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案

2024-07-17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案(精选8篇)

1.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案 篇一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

摘要:生活自理,简单地来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幼儿,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迁就惯了,导致他们的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于是我们班把这项能力的培养列入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小班 生活自理 能力

小班的幼儿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温暖的怀抱中来到了幼儿园,他们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生活圈子扩大了,环境变了,新奇的玩具多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有想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愿望。但是自己不会拿勺子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等,给他们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带来了困惑。

小班幼儿已经能够掌握运用一些大肌肉的动作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有些基本动作也发展得比较灵活,而且他们也有了较强烈的自主、独立愿望,但是他们的父母们包办代替的比较多,以至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并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从小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和同班教师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在轻松快乐的游戏化教学中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幼儿没有掌握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不会洗脸,就不可能把脸洗干净;即便是幼儿有了自理的意识,但是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不可能做好。

1.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盥洗时,我们常常发现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不仅小手洗不干净,还常常把袖子弄湿。

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和本班教师将洗手方法分解成了几个步骤并配上了形象的图示贴在盥洗室墙上,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教给他们,每次洗手,我们几位教师和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洗:“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冲冲手;关龙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幼儿在这种游戏化的情景中反复练习,通过一个阶段持之以恒的训练,幼儿不但能正确地洗手了,而且手洗得还很干净袖子也弄不湿了。

2.进餐活动也是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点环节。进餐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严重挑食、撒饭粒、桌面不干净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几位教师专门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社科活动“认识碗、勺”,通过教师的讲解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碗、勺的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开展了“吃得真干净”“小米粒别生气”等语言活动,教师通过讲故事和幼儿做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进餐时要保持桌面的干净,不撒米粒、不剩饭,我们还常常利用餐前让幼儿听、念一些有关蔬菜的简单儿歌,如“小白菜”“红萝卜”“绿鹦哥”等等,让幼儿知道各类蔬菜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成长有好处,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在进餐过程中我们几位教师还随时向幼儿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幼儿的食欲。同时我们还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巩固幼儿园培养的进餐习惯。

3.午睡起床穿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最难的事情。由于幼儿多,教师没法一个一个给帮着穿,所以秩序混乱,经常影响下一项活动的按时进行。为了能让幼儿安静快速地穿好衣服,正常地进行下一项活动,我们就创设了游戏情景并编了儿歌。如儿歌“穿衣服”,通过“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洞,钻好洞洞来帮忙,抓好衣服再来钻,哧溜哧溜上房子”等等,使幼儿掌握了穿衣服的方法。幼儿念着儿歌高高兴兴地学穿衣服,那个认真劲儿让教师看着都高兴。直观形象游戏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二、创造条件,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为了使幼儿熟练灵活地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几位教师想办法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如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各种豆豆和瓶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在娃娃家我们放置了一些娃娃,让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练习。我们还充分利用午睡起床的机会让幼儿认识鞋子的正反,练习穿鞋、穿衣服,我班经常开展“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到学期结束,我班大部分幼儿已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等都需要家长在家中加以督促。为此我班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方法、意义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懂得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动手操作,在家里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并且要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不仅明确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还将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技巧教给了幼儿。许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短时间里提升很快。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总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觉得幼儿小就不忍心让他们自己做。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家长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我们班的几位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深深地认识到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一心,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林敏.培养宝宝自理能力的趣味游戏[J].婚育与健康,2010.(12).(责编 田彩霞)

2.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案 篇二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平时对班上幼儿的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弱, 大部分孩子不能独立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小便后不会提裤子、大便后不会擦屁股、玩具玩了不会整理、入园和离园都要大人抱等等.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 我积极地和家长们进行交流,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 在认识上, 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让孩子早日独立、早日具有自我服务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 家长就自己为何有时不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原因也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主要集中为:

(1) 认为现在孩子还太小, 培养自理能力的时候还未到.

(2) 孩子体质差, 经常生病, 家长舍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不能坚持.

(3) 让孩子自己做动作太慢, 而且又会弄得太脏, 特别是早上快上班时, 孩子还是这样磨磨蹭蹭的影响家长上班的时间, 只好包办.

(4) 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吃饭、洗手等, 孩子做不好, 还可能因将饭菜弄凉、衣服弄湿等而受凉生病.

(5) 家长习惯了为孩子做事, 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宠爱, 孩子也习惯了接受大人的帮助, 遇到一点难的事就不愿意做.

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觉得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 而在于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不舍, 认为事事都替孩子做好、照顾周到, 就是对孩子的关爱, 使得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 也致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很好把握, 往往使得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与孩子的需要背道而驰.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途径和策略

(一) 集体活动

选择一些幼儿普遍需要学习的内容, 结合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图片、儿歌、故事等, 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 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意识的熏陶, 可以较好地激起幼儿学习并掌握一些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由于这方面的内容不是很多, 所以我查阅了大量了资料, 收集了许多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小班健康活动“小手干净人人爱”中, 我绘制了7幅洗手流程图 (卷袖口、打开水龙头冲湿手、擦肥皂、搓手、把手冲干净、关好水龙头擦干手、放下袖口) , 并把卷衣袖的方法以及洗手的流程编成了两首简单有趣的儿歌:白衣袖, 花衣袖, 洗手前, 要卷袖, 拉一拉, 卷一卷, 不让水滴沾衣袖.冲冲水, 擦肥皂, 搓搓搓, 搓手心, 搓搓搓, 搓手背, 换只小手再搓搓, 一二三, 搓好了, 拧开水, 冲一冲, 冲干净, 关好水, 甩一甩, 擦干净, 小手干净人人爱.通过图片学习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 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我们看到, 在练习的过程中, 许多孩子一边模仿洗手的过程, 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学得非常认真, 活动效果也很好.

(二) 游戏活动

场景一:娃娃家里, “奶奶”秋秋正在认真地给娃娃喂食物, 这时, “妈妈”钰钰从超市买回来一副手套, 她对“奶奶”说:“天气冷了, 我们给娃娃戴副手套吧.”于是她从“奶奶”手里抱过娃娃, 让娃娃坐在自己的腿上给她戴手套.但是, 刚开始的时候她把手套拿反了, 她想把娃娃的手塞进手套, 可是怎么也塞不进去, 试了一会儿还是不行, 她很着急但是却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这时, 在一旁看着的“奶奶”一把夺过她手里的娃娃和手套, 对她说:“不是这样戴的, 我奶奶说有雪花的这面应该戴在手背上的, 这个手套要戴这个手上.”于是她把手套换了过来, 很轻松地就给娃娃戴好了手套.一旁的钰钰听了秋秋的话, 点了点头, 似乎在说原来是这样啊!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 经常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 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的自理技能.然后, 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 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既受孩子们的喜欢, 又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 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能力.

在这个场景中, 孩子们利用教师投放的手套这一材料自主生成了给娃娃戴手套的游戏情节, 而孩子们在给娃娃戴手套的时候也习得了自己戴手套的方法与技能.另外, 游戏中所观察的两个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她们在游戏中能相互帮助,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自理技能.在游戏讲评时, 教师可以将这一游戏情节进行再现, 通过这一情节将戴手套的方法与技能传递给全体幼儿.

(三) 日常生活

1.操作上的示范

场景二:天气渐渐转冷, 小朋友们纷纷穿上了棉毛衫棉毛裤, 这样一来给小朋友穿裤子又增加了难度.而且天气越来越冷, 小朋友不太会提裤子, 不会将棉毛衫塞进棉毛裤, 也容易着凉.于是今天小朋友午睡起床时我为小朋友进行了示范.首先, 我告诉小朋友在我们的身体上有一扇小门, 让小朋友猜一猜在哪里, 小朋友纷纷都猜是眼睛、嘴巴……然后我告诉小朋友是我们肚子上的肚脐眼, 天气冷了, 如果我们身体上的这扇小门进了风, 我们的身体就会很冷, 小肚子就会不舒服, 我们就会生病, 所以我们要把这扇小门关好.那怎么把这扇小门关好呢?小朋友就说要把棉毛衫塞进棉毛裤里.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把这扇小门关好吧.于是我给小朋友示范了把棉毛衫塞进棉毛裤的方法, 小朋友纷纷学着我的方法做了起来, 先把棉毛衫往下拉平, 然后再把棉毛裤往上提, 穿住棉毛衫, 再把外面的衣服一件件拉平.穿好后小朋友都告诉我:“我的小门关好啦!”

因为孩子模仿能力强, 可塑性也强, 此时给他们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 要使孩子掌握一些技能, 必须要先使孩子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因此, 为了让幼儿不露小肚子, 学会将棉毛衫塞进棉毛裤, 我把小朋友的小肚脐眼比喻成了一扇小门, 用具有童趣的语言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之后我就给他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请小朋友跟着我一起学习, 这样一来他们都基本了解了将棉毛衫塞进棉毛裤的动作要领.对于个别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我再进行个别辅导, 给予手把手教授, 这样一来, 班上的小朋友都基本掌握了不露小肚皮的方法, 能主动尝试着将棉毛衫塞进棉毛裤内.由此可见, 教师动作的示范比起简单的语言引导要有效得多.

2.情感上的支持

场景三:涵涵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对老师说:“老师, 我要少一点.”为了让她多吃点, 我们就会随口对她说:“这碗少一点.”可是大部分时间她都只吃一点点, 然后就坐着不动了, 等着老师去喂她.于是今天我故意给她盛了一点点, 她两口一吃饭菜就没了.于是我故意装作很惊讶的样子对她说:“呀, 涵涵今天真棒, 这么快就把饭吃完了, 要不要再添一点?”她看着我不说话, 见她不说话我就说:“那老师给你再添一点吧.”于是我又给她添了一点点, 并大声对其他小朋友说:“今天涵涵可棒了, 已经吃第二碗饭了, 你们也要加油哦, 吃完再来添一碗哦!”听我这么一说, 涵涵的小脸笑开了花, 端起饭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和平时吃一口嚼半天不下咽的情形完全变了个样.没一会, 第二碗也吃完了, 吃完后她还特别认真地跟我说:“老师, 我明天要吃三碗饭.”

在和涵涵妈妈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涵涵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平时在家都是爸爸妈妈连哄带骗喂着吃的.所以进入幼儿园之后她很不习惯, 一到吃饭时间就犯愁, 尽管平时老师经常对她进行言语教育但却收效甚微, 很多时候喂她也不愿意吃.于是今天, 我换了一种方式, 改变了以往的简单说教, 以表扬、激励的话语来鼓励她, 让她从心理上产生想要主动进餐、独立进餐的愿望, 长期以往, 逐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以及独立进餐的能力.因为孩子年龄小, 他们一般对喜欢的事物容易接受, 也喜欢听到表扬、鼓励的话语, 就如平时大家常说的“爱戴高帽”, 所以在平时我们对幼儿的表现, 应尽量用这种正面激励的方法鼓励他们, 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

(四) 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每个习惯的直接影响者, 而幼儿园也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尽管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自理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家长或教师想仅仅通过自己单方面的努力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教师要和家长密切配合, 加强联系,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在一个学期的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 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家园沟通的形式和渠道:

(1) 幼儿入、离园时的及时沟通和反馈, 做到家园教育方法的一致.

(2) 在家长园地“育儿栏”中向家长推荐一些理论或实践的资料, 并向家长发放有关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学习资料, 供家长和老师共同分享, 相互学习.

(3) 在班级QQ群中开展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主题的讨论, 通过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探讨交流, 收集了许多好的建议, 供家长们参考.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 家长们在意识上更加明确了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上也有了科学的指导与参考.相信通过家园的密切配合,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3.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39-01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罪。”幼儿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技能。它包括自己穿脱衣裤、鞋袜,手势和整理自己的衣柜和床铺,独立进餐和盥洗等。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分析幼儿自理能力弱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现在的幼儿生活活动绝大多数由家长包办代替,其生活自理能力差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来到幼儿园既要面对分离焦虑,又要面对全新的集体生活,多数幼儿就会不适应。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因此很多幼儿会因为自理能力差而感到不自信,影响了各方面的发展。

二、孩子没有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技能和方法。

为什么很多孩子很多简单的自理能力学不会,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缺乏成人正确的引导,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例如: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道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在幼儿园和家里缺少反复练习的机会。

由于家长的过度包办,使得孩子在技能锻炼上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学习了某项基本生活技能以后,还要注意反复的巩固练习。例如让幼儿小便、洗手、喝水等各个方面,家长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家长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的就掌握了这一技巧,每名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在家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在幼儿做事时,家长除了把握好“力所能及”和“安全”这两个度以外,还要真心引导﹑鼓励﹑帮助﹑认可。家长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反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喂鱼﹑浇花﹑分发碗筷﹑擦桌子等这类家务事情。

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幼儿随着心理、生理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一切跃跃欲试,有着强烈的自己动手的欲望和一定的操作能力,他们渴望参与成人的各种劳动。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时期让孩子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其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故事强化,让孩子的自理意识具有无穷的魅力。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动物等等都深深感染着孩子。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播放关于自理的动画片,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例如:在《三只小猪》中 "大灰狼"的出现让孩子们感到非常害怕,都为小猪的安全着急,最后终于明白:要想住进安全漂亮的房子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做事要肯动脑筋等等。又如:给孩子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孩子们听后进餐的习惯就改善了。就这样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五、儿歌学习,让幼儿有兴趣地学习穿脱衣服。

3岁孩子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儿歌内容易读易懂、琅琅上口。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穿脱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很大,如果直接向幼儿讲解方法,他们可能听不进去,也学不会,从而产生厌烦、枯燥的情绪。但如果运用简短有趣的儿歌,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例如《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叠衣歌》:伸伸臂门,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脱衣歌》: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住你的小袖口。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很快掌握穿脱衣服的方法。

六、区角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小班幼儿会自己系扣子不多。于是,在生活区创设了扣扣子、拉拉链等与之相关的区域材料,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七、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分配小任务

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餐前为小朋友分碗、分勺子。餐后帮忙收拾桌子和碗勺。每当这时,孩子们会非常感兴趣地说:"老师让我来分勺子吧!"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让孩子学习如何不在家的小椅子擦干净,期末带领孩子进行了班级的大扫除活动,每人一块儿小抹布,老师分配任务,大家一起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爸爸妈妈连连称赞:“小宝贝们真能干!”

八、自理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

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重在鼓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作为成人不能操之过急,平时对孩子应耐心细致,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孩子特别好模仿,有时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孩子会有兴趣地尝试一下,这时,你可以让孩子试一下,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再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小心洒了水、翻了垃圾等,这时,我们应多鼓励,少指责埋怨,以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利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九、家园配合很重要。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如有针对性地关于某一自理能力方面进行家园互动,老师除了在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半日活动开放,让她们亲眼看到自己孩子自理能力的差距,认识到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重要性。其次,我们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家长代表向大家介绍育儿经验,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学到更多的培养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育儿专家请到幼儿园,向家长们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引导家长正确地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少走弯路和错路。

4.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赛的教案 篇四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教案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又能为幼儿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时间:20xx年3月15日下午1点半

三、活动地点:幼儿园活动室

四、人员安排:

裁判:班级两位班主任

组织幼儿纪律:配班老师

计时员:孟卫杰

五、参加人员:小班全体幼儿

六、比赛准备:

1、各班事先对幼儿进行简单比赛介绍,交代活动常规。

2、事先在大厅里布置好比赛场地。

3、比赛时需要的秒表。

4、班级开展第一轮入围赛,各班选拔出穿鞋最快的10名幼儿进入决赛。

5、将本次活动告知家长,并请家长在家多配合,让孩子自己正确穿鞋子。

七、比赛流程:

1、各班于下午3点20分准时带椅子到规定区域入座。

2、年段组长宣布比赛规则。

3、各班5个幼儿一轮,坐在大厅的“小火车”车厢上,听到开始时

进行决赛,幼儿在众多鞋子中找出自己的鞋子,计时开始,穿好鞋的小朋友马上坐到对面小椅子上,班主任负责记录。

八、比赛要求:让幼儿在众多鞋子中找出自己的鞋子,分清鞋子的左右脚,快速穿好,并按照穿鞋的速度依次坐到对面的椅子上。

九、比赛结束:赛后班主任集中,根据幼儿穿鞋子的时间记录,评比年段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p三等奖8名

5.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案 篇五

九月是孩子们开学的日子,我们小班迎来了一张张既好奇又兴奋的小脸蛋,说实在,昨天在家里还是一个众星捧月的宝贝,今天已需要独立地走向集体生活。在稳定幼儿情绪的同时,我们的一日活动也开始逐步有序地开展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现象。

现象一

入园前由于家庭成员的包办代替,生活技能根本洗手间里出现了这么一幕,××小朋友站在洗手台前发呆,一问才知道他不知道该怎样打开水龙头。

中午午餐时间,×××小朋友一手抓饭、一手抓菜,桌上、地上、衣服上全都是饭菜。老师告诉他要用勺子时,他尝试着去拿勺子舀饭菜,进过一番努力,饭菜一直都没有舀进勺子,反而从盆子的边缘都漏到了桌子上。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勺子,重新开始自己的“手抓饭”。

现象二

依赖性强,自我服务的意识差,会做但不愿意做。同样是中午午餐时间,刚吃了没几口,×××小朋友就带着哭腔喊:“老师,我吃不下!”但老师喂他吃饭,他却能很快地把满满一碗饭都吃完。午睡前,大部分孩子都很努力地自己脱着衣裤和鞋子,可是××小朋友还是“稳坐泰山”一动不动,问他:“为什么不脱?”他说:“我不会。”老师就帮着他完成了。在这样重复了几次之后,我们想着经常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我们开始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来激励他自己完成,比如奖励小红花、好吃的东西等等。没想到的是××小朋友不仅能很熟练地脱衣裤和鞋子,而且还能把衣裤折得整整齐齐的,就连起床后也能自己穿衣裤,这真的让我们非常讶异。天气逐渐转冷,我们为了不让孩子吃冷的饭菜,就开始喂几个吃得特别慢的孩子。而此时就出现了以下一幕:三四个孩子围坐在老师身边,老师犹如机器人一样,这个喂一口饭、那个喂一口饭。有 时老师忙不过来,没能及时往孩子口中喂饭,这个孩子就张着嘴巴等我往他嘴里喂饭,而他的饭碗就在他的身边。

现象三

坚持性差,遇到困难后就放弃。午睡前,孩子们都将自己脱下的裤子折叠好放在了规定的地方。××小朋友也很认真的折叠着自己的裤子,但是他在脱得时候把一个裤腿翻了过来,在尝试几次后,他还没能把裤子折叠的很好,于是他就把裤子揉成了一团一放,然后就去睡觉了。午睡起床,×××小朋友很认真的在穿鞋子,他已经把脚都穿进了鞋子,接着就是要用雌雄配把鞋面两边连接并粘上就可以了。但是这雌雄配怎么也塞不进另一边的洞洞里,在尝试了几次后,×××小朋友就开始掉眼泪了,边哭边说:“我穿不上。”

现象四

同样是包办代替的原因造成了孩子们不良的习惯。午睡起床后,××小朋友的拖鞋东一只、西一只,人却已经和小朋友们玩成了一片,不知道要把拖鞋放到鞋架上;也不知道喝开水、吃点心,非要等到老师叫他去做这些事情。喝开水时,×××小朋友接完开水后就拿着水杯和小朋友们玩开了,结果水打湿了衣服,洒了一地。上完厕所,×××小朋友提上裤子就往外跑,“洗手。”在老师的提醒下,×××小朋友又重新回到洗手间打开水龙头,把手在水龙头下冲了一下又跑了,水龙头也没关。

……

这样的镜头在班中经常能够看到,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活动前后的穿脱衣服时间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正常的集体活动没有时间保证。

问题二:由于拖拉、懒散等不良的习惯,造成生活活动环节中较长时间的等待,造成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不紧凑。

问题三: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独立进餐以及活动前后、午睡前后的自行穿脱衣物都是保证幼儿健康身体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充足活动时间的保证。

在学习初我们发放了《新生入园调查表》,就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进行了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1.家长对幼儿不同的教育抚养态度,分四个方面即放手教孩子、有时教孩子、时间紧包办、孩子小代替。

2.从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技能三大类进行调查,归纳为会做、基本会、基本不会、不会四个层次。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1.孩子多数是由祖辈带领,孩子还小,长大了会做的,通常爷爷奶奶的想法都是如此。爷爷奶奶的溺爱是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部分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少之甚少,对于孩子的喜好、行为习惯、性格特点都不清楚。

2.年轻的家长们注重更多的是对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培养,对于孩子独立性、坚持性等能力方面的培养却忽视了。

3.还有一部分家长有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意识,但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耐性,不会等待孩子慢慢发展,再加上工作时间紧,所以这部分家长属于“三分钟热度”的类型。

鉴于此,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刻不容缓。

(一)利用正面的形象,循循善诱,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1.结合主题活动,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比如主题《小不点儿》中,“我的小手真能干”、“我学会了新本领”、“我会绕毛线”等活动,通过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通过手偶表演以及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的情景表演,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如手偶表演《小兔吃饭》,让幼儿了解各种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懂得饭前饭后洗手、漱口、擦嘴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再如情景表演《到鸭妈妈家做客》,通过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直观地了解进餐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总之,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形象地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学习各项生活自理

1.以游戏的形式。

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给娃娃穿衣服》、《喂小动物吃饭》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再比如竞赛游戏,此类游戏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巩固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赛精神。考虑到幼儿在练习这些生活技能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又没有激励的因素,幼儿很容易失去兴趣。于是我们把这种竞赛性的游戏改成阶段性的比赛。比如第一阶段——折裤子比赛(不需要翻面;先将裤子翻面再折叠);第二阶段——折套头衫;第三阶段——折叠开衫,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是分两次进行。

2.运用简短、易懂的儿歌。

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有直接指导学习的作用。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穿脱衣服确实难度比较大。如果平铺直述地向幼儿讲解,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有厌烦、枯燥的情绪。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我们运用了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例如《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

再比如洗手时我们编了顺口溜:打开水龙头淋湿手,擦上洗手液搓一搓,手心手背出泡泡,就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手。

3.用自身的示范讲解帮助幼儿掌握各项生活技能

由于幼儿年龄小, 教师在提出每一项要求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做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就比如洗手,我们先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五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湿手——接洗手液——搓出泡沫——冲洗干净——擦干。幼儿通过实际观看,就比较容易掌握。

(三)深化、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这就需要老师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

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投放“苹果树”、“毛毛虫”、“小鱼”等,让幼儿练习扣纽扣;投放“大嘴小动物”,让幼儿给小动物喂食,练习使用小勺和筷子的方法;投放拉链,让幼儿练习拉拉链等等。

2.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在促进合作、情感发展时,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幼儿在脱衣服时很容易把衣服翻到反面,这对于刚开始学习折叠衣服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们在教孩子把衣服翻到正面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相互帮忙脱衣服,这样一来孩子们脱下的衣服很少再有反面的了。比如在脱套头衫的时候,我们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孩子们说:“我们来拔萝卜喽!”拉住同伴的一只袖口,拔呀拔、拔呀拔,一个长萝卜拔出来喽;再拉住另一只袖口,拔呀拔、拔呀拔,又一个长萝卜拔出来喽;最后自己拔呀拔、拔呀拔,拔出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大萝卜,孩子们非常愿意相互帮忙,这不仅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再比如穿外套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说:“拿住好朋友衣服的两扇门,放在好朋友背后,和好朋友抱一抱。”也就是和同伴面对面站好,拿住同伴外套的两边对襟放在同伴背后,这样同伴就可以把两只手伸进袖子了,衣服也就穿好了。

3.有效利用图示,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

入厕、盥洗、排泄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但是我们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幼儿身后不断地提醒他们,于是我们就用到了图示,这种将方法、规则隐藏在图画中,张贴在醒目的地方,用以帮助幼儿巩固生活技能。比如我们以连环画的形式提醒幼儿饭后正确漱口;又如用水杯接水喝的时候应该排队,我们就在地板上贴了排队的标志,用来提醒幼儿按照这条线排队。有了这些图示,孩子们会相互监督。

4.树立榜样,及时奖励,提高幼儿主动自我服务的兴趣。

根据幼儿好表扬的心理特点,我们隔一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聊聊最近谁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谁折的衣服裤子越来越整齐了等等,并且评出“小能手”和“进步者”,奖励小红花或者是小贴纸和好东西,鼓励其他幼儿向这些得奖者学习。因为是大家一起评出来的(可不要小看孩子们,他们年龄虽小,但眼睛却是雪亮的),同时又有物质的奖励,孩子们对这些荣誉还是很在乎的。这对于激发孩子们主动自我服务的欲望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5.明确规则,巩固强化

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规则,如饭前洗手、拿到饭后拿小勺、睡前脱衣裤并折叠整齐放在规定的地方、换下的鞋子应该放在哪等等,这些规则的提出,对于生活自理技能的强化练习有很大的帮助。

6.家园合作

6.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六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之窗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我们还特地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小花,小花中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即在他的小花上贴上相应的颜色的花瓣,比比谁的小花最漂亮。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不少家长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自理能力。”

7.简谈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七

《纲要 》提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 睡眠, 盥洗, 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包括:盥洗, 进餐, 睡眠, 如厕穿衣, 以及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由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生活条件突飞猛进, 带来了“溺爱”、“娇生惯养”等许多弊病, 出现许多“包办代替”的情况。 通过观察, 发现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普遍较差, 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通过向家长询问发现, 小班幼儿在家基本不能自己刷牙洗脸, 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

2.小班幼儿不能做到自己独立进餐, 大部分需要老师、家长喂饭。

3.大部分小班幼儿在午睡时, 不能独自入睡, 需要老师督促。

4.午睡结束后, 小班幼儿很难独立穿衣服, 都需要老师的帮助。

5.小班幼儿不能做到自己上厕所, 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老师的帮助。

二、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

3-5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 自从上了小班以后, 幼儿便有了强烈的“独立自己”的愿望, 因此我们要顺势而为, 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然而, 现代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技能发展非常看重, 相对忽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总是宠坏孩子, 事事包办代替, 成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 通过观察发现, 幼儿的自理能力要靠后天的努力, 离不开家长、老师、幼儿园三方共同合作, 对此,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二方面做起。

1.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已经有了非常强烈的“我自己”愿望, 总想抢着帮家里做些事情, 但幼儿做事有两个缺点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是慢, 一个是做不好,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倍功半, 家长千万不能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反而要让幼儿多干, 让幼儿多练习, 如果幼儿干不好, 不要责怪他, 而要好好和他说, 这样幼儿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导, 而不是一味责骂。 比如:幼儿早上穿衣服太慢, 又非要自己动手穿, 家长就可以告诉他说:“你穿得太慢了, 以后要早点起床了, 不然你上幼儿园会迟到, 爸爸妈妈上班也会迟到的。 ”再如:吃完晚饭后, 孩子想自己收拾碗筷, 却不小心摔坏了碗, 家长不要呵斥孩子, 孩子做错了事心里也会害怕自责, 要多鼓励幼儿做小事, 反复几次过后, 孩子自然能做好。 如果一开始就对孩子大声责骂, 下次孩子就不敢再做事了, 做不好还要挨骂, 还不如不做。 因此,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错事, 家长务必冷静, 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 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意识。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是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的, 生活常规普遍较差, 但是习惯的养成, 贵在坚持,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第一,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是要坚持不懈, 严格要求。 习惯是在一段长期的时间内在固定的时候做同样的事情, 所以家长需要坚持不懈地督促孩子。 久而久之, 孩子渐渐地就会养成习惯, 之后, 习惯就成了自然。 例如:要求幼儿每天晚上睡觉前刷牙, 那就一次也不能偷懒。 假如今天这个不做, 明天那个不做, 则什么习惯也养不成。

第二, 家长要树立好榜样。 孩子是父母生活习惯的体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不管家长做得好还是做得坏, 孩子都会模仿。 例如: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一心一意, 不走来走去, 家长首先就要吃饭的时候不乱走动, 尽量不接电话等。所以, 家长要求孩子做到什么程度, 家长也要做到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第三, 要树立时间紧迫性的观念。 告诉孩子时间是十分宝贵的, 时间一旦过去了, 就永远不可能回来。 因此, 必须珍惜时光,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如果小时候没有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 长大了以后, 做事就会拖拖拉拉。

第四, 安排好每天的一日活动, 要有层次性, 该吃饭的时候吃饭, 该睡觉的时候睡觉, 该起床的时候也要按时起床, 做到该玩的时候玩, 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 协调好每件事情间的关系。

第五, 教孩子自我管理, 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 小班的时候, 可以让孩子自己上厕所, 自己整理衣裤, 自己吃饭, 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石华.隔代教育[M].朝华出版社, 2009, 7.

[2]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出版社, 1983:75.

8.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案 篇八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幼儿园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幼儿在这里缺乏极为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自己不会洗手、穿衣、吃饭,更不愿意独自午睡,有的也许连大小便都不会向老师表述,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问题,让幼儿们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现在的大部分家庭是两老二青一小模式,孩子是这个家庭的关注中心,父母和家人对孩子过于溺爱,致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退化。

1.欢快游戏,指导幼儿生活技能融合

有些幼儿专家认为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为幼儿以后的人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经实践研究表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对自己将来的学习生活各方面有好处,还令幼儿更具自信心和责任感去处理事情。小孩子的双手是十分灵巧的,我们要在实践中教会孩子生活的技能和方法,让孩子勇敢的迈出自主生存的第一步。

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形象,也很具体,他们对那些描述具体事务和生活现象的语言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幼儿对劳动技能的愿望和兴趣积极地调动起来。比如老师可以编一些儿歌,将简单的生活技能穿插在儿歌中,儿歌的形态较为简短押韵,便于幼儿记忆,像《穿衣歌》、《叠衣歌》等。除了简单的儿歌之外,还可以将生活技能以拟人化的语言向幼儿提出,例如:如果提醒孩子们洗手之前要将袖子挽起,我们可以这样讲:“爬山、爬山、爬大山,娃娃爬到山顶上,袖子不能滚下来。”教育幼儿洗手时,我们特意为他们编了顺口溜,以便于幼儿更快、更好的掌握正确的方法。

众所周知,小孩子的天性十分顽皮,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生活技能。像我们经常带领小朋友玩的一个游戏叫做“给小动物喂食”,幼儿们自己给小动物喂食,目的是让幼儿学会使用勺子;还有“芭比时装秀”,让孩子们给芭比娃娃穿衣服、换衣服的过程中,学会扣扣子、穿衣服的方法;有一个叫“给宝宝找朋友”的小游戏,主要的目的是帮幼儿们区分鞋子的左右;我们还设计了许多亲子游戏,像“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在游戏中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们在和父母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而言之,这些小游戏不仅增加了幼儿们的生活体验,还提高了幼儿们自己动手的自理能力。

2.创造条件,进行幼儿生活技能练习

小班幼儿的情感十分脆弱,对事情充满畏惧感,他们的年纪太小,做事情的能力也就差了很多,如果他们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们都应该报以鼓励的态度,激励他们的独立意识。如果幼儿自己主动扣扣子,即便扣子的位置错位了。我们要先对幼儿的独立意识给予肯定,并且对其进行表扬,接下来才是对扣子位置进行纠正,这样会令幼儿的自信心增加,也拥有了良好的自理情绪。当然,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自理能力掌握情况定期进行项目评比,将穿衣、穿鞋袜、洗手、吃点心、搬椅子等小事,用图形画出来,做到这些事情的幼儿会在相应图片的地方得到一朵小红花,谁的小红花数量多,说明谁是自理小达人。通过激励评比的方式,刺激幼儿努力地学习生活技能。

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帮大人做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让幼儿帮我们做一些简单的任务,为孩子们提供一项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帮老师分发餐具,安排值日生打扫卫生,给小花小树浇水,帮老师整理玩具模型等等,这些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非常之大,每次幼儿都会争先恐后的帮忙做事。还有就是让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自己的物品自己摆放整理、喝牛奶时自己插吸管、吃饭时自己动手等等,这些环节都会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小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需要反复重复,不断地进行强化才会提高,所以老师要更需在生活中抓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机会。例如:进入校园、吃饭、上厕所、午睡等环节,这些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理的事情有很多,幼儿园因此也成为培训幼儿自理能力的最佳场所。教师要注重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锻炼,并且不断地巩固练习。老师要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加以指导,什么事都要做到有前有后,对孩子们的生活习惯进行检查督促并将好的习惯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一种自觉地自理行为。

3.家园合作,优化幼儿生活技能培养

幼儿园要和家庭达成一致的教育共识,家园要做到及时沟通幼儿的生活信息,互相交流看法和经验,从而制定正确的教育策略,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家长应当注意的事项以及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当的条件,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可以自理的事情。另外,家长要对一些亲子活动的意义十分明确,在家一面对幼儿进行督导,一面也要教导幼儿一些生活技巧。家长千万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做事的权利,还要为孩子积极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许多幼儿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仅是幼儿在园内得到了锻炼,还因为在家中得到了家长的教育和指导,有了家长的配合,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工作才会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些事不能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幼儿年纪小,就不敢让他们去做自己的事,家长和老师要为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放手去做,鼓励孩子们坚定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相信他们的能力。由此可见,这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迎检学校解说词下一篇:奋斗中的经典句子