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共10篇)
1.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篇一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
导语: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经济部分首次提出,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高度阐释和全面升华。在十八大报告中再一次特别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五体一位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体一位 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制度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让人民看到希望。要做好气象、地质、地震等方面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提出了十条35项具体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调整能源结构、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气保护行动等要求,扣响了向PM2.5污染宣战的“发令枪”,掀起了以防治大气污染为目标的全社会行动。
李克强 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对于北京、中国东部比较大范围出现的雾霾天气,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进行治理。特别是对重点地区,对已经查明的人为因素,要限期治理,对于水污染、土地污染的状况,要摸清底数,坚决地进行整治。
生态环境保护不能越雷池一步
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二、落实情况及现状
2013年7月31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发布了2013年6月份及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结果表明,上半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31%。
400位环保局长集体学习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2013年7月,400多位地市级环保局局长集体赴京学习如何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这也是环保部历史上第一次对全国所有的地市级环保局一把手进行培训。如此全覆盖式地召集环保局局长学习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最直接的诱因是今年年初发生在山西的天脊化工集团苯胺泄漏重大环境事件。该事故直接导致浊漳河被污染,下游多地饮水安全告急。后经调查证实,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企业的违规行为外,更有长治市环保局、特别是一把手局长对事故认识和处置不力。
癌症村引关注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3年2月20日,环保部发布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显示,我国化学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严重,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有媒体报道,地下水污染致癌症高发牛羊绝育,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也正在互联网上被关注,村子数量被认为超过200个,范围是涵盖有27个省,其中最多的是在江苏和河南,而癌症村大多都是集中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一些东部和沿海的地区。
【百姓怎么看】
观点一:“美丽中国”的提法让无数人倍感温馨
网友:党的十八大报告尤其令人欣喜,除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外,我们从总书记的报告中,听到了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这就是“美丽中国”。
网友:在十八大报告中,“生 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写入纲领性报告备受关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呼唤着发展路径的绿色转型。
网友:“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另一个表现形式,中国的美丽之处,不仅在于人文自然景观的美丽,更在于人民生活环境的美丽。
观点二:“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游子吟: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意味着生态文明不再仅仅是一种指导观念,还将成为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其对各级政府的实际约束会越来越强。
烈火金刚:“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美丽中国”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主动引领,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体现了执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重大深化。
跷跷板: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观点三:经济和生态共赢 才是网友心中的“美丽中国”
有话直说:近年来,一些地方因为环保问题引发了群众不满,究其根本是少数地方还存在“唯GDP”的扭曲发展观,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只有生活在群众满意、环境美好的“美丽中国”,才能真正让大家为自己的家园骄傲自豪,才能心平气和地过好日子。
温柔的滋味:要实现真正的富裕文明,首先要做到经济和生态共赢。发展经济,并非追求浮华的表象,而是坚守朴素的本真。面对历史和未来,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歌手阿哥:守护山清水秀,再现天蓝地绿,从资源过度消耗与污染中脱身,我们需要决心、信心,更要依赖严格完善的制度和每个人的自觉。珍爱自然,从现在做起。
【专家怎么说】
怎样看待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其内涵丰富,建设工作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的培养、生态产业文明的培育、生态制度文明的构建以及生态行为文明的引导等方面,是包括生态伦理、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管理等领域的更高层次文明形态。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石磊
我眼中的美丽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国家林业局局长 赵树丛
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
—— 人大代表 何立富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家园的图景,必须合力推进建设。
——人大代表
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在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
——人大代表 赵树丛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委书记 罗志虎
对策措施
要破除环境保护从属于经济发展的陈旧思想,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理念;要摒弃被动应对、先污染后治理的环保道路,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要丰富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手段体系,形成全社会关注、重视、参与的环境保护新局面。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石磊
说到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要从源头上、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杨伟民
【政府怎么办】
2013年7月,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一是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
二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指标权重,绝不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
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对没有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追究责任。
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抓紧推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从根本上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五是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为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对于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们着重从六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
一是严格依法开展环境执法监管,从严惩处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加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保障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三是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对考核未通过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并会同组织、监察部门对该地区负责人进行约谈、诫勉谈话。
四是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并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地方政府、企业积极性。六是加大大气环境质量信息公开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权威论述]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习近平
但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新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要打破这一瓶颈制约。
——李克强
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在广阔的国土上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世界性难题。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既要有“走钢丝”的忧患意识,也要有“登高峰”的必胜信心。
——李克强
不论是污染的状况、食品问题,还是治理和处置的效果,都要公开、透明,让公众、媒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加以监督,这也是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来硬化企业和政府的责任,也可以增强人们自身的防护意识。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大家都尽一把力。政府则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来让人民放心。
——李克强
我们的生产、建设、消费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落后的生产能力应该淘汰,而且必须淘汰,现在出现的这些情况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李克强
朝着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迈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全新课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李克强
要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借不到的财富。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小康但环境退化也不行。
——李克强
开宝马车,喝污染水,显然不是我们期待的工业化、现代化。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格局。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政府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强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生态文明理念进行业、企业、学校、社区、家庭,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维护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全社会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行动。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污染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如果我们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尽快改变我们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想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将非常困难。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我们做的是尽快采取行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所作为。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晓青
结语:面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严峻形势,必须提高认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才能共圆“美丽中国”梦,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篇二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篇:
暴力执法与临时工现象
导语:临时工曾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用工形式,实际上,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法律意义上已经不存在这样一种用工形态。但由于一些单位的确需要短期、临时劳动力,一些辅助性工作使用劳务派遣工效率更好,因此,临时工仍大量存在。与此同时,在征地拆迁、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食药安全、卫生教育、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的基层部门,因大量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导致的粗暴执法、滥施处罚等现象的频频发生,将临时工这一群体推上了风口浪尖。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广东省试行指标体系 核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及执法行为
广东省在试行的《指标体系》中,把“核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及执法行为”视为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的重要尺度。而这一“量化考核”的重要表现,就在于能够有效地杜绝“合同工”、“临时工”等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现象。广东杜绝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
2013年6月1日,《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正是实施,该文件中要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杜绝“合同工”、“临时工”等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这意味着,为社会所诟病的“临时工”执法现象有望在广东销声匿迹。与此同时,南京市也决定要全面清理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
昆明 取得执法资格方能上岗
《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已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提出,执法人员要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并取得执法资格后才可上岗,这条规定可有效杜绝临时工、协勤人员执法,保障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甘肃明确要求行政执法机关临时工不得单独执法
2013年6月,甘肃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甘肃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2013年全省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继续打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攻坚战重点工作安排》,其中明确,在甘肃省内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人员,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必须参加政府法制机构统一组织的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和申领省政府统一印制的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行政执法机关聘用的合同工、临
增城中公教育
时工,只能从事与行政执法有关的辅助工作,不得单独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各级政府和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将执法人员信息在政府和部门的门户网站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热点透视
近年来,在各类引人关注的新闻事件中,总是不乏临时工的身影,他们是打人或者吸毒的城管、发飙骂人的警察、捐赠劣质自行车的慈善组织“过期”官员、辽宁省开豪车套军牌的司机、暴力拆迁的受雇人员。
2013年5月,延安城管队员执法时双脚跳起猛跺倒地商户被曝光后引发舆论哗然,当地城管局回应,脚踩商户者属临时聘用人员。
【百姓怎么看】
危害:临时工 影响政府公信力
网民“此刻无语l”:临时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临时工人本领强,敢为中华造脊梁,临时工人胆子大,刀山火海都不怕,临时工人会表演,扮过警察和城管,临时工人是块砖,哪里用来哪里搬!
网民“佘宗明”:城管执法,不可“粗痞化”。一句“临时工做的”,非但难以取信于公众,恐怕还会招致更多质疑。它包含的卸责心态,负面效应同样不可小觑。网民“上善若水”:暴力执法的是临时工,强制拆迁的是临时工,上班打牌的是临时工„„“临时工现象”一再发生,不仅人民群众的忍耐到了极限,而且更使政府部门、机关单位的形象一落千丈。用临时工推脱卸责现象当休矣!
无名卒子:怎么又是“临时工”?这个词已经成了中国官场的遮羞布了吗?既然“临时工”素质如此低劣,频频丢政府的人,在民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为什么还不在人员遴选环节下大功夫,力争在短期内改善局面?任由“临时工”长期败坏党和政府形象,是官场腐败的具体表现。
质疑:中国城管谁来管?
盘古搜索官方微博:【地球人无法阻止城管了?】延安城管与小摊贩开战。十几个城管与势单力薄的小贩一番“血战”之后,小贩被打进医院,城管的形象也又一次被打翻在地。城管作为政府管理市容街貌的执法者,如同地痞流氓式的执法方式,又如何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让城市更加美好?
网友“唯一”:又是临时工???那么多执法管理者在现场,为何不制止!
措施:城管管理体制须改革
网民“平原真君”:城管这个部门,早该撤销了。按着不同的管理内容,管理城市的功能可以分给公安、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
网民“李榜勇”:城市管理应该首先是服务,不能为了领导的面子工程而“强管”。不能以全体市民的名义去管理流动商贩。
委员胡明伟(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北京政协委员):#该好好规范城管队伍了#近日南有广州城管被人抓住小头哀嚎,北有延安城管双脚跳起跺人头。是该好好反思了。应该明确城管的权力、责任以及招考标准。
网民“子在渊”:非法定的人员本来就不具有执法权,这是法治题中应有之义,禁止临时工执法,是法治建设的必然,是进步的表现。由于临时工执法现象存之久矣,且受到一些执法部门的欢迎,禁止起来并非易事。从善治角度,窃以为应该给公众赋权,明确告诉公众,可以对临时工执法说不,并开辟通道,接受投诉并及时处理。
【专家怎么说】
每次发生冲突事件,人们都会调侃:是否又是“临时工”在惹事。就算是“临时工”真闯了祸,也会怀疑是不是政府部门在“丢卒保车”。长此以往,政府的公信力将被消磨。
——暨南大学教授 胡刚
城管在城市运转中扮演了多重角色,他们在努力满足社会对城管职业目标的期待时,由于角色定位、管理规则的混乱以及实践操作的不当,城管在经受角色冲突煎熬的同时,常常饱受社会的指责,徘徊于种种矛盾之中。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沈阳
作为改革开放后新组建的机构,城管职责大量增加,编制却卡得很严。因此,大量使用临时工作人员继而导致违规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
编制设置虽然是一个灵活性的东西,但在编制管理过程中必须有规则、有程序。应建立与组织、人事部门协调配合的约束机制,机构编制部门严格审核调配人员所占编制和编制结构情况,以保证机构编制的有序管理。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
不管是正式人员还是所谓的“临时聘用人员”,如果在行使职权时出错乃至做出违法行为,行政机关都应该承担责任,而不能因行为人的身份是“临时聘用人员”而免责。
尤其是对于行政执法机关而言,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是代表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不是其个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姜明安
目前,行政机关中“临时聘用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相关法律在“临时聘用人员”的考录标准方面还没有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招录“临时聘用人员”时,要考察其政治素质、法律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不能将毫无法律常识、文化素质低下的人员录用进来。另外,“临时聘用人员”入职后,用人单位也有义务对他们进行业务素质、法律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岗位需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姜明安
原则上政府雇佣的人员,不管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都应该是代表政府向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政府是要负责任的。因此,政府在选择、管理协管员时应该精心挑选,保证政府施政的高效性和服务性。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 刘尔铎
目前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税收过重、就业困难等原因,使得底层居民不得不自谋职业。如果对这些自谋职业者进行过多的管制,不给他们生存经营空间,势必会使社会矛盾激化。针对这一局面,一方面,保证商贩的生存空间,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不能简单粗暴地直接干预;另一方面,要明确规范城管执法的权责。不管是城管也好,协管也好,执法时都应该有严格的流程与制度规范。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汪玉凯
暴力执法的另外一个直接利益渠道的问题,因为我们经费不足,或者说有一些政府执法机构行为自身不规范,就想更多的通过罚款改善他们的福利,甚至有些直接是他们的收入。这样就引起了很多不该这块收的要收,不该罚的他也要罚,能不罚的他就尽量能罚,就是逐利。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和公众的一些冲突,这种冲突最后导致很多矛盾,甚至引发很多暴力执法,所以说客观上来讲,这是一个利益渠道在起负面的效益和作用。——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汪玉凯
如果政府不能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如果不能改变政府与民争利,不能规范政府的利益方面的过度诉求的话,暴力执法这种执法乱象还会继续发生,还会从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从这点上讲,这种问题还是政府的行为,特别是在于政府与民争利的行为。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汪玉凯
【政府怎么办】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习近平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持不懈地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着力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着力改进执法培训、提升执法素质。
——公安部部长 郭声琨
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强化服务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着力在职能转变上见成效。
——公安部部长 郭声琨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不懈努力。要完善制度规范,从源头上堵塞执法漏洞;强化监督管理,从机制上促进规范执法;提高干警执法素养,从根本上保障规范执法。
——***
3.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篇三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别让圈子文化侵蚀官场生态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http://hu.offcn.com/
官方微博:@湖北公务员考试
背景链接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等于进了班子。”显然,“圈子文化”正潜入干部队伍,某些单位、领导班子里,因争权夺势,私下里形成不同派别的“山头”,扰乱正常的组织秩序,已成为一种机关病。
圈子原本的一种含义是指人与人因为相同兴趣、经历或其他目的而结合成的非正式团体。志同道合而相聚一起,或结伴临溪,流觞曲水,或坐而论道,疑义相析,都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但是当下社会和官场上流行的圈子却完全脱离了志趣的主题和情感的联合。不少人削尖脑袋钻进圈子,想方设法经营圈子,千方百计扩大圈子,形成了一种畸形繁荣的“圈子文化”。
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提到,“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
深度解析
[官场圈子文化的实质] “圈子”的核心是权力磁场。由领导干部的政治角色和社会地位决定,领导干部“圈子文化”实质上是权力流失圈、腐败寄生圈和利益共生圈。这个“圈子”的形成并不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个人魅力与学湖北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洪山科技创业大厦9楼
电话:027-87596637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识水平,而是取决于领导干部所实际拥有和行使的公共权力的大小和多少,更准确地说,是国家权力的巨大磁场强力吸引的结果,尤其是权力运作无边界、权力行使无制约的必然结果。
“圈子”的本质是利益联盟,利益是“圈子”的润滑剂。结“圈”之人心态各异,但目的无非是为了从“圈里”获得好处,达到权力的“利益共享”。从现实暴露出的许多案例可以看出,搞“圈子”腐败的人,轻者是非不分,重者贪污腐败。是非不分在于只要是“圈”里的人,难办的事变得好办,不能办的事变得能办。只要是“圈”里的人,有了问题甚至错误,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只要是“圈”里的人,没有成绩可以帮你造出成绩,小成绩可以帮你吹成大成绩。这一点在选人用人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置身“圈”内有关照。“小圈子”离不开一个“私”字,公权与私利结盟,正常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异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和权力关系。有些干部坦言,进了官场,走上仕途,入圈子也是一种无奈。现在官场竞争这么激烈,有人帮忙或者关照的话,仕途会顺利一些,有时候遇到难题,能有个志同道合的人商量,帮着出主意,也是好的。如果完全置身“圈”外,很可能被排挤、边缘化。
[官场圈子文化的危害] 一者,圈子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之上。常常见到在一些腐败案中,有的干部不惜破坏法纪为圈子成员谋取利益,却以牺牲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代价。
二者,圈子关系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有人说“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无疑说明圈子的存在已经挑战了常规的决策规程。
三者,圈子好恶凌驾于是非善恶之上,看事情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讲宗派、看亲疏,混淆了是非对错。
“圈子文化”一旦不受约束,可能迫使一些人做出两难选择,要么加入圈子,否则就被圈子孤立、抛弃。这种权力非制度化的运行,正是政治生态恶化的信号。
[措施] 匡正风气,破除“圈子文化”,一要摆正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学会正确对待组织和领导干部个人。每一个党员都必须认识到,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强弱,贡献大小,个人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都必须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置身于党的组织之中。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参加党内生活,认真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二是要加强党性修养,端正交友动机。要明确交友目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交友,多交对人民有益、对事业有益的朋友。要以“德”为据,以“信”为基,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 择善而交。谁是真正的兄弟,谁是包藏祸心的“小兄弟”,心中应当有杆明白秤,不交无德之人、不交无义之人、不交无耻之人。交友要有度,不能只讲关系、不讲原则,只讲哥们义气、不讲曲直是非,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三要在加强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上狠下功夫,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推动党委和政府工作、议事、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让权力永远在制度框架下运作、永远在阳光下运行才是防止腐败湖北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洪山科技创业大厦9楼
电话:027-87596637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发生的有效良方。同时,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方针,积极推动干部“公推公选”制度的落实。
9楼
4.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篇四
湖南公务员考试交流QQ群:湖南娄底公务员网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更进一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这是实际上就是从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生态管理的视角创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十八大以来,2015年省考课程简章:http://kc.offcn.com/general/167/18278/ 笔试备考专题:http://hn.offcn.com/zg/skbsbk/ http://loudi.offcn.com/html/hunan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一系列旨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制度密集出台:2012年12月,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严格环境准入,旨在形成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倒逼传导机制”;2013年6月,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北京、河北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在第一时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10月,“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写进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
5.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篇五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治理短命城市建筑背后的规划乱象
【背景链接】
云南省河口县一个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项目,这个总投资额为2.7亿元的项目在2011年2月完工,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6月21日,河口县人民政府发言人、河口县住建局副局长刘建雄就此事回应称,这种说法是误会,财政资金并未被浪费。
城市短命建筑现象在我国并不少见:投资2.5亿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建成18年被拆除;建成仅9年的海南“千年塔”沦为“短命塔”;福州中央商务区范围内新修学校、住宅被拆迁;南昌建成13年的四星级酒店被爆破等等。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一些领导干部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很重要的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个人主义思想在作祟。
——习近平
[原因]
分析建筑短命的成因,除了“楼脆脆”、“桥垮垮”这样的豆腐渣工程需要谴责以外,非质量原因的建筑“短命”现象凸显决策者的权力任性,更是戳到了城市规划短视病的痛处。
一、政府盲目追求GDP和追求政绩的结果
很多城市建筑被拆是地方政府在发展的口号之下进行的,房子大拆大建、拆旧建新,一方面表面上展现城市快速发展,体现官员政绩,另一方面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带动GDP增长,最简单的可以带动水泥、钢材等行业发展,更别说在拆建中土地交易带来的巨额财富。
二、短视的城市发展规划的结果
一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者在短命的思路下设计出了短命的城市规划,没有长远的城市发展规划。很多城市规划只是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规划,或者有的城市换了一届领导就重新搞一次城市规划,受到法律保护的城市发展规划朝令夕改,使得很多建筑在短时间之后就不符合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只得给新的城市发展规划让路,被迫拆迁。
三、缺少严格的问责机制
一届领导一套规划,这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及某些建筑的质量不过关等因素有关,但
更重要的是相关决策者往往没有为此付出相应代价,不仅如此,有些领导还因此获得了经济收益及形象工程上的“好看”,获得了虚假政绩。
[影响]
目前全国各地到处存在着短命建筑的现象,“建筑短命”俨然成了城市“通病”。
一方面,频繁出现的各类失败的决策,已经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不仅因为屡屡出现的“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导致劳民伤财,更严重挫伤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一些失误的决策出发点未必有错,但一个“失误”和“失败”的结果却会侧面印证公众对官方玩“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猜测,于政府形象害莫大焉。
另一方面,决策失误现象和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已经影响到社会民生正常发展。由于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此外还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威胁,不利于城市文化的延续传承,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有序进行。
[反思]
对于耗资巨大的“文化长廊”建成三年即被拆除的反思,十分有必要。只有深刻反思个中的经验教训,地方领导才能在今后的类似决策中少走歪路、少出失误。总结过往所有败家式建设,一个最突出共性问题就是一些地方领导在项目上马过程中拍脑袋、盲目决策,而且搞“一言堂”。
涉及公共利益的任何工程,拆也好,建也好,无论是资金支出还是责任分解,都应该是一笔明白账。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知道这项工程到底是不是折腾工程,否则,再利民的工程也得不到群众的称道,群众也可能认为政府当了冤大头。
[措施]
要防止建筑“短命”,关键要改变“领导一句话就变”的规划生态,具体说来,有三项工作要做。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一是完善政绩评价机制,多从民生角度看政绩,少以形象工程论英雄。保持对官员政绩考核的连续性与长效性,防止有人随意变更城乡规划,盲目上马形象工程。
二是强化民众对城乡规划的参与权、监督权、评价权。让亿万双眼睛盯紧城乡规划,督促相关部门与官员增强城市规划权威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妥善处理城市快速发展与拆旧建新的矛盾。
6.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篇六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治理检查评比之乱也是反四风
申论热点: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23人进行了一项题为“你身边的检查评比多吗?”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62.9%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的检查评比过多,其中21.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71.2%的受访者对各种名目的检查评比表示反感并认为劳民伤财,78.2%受访者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清理各种检查评比。
济南为创建国家卫生城而要求小餐馆小店铺关门一事,引发了市民的不满和媒体的关注,也再度将检查评比的乱象曝之于众。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从“卫生城市”、“生态城市”、“绿化先进城市”到“园林城市”,雷同而类似的检查评比,不仅普通公众难以分清其间的差异,甚至参与创建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搞懂彼此的区别。在以形式对形式,以“遮羞墙”的面子工程给予评比应对之后,检查评比就难免会走偏变形,最终沦为一种形式主义,导致了奢侈和攀比现象的泛滥。
一方面,管理者热衷于检查评比的手段,以达到管理的目的,并导致检查评比项目越来越多,虽然屡次清理却始终无以改变状况;另一方面则是被检查评比者中存在大量的弄虚作假等现象,如此不仅背离了检查评比的本意,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更重要的是,由此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这是最大的成本浪费。
从调查来看,“7成受访者反感城市检查评比,8成人称存在形式主义”的一边倒,足以说明检查评比的管理方式,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若不能加以改革和调整,让其真正发挥相应的管理功能,必然会滑向公众预期的反面。
检查评比这一类的管理手段,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若过滥过多就势必走向反面。事实上也是如此,数量上的扩张导致了质量的低下,检查评比泛滥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数量上的膨胀,还在于政府管理方式和管理思路固化下所形成的路径依赖。若不能解决管理思路固化下的手段依赖,那么单纯的数量清理,就很难实现治本的目的,并有此消彼涨不断膨胀的风险。
[措施] 点击查看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wt.mc_id=bk243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治理检查评比之乱,当避免陷入“为清理而清理”的形式窠臼,而应有源头之析并做到对症下药。
一者,清理和控制数量是基础性的第一步,摸清家底尤为重要。
二者,分析可行性和必要性尤为关键,要坚决取消不必要的项目,去掉可有无的项目,尽可能控制评比项目的总数。
三者,要不断进行消化和递减,并通过治理方式的调整,扭转对检查评比项目的依赖。四者,要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为检查评比的设立和实施制定“制度笼子”,可实行严格的经费预算,采取严格的审批把关,增加检查评比的公开透明程度。
五者,要改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错位,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或实行社会专业化评价体系,剥离利益关联,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
六者,要调整管理取向,从站在反对四风现象的高度去看待和治理检查评比,既要立足于数量治标,又要立足于质量治本,由重面子转向重内在,从重官意转向于重民生,重大张旗鼓转向于重润物无声,实现国家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方式的有效改进。
让备考事半功倍: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授课程 http://kc.offcn.com/general/145/8914/?wt.mc_id=bk2436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7.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篇七
2015广东江门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以“治理超限超载”为主题的申论范
文
来源;江门中公教育
【背景链接】
多年来,我国公路运输超限超载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成为危及道路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超限超载现象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以来超限超载现象骤增,问题日渐突出。如何治理超限超载,维护安全值得思考。【参考范文】 谈“执法”
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让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无法让好人充分做好事”。制度可以约束个体行为,但制度往往是静态的规则,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既需有完善制度之识,亦须执行制度之手,方能发挥制度效用。
多年来,我国公路超载超限问题日益突出,俨然成为危急道路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乃至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殊不知,超限超载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源于治理超限超载的法制缺失;另一方面在于执行治理超限超载制度的力度不足、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的乏力共同作用于公路运输领域,致使超限超载现象与日俱增。要治理超限超载,完善制度并提高执行力是重中之重。
完善治理超限超载制度是治理的前提。依法、科学、民主是政府行政的原则。依法行政是行政三原则的首要构成要件。而有法可依是依法行政的基础,是落实政府职责的前提。在治理超限超载时,不仅要出台法律,对超限超载车辆的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如向违章车辆发出违章传票,明确罚款金额,对屡次违章者采取司法行动;也明确货主和运输企业需承担的责任;还需统一交通、公安等部门在治理超限超载中的处罚标准等,让超限超载的治理有法可依。同时要明确各部门职能,将各地治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
8.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篇八
生态环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奋斗在公考道路上的各位考生而言,多学习、多借鉴是最高效的备考方法,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篇深度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展示】
推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中全会重点从这六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为绿色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以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为引领,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我们才能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推进绿色发展,真抓实干才能见效。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证。无论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还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都是为了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
9.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篇九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据监察部统计,近几年水污染事故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全国城镇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的人口达1.4亿人。这些水污染事故不仅给社会经济发展,群众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也对生态文明的延续发出警告。
事实上,水环境污染事故及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曾经是发达国家极为关注的焦点。1950-1960年的日本熊本县水俁湾发生甲基汞污染事件,造成四百多人死亡,超过千人健康受损。1977年,美国拉夫运河发生有毒废物排放事件,当地居民不得不全体搬迁。1986年,莱茵河沿岸化工厂排放的几十余种有机物流入河流导致水污染,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波及两岸4个国家数百万人的生活和生产。
根据我国1984年颁布、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中对水污染的定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治理比防洪、抗旱难度更大,因为洪水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偶然性、在地域上具有局限性,而水污染则是每时每地都存在。洪水、干旱是天灾,而水污染主要是人祸,治污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也会涉及社会中的诸多方面。
鉴于水污染无时无刻都在发生,需要加强治理。对此,一方面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严格遵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充分发挥水功能区的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分类管理制度,严格入河湖排污口设置审批,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健全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建立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进一步优化用水结构,切实转变用水方式。
此外,还要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建立部门间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制及机制,逐步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并广泛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水的滋养下生存和繁衍的,今后也将同样依赖于水资源而继续存在和发展。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不可以水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那将会造成人类无法承受的后果,也必将导致整个生态文明的倾覆。
【点评】
本文从整体来看,属于评论中心式文章。全文的中心在于第四、五、六自然段,分别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府领导作用三方面展开对策论述。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全文中心侧重于对策,这从标题“加强治理水污染 延续生态文明”就可以看出来。此外,关于对策论述的字数也几乎占到总字数的一半,这都是评论中心式文章的特征。
10.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篇十
京佳教育宋仕杰
【热点聚焦】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1月8日新华社)
【京佳解析】
面临问题
1.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导致环境恶化。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在不知不觉中许多人养成了对生态保护非常不利的生活习惯,再加上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对资源过度消耗的现象普遍蔓延开来。
2.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造成能源危机。单纯追求经济的高增长是传统经济观的核心,这种过分强调增长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不堪重负,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由此产生。
3.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生态保护法律实施效果欠佳。我国实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并不完善,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及系统化的考虑,常常就一时一事做出规定,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和实施效果。
4.传统的单向线生产模式,造成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传统的经济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性发展过程,人类从大自然中不断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地排放到大自然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解决措施
1.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2.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3.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法律。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和法律。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推荐阅读: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06-28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之八(城管暴力执法问题)08-07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时事热点五07-15
2024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2024两会关键词之扶贫创新10-31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面试热点:史上最短新闻发布会09-06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六大热点问题总结06-30
【申论备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地铁标语09-16
202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