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教案

2024-10-24

米的教案(精选10篇)

1.米的教案 篇一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一共有学生52人。学生虽说在前面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但是“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要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量出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民勤到武威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民勤到武威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xx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2.《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课教案 篇二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与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20厘米),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各种平面图形的纸张,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把米尺和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我会数:

1、数出1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厘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厘米有多长?

教师指名两个同学回答,注意引导大家发现两位同学叙述与演示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直尺上两个相邻刻度线(数字线)之间的长是1厘米。

(2)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到1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9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厘米。

(3)下面呢我们倒着数出1厘米。用笔尖指到20刻度线,从20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9刻度线划到18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1厘米。

2、数出2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2厘米有多长?

(2)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4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8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2厘米。

(3)下面呢我们倒着数出2厘米。用笔尖指到20刻度线,从20刻度线划到18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8刻度线划到16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2厘米。

(4)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数出2厘米?引导学生发现:从1刻度线划到3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5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7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2厘米。或“倒着数”:从19刻度线划到17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7刻度线划到15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1刻度线长是2厘米。

3、数出5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5厘米有多长?

(2)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数出直尺上的5厘米:

A:从0刻度线划到5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5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5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5厘米。

B:倒着数--从20刻度线划到15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5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5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5厘米。

(3)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数出5厘米?

引导学生发现:

A:从1刻度线划到6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6刻度线划到11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1刻度线划到16刻度线长是5厘米。

B:从2刻度线划到7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8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4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5厘米。

C:用以上两种方法“倒着数”。

(4)教师用上述方法引领学生一起数出5厘米。

4、数出10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0厘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会发现--

A: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0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0厘米。

B: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11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12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9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0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0厘米。

C:用以上两种方法“倒着数”。

(2)教师用上述方法引领学生一起数出10厘米。

4、数出1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米有多长?

引导学生发现:老师桌面上的直尺长是1米;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的直尺长是1米;1米=100厘米。

(2)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我们一起数出100厘米来好吗?哪个小朋友能利用直尺(米尺)把100厘米数出来?

估计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案--

A:从1开始,依次数到100。

B;以10厘米为单位来数。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反思,从而说明:用第二种方法数要快。

(3)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数出100厘米(学生每个小组一把直尺):

先以1厘米为单位数出直尺上的第一个10厘米,既从1数到10;然后以10厘米为单位依次数出100厘米,既从10数到100。在数的时候注意提示学生每一个长度都是从0开始的。

二、我会画:

1、用直尺画线:

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

2、用直尺画两条任意长的线:

先让学生独立画,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画的”:如2厘米,有的同学是从0刻度线画到2刻度线,有的同学是从5刻度线画到7刻度线等等。最后教师结合上述实例引导学生总结画线时要注意的事项:画线时一般从0点开始画,直尺按住不动,一直画到终点的刻度,不能超过终点的刻度。

三、我会量:

1、量图形边长:

2、量实物边长: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学具材料: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棱长为整厘米数),测量边长。让学生感悟长方体、正方体棱长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如果要测量黑板的长、窗台的高、教室的长,应选用什么工具?

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开展每一个活动,汇报测量结果。

四、课堂总结:

3.米的教案 篇三

模式:结构式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亲自观察及测量,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分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媒体:尺子、课件

教学意图:

1、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要一致。

2、让学生体验到要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3、借助课件认识尺子。

4、借助身边的物体帮助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 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异?

二、新课

(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可以选择铅笔、数学书、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二)认识尺子。

1、讲: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

3、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

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4)做练习。

手掌宽( )厘米。

一乍长( )厘米。

臂长( )厘米

4.马米的故事 篇四

那一天,上完课的我被新来注册的学生围了个水泄不通。不经意间的扭头一瞥,一个非常熟悉的身影,静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似乎在默默地等待我完成工作。那一眼,让我如此意外而惊喜:马米!

我快步奔了过去,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兴奋地问道:“马米,你怎么来了?你好吗?”马米也紧紧拉住了我的手,眼睛放着异彩,却面带羞涩地说:“你好,老师(她用中文问候我)!听说你又回来上课了,我来看看你。(她用卢语对我说,同时把目光急切地投向别的同学,希望他们替她为我翻译)。”

看着一大堆需要注册的学生在等着我,我只好让她先等等。在我忙着手头工作的时候,她悄悄离去的背影还是进入了我的眼帘。我觉得很是歉意,甚至有些内疚。

马米,是我们孔院马萨卡教学点职业汉语培训第三期的一名学员,是我所教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我最敬重的一位学员。这并非因为她汉语学习好,而是因为她是一位坚强乐观、阳光向上、自强不息的女性。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她独自拉扯大了几个女儿;在奔五的年龄,又勇敢地跨入了学习新技术——竹子加工技术的培训中心,与一帮一心想要追求美好生活的年轻人一起,专心致志地学习竹子加工技术,力图跟上时代的脚步,渴望用技术改交生活。

她没有进过学堂,不会英语,只会卢旺达语和很少的一点儿法语。她坐在课堂里,两眼总是炯炯有神,跟随着我移动的身影、移动的教棍。尽管汉语的发音,汉字的书写对于她来说更为困难,但是,她却从来不放弃:课后腼腆地向我寻求帮助,回家便一遍一遍的练习“写”汉字(与其说是“写”汉字,不如说是在“画”汉字)。学习太极时,那一招一式,左旋右转,让很多学员望而生畏,她却努力坚持,并一丝不苟。

三个月培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短暂的接触,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她时刻让人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言谈举止总浸透着对中国人持有的一份特殊情感,对中国怀有的向往,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她多次带着美好的憧景对我说,如果有机会能去中国看看就好啦。

马米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去年回国休假时,她头裹鲜亮头巾,身着整洁合身长裙,肩挎一个颇具卢旺达民族特色的花布布包,款步走进教室的身影,时常掠过我的脑海,让我那么急切地想与大家分享她的故事,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下了《马米的故事》。

返回卢旺达之后,由于工作变动之故,我离开了马萨卡教学点。后来听竹编组的专家们说,由于家庭和身体原因,培训结束后,她也很少去了。于是,对于马米的情况,我知道的就很少了。

也许是因为与竹编组有缘,又一次的工作调整,我重新回到了马萨卡教学点,再次走进了竹编组职业汉语培训的教室。每次进教室,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看看那个马米每次就座的座位,脑海里却总是出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总有一丝失望,乃至伤感涌上心头。

没承想,那天她突然坐在了教室里,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真是太意外了!只是一眼,她又悄然离去,又太遗憾了!

工作完成了之后,我收拾好东西,很失落地离开了教室,向楼下走去,不想却看见马米朝楼上走来,原来她怕我分心,便到楼下去等我了。善良的人处处都在为别人着想,让我感动不已。

一番交谈,得知她生病了,生活于她来说变得更不容易了。从她的身体和已失去光芒的眼睛,我也能猜出几分严重性,所以,我没去细问,省得让她更伤心。但,她对汉语课和太极的念念不忘,多少让我有点不能自已,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决定找个时间去她家里看看她,给予一点我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许能让她在艰难困苦的时刻感受到一丝温暖,心里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

20xx年3月27日,我准备了一个小小的中国结,特意包蒸了两笼饺子,带着三个现在的学生一起,向马米的家走去。

马米的家离培训中心并不远,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从篱笆门往里一看,大大的园子里,有一个小小的土房子。园子里,在灿烂阳光下勃勃生长的绿色生命,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马米闻声赶紧从屋里掀帘而出,兴奋地与大家打招呼,高兴地把我们迎进家里。马米的家不大,家里除了一张茶桌、三条长凳外,也没有什么家什,但马米对生活的热爱和寄予的希望,却在四壁空空的墙上挂着的几张画里,热烈地展现了出来。

家常在愉快的聊天中拉開了,从生活到技术培训,到汉语学习,到学唱汉语歌,到学打太极,到马米说等她的病好了,就来上课,欢声笑语连连不断。谈笑中,我把准备的礼物神神秘秘地一一拿了出来:饺子、中国结。当看到如此心仪的礼物时,马米的脸上乐开了花。接过饺子,她闻了又闻,然后立马起身去厨房拿来叉子,让大家品尝分享。

我给他们讲解了饺子的来历和中国人吃饺子的`传统习俗、中国结的颜色及其含义。当知道了红色在中国人眼中的含义时,马米很高兴地说:也许我们心灵相通,她并不知道我今天要去,但她穿的衣服的颜色与我的衣服一样,都是红色。其实,她穿的是一件白色的T恤衫,只是胸前印有一个红色的图案和几个红色的数字。

当看到中国结时,王也同学说他家里也有中国结,是去年七八月他去中国接受技术培训时,从中国带回来的。他还向马米、卢风和王文讲起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并把手机里存储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这让马米和另外两个同学想去中国看看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闲聊时,马米的两个朋友正好过来看她,马米自豪地向她们介绍了我们,朋友们说很为马米高兴和自豪,如果可以她们以后要和马米一起去上汉语课。马米也请她们品尝了中国饺子。

随后,我们参观了马米的房子和园子,我原以为她是去厨房拿的叉子,其实不然,马米家没有厨房,她只在屋后用三块石头垒了个煮饭的灶,有点类似我们野炊时的那种。她家共有四间屋,除了我们坐的那个客饭厅外,还有两个小屋作了卧室,另一个是杂物间。马米的园子很大,也很干净,除了几棵香蕉和长势不错的豆角外,就是树和草。园子里还拴着两只小羊羔,据介绍这是卢政府帮助上了年龄的妇女谋生的方式。马米看着小羊羔,双眼充满了希望。

5.一粒米的价值 篇五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6.借米的情感美文 篇六

我不知多少人借过米,反正我是借过的。那是快30年前的事了,我10岁左右吧,也许不到10岁,记不太清了,但借米的那种感觉,刻骨铭心。

那时可真穷。刚过了年,家中就青黄不接了,年成不好时甚至连过年米也要借。家中是有田的,而且父母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在田间劳作,每年也收获满粮仓的金灿灿稻谷,可不知为何,就是会年年少粮。或许是因为母亲喂了太多的猪,因为它们是我们家唯一的经济来源,那时又不喂饲料,需要大锅大锅的大米和青菜煮猪食。我们三姐弟也不像今日的孩子有牛奶、曲奇等应有尽有的零食,哪怕廉价到一分钱一粒的糖粒我们一年也难吃上几次,因此我们每餐都能狼吞虎咽吃几大碗饭。

母亲面子薄,总是打发我去借米,她说我嘴甜,比姐姐和弟弟能借到米。

每次借米前,母亲头天晚上会在床上辗转到半夜,考虑该到谁家去借米。

四叔婆家我去借得最多。我端着篾筐走到她家院子外,甜甜地喊“四叔婆”。四叔婆便会出来,看看我,看看我手中的篾筐,说:“月儿,给叔婆讲个故事。”我于是欢快地进门,搬个小板凳坐下,开始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四叔婆说,一个故事可以借两升子米。他们家有个量米的竹筒,叫升子,一升子米大概有一斤八两。我总是很积极很卖力地讲故事,讲完这个迫不及待接着讲下个,生怕四叔婆要我停止,因为我讲的故事越多,就意味着我可以借到的米越多,母亲便可以少些日子的烦恼。为了多借米,我想尽办法到处搜集故事书来看。那时村里书本来少,弄到故事书非常不容易。有时实在没故事了,我就自己编,四叔婆也有滋有味地听着。我后来能写些文字变成铅字,大概也得益于这样特殊的借米经历,真应该感谢四叔婆。

当我抱着米踉踉跄跄地出了四叔婆家的院门,早就忐忑不安等在那的母亲,便会欢喜地飞奔过来接过米。米很重,但母亲的脚步无比欢快和轻松。

可是,四叔婆家并不是每次都有米借,毕竟他们家也有一大家子人要吃饭。于是没办法,我便只好去别家借。

大部分人家都会借给我,多多少少而已。那时大家几乎都困难,能借给你米,是莫大的恩惠。可也有借不到的时候,那种失望,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有一天,母亲看到邻居家堂叔从打米厂挑着沉甸甸的大米回家了。她开心地对我说:“快去堂叔家借米。”我抱着篾筐蹦蹦跳跳地去了堂叔家,好远就稚声稚气地喊“堂婶”,进了屋,堂婶坐在火塘边煮饭,饭香四溢。我乖声乖气地说:“堂婶,我妈说想跟您借几升米。”堂婶几乎连看都没看我,板着脸孔说:“我家也没米!”好长时间我都愣在那,小脸滚烫。出了她家的`门,我便飞奔回家了,丢下篾筐,伏在床上大哭起来。母亲叹了口气,紧紧地抱住我。

我至今不知道堂婶为何不愿借米给我,这也早就不重要了,可那种失望,几乎缠绕我至今。后来在学习和生活中,当我有偷懒行为时,父亲都会很严厉地指责说:“偷懒!不记得借不到米时哭脸了?”我当然记得,于是发奋。直到今天,我仍旧经常用父亲的这句话来鞭策自己。是的,借不到米,不是别人的错,是你自己,你为何要去借米?

要彻底摆脱这种失望,那就让自己成为不要借米的人。

7.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七

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收效较好。

1、学生已经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基本上掌握了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所以在认识米和1米=100厘米时,我先让学生在卷尺上找到“0”刻度,再依次找到1厘米、2厘米、3厘米……100厘米,然后左手捏住卷尺的“0”刻度,右手捏住100厘米的位置,拉直,举起来,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1米” 让学生仔细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再让学生把卷尺放下,双手的位置不动,闭上眼睛,把1米的长度“印”在脑海里。睁开双眼,用手比一比“1 米”有好长,看谁比的准,看谁比的快,结果全班没有一个人出错。通过以上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对“米”有了较深刻的印象,而且对1米=100厘米也理解得比较到位,掌握得较好,。

8.狐狸借米的作文 篇八

一天,狐狸家的米没了,他想去买点米,可是又想去鸡大婶家借米,最终还是去鸡大婶家去借米去了。

狐狸笑呵呵的向鸡大婶家走去,敲门说:“鸡大婶,我家没米了,能借一袋米给我吗?”鸡大婶说:“不行,你上次借了我一大堆米都没还呢!还要跟我借米,做你的`白日梦去!”狐狸说:“那我借一袋还两袋可以不?”鸡大婶想:这次有便宜拿了。每把一袋米借给了狐狸。还不时对狐狸说一定要还啊,一定要还啊,一定要还啊……

狐狸说:“你放心吧!我几天过后一定还。”

几天后,狐狸来还米了。鸡大婶笑眯眯的走出来,看到后却傻眼了,狐狸还了她两袋米,但那两袋的每一袋只能装一粒米,鸡大婶骂狐狸不守信用。狐狸说:“我是还两袋,但我没有说每袋装多少粒米啊!”说完,便走了。狐狸走后,鸡大婶坐在门前大哭起来。这时,老黄牛,刚好走了过来说:“鸡大婶,你为什么在这哭呢?”鸡大婶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老黄牛说:“别哭了,我去帮你把米拿回来。”

老黄牛来到狐狸家后,说:“狐狸,我家没米了,能借一袋米给我吗?我借一袋还两袋。”狐狸一听就知道是自己骗鸡大婶的把戏,说:“每袋要许多米的。”老黄牛答应了,说几天就还。他回去后把米还给了鸡大婶。

9.写米的作文550字 篇九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们一家四口回家乡探望爷爷。刚回到家乡,就看到嫂子正拿着篮子要去玉米地摘玉米。我觉得挺有趣的,就要求嫂子带我一起去,嫂子答应了。弟弟也要去,嫂子无可奈何,就只好把我们俩都带上。

来到玉米地,哇!多么漂亮啊!一望无际都是黄澄澄的玉米树。我想:“嫂子管理得真好!”这时,嫂子问:“你们知道怎样分辨玉米的生熟吗?”我听了,得意洋洋地说:“我当然会,可别看我是一个城市孩子,我会的东西可多了。要分辨玉米的生熟得看玉米的大小,还要看玉米的外皮是什么颜色的。如果是绿色就说明它还没有熟透,有黄点的就说明它已经熟透了。”

开始摘玉米了,我特意拿了一个特大的篮子,来到一棵高大的玉米树旁。我拿起一包大玉米就拼命往上拉,但怎么也没把那玉米摘下来。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玉米摘到手了,可惜那玉米树却被我连根拔起。我抬起头看看嫂子,她已经摘了十几包玉米了,弟弟也笨手笨脚地摘下了一包。我走到嫂子身旁问:“为什么玉米不听我的话,不让我摘?你看,我都把她连根拔起了。”说着,我指了指那棵玉米树。嫂子见了,笑着摸摸我的头说:“你说自己什么都会,但连摘玉米都不会,我来教你。摘玉米应该往下扯,而不是拼命地往下拉。看!像我这样摘就容易多了。”嫂子一边说,一边做示范……天快黑了,我们拿着摘好的玉米,高高兴兴地往家里走去。

10.三袋米的故事 篇十

三袋米的故事
大约在十五年前,湖北省某县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大约在十五年前,湖北省某县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刚上小学时,父亲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溘 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刚上小学时,然长逝,留下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给娘俩。当苍白的夕阳滚下山崖,然长逝,留下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给娘俩。当苍白的夕阳滚下山崖,刺骨的北风推着枯黄发白的草浪起伏摇曳时,娘俩相互搀扶着,用一 刺骨的北风推着枯黄发白的草浪起伏摇曳时,娘俩相互搀扶着,堆黄土轻轻地送走了父亲。堆黄土轻轻地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过着“青照壁人初睡,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过着“青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孤寂生活。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孤寂生活。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 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 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涨 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满了笑意。满了笑意。当满山的树木在黛绿中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高,母 当满山的树木在黛绿中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高,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果腹之粮都没有。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果腹之粮都没有。那 时的一中,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 30 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抚摸着儿的头,疼爱的 便说: 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抚摸着儿的头,说:“有你这份心,娘打心眼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 有你这份心,娘打心眼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去报名吧,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 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去报名吧,我随后就送米去。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就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 甩在儿脸上。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甩在儿脸上。这是 16 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脸上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母亲在默默沉思。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没多 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 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不高兴地说: 你们这些做家长的,“ 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不高兴地说: 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 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便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 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便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师傅,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师傅,这是 5 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 傅接过去,摇了摇头,里面的硬币叮叮当当。他开玩笑说: 怎么,傅接过去,摇了摇头,里面的硬币叮叮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 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唔着道个谢,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唔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 走了。走了。又一个月初,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又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这位母亲又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 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 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 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 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 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 大师傅,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 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 你家一亩田 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 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 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 理她。理她。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肩上驮着一袋米,她望着熊师傅,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肩上

上驮着一袋米,她望着熊师傅,脸 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熊师傅一看米 勃然大怒,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

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 哎,“ 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 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 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 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样背来的,还给我怎样背回去!” 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样背来的,还给我怎样背回去!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 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 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 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母 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 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 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 母亲抹了一把泪,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回学校…………” 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回学校…………” 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 她只向熊师傅解释,只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 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子去讨饭,然后捱着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 子去讨饭,然后捱着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进村。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 他扶起母亲,“好妈妈呀,说 我马上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 他扶起母亲,: 好妈妈呀,我马上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招着手,“ 母亲慌不迭地招着手,说: 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会伤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那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就会伤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那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仍一瘸一拐。母亲走了,仍一瘸一拐。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
,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 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终于化蛹成蝶,627 分的成绩翩翩飞进了清华大 以 三年后,儿子终于化蛹成蝶,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讨饭母亲的 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 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

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中还堆着 3 只鼓囊囊的蛇皮袋。只鼓囊囊的蛇皮袋。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此 时,熊师傅上台讲了一位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熊师傅上台讲了一位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 校长指着 3 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 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 “ 三袋米,这是世界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 三袋米,这是世界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上台。上台。” 儿子疑疑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住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 儿子疑疑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住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 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 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 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 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在哭: 娘啊,我的娘啊……” 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在哭:“娘啊,我的娘啊……”


上一篇:工作总结开头结尾:2019年个人工作总结开头结尾下一篇:青岛科技大学2015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