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2024-09-05

社区养老调研报告(通用8篇)

1.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弯腰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摘要】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老龄工作部门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景德镇市老龄办走进昌江区森林社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居家养老

对策

一、弯腰树社区老年人口现状。弯腰树社区现有常住居民多少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060人,约占社区人口总数的18%;80岁以上老年人98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2%;空巢老人有3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9%。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二、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三)居家服务情况。目前社区有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一个,由于规模小,经费不足,加之刚起步没什么经验,管理还不完善,站点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就算提供有偿服务,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固定收入,自己无力承担服务费用。老年人口多,福利机构少,床位有限,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处在被动的养老境地。

三、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二)各种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各种老年机能问题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种辅助设备,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对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居室无障碍设施等各种辅助设备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听力有问题和行走不便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高的,所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提供提高视力和助行类设施将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但由于目前市场上有关老年人生活辅助设备相当奇缺,给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多数老年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有偿服务。在调查中了解,辖区内多数是改制企业移交于社区管理,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部分是有退休金,而子女都是下岗失业人员,有时还需要父母给予救济。所以用在健康、医疗等上的开支很少,对社区提供的有偿服务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在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来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进食、烧菜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衣洗被、洗澡、起床、穿衣服、上厕所、外出活动共十项内容。在十项具体日常活动内容中,烧菜做饭、打扫卫生、外出活动、买菜购物和洗衣洗被成为主要的困难。

四、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项需求中医疗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一)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和老人都很为难,相反,对由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更加强烈,如果有其他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大改善。在调查中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室日托、上门做饭、日常登门巡视、代理购物、协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脚、理发、家庭修理、修电器、送货上门、邮寄等。

(二)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站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在走访中得知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愿意接受社区卫生站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较为普遍,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为陪同看病、家庭病床、专业护理、代办取药、急救、康复、健康讲座和指导等内容。在老年人报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务需求中,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为专业健康护理和急救服务。绝大多数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而且超过一半的老人有多种需求。所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广阔的前景。

(三)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表演展示、绘画、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读书读报等。由此可以推断,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

五、居家养老服务对策

(一)把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十二五”规划,作为政府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一项得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必须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和其倡导的社会价值观,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必须作为这项工程的初始动力,贯穿于发动、规划、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趁居家养老服务刚刚起步之际,各级政府要迅速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在资金、政策上要大力扶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民间组织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加强社区老年人协会建设,积极探索老年人协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使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当中,发展志愿者队伍。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义工制度,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加入到为老服务中来。

(二)政府要加大投入,最大限度为老人提供购买服务。按政府分级负责,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依托社区,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通过由政府、中介组织无偿或低偿服务方式,组织志愿者队伍、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为居家老人特别是“空巢”、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社区要建立健全辖区老年人明细档案,为辖区老人提供应急救助。商业饮食服务网点、日常生活用品经销单位,以及水电、燃气、电信、通讯、邮政等各服务行业及单位,要对行动不便的高龄、残疾、孤寡、“空巢”老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改造已有养老院,根据实际情况,兴建一批养老院。兴建的养老院既要考虑福利性质,也要考虑市场运营。建议市、区联合民政、建设等部门,认真规划,科学论证,并予以财政支持。搞好活动场所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改建和兴建美观实用的室内、室外活动场所,包括社区文化站、社区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提高利用率。整合社区内驻地单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政府财政投入和福利彩票,增加社区体育健身器械的供给,扩大健身器械的种类,提高健身器械的质量。

(四)社区要努力做好为老健康、日常照料、精神文化等服务工作。扎实做好为老健康服务工作,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平台。社区要经常邀请医疗健康方面的专家,开展针对老年人需求的各种健康讲座,提高老年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努力完善社区卫生站的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社区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托和日托服务,对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开展志愿陪伴等形式多样的温情关爱服务。鼓励老人走出家门、步入社区、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支持社区建设与发展。发动驻地单位和“4050”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低偿优惠服务或志愿服务。

丰富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建议市、区二级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文化、新闻、体育等部门策划,社区承办,成立各种文体兴趣小组,不断满足老年人文化读书读报、表演展示、绘画等方面的需求。同时,鼓励、发动和吸引驻地单位、专业文体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和家庭个人等积极参与。加强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开设书法、音乐、绘画、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丰富老年学校课堂内容。

(五)搞好老年产品的市场开发。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包括金融、信息、房地产、家电等企业、加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各种服务网点建设。加大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力度,建议各级政府制定鼓励措施,引导企业开发、生产老年人特殊用品,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发展。如企业研发、生产老年人需求的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等各种辅助设备。加强职业培训,增加就业。建议劳动和民政部门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纳入到整体就业规划中,并予以政策上的优惠。

2.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篇二

今年中国已经确定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精神,中央财政决定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选择一批地区进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2016年7月13日发布的《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此次试点重点支持七大领域,包括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城乡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直接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等。这个新政策,将利于公建民营的新型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的经营,并对建筑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从老人的角度出发,养老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多数老人选择在自己的家中养老,自由性较高,成本较低。但是,老年人的生活单一、独居老人的身体不适或发生意外不易及时救治。

(2)机构养老模式:少数老人选择进入机构养老。这种模式利于老人身心健康,但对于老人的隐私、自由度方面难以得到保障,且成本较高。

(3)传统社区养老模式:部分老人可以在白天去社区中的日间照料中心活动,晚上留宿或回家休息。政府提供资金。服务人员以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居多。这种模式所提供的服务有限;过度依赖社会资金,缺乏自身积累。在服务数量与质量上受到限制。

2. 新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

2.1 新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及其优势

新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是社区中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一种。政府与民企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为老人服务。在这种合作下的新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不仅具有传统社区养老模式的所有日间照料功能,还能为需要护理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同时有能力为社区老人提供多种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对于机构养老,新型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具有服务人群广、价格成本低、模式能够快速复制的优势。新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符合现在的养老结构和相应的国家政策,万科杭州公司今年4月至今已经落地了30家运用此模式的社区驿站,加上在谈的共50多个项目。

2.2 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对地块资源需求

(1)对周边医院等医疗服务的需求

社会各个年龄群体中,老人是医疗资源的最大消费者,各种病症频发,让老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异常迫切。作为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的定位,是无法为老人直接提供医疗救治的,这就需要在选址上尽量与大型医院靠近。由于老年人对资源雄厚的三甲医院更加信赖,所以在设置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时,保障周边半径5公里内能有大型综合性医院,保证老人能在30分钟以内及时赶到医院。这样做既减少老人平时看病路程上的颠簸,又能减少老人突发病情下,送往医院救治的时间。同时,养老中心还要与一些重点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以保障老人平时的身体健康与突发情况的及时救治。

(2)对社区景观环境的需求

老年人需要运动,需要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活动身体。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受到社区空间的限制,往往不能够有条件建设大面积的户外活动场地。而户外健身活动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对周边的景观环境有着一定的需求。

嵌入式养老中心要尽量临近社区集中绿化区域建设,同时满足安全性、健康性的基本要求。多设置休息椅、便于老人休息,让老人们有一片可以安心散步、锻炼的环境。

3. 个案研究:新型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北京万科嘉园

基本概况:

项目区位: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半岛,京良路南侧,距离京石高速长阳出口约3公里,紧邻地铁房山线长阳站,交通通达性良好。

机构性质:公建民营的非营利养老机构

占地面积:948m2

建筑面积:1270m2

层数:2层

规划房间数:16间

规划床位数:36床

项目情况:建成营业

商业配套:项目处在长阳半岛,超市、商场、购物中心等配套齐全。

医疗配套:项目周边分布有多家诊疗所和卫生站。距离5.5公里处有三甲级医院——房山区中医医院。

景观绿化配套:项目地块紧邻长阳体育公园。

社区基础:项目周边居住区众多,服务面广。

3.1 原有建筑改造

对于本项目最有利的一点是原有建筑的功能就是托老所,与改造后的功能相似。同时,原有建筑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且建造年代较近。这就大大减少了既有建筑对平面功能、结构安全、防火疏散的改造成本。

为了更好地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方案的改动主要围绕着增加室内活动空间、增加食堂、增设诊疗室这三个方面展开。

(1)增加室内活动空间,为白天过来活动的老人提供场所。为此,封闭内院,提供2层通高的阳光中庭,作为主要的活动空间。封闭了部分2层的室外露台,作为活动区以及办公区。

(2)增设食堂,扩大厨房。这样做不仅能满足在此居住的老人需求,还能为日间照料以及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提供基础保障。为此,方案将原有活动室扩建,布置了厨房、餐厅、以及日间照料休息室。

(3)增设诊疗室、护士站,为二层介助老人提供24小时服务。

最后,在防火疏散方面,将原来位于内院的楼梯拆除,在建筑西南侧增设室外楼梯,以满足老人疏散需求。

3.2室内设计风格

北京万科嘉园装饰风格的选择,采用了温馨淡雅的日式风格,符合老年人平和、沉着的心境。注重简洁、典雅,不求华丽,采用天然环保的浅色木饰面装修,富有自然的气息,有利于老人静心修养、消除疲劳。明亮的灯光,便于视力下降的老人们正常的生活,给于他们温暖的氛围。居室装修也尽可能留出空间给老人们自行支配调整,便于老人摆放花草鸟雀等心爱之物。

3.3日间照料功能与中庭的可变动设计

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需要为住在周边社区的老人提供丰富的活动。需要其不仅能满足老人们交流、饮食、休息这三个基本需求,还需要为他们带来棋牌书画、艺术课程、养生报告和文娱演出等丰富的活动。

在小面积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中,北京万科嘉园的设计师巧妙利用了可推拉的木门和移动家具,将多功能厅、休闲区、服务区整合在一起。通过可变动的设计,贯通各个功能空间,形成集中的演出场所。这样的设计既为老人提供了更多的活动方式,又节约了面积,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

4. 结语

中国老人养老基本符合“9073”原则,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社区养老,3%的老人机构养老。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如何为90%的居家老人服务成为新的课题。如今,在ppp模式下,政府与民企优势互补,发展出能够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养老平台——新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它解决了高成本养老、养老服务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是一种可借鉴可复制的养老模式。北京万科嘉园项目运用了这种养老模式,给社会带来了可以借鉴学习的新案例。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解决养老问题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单靠个人、政府、或者企业单打独斗。只有各方合作,优势互补,才能把我国复杂的养老问题解决好。

参考文献

[1].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 gov.cn.xinwen/2016—07/19/content_5092825.htm,2016.07.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2015中国民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122—19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胡仁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5]周燕珉.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卫生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6].周燕珉.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J/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8cf570101631x.html,2012.06.12

[7].徐立营.养老院建筑及环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关鑫.PPP模式在养老机构建设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肖莎.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J].江南论坛,2013,(11

[10].胡惠琴,赵怡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行为系统与空间模式研究[J].建筑学报,2014(5):70—76

3.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篇三

摘 要:社区养老是应对养老难题的重要方式之一。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不同区域进行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实地调研,分析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研结果发现目前存在供需矛盾严重、老年人对服务认识不足、服务项目单一、服务人员专业度不高等问题,制约了社区养老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社区养老;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生活娱乐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095-02

社区养老是指以专业化服务为载体,以社区为依托的介于机构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之间的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汤碧华,2013)。其具体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社区相关人员和机构提供一系列如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和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本课题小组将所有的服务项目分为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以及生活娱乐四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在市中心黄浦区和郊区松江区对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保健服务的调研分析

在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方面,我们调查主要项目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就近医疗服务、定期体检和健康护理、陪同看病及取药、健康咨询、上门就医服务等。其中主要从社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和老人对这些项目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从调研资料和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上海市的社区养老医疗保健服务对象主要是60周岁以上、有医疗保健需求的上海户籍的社区居民,其包含有服务补贴对象和自费服务对象,而非上海户籍的老人不能享受服务补贴,但可以自费获取服务,但自费获取的服务费用较高。目前很多社区都会设有日常简单医疗的社区保健室,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健康护理和健康咨询等服务项目,但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所提供的服务却有所不同。很多老人表示对这些服务资源并不了解,一部分老人表示自身身体状况不好时,就会去较正规的医院看病,较少关注或参与社区所提供的医疗保健项目,另一部分老人认为这些服务带有欺骗性和营利性,没有真正做到为老人服务。

而在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方面,据调查显示,老年人对专业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如上门就医、定期体检、康复护理、健康咨询等)的需求远远大于非专业化医疗服务项目(如陪同老年人看病及取药、陪同康复行走等)。其中专业化占83.25%,而非专业化占16.75%。市区的服务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比郊区高,但服务工作人员的态度却不及郊区。

课题组成员根据现状发现目前上海市社区养老医疗保健服务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有:第一,老年人对医疗健康资源不了解,关注度与参与度不高。由于一些社区相关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没有意识到社区养老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对开展服务的宣传力度有所欠缺,使老人对于这方面服务关注少。即使有一部分老人关注到了相关服务,也会存在质疑或抱怨,导致参与度不高,加大了政策实施的难度。第二,专业化、综合素质高的服务人员紧缺。目前,社区医护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还需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但目前总体上社区相关服务人员文化程度比较低,专业性不高,综合素质比较低。

二、生活照料服务的调研分析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市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基本由自己完成,少部分由老伴及子女共同照料,剩余部分由钟点工与邻里完成。影响这一选择结果的因素主要是生活经济来源。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为离退休工资,少部分为劳动所得与子女赡养。因此,负担钟点工或保姆的支出较为困难,自我照料成为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的方式。据调研数据显示,郊区与市区发展水平的不同,老年人由谁照顾也是不同的。在郊区生活的老年人大部分选择自我照料,小部分选择老伴照料,剩余的部分选择子女或邻里照料,极少有老年人选择由保姆或钟点工照料。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郊区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中离退休工资比重小,且数目小于市区老年人离退休工资,经济压力较大。

目前,社区养老方面提供部分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围绕在看护、餐饮、户外活动等方面。其中老年人享受到的生活照料服务主要有日间看护照料,提供就餐助浴,户外活动三个方面。但值得一提的是,认为自己没有享受到生活照料服务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通过访谈,笔者得知,这一部分的原因主要有:部分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不需要享受生活照料服务;所在社区并没有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社区提供了生活照料服务,但没有适当的宣传告知,使得很多老年人不知道社区提供了相应服务。在数量与质量上,郊区明显落后于市区中社区所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老年人享受到的生活照料服务主要有日间看护照料,户外活动,生活用品代购三个方面。

4.要求拨付社区居家养老申请报告 篇四

本社区地处红坡墩万宁西路旁东至大源镇交界,西至乐家桥,北至珠山桥头,南至建安路,区域面积6.14平方公里。

公园社区现有1026户,3346人口,66周岁以上老人有331人,其中三无老人2人,空巢老人12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养老问题的出现孤寡、贫困高龄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公园社区需要购置健身器材、桌椅、床铺娱乐器材等需要购置资金、望贵局给予批准为感。

5.关于社区养老保险的调查报告 篇五

关于滨海新村福慧花园社区养老保险的

调查

姓名:刘婷婷 学号:***32 分校:塘沽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刘双喜 时间:2015.3.20

关于滨海新村福慧花园社区养老保险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特殊需求的庞大团体。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入住要求,而传统的家庭也处于逐渐弱化的状态,子女在家照顾老人的机会大大降低,空巢老人的数量日益增多,这一客观的现实,反映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的急迫性和必要性。为了深入认识、学习对社会保障,并进一步了解社区社会保障的实际,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通过调查具体了解居民对于社会保障现状的基础认识,以及现今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展效果,同时培养自己的学习热情和社会观念,从而将在课堂上对社会保障的学习与社会保障的实施相结合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15.2-2015.3

2、调查地点:滨海新村福慧花园小区

3、调查对象:60岁以上的老人

4、调查方法:观察法、访问法

三、调查结果

1.老人的年龄结构和身体状况。在100位老人中,60—64岁的有37人,65—69岁的有21人,70—74岁的有30人,75岁以上的有12人;其中有28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好或比较好,有72人认为较差或很差;有64人一直或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有36人偶尔或很少参加。其中,偶尔或很少参加活动的老人多数是由于自己身体 状况欠佳所致,一般情况下,只要老人身体无大碍,他们是坚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2、主要经济来源及生活方式。在100位老人中,有34位老人表示其经济来源是领取国家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并由子女供养,有66人表示来源于自己的退休金及其他收入。调查结果显示,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居,也就是老人夫妇都健在,身体比较健康,生活能够自理,子女成家后从核心家庭里分离出去,老人不依靠子女并单独生活,这种方式约占52%。因为老人可以获得较大的生活自主性和选择性;二是轮居,指子女多的老人在丧偶、年迈、疾病后,由子女按期轮流供养,随子女家庭生活,这种方式约占34%。这种方式又有两种形式:包干供养和轮流供养。包干供养是只有两个子女的父母分别居住到子女家中,直至终老。轮流供养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女,父母按照固定的或非固定的方式轮流到几个子女家住,由子女供养;三是合居,也就是老人跟一个子女长期居住,由其供养。这种方式一般是独子的父母所采取的生活方式,比例约有14%。

3、“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及老人的文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在与老人的聊天的过程中发现,100位老人无一人不持有这样的观念,即“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其中,王某(66岁),他有5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最小),可见这个传统观念在老年人当中仍根深蒂固。在100位老人当中,我们了解到,有26位是初中毕业,有3人是高中毕业,其余的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

4、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内的绝大多数老 人在闲暇之余,都愿意参见社区内组织的活动,其中包括:体育健身活动、文化艺术活动、老年教育活动及周边游等。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目前,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并且以年均32%的速度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进一步加重了养老的压力。

2、家庭保障功能弱化。随着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出现了“4-2-1”和“4-2-2”家庭结构模式,即一对中年夫妇将要承担双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这将使未来家庭不堪重负。同时,因子女另过工作忙,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增多,使养老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3、未富先老成为社会的隐忧。老龄社会到来意味着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是需要供养的老人很多,担子很重;二是面临着老年人口的赡养比例逐步加大的不利条件,分摊到每个劳动力身上的养老义务比以往更重;三是养老负担持续快速加大,这是刚刚起步不久的中国养老体系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4、资金不足。社区成立时间较短,经费渠道来源单一,社会保障所需费用巨大,单一的养老保险层次使企业不堪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的重负。目前仅靠政府补贴。即使按每名退休人员800元的标准一次性交管理费,以平均寿命70-80岁来计算,每人每年仅80元,这 些钱应付节日慰问、探望病人,体检、文体活动等项开支,可以说是“捉襟见肘”、“杯水车薪”。

5、保险对象范围过窄。现行的保险制度,实施范围一般仅限于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固定职工。广大城镇老年人无法享受养老保险的待遇,在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诱导下,偷生、超生现象严重,也影响了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

6、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难结合。个人帐户资金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的建立过程中,国家、企业和个人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把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的资金界限模糊地结合在一个框架中,在缺乏养老保险法律对个人帐户保护机制的情况下,个人帐户财产很容易被挪用来弥补社会统筹基金的支付不足。

五、改进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开展社区保障和救助服务。社区建设应以人为本,自治和参与是社区发展的核心价值。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资文化需求,本着“群众最需要什么,就做好什么”的原则,及时提供排忧解难服务。要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顺民意,建立“民情快递”制度,随时接受群众的求助信息,形成了快速反应的社区救助“绿色通道”。

2、建立多层次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要继续推行家庭保障,完善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主要体现在成年子女对老年人“反哺”,使老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双重支持下,安度晚年;要加大个人储蓄力度,以青壮年时的个人储蓄养老。同时,要争取政府财政与政策支持。逐渐从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保障模式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保障模式。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要逐渐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相衔接,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3、逐步建立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险制度,缴纳养老保险金时应灵活掌握。养老保险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一般地区普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考虑到居民家庭收入的不平衡性,保险费的交纳标准实行高中低多档次。由于居民收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很难进行考核和计量,考虑到收入的不稳定性,保险对象可以视经济收入情况预缴和补缴保险费,经济条件好时提前缴纳,遇到天灾人祸时可缓缴。

4、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断探索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和领域。在确保基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探索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和领域。允许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适当放宽投资领域。同时,可以尝试推行投资委托代理制,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给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可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5、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水平。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全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使养老保险覆盖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自我保障观念。

6、加快社会保险立法,搞好养老保险法制化建设。社会保险无法 可依,立法滞后给养老保险带来很大困难,是制约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险的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把养老保险纳入法制化管理,才能做到规范化,并进而覆盖到全社会。要抓紧研究制定有关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推进改革,逐步使社会保险的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六、总结

6.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篇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而人们对于这一与自身关系密切的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2010年1月20日我们三人小组(在农大社区针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项社会实践调查。

XX同学主要是调研农大社区概况、历史、规划等,对吉林省农大社区基本情况做最基本的调研;

XX同学主要负责搜集吉林省农大社区关于养老保险的措施、取得的成就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观察总结;

XX同学主要负责调查研究农大员工关于进一步改善、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思路和措施以及国内外养老保险的概况与内容。

以上便是此次调查的主要分工及任务,通过对该小区的在职人员、退休人员针对养老保险问题进行的调查,来了解我国在养老保险行业所取得的成果。

一.此次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深入认识、学习对社会保障,并进一步了解社区社会保障的实际,我们小组进行了此次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通过调查具体了解居民对于社会保障现状的基础认识,以及现今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展效果,同时培养自己的学习热情和社会观念,从而将在课堂上对社会保障的学习与社会保障的实施相结合。

二.调研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以随机抽取的取样方式,具体调查样本是吉林农大社区居委会、吉林农大老教职工、国有企业下岗老职工、普通退休老工人……

三.调研程序

首先,小组人员先理清调查思路,将所要调查的资料以问题形式排列出来,根据所要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与其相吻合的问题。其次,向吉林农大社区居委会了解社保情况。再次,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走访调查该小区的个案,向其咨询社会保障的不同问题。最后,进行短暂的相互交流学习,总结经验,整理调查资料,总结分析调查结果,得出调查结论,完成调查报告。

四.调研内容汇报

(一)农大社区基本概况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永兴街道农大社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净月潭畔。农大社区的辖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1650户,5800余人。主要以吉林农大教职工为主体,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调查的一个最特殊的社区。

几年来,在省、市、区、街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吉林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农大社区坚持以“三个文明”建设为重点,带领社区广大职工和居民,艰苦创业,与时俱进,使社区的各项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区的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目前,辖区内有各类服务网点100余个;有社区建设活动中心3000余平方米;有社区休闲健身广场2000余平方米,广场内有各类建设器材25套,建设路径一条。另外,社区内还有中小学,幼儿园,医院,银行,邮局,商贸中心等,真正实现了社区居民购物,保健就医,子女入托、入学,邮寄,存储及乘车等不出社区。近年来,社区的“三个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2、2003和2004,农大社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青年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和“文明社区”。我们正朝着省级优秀文明社区迈进,并争取早日晋升为国家级优秀文明社区。

展望未来,农大社区将以“理千家事,暖万人心”为工作理念,以“完善城市居民自治,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为工作目标。努力把农大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二)养老保险的问题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还处于缝缝补补的非规范化、非系统化阶段,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家庭保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保障方式逐步陷入了困境,面临以下问题:

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目前,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并且以年均32%的速度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进一步加重了养老的压力。

2、家庭保障功能弱化。随着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出现了“4—2—1”和“4—2—2”家庭结构模式,即一对中年夫妇将要承担双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这将使未来家庭不堪重负。同时,因子女另过工作忙,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增多,使养老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3、未富先老成为社会的隐忧,老龄社会到来意味着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是需要供养的老人很多,担子很重;二是面临着老年人口的赡养比例逐步加大的不利条件,分摊到每个劳

动力身上的养老义务比以往更重;三是养老负担持续快速加大,这是刚刚起步不久的中国养老体系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4、资金不足。社区成立时间较短,经费渠道来源单一,社会保障所需费用巨大,单一的养老保险层次使企业不堪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的重负。目前仅靠政府补贴。即使按每名退休人员800元的标准一次性交管理费,以平均寿命70-80岁来计算,每人每年仅80元,这些钱应付节日慰问、探望病人,体检、文体活动等项开支,可以说是“捉襟见肘”、“杯水车薪”。

5、保险对象范围过窄。现行的保险制度,实施范围一般仅限于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固定职工。广大城镇老年人无法享受养老保险的待遇,在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诱导下,偷生、超生现象严重,也影响了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

6、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难结合,个人帐户资金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的建立过程中,国家、企业和个人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把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的资金界限模糊地结合在一个框架中,在缺乏养老保险法律对个人帐户保护机制的情况下,个人帐户财产很容易被挪用来弥补社会统筹基金的支付不足。

(三)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思路和措施

加快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步伐,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要做到:

1、树立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开展社区保障和救助服务。

社区建设应以人为本,自治和参与是社区发展的核心价值。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资文化需求,本着“群众最需要什么,就做好什么”的原则,及时提供排忧解难服务。要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顺民意,建立“民情快递”制度,随时接受群众的求助信息,形成了快速反应的社区救助“绿色通道”。

2、建立多层次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

要继续推行家庭保障,完善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主要体现在成年子女对老年人“反哺”,使老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双重支持下,安度晚年;要加大个人储蓄力度,以青壮年时的个人储蓄养老。同时,要争取政府财政与政策支持。逐渐从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保障模式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保障模式。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要逐渐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相衔接,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3、逐步建立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险制度,缴纳养老保险金时应灵活掌握。

养老保险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一般地

区普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考虑到居民家庭收入的不平衡性,保险费的交纳标准实行高中低多档次。由于居民收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很难进行考核和计量,考虑到收入的不稳定性,保险对象可以视经济收入情况预缴和补缴保险费,经济条件好时提前缴纳,遇到天灾人祸时可缓缴。

4、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断探索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和领域。

在确保基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探索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和领域。允许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适当放宽投资领域。同时,可以尝试推行投资委托代理制,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给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可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5、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水平。

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全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使养老保险覆盖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自我保障观念。

6、加快社会保险立法,搞好养老保险法制化建设

社会保险无法可依,立法滞后给养老保险带来很大困难,是制约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险的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把养老保险纳入法制化管理,才能做到规范化,并进而覆盖到全社会。要抓紧研究制定有关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推进改革,逐步使社会保险的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调查教益

7.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篇七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拓展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援助等方面延伸……”亚洲邻国新加坡的社区养老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新加坡社区养老模式的特点

新加坡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政府意识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建立了中央公积金制度,出台了一系列老年救助的措施,在制度上为老年人提供了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

(一)以社区为基础的社区养老

新加坡社区是以选区为基础,所有活动都是在选区的基础上开展的。全国社区组织的总机构是人民协会,在5个行政区下分别设有一个发展理事会,每个发展理事会下有若干个选区,全国总共84个选区。在每个选区下设有市镇理事会和公民咨询委员会,最小的社区组织是居民委员会或邻里委员会。这5个发展理事会分担包括提供老年服务在内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公民咨询委员会向政府反映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同时也向居民传达政府的有关活动安排和政策信息。这样的安排为社区养老提供了可能。

资料来源 : 丁传宗 . 政府主导下的新加坡社区建设:经验与借鉴.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8 (09)。

新加坡的社区服务有行政事务服务、社会福利服务、商业服务三种类型,这些服务主要包括代办有关手续、房屋登记的服务,满足弱势群体基本生存需求的服务和为方便居民提供的营业性服务。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新加坡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养老模式。社区的基础设施会考虑到老年人这一使用群体,社区的底层通常是不住人的架空层,架空层会作为社区内组织、幼儿园、教育中心、社区医院及老年人活动场所,或者开设一些市场。各个社区都有便捷的交通,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针对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的人群,有托老所与托儿所相结合的机构。

(二)以法律、政策为保障的社区养老

出于对老年人权益的保障,新加坡政府在1994年制定了《奉养父母法》,随后又颁布了《赡养父母法》、《老人院法令》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对法律的执行方面,新加坡建立了严格的老龄工作考评监督与追责制度,对每项指标进行具体的量化以减少主观判断。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家庭养老的福利政策。一是通过津贴计划减轻赡养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二是通过住房政策鼓励子女与父母共同居住。对于公积金存款无法满足养老的支出需求的,政府通过不同的政策给予津贴或者税收优惠,减轻这些家庭赡养老人的负担,同时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与父母同住或照顾父母的行为。

(三)政府倡导与部门联合下的社区养老

在养老事业上,政府是养老设施的投资主体,但公共财政只负担部分的资金压力,另一部分通过向社会募捐获得。政府引导社会团体、企业商家共同参与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引导义工广泛地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去。

在政务方面,新加坡积极建设电子系统,通过在网络上办理政务,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政务系统将部门内部和各相关部门之间整合重组,如果一项养老服务涉及到几个部门,由起关键作用的部门领导,其他几个部门协同配合,电子审批表会同时发送到几个部门,在审批环节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一项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项目来说,能够尽快让老年人享受到这项服务带来的好处。

新加坡养老金实施的是基金积累制,公积金制度是个人账户的强制储蓄的保障模式。新加坡政府不为个人发放养老金,每个老年人年轻时的个人工资收入决定其积存的公积金的多少。为了自己能够安享晚年,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努力工作,为自己的老年生活进行储蓄和准备。这样的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加坡的养老难题。

二、现阶段我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比较

(一)我国养老模式的现状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7%,该国家或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人有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数据来源: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成长为家庭乃至社会的主要支柱,“421”模式的家庭越来越多。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工作性质的一些客观原因,子女常常不能像老一辈人那样在家里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加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越来越注重高品质的生活,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社区养老被提出,并有待发展与完善。

目前我国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四种养老方式:

一是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所需的生活照顾主要来自家庭内部成员,特别是来自子女,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在中国人传统道德观念下,赡养老人是子女责无旁贷的义务。

二是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自己的家,到各种养老机构生活,其生活照料和护理由养老机构负责提供的养老方式。社会养老机构是一个集住宿、医疗、保健、康复、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老年人聚集生活场所,是依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建造的专为老年人居住的设施。

三是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服务形式主要有上门服务与日托服务。

四是社区养老,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照料居家老人的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二)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比较

1.家庭养老。传统的家庭养老是人们最为习惯的方式,老年生活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不会因陌生的环境而产生不安、孤独的感觉。家庭养老不存在服务费用,社会成本比较低。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养老方式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要求子女承担更多家庭养老的责任,但现实却是子女越来越无力完全负担起家庭养老的重担,对于家中有重病老人的家庭而言,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家庭养老对于不断增加的空巢老人与失独老人而言,更是渴望而不可及。

2.机构养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家庭养老的职能逐渐分离到社会专业化部门中,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企业办社会”的情况,产生了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机构养老使老年人能够和同龄人一起生活、娱乐,能够享受到专门的医疗照顾。但是养老机构数量上供不应求,进住养老机构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时间,老人在养老机构中的生活不愉快,养老机构缺乏大量的专业人员、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机构养老没能有效的替代家庭养老。

3.居家养老。2000年以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全国许多城市进行了居家养老的探索。居家养老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在不改变老年人生活习惯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相比,有其进步的地方,但发展并不完善,在专业服务人员的数量与素质方面还都有待提高。

4.社区养老。近年来,国家又提出了社区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逐步整合完善社区资源,从而形成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被照顾者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里生活,有专门的社区服务人员上门为其提供洗衣、做饭、护理等服务,而且不会产生被家人和社会冷落的孤独感,体现出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便利性和优越性。

由于家庭功能的弱化,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实现;由于服务质量不高、缺乏资金的支持等问题,机构养老无法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与服务,居家养老也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由于社区养老是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服务,所以要重点突出发展社区养老。

三、新加坡社区养老模式对我国养老模式的启示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不到我国的万分之一,其实行的区域规划发展比较容易操作。而我国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因素在各省都有所区别,完全按照新加坡那样划分区域是不可行的,各社区的发展状况也参差不齐。但是在诸如社会对“义工精神”的推崇、政府对社会尊老行为的引导和对养老设施的投资、法律对老年人的保护等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使老年人不离开家,在社区就能够享受到社区养老带来的好处。

从新加坡的社区养老模式可以看到,政府注重对低收入者的扶持,而涉及到全民的社区养老则需要政府、家庭、企业共同参与。同样,我国的社会保障是以保底为目的,在发展社区养老时需要多种力量的参与。我们要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社区服务网络化、专门化,使居家老人不离家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带来的便捷。

新加坡的社区养老模式对我国养老模式的启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关注老年人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赡养法》,发展社区养老需要建设从贯彻、执行到监督的全面的法律体系。在实践中,将已经成熟的内容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固定和普及,以更好地促进社区养老的发展。

(二)拓宽资金来源

要改变单靠政府拨款的模式,引进民间商业资本和公益性基金,针对不同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进行合理地资金分配。科学管理养老保险金,做好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工作。

(三)丰富社区资源

我国社区普遍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幼儿园、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但受益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没有特别针对老年人而单独设立的体育活动中心、老年学校和老年食堂等设施。由于人力和财力方面的局限,可以针对每个社区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状况,分阶段地丰富、完善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社区资源。

(四)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

目前在我国具有专业技能的护理人员十分缺乏,对老年人的护理质量无法保证。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补贴。

(五)发展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

8.“社区养老”颐天年 篇八

颐养天年成了难题

2011年7月,家住郑州市商城路的邓先生退休在家。由于唯一的儿子远在澳大利亚留学,家里就剩下老两口整日相顾无言了。上午去公园溜达溜达、看看报,吃罢午饭后午休,下午摆弄摆弄花草,这就是老邓每天的全部生活。“每天逛公园虽然腻,但总比一直憋在家里强。”老邓说。

在郑州市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等几处公园,像老邓这样整天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比比皆是。他们有的会凑在一块儿学学戏,但更多的只是漫无目的地消磨时间。记者和几位老人攀谈,老人们表示,他们也想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但却不知去哪里养、哪里学、哪里乐。“没地方去还是小事,最怕的是生病。孩子们都有工作,我们要是有个头疼脑热,连个人照顾都没有,真不知道咋办才好!”一位老人这样说。

社区养老悄然出现

家住郑州市地润路某小区的唐先生退休后也遭遇了老邓一样的难题。由于闲得发慌,绕着小区遛圈儿成了他最大的“消遣”。想找人聊聊,可左邻右舍都大门紧闭,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这让唐先生很苦闷。2011年9月,小区开办了“颐乐学院”,老年业主可以在里边学书法、太极、声乐、舞蹈、摄影等科目,这让唐先生喜出望外,他一口气报了好几门。

“老年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方面的寄托。他们需要融入社会,需要与人沟通、交流。我们开办‘颐乐学院’搞社区养老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让他们能享受高品质的老年生活。‘颐乐学院’的开办不仅解决了子女无暇照顾老人的养老问题,也让老人在学习和相互交流中找到了精神寄托,真正做到让老人‘老有所有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小区园区服务部经理兰英说。

随着课程的开展,以前互不相识的老人们也相互熟悉、亲热起来。你喊我一声“师姐”,我喊你一声“师弟”;你到我家尝尝我包的饺子,我到你家看看你绣的十字绣……老人们互相逗趣、串门,仿佛一下回到年轻上学时的模样。“古稀又发少年狂,如痴似醉学书忙;老骥伏枥壮心在,不信夕阳逊朝阳。”在书法班的期末汇报会上,唐先生赋诗一首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养老需要社会合力

把老年课堂开进小区,让老人不出大门就可以养老,这种“社区养老”模式似乎确是老人养老的“理想国”。然而,目前开展“社区养老”的大多是一些高端社区的开发公司,也有一部分是由社区居委会牵头,要真正形成规模,在全社会普及这种养老模式尚待时日。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养老绝不是举某一家企业之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更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

对相关企业来讲,应该秉承社会责任,把“社区养老”纳入项目规划;对政府而言,可以加强社区居委会职能,让社区居委会和小区物业、开发公司共同促进社区养老。只要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社区养老终有一天会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社区养老前景光明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3亿人,并以每年平均3%的速度增长。目前,在各项建设中对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要考虑不够。以社会养老需要为例,据调查,全国现有1400万左右的老年人要求进入福利机构养老,而目前我国共有老年人福利机构5.1万余家,床位数总计104.2万余张。

养老必须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要“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指出了我国养老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无法完全包办养老事业的状况下,必须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产业化、实体化的思路来发展养老事业,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

我们目前推行离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必须考虑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口众多且老龄化速度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的实际情况,不能一下子求大求全。在当前经费和场地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先把一些企业办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从企业剥离,把管理人员以及成型的活动、办公场所接收过来,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同时,积极探索家居养老加社区服务这一形式,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开辟服务热线,使家居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

五种养老模式之比较

居家养老

自由性较高、隐私受到保护。花费视住房周围硬件、软件配套设施而定,可能没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点。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容易耽误治疗时间。

社区养老

自由性较高、隐私受到保护。吃、住、行等方面可由社区提供帮助,生活较方便。由于政府资助,个人承担的服务开支较低,花费不高。上门服务、就近网点服务对老年人有利,便利性较强。独居老人在家安全性较低,但考虑到社区中有定点医疗机构,一般疾病可及时治疗。

敬老院养老

高级养老院生活条件较好,普通养老院半集体化生活自由度不高,且隐私很难得到保障。成本视养老院级别、床位级别而定,高级养老院成本较高,养老院中基本设施完备,老年人安全系数较高。

高级养老社区

自由性高、隐私受保护,有管家照顾,生活较舒适。会员制、购买产权房等成本较高,社区中硬件、软件配套齐全。服务人员随叫随到,安全性有较高保障。

异地养老

自由度高,享受体验度高。如果是投奔亲友或居住到当地的老年中心,成本虽高但尚能接受;如果是异地置业型,一次性购房支出压力较重。各地度假式养老机构开始兴起,但考虑到旅途风险,陌生目的地的环境、餐饮风险等,安全性较差。

上一篇:过了试用期将近一个月被辞退有赔偿吗下一篇: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