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六环教学模式

2024-07-06

三主六环教学模式

1.三主六环教学模式 篇一

宁远县实验中学“双主六环”课堂教学模式

实 施 方 案

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全国上下都掀起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潮,涌现出了很多令人艳羡的改革标杆学校。在县教育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精神指引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成了我县所有学校的共识。为此,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精神,办人民满意学校,着力建设高效课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我校打造成“市内知名,省内有名”的品牌名校。

二、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对新知识的加工和选择并积极主动进行建构而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自发完成、自我建构。我们倡导的“双主六环”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

2.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的效果又是最佳的,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我们倡导的“双主六环”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建设高效课堂,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

3.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是合作。小组是学习的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我们倡导的“双主六环”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都是在小组之间进行的,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三、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欧阳祥华

执行副组长:欧阳友昌

副组长:陈年成 刘俊涛 冯永国 周胜清 姜启明

成员:柏庭辉 陈隆境 欧阳顺红 刘友德 蒋石华 汤春晖 骆富旺 姜小文 欧阳良英 陈小平欧阳昌红 雷国伟 叶洋 周少华 乐小雄 樊军燕 肖辉

四、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1.转变理念和角色

要以生为本,要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交流、去探究,且学生的活动一般不低于35分钟,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的,其活动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如果说,以前是以老师“讲”得怎么样来评价的话,而现在则以学生“学”得怎么样来评价老师了。2.课堂模式

教学模式:双主六环

“双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六环”就是导、学、议、评、练、思。“双主”是指导思想,是基本原则,任何教师都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绝不能违背这一基本原则。“六环”是方法措施,是在“双主”的指导下为了建设高效课堂而采用的具体方法或教学流程。

“导”就是教师导入,约3分钟。包括激趣,导入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展示并解读学习目标,明了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等。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该学习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学习目标须在课前展示。

“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约10分钟,包括自学和质疑两大部分。自学就是根据老师安排的内容及目标,独立阅读教材,圈点勾画有关知识点,写好批注,完成相关习题。质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或相关习题提出的疑问。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学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此环节中,老师要勤巡视:督促学生完成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老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要多关注潜能生。

“议”就是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约10分钟,包括对议、群议、展示和探究。对议就是组内结成对子的学生相互交流所做的习题,交流自学时的体会及发现的问题。群议就是小组内所有成员相互交流、讨论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两者可结合,最好是先“对议”,再“群议”。展示就是小组中的代表上台书写、口头表达学习成果或表演课本剧等。探究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未解决的或班内未解决的或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讨论研究。探究的应该是较难的、复杂的或班上共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探因溯源,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较简单、易明白的问题是没有必要探究的。此环节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通过“兵教兵”达成学习目标。老师要精心组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评”就是评判和点拨,约10分钟。评判是生与生或组与组之间对学生在“议”的环节中展示的内容进行评定判断:是否正确,孰优孰劣,有无更优的见解或其余解法等等。点拨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及评判的结果予以评析和归纳总结。此时,教师既不能简单地复述学生已弄清的东西,也不能只评定问题的正确与否,而是要以点带面,把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把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让学生对知识是由点到面的把握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此环节也可与“议”交错,边“议”边“评”,“议”是基础,“评”是升华。

“练”大约8分钟。就是学生独自完成老师设计的巩固性习题。习题的设计应有典型性和层次性,难易搭配,知识与能力俱全,还可设计一些选做题,为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完成后组内互批,最好是结对的两人互相批改、互相交流。教师要多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对潜能生要多关注,要多鼓励他们的进步。

“思”就是反思,约4分钟。教师要对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所做的练习进行反思:这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达到学习的目标没有;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所做的练习与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今天所做的习题与哪个习题的解题思路有联系,这一类的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什么规律等等。这样既可将知识扩展深化,又能达到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请老师们不要忽略。除反思之外,教师还要提示学生课后应复习的内容及下节课拟学习的内容。

3.基本方法及说明书

(1)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中时间的确定只是大概的数据,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总体上来说学生的活动要得到充分体现,活动的时间不要低于35分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教师“主导”,并不是说教师一定要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一步一步地组织课堂教学,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了原来设计好的轨道时,教师就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方向导。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运用怎样的方法、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指导者。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3)课堂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课堂高效,是为了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所以其核心就是目标达成且正确率能否达到95%以上,在目标的达成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的能否达到100%。为了达成这两个指标,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多种方式巩固学习成果等来构建高效课堂。

(4)教师的讲解点拨一般不超过10分钟。在讲解时要坚持“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易错、易漏的内容,讲规律性、结构性的内容,讲深化拓展创新性的内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

(5)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各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的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积极思考、善于质疑等习惯;“议”的环节中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对问题能探因溯源等习惯;“评”的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善于归纳总结等习惯;“练”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思”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练后反思的习惯。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等等。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重在严格要求和坚持。

(6)新课改的目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更要着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模式。如果以这种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则会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五、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关系到学生活动能否得到充分的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否顺利推行,能否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因此,要认真对待。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对于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因此,每周都让组内成员反思、提出改进措施是必要的。

2.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原则。“同质结对”就是成绩相当的同学结成“对子”,便于合作交流;“异质编组”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性别、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便于“兵教兵”,优化组内学习环境;“组间平行”就是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均等,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3.分组方法

每组6人,每班分成6—9组,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为A、B两小组。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为优生,B类为中等生,C类为潜能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又可实现A教B、B教C,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4.座位的安排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座位安排时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一般来说,优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中等程度和潜能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中等生、潜能生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5.小组长的选拨。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1)基本要求

①学习成绩要优秀

小组长在各方面必须能够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小组长的选拔必须要考虑他的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再负责任,也不会被同学信服。小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小组内学习方面的的佼佼者,只有这样才能服众,他的话组内同学才会听,自己在小组管理方面才会有号召力,才能把整个小组管理好。

②性格应外向;

小组长不但学习成绩要好,而且性格应外向一些。如果小组长内向的话,那么他在很多方面都起不到带头引领作用。如在课堂展示中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展示,那么其他的组员也不会太积极主动,想让组内同学主动展示,积极参与,小组长必须率先垂范、作好表率。

③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

一个优秀的小组必然有一个责任心很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如果小组成员学习不投入、不认真,课堂展示中不参与,小组长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整改,否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好。

④自身标准要高;

小组长要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必须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度高,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做事严谨认真,要做到自身标准要高。小组长标准高了,才能发现小组内同学的不到位,才能及时整改。一头狮子带领的绵羊会很勇敢,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绝对强不了。

(2)小组长的培训

①培训方式:班主任定期培训。

②培训内容: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及作业的检查批改等。

③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每班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小组长会议。

在开学之初、在新组建班级之初,班主任每天都要对小组长的管理工作进行关注,抽时间与小组长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管理小组中的困惑,给他们指导管理小组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增强小组的荣辱感,交给他们如何对组内特殊同学进行帮扶,为他们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扫清道路。给小组长创设交流经验的平台,及时将自己遇到的困惑说出来,发挥集体的优势共同想办法去解决,增加小组长的管理经验。

④每周评选优秀小组长

每周班主任应结合科任老师的意见,结合同学们的评价,结合平时的各项工作选出优秀的小组长进行表彰,可以从物质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让小组长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收获、得到认可,从而都能对自己分担的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因此,要想培养好小组长,不但要

有方式方法上的指导,也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进行激励,让同学们都能很快的得到提升。

6.小组文化建设

(1)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无形文化

有形文化:值日登记本、组牌、组训、口号、座右铭等;

无形文化: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2)小组文化建设的方法

①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至善、求知、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

②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常规的到卫生、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根据班规制定本组的组规。

③每日反思,由每小组组长反思每天小组成员表现,登记在值日本上。有表扬、有批评、有鼓励。

④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共同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⑤组建小组管理机构。组内所有的成员都要有任务安排。如组长是“主持人”,掌握小组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2号是“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3号是“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4号专管纪律,5号上台书写,6号口头表述等。展示和表述的学生,最好是组内成绩最差的。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可定期交换分工。让组内的同学认为:为了共同进步这一目的,大家要一起努力奋斗。

7.小组的评价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1)评价的原则

①及时性 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②客观性 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统一为1-2分/次。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③公正性 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④激励性 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同时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⑤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评价的要求

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该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评价的关键。班级具体的评比要求如下:

①每节课统计,每天评比,每周小结,每月、每期总结等。

②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组长、优秀副组长、优秀课代表、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

③以组为单位,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评比,评出优秀小组,组长可参加评选优秀小组长。

④建立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待改进学生的专栏,进行公布。

(3)评价细则

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养成教育等内容制定评价细则。评价细则要便于操作,如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公平公正做好课堂评价工作,特制定如下课堂评价制度:

①预习检查

认真完成导学案的加1-2分。未按要求完成的扣1-2分。

②对学群学

积极参与者每次加1-2分。

③课堂展示

主动起来展示且正确的每次加1-2分。

④他课堂优秀或违纪表现

每次酌情加或扣1-2分。

宁远县实验中学

2013年9月

上一篇:再学党章心得体会下一篇:我家的一角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