求大学生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一技之长。专业素质包括基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基础文化素质体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学习和探索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专业技术素质体现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 动手能力强, 能够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传统产业改造和大量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新型职业和交叉职业层出不穷。社会职业的发展变化使大学生们所学的专业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越来越小, 职业变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么鲜明, 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变短, 复合程度提高, 多面手更受欢迎, 更具有竞争优势。可见, 职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终身学习, 不断增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靠一技之长立足社会。

2.3 提高综合素质, 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综合素质。在择业过程中, 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综合素质的大学生, 往往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并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快地适应岗位。相反, 综合素质差的大学生,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过程中, 甚至是在投递简历的一刹那就会处于劣势, 不具备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而被淘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并日渐完善, 消费者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愈来愈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条文, 遵守市场规范, 强化为顾客服务的理念, 重视产品的质量和人文内涵。这使得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时掌握的标准从单纯注重专业变为注重社会综合素质。社会综合素质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协调交际能力、文艺才能等等。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管理工作等, 对于培养其社会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 学校和教师必须在这些方面给予重视, 提供机会;另一方面, 作为学校人, 大学生们应该积极参与, 锻炼自己, 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在不断的经历中成长, 全面发展。

2.4 摆正心态, 爱岗敬业

很多时候, 理想和现实都是有差距的。学校人首先要过心理关, 保持一颗平常心很重要。大学生涉世未深, 在工作中不愿从小事做起, 拈轻怕重, 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 不会灵活调整。在此建议学校人们在校期间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志向, 自身的能力、经验和擅长, 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用积极、正确的心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在找工作过程中尤其要避免眼高手低, 在工作岗位上切记不可好高骛远, 对待工作要报以持之以恒的态度, 踏踏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爱岗”、“敬业”亘古以来是职场成功的永恒定律。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校人认识到:“入一行, 爱一行”, 不能“朝三暮四”、“频繁跳槽”。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优秀的企业, 他们都非常注重实效、注重结果, 因此, 员工的敬业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学校人有了敬业精神, 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强烈的责任心, 并满怀激情, 踏实、有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相信梦想的实现一定就在不远处。相反, 缺乏平和的心态, 不爱岗不敬业, 这样的员工业绩再出色, 能力再强, 最终也会被企业淘汰。

3 社会人的出路———成功蜕变的必然

3.1 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

社会人在做职业选择时, 首先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 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 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多数企业的用人要求大致是: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是用人单位看重的四种素质;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能为此做出最大的贡献, 认同企业文化, 适应企业的要求和管理, 是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既看求职者的学习成绩, 也看他们的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经验的积累, 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入党或参加业余党校、参与做义工或集体劳动、积极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等, 因为企业认为, 这样的学生有信仰和追求, 有集体荣誉感和危机意识, 环境适应能力强, 易于培养。总之一句话, 用人单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包括吃苦耐劳、敬业精神, 意志力和自我调节力, 学习、创新、善于思考等能力, 以及合作、沟通、平衡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亲和力和诚信力等。其次, 社会需要、市场需要, 就是社会人就业选择的方向。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 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 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再次, 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在选择职业时, 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 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 才有成功的希望!

3.2 放飞梦想, 迎接职场新挑战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走出大学, 步入社会。更多的挑战, 更多的困难都会在生活中出现。不要轻言放弃, 以虚心的态度去学做人、学做事, 适时地学会自省, 不断积攒能量, 在工作中不但要成为强者, 更要成为智者。生命的旅途中, 社会人要面对的会有很多, 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任何事情皆有可能。记住:不可好高骛远, 要脚踏实地, 从小事做起, 从基层做起。要立足本职, 从点滴学起、做起、干起,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要相信天道酬勤, 对待工作要报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 不断学习新事物, 做到思路清晰, 行动一致, 没有什么不可以。我坚信只有这样, 社会人才能在职场这片汪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帆船, 扬帆远航, 实现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苗作斌.重视和做好德育工作[J].教育发展研究, 2000 (4) .

[2]刘育锋.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职业教育改革[J].职教论坛, 2003 (20) .

[3]章达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11.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要聚焦人的建设 篇十一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根本任务在于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术创新,学者为本。人才辈出及其创造活力的充分发挥,既是学术创新的根本前提,也是学术繁荣的重要标示。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充分肯定学者素质对于学术创新重要意义的同时,仅35.4%的人认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个体的创新能力“非常好或比较好”。所以,无论从学术创新的一般规律而言,还是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实状况而言,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推进中,人的建设,队伍的建设,都应当始终摆在首要的、核心的位置。

将人的建设摆在创新工程的首要与核心位置,意味着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而采取的各种各样的必要建设举措,都应当有效服务于学者学术创新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者学术创造活力的充分发挥。学者学术创新素质的提升包括学术精神的涵养、优良学风的持守、学术根基的夯实、学术视野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创新等等。构建有利于学者学术创造活力充分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与文化环境,同样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重要任务。在调查中,46.8%的人认为当前制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个体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学术环境”,仅有29.4%的人认为当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环境“非常好”和“比较好”。

12.论广东人的抗非精神及其社会根源 篇十二

论广东人的抗非精神及其社会根源

广东人民在上半年这段特殊的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理性与科学精神,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沉着冷静的大局意识,上下齐心、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精神,是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就其社会源泉而言,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传统,市场化带来的社会协调与社会合作,专业化、职业化进程造就的公民素质,富而思进的开拓精神,都是广东人的抗非精神形成的重要源泉.

作 者:李江涛 叶蓬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410 刊 名:探求 英文刊名:ACADEMIC RESEARCH FOR TRUTH AND REALITY 年,卷(期):2003 “”(6) 分类号:B822.1 关键词:广东人   精神文明建设   抗非精神   社会根源  

13.社会人的夏天 篇十三

1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通过对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存在如下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体的现代化,既包括人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又包括人的素质、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现代化[1]。“是适应现代实践发展需要的人的主体能力的现代化[2]。”第二种观点认为,人的现代化指的是人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跟上甚至超越现代步伐,行为方式符合现代要求,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提高[3]。第三种观点认为,人的现代化就是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状况与过程[4]。

在探讨社会现代化内涵方面,已有的理论成果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如有人认为,“社会现代化从一般意义来讲,是指社会全面变革旧有系统,发展现代文明的过程[5]。”有学者从哲学的角度指出:“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形态每一层次、每个要素的现代化,包括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科技教育文化的现代化[6]。”尽管研究者们在探讨现代化的内涵时未达成一致,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变迁的过程,是社会各个子系统全面发展的、动态化的过程。

2 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任重而紧迫的过程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他说:“除了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以外,还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其实质是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如果我们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来看,现代化是以时间为存在形式的社会有机体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

党的几代领导人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思想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又使我们明白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任重而紧迫的过程。

3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人的现代化

人是社会的主体,现代化的人创造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的社会也必然推进人的现代化,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一般意义而言,社会现代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时间概念,是指社会各领域的现代化,包括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科技教育现代化、社会结构现代化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3.2 优先发展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社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现代化的首要因素,现代化的人的道德素养、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要通过教育来培养,现代化的社会生产需要懂得现代化的技术人员来操作。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单靠资本投资的增长是无法达到最大的增长潜能的,良好的工作态度、集体协作、对公司的效忠、和谐的劳资关系,都是必要的条件,能够使生产力不断增加的是操作机器的工人”。正是由于新加坡对教育的重视,才使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当今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3.3 注重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性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由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该过程不可能同步进行,必然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人的现代化可能先行于社会的现代化。如人们通过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技术,在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率先实现现代化,而经济发展水平、民主政治、社会结构等方面,可能没有达到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现代化的诸要素已基本具备,但是人们的道德素养、人文精神、技能水平还未能完全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绝对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那么如何处理好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处理好各种利益分配、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在重视社会现代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现代化的实现。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实现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辩证统一于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之中。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深刻内涵,认清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理解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邹永图.论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辩证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1):2-3.

[2]柯卫.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统一性[J].社会科学家,2007(1):9.

[3]李锦顺.试论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1(6):70-71.

[4]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

[5]王琳.论社会现代化中人的现代化[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3):34.

上一篇: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下一篇:财务报告论文(浅谈财务报告的舞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