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例话

2024-10-30

读写例话(精选2篇)

1.读写例话 篇一

1.一件事怎么写(一):要用铺垫,先不要急着直接写那一件事,而是先写好发生这件事的铺垫,如花开,不能一下子就怒放出一个笑脸,总需要一点点把花骨朵打开;如下雨,再迅猛的雨,也要一个乌云聚拢的过程,还得要老天爷再打点雷,闪点电,风吹的猛点,鸟儿飞的急点。缺少铺垫的文章,很难写的生动。

运用铺垫,《草帽歌》是同一时间,同一件事,基本都是描写;《窗前的年灯》第一处铺垫是回忆,第二处是插叙,第三处是换灯,前者是三一律的写法,《草帽歌》最后指向是如同金色童话的那顶草帽,《窗前的年灯》最后指向的终于熄灭的那盏年灯。P1-P10

2.一件事怎么写(二):选好角度

角度多种多样,人物交织的点,只是其中一种。最初学习写作,选取文章角度的时候,往往容易把眼睛放在这件事的外部或过程,而忽略了这件事的内部成因,特别容易忽略发生这件事的人物相互的关系与彼此的心理作用。如《一碗米饭的时间》。《到天堂的距离》内容简单,作者从迪金森的诗入手,找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角度。P11-p22

3.一个人怎么写(一):多件事。一条线,一个意象。如《五月的鲜花》《花荫凉儿》

4.一个人怎么写(二):一件事。一个结点上的亮相。

1)集中力量写好和人物密切相关的最关键的一件事。这件事,不要太复杂,那么琐碎。要有形象的一些东西作为依托,如《大年初一的饺子》《清明忆》。

2)这样富有形象感的事物,一定是在文章最后和人物一起干净利落的出现。P23-P47

5.一个景怎么写(一):对应法。

所谓对应法,指的是不要只写景的一处。那样很难写好,写活,写新。而是要找到那不同景中彼此的联系,相呼应,相对应的东西帮衬着写,如《桂湖吟》紫藤、桂花对应着杨开庵来写。

6.一个景怎么写(二):对比法。如《杜鹃 杜鹃》《水的传奇》P48-P66

7.一个物怎么写(一):物和人的关系。如《丑石》《蠢树》

1)状物,物是笔墨的落点,却不是写作的目的,以前常说的一句话是状物抒情,说的是情在物中的位置和作用。其实,抒情也并不是状物的唯一目的,状物,在我看来,还是要从物中写出一个人或一群人甚至是一代人,一个民族的性情来,所以古时屈原最愿意以香花香草喻人喻己。

2)明白了状物这一根本目的,写之前就会知道,状物之前的观察物,需要细致,观察别人没有发现的细微而独特的部分,不能只是从物本身出发,而是联系观物者自己的真心情,真性情,观物就是观自己。

3)不要一写物,便只是把眼睛紧盯着物本身,即使到文章最后由物升华而有几句直奔主题的空洞的抒情言志,也只是以前我们语文课本里《荔枝蜜》《白杨礼赞》的老套路而已。

本文作者: 芒果happy(公众号:罗老师用文字记录生活)

2.读写例话 篇二

《读写例话》在小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读写例话》是小语高段课本中安排的一项教学内容,主要以某一篇课文为例来进行分析说明第一类课文(讲读课文),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第一类课文的内容。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掌握一些有规律的读写知识。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把《读写例话》放在一类课文之后教学,这样安排既可趁热打铁,又可因势利导。因为学生对刚学习过的第一类课文的内容还相当熟悉,此时趁“热”来教学《读写例话》,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一类课文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读写例话》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通过理论归纳总结所学的第一类课文,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完成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这是知识迁移的最好时机,学生也能较快地掌握这两类课文相互之间的承接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把《读写例话》放在第三类课文之后教学,是极为不利的。从儿童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遗忘性记忆较快,此时来教学《读写例话》,学生对教师分析的第一类课文的内容、结构早已模糊,即“热”已过,“铁”就难打了,则需花更多的时间来识记或回忆第一类课文的内容,而且收效甚微。因此,只有把握好《读写例话》教学的时机,才能更好地利用例话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服务。以小语第十册第五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例:本单元《跳水》是第一类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求认识联系和变化的原因,认识事物间是怎样联系的,又是怎样变化的。“孩子为什么跳水?”是由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致使孩子“丢开桅杆,走上横木”,最后船长开枪逼儿子跳水。通过这一系列过程间的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变化,学生即可知道这是人与人、人与猴子之间发生了联系,这种联系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到了非跳水不可的地步,最后孩子跳水得救。在学生还在熟识这一过程时,及时地进行《读写例话》教学,从而使学生得知: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事物在发展变化,这种联系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就深入浅出地给学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即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在发展变化,这种联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这样,学生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遵循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规律。教学完《读写例话》后,教师再有机地组织好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读写例话》的作用,这就可指导学生分析二、三类课文,检验学生掌握理性认识的程度,把这种理性认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巩固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利用学生从《跳水》和《读写例话》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来指导学生分析本组训练中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二类课文)一文,学生就知道发生联系的事物是:渔夫、老太婆、金鱼。以及他们又是如何联系变化的。最后来进行《我和狮子》(三类课文)一文的教学,学生就能够找到发生联系的事物:我和狮子爱尔沙。由于我和爱尔沙相处感情日益加深,发展变化到送爱尔沙回归大自然时,几次与我难舍难分的地步。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懂得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事物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和间接的联系,有简单的联系和复杂的联系,这些事物联系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只有认识这些联系,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样以《读写例话》为轴心,遵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可以发挥《读写例话》在单元训练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上一篇:下岗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优惠政策下一篇:1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