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

2024-07-29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精选8篇)

1.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 篇一

17.触摸春天

郭会芳

一、学习内容: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等21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引题。师:同学们,看过这些图画大家觉得春天美吗?谁来说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师:是啊,我们眼中看到的春天多美啊?可是,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的一些盲人,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触摸春天》,看看盲女孩安静的是怎么感受春天的。

2、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检测内容,1检查我会读的生字的自学情况,让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2出示我会读写的生字,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表格中的九个生字,同桌相互检查并修改,最后小组内说一说这九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笔画

(四)读一读 比一比

现在在小组间接龙比赛读课文。

• 要求:

• 读的同学声音洪亮,字音准确,不丢字,不加字。

• 听的同学认真听。

2小组轮读课文,正音。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五)想一想: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画出来读一读)

方法:先自学,5分钟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

检查:说一说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达标检测:

1、判断带横线的字的读音。(对的画“√”)

小径(jìng jīng)缤纷(bīn bīng)

2、比一比,再组词。

径()畅()绊()

经()汤()伴()

弧()盲()

孤()育()

2.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 篇二

语言文字是富有生命和情感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引领孩子去触摸语言文字的心跳,颖悟语言文字的秘妙,领悟语言文字表达的佳妙。内容与形式的融合勾写出一篇篇言语佳作,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孩子通过课堂明白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颖悟言语形式表达的佳妙。这样的阅读课堂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才能有效地得到提高。一直我们的语文课堂只关注了文本写了什么,我们的阅读课堂成了平移式的教学活动,文本写了什么学生一目了然,却整堂课都围绕写了什么反复地无效教学,对孩子的写作、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效果。写作本位理念下的阅读课堂教学并非割舍内容乏味地、枯燥地、理论化地讲文本形式,我们的课堂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只关注文章的内容,而是将文本的形式融合在内容中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感受作者的写作和言语的心跳。

教学目标:

1.正确体悟“流连、穿梭、悄然合拢、流畅”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研读安静的行为背后的意义,体会安静的内心世界。

3.颍悟作者的表达形式,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去体会作者怎么写的。

教学研究: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简洁的语言,隽美的意境将生命的意义阐述透彻。篇幅短小精悍,含义深刻,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文本传达的深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课堂上我引领孩子在对话中、在情境中学习体会文章的构思、作者表达文本的形式以及在具体情景中领悟安静的内心世界去体悟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本文是表达内容与表达形式的融合,在本堂课中我引领孩子在学习文本内容、体悟文本深刻含义的对话中、活动中将体悟文本形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其中,整堂课围绕中心句展开了四个环节的学习活动: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入境学文,提领中心

设置情境,激活孩子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情境中一开始就提领中心,整堂课围绕中心展开学习,让孩子潜移默化中明白整篇文章的文字都是围绕“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个主题展开写作的。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欣赏一段录像,请用心感受,仔细体会。

(学生观看千手观音录像)

师:《千手观音》这完美的舞姿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一群聋哑人完成的,(学生发出惊叹声)他们做到了正常人才能做到的事,听了这些,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太神奇了!

生:真的是个奇迹!

师:你们内心都充满了惊讶,《触摸春天》中作者面对一个盲童女孩创造的奇迹也同样发出了和你们一样的感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读读文中作者看到盲女孩的举止对生命感悟最深刻的话语。

(学生自发读起文中那句中心句。)

师:是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课件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学生齐读此句。

板书:缤纷世界

第二环节:围绕中心,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盲童安静八岁的春天,这个残疾女孩创造哪些属于她自己的缤纷世界。请拿出笔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全文。)

师:安静在触摸春天中创造了哪些属于她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

师:恩!盲童拢蝶。还有吗?(板书:悄然拢蝶)

生:在花丛中穿梭,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师:恩!穿梭走动,还有吗?(板书:穿梭走动)

生: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师板书:放蝶张望)

师:文中的安静太了不起了,竟然能创造这么多缤纷的世界,这些都是正常人才能做到的,有的甚至正常人都做不到。此时你内心的感触是什么?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师引导全班齐读此句。)

第三环节:围绕中心,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师:让我们细细品味,细细感受,安静创造的哪处缤纷世界拨动你心中的那根弦,请做一做批注,等一会我们请你说说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并做批注)

师:安静创造的缤纷世界哪处让你很有感触?

(1)穿梭走动

生:我感触很深的是安静是个盲人却能在花丛中穿梭走动,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师:是这一段吗?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安静是个盲童可怎么走路像个正常人。

师:哪几个词让你感触很深,让你感觉她这个盲童像个正常人的?

生:穿梭走动,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很流畅。

师:怎么样的走才叫做穿梭走动,谁来示范一下。

(学生到上面来回很流畅的走。)

师:这样的走动就叫

生:穿梭走动、走得流畅、没有磕磕绊绊。

师:可安静是个盲童呀,按理盲童是怎么走的?谁来示范?

(学生闭眼走路,走得磕磕绊绊,差点摔倒。)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他走得怎样?

生:要绊倒似的,走路很不稳当,要用手摸摸旁边是否有障碍物。

师:可安静呢?

生:穿梭走动,没有一点磕磕绊绊,走得很流畅。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

生:太令人惊讶了,简直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

师:带着你的惊讶读读此句。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太神奇了,简直不能相信。

师:带着你不能置信的心情再读读这句。

师:安静是个盲童,却能像正常人一样穿梭走动,太不可思议了。带着你们的惊讶、不可思议的心情我们一起读。(全班读安静穿梭走动的句子。)

师:安静是个盲童她怎么能那么厉害,怎么能像正常人那样穿梭走动呢?联系上下文赶紧读一读,找一找。

师:什么原因安静能像正常人那样穿梭走动?

生:因为他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师:流连这个词用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安静很喜欢外面的世界,她舍不得回家。

师:能给流连找找伙伴吗?

生:流连往返。

生:恋恋不舍。

师:从“流连”这个词你看出安静的内心怎样?

生:很乐观。

生:很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感受自然。

师:你读懂了安静的内心世界,请你来读读这句。(一名学生读)

师:“整天”这个词你读得又重又长,让我看到这盲女孩活泼天真的画面。

师:还有哪位也读懂了这位乐观开朗的盲女孩的内心世界?

(生举手,老师请一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的朗读声让我仿佛也置身花丛舍不得回家。

师:我们读懂了这是一位客观、开朗、喜欢待在外面世界的女孩,我们一起把你此刻感触融进去读出来。

(齐读第二自然段。)

(2)悄然拢蝶

师:刚才我们学过的这段中还有哪里也让你感触深刻的?(课件返回第三自然段)

生: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师:哪个词让你体会很深?

生:极其准确。

师:什么叫极其准确?

生:非常准确,没有一点偏差。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读一读。

(一学生朗读)

师:极其准确读得特别好,听出了安静的举止让你感到惊讶。

师:还有谁能自信得读得更加准确的?

(指名一学生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浮现一个小女孩慢慢小心翼翼伸出双手的画面,特小心,为什么那么小心?

生:怕折坏花草。

师:你真会读书,能读懂简单语言背后的意思。

师:盲女孩竟然能极其准确地把手伸向月季花,我们把自己的感受也送进去读一读。

(全班齐读)

师:还有哪些缤纷世界也让你感受深刻的?找找语句。

生: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师:“悄”在这个词里要读第三声,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

师:盲人怎么能拢住蝴蝶?安静悄然合拢竟然就抓住了,谁来学着安静来做做这个动作。

(学生上来示范)

师:说说刚才这个同学怎么拢的?

生:慢慢地。

生:悄无声息的。

师:这样慢慢地,悄悄地,悄无声息地,我们就叫做——

生:悄然合拢。

师:我们一起也来做做。

(学生齐做悄然无声的动作)

师:这个动作太普通,太平凡了,大家都能做到,但你们这样做抓住过蝴蝶吗?

生:没有。

师:说说你的感受,你抓的时候为什么就抓不住?

生:蝴蝶会飞,我只会跑,追不上它。

生:蝴蝶很机灵。

师:我们正常人都抓不住蝴蝶,可这只睁着眼睛的蝴蝶却被盲童安静拢住了,太不可思议了。用课文作者的话说就是

生:真是一个奇迹!

师:作者在这句话后面家了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带着你对安静此举不可思议的感受谁能读好这个感叹号?

(一名学生读)

师:拢得不够轻,不够慢,要吓跑蝴蝶的。

师:还有谁也能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好这个感叹号?

(指名所有男同学读)

师:你们的朗读中这个感叹号在此句中的味道我感受到了,太令人惊叹不已了!女同学也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好这个感叹号。

(女生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中悄然拢合一词加了重音,感觉到安静行为的神奇,太不可思议了,太令人惊讶了。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安静,感受她的内心世界,此时你就是安静,请你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拢蝶,此时在经历着什么请用心感受。(老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请学生闭眼拢蝶。)

师:同学们请用笔写下此刻你拢蝶后的感受。

师:谁来说说当蝴蝶在你指间扑腾,你的内心感受到了什么?

生:啊!这是什么?我怎么把它给抓住了。

生:啊!它在我的手心扑腾,这是一个生命,这就是春天的生命,自然太神奇了。仿佛这只蝴蝶就是春天跳动的音符。

师:同学们你们的感受太丰富了。安静拢住的仅仅是一只蝴蝶吗?

生:对生命的热爱。

生:感受跳动的生命。

生:拢住了生活的希望和快乐。

师引读:是的安静拢住的是一个春天跳动的脉搏,对她来说—生齐读:这是一个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师:是的,安静拢住的是她对生活的希望,对她来说——生齐读:这是一个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3)放蝶张望

师:蝴蝶带给她春天,带给她生命的气息,带给她春天跳动的脉搏,如果你是安静会怎么对待这只蝴蝶?

生:放了它,因为它也有生命。

生:不放它走,因为好不容易才拢住的。

师:文中的安静怎么做了,请自由读读第六自然段。

生:放了它。

师:安静不喜欢这只蝴蝶吗?赶紧到课文里找找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喜欢蝴蝶,我从许久感受到。许久不放是因为她舍不得放它走,想放手心再多感受一阵子。

师:是的生命是可贵的,即便安静多么喜欢这只蝴蝶她也敬畏生命的可贵放走了它。

师:你们还可以从哪个词感受到安静喜欢这只蝴蝶可又敬畏生命的可贵而放走了它?

生:张望,我感受到安静虽然看不到蝴蝶,但是他舍不得很想再次张望它,看到它。

师:张望,盲童怎么能张望呢?你觉得这个词用这里对吗?

生:我觉得她的眼睛虽然张望不到,但是她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心却能让她张望到。

生:我觉得她能张望到,因为她用心感受着自然和世界。

师:是的,现实为安静关闭了她的双眼,可同时也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那就是心灵之窗。让我们一起祝愿安静,祝愿她能张望到这美好的世界。

(配乐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第四环节:围绕中心,前后呼应,深化主题

师:这只蝴蝶在安静八岁的人生划过一条美丽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我们相信这只蝴蝶同样在我们每个孩子的心中划过了一条优美的曲线,把你此刻心中涌动的感慨快点在脑海中理一理,说一说。

生:生命无价,加以珍惜疼爱,就会绽放光彩。

生:无论谁都能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很美好,只要我们向自然向世界敞开心扉。

师:作者也有许多感慨,赶紧读读这段。作者感触最深的语句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教学反思:

(一)篇章秘妙——巧

语文教育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我们要让语文走回家的路,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很多老师只片面理解成课堂中多注重字词教学,有的甚至只知道字词句机械训练。语文的本味不是仅仅简单地让孩子掌握一些字词句,而是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渗透,让孩子潜移默化中感受作者“怎么写”,让孩子感悟作者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承载这些内容,这就是篇章的“秘妙”。第二个片断中导入一开始通过《千手观音》录像引孩子进入学习情境,等孩子内心和作者有类似情感储备时,我再让他们到文章中找出作者感悟最深的那句话: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从学习课文一开始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后找出这句话,使孩子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潜移默化感受到作者写了那么多的缤纷世界,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的教学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教孩子这是中心句,整篇文章都围绕这句话来写,我们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在诗意的课堂中去感悟去体验,不留痕迹地渗透。整堂课我都从文中中心句提到的“缤纷世界”为切入口,而且这个体法贯穿始终,为的就是让孩子结合那句中心句感悟文章结构,感悟作者“怎么写”。并且最后整篇文章学完,我又引领孩子回到那句话:“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从而让孩子在精品课文后再度感悟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首尾呼应的感悟,给了孩子一个完整地渗透。

(二)句段秘妙——准

潘新和老师以及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读写互动观念中也一再强调要让孩子不仅从文章整体感知作者怎么写,更要把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渗透期间,让孩子感受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篇构成的。从而达到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目的。教学中围绕整体切入口——“缤纷世界”准确抓住了重点句段,让孩子从篇章整体感受作者怎么写,更是再度深化从篇到段再到句感悟作者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承载具体的写作内容。如教学中“早晨,我在绿地里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些都是描写安静创造缤纷世界的语句,这些都是围绕文章秘妙语句展开的具体写作。在教学的呈现中学生找到了这些关键语句,我先呈现段,再呈现句,从而深化体悟。高段的文章不可能每句话细细地教,文章语句一部分为安静的行为,一部分为作者的感悟。依据那句文章秘妙语句,教学要围绕缤纷世界展开,安静行为的体悟才是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体会了安静的行为,作者的感悟也就内化成了读者自己的感悟。

(三)文字秘妙——活

王崧舟老师强调:“我觉得,‘言语秘妙’是实现读写互动的一个支点。作为阅读,要理解‘言语秘妙’;作为写作,要运用‘言语秘妙’。”王崧舟老师提到的秘妙是文章语句和字词的秘妙、情趣、神奕。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孩子理解“言语秘妙”?该如何活鲜“言语秘妙”词句之生命?语文不是知识的堆砌,语文是以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她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卷,读起来是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歌曲。我们要咬文嚼字地品,创设情境地悟,不是理性的分析。在教学中“穿梭”、“流连”、“悄然合拢”、“张望”等词的教学在具体情境感性化下体悟。如教学中“悄然合拢”一词,我先让孩子们做做体会此举的简单容易,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是否也用这个动作拢住过蝴蝶,紧接着我让孩子们闭眼听老师配乐朗读“拢蝶”的课文第四自然段。创设情境让孩子置身花园中感悟安静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写作用词的妙处。

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 篇三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对实验过程中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4、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经验可能是错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继续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米尺、摆绳若干、钩码。(2)教学课件:①幻灯片:各种各样的摆钟。②幻灯片:实验设计方案模板。③幻灯片:温馨提示:④幻灯片:《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⑤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摆钟。2、提问:摆钟靠什么来计时?3、板书:摆

二、探究新知: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引导提出问题

1、实物出示:一个单摆,拨动、介绍、并板书摆的各部分:摆线、摆锤、摆角:2、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3、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4、实物出示,引导提问。一组单摆,(摆线长短不一,摆锤轻重不一,)同时让它们摆动起来(摆角大小不同)。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5、小结板书:摆的快慢不一

6、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把课题板书完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

2、小组内动一动摆,大胆猜测和假

设: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学们小组里讨论讨论,你们觉得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3)、生答,师板书:

(三)、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

1、师:刚才,同学们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这些猜测和假设是否都能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2、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猜测和假设进行研究。下面请各个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纲讨论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3、幻灯片出示实验设计方案模板。3、学生小组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其余小组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实验方案。

(四)、小组认真实验,仔细验证

1、幻灯出示:

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计时、计数、量长度、量角度,无论哪一次稍微有误差,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学会认真、仔细地测量、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实验。② 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都定为15秒,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做三次,最后求平均值。还要注意掌握好实验中的不变量。③实验结束后,各组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各自选取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并及时完成好实验记录单。

3、幻灯片出示《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猜测就填写哪一项。

(五)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1、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你们的假设是什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探究情况进行小结,

①摆线的长度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②摆线的长度不变,

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的角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无关。

③摆锤的重量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汇总得出结论,并完成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实践活动: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出示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并分派任务:全班十组,每组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如下表:注意: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四、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 篇四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第一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

2、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

1、交流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先模仿一句旧时本地的吆喝。

2、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知道吗?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你们昨天做的,是抢救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讨论如何动笔?)

4、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介绍时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浓郁的情趣。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3、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三、质疑解疑

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2、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自然写实、幽默调侃)

4„„„(学生自己提出)

四、作业布置:

1、将昨天采集的本地旧式吆喝整理成文(自拟题目、教师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上集市搜集录音现时的吆喝,并将其排成简单的节目。

第二课时

交流小作文,各小组调查汇报表演

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小作文(旧时的各种吆喝整理)每小组推荐出一至两位代表

二、班级交流,教师组织评点

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集市吆喝调查,教师组织评价打分

四、作业布置

1、以“吆喝”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散文小品,也可以是相声等其他形式)

2、以小组为单位将作品整理装订成册,选优送给政府负责文化的领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先模仿一句旧时本地的吆喝。

2、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知道吗?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你们昨天做的,是抢救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讨论如何动笔?)

4、再来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写《吆喝》的。

二、回顾已知

1、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主要介绍卖什么。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看来,显得非常杂乱的街头叫卖,已经被作者清晰的两根线所穿起来了。那你说说,如果是你来介绍收集到的武汉旧时候的吆喝,你打算怎么安排内容呢?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那我们如果写武汉的吆喝,又要注意什么呢。对,用武汉方言。

三、感受吆喝方法的多样性

师:默读第4自然段,了解作者写到了四季中哪些货色,做上记号。生默读勾画。

课件出示写秋天一段的文字。(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

怎么样,从这一段中,我们又学到了什么介绍的方法吗?对的,按照季节的顺序,把叫卖的货色介绍出来。对,还要及时写出感情。

师:全班一起读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再请四位同学分读春夏秋冬的句子。

生读。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哪种吆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自读。

师:这些小贩运用了夸张、借甲物形容乙物、戏剧性、声音的变化的方法来吸引人。是不是只有这几种方法呢?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如果去掉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好吗?

师:看来这句话很重要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再次感受它的重要作用。

生读。

师:这些吆喝者只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没受过高等教育,却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对吆喝、对生活进行着艺术创造,吆喝真是语言的艺术。让我们再来回味那韵味十足的吆喝声。(课件播放)

四、了解吆喝的现状

师:北京现在的吆喝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快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一下。

预设——

生1:有卖鱼的。“卖鱼啦,卖鱼啦”

生2:有磨剪刀的。(唱)“磨剪子咧,锵菜刀” 生3:“回收彩电、冰箱、、空调、热水器” 生4:“重庆卤鸡蛋,一块钱三个,味道好的很!”

师:大家可以继续了解家乡的吆喝,并做好记录。吆喝其实是一种民俗文化,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其他民俗文化。(观看课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各种民俗文化的资料进行了解。

5.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品味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的美好情操之志,并从中有所感悟。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长圆形,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花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黄色的。果在秋季成熟,内有很多种子,种子的外种皮多汁,可以吃。果皮可入药。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

2、文题“石榴”就是本文的线索,作者按“爱——绘——赞”的思路组织材料,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 1 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星空》(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

4、《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爱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而中国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以状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写成此文。

5、学习生字:

争妍(yán)斗艳 奇崛(jué)枯瘠(jí)犀利(xī)丰腴(yú).....剌(ló)金罍(léi)盎然(àng)皓齿(hào)唾津(tùo jīn)潜溢(qián).......

6、理解生词。

7、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说说作者对石榴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明确: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状写对象——石榴,点出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再到果实的顺序来描绘石榴。

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1段。

明确: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最后一句总领全文,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本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生动具体的描绘,表现了石榴的美丽、清逸、充满活力的特点,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不畏威压,热烈而充满活力、奋发向上,这是石榴的个性,是它的内在美。个性就是特色,就是美,就是不同的一般。因为个性,生活才生动充实,丰富多样;因为个性,世界才千差万别,美丽多彩。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明确: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2、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哪些特征? 明确:依次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和“子粒”。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比作夏季的心脏。

骨朵:“小茄形”,“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果实:似“破口大笑”。

子粒:“透明光嫩的皓齿”,丰腴,有酸甜两种。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的,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 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四、品析语言:

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2、“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比、对偶手法,把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的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的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3、“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

4、“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5、“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作者把锈迹斑斑与殷、周时的青铜器联系起来,用以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这是文学家兼考古学家特具的形象思维。

6、“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垒吗?它会笑你呢。”——语言幽默,富有情趣,写出石榴的变化和惹人喜爱。

7、“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这句使用拟人手法,把石榴作为一个有情有义,充满生命力的人来写,形象地描绘出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段末尾、第六段首尾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中心,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的重要地位,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罍,促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

五、合作探究:

1、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明确:揭示了石榴毫不辟易阳光的直射——敢于对抗骄阳,毫不示弱的精神;热烈、充 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品格。

2、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明确:第一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比喻;第二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热烈”、“充满活力”、不受束缚这一内在特征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格。“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上相似),因而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3、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下抗争,毫不示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精神正好与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喜欢石榴。

六、教师小结:

文章给了我们写作上的启示。作者借《石榴》讴歌了坚贞不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节,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因而被称为杰作。以此看来,状物类文章,重在写意人生,突出事物的价值。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1、石榴 爱石榴:最可爱。

绘石榴: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

6.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和创意,把瓶子装饰成新的形象,设计出有个性、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

2.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废弃瓶子的巧妙利用,鼓励儿童用创造的眼光去发现美,并大胆地进行“变废为宝”的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瓶子巧装饰的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立体塑造能力。

教学难点:巧装饰就要突出“巧”字,充分利用瓶子本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联想、巧妙的构思,做一个有特色的装饰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活垃圾以及几个制作好的瓶子装饰造型。实物展示台、废旧瓶子等。

2、学生准备

分组收集大小、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的废旧瓶子、装饰材料(彩纸、吸管、毛线、橡皮泥、铁丝、瓶盖等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即时贴、彩绳等)工具等。

一、激趣导人

1、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的这些小工艺品好看吗?

生:(好看)

2、师:那么你们看看,老师的这些工艺品都是由什么做成的呀?

生:(瓶子)

3、师:对了,这些工艺品都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废弃的瓶子设计制作出来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看似无用的物品,经过我们精心打扮,就可以成为美观可爱的小工艺品,它们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很多的乐趣。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更漂亮的瓶子呢?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美观可爱的瓶子装饰艺术,(出示题目)《瓶子巧变化》。

二、讲授新课

1、师: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一个瓶子时,你会想象到什么呢?

生:(如火箭、玩具、人物等,)

师:它的外形接近于什么我们就会把它想象成什么。这就是联想方法的第一步:外形特征(出示幻灯)

2、下面我们看瓶子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你又会想到什么?

生:(如房子、龙舟、汽车、动物等)。

师:这就是联想方法的第二步:位置变化,3、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刚才想像的之外,想不想知道大哥哥、大姐姐想象了什么?(幻灯创意欣赏)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漂亮吗?

生:(漂亮)

4、教师小结

: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不同的造型,这些造型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启迪。

下面我们就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双手把桌上不同的废瓶子,变成一个个美观可爱的工艺品。

作业要求:

利用桌上的各种废瓶,共同装饰制作想象独特、美观漂亮的新形象(幻灯作业要求)

师:创作过程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用剪刀、小刀时注意安全。

垃圾不要乱扔,要收到垃圾袋里。

四、展示评价

请每一组选出代表将创作完的瓶子在实物展示台上给全班同学展示,并说出创作的构思和内容。

五、拓展总结

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是宝,只要稍加利用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美。

2激励总结:是的,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许多的美。今天我们学习了瓶子的造型艺术,懂得了如何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创造美,“变废为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你们的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吧!

7.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重点: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1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赞美夏天

1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

2感受夏天的气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欣赏夏天的色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3)联系下文,理解“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

4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四、精读全文,拓展积累

1引读文章最后一段,勾出写夏季特点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

板书:

热烈——磅礴之势

金黄——旺盛活力

紧张——人倍忙

8.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 篇八

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单元

话语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话语”为主题,从大地的话语、话语的作用、如何说话等几个角度来选编课文。通过《秉笔直书》课后的第二题、“语文天地”“日积月累”的摘录笔记、“填成语”以及“畅所欲言”等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体会“言为心声”,并积累相关的词汇、成语、俗语和名言警句。“初显身手”的练习要求学生用有声的话语说明无声的话语。“笔下生花”提出了叙事具体生动的要求,“有血有肉”是修改习作的又一标准。“金钥匙”辅导学生怎样提问题。

课文包括一首诗歌和三篇记叙文,其中一篇中国历史故事,两篇外国故事。《大地的话》抒写了大地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语言的魅力》和《难忘的一句话》分别从成人和儿童的感受角度记述了人与人之间如何连起了爱的纽带,可与“语文天地”“畅所欲言”结合起来教学。《秉笔直书》昭示了语言表现人格之作用。

习作应在阅读和“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行,《难忘的一句话》可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金钥匙”内容应与阅读、“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等实践活动整合教学。

课时安排:10——12课时

《大地的话》

两课时

《语言的魅力》

两课时

《秉笔直书》

两课时

《语文天地》

两课时

《习作及讲评》

四课时

本单元共计:

十二课时

课题:大地的话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吐蕊、嘟噜、筑巢、窄、往下坠、踏碎、籽粒等。

2.诵读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画出诗中每小节的关键词,根据前4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试着仿写一小节。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成诵、读中积累和消化吸收语言,理解大地母

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写作特点,并根据诗歌前4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仿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感悟诗歌的内容,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单元主题“话语”,谈谈自己对“话语”的理解。

“言为心声”,人们总是通过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想法,愿望,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大地的话》,看看大地对谁说了什么话,表明了自己怎样的心声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诗歌,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把诗歌都通顺。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纠正)

3.同桌互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说一说,诗歌中大地都对谁说话了?

(二)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进入角色,以读悟情)师配乐范读课文。听一听,大地都对他们说了什么话?

2)用心默读诗歌前4小节,看看大地都和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了什么?选出其中的一节练习朗读,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分别读前四节诗歌,想象自己就是大地,在给自己的朋友们说话。其他同学想象自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聆听,用心感悟,看看能否听懂大地的话。

4)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你对诗歌的理解或着读后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

5)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6)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预设:

第一小节写大地呵护种子成长。大地给种子提供新鲜的空气、软绵绵的被(土壤)、这些都是种子成长必要的条件。大地希望种子发芽、生根、开花、吐蕊、结果。象声词“嘟噜”和动词“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丰收情景。

第二小节写大地任凭小鸟在她胸前飞,大地愿意为小鸟敞开一切心扉。“无论你唱什么歌,我总觉得很清脆”,表现出大地母亲无比宽广的胸怀。

第三小节写大地母亲激励游鱼寻找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大地母亲绝不因为仅仅生活一条游鱼就漠不关心,不仅不嫌其小,而且“也要给你足够的水”,显示出大地母亲无私奉献的情怀。

第四小节第大地不嫌小草之“小”,也要给它一定的地位。这多么像一位对所有子女都充满了殷切期望和鞭策鼓励的母亲啊!

第五小节总结全诗。大地母亲把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当做自己的宝贝,把一切宝藏都愿藏在自己体内。大地的博大胸怀、博爱精神由此可见。

7)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小节接读课文前四节,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2.换位思考,以说抒情)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话吗?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全诗,升华情感。)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放动画,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5)试着背诵诗歌。(自由背诵、同桌互背)

三、全课总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他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无私奉献的情怀,读来非常感人。

四、布置作业

.完成摘录笔记。本课的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背诵课文,交流仿写。

2.积累关于“语言”的成语。

教学重点:

能根据前4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试着仿写一小节。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全诗。

3.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总结写法,以说促写。

.再读诗歌的前四小节,看看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3.(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

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

4.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修改。

5.读自己仿写的诗歌,不满意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二)积累学习有关“语言”的成语

.出示语文天地“填成语”表格。

2.说一说这些成语语有什么特点?

3.你知道哪些有关成语,给大家说一说。

4.用他们中的成语语说一句话,或者用上几个成语说一段话。

5.想一想,类似的成语还有哪些?

(微言大义

街谈巷议

窃窃私语

鹦鹉学舌)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仿写,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摘抄有关“语言”的成语。

2.完成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

大地的话

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无私

奉献)

课后反思:

课题: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4.体会课文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例来说明“语言的魅力”的。

教学难点:

理解和感悟“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体会语言的魅力。

课前准备:

春天美景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大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例来说明“语言的魅力”的。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魅力”这个词语,谁能上黑板写一写?(可以让曾经写错过这个词语的学生板演,从书写是否正确、规范上给以评价。)

2.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吸引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启发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如:学生说春天的景色很吸引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描述一番,并注意相机地给以总结:这是大自然的魅力(书的魅力、网络的魅力、电视的魅力……)其实,你知道吗?有时候语言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语言的魅力》。

(板书:语言的魅力。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出示:衣衫褴褛头发斑白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绅士嬉戏)

(1)学生自读、同桌读、开火车读。

(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处理方法:一要注意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衣衫褴褛,在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后,可再结合插图加深理解;二是将字典适当的引进课堂,区分“良辰美景”中的“辰”与“晨”在意义上的不同;三是注意评价,如:绅士,提议男生都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正音时,可以强调:穿着(zhuó)华丽)

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2、3名学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什么也没有得到

春天到了,可是……得到的钱多极了

随机理解:无动于衷

(二)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过渡:同学们,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由无动于衷到纷纷解囊相助,老人乞讨的钱也由无到有,而且还多极了,一天之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

.默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情况没有变?(还是那个盲老人,身旁还立着一个木牌子;还是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

2.既然还是在巴黎这条繁华的街上,还是那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旁边立着一个木牌子在乞讨,可是为什么人们的变化这么大呢?

过渡: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是因为木牌上的字变成了――

(学生齐读。老师范读。注意把握“可是”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3.品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结合板书,发挥想像,充分发言。如果学生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让他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再来体会。

4.(出示图片)是的,看到这句话,我们想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它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是那么的令人陶醉。

(合上图片)可是,这良辰美景,(引读)――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就(引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板书:产生同情)

5.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全课总结

一位风烛残年,年老力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位长年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转机,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语言巨大的力量---它在人与人之间织出了爱的纽带。

四、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诗人添上的那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2.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根据你们自己读书的理解,谁能说说中哪一句话是最有魅力的语言呢?

2.(同学回答,师板书)这句话是写在哪里的一句话?(木牌。师画出木牌)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3.你说“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最有魅力,你有什么根据吗?谁能说说自己的理由?

(同学发言)

二、学习新课

一)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找到说这句话有魅力的证据:

(1)木牌上没有添上“春天来了,可是”几个字之前:人们“无动于衷”、“姗姗而去”。

A.指导朗读,要读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淡漠语气。深入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找同学表演一下“姗姗而去”。

B.从盲老人的叹息直接可以知道当时的情况:“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体会老人凄凉的心境,要读出来。)

c.请同学表演:假如你是路人,你看到这块牌子上的字你怎样做?你心里怎样想的?

(2)诗人为盲老人的木牌添上“春天来了,可是”几个字以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A.继续请同学表演:假如你此刻走过,看到这行字,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B.从盲老人的微笑、语言来体会。“给我钱的人多极了!”——与前边的没人给钱的情景做比较,找两个同学对比朗读这两段。

(3)学生自愿选择朗读:一部分读1—3自然段,另一部分读4—5自然段。(在对比中深刻体会前后的变化)

2.这句话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魅力呢?它究竟为什么能打动人心?

(1)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6自然段。

A.富有诗意的语言,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B.怎样浓厚的感情色彩呢?“春天是美好的……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c.同学们,我们一起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再欣赏欣赏这美丽的春天吧!

(播放:春天万紫千红的美景画面,最后屏幕突然变黑)师适时旁白: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另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2)充分朗读。

(自由练读——个别展示读——集体合作,朗读或背诵)

3.回到全文,把再朗读一遍,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二)练习写有魅力的语言。

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三、全课总结

诗人用语言感动了行人,行人慷慨解囊,诗人用语言成全了盲老人,使他保留了一份尊严,诗人用语言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使自己获得一份满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他不仅带给盲老人物质上的满足,更给他精神上的慰籍。语言的魅力还在于他不仅唤起了行人对盲老人的同情,更是对诗人自己灵魂的净化。

四、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优美句段。

2.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什么也没有得到

多极了

课后反思:

课题:秉笔直书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秉笔直书》这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3.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写法。

4.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意思。并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能够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太史的话,体会人物品格。

教学难点:

读几位太史说的话,理解他们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课前准备:

太史及战国时的资料;伯、仲、叔、季的意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理清层次,了解大意。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试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一个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相机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zhòng)、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那“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崔杼独揽大权伯仲忠贞屈服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颠倒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

生齐读生字词。

(二)引导质疑

.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4.交流汇报。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3.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4.理清课文层次,试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又用极简练的语言交代了史实----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

第2~6自然段为第二自然段,叙述崔杼让太史们歪曲史实,太史们坚决不从。崔杼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

三、全课总结

秉笔直书是太史的职责,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太史们依然刚正不阿。连国君都敢杀的崔杼最后竟拿太史毫无办法。那么,是什么给了太史们宁死不屈的勇气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写法。

2.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意思。并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能够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段读文。

二、学习新课

一)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出示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地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2)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

(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二)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明白动听的语言不单纯是华丽的,更应该是真实的。

三、全课总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

四、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词语。

2.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崔杼

南史氏

太史:

刚直不阿

秉笔直言。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再根据本组课文的重点,了解一些关于语言的词语。

2.围绕一定的主题,畅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难忘的一句话》,感悟“语言的魅力”。

4.用真实的语言具体地叙述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难忘的一句话》,学习把写得具体生动,有血有肉。

教学难点:

完成有关“话语”的习作,用真实的语言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或整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有关话语的名句;学习“初显身手”。

教学重点:

积累有关话语的名句;学习“初显身手”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有关话语的名言吗?说一说。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畅所欲言”。

.出示书上“畅所欲言”的名句,问:你有下面的感受吗?任选一项说一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白居易《琵琶行》,表现出一种“话不多,但意蕴深刻、意味悠长的意境”;“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在赞美说话者的博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忠言”的好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写出了“良言”与“恶语”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回忆有无类似的感受,说一说。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句?和大家交流交流。

4.背诵积累。

二)学习“初显身手”

除了有声的语言,还有无声的语言。某些时候,无声的语言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无声的语言大多是符号、图案或者标志。

.看课本上的标志,读冬冬的话,体会“无声的语言”。

2.顺着“禁止汽车通过的标志”这个线索,找一些交通标志,说说他们的意思。

3.除了交通标志,还有哪些标志也在无声地向我们提示着什么呢?

(红十字、绿色食品、红丝带、人民币标志等)

4.你还知道哪些无声的语言?

“旗语”(用旗子的颜色或不同的挥舞动作表示不同的意思)、“手势语”(交警的不同手势代表不同的意思)、“哨子语”(哨声的长短、高低、急缓表示不同的意思)等;在自然界中,蚂蚁以碰触角交流,蜜蜂用跳舞来交流……此外,新闻联播开始曲、火车鸣笛等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5.有条理地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无声的语言”。

A什么样?表示什么?

三、全课总结。

不管是有声的语言,还是无声的语言,我们都要细心领会。

四、布置作业。

.背诵有关“话语”的名句

2.完成摘抄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难忘的一句话》。学习“金钥匙”。

教学重点:

.学习开卷有益《难忘的一句话》

2.学习“金钥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随着社会的发展,“讨论”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只有抓中中心议题,事先确定重点发言人,用平和的态度鼓励大家认真倾听,才能促使讨论取得好的成效。

2.读一读“金钥匙”的内容。

3.同学们确定一个话题,全班推荐几名主持人,展示讨论。

4.根据对主持人的要求以及主持人的表现,如态度、神态、神情、语言、是否能提醒大家注意倾听等,选出最佳主持人。

二、学习新课

学习开卷有益《难忘的一句话》

.认真读文,读准字音

模样múyànɡ

畸形jīxínɡ

厌恶

yānwù

2.联系上下文思考“与众不同、敬慕、抚慰”等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短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我”天生是兔唇,受到同学们的讥讽,原以为除了家里人外,没有人爱“我”,没有想到伦纳德老师却说出了“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这句感人的话,这彻底地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4.画出令作者难忘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令她难忘。

5.这句话对作者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也验证了“畅所欲言”中的哪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想一想,伦纳德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会想到什么?

7.体会文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

8.再读,看看在选材和材料安排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铺垫、巧设悬念等)

三、全课总结。

这篇所体现出的“语言的魅力”,不只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更能改变人们对人生的看法:热爱一切人,并把爱传递下去。

四、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资料,以“无声的语言”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句话

相貌丑自卑-——“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第三、四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围绕“话语”这一主题,用真实的语言叙述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2.把事情叙述地生动具体,尽量做到有血有肉。

3.能够围绕主题,按“生动具体、有血有肉”这两个标准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把事情叙事地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教学难点:

说真话,表真情,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写出来。

课前准备:

积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单元主题

.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板书单元主题:话语)

2.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语言具有巨大的魅力、动听的语言不单纯是华丽的,更是真实的等)

二、出示习作要求,有时候一句话就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历程,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请任选一题,写一写。尽量做到叙述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会说话的 2.的话

3.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三、指导选择素材

.《会说话的

》可以写有声的语言,也可以写无声的语言。写无声的语言可结合“初显身手”中的内容,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无声的语言来写。注意写清体现“会说话”的事例。

2.《 的话》,主人公既可是人,更可以是物。可结合《大地的话》《秉笔直书》选材。还可补充的内容如令人难忘的话、令人振奋的话、奇怪的……,选材要新颖,内容上要突出为什么难忘、振奇怪……,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更生动。

3.《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可结合《难忘的八个字》来选材。要抓住题眼“忘不了”,多问几个为什么,把相关事例说清楚具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来写。

四、构思练写提纲

(1)引导归纳写法

(一)学习书中例文。

.读两个小片段,说说分别写什么?画出两段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使你明白了什么?(第一段仅仅是叙述,第二段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2.从第二段中找出描写具体的地方,体会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叙述地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二)学习《难忘的八个字》一文的布局方法

.引导学生把第2自然段中的“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有人会喜欢我”这句话去掉读文,并谈谈读文后的感受,是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铺垫”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把第4~9自然段的内容放到第3自然段之前叙述,与原文比较,看着表达效果上又有什么区别,学习“巧设悬念”的写法。

(2)独立落笔成文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于“话语”,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每个人却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吧!

2.学生写作。

3.按照“具体生动、有血有肉”这两个标准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全课总结。

今天,同学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了有关话语的事,并在习作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体会生活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六、布置作业

完成并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话语

生动具体

有血有肉

说真话

上一篇:二连林业管护人员责任书下一篇:公司项目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