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景区规划(精选8篇)
1.旅游景区景区规划 篇一
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
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是致力于有效地组织各种资源为旅游者创造某种特殊的体验。资源与市场优化配置的目标是为游客塑造美好的体验,为开发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社区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致力于在旅游规划中创立学派,从而出现了所谓“资源派”、“市场派”、“政府派”的分野,旅游景区规划既不是资源评价,也不是市场分析,更不是一味的做政府领导的秘书。而是资源与市场的匹配的情况下,让旅游者、当地社区、开发商的价值得到满足。旅游景区规划目的
旅游区规划是指景区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景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旅游景区规划的种类
按照开发的过程细分可分为开发规划、提升规划、整合规划、专项规划等。按照规划的目标不同可分为总体规划、概念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以上旅游规划通等相关条文里则都由详细叙述在此就不多说了。旅游景区要素规划分为旅游项目规划,旅游设施配置,娱乐活动安排。
(一)旅游项目规划
旅游景区项目的配置往往要根据旅游景区的资源来决定,一般来说,参与型项目要与观赏型项目相结合。近来极限运动与休闲运动项目颇受青睐。
(二)旅游设施配置
旅游设施包括两大类:上层设施及基础设施。上层设施主要用于解决游客住宿、娱乐所必需的设施;而基础设施则是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医疗保健及排水系统等设施。
(三)娱乐活动安排
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必备的娱乐活动有高尔夫球、网球、游泳、射箭、赛马、健美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还有不同的娱乐活动,如海滨型度假区则有滑水、帆板、冲浪、潜水、垂钓、高台跳水等,一般旅游景区应配备的体育设施是游泳池、网球馆、健身房,在海滨旅游景区则配备滑水、帆船、垂钓、冲浪等。娱乐设施方面一般配备电影院、夜总会、舞厅、赌场。
旅游景区规划一般流程
旅游景区规划流程是一个循环系统,每个循环中包括8个阶段:准备;确立目标;可行性分析;制定方案;方案的评价与比较选择;实施;监控反馈;调整策略。
(一)准备
准备工作首先是要召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一个协作团体,共同解决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建筑、工程与规划问题,这个协作团体的参与者包括:市场与财务分析家、建筑师、饭店经营者、管理顾问、工程师及招标承包商、土地规划者、地理学家与环境专家、律师、社会学家等。在准备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初步确定旅游景区开发的主要目的、旅游景区的类型、规模及初步的景点区位选择。但其内容随着规划的深入将进一步详细、修正、甚至改变。
(二)确定开发目标
旅游景区开发的目标包括社会、经济与环境目标。某专家在分析北美旅游业的规划时,提出3个目标分别为:第一,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第二,为产权拥有者及开发者提供风险酬赏;第三,保护环境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这一阶段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详细地调查分析与综合。从而发现自己的目标市场。对竞争性旅游景区进行竞争分析,以便找到旅游景区的市场增长点。从而进一步决定旅游景区的类型、主题与最优规模。对上述材料进行综合之后要确定旅游景区发展的主要机会、问题与约束条件,建立旅游景区发展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承载力。
(四)制订方案
一个旅游规划的方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政策与操作规程。政策方面包括经济政策、立法、环保政策、投资政策等,操作规程方面包括土地规划、市场营销计划、人力资源配置等。在政策制定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旅游景区的类型与规模
2.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与永续利用
3.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分工
4.开发的阶段
在旅游景区规划的操作规程部分则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部分: 1.产品与服务的设计
2.土地需求与土地利用规划 3.人力与财力的配置 4.市场营销计划 5.机会与约束 6.实施计划
(五)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对于方案的评价往往采用本益分析、目标实现矩阵和规划平衡表方法,这里介绍一种简洁的矩阵评估法。选择一系列评估因子,并对各因子按其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请各领域的专家对方案按各评估因子打分,最后对各方案的评分进行加总,分值高者方案为优。评估因子包括实现旅游开发总体目标的能力;与区域开发政策的一致性;成本效益比;创造就业机会数量;创汇能力;社会文化与环境效益;对相关产业的联带作用;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等。方案评价与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平衡区域与旅游景区之间的利益关系,照顾地方居民、企业与政府的目标和利益。
(六)实施
各开发主体按规划所设计的政策及角色分工对方案进行实施,进行实质性开发工作,一般开发分四个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建设、经营、扩张与调整。
(七)监控与反馈
监控反馈程序包括三种工作:投入一产出统计,偏差评价与原因分析。产出统计是对旅游开发经济产出,社会指标的就业、基础设施改善、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目标等进行统计。投入统计主要是对成本的实际情况、资金分配结构、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情况进行统计。投入一产出统计之后便进行偏差评价,即将投入一产出统计结果与财政预算、预定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哪些目标已实现,哪些目标未能实现,找出计划与实施的偏差。然后对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外生因素如政局、市场、价格等因素,还有内生因素如人力组织,政策失误,规划不可行等。
(八)调整策略
对实施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调整目标或调整实施方案,使规划更趋合理,对规划的修改乃至重建。旅游景区规划的发展趋势
现代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分野实质上是现代旅游──绿色旅游与传统旅游──大众旅游所导致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规划与现代规划的差异
传统的旅游发展是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进行开发,现代旅游发展要求先规划后开发。传统的规划是项目导向的,注重社会一级的规划,采用分散的,遍地开花的开发方式,现代规划是整体导向的,强调区域的整合,采用集中的,只在合适的区域,有现存设施的区域开发的方式。传统的开发强调在原有居民区外另建新的旅游设施,建造新的高层建筑,提供新的居住设施,现代开发方式在现有居住区内开发新设施,对现存的设施进行改造从而更好地利用原有的设施。
过去的规划是一种精英规划方式,即规划者都是一些旅游专家,建筑规划师,财务分析家等。近年规划的经验告诉我们精英规划往往是片面的,比较容易出现中看不中用的“白象”规划,缺乏可操作性。现代的规划注重多方参与。现代的规划师更多的是一个集大成者,而非创意者。
(二)可持续旅游规划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的一个新概念,是环境主义思想的结果,近年旅游者变得对环境十分敏感,对环境友好了。旅游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要素:
1.建立生态极限和公正的标准
2.重新配置经济活动与资源
3.控制人口
4.保护基本资源
5.更公正地利用资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6.在承载力范围内开发,保持持续的发展
7.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8.偏好动物植物种类的多元化
9.消极影响最小化
10.社区控制
11.广泛的国家与国际协作政策
12.经济有活力
13.环境质量
14.环境审计。
(三)旅游景区规划的生态设计伦理
目前人们还提出旅游景区规划的生态设计伦理的几条基本原则:
1.旅游景区设计要和背景融合一体,而非主宰自然,所有的垃圾,废物都应认真处理,不能污染空气、水或土壤;
2.旅游设施的位置应与重要的自然及文化资源隔离,任何资源的使用都应控制在其承载力之内,不要造成环境危害;
3.水线附近的开发不要仅用一条小路来隔离水域和开发带,要使水域与开发带有一定的距离;
4.要划出特定的区域作为公园与保护区,同时划分出适合商业经营的开发区域;
5.所有项目设计都要能为附近社区所接受;
6.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吸引物开发要设计眺望点,临时通道,小路,要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及植物种群;
7.文化吸引物的开发,要体现其真实性,给游客丰富的体验,而且不会损害其文化价值;
8.主要的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不应开发在基础设施缺乏的边远地区;
9.重大文化或自然吸引物附近区域的开发要注意开发的设施与吸引物相协调,不要损害游客的体验质量;
10.所有沿海岸的开发,如海浴码头,饭店,商店等要考虑波浪,风暴和洪水的影响,因此应布局在距水线足够距离的地方,以免遭受损害;
11.主要的土地利用项目,如高尔夫球场等不要布局在原始自然区,而应布局在对环境影响比较小的区域;
12.在有古树,特色植物,自然景观的地区造建筑时要尽可能保护这些自然资源,为游客提供最大的享受。
2.旅游景区景区规划 篇二
一、学院旅游景区发展的初创时期
古人云“军马未动, 粮草先行”, 在景区发展的初期, 应当认真做好景区的定位和宣传广告工作。
1. 要确定旅游客源市场, 根据景点消费对象进行准确的形象定位。
我们可以结合景点的特点, 设计主题, 做好吸引游客的工作。我院具有民族特色, 而且在全国的高职院校作为旅游景区是第一家, 建议在这方面挖掘内涵, 打造独一无二的亮点。可以在学院的民族性、文化性、休闲型、绿色生态型特色上做文章, 设计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如:华夏民族一家人, 欢迎您回家看看!
2. 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景区的社会形象 (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利用一切优秀资源来宣传, 如:
吴冠中的画、宋祖英的歌, 对张家界和凤凰的美的进行了很好的宣传。我们仿效名人效应来制作精美的景区宣传小册子免费发放给游客, 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活广告”。还可借鉴凤凰煽情型的广告语“凤凰, 在沈从文的书里能读到, 在黄永玉的画里能可以看到, 在宋祖英的歌里能听到, 中国最美小城”, 并借鉴歌曲脍炙人口的“小城故事”来营销, 让人思念远去的家园, 梦里的故乡。从而游人如织!
3. 根据民族特色编造故事和进行实景演出民族风情, 利用花园式校园进行节庆活动进行实景营销, 如樱花节和桃花节。
还可以加入一些参与性很强的节目内容, 如:土家族的摆手舞, 藏族的锅庄等互动性很强的游乐项目对景点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又可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 进行学院与市场的紧密, 甚至零距离的对接, 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院景区通过实践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从而, 为学院打造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4. 建议在设计和制作门票方面要有创新。
设计出来的门票要具有宣传性、广告性和纪念性。如果有收藏价值, 游客买的门票就不会用完就丢了, 而是放在家里珍藏。这也符合环保的观念, 也响应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
二、学院旅游景区发展的成长时期
1. 旅游人才是景区发展的基石, 学院景区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学院旅游专业的改革。
景区需要旅游人才, 需要大量具有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的人才。如:景区营销人员、景点讲解员、特色商品导购员等。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 可以根据景区管理和经营的需要增设景区管理与营销、旅游策划两个方向, 为专业的建设拓宽了思路, 提供了实习和就业保障。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在具体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开以下课程:音乐欣赏与湖南民歌教唱、个人形象塑造、播音发声与语言艺术、舞蹈欣赏等, 使旅游类+艺术类的课程完美结合, 以课堂+舞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打造旅游人才精品化, 真正做到才艺双全、形象俱佳。使他们在实践工作中能以优雅的举止, 动听的歌声、专业的讲解、周到的服务、多才多艺的美好形象深深感染游客。“厚德强能、经世致用”为我院的校训。人才的培养更不能忘记从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服务意识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 通过各种旅游策划和具体的营销活动把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打造成旅游品牌。
以民族民俗文化为主线, 校园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为辅搞活旅游市场。如:民族文化歌舞节
3. 加强旅游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利用旅游淡季的空闲时
间组织景区员工进行专业培训, 学习旅游服务技能技巧, 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使服务质量得到一定的保证。平时要注重员工工作时的服务态度与服务水平的考核。并依据考核的结果给予一定的奖惩。
三、学院旅游景区发展的成熟时期
景区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后,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内部管理, 完善景区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配套设施) , 丰富景点内容, 营销旅游事件, 稳定景区的客源市场和销售业绩。
景区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就有可能遇到旅游业中的“淡季”, 要做到淡季不淡, 建议加大营销。
一是加强与旅行社、网络公司合作, 旅游旺季给的折扣 (返点) 和是旅游淡季一个折扣 (返点) 要有差别;二是对淡季门票销售额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做公益事业或慈善活动, 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和户外广告进行宣传;三是搞个大型的特色饮食一条街, 以提高人气和游客的停留时间;四是针对12岁小孩和70岁老年人免费;五是搞些其它活动如:“大型的篝火晚会”、“最美民院摄影大赛”、“暖冬游民院, 快乐赢礼包”等;六是和其它旅游相关 (包括酒店、餐饮、航空、铁路) 企业或公司其它景区进行联合营销;七是加强加大型企业、企事业单位的促销;八是重视产品概念中的第三个层次附加产品层次, 如游客咨询、游客便利、游客回访等。
四、学院旅游景区发展前景与目标
规划建设好学院的AAA景区, 要对其发展前景与建设目标有清醒的认识。我认为, 校园景区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目标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 整合旅游资源, 与5A旅游景区岳阳楼——君山岛连成精品旅游线, 打造岳阳旅游品牌。
使学院景区的旅游开发快速可持续发展。
2. 尽快升格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走出湖南, 走向全国。
3. 景区的建设争取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
3.韶山红色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研究 篇三
摘要:本文根据对韶山红色旅游景区的景观设计与规划现状的实地调研,分析景区景观规划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确保韶山在“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提升韶山景区的旅游形象。
关键词:韶山 红色旅游 景观规划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湖南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国家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同时也是享誉国内外的、名副其实的红色旅游景区。韶山红色旅游景区主要由故居景区、滴水洞景区、韶峰景区、清溪景区四个部分构成,自景区开发以来,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不计其数,长期以来韶山都占据着“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
韶山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毛泽东故居于1950年始对国内游客开放,1952年对外宾开放,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纪念馆自1964年建成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5000余万人次;毛泽东青年塑像于1969年12月28日落成;滴水洞景区1986年秋对外开放;毛泽东铜像广场1993年建成,2008年完成改扩建,年接待中外游客400万人次以上;毛泽东诗词碑林、韶山烈士陵园于1993年建成;毛泽东纪念园1995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毛泽东图书馆珍藏了毛泽东的手稿、批改件、各种版本和文种的毛泽东选集,在红色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6年12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毛泽东遗物馆于2008年建成开放;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首场全球公演于2013年12月26日举行。整体来看,韶山作为全国5A级红色旅游景区,在景观规划、展馆陈列、视觉导视系统、旅游宣传、旅游服务、旅游纪念品开发、景区维护、环境保护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示范性作用。但目前韶山红色旅游景区在全国红色旅游热潮中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在持续的开发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观建筑缺乏统一的规划,在外观、色彩、风格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
韶山景区各个景点虽在具体的景观规划与建设中保持了风格的统一,但因建设年代的不同,以及设计、规划、施工单位、施工技术的不同,难以表现出延续性。如故居景区的主体展馆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图书馆、毛泽东遗物馆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园林式风格,整体风格一致,但在外观设计上,毛泽东图书馆与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在审美风格上却存在一定的差距。纪念馆是典型的苏州园林式建筑风格,小青瓦盖顶,白色粉墙,馆内布局依坡地形成高低错落、形式与大小各不相同的内院,室与室之间以开朗的内庭与明快的单廊作为过渡,内庭、天井配以小桥流水、金鱼池和花园,既古朴自然又幽雅别致。毛泽东遗物馆则采用了钢屋架屋面的建筑结构,白墙灰檐,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呈现出典雅别致的江南园林特色。毛泽东图书馆由门楼、图书馆两个部分构成,从建筑风格来看,是亭台翘檐、绿琉璃瓦盖顶的古典园林建筑。图书馆绿瓦红檐,主附楼馆顶均建有亭子,外墙镶嵌白色细瓷片。单独来看,毛泽东图书馆的外观设计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元素,但从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及其周边建筑构成的景观群来看,毛泽东图书馆的外观、外观材质、色彩及其美学风格都体现出一定的不和谐性。作为景区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毛泽东图书馆在色彩的设计与选择方面,“应延续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与外环境色彩,在新兴的景观中主动延续景区原有的色彩系统”,与纪念馆保持风格上的一致性。
二、景区导视系统发展不够成熟,旅游形象宣传还有待提升
在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中,导视系统是加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体验不可或缺的部分。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建设与开发,应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基准,既要能给旅游者以清晰、准确、直观的空间指引,又要能带给旅游者情感上的愉悦与审美的体验。优秀的导视系统,对于旅游地形象的推广与传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旅游景区品牌化的建设。从韶山景区的现状来看,导视系统还未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开发,旅游形象宣传工作还大有可为。如毛泽东铜像广场旁的游客服务点、毛泽东纪念馆、遗物馆的领票点、滴水洞售票处等都应承担起旅游形象宣传的作用。笔者在游客服务点买到的韶山导游图,还是2008年7月份印制的,印刷工艺、印刷质量都很一般,而且在景区也看不到对韶山景区进行宣传的旅游画册、旅游宣传册等。旅游纪念品的销售蜗居在毛氏宗祠旁的一个二三十平米的小厅,所销售的旅游纪念品中虽不乏有部分制作精美、工艺先进的优质产品,但大部分都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景区的如出一辙,多为毛泽东像章、毛泽东铜像、车挂、钥匙扣等,地方性特色不突出。销售厅布局稍显逼仄,纪念品的陈列有些混乱,加之缺乏专业的导购人员与旅游解说,游客的购买热情普遍不高。韶山景区应在导视系统与旅游形象宣傳方面突出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寻找表现与传达湖南韶山红色文化的最佳方式。如旅游纪念品销售点在装修方面应注重营造一个舒适、温馨、宽敞的购物环境,开发制作出一批精美、上乘的旅游纪念品,在工艺、色彩、材料、包装等方面大胆开拓,可将毛泽东纪念品系列与湖南醴陵瓷结合起来开发系列精品,并配以上档次的包装,同时加强物流服务,解决游客购买纪念品不便携带的后顾之忧。设计一系列印刷精致、设计感强且突出韶山特色与龙头地位的旅游画册、宣传册、旅游纪念签等,并于各个旅游服务点免费发放。这样既可提升韶山的旅游品牌效应,提高旅游收益,也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
三、景区游览方式较为传统,景观的体验性有待加强
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景观只有调动游客的主观性,让游客产生游览的欲望与冲动,才能实现该地区旅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因而,旅游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必须具备体验性特征,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参与其中,甚至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最大限度激发旅游者的参与热情。韶山景区目前的游览方式仍较为传统,以故居、纪念馆、铜像“老三样”为主体,以传统平面、静态的展览陈列为主,再配以图片、文字、解说,游客被动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与性不强。与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相比,毛泽东遗物馆在展陈设计中,充分强调游客的互动与参与,如“丰泽园虚拟游”“故乡情”“数码互动桌”“虚拟翻书”等环节的设置,以及多功能厅反映的数字电影《人民领袖毛泽东》《领袖风范》和红色歌舞剧《韶山升起红太阳》,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在毛泽东纪念园、诗词碑林、滴水洞等景区,游客多为被动参观游览,如能将游客的游憩行为与景区的景观形态、环境生态结合起来,开发一些带地方民俗色彩的体验活动,如在故居景区可以开辟一个体验农村劳作方式的区域,让游客尤其是缺乏农村体验的青少年,在农耕体验中感受伟人成长的艰辛,在今昔对比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四、景区周边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红色旅游景区主要以对游客加强思想教育功能为主,同时还应迎合游客的休闲、放松的旅游心理,因而在对景区进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如何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韶山景区每年都要接待大量的中小学生、大学生,尤其是在主席诞辰日、国庆、春节、建党节、建军节、五一、国庆、元旦等节假日,大量游人的集中涌入对景区的容纳能力提出严峻挑战。笔者元旦去韶山拜谒时,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人多、车多、路堵、停车难。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出行越来越普遍,大量游客选择自驾游去韶山,停车难越来越凸显。毛泽东图书馆旁有一收费停车场,管理颇混乱,且停车场周边布满了小摊贩,道路拥堵可想而知。周边的餐饮、住宿尚未跟上,服务水平也还有待提高,以致游客去韶山旅游一般都只选择一日游,这些现状限制了韶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2013年年底推出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大型实景演出,无论是舞台布置、技术制作、团队运营,还是演出阵容、演出效果,都堪称国内一流。但在正式演出(晚上八点)前,出于商业运营的需要,景区会以拍卖的方式向游客集中推銷、兜售各种艺术水准参差不齐的书法作品,这种方式易引起游客的强烈反感。韶山景区如能结合实景演出这一契机改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意识,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意识,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对景区加以改造与完善,应该可以留得住游客。
总体来看,韶山四个景区的景观规划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各景区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与过渡,难以形成有机整体的空间效果。因而,在对现有的景观进行改造与升级时,应以突出红色文化主题,注重体验性,协调生态发展,融入地域性、有机统一性为指导性原则,以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思想教育功能为宗旨,在立意、布局、造型、工艺、技法等方面突出景观的人文精神内涵,借助景观小品来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于细微处彰显景观的文化内涵,尽可能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景区区分开来,在差异性中凸显独特魅力,确保韶山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3B02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崔莉.旅游景观设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93.
[2]金志庚.韶山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组合模式的景观规划与设计[D].湖南农业大学,2011:15.
[3]方世敏,阎友兵.红色旅游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旅游景区景区规划 篇四
摘要:城郊旅游景区与中心城区关系密切,对于提高城市经济、保护城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满洲里市查干湖景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其区域位置、自然条件,指出现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规划设计策略,期望为城郊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郊旅游景区,满洲里市,查干湖查干湖景区概述
1.1 区域位置
满洲里市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第一大陆路口岸,第一欧亚大陆桥重要枢纽,是一座以休闲旅游、物流商贸、煤炭工业为主要部类的边境城市。它地处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西部,东临海拉尔河,南临呼伦湖。目前,随着草原旅游趋势的日益兴旺,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产业、壮大旅游经济”的总体要求,满洲里市旅游产业不断依托边境优势,发展特色旅游,相继在城郊开发建设了呼伦湖小河口景区、4A级俄罗斯套娃广场、国家矿山公园、鹰山婚礼教堂等旅游景点,逐步加强满洲里市作为“中国魅力城市”的文化底蕴。查干湖景区位于满洲里市西部,产业园区中南部,与市区相距8千多米。
1.2 自然条件
查干湖景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占地4平方公里,周边紧邻城市道路。区内现有两处自然水域,水域面积共计270公顷,随着近些年气温的不断升高,降雨量逐渐减少。但在其西南部现有一座于1987年修建的开放式水库,相距3千米,总蓄水量为50多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目前,景区一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有爱情岛雕塑、古生物博物馆、结婚纪念石、猛犸象雕塑群等景点供游人观赏。景区内小气候明显,降雨量集中,绿色植被覆盖条件优越,草原长势良好,蓄水能力较强。查干湖景区现状问题
2.1草原景观单调
查干湖景区的植物配置以草地为主,大片不加修饰的草原,虽然让人感受到空旷、辽阔的美感,但也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消极心理。首先,草原地势起伏较小,缺少变化,毫无层次感,一眼望去即可欣赏完整个园区的景色,各个景点清晰可见,无法调动游客好奇心理,使其继续游览前进,重游率极低。其次,绿化配置单一,只有天然的野草,尤其到了秋季之后,大面积的土黄色,冷漠色彩使乏味感油然而生。并且,由于查干湖景区位于城市郊区,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草地常年被牛、羊啃食践踏的参差不齐,草质极差,甚至裸露大面积的黄土地。这些因素大大地影响了景区的整体形象,也使得满洲里市突出的草原特色没有得到很好地表现。
本文由sun02.com 太阳城 提供,转载请注明
2.2景点缺少联系
查干湖景区内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没有游览路线和视觉通廊进行引导,各自凌乱地耸立在草原之上,这明显是设计者缺乏对当地历史、地域和人文的调查了解。并且,景点与景点之间,与周边环境之间均缺少相互衬托和对比,例如爱情岛雕塑为一对男女相拥坐在一座两层高的建筑上,雕塑高达30米,加上底座高达40米,基地面积为0.1公顷。相距不远之处有猛犸象雕塑群,和爱情岛雕塑相比体量相差不大,明显是设计尺寸比例失调。雕塑追求形式气魄的同时,却忽略了市民的行为特征和休闲需求,以至于美感下降,使用率低。
2.3旅游淡季期长
满洲里作为北方城市,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气温为零下0.7度,计算最高气温为37.9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2度,最大冻土深度近4米。并且满洲里地区常年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风大多沙,多年平均风速为3.6m/s,最大风速为25m/s。[1]加之城郊旅游景区地多人少,缺少建筑物和构筑物夏季遮荫避雨、冬季挡风驱寒。不舒适的旅游条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更加造成查干湖景区无人问津。
2.4配套设施不足
虽然,查干湖景区位置优越,周边有城市道路与市区和重要交通枢纽联系,但却缺少公共交通工具,没有公共交通站点,来这里大多只有通过自驾车和出租车方式。这里硬件设施缺少,景区内无休闲座椅、休息亭廊、公共厕所、娱乐器材等必要基础元素。软件设施方面也没有对景区进行功能划分。而且收入性经济产业投入少,粗犷式的发展方式和入不敷出的发展模式使查干湖景区成为不可接触的空间场所。查干湖景区规划设计策略
3.1 布置大地多元风情
在现有基础上考虑满洲里民族特点以蒙俄为主,查干湖景区可打造集俄罗斯风情和蒙古风情、艺术于一体,以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核心的民族村落,集中展示俄罗斯传统优雅、舒适、宁静的生活习俗和蒙古民族旷野、豁达、辽阔的生活性格,成为机场路上的景观亮点。在植物设置方面要将草原景观立体化、变幻化,在查干湖景区具体设计中,可结合当地农业,将适宜在满洲里生长的耐寒耐旱植物,分花色或果实进行大面积分类种植,形成变幻的多彩草原,提高草原亮点,融田园性、生态性和乡村性于一体,塑造属于自己的特色。[2]
3.2拼贴标志景观节点
考虑到现有景点凌乱、缺少联系的问题,在景区东侧建设主要入口区域,设置服务中心,打造精品入口景观,提高景区档次。为了节省建设景区园路的经费,可以在蒙古风情区草地固定路线利用骑马、在俄罗斯风情区利用马拉车作为游览交通工具。并且,在空旷区域依托现有景点,设置趣味浓厚的骑马射箭、冬季滑冰、环湖徒步、马拉雪橇等娱乐项目,活跃人气。因现有景点单一,可拼贴设计敖包、蒙古包、玛尼杆等富有少数民族宗教色彩的景点,渲染如同西藏藏族一般的神秘气氛。也可设计冰酒吧、欧洲城堡、跑马场等融合欧洲浪漫主
义色彩的节点。在设计中将各处景点结合起来,使这里成为游客难忘的奇幻之旅。
3.3生态手段克服冬季寒冷
5.旅游景区规划中主题文化包装研究 篇五
摘 要:通过对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现状的分析,找出影响主题文化确立的因素,并针对旅游景区规划的特点提出主题文化包装的对策,探索旅游景区规划的新思路与方法,旨在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景区,吸引游客,提升景区的旅游文化品牌。
关键词:旅游景区 主题文化 包装 景观规划
引言
主题产生于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初始策划阶段,主要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后续景观规划设计与意境营造工作的。随着国家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开发暴露出了诸多严重的问题,造成旅游景区在整体视觉上混乱、无序、人文关怀不足、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出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景区的地域文化历史挖掘不足、景观资源浪费,致使景区主题定位的错位或缺失,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文化包装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如何通过对景区的主题文化进行包装,打造一个既具有鲜明特色、丰富文化内涵,又能满足游客休闲与游憩活动需求的主题景区是旅游规划中的难题。
一、旅游景区规划概述
1.1 概念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的多种功能与价值,通过对各项旅游要素进行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创造景区更大的吸引力。
旅游景区规划目的是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来烘托主题,并通过主题来表达特定文化内涵。根据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大致形成了以自然生态、社会人文、产业文化为主题的三种类别的旅游景区。其中,自然生态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气象、动植物观赏等为主题的景区;社会人文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名人、名胜古迹、民俗文化、事件等为主题的景区;产业文化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游乐、科学科幻等为主题的景区。
1.2 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有几种不良的现象蔓延,一种是过于重视构成景区环境的建筑、水体、山石、植物、小品、主题雕塑等表面物质形式的景观要素建设,而忽视景区精神内涵的提升;另一种是不切实际地的照搬模仿,旅游景区的风格混乱;第三种是过于重视商业经济利益,弱化了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内涵。最终,导致已建成的许多景区开发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特色与人文关怀,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究其主要原因是在旅游景区的策划阶段时,对景区的主题定位缺失,形象塑造错位。
二、旅游景区主题文化的影响因素
主题文化作为旅游景区内容的组织主线,是对整个景区旅游环境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是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进行旅游项目规划艺术形象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总指导思想与理念。可以说,一个旅游景区规划的成功与否与其主题的确立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旅游景区主题的界定往往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2.1 旅游资源条件
旅游资源是一个地方或区域能够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确立景区主题定位的题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景区的旅游资源包括项目区域背景、周围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特征等各项资源。
2.2 设计师的素养
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决定了旅游景区主题定位的高度,即特色性和鲜明性。如果一个设计师缺乏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对旅游景区缺乏实地调研与考察、系统全面的分析基础,片面追求新奇时髦、视觉冲击力,这都会使其对旅游景区独特地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拿捏不到位,造成主题定位的错位或缺失。
2.3 管理者的水平
除此之外,主题定位还和景区主要职能管理部门或管理者的水平有关。如由于管理者的短视或干预,为了暂时的政绩工程、表面的形象工程,往往也会造成主题定位不准、不突出,景区缺乏应有的识别性和感召力,各项资源难以形成市场效应。
三、旅游景区主题文化包装策略
旅游景区主题文化包装是指对景区特色与个性塑造。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挖掘旅游景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遗址或遗迹等各项文化资源的内涵,凝练出最具有特色和个性且区别于同地区其他景区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设计开发旅游产品,达到提升景区品牌形象,增强景区吸引力的目的。
3.1 立足文化,凸显主题
文化不仅是确立旅游景区规划主题的引擎,更是形成有别于其他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的灵魂。一个景区的主题要能很好反应其文化内涵,就必须对景区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等各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整合提炼出核心主题文化,以此作为旅游景区规划的根本。同时,要求旅游景区的主题具有鲜明性的个性特点,体现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在游览中能够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景观序列设计
在空间布局时,围绕主题来规划旅游景区,划分景区的各大功能区,设计旅游景点,组织交通流线,形成主题鲜明的旅游景观序列,达到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传承地域文化目的。
对于景观序列的规划,可以通过编撰故事情节隐喻主题,然后围绕情节展开各分景点的设计和组织。例如宁夏的沙坡头景区依托生态自然资源(大漠文化),编撰桂王城的故事来包装景区的主题;新疆的喀纳斯湖景区结合图瓦人的神秘信仰,编撰湖怪的噱头来包装主题,吸引人游客。当然,编撰故事不可胡编乱造,是对景区的文化资源内涵更为深刻的梳理。在景点的设计上,可以通过直白和隐喻的艺术手法来对主题进行文化包装。例如可以通过情景雕塑、主题标志、文字、图案等形式以直白的手法将景区所在地的历史事件、民族习俗、文化传统等主题再现出来;再如借助景区规划的场地材质、空间体量、色彩、光线、序列等形态以隐喻的手法来包装主题。最终,使游客在景区中体验到“由景入境,由境生情”的感受,获知景观所蕴涵的主题情感,满足精神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2)影视剧创意
通过挖掘景区所在地的民间故事传说、人文遗址或遗迹、英雄人物事迹等文化资源,创作影视剧来对外宣传景区旅游文化和品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例如由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即《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等,以绚丽的山水风景、民族民俗文化为创作核心,成功包装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宣传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品牌;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西部影城,原本是地处宁夏银川西郊镇北堡荒野地带的一处城堡遗址,通过张贤亮的运作,使《红高粱》、《大话西游》等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因此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誉,影视剧的成功使其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宁强县青木川古镇,因电视剧《一代枭雄》的热播,作为故事发生的原型地,带动了古镇旅游发展。
3.2 合理安排,统一规划
整个旅游景区的主题要有统一性和逻辑性,景区与景点之间的大小主题要体现总与分的逻辑关系,即在大主题的统一下有细分主题,其主题内容与表达形式必须统一于大主题之内,且大小主题的文化特点都能体现整个旅游景区的风貌。其次,主题的选择和确立必须综合地考虑景区所在地范围以外的周边地区旅游的开发情况,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旅游产品定位,确立具有鲜明特色与个性的主题文化。
对于旅游景区环境的构建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将每个分景点设计纳入到整体空间环境设计中来,使构成景观的元素与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环境优美、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这方面可以借鉴企业CI理论,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对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进行包装。
(1)VI系统设计
VI 全称Visual Identity,即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对于旅游景区的VI视觉识别系统规划,主要表现在景区的主题理念与视觉传达的协调性,即造型与材料的统一性、颜色的一致性、风格的一致性等。通过旅游景区的VI设计,使旅游景区庞杂的系统具有更强的条理化、系统化和协调性,促使景区特色文化主题的形成,在视觉上各分景点的标识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小品、建筑以独特的造型、色彩等设计语言体现其性格与魅力,唤起人们对地域人文特色的记忆。此外,在手工艺品、服装、饰品、门票等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包装上体现统一性,有利于品牌的形成。
(2)标志设计
在景区VI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标志设计。标志设计作为景区旅游形象的主要文化载体之一,是旅游景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景区主题文化的形象化、视觉化、图案化概括,具有高识别性、传播快、识记性强的特点。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标志,只有通过深层挖掘景区的各类文化资源,提炼出景区文化的核心(即主题),然后以解构、整合的手法创作简洁明了的视觉文化符号,同社会大众见面,达到宣传景区品牌的目的。
3.3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从游客的参与性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景区规划要以游客的心理和行为需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游客的动机与爱好,在审美情趣和求知欲望上下功夫,将景区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发展为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多元化产品,使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人生体验和经历,并加深对景区主题文化的理解。
目前,对于旅游景区最成功且最常见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策划节庆活动来实现游客的游憩参与性。因为节庆活动互动性、参与性较强,同时也是最好继承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是了解景区主题文化的窗口。根据景区的自然资源特点,可以设立具有特色的植物采摘节、观花节等;根据景区的文化资源,可以设立特色民俗文化节等。当然节庆活动的策划与设立不是盲目性的、毫无根据的标新立异,一定要有文化的渊源,在实际运作中禁忌过于重视节庆活动的营销价值作用,而忽视其内涵的发展,例如甘肃省西和县的巧娘娘节,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等。
四、结论
通过对旅游景区主题文化的包装,规划出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性特点的旅游产品,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对外旅游服务功能,增强景区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传承和弘扬地域传统文化的目的,使地方特色文化与环境文脉得以延续。同时,在对一个景区主题文化的包装过程中,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过于重视商业经济开发;注重对旅游产品的文化主题内涵不断地挖掘,以保持旅游产品的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6.景区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分析 篇六
司宏图
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围场
068466 塞罕坝机械林场地处河北最北部,拥有众多独特迷人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旅游业已经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旅游业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
生态旅游公路是目前国内种类最多的一种旅游公路类型,大多依托自然旅游资源而建,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等。通往旅游区和旅游区内连接各景点,能够满足游客的审美要求并为其提供符合生理、心理需求的服务设施、旅游信息等需求且整体美观、管理有序的公路。
1旅游公路的作用
1.1旅游公路是体现交通运输服务型行业的窗口
旅游业作为典型的和成熟的服务产业,旅游公路正是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交集之所在,所以做好旅游公路的规划和建设不仅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体现交通运输向现代服务产业转型的窗口,具有明显的宣传和示范效应。
1.2旅游资源的开发有赖于旅游公路的完善
公路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包括旅游公路在内的各类交通运输,将有力地促进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1.3旅游公路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或成为新的旅游资源。
1.3旅游公路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或成为新的旅游资源
旅游公路优美流畅的线形、自然和谐的公路构造设施、清晰独特的各种交通和旅游信息标志无不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成为游客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路与景达到高度的统一,公路的旅游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2旅游景区公路的特点
2.1安全性
近年来,到塞罕坝森林公园旅游的团队越来越多,而旅游团队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旅游大客车或中巴车,旅游公路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更突出。
2.2游览性
景区公路满足交通廊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满足旅游者沿途的审美要求,所以旅游公路应具有明显的游览性,无论是景区内连接各景点的公路还是通往旅游景区的公路往往都是处于风情特色浓郁的景区内,旅游者在车内就可以欣赏公路沿途的美景。
2.3舒适性
与普通公路相比,旅游公路更注重舒适性,旅游者的出行目的不仅仅满足于景区。游客们都希望所途径的道路是舒适的,把旅途也当成一种享受的过程。
3旅游公路规划设计要点
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灵活确定建设标准及设计指标;加强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景观设计尽量与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相协调,突出景区特色;结合景总体设计做好安保工程设计;绿化设计应突出协调统一原则,不可盲目添绿;提供尽可能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及旅游信息。旅游公路规划设计要点 4.1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
a旅游公路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与相关旅游资源规划的配合
b应进行不同层面、等级和专题内容的规划,发挥不同规
划的功能,并使其协调统一。
c具体的规划应考虑路网配合,干线与支线相结合,尽量形成环线,避免游客走回头路,提高旅游效率。
d应考虑不同旅游方式的前瞻性规划。4.2灵活确定景区公路的建设标准及设计指标
设计指标宜灵活,宜低不宜高,尽量与地形地貌相结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平纵横综合设计要考虑旅游公路与周围附属设施、景物构成的交通视觉空间,将足够的视觉空间深度及曲径通幽效果有机结合起来,既确保行车安全,又保证景观丰富多彩。
4.3加强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旅游资源是旅游公路存在的基础,旅游公路设计时应把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应该树立保护的意识,大多数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不能因为公路建设而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对于沿线的一草一木都应以一种“敬畏”的态度来对待。
4.4景观设计尽量与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相协调,突出景区特色 景区特色是旅游公路设计的灵感源泉,能与景区特色完美结合的公路设计作品必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充分挖掘景区特有的地域特色,提炼地域文化精华,将其恰当地体现在设计中,充分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公路景观。
4.5绿化设计应突出协调统一原则,不可盲目添绿
大部分旅游公所处于自然、原始、人工气息弱的环境之中,绿化设计应遵循“协调统一”的原则,公路绿化追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少人工痕迹浓厚的绿化栽植方式,不应为绿化而绿化,尤其应避免行道树式的植物栽植方式,绿化重点宜放在已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上。
4.6提供尽可能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及旅游信息
国外发达国家在旅游公路的信息指示、提供方面无微不至、精细入微,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今后国内旅游公路设计也应该加强对相关配套交通信息、旅游信息、天气信息等信息设计,同时为满足旅游者尽可能方便地欣赏公路沿途美景的需要,旅游公路应尽可能考虑设置一些观景台、休息区,最大限度满足游人休息、观景的需要。结合塞罕坝自身地理位置的几点建议 5.1尽快制定旅游公路有关的标准规范
旅游公路建设是体现“灵活设计、创作设计和宽容设计”新理念的最佳载体,比普通公路具有更大优越性。建议从国家、行政区等不同层面上制定旅游公路专用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南是指导旅游公路建设的保障和前提。
5.2完善国家及省级旅游公路规划
科学、前瞻的规划是旅游公路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样也是促进旅游业发展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必须予以重视,提高不同行政区域间旅游资源得连通度,最大限度优化、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优化本行政区内的旅游资源,同时还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经验设定统一的标识系统。
7.旅游景区景区规划 篇七
以生态还原生态的旅游景区规划法,综合景观生态学、循环经济学、清洁生产、景观安全格局等多学科多理论综合规划,是以生态环境永续发展为主体目标,涉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规划,运用此方法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环境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依据景区生态资源评估,在不影响相关物种及生态链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景区道路、景观节点等相关设施规划,进行旅游活动在空间环境上的合理布局。
2 “以生态还原生态”的景区规划设计原则
以生态还原生态规划法的基本目标是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兼顾社区经济的发展,提高管理者生态管理意识,提高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生态环境意识。必须考虑因素包括:旅游地资源状况及其空间分布、当地的政策与发展方向、旅游地经济和历史文化背景对旅游活动的承载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对社区生产生活活动影响、景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等。
以生态还原生态方法为基础,景区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有:
1)“3R”生态规划原则。
“3R”生态规划原则着眼全球范围尺度,为设计减量化(Reduce)、生态资源及材料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将“3R”原则运用到景区道中具有推动循环经济、绝对保护的世界级资源的观念。
2)保护先行原则。
保护景区内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是景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自然保护区必须要保证充足的保护空间,其核心区域不允许任何建设和大规模的游憩活动开展,任何规划及活动开展都不得破坏景区内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景观资源差异化原则。
由于地域性差异及生态环境基础条件不同,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景区常被按照种类进行划分,如:森林类景区、湖泊类景区、草地类景区、沙漠类型景区等等,同一种类下的景区由于地理位置、环境的不同也存在差异,规划中景区定位即是寻找景区个性的过程,寻找景观资源差异化,强化景区地域特征。
4)整体优化原则。
在生态景区规划的过程中单一以景观游览需要为依据是不够的,要把生态景观资源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内部景观与周边景观特性综合类比后,综合考虑景区规划,以整体为原则,将资源优势最大化,这与景区景观资源差异化原则相呼应,最终使景观总体格局与主要功能为最佳状态,实现景观价值的优化利用。
5)原生性原则。
原生性原则就是以维护景观资源为基础,以保护为前提,以利用促进保护,规划时保持旅游资源原真性原则,建筑形式与自然场地及文化景观相和谐,充分考虑景观生态美学原则和景观的视域及视觉感受进行规划与设计。
6)“清洁生产”原则。
生态景区中采用清洁生产的理念包括接待设施的规划设计考虑合理利用能源、不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使用清洁能源提供动力,建筑材料尽可能就地取材,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防控疾病带入及物种群落干扰等方面。
7)动态性原则。
以生态为前提时,景区规划存在动态性,这是由生态景观资源系统的动态性所决定的,规划资源特征在干扰因素的影响下随时间推移会产生变化,因此生态类景区规划要阶段性调整修正。
8)生态旅游资源效益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指生态旅游资源必须具备生态旅游业开发利用后能够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9)社区参与原则。
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相对引用外来人员而言更加具有稳定性,并有主动保护地方特色的原动力,同时增强地方特色文化氛围,增强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吸引力,社区对旅游业的全面参与把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联系到一起,社区让社区居民真正从旅游中受益。
10)环境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中对游客及管理者、参与者的环境教育功能是区别于普通旅游景区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科普、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生态管理经营等相关方面,在规划中,应设计具有宣传启迪生态责任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设施。
3 “以生态还原生态”景观生态学途径
以生态还原生态的景观生态学途径是通过景观规划、景观管理与景观生态建设来进行空间重组与生态过程的调控,在项目规划时去繁就简、依据地形地势、资源保护有限、集约用地,突出整体性、和谐性、前瞻性、包容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控制人类在合理范围内活动是景观生态学在景区中的应用途径(见表1)。
综上所述,以生态还原生态理念与景观生态学的结合,即通过运用生态调查和景观生态分析的基本技术,建立生态旅游景区景观生态相容度、适宜性、敏感度和连接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准确定位整体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目标,为景观生态整治恢复和生态规划提供技术支撑,有效利用引导规划构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健康、和谐、有序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摘要:以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为基础,提出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景观生态方法和设计的景观生态学思路,对规划中的生态基础理论、规划原则、规划途径等进行了研究,进而形成生态规划理论框架和理论要点,建设健康、有序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关键词:生态旅游景区,景区规划,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家明.区域旅游利用与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111-114.
[2]牟红.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24-142.
[3]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梁慧.国际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展望[J].当代经济,2007(1):72-73.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旅游景区标准[Z].
[6]吴承照.生态旅游与绿色技术[A].全国第三届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报告提纲[C].1999.
8.旅游景区景区规划 篇八
摘要:西樵山风景旅游区是国家级地质公园。自清朝以来,文人雅士,趋之若鹜,旅人游子,纷至沓来,使秀丽的西樵山成为名噪南粤的旅游热点。昔日最精华的白云洞旅游吸引力日渐下降,因此,通过对白云洞景区、乃至整个西樵山风景名胜区都必须作深入了解,了解自身的长处、劣势,充分利用资源、提取文化、借鉴案例、分析现状,从而得出未来打造的方向、得出设计的创意亮点、最后反复推敲,对西樵山白云洞的景点规划设计以5A标准打造。
关键词:白云洞;规划设计;景观;文脉;旅游
1 白云洞在西樵山的特色分析
1.1 白云洞景区——文化
形象特色:传统的祈福圣地,多历史建筑,是大树成荫的休闲公园
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理学文化、岭南建筑文化
景观特色:亭、廊、桥等园景要素丰富,摩崖石刻最集中的景区,自然与历史资优势突出,但道路、水体处理过于生硬。
1.2 天湖公园景区——湖
形象特色:休闲类公园
历史文化:地质文化、龙舟文化
景观特色:湖滨处风景优美,但较缺乏独特景观。
1.3 南海观音宝峰寺景区——观音
形象特色:宗教朝拜区,是目前西樵山内最热闹、香火最鼎盛的景区
历史文化:宗教文化
景观特色:以明代风格重新修建的寺庙古建群,中轴线的寺庙园林景观,位于山上最高点,占据理想的区域位置,能够鸟瞰市区。
分析总结:白云洞景区浓缩着西樵山的历史文化,集古旧建筑、宗教文化、理学文化、山水自然风光为一体。由于白云洞历经多年,硬件设施已老化甚至荒废,核心景点飞流千尺由于水系干涸,大不如前,以致景区目前的游客量减少。而景区的本质区别于游乐性质的景区,因此,不能与风风火火的主题乐园相比,目标人群也不尽相同。古旧遗址随时间流逝而更最具吸引力,白云洞景区最大的亮点就是访古探幽,以自然、文化吸引文化层次高的游客。在改造的同时,注意对历史文物、历史游览线路的保护,历史不可复制,历史遗址一经破坏便失去原有意义,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2 打造具有 “最岭南”形象特色的景观
西樵山在广东四大名山中尤以人文特色见长,被誉为“文翰西樵 最岭南”,白云洞景区是西樵山“最岭南”特色的核心载体。西樵山所拥有岭南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南学、南拳、南纱、南狮、南道和南佛“岭南六宝”中,白云洞就占了“南学、南道、南佛”三样,而且白云洞景区字祖庙、三湖书院、云泉仙馆、飞流千尺、翠岩内人文、历史文化价值较高,文物保护较好,摩崖石刻,是西樵风景的文化精华所在。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做到:
2.1 景观环境需进一步美化;
2.2 加强文化氛围的營造,增加文化体验,配合文化精品的打造;
2.3 设置水泵循环抽水,让西樵云瀑胜景得以再现,并且形成序列跌水景观,带活景区的同时,成为串联整个景区的水脉和景脉;
2.4 增加游客参与的历史文化项目,加强加深游客对西樵岭南文化的体验。
3 实现旅游、文脉与景观的融合
3.1 旅游现状
白云洞景区一直是西樵山旅游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但至今仍然几乎没有变化,与其他景区相比设施落后、景观残旧,因此,需要必须走改善白云洞景区基础设施,重新打造景观的道路。
3.2 旅游导向策略
(1)通过景观塑造创建一个优美的景观环境,增加景区的吸引力;
(2)提升景区硬件设施水平,使白云洞景区达到5A旅游景区标准,也提高游客体验质量;
(3)根据旅游景点特色,烘托塑造出旅游资源特的环境氛围,增强旅游资源吸引力;
(4)创建新额趣味空间、旅游吸引物,增加旅游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5)将景观序列塑造融入游线之中,使得旅游与景观融为一体。
3.3文脉渗透策略
(1)将文化渗透进景观设计的整个过程,让白云洞处处体现南派风格的历史文化魅力;
(2)塑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让历史文化更加雅致动人;
(3)通过景观塑造,增强厚重历史文化的可体验性;
(4)通过景观序列的打造,将白云洞丰富而略显繁乱的历史文化凝聚成一条清晰的脉络、一个统一的整体。
4 西樵山白云洞的规划设计
4.1 规划主题定位
以旅游为导向,以文化为灵魂,以水系为脉络,打造一处流淌的历史景观
4.2 设计理念
(1)5A旅游景区标准作为设计基本准则;
(2)历史文化、旅游体验、景观塑造融为一体;
(3)岭南园林特色——中国传统园林造园之“韵+现代简约设计手法之“形”相结合。
4.3 设计手法彰显
(1)“一脉”核心轴改造设计——祈、禅、理、隐、幽
文脉+水脉=文化脉络,景观结合就近的文化景点打造,结合多元的文化和不同的理水景观。
五大主题节点的景观设计概念与效果图。每个节点各有一个意境诗句来总结,诗句大部分来自清朝时期文人墨客游览之后所写,希望回复昔日的潺潺流水及营造各自的文化景观。理水手法多样,从高至低分别是飞瀑(飞流千尺瀑布)、隐涧、水帘、涌湖、漫堤,多重跌水彰显文化内涵。
(2)“两翼”山体改造设计——翔翼 祥翼
①翔翼
白云洞至天湖景区的便捷通道——索道,是交通工具的同时亦是俯瞰整个白云洞景区的一条观赏线。目前白云索道处正在整改修建,本次改造不作详细设计,但它是一条多功能景观线,陆地空间宽广,建筑体量大,可置入吃、购等旅游元素。
②祥翼
为祈福道路,游客可在山下购买丝带在道路旁树林系上丝带祈福。
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也是为亲人祈祷的祝福标识。
红丝带,是姻缘、平安、健康等的标志,在此亦能作高考祈愿、开笔祈福的标志,是运用最广的祈福丝带。
登山道路由自然石块砌成,生态、野趣,铺装不作修改;种植地被和灌木,增加层次感;栽植花木,增加景观季节变化和景观亮点。
(3)“三行”三种游览方式——平行 陡行 飞行
目前白云洞景区分”平行”、”陡行”这两种步行游览方式以及乘索道“飞行”游览方式。
问题:景区游步道路面老化、陈旧,破损严重,“平行”步道多为老旧水泥路面,不能与景区景观相协调,也不能满足5A标准要求;“陡行”登山步道非常陡峭,休息平台少,部分有较大高差路段欠缺护栏,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主入口停车场狭小拥堵,与城市道路混杂,无法满足游客日益的停车需求,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游步道改造:主园路更换为青石板等透铺装铺,次园路道路整修为具有古典园林特色生态透水型铺装道路,游憩小路陆地为特色生态汀步,水面使用木栈道。
停车问题:原主入口处停车场,尽量与交通道路部门协调,让停车场与城市道路分开,而且主要用于穿梭巴停靠等客、旅游大巴临时停靠功能。在主入口附近街区增设生态停车场,用于自驾游客停车;同时,充分利用西樵山其他景区的停车场,特别是要利用好紧靠白云洞的天湖景区停车场,在高峰期让游客停车到天湖停车场,然后从天湖景区反向下山到达白云洞游览,或者乘坐穿梭巴到达白云洞景区正门,从白云洞向山上游玩,最后到达天湖景区结束游览,方便的开车返程。
(4)“四季”植物改造设计——春花 夏木 秋色 冬香
①春花
【旅游景区景区规划】推荐阅读:
旅游景区管理试卷07-21
旅游景区标识英语08-16
安平桥旅游景区旅游宣传标语09-22
景区文明旅游宣传标语09-03
景区旅游小镇探索运营10-28
旅游景区岗位职责06-22
旅游景区产业现状分析07-18
旅游景区精准营销案例11-02
乌镇旅游风景区介绍09-05
黄山景区旅游资源分析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