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操作管理制度(通用9篇)
1.学校实验操作管理制度 篇一
七江镇中心学校2015年中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我镇相关学校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顺利进行,学生安心考试,让家长放心。特制定此安全预案。
一、成立组织 组长: 阳仁亿
副组长:阳习丁 阳锡兴 刘学龙
成员:中心学校其他成员、各校校长及分管教学与安全的领导
二、做好预案与宣传工作
1、各校要做好此次考试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落实相关工作
2、各校领导对各班主任和实验老师要在考前进行安全教育:认真学习本预案,每个人都要明确职责,熟悉到心中有数,并由班主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提前做好安全预防预想。并将相关情况通过手机的方式通知家长。
3、班主任和理化生老师要确保参加考试的学生安全,积极做好考前准备。
4、学校医务室要提前做好准备,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联系好镇医院的一个医生负责本学校医卫工作。
三、组织过程
1、学生要在班主任和理化生老师的带领下按时到考试地点参加考试,保证考试有序进行,不准擅自离开指定地点,有特殊事由必须向老师请假。
2、所有考生要注意饮食安全。教育学生不买不食三无食品;不买不食腐败变质食品; 不买不食色素较重的食品;此外,尽量不买不食散装食品,尽量不买不食无食品生产经营资质的小商店、小摊贩经销的食品,以免影响考试。
3、班主任和理化生老师要做好考前的相关准备,及时组织学生参加考试的项目,并向考生讲清考试中应出现的问题,考后做好整理活动。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意见分歧或矛盾,考生对考评人员判罚有异议的情况,须通过班主任向考委会及时反映和处理,化解矛盾。
四、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1、如果考试期间出现意外事故,相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领导组并提供处理意见或建议,启动紧急处理预案和紧急疏散预案,所有带队教师都要保持信息畅通,问题责任追究事后处理。
2、遇到突发事件时,学校领导要统一指挥,启动应急预案。师生应保持镇静,原地待命,切勿惊慌乱跑,造成混乱,发生踩踏事故,事发后考委会和班主任及保障教师要积极组织救助,并配合领导组妥善处理。
七江镇中心学校
2015年5月18日
2.学校实验操作管理制度 篇二
《网络操作系统及配置管理》是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所讲授的内容主要是网络中各种服务器的配置、管理、测试及后期的运行维护等相关知识, 该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因而实验教学就成为该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大多数学生在学完《网络操作系统及配置管理》这门课之后, 只能比葫芦画瓢, 配置单个的服务, 不会融会贯通, 不能将多种服务器之间的综合运用理解透彻, 配置和维护起来也达不到得心应手, 这就要求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和探讨, 以便对将来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
2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先修课程开设不够, 学生对该课程预备知识不足, 影响动手能力。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操作系统》, 但是《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开设于大学一年级, 大一的学生学习完这门课之后并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网络的相关知识, 致使用到一些网络术语时一问三不知。而《操作系统》这门课程却开设于《网络操作系统及配置管理》之后, 学生还不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原理, 就直接在更高级的系统上配置高级的网络服务, 因为基础不牢, 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 导致学生学习起来缺乏主观能动性, 不能举一反三, 在课程中只能比葫芦画瓢, 达不到融会贯通。
(2) 实验课时较少, 影响实验效果。目前高校普遍开设课程较多, 从而压缩课程课时。而对于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配置网络服务器来说, 在设定的十四个实验学时内, 只能将基本的网络服务配置完成, 而对于更加深入的配置和更加综合的服务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等来说, 实践时间远远不足, 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训练, 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3) 该课程实验只在Linux系统中进行, 配置过程枯燥乏味, 可视性差, 不便于学生掌握, 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由于Linux系统中网络服务的配置基本都是在文本模式下修改配置文件而生效的, 对于大部分英语基础并不怎么好的学生来讲, 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看到英文的配置文件就一头雾水, 文件中一旦有错误, 服务就启动不了, 服务器就配置不成功, 造成学生没有成就感, 进而丧失了信心, 渐渐地就对该课程失去了兴趣。
(4) 实验考核方式不合理。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中, 实验成绩占20%, 主要依靠实验报告打分, 而真实的情况是由于机房电脑陈旧, 意外关机, 硬盘保护等等原因, 有的同学实验根本没做完, 但是实验报告交上来却很完美, 根本反映不出他实验做成功了没有。
3 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3.1 健全课程体系
健全课程体系, 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围绕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系统。在该体系中, 网络操作系统及配置管理处于中间位置, 在其之前, 应开设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操作系统, 之后应开设网络服务器的开发。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开设, 使得学生可以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运行原理及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而网络服务器的开发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网络服务器配置的基础上自己开发出相应的服务器软件, 提升编程的水平及层次。
3.2 增加实验学时
可适当增加实验学时, 学期末再配合综合考核, 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另外, 可通过预先布置综合性的实验任务, 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先配置好一部分简单的网络服务, 把单一服务器的配置在课下多练习几遍, 熟练掌握后再到课堂调试综合性的实验,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3 更新实验内容
(1) 所有的实验应该先在Windows服务器上进行, 然后移植到Linux服务器上进行。由于Windows Server 2008 的图形界面友好, 在其上配置服务器的步骤相对简单明确, 因此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在Windows上面把各种服务理解透彻, 各种服务器配置成功之后, 再到RHEL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上进行配置, 难度大大降低, 学生掌握起来就不费力了, 也极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都会大大增强。
(2) 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 在教材不变的情况下, 我们的实验内容也可以增加新的知识, 比如在64 位的Window Server2008 上配置Hyper-V虚拟化技术, 在RHEL6.0 上配置基于大数据应用的Hadoop平台等等, 在实验学时有限的情况下, 这些互联网新技术可以引导学生自学, 自己在课下多动手去大胆地实践和尝试。
3.4 改善实验教学方法
(1) 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实验内容将实验分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项目型等, 前两类实验, 规模较小, 以个人为单位完成, 主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单个服务器的配置。在前面两个阶段基础上, 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逐步加大任务规模, 最后布置项目性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主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人沟通、自学能力等职业素养。
(2) 采用分组协作教学法。对综合性、项目性实验, 将学生进行分组, 组内每个学生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 完成不同的任务。首先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分配任务、分工合作, 对于配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寻求问题解决方法, 自己无法解决的再求助组内其他同学, 互相讨论、分析问题, 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再请求教师帮助。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又调动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逐渐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 同时也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网络中各种服务之间的联系, 明白互联网的精髓。
3.5 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1) 提高实验在该课程中的分值比例, 由原来的20%提高至50%, 同时不再单一地依赖实验报告来给实验打分。实行每个实验每人验收制。如果能在实验课堂完成的当场验收, 不能在实验课堂上完成的, 利于课余时间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安装多个虚拟机, 模拟多台服务器联网情况, 完成服务器的配置和测试后, 保存虚拟机状态, 在下次实验课前分别验收。
(2) 对于综合性及项目性实验, 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验完成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收。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该类实验评分, 除了要看项目完成情况, 还要综合团队合作、对项目的贡献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 进行综合评分。
(3) 将实验分为必修的和可选的, 必修实验每位同学必须完成, 且经老师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过。而可选实验通常难度较大, 或者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 或者体现网络新技术, 这部分实验完成后可以适当给学生加分, 以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新的知识。
4 结束语
《网络操作系统及配置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可以使学生在实验及项目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且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会综合运用到 《计算机网络原理》, 《操作系统》, 《路由与交换》, 《Linux系统应用》等多门课程中的相关知识, 对该课程设置合适的实验教学内容, 采取恰当的实验教学方法, 使用有效的实验考核方式, 能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和整体索质。因此, 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我们不断地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武万军.基于项目小组的《Linux服务器安全与配置》课程教改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15 (14)
[2]李明进.基于Linux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些思考[J].科教导刊, 2015 (4)
3.学校实验操作管理制度 篇三
1.学部主任负责制,降低行政管理重心
学校的行政管理采用校务委员集体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部,副校长任学部主任。学部主任对学部的教育、教学、行政、科研全面负责,直接管理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班主任、任课教师,从而减少管理层级。学校实现扁平化管理,有利于明确各部门职责,更有利于推动学部工作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2.学术委员会制,推动专家治学治校
学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分开,防止外行领导内行。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由四个学部的教育教学管理干部、科研干部、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组成,每两周活动一次,内容包括专题培训、研讨交流、思维碰撞、工作反思、总结升华等。学术委员会代表学校行使学术权力,是体现“专家治学”的学术组织,是校长领导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专家治校的一个重要途径。
3.学生和家长参加学校一级管理
学校定期召开学代会和家代会,学代会和家代会代表参加校务会,校长、校务委员和小学、初中及高中家长代表参加会议,专题研究落实解决学委会与家委会的提案。
4.实现幼、小、中纵向管理一体化
学校设立德育、教学、后勤三个领导小组,由德育、教学、后勤副校长任组长,形成科学有效的15年一贯德育序列化管理体系、教学序列化管理体系、课程及科研序列化管理体系、后勤及安全序列化管理体系。
5.实现各学部横向管理一体化
推进学部领导负责制、教师双向选择制。实现按责任大小、工作量多少、质量高低决定收入多少的新绩效工资制度。优化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奖励制度等,引领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研究意识和成果意识。
6.建立幼、小、中人员流动制度
4.学校食堂操作间管理制度 篇四
食堂操作间管理制度
一、用于加工食品的刀、墩、案、容器、用具等,必须生、熟、荤、素分开使用,标识明显,不得混合存放;用后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各种容器用前必须清洗消毒。
二、装调料、辅料的容器必须加盖,用后入柜(或上锁)存放。
三、品尝菜肴必须有专用工具,严禁用炒勺或手抓菜肴品尝。
四、未经初加工、洗净的原、辅材料不得进入烹调间,严禁违规加工制作豆角(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使用发芽土豆和其它感官异常的原辅料。
五、加工制作的食品必须烧熟烧透,制作好至配餐前一般不得超过2小时。严禁制作凉菜、生拌菜,不准向学生供应隔夜饭、菜和可能影响健康的食品。
5.学校实验操作管理制度 篇五
-xx中学-
一、进入实践室的一切人员,必须服从教师安排,认真登记,按分配的位置对号入座,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用设备和物品。遵守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公物,损坏赔偿。二、进入实践室,不得高声喧哗,打闹,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和环境整洁,严禁将饮食带入本室,严禁在本室抽烟、乱扔纸屑等杂物,违者实践中心将给予一定的处罚,直至取消使用资格。
三、电动设备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得擅自进入电动工具区接通电源操作。如果发现设备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报告指导教师。缺损和事故要填写报告单,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对使用金工、木工工具、加工操作、涉及机械、电器等操作时,存在安全隐患和意外,归入特殊操作行为,应进行前期培训。
五、对外露的旋转部件,如皮带轮、链轮,齿轮,链条、旋转轴,法兰盘和轴头应加防护罩。
六、隔离磨屑、切屑和润滑冷却液等应加防护挡板。一般用钢板,铝板和塑料板均可,妨碍操作人员观察的挡板,可用透明的材料制作。
七、操作件配备包括护目镜、安全帽、工作服、袖套、外伤药箱。
八、操作机械设备前检查穿戴。不准戴手套、戴围巾、穿拖鞋、凉鞋,均应穿长裤。长头发的应戴好安全帽。应穿紧身服装,建议穿工作服。袖口要扎紧,或戴袖套。
6.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 篇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食物品种多了,吃的好了。然而,食品的安全问题也突显出来。据卫生部统计,2011年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89起,中毒8324人,死亡137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9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2起。与2010年数据相比,中毒人数增加了12.75%。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食堂人员培训和食堂安全规范管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编制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
主要内容:
一、资质篇
二、管理篇
三、操作篇
四、应急处理篇
资质篇
一、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因此,当建设学校食堂时,要将食堂的平面布局图纸提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受指导后才可以施工。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食堂选址、设施设备、布局不符合要求而给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二、食堂布局要求
布局合理不仅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效率,更重要的是还能避免交叉污染,增加食堂的食品安全系数。
《学校食堂与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堂应该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食堂无论新建、改建还是扩建都要遵循以下二个原则:一是各加工间要相对独立;二是路径要从脏→净、从生→熟,俗话就是说不走回头路。
三、食品加工操作间要求
食品加工操作间是指除原料库、盥洗间、更衣间、餐厅之外的食品加工场地总和。
1、食堂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北京市规定:不小于50平方米,50平方米的供餐量不得超过100人,超过人均增加0.25平方米);食堂操作间的面积应根据每餐最大供应量来确定。
2、操作间的墙壁应有用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加工、消毒、烹饪等消毒间应有1.5米以上的墙裙;处理、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间墙裙应铺设到顶。
3、操作间的地面应有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并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及排水。
四、设施要求
1、要设餐饮具专用洗、消池,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设施设备混用。
2、要设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3、食堂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及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卫生设施。
4、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凉菜。
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放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方可营业。没有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开办学校食堂属违法行为。
由于水源的卫生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而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屡有发生,所以在这
里,特别提醒大家,对于使用自备水源以及二次供水的学校食堂的用水也必须达到国家规
定的卫生标准。
管理篇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
1、建立校长负责制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负责
制。
2、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
3、有条件、大规模用餐的学校可以建立检验室、配备检验员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
2、记录制度
3、环境卫生制度
4、食品安全保卫制度
食品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学校食堂自然就是安全重地,所以,非食堂工作人员绝
对不允许进入食品加工操作间和食品原料存放间,更不能借道穿行,下班后,一定要认真
检查门窗是否锁好,以避免因为安全保卫措施没做好被犯罪分子钻空子投毒导致食物中毒
事故的发生。
此外,清洁卫生用品如消毒剂、洗涤剂以及杀虫剂及灭鼠药等物品一定要单独存放,专人保管并有领取使用记录以防污染食品或错拿误用。
5、监督检查制度
对以上4种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以防流于形式。
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从业人员每天按照岗位卫生要求进行自查;二是管理人员每日应检查从业人员是
否落实了岗位卫生要求;三是学校的领导应定期对食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抽查。除些之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四是相
关的食品安全管理内容应该在用餐场所公示。
6、奖罚与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当中作出了突出成绩的人员要给于奖励。对玩忽
职守、疏于管理,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任人,一定要追究责任,给于惩罚。
三、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
食堂从业人员包括:食堂采购员、食堂炊事员、食堂分餐员、食堂仓库保管员等。食
堂从业人员是食品的直接加工者,他们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习惯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因此,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管理工作当中的重中
之重。
三、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
1、了解品行及心理状况。
2、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
健康管理制度。千万别以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靠着一年一次的体检就可以高枕无忧,还必须对从业人员的健康进行动态的医学观察,也就是晨检制度,每天要观察从业人员中
是否有人吃药、咳嗽、上医院、经常上厕所等等一些现象,如果发现有上述现象,应进一
步了解该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所以,食堂从业人员在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以及
其他有障于食品安全症状的时候,一定要立即撤离工作岗位,等治愈后才能重新上岗。确
保学生用餐卫生安全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是第一关,这关一定要把好。
3、要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学校食堂与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要求: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
握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由于食堂从业人员经营流动,所以培训需要反复进行。
4、对从业人员服饰的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入操作间以前,必须换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服以浅颜
色为宜。工作服上半部分最好不要有口袋,以防口袋中的物品落入食品容器或食品加工机
械内,戴帽时应将全部头发都罩在帽中。
5、对仪容仪表的要求
6、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操作篇
HACCP作为一种食品加工生产的安全控制体系,其科学性、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国际
社会的广泛接纳和认可,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对食品各加工环节当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充
分的分析,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环节采取相应严格的控制措施,从而使最终产品有较高的安全性。HACCP是一个评估危害并建立控制系统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它的本质是着
眼于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生产经营当中的不安全因素,而不是依靠最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
食品的安全。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这套管理体系
采购与运输
入库与存储
加工与保鲜
烹饪
分餐
洗刷与消毒
采购是食品加工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保证饮食安全的第一个关键点。这个环节最容易
出现的问题:一是食品原料不符合安全标准,被致病菌污染或混有寄生虫、有机磷等有害
物质。二是采购车辆及人员不符合卫生安全要求,造成食品原料被污染。
采购食品原料时应该注意的原则:
1、必须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单位盖章
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以利溯源,长期定点采购的应与供应商签定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
购供应合同,不得采购没有相关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等证明材料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对一些大的食品原料供应基地,还应实地考察供货商,了解他们生产食品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完善、落实。
2、要依法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并进行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食品生产经
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商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持期、供货者
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不得少于二年。
3、进行感官检查。保证采购的食品原料新鲜、无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
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异常的地方。除此之外,对食品的包装也要仔细察看,包装如
有破损、漏气,食品就极有可能被污染,另外,察看预包装食品时,还要特别注意标识是否完整。
4、要做好采购记录。
采购员每天采购食品后应及时填写采购记录并存档备查,采购记录的内容包括:
5、运输食品的车辆、容器一定要专用。绝不能使用曾运过有毒有害物品的的车辆、容器来
运送食品。如果一车多用,使用前一定要清洗、消毒并注意不要将食品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混装,运输过程中还应做到防尘、防淋、防晒,长时间运输鱼、肉、豆制品等易腐败的食物,要做到冷藏运输。
验收入库与储存是原材料进入食品加工流程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的二个问题是:原材料落地被污染或混入杂物和原材料储存不当或过期变质。验收合格的主副食品、生熟食品要分库储存以防交叉污染,熟食品及易腐食品还必须冷藏保存,所有的货物都要填写货架标签,分类分架、离地隔墙存放。食品储存场所绝不允许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物品。
食品的加工是指对食品进行化冻、择选、洗切为烹饪做好准备工作的全过程。在这个环节上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加工时动植物的有毒部分未去除或去除不净;食品加工用具如墩、刀、筐、案、泡洗池等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所以,在这一工序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几个操作规范。
首先是动物性与植物性食品加工时水池、工具、容器必须:分开使用、标记明显。第二是放置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及加工工具必须做到:分开使用、标记明显。第三所有的容器在使用过程中都不能直接放在地上,用后都要认真清洗消毒,做到:刀不生锈、物见本色、定位存放。
第四动物性食品解冻时应注意解冻的时间和温度,在室温下自然解冻建议不超过4小时。第五蔬菜要仔细择洗,做到:无泥沙、无烂叶、无虫害及异物。所有的蔬菜都要先洗后切,以免蔬菜当中含有的维生素丢失;洗净的蔬菜要在浸泡池中至少浸泡5分钟,并注意水菜比例适当,确保蔬菜完全浸泡在水中,他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残留农药对食用者的危害。第六所有加工好的食品在烹饪前必须注意保鲜,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并有专人管理,保鲜库00C~100C,冷冻库-200C~-10C。
烹饪是指对蔬菜、肉、禽蛋、水产进行煎、煮、炒、烹、炸,达到色正味美爽口的制作过程。这一过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盛装食物的容器生熟不分造成二次污染;
二是加热不彻底、受热不均导致食品中的有害细菌不能被杀灭;
三是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品使用不当。
分餐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分餐室的空气细菌超标,所用的工具、容器和分餐人员带有病菌,所以在分餐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个人卫生和操作规范,非分餐人员不得进入分餐间。
为了确保分餐环节的卫生安全,分餐必须遵循以下操作规范:
1、分餐开始前1小时消毒分餐室。通常消毒的方法是用紫外线灯照射不少于30分钟或用臭氧发生器消毒1小时即可。
2、分餐开始前,分餐人员要二次更衣,戴上口罩,分餐用的手套应为一次性用品。分餐用的工具应由保洁柜取出后直接送入分餐间。
3、分餐开始前先由食品安全管理员取饭菜留样,每种饭菜留样不得少于100克,并做到每菜一盒标明生产日期和时间,留样饭菜降到常温后放入专用冰箱保留48小时以上。
4、分餐过程中,如果成品不小心掉在操作台上或地上,直接分餐人员不要自己清理,以免污染双手,要由其他人及时清理。
5、分餐时还要注意检查饭盒是否干净,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绝不允许装入食品。
6、分餐期间,工作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分餐完毕后,首先要关上窗口然后把工具、容器码放归位,最后彻底打扫卫生,打扫卫生的工具必须专用。
洗刷消毒指的是对食品加工使用的工具、器具及用餐人员使用的餐具清洗和消毒的过程,它是防止食品被致病菌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的二个问题是:
一、洗刷消毒不彻底,致使病菌残留;
二、消毒后运输存放不符合卫生条件,造成二次污染。
洗刷工序:
1、彻底清除掉工具、容器、餐具上的食物残渣;
2、用碱水或加入洗涤剂的水仔细刷洗,清除油污;
3、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防止洗涤剂中的化学品残留。
4、洗碗机消毒:水温达到850C以上,传递时间大于40秒,注意喷水口是否堵塞;
5、浸泡消毒:浸泡时间5分钟以上,有效氯浓度250~300毫克/升,水温低于200C,否则有效氯将会挥发;浸泡消毒后的物品要用流水彻底冲洗干净;
6、擦试法:750C的酒精,用于擦试手和物体表面;
应急处理篇
食物中毒的四个特征:
1、发病急;
2、症状相似;
3、吃同样的食物;
4、没有传染性;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2、完善食堂的卫生设施、设备
3、加强食品安全关键点的控制
4、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5、加强学校食堂安全保卫工作
学校食品安全须知
一、食源性疾病的十大危险因素
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25℃--40℃)距食用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时未达到杀死病菌所需的温度和时间(70℃至少维持2分钟);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
7、生食海、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10、使用不洁净的水。
二、预防食物中毒的十项建议
1.保持厨房环境和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肉、奶、蛋及其制品和四季豆、豆浆应烧熟煮透;
6、尽快吃掉烹调好的食品,否则应及时防入冰箱;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藏于密闭容器里;生食品和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接触;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在一起;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物存放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物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必须
达到70℃并至少维持2分钟;
9、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0、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预防食物中毒十项禁止的不良操作
1、严禁露天加工、制作和售卖食品;
2、严禁加工和出售腐烂变质、酸败、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3、严禁使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食品;
4、严禁加工和出售以猪内脏特别是猪肺、猪肝等原料制作的食品;
5、严禁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
6、严禁无凉菜(熟食)间的食堂加工出售冷荤凉菜;
7、严禁售卖外购的散装熟肉制品及其他冷荤凉菜;
8、严禁加工和售卖未在冷藏条件下保存的剩余食品;
9、严禁生熟食品混放和加工生熟食品的容器、工具混用;
10、严禁患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上岗。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
1、立即送患者到医院就诊,进行救治;
2、立即报告食品监督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
3、停止销售或封存可疑食品或物品;
4、保护现场,配合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取证;
7.浅析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篇七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1、引言
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学校硬件资源好坏的直接体现,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必须与其优秀的人力资源结合,让教师不仅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也在实验室指导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实验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能否实现。
开放式实验室[1]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场所,它是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验教学方式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已有的实验室资源实行开放共享,利于设备资源的充分使用;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分层次的“因材施教”的新教学模式的实现;它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大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高等院校实行开放实验室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2,3]。
2、开放实验室管理体制及其内容
2.1 高校实验室开放的三个主体及其基本职责
虽然各高校的实验室开放管理体制和模式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但参与实验室开放运行的主体都一样,分为:管理主体、执行主体、实践主体。他们对应于三类人员:管理主体对应于学校或学院的实验室行政管理人员;执行主体对应于在实验室工作的老师;实践主体对应于在实验室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基本职责也非常明确:管理主体负责制定和完善开放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考评开放实验室绩效;执行主体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实验,考评学生成绩;实践主体进行各类自主开放实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并对整个实验开放体系和教师个人做出评价。只有当这三个主体都能完成自己的基本职责时,开放实验室才可能持续、有序、高效运行,才能实现开放实验室的目的。
2.2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体制[4]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应该贯穿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整个过程中,它处于一个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如学生在变、实验仪器在变、实验内容也在变,主要目的是平衡效率、有效性和公平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和创新需求。管理的成效性主要通过执行主体工作的有序性和实践主体需求的满足程度得到体现。笔者建议的实验室开放管理体制和内容如图1所示,核心工作为灰色框所示。
2.3 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核心工作
2.3.1 制定和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规章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它是实验室安全和有序开放的基础。制度建设应该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它遵循“调研→制定→执行→完善”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科学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应该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开放实验预约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教师和学生在各种制度约束下有序开展各项实验室开放工作,做到科学管理、有章可循。
2.3.2 制定和完善各种激励措施
心理学认为,激励是指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有效激励是调动教师、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是开放实验室的执行主体,学生是开放实验室的实践主体,只有通过合适的激励措施让这两者从思想上认同在开放实验室进行工作或学习对个人自身发展有利时,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开放实验室的高效运行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作为管理主体的管理者,必须持续不断地制定和完善针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措施。对学生来说,可以实行开放实验学分计划、创新基金、奖学金评定适度优先等措施;对教师来说,可以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和学生指导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成绩特别突出的团体和个人在职称评聘、评优等方法优先考虑等。
2.3.3 教师、学生积极性的引导
在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措施到位后,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的积极性也必然高涨。此时,管理者必须要从高素质人才培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的考虑如何将这种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使这种积极性在正确的途径上得到迸发,从而促进管理者、教师、学生这三个主体的团结合作,形成良性的开放实验室环境,实现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最终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声誉的提高。
2.3.4 开放实验室绩效考核和有效性评价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一切管理都是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而展开。虽然高校不是企业,但对开放实验室进行绩效考核仍然是非常必要,这一点无容置疑。在具体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坚持3个原则:1)绩效考核的公平、公开、公正性。不准确或不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不仅起不到积极的激励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团队精神遭到损害。2)开放实验室的绩效考核应该将对教师个人的绩效考核和对整个开放体制有效性评价分开,避免由于开放体制的不完善造成的开放效果不佳的责任由教师个人来承担,从而影响教师的积极性。3)绩效考核应该同时包括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不能因为主观评价不易操作性而否定主观评价的作用而忽视它,应该尽量完善评价体系使得主客观绩效考核结果一致。
3、开放实验室管理的实施
3.1 实验室开放流程
在各项规章制度、激励措施制定后,在实验室软硬件资源到位后,笔者认为可以按图2所示的流程进行实验室的开放工作。
3.2 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在具体的实验室开放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3个关键问题[4]:合作、计划、团队。
首先,实验室开放的三个主体要能够紧密合作,它是实验室有序高效开放的前提。实验室开放不是哪一个主体的事,而是关系每个主体的利益,必须三个主体齐心协力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实验室开放实质上是三类主体互相博弈的过程[5],只有三类主体集体理性才能实现实验室有序高效开放,三类主体不同的需求才能得到最大程度满足。集体理性也就是要求三类主体能够合作,达成一个共同遵守的合作方式,形成良性的合作博弈。合作的形成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通过合作,三个主体全体获得了比不合作情形更多的需求满足;二是要保证合作过程中的公正、公平性,做到贡献多的需求满足也多。
其次,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开放实验计划,它是实验室有序高效开放的基础。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是说,不管干什么事,事先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打算和安排。打算和安排就是要制定好计划,它为如何进行有序高效开放实验室铺路搭桥。这个开放计划应该由三个主体合作完成,实践主体应该提前将开放实验需求上报给教师,执行主体根据实验室的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制定合理计划上报管理主体,管理主体进行审核并下达正式开放计划供学生自主选择。合理的开放计划应该明确开放时间、实验内容范围、层次范围、学生需求、开放地点、指导教师和联系方式以及进行开放实验需要的经费预算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要加强实验室教师团队的建设,它是实验室有序高效开放的发展和深化。一方面,在实验室开放的三类主体中,执行主体教师处于中间的关键位置,管理主体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需要通过他们执行,实践主体的实践活动要在他们的指导,这必然要求执行主体的素质要高。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开放的三类主体中,只有执行主体流动性最弱,稳定性最强,他们素质的提高能够推动实验室有序高效开放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升执行主体素质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实验室教师团队建设。团队建设要落到实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团队成员是利益共同体,大家有共同的利益取向,实验室绩效考核也不应该是针对教师个人,而是针对整个实验室教师团队。
4、结语
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开放实验室不是简单的时间和空间开放问题,而是一种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只有管理、执行、实践三个主体权责明确、紧密合作,开放实验室才能实现可持续高效开放,才能实现分层次、多元化教学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至善.开放实验室的认识与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6):290-292.
[2]陈子辉,王泽生.国内高等学校实验室开放情况调查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5):4-7.
[3]陈宁宁,林善法.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7):102-104.
[4]李丽,廖羽,闫甜译.管理与组织行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89-202.
8.学校实验操作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高校语音实验室建设管理
一、高校语音实验室在建设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认真执行语音室管理规章制度有一定难度
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只有在教学过程顺利展开进行时才能体现出其规章制 度的真正的完整性。目前,对于高校的语言实验室,每个学校基本上都有较为完善的语音室管理规章制度,但要完完全全的执行起来就有着一定的难度。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名语音室管理员要同时负责多个语言实验室的语音设备并要维持语音室教学管理的秩序,这样管理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就会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另外,在对语音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和学生产生一些正面的冲突。例如,学生进入语音室上课是需要穿上鞋套的,对违规的学生要进行批评和罚款。当学生不服从管理时,管理员和学生就产生了正面的冲突。往往产生这些矛盾后,是需要辅导员来到现场协助管理员共同对学生进行说服和批评。因此,语言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只有在辅导员,任课教师乃至领导共同的配合下,共同对上课学生进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语音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够重视,部分设备过于陈旧
语音设备的使用寿命,与语音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与为教学 服务的效率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对语音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a 没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耳机和显示器的方法,致使耳机受损,显示器异常变色;b 没有及时在语音室内安装配套的空调设施或无法维修老式空调而造成的设备损伤,如由于室内温度过高会引起投影仪和电源箱发生故障,电脑出现死机状态;另外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如果不定期除尘保洁,则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等一系列问题。
因为每个学校的语音实验室建设的时间不同,所以语音设备购置的时间也会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购买的语音设备就会显得过于陈旧,一方面跟不上新时期大学外语听说课程和视听说课程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机器老化容易出现故障,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二、 完善高校语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1.加强语音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随着数字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语音实验室的教学设备不断升级,使用和维护日益复杂。因此语音室管理和维护人员要加强技术和业务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教师则要加强其相关电脑知识培训,熟悉和掌握语音设备技术性能和操作规程,做到上课时心中有数、操作自如。在进入语音室上课前,应主动按要求将教学课件等教学材料拷贝到指定的计算机硬盘上,复制前要检查优盘或MP3,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
2.加强学生管理及日常维护
作为语音室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管理的工作时,不仅要认真地履行管理人员责任,严格遵守上下班的时间,保证上班时间在岗;提前准备、调试好语音课所用设备;督促学生穿鞋套,有序的进入教室,保持教室内的卫生,爱护室内的语音设备。而且要对来自老师和学生反馈的故障信息要迅速做出判断,如耳机接口接触不良、语音系统设备出错等,这些都是管理员自己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如语音设备出现故障和特殊情况随时向有关人员报告并协同解决。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保持语音设备的良好的工作性能。
学生是语音室的使用者,对在语音室上课的学生要严格的要求,学生必须穿鞋套进入教室,并按照课表,班级,对应学号入座。上课上课前认真填写语音室座位表,检查学生机,耳机是否有完好,如有损坏要及时的向管理员和任教老师报告,对故意损坏设备的学生根据损坏的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批评和赔偿。下课后学生要打扫教室的卫生,做好值日工作。
3.认真执行语音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提高多媒体语音室教学的水平
在语音室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完善的语音室管理规章制度,是语音室规范使用的保障。只有在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认真执行之中,才能保障语音室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使语音实验室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提高并促进多媒体语音室教学的水平。
语音设备的使用制度:老师和学生在上课时严格按照《语音实验室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语音设备。语音设备的检查保护制度: 语音设备的完好是语音教学质量的保障前提,语音实验室的语音设备需要进行日常维护检查和定期维护检查,以确保语音设备的正常运行。日常的维护检查是指在每次语音教学课的课前和课后进行的语音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主要检查语音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以及设备的易损坏零件的完好性; 定期检查是指每学期对语音设备进行的定期的与检查调试,防患于未然用于发现语音设备潜在的问题,并及时维护,使语音设备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结语
合理规划高等学校的语音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促进外语教学模式的多样话,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是有助于外语教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在高校的外语教学过程中,语音实验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多媒体语音室的使用效率,更好的为外语教学服务。因此,加强高等学校语音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当前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航. 高校外语语音室的建设和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4 ) .
[2]宣克勤. 多媒体语音室在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 ( 7).
9.学校实验操作管理制度 篇九
2常用模块的功能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2.1学校管理此模块可分为:学校信息管理、学校专业管理、学校学期管理、年级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综合查询6个模块。①学校信息管理:通常情况不做修改。②学校专业设置:一般是不允许变动,但按照教育部的最新要求:停招专业必须要清理。统一使用版版专业,停用并取消版专业。③学年学期设置、年级信息管理和班级信息管理:应按照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设置。如实行春秋两季招生要注意时间的设置,班级名称和班级代码要保持一致。2.2招生管理此模块分为:招生计划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和综合查询3个模块。2.2.1招生计划管理按“添加”按钮设置。2.2.2招生信息管理这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是开学后的一到两个月,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填报。有“新增”和“导入”两种方法,建议用“招生导入模板”导入。招生导入模板:为Excel表,有25个项目。其中,必填项为19项,自带“检查”、“自动生成”、“字典”等功能,打开表格前会要求“宏”的开启,表中提供了下拉选项和手动填写两种方式,不能修改选项的内容否则会破坏“宏”的应用。相同的项目可用下拉填充来完成,如有特殊情况单独选择。输入身份证号会自动生成“性别”、“出生日期”、“代码”等项目。如果学生没户口,“身份证类型”应选“其他”,身份证号不填写,需手动输入不能自动生成的项目。“招生方式”选“自主招生”就不用填写“统招学生信息”。需要反复的导入、修改才能完全通过。常见的错误和修改方法:①格式错误:身份证号和电话号要设为文本格式。②专业、班级等信息不一致:必须与系统一致。③身份证号错误:重新输入,尾数是“X”的用大写。④区域代码错误:市、区、县撤销、合并造成的代码错误。解决方法是按身份证号码查到归属地,然后在字典里查找正确代码进行修改。⑤信息为空:数据输入遗漏导致,仔细查找认真输入。⑥“户口性质”和“学生居住地类型”不匹配:严格按照户口本信息输入,“家庭户”学生要按相关文件进行认定。2.3综合查询可以按对整体或个人进行查询。
3新生管理
此模块分为:新生报到、照片管理、新生分班、学籍管理、学籍接续5个项目。新生分班不系统操作。正常的操作流程是:新生报到—学籍接续—学籍管理。3.1新生报到招生信息完毕之后,点击新生报到即可完成。3.2学籍接续目前,只适用于应届毕业生。其目的是直接调用学生信息无需重复输入,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是太好。有的时候,成功率不到40%,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学籍接续可在“学籍接续管理”处操作,有“接续”和“按条件接续”两种方法。建议用“按条件接续”。接续的结果有“接续成功”、“中小学无档案信息”两种提示。3.3学籍管理无论接续结果如何,都要在此完善学生信息,然后提交。上级审核通过,就可以生成学籍。可单个修改,也可批量处理。建议用“新生数据批量处理”导入。“新生数据批量处理”:表共有72项。其中,必填项为36项,操作方法和“招生导入模板”一致。部分数据可以从“招生导入模板”直接复制,数据量非常大,必须按照要求认真核对反复导入修改,才能完全通过。
4在校学生管理
此模块分为:档案管理、学籍异动信息管理、数据补录、花名册打印、在校生情况、综合查询6个项目。主要完成在校生的各项操作:修改个人信息、学籍异动等。4.1档案管理有6个小项,一般常用的有档案管理、照片管理、未毕业处理查询。①档案管理可以查看和修改学生一些基本信息,但名字和身份证等不能在此修改的。②未毕业处理:可以查询和处理逾期未毕业的学生。③照片管理:照片上传和管理,照片必须用身份证命名,压缩成zip格式即可批量上传。建议按照班级批量上传。重点介绍一下:“跨省及外系统转入”这项功能应用。如果过了规定的日期,仍有学生没有录入系统,可以在此操作。4.2学籍异动信息管理可调班调专业信息变更异动转出转入,覆盖了学生学籍异动的全部情况。处理的时候要认真核实,避免错误操作。4.3数据补录一般不开启,除非上级主管部门检测到问题才开启。4.4综合查询包含学生信息查询、异动信息查询。
5问题学籍处理
【学校实验操作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学校建筑安全、实验安全管理制度09-16
中小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制度08-26
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计划07-15
实验中学中学学校禁烟工作制度08-21
学校实验室化学药品管理规定07-03
某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SICOLAB07-25
泗洪中学育才实验学校07-25
余姚实验学校小升初08-07
xx实验学校章程08-22
实验学校的工作思路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